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6 20:43:03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上篇 语 法

第1章 语法概说

1.1 复习笔记

一、语法和语法系统

1语法

语法是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1)语素是能够表示意义的最小单位

①一般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如“早、工、不、民”;

②有时几个字共同表示一个语素,如“伶俐”、“巧克力”。(2)词由语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规则

例如,汉语中有一种“词根+复音词缀”的形容词,如“红通通、绿油油”,我们就不能改变它的结构说成“通通红、油油绿”。(3)词语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例如,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的)”,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BB”,如“红——红红的”、“清楚——清清楚楚”。(4)句子由词构成,有一定的结构规则

句子的构造有一定规则,只要掌握了有限的规则,人们就可以理解和生成无限多的句子。(5)词法和句法,都是从无数的语言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在概括语法规则时,舍弃了各个词的具体意义,只抽象出一般的、普遍的规则。

2语法学

语法学是以语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1)语法的两重含义

①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则;

②语法学家的语法学说,即语法学家对客观的语法规则的主观认识。(2)主观认识与语法规律的关系

①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之间总有一定距离,人们认识反映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逐步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语言是动态变化的,人们对语法规律的认识过程永远不会完结,绝对正确的语法学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③是否符合客观语法规律是判断一种语法学说、一种语法观点正误优劣的唯一标准。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的含义(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

例如,“调查调查”与“调查”相比,词汇意义相同,但前者还有动作时间短暂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动词重叠这种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语法意义。(2)语法形式(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汉语的语法形式可以分为两类:

①显性语法形式

可以从听觉或字面感知的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重叠、语调、重音、停顿等;

②隐性语法形式

不能从听觉或字面上感知,要经过一定的语法分析才能发现的语法形式,如结构的层次、可能的变换形式等。

2汉语的语法形式及其语法意义  (1)语序(词序)

语序是指词在短语或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①汉语中,词的排列顺序比较固定,如果不遵守一定的语序,说出的就不成话

例如,“图书馆、他、到”,有六种排列顺序,但只有“他到图书馆”合乎汉语语序。

②相同的词,用不同的语序排列,词与词的结构关系往往不同

例如,“我看”是主谓短语,“看我”则是动宾短语。

③有时语序颠倒,结构关系不变,但词与词的语义关系改变,词汇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人民爱总理”和“总理爱人民”都是主谓短语,但“人民”在前句中是动作的施事,在后句中是动作的受事。

④不同的语序有时还能表示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认识或评价

例如,“客来了”中,客是有定的,含有说话人早就知道要来客的意思,而在“来客了”中,客是无定的,有客人意外来临的意思。(2)虚词

虚词是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成分,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①有的词语之间如果没有虚词就不能组合

例如,“小王(的)书”、“激动(得)哭起来”,去掉虚词都不成话。

②有的词语之间没有虚词,虽然也能成立,但结构关系不明显

例如,“我们老师”是偏正短语或者复指短语,如果说成“我们的老师”就没有歧义了。

③相同的词语,用或不用虚词,用不同的虚词,都可能使结构关系不同

例如,“借书”与“借的书”,前者是动宾短语,后者用了“的”,是偏正短语;“张老师和学生”与“张老师的学生”,前者用的“和”,是联合短语,后者用的“的”,是偏正短语。

④虚词常被看作表示某种结构关系的标志

例如,“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得”是述补结构的标志,“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3)重叠

汉语中能重叠的词有动词、形容词和量词。

①动词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如“听——听听”、“考虑——考虑考虑”;

②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加深,如“瘦——瘦瘦(的)”、“干净——干干净净”;

③常用单音节量词才可重叠,重叠后表示遍指,如“个——个个”、“条——条条”;

④少数名词可直接用在数词后边,与量词语法特点相同,也能重叠,如“人——人人”。(4)重音、停顿和语调

①重音

a.普通话重音有区别某些词和短语的作用

例如,“兄弟(哥哥和弟弟)——兄弟(弟弟)”,第二个音节重读是短语,轻读是词。

b.重音有时能区别不同的句子结构

例如,“雕刻家答应下来”,“下来”重读,表示动作,“答应下来”是动宾短语;“下来”轻读,表示一种动态,含有完成、确定的意思,“答应下来”是中补短语。

c.在句子中,重音处于不同的位置,可能使句子的言外之意有所不同

例如,“一棵树就结了十个果子”,重音在“一”上,含有说话人认为数量多的意思,重音在“就”上,含有说话人认为数量少的意思。

②停顿

停顿处不同,常使句子的结构和意思不同,例如:

a.“看老王去了”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由连动短语构成;

b.“看,老王去了”的“老王去了”是主谓句,“看”是独立成分。

③语调

a.语调附在整个句子上,表示感情和语气。

b.同样的语句,用不同的语调说出,可能表示出不同的附加意义和感情。

例如,“你去”,用升调说出,表示疑问语气;用降调说出,表示祈使语气。(5)层次

①词与词的组合有着与语序不完全一致的内在的组合顺序

例如,“公布选举结果”由三个词组成,有两个组合层次:“选举”与“结果”先组合为一个偏正短语,这个偏正短语再与“公布”组合为一个动宾短语。

②相同的词按照相同的语序构成,组合层次不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关系

例如,“喜欢|孩子的老师”,是一个动宾短语;而“喜欢孩子|的老师”是一个偏正短语。(6)变换形式

①变换是指按照一定语法规则把一种语法格式变为另一种语法格式,变换后的语法格式是原格式的变换形式。

②相同的语法结构一般有相同的变换形式,而不同的结构往往具有不同的变换形式。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辅相成。(1)语法形式是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意义要通过语法形式才能表现出来。(2)不表示任何语法意义的形式不是语法形式,没有相应语法形式的意义不是语法意义。

例如,汉语中重叠是一种语法形式,因为动词、形容词和量词重叠能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三、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1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含义(1)语法关系是由语序、虚词等语法形式反映出来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联合关系、偏正关系、中补关系等。(2)语义关系是在词的组合中所隐含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动作与施事、受事、时间、地点、工具等。

2语法结构包含的语义关系

表1-1  常见语法结构包含的语义关系语法结构语义关系举例主谓结构施事与动作小李不吃了受事与动作苹果不吃了        动宾结构宾语是受事考学生宾语是范围考物理宾语是目标考北大宾语是施事来人了宾语是工具吃大碗宾语是处所坐沙发宾语是结果写作文宾语是方式跳迪斯科宾语是时间起五更定中结构修饰关系孩子脾气领属关系孩子的脾气联合结构非加合关系小王和小张是学生加合关系小王和小张是同学状中结构状语语义指向主语他笑嘻嘻地说了一句话状语语义指向宾语妹妹松松地编了一条辫子述补结构补语语义指向主语眼睛都哭红了补语语义指向宾语他摔断了腿

3语法关系与语义关系(1)具有相同语法关系的结构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如,上表的“小李不吃了”与“苹果不吃了”。(2)相同的语义关系可以存在于语法关系不同的结构中

例如,“小王借回来一本书”是一般主谓句,“小王把书借回来了”是把字句,“书小王借回来了”是主谓谓语句,但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相同:“小王”是施事,“书”是受事。(3)判断一个短语或句子的结构关系,主要根据语法形式,有时要借助语义关系

例如,“教育青年”与“教育事业”都是“动+名”语序,但“教育青年”是动宾结构,“教育事业”是偏正结构。因为“青年”是“教育”的受事,而“事业”不是受事。

四、汉语语法的特点

1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形态变化是词在组合中所发生的变化。(1)单复数的变化

①英语名词有单数复数的变化,数目在一个以上,名词词形加上“一s”表示复数。

②汉语名词没有单数复数的变化,不管有几本书,“书”都是“shū”。(2)时态的变化

①英语随着动作发生时间的不同动词有不同的变化形式,如“work、works、working、worked”,分别表示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进行时、过去时。

②汉语的“工作”不管什么时候发生,读音和写法都不变。助词“着”、“了”、“过”或副词“正在”、“已经”、“曾经”等可以表示不同的动态——进行态、完成态、经历态。(3)“格”的变化

①俄语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不同句子成分有不同变化形式,如名词“书”作主语时是книга,作宾语时是книгау。

②汉语的词没有格变化,名词和代词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没有特殊的标志。(4)语序

①俄语名词和代词作什么成分有一定的标志,所以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就比较自由。例如,俄语“我读书”有六种语序:我读书、我书读、读书我、读我书、书我读、书读我。

②汉语中语序十分重要。上面六种语序中,只有第一种是汉语的正常语序,第五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可以说,其他几种都不能成立。

③汉语的词在句中的功能即作什么成分也主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

④汉语语序有一定的灵活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子来表示。

例如,“我打碎了花瓷瓶”可以变换为“我把花瓷瓶打碎了”,“花瓷瓶被我打碎了”,“花瓷瓶我打碎了”。但变换是在汉语固有句型里进行,像“花瓷瓶了我打碎”绝不会出现。

2汉语中大多数实词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

印欧语言里什么词类的词作什么句子成分对应比较整齐,汉语的词作什么成分比较自由,往往一个词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并且没有不同的标志。例如:(1)他晚饭后常在公园散步。(谓语中心语)(2)散步也是一种运动。(主语)(3)林阴道上有很多散步的人。(定语)

3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具有一致性(1)词、短语构造原则的一致性

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多数,而双音节词中由两个不同词根构成的复合词的数目大大多于其他结构类型的词。复合词的基本构造方式与短语的基本构造方式一致,如表1-2所示。

表1-2  汉语词、短语基本构造方式构造方式词语短语联合式骨肉、推敲语法修辞、调查了解偏正式重托、鲜血仔细考虑、大火主谓式地震、民主风吹、太阳出来动宾式革命、理事写字、学文件中补式提高、说明看清楚、推出去(2)短语、句子构造原则的一致性

①汉语中短语和句子具有结构上的一致性。

例如,“我教过英语”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这是我教过英语的学校”中,“我教过英语”是一个充当定语的短语。

②汉语的大多数短语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句子。

4汉语有比较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

汉语计量事物,除了数词之外,量词必不可少。

①量词,既有计量事物的物量词,也有计量动作的动量词;

②除了专用量词外,很多名词可以借用作量词,如“一桌菜”、“砍一刀”。(2)语气词

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各自都有比较固定的语气词,如“的、了”用于陈述句,“吗、呢”用于疑问句,“吧”用于祈使句,“啊”用于感叹句。

②口语中,语气词与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豁;书面语中,语调的高低、升降、轻重、快慢,不易用文字表现出来,主要靠语气词和标点符号来显示。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语法?怎样理解语法的抽象性?

答:(1)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其中,词的构造、变化规则是词法,组词成句的规则是句法。(2)语法的抽象性

①词法和句法都是从无数的语言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例如“汉语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其重叠形式是‘ABAB’”,这个规则是概括了很多双音节动词的重叠现象得出的:“打听——打听打听”、“休息——休息休息”、“了解——了解了解”等等。

②在概括语法规则时,舍弃了各个词的具体意义,只抽象出一般的、普遍的规则。

例如“风把门吹开了。”“警察把小偷带走了。”“哨兵把敌人打死了。”这些句子的意义各不相同,但都是主谓句,都有介词“把”引进动作的对象,词语排列顺序都是“(名+‘把’+名+动)”。于是概括出汉语中的“把”字句。

2有人说汉语有好多种语法。他说的“语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答:(1)这里的“语法”指的是语法学家的语法学说,即语法学家对客观的语法规则的主观认识。由于各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时掌握的材料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同,这样同一种语法在不同的语法学家的著作中就可能呈现不同的情况,产生一些分歧,像汉语中词与短语的分界、词类划分、单句复句的区别等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2)这种现象实际是说语法学家对客观语法规则的主观认识不同。其产生的原因是:

①由于各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时掌握的材料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同,同一种语法在不同的语法学家的著作中就可能呈现不同的情况,产生一些分歧。

②从语法学家的主观意图来说,他们总是力求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人们认识反映客观规律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逐步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由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动态的,在缓慢变化着,因此,人们对语法规律的认识过程永远不会完结,绝对正确的语法学说是不存在的,要求所有人意见完全一致也是不现实的。

3什么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1)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如“调查调查”有表示动作时间短暂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动词重叠这种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语法意义。(2)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的不同:

①词汇意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

如“调查”的词汇意义是:“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

②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它表示类的意义,一般可以类推。

如“调查方言”与“方言调查”不同,前者两个词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后者两个词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这也是语法意义,它在词与词的结合中由语序表现出来。

4什么是语法形式?汉语有哪些重要的语法形式?

答:(1)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法形式不尽相同,不同的语法形式形成各种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2)汉语重要的语法形式可以分为两类:

①显性语法形式,是指可以从听觉或字面感知的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重叠、语调、重音、停顿等;

②隐性语法形式,是指不能从听觉或字面上感知,要经过一定的语法分析才能发现的语法形式,如结构的层次、可能的变换形式等。

5语序和虚词在汉语句法结构中有些什么重要作用?

答:语序和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两种重要的语法形式。(1)语序是指词在短语或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语序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汉语中,词的排列顺序比较固定,如果不遵守一定的语序,说出的就不成话。

例如“图书馆、他、到”有六种排列顺序,但只有“他到图书馆”合乎汉语语序。

②相同的词,用不同的语序排列,词与词的结构关系往往不同。

例如“我看”是主谓短语,“看我”则是动宾短语。

③有时语序颠倒,结构关系不变,但词与词的语义关系改变,词汇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 “人民爱总理”和“总理爱人民”都是主谓短语,但“人民”在前句中是动作的施事,在后句中是动作的受事。

④不同的语序有时还能表示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认识或评价。

例如“客来了”中,客是有定的,含有说话人早就知道要来客的意思;而在“来客了”中,客是无定的,有客人意外来临的意思。(2)虚词的作用

虚词是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成分,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虚词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有的词语之间如果没有虚词就不能组合。

例如“小王(的)书”、“激动(得)哭起来”,去掉虚词都不成话。

②有的词语之间没有虚词,虽然也能成立,但结构关系不明显。

例如“我们老师”可以是偏正短语或者复指短语,但是如果说成“我们的老师”就没有歧义了。

③相同的词语,用或不用虚词,用不同的虚词,都可能使结构关系不同。

例如,“借书”与“借的书”,前者是动宾短语,后者用了“的”,是偏正短语;“张老师和学生”与“张老师的学生”,前者用的“和”,是联合短语,后者用的“的”,是偏正短语。

④虚词常被看作表示某种结构关系的标志。

例如,“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得”是述补结构的标志,“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

6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怎样?

答: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辅相成。(1)语法形式是表现语法意义的,不表示任何语法意义的形式不是语法形式。

例如,我们说汉语中重叠是一种语法形式,是因为动词、形容词和量词重叠都能表示出某种语法意义。有些词也有字面重叠的形式,如“刚——刚刚、常——常常”,但这些重叠形式没有增加语法意义,只是构成了另一个词,这种重叠就不是语法形式,只是一种构词方式。(2)语法意义要通过语法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的意义不是语法意义。

例如,“吃了饭就出发。”和“吃完饭就出发。”前句的完成意义是用虚词“了”表示的,属于语法意义;后句的完成意义是用动词“完”表示的,属于词汇意义。(3)不同语言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有不同的情况。

例如,同样是表达动作发生过去的意义,英语用动词加后缀“—ed”的词形变化表示;汉语用动词加虚词“了、过”的形式。(4)一种语言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又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

例如,“学习文件”既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又可以表示动宾关系,而显性语法形式没有什么不同。“我的朋友”与“我朋友”都是偏正关系,但语法形式有所不同。

7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什么不同?

答: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不同体现在:(1)语法关系是由语序、虚词等语法形式反映出来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联合关系、偏正关系、中补关系等。

例如“小李不吃了”这句话表现的语法关系是主谓关系。(2)语义关系是在词的组合中所隐含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动作与施事、受事、时间、地点、工具等。

例如同是“小李不吃了”这句话表现的语义关系是施事与动作关系。

8汉语语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汉语语法研究有什么影响?

答:(1)汉语语法主要有四大特点:

①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汉语中大多数实词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

③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具有一致性;

④汉语有比较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2)汉语语法特点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表现在:

①汉语语法研究中语序和虚词的研究意义重大;

②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所以汉语不能单纯根据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划分词类,确定词性;

③词和短语的基本构造方式一致,掌握了一种单位的构造规则,就很容易掌握另一种单位的构造规则。同时又给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如“小菜”和“小球”,前面一个是词,后面一个是短语,但它们都是偏正结构,没有外在形式标志可供辨别。

④汉语中短语和句子具有结构上的一致性,所以任何单句我们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短语,把句子分析看成是短语结构分析。

⑤汉语语法研究中,量词、语气词研究也很重要。

9下面每组句子在结构上有相同之处,请归纳出它们的结构规则,并各仿造一句。

外边跑进来一个人。

桥上开过去一辆重型卡车。

屋顶上掉下一块瓦。

棉花被雨淋湿了。

这个建议被大家否决了。

刚买的杯子被小刘摔破了。

答:(1)左边三个句子都是存现句,其结构规则是:“处所名词+动词+人物名词”,表示“某地存在、出现、消失了某人、某物”。例如:教室里飞进来一只鸟。(2)右边三个句子都是被字句,其结构规则是:“名词+被+名1词+动词+了”。其中,“名词-动词-名词”是“施事-动作-受事”的221关系。例如:我的糖果被小红吃了。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如果去掉之后,哪些不成话,哪些意义和结构不变,哪些意义或结构发生了变化?

①我和老王根本不在乎这些。

②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③我回北京住了几天。

④“这种萝卜多少钱一斤?”“五毛了。”

⑤她是个有心计的姑娘。

⑥孩子的脾气真不小。

⑦你的腿脚不灵便,摔倒了怎么办?

答:(1)不成话的句子有⑤;“的”去掉后,“有心计”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宾短语。不能再起修饰作用,因此不成句。(2)意义和结构不变的句子有②;(3)意义或结构发生变化的句子有①③④⑥⑦。

①把“和”去掉后,“我”和“老王”作为并列主语的关系消失。“我”失去独立性,成为“老王”的修饰语。

③把“了”去掉后,“了”表示已完成的意义消失。

④“了”在这里传达了说话者的主观感情,如表示对价格上涨的不悦。将“了”去掉,这句话就仅是对价格的客观陈述。

⑥“的”去掉之前,陈述重点在“脾气”,“孩子”仅作修饰语。将“的”去掉之后,“孩子”在句中的地位提升,与“脾气”等同了。

⑦“的”去掉之前,句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你的腿脚不方便”。去掉之后,句子着重表达的是“你摔倒了怎么办?”

11下面两个句子在不同地方停顿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和结构,请用标点符号表示出几种可能的停顿。

①小李他不愿意走了

②我们叫老师快点儿

答:(1)①中可能的停顿有:a.小李,他不愿意走了。b.小李他,不愿意走了。(2)②中可能的停顿有:a.我们叫老师快点儿。b.我们叫:老师,快点儿。

12下面的词哪些有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重叠形式,哪些没有?请归纳出它的规律。

火  风  天  想  跑  个  了解  但是  矮  薄  胖  老实  简单  介绍  雪白 

笔直  和  条  从  并且

答:(1)普通名词、连词、介词都没有表示语法意义的重叠形式,如:火、风、但是、和、从、并且。(2)单音节量词及准量词可以重叠表示遍指,重叠形式为“AA”,如:天、个、条。(3)形容词重叠可以表示程度加深,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为“AA”,如:矮、薄、胖;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形式是“AABB”,如:老实、简单;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如:雪白、笔直。(4)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的短暂或者尝试态,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为“AA”,如:想、跑;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为“ABAB”,如:了解、介绍。

13指出下面各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并说明它们与动词的语义关系:

①门终于打开了。

②小王打开了门。

③这把钥匙打不开那道门。

答:(1)①中“门”是主语,它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2)②中“小王”是主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门”是宾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3)③中“这把钥匙”是主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工具;“那道门”是宾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

第2章 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

2.1 复习笔记

一、语素

1语素的辨认(1)语素的含义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①一个语素既有一定的语音形式,也有一定的意义,没有意义的字不是语素

例如,“葡、璃、疙、乒”等虽有一定的语音,但没有意义,不是语素。

②语素不能再分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

例如,“大”从语音上虽然可以分析出“d”、“a”两个单位,但各个单位没有意义,不是语素,只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

③语素的意义必须与一定的语音对应

④合音字应看作一个语素“俩(两个)”、“仨(三个)”等,由两个字的语音合成,包含两个字的意思,但音节固定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化为两个独立的语音单位与一定意义对应,应看作一个语素。(2)语素的音节

从代表语素的音节数目来看,语素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双音节语素。

①单音节语素占汉语语素的绝大多数,如“太、全、音、语、关、吗、从”;

②多音节语素一般是联绵词或音译的外来词,每个音节单独没有意义,必须几个音节合起来才表示一定的意义。如“伶仃、葫芦、忸怩、蟋蟀、刚果、索马里、布尔什维克”。(3)构词后缀“儿”

儿化是一种类型化的音变现象,“儿”是一个特殊的语素。

①“儿”是在发前一个词根的韵母时加上卷舌作用而成

例如,“画儿”(huar),r不表示一个音素,而是一个标志,表示“画”的韵母应该卷着舌头发音。“huar”是一个音节表示的两个语素。

②普通话中,儿化形式与非儿化形式相比,意义不同或有细微差别

a.儿化可以区别意义或者词性,如“信——信儿” 、“盖——盖儿”;

b.儿化后可表示细小或有亲切意味的感情色彩,如“球——球儿”、“有趣——有趣儿”。(4)替代法

语素组合“AB”中,如果能用其他成分代替A跟B组合,代替B跟A组合,并且A和B在这些组合中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保持不变,那么A和B是两个语素。

例如,“拥护”,可以说“拥挤”、“拥戴”,也可以说“保护”、“维护”,所以“拥”和“护”都是语素。而“琵琶”中“琵”和“琶”都不能被替代,“琵”、“琶”不是语素。(5)联绵词和音译词

①联绵词和音译词一般由一个语素构成,不能再分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

②少数联绵词和音译词的一个音节可以单独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或短语,这时应该承认它们是单独的语素。如:“蓓蕾——花蕾、蕾铃”,“骆驼——驼肉、驼峰”等。(6)孤语素

孤语素是指不能出现在其他组合中,单看没有意义,但具有构词和区别意义作用的语素。如“苹果、鲫鱼、彗星、牦牛、红通通、慢腾腾、乐滋滋”等词中的加点部分。(7)语素的同一性

①同一个语素应该字形相同,语音相同

a.多音字是一个语素,如“血(xuè、xiě)、熟(shú、shóu)”;

b.不同读音代表不同意义时是不同语素,如“发(fā、fà)、行(xíng、háng)”。

②同一个语素应该意义相同或有联系

a.意义没有联系,即使字形和读音都同,也是不同的语素,如“公(鸡)——公(共)”;

b.如果意义有联系,应看作一个语素,如“厚(木板)——厚(礼)”。

2语素的分类(1)二分法

①根据意义的虚实,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例如,“天”、“功”是实语素,“的”、“木头”的“头”等是虚语素;

②根据在词中的位置固定与否,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例如,“石头”的“头”是定位语素,“适应”、“合适”的“适”是不定位语素;

③根据能不能单独成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例如,“大”、“车”、“华盛顿”等是自由语素,“特”、“斤”、“向”等是粘着语素。(2)三分法

①根据音节的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例如,“好”是单音节语素,“崎岖”是双音节语素,“巧克力”是多音节语素。

②根据语素的成词功能和在词中的位置,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a.自由语素是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自由的语素,如“人(人民、工人)”;

b.半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自由的语素,如“民(人民、民主)”;

c.不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不自由的语素,如“-子(桌子、杯子)”。

d.虚词不能作为构词语素与其他语素组合,但它们独立成词,也属于自由语素。(3)词根和词缀

①词根是指构成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语素

例如,“闹钟”,“闹”、“钟”都有实在的意义,是词根。

②词缀是指附加在词根上只表示附加意义或没有意义只起构词作用语素

例如,“盘子”,“子”没有实在意义只起构词作用,是词缀。

③词根和词缀的特点比较,如表2-1所示

表2-1  词根词缀特点比较 词根词缀意义大多实在意义虚灵特 点自由语素、粘着语素粘着语素位置大多不固定位置固定

④词缀根据在词中的位置可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

表2-2  汉语的词缀和类词缀 词缀举例类词缀举例阿-阿姨、阿毛可-可笑、可疑老-老虎、老师前-前总统、前总理前缀第-第一、第二超-超声波、超导体初-初一、初二非-非金属、非导体  -得-来得及中缀  -不-来不及  -里-土里土气-子棒子、肚子-手水手、打手-儿词儿、绳儿-家作家、思想家-头馒头、骨头-员饲养员、职员后缀-巴尾巴、泥巴-感解脱感、快感-者编者、记者-性党性、弹性  -度硬度、强度(4)现代汉语词的构成

从语素的组合情况看,现代汉语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二、词

1词的含义

词是最小的能自由活动的语音语义结合体。(1)“自由活动”

①能单说

即能单独成句,要判断某个单位能不能单说,一般是用提问的方式试验,看它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例如,要判断“法院要调查”中哪些是词,可作如下提问:“谁要调查?”“法院。”“法院调查不调查?”“要。”“法院要干什么?”“调查。”“法院”、“要”、“调查”能分别单独回答问题,并且不能再分为更小的能单独回答问题的单位,所以它们是词。

②能单用

a.“能单用”是指有些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能自由出现在不同组合中,不以某个或某些特定语素的出现为前提。

例如,“的”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能与不同的词组合,如“我的书、今天的报纸、晴朗的天空”等。因此,“的”也是词。

b.对于不能单说的词,可用“剩余法”来判断:提取开句中可单说的词,剩下的既不能单说,也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例如,“外祖母和母亲都相信”,“外祖母”、“母亲”、“相信”都是可以单说的词,提取开后,剩下的“和”、“都”也是词。(2)具体分析

①判断某个单位是词是就它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能自由活动而言,并不是说它在所有的组合中都是词,因此在判断组合中的某个单位是词还是语素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例如,“一本书”与“书本、书籍”中的“书”,前者可以自由运用,是词;后者与别的语素构成词,是语素。

②有些语素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单说或单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单用。

例如,“校”一般不能单用,但在“我校、校运动会、校领导”中可以单用,应看作词。

2词与短语的区分(1)短语与词的关系

①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语义规则组合起来的语法单位。现代汉语的复合词与短语的构造方式和构造类型具有一致性,所以从形式上看词和短语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吃香——吃糖、揩油——揩水,黑话——黑布”,前一个是词,后一个是短语。

②能不能自由活动是词和语素的根本区别,短语和词的区别在于能否分为更小的能自由活动的单位。(2)词与短语的区分

①看有没有非自由语素

a.短语的构成单位是词,复合词的构成单位是语素。只要其中一个组成成分不是自由语素,一般是词。

例如,“仔细、危险”的加点语素不是自由语素,“豪华、欢喜”两个语素都不是自由语素,可以肯定它们是词。

b.用这种方法要排除由一个短语和一个粘着语素构成的“短语词”。

例如,“漂流黄河热”中“热”不是自由语素,所以“漂流黄河热”不是短语,而在句子中,其功能相当于一个词,总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但“热”和别的短语的组合自由,如“出国热”、“炒房热”等。这样的组合既有词的特征,也有短语的特征,叫做“短语词”。

②看有没有轻声语素

a.普通话中有大量轻声词,末一个语素是轻声语素(虚词除外)的一般是词。

例如,“月饼、西瓜、柴火”等。

b.有些词和短语同形,口语中靠轻重音来区分它们。

例如,“东西”、“兄弟”、“烙饼”等,后一个语素轻读是词,不轻读是短语。

③看意义有没有整体性

词的意义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凝固下来的,往往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是在语言运用中临时组合的,它的意义是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

例如,“铁路”是“有钢轨的供火车行驶的路”,有特定的含义;而“石头路”是石头铺就的路,可以与“水泥路”、“沥青路”类比。所以“铁路”是词,“石头路”是短语。

④看能不能扩展

a.词一般作为一个凝固体使用,具有结构上的不可分性。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例如,“火车又误点了”,可以说“95次火车又误点了”,也可以说“火车怎么又误点了”,却不能说“火……车又误点了”。“火车”中间不能插入其他词语,是词。

b.短语的组合具有临时性,内部结构松散,当中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例如,“小菜”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是词;“小球”可以插入“的”,是“短语”。

c.用扩展法来鉴别词和短语,不能改变原组合的语法结构,一般插入虚词或数量短语。

第一,联合结构中插入“和”,反正→反和正(词),南北→南和北(短语);

第二,偏正结构中插入“的”,飞船→飞的船(词),飞鸟→飞的鸟(短语);

第三,动宾结构中插入“着、了、过”或数量短语,提议→提了议(词),提问题→提了问题(短语);

第四,补充结构中插入“得”或“不”,改进→改得进、改不进(词),改好→改得好、改不好(短语)。(3)特殊情形

①有些组合可以从字面上解释,没有整体意义,一般作为整体使用,应看作词。

例如,“鸡蛋、羊肉”等,一般说“一斤鸡蛋、两斤羊肉”,应该看作词。

②有些组合的意义具有整体性,甚至还可能有半自由语素,但却可以扩展,是“离合词”。

例如,“洗澡、鞠躬”等,可以作有限的扩展,但两个语素中至少有一个不能脱离另一个单独使用,可以看作特殊的词。即没扩展时是词,扩展后语素升级为词,扩展形式是短语。

③有些组合既有整体意义,也有非整体意义,因此扩展情况不同。

例如,“读书”,非整体意义指阅读书籍,可自由扩展,是短语,如“读了几本书”、“读鲁迅的书”;整体意义指上学,只能作有限的扩展,是词,如“读过几年书”。

④词和短语同形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a.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和短语组合方式和结构类型相同,没有外在标志可供辨认;

b.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音节是一个词。后来,词语双音节化,短语凝结为词,有些组合正处在短语向词发展的过渡阶段,因而兼有短语和词的特征。

三、短语

短语是由不同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语义规则组合起来的语法单位,又叫“词组”。

1短语的结构类型

从结构看,短语有五种基本类型。(1)主谓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例如:群众讨论,我们正在考试,经验非常丰富,今天阴天。(2)偏正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后一部分可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前一部分修饰限制后一部分。

例如:新衣服,玻璃柜子,认真学习,非常勇敢。(3)动宾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支配、涉及后一部分。

例如:拆房子,挖井,打板子,是老同学。(4)中补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或形容词,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中心语)。

例如:听得高兴,敲两下,高兴得跳起来,好得很。(5)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各部分是平等并列的关系。一般是同类性质的词语联合。

例如:纸和笔,四川、云南和贵州,讨论研究,吹拉弹唱,美丽而富饶,多快好省。(6)复指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指同一事物,有互相注释说明的作用。

例如:诗人李白,“大”字,我们俩,老王这个人。(7)数量短语

由数词和量词组成,可分为:物量短语(如“三个”)和动量短语(如“两次”)。(8)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附在其他实词或短语后组成,方位短语不光表示空间的方向和位置,也表示时间、数量的界限和范围。

例如:桌子上,假山后面,上大学以前,30岁以下。(9)连动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一个也可以是形容词性词语或主谓短语)构成,各部分陈述同一主语。

例如:回家去,靠在床上,看书看了很高兴,听了心如刀绞。(10)兼语短语

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劝他回去、请老师讲话、让他高兴一下、鼓励儿子参军。(11)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其他词或短语(主要是名词性词语)构成。

例如:朝北(走),对人民(负责),把皮包(搞坏了),靠工资(吃饭)。(12)“的”字短语

由助词“的”附在其他词或短语后构成。

例如:我们大家的,穿红运动衫的,三斤重的,绿的。(13)“所”字短语

由助词“所”与动词构成。

例如:(各尽)所能,所见。(14)比况短语

由助词“似的、一般、一样”等附在其他词或短语后组成。

例如:暴风雨般的(掌声),(瘦得)猴子似的。

2短语结构类型的判断(1)判断一个短语属于哪一种结构类型,主要根据:各部分词的性质、语序,有或可以加什么虚词,各部分间的结构关系等。

例如,“今天春节”和“今年春节”都是“名+名”,“今年春节”前后是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可与“去年春节”类比,当中可加“的”,是偏正短语;“今天春节”前后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可与“今天是春节”类比,是主谓短语。(2)判断具体语境中的短语结构类型,语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有时有决定性作用。

例如,“我们解放军”,如果说话人是解放军,则是复指短语;如果说话人是老百姓,则是偏正短语。(3)如果短语包含不止两个词,要观察层次,以第一层次的结构为整个短语的结构。

例如,“在党的领导下”,前是介词,后是方位词,其层次是“在|党的领导下”,应是介宾短语。(4)短语中有介词时,必须正确判断介词所能管辖的范围。

例如,“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对于”管到“蜜蜂”,画线部分是偏正短语;“对于北京的今天,人人都很关心。”“对于”管到“北京的今天”,画线部分是介宾短语。

3短语的功能类型及判断(1)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可根据不同句法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和“其他短语”。

①名词性短语,是指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主要作主语或宾语的短语。

②动词性短语,是指作用相当于一个动词,主要作谓语的短语。

③形容词性短语,是指作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主要作谓语或定语的短语。(2)短语功能类型的判断

①判断短语的功能类型可以用替换的方法。即用一个词替换所判断的短语,替换之后,基本意思和结构都不变,那么这个短语的性质和这个词的性质相同。

例如,“他是个非常勇敢的孩子”,可用名词“孩子”替换“非常勇敢的孩子”,说成“他是个孩子”句子结构不变。所以,“非常勇敢的孩子”的功能相当于“孩子”,是名词性的。

②一般来说,有中心语的短语可以根据中心语的性质判断短语的功能类别。

表2-3  汉语常见短语的功能类型 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其他   主谓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中补短语√√ 联合短语√√√   复指短语√  数量短语√(物量)√(动量)   方位短语√   连动短语√   兼语短语√   介宾短语√   的字短语√   所字短语√   比况短语√

③有些偏正短语的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但由于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有“的”,整个短语的作用与一般名词性短语相同,只能作主语或宾语,是名词性短语。

例如,“大家的反对”、“她的美丽”等。(3)短语的扩展

短语具有递归性,各部分都可以扩展。

①扩展方式

a.添加附加成分,如:看|书→认真地看|那本书。

b.增添联合成分,如:喜欢茶花→喜欢茶花和菊花。

②扩展的运用

结构层次复杂的短语可以看作是简单短语的扩展形式。在辨别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时,我们可以简缩掉它的定语、状语或一部分联合成分,使之成为一个简单短语。

例如:一针一针地补着那件昨天刮破的劳保服→补着劳保服,是动宾结构,动词性短语。

四、句子

1句子意义和结构的两重性(1)句子与词或短语的区别

句子是两头都有较大停顿、具有特定语调、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句子的末尾一定有结束句子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①词和短语是语言的静态单位、备用单位,是构成句子的材料,没有语调;而句子是语言的动态单位、使用单位,有一个特定的语调。

②句子的使用总有一定的交际目的,或者是传递信息,或者是表示疑问或请求,或者是表示感情等等。

③一个句子总跟一定的语言环境相联系,同样的词语构成的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一定相同。例如,“你真坏!”说话的对象不同,表示的感情是很不相同的。(2)句子意义上的两重性

①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脱离一定的环境观察一个抽象的句子,它的意义等于构成它的词或短语的意义。

②句子总是与一定的语言环境有关,说话人用句子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句子的意义不完全与抽象的词或短语的意义相同。

例如:“汽车!”在不同环境中用不同语调说出有不同的意义:等车时看见车来了,是招呼车停下;看见同行的朋友有被轧死的危险时叫出是警告;对于很少有机会看见汽车的人来说,则表示惊喜的感情。(2)句子结构的两重性

①句子结构两重性的含义

a.绝大多数句子由短语构成,有固定结构模式,词与词的搭配有一定语法和语义限制。

b.句子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说的,有一定的自足性,只要对方听得懂,能达到交际目的就行,并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完整。

②句子结构两重性的应用

a.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往往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呈现出不合语法、逻辑的情况,听话人或读者在接受信息时有一个“还原”的过程,用已知信息或自己的背景知识补足语义。

b.超出语法规则的例外现象可以用句子的两重性来解释。

例如,“屋里就老王一个人。”从抽象的结构模式看不合搭配规则,但从句子的使用看,是说话人省掉了动词,因此副词并不是直接修饰名词,而是与隐含的动词发生关系。

2句子的分类(1)句子的语气和功能分类

句子根据语气和功能,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①陈述句的基本用途是说明事物或现象。例如:明天要下雨。

②疑问句的基本用途是询问事情。例如:他是谁?

③祈使句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请求、命令。例如:你去吧。

④感叹句的基本用途是表示比较强烈的感情。例如:这儿真好!(2)语调

①语调是不同的语气在口语中用声音的升降、轻重、长短、快慢等表示出来。

②一般来说,陈述句用平调或缓降调,疑问句用升调,祈使句用降调,感叹句则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或升或降。(3)句型

句型是指句子根据不同的结构归纳出的基本结构模式。在归纳句型时,要撇开语调、语气词及独立成分等。句子首先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①非主谓句由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可以分为四小类

a.名词性非主谓句,例如:漆黑的夜。

b.形容词性非主谓句,例如:真好。

c.动词性非主谓句,例如:上课!

d.叹词句,例如:哇!

②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可分为四类。

a.名词性谓语句,例如:鲁迅浙江人。

b.形容词性谓语句,例如:灯光亮得刺眼。

c.动词性谓语句,可分为七小类。

第一,一般动词性谓语句

有带宾语的,有带补语的,有什么都不带的。

例如:“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事发生在1978年。”“我的书掉了。”

第二,双宾句

双宾句的间接宾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直接宾语可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为谓词性词语。

例如:“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你告诉他明天不用去了。”

第三,把字句

把字句是有介词短语“把……”作状语的句子。

例如:“他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了。”“我把小鸟小心地放进窝里。”

第四,被字句

被字句是指有介词短语“被……”作状语的句子。

例如:“我的心思被他猜着了。”“院里的大树昨晚被风刮倒了。”

第五,连动句

即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例如:“同志们围着火堆谈话。”“你赶快去打电话通知他。”

第六,兼语句

即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例如:“我们要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大家都劝他听医生的话。”

第七,存现句

主语是处所词语,谓语动词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

例如:“机场上停着一辆军用飞机。”“洞里突然钻出一个人来。”“班上又走了一个学生。”

d.主谓谓语句,例如:我身体不太好。(4)汉语句型分层

表2-4  汉语句型分层复 句名词性非主谓句非主谓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句叹词句单名词性谓语句型形容词性谓语句句主谓谓语句主谓句一般动词性谓语句动词性 谓语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 连动句、兼语句句、存现句

五、句群(句组或语段)

1句群的含义

句群是最大的一级语法单位,由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构成。(1)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几个句子只要表现出一个单一、明晰的意思,就是一个句群。(2)有些句子(如歧义句、省略句)的意义、结构在一个独立的句子内是不能确定的,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借助上下文的制约才能正确地判断出。(3)句群可以看作是句子到段落、语法到章法的过渡。

2句群和段的区别

句群和文章的段(书面上的自然段)不同。(1)句群是语言的结构单位,属语法学的范畴,段是文章中根据内容划分出来的部分,是文章的结构单位,属文章学的范畴。(2)在书面上,每一段有换行的标志(即起始一行空两格)。(3)句群和段的大小不完全一致,很多情况下,一个段包含好几个句群,也有句群和段重合的情况,即一个段只包含一个句群。

3句群的组合方式

句群组合依赖于一定语法手段。在句群中,句子与句子的组合方式可分为三种。(1)关联组合

以起关联作用的词语为组合手段。很多能用于复句的关联词语也能用于句群。

例如:我到过一个小岛,它面积很小。然而,岛上的生活却是多么火热啊!(2)直接组合

以语序为主要手段,根据时间、事理的逻辑顺序直接把句子组合在一起,没有形式标志。

例如:“就在这次会上,吴吉昌第一次听到总理患病的消息,他心里很不安,一连几夜都没有很好入睡。会议一结束,他立刻赶回家去,带着别人送他的两斤金针菜,还有家乡产的糯米,匆匆忙忙上北京去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3)其他方式

有的句群也使用问答、排比、对偶、承上下文省略、时间处所词语照应等方式使句子紧密衔接、文意贯通。

例如:“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用问答的方式使句子前后衔接。

4句群和复句的区别(1)句群和复句是两级不同的语法单位,具有不同的特征

①一个复句只是一个句子,只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只在句末有较长停顿,书面上只能在最后一个分句的后边使用句终点号;一个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构成,没有统一的语调,每个句子后都有较大停顿,书面上句群内的每个句子后边都有句终点号。

②一个复句必须而且只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常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等连接分句;一个句群能表达几个完整的意思,句子间往往只用关联词语的后一个。(2)句群和复句也有联系

①复句是句群的构成成分。

②复句和句群能互相转换。

例如:“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外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可以转换为:“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外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

2.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语素?语素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分类?

答:(1)语素的含义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2)语素的分类

①根据意义的虚实,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例如,“天”、“功”是实语素,“的”、“木头”的“头”等是虚语素。

②根据在词中的位置固定与否,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例如,“石头”的“头”是定位语素,“适应”、“合适”的“适”是不定位语素。

③根据能不能单独成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例如,“大”、“车”、“华盛顿”等是自由语素,“特”、“斤”、“向”等是粘着语素。

④根据音节的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例如,“好”是单音节语素,“崎岖”是双音节语素,“巧克力”是多音节语素。

⑤根据语素的成词功能和在词中的位置,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a.自由语素是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自由的语素,如“人(人民、工人)”。

b.半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自由的语素,如“民(人民、民主)”。

c.不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不自由的语素,如“子(桌子、杯子)”。

2词根和词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在划定词缀范围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

答:(1)词根和词缀的主要区别是:

①词根是指构成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语素,词缀是指附加在词根上只表示附加意义或没有意义只起构词作用语素;

②词根意义大多实在,词缀意义虚灵;

③词根是自由语素或者粘着语素,词缀是粘着语素;

④词根位置大多不固定,词缀位置固定。(2)在划定词缀范围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

汉语的词缀一般由词根虚化而来,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有的语素已完全虚化,成为地道的词缀,如“者、儿、老、阿”等。但也有一些语素还没完全虚化,正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中,因此究竟是词根还是词缀不好判断,如“性、度、可”等。

3下面是个笑话,从语法的角度看,乙犯了什么错误?

甲:你懂不懂法文?

乙:别说法文,连达尔文我也懂。

答:乙将“达尔文”跟“法文”的构词方式混同。“法文”由“法”和“文”两个语素组成,是一个偏正式复合词;而“达尔文”是一个音译词,只有一个语素,是单纯词,“文”在这里不能够切分出来单独表示意义。

4下面是几种曾经有人提出的关于词的定义,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①词是语言中的最小的意义单位。

②既有一定意义又能自由运用的单位叫做词。

③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

答:③比较好。原因是:(1)①有误,语素才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2)②不能区分出短语和词。短语和词都是既有一定意义又能自由运用的单位。(3)③既可以区别词和语素,也能区别词和短语,应是比较好的表述。“独立活动”区别于语素。“最小的”区别于短语。

5判断一个语言片断是不是词有些什么办法?

答:能不能自由活动是词和语素的根本区别,但不是所有可以自由活动的单位都是词,因为短语也能自由活动,所以要判断是不是词,还要看是不是能分为更小的能自由活动的单位。(1)能单说

能单独回答问题,并且不能再分为更小的能单独回答问题的单位是词。

例如,“谁要调查?”“法院。”“法院调查不调查?”“要。”“法院要干什么?”“调查。”则“法院”、“要”、“调查”都是词。(2)能单用

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能自由出现在不同组合中,不以某个或某些特定语素的出现为前提的语素组合是词。

例如,“的”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能与不同的词组合,如“我的书、今天的报纸、晴朗的天空”等。因此“的”也是词。(3)剩余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