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6 23:07:5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篇 环境问题篇

一、选择题

1.关于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东华大学2010年研)

A.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衡,年内年际变化大

B.中国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基本相当

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径流深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D.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不多【答案】B【解析】我国水资源特点是:①我国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能力大大超过供水能力;②我国地表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性较为严重,径流的季节性分配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而且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我国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下水补给以降雨为主;③而在西北内陆河盆地则主要以河川径流补给为主。

2.废水的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水中的(  )。(山东大学2015年研)

A.悬浮物

B.有机物质

C.氮、磷

D.重金属【答案】A【解析】污水人工处理的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法,主要去除呈悬浮态的固体污染物。二级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法,主要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三级处理采用生物脱氮除磷法,或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一些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残留在污水中的污染物,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氮、磷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以满足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或回用要求。

3.骨痛病最早是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主要表现为,腰、背、膝、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疼痛的性质为刺痛,活动时加剧,休息时缓解,数年后骨骼变形,身长缩短,骨脆易折。骨痛病是由于(  )污染造成的一种公害病。(山东大学2015年研)

A.铬

B.镉

C.汞

D.铅【答案】B【解析】镉被人体吸收后,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选择性地蓄积在肝、肾中。其中,肾脏可吸收进入体内近1/3的镉,是镉中毒的“靶器官”。其它脏器如脾、胰、甲状腺和毛发等也有一定量的蓄积。由于镉损伤肾小管,病者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特别是能使骨骼的代谢受阻,造成骨质疏松、萎缩、变形等一系列症状。

4.对流层中,一般随大气层高度的增加,其大气温度(  )。(山东大学2015年研)

A.递减

B.不变

C.递增

D.不定【答案】A【解析】对流层内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递减率平均约每100m降低0.65℃。这是由于太阳辐射主要加热地面,地面的热量通过传导、对流、湍流、辐射等方式再传递给大气,因而接近地面的大气温度较高,远离地面的大气温度较低。

5.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是(  )。(山东大学2015年研)

A.风

B.大气湍流

C.温度层结

D.暖层【答案】B【解析】因为几乎所有场合污染物的扩散都是在大气边界层中进行的,因此,边界层大气运动的高度湍流性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起着重要作用。

6.臭氧空洞出现在大气中的(  )。(山东大学2015年研)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答案】B【解析】自然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很少,而且随高度分布不均匀,近地面臭氧比较少,从距地面10km开始逐渐增加,在20~30km高度达到最大值,形成明显的臭氧层,再向上又逐渐减少,到55~60km的高度就很少了。平流层的高度范围是10km~50km,所以臭氧层处在平流层,臭氧层空洞就出现在平流层。

7.TSP的粒径范围是(  )。(山东大学2015年研)

A.1~10μm

B.1~100μm

C.10~100μm

D.2.5~100μm【答案】B【解析】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粒径范围是1~100μm。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即可吸入颗粒。10

8.土壤中农药的迁移方式为(  )。(山东大学2015年研)

A.蒸汽和非蒸汽

B.扩散和质体流动

C.吸附和降解

D.物理化学迁移和化学迁移【答案】B【解析】A项,农药在土壤中以蒸气的和非蒸气的形式进行迁移;B项,扩散和质体流动是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方式;C项,吸附和降解是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D项,物理化学迁移和化学迁移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方式。

9.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  )方法介于土地处理和水生生物处理之间。(山东大学2015年研)

A.慢速灌溉

B.快速渗滤

C.表面径流

D.人工湿地【答案】D【解析】人工湿地方法介于土地处理和水生生物处理之间。其构造为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按一定的坡度填充一定规格的填料(如土壤、碎石、沙等)形成填料床,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构成一个湿地生态系统。

10.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有关的国际文件是(  )。(山东大学2015年研)

A.《京都议定书》

B.《巴塞尔公约》

C.《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

D.《维也纳公约》【答案】B【解析】B项,《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简称《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AC两项,《京都议定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是关于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相关的国际公约;D项,《维也纳公约》是有关保护臭氧层空洞的国际公约。

11.生物多样性具有调节气候、促进土壤发育、保护水资源、分解和吸收污染物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山东大学2015年研)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备择价值

D.存在价值【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价值包括:①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食物、药物、工业原料和科学研究素材等方面;②间接价值,体现在环境和生态价值等方面,具有调节气候、促进土壤发育、保护水资源、分解和吸收污染物等生态功能;③备择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为人类适应自然变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④存在价值,生态学强调生物多样性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任何物种都有生存的权利,与人类需求无关。

二、填空题

1.按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空间分布方式,污染源分为_______和______。(东华大学2010年研)【答案】点污染源;面污染源【解析】水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发地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有害影响的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按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空间分布方式,人为污染源又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

2.TOC指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华大学2010年研)【答案】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解析】水体中有机物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一般常用综合指标如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或总有机碳(TOC)等表示耗氧有机物的含量。总有机碳(TOC)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3.根据大气温度、成分、荷电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垂直分布状况,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分为五层,由上到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东华大学2010年研)【答案】对流层;平流层【解析】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差异,根据温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同时考虑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由上到下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4.从氧化还原角度看,光化学烟雾的化学性质属于______而硫酸烟雾的化学性质为______。(东华大学2010年研)【答案】氧化烟雾;还原烟雾【解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以及一些二次污染物,如O,醛,PAN,HO等,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322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因此是氧化烟雾;硫酸烟雾的主要污染物为SO、颗粒物以及由SO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22具有强还原性,故此烟雾为还原烟雾。

5.目前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华大学2010年研)【答案】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解析】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漫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热点。

6.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包括两种机理,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出去。(东华大学2010年研)【答案】将重金属形态改变为固定态【解析】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有两种机理:①将重金属形态改变为固定态,使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降低;②用各种方法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

7.根据H的存在形式,土壤酸度分为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东华大学2010年研)【答案】活性酸度;潜性酸度+【解析】根据H的存在形式,土壤酸度分为两种: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的H的浓度,土壤pH反映的就是这种+3+酸度;潜性酸度是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H和Al,被中性盐置3+++换到溶液中,Al逐步水解产生的H与被置换下来的H一起直接表现的土壤酸度。

8.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东华大学2010年研)【答案】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以及各种生态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的总和,是环境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命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等,每一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多样性。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三、名词解释

1.水污染(华侨大学2015年研)

答:水污染又称水体污染,是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和其他废弃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江河湖海,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水污染会造成鱼类死亡,破坏风景区的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

2.SS(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研)

答:悬浮物(SS),又称悬浮固体,是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的淤泥、黏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物质,直径一般大于100μm。悬浮物是造成水质浑浊的主要原因,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悬浮物沉积在河床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机悬浮物沉积后,易产生厌氧发酵,使生物需氧量增高,影响水质。

3.POPs(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研)

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又称难降解有机物,是指在环境中难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特点是能在水中长期稳定地存留,并在食物链中进行生物积累,在非常低的含量下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4.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研;华侨大学2013年研)

答:点污染源是指具有确定空间位置的、集中在一点或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内排放污染物的发生源。如高烟囱等。

面污染源是指时空上无法定点监测的,以面状形式排放污染物的发生源。如低烟囱、民用煤炉等。

5.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BOD和COD)(山东大学2014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研)

答: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需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BOD是反应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通常采用20℃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记为BOD,单位为mg/L。5

化学需氧量(COD)又称化学耗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COD可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说明有机物质越多,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通常用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测定。

6.DO(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研)

答:溶解氧(DO)是指水体与大气交换或经化学、生物化学反应后溶解于水体中的氧量,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同大气压力、空气中氧分压和水温有直接关系,在自然情况下,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氧是评定水质优劣、水体被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7.水体富营养化(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研;华侨大学2015年研)

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后,水体会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称为赤潮。

8.人工湿地(浙江工商大学2014、2011年研)

答:人工湿地是指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9.大气边界层(山东大学2015年研)

答:大气边界层是指在对流层下部靠近下垫面的1.2~1.5km范围内的薄层大气。因为贴近地面,空气运动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影响,又称摩擦层。在大气边界层,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存在湍流、风向偏转等现象,而且气溶胶浓度较高。

10.大气温度层结(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研)

答:大气温度层结是指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通常用气温垂直递减率来表征大气的温度层结。

11.气温垂直递减率(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研)

答: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通常用下式表示:

式中,T为热力学温度,K;z为高度。在对流层中,一般而言,Γ>0,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当Γ=0时,称为等温气层;当Γ<0时,称为逆温气层。

12.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研;华侨大学2015年研)

答: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或原生污染物,是指由人为污染源或自然过程直接排入环境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常见的一次污染物有大气中的颗粒物(包括烟尘、火山灰、花粉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和有机物等。

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有硫酸雾、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光化学氧化剂等,在水体和土壤中有重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农药及一些有机物经生物降解、光解、水解及氧化还原等化学作用的产物。

13.TSP(山东大学2015年研;华侨大学2015年研)

答: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粒径为0.1~100μm。总悬浮颗粒物是反映环境空气质量好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4.PM(苏州科技学院2013、2012年研)2.5

答:细颗粒物(PM)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大气中空气动2.5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2.5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15.煤烟型污染(华侨大学2012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研)

答:煤烟型污染是指SO、NO、CO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在遇上低2x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一次污染物扩散受阻,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型烟雾污染。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和多诺拉烟雾事件等,均属于煤烟型污染。

16.光化学烟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2年研)

答:光化学烟雾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多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光化学烟雾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对动植物和材料都有害。同时,对眼睛、喉咙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有头痛、呼吸道疾病恶化,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17.酸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研)

答: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湿沉降是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干沉降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

18.土壤自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研;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降低至消失的过程。一般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或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改善土壤结构,可以增大土壤自净容量。土壤自净按机理不同,可分为物理净化作用、物理化学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四个方面。

19.土壤污染物生物修复(山东大学2015年研)

答:土壤污染物生物修复,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吸收、结合、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将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的过程。从狭义上讲,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CO和HO)的过程。22

20.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华侨大学2013年研)

答: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将污水通过土壤­­—生物系统,利用土壤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去除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包括土壤的过滤截留,物理和化学的吸附、化学分解、生物氧化,以及植物和微生物的摄取等作用。按照污水的处理方式,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可分为慢速灌溉(慢速渗滤)、快速渗滤、表面径流和人工湿地四种类型。

21.固体废物(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

答: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不再需要或没有“利用价值”而被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一般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主要危害是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地面水和空气,占用土地影响生产和环境美观。

22.城市生活垃圾(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研)

答: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被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餐厨垃圾、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旧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23.危险废物(山东大学2015年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研;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其中,危险特性是指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浸出毒性,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性者,即可鉴别为危险废物。

24.堆肥化(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研)

答:堆肥化又称好氧堆肥化处理,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即人工腐殖质。

25.固化/稳定化(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

答:固化/稳定化是指将危险废物变成高度不溶性的稳定物质的过程。通常,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的途径是:①将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变,引入到某种稳定固体物质的晶格中去;②通过物理过程把污染物直接掺入到惰性基材中去。

26.垃圾渗滤液(浙江工商大学2015、2014年研)

答:垃圾渗滤液又称渗析液或滤出液,是指垃圾堆放场或填埋场的水在废物层中渗透时,将废物中原存在的或经生物化学转化产生的可溶物质溶解,产生的高浓度有机物和高浓度盐分溶液。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是:①水质复杂,危害性大;②COD和BOD浓度高;③氨Cr5氮含量高,并且随填埋时间的延长而升高;④水质变化大;⑤金属含量较高;⑥渗滤液中的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主要是C、N、P的比例失调。

27.电磁污染(山东大学2015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研)

答:电磁污染是指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或仪器设备所能容许的限度时的现象。其来源包括天然源(如雷电、火山爆发、地震等)和人为源(如微波设备产生的辐射)。电磁辐射的危害主要有: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②对电器设备、飞机、建筑物等可能造成直接破坏;③电磁辐射会引燃引爆。

28.光污染(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研;华侨大学2013年研)

答:光污染是指超量的光辐射,包括紫外、红外辐射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它主要来源于人类生存环境中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射、折射光源造成的各种过量和不协调的光辐射。一般可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局部性、不残留性以及相对性。

29.热污染(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研;华侨大学2012年研)

答:热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某些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形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或潜在的危害的现象。主要的热污染有:①工业生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热岛效应);③臭氧层的损耗;④大气中的飘尘;⑤水体热污染。

30.热岛效应(杭州师范大学2015、2013年研)

答:热岛效应是指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一般大城市年平均气温会比郊区高0.5~1℃,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包括:①城市蓄热量较大,水的径流快,蒸发量少,失热也少;②燃烧放出的热量多;③人口集中,由人体发出的热量较多。

31.生态因子(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研)

答:生态因子又称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动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即环境生物及人类生存繁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可分为五类:①气候因子,光、温度、湿度等;②土壤因子,土壤的各种特性,如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和无机营养等;③地形因子,各种地面特征,如坡度、海拔高度等;④生物因子,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种群内部的社会结构、领域,以及竞争、捕食等行为;⑤人为因子,主要指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

32.环境污染(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研)

答: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上述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33.生物放大(华侨大学2011、2010年研)

答:生物放大又称生物学放大,是指生物有机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随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放大的现象。可以进行生物放大的化学品有汞和砷等少数金属的有机态,以及PCB和DDT等憎水性强的有机污染物。

34.生物入侵趋异适应(苏州科技学院2012年研)

答:生物入侵趋异适应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差异,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个体群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异。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同种动物发生趋异适应以满足环境对其生存的要求。

35.生境破碎化(华侨大学2012、2010年研)

答: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境的影响而使原来大面积连续有序的生态系统或景观转变为较小、杂乱、间断生境斑块的过程。生境破碎化的结果是降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威胁种群生存力。

36.物种多样性(华侨大学2011年研)

答: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等。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37.生物修复(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研)

答:广义的生物修复,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或植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

38.温室效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研;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温室效应又称大气保温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具体原理是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外,大部分到达地面,地表又以红外辐射的形式(热量)向外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水汽所吸收,从而阻止了地球热量向空间的散发,使大气层增温,增大了热效应。

四、简答题

1.我国水资源特点及水危机产生的原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研)

答:水资源一般仅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①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②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

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③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他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2)我国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①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

城市人口密度增大,而占地面积小,在城市和城市周围又大量建设了工业区,因此集中用水量很大,超过当地水资源的供水能力。

②水体污染

由于污染物的入侵,使许多水体受到污染,致使其可利用性下降或丧失。因此,水体污染是破坏水资源、造成可利用水资源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的水体污染物包括各种有机物、酸污染、悬浮物、有毒重金属和农药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

③用水浪费

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都存在大量的浪费。由于管理不善,工程配套差和工艺技术落后,城市管网和卫生设施的漏水很普遍,是城市生活用水中浪费最大的一项。农业灌溉用水也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大量水资源通过渗透留在土壤中。

2.试述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研)

答:(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①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②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

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③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他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2)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

①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向低耗水作物转移。

②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强化节水灌溉制度。

③污水重复利用。

④咸水利用。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灌溉耐盐植物以及棉花、甜菜等农作物。

⑤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⑥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⑦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3.试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成因、特征与危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1)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2)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①天然水体接纳富含氮磷的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②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③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④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3)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

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特别是蓝藻、红藻的个体数量猛增;

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叫“赤湖”、淡水中称“水华”。(4)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①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③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并散发恶臭。

④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4.简述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山东大学2015年研)

答:含氮、磷的无机物或有机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部分工业废水和农业尾水。氮、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多的营养物排入水体,则有可能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危害如下:(1)氮污染物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

水体中低浓度的氨能阻碍鱼鳃的氧传递,当其浓度达到0.5mg/L时,就能对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造成毒害作用;水体中由于硝化作用,氨氮会继续氧化成硝酸盐氮,而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严重时会使鱼类等水生动物窒息死亡。(2)氮污染使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氮是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如果水体中总氮过量,会使藻类大量繁殖、富集,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生态环境恶化。(3)磷污染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体中磷元素过量,会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覆盖水面,改变水体溶解氧、光照等环境,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例如导致沉水植被的衰退或消失。同时,藻类的大量繁殖,打破了原来食物链各营养级的能量分配,必然会影响原系统的有序性,最终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的种群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5.简述工业水污染、生活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对策。(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研)

答:(1)工业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对策

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因此工业水污染的预防是水污染源头控制的重要任务。工业水污染的预防应当从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就地处理、循环经济,以及强化管理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性整治对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①优化结构、合理布局

在产业规划和工业发展中,应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明确产业导向,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低水耗低污染产业,限制发展能耗物耗高、水污染重的工业,降低单位工业产品的污染物排放负荷。工业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规划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区相对集中,为工业水污染的集中控制创造条件。

②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是采用能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产生的工艺流程、方法、材料和能源,将污染物尽可能地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使污染物排放减小到最少;循环经济是通过产业链的有机组合,将污染负荷变废为宝,达到削减污染负荷与提升经济效益同步实现的目标。在工业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技术和管理,不仅可从根本上消除水污染,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往往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易于被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所接受。

③就地处理城市污水

处理厂一般仅能去除常规有机污染,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就地处理或工业小区废水联合预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工业废水中的许多污染物往往可以通过处理回收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也可以部分回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④强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和相关控制法规,依法处理工业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积极的刺激和激励机制,如通过产品收费、税收、排污交易、公众参与等方法来控制污染,通过提高环境资源投入的价格,促使工业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2)生活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生活用水量日益增长,生活污水问题逐渐突出。在世界发达国家及我国发达地区,生活污水已逐步取代工业废水成为水环境主要的有机污染来源。

①合理规划

由于生活污水具有源头分散、发生不均匀的特点,很难从源头上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逐个治理,因此从规划人手实现“居民小区”,引导人口的适度集中,既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又有利于生活污水的集中控制。

②公众教育

现代输水系统使公众逐渐对废物产生一种“冲了就忘”的态度,所以应将加强“绿色生活”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作为减少家庭污水排放、降低城市污水处理负担的重要内容,例如节约用水,鼓励选用无磷洗衣粉,避免将危险废物如涂料、石油等产品随意冲入下水道等。

6.分析面污染源的来源和特点。(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研)

答:(1)面污染源来源

面污染源又称非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一般分散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通常表现为无组织性。面污染源主要指雨水的地表径流、含有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畜禽养殖废水,以及水土流失等。农村中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及乡镇工业废水,由于其进入水体的方式往往是无组织的,通常也列入面污染源。

①农村面源

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改变了土壤的物理特性,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产生更多的农田径流并加速土壤的侵蚀,使得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和有毒的农药。由于农业对化肥的依赖性增加,畜禽养殖业的动物粪便已从一种传统的植物营养物变成了一种必须加以处理的污染物,畜禽养殖废水常含有很高的有机物浓度,这些有机物易被微生物降解,其中含氮有机物经过氨化作用形成氨,再被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利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常引起地下水污染。目前,农业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水环境最大的面污染源。

②城市径流

在城市地区,大部分下垫面被屋顶、道路、广场所覆盖,地面渗透性很差。雨水降落并流过铺砌的地面,常夹带有大量的城市污染物。城市地区的雨水一般通过雨污分流或合流的下水道,直接排入附近水体,通常并不经过任何处理。(2)面污染源特点

①面污染源量大、面广、情况复杂,故其控制要比点污染源难得多,

②面污染源在水环境污染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据调查,损害美国地表水的污染源中,面污染源分别占65%(河流)和75%(湖泊)。

7.分析水污染的来源,并说明各类来源的水质特点。(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研)

答: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来源及特点如下:(1)工业废水

①污染量大

工业行业用水量大,其中70%以上转变为工业废水排入环境,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一般也很高,如造纸和食品等行业的工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很高,BOD常超过2000mg/L,有的甚至高达30000mg5/L以上。

②成分复杂

工业污染物成分复杂、形态多样,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特别是随着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世界上已有数千万种化学品,每周又有数百种新的化学品问世,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化学品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废水当中。污染物的多样性极大地增加了工业废水处理的难度。

③感官不佳

工业废水常带有令人不悦的颜色或异味,如造纸废水的浓黑液,呈黑褐色,易产生泡沫,具有令人生厌的刺激性气味等。

④水量水质多变

工业废水的水量和水质随生产工艺、生产方式、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生产时段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工业的同一生产工序,生产过程中水质也会有很大变化。(2)生活污水

①不同城市的生活污水,其组成有一定差异,但大体来说,组成类似。

②污染物浓度低

生活污水中99.9%是水,虽也含有微量金属如锌、铜、铬、锰、镍和铅等,但污染物以悬浮态或溶解态的无机物(如氮、硫、磷等盐类)、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质及合成洗涤剂等)为主,其中的有机物大多较易降解,在厌氧条件下易产生恶臭。

③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多种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

④有机物浓度较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量及污染物总量都在不断增加,部分污染物指标(如BOD)甚至超过工业废水成为水5污染的主要来源。

8.废水处理的方法有哪些?(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研)

答:废水处理就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有害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理的过程。废水处理有如下几种方法:(1)物理处理法,是指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去除污水中不溶性的呈悬浮态的污染物的处理方法。(2)化学处理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方法。(3)生物处理法,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并采用一定的人工强化措施,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净化的方法。

9.主要的水污染物是什么?(东华大学2010年研;华侨大学2012年研;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研)

答: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主要水污染物有:(1)悬浮物

悬浮物,又称悬浮固体,是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主要来自水力冲灰、矿石处理、建筑、冶金、化肥、化工、纸浆和造纸、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悬浮物除了使水体浑浊,进而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外,悬浮物的沉积还会使水底栖息生物窒息,破坏鱼类产卵区,淤塞河流或湖库。此外,悬浮物中的无机和胶体物质较容易吸附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等,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2)耗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是当前全球最普遍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物。生活污水和食品造纸、制革、印染、石化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有机物,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因而被称为耗氧有机物。(3)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重点指含氮、磷的无机物或有机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部分工业废水和农业尾水。氮、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多的营养物排入水体,则有可能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4)重金属

作为水污染物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镍、钴、锡等。从重金属来看,重金属污染对生物和人体毒性危害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重金属的毒性通常由微量所致,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1~10mg/L,毒性较强的汞、镉等为0.001~0.01mg/L;

②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几乎都通过与机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某些重金属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物;

③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生物从环境中摄取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放大,在人体内不断积累造成慢性中毒;

④重金属的毒性与金属的形态有关。(5)难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是指那些难以被自然降解的有机物,它们大多为人工合成化学品,又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的特点是能在水中长期稳定地存留,并在食物链中进行生物积累,其中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非常低的含量下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6)石油类

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船舶排水、工业废水、海上石油开采、油料泄漏及大气石油烃沉降。水体中油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①含有石油类污染物的废水排入水体后形成油膜,阻止大气对水的复氧,并妨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石油类污染物经微生物降解需要消耗氧气,造成水体缺氧;

③石油类污染物黏附在鱼鳃及藻类、浮游生物上,可致其死亡;

④石油类污染物还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

⑤此外,石油类污染物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食用受石油类污染物污染的鱼类等水产品,会危及人体健康。(7)酸碱

水中的酸碱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多种工业废水,以及酸雨。

①酸碱污染会使水体pH发生变化,破坏水的自然缓冲作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②酸碱污染会使水的含盐量增加,对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③严重的酸碱污染还会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8)病原体

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屠宰、制革、洗毛、生物制品等工业行业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

10.简述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常用指标及其含义。(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研)

答: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常用指标及其含义如下:(1)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2)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氧当量。(3)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4)总有机碳(TOC),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11.分别简述污水处理中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的处理方法原理以及主要处理的污染物?(东华大学2010年研)

答:污水处理的过程包括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这三级处理方法的原理以及主要处理的污染物分别如下:(1)预处理

预处理的工艺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砂粒及其他较大的物质,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减轻污染负荷。

预处理中,污水通过格栅,去掉树枝和碎布之类的残渣,并通过特别设计的通道进入沉砂池,使其流速降低,砂粒等依靠重力沉淀下来。(2)一级处理

一级处理多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其任务是从污水中去除呈悬浮态的固体污染物。经一级处理后,悬浮物去除率为60%~70%,有机物去除率20%~40%,污水的净化程度不高,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因此一级处理多属二级处理的预处理。(3)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法是最常用的二级处理方法。经二级处理后,有机物去除率可达70%~90%,处理后出水BOD可降至20~30mg/L,5常规指标达到国家目前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因此,通常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污水的二级处理水平。(4)三级处理

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之后,进一步去除残留在污水中的污染物,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氮、磷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以满足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或回用要求。三级处理通常采用的工艺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或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一些物理化学方法。三级处理虽也可实现尾水的深度处理,但由于代价高昂,一般难以大规模推广。

12.简述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方法、任务和效果。(苏州科技学院2012年研)

答:(1)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方法

三级处理通常采用的工艺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或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一些物理化学方法。(2)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任务

在二级处理之后,进一步去除残留在污水中的污染物,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氮、磷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以满足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或回用要求。(3)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效果

对于水中悬浮固体处理效率为90~95%,生化需氧量处理效率>95%,总磷处理效率为85~97%,总氮处理效率为20~40%,大肠杆菌处理效率>99%,致病菌处理效率>99%,镉和锌处理效率40~60%,铜、铅和铬处理效率80~89%。

13.简述水体自净过程以及各过程的作用机理。(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研)

答:水体自净过程以及各过程的作用机理如下:(1)物理过程

包括稀释、混合、扩散、挥发、沉淀等过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这一系列的作用下,其浓度得以降低。稀释和混合作用是水环境中极普遍的现象,又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过程,它在水体自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

污染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应使其浓度降低。(3)生物化学过程

污染物质中的有机物,由于水体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分解、氧化并转化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浓度降低。

14.简述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机理以及分类。(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研)

答:(1)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机理

①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作用。湿地系统在运转时,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会使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也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

②湿地床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溶解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而直接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将其从废水中去除。污染最终通过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或收割栽种的植物从系统中去除。(2)人工湿地污染物分类

根据湿地中水流的方向可将湿地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15.尾水回用的意义、途径及尾水回用的关键环节是什么?(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研)

答:(1)尾水回用的意义

①尾水回用的意义在于将尾水的净化和尾水的回用结合起来,既可以消除尾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又可以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②若水质控制得当,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尾水回用的途径

根据尾水处理程度和出水水质,净化后的尾水有多种回用途径,主要包括工业回用、农业回用、城市回用、地下水回灌,以及生态回用等。

①工业回用

经妥善处理的城市尾水和工业废水,一般可回用作冷却水、生产工艺用水、锅炉补给水,以及其他油井注水、矿石加工用水等,其中尤以回用作冷却水最为普遍。在回用之前,应根据不同用途对水质提出不同的要求。

②农业回用

再生水的农业回用主要为农田灌溉。实践证明,尾水灌溉能净化尾水、提供肥源,但也存在环境卫生及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在国外一般是严禁采用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也不主张经过一级处理就利用于农田,大多数要求进行二级处理后才可使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许多国家均制定了污水灌溉农田的水质标准。我国北方地区长期以来也有利用尾水灌溉农田的经验,并先后开辟了10多个大型污灌区,总面积达1950~2100万亩,但由于一些污灌区选址不当,设计不合理,尾水预处理不够,出现了土壤、农作物甚至地下水严重污染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农田回用水的水质控制。

③城市回用

经一定处理的尾水还可作为城市低质给水的水源,如冲厕用水、空调用水、消防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

④地下水回灌

再生水回灌地下蓄水层作饮用水源时,其水质必须满足或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到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地下水质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除一般常规监测指标外,还需加强微量有毒有害物质的专门监测和控制。

⑤生态回用

主要是指将经过必要的水质控制的城市尾水导流回用于生态林地、滩涂湿地等,以充分利用尾水中的水分及营养物,重塑生境。(3)尾水回用的关键

尾水回用的关键是根据不同回用对象的要求,严格进行水质控制,严格满足各类用途的标准。

①首先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确实亟须进行尾水的回用;

②从经济角度来看,尾水的回用应当经济合理可行;

③从技术角度来看,应能实现对尾水中常规污染物和潜在微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有效去除,以保证尾水回用的水质安全。

16.什么是大气的分层以及各层的特点?(华侨大学2013年研)

答:(1)大气的分层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差异,根据温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同时考虑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2)大气各层的特点

①对流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层的最底层。对流层内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递减率平均约每100m降低0.65℃。对流层中湍流、对流作用从不停止,因此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对流层内对流强度因纬度位置而异,一般在低纬度较强、高纬度较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