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的每一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6 23:53:57

点击下载

作者:水湄物语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30岁前的每一天

30岁前的每一天试读:

自序

30岁那年的冬天我还记忆犹新。咨询顾问的工作已经做了三年,不再有新鲜感。五星级宾馆的丰盛早餐已经没有了吸引力,著名的旅游城市也只是又一个工作地点而已。一年超过11个月的出差时间,每周超过80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对家人的思念,对剩女身份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已经完全抵消了高额薪水和工作成绩所能带来的欣喜感。

那一年冬天,外婆去世了。她去世前住院的时间里,我在广州出差,无法陪伴在她的身边。那一年冬天,连广州那样的南方城市都下了大雪,我陷入浓重的忧郁情绪中,每天在宾馆的床上哭到天亮,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然后我下定决心,决心改变这一切。

那一年,我辞去了咨询顾问的工作,因缘巧合地参与了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创建,并因此全职工作至今;那一年,我开始系统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希望由此走上不受薪水控制的财富自由之路;那一年,我在投资论坛上认识了远在英国工作的暖手同学,并在一年后,顺利把他骗回国内,并成功地嫁给了他,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婚姻生活。

顺便解释一下,暖手同学之所以被称为“暖手同学”,是因为我们是在冬天领的结婚证,从登记处出来,他就把我的手握在他的掌心暖着,并且谄媚地问:“冷不冷啊?”当我把这个故事告诉桃花石上书生的时候,她便称呼他为“暖手同学”。

我感谢30岁的那个冬天,如果没有那个绝望的冬天,可能我无法鼓足勇气辞职,也不会找到我喜欢的工作;如果没有那个绝望的冬天,即使遇见我珍爱的人,也没有时间与他在街头漫步,在寒夜相拥;如果没有那个绝望的冬天,我不会有那么多时间陪伴父母,与朋友相聚;如果没有那个绝望的冬天,我不会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30岁之后,我觉得梦想离我越来越近了。我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有许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我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半,因为他的存在,我有勇气面对生活的任何艰难困苦。我走向了财富自由的道路,不再为薪水收入的多少而烦恼。

所以,我希望这本书是能够帮助你作出改变的书,能够帮助你想清楚生命当中,到底哪些是真正值得珍惜的,是真正值得去奋斗的。

在书的一开始,我们谈到了梦想。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可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有些人假装遗忘了它。但是,如果没有梦想在未来呼唤,恐怕我们无法拥有改变的勇气。找到你的梦想,并且以它为指针,才能变成更好的你自己。

然后是如何聚集正能量,我相信每个人都跟我一样,会有那样绝望、无助、焦虑、迷茫、痛苦的日子。但也正如我走过那个悲惨的冬天一样,也一定会有办法,让你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勇敢、自信。

拖延症、注意力涣散、3分钟热度,这些拦在你梦想路上的“小怪兽”,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每个人都会面对的困难,而光有积极的态度还不够,还需要击败这些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五章,会帮助你找到更多武器去击败“小怪兽”们。

接下来的部分,是要成为你自己的规划师,职业规划、学习规划,甚至爱情也应该有所规划。有了正确的方法,才会走上正确的道路。

财富自由,是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基础,财富自由意味着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不必再熬夜加班,不必再看老板的脸色。“踏上财富自由之路”这一部分,讲述投资理财最基础的观念和技能,希望能帮助你作出改变。

梦想要好高骛远,行动要脚踏实地,这就是记事本存在的意义。很多人都用记事本,可是很多人都不会用记事本,记事本不仅仅是提醒你不要忘记会议时间的工具,更是你记录自己成长、帮助自己作出改变的利器。第六章详细讲述了该如何使用好记事本,相信有了这个利器,你与梦想的距离会更近。

30岁之前,用梦想做指引,积聚正能量,打败“小怪兽”,作好职业、学习、爱情的规划,踏上财富自由之路。当你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不妨去做一些能改变世界的事,这就包括参与或者建立一个[1]NGO组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让自己能够找到更多生命的意义。

当我变得更好,我想感谢世界上最完美的爸爸妈妈,你们就是我努力生活的最大原因;也感谢世界上最好的公公和婆婆,你们是我选择嫁给暖手最好的理由;当然还要感谢会嘟嘴、会耍萌的暖手同学,旁人只看到你聪明的头脑,我看到的是你有趣和温暖的灵魂。

让我们再回到那个冬天,一个人在异地,临近年关,寒冷的冬天;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爱人的冬天;存折上没有多少钱,老板又说要加班,胃病开始发作的冬天;对工作厌倦,对前途迷茫,对自己毫无信心的冬天。

这是我的冬天,也可能是你的冬天,但是正如我在那个冬天里所作出的决定,你也可以在捧起这本书的同时,作出一个决定——从现在开始,改变你自己,把日子过成你想要的那个样子。水湄物语2012年9月注释[1]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组织,包括各种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等等。NGO一般为非营利性,倡导志愿精神,但近年来在欧美也盛行以企业手段赚取利润来贡献社会的“社会企业”的概念。

第一章 梦想改变生活

假设你要出门旅游,请问你是选择走路、开车还是乘飞机呢?请问你是要带冬天的羽绒服还是夏天的花短裤呢?太阳眼镜和登山杖都要带吗?

当被问及这些问题的时候,你的第一个反应恐怕就是:“这取决于我要去哪里。”对啊,如果要去非洲旅行,那乘飞机是你唯一的选择;但是如果只是去郊外踏青,那可能坐地铁就到了;如果你有机会去攀登珠峰,穿花短裤恐怕你就回不来了。

梦想,就是你要去往的目的地,它可能很遥远,也可能触手可及。除非你知道它在哪里,否则你不会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携带什么样的工具。

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你知道未来要去往哪个方向,你怀抱着梦想走上人生的征途,你就一定会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你会努力积累能量,抗击生活中的困难,作出明确的选择。

你的梦想是什么?

月薪50万的美妙生活

在本书一开始,我想让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充满乐趣的游戏。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每月有50万元的收入,这是月薪哦,也就是说年薪是600万元。这些钱是每年自动转到你账户中的,因此你不用上班,不用工作,有一天24小时的充分自由时间。

虽然我个人认为,理想是需要更加高远才好,比如说,我小时候曾经想过要当“宇宙大总统”,估计这个梦想年薪600万也不足以实现。但是,还是让我们先略微现实一点吧,如果到达了年薪600万的目标之后,再考虑做宇宙大总统也不迟啊。

年薪600万的生活是多么美妙啊,不用上课,不用工作,不用听老板的训斥,不用跟脑残的同事相处,不用听爹妈的唠叨,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你想干什么吧?清晨从希腊的圣托里尼岛出发,远处是纯白的建筑物和蓝色的爱琴海。坐在快艇上,面对美景,用清香的橄榄油蘸着面包,在香喷喷的烤羊腿上浇上柠檬汁,饱餐一顿后再来一份充满诱惑的甜点——希腊特有的丁香蜜糕。

这是环游世界和美食家的梦想。走进大山深处,满目都是绿色的山林。虽然没有干净的水,没有网络和电脑,但是有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有琅琅的读书声,有家长们偷偷塞到宿舍的山珍野味,有塞进门缝里的写着“老师我们爱你”的手工卡片。

这是为公益事业献身的理想主义者的梦想。阳光满满的大房间,顶天立地的书架。有书香,有茗茶,有古琴,有棋盘,有笔墨砚台,当然也有电脑和iPad,古代读书人和现代信息化的完美结合,精研七种语言,琴棋书画皆通。

这是文艺青年们的梦想。能俯瞰市中心美景的宽大办公室,业绩报表上陡直上升的盈利曲线,通宵未睡的红眼睛,激情四溢的团队伙伴,充满赞赏的投资人评价,上市时的那声锣响。

这是创业家的梦想。

梦想有那么多,以下罗列的网上搜集的各种梦想,真的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过确实都是很可爱的梦想:立刻出发,环游世界。给爹妈买所大别墅。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推动中国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做不山寨不抄袭的时尚杂志。学会N种语言。有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捐赠慈善事业,帮助更多的山村失学儿童。投资高等教育,希望能推动我们国家大学以上教育的发展。静下心来研究建筑设计,免费帮自己喜欢的人或项目做设计,让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发挥作用,做出让人“幸福的建筑”。学习很多本领,比如掌握七门外语,熟稔七种乐器,会下棋会画画。回家过好日子,看美剧,看漫画,买个别墅宅着休息玩。建立个信息创业平台,使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有机会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做他们想做的事,让他们发掘自我,走自己的路。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大农场,种植蔬菜、水果,饲养马匹……

实际上,面对真正的梦想,600万年薪只是一个很低的限度,我们只是借用这样一个小游戏,来让你放开金钱和时间的束缚,来畅想一下你真正的梦想是什么。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1]

其实“月薪50万的美妙生活”这个小游戏,是我在JA做志愿者的时候,为一所大学的同学讲“职业规划”这门课时所做的一个小测试,目的是要抛开金钱和时间的束缚来畅想一下,真正能满足你、实现你自我价值的,是哪些东西?

以下是那次讲座中,同学们给我的答案:

学生一:1. 买别墅给爹妈住;2. 带伴侣环游世界(他本来写“朋友”,后来改成“伴侣”);3. 请朋友玩。

实际上,这个同学的梦想很简单,一个字:钱。他的梦想都是可以用钱来解决的。所以暂且不论这是不是他真正的目标,但如果追求的是钱,那找工作的时候就应尽量找一些收入比较高的工作。鉴于他是男生,又比较外向和活跃,可以找找类似“销售”这方面的工作。

看得更深一点,就能看出,他要金钱的目的,是为了带给身边的人,例如父母、伴侣和朋友更好的感受,换句话说,他想要的是一种“别人认同的成就感”,而他个人觉得,这种成就感是金钱可以带来的。是不是真的这样,这个有待检验,不过至少他的目标很明确。

学生二:

只有一个梦想,推动中国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问了一下那个羞涩的同学,那个女生说她从6岁开始学画画,一直很喜欢。但是高中的时候父母说学画画的人作风都不正派,又不能吃饱饭的,所以她大学的专业选了计算机。我问她,你是想做艺术家,还是想做艺术经纪之类的。她说是后者。因为她想帮助更多有艺术天分但又没有机会的人,来实现艺术梦想。

她说她有那么多钱和时间之后,就用来策划画展,帮助中国的艺术家走出国门。

你们看,她的梦想就不是用钱解决得了的。但是很不错,她的目标很清晰,而且实际上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

我说你想清楚了,如果你的梦想是这个,那很简单。你就上网去找跟艺术经纪相关的公司,打电话去,或者直接过去说,我就想干这个。我不要薪水,我来端茶倒水。每周去一次,一个月之后,哪有一个公司会不要一个从小有梦想,又那么执着每周来,而且不要薪水的实习生啊?

有了实习岗位之后,你就慢慢接触这个行业,慢慢走进去。

如果他们要求专业技能,例如什么资格证书,跟他们说,给你一年时间,一年之后,你拿着证书再去。我就不信他们会不要你。

这个同学只有大一,我相信只要她的梦想真正是这个,而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实现它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学生三:1. 做乐团经纪人;2. 帮助政府改变世界;3. 有一所大房子,有一个大书房,参见孙燕姿的一首歌——《完美的一天》: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多很多的房间,一个房间有最快的网路,一个房间有很多的吉他,一个房间有我漂亮的衣服。……

我对他的建议是,大房子是可以通过金钱来做到的,因此你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至于他的第二个梦想:帮助政府改变社会,当我念的时候大家都笑了。我没有笑,实际上,他的梦想是改变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帮助社会改革。他的第一和第二个职业梦想是有冲突的。虽然乐团经纪人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社会,但他想做的,可能更多的是“社会改革家”,这样的话,可以通过“文化意见领袖”和“NGO领袖”或者“政府主管”来解决。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他要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在这几个当中作出选择。

学生四:1. 慈善;2. 读文化、哲学等很多书;3. 旅行。

这些梦想也不是金钱可以解决的,实际上,后两个更多的是需要时间。因此,她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不能像第一个学生那样,找钱很多但是无法有很多空余时间的工作。

至于第一个梦想,我问了一下,是哪方面的慈善。她说是节水技术方面的。我说很好啊,朝阳产业。原来她是学“环境工程”的,已经参与了一些新技术的推广,但目前只是到贫困地区去口头解释一下节水怎么做、做什么。她说实际上,他们有比较好的技术。

我说那这个也不难。第一,你尽量去做。第二,多接触这方面的人和事,然后想想你是想赚钱,还是想为社会出力。你这个东西既可以做成企业,也可以做成NGO,而且不会让你吃不饱饭的。

看到这几个例子,再回头看看你所罗列的你的梦想,你应该明白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吧?

梦想总是与你的价值观相联系。你相信什么,就会遇见什么。注释[1]JA,Junior Achievement,中文网站www.jachina.org,是全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教育组织之一,1919年在美国成立。目前,JA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进行经济和商业教育,每年有700多万青少年接受JA的课程。JA中国成立于1993年,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谷歌大中华区前总裁李开复就是JA中国的董事会成员。

你相信什么,你就看见什么

暖手同学(要熟悉暖手同学,请参见“自序”)常说“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他说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也许你听说过日本一位知名的画家草间弥生,她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她的特点,就是以圆点来描绘世界。她画的南瓜是由圆点组成的,她画的高跟鞋是由圆点组成的,她画的富士山也是由圆点组成的,她认为,“地球也不过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

刚开始知道她的人都为她天才的想象所征服,但是知道她背景的人就了解,她患有先天性的视网膜成像缺陷,视网膜上充满了幻觉式的圆点。她的视觉世界,就是由一片圆点覆盖的,就好像我们透过一块布满了圆点的玻璃看到的世界。也就是说,她并不是凭空想象出她的艺术世界,她是真的看到了这样的世界,再加以艺术地夸张和变形,才成就了她怪异而独特的风格。

还有一位更广为人知的澳洲人,力克·胡哲( N i c k Vujicic),他一出生就没有双手双脚,却会骑马、冲浪、打鼓、踢足球等,他会的这些运动就连四肢健全的人都很少能做到。

但我最钦佩的,是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相信力克一定能战胜这种先天的缺陷。在力克18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把他放到水里,让他学习游泳。4岁的时候,父亲让他用臀部以下只有两个脚指头的畸形脚练习打字,最终让力克在21岁的时候,获得了会计与财务规划两个学士学位。

我猜想,如果力克的父亲相信的是“我的儿子是一个残疾人,他将无法自理,无法学会任何技能,一生只能靠政府救济过日子”,如果力克的父亲相信的是这样的世界,他一定会日日以泪洗面,找护理工来照顾力克的生活,向政府申请补助,那么他也一定会看到以及得到他所相信的世界。

可是力克的父亲相信的是“我的儿子可以学会任何运动”,“我儿子跟正常人一样”,他也看到及得到了他所相信的世界。

你相信这个世界全都是外貌协会,那你的腰超过一尺八你就会痛恨不已;你相信暴富的神话,你就会花大价钱去买“15交易日获利120%”的股票软件;你相信人的才能全部是先天的,那你不会在某个技能上花10000小时的努力;你相信这个世界只有“拼爹”才会成功,那你一辈子只能行走在“屌丝”的路上。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见什么!

只有你相信你会实现梦想,梦想才会陪伴在你左右。梦想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屋住,不过当你拥有的时候,总觉得精神饱满,自信充沛,太阳特别明亮,鲜花也特别芬芳。

梦想摘星的人才有可能登上月球

梦想是这般美妙,连想一下都会觉得幸福。可是现实又是这般残酷,别说月薪50万,就连年薪50万,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你甚至觉得上面说的那些个学生太幼稚可笑了,改变世界?做公益事业?推动中国艺术文化产业?简直是做大头梦,你现在整天想的,就是明年可以加薪水,后年可以升一次职,大后年找到结婚对象。

你说这叫“现实”,这叫“成熟”,你说梦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牧羊少年因为梦想而走上去往埃及的道路,路上他遇见了一位水晶店的店主。店主的梦想是去麦加朝圣。当牧羊少年询问店主,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时,店主说:“我年轻的时候,因为想要去麦加朝圣,所以选择先积攒一点钱,开了这个水晶店。当时我想,等我成了富翁,就去麦加朝圣。但是当我赚够了钱,我却无法脱身,我无法把店铺交给别人照看,因此麦加朝圣就变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很多人,也同那位水晶店的老板一样,在岁月中逐渐消磨了最初的梦想。

年轻的时候,谁都会有梦想。我们也常常为自己寻找借口说,让我们先积攒一点钱,等工作再稳定一点,等薪水再高一点,等我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实慢慢把我们吞没了,梦想也就消失了。

牧羊少年,为了梦想,鼓起勇气,把自己身边的羊群全部卖掉,然后积攒了路费,踏上了寻梦之旅;而我们的梦想,是否仅仅止于我们的想象?

我记得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成功人士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而且理想高远得几乎都不能实现。而正因为“取法乎上,得其中也”,拥有高远的梦想,他们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而“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你追求的就只是简单的温饱、加薪、升职,那么也许你连这些都得不到。

有两个乡下小男孩躺在星空下,一个说“天上的星星真美,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走近去看看那些星星”;另一个说“别做那些不切实际的美梦了,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能攒够钱,去最近的大城市看看风景”。

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当中出了一位宇航员,他登上了月球,你会认为是后者吗?

著名广告人李奥·贝纳说过一句话:“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只有梦想是要去看星星的人,才有可能登陆月球。

第二章 聚集正能量的人生

未来很美妙,现在很重要。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做好当下。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已经了解到现实并不像童话那样充满了玫瑰色,现实是冰冷而残酷的。面对人生的岔路,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能否跨越?

我想起那两棵苹果树的故事。它们从小经历了各种暴风、日晒、虫蛀,终于在成年之后,各自结了10个苹果。但是当中9个都被主人拿走了,它们自己只剩下1个。

对此,第一棵苹果树感到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呢。”于是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第二棵苹果树则作了另外一种选择,它把根扎得更深,吸取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主人拿走了95个,它自己剩下了5个。虽然只得到了5%,可是实际上它得到5个实实在在的苹果。

第三年,第一棵苹果树只结了1个苹果,主人没有拿,它自己拿到了100%。而第二棵苹果树则结了1000个果子,主人仍然拿走了95%,但它自己还剩下50个苹果。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会如同这两棵苹果树一样面临选择,你可以选择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不断成长。而当你真正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你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

如何面对选择

面对选择的迷茫,是所有人的困惑。莎士比亚在400年前就借哈姆雷特的嘴发出这样的哀叹:生存或毁灭,这是个问题:是否应默默地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

此二抉择,究竟是哪个较崇高?

哈同学那个时候的困惑,也是现在很多人的困惑。选择,是每个人都会遇见的岔路口,是每个人都会感到困惑的决定。如何才能作出睿智的选择呢?

没有那条更好的路

这些年,我常常遇见这样的、我无法回答的问题:

你觉得是先工作再创业好,还是大学毕业直接就创业好?

你觉得我想转行的话,应该先辞职呢,还是先过渡一段时间呢?

你觉得在哪些领域工作过,会对进入NGO组织有帮助?

你觉得要达到年薪百万的话,是在一个公司干很多年呢,还是应该多跳槽呢?

这些问题之所以无法回答,因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假设性前提”,那就是“做A某某事,会比做B某某事更好,更容易达到目的”。也就是说,成功之路是有一条捷径的。

例如,问先工作再创业好,还是大学毕业直接就创业好的人,已经假设了,肯定有一条捷径是可以更容易创业成功的,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捷径是先工作,还是先创业。而我只要告诉了他,捷径是什么,他就能够更快地到达彼岸。

我们公司有一位85后的小朋友,是很爱学习的。她想多看点书,所以一直都追问我说:“你觉得先看哪本书好呢?”

我同她说,不要问“哪一本”,要问你到底有没有“看”。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看”远比“看哪一本”要重要得多。

书当然是有好坏的,有很多不太好的书,是不值得花费太多力气的。但是,那是读过很多很多书之后才有的经验。有些人指望“名人书单”这样的东西来帮助自己选择好书,固然不是不可以。但当你看完书单里的书之后怎么办呢?而且,每个人阶段不同,根本无法类比。

想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先“行动”。先看第一本,然后看第二本,两本一比较,你就知道哪一本比较好。只要看的书多了,对书的优劣自然就了然于心了。

当然我这里强调的只是“行动”,思考当然也很重要,实际上就是很简单的12个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古人的智慧。光看书,不思考,天下的网络小说,你有个三辈子也看不完。光思考,不行动,谁爹谁妈,嘴里都是大道理,不见他们真的做到了。

读书是这样,工作生活也是一样。成功,无论是社会所定义的成功,还是你个人给自己定义的成功,都没有捷径可言。我本人并不是精英文化的信奉者,我更相信的是“10000小时能够成就天才”。就算做贤妻良母,也需要日积月累,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贤妻良母的。“天生神力”那都是评书连载,现实中的举重冠军都是汗滴出来的。

再比如说,很多人都说,学英语学了10年都没有进步,但实际上,把真正用心学英语的时间加起来,到底有没有所谓10年,有没有10000小时?不要追问是“疯狂英语”好还是“逆向学习法”好,实际上,无论是哪种方法,扎扎实实学10000个小时,没有不成功的。

所以,每当我遇见上面那些选择的问题,所有的回答都只有一个字:做。

你想创业的话,为什么不去做呢?没资金?没团队?没有好主意?就算我承认这些都是实际的困难,那你是否真正去想过一个好主意,去编织一个商业计划书,尝试去找团队去找资金?只要控制好必要的风险,不要把你爹妈的房子押进去,失败都是可以接受的,失败是可以让你学到更多东西的。

你如果喜欢NGO的话,你有去尝试过吗?你说你看到NGO的信息就热血沸腾?对不起,实际不止你一个人,大概一万人有九千九百九十个人都热血沸腾,但这并不代表你真的了解NGO的艰苦、贫困、奉献,甚至还被人误解的特性。

并没有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在某个领域工作过对进入NGO组织会有更大的帮助,即便是有,这也只是统计学上的意义,对于你个人来说,如果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和努力,你将只能作为那个统计学上的分母,而不是分子出现。

找工作也一样,换行也一样,加薪也一样,找男朋友也一样,克服拖延症也一样!

根本没有那条“更好的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你选择的那条路。关键是,你要勇敢地走上去,而且要坚持走下去。

未来不是只有一种假设、一种选择

先从我收到的一封邮件说起:发信之前,我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发,但突然想到著名“妇女之友”连岳说过的话,我便毫不犹豫地发了——担心被别人叫成“傻×”,其实已经是“傻×”了,只有不怕被别人称作“傻×”的人才是真正地牛×。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长话短说吧。我是个女生,今年大四,本科就读于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按理说,现在应该很开心才对,因为今年保送研究生的时候,我被保送到西安某名校。当时保研的时候,心想自己能保已经很幸运了,况且又是名校,保研之后便整天没日没夜地玩。等到保研全部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别人都在往北京、上海挤,即便不是一线城市,也是南京、杭州的高校,而我却得过且过地选择了一所西北的学校。平心而论,如果自己当时踏踏实实地询问询问别人的意见,去更好的城市读书并不是太难。最近在看各个学校的招聘信息时,我更是发现地域带来的巨大差异,也从侧面反映出自己当初选择的愚昧无知。或许有人说,别人是别人,你是你,比来比去有什么意思?也有人或许会说,真是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我并没有任何比较的想法,并且作为一个年轻人,知足常乐式的心灵鸡汤当然起不到任何作用。事实上,更多的,我是担心自己将来的发展。十分感谢你能有耐心听我唠叨这么多。祝开心。

这封信言辞恳切,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如果我选在一线城市读书,未来的出路一定会更好吧。

于是我写了一封回信:你必须作一种选择,选择是一个很痛苦的东西,但如果沉溺在选择中,你就会忘记选择真正的意义。当你开始选择的时候,你就会有走向这条路却无法选择那条路的痛苦。大学的时候选专业,会犹豫说,学会计吧,多枯燥;学文学吧,找工作又困难。现实和理想,几乎没有妥协路线。找工作的时候也犹豫,找薪水高的吧,太辛苦;轻松的吧,赚的钱又不够用。挑老公的时候会犹豫,爱我的吧,我没有激情;我爱的吧,以后又难对我千依百顺。然后生孩子时犹豫,男的吧,长大了还得给他准备房子;女的吧,长得不好看,嫁不出去怎么办?未来的不确定,带给了现在太多困扰;而现在的困扰,让你现在都没有气力去为未来奋斗。有时候,其实无须太过担忧未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现在做好”。就你的问题而言,“一线城市读书,未来一定会更好”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假设,如果你因此并未在“现在”付出努力,那这种假设就会实现。但是如果你假设“未来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西安是一个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或者是“我现在已经比别人落后一步了,我更要加倍努力”,这样的话,你的人生会变得完全不同。

我的回信就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未来不是只有一种假设、一种选择,做好现在,才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的落后和领先都不算什么

每个人都有在各种时段的痛苦和挣扎。有的人是高考失利,看到往日的同学开开心心地去学校报到,而自己要在复读班里继续过一年高三的生活;有些人是失恋,为什么别人的爱情幸福甜蜜,即将走入婚姻,而我的爱情却苦涩纠结;有些人是工作,辛苦奋斗了五年,同伴同学混得都比我好。

我想说的是,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的落后和领先都不算什么。

我小时候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男同学,非常青梅竹马,我爹妈一直打算拿我换他回家。他小时候长得非常英俊,成绩不是一般好,总之,当时是所有家长期待的那种完美小孩。我小时候对他又嫉又恨又羡慕,感情很复杂。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转学离开我们那个工厂子弟学校,去了当时市里最好的学校。然后不断听闻他这个考试第一,那个比赛第一的。

后来就失去联络,我也回上海读书了。不过高考的时候,他是以全省第五名的成绩进入医学院就读的。我在大二暑假的时候回去过一次,我们在一起玩,听他说种种做医生的梦想,非常向往。那时候,他还是很帅,有一个漂亮的音乐学院的拉小提琴的女朋友。他非常刻苦,我记得当年他在学校的作息是每天5点起床,跑步1万米,然后去图书馆看书,晚上12点前睡觉。他曾经跟我说过,医生是他终身的梦想,他要以百般的努力来保护这个梦想。

然后就是我们的熟人圈子里传言他疯了,不知道是神经病或者精神病,总之退学养病去了。听说的时候我大哭一场,当时写了一篇日记说,完蛋了,这么天才优秀的人毁了,他一生都不可能再实现他当医生的梦想了。

刚工作的时候又见过他一次,那时候他又黑又胖,完全失去了以前的轮廓,据说是药物激素的结果。他已经不能做医生,但凭着以前学医的底子,在做医药销售,他来问我看看有什么路子。

当年让我最伤心的,还不是他外形的改变,而是他的那种市侩气。我又写了一篇日记,大意是造化弄人,一个天才的医生变成了一个庸俗的推销员。

再后来,听说他药卖得不错,攒了一些钱,结婚生子过得很幸福。

然后又听说他创业做了一个跟糖尿病有关的网站,他见到我的时候说起各种病人的症状和不同药品的疗效,眼中有着当年他跟我说要当医生时的光彩。

那时候我才真正欣慰起来,我知道,他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他当年的梦想。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人生真的是一次长跑,起起伏伏在所难免。

时间是一把利器,如果你不是一直努力的话,它就会把你曾经的优势消磨,让你再一次跟众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时间也会让你曾经的劣势消失,如果你肯用时间来累积所有对梦想有益的因素。

人生是一条长路,在半路的时候,你会看见你前面有人,或者后面有人。如果你休息的时间太长,后面的人就会追赶上来。但是如果你加倍努力,前面的人也会被你超越。

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的落后和领先都不算什么。

年轻人梦想实现指南

有一部日剧叫《打工仔买房记》,看完第一第二集,我就明白这部剧为什么会红火了。经济衰退的日本大环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法找到工作。即便找到一份工作,也往往觉得无法跟自己的才华和兴趣相匹配,好一点,在公司里混着过日子;差一点的,一气之下辞职,然后再找工作,再辞职,恶性循环。

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不仅仅在日本社会里普遍,在中国也是非常普遍的。虽然国内现在经济大环境还不错,但是当年轻人面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面临社会很多的深浅不一的灰色地带,难以适应是大多数人所共同面对的。

男主角在第一家公司工作三个月就辞职了,原因很简单,他不适应跟上司的应酬和虚伪的人际关系。接着他开始打零工,典型的思维是这样的:“你这破单位/你这破工作/你这破薪水/你这破领导,还指望我努力?”

我不想做剧透专家,总之最后,男主角彻底转变了,找到了正式工作,找到了漂亮的女朋友。在我看来,最大的收获是他转变了这种心态。

我跟暖手都经历过这种阶段,我们都曾经抱怨过我们所在的公司无法让我们施展自己的才华、领导不能挖掘我们的能力、中国的就业环境有多么多么恶劣之类的。

而我们现在都开始慢慢懂得,所有的收获,都需要自己的付出。说别人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爹爹是李刚”之类的,那些都是借口。

对了,我说到了“借口”这个词。一切都可以有借口。学习不好是因为我根本不花时间,工作找不到是因为别人爸爸姓李,薪水不高是因为领导喜欢马屁精,女朋友跟我分手是因为女人都是祸水。

千错万错,我们自己并没有做错,都是爹妈的错、社会的错、国家的错、环境的错。

曾经有两位年轻人在我手下工作。有一位被要求收集大型活动当天的所有媒体报道,他第二天来告诉我,说地铁旁的那个报亭,已经卖完了当天所有的报纸,然后他双手一摊,说:“没办法了呀。”另一位,也是在一个大型活动的前夕,要发送通知短信,但那一天,我们公司的服务器坏了,无法群发短信,于是她就用自己的手机发完了那100多条短信。

前一位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后一位是普通学校大专生。后一位在工作上一帆风顺,一路被提拔;前一位,不久之后就离开了我所在的公司。

我听说,前一位年轻人在离职的时候,曾经向同事抱怨,说他的工作过于单调,不符合他的兴趣,领导也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空间。但我想,他如果不改变这种心态和工作习惯,下一份工作他照样会觉得不受重视的。《打工仔买房记》的男主角从第一家公司离职之后,因为经济的压力,在工地上找了一份临时工,干体力活儿。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他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不过,刚开始吊儿郎当的他,通过各种遭遇,慢慢认识到了工作的意义,了解到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我当年做公务员的时候待过团委,团委系统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以作为求地位”。因为在整个政府系统里面,团委是最无钱无权的部门,因此只有尝试做一点事情,把事情做出来,才会得到其他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现在想起来,这个道理在很多地方都是行得通的。你做了什么,决定了你会拥有什么。

社会和公司都不会长久地埋没一个人的才华,因为这是一个价值交换的经济社会。除非这种才华只是你自认为的才华,而不是社会和公司认可的价值。

如果我能给出一些建议,作为年轻人梦想实现指南上的几条的话,我会选择这些:1. 热爱你的工作。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工作不仅仅是换取薪水这么简单的事情,除非真正热爱你的工作,否则你不可能做好。在这部日剧里,每天翻沙子的人,最终建成了一条高速公路,看着它登上了全国交通地图。这就是工作对于社会的意义。2. 做好你手中的每一项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值得更好的薪水和工作,一定要将之建立在能完全做好目前这份工作的基础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好每一件小事,哪怕这是一个破公司,相信我,因为公司/领导/同事不好而对工作敷衍了事,受伤的只会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3. 少说话,多做事。教育普及的时代,信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对所有的事情说三道四一番。尤其是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那么多看不惯的事情,不说几句怎么行。相信我,只有以一己之力去做而不是说,才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这件事你真的做不了吗

你从来没有想过做发起人吗?你能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吗?你想过选择人生的第三条道路吗?是否认为自己没有天分,你就放弃了努力呢?这些事,可能都是你没有尝试过的事,但这件事你真的做不了吗?也许用开放的心态,努力多作尝试,就能为自己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得到崭新的人生经验。

为什么你从来没有做过发起人

我在读MBA的时候,曾经听过一堂创业课,这位教授来自MIT(麻省理工学院)创业研究室。当时我正在筹备自己的第一个公司,我问了一个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重要的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好的创业者?”

教授的回答让我吐血,他先问“你们家有人创业过吗”,我说没有;他又问“你朋友中有人创业过吗”,我想了想,好像也没有。然后他肯定地说:“如果你身边很少有人创业,那你创业成功的概率真的很小,因为你没有主动创建一个企业的经验来源。”

当时我是气得够呛,而且也不服气,凭什么我不能是我家里的第一个,不能是我朋友中的第一个,不能是那优秀的、成功的第一个呢?

后来,我屡次想起这句话以激励自己,但是现在想来,教授讲的不是没有道理。

创业的人跟在企业上班的人很不一样,创业者要求独立做很多事,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和困难,再也没有背靠大企业的各种资源。做一个创业者,正如同做一个发起人一样,极其不易。

但做一个发起人也有很多好处,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

暖手同学自打回国以来,总觉得有价值投资观念的个人投资者很少,基于我们俩以前在互联网上的投资小圈子,我们打算做一个线下的论坛来让大家进行交流。自从冒出这个主意之后,算是一帆风顺,很多主讲人和参与者都异口同声地说:“早就盼着有人来做这件事了。”

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呢?

是麻烦吗?确实有很多组织工作,邀请人啊,通知人啊,寻找场地啊,整理资料啊,但好像也没那么麻烦。

是花费大吗?嘉宾和与会人员的交通食宿都是自理,主办者顶多也就出个场地的费用,也不至于弄得倾家荡产。

是没意义吗?我们在网上发帖不到10天,报名参加的人员就超过了100个,这么多人愿意来,本来就说明了做这件事的意义。而对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的我们自己而言,在跟志同道合的个人投资者的交流过程当中,找到了我们以前的思维盲点,在这当中学到的东西着实不少。

我有一个做商业房地产的朋友,企业不算大,才做过几个不大的项目。有一次他来找我聊天,说苦于无法跟同行业的大佬们学习交流,同行是冤家啊。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在小范围做一个商业房地产的行业协会,你有这个发起人和组织者的身份,自然就可以去联络很多行业内的朋友。到时候会长和主席你别做,找个行业内大佬做,钱么,反正是大家凑份子。可是因为你是发起者和联络人,所有的人都会跟你交情不错,你无非是多出点力,没事请大家吃个饭、商量个行业发展的前景什么的,相信这样对你的生意会有很多帮助。

他听完,高兴地眉飞色舞,没多久,果然见组织建立起来。有了这个行业协会,政府那边也关注起来,他是主要联络人,通过向同行的学习与合作以及同政府的互动,果然生意越做越顺利了。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发起人都得到了很多好处,可是为什么很多人从来没有做过发起人呢?

回想起来,不做发起人可能是从小就缺乏这种环境。小学的时候班长班干部大多是老师指定的,就算有竞选流程也是走走形式而已;初中高中大家都忙于读书;到了大学,好不容易有了社团的氛围,可是论资排辈得很。你若想成立一个新的社团,院系学校、学生会团委,一层层报批手续足能把你烦到撒手不干。来到社会上,在企业里,也是俯首贴耳的多。

因此大家都缺少这种意识,当然也缺乏这种锻炼。一个企业也好,一个组织也好,从开始的竖起大旗,到繁琐的组织工作,乃至到了后来壮大之后的管理和发展,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设想一下:如果在小学,你可以设立自己的玩具模型小组,以交换的方式换取更多玩具的使用权;在初中,你可以发起一个武侠团伙,课余跟西部牛仔队和水浒梁山队火拼;在高中,你可以号召全班同学在网上为你心仪的女生成为班花而投票,这下如果你稍具编程知识的话,搞不好你就弄成Facebook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会何其丰富啊!

回到我们的主题,为什么你从来都没有做过发起人?如果你从来都没做过发起人,你怎么知道你组织的公司活动会有趣?你怎么知道你创立一个公司会遇见什么样的难题?你怎么知道你发起一个NGO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

为什么不做一次发起人呢?!

面对机会,你能抓住吗

我有一个朋友,就叫她JJ好了。我认识她是因为工作上的合作,平时我很讨厌工作上的见面约在晚上和周末,因为不希望工作影响我正常的生活。可是她每次都坚持约在晚上和周末。大家熟悉了之后,我才知道,其实她白天另有一份工作。

故事是这样的。她是一个很平常的女生,在上海张江的一家医药公司上班,工资不算高也不算低,买个日本小车开开,接近30岁的时候结了婚。上天对她还不错,如果延续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未来是可以看得到的。

有一次朋友跟她说,有个老外到中国来,问她愿不愿意陪那个老外做几天翻译。她告诉我,当时她有很多朋友都得到了这个信息,但是大部分人都觉得很无聊,大好周末,要陪那个老外出去逛,还不见得有报酬。但是她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见识一下,权当练练英语也好。

那个老外是个法国人,是法国一个房地产代理公司的老大,他在法国卖别墅和城堡给许多社会名流,俄罗斯石油大亨和贝克汉姆夫妇都曾是他的客户,他听闻中国经济不错,前来看看,但是对中国不熟悉,法国人的英文,嗯,发音又很差,所以想找个翻译陪一下。

于是,随着那一次做翻译的机会,JJ就成为了法国人在中国的房产代理,工作不算难,偶尔参加一些活动,交换名片,然后电话邮件联络一下对投资法国地产感兴趣的人。去年,JJ陪客户去了两次法国,都是用的公司年假,然后成交了一套位于尼斯的别墅,也赚取了不菲的顾问费。

再然后,随着业务越来越忙,JJ就下定决心辞职了。不辞才怪呢,新工作比原来的工作有更高的薪水,更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内地公司的部分股权,以及轻松自由的工作时间。

不得不感慨JJ的运气不错,但也不得不说,我身边有很多跟她英文一样好的人,跟她一样聪明的人,跟她一样勤劳的人。当初可能得到这个机会的人很多,但是只有她,愿意去尝试一下。她的运气,来源于她的勇于尝试,再想想她那些当初拒绝这个翻译机会的朋友,我都能看到他们痛苦懊悔的表情。

实际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的心态,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上,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坚决不干;生活中,没有眼前利益的事情也肯定不做。而节约下来的那些时间呢,又放在了无用的上网、聚会和打游戏中。

我们都会遇见这样的情况:你是一个文案策划,老板却派你去做销售应该做的事。有些人会欣然接受,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可以更了解客户的需求,对文案策划会有所帮助;而有些人则推推诿诿,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最常见的抱怨会是“你又没付我两倍的薪水,凭什么要我做分外之事?”

这就是面对机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有些工作,虽然不是你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可能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接触到新的人群,说不定就有机会让领导发现你另一方面的才能,甚至像JJ那样,步入一个新的领域。

面对各种机会,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尝试、尝试、尝试,当然你面对的不一定都是机会,但只要多尝试,机会一定会来敲门的。

没有天分就无法成为天才吗

是不是一个人,天生越聪明,他就能取得越高的成就?是不是没有天分就无法成为天才?

认识范大概有三年时间。刚认识的时候,他并不是很起眼,虽然长得很高,但穿着很普通。他不太擅长言辞,每到公众发言的时候总是只能说一句两句。他不太有幽默感,大家插科打诨的时候他也不太能插进话去。他好像不太关心娱乐八卦、小道消息。有时候我们聊蔡康永、小S,他也都没听说过。

我所接触的这群人里面,有一些是非常耀眼和出众的,虽然年龄都不大,但思维非常活跃,眼界又开阔,加上自己手上有些事业,因此“明星式”的人物非常多。这当中,范只能算中等人才。

但他确实是让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常在家里跟暖手谈起他,说起他这些年的变化。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群人在聊《非诚勿扰》安田那集,他没看过,所以也插不上话。不过他问了《非诚勿扰》是什么节目,又问安田那两个字怎么写,然后就看见他仔细记录在手机上。这不是第一次了,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在日常会话中会留心记笔记,然后回家做功课的人。

我看到他能越来越多地融入大家的话题,知道所有我们知道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再说一些小事:1. 他自己是有车有司机的,但是每次参加活动时,无论是朋友还是工作人员,他都会坚持送别人上车。如果别人没有自己开车,他会帮人家叫好车,然后送上车,直到所有的人都顺利离开,他才上自己的车。2. 他每天6:30起床,锻炼,然后看书。虽然公司规模不小,但应酬也绝不抽烟喝酒。3. 每次会议如果有他的发言,他一定事先写好稿子,然后提前几天准备。4. 他永远都是准时的,如果是大型会议和活动,永远提早30分钟以上到达会场,有时候,甚至比工作人员还早到。早到的时间,他会协助工作人员做一些准备工作,否则的话,就自己坐着看书或工作。5. 他是非常执着的记事本控,像我们的谈话,他觉得有趣的,都会记录在记事本上。他每天的工作都作好计划,并且安排得当。事实上,我是从认识他开始,才越来越重视记事本的功用的。

哦,忘记说了,他是1985年出生的。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现在企业的规模已经不小了。

他真的不算是天才型的人,但我从认识他以来,眼见着他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在平常人都不会注意的小事上,严格地要求自己。开始的时候,活动早到、送人上车这种事,大家都会觉得他似乎有些虚伪和做作。可是我们认识三年了,见面也有几十次了,他每一次都用这个标准做事,所有的人最后剩下的只有敬佩。

我不能说范现在就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未来的光彩夺目是可以预见的。

兴趣爱好广泛、言辞犀利、每个观点都能跳出来说个一二三四的人,现在满大街都是。但是在小事上也肯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却不多。大家似乎更愿意相信“天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忽略了从小处做起、逐渐进步才能变得更好的自然规律。

我不是精英主义的信奉者。虽然不谦虚地说,我自己不能算是非常笨的人,但是我从来不迷信什么名校啊、成绩单啊,或者IQ指数啊。

我相信“10000小时天才理论”,我相信凡事都靠自己努力。

范是最好的例子。不要说可以反复练习的一些技能,例如英语、IT技术等,就连“人际关系维护”、“战略决策”这类软性技巧,一样是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总结来提高的。

没有天分,其实一样可以成为天才的。

痛苦和失败,都不值一提

痛苦和失败,是人生中你无法回避的问题。

没有人会愿意去经历痛苦,去面对失败。有些人甚至在痛苦和失败之后,一蹶不振,无法再鼓起生活的勇气。

但是没有经历过痛苦和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痛苦让我们的人生体验更丰富,失败则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伴随物,当痛苦和失败来临时,你要有十足的勇气和信心战胜它们。

你是一个悲观的人吗

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曾经拟定过一套科学的心理测试试题,目的是测试悲观和乐观在不同维度上的指数高低。这套测试在他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可以找到。

你是否相信好或坏的事是永远的?

这套测试有一个维度叫作“永久性维度”,就是说,当遇见一件好事的时候,你是否认为它会长久地持续下去?而当遇见一件倒霉事,你是否会认为它会经常发生?

例如,你忘记了女朋友的生日,如果你选择的理由是“我不擅长记生日”,这就意味着,你对这种不好的事情的看法是永久性的,你认为它是会经常发生的。认为倒霉的事情“总是”会发生的人,自然更加悲观,更加难以恢复。

不过如果认为好事“总是”会发生的人,自然就会更加乐观,哪怕遇见倒霉的事,也会认为这仅仅是“暂时发生的”。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对双胞胎男孩,一个特别乐观,一个特别悲观。于是父母为了改变他们这种倾向,给悲观的那个男孩买了一辆非常漂亮的玩具车,而把那个乐观的男孩带到了一堆牛粪旁边。过了一会儿,父母想去看看他们各自的情况。在父母的想象中,玩具车一定会给悲观的男孩带来很多快乐;而面对一堆牛粪,再乐观的孩子恐怕也无法高兴起来。可是事实正好相反。那个悲观的男孩面对着玩具车非常悲伤,他说:“这么漂亮的玩具车,很快就会被玩坏了。”而那个乐观的男孩,正兴高采烈地往牛粪中间挖,他高兴地对父母说:“是不是牛粪中间藏着一个惊喜?”

你看,这就是乐观者和悲观者的不同态度。那个悲观的男孩,认为得到玩具这件好事,发生的状况是暂时的,糟糕的事迟早会发生;而乐观的男孩则认为,得到牛粪这件坏事,发生的状况是暂时的,好事肯定会随之而来。

你是否觉得,某件好事(坏事)具有普遍性?

这套测试里还有一种普遍性的维度,即当事者是否认为坏事的发生是由于普遍的原因。

例如:如果你认为考试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你不像其他人那么聪明,那么就意味着你认为很多坏事是有普遍性的。你会认为因为你不聪明,所以不但考试考不好,其他很多事情你也无法做好。如果你是一个乐观者,你就会认为,考试考得不好,仅仅是因为你这次准备得不够充分。随之而来的应对策略就是,下次准备得更充分一点就好了。

普遍性会让悲观或乐观的情绪弥漫开来,有时候其实仅仅是一件小事,例如你面试了一家公司,结果没有通过。然后你悲痛地想,我果然是没有用,没有能力啊,这个公司面试没通过,肯定别的公司也不会录用我,我完了,肯定找不到工作了。这种想法,就是具有普遍性的悲观。

乐观一点的想法应该是,这个公司面试没有通过,肯定是因为我准备得不够充分,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不太符合这个公司的文化。那我回去准备得再充分些,可能下一家公司就会录用我了。

你看,同样一件事,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就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

你是否对未来抱有希望?

在这个测试的所有维度中,希望维度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始终强调梦想的力量。只要未来有梦想和希望,你就会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乐观者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认为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以及有特定原因的,而不是永恒的和普遍的。

这是你对人生的态度不同所决定的。正如有一半水的杯子,悲观者看到的是它空了一半,而只有半杯水。乐观者看到的是,它不是全部空的,它居然有半杯水。事情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完全是因为你的态度不同。

从悲观转为乐观并不容易,不过请牢牢记住,当不幸来临时,你要告诉自己这个是暂时的,只是目前的这一件事,而不要对自己说“我一辈子都很倒霉,什么事都很倒霉”。当幸运来临时,你则要告诉自己“我好像一向运气都非常好,什么事都运气很好”。

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

我猜想这句话你肯定常常听说,甚至常常说,以下是各种场景。

高考失败——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我这么努力,每天学习到深夜,那些以前作业抄我的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却只上个二流破大学,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

就职失败——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我学习成绩拔尖,而那些“拼爹”的家伙,靠着那点“拼爹”的资本,去了银行,做了公务员,有了高薪,我却只找到一个月薪1500元的工作,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

恋爱失败——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我对他(她)全心全意,痴心一片,他(她)却背着我跟别人勾勾搭搭,最后还彻底甩了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

香港小说家亦舒最喜欢写的几句词里,有一句便是“果然怪起社会来”。被怪的又岂止是社会,上天也被白白拖累了好多年。

曾经看到霹雳虎吴奇隆的一个访谈,主持人问他,辛苦这么多年帮父亲还债,有没有抱怨过上天。他很诚恳地回答:“有。”确实,心情低潮期,就是容易怪社会,不过吴奇隆还是拼命还完了债,四十几岁了,终于又凭《步步惊心》焕发了第二春。

去年的时候,因为家人健康原因,我常去医院,那边才是“上天”同学的灾难地。其实那种病不算是个大病,只是麻烦一点,病情容易反复。而我真的常听见这样的抱怨:“我觉得我也没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

这位说话的病人,虽然值得同情,不过我真的更愿意接近另外一个病人,他说:“哎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比起楼下癌症病房,我们已经是太幸运的人了,相信医生,坚持下去呗。”

其实他们俩是差不多时间痊愈的,但是一个人收获了太多的不开心,而另一个,却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

你自然会想到那么著名的“心灵鸡汤”,叫《不抱怨的世界》,抱怨只能白白消耗自己的时间和能量,如果抱怨可以改造人类,让世界和平,美国部队早就配备“F16抱怨战斗机”和“洲际抱怨导弹头”了,可惜抱怨只能伤害自己(和那个不存在的上天),让自己永远处于loser(失败者)的地位,期望通过得到别人同情来平衡心理。

好啦,别再麻烦上天了,这世界本来就不公平,那又怎样?!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你永远无法改变这一点,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的态度。面对不公平的事情,你是继续抱怨下去,还是积极面对,这会变化出不同的人生方向。

不要成为错误和失败的奴隶

我在看《津多巴时间心理学》这本书的时候,有一句话印象很深:现在,既不是过去的奴隶,也不是未来的手段。

其中“过去的奴隶”这一说,就是针对有一些人,他们把过去的错误和负担背负在自己身上,从此无法翻身。

据说夫妻吵架最容易迸发的点就是:

本来丈夫只是多打了10分钟游戏,但妻子就说“你老是打游戏”,然后再引申到“你从来都不关心我”。

本来妻子只是买了一双漂亮的皮鞋,但丈夫就说“你真浪费”,进而引申到“你一直喜欢乱花钱”。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本来都是小事,一延伸出来,就变成了巨大的矛盾。

有人喜欢不断地给自己贴标签,工作没做完,就大叫“我是拖延症重症患者”。这话虽然没有错,但是你从此这么定义死自己了,怎么可能轻易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本来只是拖了一个星期晚交工作报告,但因为“我总是拖延,我什么事情都拖延,我是严重拖延症”,就把这件事情无限放大了。

这种心理暗示,产生的后果是,因为自己“有拖延症”,就很自然地原谅了自己所有的问题,既不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又不想办法积极去解决,结果就造成了不断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当事人把错误进行了“普遍性”和“永久性”的衍生。其实只是这次多打了10分钟的游戏,因为将这个问题永久化了,就变成了“你老是打游戏”,然后又将这个问题进行普遍化,就变成了“你老是不关心我”。

只是这一次晚交了报告,而当事者就把这个问题永久化,变成“我总是拖延”,又进行了普遍化,变成“我什么事情都拖延”,然后给自己下了一个万劫不复的结论就是,“我是严重拖延症”。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因此,所有会走路的孩子都是摇摇晃晃站起来,摔倒,然后再站起来,摇摇晃晃走一步,摔倒,然后再站起来……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才学会走路。但没有一个孩子因为第一次学走路摔倒了,就从此再也不肯学走路,永远趴着不动。他们的天性中,很自然地认为,摔倒是学会走路的必要过程。如果这次摔得很痛,他们会哇哇大哭,会休息一段时间。但是很快,他们就会鼓起勇气,重新开始。

为什么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天性,但当我们长大之后,就无法做到了呢?

所有的失败都是成功前的练习

我强烈建议大家把所有的“错误和失败”都改名叫“成功前的练习”。这样你会意识到,所有的失败都不会让你沮丧。正如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应该要从每一次摔倒中吸取经验,怎样平衡身体,怎样扶着墙壁,怎样增加腿部力量,然后一步步迈向成功。

成功,总是会伴随那么多失败的经历。

有一个人,他大学毕业之后去应聘工作。他觉得警察不错,于是跟4个同学一起去面试警察的工作,结果其他4个人都被录取了,他落选了。然后他又去了肯德基应聘服务生,一共24个人参加面试,23个都被录取了,他又落选了。一共应聘了30个工作,他都没有被录取。

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比你惨多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你的话,被拒绝了30次之后,你是否就决定从此放弃找工作这个事情?但是他没有,经过再三努力,他终于在一个学院找到一份教书的工作。后来,他创办了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他的名字叫——马云。

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9岁,母亲不幸去世;22岁,经商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没选上;想进法学院学习,失败了;24岁,问朋友借钱做生意,不到1年就破产了,接下来足足花了16年,才把这笔债还清;26岁,结婚前夕,未婚妻因病去世;27岁,神经崩溃,卧床足有6个月;34岁,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又失败了;45岁,竞选参议员,又落选了;47岁,竞选副总统,再次失败。

这个一辈子好似是被失败完全缠绕的家伙,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所有的失败都并非是失败,而是“成功前的练习”,是最宝贵的经验。

有拖延症的朋友们,如果你又一次延期交论文,或者是把周一该交的工作报告拖到了周五,不要归咎于“在战胜拖延上的又一次失败”,而要把它视作“又一次练习”。

练习和失败的区别在于,练习也没有成功,但是练习是为了成功作的累积,甚至是“试错”。练习这种方法不行,下次就可以试试下一种方法,一直到成功为止。喜欢用“练习”的人,对成功的信心永远不灭;而喜欢用“失败”的人,则从来都没指望过自己会成功。

一件事做得不好,实际上只是这么一件事而已,到底是谁,会给自己施加压力,都是因为我笨/我没毅力/我没能力/我爹不是李刚/我不是富二代/我是拖延症,等等。

注重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即便没有做好,也不用太过忧虑,下一次再做好就是了。

有一个很多人都玩过的小游戏。两块相距大约两米的木板,游戏者被要求从一块木板跳到另一块木板。如果是在平地上,两米的距离是很容易跳过去的。可是如果把这两块木板放到离地面十几米高的空中,游戏者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无法完成这个跳跃过程。

其实,当你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笨/我没毅力/我没能力/我爹不是李刚/我不是富二代/我是拖延症”的时候,你就是那个自己在心理上提升木板高度的人,你把一项简单的任务完成问题变成了对自己价值的考验。

成功的人,通常会经历很多挫折与不幸,但是可以迅速振作起来。因为他们把挫折、困难都视作是成功的“练习”和必经之路;而失败者,失败一次之后,就会让失败作为自我价值的一个评判。例如:我肯定做不下去的/我就是学不好英语/我不可能一天看一本书的/我永远都不可能找到一个爱我的好男人。

如果要“成功”,怎样看待你的失败和错误,也就决定了你是否会有更好的将来。

战胜痛苦的秘方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那样的痛苦,你叫它挫折也罢,困难也好,磨难也成。1岁时第一次摔个狗啃地;3岁时被别人抢去心爱的玩具大黄蜂;7岁时喜欢的小女生把苹果递给了别人;12岁时考了全班倒数第一;15岁时因为近视从此告别了飞行员的梦想;18岁第一次表白却被人拒绝;23岁被初恋对象劈腿;26岁苦恋一个有妇之夫;29岁还没嫁掉;32岁突然失去亲人;36岁遭遇车祸;40岁创业失败,破产;45岁离婚,被老婆分去一半多财产还有孩子;53岁查出癌细胞;62岁孙子夭折了;67岁儿子媳妇们吵着问你遗产到底分给谁多;……

这些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所遭遇的痛苦。

当痛苦猛然袭来的时候,排山倒海,整个人被淹没。从此几乎了无生趣,你看别人聊的那些事儿,你曾经喜欢的花儿草儿,书本影碟,都只觉得茫然,整个世界好像跟你隔了一层塑料膜,你能看着那边人来人往,大家都热闹着,你只是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塑料膜的这一边,一片可怕的寂静。

在痛苦刚开始的时候,你哭过,闹过,挣扎过,你根本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和真相,可是没有用,残酷才是生活的真相。

我记得那一年在广州工作,工作的繁重,亲人的离世,还有孤身一人独处异地的孤独感,每日回到宾馆只能开着电视发呆,电视里热闹非凡,我却不知何去何从,连大哭一场的理由和气力都没有,别无其他,只能咬牙挺着。咬着牙挺着,用尽全身的气力,只有晚上倒在床上的时候,才会悄悄对自己说,好了,又熬过一天了。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相信我,别无其他!

但是除了时间之外,对我而言,列一张繁重的To do list(待办事项)也是一剂良药。

记得《卡耐基全集》里面有这么个故事,一个男人中年丧妻,还有三四个未成年的孩子,他整日沉溺在悲伤中。有一天,他终于下决心列了一张单子,上面列满了家里所需做的各类事项,例如返修漏雨的屋顶啊,等等。结果他一项一项做下去,等到清单全部做完的时候,终于从悲伤中走出来了。

相信我,干坐着悲伤的强度,远大于边干活边悲伤,这是因为大脑其实是个笨蛋,它不能同时容纳两件事情,当有一件事情占据你全部的注意力时,另一件就会悄悄隐退。刚开始的时候,要做一些单调的重复性的工作,甚至是体力活儿,效果会比较好。

还有当然就是亲人朋友的安慰了。第一次恋爱结束后,我在一周内瘦了六斤,每天晚上无法入睡,整夜整夜醒着。有一天,妈妈半夜躺到我旁边,抱着我,哽咽地说,你这样让妈妈怎么办啊?从那天开始,我慢慢恢复了。

刚开始的时候,语言安慰都无济于事,可是咬牙熬过最初的时候,你总会发现,还有许多你爱的和爱你的人。

当遭遇痛苦的时候,牢记以下三点:1. 咬紧牙关,一天一天熬下去;2. 多做点事,欺骗你的大脑;3. 想想你爱的人。

终于有一天,痛苦好似死皮一样,逐渐退去。你如同新生,甚至更为敏感。你重新觉得花是香的,草是绿的,清风拂过脸。我记得有那么一次,我路过一个垃圾堆旁边的草丛,突然看见一朵怒放的雏菊,那么美好!结果我蹲在垃圾堆旁边哭了半个小时——过路的行人纷纷侧目。

但是那一刻,我是哭得欣慰的,我知道我已经好起来了。

相信我,美好的那一天总会来临的。

变成乐观的超级英雄

随着《复仇者联盟》的热映,朋友聚在一起有时候会讨论哪个超级英雄才是最厉害的,比如说:浩克力大无穷,可是常常会失控;钢铁侠有各种能力,可是燃料不足就歇菜了;雷神虽然是个神,不过好像对很多事情也无能为力;等等。

超级英雄可以拯救地球,虽然这些只是故事,可是你想过没有,好像没有一个超级英雄是不乐观的,他们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比常人要多,但从奥特曼到蜘蛛侠,从绿巨人到蝙蝠侠,超级英雄们总是非常乐观地相信“我一定会拯救世界”。超级英雄们从来都没有因为大反派杀了他们爹妈、掳了他们的女朋友以及烧了他们的房子而沉迷于沮丧和自责中。

没有超能力,但是我们可以超乐观,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就能变成自己世界中的超级英雄。

感受生活的平淡和美

因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电影,以前的朋友和同事都纷纷开始怀念、怀旧,组织了好几次聚会。昔日伙伴,在分别多年后见了面,也是让人产生诸多感慨。

在校园的时候就不用说了,刚出校门后的那几年,也常常是热血沸腾的,有一圈的朋友,当年每周末在某个茶馆聚会,打牌聊天泡妞,想出各种花头来。但是生活压力逐渐变大,大家纷纷结婚生子,现在已经变得渐渐疏远,圈子越来越小,话题也越来越窄了。

有些朋友,职业上、薪水上都很给力,我问他,钱够了吗?他仍然回答,不够,太不够。他形容“社会像一个大旋涡,你必须用力拼搏,否则就会被甩出去”。有些朋友,工作收入只是中等,但是爱好仍然广博。爱好会给他带来乐趣,可是生活的沉重又让他不得不备受压力。还有好端端一个男生,被婆媳矛盾折磨得精神崩溃,吵着说要离婚要出家要远走高飞。

奇怪的是,至少我遇见的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快乐,或者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幸福感很低。

不知为何,我自己的幸福感是很高的,可能跟我自己的选择有关。这些年来,我选择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因为我无法忍受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无法忍受熬夜加班和出差。我选择折腾来折腾去,是因为我喜欢每天遇见新的人、新的事,而不是朝九晚五的小圈子。我选择了我喜欢的人,暖手同学带给我的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幸福感。我们共同选择了学习投资,因为这样会给我们带来更加自由的时间和生活,让我们摆脱了仅仅依赖工作薪水的压力。

或者,更重要的是,我选择了我的人生观,那是一种阿Q式的哲学。这导致我内心总觉得班花也没我漂亮,才女也没我能干,每次出门见到别的杰出异性,回家还老觉得暖手变得更顺眼了,哪怕生病在医院,都会觉得自己没得绝症简直太有幸福感了。

老友见面后,我总是感慨无论当年多么出色的人物,如今还是都沦落为“大多数人”,各自有着自己的悲伤和欢乐,唯一不同的是,在活着的日子里,在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里,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这当然是与收入有那么一点关系,也与你身边的人有那么一点关系,但更多的是你自己的选择,和你所选择的标准。

我小时候看《多情剑客无情剑》,特别喜欢阿飞吃面的那段,阿飞因为一直生活在丛林里,不知道下一顿食物会何时出现,因此当他吃面的时候,总是细嚼慢咽每一根面条,“仿佛是,这每一口都将会是最后一口”。

其实也不过是一碗酱油光面而已。可是当你把它当作是“最后的那一口”时,它的滋味就会特别鲜美和难忘。

就像我的那些旧同学,如果尽量去看看他们已经拥有的,例如喜欢的工作、富足的生活、可爱的孩子,而更少去羡慕那些自己没有的,可能就会开心和快乐许多。

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学会的是,享受现在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和每一天。

他们始终没有学会的是,像阿飞享受他的酱油光面那样,享受所有已经得到的一切。

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觉得自己活了二十几年,从来不曾感到真正的快乐。于是他离开故乡,千里迢迢去请教一位他所崇敬的智者。

年轻人对智者说:“我是一个无法感受到快乐的人,您能帮我想个办法吗?”“这个问题确实很困难,要想出答案,可能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智者说,“但是我家的围墙倒了,这几天我要重砌倒塌的围墙,恐怕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大师,修补围墙的事就交给我吧,您只要专心思考我的问题就好。”年轻人说。

智者答应了,于是年轻人开始挑砖头,拌水泥,每天忙得浑身酸痛。

对工程一窍不通的他,好不容易砌好了一堵墙,但大风一刮,就倒了。于是他只好从头再做一次。第二次砌的墙虽然很坚固,却是歪的。直到第三次,他才完成了一堵又美观又坚固的墙。

这么多天的工作,终于砌出了一堵完美的墙,年轻人忍不住欣赏起自己多天来的成功,他兴奋地把智者拉出家门,告诉他墙已经砌好了。

智者说:“你不是说你从来不曾感到快乐吗?但你现在却非常快乐,不是吗?”

年轻人愣住了,接着他问智者:“请问大师,我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砌围墙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智者反问。“我只想早点砌好这堵墙,其他什么也没想。”年轻人说。

智者笑了:“快乐其实就是这样,你愈呼唤它,它就愈不肯造访。但是当你埋头努力的时候,它就不期而遇了。”

正如这位智者所建议的,关注当下的事情,快乐就会到来。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是最好的人生态度。不但关注现在,而且享受现在。抱有这种态度,会让你察觉生命中的能力与热情,拥抱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

我想建议所有22岁的女孩或者男孩,33岁的女生或者男生,44岁的女人或者男人,反正所有的人,都能享受每一次爱人的亲吻和拥抱,无论这是第几次;都能赞美每一朵花开和花谢,无论它多么不起眼;都能为每一个蹒跚走路的小孩和晃着屁股路过的小狗微笑。总之,享受所有你现在拥有的一切,无论以后它会不会失去。

只有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

我听过一个朋友讲她的一位同事,因为自小家里人烧菜不好吃,又出国多年,所以在食堂里吃到哪怕是一碗面,也会大呼“太好吃了!”我那个朋友说:“其实食堂的东西,你知道的,能好吃到什么地方去。”但不知为何,每次在她惊呼之后,她也觉得东西好吃了许多。《步步惊心》里,若曦对十阿哥说,之所以怀念冰糖葫芦,那是因为很少吃,而芙蓉糕因为天天有的吃,则不觉得宝贵。如果坚持三个月不吃芙蓉糕,会发现,芙蓉糕远比冰糖葫芦好吃多了。因为这句话,十阿哥才了解到,十福晋才是他最值得珍惜的那个人。

我喜欢这种人生态度,其实只有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

不妨跟自己玩玩这个游戏。假想自己是外星人,刚来到地球上;喜欢穿越的人,也可以假设你是古代人穿越到现代,看到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非常惊喜。

你的面前是一块巧克力,可是外星球和古代没有巧克力。这块巧克力虽然黑漆漆不起眼,但是香味扑鼻,放在口中,那种慢慢融化的感觉,那种滑如丝绸围绕在你口腔中的浓郁。当你用这种心情来感受每一件事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幸福”两个字。

我记得曾经两周多在野外,第一次住到有热水澡洗的宾馆里的那种愉悦,也记得连续熬夜加班一周,终于扑到床上的放松。我记得第一次吃哈根达斯时的甜蜜,也记得第一次玩滑翔伞时,看着老鹰在我身边飞翔时感受到的自由。

我会努力去追求我的梦想,但是我不会为我暂时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困惑,相反,我会为我所有拥有的东西感谢上天。

曾经有条微博非常流行:我闷闷不乐,因为我少了一双鞋,直到我在街上,见到有人缺了两条腿。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危险,你已经比五亿人幸福了;如果你能吃饱,已经比八亿人幸福了;如果你有存款,你已经比92%的人幸福了!快乐就是珍惜已拥有的一切!

相信我,只有得到的东西,才最值得珍惜。

开始你的“小确幸日记”

“小确幸”,最早是由专门翻译村上春树作品的林少华发明的一个词,它意味着生活中那些微小但是能让你非常快乐的小事件。

生活是一个长而又长的过程,不可能每天都充满各种巨大的惊喜。但是如果认真去挖掘,每天都会有让你开心的小事发生,把这些让你感动和开心的小事记录下来,你会感谢上天赐予你那么多幸福。

有一个博客叫作“1000个美妙时刻”(1000awesomethings.com),这个博客曾经当选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这位博主在开博客的时候,遭遇了人生很多不幸。他的妻子刚刚与他离婚,而他最好的朋友则陷入抑郁症,最后选择自杀。

可是他并没有沮丧,他决定开一个博客来激励自己,取名就叫“1000个美妙时刻”。他记录了生活中让他快乐的很多瞬间,例如“在雨中散步”,“超市突然开了一个新的付费通道,结果本来排在最后一名的人迅速排到了第一位”,等等。当他记录这些的时候,他发现了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乐趣和快乐。

感受幸福,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坚持写“小确幸日记”,每天记下三件能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我坚持这个习惯已经有半年多,刚开始时真的很难,尤其是天气不好、工作不称心、身体又有微恙的时候,简直要跟全世界都发火,哪里还有“小确幸”可以记录。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了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乐趣,以下是最近一个月写下的“小确幸”:午睡后起来,皮肤好滑啊,真开心;早晨,窗台上站了一只很肥的小鸟,盯着我看了半天,它的头上,有一簇红色的羽毛;站在路边等暖手,夏天的晚风吹过来好舒服;被携程通知我预定的航班取消了,要延误3个小时出发,结果在机场遇见了大学的同学;跟暖手同学抢着踩枯叶,我踩到了比较大的枯叶,而且声音也比较好听;出差的时候,酒店居然送了我一个好大的芒果,非常好吃;暖手同学今天发明了仓鼠的表情,笑死人了;坐轻轨的时候看到放烟火,很漂亮;今天吃饭,餐厅听见是朋友生日,加送了一个菜;早上,麦当劳咖啡单点要8元,但是点超值早餐,咖啡加汉堡只要6元,所以每天买6元超值早餐,咖啡自己喝,汉堡送来不及吃早饭的同事;今天下了场大雨,省了洗车的费用啦;预计4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居然2个小时就完成了,庆祝;豆瓣电台放了一首我大学时最喜欢的歌;今天被表扬猫头鹰耳环很好看,高兴;下雨的时候,跟暖手一起踩水塘;楼下的栀子花开了,每天早上经过,都觉得好香啊;看到一个小孩摔倒在水塘里,居然就地坐着玩起水来,哈哈!

第三章 职业、学习、爱情的规划

梦想是一个遥远的东西,可能我们面对的是更加现实的问题。梦想的遥远需要现在的努力去充实。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是东汉时代的一个故事,一个叫陈蕃的少年,一心只想着他伟大的理想。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屋子里一片狼狈的“屌丝”景象,于是问他,你为什么不把屋子弄干净啊?

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

相当于是说,我将来有600万年薪,还不用上班,我精通七门语言,朋友遍天下,没事就环游个世界神马的。我凭什么要收拾房间啊?!

于是他父亲的朋友就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相当于是说,你连自己的屋子都收拾不好,还年薪600万呢,做你的大头梦吧。

提升学习能力、对理想的职业早作准备,这些都是“扫一屋”的事情,只有做好这些内容,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做你自己的职业规划师

如果你是在校学生,那么早点为自己所喜欢的职业作点准备是值得的。如果你已经在从事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不用担心,跨行跳槽虽然有点困难,但只要你作好了足够的准备,也不是无法实现的事。

我自己的职业跨度是很大的,大学里学的是纺织品设计,毕业出来考上了公务员,于是在政府里待着。觉得公务员工作不符合自己性格,于是考上了全职的MBA。在读书的两年间,我去了一家外资银行和两家咨询公司实习,还第一次创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读完书觉得自己的公司视野太小,难以做大,因此卖掉公司进入了咨询行业,在工作期间还跟朋友一起开了两家专卖设计师作品的小店。因为咨询顾问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终于又转到了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全职工作。现在,我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利用业余的时间,跟暖手同学一起,进行我的第三次创业。

从公务员到全职学生,从跨国咨询公司到本土的NGO,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我的职业规划没有按照一条直线的路径;但正由于这样丰富的经历,所以我对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公司和组织,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先从我收到的一封豆邮说起:亲爱的水湄物语姐姐:读了您的很多文章,受益匪浅。我还把您关于理财的文章都推荐给了我的母亲,然后她也关注您了。我真希望若干年后,我也能像您一样智慧、能干,对工作和人生都充满信心。如今我两年半的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面临大大小小的工作面试,对很多问题还是感到困惑。第一个就是关于职业规划的。我个人对做市场营销很感兴趣,我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也与此相关,但之前没有在公司类似的部门实习过,每每面对3年职业规划,5~10年职业规划这样的问题,总是感到有些茫然。看到网上有建议说“不要说几年后要做到一个具体的什么职位,重点谈你未来对公司的贡献”。但实际上,我有几次确实遇到HR(人力资源)要求我明确地给一个对未来几年具体职业的发展期望,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水湄姐姐,您有什么建议吗?Claire

职业规划的问题,不仅仅是对应届毕业生,很多已经工作准备跳槽的人,也常常面对猎头或公司HR“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

国外院校都非常重视个人对职业规划的设计,我在读MBA的时候,也有专门的国外教授来讲授这方面的内容。可是国内的院校好像只讲究专业能力,导致学生在这方面都比较迷茫。

早一点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计划,就可以早一点作准备,那等到真正面对找工作换工作的时候,用一句流行的话说,你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1. 职业规划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我能做什么”。

其实除非你还在初中高中阶段,否则你“能做什么”已经非常有局限性了(当然我也强烈建议在初中高中阶段开展职业规划课程),首先是跟你的专业相关的,已工作的就是跟你工作经验相关的,先不用太多想跨界跨专业的问题,先老老实实想“能做什么”。

从Claire的情况来说,她的方向很明确,市场营销方向。这样就进入了第二步。

2. 职业规划的第二步,就是要知道“这个职业的路径是什么”。

职业路径,顾名思义,就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什么轨迹。例如咨询行业,入门级是Analyst(分析员),1~2年后升Associate(咨询顾问),2~3年后可以升Manager(经理),3~5年后到Senior manager(高级经理),再过3~5年可以做到partner(合伙人),最后可能是资深合伙人。投行也差不多是这样,不过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头衔名称可能略有不同。

市场营销的话,一般是市场营销人员,然后是营销部经理,然后是营销总监,然后可能是CEO,也可能是集团营销总监。

知道这个路径,不仅仅是知道头衔名称,还要知道进入上升到不同头衔的大致时间、需要的能力,以及在不同的行业中的不同路径。例如在快消品行业,营销部门势力一般都比较大,如果你在宝洁公司有过3~5年营销部门的经验,那去略小一点的公司,做个营销部门经理就绰绰有余了。而在高科技行业,可能就是研发部门势力比较大,另外他们的营销也主要是大客户营销,这跟快消行业所需要的营销技能是不同的。

那这些信息哪里去找呢?最简单的就是在网上找公司的JD (Job Description),也就是这个位置的岗位说明书,里面都比较明确和详细地说明了对于应聘该岗位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与业内人士交流,术语叫“专家访谈”。不过这个专家可以是早几年毕业的、在你目标行业内就职的师兄师姐。如果你在职的话,可以找比较资深的上司或朋友问问。当然,如果你能通过各种关系找到相关职位的HR,了解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会看重那些因素,那就更好了。

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时候能够挖掘到更多的机会。例如我当年做一个项目的时候,需要几个实习生。当时正好有下两届的师弟来问我职业规划的事情,而且他也确实对咨询行业有兴趣,我就让他来做了那个项目,结果因为参与那个项目,他顺利地进入了咨询行业。

对Claire来说,如果她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行业,那其实很容易找到进入这个职业的师兄师姐们来咨询。学校里大多也有各种公司的宣讲会,也可以趁那个时候多问问从事该职业的要求。

Claire问到的问题其实到第二步就可以解决了,说我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能具备营销部经理的能力,能独立规划和运营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不过不要具体讲是三年,要想万一面试你的人用了五年才坐上这个位置呢?也不要讲坐上营销总监的位置,要说“具备这种能力”。

3. 职业规划第三步,“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如果第一第二步做得好的话,这时候其实你应该很明白如果应聘这个岗位,招聘的人会要求你些什么了,然后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跟你目标职位的差距。并且,通过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去弥补这方面的差距,缺什么补什么,那么到了应聘的时候,你就能够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了。

例如对于Claire来说,通常HR会问她:“你有什么与市场营销相关的经验吗?”这一点是很关键的,这个问题在JD里通常会被描述成“具备相关经验”,对于公司来说,招聘一名已经具备相关经验的人,当然会比全无经验的人更好。

对于Claire来说,HR并不一定真正要求你要有实习经历。不过有大公司实习经历确实非常有用,来得及的话快去找个吧。HR要求的实际上是你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各种方面表现。当然,前提是你要了解这个职位的要求以及各种术语。

例如,Claire可以说,我组织过“校园十大歌手”,我分析十大歌手赛的目标人群都是比较活泼外向的学生,这就是市场营销基本的目标客户群分析。然后我再针对这些目标人群新增了一些宣传手段,包括校园BBS发帖、开心网传递、微博话题等,这就是市场营销的推广手段,网络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口碑营销是最热门话题。讲到这里,HR心里就会想,年轻人对这些新媒体的传播比较熟悉,以后公司在这块的工作她可以多参与一下。当HR这么想的时候,你离高高兴兴去他们公司上班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所以说,做好职业规划,首先要对自己了解,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然后是对有兴趣从事的职业的了解,明白“这个职业的上升路径是什么”;最后就是寻找两者的差距,并想办法进行弥补。

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认识很多人,对大学的专业设置一无所知,就茫然填报了高考志愿;认识很多人,对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一无所知,就投递了简历。这不仅是对自己极大的不负责任,更无法提高成功的概率。

无论是大学毕业刚刚就职,还是已经在工作岗位上,思谋着换地方,在寻找一个新的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阶段,要大量了解新岗位的知识和内容,可以找业内人士来聊,总之要显得,至少装得你就像是这个行业、这个新公司的雇员一样。

我在读MBA的时候有一位师兄,为了去面试一个著名的咨询公司,准备了整整83页的面试问题。他的英文不够好,就把这些问题全部写成英文,找了外国同学帮忙纠正错误,然后自己全部背下来。在此之上,他还找了同学反复进行模拟面试。最后不用说,他顺利地进入了那家咨询公司。

83页的面试问题,大量的准备时间,其实面对职业规划,就是应该有这样的精神,而只要有这种精神,一切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在工作中,我也有很多机会去面试别人,有时候会遇见一些人,明显什么准备都没有作过,都进入第二轮面试了,对我们公司的情况还一无所知,这种人一般我都不会录取。但我从没遇见过一个人,手中准备了83页我们公司的资料,对我们公司的历史和现状如数家珍。我想遇见这种人,我根本不会管他是不是拥有这个行业的背景,90%以上概率会录取他的。

相信我,在这个信息时代,83页的公司资料并不难准备,难的是你是否真正热爱这份工作,以及愿意花力气去作准备。

实践经验非常宝贵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已经成功了60%,但如果要再增加一点成功的概率,还应该加上“实践经验”四个字。

MBA毕业后我进了咨询公司,最后阶段根本没花什么大力气,因为在前面,我已经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咨询公司的实习经验,同时我是我们那届咨询俱乐部的发起人和主要组织者。每次在论坛或者其他活动中遇见咨询公司的人,我都会假装以非常“内行”的语言来跟他们交流。

如果你觉得因为我是全职MBA,有充分的时间来实习,那我从咨询公司换到现在非营利性组织的工作,是因为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这个行业,我业余时间参与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当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份新工作时,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程度和我以前有类似的经验,才是最终决定我拿到这份工作的重要原因。

我想如果真正要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一定要在前期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如果真的想做会计,那至少去考一个资格证书,考的时候多结交跟会计工作有关的人,在会计的BBS里混,甚至为一个朋友的小公司做做兼职会计什么的;如果想转行做歌手,不妨先去找找有没有这方面的培训,然后参加一些歌手比赛,最好有兼职的表演经验。

总之,道理很简单,积累这个行业的经验,到面试的时候,你就不是一穷二白从零开始的新鲜人了。

这个有两方面的好处。一则当然,面试你的人会觉得你已经有一些经验,可以当“熟手”用了。

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如果你为一份新工作可以作这么多充分准备的话,证明你非常热爱这份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将会特别勤奋和努力。这第二点,才是所有做老板的最看重的东西。

跨行跳槽为什么

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第一步,不过有些人已经在工作了,却发现自己身处的并不是真正想做的行业,那该怎么办?

跨行跳槽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取的,也是可能性不大的。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曾经跨越过几个不同的行业。虽然对于我自己的职业路径来说,缺乏了很多累积,可能使我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一个较高的职位;但是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地工作着,这才是有价值的事。

很多人都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我想估计会超过50%,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跨行跳槽的。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首先要分析你的不喜欢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 薪水太低。

如果是这个原因,可以接受,但是劝你要再三考虑。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例如咨询投行固然薪水很高,但是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压力非常大,竞争也很激烈,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很多行业的风光,都是外行人眼里的,你要问问你的内心,看看愿不愿意为了高薪付出那些代价,而不要只把目光放在薪水上。

2. 工作没前途没发展。

这个理由比较难接受,任何一个职业都不能说没有前途,你觉得没发展99%是因为你对这个行业和这个职业不够了解,建议你再多花一些时间跟行业内的人士聊聊,找些资料。每一个行业和职位都会出现顶尖人才,拿到顶尖薪水,在这个岗位上做下去,未必没有前途。

3. 工作跟我个人兴趣或性格不符合。

这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换行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你确定你想去的那个行业就真的是你喜欢的吗?想想,再想想,找找资料,再找找行业内的人聊聊,总之,不要轻易下决定,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

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选择跨行跳槽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我喜欢那份新工作,是真正喜欢,就算薪水少、工作没前途甚至我本人不适合,我也要去做。如果换了那份工作,我会每天跳着舞去上班。

当年从MBA毕业出来,我选择了咨询行业,薪水高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当时我还有一个汇丰银行的offer,薪水其实更高一些。我选择咨询行业的原因是因为我喜欢快速学习的工作感受,在短则一个月、长不超过半年的项目中,一个咨询顾问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迅速学习到行业的知识,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这种快速学习知识的能力在其他任何行业都是很难得到的。

三年后,当我认识到,我再也无法忍受咨询行业的加班和出差的时候,当我认识到我真正的兴趣还是在非营利性组织和自己创业上,我毫不犹豫地拿了只有原来一半不到的薪水,来到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一切从零开始地创业。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中国企业家的论坛,在那个会议上,很多企业界的大佬,包括瑞安集团的罗康瑞、万科的王石以及泰康人寿的陈东升都说,当年他们创业的时候,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一点不觉得辛苦,那是因为,他们真正热爱这份工作。

热爱这份工作,这才是你跨行跳槽的真正原因!

当你真正明确了跨行跳槽的原因,就可以按照之前所讲的职业规划的步骤:1. 规划路径;2. 作好准备;3. 实践经验——一步一步走向跨行跳槽的道路。

学习的技巧

学习,是我们已经做了小半辈子,而且还要做以后大半辈子的事。古人说得好,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除了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学习也会有各种技巧,了解到这点,就能通过学习,让生活发生真正的变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