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02:52:51

点击下载

作者:马夫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试读:

前言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

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历史,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人间的英杰,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洪亮的声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以便开创和编织更加绚丽多姿的人间美景。

在我们追寻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发现,虽然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这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又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关键是他们在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迸发出了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去争取伟大成功的。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地方。

正如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而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

人物简介

、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丛书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我们的成功人生!人物简介生卒与经历

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本名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丹尼森。他的父亲是制乳厂工人,有7个孩子,他排行第三。1911年6月14日,艾森豪威尔考上西点军校。1915年毕业,毕业时在班上排在第六十一名,只得到军士长的军衔。后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第十九步兵师服役,少尉军衔。

1925年,艾森豪威尔先后在参谋学校、陆军军事学院学习。1929年至1932年任陆军部长特别助理。

1933年至1939年,艾森豪威尔任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手。1941年12月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在马歇尔手下任作战计划处处长,晋升为少将。1942年先后任欧洲战场美军司令、北非战场盟军司令,晋升为中将、上将。1944年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成功策划指挥了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晋升为五星上将。1945年继马歇尔任陆军参谋长。

1948年2月,艾森豪威尔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至1953年。1952年,艾森豪威尔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因心脏病逝世。成就与贡献

在美国军事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而他晋升速度第一快,且出身第一贫穷;他是美国军队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是美国唯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艾森豪威尔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和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就是这样一个人。

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

艾森豪威尔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地位与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森豪威尔出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并亲自指挥了数次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艾森豪威尔战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协调并指挥盟军作战,而盟军联合作战是这场大战的显著特点。

艾森豪威尔以其良好的军人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指挥艺术而获得成功。

艾森豪威尔还是20世纪西方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在1953年至1961年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凭借长期的卓越军事生涯,以处变不惊的外交手腕,饱满旺盛的工作热情,卓绝不凡的预见能力,使美国渡过了经济难关,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坚韧少年

人在意志力和斗争性方面的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艾森豪威尔

家庭温馨家教严明

1890年10月14日深夜,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幢简陋的小木板房。这幢小木板房紧紧地挨着铁路沿线,时常有火车鸣着长笛,喷着黑烟从这里驶过。

艾森豪威尔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德怀特。

原因非常简单,德怀特这个名字不会被简写,也不会与其他的名字相混淆。

早在艾森豪威尔尚未降生时,他的父母就已给他预测了许许多多未来的职业,比如农场主、医生、教师。可他们做梦也没能想到,眼前的襁褓中的这个小不点儿,日后竟会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

艾森豪威尔的祖先是德国移民,他们原先居住在欧洲莱茵兰地区,属于门诺教派。为了摆脱教派的排挤,艾森豪威尔一家迁入瑞士,1741年又迁往北美宾夕法尼亚。

后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祖父雅科布·艾森豪威尔,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伊丽莎白维尔担任教派首领的职务。这个教派名叫“河上兄弟”,因为教派大多数人居住在河岸上。

艾森豪威尔降生时,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戴维·艾森豪威尔一向沉默寡言。

戴维·艾森豪威尔曾是一名商人,然而,在不久前的经济衰退中破了产。后来,他在得克萨斯州丹尼森找到了一份铁路上的工作,月薪仅有40美元,却要养活一家5口人。

在这个家庭中,除了一些日常衣物和家用物品外,几乎没有什么财产,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一架乌木钢琴。

这架漂亮的乌木钢琴是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艾达·艾森豪威尔用她父母遗留下来的一笔钱购置的。

对艾达来说,音乐与宗教是她清贫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由于小木房内实在放不下这架钢琴,她只得忍痛把这一奢侈品留在了娘家。

与沉默寡言的戴维·艾森豪威尔相反,艾达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尽管家里贫困,她仍时常笑声不断。在她眼中,家庭的困难总是暂时的。

艾达坚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就是在这样一个贫穷而温馨的家庭里,艾森豪威尔慢慢地成长起来。

艾森豪威尔周岁时,他的父亲在友人的帮助下,在堪萨斯州的阿比伦一家食品厂找到一份机修工的工作,月薪50美元。

阿比伦是他父母和祖辈居住过的地方,于是,他们全家又迁回了阿比伦。当艾森豪威尔一家踏上阿比伦的火车站时,全家口袋里只剩下24美元了。到了阿比伦后,艾森豪威尔全家住在一幢简陋的木板房内,显得拥挤不堪。当时的阿比伦城,无异于穷乡僻壤。全城共有5000多居民,多数是贫民和新迁来的无家可归的移民,只靠一条铁路与外界发生联系。

阿比伦的夏天,气温通常在40℃以上,倾盆大雨把城市的街道变得无法通行,飓风经常毁坏庄稼和掀掉屋顶。而在冬季,小城市常常被笼罩在-20℃的严寒之中。

1892年,艾森豪威尔的母亲生了弟弟罗伊,1894年生了弟弟波尔,1898年生了弟弟厄尔。不久,德怀特的第二个弟弟波尔患猩红热死了,而其他的兄弟长得结实、健壮,胃口好得出奇。

这对他的父母来说,维持大家庭的温饱已成为一个大问题,父母无力娇惯孩子。

1898年,在艾森豪威尔一家生活中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戴维的兄弟阿弗拉姆借给他们阿比伦东南街的一幢两层楼的住宅。阿弗拉姆已经迁居西部,他的兽医业务在那里很兴旺。

戴维和艾达带着孩子们迁入新居,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在艾森豪威尔的兄弟和父母看来,这幢房屋像是一座宫殿,它有一个地下室、两层住房和一个顶楼。

前客厅可放置艾达的那架钢琴,屋后有座牲口棚,上面可堆放草料,下面饲养家畜,房子周围还有三亩的园地。

他们买了一匹马用以耕地和拉车,两头母牛用来产奶,养了些鸡、鸭、猪、兔等提供蛋类和肉食,还有一间熏房用来熏肉,3亩的土地除去种植饲料外,余下的空地足够辟出一块很大的菜地。

菜园里长着樱桃、梨和苹果,还有一个葡萄棚。每个孩子,包括1899年出生的最小的弟弟米尔顿在内,都分到了一小块菜地。收获后,弟兄们推着车子挨家挨户去兜售。

农场由艾达经营,她把生产的水果、蔬菜和肉类装罐贮藏。除了像盐和面粉那些基本必需品外,他们用不着上食品杂货店去了。家庭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艾森豪威尔一家的日子渐渐宽裕起来,一家人也深受镇上居民的尊敬。

他们自食其力,依靠强健的体魄和勤劳的双手攒下每一分钱,省吃俭用,还清了买房的债务外,还略有积蓄。

戴维是个有学问、博览群书的人。他熟练掌握英语和德语,能流畅地阅读希腊文书籍。他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身教胜过言教,对孩子们定有严明的纪律。

有人说,戴维是位典型的德国父亲,严峻,令人望而生畏,但他从不打骂孩子。据艾森豪威尔弟兄们回忆,他们从未听到过父母亲互相大声呵斥,甚至连提高嗓门说话的事也没有过。

艾森豪威尔说,他从未听到父母在家庭、社会或经济问题上有过争论。理由很简单,戴维作出的决定,艾达全部接受,样样事都按他的要求办,一家人都围着他转。

孩子们一长大,就轮流在早晨5时起床把厨房里的炉火生旺,给父亲准备早餐。他们把热气腾腾的午饭送到乳品厂。

当晚上戴维回到家里时,艾达已把晚饭准备妥当。孩子们把碗碟洗刷完毕后,大家就围着他一起读《圣经》。“最后睡觉的时间到了,”厄尔回忆说,“这时父亲便站起来给墙上的那台时钟上发条,就该准备去睡觉了,这是睡觉时间到了的信号。”

艾森豪威尔回忆说,母亲仇视战争,她说战争“能把人变成野兽”。艾达千方百计地用这种反战情绪影响她的孩子们。

在家中,母亲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不仅肩负着操劳家务的重担,而且还腾出时间和精力帮助更加困难的人们。

宗教团体的成员有人经常在夜晚来敲艾森豪威尔家的大门,诉说发生的不幸,要艾达出个主意和给予帮助。艾达从不拒绝。

埃德加回忆说:“我晚上起来过许多次,在暴风雪和下雨天,提着灯和母亲到患病与需要帮助的邻居家里去。”

艾达组织沃奇托尔团体的读经班学生们的集会,每星期天在她的客厅举行。艾达弹着钢琴领唱。

戴维和艾达从不吸烟或饮酒,不打牌,不骂人,也不赌博。但他们并不强求孩子们和他们一样。

聪明贤惠的艾达有一套管教孩子的独特的方法,她教导儿子们要笃信上帝,诚实正直,自力更生,有进取心。

艾达有着天生的组织能力。她把孩子们分散到几个房间去睡觉,这样大大减少了晚上睡觉时争吵、打架之类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她让孩子们轮流做家务,这样,每个人都学会了做菜煮饭,打扫房间和马房,洗衣,在菜地里播种、施肥、除草、收割。

在她的谆谆教导下,艾森豪威尔一天天地成长起来。艾森豪威尔身体健康,很少得病,这也许与他每天蹦蹦跳跳的生活有关系。

从艾森豪威尔很小的时候起,艾达就开始培养德怀特敢说敢做的性格,并用自身的一举一动影响着他。

1898年春天,阿比伦下了罕见的滂沱大雨,河水暴涨,泛出堤岸,淹没了一部分土地。

一天中午,母亲艾达吩咐哥哥和艾森豪威尔:“你们去给爸爸送饭去吧!要快去快回。”说罢,交给他们一个热气腾腾的饭盒。

他俩像小鸟一样跑出家门。艾森豪威尔灵机一动,提议道:“我们绕路去看一下洪水吧?”

哥哥马上答应了。他俩爬到铁路防波堤上,放眼望去,不禁大吃一惊:“这么大的水啊!”他们目力所及,到处都是白花花的水,水波流转,在风中激来荡去。“看!”艾森豪威尔大喊了一声,“那儿有只船!”

哥哥眼睛一亮。那是一只又脏又破的小船,没有船桨,也没有船主,恐怕是被人遗弃的。兄弟俩玩心顿起,毫不犹豫地找了一块木板作船桨,跳到船上,有滋有味地划了起来。

这时候风不是很大,他们迎着混浊的洪水旋涡逆流而上,一边划桨一边大声说笑,早把给父亲送饭一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其他的孩子眼馋不过,也纷纷要求坐到船上划几下。这样,船上的孩子越来越多。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波浪突然打了个漩,船猛地倾了一下,水疯狂地奔涌进来。

船上的孩子们慌成一团。小船再也经不起孩子们的折腾,一个筋斗翻了过来,孩子们纷纷落入水中。顿时,哭声、喊声、求救声响成一片,乱成一团。

在落入水中的一刹那,艾森豪威尔突然想起爸爸的饭,便拼命地去抓饭盒,无奈饭盒早已无影无踪。所幸水不是很深,当孩子们挣扎到岸边时,全身已湿透了,并沾满了泥污。

这时艾森豪威尔家的邻居正好在岸边,他看到又湿又脏、瑟瑟发抖的艾森豪威尔兄弟时,大声喊道:“哎!艾克!你们怎么会在这儿?你妈妈找你们都找疯了!你可知道现在下午都过了一半了!你们还没有把饭给爸爸送去?”

兄弟俩望着空空的双手,沮丧极了。他们拖着沉重的步子,低着头,慢慢地走回家。快到家时,他们抬头碰到了母亲眼睛里射来的两束严厉的目光。“到后门廊去”,她说道,“把衣服脱掉。”

兄弟俩老老实实地脱掉衣服。母亲去庭院里砍了一根槭树条,默默地抽打起兄弟俩来。

后来,艾森豪威尔回忆说:“她用她那只拓荒者的手,使劲地抽打着我们。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次洪水。”

兴趣广泛争强好胜

一转眼,艾森豪威尔在阿比伦度过了九年的光阴。1900年,德怀特开始在阿比伦小学读书。

那时候小学里的课程无非是一些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东西,一般孩子对这些东西非常厌倦,把坐板凳看作是一件苦差事,叫苦不迭。渴望知识的艾森豪威尔,却非常专注地聆听老先生入神的琅琅诵读。

1904年,艾森豪威尔14岁了,在城镇北部新建的一所中学读书,他渐渐显出争强好胜的性格来。

阿比伦中学有一个奇特的传统,那就是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都要举行一次南边学生头目与北边学生头目的比武大会。

在阿比伦没有豪富和赤贫家庭,但人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上有着明显的差别,铁路把阿比伦分成北边和南边。

商人、律师、医生和银行家们住在北边宽敞明亮的维多利亚式宅第里,那儿有着富丽堂皇的长廊、高大的杨树及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坪;铁路职工、木匠、修理工以及艾森豪威尔一家则住在南边低矮简陋的房子里,周围杂草丛生。

于是,学校中的孩子们就本能地分成南边与北边两派。艾森豪威尔的哥哥艾克在进中学那一年,赢得了比武大会的胜利,使贫穷的南边学生在心理上取得了平衡,为此整年炫耀不已。

几年后,这一重任落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头上。他深知他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南边所有贫苦的孩子们。那时的艾森豪威尔,已出落成一名翩翩美少年。尽管他身强体壮,但毕竟只有14岁,个子仍比较矮小。

他的对手,是富家公子韦斯利·梅利菲尔。这位公子哥儿个子高大,威武有力,跑起来速度极快,极被北边学生看好。

比赛的这一天,许多阿比伦居民闻风赶到比赛现场,想目睹一下这场激烈的搏斗。大部分看的人都来自南边,他们在希望艾森豪威尔能取得胜利的同时,不禁暗暗为他捏着一把汗,因为韦斯利实在太厉害了。

比赛开始了。两人你一拳、我一脚,不分上下,一会儿便分不清你我,只见两团影子你来我往,一会儿在地上扭打,一会儿相互追赶,市民们连声喝彩,拉拉队锣鼓喧天。

一个小时后,艾森豪威尔的眼睛由于严重淤血而肿了起来,两个拳击手开始气喘吁吁,嗓音嘶哑。先前热烈鼓掌的观众不再说话。

两个参加拳击的人几乎已经动弹不得,用双臂久久地相互抱住对方。谁也不愿让步,就这样,鏖战持续到天黑才告罢休。

艾森豪威尔被打得很厉害,以致在家躺着休息了三天。他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具有比忍耐力更重要的东西,人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在同梅利菲尔决赛之后,艾森豪威尔的父母没有训斥他,也没有惩罚他。后来,他的哥哥在提到艾森豪威尔时,一脸敬佩地说:“尽管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从不屈服。他像父亲一样执拗。”

在当地社会风尚的影响下,艾森豪威尔从小就崇拜英雄。在他家的对面住着一位名叫达布利的单身汉。据说,他在青年时代曾是著名警察局长比尔的助手,他对往事的追述简直把年轻的艾森豪威尔迷住了。

艾森豪威尔常常同达布利和市警察局长亨尼·恩格尔一起到郊外去,看他们练习射击。有时他得以实现所有孩子的夙愿——用真枪射击。但是,艾森豪威尔比较崇尚的人物是鲍勃·戴维斯,鲍勃多年旅行,做过向导、猎人、渔夫,而且还是一位通达事理的“哲学家”。

艾森豪威尔回忆说:“鲍勃是我真正的生活老师。”他教他的年轻朋友驾舟、撒网、判定方位。

艾森豪威尔经父母的同意和他一起在河上度过休息日,在这里,艾森豪威尔还跟自己的“老师”学了打扑克的门径。

鲍勃是个文盲,但对玩扑克十分精通,他遇到的是个机灵的学生,艾森豪威尔很快掌握了这种风行的玩意儿的全部奥妙。艾森豪威尔一生酷爱玩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打扑克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在整个青少年时代,艾森豪威尔最感兴趣的课就是军事史。他沉浸在军事史的阅读中,竟疏忽了家务事和学校的功课。他花在这方面的精力和时间之多,使他的母亲感到不安。

母亲把他的军事史书藏在柜子里,但是,他找到了钥匙,每当母亲到城里去买东西或到她的小菜园去干活时,他就把书偷出来。这些书籍详尽地描述了希腊和罗马的战争,他读得入了迷。

艾森豪威尔对体育也非常爱好,特别是参加橄榄球和垒球运动几乎是他生活的中心。除上课以外,他花在运动上的时间最多,他是一名很好的运动员,但并不出类拔萃。

他很全面,不过跑得比较慢,体重150磅。他最可贵的是取胜的意志。他喜爱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对抗性,他喜欢同年纪比他大、个子比他高的人争高低。当他一垒得分或者对方主力队员被半途截杀而失分时,他便会高兴得咯咯发笑。

那时候,艾森豪威尔去阿比伦中学,需要步行很远的路程。他每天四五点钟就爬起来,揣上干粮,背上书包,蹑手蹑脚地打开门,沿着小路往学校走去。

天还是如墨一般漆黑,小路蜿蜒崎岖,到处都是尖锐的石块和盘杂的树根,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绊倒,滚下坡去,摔得鼻青脸肿。

有时阴冷的晨风呼呼地吹过,寂静的山林里充满了一种如鬼魅般的声音,这是狼嚎的声音。

他牢牢地记得父亲告诫他的一句话:“若是在黑夜中看见两点绿莹莹的光,那八成是狼的眼睛正盯着你。这时你便握一块石头在手中,狼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于是,每当这时候,艾森豪威尔便紧紧捏一块石头在手中,随时准备对付狼的袭击。

新任的历史教师叫苏珊,受过新式学校的正规教育,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她优雅的谈吐,对世事的一些看法,都给少年艾森豪威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珊认为,学生们应该掌握所有的基本学科,英语、历史、数学、拉丁文和自然常识。艾森豪威尔喜欢他的教师,每天的上课时间是他所企盼的最幸福的时刻。

一年冬天,寒流来得特别早,穿着单鞋的艾森豪威尔把双脚冻伤了,双脚无法再塞进鞋里,他的妈妈劝他不要去上学了。

次日清晨,天气依然冷得出奇。艾森豪威尔早起了一个小时,借着微弱的灯光,忍痛用厚布把双脚一层层地裹起来,然后塞进哥哥那双肥大的鞋内,背上书包,咬紧牙关,一步一挪顶着寒风上了路。

由于艾森豪威尔的努力,他的成绩扶摇直上,到了三四年级,他几乎所有的课程都达到“A”或“A+”。

整个中学求学期间,艾森豪威尔都是边学习、边工作。有时在乳品厂帮忙打工,有时在附近农场干活,有时帮助商店运送体育器材。他用赚来的钱添置衣物,购买喜爱的西部小说,以及各种体育用品。

除了学习,运动、狩猎和钓鱼,几乎是少年艾森豪威尔生活的全部。他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活动,生活将如何持续下去。艾森豪威尔疯狂地迷上了体育运动。那个时候,橄榄球和垒球成为他生活的主要内容。艾森豪威尔球打得越多,就越懂得整体配合的重要性。正是在体育运动中,他发现自己具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天赋。那时,每周星期六下午,学校都要组织橄榄球或篮球比赛,他把比赛搞得有声有色,后来成为阿比伦中学体育联合会组织者之一,并在最后一年半中,被推选为阿比伦中学体育联合会的主席。

艾森豪威尔超凡的组织能力在家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那时,他经常把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集中在一起表演体育比赛之类的小节目,以筹集资金,帮助那些农忙的人。

后来,他曾在邻里间成功地组织过一次奥林匹克式的体育比赛,获得不小的反响。

人们简直不能相信,这场体育比赛居然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的杰作。出于对公益的热心,他甚至还精心设计过一份选民登记方案,这份方案眉目清楚,有根有据,让大人们惊诧不已。

正是通过参与这些比赛,艾森豪威尔不仅在体质上,而且在意志上得到了比一味埋头苦读的男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

从这些时赢时输的比赛中,他发现了一条人生的真理。他在日记本上写道:

今天你赢了,明天你可能会输。你不必为此耿耿于怀,但你要爬起来,再接再厉,继续下去。

一次,艾森豪威尔在打橄榄球的时候,一个对手猛地斜穿过来。他躲闪不及,被撞倒在地,膝盖也被摔破了。

他忍痛爬了起来,看见鲜血透过破了口的裤子流了出来。摔破膝盖是常有的事,他只是心疼用打工的钱买的那条新裤子。

艾森豪威尔只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第二天照常上课去了。回家时,他偶尔扯动了一下伤口,感觉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他颓然倒在沙发上,晕了过去。

母亲闻声赶来,见状大吃一惊,赶忙把艾森豪威尔扶到床上。她惊异地发现,伤口已经感染了!

父母知道事情不妙,赶紧请来了医生。然而,医生的药物并无回春之力,艾森豪威尔膝盖上的创口不断扩大。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内,他一度昏迷不醒。

医生每天都要跑来两三次。母亲静静地守候在儿子身边,含着眼泪在腿上创口处一遍遍地涂消炎的药物。伤势没有一点儿好转的迹象,可怕的炎症继续从他腿部向腹部蔓延。

医生特意从托贝卡请来一名医学专家,请他研究一下诊治的办法。医学专家戴上眼镜,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伤口,艾达和戴维则忐忑不安地在旁边站着。

末了,医学专家抬起头来,用低沉的语调说:“挽救这个孩子的路只有一条,截肢。”

艾达心一沉,眼泪哗地一下子流出来了,说:“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这时,艾森豪威尔渐渐苏醒过来,隐隐听到大人们在谈论截肢的问题,他用虚弱的声音喊道:“你们决不能把那条腿截去!”

医生苦着脸摇摇头,说:“你要知道,如果胃部也感染上病毒,你就没命了。”

这个决定太大了,他的父母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艾森豪威尔病情继续恶化着,不久,病毒已蔓延至他的外阴部,而他醒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一次,艾森豪威尔把哥哥埃德加叫到病榻前,拉着他的手,焦灼地说:“埃德加,他们想把我的腿锯掉。我要你阻止这一切。我宁愿死掉也不愿失去我的腿!”

埃德加说:“我知道。你放心,我会守着你的!”听到这句话,艾森豪威尔又沉沉地睡过去了。

从那时起,埃德加昼夜不离弟弟的床榻。医生提出要施行截肢手术,埃德加百般阻挠,决意不让医生动手。

埃德加寸步不离地看护着弟弟,晚上甚至睡在门口,这样医生就不能在埃德加熟睡时进入房间了。

看到这种情形,母亲心软了,她含泪对医生说:“我们不能代替儿子作出决定。我只好祈祷上帝了,祈祷有奇迹发生。”

一个星期后,奇迹果然发生了。艾森豪威尔结实、健壮的肌体战胜了病魔。

炎症到了第二个星期末开始消失,发烧也完全退了,艾森豪威尔的神志又清醒过来,一家人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这样,艾森豪威尔捡了一条命。

西点军校磨炼意志

1909年5月,艾森豪威尔和他的二哥埃德加同时中学毕业了。然而,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并非一条坦途。

埃德加想上密歇根大学攻读法律,可是父亲仍然不相信一个律师会是正直诚实的人,并对他说,“如果你上堪萨斯大学学医,我将负担你的全部费用,要是在密歇根大学学法律,那你只能靠自己了。”

不管怎样,埃德加还是决定去密歇根。接着他和艾森豪威尔一起商量,第一年埃德加先上大学念书,艾森豪威尔去工作并用在钱接济他;接着由埃德加去工作,挣钱给艾森豪威尔让他读大学。

这年夏天,这两个孩子都去工作挣钱。埃德加在乳制品厂工作,艾森豪威尔则干着装运马口铁的活。

9月,埃德加离开阿比伦前去大学读书,艾森豪威尔接替了他在乳制品厂的工作,先制冰,后来当司炉工。最后他当上了夜班管理员,从18时一直工作至早晨6时,一星期干7天,每月攒90美元,几乎和他父亲的收入相当。

经过一年的艰苦劳动,不仅解决了艾森豪威尔的入学费用问题,而且还给家庭提供了少量的补助。

1910年夏天,艾森豪威尔和镇上一名医生的儿子埃弗雷特·斯韦德交上了朋友。后来,他们成为莫逆之交,并终身保持着这种友谊。

斯韦德得到了投考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的提名,但是,在前不久的考试中,他的数学不及格。于是斯韦德回家苦读,准备下一年6月重新参加考试。

这时候,艾森豪威尔选择决定他以后命运的职业一事,应归功于斯韦德。斯韦德建议艾森豪威尔进西点军校,一是这座学校名望大,是美国将军的摇篮;二是可以免费受教育,这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可以解除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

1910年8月,艾森豪威尔以他特有的直率,写了一封信给参议员约瑟夫·布里斯托,希望进西点军校读书。

艾森豪威尔得到了答复,不过这一答复是报纸上刊登的军官学校的选拔考试的规定,这意味着他有权参加这次考试。于是,运用他的聪明脑瓜,迅速开始备考。10月,艾森豪威尔满怀信心走进考场,考试结果最后出来了,他以优秀的成绩名列第二。不过,艾森豪威尔还是开始担心他的前程,考试成绩是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会不会被别人挤掉?接着,他收到了西点军校的录取通知书。1911年6月,艾森豪威尔动身去西点军校。尽管他的父母都是和平主义者,不喜欢儿子当兵,但他们并不打算阻止儿子的选择,看着他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今日要远走高飞了,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阵酸楚。

整个告别过程是平静而又隆重的。父亲特意请了假,给他饯行。

他与兄弟们一一握手告别。他把心爱的猎枪和小狗一起交付给他们,一本正经地嘱咐他们要好好地保管照料。

母亲提着衣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眼睛满是泪水。

火车轰鸣着进站了。艾森豪威尔兴高采烈地踏上火车。火车慢慢地启动了,驶出了阿比伦站。

西点军校坐落在纽约市北部80公里的西点镇,成立于1802年7月,是在美国第三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提议下创建的。

当时美国刚独立不久,执政的资产阶级出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独立的需要,创建了这座以培养陆军军官为主的高等学校。

起初,学员主要由国家总统和国会议员推荐,后来改为招考。建校一百八十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美国的高级将领多半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

经过了3天3夜的颠簸之后,艾森豪威尔终于到达西点军校。

当艾森豪威尔刚进入西点军校时,新生们正分别办理入学手续和接受严格的队列训练。

在炎热的阳光下,学员们在操场上排成方阵,跟随着教官的口令认真地操练。“挺胸!收腹!再挺一些!再挺一些!头抬高!下巴往里收!动作快!动作快!”

迟到的一些学员,正奔波穿梭于各座大楼,缴费、领取被褥、搬进比斯特兵营的卧室,他们发现,当他们向平民生活告别时,甚至与他们的名字也告别了。

然而,展现在他面前的西点军校,令他非常失望,根本不像他想象中的富丽堂皇,没有一点著名军校的模样。他在想,这里只不过是一个荒凉闭塞的山沟而已,而且据老兵说,这儿的住房冬天像冰窖,夏天像火炉,食物难以下咽,艾森豪威尔第一天就体会到了这一点。

这种难受的生活只是一个开头,更使艾森豪威尔沮丧的是,新来的军校生都是各中学的尖子学生或优秀运动员,这些人都自视清高、目中无人,使得他根本没有出头露面的机会。

在这里,大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以前是条龙,到了西点就成虫。”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辉煌的过去,到了西点也得一切从零开始。

1911年,军校中正流行高年级学生戏弄低年级学生的风气。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老兵可任意对新兵发号施令,而新兵对老兵下达的指示要绝对服从。这样,无聊透顶的老兵们便变着法子寻找新兵的乐子,用粗暴生硬的态度对待新兵。

比如,他们让新兵一边保持立正姿势、一边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让新兵背诵无聊的故事和莎士比亚难懂的诗;让新兵长时间地伸臂平举体操棒,直到满头大汗为止;让新兵俯身在一根柱子上做出游泳的姿势;让新兵伸直双腿坐着进餐,总之花样繁多,不胜枚举。

这一宗宗考验,艾森豪威尔差不多都熬过。每当他被老兵们折磨得心灰意冷、眼泪汪汪时,便给自己打气说:“还有哪儿能获得免费的高等教育呢?”

艾森豪威尔同寝室里,有一位来自堪萨斯的学员,年龄17岁,他离开家乡时是由乐队吹吹打打送上火车的。他在第一天晚上便哭泣不已,以后夜夜如此。艾森豪威尔向他指出,其他千百人能经受住考验,他也能经受住考验。但那位同室同学呜咽地说:“我再也受不了了!”不久他便离开西点军校。

艾森豪威尔进入西点军校时,是最魁梧的年轻人之一,他被编进高身材的士官生才能进入的干训队,这使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艾森豪威尔学习的内容十分狭窄,而且技术性很强,侧重于土木工程和军事工程。所有的西点教官都毕业于美国军事院校,都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但同时也造就了他们拘泥死板的性格。但他们的水平,通常却并不比学生高多少。

艾森豪威尔最擅长的学科是语文。尽管语文课只做作文,从不读文学作品,但他却学得津津有味。有些学员要花上几天时间、绞尽脑汁才拼起来一篇文章,他在半个小时内就能一挥而就,并获得教员的表扬。因而,他的语文成绩总是特别的好。

西点军校崇尚过去的历史,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的教育,学校建立了由西点军校毕业的名将纪念室。

这里有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担任过总司令、后任美国第十八任总统的格兰特将军,有在南北战争时期担任过南方军队司令的罗伯特·李将军,有在北方军队中担任西线总指挥的谢尔曼将军。

军校还有在西点军校任教多年的美国名将温菲尔德·斯科特的坟墓,艾森豪威尔参观过这些名将的纪念室和坟墓之后深受感动,特别是格兰特将军的事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将军,在南北战争期间,作为联邦军队的司令表现了突出的领导才干。他是1868年共和党竞选总统的合理的候选人。

西点军校名将纪念室详细介绍了格兰特的生平事迹。最使艾森豪威尔感兴趣的是,这位将军并非出生于名门显贵,而是有着和艾森豪威尔类似的经历。

艾森豪威尔看了格兰特的事迹介绍十分感动,他决心以格兰特为榜样,刻苦锻炼,严格要求自己。他在军校过的几乎是斯巴达式的生活。住房冬天像冰窖,夏天像火炉,食物粗糙无味,不断进行操练,余下的时间就用来背诵功课。

在严格的西点军校枯燥的生活之中,艾森豪威尔最为醉心的仍然是体育运动。他打橄榄球、棒球,并参加室内田径运动。

由于他在棒球比赛中取得的优秀成绩,他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体育明星,《纽约时报》称他为“东部橄榄球队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后卫之一”,并在显著位置上刊发了他凌空扑球的照片。

1912年的足球季节里,艾森豪威尔首先参加了足球大赛,为低年级的球队赢了球。他初次上场,就引起了美国足球运动专家们的注意。

不久,艾森豪威尔被吸收参加美军联队。艾森豪威尔的拳击、摔跤、击剑、游泳等运动项目也有良好成绩。

然而,在一次激烈的橄榄球交锋中,艾森豪威尔扭伤了膝盖。他住了几天院,希望自己的膝盖赶快好起来,少年时生病的痛苦经历再次浮现到他脑海中,他再也不愿意重蹈覆辙了。

他很快地出了院,投入到下一次的比赛当中。但在一次急跳当中,他狠狠地摔在地上,膝盖骨砸碎了,软骨和肌腱撕裂得很厉害。

医生给艾森豪威尔的腿上敷石膏时,钻心的疼痛使他差点晕过去。当他在病榻上听到对手队取得胜利时,他的情绪更加低落了。

拆除石膏时,医生严肃地对艾森豪威尔说:“小伙子,如果你想保住你的腿和膝盖的话,以后就再也不能玩橄榄球了。”

听了这句话,艾森豪威尔更加心灰意冷,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甚至有了离开军校的想法。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与橄榄球告别,他回到连队不久,就同其他士官生一起参加练习骑马术。别的士官生在疾驰中潇洒地跳下马来,随即又迅速地跃上马鞍。而他骑在马上不紧不慢地绕了一圈又一圈。

不远处,教练对他的伤情不闻不问,当众侮辱他,说他是装假。艾森豪威尔盛怒之下一言不发,开始做难度大的骑马动作,剧痛立即透入膝盖。

重伤使他不能再参加橄榄球运动,但艾森豪威尔没有放弃打棒球、游泳、体操等项活动。

1913年,根据西点军校的规定,艾森豪威尔可以享受回家一个月的假期。火车于晚间到达,没有人来接他,因为艾森豪威尔没有通知父母。他一口气跑回家里,他的母亲手执提灯相迎,大喜过望。

艾森豪威尔家里发生了变化。

父亲最终离开了工作多年的油坊,到不久前创建的瓦斯厂任管理人员。母亲在过去的两年间变化不大,身体虽然瘦弱,但没有什么大病,每天仍在辛苦地操劳着家务。

如今,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厄尔和米尔顿。对他俩来说,艾森豪威尔穿着在阿比伦先前从未见过的漂亮的士官生军服回来,简直比过节还要隆重。

30天很快结束。艾森豪威尔返回军校后,又苦攻自己的专业。西点军校除了纯军事课程外,还给学生讲授其他课程。艾森豪威尔仍像在中学时代一样,他对历史、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年很快过去了,1915年6月12日,是艾森豪威尔结业的隆重日子。根据惯例,他的父母被邀请参加军官毕业典礼。艾森豪威尔的父亲和母亲从遥远的阿比伦来到西点军校。

经过四年的艰苦磨炼,艾森豪威尔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一个年轻军官。他所在的那个班级,后来成为西点历史上最有名的明星辈出的班级。

1915年,该班有164名同学毕业,后来,有59名获得准将或准将以上军衔,三名获得上将军衔,两名获得五星上将军衔。

在这些将军中,有弗农·普里查德,乔治·斯特拉特迈耶,查尔斯·里德,斯塔福德·欧文,休伯特·哈蒙,奥马尔·布莱德雷等人。当然,最令人瞩目的还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了。

军旅英才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 然后才战胜生活。——艾森豪威尔

初任军官的不凡经历

1915年,艾森豪威尔学业期满,面临着毕业分配。他膝盖骨受过伤,为他选择服役地点带来了一些限制。

经过思考之后,他出人意料地选择菲律宾作为服役地点,全班中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做。其实他之所以选择菲律宾,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动机和理由,他只是喜欢菲律宾那种异国情调和旖旎的风光。

然而,军校并未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命令他去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郊外的休斯敦萨姆堡报到。

艾森豪威尔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抵达休斯敦萨姆堡后,他原先的郁闷一扫而光。他发现,他非常适合在这里当一名陆军军官。

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在这儿服役,简直意味着享福。在休斯敦萨姆堡的日子悠闲而精彩。只要任职军官稍有效率,就可以把一天的任务在半天内干完,剩下的半天则可以自由打发,或去猎获野鸽、追逐野鹿,或是骑着马儿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尽心驰骋。

另外,他可以参加许多社交活动,跳舞、访问、联欢、玩扑克牌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好符合艾森豪威尔活泼好动的性格。

艾森豪威尔一到达休斯敦萨姆堡,他当过橄榄球教练的名声也传了开来。当地的一所军事院校愿意出150美元的薪金聘请他,当该校的橄榄球队教练。艾森豪威尔执教之后,迅速改写了该校球队从未赢过的历史。

1915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暖暖的阳光温柔地照耀着南得克萨斯州。艾森豪威尔穿着笔挺的新军装和乌黑锃亮的皮靴,挎着一支左轮手枪,从单身宿舍出来查岗。

在街对面军官俱乐部的草坪上,有一些妇女懒洋洋地坐在帆布椅上晒太阳。其中有一位军官太太鲁露·哈里斯夫人,看到认真值勤的艾森豪威尔时大声邀请他过去聊天。

艾森豪威尔出于礼貌,越过马路,向帆布椅上的女士彬彬有礼地问候。当他的目光落到一个女孩的身上时,他精神一振,湛蓝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名女孩娇小可爱、清纯活泼,脸上流露出一种愉悦的神情。她身穿一套细心浆过的白亚麻布套裙,头戴一顶黑丝绒的阔沿帽,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不可阻挡的魅力。

哈里斯夫人热情地介绍说:“艾克,这是杜德小姐。不过,我们都喊她玛咪。”

艾森豪威尔伸出他厚实的大手,说“我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非常高兴能够认识你,玛咪小姐。”

就这样,他们认识了。后来玛咪回忆说:“当我看到双肩宽阔的艾克穿着军装,踩着坚实的步伐从单身军官宿舍走出来时,我的第一个印象:他是个彪形大汉。当他同我说话时,我又想,他差不多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男子。”

第二天,玛咪出去钓了一天的鱼。回家后用人告诉她说,有一个姓艾什么的先生,找你找了一下午。他每隔一刻钟就来一次电话。

说话间,电话铃响了。用人拿起电话,对玛咪说:“就是这位艾什么先生打来的。”

玛咪接了电话,她委婉地拒绝艾森豪威尔热情的邀请。后来,玛咪经不住艾森豪威尔软磨硬缠,答应周五和他跳舞。

不久,两人正式恋爱了。艾森豪威尔的光临,给杜德一家带来了欢乐。他喜欢杜德家所有的人,这使玛咪很高兴。

1916年2月,情人节那天,玛咪接受了艾森豪威尔的求婚。艾森豪威尔向杜德先生提出要娶她女儿时,心里仍是七上八下,毕竟,玛咪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能看上他这样一个寒酸的低级军官吗?

艾森豪威尔的担心是多余的。杜德先生早就预料有这一天,他对艾森豪威尔向她女儿的求婚欣然同意,但唯一的条件是要等到11月份玛咪满20岁时才能结婚。

1916年春天,由于欧洲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参加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军队几乎进入战时状态,艾森豪威尔和玛咪决定提前举行婚礼。

1916年7月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与玛丽·吉尼瓦·杜德在杜德家宽敞的住宅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蜜月度了两天之后,新婚夫妇搭乘火车到阿比伦,与艾森豪威尔的家人见面。母亲艾达早早地就起来了,忙忙碌碌地迎接新娘子,这是他们家的第一个媳妇。

艾达把儿子辛辛苦苦拉扯大,看到儿子已经是美国陆军的年轻军官,又娶了如此漂亮而出色的妻子,苍老的眼睛里闪烁出喜悦的泪花。她感到自己多年来对儿子的希望,在儿子身上付出的心血,已经得到了回报。

回到萨姆堡后,艾森豪威尔分到了一套三间的房子。玛咪开始尽心尽力地服侍丈夫。她在他们的屋子里用芸豆和啤酒招待艾森豪威尔的下属和太太,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她弹着租来的钢琴,让他们扯着喉咙唱流行歌曲,自己一边弹琴一边大笑。

渐渐地,他们的公寓成了艾森豪威尔俱乐部,人们都喜欢到他们的小屋子里去快乐一番。

1916年冬,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上发生了军事冲突。就像大多数新毕业的西点军校的学生一样,艾森豪威尔申请参加约翰·潘兴率领的远征军。

他的申请遭到了拒绝。相反,陆军总部把他派到国民警卫队在边境流动的一个团去担任训练工作。不久,又调他去一个新成立的陆军正规部队的一个团,即第五十六步兵团任军需官。有3000名新兵要来到萨姆堡边上的威尔逊军营,上级给了他三天时间做接待准备。

艾森豪威尔懂得在军队里办事的最基本的诀窍,他与军需主任交上朋友,于是领到了更多的帐篷、步枪、军鞋、军服等。并注意改善部队的伙食,经常深入连队听取战士们的意见,结果受到官兵们的欢迎。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艾森豪威尔没被分配到前线,他很着急,热切地想去法国打仗,因为战争对他来说极具吸引力。他认为,他的位置应在前线,而不是在场外观战。

后来,当他得知陆军总部将把他派往佐治亚去训练预备军官生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丧气。他一次次向陆军总部请求去海外服役,然而他的请求都石沉大海。

这一年,艾森豪威尔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玛咪给孩子取名为杜德·德怀特,小名叫艾基。为了小家庭的安定,他暂时放弃了出国打仗的念头。

其实,上级分派给他的任务并不差,年仅27岁的他可以指挥几千人。到1917年6月,他手下已拥有1000名士兵和600名军官。他设法为部队搞来一些机枪和加农炮,教士兵熟练地运用它们,他还想方设法改进训练、提高士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像其他军官一样,艾森豪威尔严格禁止士兵们喝酒,尽管他在西点军校时曾偷偷地喝酒。当他发现城里的一个旅馆老板总是违反命令,私下卖酒给士兵们,他便严厉斥责这位老板,直至老板答应不再卖了。

见到老板点头哈腰的样子,艾森豪威尔放了他一马。不久后,他又听说这位老板卖酒给士兵。艾森豪威尔忍无可忍,下令派卫兵把旅馆团团包围起来,这样不仅挡住了士兵,连平日的顾客都被吓走了。

第二天,旅馆老板在当地议员的陪同下来到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然而固执的艾森豪威尔仍拒绝撤去卫兵。

议员见艾森豪威尔不给面子,威胁说:“我们是有办法的。我们可以到陆军总部去。如果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的话,我就不得不考虑撤换你的问题。”“哈哈,我最不怕的就是别人的威胁。悉听尊便。”艾森豪威尔反唇相讥,“而且,能把我撤掉,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我正想到海外去。”

议员恼羞成怒,果然上访了陆军总部。陆军总部来了指示,不过结果出乎艾森豪威尔的意料之外,陆军总部部长助理写来一封信,热情洋溢地表扬了艾森豪威尔“为士兵们的利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在这之后,艾森豪威尔参加了组建美军第一批装甲部队的工作。他预见到有远大前途的不只是飞机,而且还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因此工作格外卖力。

艾森豪威尔训练坦克部队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上级的注意。1918年6月17日,他被授予少校军衔,同年10月14日,他晋升为坦克军团中校。为了表彰他的工作,陆军总部奖给艾森豪威尔奖章一枚。

艾森豪威尔不时递上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坚决请求派他到作战部队去。他的请求终于如愿以偿,艾森豪威尔获得上级的批准。

1918年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28岁生日那天,陆军总部命令他于11月18日起程去法国指挥一支装甲部队,同盟国第一次统一了指挥,由福煦元帅任最高统帅,正在为1919年春季大反攻做准备,届时将由坦克开道,艾森豪威尔乘坐在第一辆坦克上。

他把妻子玛咪和儿子艾基送上去丹佛的火车后,便去纽约为他的部下做好起程的准备,保证工作不发生丝毫差错。

但11月11日德国人签署了停战协定。当消息传来时,他非常沮丧,情绪十分低落。他几乎不相信自己遇上了这种事:他是一个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中失去作战机会的职业军人。

他从未听到过满腔怒火地射出的枪声。他不知将来儿子问起他在战争中做了些什么时,该怎样回答。若有人问他为什么没有参战时,只有老天爷作证。他想象同僚们在班级联谊会上谈论战争经历和战功时,他只得默默地坐着。

当他在本宁堡遇到一位曾去过法国的年轻军官抱怨在那儿得不到晋升时,他怒气冲冲地打断他说:“好了,你到过欧洲,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点就该抵得上晋升了。”

过去,艾森豪威尔整天忙于紧张的备战、训练,如今却忙于复员和收拾摊子的工作了。他心烦地处理着数千名士兵的遣散工作,拆毁科尔特兵营,把坦克部队剩余的一切,包括三辆雷诺坦克,运到佐治亚州的本宁堡。

战争结束后,许多军官的军衔降了下来,这其中也包括艾森豪威尔。1920年,艾森豪威尔恢复了上尉军衔,后又被提升为少校军衔。然而,他把这一军衔保持了足有16年之久。

与此同时,他的兄弟们个个飞黄腾达,阿瑟当上了首屈一指的堪萨斯银行的副总裁;埃德加成为华盛顿的名律师;罗伊在堪萨斯当药剂师;厄尔在宾夕法尼亚当工程师;密尔顿是农业部的一位高级官员。显然,他们挣的钱都比艾森豪威尔多,他们的前途都比艾森豪威尔少校光明。

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军队生活是令他满意的,他不在乎他与兄弟们之间的距离。虽然他在经济方面比不上他的兄弟们,然而他到过的地方却比他们加在一起的还要多,他有着更多的学习机会,有着更多的处事经验,解决过更多的棘手问题。

艾森豪威尔的家庭生活也是非常美满如意的。他和玛咪相亲相爱,愉快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当然,最使他们高兴的还是儿子艾基。

1920年,艾基刚满3岁,健壮、活泼,两颗宝石般湛蓝的眼睛机灵地转来转去,颇有一些艾森豪威尔小时候的灵气。

艾森豪威尔的士兵们对艾基也格外钟爱,把小艾基视为吉祥儿。他们给艾基买了一套坦克服,配上漂亮的外衣和进口帽子,领着他去参加军事演习。小艾基坐在高大的坦克上,迎着扑面而来的风迅速前进时,高兴得狂喊乱叫。

当小艾基看到参加阅兵式的军乐队和军旗整整齐齐经过时,他便像模像样地举起右手,立正敬礼,惹得阅兵队大笑。

艾基给他的家庭,也给战士们带来了欢乐。然而,这一欢乐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正当艾森豪威尔一家准备快快乐乐地过圣诞节时,他们却从幸福的云端,一下子跌到了悲痛的谷底。

圣诞节前的一两个星期,小艾基连日咳嗽,高烧不退,经医生诊断染上了猩红热。

这个消息对艾森豪威尔夫妇来说,简直是晴空霹雳。因为猩红热是当时致命的传染病,对于小孩子来说,被视为恶魔。显然,小艾基的病是女仆传给他的,这个女孩是当地人,曾发过猩红热,但她隐瞒了这一点。

最好的医生都请来了。当他们看了小艾基的病情后,无不悲痛地摇着头。玛咪心都要碎了,她满脸是泪,疯狂地摇着医生的胳膊,苦苦地哀求。

没几天,玛咪病倒了。艾森豪威尔则日夜待在医院里,眉头紧锁,焦虑不已。这短短的几天内,他明显地苍老了,皱纹积聚在他年轻的脸上,久久不散。他想起了17年前,弟弟密尔顿受猩红热煎熬的情形,那是多么可怕的一幅景象啊!

1921年元旦的第二天,小艾基在痛苦中夭折了。艾森豪威尔夫妇一天一夜没有合眼,没有吃任何东西。

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艾森豪威尔家的生活失去了光明。一连几天,每当暮色降临,天空被夕阳染成血红的时刻,艾森豪威尔就带着掩饰不住的疲倦和内心的悲哀,来到儿子的小房间。他没有开灯,怔怔地望着夕阳一点点地坠落下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艾森豪威尔仍是无法摆脱失去儿子给他带来的打击,他甚至无法在工作中逃避痛苦。在这种心绪下,他强烈要求离开米德兵营,离开这个曾给他带来不幸回忆的地方。

受到麦克阿瑟赏识

1922年,在陆军参谋长潘兴的任命下,艾森豪威尔抵达巴拿马,开始他新的军旅生涯,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服役。

巴拿马艰苦的生活条件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他们所住的房子,与其说是公寓,不如说是棚屋更为合适。这座两层棚屋搭建在桩柱上,弃置不用已达10年之久,刚进去时玛咪差点被它散发出来的霉味熏倒。

在玛咪的彻底清理和精心修整下,这座古老的棚屋才慢慢地有了家的样子,有了些温馨的气息。玛咪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当地雇了个用人,但用人许多活都不会干,有许多事情她不得不亲自去做。

新鲜的域外氛围和异国情调,使得艾森豪威尔渐渐地抛却了失去爱子的苦痛,重新开始他紧张刺激的生活。他经常与军官们一起出去骑马、打猎,有时打打扑克、聊聊天。第二个儿子的降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快乐。

1922年夏天,玛咪去丹佛避暑,在艾森豪威尔的陪伴下,他们的儿子约翰·谢尔登·杜德·艾森豪威尔呱呱落地了。

艾森豪威尔这次国外任职的经历,无论职务和任职地点,都再寻常不过了。但不久他就发现,他能在美军中最有学问的将领之一康纳将军的领导之下工作,真是太幸运了。

康纳深信,新的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他对艾森豪威尔预言说,“也许要过15年至20年,也许要过30年”,新的世界大战就会打起来。

他还引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论据,来阐述他的观点。艾森豪威尔大受启发,他想,既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军队服役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而康纳也相信,“艾克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他对艾森豪威尔也是百般关照。

与康纳将军的交往,使艾森豪威尔受到了巨大的教益。根据将军的推荐,他阅读了大量军事著作。随后又围绕所阅读过的材料与康纳将军进行长时间和详尽的交谈。在这个过程中,博学的康纳是艾森豪威尔探索军事艺术的导师。

1925年,艾森豪威尔在康纳的推荐下,回到美国,准备到利文沃思指挥参谋学院进修。不过,艾森豪威尔对此也有顾虑,因为他没有上过步兵学校,而这被认为是进指挥参谋学院的先决条件。而且在这所学院里,竞争十分激烈,学习成绩优良的有希望得到晋升,成绩差的就没有希望。

正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康纳来信鼓励他说:你自己可能不知道,你远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更有资格到利文沃思去。而且,你在巴拿马时,曾经每天写一份野战命令,这使你对于起草作战计划和作战命令的一套东西非常熟悉,这样你就绝不该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艾森豪威尔这才把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1925年8月,他满怀信心地到利文沃思指挥参谋学院报到,从而正式成为该指挥参谋学院的一名学员。

进校后的一年中,艾森豪威尔学习十分刻苦。与他一起学习的,有275名各兵种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军官,他与这275名军官面对面地进行竞争,思想上不敢有丝毫怠惰的情绪。

对学员们来说,进指挥参谋学院既是一种奖励、一种鞭策,同时也是一种考验。学院的宗旨是要培养出不仅有头脑,而且能吃苦、经得起考验的军人。

指挥参谋学院最为著名的训练,就是它会不断地对学员施加压力。学员们每天都要学习到半夜,即使是许多身强体壮,在野战部队里待过的小伙子,也难以承受这种强大的压力。许多人面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个别人甚至想自杀。

艾森豪威尔却发现,这种气氛令人振奋。他并不像他的同学一样,每天把头脑中的弦绷得快要断了才肯罢休,他认为,清醒的头脑比装满琐碎细节更为重要。

于是,他每天晚21时30分就上床睡觉,不使自己学习得很晚。他拒绝参加学习委员会的活动,因为他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无谓的谈论和辩论上。

在艾森豪威尔的倾力投入下,他的成绩节节上升。通过学习,他学到了充分发挥特长、掌握细节情况而又不被细节束缚住的才能,学到了把想法变为行动的本领,学到了对压力作出积极反应的能力。

1926年,当最后公布毕业名次时,艾森豪威尔以优异成绩位居全班第一名。要知道,他从西点军校毕业时,成绩只是中等而已!在陆军总部和参谋部谈起艾森豪威尔,都认为他是个有才能和有前途的军官。上级的评语,使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艾森豪威尔在指挥参谋学院毕业后,经康纳将军介绍,到法国长期出差。在那里,他着手编写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参加过战斗的那些地方的手册。艾森豪威尔不止一次地到过这次大战进行过重大战役的地方。

回到美国后,艾森豪威尔作了短期休整,他又进入另一所军校麦克奈尔堡陆军大学深造。麦克奈尔堡陆军大学位于华盛顿,是一名军官毕业后进修的最高学府,它的任务是培养高级指挥人才。

实际上,如果说在利文沃思指挥参谋学院学习是一种考验的话,而在麦克奈尔堡陆军大学学习则是一种奖励。在那儿,艾森豪威尔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年,学员们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辛苦的训练,更没有考试及评分。

在那儿,学员们的主要时间都花在听政府官员和军队将领们作关于世界形势的报告,这使得艾森豪威尔眼界大开,并认识了一些重要人物。

1928年6月,艾森豪威尔从陆军大学毕业。当他完成正规教育时,已经38岁了。

1929年11月,艾森豪威尔被派到陆军总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工作,而他的全家也搬进华盛顿宽大的怀俄明公寓。

当时世界风云骤变,太平洋的复杂局势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在欧洲,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国际舞台上政治力量越来越清楚地形成新的对比。

事态的发展促使已经建立的集团和联盟发生了新的变动。有一点是明显的,即如果发生世界性冲突和美国参战的话,那么美国必须解决动员美国的军事经济资源这一复杂问题。

陆军总部这些年间在研究美国军事潜力方面,其中包括一旦战争开始,经济方面的情况如何,做了大量工作。

接着,美国历史上最为糟糕的经济大萧条开始了。所有的人,包括军人,都在集中精力与经济危机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在这种朝不保夕的境况下,没有多少人相信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还会打一场战争。

与经济危机时期的动荡相比,怀俄明公寓里的生活却显得愉快、安详。艾森豪威尔俱乐部重新开张,旧知新友一齐聚会,好不热闹。

艾森豪威尔的儿子约翰在学校里成绩很好,这使他的父母深感放心。每逢星期天,艾森豪威尔便头戴圆顶礼帽,打着领结,身穿条纹裤,带上玛咪和约翰,驱车挨家挨户地向他的上司们作礼节性访问。

1930年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担任参谋长。艾森豪威尔对新上任的参谋长颇具好感,并为新参谋长对自己的“热情”以及“鼓励和指点”感到高兴。

麦克阿瑟依据复杂的国际局势,表示反对政府进一步裁减兵员。他强调,国际形势的发展,“证明了条约是不可靠的,对于和平毫无保障可言”。

同年,美国国会成立了战争政策委员会,研究“一旦发生战争时应遵循的政策”和“如何平均负担费用以及把战争牟利减至最低限度”。建立这个委员会的决议,要求委员会研究并考虑修改宪法。

1930年底,他们提出了一个计划,内容包括对外贸易、征用工厂,以及成立专门的政府高级机构以对工业、人力、征兵和公共关系实行集中领导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1931年春,委员会举行公开听证会。工业家到陆军总部来预先讨论他们的证词。这对艾森豪威尔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经历。

在这之前,艾森豪威尔对美国工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组织情况都不甚了解。现在,他和工业界某些巨头进行日常的工作接触,对了解美国的国情、经济实力、资本家的心态,以及各界人士对战争的态度很有帮助。

艾森豪威尔参加这一工作的另一个好处是,可直接与麦克阿瑟接触。艾森豪威尔与工业家们和谐的合作,对详细情况的掌握,行文风格以及反映上司的态度和意见的能力,给这位参谋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麦克阿瑟请他为自己起草一些演讲稿、信件和报告,并亲自任用艾森豪威尔为参谋长助理。

后来,麦克阿瑟在一份报告的批语中,对这位助理倍加赞扬:

亲爱的艾森豪威尔:

你完成的工作很出色,远比我本人写得精彩,深为感谢。

在艾森豪威尔的考绩报告中,麦克阿瑟高度评价说:

在军队中,在该军官的同辈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胜过艾森豪威尔。他在精力、判断能力及接受任务等方面尤为突出。

而反过来,艾森豪威尔也非常欣赏麦克阿瑟。他在回忆录中把麦克阿瑟描绘成“机智果断、风度翩翩、知识渊博、记忆超群”的“怪人”。

麦克阿瑟从不掩饰自己的政治野心。人人都明白,他期望着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他想当总统的愿望比艾森豪威尔要强烈许多倍,却从来没有当过总统,这对他也许是个莫大的讽刺吧!麦克阿瑟是美国最喜欢搞政治的将军之一,然而他从未在政治上取得成功。

而美国历史上3位不搞政治的将军,华盛顿、格兰特、艾森豪威尔却先后坐上了总统的宝座。

艾森豪威尔认为,他一生中遇到过两个最重要的人,一个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另一个则是乔治·马歇尔。能够结识这两位杰出的将军,并且在他们手下工作,可以说是艾森豪威尔的幸运。

艾森豪威尔在37年的军事生涯中,有11年是直接在这两个人手下工作的,其中在麦克阿瑟手下7年,在马歇尔手下4年。

这两位将军都是有权威的名人,美国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他们的领导方式截然不同。麦克阿瑟喜好夸夸其谈,善于吹捧、奉承人;马歇尔则说话平稳,不轻易赞扬人。

麦克阿瑟常常身穿华丽服饰,胸前挂满各种五彩缤纷的勋章;而马歇尔则衣着保守朴实,从不显山露水。麦克阿瑟很喜欢介入政治争论,有着强烈的党派观念;而马歇尔则为人谦逊,严格地超党派,不愿意介入任何政治争论。

两人对军队首脑与总统关系的看法也大相径庭。麦克阿瑟认为他们的关系应是对抗的;马歇尔则认为他们的关系应是互相支持的。结果,军队和参谋部便分成了麦克阿瑟派和马歇尔派两大派别。

不过,他们两人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两位将军都很喜欢并敬重艾森豪威尔。他们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艾森豪威尔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总是按时完成。

艾森豪威尔能够根据上司的观点来思考问题,他对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事情必须由上司决定把握得很有分寸,无论麦克阿瑟还是马歇尔都对他这种本领赞叹不已。

麦克阿瑟在一份报告中赞扬艾森豪威尔说,“他是军队最好的军官。当下一场战争来临时,他应当立即登上领导岗位”。

不过,艾森豪威尔与麦克阿瑟的私人交往要比与马歇尔亲密得多。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经常互相打趣;而艾森豪威尔同马歇尔则很少这样。

马歇尔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对陆海军的体育比赛谁胜谁败不大关心。而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都毕业于西点军校和陆军参谋学院,又都是体育爱好者,因此他们对西点军校橄榄球队的胜败异常关切,每年秋季他们都热烈讨论陆海军比赛的前景和结果。

艾森豪威尔和玛咪同马歇尔夫妇几乎没有什么社交往来,却经常和麦克阿瑟及其夫人一起参加舞会和宴会。

1932年发生的美国退伍军人请愿事件,是艾森豪威尔在总参谋部期间所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事件之一。

这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战士,为要求改善物质状况,举行了游行进军。他们都是失业的退伍军人,聚集在华盛顿街头的两万多人,想提前领取答应在1945年才支付给他们的参战退役金。请愿事件以流血冲突而告终,这对艾森豪威尔的影响很大。

1933年,麦克阿瑟让艾森豪威尔担任他的私人助理。艾森豪威尔给麦克阿瑟起草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演讲稿和信件,让他到国会游说,企图打动那些对军队并无好感的议员们。他们明白,他们的军队正在走下坡路,目前的状况已经到了不得不改进的时候了。

艾森豪威尔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一个全世界都在迅速武装自己的时代,美国军队却几乎毫无准备。打第一次世界大战剩下的装备,不仅陈旧不堪,而且在不断地老化和损坏;陆军由于没有钱,无法订购新研制的半自动步枪,部队仍在使用1903年的老式步枪;而装甲武器更为匮乏,军队只剩下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过的坦克在服役。

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恳求、哄骗,甚至恫吓美国总统罗斯福,申请更多的装备,然而罗斯福丝毫不为所动。他说,军队是他决定实行节约的地方。

艾森豪威尔机敏的反应、流畅的文笔,以及敢于直陈自己观点的性格,渐渐受到了新闻媒体的注意。他的智慧与才能,使他能够不偏不倚地、客观公正地对美国军事及海外威胁作出评价,一家报纸瞄上了他。

这家报纸力邀他出任军事编辑,这个工作能够使他继续留在华盛顿,留在玛咪喜欢的怀俄明公寓里,留在熟悉的朋友身边。而且,报纸每年付出两万美元的报酬,这对于一个每年仅有3000美元工资的军官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艾森豪威尔放弃了这一次可能使他的生活变得富足的机会,他决定仍留在军队任职。福克斯·康纳曾对他说过,另一场战争即将爆发,而且规模要比上一场战争要大。

他暗暗下定决心:他不能去报道或评论那场战争,他要亲身经历那场战争!

尽管当时并没有战争爆发的迹象,然而参加战斗的想法一直激荡着他的心扉。在许多场合,他都向麦克阿瑟提出,他要到野战部队服役。

麦克阿瑟怎么能把这么优秀的一个笔杆子放走呢?他对艾森豪威尔的要求不予理睬。

执行命令赴菲律宾

1935年,菲律宾完全独立前夕,曼纽尔·奎松和国民党领导的菲律宾新联邦政府需要一支军队,奎松便邀请麦克阿瑟到马尼拉去当他的军事顾问,麦克阿瑟欣然应允。麦克阿瑟一再坚持要与艾森豪威尔一起到菲律宾,继续出任他的助理。

玛咪对这个决定非常不满,但艾森豪威尔又无法提出拒绝。于是,艾森豪威尔只得到千山万水外的菲律宾服役。考虑到约翰没上完小学,玛咪没同丈夫一起到菲律宾。

1935年9月末,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一起登上西行的火车去旧金山,并从那里搭船去马尼拉。

尽管菲律宾仍非常贫困,艾森豪威尔等人在菲律宾的生活却是相当奢侈及豪华的。艾森豪威尔与麦克阿瑟一起,住在马尼拉的大饭店里。

除军官工资外,每月菲律宾政府还给他近1000美元的额外补助,并负责一切开销的费用。如此的高收入,在生活水平较低的菲律宾,无疑是当地军官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菲律宾,艾森豪威尔积极参加了建立军事学校,组建空军,组织城市居民进行军事训练和制订岛国的国防计划以防发生战争等工作。鉴于太平洋战争日益迫近,他们所进行的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1936年7月1日,艾森豪威尔终于得到了中校军衔,这距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已经过了21年。艾森豪威尔在工作之余还能挤出时间从事自己习惯了的娱乐,打桥牌和玩高尔夫球。

不久,小约翰小学毕业了,玛咪和约翰便乘船到了马尼拉。早在巴拿马时,玛咪就厌恶了热带生活,现在又要去远离美国本土、气候人文迥然不同的一个陌生国度,心里非常地不情愿。

当玛咪和约翰经历了漫长的海上之旅,到达菲律宾港口,走下跳板时,疲劳过度的她竟然昏过去了。

接下来,玛咪住进了艾森豪威尔的豪华套间里。她一到来,就把用人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他们要保持木质地板时时刻刻都像桌面一样闪闪发光;房内每天要插上当日的鲜花;日落时,在挂蚊帐前要喷射驱虫药,以免臭虫和壁虎溜进来。

玛咪仍不喜欢这个炎热而潮湿的国家,过分地怀念美国使她患了幽闭恐惧症。她不愿意睡在蚊帐内,不愿意整天被百叶窗挡住太阳的光线,她只是长时间地躺在床上,几乎没有进行什么娱乐活动。

约翰上的是专门为美国人开设的比晓普—布兰特学校,这所学校坐落在吕宋岛上,离马尼拉有175公里。这儿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加上周围都是金发碧眼的美国儿童,约翰几乎意识不到他是在异国他乡。

1937年,玛咪去吕宋岛看望约翰,由于行车条件恶劣,到达吕宋岛后,她的胃大出血,昏迷不醒,差一点就送了命。

她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出院后过了半年才渐渐康复,那时她的体重下降到了不足100磅。在菲律宾对玛咪来说,绝对是一场可怕的经历。

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的工作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他发现,他很难与菲律宾同僚共事。他这样评价菲律宾人:

他们极少实现他们大量的诺言。他们的智力并不低,但是在我们看来,他们好像过分拘泥于习惯的行政套路。会议期间,他们似乎很了解该怎么办,而且答应马上去办,但事后很可能什么事都不干。

于是,情况往往成了菲律宾军官们根本没有同意过。这样一来,整个事情不得不重新讨论。我们正在学会把这些奇怪的特点考虑进去,但是显然这些特点妨碍着事情的进展。

艾森豪威尔的日子过得不太愉快。他与麦克阿瑟的关系也有些紧张,这是由于他们对菲律宾政府的不同立场,以及性格作风迥然不同造成的。

艾森豪威尔工作踏实细致,而麦克阿瑟则轻浮草率。艾森豪威尔每天认真地与奎松一道工作,而麦克阿瑟却高高在上,脱离菲律宾政府及他的手下。

1938年初,麦克阿瑟突发奇想,想搞一次盛大的游行活动。他认为,如果菲律宾人能够在他们的首都看到正式建成的威武之师,将会振奋起整个民族的精神。

于是,麦克阿瑟开始命令他的助手们着手调集各岛部队,把这些部队集中到靠近马尼拉附近的一个场地,驻扎三四天后,最后打算以大规模通过首都的游行活动作为结束。

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在估算费用后提出:“在我们的预算范围内,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麦克阿瑟对艾森豪威尔的意见不予理睬,他避着艾森豪威尔命令他的手下:“你们只要执行我的命令就行了。”

不久,奎松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把艾森豪威尔叫到办公室询问,艾森豪威尔回答说,这是麦克阿瑟最初的想法,他们已经打消了这个想法。

奎松皱起了眉头说:“我怎么听说麦克阿瑟将军正按部就班地在准备这次活动呢?”

艾森豪威尔非常惊讶:“是吗?有这种事情?他怎么没有告诉我?我得马上与将军谈谈!”

艾森豪威尔马上回到马尼拉旅馆的办公室。当他进入麦克阿瑟的房间时,看见他正在大发雷霆。原来奎松已经打电话给麦克阿瑟,告诉他游行的费用太大,希望取消这次活动。

艾森豪威尔对麦克阿瑟的这种做法也非常气愤,他对麦克阿瑟说:“将军,我不想再被愚弄下去了。我想立即回美国去。”

麦克阿瑟见艾森豪威尔生气了,脸上马上绽出一个灿烂的微笑:“唔!艾克,看到你这种火暴脾气,真有意思!”他把手放在艾森豪威尔肩上,非常亲切地说,“这是误解,让我们忘记它吧!”

然而艾森豪威尔绝不会忘记。后来,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仍满腔怨气地说:“也许没有哪个下级和上级有过这么剧烈的争吵。我一再告诉他,你不把我解职?这到底是为什么?”

艾森豪威尔非常希望被解职,然后全家回到美国去,但麦克阿瑟却死活也不答应,这是因为艾森豪威尔是他和奎松的联络官、优秀的参谋人员、精彩的演说词和报告的起草者,他怎么能轻易把这样一个优秀人才放走呢?

这一年,艾森豪威尔仍没放弃成为空军的夙愿,他掌握了复杂的飞行业务,飞满了规定的300小时,在48岁时取得了飞机驾驶证。

军事演习显露才华

接下来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以他独特的眼光及敏锐的洞察力,已预感到一场规模空前的风暴即将到来。

果然,1939年,希特勒悍然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接着,英法对德宣战。同年12月,艾森豪威尔下定决心要回到美国。

麦克阿瑟与奎松总统都苦口婆心地劝他留下来,然而艾森豪威尔去意已定。见挽留不住,奎松使出了最后一招。

他交给艾森豪威尔一张空白的工作合同,真诚地说:“我们将把旧的合同撕掉。看,这是一张你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合同,我已经签了字,只有一项我没有填,你的薪金。你可以自己填进去。”

艾森豪威尔的眼睛湿润了。在菲律宾的日子里,与奎松的合作还是相当愉快的,在许多事情上,奎松给了他大力的支持。

然而,艾森豪威尔仍拒绝了他:“总统先生,谢谢你的好意。不过,钱再多也不能使我改变主意,我已把我整个一生献给了我的职业。如果我担心的事果真发生了,我要留在美国。”

12月12日,在马拉卡尼扬宫举行的欢送宴会上,奎松授予即将离开菲律宾的艾森豪威尔以“菲律宾卓越功绩星”勋章,以表彰他“非凡的才能,超群的专业造诣,广阔的见识,热忱以及具有吸引力的领导”。

授勋后,奎松发表演说。他恋恋不舍地说:“每当我向艾森豪威尔征求意见时,我总能得到回答。他的回答很可能是我不愿意听的,可能使我不高兴的,但他永远是坦率的、真诚的。”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全家结束了在菲律宾四年的生活,终于在1940年2月回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

玛咪无疑是最高兴的,她在菲律宾受尽了病痛的折磨,回到家乡以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好转。在她的主持下,艾森豪威尔俱乐部重又开张。一些旧朋新友纷纷前来拜访,一时间艾森豪威尔家灯火通明,欢歌笑语接连不断。

不久,艾森豪威尔的儿子约翰听他的意见后,选择去西点军校就读。几天后,埃德加叔叔来电话,向约翰提出,如果他愿意学习法律,并在毕业后在他开设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他将供约翰上大学,并答应付给约翰起码两倍于一个军官的工资。

约翰考虑了这个建议,并对埃德加叔叔的好意表示了感谢。但是他没有接受,他已下定决心,西点是他的唯一选择。

当时,欧洲大战的规模愈来愈大,美国国内正处于作出最重大的军事和政治决定的前夕。国内各种势力对战争的态度意见纷纭,和平主义、孤立主义情绪十分活跃。

而艾森豪威尔敏感地意识到,美国不可避免地将参与这场战争,国家需要立即训练后备军。不久,艾森豪威尔被委派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十五步兵团担任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着手训练国民警卫队,使之达到正规军的要求。

在菲律宾的热带气候中,艾森豪威尔曾一度消瘦,而回到美国,他马上又健壮起来。许多人认为,看上去他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

的确,部队工作和野外生活,令他心情愉快,使他恢复了旺盛的精力。艾森豪威尔更如鱼得水,将他活泼好动、吃苦耐劳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艾森豪威尔要求属下,要像他自己一样,不停地工作、工作、再工作。渐渐地,他与士兵们打成一片。对于他的热情,他的坚强个性,士兵们都很钦佩,甚至崇拜。

艾森豪威尔从不摆官架子,从不依势压人。他时常出入士兵宿舍、食堂,了解士兵们的吃住情况,一有问题立即解决,从不拖延。艾森豪威尔最喜爱欢快的行军进行曲《啤酒桶波尔卡》,不久,这首曲子便成为全团行军时唯一的进行曲。

当时,他工作非常繁忙,但业余时仍频繁地外出探险和打猎。在他的记忆中,那一段快乐的时光是在“枝丫交错的灌木丛、幽静深险的洞穴以及野兔出没的小山”中度过的。

1940年9月,驻本宁堡的第二装甲旅旅长巴顿写信告诉艾森豪威尔说,他很快要成立两个装甲师,这在美军历史上是第一次。巴顿说希望他指挥其中的一个装甲师。他不知道艾森豪威尔是否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艾森豪威尔立即回信说:“这太好了。我想,在你的师中指挥一个师,这或许是奢望,因为我差不多还有3年时间,才能得到上校军衔。但是我想,我能很好地指挥一个团。”

巴顿回信说:“我要请你或者担任参谋长,这是我所希望的,或者当师长。你可以告诉我,你想担任哪一种职务,因为不管怎样,我们在一起会成功的。”

艾森豪威尔开始关切自己的前途。他知道在全军中,他享有“卓越参谋军官”的声誉。许多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告诉他,这位或那位将军,曾寻求他担任师的甚至军的参谋长。想到他可能两次像1918年失去参加战斗的机会,他就痛苦得几乎不能忍受。

10月底,他向在华盛顿的马克·克拉克透露,他的志向是在巴顿领导下指挥一个装甲师,而不要抽调他去做参谋工作。

1940年11月1日,巴顿写信劝艾森豪威尔快点申请调动。他写了申请调动书,但是他几乎没有抱什么希望。他想,由于他的军衔太低,他肯定会遭到拒绝。他写信给朋友抱怨说:“对军衔这类事情这样苛求,使我非常吃惊,至少可以说有点好笑。”

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实际上很清楚艾森豪威尔的名声,对他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了解。

1941年初,一纸调令,使艾森豪威尔成为第九军军长凯尼恩·乔伊斯将军的参谋长。同年3月,他晋升为上校。

尽管是临时任命,这却是他所有晋升中最令他开心的一次。由于成为上校,他最大的志愿得到满足。玛咪和约翰专门为这次晋升开了一次庆祝会。

3个月后,沃尔特·克鲁格中将写信给马歇尔将军,说他需要一名“高瞻远瞩、思想进步、积极主动、足智多谋、深刻了解整个部队情形”的参谋长。马歇尔马上回了信:“最佳人选是艾森豪威尔。”两天后,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

1941年7月1日,正值艾森豪威尔夫妇结婚25周年纪念日,他们一家到达第三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休斯敦萨姆堡。因为艾森豪威尔现在是上校,这使他有资格拥有一幢萨姆堡漂亮的旧式砖房。

房子四周有着遮阴的走廊,还有一个绿草茵茵的大草坪。不过,玛咪却一直气呼呼的,因为本来他们可以好好庆祝一下结婚纪念日的,可是搬家却使他们的计划泡了汤。

艾森豪威尔作为上校,他们可以有一名勤务兵和一名副官。于是,玛咪在当地布告栏上贴出一张布告,征求一名“活泼、能干”的勤务兵。

几天后,年轻可爱的一等兵迈克尔前来应征。迈克尔后来说,他看到艾森豪威尔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觉得他是一名“极其正直”的军官,并“常常能准确地知道他对你的看法”。在他眼里,玛咪则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女士”。

接着,艾森豪威尔挑选了欧内斯特·李中尉作为他的副官。李聪明伶俐,善于谈吐,乐观愉快,具有副手的优秀条件。

艾森豪威尔喜欢他陪伴,逐渐依靠他来处理繁杂的办公室事务。李与迈克尔一起,成为艾森豪威尔家庭的成员,努力而出色地工作,得到艾森豪威尔的奖赏。

1941年8月至9月间,艾森豪威尔负责指挥路易斯安那的军事演习。这是美军进入战争之前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由克鲁格的第三集团军进攻本·利尔将军的第二集团军。

马歇尔坚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演习,因为他想找出训练中的不足和装备上的缺陷,又因为他需要去发现军官中有才能的人。

艾森豪威尔渴望得到这次考验。这是自1918年以来,美国投入“战场”最大的一支部队,比南北战争时规模最大的格兰特军队大两倍。

艾森豪威尔为了筹划这次军事演习几乎几天没睡觉。他发现排、连领导不称职,这使他很伤脑筋。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从一个单位跑到另一个单位,这里作指示,那里下命令。当可能时,用表扬来鼓励年轻的中尉和上尉,当需要时,也进行批评。

他对他们“愚蠢地不顾空袭的危险”,忽视必要的伪装的倾向,蹩脚的交通管理能力,感到恼怒。每天清晨,他把主要负责的军官们召集在一起,进行讲评。他清楚地知道,实际的作战会更艰苦。

在军事演习期间,参谋长的帐篷成了“高谈阔论的场所”,每一个人都到这里来发表见解或发牢骚。艾森豪威尔总是欢迎他们这样做。他把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为他的领导艺术的主要部分。

通过这场军事演习,艾森豪威尔的声誉提高了。克鲁格的第三集团军按照艾森豪威尔制订的计划,包抄了利尔的第二集团军,迫使其撤退。

1941年9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准将,虽然这是临时任命,一时间祝贺信件和卡片像雪花一样纷沓而至。

这次晋升,使得艾森豪威尔举手向国旗致敬的照片在全国流传开来。美国人民以及新闻界开始发现,艾森豪威尔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最上镜的人物之一。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早晨,玛咪劝艾森豪威尔不要去加班了。艾森豪威尔没有听,到办公室去处理完日常文件。大概中午时分,他对副官李说:“我太累了,我想回家睡一会儿。不管谁来的电话,都不要接。我想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会儿。”

不到一个小时,艾森豪威尔床头的电话就响了。熟睡中的艾森豪威尔恼怒地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副官惊慌失措的声音:“先生,珍珠港被轰炸了。”

艾森豪威尔当时在心里叫了一声:机会终于来了。

早在1941年7月,日本开始向东南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印度支那,其中包括在金兰湾的重要港口,它距新加坡不到1000公里。华盛顿认为,这是日本向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发动进攻的序幕。

在美国实行禁运之后,英国人和荷兰人也紧接着拒绝向日本出售石油。然而,罗斯福并不想勒死日本,为了缓和双方关系,美日仍在继续谈判。

10月23日,日本内阁首相东条英机召开军政要员联络会议,集中讨论了有关日本与美国谈判的问题和同美国开战的前景。为了缓和同美国的关系,东乡外相主张最好从中国部分撤军,但却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

会议相持不下,东条英机随即提出三种方案让大家裁决。一是即使蒙受巨大的困苦,或者用木户的话说就是“卧薪尝胆”,也要避战;二是立即决定开战;三是在继续谈判的同时,做好必要时开战的准备。

日本陆军总参谋部坚持认为,与美国谈判已进入死胡同。于是,杉山主张应在12月初开战,不过仍要继续同美国谈判,玩弄外交骗局,以便给日本带来军事上的好处。

而开战的首要前提是,成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为了确保这次偷袭成功,日军大本营采取了大量的欺骗和伪装措施,并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

1941年11月6日,山本五十六就根据东条英机的指示发布联合舰队绝密的作战命令。11月10日,特遣舰队司令南云中将发布了他的实施山本五十六计划的第一号命令。

12月7日清晨,珍珠港风和日丽。当天,美国太平洋舰队泊港舰只共86艘,其中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艇5艘。瓦胡岛上机场共停放飞机387架。舰上的水兵有的刚刚起床,有的在用早餐或在甲板上散步。

7时30分,一个水兵发现有20架飞机向珍珠港飞来,他认为可能是进行演习的飞机而没有在意。稍后,有人看见一架飞机从北低空飞过福特岛,并听到一声爆炸,人们仍认为是一次什么事故。

直到日机对美军机场和舰只实施集中突击时,珍珠港的美军才如梦初醒,看清了飞机的标志,发出了警报。福特岛美军司令部广播:“飞机袭击珍珠港,不是演习!”

日军经过约2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共炸沉炸伤美军各种舰艇40余艘,其中炸沉战列舰5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炸伤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辅助舰5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毙伤美军4500人。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200余人。

但是,日军这次突然袭击并未完全达到预定的目的。突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当天不在港内。其次,日军飞机忽视了对修船厂和油库的破坏,这些设施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尔后的恢复和作战活动都起了很大作用。

担任日舰主攻任务的南云司令,在两次攻击得手之后,已是大喜过望,他拒绝了实施第三波轰炸的建议,匆忙收兵溜回日本。

12月8日上午,罗斯福总统身披蓝色海军斗篷,乘车来到国会大厦,要求向日本宣战。

罗斯福总统最后要求国会宣布:

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参议院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一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成为马歇尔的智囊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5天内,整个美国军队,或者说,整个美国,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桌子上,骤然多了许多需要处理的、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文件。

第六天,艾森豪威尔接到陆军总部参谋长秘书沃特·史密斯上校的电话,让他到华盛顿陆军总部听命令。

当天下午,他乘了一架飞机离开圣安东尼奥去华盛顿。由于天气恶劣,飞机被迫在达拉斯降落。然后艾森豪威尔转乘火车,经过堪萨斯城,转向东行,火车行驶在他30年前从阿比伦到西点军校去的同一条铁路线上。

一路上,他尽力为与马歇尔会面而做准备。

艾森豪威尔风尘仆仆地抵达华盛顿。一出车站,他立即叫了辆出租车,迅速奔赴位于宪法大街的陆军总部。

见面后,马歇尔专门致辞表示欢迎,这使艾森豪威尔有些受宠若惊。

简短寒暄后,大家在会议桌前坐了下来,马歇尔迅速切入正题。他简要地介绍了太平洋的形势,把美国、日本、菲律宾各方的兵力规模列举了一下。

接着,马歇尔隔着桌子向前探身,两眼盯着艾森豪威尔问道: “艾森豪威尔先生,我们下一步行动的总方针应该是什么?”

艾森豪威尔吃了一惊。他没想到马歇尔将军会这么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个问题。他知道的情况并不比新闻界多多少,而且他又没有带参谋人员来帮助他事前做必要的准备。

艾森豪威尔犹豫片刻,请求道:“马歇尔将军,请你给我几个小时时间考虑。”“好吧。”马歇尔回答道。马歇尔并非完全了解艾森豪威尔,他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有关他的一些事迹,因而,他想亲自看看艾森豪威尔在战争的压力下如何行动。此时此刻,他必须立即知道哪一位军官能够帮助他。

艾森豪威尔受领了任务,来到参谋部作战处的一张大桌子前,坐了下来。他取了一张黄色薄纸,塞入打字机,用一个指头轻轻打出几个字:需要采取的步骤。

随后,他便靠在椅背上苦苦思索。显然,菲律宾是保不住了,目前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军队撤至澳大利亚,在那儿建立起一个反攻基地。

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军队的荣誉就要蒙受损失。要知道,美国在远东的威望对那些政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怎么办呢?”艾森豪威尔从未经历过这么大的压力。

半个小时后,他冷静下来,他的设想是,在澳大利亚建立基地,可以从那里设法增援菲律宾。于是,缓缓地打出一行字:速度是最重要的。

他主张立即将飞机、飞行员、弹药和其他装备从西海岸和夏威夷运到澳大利亚去。

他还建议,必须努力确保通过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群岛和夏威夷的这条空中生命线。

黄昏时分,艾森豪威尔拿着打印好的“答卷”回到马歇尔的办公室。马歇尔正等候着他。

马歇尔接过稿子,仔细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冰冷的脸上有了笑意。他不由得读出了声:“尽管及时增援菲律宾以抗击日本的侵略是不可能的,然而,美国仍必须尽一切可能,去支援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因为中国、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的人民将注视着我们。他们可以原谅失败,但他们不会原谅放弃。”“他们可以原谅失败,但他们不会原谅放弃。”马歇尔重复着这句话,微微地点着头,“有道理!有道理!”

艾森豪威尔插话说:“在这方面,我们要万无一失。我们必须冒很大的风险,需要花多少钱就得花多少。”

马歇尔温和地注视着艾森豪威尔,点点头:“我同意你的意见。尽你所能去拯救他们吧!好,从现在开始,由你来负责作战处菲律宾和远东科的工作!”

艾森豪威尔心里一热,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份建议竟使马歇尔将军如此看重自己。他不由得仔细打量起这位识才爱才的将军来。

马歇尔素以“冷淡而严厉”著称,令人难以接近。他迫使每一个人对他保持距离,甚至总统也不例外。

据说,罗斯福总统第一次接见他时,亲热地喊他“乔治”,并试图去拍他的肩膀。然而马歇尔灵活地一闪,躲开了。他想让总统知道,他的名字是“马歇尔将军”。

果然,总统以后再也没有称他“乔治”了。

马歇尔几乎没有什么亲密无间的朋友。当他休息时,他便独自一人去看电影,或者在花园中散步。他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轻易不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

例如,很少有人能够不受艾森豪威尔那极富感染力的笑容的影响,马歇尔却是个例外。

全军的军官都称艾森豪威尔为“艾克”,马歇尔却一本正经地称呼他“艾森豪威尔”。

在他们相处的岁月中,马歇尔一直称他“艾森豪威尔”,但有一次说漏了嘴,叫了声“艾克”,把艾森豪威尔吓了一跳。

而马歇尔也马上改口,在第二句话中竟连用了5次“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又是一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非凡的敬业精神的人。他不能容忍别人工作中的差错,但是对那些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却非常信赖。

艾森豪威尔发现,马歇尔无论是作为将军,还是导师,都是理想的上司。他对马歇尔有着“无限钦佩和尊敬”,进而对他有着“很深的感情”。

繁忙的工作开始了。不过,艾森豪威尔最希望去的地方是战场,而不是办公室。他不停地抱怨说:

天啊!我多么不愿意按照别人所吩咐或迫使的那样去进行工作!

在这里,官员们总是在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要么便惊天动地大拍桌子,却没有几个实干家。

他们轻率地预先宣布结果,而且虚张声势。倒霉的总是实际工作的人。

在以后的两个月中,艾森豪威尔的首要责任是向菲律宾增援,这使他处于困难的境地。由于美国缺乏战争准备,没有多少东西可以送出去。

由于日本的疯狂进攻和严密封锁,救援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艾森豪威尔的首批行动是,从旧金山向布里斯班进行两次运输,命令两架泛美大型客机载着军人飞往澳大利亚,命令15架重型轰炸机从夏威夷转场到布里斯班。

为了使一批急用的军事物资运往前线,他不惜用1000万美元的现金在澳大利亚雇用私人船主,来突破封锁线,从澳大利亚驶往菲律宾,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在整整一个冬天,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艾森豪威尔他们把增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澳大利亚基地,和通向这个基地的一些用作踏脚石的岛屿。

至1942年的2月21日,美国在海外的官兵总数超过了245万人,其中大部分集结在太平洋。这时,在太平洋的总兵力为112万人,但不包括驻守在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的29万官兵。

在加勒比海的驻防部队为79万人。在欧洲战区,当时只有3785名官兵,但有两个师正在途中。

1942年3月9日深夜,艾森豪威尔正在拟订一个作战计划。副官走近他,弯下身来低声向他耳语了些什么,艾森豪威尔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

家中传来了惊雷般的消息:父亲病危。

父亲戴维是艾森豪威尔一生中,除了母亲之外,最热爱、最尊敬的人。父亲对他的成长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艾森豪威尔结婚后,总不忘抽空回家去探望一下父母双亲,有时工作人员路过他家时,他也顺便捎一些东西孝敬父母。父亲年岁已大,近年来疾病缠身,艾森豪威尔对自己不能在父亲的病榻前尽儿女之孝,内心感到非常愧疚。

相反,父亲理解儿子的工作,他劝儿子少回家,多为国家干点儿事情。这样艾森豪威尔心里稍稍感觉好受一点。

父亲这一次的病情非同寻常,是母亲连夜打来的电话,副官接的,说“中风,恐怕不行了”。

艾森豪威尔心里咯噔一下子,心想,那个可怕的时刻终于到了。他沉默半晌,走出灯火辉煌办公室,冲进茫茫夜色中。

艾森豪威尔抬头看到了幽蓝色的天空,眼泪刷地流了出来。他想起了小时候与父亲一起数星星的那些夏夜,与父亲一起打球的那些午后,甚至与父亲大声争吵的那些场面。

这一切,回忆起来,竟是那么如梦如幻如真。那时,父亲还是个年轻力壮的英俊小伙子,而现在……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仅仅有时间把这一件事情记在日记中。那天晚上,他在7时30分还是停止了工作。他说:“我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下去。”

他关起门来,开始缅怀他的父亲,并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悼词。艾森豪威尔第一次有了筋疲力尽的感觉。由于形势紧迫,他不能回家奔丧,心里既痛苦又矛盾。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急迫地想参加正在进行的战斗。

没几天,由于工作压力以及极度的焦虑,艾森豪威尔竟然冲着马歇尔将军大发了一次脾气。那天,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讨论军官晋升的问题。

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说:“上次战争中,许多在战场上进行战斗的军官没有得到提升,而在后方的参谋军官却被提拔。这次,我想补偿一下。以你的情况为例,我知道有的将军推荐你当师长,有的将军让你当军长,这都很好。但是,你就是要留在这里,担负你的职责。”

艾森豪威尔觉得有些上火,说道:“将军,您知道,我想到前方去。”“不行!”马歇尔斩钉截铁地说,“尽管这对你似乎是一种牺牲,但是必须这样。”

艾森豪威尔脸涨得通红,他觉得这样太不公平了。

他大声回敬道:“将军,我对你所说的很感兴趣,但是我希望你知道,对我来说,我根本不在乎你的晋升计划。我到战场去,只是要尽力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你愿意我在这里待多久,我就待多久。我才不在乎我被拴在办公桌上有多久!随你的便吧!”

他把椅子狠狠地往后一推,椅子倒了,厚厚的椅背摔在地板上,发出很大的声响。他没有顾及这些,昂起头,大步流星地向门口走去。

在走近门口的时候,他可以看到马歇尔那副瞠目结舌的表情。艾森豪威尔气呼呼地离开办公室,回到自己的房间,他的怒火又熊熊燃烧起来。

他走近自己的书桌,狠狠地在日记上飞快地写了起来,以发泄他的怒气。一想到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而自己却在华盛顿消磨时间,作战机会眼睁睁地从他面前溜走了,这太令人气愤了,太不公平了!

第二天早晨,艾森豪威尔醒来,眼睛红肿。他读了自己写的日记,摇摇头,把它撕成碎片。

他摊开本子,重新写道:

生气成不了事,甚至使人不能冷静思考。

昨天我干了什么?我发了一小时的火!多年来我发誓做到绝不放纵自己,但昨天我没有做到。

一周后,马歇尔推荐艾森豪威尔临时晋升为少将。在写给总统的推荐信中,马歇尔写道:

艾森豪威尔先生实际上不是一位参谋军官,而是我的作战军官,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官。

艾森豪威尔读了这些,又惊讶又高兴。

数十年后,他经常在想:“是否我的这次发火,反而使马歇尔对我更感兴趣?”

此后,马歇尔一直提拔艾森豪威尔,不断地加重他的责任。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总是异常繁忙。军官们和文件流水般涌入,命令和计划流水般发出。

艾森豪威尔沉着、坚定的作风,给军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军的人都知道,马歇尔越来越重用艾森豪威尔了。

1942年3月间,日军又增派两个步兵师团和两个炮兵团对麦克阿瑟展开新的进攻。

美国人为了保全面子,免得麦克阿瑟将军当了日军的俘虏,艾森豪威尔以总参谋部的名义起草了一项命令,经罗斯福总统批准发到菲律宾前线,命令麦克阿瑟把军队交给温赖特中将指挥,让他自己到澳大利亚去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

1942年4月9日,在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菲律宾吕宋部队司令爱德华·金少将率部投降,76万名美军和菲律宾军当了日军的俘虏。

科雷吉多尔要塞守至5月6日。到了7日深夜,美远东军司令温赖特将军通过马尼拉电台命令菲律宾所有的美、菲军队无条件投降,拒绝投降者以逃兵论处。

尽管如此,棉兰老岛的3.6万名军人,只有7000人向日军投降,其余2.9万人拒绝服从命令,带着武器上山打游击去了。至此,日军侵占了菲律宾所有重要的城镇和港口,菲律宾进入艰苦的抗战阶段。

面对美军在菲律宾的悲惨处境,艾森豪威尔痛苦不已。在这支美国驻军中,他个人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他也对他曾经帮助建立的菲律宾部队的失败负责。

1942年初,欧洲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圣诞节过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及其随行人员与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军政要员,举行了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决定建立一个联合指挥体制,即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总部设在华盛顿。“确定希特勒是主要敌人”。

为了便于联合作战,统一对敌,会议还决定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军司令部,由英国韦维尔将军任总司令。“阿卡迪亚”会议持续了两周,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宣言》。艾森豪威尔参加了“阿卡迪亚”会议,他和英国总参谋部的将军们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他对世界战局情况的介绍和分析,给罗斯福和丘吉尔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会后,马歇尔让艾森豪威尔起草发动第一次进攻的计划。艾森豪威尔在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向法国海岸进行直接攻击的建议。

整个1942年2月,艾森豪威尔都在为这一计划而绞尽脑汁。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听取各兵种的战况汇报,与手下军官一起分析、研究、论证,终于于3月下旬拿出了一份代号为“围捕”的具体计划。

围捕计划要求有一支5800架作战飞机组成的空军部队,以及一支总数达48个步兵师和装甲师的陆军部队,其中半数是英国的。

计划内容是,1943年4月1日,对塞纳河口东北、勒阿弗尔和布仑之间的一段法国海岸发起猛攻。

与此同时,在海岸沿线发动突然袭击及空袭,以达到骚扰德国人的目的。如果必要,在1942年9月进行决死作战的“大锤”行动,以便解除俄国的压力。但总的来说,重点仍放在1943年横流海峡进攻的“围捕”计划上。

马歇尔把艾森豪威尔的计划递交给罗斯福,总统批准了这个计划。接着,英国也同意了这个计划。

为了便于贯彻实施这一计划,1942年5月23日,艾森豪威尔前去英国实地考察。当天,艾森豪威尔乘专机飞抵蒙特利尔,然后前往拉布拉多半岛的鹅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