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才成就一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03:59:44

点击下载

作者:张易山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金口才成就一生

金口才成就一生试读:

前言

自古至今,语言充满着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它如一朵盛开的奇葩傲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永不凋零。

在古战场上,口才好的人能够平息两国之间的纷争,化干戈为玉帛。充分印证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其实,语言的作用远远不只于此,正如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所写:“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渐,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全身、安国、全性者也。”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演讲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马克思、列宁、林肯、丘吉尔、戴高乐、拿破仑、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鲁迅、闻一多等等。他们凭借着一副好口才牵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精神和意志,在闻名遐迩的同时成就着自己的梦想和事业。

其实,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梦想,都会渴望成功,而要想取得成功就不能忽略了说话这一关键环节。古语有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帮”,绝妙口才可以是帮助人们成功。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奥地利人阿德勒曾指出,要成功就要能够帮助你成功的人,而要抓住这些人就要紧紧抓住他们的内心,而抓住这些人的内心靠的不是渊博的知识,而是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心理,看透对方的内心,在此基础上用巧妙的言辞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更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因而也就容易取得成功。

那么,一副好口才究竟如何才能练就呢?这就是我们这本《实用口才枕边书》的主线,它通过对中国古代和国外大量真实感人、鲜活有趣、幽默诙谐的故事;通过大量的言论,告诉人们口才的妙处以及如何才能练就好口才。怎样运用好口才让你的财富迅速提升,爱情找到甜蜜,亲朋关系更加紧密,事业上走向成功!第一章话入肺腑如品茗,用活赞美和批评

把赞美和批评的话说的非常自如,如行云流水般容易让人接受。是每个人都要达到的说话境界和水平,但不可为了追求这一效果,而使得说出来的话人不知所云,切忌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要说话婉转且明了。1.良好的交流从赞美开始

用诚恳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话语来赞美对方,不仅能表现自己的涵养、友善,迅速博得对方好感,而且能使对方感到自我价值被人赞同、认可,认为自己内心深处有与这个陌生人相通的地方,从而产生共鸣,渴望与其拉近感情,深入交往。

印尼前总统苏加诺是个外交老手,有一次他访问中国,在广州青年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他说了这样的一番话:“今天,我和大家见面,感到非常幸福,你们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未来的建设者,未来的主人翁。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印度有很多神话,其中有一个神话说到一棵神树,这棵树叫‘愿望之树’,谁要是站到神树的下面,说出他自己的愿望,那么,他的愿望就能够立即实现。假如,现在我能够站到这棵神树下,来了一个神仙问我说:‘喂,苏加诺,你想要什么?你有什么要求?那我就要告诉他:‘我希望恢复我的青春。’”

苏加诺针对青年听众,热情歌颂他们拥有的宝贵青春。这些诚挚的肺腑之言,一方面激起了听众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使听众认为这个演讲者和蔼可亲、值得信任,拉近了感情增进了友谊。

虽然赞美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对陌生人直接的赞美会显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所以我们在称赞一个经营者时,不妨盛赞与对方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以此表现自己对对方眼光独到、经营有方的欣赏。而在称赞一个演讲人时,可以针对他的某一自知的特点进行夸赞,这不但给了鼓励,同时也能让自己心情愉悦。

20岁之前,萧伯纳是一个公认的“胆小鬼”。刚到伦敦的时候,有人请他去做客。他到了主人家门口后,却无论如何也鼓不起勇气按门铃,徘徊许久后选择了放弃。就是如此胆小的一个人,最后却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演说家,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

萧伯纳参加的第一次演讲,是在一位朋友邀请下参加的一场演讲课。当时,胆小的他揣着一颗活蹦乱跳的心诚惶诚恐站起身来,声音很小的讲了一个小故事结果成了别人的笑料,笑他胆小的像个小姑娘,他觉得自己蠢极了。正在他懊恼时,一个女孩真诚的对他说,“你的声音真好听,相信你的声音如果再大些会更悦耳。”,萧伯纳害羞的看着女孩,女孩开心地笑了,她知道他已经接受了赞美。的确,就是这句简单的赞美,让萧伯纳不再拒绝在公众场合保持沉默,他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

此后每逢周末,萧伯纳就会积极地找寻机会当众演讲。对于他人投来的眼光,他一直保持着不理会的态度。每次演讲过后,他都要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以不断提高自己。

无论是在公园、市场还是在码头、学校,无论是在挤满成千上万听众的演讲大厅还是在寥寥数人的地下室,萧伯纳都会出现。经过反复的锻炼,萧伯纳再也不是“胆小鬼”了。他不仅能够大胆地与别人交谈,而且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自己的言语赢来鲜花和掌声。

赞美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让干戈化为玉帛,尴尬化于无形,陌生走向友谊,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交锋。一番血战后,南军战败,李将军签订降约,美国内战结束。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但他并没有丝毫傲气。他首先谦恭地称赞对手:“李将军这次虽然战败了,但这与他卓越的才能没有一点关系,他依旧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他仍旧一如既往的镇定,身穿军服,腰佩宝剑,气宇轩昂;而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高大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是相形见绌。”

格兰特不但大度地赞美了李将军的仪表和态度,也没有因对方战败而诋毁对方的军事才能。他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胜利和李将军的失败,是天气原因造成的。他说:“这次胜利来得很幸运,当时他们的军队在弗吉尼亚,那里几乎天天下雨,行军作战异常不便,而我军一直没有遇到如此糟糕的情况。老天在帮助我们,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巨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运气,而对自己战术指挥的高明闭口不提,面对战败的敌人时也没有趾高气扬,大肆炫耀,而是采取赞美对方的镇定而维护战败者的尊严,他赢得了尊重。2.赞美让人心花怒放

好听的话、赞美的话,任谁听了都会心花怒放。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言,恰当的赞美可以创造出非常和谐、美好的谈话气氛。

赞美的话说的恰到好处时,能够给他人巨大的鼓舞,这种鼓舞会将会像火把一般点燃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激情。以下就是赞美产生如果效果的几点原因。

(1)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

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获得非常重要的社会满足感。人在婴儿时期,就从父母的点头、微笑、拍手、抚摸等赞美性的动作中获得满足。成人以后,更多的是在别人、在社会舆论的赞许声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在社会心理学上,这就称为“社会赞许动机”。应该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正是个人存在价值的生动体现。人们一般都希望他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诚恳的赞美之声,总是能够赢得对方的欢心,同时也为自己打开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2)赞美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双方向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能束缚对方的缺点,引其向善。比如,对方本来具有优柔寡断的缺点,若听你称赞他很果断,那么他就可能鼓足勇气向自己的缺点挑战,努力朝你赞许的方向去努力。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你赞扬声的激励。

(3)适当的赞美对方,能够使其回以同样的热情

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大部分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有的人总是抱怨别人不热情、不友好,其实该反省一下自己。举例来说:面对镜子,如果镜子中的形象令你不悦,那原因最好从自己的脸上去找。一个热情友好的赞许,总能换取对方同样的态度,从而为相互沟通开绿灯。

可见,赞美对方的宗旨是尊重对方、鼓励对方,以及创造友好的交往气氛。因此应该真心实意,诚恳坦白,措辞适当。如果因为有求于人才表示赞许,会令对方感到你动机不良。所以,当你不需求对方什么的时候,表示赞许才显出诚意和可信。对别人的赞许也不必过于频繁,过于频繁就失去了鼓励的意义,并显得滑头、俗气,反遭轻视。赞美的话语不宜过分,言过其实的恭维话就成了“拍马屁”,只会被人耻笑。这都是说明赞美他人须掌握一定的“度”。

一个恰如其分的赞美,还表现在赞美题材的选择上。即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赞美题材。比如,对于年长者,可赞美他的健康、经验、知识、地位或成就;对同辈人,可赞许他的精力、才干、业绩和风度;而初见面者,则主要赞美其可见的外表或已知的实绩;在公众场合,赞许对方那些可引起众人同感的品德、行为、外表和长处比较适宜;到别人家中做客,则可赞美其孩子的聪明、妻子的烹调手艺或家居布置等等。实际上,除了对方的忌讳和隐私以外,只要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赞许的题材随手可拾。

恰如其分的赞许还需有赞美的方法。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直接赞许

当着对方的面,以明确、具体的语言,提及对方的名字(或尊称、昵称),微笑地赞许对方的行为、能力、外表或他拥有的物品。比如你的同事剪了个新发型,与其泛泛说:“你的发型不错。”不如说:“这个新发型使你年轻了10岁。”这样能够强调你表示赞赏的证据及针对性,而不是敷衍了事。如果能在直接赞美之后,用一个问题衔接下去,效果则更好。比如,“这是在哪家发型屋做的?”或“你怎么想到选择这种发型的?”这让对方不至于因为要匆忙做出适当的反应而尴尬。

(2)间接的、含蓄的赞许

运用语言、眼神、动作、行为等向对方暗示自己赞赏的心情。比如,在公众场合你特地请某人签名留念,这个行为就意味着你对他的赞美。你特地向一位女士请教,就暗示着你很重视和欣赏她的能力。聚精会神地听对方谈话,并不时微笑着点点头,也是一种表示赞许的方法。

(3)预先赞许

如果对方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一定的领会能力,那么也可以按照你对他的期望预先赞美他。这样可以调动他的自尊心,鼓励他朝你热切希望的方向发展,以约束他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了预先赞许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有多么重要。

一天晚上,一家大公司发生了被盗事件,但盗窃者并没有得逞。提起原因,令人感到吃惊:该公司聘用的一位保洁员不顾生命危险,与盗窃者进行了一场惊险的搏斗。

在这样一个拥有数百名下属的大公司里,论地位、论工资,这位保洁员都难以在公司里引起重视;论责任,防火防盗这些事情与一个小小的保洁员也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是什么让这位保洁员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正义感呢?

后来,有人从这位保洁员的口中得知: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该公司的总经理每次看到他在辛勤工作时,总是微笑着表扬他把地板打扫得很干净!说你以后肯定会有所作为的。

一句简单的赞美就可以挽救公司于水火之中,我们还等什么呢?别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尝试一下赞美的所取得的效果吧。3.客气话不能太多,恭维话应有新意

赞美要有新意才会得到对方的认同。陈词滥调每个人都会背,这样的赞美会引起人的反感,要引起对方注意,必须有别具一格的赞美语言。

有人说,赞美是所有声音中最甜蜜的一种,赞美应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很多人的赞美语言乏味,净是些陈词滥调。

通常,被归为陈词滥调的俗套的赞美语言有三种。

(1)学别人说过的话

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赞美别人时,自己想不出怎样赞美,只能跟着别人学话,附和别人的赞美。常言道:别人嚼过的肉不香。古时候,朱温手下就有一批非常善于拍马屁的人。一次,他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随口说了一句:“柳树好大啊!”许多宾客为了讨好他,也纷纷起来互相赞叹道:“柳树真大啊”。朱温看了觉得好笑,又道:“柳树好大,能作车头”,实际上柳木是不能做车头的,但还是有五六个人互相赞叹:“能作车头”。朱温对这些言不由衷的人非常反感,厉声说:“柳树怎能作车头!我见人说秦时指鹿为马,有甚难事!”于是把说学他说话的人全部杀了。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种经历。中国人有个传统就是别人赞美自己时,自己往往都要谦虚一下。如果是在人多的场合,大家众口一词地赞美某个人的同一件事,就会使他陷入很不自在的境地,越是最后几个赞美的,如果是同样的话,越让他感到厌烦。

(2)形式上的俗套话

一些初涉社会交际圈的青少年很容易犯这种忌讳,自己没有社交经验,见面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俗不可耐、味同嚼蜡的恭维。这种公式化的套词给人不冷不热的印象,使人感觉对方缺乏诚意、玩世不恭,造成不值得深交的印象。

公式化的套词俗语,有时还会冲撞别人的忌讳。一位年轻小伙子到同学家去玩,见到同学的哥哥后上去就来了一套公式:“大哥你好,见到你真高兴!久闻你的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对方的脸从头红到脖子。原来,他同学的哥哥刚因打架斗殴蹲了15天的拘留出来,这个年轻小伙子根本不明情况就“久闻大名”地恭维了一番,却揭了对方的伤疤,教训甚大。

(3)尽说赞许别人的专长

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大家往往都很容易发现这一点,赞美其专长的人也最多。时间长了,被赞美的人听的都腻了,对这方面的赞美不但不起作用,而且非常反感。比如一个画家,人们肯定都关注他的画技,对书法家人们可能仅赞美其书法水平。常言道:好话听三遍,听多了鬼也烦。

可见,陈词滥调不仅是社交的忌讳,也是赞美别人的忌讳。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陈词滥调呢?

(1)赞美对方时要抓住对方的心理去赞美

陈词滥调往往是在不深入了解对方心理的情况下说出的疲于应付的话,无的放矢,没有目标。只有把握住对方的脉搏,才能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和需要,给予别出心裁的赞美。

(2)赞美别人专长以外的东西

聪明的人善于实施“迂回赞术”,围绕对方关注的但又不是专长的方面进行赞美。

举个例子说,大家都知道空姐们既漂亮又热情周到,所以听到乘客对自己容貌和服务方面的赞美太多了,可以说耳朵也起了茧子。一位黑人先生一次在下飞机时,很激动地对中国空姐赞美道:“我在国外坐了这么多次飞机,第一次遇到对我们黑人这么友好的服务小姐。”这位黑人先生没有赞中国空姐漂亮,也没有赞其服务水平有多高,而换了个角度称赞中国空姐没有民族歧视的品格,可谓别出心裁。

(3)赞美的话语不要太夸张

过其实的“赞美”就成了“拍马屁”,会让人反感。

赞美之词相信每个人听了都非常高兴,但赞美并不宜太频繁。值得赞美的时候就主动赞美,不值得赞美的时候就不要勉强去赞美。否则,过于频繁的赞美会让人的耳朵生茧,从而达不到预期作用。4.赞赏不等同于“拍马屁”

赞赏要赞赏到点子上,不要把赞赏等同于拍马屁。拍马屁可以着三不着两,因为爱听拍马屁的人都是一些低智商的人。而你要赞赏的对象则是对你事业有所帮助的有智慧的人,这样赞赏就必须得体适度,恰到好处。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许多制造商展示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的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了。

过了一会,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是的。”伊斯曼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绪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把办公室的所有的装饰一件一件地向亚当森作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这个时候,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趣。

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俩人都未谈及生意。你想,这笔生意落到谁的手里,是亚当森还是亚当森的竞争者?

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定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与亚当森的口才十分有关。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会被赶出来的。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来很简单,就是他了解谈话的对象。他从伊斯曼的经历入手,赞扬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赞赏与拍马屁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赞赏是发自内心的对对方的某种长处的肯定,而拍马屁则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虚伪地吹捧。是诚恳的称赞还是虚伪的拍马屁,对方一听就清楚。

在用称赞的方式谈话时,通常要注意以下方面。

称赞要发自内心、诚恳;称赞要具体而不要抽象笼统;要实事求是,不可言过其实;间接的称赞比直接的称赞来得更有力;称赞的时机要选择得当,不可乱发议论;称赞要适可而止,不可无限拔高;称赞贵在自然,千万不要做作。

总之,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都有他们各不相同的“成就”——他们最为得意之处,我们只要及时发现它们,并加以诚恳的赞扬,定能大大加深双方的“知心度”,使我们与对方迅速亲热起来。5.婉言批评胜过当面指责

每个人做事都有失误的时候,不必求全责备。批评他人,应讲究些说话的技巧,不能讥讽、挖苦他人,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应尽量用平和或温和的态度去面对你的批评对象,剔除感情成分,将表情、态度、声调加入到批评语中会起到积极效果。

周恩来总理在运用批评的话语时,表现的非常有技巧。他总是抱着与人为善的至诚,对同志的缺点错误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令人心悦诚服。

1952年,周恩来率政府代表团抵达前苏联,就我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项目问题进行谈判。抵苏后,他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逐字逐句讨论修改计划草稿。复印前,他又专门叮嘱一位同志把好最后校对这一关。但当周总理拿到稿子后发现仍然有差错,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校对的同志。第二天,周总理来到代表团驻地与大家共进午餐时,特地与这位同志碰了杯,笑着说:“罚酒一杯吧!”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既亲切又严肃,使这位同志内疚而又不会难堪,收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对方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如果只是一味地横加批评、讲讽刺性的话,数落对方“你怎么做事这么不细心?你这样做对对得起我吗?”等等,是非常不妥当的。

当某人做错事时,在他内心里有时会反省,觉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指责他,那么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羞愧难过,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树立自信。你如果换种语气,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以后做事呀,你自己可要多加注意了。”或者说:“我想,下次你一定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诸如此类的话,对方不仅会感激你对他的信任,同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对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也必定小心谨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缺点、毛病,适时修正自己。

美国一位著名的飞行员,经常参加飞行表演。有一次,他在圣地亚哥举行空中表演,在返回洛杉矶驻地途中,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在300米高度时突然熄火,他凭着熟练的技术使飞机降落。虽然人无伤亡,但是飞机遭到严重损坏,着陆后,他立刻检查飞机燃料,发现果然是燃料加错了。

回到机场后,他要见见为他座机服务的机械师,当时这个年轻人已经为自己的过失而非常苦恼,当飞行员走近他时,他流泪了。由于他的过失,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被毁了,而且差点使三人送了命。飞行员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怒气冲冲地批评、指责这位机械师的失误,而是上前搂着他的肩膀说:“为了向你表明我坚信你不会再这样做,我希望你明天为我的F-15提供优质的服务如何?”

后来这位机械师不但没有再犯那样的错误,而且干得更加出色。试想,如果飞行员劈头盖脸就给这位机械师一通讽刺打击或是严厉的批评,不仅会大大地伤害机械师的自尊心,而且还会使他变得沮丧、自卑、畏首畏尾,甚至放弃他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机械师的工作。

人与人相处,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面对这种情况,你要慎用辞令,巧于交际,少些批评,多些理解,这样才会使你更受人们的欢迎。6.在批评里加点“糖”更佳

每个人都不喜欢听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但是每个人又都会犯错误。这就要求人们要学会指出他人的错误技巧,这里说说的技巧就是在批评他人时的说话技巧。

在批评他人的时候,直来直去的严厉批评不是不可以,但是取得的效果不会很好。如果转个弯儿,在赞美的同时婉转的将别人的错误和不足指出来,对其加以善意的批评,那么结果肯定会让人心服口服,不但乐得听取你的批评,还会感激你的委婉。

有位女经理非常精明强干,她手下的一班干将也都十分出色。前不久,一名助手因迁居别处被调走,接任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这位女大学生不仅长得漂亮、懂得打扮,而且业务能力也很强。美中不足的是,她做起事来总是马马虎虎,常常不待把资料整理好便上交,办公桌上也是乱七八糟。女经理一开始还忍着,认为她会慢慢改正这个缺点的。但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她却还是老样子。并且,这个女孩非常“大度”,对于任何批评、责备毫不在意,几乎是充耳不闻,让人急不得气不得、恨不得恼不得。后来,那位女经理决定改变责备方式。

一天,这个女孩穿了一条碎花白裙,梳了时下较流行的发式来上班。女经理一看机会来了,立即称赞着说:“这身衣服真不错,再配上这个发式显得更加漂亮,要是你以后的工作也像你穿衣一样漂亮就好了!”女孩脸一红,听出了经理的话中之话。没想到,这个办法竟然很灵验。仅仅十几天,那女孩就改变了很多。一个月后,她竟然成为了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的女孩。

女孩能够诚心接受上司的批评,改过自新,不能排除这位经理说话技巧得当的功效,试想,如果经理采取直接的严肃的批评,女孩很可能觉得小题大做,一点细节的小问题根本不值得发那么大的火。有了这种心理,她不但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觉得“这个上司太难以忍受了”。

包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员,常常在航空展览中表演飞行。一天,他在圣地亚哥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后飞回洛杉矶。正如《飞行》杂志所描写的那样,飞机在离地三百尺的高度时,两侧引擎突然熄火。他凭借熟练的操作技术,使飞机紧急迫降,结果飞机严重损坏,幸运的是他没有受伤。

迫降之后,胡佛的第一反应就是检查飞机的燃料。出乎意料的是,这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螺旋桨飞机,居然装的是喷气机燃料而不是汽油。

接着,胡佛回到机场,要求见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械师。当时这位机械师泪流满面,为犯下的错误悔恨不已。

许多人认为胡佛必然大为震怒,一定会痛责机械师的疏忽,因为胡佛是一位极有荣誉心、事事要求精确的飞行员。然而,胡佛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拍拍机械师的肩膀说:“为了证明我相信你不会再犯类似错误,请你继续为我保养飞机。”

此后,这名机械师做起事来认真仔细,再也没有犯过类似错误。

由此可见,说话技巧十分重要,它关系着一个人的形象以及能力问题。所以作为一个聪明人在批评他人时不但要委婉,而且还要一针见血,让对方知道你的不满,这样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7.查清事实,沟通有效

许多领导者都存在一种共性,那就是在公司出先问题后,立即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下属进行严厉的斥责。这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的作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发现会先冷静的将问题查清楚,给下属一个阐述理由的机会,然后再展开批评。

通常,上级在发现问题后要先核实情况,也许一些职员会在阐述问题的过程中为自己开脱。但是只要细心倾听,就能找出适合的论据加以批驳,从而进一步达到明辨是非、统一认识的目的,最后使被批评者认清错误并改正错误。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批评时找错对象,有时就会出现领导在严厉批评某个员工后,才发现原来错不在他,但是员工碍于老板的面子,又不能反驳,不得已只能忍气吞声,背地里怨声载道。工作热情提不起来,甚至对企业感到很失望,产生炒老板鱿鱼的心理,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所以说,一个好的领导在处理事情上需要三思而行,不要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从而失去尽职尽责的好员工。

肯德基连锁店的创始人费雷得·德卢加一向对下属要求比较严格。

一天晚上,德卢加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到肯德基店检查工作。他进入一间肯德基餐厅后,发现这间餐厅的柜台后面乱糟糟的,食品摆得杂乱无章,顿时火冒三丈,对仅有的一名正在干活的雇员大声吆喝,命令这个雇员马上把餐厅收拾好,并帮着雇员一起干了起来。干完活后,他甩出了一句“下不为例”,然后就走出了餐厅。

第二天,德卢加在查阅销售记录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他昨天批评的那位雇员所在的店,销售量超出了近期销量记录。这时他才明白过来,那家餐厅之所以乱糟糟,是因为店里的顾客太多,以至于那位雇员忙不过来。可以说,那位雇员是一名十分称职的下属。一想到这件事,德卢加心里就不踏实。这天晚上,德卢加又来到了那家店,诚恳地向这位雇员道歉,可这位雇员对德卢加的道歉好像毫不在意,只是应酬似的说了一句“没关系”。德卢加感觉到雇员没有说出心里话,认为这样不行。如果雇员带着情绪做事,无疑会影响店里的生意,并且不利于他和雇员搞好关系。

于是德卢加进一步试探,鼓励这位雇员把想说的话统统说出来,并且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表示内疚。经过他的引导,雇员说话了。他承认自己还在生气,自己一直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地工作,不但没有得到表扬还遭受了冤枉和批评。这怎能让人不气愤呢?他还向德卢加诉说:“当时我气愤不已,不知道怎样才能够发泄出心中的不满。当您走出餐厅后,我跑到储藏间拿了一加仑的食用油,倒入了排水沟……”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批评犯错误的下属前,管理者首先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然后再用婉转的方式去批评教导下属,这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清事实再批评

正确批评的要求是先搞清出错的原因。有时有些管理人员由于一时的激动不分清黑白地就直截了当地对下属进行批评,反而忽略了对客观事情本身做出全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2)下属出错原因在批评时要弄清

尽管有的领导人自认为自己已经清楚地了解了事情的原因以及真相情况,但是在批评下属的时候还要认真倾听部下对事情做出的解释。这样做有利于领导人清楚地认识到下属是否已经知道错在哪里,这样更有利于领导人做出更进一步的批评。如果出错的这位下属比较幽默的话很有可能会在悄然间对你讲出一些领导人根本不清楚的真实情况。如果领导人没有证据能够证实这些问题,那么应当立刻结束批评,稍后再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调查了解。

(3)不要大发脾气

或许有的时候自己的下属所犯的错误会使领导人特别的生气,但是作为领导人,无论怎样也不能在批评下属时大发脾气。因为这样做的最终结果那就是使你这个领导人在自己的下属面前失去威信,同时还会给你的下属造成对他有成见的错觉。

(4)不能对人不对事

尽管说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但是作为领导人在批评自己的部下的时候,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只有这样下属才不会对你产生成见。“对事不对人”这样不仅容易可以让你的下属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问题,真正心服口服,而且还有一层意义:这样做还能在部门内部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你的西欧按实际不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产生拍马屁的想法。

(5)不要威胁下属

威胁下属容易使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仗势欺人”。同时这样很有可能造成领导人与下属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会大大地伤害部门内部的团结合作。如果下属觉得自己的尊严或人格受到了很大的侮辱,这样下属就再也不会一心一意地为公司工作了。

假如在批评时,下属有反抗的情绪,在批评后的几天之内,管理者应该找到下属再谈谈心,消除下属可能产生的误解;假如批评以后,下属还没有改正错误,这时就要认真地去分析他继续犯错的原因,不应该盲目地再次批评。

(6)找对批评对象

如果管理者因激动而不分黑白地批评了一位无辜的下属,就会让这名下属感到莫名其妙,进一步感到委屈或抱怨。

(7)批评的方式要妥当

管理者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当事人的性格特特征或所犯错误的大小做出适当的批评。比如,性格内向的下属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批评这样的下属时,应该以鼓励为主,语气要委婉;对于那些生性固执或是自我感觉很好的下属,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犯了什么错误,然后提醒他及时改正。另外,如果下属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管理者应该对他进行正式、公开的批评,这样既可以加深下属对错误地认识,同时又能够给其他下属敲敲警钟;如果下属犯的错误较轻,最好不要小题大做,在私下批评就可以了。

(8)批评的时间不宜过长

如果下属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就应该很快地结束这次批评,以免过多的批评令下属感到厌烦。

作为一名领导人不应该把某个下属的错误经常地挂在嘴边上,还一直喋喋不休地重复唠叨着。8.批评语也要“动听”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像我们身上要沾染许多病菌一样,在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言谈行为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缺点、错误,积极开展批评,才能使保持身心健康,但这些都建立在“不漏痕迹”的批评之上。

缺点每个人都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有可能进步。自己认识不到就得靠别人来帮助,这就是批评的价值所在。所以,批评人就像被批评一样,让对方认识到批评的价值才不会使批评走向误区。

但是,在开展批评时,尤其是管理者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批评的价值。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呢?

(1)用含蓄的批评来激励对方

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约瑟·亚迪森曾说:“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看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里所说的“正”,实际上就是隐恶扬善,从正面来加以鼓励,也就是一种含蓄的批评,能使批评对象不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可以说从正面鼓励对方改正缺点、错误的间接批评方法,比直接批评效果会更快、更好。因为这种批评方法易于被对方所接受,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2)体谅对方的情绪,取得对方的信任

这是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的第一步。“心直口快”作为人的一种性格来说,在某些方面的确可体现出它的优点,但在批评他人时,“心直口快”者往往不能体谅对方的情绪,图一时“嘴快”,随口而出,过后又把说过的话忘了,而在被批评者的心理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失去了对批评者的信任。所以当你在批评他人时,不妨学着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这种批评。如果所批评的话自己听来都有些生硬,有些愤愤不平,那么就该检讨一下措辞方面有何要修改之处。

另外,也要考虑场合问题。不注意场合的批评,任何人都不会接受的。

(3)诚恳而友好的态度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会像赞扬那样使人感到舒畅,而且,批评对象总是用挑剔或敌对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者。所以,如果批评者态度不诚恳,或居高临下,冷峻生硬,反而会引发矛盾,产生对立情绪,使批评陷入僵局。

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态度,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就像一剂润滑剂,往往能使摩擦减少,从而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在工作中特别注意谈话技巧。

一天中午,查尔斯·施瓦布路过炼钢车间,发现有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顶上,悬着一块非常显眼的写有“禁止吸烟”字样的牌子。他此时会怎么做呢?是痛斥他们一顿还是指着牌子对他们说“你们不识字吗”?不,都不是。

他心平气和地走到这些人跟前,然后递给每人一支雪茄:“年轻人,假如你们愿意到别处去吸烟的话,那么我将非常感谢。”

在开展批评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就事论事,勿伤及人格

批评他人,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切勿把“陈谷子、烂米糠”统统翻出来,纠缠在一起,算总账。这样做,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而揭对方的疮疤,甚至伤害其人格,则最容易引起对方的愤怒,应绝对避免。

(2)具体明确,勿抽象笼统

在批评他人之前,先要明确是就哪件事或事情的哪个方面进行批评,那么就以事实为基础,越具体明确越好。抽象笼统,“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别人就难以弄懂你的意思。

(3)语气亲切,勿武断生硬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用语。如果态度诚恳,语气也必定会亲切,让人听了心里舒服;如果态度生硬,自以为是,别人也就不会买你的账。有的人批评人时总喜欢用“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应该这样做……”,仿佛只有他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口吻只会引起人的反感。

(4)建议定向,勿言不及义

批评和建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批评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对方能改正缺点、错误,从而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所提的建议当然应该是为对方指出方向。但有的人提的建议不具体,让人糊里糊涂,弄不明白。如有客人要来家吃饭,妻子对丈夫说:“你能不能不老在那看报?”不如说:“你能不能帮我摆好桌椅、碗筷,客人就要来了。”这样就从另一个角度婉言批评了丈夫的懒惰,同时给他指明了改正的方向。

作为领导者,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不能先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将下属扁的一文不值。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黑锅大家背,红包自己拿。”这样的领导领导出来的企业一定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9.对知错者无需恶语指责

聪明的管理者,应该懂得含蓄,在责备下属时,可以从侧面进攻,比如,利用称赞来使他们改掉毛病,进而增加整体工作效率。

当员工犯了错误后,管理者应该立即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该正错误。有些管理者则认为,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难,但要让员工改正错误却是一件难事。

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管理者让员工认识到错误的方法太单调,就是批评批评再批评;另一方面,员工对管理者的批评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即使接受了批评,也不能保证下次不犯错误。

如果管理者把让员工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建立在批评的基础上,难免会遇到上面提到的情况。

松下电器成立初期,下属的工作情绪不高,处处都表现得比较懈怠,迟到、早退、开小差等现象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看到这种现象后非常不满:如果任凭这种怠工现象发展下去,公司迟早都要倒闭。为了让这种现象彻底消失,松下幸之助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

召开大会的那一天,松下幸之助待职工到齐后,庄严地走上了主席台。他大声说道:“今天,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向大家宣布。”他说完这句话后,会场顿时变得异常安静,职工们都想听听总裁到底有什么事情要宣布。然而,松下幸之助说完这句话后,竟然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会场。会场的安静气氛在一刹那间被打破,职工们先是窃窃私语,接着便大声议论,然后开始喧哗,会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正在职工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又出现了。会场很快恢复了安静,但职工们脸上愤怒的表情并没有消失。松下幸之助再次走上主席台,扫视了一下台下的职工后,慷慨地说道:“从你们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怒。你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对我的突然离去感到不满。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当我见到你们中的一些人迟到、早退、擅离岗位等怠工现象时,我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们有兴趣知道的话,我愿意告诉你们。在那些时候,我的感受与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今天要郑重宣布的就是这件事情,现在已经讲完了,可以散会了。”正在大家低头思索的过程中,松下幸之助利索地走出了会场。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松下幸之助召开的这次简简单单的会议竟然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自从那次会议后,松下公司的下属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很少出现怠工现象。

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一个懂得批评人的人,他会让对方心服口服,而一个不懂策略的人才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训斥人,这样的结果也许让员工改正了,但是员工心底里的不愿是无法抹去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愤愤不平的心理。

不过,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其实,有些方法可以让员工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及时地改正错误。在这里,简要介绍三种方法。

(1)保全下属的面子

老板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不能够粗暴地对待他们,而应该顾及到他们的面子。

(2)让下属感动

一位老禅师非常善于管理,正因为他有效的管理方法,寺庙里的和尚很少违反规矩。即使有人违反了规矩,在这位老禅师的教导下,也不会再犯。从下面的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老禅师的管人智慧。

一天晚上,老禅师正在禅院里散步。当他走到墙角的时候,发现了一张椅子。禅师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搬开了椅子,蹲在原处。

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进来,由于天黑看不清,小和尚跳下墙时正好踩在了老禅师的脊背上。当小和尚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是老禅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不知所言。

令小和尚感到意外的是,老禅师打量了他一番后,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了,天比较凉,快去加点衣服吧。”

老禅师的做法不仅感动了小和尚,而且小和尚的师兄弟得知这件事后,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从此以后,再也没人在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3)明褒暗贬

从前,一个倒卖香烟的法国商人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一个老人从听众中径直走到台前,商人非常吃惊。只见老人在台上站定,大声对着台下的观众道:“女士们,先生们,我喜欢抽烟,所以我知道抽烟的好处不止这位先生说的几点,我还总结了三另外三点!”

商人听了这样的话当然非常高兴,对老人深施一礼道:“老先生,谢谢您了。您相貌出众,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人,请把您总结的三大好处向听众讲一下吧!”

老人徐徐说道:“第一,抽烟的人,狗见了都会害怕。”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接着,老人说:“第二,抽烟者的屋子肯定不会有小偷光顾。”台下的人都开始惊呼,商人非常高兴。老人又说:“第三,抽烟的人不会老。”台下的人顿时乱作一团,商人更加喜不自禁。

这时,台下的听众要求老者解释,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老人示意他们安静,稍作停顿后说:“请朋友们听我解释!”商人也格外振奋,急切地催促老人:“老先生,请快快讲来!”

老人说:“第一,大多数抽烟的人都会变驼背,狗看见后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哩,怎能害怕?”台下哄笑一阵,商人出了一身冷汗。老人接着说:“第二,抽烟的人在夜里通常都会不停咳嗽,小偷们以为主人还没有入睡,怎敢进屋偷东西?”台下又一阵大笑,商人却惊恐不已。老人又说:“第三,抽烟的人大多短命,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变老。”台下的人大笑不止。待平静下来后,人们发现商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走了。

批评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让对方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一旦他知道了就要适可而止,不能再生硬不留任何回旋的余地。10.批评理由充分,不要无端指责

对别人有益的批评几乎每个人都会接受,但如果你的批评有点过火或者搀杂着其他的目的和个人情感,这样的批评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引起别人的反感。

要使批评容易被人接受,就需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切勿出现以下这些说话的大忌。

(1)吹毛求疵,过于挑剔

批评人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批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只要无关大局,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切不可斤斤计较、过于挑剔。这种做法,只能使人谨小慎微,无所适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产生离心作用。

(2)不分场合,随处发威

批评人必须讲究场合和范围。有的批评可在大会上进行,而有的只能进行个别批评。若不注意批评的场合和范围,随便把只能找本人谈的问题拿到大会上讲,就会使对方感到无脸见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批评人,特别要注意不要随便当着对方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丢他的脸,出他的丑,使他难堪,会引起对方公开对抗。许多争吵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3)大发雷霆,恶语伤人

人人都有自尊心,即使犯了错误的人也是如此。批评时要顾及人的自尊心,切不可随便加以伤害。因此,批评人时应当心平气和,春风化雨。不要横眉怒目,以为这样才能显示批评者的威风。实际上,这样做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批评人应力戒发怒。当你怒火正盛时,最好先别批评人,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去批评。

切忌讽刺、挖苦,恶语伤人。下级虽有过错,但在人格上与上级完全平等,不能随意贬低甚至污辱对方。

(4)无凭无据,捕风捉影

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但是,在现实中常常见到有的领导批评他人时,事先不调查,不了解,只凭一些道听途说,或者只凭某个人打的“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就去胡乱批评人,结果给人留下“蓄意整人”的坏印象。

(5)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中国有句俗语:“当面批评是君子,背后议论是小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一种心态:不喜欢背后批评人。当面批评,可以使对方听清楚批评者的意见和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背后批评,会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有话不敢当面讲,一定是肚里有鬼。再说,不当面讲,经他人之口转达,很容易把话传走样,造成难以消除的误解。

(6)乘人不备,突然袭击

批评人,事先最好打个招呼,使对方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批评,对方不至于感到突然。比如,有的人做错事,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应当先通过适当时机,吹吹风,或指定与对方关系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使其先自行反省,然后再正式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他有了心理准备,不至于感到突然,就比较容易接受批评了。反之,如果当对方尚未认识到自己有错,就突然批评,不仅会使人不知所措,还会怀疑你批评人的诚意。

(7)一批了之,弃之不管

批评只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在心理上会产生疑虑情绪:是不是领导对我有成见?带着这种情绪,他会特别留心领导的有关言行,从中揣测领导对他的看法。当发现领导不理睬他时,他就会认为领导对他有成见;当你无意批评到与他相似的问题时,他会神经过敏地认为你又在讲他,又在与他过不去。为了消除这种猜忌心理,领导在批评之后,要细心观察他的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有了点滴成绩,及时肯定。有了困难,及时帮助。这样才能有助于消除猜忌心理,达到批评的目的。

(8)反复批评,无休无止

批评不能靠量多取胜。有的批评只能点到为止。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心里已经很不自在了。如果再重复批评他,他会认为你老是跟他过不去,把他当成反面典型看待。多一次批评,就会在他心里多一分反感。

(9)嘴上不严,随处传扬

批评人不能随处发威,更不能随处传扬。有的前脚离开下级,后脚就把这件事说给了别人,或者事隔不久批评另一个人时,又随便举这个做例子,弄得该问题人人皆知,满城风雨,增加了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

(10)以事论人,全盘否定

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比如用“从来”、“总是”、“根本”、“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等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

以上这些批评的话语对任何人都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因为批评不是语言压过别人,而是从道理上让对方信服,让对方从心底里承认错误,承认你的批评是正确的,这样他才能够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二章话不当说绝不说,交谈时管住嘴巴

说话的目的是为了传情达意,因此,说话时一定要勤动脑慢张口,管住嘴巴,不该说的不说,免得生出事端,毕竟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1.陌生到熟悉,靠说话搭桥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相知,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与陌生人交往,而交往中就少不了交谈。与陌生人交谈是训练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大难关。处理得好,从陌生到熟悉可以说仅是一步之遥;处理得不好,那么陌生人就永远是陌生人,无法成为朋友、知己。

当两个熟悉的人在一起聊天时,往往会国事家事天下事无所不聊,时间过的相当快;当两个陌生人聊天时,寥寥数语寒暄后便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了,时间也便停留在原地不动,这样就筑成了尴尬的局面。

要想与陌生人顺利交谈,首先要找出彼此的共同点。有了共同点,便能够有共同的话题;有了共同的话题后,就能够有效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以下是一些探究共同点的方法:

(1)察颜观色,发现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乐趣等等,都或多或少地会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点。

一位退伍军人在一次乘车时与一位陌生人坐在一起,他们的座位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后仍然没有排除故障。

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试了一下,果然找到了病根。这位退伍军人立即猜测他的这一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呆过吧?”“嗯,呆了六七年。”“噢,算来咱俩还是战友。你以前是哪个部队的?”……就这样,他们交谈了起来。

(2)用话语进行试探,找出共同点

如果两个陌生人在一起待的时间太久,一直保持着沉默就会感到无聊。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通过言语来试探双方的共同点显得比较重要。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还有人借火吸烟,然后借机交流;等等。

两个年轻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同一排。其中一人问对方:“你这是去哪啊?”“浙江,你呢?”“我也是,你到浙江什么地方?”“杭州一亲戚家,你是浙江人吗?”“不是的,我也是去杭州一个亲戚家。”

经过这番试探后,双方便找到了共同点:都是去杭州走亲戚。随后,两人谈得很投机,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

(3)听人介绍,找出共同点

当你去朋友家串门的时候,偶然遇到朋友家里有生人在座时,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当然会很快出面给双方介绍一下各自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个性特点以及爱好等等。听完这番介绍后,便能够从中了解到自己与对方有何相同之处。

一位县中学教师与县物价局的一位股长在同一个朋友家里见面,主人做了中间人,为他们相互介绍了一番。他们从朋友的介绍中得知双方都是朋友的同学,于是以“同学”为话题开始进行交流。

(4)领会谈话,探索共同点

有时候,从一个陌生人与别人的谈话中也能够发现这位陌生人与自己的共同点。

在广州的某百货商店里,一位顾客对服务员说:“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在说“我”字的时候,此人将其说成字典里查不到的苏北土语。

站在一旁的另一位顾客也是苏北人,听了这句话后用手指着货架上的某一商品对营业员说了一句相同的话。随后,这两位不相识的顾客相视而笑,买完东西后就开始交谈了起来。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点

发现一些表象相同点是很容易的,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就可以做到。不过,这只能保证双方能进行初步的交流。要想使交谈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必须一步步地挖掘出深一层的共同点。

一个度假的大学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朋友家聚餐,经过主人介绍认识之后,两个人就谈了起来。慢慢地,二人发现对方对社会上不正之风的看法与自己很相似,在不知不觉中便相互展开了讨论。

他们从令人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谈到产生土壤沙化的根源,从民主与法制的作用谈到对党和国家的期望。随着交谈的深入,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随着彼此的慢慢渗透而不断拉近的。

人和人从陌生到熟悉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试探过程。但是不懂得说话方式和技巧的人就掌握不好这个试探的度,那样也就无法得到迈过与人之间的一步之遥。2.说话文明,待人谦和

与人交流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礼貌性的问候。一般情况下,“您好”是最常见的问候用语。在使用这句问候语时,如果能根据对象、时间、场合的不同适当地变换一下表达方式,效果会更好。

通常,我们在见到德高望重的长者时,为了表示尊重和显示热情可以亲切的问一句“您老人家好”;见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时,直接说“先生您好”或“女士您好”更能显示出您的亲切;如果知道对方的职业,可以在“您好”前加上职业称谓,如“医生,您好”、“老师,您好”等。

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段,可以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如“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等等,这会显得更加得体;遇到节日时,可以把节日祝福放入问候语中,比如“节日好”、“新年好”等等。

把这样的文明用语常常放在聊天的开始,会给人以舒服之感,能够把双方带进一个融洽的氛围中,这样很有利于进一步的谈话和交往。

有位名叫亚诺·本奈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谈吐习惯,不仅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办事也比别人更易于成功。反之,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则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甚至被人低估了能力。

只要稍稍留心就会发现,会办事的人在平常说话时口头挂有很多“敬语”,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敬语,它们会给说话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偏劳等等委婉的用词。如果在说话的过程中,经常使用这些词汇,那么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口角。

当你和人相见的时候,道一声“你好”,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千万不可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着丰富信息:既能表达你的尊重、亲切和友情,又能显示你的礼貌、教养和风度。

在国际上,日本人说话的时候,善于说“谢谢”。有人曾经做过统计,一个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日本职员,最高一天平均要说571次谢谢,如果不是这样,就可能被认为不是一个好职员。这个数字或许有些夸张,但有一点须承认,顾客如果买了东西,营业员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再来”,顾客自然很高兴;如果顾客不买东西,只是逛了一圈,你仍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光临”,那么顾客再买东西的时候,当然愿意光顾这样的场所。

美国人说话则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美国人即使在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点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正因为这样,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万美元。

在欧洲,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是请人帮助的事情,他们开口总少不了对不起。比如,“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等等。

更值得学习的是,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如果一旦发生两车相撞的事故,双方都先彼此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发生争吵的几率自然降低了。

人类用来沟通的工具或媒介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字,也包括态度、表情和姿态等。而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工具则是语言,人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沟通都是由语言来承担的。由此可见,良好的谈吐在社交场所非常重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