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04:14:55

点击下载

作者:(德)西尔维亚·洛肯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

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试读:

内向高敏者(德)西尔维亚·洛肯著曾婧译北京日报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内向高敏者/(德)西尔维亚·洛肯著;曾婧译.——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9.10ISBN 978-7-5477-3390-5Ⅰ.①内… Ⅱ.①西……②曾… Ⅲ.①内倾性格—通俗读物 Ⅳ.①B848.6-4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50561号北京版权保护中心外国图书合同登记号:01-2019-3254Leise Menschen—gutes Leben:Das Entwicklungsbuch für introvertierte PersönlichkeitenAuthor:Sylvia LöhkenBy GABAL Verlag GmbHCopyright © GABAL Verlag GmbH, OffenbachThe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through ZonesbridgeAgency.本书中文简体版权由中世汇桥版权代理安排引进。Email:info@zonesbridge. com内向高敏者出版发行:北京日报出版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8-16号东方广场东配楼四层邮编:100005电话:发行部:(010)65255876总编室:(010)65252135印刷:北京世纪恒宇印刷有限公司经销:各地新华书店版次:2019年10月第1版   2019年10月第1次印刷开本:710毫米×950毫米 1/16印张:14字数:125千字定价:56.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关于作者

西尔维亚·洛肯,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在德国学术交流资讯中心(DAAD)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独特的工作经历让她对性格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2003年起,她开始专为性格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做咨询工作。

事实上,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多年来,她陪伴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成功。她认为内向和外向是一个高度多元的话题,领导者可以利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异,提高合作与深化关系。

她与丈夫育有一子,居住在波昂及柏林,来往于德国与美国文化之间。她总是不停地在寻觅好书、精彩的谈话对象以及吉光片羽的智慧。序 用自己的方式走安静的路

如果人生是一部公路电影的话,你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也很难。一方面,我们有以前从没有过的宽广空间可以任意计划人生,没人逼着我们必须跟着父母的脚印前行,而且,当下的文化中,女人和男人有同等的法定活动空间和决定权。

那么,我的人生就可以为所欲为?可惜没这么好的事,因为还有另外一方面,无限制的人生规划会导致我们难以做决定:是生孩子,还是无牵无挂地生活?是要有飞黄腾达的事业,还是要多留些时间给自己?是从事自由职业,还是找份稳定的工作?旅行的话,去哪儿呢?定居的话,住哪儿呢?读书的话,读什么呢?

这本书是一份写给内向型高敏感人群(以下简称“内向高敏者”)的人生指南,它会鼓励你用自己的方式走上安静美好的人生之路,帮助你发现自己的愿望,行使你被赋予的自由权利。它不光会指出你的闪光点,还会指出那些常让你精疲力尽的难关。它会把坚持和改变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娓娓道来。

在书里,我不追求系统性的概论。这不是一本人生教科书(虽然我自己有时也希望确实有这样的书存在,但是现在没有这样的书,以后也不会有——可能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这涉及人性发展可能的方方面面。任务清单也没太大用处,列出待办事项只会束缚和限制你。

在这本书中,你能够找到那些帮助过其他内向高敏者的建议和启示,了解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朝某个方向走下去。这本书中,你会认识一些有名的或不太有名的内向高敏者。你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有趣的经历,并从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将和我们分享这些经验。

所以,这本书是一个自助餐台,而你,我亲爱的读者,你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你也会在这里找到一些不同性格的人,因为从这些和我们不同的人身上,我们能学到的最多。

如果你已经读完了这本书,那么最紧张兴奋的时刻就到来了:是时候改变你一直以来觉得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了!你会发现:这并不是要你放下身边的一切,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虽然有时的确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要你利用自己的性格特质,找到更多的机会,让自己成长发展。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成熟”。

也许心智成熟是你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段旅程。你只有这一次神奇的人生,在此生中,你的各种特质合在一起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你。让这些特质闪闪发光吧!

在专属于你的公路片中,享受这场生命之旅吧!我祝你在旅程中发现美好,希望你能到达一个自己喜爱的目的地!你的西尔维亚·洛肯第一卷 我们的生活为何而幸福?“生活是世上最罕见的事——大部分人只是存在着而已。”——奥斯卡·王尔德1 一份幸福生活的配方

我特别惊讶:作为内向高敏者,你善于分析、小心谨慎、坚韧不拔,简直拥有了获得幸福生活的天时地利人和!你能很轻松地开展人生的下一步计划。

实体书店和电子书城里有琳琅满目的书籍教我们如何变得幸福。单单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要我们感到幸福很简单,只需要一杯由各种荷尔蒙和神经递质调和的鸡尾酒就行:主要是血清素、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内向高敏者很少亢奋

相对于内向高敏者,外向活跃者具有较高的多巴胺水平,这就是说,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如果我们把幸福感等同于兴奋的话,事实可能也的确如此:内向高敏者的脑部化学物质导致他们很少表现出亢奋状态。万幸的是,幸福不仅仅是在好运中高声欢呼,也远比单纯的感觉要复杂许多。

世界上没有衡量幸福的标杆。捧着一杯热乎乎的茶,抱着一本书舒舒服服坐在壁炉边的内向高敏者,与那些和兄弟们坐在云霄飞车里大笑的外向者相比,是更不幸,还是更幸福呢?

这两个例子代表了幸福的一种特质——幸福是一种“瞬时抓拍”。世界上没有谁,能早上开开心心地醒来,兴高采烈地过完一整天,晚上又心情愉快地上床睡觉。(老实说,哪怕真有人是这样的,你也不会想认识他,不是吗?)幸福是一种“瞬时抓拍”

有的科学家认为,幸福是我们生活的副产品:它偶尔发生,且持续时间很短。之后,我们就又会回到日常的状态中去,或者变得不幸福,这要视情形而定。两种真正的幸福

在介绍两种真真正正的幸福之前,我要先给大家讲一讲幸福哲学的始祖——亚里士多德。他是第一位把幸福这个主题从政治和宗教的混沌中解放出来,并联系到每个个体身上的人。幸福应通过个体的思考和行动实现。在此背景下,亚里士多德在2300年前就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探究过这几个直至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什么是美好的人生?人怎么才能过得幸福?

很显然,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这个话题了。

满满的幸福感有两种形式和理解方式:一种是因内心的喜悦产生的幸福,另一种是由合适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幸福。因喜悦而产生的幸福与感觉和事件相联:要避开伤痛,并把愉悦感最大化。今天我们知道,通过美好的事情(拥有爱情、加薪、孩子降生、中彩票)而带来的幸福感很快就会消失,特别是金钱,是无法让人一辈子幸福下去的,尤其是当邻居比我们更有钱的时候……由喜悦而生的幸福和由合适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早就告诉人们:合适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是能让我们真正幸福的方法。那到底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行为?他认为要因人而异,但也给了一个大体的方向。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生活指南:1.做事时将自己的天赋和长处利用起来。2.为自己设立目标。不要仅仅设定在满足自己生活需求的水平上,而要更高一些,不仅为了自己,还要有更大的意义——能够帮助或成就他人。3.做对你来说好的、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今天我们把这称作“内在动因”。当你在所做的事情上赋予了别的期待时,就会出现内在动因。比如你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感觉也很好,或是你白手起家,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成功的事业。4.请你自己决定什么事对你来说是好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自由自愿,自己负责。强迫无法带来幸福,勉强自己改变也不行。很多证据表明,感情上的经历比物质上的拥有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夏日和朋友们一起郊游,比拥有一个野餐篮要幸福得多。

要获得幸福的瞬间和满足感,最重要的是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外在的事件不是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源泉,我们经历这件事情时使用的对策和采取的态度才是。当然,亚里士多德也说了,享乐是可以有的。但是,享乐和单纯的让人快乐的“小确幸”不在一个层面上。愉悦和享受不是自主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的目的,而是它自然而然带来的“副产品”。我们不总是幸福,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成长始于逆境

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曾成长于逆境之中。阿尔贝特·施韦泽在原始森林里盖起了他的医院。维克多·弗兰克在集中营中构思如何才能有意义地生活。特蕾莎修女和加尔各答最穷困的人一起生活。对于强调愉悦感的人来说,这些生活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过痛苦、感受过痛苦的人,才能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获得幸福人生的个性:特尔曼研究

关于幸福的思考先讲到这里吧。现在我们来说说,好的生活到底是怎样达成的,幸福的旅途又指向何方?

如何度过我们的一生,有多种多样的方案,受特定的世界观和具体情况影响极大。你想想,一位难民和一位美国首席政治家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一定不同。

好在,有一些科学家敢于行不可能之事。他们花费多年时间观察许多被试者,统计可靠的数据,找寻成功生活的真谛。这里,我们介绍其中两项追踪研究:特尔曼研究和格兰特研究。

特尔曼研究是心理学界历史最悠久的追踪研究。研究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刘易斯·特尔曼,他也是“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的修订者,有着内向高敏者坚韧不拔的优点。他对加利福尼亚州1500位生于1910年的天才儿童进行了长达35年的跟踪研究,在他去世之后,其他科学家又将研究继续了下去。

虽说该研究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很多批评,尤其是它将遗传作为研究前提,研究对象悉数来自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优于平均水平的家庭。也就是说,该实验无法说明一个人成功的原因究竟是高智商还是身处优越的环境。如果不谈天赋和家境的问题,这项实验得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为了解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尔曼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个孩子有多理性?他过得是否快乐?他喜欢参加派对吗?他喜欢在家里玩还是出去玩?他收集到的1500份答卷,使得我们可以问一个和本书主题相关的问题:长久幸福的人生和个性有关系吗?长久幸福的人生和个性有关系吗?

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着手研究了特尔曼的数据,研究结果远比一个简单的“有”要复杂。能够让一个人获得长久幸福的个性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幸福生活的关键:认真负责的态度

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生命的长度和生活的质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坚韧不拔、认真负责、谨慎小心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对成功的影响比聪慧要大。这项研究能够证明,认真负责的态度听起来十分无聊,却可以带来很多好处。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用手头的数据说明:“认真负责的人有更加健康的大脑结构和行为方式,他们常常有美满幸福的婚姻,能交上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有更健康的工作环境。”何为幸福的人生:格兰特研究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对1939—1944年毕业的268位哈佛毕业生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从毕业直到他们退休。格兰特研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为期最长的研究之一,至今仍未结束。这项工程浩大的研究背后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与我们的关注点十分契合:何为幸福的人生?

如此宏大的研究课题,其答案必须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也要经受得住学术上的批判和质疑。所以整个研究的实施从一开始就十分复杂:参与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和对生活的满意度都要被仔细研究。各位参与者每年都要接受多次问卷调查。每隔一段时间——至少两年,心理学家要和每位参与者见面详谈。每五年做一次医学检查。所有这些研究手段使这项研究如此特别:它提供了大量的以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可靠数据。格兰特研究结合了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数据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有许多外在共同点:他们全是美国白人男性,因为哈佛的受教育经历,他们都属于精英阶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为有如此丰富可靠的纵向数据十分难得,所以很多科学家常常使用这项研究的数据。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呢?这项研究得到的答案是: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身体和灵魂都很健康,还对自己很满意的话,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这里既包含了个人对自己的评估,也要考量医生和心理学家的评估。

这个结论把幸福的人生具体化了。不过,你可能等不及到退休的时候再来评估自己的一生。

所以,另外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是:那些实验参与者是如何开启幸福人生的呢?

这些男子中大概有25%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根据研究数据,他们成功的原因一目了然,其中一些我们已经知道了:不抽烟、少喝酒。超重没什么好处——如果想年纪大了看起来状态依然很棒的话。另外,如果能偶尔多动动,而不仅仅是从沙发走到冰箱的话会更好。大约25%的人获得了幸福的人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加激动人心的结果。从1967年起领导此项研究的乔治·格兰特在一次接受《南德意志报》的采访中曾说道:“幸福和修养的关系比和富裕的关系更密切。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有条不紊属于幸福,有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也属于幸福。”

这听来好像很抽象。我们具体应该如何理解呢?以下三个认识会给我们一个大方向。第一个是格兰特在一次接受《明镜周刊》的采访中提出的:“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这不仅仅包括伴侣间的关系,也包括了和周边所有人的关系。”第一点: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这些关系包括儿时和父母的关系,和兄弟姐妹的关系,稳定的伴侣关系和好友间的关系。如果你想获得幸福的一生,那你必须把自己和家庭成员及朋友的关系放在第一位。请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好好相处,锻炼你的交际能力,学习如何与人建立并保持亲密的关系。

第二个重要的认识是:外在事物是无法使我们幸福或不幸的,然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外在事物,却又十分重要。或者说,那些适应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拥有幸福的生活。他们能坚持在困境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第二点:重要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

对于内向高敏者来说有一点尤其重要:不要把问题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去。研究清楚地指出:长此以往,这会让我们生病。相反,外向活跃者更容易把他们碰到的挫折归结到外因上——这会让周遭的人受罪。第三点:不要让情绪伤害自己或别人

第三个重要的认识是关于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拥有幸福人生的人大多善于疏导自己的情绪,比如通过运动来缓解挫折感,不让自己和别人受到伤害。小结

在这里,我们把两项关于如何获得幸福人生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特尔曼研究:1.要坚韧不拔。2.要谨慎。3.要认真负责。4.要培养良好的生活管理习惯。5.哪怕没有爱因斯坦的智商,也没什么大不了,放轻松。头四条才是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格兰特研究:1.戒烟,戒酒,保持正常体重,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2.好好和别人交往。和自己的伴侣、孩子、亲戚及朋友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3.在困境中学习,并学以致用。4.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不要回避。正确疏导不良情绪,以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请再认真看一遍这张幸福生活的秘方。虽然只有短短半页纸,却是科学家多年研究成果的精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呢?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特别惊讶:作为内向高敏者,你善于分析、小心谨慎、坚韧不拔,简直拥有了获得幸福生活的天时地利人和!你能很轻松地开展人生的下一步计划。

哪怕内向高敏者在人生的下一站取得成功时不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又如何?对生活有所期待而行动的人,也会让他的世界跟着动起来,而幸福的生活正与这种行动紧密相关。

不过,喜欢稳定的内向高敏者在这里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要想过得更好,我们应该待在原地不动吗?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改变呢?下一章就来解决这个问题。2 保持现状,还是着手改变?

如果只是想生活得更好,我们往往不需要进行特别大的改变,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调整,就能获得期望中属于自己的生活。内向高敏者喜欢稳定

幸福的生活往往包含两个方面:保持现状和着手改变。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希望生活中的美好经历可以永恒不变,尤其是看重安全感的内向高敏者们常常寄希望于一切都保持现状:工作要稳定,和他人的关系要稳固,身体要保持健康。仪式和日常习惯能够让我们觉得安稳。看看那些最简单的事情吧:你喜欢喝什么?你喜欢去哪儿吃饭?改变的四个阶段

但偶尔我们也需要对生活里的东西进行改变。可能是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改变,可能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自己的行为方式有了改变。在这一小节中,我们会问自己:到底该如何改变?“发展意味着运动,运动包含着变化——矛盾的地方在于,要想始终忠于自己,常常需要进行改变……我们的一生都在这两极之间反复:一边坚持初心,一边寻求改变。”——伊丽莎白·马尔多夫博士改变通常是缓慢的

真正的改变其实总是缓慢的:大自然的四季逐渐更迭,我们慢慢地从孩童成长为大人。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是如此,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我们会“嗖”的一下就完全不同了。更何况,我们还经常需要决定:我到底是要改变一下,还是保持不变?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改变是如何发展的。在第一个阶段,我们要找出压力的位置。怎么才能分清现在究竟需要动起来,还是需要坚守?我们常常希望保持稳定,这时产生想要改变的冲动往往是伴随着对现状的某种不安。有什么东西让我们觉得不舒服,让我们难受,让我们不满意或让我们感到疼痛?改变的第一阶段:找到受压点下面的问题可能会给你启发:·什么让你不舒服?·你对什么不满意?

下面例子中的三位内向高敏者就有完全不同的需要改变的受压点。安娜、特奥和盖比的故事:改变的第一步安娜是一个中型企业的经理。她总觉得自己的外形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没有存在感,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她觉得特别烦。她想对外界产生一些影响。所以她想改变。特奥在一个汽车制造集团做项目经理,工作表现出色,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问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他觉得无聊,而且不知为何觉得特别不充实。盖比最近一直在照顾家人。她的小女儿总是生病,需要住院,她需要花很多时间照顾孩子,比原本计划的长了很多。想到将来要重新去工作,她总觉得很有压力。

在这些情况中,我们有动力去改变,因为我们对现状不满,期待改变能够带来生活上的改善。这种动力赋予我们着手去做的勇气,哪怕产生的后果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总有一天会感觉更糟糕,这甚至能够说服我们大脑中胆怯的“恐惧中心”。改变的第二阶段:利用判断力,寻找关联

但要想真的去改变,我们必须弄清楚事情的源头。这就要靠我们的判断力,即分析能力。在改变的第二阶段中,我们得仔细观察,找出事情之间的关联。下面的问题可能会给你启发:·问题发生在何处?·还有哪里有问题?·这些问题是否由我的某种习惯所导致?·我在什么情况下会想起这些问题?·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安娜、特奥和盖比的故事:改变的第二步安娜做了她所擅长的事情——列清单。她把自己经历过的,觉得没有存在感的情况都列了出来。她的分析结果是:一旦需要进行口头交流,她就会出问题,比如开会、做报告还有聊天。安娜发现,这种时候她总是说得又快,声音又小。特奥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事让自己觉得无聊,有挫折感。这期间他发现了很多他擅长处理的事情:同事们互相推诿不想接手的复杂提案,他很愿意写,写的时候也十分专心;他可以轻轻松松做好自己的项目,和小组成员相处融洽;他可以很好地解决比较急的事情,几乎是部门里的外交家。特奥想到这里,就觉得没法再继续分析下去了,他做的事情对他来说既不是太难,也不是太简单。他不明白自己到底为何厌倦烦闷。盖比思考的是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觉得自己得走出家庭,重新踏入社会。她发现,只要经济上有些紧张,她就会有这种冲动。她先生是一位IT行业的自由职业者,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并不规律。如果接不到单子,盖比就会觉得自己得出去工作,才能给家里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

如果我们光是靠分析判断就能改变的话……举个例子,你有没有为新的一年做过理智的计划,少吃点甜食、戒烟、多做运动,结果呢?改变的第三阶段:跟着感觉走

光靠分析判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感知能力是更加古老、更加坚韧、更加稳定的——哪怕是在无法思考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感知。改变,是不适的、费力的。我们的大脑感知到这种不适,会让我们放弃改变。这时我们唯一的办法是,遵循刚刚学过的格兰特研究第四条原则:认真对待我们的感受。这是改变的第三阶段:跟着感觉走。这时你应该跳出改变前的感觉,去体会改变之后更好的感觉。下面的问题可能会给你启发:什么能带给你真正的快乐?你渴望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在什么时候觉得特别舒服?

我们的情感指南针会引导我们。它不像判断力那么具体,把一切都用语言表述出来,可能有的时候它就是一种冲动,让我们想去做些什么,想跟着这种感觉走。我们会开始改变。如果对改变的结果不满意,就再去看看我们的情感指南针,再试一次,像安娜、特奥还有盖比一样。安娜、特奥和盖比的故事:改变的第三步安娜觉得,自己在一个比较小的群体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最舒服。比起说话,她更愿意写字。她特别喜欢做计划、列清单,通过社交媒体来沟通。一开始她有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靠列清单是不可能做好经理的工作的,靠网络也不行。这让她难受了很长时间。后来她想,如果她擅长口头交流的话,也许就会喜欢上口头交流。于是她去上课,练习发声,参加交际训练,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而喜欢上口头交流。安娜又拿起笔去写计划,去点开社交媒体。总之经历了种种尝试,安娜开始对事业进行重新规划。特奥无法继续理智分析了。他问自己到底什么能让自己开心,得到的答案是:当他在一个公益食堂帮忙,分配食物给穷人时;当他帮助人们达成共识,融洽相处时;当他帮助同事和朋友解决问题,让他们的生活回到正轨时。他的感觉告诉他:他属于那种理想化的、想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特奥发现,他的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在这家汽车制造企业只能实现一小部分,仅仅在公益食堂帮忙和帮助同事对他来说远远不够,于是他开始把求职转向那些做公益的企业。虽然他发现很多企业所谓的“公益事业”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但他没有放弃,继续寻找。当他听说有一个在发展和教育领域规模很大的公司在招聘经理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的能力和经验非常适合这个职位,只是薪资待遇会降低。当我问盖比什么事能给她带来愉悦的时候,她笑了,想都不想就说道:“和我们的孩子们在一起时!”最小的孩子的健康问题是她最大的担忧。盖比想改变的原因来自外部环境:她想减轻丈夫的经济负担,并为家里提供更稳定的经济条件。改变的第四阶段:做决定

改变的第四阶段是做决定。计划和思考要通过行动实现。外部的改变过程正式开始。安娜、特奥和盖比的故事:改变的第四步安娜决定参加电子商务和线上销售方面的职业培训。不久之后,她开了自己的线上销售代理公司。有趣的是,她发现和客户交流一点都不难,因为这都和计划有关……特奥决定,如果他被那家发展教育公司录取的话,就接受那个职位,后来他果然获得了面试机会。他打算好好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进行一个如此大的事业转变。盖比决定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她和丈夫恳谈了一次,讨论了如何让家里的经济状况稳定下来。也许丈夫能够找一个相对固定的兼职岗位,同时也做自由职业;或者在一个经常合作的客户那里接手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那个客户一直希望他去自己公司上班)。如果这样收入还是不稳定的话,盖比还有一个备用计划:她白天可以做保姆多带一两个孩子,这样既增加了家里的收入,还不用离开她的两个宝贝。

长期的改变需要时间,也需要投入很多能量。想改变的人,需要遵守“坚韧不拔”和“认真负责”两个原则,这是内向高敏者的优势。这两个原则,也是让我们能从A点走到B点的决定性要素。

在盖比的例子中我们能看到,也许有的时候,坚持某一种状态反而更好,保持原状也会产生变化,也需要坚韧的精神。盖比仔细思考了她的情况,尊重了自己的感受,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还与丈夫进行了沟通。打心眼儿里想要改变的人,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都成功做了哪些改变,并相信这次也一定能行!乐观地面向未来需要坚强的灵魂,即韧性。——爱娃·卡尔布海姆博士,医生、作家、培训师关键问题在于:从理智和情感两方面考虑,着手改变和保持现状到底哪个更好?

如果你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请遵从它的指引,一步步慢慢来。厚积薄发、少量多次积累起来的改变反而更持久。内向高敏的你会觉得,每天都进步一小点比突然进行特别大的改变要简单得多。你有的是时间。

安娜、特奥和盖比三个人都花费了数月的时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方向。这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他们都到达了理想的终点。内向式改变

所谓改变,并不一定要开始新的东西,有时只需要和过去告别。和过去告别,会让我们换一种方式生活、成长。

但请注意:如果想改变自己,我们就要做好离开舒适区的准备,这需要能量。所以,只有当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发现自己需要改变的时候,才应该改变。这种角度来源于我们内在的人格特质,这对于改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内向型作家佩特里克·珲特认为,内向高敏者和外向活跃者改变自己的动因是不同的,这归根结底源于他们的人格核心不同。动因和大脑中的“谨慎中心”和“奖励中心”相关,内向型大脑的“谨慎中心”影响力明显大于“奖励中心”。内向高敏者不会为了体验刺激而离开舒适区,只有在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日常的痛苦越来越明显,让他们难以承受时才会这么做。——佩特里克·珲特,内向型企业家、作家

虽然原则上内向高敏者们不反感各种刺激和欲望,但他们只会因为特殊原因离开自己熟悉的区域。他们大脑中的“奖励中心”不那么活跃,不像外向活跃者那么容易受到刺激的吸引,不会为了获得更多更新鲜的刺激感而去改变,不会认为改变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

如果只是想生活得更好,我们往往不需要进行特别大的改变,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调整,就能获得期望中属于自己的生活。

佩特里克认为内向高敏者的改变潜力很大,并介绍了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进行改变。内向高敏者有改变自己和生活的天然优势——他们一般都善于思考并发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能够进行相应的努力,哪怕改变的过程可能很漫长。每当我想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变的时候,我都不会给自己特别大的压力,而是先在书里和网上搜寻相关信息,再根据实际情形和朋友讨论我的想法。大的改变我会分步骤进行,慢慢拓展我的舒适区。我需要靠小的成功鼓励自己迈开更大的步伐。——佩特里克·珲特,内向型企业家、作家

作为内向高敏者,我们自身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因为我们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它们。比如有人擅长写作,那么他就更愿意去写,而不是去说;有人很谨慎,那么在危险情况下他就能准确地预估和规避风险。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的资本,要过上美好生活,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它们,来让我们的行动更有效。内向高敏者的强项是美好生活的资本

如果改变能够和生活中重要的事情相互结合的话,就会比较容易。弄明白到底是什么驱动着我们,什么对我们来说其实不那么重要。只有当我们自己能够决定到底要改变什么时,我们才能够确立目标。

内向高敏者身上这些看起来没有任何驱动力的特质,其实正是改变的优质前提,例如独立自主,就是非常合适的“改变发动机”,就连小心谨慎,其实也不会阻碍你向前。稳定、内向、敏感不是阻碍改变的“刹车”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空间来逐步完成。你要学会在生活中悠闲地让改变发生。长效的改变需要足够的空间。

我们何时会改变自己?当我们有动力的时候。动因是始终存于我们内心深处、不曾改变的喜好。我们改变自己,是因为我们希望改变可以带来一些更好的事情,或者避免不好的事情。我们可以使用很多方法找出激发我们改变或者保持现状的动因。我自己比较喜欢用的是“莱斯动力剖析法”。这种剖析法包含16种生活动因,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我们。四种人类基本动因

在这里我对这套方法做一点简化,用一张概览图来进行说明——尽管这张图产生的原因和我们的出发点有所不同。玛格丽特·马克和卡罗·S.皮尔森在2000年前后发明了一种讲故事的模式,让一些“怪人”找到自己的身份,并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总结。他们选用了四个源于动机理论的人类基本动因,用这种简单的模式,将它们分成了相互矛盾的两组:归属与独立,安全与风险,由此得到了这个“动因指南针”。

对这张“动因指南针”图的解读如下:作为人类,我们是群体性动物,我们互相归属,被家人和朋友关心爱护着。与此同时,我们也想要独立自主,想一个人过独一无二的生活。内向高敏者的优势就是独立,想必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安全也是很多内向高敏者切实的需求:这要归功于大脑中活跃的“谨慎中心”。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不会开启新的征程,因为这意味着要面临各种风险。

总的来说,这四种需求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只是内向高敏者的大脑有自己的倾向性。促使他们进行改变的动力通常有两种:内向高敏者改变的重要动力:1.独立性我们非常珍惜自主权,喜欢先自由地从外部了解事物,与被观察对象保持一段距离,然后再行动,实现自己所想。2.安全感所有能让这个世界变得可以预估的事,对大部分内向高敏者来说都是有吸引力的,比如提高自控力,引入例行习惯,获取信任。

另外两种动因——归属和风险,在内向高敏者身上也能看到。这两种动因会导致一种紧张关系的产生:哪怕是内向高敏者,也想归属于某个群体,当他们无聊的时候也会去冒险。像佩特里克·珲特之前提到的那样,当他们对自己的现状非常不满,愿意以身涉险时,哪怕这个风险意味着重新出发或者冒险前行也没关系。内向高敏者为何改变?“我家里人觉得教育没什么用,是针对那些笨蛋的。我花了很多时间,才从这种认知中走出来,然后不停地学了又学。我很庆幸自己补考了高中毕业考试。这个决定给我的人生开启了新的方向,我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现在我在大学里读本科,认识了很多很酷的人,了解了很多有趣的事。”——艾拉,26岁“我小的时候,父母从伊朗逃难到德国来。他们什么都没有,白手起家。所以,我从来不轻易冒险,只想要安全感,不想再次从头开始。当我刚刚创立自己的IT咨询公司的时候,经常半夜惊醒,觉得很害怕。尽管如此,我还是放胆做了,现在我很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萨米尔,48岁“我家里人都觉得,女孩子要嫁个好丈夫,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所谓的好丈夫就是一个能够挣钱的男人。女孩应该持家有方,家里的事情都是女孩做。所以,我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很小心,做的事情也都是我们家里女人常做的——负责做饭。后来我先生在我50岁的时候离开了我,为了不付孩子们的赡养费,他装作很穷的样子。但我很高兴终于能够独立!现在我有一个很好的男朋友,也没想过要结婚。我不想结婚。”——佩吉,62岁“我不是一个能拿大主意的男人,也很害怕改变自己。结婚29年后,我的妻子过世了。又过了很多年,我才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我在想:还会有什么事发生在我身上呢?于是在60岁的时候,我决定去考帆船资格证,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水。现在我花很多时间待在大海和湖泊上。我现在的妻子是我在挪威的一次帆船旅行上认识的。我们能一起玩帆船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库尔特,78岁“我很喜欢自己质检员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和别人建立了很多联系(虽然我不是特别喜欢)。我想事情、做事情都很有条理、有规划。我受聘于一家协会,还参加了职业培训,晚上和周末都要去上课,学了很多东西。8年前我所在的公司破产了。在此之前我早就发现有的数字不太对,但是老板不听我的。当公司彻底不行了的时候,我有两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可以选择。我选择了一家大企业,工作更有趣了,赚得也比以前多,而且不知为何我还挺骄傲的,因为我没有像个愚蠢的胆小鬼一样眼睁睁看着船一点点沉下去。”——雪莉,46岁

在本书后半部分关于内向高敏者的优势——持之以恒的章节中(13章),会有步骤清晰的指南,教你如何改变那些不再适合你的习惯。3 自我价值感

任何一个提升了自我价值感的人,都给自己上了重要的一课——我足够坚强,我能够以真实的自己,与我的人生以及人生中的所有卑劣、不公及困难一同成长。

自尊心——我们大都自认为知道其含义,但实际上未必如此。这个词值得我们仔细探究,因为只有当我们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构架人生计划。自身价值感——一种深层的信念感

让我们先把这个词拆开来,一点点分析,谈一谈“自己”(作为个体)的“价值感”(内心的信念感)。这种内心的信念感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更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这种冲动产生于两点——内部和外部。来自内部的信息与来自外部的信息

有时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是相互匹配的。如果你喜欢或擅长某些工作,那么上级不仅会给你积极的反馈,还会主动告诉他的上级你取得了哪些成绩,这就意味着你的行动(从内部)和你上级主管的反应(从外部)都巩固了你的信心。

但有时候,内外信息之间会产生紧张关系。比如说,你有内向高敏者的优势——你独立思考,跳出限制,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它会让工作更便利、产生的费用更低。你的上级嫉妒你能想出这个办法,加之公司本不太看重个人创意,于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就要求你保持现状:“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啊!”但是,你自己想要改变,想变得更好。这种情况下,外部和内部就对你的自我价值给予了不同的信息。来自你自己的内部信息是:“如果能自由、独立地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话,你就是优秀且有价值的。”来自其他人的外部信息是:“如果你能按照我们的期望调整自己,不要试着去赶超别人的话,你就是优秀且有价值的。”矛盾的内外信息

我们得忍耐这种对立关系。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决定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如何活得重于泰山,如何为我们的个性和愿望而欣慰。任何一个提升了自我价值感的人,都给自己上了重要的一课——我足够坚强,我能够以真实的自己,与我的人生以及人生中的所有卑劣、不公及困难一同成长。培养自尊心

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2011年)曾把自尊心比作钙质:如果没有它,我们会处处受限,生活质量堪忧。他还特别把自尊心比作人的免疫系统,能防止我们生病。当生活突然给我们一击,日子不再是美景良辰时,良好的自尊心能够让我们远离恐惧和忧郁。自尊心——并非赖以生存,但却至关重要

培养自尊心要从下面两个领域做起。增强自信!1.增强你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比如要相信自己思维清晰,也要相信自己能完成人生中会遇到的任务,尤其对于内向高敏者来说,感知到自己对外部的作用十分关键。内向高敏者善于进行复杂的思考——我们称之为“分析性思考”,这是一种优势。值得相信的还有我们的直觉,这一点之后也会提到。2.要相信你值得拥有通过努力得到的幸福和成功人生。

坚韧与自信之间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相互作用:坚韧能够帮助我们达到哪怕最有野心的目标,同时也能提升自尊心;反之,有强烈自尊心的人,也更坚韧不拔。

自尊心的提升,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难以置信的效果——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个人未来的发展中,还是在与人相处的方式上、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中(包括在爱情里)。除此以外,从数据上来看,对自身价值深信不疑的人活得更现实,直觉更准确,更有创造力,更灵活,也更能与人合作。自尊心是特定态度和习惯的结果

难点在于:这种对自己价值的信心是无法直接培养的,而是特定态度和习惯的结果。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六种培养自尊心的习惯,它们都源自刚才提到的纳撒尼尔·布兰登的研究,他的研究让人受益良多。我会在介绍每种方法时补充一些针对内向高敏者的建议。培养自尊心的六种习惯:1.有意识地生活这种习惯能鼓励你积极利用自己的智能,有目的地学习知识,独立思考,而非直接效仿或盲从他人。这考验的是个人的意志力:我们能够选择尽量清醒地生活,活在当下,认识并改正错误,分清感情和事实,比较自己的计划和实际行动。有意识地生活意味着不断学习和成长,成为一个有自尊的、更理想的人。反之,我们会发现,处于不健康的、依赖他人的关系里的人,总是不去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反思。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很方便地就能全面了解关于营养知识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有所选择地决定吃什么。当然我们也可以对此根本不去了解。给内向高敏者的建议:很多内向高敏者的加分项都是分析性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仔细地观察和倾听,有很好的优势去有意识地生活。如果需要理解的东西很难,内向高敏者特有的坚韧不拔就能帮他们克服困难。2.接纳真实的自己接受自我是我们赋予自己价值感的重要条件,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上来看。第一层:健康的利己。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完全赞同自己,珍视自己——就因为我们的存在,我们就值得获得赞同。我们代表自己。自我赞同是生命力的体现,有时它需要时间来培养。举个例子:莱娜多年来一直被伴侣约斯特看不起,但她却完全听命于他。现在约斯特在巴西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便理所当然地要求莱娜和他一起搬到巴西,并负责办理移民的诸多事情。莱娜内心涌动,她说:“不。”第二层:诚实看待镜中的自己。自我接纳与了解自己的身份紧密相关:我们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所思考的、所追求的、所做的事,是我们自身的现实。哪怕这个现实不那么有吸引力,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有些令人难以接受,甚至像是个错误、是个弱点,看起来愚蠢至极,但它依然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思想、愿望和行为。反之则是自我欺骗。举个例子:罗尔夫的弟弟拉尔斯很有天赋,长得帅,而且很成功。罗尔夫长期以来都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之下。直到三十多岁的时候,罗尔夫才终于发现:他很生拉尔斯的气,一直责怪他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痛苦。只有认识到这点,他才能培养起自尊心。第三层:同情心。自我接纳意味着我们对自己产生同情心。我们可以对一个做了错事的朋友报以真诚的理解,甚至完全能够想象他为何会做错。这种情况下,错的不是人,而是他的决定。只有带着同情心,我们才能维持和朋友的关系,看清楚什么是需要拯救、需要改正的。我们对自己和自己犯的错误也是同理。给内向高敏者的建议:内向高敏者的自我批判往往更强烈,很容易损害自信心。肯定自己的内向性格——这对于很多内向高敏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本书也会帮你做到这点)。试着接受自己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让你在开会时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在假期里过得不那么愉快的特质。3.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控制所有事情。然而当你觉得自己至少能控制生活中的某个部分时,自尊心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自我价值感也会增强。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让自己过得更好。有意识地让你的愿望、决定、行动、人际关系和时间利用都符合你原本的规划吧!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能促进自尊心的培养。考虑清楚,你到底应该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到底需要什么才能让自己过得舒服,究竟该和谁相处、怎样相处,如何与之沟通……你要想明白什么事情对你来说尤其重要,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事情做决定。在这个基础上定下目标,确立愿望,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举个例子:前文中对男友言听计从的莱娜,当男友约斯特在巴西找到新工作时,她罕见地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在姐姐和朋友的帮助下,她找到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答案中没有巴西,也没有约斯特。4.坚持自我坚持自我意味着,哪怕是逆风而行,也要坚持自己的愿望、需求和价值观。有时我们需要将内在态度向外表达,并对内在态度负起责任来——参见第三点。这虽然难,却对培养自尊心大有裨益。这也不是自私自利——除了你自己以外,还有谁能用你的价值观、目标和愿望生活呢?所以,不如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态度,哪怕有的时候只有你独自坚守。自我坚持能让人自信。我们能看到自己的作用,知道自己能够带来改变。给内向高敏者的建议:这点对于很多内向高敏者来说是很难的,尤其是那些“谨慎中心”很强大的人,在和外部世界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的压力会很大。有的内向高敏者,尤其是那些害怕冲突的类型,会觉得坚持自己的观点是一件蛮不讲理的事情,但其实不是:坚持自己观点的人,也能让别人坚持自己的观点。很多内向高敏者都有的坚韧个性,在这里是尤其有益的加分项,它能帮助我们坚定站在我们觉得重要的那一方,哪怕有时我们会因此变得不讨人喜欢,毕竟坚持自己的内心更重要。如果你要练习这一点,最好从小事开始,慢慢提高要求。你的勇气会与日俱增,自尊心也是。小事比如:在餐馆点和别人不一样的菜;在会议里提出相反观点;当别人讲愚蠢笑话的时候,不要跟风笑。大型自我坚持的例子:无法处理好财务问题的姐姐向你借钱,拒绝借给她;和自己爱的人结婚——哪怕家里人都反对;或者(就像前面莱娜的例子一样)再次一个人从头开始,重新认识自己。5.设定人生目标,并全力执行为了实现你设定好的目标,哪些步骤是必要的?你需要学习哪些技能,改善哪些技能?这些细节计划会帮你控制整个过程。但是要达到这种程度的自信,就要有自我约束力。唯有自我约束力,才能让计划变成可见的、我们能力范围内可以取得的成果。这会让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提升到新高度。给内向高敏者的建议:会精打细算、能进行分析性思考且很有韧劲的你,在这一点上能做得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很简单。任何一个定下目标并实现的人,都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我们还要战胜经常碰到的一个大障碍——消极。举个例子:格奥尔格一直都是个亲切但不轻易流露感情的父亲,和双胞胎儿子玩耍打闹的事他都交给了妻子贝琪,她天生就爱交际、热心而且外向。对于格奥尔格来说这本来是件好事,每天累死累活的工作之后,晚上和周末他就不用再花费所剩无几的精力去管贝琪和两个儿子了。随着兄弟俩慢慢长大,格奥尔格发现妻子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他则越来越像一个亲切的局外人,和他们真正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一开始格奥尔格很伤心,后来他试着每周六下午和儿子们一起做点事。这时他发现,仅仅每周的一个下午实在不够。是时候设立一个目标了。对于格奥尔格来说他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好父亲,要能和儿子们建立亲密、充满爱的关系,要多和他们相处,创造愉快的时光。格奥尔格喜欢做计划,他列了一系列约束自己的规定,其中两条我觉得很好:(1)周六下午是属于他和儿子们的时间,也是属于贝琪的时间(如果贝琪愿意参与进来的话)。(2)每个周六都计划一些有意思的、对大家来说都好玩的活动。格奥尔格说,就是这两条看起来很简单的规则为生活带来了巨变:一家人都爱上了他精心设计的周六下午。其实那天他也不准备什么特别浩大的工程:有的时候,大家一起在花园里玩或者出去吃冰激淋,有的时候,格奥尔格会准备一个惊喜,比如最近他们去动物园参加了一个特展,还一起去上了料理课,在课上一家四口都穿着围裙戴着帽子做儿童餐。现在,两个儿子和他关系非常融洽,他和贝琪也更亲密了。6.锻炼知行一致知行一致就是说你的理想、标准和信念都要和你的实际行为保持一致,最理想的情况是你每天都能按照自己所想地生活,每天都用自己的价值观充实生活,这样的自我融合最能强化人的满意度,提高个人的自身价值感,促进心智成熟。下面两条路,可以帮我们通向自我融合:(1)建立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真正在乎和珍惜的是什么。只有在有信念的情况下,人才能将其付诸行动。你要弄明白自己会对什么感兴趣,到底是什么在内心推动着你,让你每天早上从床上爬起来,什么时候你会觉得动力十足……那就是你的信念所在。如果一下子想不出来,可以回忆青少年和童年时期,那时候有什么事能让你兴致盎然?(2)遵守你能够认同的原则。首当其冲的是你自己的行为和决定:把这些看作是原则,至少不能站在原则的对立面。比如一个把信任看得很重要的人,却在背后议论别人,这样的人就应该好好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知行一致。另外,在和人交流的时候,也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信念,真实地面对自己。如果你的孩子对你很诚实,也应该让他知道不应该对邻居撒谎——哪怕撒谎会让他处于有利地位。举个例子:听到你觉得愚蠢的笑话时不要跟着笑。只承诺你能做到的事情。承认你犯的错误。给内向高敏者的建议:这一点比较难做到,因为很多内向高敏的人都倾向于避免冲突,或者保持消极的状态。所以知行一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逆风前行。如果一段感情让你苦不堪言,就结束这段感情,而不是闷闷不乐地待在其中,或者开始婚外情(当然,前提是你曾经真心努力挽救过这段关系,但还是以失败告终)。第二卷 敏感而自在的生活“相信你的力量,而非运气。”——普布里乌斯·西鲁斯4 我们的优秀之处

我们要强化自己的优势,而非尝试变成一个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时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

很多内向高敏者碰到的困难都和他们的优势相伴而行。他们的优点很明显,却又如此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内向高敏者的苦恼:我的缺点“我就是没法像别的同事一样推销自己。其他人在老板面前好像总能轻易地表现自己。”——丽萨,29岁“皮特是我升职路上的竞争对手,如果我能像他一样擅长演讲就好了!他说话总是那么风趣幽默,我却讨厌站在台上,其实专业上我明明比皮特优秀得多。”——亨利,46岁“朋友们周末总想出去玩,但是我常常只想窝在沙发里,安静地看书,或者睡个午觉。我是不是早衰了?”——拉娜,24岁

我碰到过很多内向高敏者,他们来参加我的培训时总带着某种期待:改变那些他们觉得不好的特性和行为,就像丽萨、亨利和拉娜一样。这些自我批评者们常常会忽视——内向高敏者有特别的优势。我介绍了十种内向高敏者的优势,很多人都表示惊讶:原来内向高敏者的生活里还藏着如此多的好处!内向高敏者常爱自我批评

这些优势就像引路的星星。接下来的内容中我要用它们作为标题,引导我们的成长。这些优势是我们的创造力,是让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我们的本真。我们要强化自己的优势,而非尝试变成一个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时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你会发现,每个优势都有它的“阴暗面”,就像每束光都会投下阴影一样。然而,即使黑暗的那一面也能在你的成长中起作用,甚至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有在疼痛的时候,你才会开始改变。

之后的十个章节都以典型的内向高敏者的一种优势为标题,每个章节中也都会给阴暗面留出足够的篇幅,它们可能是障碍,可能是诱惑,也有可能是痛苦。我们会去寻求它们的根源。聚焦:优势与其阴暗面

让我们回到内向高敏者的强项。如果你读过我关于内向高敏者和外向活跃者的书的话(《内向心理学》和《性格拼图》),那你会发现这本书里关于内向高敏者强项的顺序其实有些许不同,原因在于当我研究优势和障碍如何让它的所有者发展的时候,觉得应该调整一下顺序。内向高敏者的优势

内向高敏者并不优于或差于外向活跃者。他们拥有典型的优势,就像拥有一笔沉默的宝藏。为了让你能从一开始就看得明白,在这里我先列出十大优势概览。内向高敏者的优势:1.谨慎:感知风险,评估风险。2.专注:专注于一件事情。3.自我探索:追求思考和交流的意义、深度和质量。4.善于倾听: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5.安静:在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低调地寻求专注力,想办法放松,并寻根究底。6.独立:按照自己的原则自主生活,能独自一人,也能给予他人独立自主的空间。7.善于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进行复杂的构想和系统性的规划。8.擅长写作:与口头表达相比,更喜欢、也更擅长书面表达。9.持之以恒:拥有向内的力量,能长时间耐心地专注于某件事。10.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寻求自己和他人的共同点。内向高敏者的劣势

如果我们内向高敏者只有优点就好了。然而,我们总是第一个用自己的缺点难为自己的人,因为我们总想改变这些障碍:它们会打乱我们的计划,搞砸我们和别人的交流,导致我们没法好好生活。

我们的劣势其实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路标:它会帮我们看清自己的需求,并为达到目的做好准备。如果我们想好好规划生活,让自己心想事成,那就必须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劣势。内向高敏者的劣势:1.恐惧:过于小心,妨碍行动和决定。2.过于注重细节:做事没有大局观。3.易受刺激:容易被太多、太杂和太快的信息难住。4.被动:钻牛角,哪怕这会起到消极作用。5.逃避:通过回避来应对困难。6.过分理智:忽视情绪,高估理智。7.自我否定:否定或看低自己的特色和需要。8.固执:和他人相处的时候不善于变通,太依赖于习惯。9.孤僻:不爱交际,导致自己可能变得无依无靠。10.害怕冲突:无法积极应对棘手情况,并因此不堪重负。5 谨慎

内向高敏者尤其在乎安全感,因为相对而言,他们大脑中的“恐惧中心”,也就是杏仁体,要更加敏感。第一个优势——谨慎,恰恰根植此处。

没错,谨小慎微是一个优点。有了它,我们才能仔细评估风险。在把财产交给那个看着挺和善的银行职员之前,在告诉同事自己暗恋老板之前,思考清楚再做。谨慎的人还有一套敏感的预警系统,尤其当危险不是以拿着砍刀、全副武装的刺客形象出现,而是乔装打扮、看起来像个完全无害的家伙时。温室气体排放、饮水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全球移民潮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诸如此类,都能引起谨慎者的注意。试想如果你要飞越大西洋,有一个高度谨慎的飞行员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在与人交际方面,内向高敏者们也往往谨慎得多。他们不会立刻和别人套近乎,会先保持礼貌的距离,仔细观察一下,因为他们需要考虑自己应该说什么才不会惹人生气。内向高敏者很少会激怒别人

在个人发展历程中,谨慎往往会出现在寻求新路线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内向高敏者会倾向于选择温和的转型。我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30岁出头时,有段时间我在办公室里无聊得要命,但我又害怕放弃这份稳定的工作。我喜欢和植物有关的一切。我有一个园子,里面种着各种浆果和鲜花。我喜欢做素食,也在学日式插花。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个爱好发展成一份事业,而且我也不是做企业家的料。32岁的时候我把工作时间减少了1/3。调整后不管是薪水还是纳税等级都还不错,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工作,还多出了很多闲暇时间。这期间,我开了一个关于做素食和种菜的博客。我喜欢写作,这个话题我也很感兴趣,我还能通过博客和人交流,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也不用天天出门见人。有意思的是,现在我对工作也更上心了。我十分感激老板和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份稳定感。对我来说,这个温和的转型特别顺利。谨慎的人更值得信任

如果我们打心眼里信任周边的环境和人,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谨慎的人尤其能够从中获益,他们能获得更多安全感。信任让生活更加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固。信任是万物之基!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因为我们和他人相互依存,但又无法控制他人,所以我们必须信任他们,就像信任伴侣一样信任面包师和公交司机。爱也需要信任,不过爱谁,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罗兰德·科普维思曼,心理学家、作家、教练

信任他人

对于谨慎的人来说,信任的地位非同一般。

据说,列宁曾说过这样的名句:“信任很好,但是控制更佳。”控制对于容易担惊受怕的人来说的确很有诱惑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信任他人常常包含双重风险:

第一重风险在于,我们必须要信任的时候,往往是处于危险的、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中时。比如我坐飞机飞越大西洋时,我必须相信驾驶舱里的飞机员和机上的乘务员。当我下了飞机,去做报告的时候,我要相信我的老板会遵守诺言付钱给我。当我在回程时告诉同事我的小秘密时,我相信她是一个守口如瓶的人。

第二重风险在于,信任是可能会被背叛的。关于这点,我的同事马提亚斯告诉我他是如何平衡信任和风险的。信任常常意味着冒险。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无条件地信任,信任要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这能帮助我们正确评估,在何种情况下,我们周围人的行为不太值得信任。这不代表应该过于谨慎,尽量不相信别人,恰恰相反。只要对方知道你所冒的风险,了解到你有多依赖于他的能力,信任就会形成一种强劲的结合力。想稳妥的人不去信任别人,也找不到信任他的人。——马提亚斯·诺尔克,作家、演说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