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事皆学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09:28:44

点击下载

作者:李慕南,姜忠喆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日常小事皆学问

日常小事皆学问试读:

前言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担当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学抓起,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势在必行。

图解科技内容,进行科学普及,对培养广大读者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从面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打下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现代化的战争、通讯传媒事业的日益发达,处处都体现出高科技的威力,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于科学知识充满了强烈渴求。

对迅猛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不仅可以使广大读者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使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学好科学知识,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丛书,主根包括人体医疗、前沿武器、古代文明、科技历史等内容,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四脚蛇真的有毒吗

夏天,在路边、在草丛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形体像蛇、身体有鳞片的四脚蛇。听人说,四脚蛇有毒,要是被它咬了,皮肤会红肿,继而腐烂。四脚蛇是不是真的有毒呢?为了探个究竟,我们兴趣小组对它进行了研究和实验。

首先,我们捉来一条四脚蛇,把它麻醉后,放在解剖盘上固定。然后用一次性针筒在它的嘴里吸取0.5ml唾液,倒入烧杯再加入3ml水,使唾液和水均匀混合,接着将一只小青蛙放入其中,一小时后,青蛙安然无恙。是不是时间太短?就让它呆一晚上吧。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小青蛙还没死,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挺惬意的。是不是浓度太低了呢?为了使我们的实验准确可靠,我们又到田野里抓了四条四脚蛇,按昨天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小青蛙还是没死。由此看来,四脚蛇对小青蛙没有致毒作用。

那么四脚蛇对其他动物是否有影响呢?我们抓来一只花猫,把0.9ml唾液涂在猫的身上,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结果,两天之后,我们发现猫毫发未伤。至此,我们开始对人们关于四脚蛇的危言有所放松,并进一步增加了对四脚蛇毒性研究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决定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研究四脚蛇对人是否有影响。

我们从四脚蛇的嘴里吸取了0.5m1唾液涂在自己身上,刚开始觉得皮肤有点凉,过一会儿,就什么感觉也没有了,无不良反应。半小时后,皮肤仍旧无反应。由此说明,四脚蛇对我们人类皮肤没有致毒作用。

通过以上实验与研究,我们明白了四脚蛇对人类并没有致毒作用。经过查阅《小博士知识库》,我们还知道四脚蛇其实就是蜥蜴和石龙子,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浙江等地,以捕食蚊子、苍蝇、蟑螂等害虫为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认错妈妈的黑蝌蚪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句话对小朋友来讲,不会感到陌生。它就是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课文讲述了黑蝌蚪渐渐长大,并找到青蛙妈妈的故事。

可是,自然课老师却对我说:“青蛙妈妈不会认那些黑蝌蚪的,因为那不是她的孩子。”是语文书错了还是自然课老师错了?我们生物兴趣小组的伙伴们一商量,决定自己养蝌蚪,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

3月7日,天气还比较冷,在学校附近的池塘里,我们发现了黑身子的蝌蚪,一群群地游来游去。用脸盆一舀,就有百来只。我们将捕来的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精心照料,可不知怎么回事,每天都有十多只蝌蚪死掉,不到一星期,就损失了近一半,剩下的也都病恹恹的。老师说:“蝌蚪不宜多养,它们之间会排出毒素,影响了水质。”哦,原来如此!我们重新捕了二十多只,这次照料得更加细心,蝌蚪也不负众望,长得很快,一星期后,它们的身子已长成罗汉豆大小,后腿也开始出现。这时,有同学告诉我们,在田间的沟里有灰色的蝌蚪。我们来到田间,只见一些灰色的蝌蚪静静地卧在沟底。人影一晃,它们便四处逃窜,我们用网兜捕了好一阵,才捕到二十多只,把它们养在另一只缸内。灰蝌蚪的样子与黑蝌蚪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灰蝌蚪有白白的肚皮,而黑蝌蚪浑身发黑,肚皮很薄,可依稀看见内脏。

4月初,黑蝌蚪的后腿已成形,身子的前端也出现了小腿,整个身子的颜色稍稍变淡了一些。接下来的一星期里,它们的前腿长得很快,而身子仿佛停止了生长,圆圆的肚子变长了。我们在水中放了两根木条。四五天后,木条上面爬上了一群黑乎乎的小“丑八怪”:大眼睛,大嘴巴,四条腿,拖着一条小尾巴,背上还有一些细小的疙瘩,是癞蛤蟆!

那青蛙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那些灰蝌蚪变的吗?灰蝌蚪的成长过程与黑蝌蚪基本相似,只是灰蝌蚪长得有大有小。十多天后,有的已有蚕豆大小,有的只有大豆那么一点,大家认为这些小的肯定会死,长不大了。奇怪的事情出现了,那些小的蝌蚪渐渐长出了后腿,而大蝌蚪的腿却不见动静。当小蝌蚪的后腿已成形,前腿开始出现时,大蝌蚪才刚刚出现红红的后腿。过了八九天,小蝌蚪已变成小蛙,拖着尾巴爬上了木条,大蝌蚪还在水中静静地呆着。木条上的小蛙白肚灰身,同小蛤蟆差不多大,它们的身子最多只能长成我们大拇指那么一点长。又过了一星期,那些大蝌蚪变成的蛙才拖着尾巴陆续爬上了木条,它们的背上有一些绿、灰、黄等颜色的美丽条纹,身体比小蛙大一倍左右。

老师告诉我们:蟾蜍,俗称癞蛤蟆,和青蛙同属两栖类,它们的幼体都叫蝌蚪,但生长习性有所不同。蟾蜍冬眠于水底淤泥,而青蛙则在陆地上挖穴过冬。来年春天,蟾蜍产卵较早,卵在水底呈带状,其蝌蚪色黑,喜欢成群活动。而青蛙产卵相对滞后,卵呈团状在水面,蝌蚪呈灰色或青灰色,喜欢单独活动。

若不是亲手养过,亲眼见过,我们还真不敢相信,黑蝌蚪会是蟾蜍的孩子,我们要告诉小弟弟、小妹妹,黑蝌蚪认错了妈妈。黑蝌蚪长成后,应到菜园里去找蟾蜍妈妈,而青蛙最多也只能当它的“干妈妈”。

我发现了猫会自己治病

我曾不止一次地看见:家里的小猫在一个长满杂草的大花盆里找一种草,然后把它吃下去,过了一会儿,小猫把肚里的东西全都吐出来了,变得很轻松,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为此去查阅资料,终于在《科学故事》上找到了一篇故事:一条蛇被打伤了,它挪到一块树底下有草的地方,翻了几翻,滚了几滚,伤口居然愈合了。难道小猫也是在治病吗?它治的是什么病?吃的是什么草?

想到这儿,我赶忙找了点变质的鱼装在碗里,送到小猫面前,它一会便吃了下去。果然,过了一会儿,小猫又跑到那个长满杂草的大花盆前乱拨着。它的头伸向一丛草里,我看清了是哪一种草,连忙把它拔下来一棵,装在衣袋里。小猫用嘴咬住草,嚼着嚼着,没多久,整根草被它吞进肚子里去了。

只见它的肚子慢慢蠕动着,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哇”的一声,小猫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了出来。我一看,那些吐出来的东西里有些呈暗绿色,这就是小猫刚才吃下去的草吧,小猫吐完了这些东西,好像卸掉了身上的一块大石头,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又跑到别处玩去了。

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只有一个疑问了:小猫吃的是什么草呢?我带着那种草来到学校请教自然老师,老师告诉我,这是“牛盛草”,能治肚子痛。

从那以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各种动物都懂得爱护自己。人生病了要请医生,猫病了也要找草药治疗。

苍蝇的秘密

一天,我和爸爸出去吃早点,看见许多苍蝇趴在墙上,我无意中看见一只绿眼睛的苍蝇歇在墙上,起初它的头是朝上的,但一停下来就转了方向,变成头朝下了,脚还不停地搓着。我很好奇,便仔细地观察起来,竟然发现几乎所有的苍蝇都是如此。我迷惑不解:它们是怕人,形成了习惯呢?还是因为地球引力或磁场的作用使它们的头朝下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回家上因特网查了许多关于苍蝇的资料和图片,可是都没有提到苍蝇的这个“秘密”,我多么想知道这个“秘密”呀。可是,只“想”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做了一个实验。我在苍蝇停歇地的上方挂了一块磁铁,可是苍蝇们并没有什么反应,它们没有把头转向磁铁所在的方向,我有点失望。我打算继续作一些调查,争取能揭开苍蝇其他的一些秘密。

苍蝇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其生活史一般分为卵、幼虫、前蛹、蛹、成虫等几个时期,但也有一些蝇种如麻蝇不产卵而直接产幼虫。成虫期是蝇类的繁殖期,它们繁殖的速度非常快,据说一个没处理好的垃圾桶,每星期可产蛆两万条。苍蝇有趋光性,主要在白天活动,夜间则静止栖息。我仔细地观察过,进入房间的苍蝇总是在窗户前转来转去,当我去追打时它们就直往窗户上扑,也许它们以为有光亮的地方会比较容易逃跑,比较安全吧。常见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以及丽蝇、麻蝇等都是杂食性蝇类,可以取食各种物质。苍蝇非常爱脏,经常到一些肮脏的地方去吃各种腐败的食物,因此,身上沾满了各种病菌。以家蝇为例,它非常贪吃,总在不停地吃东西,吃饱后几分钟就排泄粪便,它常常在人们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拉,对食物造成严重的污染,并把许多疾病传给了人类。可是,它们自己却从不感染,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苍蝇的体内有一种“抗菌活性蛋白”,具有强大的杀灭病菌能力,只要达到万分之一的浓度,就可以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这就是苍蝇不被感染的“防弹衣”。要是我们人类也能穿上这种“防弹衣”,那该多好呀!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说英国的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蚊子。这是一种不叮人,特别是无法传播疟疾的蚊子。我好兴奋,暗暗地想:哎,要是苍蝇也能转基因,不再去什么垃圾堆、粪池等肮脏的地方,那就好了,免得苍蝇整天像个长翅膀的“脏球”满天飞。

其实,每种昆虫都还有好多好多的秘密,正等着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呢。

我们找到了厕所节水的窍门

学校新修了厕所,卫生、美观、舒适。可是,开学几天以后,我就发现男厕所的小便池发出难闻的气味,充满了整个男厕所空间。于是,我找来好朋友纪晓晨、蒋竞明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发现,小便池的上面有一个冲水器,用手动开关控制。只要打开开关,冲水10秒钟,臭味就没了。可是,谁来控制这个开关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找教自然课的冯老师。

冯老师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倒是问我们:“你们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想出的方案越多越好,我们从中选最好的方法。”

三天以后,我们列出了几种方法:(1)早晨,同学们来校后,开始用厕所了,由校工师傅打开冲水器,晚上再把冲水器关闭。这样一天要冲约10小时的水,会没有臭味了,可是太费水了。(2)学校再增加一个工人师傅,每次上课时冲一次水。冯老师说,学校不能再增加工人了。(3)专设值周学生,每次上课铃响后冲水。老师说,不行,影响同学上课。(4)把手控开关改为电脑控制开关,定时冲水。

万万没有想到,冯老师选中了第一种方案,说这种方法可行性强,最容易实行。我们说,太费水了,冯老师却反问我们:“会用多少水呢?”

我们几个都很着急,因为如果学校真的采用了这种方法,每天要费多少水啊!必须测量出一天(约10小时)要用多少水,才能说服冯老师。我们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把小便池的下水口堵住,放一分钟水,再把水收集起来进行测量,通过计算,就能知道一天大约用多少水了。可是,怎么收集水呢?

我们又去问冯老师,学校有没有抽水机可用?冯老师说:“没有。能不能用别的方法?比如,反过来想这个问题,测量用多长时间放一池水呢?”我们恍然大悟。

于是,我们和冯老师一起,把小便池的出水口堵严,打开冲水器的开关,放了5分钟水,再量出水池长364厘米,宽37厘米,水深16厘米。经过计算,这一池水是215.488千克。

有了这个数据,我们很快就算出(表一):

计算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这样一所普通的小学校的一个小便池,如果常冲水,一年要用掉5172吨水!北京市有多少所学校,要用掉多少吨水?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必须尽快地解决!

我们在冯老师的指导下,做了这样的设计:用学校一台已经不用了的原来控制电铃的程控器,把手动开关改为电磁阀,由电脑控制电磁阀,每到上课铃响后,冲10秒钟水。把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有锁的铁箱中,电磁阀由低压电操纵。星期天,我们和冯老师、工人师傅一起安装好这个设备。

经过这些天的试用,厕所臭味没了,效果真好!有好多男同学都在厕所里等着看冲水:到时了,程控器发出美妙的乐曲声,同时冲水器自动开启,水哗哗地流了出来,10秒钟一到,冲水骤然停止,好不神奇!

我们又作了一次计算(表二):

和表一所列的数据对比,特别是一个月的1.4吨与517.2吨比;一年的14.03吨与5172吨比,我们感到我们成功了,非常有成就感!

对木瓜生长期的观察

我们山东临沂市河东区汤河乡盛产木瓜,木瓜汁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临沂一宝”。为此,我们临沂二小生物特长小组对木瓜的开花、结果、成熟三个阶段,特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情况

4月份,是木瓜的开花季节。

4月8日,我们生物特长小组,第一次来到汤河乡兆国木瓜研究所进行考察。

木瓜属落叶灌木或乔木,蔷薇科,株高2m左右,冠幅直径大约在1.5m左右,枝上长有稀疏的刺,叶子是卵圆叶,因品种不同,长短也有区别,边缘呈锯齿形,前端较尖,颜色为绿色。花形如海棠花,大小不一,颜色有深红、淡红和白色。平均每株树开花100~800朵,株行距多为2m×3m左右。据专家讲,这样栽木瓜通风、透光,产量高。

木瓜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专家讲:我国北至辽宁、西到新疆、南到四川均能栽植;耐旱、涝,抗病性能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很适宜密植和间作。如与小麦长期间作,株行距控制在1.5m×6m,则每亩可产500千克麦子和1500千克木瓜,木瓜营养枝可利用率高,基本不用修剪,自花传粉,结果多。若管理好,年年都可获大丰收。

4月份也是木瓜嫁接的时节,这样可以提高木瓜的产量。生物特长小组在木瓜研究所管所长的指导下,学习并操作了两种嫁接方法:

1.芽接。在野生木瓜枝上将表皮切一1.5cm长的口,选优良品种枝条上的芽带表皮切下,嵌入切口,上下露“白”,用塑料薄膜包扎,再用线固定好即成。

2.嵌芽接。在野生木瓜枝条上将表皮切一“T”形口,将竖切口上端一边的表皮掀起,取一选好的木瓜枝条剪下一长1.5cm的带芽表皮,嵌入劈开的野生枝条的表皮内,用塑料薄膜及线扎好即可。

木瓜在未嫁接之前叫实生苗,嫁接就是选取优良品种嫁接在实生苗上,目的有二:一是提高产量;二是发现新品种。

这次考察,我们还制订了对一株木瓜树进行播放音乐的实验计划,即每天在早晨8~9点、中午3~4点,利用录音机,播放2小时的轻音乐给木瓜树“听”。

5、6月份是木瓜的结果期。6月6日,我们全体成员又一次来到木瓜研究所进行考察。这时花已落,果已结。

我们发现木瓜与苹果等不同,木瓜直接结在枝条上,无果柄。叶子生长旺。这期间,要施果实膨大肥。经测量,播放音乐的木瓜大小与其他相比,变化不大。

8、9月份是木瓜成熟的季节。9月3日,我们考察小组第三次来到木瓜基地进行考察,这次未进瓜园,先闻到瓜香,“一品香”秀色可餐,呈金黄色,长8~12cm。“长俊”身强体壮,长度在19~26cm之间,像挂在树上的大地瓜。树上的叶子已基本落光,有的瓜也落在地上,有的枝条上一处竟结出5~6个瓜,平均亩产在7500千克。此时,能看到先前“听”了音乐的木瓜长得稍大一些。管所长说:“音乐能刺激木瓜细胞的增长。”

考察结果

我们将带回的木瓜在科研单位的帮助下,通过化验和查阅资料得知,木瓜内含有17种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远远超过苹果内的营养成分。木瓜每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几乎是苹果的2倍,维生素C则是苹果的48倍。

经向医学家及营养学家咨询得知:常吃木瓜能平肝和胃,舒筋活血。其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阻止人体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若一成年人每天食用50克沂州木瓜,便基本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

经向市场调查得知:木瓜由于仁小、损耗少,耐运、耐贮、用途大,除药用价值外,目前已加工成罐头、果冻等十几种木瓜食品和果汁、药酒等饮料,还能生产木瓜系列的美容保健品,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可观。单从木瓜汁这一项来说,500克木瓜可加工成12瓶木瓜汁,若按每瓶1元计算,5000千克木瓜就可收入10万元。

考察结论

1.因木瓜适应性强,易管理。成熟期集中,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所以可在我区大量栽培。

2.木瓜浑身是宝,我市应充分发挥沂州木瓜的经济效益,创更多的外汇,为世界人民带来健康。

木瓜在生长期管理中,比北方其他果树如苹果等更简单、容易,适合大众栽培。

蚯蚓“鲜为人知”的秘密

老师要我们研究蚯蚓,于是我在外婆家的橘子林里阴暗潮湿的地方,用铲子找到了四五条蚯蚓,它们的个儿挺大的,我估计长的有10cm,短的有5~6cm,要是你用尺子去量,可没有那么容易能量出来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它们可是一伸一缩的。伸长的时候,它们会变细;缩短时却又变粗了,真像一根粗橡皮筋。我想蚯蚓的“皮”比橡胶的弹性还要好,可能是这黑色的土壤里营养比较好的原因吧。它们都很活泼好动,刚抓出来时,它们还要拼命地弹跳几下。乖乖,别闹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地住进我的大口瓶吧。它可能担心我要把它闷死,不会,我早已为它钻了出气孔。为它铺好了肥沃的泥土,准备了“食物”。

等啊等,终于盼到了上常识课,我们分组进行了讨论思考,我们组选择了几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1.蚯蚓有没有视觉?

2.蚯蚓有没有嘴?

3.蚯蚓怎样吃东西?

4.蚯蚓身体表面一节特别粗的是什么?

5.蚯蚓在水里会不会游泳?会不会淹死?

6.蚯蚓是怎样爬行的?在玻璃上爬得快还是在白纸上爬得快?

蚯蚓的“育儿带”

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蚯蚓的“育儿带”,这不是你少见多怪,而是因为这个名字是我们取的,它的科学名字叫做“环带”,也叫做“生殖带”。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其中有一节特别粗,再仔细一瞧,里面还有一颗一颗白色的像珍珠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呢?我首先想到,这可能是蚯蚓的卵吧。于是我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时我看见蚯蚓的卵在慢慢地往尾部移动,我想这大概是蚯蚓快要产卵的征兆吧,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条蚯蚓,希望它快一点产卵,可是蚯蚓好像怕羞似的,偏偏不产卵。放学后,我又去观察,终于看到了蚯蚓产卵的过程。我看到蚯蚓的尾部慢慢地扭动着,一粒一粒地排出卵,开始有一点红色,慢慢地变成白色的了。大概许多同学还没有亲眼目睹蚯蚓产卵的过程吧,我这回可饱了眼福了!

蚯蚓有“游泳”的本领

蚯蚓会游泳吗?在水里会淹死吗?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各执一词,认为会淹死的理由是蚯蚓不会游泳,在水里无法呼吸,肯定要淹死。而另一种意见认为蚯蚓可能会游泳,并且说海里有一种像蚯蚓的动物会游泳。事实胜于雄辩,做实验吧!而实验的结果,又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都错了!把蚯蚓放进水里后,蚯蚓先是沉到了水底,然后在水底爬啊爬,终于它找到了杯壁,于是就沿着杯壁头朝上慢慢地爬出来了。奇了,蚯蚓还有顺着玻璃杯壁往上爬的“绝招”?它是依靠什么在光滑的玻璃上吸附住的呢?难道它像壁虎一样有特殊的结构?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在玻璃上爬行并不慢

我曾经在《小学科技》上看到过一个小同学的实验结果,蚯蚓在玻璃片上不会爬行。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吗?我们把蚯蚓分别放在玻璃片上面和白纸上,然后用小木棒去拨动它们,哦,真的,在玻璃片上的蚯蚓爬行缓慢。我们突发奇想,如果在它们身上加一些水,爬行速度会不会改变呢?于是分别在两条蚯蚓上洒了一些水,啊,这下玻璃上的蚯蚓来劲了,快速地爬动起来,而白纸上的蚯蚓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原来蚯蚓的运动不仅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关,而且与有没有水也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呢?我们猜测是水起了润滑剂的作用。实际是不是这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关于蚯蚓的秘密还有很多,欢迎你加入我们科学小博士协会中来共同研究。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关于动物的各种秘密吧!

甘蔗特甜的秘密

星期天,妈妈说鸡笼里的鸡屎太多,要我把它撮出去倒在菜园里肥田。我提满一桶鸡粪,胡乱地倒在了菜园的甘蔗地里。

甘蔗成熟后,我随手砍了一根,洗净后一吃,哇,好甜啦!我家甘蔗怎么一下子就变得这么甜了,我疑惑不解,于是,跑到甘蔗地里一看,我刚才砍的那根甘蔗,正是我以前倒鸡粪的地方。难道是我用鸡粪施肥,甘蔗才变得这么甜吗?我决定来做个实验。

第二年,经爸爸同意,我在菜园里种了三行甘蔗,种植、管理的方式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第一行用化肥,第二行用猪粪肥,第三行用鸡粪肥。转眼间,又到了砍甘蔗的时候,我兴奋地拿起镰刀在每行甘蔗中各砍了一根,洗净后,每根都吃了一口,发现鸡粪肥的甘蔗是最甜的,用猪粪肥的甘蔗其次。我将这个新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平时的话最多,这事一会儿就传开了,左邻右舍都改用鸡粪肥甘蔗,得到了好收成。邻里的伯伯是卖甘蔗的,自从改用鸡粪肥甘蔗后,他的甘蔗生意一直都很好。大家都不停地赞叹着,我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高兴。

蜗牛的体液有杀蚁功能

我在观察蜗牛的时候,无意间把一只蚂蚁吹进了蜗壳。当蚂蚁被蜗牛顶出壳时,蚂蚁已神秘地死了。蚂蚁只是接触蜗牛就死了,是否可以认定蜗牛身上分泌的体液具有杀蚁功能?

为了揭开这个谜,我用杯子盛水,把蜗牛放在水里浸泡,制成蜗牛体液溶液。我用小棍子蘸溶液为匆匆赶路的蚂蚁划定了一个圈,被圈的蚂蚁无可奈何地打转转,而不敢接近圆圈。蜗牛的体液确实使蚂蚁望而生畏。

我把这杯蜗牛体液溶液倒进一个蚁穴。过了一会儿,蚂蚁倾巢被灭。蜗牛分泌的体液具有杀蚁功能已确信无疑。

蜗牛的体液既能驱蚁,又能灭蚁,它由什么成分组成?它的杀虫功效有多大?杀虫范围有多广?怎样提炼它?能否合成它?如果弄清了其中的秘密,我们便可以制造出新的防蚁剂和灭蚁药,来对付蚂蚁。最好能惩治白蚁或其他害虫。

青菜养蚕的秘诀

今年,我参加了陈老师组织的饲养兴趣小组,收获很大。前些日子,陈老师给了我们小组一个“工作”——养蚕,并且送了许多蚕卵给我们。

还别说,养蚕还真有趣。两天后,小蚕宝宝就出生了。小蚕宝宝全身黑黑的,像小芝麻。我用干毛笔把它刷到桑叶上,开始了喂养工作。

十几天过去了,小黑点变成了一条条又瘦又干的蚕,我们赶忙又去拿了几片新鲜桑叶放在盒里,给它们吃。一会儿,小蚕都来吃桑叶了,桑叶没过多久就被吃光。于是我们又跑到陈老师那儿拿桑叶给蚕宝宝吃,可是陈老师那儿桑叶也没剩多少了,我们全部拿了过来。这天总算是打发过去了,可明天怎么办呢?

我真希望自己能变出一大堆桑叶来,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小组一起商量解决,江颖说:“我们轮换着叫爸爸到乡下去买吧。”我们否决了她的意见,我提议说:“我们拿青菜叶试试吧。”大家都认为吃青菜的不是蚕,是青虫,否决了我的意见。我说:“自然老师常对我们说,什么事都要尽量去做一做,才有发言权。”大家没有别的办法,就只好采用我的方法。于是,我们拿出两条小蚕,向种植组的同学要了几片青菜叶,开始做起了实验。可是第二天一看,青菜叶子真的连一口都没动。

这个失败没有让我气馁,反而引发了我的新问题:为什么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菜叶呢?我准备再做一个实验,我把实验方案告诉了陈老师,在陈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重新找来了一些桑叶。于是,我把桑叶榨成浓汁,喷洒在菜叶上,然后放进盒子里。没想到,蚕闻到桑叶的味道,真的吃了起来。“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捧着小蚕就往陈老师办公室里跑。于是,我像科学家一样,作起了表演……当蚕宝宝闻见了味道,一起围攻菜叶时,大家沸腾了……

陈老师说:“施芸的发现,让我们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饲养蚕了,终于解决了我们城区同学由于没有新鲜的桑叶,而无法养蚕的难题……”

陈老师的话仿佛现在还在我的耳边,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做任何事,都要开动脑筋,要敢于去试一试、做一做,很多时候就会有新的发现。

喝饮料学到的新知识

夏天,妈妈去市场买东西,顺便给我带回一小瓶果汁。我想:冷冻一下才够凉快呢,于是就把果汁放进冷冻柜里。过了一会儿,拿出来一看,嘿,全结成冰了。我把冰果汁放在茶几上,准备等它融化后再美美地享受一番。

等啊等啊,终于,部分果汁融化了。淡黄的冰水多诱人啊,先喝一口解解馋吧。啊,比蜜糖还甜,真好喝!可惜太少了点,唉,耐心等它再融化吧。

冰块慢慢地变成了水,我一口一口地把它喝下肚去。喝着喝着,我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果汁越来越淡,到最后就像白开水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果汁有什么问题吗?

想到这儿,我站起身去找爸爸妈妈问个究竟。谁知他俩也说不明白。我们三个决定分头查找资料,寻找答案。“找到了,找到了!”妈妈兴奋地喊道:“你们快看!”果然,我的《生活百科知识》一书上提到了这点。原来,果汁是糖和水的混合物,结冰时相同物质被冻结在一起。水先开始冻结,然后水以外的糖再冻结。而在融化时情况正好相反,有大量糖的地方先融化,所以最初喝的果汁特别甜,而越往后喝越淡,最后几乎成了白开水了。

人们常说: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这话的确不假,我这不就是喝饮料喝出了见识吗?

守网待虫

在一次打扫卫生时,我发现客厅的日光灯周围,蜘蛛网特别多,就问爸爸:“为什么这盏灯周围的蜘蛛网要比其他地方多?”爸爸说:“星期六带你到爷爷家观察一下,你就可以找到答案。”

周末,我们到了乡下爷爷家。晚上,灯亮的时候,我开始仔细地观察灯周围的变化。开始时,灯周围静悄悄的,除了旁边有蜘蛛网外,没有什么可疑的现象。可过了一会儿,一只小飞虫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开始在灯周围转圈子。小飞虫多起来了,两只、三只……一会儿功夫,就有一群小飞虫围着灯泡飞来飞去,有的甚至撞上了灯泡的玻璃壁,也照飞不误,赶都赶不走。我把灯关了半小时,又开灯,结果这些小飞虫见灯亮了,又围过来了。爸爸说:“这些飞虫都有‘趋光性’,在夜里喜欢往亮的地方飞,如果在灯下放只水缸,装上水,滴上几滴油,就能捕杀这些飞虫。”

这些小飞虫正飞得起劲,已忘记了旁边的危险。突然一只飞虫撞到旁边的蜘蛛网上,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爬出来一只蜘蛛,将身子一抖,吐出一口液,速度非常快,飞虫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凌空而下的黏液粘住了。这时,高兴的蜘蛛不慌不忙地上前,用毒牙中的毒液完成捕猎的最后工作。又见它带着胜利的喜悦,吐着丝飞快地退回,等待下一只飞虫的到来。

看到这里,我明白了。因为飞虫的趋光性,喜欢往亮的地方飞,而蜘蛛就利用这个特点,把网结在灯的周围,守网等虫,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

大自然真是奇妙啊!

谁是“真凶”

我们学校种有各种各样的树,其中教学楼背后就有一棵树龄达10年之久的桃树。记得去年这棵桃树上结了许多小巧可爱的桃子,我和同学都在树下仰头数过桃子呢!今年,这棵桃树却与众不同,都4月初了,还默默无闻,似乎春天的来临与它无关,既没有长出一片新叶,更没有开出一朵桃花!

出于好奇,我们把这棵树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番。发现它的树皮已干枯脱落,折下一根树枝一看,本来内部应该是白色的树枝条己变成了棕灰色,看来桃树的确已经死了。我们注意到泥土很湿,怀疑它是烂根而死。

于是,我们就刨开泥土,发现树干与根的分界处有许多小洞,就找了根木棒瞎捅一番,一股实实的感觉,完全不像烂根的样子。既然根部完好,桃树死于烂根的原因被排除了。

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再一次对整棵树进行了彻底的检查。这时,有个同学一不小心踢下了一块树皮,新的线索又展现在我们眼前。树皮脱落的部分有几颗白色的小虫在爬动。于是我们就七手八脚地把树皮扒个精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令我们吃惊:这棵桃树的树干上到处爬满了小白虫。我们捉了几只放在放大镜下,看到它有强壮的腭,白色的头部,很像白蚁,可它的腹部却是红色的,与书上的白蚁图片对照,也没分出个所以然。大家议论纷纷,各有各的说法,最后我决定把它送到白蚁防治所去鉴定。白蚁防治所的叔叔告诉我,这确实是白蚁,它叫“散白蚁”,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将树置于死地,就连水泥它也照吃不误。

杀害桃树的真凶终于被逮住了。老师听了我们的汇报后,对“散白蚁”事件感到吃惊,马上向白蚁防治所提出了灭蚁申请,瞧,真凶被“绳之以法”啦!

茶水变成了“墨水”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都发现过一些科学秘密,但是你有没有去探根究底呢?告诉你,我这次不仅发现了秘密,还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发现。

那是国庆放假期间,我和几个同学做游戏。我把几枚锈铁钉放入装有茶水的杯子里,告诉小伙伴们这是我最爱吃的炖黄鳝。玩了一会儿,大家都腻了,就去玩捉迷藏,把刚玩的东西一起堆放在我家的窗户底下。第四天早上,我还在睡梦中,便听见妈妈在院子里大声嚷嚷:“谁把墨汁放在杯子里了?这茶杯还能用吗?”我一听,坏了,是我从客厅里拿了一个茶杯做游戏,但我没放墨汁在里面呀!我一骨碌起了床,来到窗户下一看,果然我那天拿的那个杯子里有半杯墨水。这可怪了,我在杯子里明明放的是茶水和锈铁钉,才三天时间,怎么变成墨汁了呢?难道它会变戏法吗?于是我将那杯浓似墨汁的水倒了,发现里面还躺着那几枚铁钉,只是锈铁钉变成了黑铁钉。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这人向来就爱动手动脑,这件事我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我重新找来几枚锈铁钉放入了茶水中,便搬凳子坐在旁边守着。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茶水开始变色了。我见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到了晚上,我拿杯子一看,原来的黄色已变成咖啡色了。三天后,茶水才变得和墨汁一样。

我又想,把锈铁钉换成不生锈的钉子,行不行呢?我就用两个杯子做起了对比实验。三天过后,装锈铁钉的杯子里已变得一团漆黑了,而另一个杯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茶水里必须放锈铁钉,才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又去询问老师,最后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茶水里含有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单宁酸遇到锈铁钉起了化学反应,两者结合,便成了黑色的水。

是呀,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太丰富了!今后我一定要仔细观察,不断探索,揭开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谜底,让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青蛙是怎么钻进土里去的

我原来认为青蛙冬眠可能是从鼠洞或从地缝中钻进土中去的,可是几天前的偶然发现,真让我大开眼界。

前几日,我在西山挖菜窖,当我挖到约80cm深时,一锹挖出一只青蛙来。我想这可能就是冬眠的青蛙吧。

我出于好奇,用手摸了摸青蛙的“住处”,感觉土很松,而“住处”的四壁却很硬。我不想伤害青蛙,但更想弄清青蛙到底是怎样冬眠的,于是我将青蛙放到了菜窖南面,又继续挖了起来。

过了大约10分钟,我一看青蛙怎么不见了。于是我用锹翻弄那些土块,可是翻弄了一会儿也没看见青蛙。我看准另一个地方用力挖下去,一下子就把青蛙挖了出来,这让我惊奇不已,才10分钟的工夫,青蛙竟能钻进20cm深的土中。这下我对冬眠的青蛙更加感兴趣了。

我又将青蛙放到了菜窖的北面,去挖南面。我不时偷眼看看青蛙的“行动”。不多时只见青蛙猛然一跳,跳到墙根,又静静地呆了5分钟工夫。突然,青蛙两条后腿活动了几下,屁股往下用力,只有1分钟左右时间,青蛙就只有嘴和眼睛露在土的外面。又过了一会儿,青蛙再一用力,它完全钻进了土中,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这让我看得发呆。

大概这就是动物的本能,适者生存吧。

神奇的力量

有一天,我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小昆虫,把一只样子怪怪的、芝麻般大小的虫子抖落在河塘里,“欣赏”小虫在水中挣扎的情景。小虫子会游泳,它游到岸边拼命地往石块上爬,可是怎么也爬不上石块。为什么虫子从水面爬上岸会这么艰难?是它的力气不足,还是河水不让它上去?我想看个究竟,于是拿起放大镜对着虫子看,原来虫子全身上下都裹着一层“透明的纱衣”,只见虫子的几个爪子到处乱拽,怎么也破不掉这层水膜纱衣,被水膜裹着而爬不上岸去。我再找大一点的虫子做实验,结果有的能爬出水面……

我带着个大问号想:水膜到底有多大的力量?水膜能裹住一条多大的虫子呢?我去问自然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教我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用一根漆包线铜丝做成这个样子:底面是一个圆圈,上面接一个提把儿。然后把铜丝圈轻轻地放在水面上,我一看,简直就是奇迹——一个足足有小虫子几十倍重量的铜丝圈,居然能立在水面上而不沉下去。我百思不得其解,老师叫我轻轻地压一下铜丝圈的把儿,谁知轻轻一碰,它就沉入了水底,老师又要我把铜丝圈从水里轻轻地拿上来,当铜丝圈刚要出水面时,好像有一种力不让铜丝圈出来一样,再往上拿时,原来铜丝圈被一层水膜拉住……

老师说:“水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水膜,别看它很薄,它的力量可不小呢!小叶片、小纸片和小塑料片等许多小物体都能停在它上面,连铜丝圈都能停在它上面。但停在水面上只是暂时的,一旦水膜破裂,它们都会沉到水里去的。”

这下子我全都弄明白了,水膜的力量确实有这么大,被水膜罩住的小虫子的力气太小了,是无论如何也弄不破它的,小虫子爬不出水面的原因就在这里。

我查过资料,液体的表面有张力,草叶上球形的露珠和荷叶上的水珠,都是水的表面张力所致。

鸡吃了小石子肚子会痛吗

有一天,我看见我家的鸡在吃小石子,连忙把它赶走,可没过多久它却在另一个地方啄起小石子来了。我想:“如果我吃了小石子,肯定要上医院的,等一下这鸡要死了。”可两天过去了,它还是像往常一样,跑来跑去地找食物吃,有时还要把小石子当食物啄进肚子。这就奇怪了,莫非我家出了什么“奇鸡”了?我决定要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我回到房间,开始思考。有了,我去查书。我翻遍了家里的书,终于找到了一本《动物生活常识》,里面有一篇写鸡的内容。

原来呀,鸡是没有牙齿的。这可是一个大新闻。它把米粒、麦粒和稻谷整个吞下去,吃这么硬的东西,而且没有牙齿,胃是不能消化的,所以,鸡靠吃小石子、煤渣和碎玻璃渣帮助胃的消化。鸡的胃像一只厚厚的橡皮袋,叫肌胃,麦粒、米粒、小石子这些东西到了鸡的肌胃里,肌胃就动了起来,挤呀、磨呀忙个不停,小石子等也跟着翻动,把食物磨碎,就容易消化了。

怎样让蛋掉下来不碎

在一次科技活动课上,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怎样使蛋从二楼掉到一楼而不打碎。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想了许多方法,在蛋外面包上棉花,在一楼放个水盆等。后来,我想到了用降落伞把蛋从二楼降到一楼,老师同意用这个方法一起来试验。于是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方法:

一、制作降落伞

1.制作材料:利用科技材料中现成的降落伞,如没有现成材料,可以找替代品40cm×40cm的塑料薄膜一块,15cm长棉纱线8根,透明胶带纸若干。

2.制作方法:把40cm×40cm的正方形塑料薄膜剪成正八边形,把8根棉线合并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粘在正八边形的8个角上,注意线长短相同,方向由外向内。

二、降落试验

为了使实验能够成功,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绑了一个鹌鹑蛋进行试验。当我们几个同学制作完降落伞绑上蛋后,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二楼,我手拿降落伞的顶部,轻轻放下,降落伞悠悠落下,平稳地降落到地面上,老师和其他同学在下面一看,蛋壳完好无损。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啊,我成功了!”

三、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40cm×40cm的降落伞可以让一个鹌鹑蛋平稳着地。

四、新的问题

得到这个结论以后,在我的脑海中产生了两个迫切想知道的新问题:1.到底几层楼高放降落伞能使鹌鹑蛋平稳着地?2.这个降落伞到底能承受几个鹌鹑蛋的重量?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猜想是二楼不碎,更高的楼层也不会碎,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猜想:在一定的高度以上,降落伞承重能力与楼层高度无关。

对第二个问题的研究,我们是给降落伞逐步加重,下面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40cm×40cm降落伞能承受2个鹌鹑蛋的重量。

为了了解更大面积的降落伞的承重能力,我们制作了一个120cm×120cm、线长50cm的降落伞,我们绑了两个鸡蛋进行试验,没想到我们的降落伞从四楼阳台一直往外飘到校园外面去了,我们看着它慢慢悠悠的样子,推测鸡蛋肯定不会破碎。另外,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降落伞的各条线一定要一样长,否则在下降的过程中会发生旋转和摇晃。

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想到降落伞的大小往往是限定的。于是我们又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在不改变降落伞大小的情况下,怎样捆绑蛋,减少蛋与地面的撞击力,来增加蛋的个数。我们想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悬吊法:把蛋悬吊在泡沫塑料碗内,这样可以避免蛋直接与地面撞击。

2.保护层法:把蛋固定在泡沫块内,减少撞击力。

同学们可能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不妨共同来研究一下。这个实验我们从早上8点一直玩到10点30分,得出了下列结论:

1.降落伞平稳落地的条件:与高度没有关系,与重量有直接关系。

2.可以用“悬吊法”、“加保护层法”等方法减少撞击力。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发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研究课题,学习科学知识原来是那么轻松、那么有趣味,而且还有很多的奥妙。

怎样使切开的苹果不变色

今天放学回家,妈妈说:“桌上放有已经削好的苹果,你把它吃了吧。”我一看,苹果都变色了,可怎么吃啊。突然我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像菠萝一样把苹果浸泡在盐水里会怎样呢?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舀了一小勺盐放进杯子里,再倒半杯冷开水,拿出一个苹果,把苹果切了一小块放进杯子里。大约过了5分钟,我看见桌上的苹果切口已经变色了,就用筷子把水中的苹果夹起来一看,哈,还和刚才一样“水灵灵”的,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味道不错,只不过感觉表面有一点咸味。后来我又做了几次,发现食盐放到浓度为百分之一的时候苹果吃起来味道最好。

接着,我又用一个杯子重复刚才的实验,不过这一次杯子里我放的不是食盐而是白糖。我发现用糖水浸过的苹果同样不变色,吃起来好像更甜了一些。

为什么盐水和糖水都能使苹果不变色呢?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些资料,原来苹果里铁质的成分很高,它一旦与空气接触,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一种褐色物质。而盐水或糖水可以阻止、延缓这种化学反应。其实生活中还有些东西也是这样,比如茄子切开后暴露在空气中,过一会儿也会变色。

我把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知道了,小科学家,以后我不会把苹果削好等你了。”

我发现鱼有耳朵

今天,我妈从市场买来几条小鱼,放在我的鱼缸里,开始我没注意,只是拿了根小竹棍逗它们玩,后来几次,爸爸从这里经过时,鱼儿总会惊慌失措地乱游。此刻,一连串的问号便出现在我脑中。“鱼有耳朵吗?”为什么爸爸走过去的时候,鱼儿总会乱逃,这是振动引起的,还是鱼儿确实有耳朵?这一系列的问题深深吸引了我。我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找不着答案,誓不罢休。

开始实验了,我首先找一个小喇叭,配上音乐集成电路板,再找一个很长的导线,组装起来,放在玻璃缸前。待鱼儿正游得悠闲的时候,接通电源,哎,给它来个下马威!果然,鱼儿像见了鬼似的,乱跳一阵。太棒了,鱼儿果然有耳朵,可是长在哪儿呢?“长在哪儿呢?头上,不,瞧,这上面除了一张嘴,一对眼睛和腮,还有啥呀。长在身体上,也不可能,自然课里,鱼的身体可没有耳朵一词呀。到底在哪儿呢?”我不禁自言自语道。

我苦思冥想了几个小时,翻阅各种资料,答案终于找到了。人不是有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吗?而鱼为了爱“美”,早已把外耳退化了,只剩下内耳,而且还藏在头骨里面,怪不得找不着。

我还发现鱼会“欣赏”音乐呢,它会随音乐的强弱而作出不同的反应。啊,动手实验真是太有趣了。今天,我不仅知道了鱼的耳朵,也找到了科学大门的钥匙。

我破解了泡泡液的配方

我非常爱吹泡泡,常到商店里去买,可一小瓶竟然要0.5元。一瓶泡泡液一天就吹完了,要是自己能配出泡泡液,就可以省一些钱,再告诉同学们,大家就可以不必花这冤枉钱了。《小学科技活动》里告诉我们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和水进行配制,但到底该怎么配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研究一下泡泡液的配方。

我先往杯里放入10份水,然后放入1份洗衣粉和1份洗洁精,搅拌均匀,用买泡泡液送的带圈圈的小棒试吹,发现只能吹出一两个泡泡,后来我又放入1份洗衣粉和1份洗洁精,发现泡泡的数量多了2~3个,我再放1份洗洁精,泡泡的数量更多了,再加1份洗洁精,泡泡的数量更是成倍增长。我错误地认为洗洁精越多,泡泡的数量也越多。于是我又往杯罩倒入1份洗洁精,可出乎意料的是泡泡的数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原来事情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简单,我认真地重新开始实验。

当我用10份水、2份洗衣粉和3份洗洁精配出的液体可以吹出6~8个泡泡时,我想这肯定不是最佳配方,可再加洗衣粉或洗洁精却并不能使泡泡增多,因为太稠太黏了。我正在思考时,忽然看到爸爸正在洗头,他只放了约3克的“花王”洗发水,头上就有许多泡泡,于是,我突然异想天开:如果往杯里加一些“花王”洗发水,效果会不会更好呢?于是,我往杯里放了1份“花王”洗发水,搅拌后试吹,发现泡泡真的更多了;我又放了1份“花王”洗发水,搅拌后试吹,发现泡泡继续增多,可是到了第四次时,再加洗发水就不起作用了。如果加太多,甚至连一个泡泡也吹不出。

我发现的最佳配方是:水10份、洗衣粉2份、洗洁精4份、“花王”洗发水3份。如果用其他的洗发水代替“花王”洗发水,效果也不错。

我核算了一下,商店里卖的泡泡液最多20克,如果用洗衣粉2克、洗洁精4克、洗发水3克配10克水就成了。成本呢?洗衣粉需0.01元,洗洁精需0.02元,洗发水需0.11元,一共才0.14元,批量生产,成本还会更低。

我终于破解了泡泡液的配方,我把这个秘密告诉同学们,大家玩得可欢了。朋友,如果你也喜欢吹泡泡,按我提供的配方自己配制,准没错儿。

奇妙的黄瓜

这些天,我看见妈妈总是把黄瓜片贴在自己的脸上,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就问妈妈。

妈妈说:“黄瓜片能美容。用黄瓜汁涂在自己皮肤上,有润肤除皱的作用,所以黄瓜有‘美容之瓜’的美称。现在有很多化妆品都是黄瓜做的,而且黄瓜含有可抑制糖类转化成脂肪的物质,能达到减肥的目的。”我惊讶地说:“黄瓜这么厉害啊,怪不得人们这么爱吃它。”听了妈妈的讲述,爸爸也想起一些关于黄瓜的知识,说黄瓜产于印度,是张骞去西域时带来的。小时候爸爸家也种着不少黄瓜,奶奶也经常用长纸筒把黄瓜套上,生长出的果实笔直,这样就容易运送了。这小小的黄瓜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我更好奇了。妈妈又接着说:“黄瓜还可以驱蟑螂呢,妈妈以前就经常用黄瓜来驱赶蟑螂。”

黄瓜能驱蟑螂,我更惊讶了。为了验证妈妈的话,我便把三四根黄瓜放在地下室里,看看黄瓜是否可以驱蟑螂。过了两天,我下楼一看,果然看不到蟑螂了,它们都跑到门口,我一打开门全都跑没了。

黄瓜本领可真大,世界上古怪的事真多呀,我一定要学好知识,去发现更多的奥秘。

螃蟹为什么要吐白沫

有一天我在海边散步,看见一只螃蟹卧在沙滩上,嘴里吐着白沫。我想:它为什么要吐白沫呢?我就把它抓起来,附带了些海水一起带回家,把它养起来进行观察。我发现螃蟹在水里就不吐白沫,而把它放到水外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它就吐白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求教过同学和老师,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螃蟹是生活在水里的甲壳类动物,它和鱼一样,也用鳃呼吸,只是螃蟹的鳃和鱼的鳃有区别。鱼的鳃在头部两侧,呈梳状。螃蟹的鳃长在身体下的两侧,鳃片像很多海绵一样。螃蟹虽然也生活在水里,但它和鱼不同,常常要爬到陆地寻找食物,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至于死亡,所以有了跟鱼不一样的鳃。螃蟹海绵状的鳃片里能储藏很多水分,让它虽然离开了水仍然和在水里一样可以呼吸。但是在陆地的时间过长,鳃里的水分会逐渐减少,呼吸也会困难起来,这时它就要拼命地鼓起鳃吸气、呼气,由于它吸进空气过多,鳃和空气接触面积较大,鳃里的部分水分和空气一起吐出,形成了无数个气泡,由此越堆越多,在嘴边堆成很多白色的泡沫。

我发现兔子居然吃肉

一天,我家吃排骨,饭后,我把吃剩的骨头装进垃圾袋里,准备扔掉,突然想起我家的小白兔还没吃饭,就先把骨头放在墙边,从外面扯了些青草,把小兔子放出来吃草。

本想瞧瞧小兔子吃草时可爱的模样,可它东瞅瞅西嗅嗅,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一副食欲不佳的样子。后来它竟来到装骨头的袋子前,拱开袋口,津津有味地啃起骨头上残剩的肉渣来。我大惊失色,为了证明我没看花眼,我又拿来一块肉,放到小兔子面前。只见小兔子凑上前,嗅了嗅,便旁若无人地吃起来。我在……旁目瞪口呆:“这……这怎么可能?兔子本是食草动物,怎么吃起肉来啦?这不就等于‘和尚’犯戒了嘛!”

光想没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来到屋里查起资料来,后来确定,兔子吃肉——这是事实,但是什么原因却不知道。

看看坦然的小兔子,心急如焚的我真想亲自问问它到底怎么回事?可怜它不会说话。于是我把希望寄托在爸爸身上。

爸爸听后,若有所思地说:“我想远古时期,兔子的祖先可能也是吃肉的,可因为它们身体弱小,无能力捉动物,再加上很多动物还以它为美味佳肴,于是被迫吃素,改成了吃青草。”

爸爸的回答令我很满意,又去查资料证实了一下,最后确定了爸爸的结论是对的。

通过这件事,我感慨万分:这大概就是食物链的原因吧,正所谓“弱肉强食”。后来一想,也许用这句名言来形容更贴切一点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今天我又学到了一点知识,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臭屁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上个星期,我在菜园里帮妈妈种菜,一不小心,手指碰到了一只臭屁虫。那可恶的家伙将一个屁放在了我的手上,真是臭极了!

我想,臭屁虫为什么要放臭屁呢?它的臭屁的威力就这么大吗?

于是,为了证明臭屁虫的臭屁是否对昆虫有作用,我便想做一次实验看看。我回到家,从后院里捉来了一只臭屁虫将它放入瓶内,又抓来了一只大蟋蟀和一只大螳螂,我想看看它们之中谁最厉害。

我把放臭屁虫的瓶口用纸封起来,在纸上扎一个小眼儿,闻了闻,里面没有什么异常的气味。又过了两三秒钟,闻了闻,还是没有什么气味。于是,我把大蟋蟀放了进去。不一会儿,蟋蟀开始向臭屁虫发起进攻了。我再次把鼻子凑近去一闻,这下可把我熏坏了,真是奇臭无比!大约过了一分多钟,蟋蟀的进攻减弱了。又过了一会儿,蟋蟀渐渐地不动了。我憋住气把它倒出来一看,蟋蟀已经死了。就这样,这只勇敢的大蟋蟀败在了小小的臭屁虫手里。

为了更加充分地证明臭屁虫的臭屁对昆虫有效果,我又开始做第二次实验。我把大螳螂放进另一只瓶子里,再把臭屁虫放进去,大螳螂见了它,就犹如见到了食物一般,举起两只像刀片一样的“大脚”,猛地扑过去,一把就把臭屁虫给抓住了,样子十分凶猛。不一会儿,臭味又出来了。螳螂随着臭味的释放,它的体力慢慢地减弱了下来,并晕了过去。在实验中我一直闻着这种臭味,熏得我头晕目眩。可见臭屁虫的威力多么大。我还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写着:臭屁虫是一种专门用臭屁保护自己的昆虫之一,它的种类很多,有一小部分昆虫都不是它的对手。

同学们,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多认真研究,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

旱地覆盖稻草好处多

去年四月初,我们学习了《动物与环境》一课后,我知道了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蚯蚓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经常在土壤里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含有很多的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的上等肥料。我想,蚯蚓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好处,何不就在地里人工饲养繁殖蚯蚓呢?

我想起爸爸每次钓鱼前,总是在屋旁的稻草渣下的土壤中挖蚯蚓做鱼饵,我这才明白了稻草既可以遮光,又可以保湿,蚯蚓当然爱生活在这里了。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好主意,在旱地的农作物的间隙里铺上一层稻草。这样,稻草下就成了蚯蚓舒适的家了,它们就可以在这里大量地繁殖了。

刚好第二天是4月10日,星期六,妈妈买回了一些辣椒秧、茄子秧等栽在菜园里,我给妈妈说明了情况,想做一个对比实验来繁殖蚯蚓。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后,我把一块辣椒地平均分成了两块,每块地2大约4m,再把其中的一块地铺上稻草,厚约10cm。还告诉妈妈这两块地要一样管理。

这个实验的结果果真跟我事前预测的一样:盖了稻草的地,辣椒苗长势更加喜人!

最后,我从实验中归纳出旱地覆盖稻草至少有以下几种好处:一、天旱时,可以保湿。二、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三、可以使农作物提前成熟,推迟衰老。四、它是蚯蚓舒适的“家”,使蚯蚓大量地繁殖。五、翻地以后,稻草埋在地下腐烂,既可变成肥料,又可以使土质疏松,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我又想,在农村里还有许多的麦秆、玉米秆等农作物的秸秆,农民们大多把它们焚烧在地里,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污染了空气。把它们覆盖在旱地里,是不是也能取得同稻草一样的效果呢?我决定用不同的作物秸秆,再做做这个实验。

井水“冬暖夏凉”吗

井水冬暖夏凉,大家都喜欢它。学习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后,我们产生了疑问,冬天,是谁把热传递给了井水?夏天,井水的热又传到哪里去了?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只好去问老师。老师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问我们能不能自己去揭开这个谜团。我们商量后,决定从测量井水的温度入手,首先弄清井水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暖的,又是什么时候变凉的。

1月5日是新年的第一个周末,我们对两口井进行了第一次测量,两口井的水温分别是13℃和15℃。当时气温只有8℃,难怪觉得井水有点暖和。第二天是星期日,气温略有下降,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测量,测得的结果居然和昨天完全一样。我们把这个结果报告了老师,老师说这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发现,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我们受到了鼓励,信心更足了,决定以后每个星期日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一年过去了,我们记录了52个星期日的测量结果,终于发现了井水温度的变化规律。井水温度是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的速度比气温慢。在我们这里,气温在一年中高低要相差约40℃,而井水温度高低才差十几摄氏度。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间都是在二月底到三月初,以后逐渐上升,八月底到九月初时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温度,以后又开始了回落,总之,都是“夏暖冬凉”。

谜底找到了,新的疑问又出现了,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人们都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