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苗木培育与施工实用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13:40:23

点击下载

作者:叶要妹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园林绿化苗木培育与施工实用技术

园林绿化苗木培育与施工实用技术试读:

前言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绿化苗木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已成为农业产业化调整的主要方向,成为一些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之一。当前,随着国家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拉动,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园林绿化苗木产业潜力巨大,将迎来下一步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苗木生产规格不一,品种单调,生产方式落后,且大苗移栽成活率低等成为苗木产业发展的障碍。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园林绿化苗木生产与施工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特别是对大规格苗木的繁育(包括整形修剪)、移植等技术环节做了详细介绍,以期读者能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本书介绍了当前国内常用的各类园林苗木的生产技术及施工。内容包括园林苗圃的建立与规划、园林树木的种实生产、播种繁殖苗的培育、营养繁殖苗的培育、园林大苗的培育、园林苗木质量评价与出圃、设施育苗、园林绿化苗木的病虫草害防治、主要绿化苗木的繁育技术、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移栽概述等。本书有以下特点:

①本书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广泛,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并增加了园林苗木病虫草害防治和苗木移栽等方面的内容。

②本书概括了编者多年的科研、生产、教学经验,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和强调了其实践指导性,系统全面,便于参考。

③本书不仅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园林苗木培育与栽植的新思想、新理论与新技术,而且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便于讲授、自学与应用。

本书可作为实用技术书和职业培训用书,突出和强调其指导性、可操作性和易自学性;适合从事园林、园艺等专业的生产实践单位和一线生产的园林工作者,苗圃场、育苗专业户等读者,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阅读和使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本书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完成,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编 者2010年4月于湖北武汉第一章 园林苗圃的建立

随着园林绿化质量逐年提高,园林绿化苗木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而苗圃作为园林绿化苗木的重要来源,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绿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苗木的供应已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调拨,目前农民、个体、私营公司、科研院所进入园林苗木生产领域,特别是异地苗木的涌入,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园林苗木的生产既要立足国内和当地城市建设的客观实际,又要充分借鉴国外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既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大力开发和利用当地植物种质资源,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木种类,又要加强新品种和新类型苗木的培育和推广,大力繁育市场紧俏的珍贵苗木,积极开展多样性的苗木生产。做到苗木种类多样性、地域性与苗木生产的特色性有机结合,实现低成本、多品种类型、多样化的可持续的园林苗木生产,以保证不断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且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绿化苗木。第一节 园林苗圃种类及其特点

园林苗圃是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地,其任务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投入,有计划地培育出园林绿化美化所需的乔木、灌木等各类型的苗木。

1.按园林苗圃面积划分

按照园林苗圃面积的大小,可划分为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和小型苗圃。2(1)大型苗圃 大型苗圃面积在20hm以上。大型苗圃一般投资多,产量大,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如乔木和花灌木大苗、露地草本花卉、地被植物和草坪,拥有先进设施和大型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强,常承担一定的科研和开发任务,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生产经营期限长,可作为主导苗圃。2(2)中型苗圃 中型苗圃面积为3~20hm。生产苗木种类多,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生产经营期限长。2(3)小型苗圃 小型苗圃面积为3hm以下。生产苗木种类较少,规格单一,经营期限不固定,往往随市场需求变化而更换生产苗木种类。

2.按园林苗圃所在位置划分

按照园林苗圃所在位置划分为城市苗圃和乡村苗圃(苗木基地)。(1)城市苗圃 城市苗圃位于市区或郊区,能够就近供应所在城市绿化用苗,运输方便。且苗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适宜生产珍贵的和不耐移植的苗木,以及露地花卉和节日摆放用盆花。(2)乡村苗圃(苗木基地) 乡村苗圃(苗木基地)是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和城市绿化建设迅速发展而形成的新类型,现已成为供应城市绿化建设用苗的重要来源。由于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适宜生产城市绿化用量较大的苗木,如绿篱苗木、花灌木大苗、行道树大苗等。

3.按园林苗圃育苗种类划分

按照园林苗圃育苗种类可划分为专类苗圃和综合性苗圃。(1)专类苗圃 专类苗圃面积较小、生产苗木种类单一。有的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要求特殊培育措施的苗木。如专门生产果树嫁接苗、月季嫁接苗等;有的专门从事某一类苗木生产,如针叶树苗木、棕榈苗木等;有的专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组培苗等。(2)综合苗圃 综合苗圃多为大、中型苗圃;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规格多样化;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期限长;技术力量强;往往将引种试验与开发工作纳入其生产经营范围。

4.按园林苗圃经营期限划分

按照园林苗圃经营期限可划分为固定苗圃和临时性苗圃。(1)固定苗圃 固定苗圃的面积比较大,生产苗木种类比较丰富,使用年限比较长,便于集约经营,便于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便于有计划地大量生产苗木,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技术人才。固定苗圃一般包括大、中型苗圃。(2)临时苗圃 临时苗圃是为了完成某一地区的园林绿化任务或者为了进行某科研活动,或者受到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而暂时设立的苗圃,其特点是经营期限较短;靠近苗木移栽地,与栽植地环境条件相近,能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缺点是面积小而分散,苗木的产量低,质量标准难保。第二节 园林苗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与合理布局

园林苗圃的建设、经营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城市绿化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能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优良的绿化材料及满足科研需求,但是一些不良因素会限制苗圃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在苗圃建立之前必须对苗圃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进行可行性综合分析。一、园林苗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建立园林苗圃时,圃地选址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圃地选址不当会给以后育苗、经营工作等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不但达不到壮苗丰产的目的,而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育苗成本。在进行圃地选址时,应主要考虑园林苗圃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

1.园林苗圃的经营条件

园林苗圃所处位置的经营条件直接关系到苗圃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经营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条件 苗圃地周边要有发达的道路系统,应尽量选择靠近交通要道的地方,应选择等级较高的省道或国道附近,以便生产资料和苗木产品的运输。(2)电力条件 要选择输电有保障的苗圃地址,这样能保证苗圃的正常生产经营。(3)劳动力和技术指导条件 为了解决苗圃地在工作繁忙季节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在选择苗圃地的时候尽量选择靠近乡村的地方,这样可以补充劳动力。在选址的时候尽可能靠近科研单位、大学等,这样就有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苗木质量。(4)远离污染源 主要是指远离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进行苗圃选址时,要远离工厂或其他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等。(5)销售条件 在园林苗圃选址的时候应做好市场调查,确定苗木需求的最大地区以保证苗木的顺利供应。

2.园林苗圃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势及坡向 圃地宜选择地势较高的开阔平坦地带,便于机械耕作和灌溉,也有利于排水防涝。圃地坡度一般以1°~3°为宜,在南方多雨地区,选择3°~5°的缓坡地对排水有利,坡度大小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和育苗要求确定。在质地较为黏重的土壤上,坡度可适当大些,在沙性土壤上,坡度可适当小些。如果坡度超过5°,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另外,地势低洼、重盐碱地、多冰雹地、寒流汇集地,如峡谷、风口、林中空地等日温差变化较大的地方,苗木易受冻害、风害、日灼等灾害,严重影响苗木的生产管理,这些位置都不宜选作苗圃地。

在山地建立园林苗圃时,必须选择国家和地方法规政策允许的宜耕坡地,修筑水平梯田,进行园林苗木生产。在山地育苗,由于坡向不同,气象条件、土壤条件差别较大,会对苗木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南坡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湿度小,土层较薄;北坡与南坡情况相反;东、西坡向的情况介于南坡与北坡之间,但东坡在日出前到中午的较短时间内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变化,而下午不再接受日光照射,因此对苗木生长不利;西坡由于冬季常受到寒冷的西北风侵袭,易造成苗木冻害。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别很大,栽培的苗木种类也不尽相同,可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育苗要求选择适宜的坡向。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且多西北风,最好选择背风向阳的东南坡中下部作为苗圃地,对苗木顺利越冬有益。南方地区温暖湿润,常以东南坡和东北坡作为苗圃地,而南坡和西南坡光照强烈,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山地苗圃包括不同坡向的育苗地时,可根据所育苗木生态习性的不同,进行合理安排。如在北坡培育耐寒、喜阴的苗木种类,而在南坡培育耐旱、喜光的苗木种类,既能够减轻不利因素对苗木的危害,又有利于苗木正常生长发育。(2)土壤条件 选择适宜苗木生长的土壤是培育优良苗木的必备条件之一。土壤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大部分水分和养分,根系生长所需的氧气、温度也来源于土壤。因此在进行圃地选址时要对土壤进行仔细的化验、分析。适宜苗木生长的土壤应是壤土,因为壤土保水保肥和透气性、空隙状况良好,而且要求土层深厚;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分解,利于苗木生长。沙质土保水保肥差,结构疏松,夏季易因土表温度过高而灼伤幼苗,起大土球苗时,土球易松散,苗木移栽后成活率会受影响。黏质土壤透气性、排水差,结构紧密,雨后泥泞,土壤易板结,过于干旱易龟裂,不仅耕作困难,而且冬季苗木冻拔现象严重,不利于苗木根系生长。若土壤质地不理想可以通过黏中掺沙或沙中掺黏及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加以改进。

就大多数苗木的生长情况而言,适宜苗木生长的土层厚度应在50cm以上,含盐量小于0.2%,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2.5%。如果土壤条件差,可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使用土壤改良剂、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

土壤的酸碱性也是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pH值6.0~7.5,在种植苗木的时候要根据苗木种类对土壤进行选择改良。(3)水源及地下水位条件 水源可分为天然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源。江、河、湖、水库、池塘等都属于天然水源,苗圃地应设在这些天然水源附近,要求其周围没有污染源,并且要经常监测水源污染程度。

若天然水源不足,则要选择地下水源为苗圃供水。地下水位对苗木生长也有影响,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土壤孔隙被水分占据,导致土壤通透性差,使得苗木根系生长不良。适宜的地下水位为2m左右。但不同的土壤质地,有不同的地下水临界深度。沙质土为1~1.5m,沙壤土至中壤土为2.5m左右,重壤土至黏土为2.5~4.5m。另外,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是淡水,水中盐含量不超过0.1%,最高不得超过0.15%。(4)气象条件 在进行圃地选址时应向当地的气象台或气象站了解有关的气象资料,如早霜期、晚霜期、晚霜终止期、绝对最高和最低气温、土表最高温度、冻土层深度、年降雨量在各月分布情况、最大一次降雨量及降雨历时数、相对湿度、主风方向、风力等。此外还应了解当地小气候情况。总之,园林苗圃应选择气象条件比较稳定、灾害性天气很少发生的地区。(5)病虫害和植被状况 在选择苗圃时,一般都应做专门的病、虫、草害调查,了解当地病、虫、草害情况和感染程度,主要调查圃地内的土壤地下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等。—般采用抽样2法,每公顷挖样方土坑10个,每个面积0.25m,深40cm,统计害虫的数目、种类。病虫草害过分严重的土地和附近大树病虫害感染严重的地方不宜作苗圃。例如,金龟子、象鼻虫、立枯病、多年生深根性杂草等严重的地方不宜作苗圃,如果必须在此地建立苗圃时,应对病、虫、草害彻底根除后再建苗圃,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苗圃杂草,对育苗工作将产生不利影响。二、园林苗圃的合理布局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苗圃,它的设计、建设要有可靠的技术保证,符合一个城市需要园林苗圃的数量和面积,视城市的发展规模、绿化目标而定。而且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将苗圃建设好、管理好,培育出更多的优质苗木。一个城市,根据园林苗圃的总面积可建立两个以上的苗圃,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要对城市的园林苗圃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园林育苗技术规程》规定,园林苗圃距市中心不超过20km。园林苗圃应分布在城市的周围,可就近供应苗木,缩短运输距离,降低成本,减轻因运输距离过大给苗木带来不利影响。

1.园林苗圃合理布局的原则

园林苗圃的规划应本着有利于苗木培育、有利于绿化、有利于职工生活的原则。建立园林苗圃应对苗圃数量、位置、面积进行科学规划,城市苗圃应分布于近郊,乡村苗圃(苗木基地)应靠近城市,以方便运输。总之,以苗圃地靠近用苗地最为合理,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

2.园林苗圃数量和位置的确定

1986年,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园林育苗技术规程》规定:“一个城市的园林苗圃面积应占建成区面积的2%~3%”。根据这个标准,可计算出一个城市的园林苗圃面积总数,按一个城区面22积1000hm的城市计算,建设园林苗圃的总面积应为20~30hm。如果设立一个大型苗圃,即可基本满足城市绿化用苗需要。如果设立2~3个中型苗圃,则应分散设于城市郊区的不同方位。一般园林苗圃尽可能地安排在城市城区的边缘地带,围绕城区分布。现在许多苗圃建在交通主干线和公路的两旁,可起到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对于产品销售非常有利。大城市通常在市郊设立多个园林苗圃。设立苗圃时应考虑设在城市的不同方位,以便就近满足城市绿化需要。中、小城市主要考虑在城市绿化重点发展的方位设立园林苗圃。

乡村苗圃(苗木基地)的设立,应重点考虑生产苗木所供应的范围。在一定的区域内,如果城市苗圃不能满足城市绿化需求,可考虑发展乡村苗圃。在乡村建立园林苗圃,最好相对集中,即形成园林苗木生产基地,这样对于资金利用、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十分有利。第三节 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一、园林苗圃用地的划分

园林苗圃用地一般包括生产用地、辅助用地两部分。生产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设施育苗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棚室苗木展示区等所占用的土地及暂时未使用的轮作休闲地。辅助用地又称非生产用地,是指苗圃的管理区、建筑用地、员工生活区和苗圃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带、晾晒场、积肥场及仓储建筑等占用的土地。(一)生产用地的配置

1.播种区

培育播种苗的作业区是担任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部分。由于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作为播种区。具体要求其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且靠近管理区。

2.营养繁殖区

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一般要求选择土层深厚和地下水位较高、灌排方便的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扦插苗区可适当用较低洼的地方且着重考虑灌溉和遮阴条件。就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而言,两者要求的环境条件也不一样,培育硬枝扦插苗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湿润。嫩枝扦插育苗可以在具备插床、荫棚等设施育苗区内进行。培育嫁接苗时,因为需要先培育砧木播种苗,所以应当选择与播种繁殖区自然条件相当的地段。压条和分株育苗的繁殖系数低,育苗数量较少,不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所以通常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育苗。

3.苗木移植区

为培育移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由播种繁殖区和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则应移入苗木移植区进行培育。依培育规格要求和苗木生长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还要再移植几次,逐渐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苗木移植区要求面积较大,地块整齐,土壤条件中等。由于不同苗木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对一些喜湿润土壤的苗木种类,可设在地势较低、土壤湿润的地段,如杨树、柳树等。而不耐水渍的苗木种类则应设在地势高燥、土壤深厚的地段以利带土球出圃,如松柏类等常绿树。进行裸根移植的苗木,可以选择土质疏松的地段栽植。

移植区中苗木的大小安排应由管理区开始逐步增大、增高,形成梯式分布。最高最大的苗木培养可安排在外围,方便移植。低矮而且较小的花灌木可移植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最好靠近管理区。

4.大苗培育区

大苗培育区是培育根系发达,植株的株形、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的耕作区。大苗培育区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进行移植,培育年限较长。大苗的抗逆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一般选用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且地块整齐的地区。为方便苗木出圃,大苗区主要设在苗圃的主要干道或苗圃的外围。

5.采种母树区

为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而设置的生产区。采种母树区不需要很大的面积和整齐的地块,大多是利用一些零散地块,以及防护林带或沟、渠、路的旁边等处栽植,或在办公区的院内栽植。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

6.引种驯化区(试验区)

为培育、驯化由外地引入的树种或品种而设置的生产区。用于引入新的树种和品种,进而推广。需要根据引入树种或品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择有一定小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适应性驯化栽培。该区最好安排在环境条件较好的位置,靠近管理区便于观察研究记录。

7.温室和大棚区(设施育苗区)

为利用温室、荫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温室和大棚区投资较高,但也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该区要设在土壤条件好,比较高燥而且背风向阳的地段;距离管理区较近,便于用水、用电。

8.棚室苗木展示区

用于展示珍贵苗木或者是观赏性苗木。

9.其他区

为了生产上管理方便,按苗木的种类、用途可设立标本区、针叶区、阔叶区、花卉区等。(二)辅助用地的配置

苗圃辅助用地包括道路系统、灌溉系统、排水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建筑用房、各种场地等,辅助用地是为苗木生产服务所占用的土地,所以又称为非生产用地。要求既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设计合理,减少用地。

1.苗圃道路系统的设计

苗圃道路是保证苗木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设施之一,连接各耕作区与经营管理工作有关的各类设施的动脉。苗圃道路系统的设计主要应从保证运输车辆、耕作机具、作业人员的正常通行考虑,合理设置道路系统及其路面宽度。苗圃道路包括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和环路。一般道路占地面积为苗圃总面积的7%~10%。(1)一级路 也称主干道。设置于苗圃的中轴线上,连接管理区和苗圃出入口,能够允许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通常设置1条或相互垂直的2条,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6~8m,标高高于作业区20cm。(2)二级路 也称副道、支道。它是一级路通达各作业区的分支道路,应能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通常与一级路垂直,根据作业区的划分设置多条,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4m,标高高于耕作区10cm。(3)三级路 也称步道、作业道。它是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的道路,与二级路垂直,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2m。(4)环路 也称环道。设在苗圃四周防护林带内侧,供机动车辆回转通行使用,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4~6m。

2.苗圃灌溉系统的设计

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苗木对水分的需求。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施三部分。(1)水源 自然水源取用方便,水量丰沛,水温与苗圃土壤温度接近,水质较好,含有部分养分,有利苗木生长,可直接用于苗圃灌溉。选地下水为苗圃供水时,宜设蓄水池以提高水温。水井应设在地势高的地方,以便自流灌溉;同时水井设置要均匀分布在苗圃各区,以便缩短引水和送水的距离。(2)提水设备 一般根据苗圃育苗的需水情况使用抽水机(水泵)作为提水设备。(3)引水设施 一般分为渠道引水、管道引水。

①渠道引水 其特点是土渠流速慢、渗水快、蒸发量大、占地多,引水时需要经常注意管护和维修,不能节约用水。现多采用水泥槽作水渠,既节水又经久耐用。水渠一般分三级:一级渠道是永久性大渠道,一般顶宽1.5~2.5m;二级渠道一般顶宽1~1.5m;三级渠道(毛渠)是临时性小水渠,一般宽度为1m左右。一级、二级渠道水槽底部应高出地面。三级渠道应平于或略低于地面,以免将活沙冲入畦中,埋没幼苗。各级渠道的设置常与各级道路相配合,渠道方向与耕作区方向一致,各级渠道相互垂直。渠道还应有一定的坡降,以保证水流速度。一般坡降在0.1%~4%。水渠边坡一般采用45°为宜。引水渠道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5%。

②管道引水 通过管道引水可实施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管道引水时其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不占用土地,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宜,开关设在地端以方便使用,也便于田间机械作业。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方式比地面灌溉节水效果显著,灌溉效果好,而且节省劳力,工作效率高,能够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保持土壤原有的疏松状态,避免地表径流水分的深层渗漏。虽然投资较大,但在水资源缺乏地区以管道引水,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应是苗圃灌溉的发展方向。

喷灌是通过地上架设喷灌喷头将水射到空中,形成水滴降落地面的灌溉技术。滴灌是通过铺设于地面的滴灌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苗木根系生长范围的地面,从滴灌滴头将水滴或细小水流缓慢均匀地施于地面,渗入植物根际的灌溉技术。渗灌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渗灌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苗木根系分布层,以渗漏方式向植物根部供水的灌溉技术。这3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效率相比较,滴灌和渗灌优于喷灌。喷灌在喷洒过程中水分损失较大,尤其在空气干燥和有风的情况下更为严重。但由于园林苗木培育过程中经常需要移植,不适宜采用渗灌和滴灌。因此,喷灌是园林苗圃中最常用的一种节水灌溉形式。

一个完整的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首部、管网和喷头组成。作为喷灌水源,井水、泉水、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地下或地表水以及城市供水系统均可。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节,供水水源应有可靠的保证,水源水质应满足灌溉标准的要求。首部的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并对水进行加压和系统控制,同时可处理水质、注入肥料。一般包括动力设备、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泄压阀、逆止阀、水表、压力表以及系统控制设备,如自动灌溉控制器、恒压变频控制装置等。首部设备的多少,可视系统类型、水源条件及使用单位要求有所增减。管网由干管、支管、毛管三级不同管径的管道组成,通过各种相应的管件、阀门等设备将各级管道连接成完整的管网系统,其作用是将水输送并分配到所需灌溉的苗木种植区域。在布置管网的时候应根据需要在管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如进排气阀、限压阀、泄水阀等。目前,喷灌灌溉系统的管网多采用塑料管道,如PVC管、PE管等,这些材料的管道具有施工方便,水力学性能良好且不会锈蚀的优点。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布置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灌溉质量。喷头的作用是将水分散成滴状,均匀地喷洒在苗木种植区域。根据喷头的工作压力与射程可分为高压远射程、中压中射程、低压近射程等喷头;根据喷头的结构与水流形状可分为旋转式、漫射式、孔管式等类型。在喷头布置完毕后,应根据实际布置结果对系统的组合喷灌强度进行校核。特别是在地块的边角区域,因喷头往往是半圆或90°而不是全圆喷洒,若选配的喷嘴与地块中间全圆喷洒的喷头相同,则该区域内的喷灌强度势必大大超过地块中间。所以,为保证系统有良好的喷洒均匀度,一般安装在边角的喷头须配置比地块中间的喷头小2~3个级别的喷嘴。此外,移动喷灌的主水管和支管均在地表,可进行随意安装和移动。按照喷射半径,以相互能重叠喷灌安装喷头,喷灌完一块苗木区后,再移动到另一地区。此方法一般节水20%~40%,节省耕地,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土壤不板结,并且可结合施肥、喷药、防治病虫等抚育措施,节省劳力。同时可调节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

3.排水系统的设置

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集中的地区更为重要。排水系统由大排水沟、中排水沟、小排水沟组成。一般大排水沟宽1m以上,深0.5~1m;耕作区内小排水沟宽0.3~1m,深0.3~0.6m。排水沟的坡降一般在0.3%~0.6%。大排水沟应设在圃地最低处,直接通入河湖或市区排水系统。中小排水沟通常设在路旁,耕作区的小排水沟与小区步道相结合。在地形、坡向一致时,排水沟和灌溉渠往往设在道路一侧,形成沟、路、渠并列,排水沟与路、渠相交处应设涵洞或桥梁。排水系统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面积的1%~5%。

4.防护林带设置

设置防护林带是为了降低风速,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适宜苗木生长的小气候条件。林带树种应选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冠高大的乡土树种,结构以乔木、灌木混交半透风式为宜,既可减低风速,又不因过分紧密而形成回流。栽植的株距、行距按设计规定进行,同时应成“品冶字形交错栽植,林带宽度和密度依苗圃面积、气候条件、土壤和树种特性而定。一般主防护林带宽8~10m,株距1~1.5m,行距1.5~2m;辅助防护林带一般为1~4行乔木,并注意经常养护以保证成活率。防护林带的规格依苗圃的大小和风害程度而定。一般防护林带的防护范围是树高的15~17倍,可据此设置辅助防护林带。一般小型苗圃在主风方向垂直设置一条防护林带;中型苗圃在四周都设防护林带;大型苗圃除四周设置主防护林带外,在内部干道和支道两侧或一侧设辅助防护林带。苗圃中林带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5%~10%。

为了防止人们穿行和畜类窜入,可在林带外围种植带刺的或萌芽力强的灌木,也可结合采种、采穗母树和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如建材、筐材、油料、绿肥植物等,减少对培育苗木的危害。

5.苗圃管理区的设置

苗圃管理区包括建筑管理区和圃内场院等部分。苗圃建筑管理区应设在交通方便,地势高燥,接近水源、电源的地方或不适宜育苗的地方。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车库等;圃内场院主要包括运动场、晒场、堆肥场等。中、小型苗圃办公区、生活区一般选择在靠近苗圃出入口的地方。大型苗圃为管理方便,可将办公区、生活区设在苗圃中央位置。堆肥场等则应设在较隐蔽,但便于运输的地方。管理区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2%。二、苗圃面积计算

生产区用地规划要按照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安排生产的原则,进行圃地的合理区划。通常耕作区是苗圃进行育苗生产的基本单位,一般长100~300m,宽40~100m,长边采用南北向。生产用地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75%~85%。

1.生产用地面积计算

大型苗圃生产用地所占比例较大,通常在80%以上。计算苗圃生产用地面积,应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考虑。即每年生产苗木的种类和数量;某树种单位面积产苗量;育苗年限、轮作制及每年苗木所占的轮作区数。

计算某树种育苗所需面积,按该树种苗木单位面积产量计算时,可用如下公式:式中 S——某树种育苗所需面积;

N——每年计划生产该树种苗木数量;

n——该树种单位面积产苗量;

A——该树种的培育年限;

B——轮作区的总区数;

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的轮作区数。

例如,某苗圃每年出圃二年生紫薇苗50000株,用3区轮作,每2年1/3土地休闲,2/3土地育苗,产苗量为150000株/hm。则:

我国一般不采用轮作制,而是以换茬种植为主,故B/C为1,所2以需育苗地面积为0.667hm。这样按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是理论数字,在实际生产中因移植苗木、起苗、运苗、贮藏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会造成一定损失,因此还需将每个树种历年的计划产苗量增加3%~5%,并相应增加用地面积,以确保如数完成育苗任务。计算出各树种育苗用地面积之后,将各树种用地面积相加,再加上母树区、引种试验区、温室区等面积,即可得出生产用地总面积。

2.辅助用地(非生产用地)面积计算

苗圃辅助用地面积一般不超过总面积的20%~25%。大型苗圃辅助用地一般占15%~20%,中、小型苗圃一般占18%~25%。依据适度规模经营原则,应减少小型苗圃建设数量,特别是不要建设综合性的小型苗圃,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

1.踏勘

由设计人员会同施工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到已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踏勘和调查访问工作,了解圃地的现状、地权地界、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害、草害、有害动物以及周围环境、自然村落等情况,并提出规划的初步意见。

2.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基本材料。进行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时,首先需要测量并绘制苗圃的地形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2000),等高距为20~50cm。与苗圃规划设计直接有关的各种地形、地物都应尽量绘入图中,尤其是高坡、水面、道路、建筑等。

3.土壤、水源、电力等调查

了解圃地土壤状况是合理区划苗圃辅助用地和生产用地不同育苗区的必要条件。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全面了解圃地土壤性质,重点搞清苗圃地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并在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进行土壤调查时,选定典型地区,分别挖掘土壤剖面,进行详细观察记载和取样分析。苗圃水源也是重要的考虑对象,无论选择天然水源还是地下水源,应注意监测其是否受到污染和污染的程度如何,水源是否充足,地下水位的深浅,地下水含盐量高低等情况。要考察苗圃地周围是否有充足、便利的电力资源,电压是否稳定,输电路线的布置,确保苗圃经营期间的电力供应。

4.气象资料的收集

掌握当地气象资料是苗圃生产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需要。如各育苗区设置的方位、防护林的配置、排灌系统的设计等,都需要气象资料作依据。因此,有必要向当地的气象台或气象站详细了解有关的气象资料,如物候期、早霜期、晚霜期、晚霜终止期、全年及各月份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气温和绝对最低气温、土表及50cm土深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冻土层深度、年降水量及各月份分布情况、空气相对温度、主风方向、风力等。此外,还应详细了解圃地的特殊小气候等情况。

5.病虫害和植被状况的调查

主要调查圃地及周围植物病虫害种类及感染程度,尤其是与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植物种类,然后将调查结果标注在地形图上。第四节 绘制规划设计图、编写说明书

在相关资料搜集完整后,应对具体条件全面综合分析,确定大致的区划设计方案。首先要绘出主要路、渠、沟、林带和建筑区等位置,再依其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最适宜的耕作区,并根据各育苗要求和占地面积安排育苗场地,然后绘出设计草图,修改并确定正式方案,绘出图纸。

设计说明书是苗圃设计的文字材料,主要说明苗圃的经营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对育苗工作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其改造措施,同时说明设计内容,例如苗圃面积计算、各个功能区的设计和配置、育苗技术设计、建圃投资和苗木成本计算等。一、绘制前的准备工作

1.绘制设计图前的准备工作

在绘制设计图前,必须了解苗圃的具体位置、界限、面积;育苗的种类、数量、出圃规格、苗木供应范围;苗圃的灌溉方式;苗圃必需的建筑、设施、设备;苗圃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编制等。同时应有苗圃建设任务书和各种有关的图纸资料,如现状平面图、地形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分布图等,以及其他有关的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资料等。

2.绘制设计图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具体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苗圃的区划方案。以苗圃地形图为底图,在图上绘出主要道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带、场院、建筑物、生产设施构筑物等。根据苗圃的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作业区的面积、长度、宽度、方向。根据苗圃的育苗任务,计算各树种育苗需占用的生产用地面积,设置各类育苗区,各区应编号,以便说明各育苗区的位置。这样形成的苗圃设计草图,需要征求多方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正式设计方案,即可绘制正式设计图。正式设计图的绘制应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将道路、沟渠、林带、作业区、建筑区等按比例绘制在图上,排灌方向用箭头表示。图纸上应列有图例、比例尺、指北方向等。

3.经费预算

施工中的费用大致分为直接费、间接费、临时设施费。直接费是指施工中直接用在工程上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是根据施工图纸结合定额项目的划分,以每个工程项目的工作量乘以该工程项目的预算定额单价来计算的。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费是指施工中不直接发生在工程本身,而是间接为工程服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间接费一般包括施工管理费、工人劳动保护费、差旅交通费等。临时设施费是指临时宿舍、仓库、办公室、施工范围内的临时道路、围墙、水、电、通讯管线等费用。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文字材料,它与设计图是苗圃设计中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纸上表达不出的内容都必须在说明书中加以阐述。设计说明书一般分为总论和设计两部分进行编写。(1)总论 说明园林苗圃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

①经营条件 当地的经济、生产、劳动力情况及其对苗圃生产经营的影响;苗圃的交通条件;电力和机械化条件;苗圃成品苗木供给的区域范围,建圃的投资和效益估算以及对苗圃发展展望。

②自然条件 苗圃地的土壤条件、水源情况、气象条件、病虫草害及植被情况。(2)设计部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苗圃面积计算 各树种育苗所需土地面积计算;所有树种育苗所需土地面积计算;辅助用地面积计算。

②苗圃区划说明 作业区的大小;各育苗区的配置;道路系统的设计;排灌系统的设计;防护林带及防护系统(围墙、栅栏等)的设计;管理区建筑的设计;设施育苗区温室、组培室的设计。

③育苗技术设计 培育苗木的种类;培育各类苗木所采用的繁殖方法;各类苗木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苗木出圃技术要求。二、苗圃用地各要素的施工

1.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 按合同要求,审核施工图,体会设计意图。收集技术经济资料、自然条件资料,勘查现场。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技术交底会审工作和预算会审工作。还要制定施工规范、安全措施、岗位职责、管理条例。(2)生产准备 各种材料、构配件、施工机具按计划组织到位,做好验收和出入库记录;组织施工机械进场、安装与调试;制订苗木供应计划;选定山石材料等。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制定劳动定额,落实岗位责任,避免窝工浪费。(3)施工现场准备 应遵循节约、实用、方便的原则。

①界定施工范围,进行管道改线、保护名木古树。

②施工现场工程测量,设置平面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

③做好“四通一平”冶(即水通、路通、电通、电讯通、场地平整),临时道路的建立应以不妨碍工程施工为标准。

④搭设临时设施,包括临时仓库、办公室、宿舍、食堂及必需的附属设施(如抽水泵站、混凝土搅拌站)。(4)后勤保障工作 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防火工作等,强化安全意识,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园林苗圃建设施工的主要项目是房屋、温室、道路、沟渠的修建,水、电、通讯的引入,土地平整和防护林带及防护设施的修建。

2.水、电、通讯的引入和建筑工程施工

水、电、通讯是搞好基建的先行条件,应最先安装引入。为了节约土地,办公用房、宿舍、仓库、车库、机具库、种子库等最好集中在管理区一起兴建,尽量建成楼房。温室的建设施工应先于圃路、灌溉等其他建设项目进行。

3.圃路工程施工

苗圃道路施工之前先在设计图上选择两个明显的地物或两个已知点,定出一级路的实际位置,再以一级路的中心线为基线,进行圃路系统的定点、放线工作,然后方可修建。圃路路面有很多种,如土路、石子路、灰渣路、柏油路、水泥路等。大、中型苗圃道路一级路和二级路的设置相对比较固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设柏油路或水泥路,或者将支路建成石子路或灰渣路。一般大、中型苗圃的三级路和小型苗圃的道路系统主要为土路。

4.灌溉工程施工

首先要确定选用地表水还是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如果选用地表水,首先要在取水点修筑取水构筑物,安装提水设备。如果是开采地下水,应先钻井,安装水泵。目前苗圃主要的引水方式有渠道引水和管道引水。采用渠道引水时,需要进行精确测量,准确标示标高,使一级渠道和二级渠道的坡降达到设计要求。修筑时先按设计的宽度、高度和边坡比填土,分层夯实,当达到设计高度时,再按渠道设计的过水断面尺寸从顶部开掘。若采用水泥渠道作一级渠道和二级渠道,修建的方法是先用修筑土筑渠道的方法,按设计要求修成土渠,然后再在土渠底部和两侧挖取一定厚度的土,挖土厚度与浇筑水泥的厚度相同,在渠中放置钢筋网,浇筑水泥。采用管道引水方式灌溉,要按照管道铺设的设计要求开挖1m以上的深沟,在沟中铺设好管道,并按设计要求布置好出水口。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5.排水工程施工

一般先挖掘向外排水的大排水沟。中排水沟的挖掘与修筑道路相结合,将挖掘的土填于路面。作业区的小排水沟可结合整地挖掘。排水沟的坡降和边坡都要符合设计要求。

6.防护林工程施工

防护林应在适宜其生长的季节营建,最好使用大苗栽植,以便尽早实现防护功能。栽植的株距、行距按设计规定进行,栽后及时灌水,并做好养护管理工作,以保证成活和正常生长。

7.土地整备工程施工

首先检查圃地中是否有城市建设形成的灰渣、沙石等侵入体,如果有应全部清除,并换入好土。若苗圃地形坡度不大,可在路、沟、渠修成后结合土地翻耕进行平整,或在苗圃投入使用后结合耕种和苗木出圃等,逐年进行平整,这样可节省苗圃建设施工的投资,避免造成原有表层土壤的破坏。地形总体平整,但局部不平者,可按整个苗圃地总坡度进行削高填低,整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圃地。

苗圃地中如有盐碱土、沙土、黏土时,应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对盐碱地可采取开沟排水,引淡水冲盐碱。对轻度盐碱地可采取多施有机肥料、及时中耕除草等措施改良。对沙土或黏土应采用掺黏或掺沙等措施改良。第五节 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一、档案建立的意义

技术档案是对园林苗圃生产、试验和经营管理的记载。从苗圃开始建设起,苗圃的技术档案即应作为苗圃生产经营的内容之一。苗圃技术档案是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设施、设备,科学地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劳动管理的重要依据。二、档案的建立

对园林苗圃生产、试验和经营管理的记载,必须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每一生产年度末,应收集汇总各类记载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为下一年度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告。应设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苗圃技术档案工作,人员应保持稳定,如有工作变动,要及时做好交接工作。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苗圃基本情况档案

包括苗圃的位置、面积、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图、土壤分布图、苗圃区划图、固定资产、仪器设备、机具、车辆、生产工具以及人员、组织机构等情况。

2.苗圃土地利用档案

苗圃土地利用档案是对苗圃各作业区的面积、土质、育苗树种、育苗方法、作业方式、整地方法、施肥和施用除草剂的种类、数量、方法和时间、灌水数量、次数和时间、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苗木的产量和质量等逐年加以记载,一般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保管存档(见表1-1)。为便于以后查阅,建立土地利用档案时,应每年绘出一张苗圃土地利用情况平面图,并注明苗圃地总面积、各作业区的面积、育苗树种、育苗面积和休闲面积等。表1-1 苗圃土地利用

3.苗圃作业档案

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每日进行的各项生产活动,劳力、机械工具、能源肥料、农药等使用情况,见表1-2。表1-2 苗圃作业档案

4.育苗技术措施档案

包括苗圃有关树种的种子、根、枝条的来源,种质鉴定,繁殖方法,成苗率,产苗量、接穗等繁殖材料的处理以及起苗、假植、贮藏、包装、出圃及其他育苗管理技术措施。

5.苗木生长发育调查档案

通过对苗木生长发育的观察,定期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用表格形式记载各种苗木的生长过程,以便掌握其生长规律,把握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确定有效的抚育措施。

6.气象观测档案

气象变化与苗木生长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般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苗圃所在地每日的日照时间、温度、降水、风向、风力等气象情况,苗圃可自设气象观测站,也可抄录当地气象台的观测资料。

7.科学试验档案

以试验项目为单位,主要记载试验设计、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结果分析、年度总结以及项目完成的总结报告等。

8.苗木销售档案

主要记载各年度所销售苗木的种类、规格、数量、价格、销售日期、购苗单位及用途等情况。第二章 园林树木的种实生产

园林树木的种实是指可以作为播种材料繁殖园林植物的种子、果实、种子或果实的一部分以及其他植物器官。它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真种子,也包括果实及人工种子等。园林树木的种实是园林苗圃经营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担负着园林树木世代遗传物质传递的重要使命。种实质量的高低以及种实数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苗木的生产质量和效益。优良种实是培育优质苗木的基础,数量充足的种实是顺利完成苗木生产的保证。为了提高种实的质量和产量,在园林树木种实生产过程中需要掌握园林树种结实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合理地进行种实采集和种实调制。并在深入了解园林树木的种实成熟、种子寿命、种实贮藏等的生理基础上,采取科学先进和积极有效的措施贮藏种实、鉴定种子质量,保障苗木培育工作中对种实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为提高园林苗木的生产水平,充分发挥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综合效益打下坚实基础。第一节 园林树木的种实采集与调制一、种实的发育与成熟(一)种实的类型

园林树木种类繁多,种实类型多样,园林树木种实实际上是种子与果实的混称。由于种实的构造特性的差异,果实成熟时呈现许多不同的特征。生产上为了加工和种实调制方便,常按种实成熟时的特征将其分为干果类、肉质果类和球果类三大类。

1.干果类

这类果实的突出特征是,果实成熟后果皮干燥。其中,有些种实类型成熟时果皮开裂,种子散出,如蒴果、荚果和蓇葖果等;另一些种实类型成熟后果实不开裂,种子不散出,如坚果、颖果、瘦果、翅果和聚合果等。(1)蒴果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组成,成熟时果实瓣裂或盖裂,种子散出。如杨树、柳树、丁香、连翘、太平花、卫矛、黄杨、大叶黄杨、紫薇、锦带花、栾树、泡桐、油茶、乌桕和桉树等。(2)荚果 由一个心皮发育而成,果实成熟时沿背缝线和腹缝线两个缝线开裂,如刺槐、皂荚、合欢、紫藤、相思树、锦鸡儿及紫穗槐等。(3)蓇葖果 由一个心皮或离生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腹缝线或背缝线一边开裂,如梧桐、白玉兰、绣线菊、珍珠梅等。(4)坚果 成熟时果皮木质化或革质化,通常一果含一粒种子,如板栗、栓皮栎等。(5)颖果 果实含种子一枚,种皮与子房壁愈合,如毛竹等。(6)瘦果 果实生在坛状花托内,或生在扁平而突起的花托上,如蔷薇、月季等。(7)翅果 果皮长成翅状,形成具有翅的果实,如榆、白蜡、水曲柳、槭等。(8)聚合果 由多枚心皮集生于一个花托上形成,如马褂木。

2.肉质果类

果实成熟后,果皮肉质化。可依据具体特征分为浆果、核果和梨果。(1)浆果 果皮肉质或浆质并充满汁液,果实内含一枚或多枚种子,如桂花、女贞、爬山虎、接骨木、金银花、金银木、猕猴桃、葡萄、黄菠萝等。(2)核果 果皮可分3层,通常外果皮呈皮状,中果皮肉质化,内果皮由石细胞组成,质地坚硬,包在种子外面,如榆叶梅、山桃、山杏、毛樱桃、山茱萸等。(3)梨果 属于假果,其果肉是由花托和果皮共同发育而形成的,通常情况,花托膨大与外果皮和中果皮合成肉质,内果皮膜质状或纸质状构成果心,如海棠花、花楸、山楂、山荆子等。

3.球果类

大多数裸子植物的果实为球果。球果是雌球花受精后发育形成的,由胚轴、苞鳞、不发育的短枝、种子、种鳞组成,球果表面覆盖有鳞片。如马尾松、火炬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柳杉、侧柏等。(二)种实的成熟

1.种实发育的一般过程

种实的形成和发育一般经历花芽分化、传粉、受精、种子发育、成熟、脱落等过程,本节重点阐述与园林树木种子生产关系较大的种子成熟与脱落过程。进入开花结实阶段,树木每年形成的顶端分生组织,到了一定时期,它的芽要分化成叶芽和花芽,顶端分生组织分化成叶芽和花芽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多数树种的花芽分化是在开花前一年夏季到秋季之间进行的。如泡桐在7月前后开始花芽分化。杉木的雄球花与雌球花6月份开始分化。但也有的树种在春季进行花芽分化,如油茶在4月份。也有的树种每年多次花芽分化、多次开花,如柠檬桉和八角一年有2次。花芽分化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内因主要有母树营养状况(包括:氮、磷、钾、碳水化合物等)以及母树体内激素的种类与含量(GA、GA34等);外因主要有光照条件、土壤和大气温度、土壤水分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等。

植物传粉方式有风媒、虫媒、鸟媒、水媒等,树木的传粉以风媒和虫媒为主。传粉后,花粉萌发,精卵结合,实现受精作用。之后,经过包含种胚发育、胚乳发育和种皮发育等过程的种子发育过程,进入成熟过程。

树种的开花和受精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多数树种是在春季开花受精的,在这以后几个月里种子陆续成熟。另一些树种如松属的马尾松、油松等,花粉达到卵细胞后,一般要经过一年左右才受精,因而种子成熟要到第二年秋季,有的树种(如欧洲五叶松)甚至要到第三年秋季种子才成熟。栎类种子的成熟期也是不一致的,槲栎类是一年成熟,而麻栎类要两年才成熟。

发育形成的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组成,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种子的生命关键体现在胚上。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芽发育成植株的主茎尖,胚根发育成根;子叶或胚乳贮存了种子萌发所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酶类等物质;种皮的作用则是保护种子免受侵害。

2.种实的成熟

种实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精卵细胞发育形成具有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等器官的完整的种胚。同时,胚乳的发育不断积累和贮藏各种养分,为种胚生活和未来的种子发芽准备必需的营养物质。从种子发育的内部生理和外部形态特征看,种子的成熟包括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只具备其中一个条件时,不能称为种子真正成熟。真正成熟的种子一般应具有以下指标:①养料运输已经停止,种子中干物质不再增加,即达到了最大千粒重;②种子含水量降低,种子硬度增高,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增强;③种皮的内含物变硬,呈现了品种的固有色泽;④种子具有了较高的活力和萌发能力,发育的幼苗具有最强的活力。(1)生理成熟 种子的各个器官如种胚、种皮形成,种胚具有发芽能力,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有些树木种子的胚乳已形成,如裸子植物油松、白皮松等;有些树木的胚乳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被吸收消失,如刺槐、蜡梅、合欢、板栗、核桃等。

生理成熟的种子虽然具备了发芽能力,但种子含水量高,营养物质处于易溶状态,生物化学反应活跃,种皮还不致密,保护能力还不强。此时的种实不适宜保存,一是种子内部营养物质易渗出种皮而遭微生物危害,二是种子容易过度失水干瘪而丧失发芽能力。因而种子的采集多不适宜在此时进行。但对于一些深休眠,即休眠期很长且不易打破休眠的树种,如椴树、山楂、水曲柳等,可采用生理成熟的种子,采后立即播种,这样可以缩短休眠期,提高发芽率。种子的生理成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是由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同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适宜的环境因子对种子成熟有利。(2)形态成熟 种实具有成熟时的正常大小和颜色,种皮坚硬致密,种子含水率较低,内部营养物质转化为难溶状态时,称为形态成熟。

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的先后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多数园林树木,其种子达到生理成熟之后,隔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形态成熟。但有些树种的种子,其形态成熟与生理成熟几乎同时完成,如杨树、柳树、白榆、泡桐、檫树、台湾相思等。有些树种如银杏、七叶树、冬青、水曲柳,虽然形态呈现成熟时的特征,但其种胚发育尚不完全,只占胚腔的1/3~1/2,因此尚不具备发芽的能力,需经过一段后熟阶段,待种胚发育完全后才具有发芽能力,这类种子的生理成熟是在形态成熟之后,通常称为生理后熟。

3.种实成熟过程中的一般变化(1)外部的形态变化 大多数树木种子成熟后,树木的球果或果实的皮由绿色变为褐色、黄褐色、暗褐色、黄色、紫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球果类:果鳞干燥、硬化、微裂、变色。如杉木、马尾松等的未成熟球果呈青绿色,成熟时分别变成黄褐色、紫褐色。干果类:果皮由绿色转为黄色、褐色、紫黑色,干燥、硬化、紧缩。荚果类:如刺槐、合欢等由青色变为赤褐色、棕褐色、红褐色,果皮紧缩、硬化。蒴果类:如乌桕、香椿、泡桐等由青绿色变为黑褐色,开裂、干燥、硬化。瘦果类:如喜树种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肉质果类:果皮软化、变色,且颜色随树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有些肉质果果皮上出现白霜,如樟树、女贞、檫树等果皮由青绿色变为紫黑色,果皮软化。冬青果皮红色、软化;苦楝、银杏、南酸枣等成熟时果皮橙黄色。常见树木种子成熟时的外部形态见附表1。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