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历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15:50:50

点击下载

作者:凌立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类大历史

人类大历史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人类大历史作者:凌立排版:昷一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9-01-07ISBN:9787505745391本书由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一场3000年前的战争

牧野之战实现了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统治霸权的转移,对中国后世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经此一战,商王朝长达600余年的统治宣告瓦解,为另一个更加强大、统治时期更长的奴隶制王朝—周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周王朝的统治前后维持了770多年,这期间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周王朝的礼乐文明达到了顶峰,拉开了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序幕。末代君王

殷商作为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从最开始定都于亳正式建立政权开始,一直到帝辛即位,中间经历了17代30位帝王。帝辛的父亲帝乙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作微子启,按照当时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原本应该由微子启继承王位。但是因为微子启的母亲出身卑微,所以微子启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权利,这份荣幸就落到了帝乙的小儿子身上。帝乙的小儿子叫作辛,他的母亲是帝乙的正王后,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得以替代年长的哥哥微子启成为王位的继承人。帝乙去世以后,他就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王位,被人们称为帝辛。

帝辛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式的人物,他天资聪颖、身体强健、武艺高强,能够徒手与凶猛的野兽格斗。他的学习能力和口才在当时都算得上出类拔萃,很多试图劝谏他的大臣都被他辩驳得哑口无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原本可以成为一代雄主的人物,却有着致命的人格缺陷。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人格缺陷导致了他后来的一系列荒淫残暴的举动,使得后来全天下的人都管他叫“纣”。而“纣”所包含的就是大义的残缺和善心的损伤。

帝辛成功继位后就把自己当作执掌天命之人,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自己的不平凡之处,凭着自己手中的权势到处炫耀自己的地位,认为全天下的人没有一个能跟自己相比。他丝毫不注意自己作为帝王的形象和操守,整天花天酒地,肆意作乐。他有一个特别宠爱的妃子,叫作妲己,帝辛对她的宠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管是多么无理的要求,只要妲己提出来了,帝辛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她。他喜欢饮酒作乐,命人把美酒倒满一个个大池子,再把烤熟的肉挂起来,远远看去就像是烤肉的树林。然后他让乐师创作一些柔媚的俗曲,再招来大批戏乐之人和王公贵族,让这些男男女女都赤身裸体在酒池肉林中追逐嬉闹,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为了让自己的各种欲望能够得到满足,他不断地加重百姓的赋税。他用新建的鹿台作为自己的钱库并在里面堆满了财物,同时钜桥的粮仓里也都囤满了粮食。他还从全国各地搜刮了大量的珍玩填满了宫殿,还用多余的钱财不断地修建园林楼台。

帝辛(商纣王)这样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自然会惹得天下民怨沸腾。有些诸侯和王公就开始规劝他,试图让他清醒一些。但是帝辛却用各种残酷的方法回应来自王公大臣的规劝和民众的抱怨。

相对于帝辛的骄奢淫逸,殷商的附属国周国的诸侯王姬昌却完全是另外一番作为。姬昌在周国实行的政令以“仁义”为核心,主张后辈要孝敬年长之人,关爱后生晚辈,对有才能的贤士礼遇有加。为了不怠慢那些慕名而来的贤士,姬昌常常连一顿安生的饭都吃不上,一听说有贤人来访,就马上放下吃食出去迎接。哪怕自己是在沐浴,也会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出来迎接,生怕怠慢了来客。正是因为如此,贤能的人都纷纷归附于他,像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投在了姬昌的门下。一同前来投奔的还有当时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

帝辛的荒淫残暴和姬昌的仁政义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对他们的态度自然存在着天壤之别。随着帝辛的众叛亲离和姬昌的众望所归,他们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姬昌不断壮大的力量使帝辛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他们之间注定要爆发更大的冲突。第一次交锋

当时的三公之一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后来献给了帝辛。但是九侯的这个女儿生性不喜淫荡,帝辛一怒之下不仅杀害了她,还把她的父亲剁成了肉酱。同样作为三公之一的鄂侯极力劝谏,也惨遭杀害并被制成了肉干。姬昌听到这件事以后摇头叹息不止。这事被帝辛的近臣崇侯虎探知,他向帝辛告发并把姬昌在封地的言行告知帝辛,还对帝辛说:“姬昌在自己的封地内积累善行美德,天下的民众、贤才和声望都归了他,他的实力正在一天天地增强,将来必然会对您不利呀。”

崇侯虎的这番话刚好说中了帝辛内心深处的担忧,于是帝辛就设法把姬昌骗到了朝歌,后来又关在了羑里。这一关就是7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归于姬昌门下的闳夭等人想尽一切办法营救他。他们倾尽全力收罗有莘氏的美人、骊戎出产的名马、有熊国出产的良马36匹,还有不计其数的各种异宝奇珍。他们携带着这些美女和东西到朝歌找到了帝辛的另外一个宠臣费仲,通过他把这些美女和东西送给帝辛。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向天下百姓搜刮的帝辛见到这些美女、骏马和珍宝后顿时喜出望外,对费仲说:“这些东西,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件,都能够换得姬昌的自由。现在这么多好东西都齐备了,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关押着他呢?”然后帝辛不仅释放了已经被他关押了7年的姬昌,还赐给他代表着征伐诸侯权力的弓箭斧钺,让他拥有讨伐其他诸侯的权力。帝辛还跟姬昌说其实自己原本没有要关押他的心思,都是因为崇侯虎说了他的坏话。

但是姬昌并没有在意这些,他在返回封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献出了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帝辛废除惨无人道的炮烙之刑。通过这件事,姬昌的仁义之名变得天下皆知,以至于诸侯之间起了争执,都会找他来评断。当时虞国人和芮国人发生了争执,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于是两国的诸侯就相约到姬昌那里理论。可是还没等见到他就中途返回了。原因竟然是他们自从进入了周国境内以后,看到周国种地的百姓都在互让边界,人们都自觉地谦让长者,关怀年幼的人。这让他们为自己的斤斤计较感到了羞愧,于是就各自返回属国去了。这件事情在诸侯之间传开以后,面对帝辛的荒淫无道,大家都在私底下议论:“如果天下将要易主的话,恐怕姬昌才是那个承受天命的人。”

姬昌在获得了极大的声望,尤其是获得了帝辛授予的征伐其他诸侯的权力之后,便开始以仁义天道之名征伐其他诸侯国,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一连征服了犬戎、密须和耆国。自己的实力不仅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也让殷商的一些有识之士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大臣祖伊听说这些事情以后,震惊之余赶紧向帝辛汇报,希望能够引起他的注意,好早点儿采取措施,避免姬昌将来对殷商政权带来致命的威胁。他对帝辛说:“所有这些事情都在预示着上天已经开始断绝我们的国运了。当我想获得一些关于未来的暗示的时候,不管是借助能预测吉凶的人还是试图借助大乌龟进行占卜,都没办法获得一丁点好的征兆。但是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不愿意帮助他们的子孙,而是因为大王您的所作所为太过于荒淫暴虐,您这么做简直就是在自绝于天呀。现在就连我们的国民都在盼望着灭亡的那一天,他们都在埋怨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威灵,为什么不让殷国早点儿灭亡。大王,事到如今,难道您还不想有所改变吗?”

但是帝辛的反应让他彻底失望了。面对祖伊的苦劝,帝辛非常自负地说:“帝王掌权天下乃是天命所归,而我才是承奉天命的那个人。姬昌不过是区区一个诸侯,又能成得了什么气候?”

祖伊后来跟身边的人说:“大王已经没办法进行规劝了。”

正是因为帝辛的这种自负,才给了姬昌进一步强大自己的机会。在帝辛的纵容之下,姬昌征伐不断。在祖伊汇报的第二年又出兵邘国,转过年又出兵讨伐崇侯虎,报了当年告密之仇。后来又营建了丰邑,把国都从岐下迁到了丰邑。

到这时为止,周国已经隐隐具有了能与殷商政权分庭抗礼的趋势。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再发展几年的话,姬昌也将有机会向帝辛报自己当年被关在羑里7年之久的仇。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周国迁都丰邑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50年,姬昌病逝,太子姬发继位。姬昌谥号文王,继位的姬发就是周武王。毁灭前的疯狂

周文王去世之后,武王姬发继位。他任用太公望为太师、周公旦做辅相,另外身边还有召公和毕公这样的贤臣辅助。由于周文王的仁德天下皆知,拥有非常高的威望,武王担心自己年纪轻轻在诸侯当中的威望不够,就处处以父亲文王为榜样,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他没来得及完成的事业。

武王继位后的第9年,在毕地祭祀文王。一直到此时为止,姬发都奉已故的父亲姬昌为王,自称为太子发。在祭祀了文王以后,武王率众前往东方去检阅部队,这中间一直在军帐中供奉着文王的牌位。刚走到孟津,姬发就向随行的众人宣称自己是奉了文王的遗命前去讨伐无道的纣王,因为这种大事自己丝毫不敢擅自做主。姬发对他们说:“对待国家大事,大家一定要严肃恭敬,一定要诚实。我原本只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年轻人,一切全仰赖祖先的德行,我才有幸继承了先人的功业。现在我们已经制定了各种赏罚的制度,这就是我们能够完成先人未竟事业的保证。”然后由师尚父向全军发布进兵的命令:“各位将领,请率领你们的部下,抓牢手中的船桨,我们顺应天道,讨伐无道。凡有落后的一律斩杀。”

随后武王姬发带领大家渡河,等船行至河中间的时候,一条白色大鱼跳进了他的船舱。武王把这条大鱼抓住以后,用它来祭天。等渡过河以后,刚率领大军安顿下来,又发现有一大团赤红的火焰从天而降。这个大火球落在武王所住的房子上,不停地转动着,后来竟然变成了一只火红色的乌鸦,在房屋上方拍打着翅膀不停地鸣叫。这一系列的异象让武王觉得这可能是来自上天的启示,这是在告诉他现在讨伐纣王的时机还不成熟。虽然诸侯们并没有接到武王要求会盟的通知,但是他们听到武王要讨伐纣王的消息以后就纷纷赶来了。赶来盟津会盟的诸侯王有数百个之多,他们都聚拢在武王的周围,纷纷表示:“纣王如此暴虐无道,现在到了要讨伐他的时候。”面对赶来会盟的诸侯,武王冷静地跟他们说:“你们并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是讨伐纣王的最好时机。”

说完,他就带领着人马返回周国。前来会盟的各诸侯随后也纷纷返回国内。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纣王变得更加荒淫暴虐。微子启为了殷国的天下多次劝谏,纣王统统听不进去。苦劝无果的微子启深感前途绝望,无奈之下只好逃离殷国。他出逃前曾经劝比干跟他一起逃走,但是比干却说:“做臣子的,在国家危难面前哪能只顾着自己的安危,而不对君王拼死进谏呢?”

果然在微子启逃亡以后,比干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拼死进谏,结果惹得纣王大怒。

纣王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要比常人多一窍。举国上下都说你是圣人,倒不如剖开你的胸膛看看你的心到底是不是如此。”

说完这些以后,残暴的纣王竟然真的命人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验看。这样的场景把殷国的另一位贤人箕子吓破了胆,为了避免灾祸,他便装疯卖傻去给别人做了奴隶,但是最后还是被纣王发现,抓回去关了起来。纣王的疯狂使得身在朝歌的大臣纷纷出逃,太师、少师都随身带着祭器、乐器急急忙忙地逃亡到周国。等武王姬发听完这些逃亡的人详细汇报了纣王以及殷国的情况之后,他知道讨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就发出号召,准备率领诸侯发动讨伐殷纣王的战争。最后对决

决心发动讨伐殷纣战争的武王姬发把诸侯召集在一起,跟他们说:“殷王罪孽深重,有违天道,已经到非讨伐不可的地步了。”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遵循父亲文王的遗旨,率领由300辆战车、3000名勇士组成的重装部队和披坚执锐的步兵部队4.5万人,浩浩荡荡地朝殷国的都城朝歌进发。武王伐纣的军队悄然前进,一直到渡过黄河为止都没有遇到任何来自殷国军队的抵抗。等到武王姬发所率领的部队全部渡过盟津之后,其他诸侯的队伍也都陆续赶来会盟。

武王在军前创作进军宣言《太誓》,在阵前发布:“现在殷纣王竟然因为宠溺妲己这个女人,对她言听计从,以至于自绝于天,毁坏夏商以来的正统大道,疏离所有的亲族弟兄;还无耻地抛弃了历代祖先留下来的乐曲,荒唐地谱制一些淫荡的歌舞,以此来扰乱祖先流传下来的雅正之声。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讨这个女人的欢心。所以,我姬发现在就要恭敬地代替上天执行来自天道的惩罚。希望各位能够不遗余力,讨伐无道。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再让它出现第二次。”

等到第二天的一大早,武王就来到了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最后的誓师大会。武王站在战车之上,左手握着象征着军权的黄色大斧,右手举着白色的旗帜对阵前的将士们说:“有劳你们了,西方来的勇士们,来自友邦的国君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以及各位卿大夫,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各位将士。请高举你们手中的武器,跟随我一起起誓。古语说‘母鸡报晓,就会使得家国毁坏’,但是如今的殷纣王却公然对一个女人言听计从,废弃对于祖先的祭祀,放弃家国政治,抛开所有的亲族弟兄,使得他们得不到任用,却招来一些罪行累累的罪犯和无耻的小人,并抬举他们、任用他们,让他们来欺压百姓,任由他们在商国胡作非为。现在我姬发就带领你们一起,来执行上天的惩罚。今天我们并肩作战,希望你们能够勇往直前。希望大家能够像猛虎、熊罴、豺狼、蛟龙一样威武勇猛。但是在这商都的郊外,对于那些想要脱离敌方阵营的殷纣兵将,我们不仅不要攻击他们,还要尽力去团结他们。要让这些倒戈的殷纣士兵成为我们进攻的前锋。各位将士,请务必勇敢冲锋,如有怯阵不前或是不努力杀敌的,等待你们的将是被杀戮的命运。”

誓师完毕,武王姬发带领周国的军队和前来会盟的诸侯国的军队,共计4000多辆战车在牧野摆开了阵势。但是他们所面对的纣王帝辛却并不是一个怯懦之辈,他的智谋和勇力也绝非常人可比,这些年他的军队四处征讨,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不过当武王的军队逼近朝歌的时候,殷纣王绝大多数的军队都在外征战来不及调回。仓促间殷纣王只好把朝歌城内的平民、奴隶甚至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都武装起来,临时组建了一支号称70万,实则只有17万人左右的队伍,在牧野与武王姬发所带领的队伍展开对峙。殷纣王把关在监狱里的囚犯全部放出来,给他们发放武器,把他们跟那些被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一起放在阵地的最前沿。而那些原本负责守卫朝歌的少量军队却在最后面负责督战。

面对密密麻麻、铺天盖地而来的殷商守卫部队,武王姬发的将士心中不免有些胆怯,毕竟双方的人数差距悬殊。以周国军队为核心的诸侯联军只有四五万人,而对方却号称有70万。但是在人数众多的敌人面前,武王姬发却从容镇定。他知道自己的劣势在于人数不及对方,但是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自己所带领的军队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而且具有共同目标。对方虽然人数众多,但却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还有不少是深受殷纣王暴虐之苦的人。这样的军队,人数再多也不足为虑。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武王姬发果断把自己最精锐的百名勇士交给师尚父带领着冲入敌阵,打击敌军的信心。果然不出武王姬发所料,师尚父所带领的百名勇士冲入临时武装起来的殷纣王守卫部队当中,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殷商军队本来就军心不坚,见此形势纷纷倒戈投降。然后武王姬发亲自率领350辆战车、3000勇士和2万多人的步兵一起掩杀,大败殷纣王的守卫部队。而之前那些被殷纣王赶上前线的奴隶和囚犯这时候却变成了周国联军的向导,纣王看见大势已去,就逃回朝歌城中,登上鹿台点燃了大火,然后穿上最喜欢的宝玉衣,跳进大火之中自焚了。

牧野之战,以周国的诸侯联军完胜,殷纣王的守卫军队完败而结束。经此一役,殷商数百年的统治政权宣告瓦解,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武王姬发昭告天下,建立周朝,开始分封各国,为西周礼乐文明的昌盛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殷国并未就此灭亡,武王姬发在分封各国时封纣的儿子武庚管理商朝的旧都殷,让他继承殷国的血统和祭祀。殷国从此成为周王朝的一方诸侯,隶属于周朝。第二章希腊文明的辉煌时代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渊源,而萨拉米斯海战为希腊人赢得了这一切。希腊从此迈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雅典帝国、帕提农神庙与“黄金时代”随之而来!波斯国王的复仇之心

公元前485年10月,征战在外,一心想为父王扫平叛乱的波斯帝国的王储薛西斯得到快马来报,他的父亲—大流士国王—不幸驾崩。

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听到消息,薛西斯来不及伤悼父王的离去,便带领大军从千里之外赶回了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历史表明,当一国之主辞世,庞大的帝国群龙无首之际,往往是叛乱丛生之时,甚至会导致帝国的崩溃。当年,薛西斯的父王大流士就是趁波斯帝国第二个皇帝突然驾崩之机,一举平定了叛乱才夺得王位。此时的薛西斯自然不希望有人抢在他前面篡夺他的继承权。

好在薛西斯在父王余威未尽之际及时赶回,顺理成章地被推上了王位。

根据波斯的传统,新的国王即位应由神示来证明,并且需要有一位大德大圣者为其加冕,但薛西斯不需要这些。他的士兵就是“神示”,并且也没人有资格给他加冕。于是薛西斯自己将王冠戴在了头上,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国王。

薛西斯继承了大流士的王者之威,也继承了父亲的雄心壮志。他是一个脾气暴躁、好大喜功的国王。登基伊始他便命令建筑师们修建起宏伟的宫殿群。波斯波利斯由此成为古代世界最壮丽的城市之一。

与此同时,帝国各从属行省的首领也纷纷遣使赶来,向薛西斯献上表示敬意和臣服的礼物。繁华的波斯波利斯城一时间挤满了各地来的使臣和随行的商队。献给新国王的礼物应有尽有。有埃及的骆驼、小亚细亚的金子、非洲的手镯……但送礼者没有雅典人,所送礼物没有来自雅典的。

雅典的缺席在提醒薛西斯,当年他的父亲大流士试图征服希腊的计划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至今包括雅典在内的希腊诸城邦仍然游离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外。这成为大流士国王终生的遗憾。

薛西斯一直期望能像他的父亲那样强悍、英武。他决意要雅典人为他们的侥幸胜利付出代价。波斯人是一群由雄心勃勃的国王统领的伟大战士,波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没有人能因为蔑视帝国而不付出代价。

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帝国,其版图最大时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东起印度,西抵亚得里亚海、地中海和北非,北到广袤的俄罗斯草原,南达阿拉伯半岛。这个超级帝国囊括了埃及、吕底亚、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古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一些希腊城邦等。其幅员之辽阔,从其修筑的遍及全国的驿道便可见一斑。据测定,驿道中最长的一条是从波斯帝国的中心城市苏萨一直通到爱琴海边的“御道”,全长达2500公里。

波斯帝国的疆域开拓差不多都是在薛西斯的父亲大流士执政时期,那是波斯帝国最为强盛的时期。大流士即位后就不停地东征西讨,先后进行了20余次征战,才在原来帝国的基础上打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亦是最有势力的国王。在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中,他向世人宣称自己是“伟大的王,万王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

在大流士当政时期,人民尽皆臣服于这位“万王之王”。

然而,正是这位“万王之王”,却始终无法征服隔海相对的希腊。第一次远征希腊,他的舰队被风暴摧毁;第二次,他的军队又在马拉松战役中一败涂地。

波斯人想要征服希腊的心愿由来已久,但直接导致大流士发兵远征的起因却仅仅是给希腊一个警告。

其时,希腊半岛上普遍实行的是城邦制,遍布半岛的是一个个独立行使“主权”的城邦国家。它们的范围一般都不大,以一个城池和周围农业区域构成。平均人口在一万人左右,多的也不过几万,颇有些“小国寡民”的味道。其中最大的、最有影响的两个城邦国家是雅典和斯巴达。波斯帝国于公元前546年灭了小亚细亚的强国吕底亚之后,原来受吕底亚控制的,包括米利都等几个小亚细亚沿海的希腊城邦,便同时被波斯帝国所征服。大约公元前514年,大流士国王率军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企图征服多瑙河以北的斯基泰人。这一战役虽然失败,却控制了色雷斯和黑海海峡,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

黑海沿岸是希腊各邦,特别是雅典的重要粮食供给基地和商品市场。波斯控制黑海通道后,不仅希腊和黑海之间的交通受到阻碍,而且已归附波斯的腓尼基人也乘机侵夺希腊人的海外商业利益。于是,希腊人便煽动业已臣服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举行起义。起义被镇压以后,波斯便借口雅典和爱勒特里亚曾出兵援助米利都,要对之进行“惩罚”。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拉开了希波战争的序幕。然而他派出的舰队在阿托斯海遭到飓风袭击,300艘战舰全部沉入海底,两万多士兵葬身鱼腹。波斯舰队未经交战就全军覆没。两年之后,即公元前490年,大流士又派大军开始第二次西侵,这一次则在毁灭爱勒特里亚城邦后进入雅典前沿。仅1.1万人的雅典军队面对10余万波斯大军毫不退缩,奋勇迎战。双方在城东北的马拉松平原上展开了激战。那是一场激烈的战役,比后来教科书上描绘的要激烈得多。结果,在人数上占优势的波斯大军反而被雅典人一举打败。

对不可一世的大流士国王来说,远征希腊的失败无疑是奇耻大辱。父业子承,薛西斯现在要彻底摧毁雅典,摧毁希腊,以告慰父灵,也让自己这颗复仇的心得到平静。浩荡征程

在继承王位之前,薛西斯虽然平息过一些反叛,但并没有成就过可以名垂青史的伟业。他甚至没有为他父亲的帝国增加过一抔土或者一杯水。

现在他急于证明:他,薛西斯,和他伟大的父亲一样伟大。为此,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征服雅典,征服希腊。他毫不掩饰地宣称:“如果我们征服了雅典,波斯帝国的版图将空前扩张,它的边界将一直延伸到神灵的天空。”

登上王位不到一年,薛西斯就开始为入侵希腊做准备。4年之后,他从整个帝国征募了成千上万的士兵,组建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做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剌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文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并镶着羚羊狐狸皮;有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个各族军队和军备武装的大展览。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亲率这支号称有500万人的大军(实则为30万~50万人)开始了对希腊的又一次远征。军队从波斯波利斯出发,到达苏萨,取近路向萨迪斯挺进。为了使庞大的舰队顺利入海,波斯曾用3年时间,开掘了一条长1.5英里的运河蜿蜒穿过圣山州直入大海。往日,风暴曾粉碎了他父亲的梦想,但这一次,薛西斯决心不让他的舰队重蹈覆辙。

但帝国没有足够的船只来运载如此庞大的军队,薛西斯只得让波斯大军沿着海岸,绕过爱琴海从北方向希腊挺进。拥有1200艘大型战舰的波斯舰队则载着大军的给养,在不远的海边紧随其后。

为了运输庞大的军队,薛西斯还得将大海变成陆地。当波斯大军走到达达尼尔海峡时,薛西斯下令架桥。

几百艘船被捆扎在一起形成了一架壮观的浮桥。

但猛烈的夏季风暴不期而至。他们精心修建的浮桥最终被吹得七零八落。薛西斯接到这个报告,大为恼怒,下令将大海狠抽300鞭以示惩罚。他对着大海高声宣称:“薛西斯国王将渡过你,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历史记录下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国王的宣言。

当大海恢复平静时,浮桥已经被修复。薛西斯带领他的军队向欧洲进发。他横刀立马,向着他的大军高声说:“我的波斯英雄们,你们是一支所向披靡的英勇之师。我希望你们这次更加勇猛善战,只要征服了希腊人,整个世界都会匍匐在我们脚下。”庞大的军队用了两天两夜才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当时的场面之壮观,令人以为欧洲的历史就要由波斯人来改写了。希腊人对此惊恐地叫道:“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庞大的波斯军队由亚洲进入欧洲。他们马不停蹄地向希腊进发,而波斯舰队一直航行在附近的海域上。

与此同时,面对敌人规模空前的入侵,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被迫团结起来,30多个城邦国家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

在雅典,一支由200艘新式战舰组成的舰队也初具规模。新式战舰全部是由橡树做成的三层船。这种战舰行动迅速,易于调遣。每只战舰都超过100英尺,外观呈流线型,三层共计可以容纳170名桨手。相对而言,波斯舰队的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也差。因此,三层船将是雅典军队在海上的秘密武器。

这种船是一位颇有远见的年轻政治家狄米斯·托克利劝说雅典人建造的。

当年马拉松战役的胜利,使雅典人变得分外自信,甚至自负,只有狄米斯·托克利还保持着相当的冷静和清醒。他对当年波斯军队的入侵记忆犹新,他知道遭受惨败的波斯人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也了解薛西斯毁灭雅典的决心。为此,他建议雅典将军事力量由传统的长矛和盾牌转移到舰艇与木桨上。他认为航海本领领先的希腊人只有凭借在海上的优势,才能与敌人抗衡。

雅典人起初不愿考虑狄米斯·托克利的建议,甚至嘲笑他胆小懦弱。狄米斯·托克利在雅典政坛遭受了不公正的排挤和非难。面对重重阻力,狄米斯·托克利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主张,为此他不惜得罪许多权贵。随着波斯人大张旗鼓地进行战备的消息不断传来,雅典人心惶惶,这才开始逐步接纳狄米斯·托克利的主张,雅典新舰队由此才得以及时组建,狄米斯·托克利被任命为海军统帅。

当最后一批三层船下水试航时,波斯大军已经进入希腊。随后,波斯人一路横扫,所向披靡。

听到入侵的消息后,雅典人派遣一位使者到德尔菲的神殿去询问有关波斯敌人的预言。在做出任何重大的决定之前,希腊人都会请教德尔菲的女祭司。

雅典的使者登上位于帕那塞斯山脚下的神庙,倾听神传达给女祭司的神谕。女祭司的双眼缓缓睁开,但她的眼神却异常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突然,她以极其悲哀的语气叫喊起来:“可怜的人啊,你为什么还坐在那里?赶快逃呀,逃到宇宙的尽头!离开你的家园,离开圣地!只有木墙不会被洗劫。”

神谕传遍整个雅典,雅典人更加恐慌,准备弃城投降。此时,已成为希腊同盟军的海军统帅狄米斯·托克利更是心急如焚,但他坚毅的性格使他保持冷静,他明白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必须站出来给大家以信心,于是他严厉地斥责了胆小的人,并说神谕已经告诉雅典人,他们的救星就是战舰,那些战舰就是不会被洗劫的“木墙”。

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仅有信心是不够的。波斯人步步紧逼,并在温泉关一役中,打败了希腊同盟军陆军,英勇的同盟军总统帅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也殉难了。薛西斯继续带领军队浩浩荡荡地向雅典进发。同时,希腊北部越来越多的城市一个个臣服在波斯人的脚下。

危机很快逼近。波斯人派使者到雅典人那里要求土与水—这是投降的象征。这是薛西斯给予雅典人的最后一次机会,让他们主动投降。雅典陷入了流言与恐慌之中,人们惶惶不安。但在狄米斯·托克利等主战派人士的坚持下,雅典人做出了拒绝投降的决定。

同时,狄米斯·托克利审时度势,建议所有的妇女、儿童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都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海湾准备战斗。雅典和其他城邦的人都接受了他的建议。妇女和孩子逃到了附近的萨拉米岛。雅典城只剩下老弱病残。

薛西斯没有等来雅典人的投降。恼怒不已的他率波斯大军长驱直入希腊,直扑雅典城。然而此时雅典已基本放弃了坚守,波斯人轻而易举地侵入城市。雅典城遭到前所未有的洗劫。波斯人拿走了最神圣的雕像,屠杀了留在城中的市民,并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当时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薛西斯得意扬扬地看着城市化为一片灰烬。这一刻他胜利了,他终于洗雪了父亲被打败的耻辱。望着雅典城的熊熊大火,他不禁认为自己比父亲更伟大。

对于雅典城的女神雅典娜来说,一切似乎都已失去。但是希腊同盟军还有一支300余艘战舰的舰队聚集在萨拉米海湾准备战斗。而且,他们的统帅是卓越的指挥官狄米斯·托克利。

薛西斯根本没把希腊人的舰队放在眼里。就在波斯陆军直扑雅典并将之占领之际,拥有1200艘战舰的波斯海军也绕过优卑亚岛,掠过阿提卡,来到雅典的外港比里犹斯。他们水陆呼应,声势浩荡,踏平希腊已经指日可待。扭转历史的战争

薛西斯亲自率领他的船队,向萨拉米海湾驶去。

此时,希腊战舰严阵以待。但是,当波斯舰队靠近时,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庞大舰队,令许多希腊人胆寒了。希腊指挥官内部发生了争执。大多数指挥官想将舰队转移出萨拉米,避免与波斯人正面交锋。其中以伯罗奔尼撒各城邦参加联盟军的将领们的意见最为激烈,他们认为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对战,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是战还是撤?狄米斯·托克利决意迎战。他尽力劝说其他指挥官,慷慨陈词:“如果在一片狭窄的海域,用我们的少数战舰对抗他们的多数战舰,我们就会赢得胜利;因为在狭窄的海域作战对我们有利,而在开阔的海面作战对他们有利。战争的整个命运就依赖我们的战舰和战争的地点了。”

军事会议开了两次,狄米斯·托克利还是没能消除一部分指挥官心中的恐惧。

狄米斯·托克利焦急万分。如果伯罗奔尼撒各城邦参加联盟军的将领们率军从萨拉米撤退,雅典舰队就将被迫单独同波斯舰队作战,并且使波斯舰队有机会在公海上充分发挥其数量优势。

狄米斯·托克利决心破釜沉舟,他迫使其他指挥官相信,他们仅有的胜利机会就是与日益逼近的波斯人在海峡展开决战。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为什么不请敌人来帮一下忙呢?于是,他叫来一个自己最信任的奴隶,交给他一封密信,让他去向波斯王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让他的船长彻夜封锁所有的逃亡路线,不准放过一条船。这样一来,所有希腊人只得放弃撤退的念头,背水一战。希腊盟军也由此变得空前团结,同仇敌忾。

希腊人睡了一夜好觉,而波斯船员却整晚守在桨边。但他们什么也没有等来。

第二天清晨,薛西斯满以为胜券在握,他爬上山冈,找了一个适宜观战的地形,准备坐等波斯人大破希腊舰队。在他身边,手拿纸笔的史官,也正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波斯战舰早已各就各位。一些战舰封锁了西边的海峡,其余战舰则挤在萨拉米的狭窄海域,等候逃亡的希腊船队。

一切准备就绪,是进攻的时候了。薛西斯向指挥官征询意见。除了一个人,所有人都建议他进攻。不同的声音来自唯一的女指挥官—阿尔特米西亚王后。她是希腊人,现在却与波斯人并肩战斗。此时她不无担心地向国王进谏道:“国王,省去你的船只吧,不要贸然展开海战,在航海技能方面,希腊人远远优于你。你不是已经成为雅典的主人了吗?你的远征不是已经达到目的了吗?”

但薛西斯显然不愿考虑她的建议。胜利在望,有什么理由让他放弃呢?阿尔特米西亚王后只得接受命令去指挥进攻。

此时,希腊人正耐心地等待对他们有利的海风风向。经过一夜的休整,他们精神振奋,随时准备出击。风现在正往南吹,将波斯舰队吹得更靠近狭窄的海域。希腊战舰准备采取行动。一支舰队向波斯阵营冲了过来。

筋疲力尽的波斯人这才意识到他们中计了。希腊人不仅没有逃走,反而主动展开进攻。

希腊的年轻人正在为祖国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奋战。

在每艘三层船上,170位训练有素的桨手像强劲的发动机一样,协调一致地划桨。一艘希腊战舰撞击了一艘波斯战舰,对方的船尾与甲板被撞碎,船员被抛到海里。战斗的序幕由此拉开。狄米斯·托克利发挥自己船小速度快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战船不断地向波斯战船斜线冲击,他们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敌人的长桨撞断,然后掉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地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

为了吓唬敌人,希腊人将船的冲撞角画成一张狰狞怪脸。

在海岸上,雅典观战者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起初,似乎是波斯人占了上风。可人们不知道这正是狄米斯·托克利战术的一部分。

波斯舰队被诱往越来越狭窄的海域,时机一到,狄米斯·托克利立即指挥其他早已埋伏好的战舰从侧翼对波斯舰队发起进攻。波斯舰队遭到希腊舰队的迎头痛击,战舰一艘一艘地被撞沉。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从后面赶来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它们笛鼓齐鸣,向前猛冲。由于时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继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狄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

阿尔特米西亚王后所乘船只在劫难逃,它被一只雅典船紧紧盯上了,随后被四面包围。惊慌失措中,王后冲向了另一艘波斯战舰,别无选择地撞沉了它,为自己冲开一条逃生之路。

因为彼此距离太近,波斯船只毫无回转能力,波斯船员也已筋疲力尽,失去了战斗力。战场形势正如狄米斯·托克利计划的那样发展。

双方的舰队拥挤在这片狭窄的海域,希腊人的三层船显出了优势。这种战舰不像波斯战舰那样体积庞大,它操纵灵便,行驶速度快,在体积庞大的波斯战舰中穿梭攻击,进退自如。

庞大的波斯战舰一艘接一艘地被撞翻,海面上充满了波斯人的哀号。

波斯国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舰队像网中鱼一样任人宰割。

波斯舰队被彻底打败了。虽然阿尔特米西亚王后侥幸逃脱了,但到战斗结束时,波斯舰队有1/3、超过200艘的战舰被击沉,还有50多艘战舰被俘。而希腊人只损失了40艘战舰。

有许多人战死,薛西斯的兄弟也在其中。

薛西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失败,而且失败得如此悲惨。他痛悔莫及。希腊迎来黄金时代

萨拉米斯海战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希腊人获胜的基础。

面对失败的现实,薛西斯不得不开始考虑整个远征军的前途:一来海军战败,陆军基本的后勤供给失去保障;二来希腊海军可能会乘胜直扑达达尼尔海峡,阻断他的归路。于是他仰天长叹,命令残存的战舰迅速撤到达达尼尔海峡。几天后,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分兵力在中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则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小亚细亚。

薛西斯回到亚洲,他留下的兵力在第二年的布拉底之战中,都被希腊人歼灭。这两次失败对波斯是沉重的打击。薛西斯的雄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此后他再也不敢对希腊轻易发起进攻。而薛西斯之后的统治者,则连他那样的雄心都不敢有了。庞大的波斯帝国虽然完好无损,但其国力已由强转衰,再也无力威胁西方。

薛西斯仍是万王之王,但希腊依旧不是他的统治范围。

狄米斯·托克利却没有这么幸运。在这个奉行民主的城市里,雅典人害怕他就此扩张自己的势力,破坏雅典一贯的民主制度。胜利使狄米斯·托克利变得傲慢起来,他忽略了自己曾经得罪过许多权贵的事实,那些被得罪的权贵并没有宽宥他,战事一平息,反对他的力量便重新聚集。狄米斯·托克利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

雅典人聚到一起,投票决定狄米斯·托克利的未来。

如果投票超过6000人同意放逐他,那么狄米斯·托克利将从雅典被放逐10年。投票结果出来了,狄米斯·托克利被要求立即离开这座城市,希腊再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在绝望中,他流落到波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向过去的敌人薛西斯寻求帮助。有人说狄米斯·托克利见到了薛西斯国王本人。实际上,更有可能是国王的儿子阿特拉薛西斯接见了他。不管是谁接见的,狄米斯·托克利的一番话救了他自己的命。他说:“我曾经给你的帝国带来最大的伤害,但我也能为你创造最大的利益。如果你杀了我,你就是杀掉了一个希腊人的敌人。”从此,狄米斯·托克利在波斯宫廷度过了余生。

当希腊进入古典时代,人们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萨拉米斯海战是第一个被历史学家记录的战役。记录这次战役的历史学家就是希罗多德—公认的历史之父。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在讲述波斯对希腊的入侵以及萨拉米斯海战。

希腊人在公元前480年取得的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是希腊与西方文明的重要转折点。在萨拉米斯海战中获得胜利的雅典人重新找到了自信,就此迈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古典时期。古希腊最伟大的成就随之诞生。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的雅典,文化蓬勃发展。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创作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希腊剧场、希腊哲学与古典建筑和雕塑也正在走向辉煌,这个黄金时代为欧洲文明乃至我们的现代文明都奠定了基础。第三章罗马帝国的诞生

亚克兴之战使屋大维无可争议地成为罗马的主人。自屋大维统一罗马之日起200余年,罗马帝国进入辉煌时代。罗马帝国一路借鉴和发扬着希腊文明,同古希腊文明一道成为欧洲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共同源头。屋大维登场

故事是从公元前44年3月15日这一天开始的。这一天,当恺撒傲然走出拥挤的元老院时,40多名议员突然冲出,将他乱刀刺死。这位罗马最伟大的将军、拥有帝王一般权力的“终身独裁官”,就在这样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恺撒是罗马血腥而漫长的国内战争的最后胜利者,他在战后实行了独裁,希望以此来保证和平。但事与愿违,他的独裁统治和一些改革措施已深深地触动了部分罗马权贵的利益。正是这些曾经是恺撒好友的人,以保卫“共和”之名,赫然实施了刺杀行动。杀死恺撒之后,刺客首领布鲁图和卡西乌立即宣布,这是“自由面对暴政的一次胜利”。

但是大多数罗马人并不接受布鲁图等人的说法。恺撒在占领了800多个城市后回到罗马城,抬着缴获的2800顶金冠的部下簇拥着他通过凯旋门,那万头攒动、齐声欢呼的场景仿佛还在昨日。恺撒的威望足以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领导,在大多数罗马人心中,恺撒就是他们的神。

恺撒遇刺,使拥有百万人口的罗马城很快陷入了骚乱,帝国处于动荡分裂的危险边缘。

恺撒最好的朋友、军事副统领安东尼果断地采取行动,很快平息了骚乱。在恺撒的葬礼上,安东尼将象征权力威望的斗篷,高高举过朋友的脸庞,发誓要为他报仇雪恨。元老院“共和派”企图左右公众舆论的计划遭遇失败,杀害恺撒的众多元老院议员在骚乱中作鸟兽散,纷纷逃出了罗马城。

也许安东尼为恺撒报仇的决心出自真诚,但他并未急于出兵追捕凶手,因为他首先要牢牢掌控住罗马。他认为自己是恺撒理所当然的继承者。他心里真切地期望,恺撒的遗嘱会将统治的权力和地位授予自己。

然而,当遗嘱在罗马大众面前缓缓铺开时,安东尼意识到,恺撒的大部分财产,更重要的是“恺撒”这个名号并没有留给他,而是传给了恺撒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亲戚,他的养子—年仅18岁的屋大维。

消息传到了阿波罗尼亚。正在那里和恺撒的军队一起接受训练的屋大维迅速做出了反应,他发誓要重回罗马,夺回那柄属于他的危险权杖。

一个即将决定安东尼命运的人物粉墨登场了,然而安东尼全然未把他放在眼里。

几个星期后,屋大维便在罗马的东部悄悄登岸了。安东尼对于屋大维的到来毫不担心。他比屋大维年长20岁,富有军事统帅之才,且深谙政治谋略,已是元老院功成名就的议员。事实上,安东尼的外貌就显露出一种高贵、显赫之态,他前额宽阔、鼻梁挺直,身上洋溢着勇武和阳刚之气。与之相比,年轻的、高鼻深目且略显瘦弱的屋大维简直就是一个毛头小子。

然而,屋大维绝不像他的外表所显示的那样简单。他以与其年纪不相符的冷静,不动声色地召集大批元老院议员,在庞培的花园中举办了一次集会。在这个集会上,屋大维见到了安东尼,他当着众多元老院议员的面,指出自己还在等待正式继承恺撒的名位。安东尼对屋大维不屑一顾,并尽可能羞辱他,言谈举止中对他极为傲慢与轻视。

集会最后不欢而散。自然,安东尼也没有把权力移交给他。接下来的几周里,安东尼继续阻挠他获得正式继承权的行动,甚至阻止他前往办公地点。

愤怒的屋大维极力隐忍着,他开始游说罗马一些有权势的贵族,迅速得到了一批反对安东尼的议员的支持。

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姿态,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恺撒·屋大维。这个年轻人由于被恺撒收养,所以,依照罗马习俗,他的名字中应该有“恺撒”,这是他唯一的资本。并且“恺撒”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名字,当他使用这个名字时,恺撒的众多老部下以及驻军纷纷加入到他的麾下,使得他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于是他经常简称自己是“恺撒”,于是他也就从默默无闻的屋大维成为恺撒·屋大维—恺撒的儿子。为了强调他和伟大的恺撒的联系,他甚至铸造了自己的硬币,把自己和恺撒的头像铸在一起,寓意神和神的儿子。

安东尼对罗马的控制,尤其是对军队的控制被一步步削弱。他显然低估了这个年轻的对手。

当安东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屋大维的势力已经成了气候。为了夺回主动权,安东尼决定率他的军团到意大利北部,讨伐窝藏在那里的刺杀恺撒的凶手。他希望以此挽回声望并扩大势力范围。然而,此时离开罗马对安东尼来说是极其不明智的。

许多元老院议员仍然认为刺杀恺撒是清除暴君的正义之举,而他们也多多少少曾因安东尼追查恺撒遇刺案受到过株连。屋大维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游说获得了这部分政治势力的支持。

他对这些议员说,安东尼的政治野心将继续削弱“共和”政体,并将危及他们的前途。罗马元老院于是授予他使用武力对抗安东尼的权力,并任其使用恺撒的巨大财富。屋大维于是果断地为自己组建了一支军队。

两派人马在意大利北部的莫德那相遇。战斗打响了,安东尼手下的士兵不愿与昔日的战友同室操戈,纷纷弃械溃逃,安东尼被击败了。

然而,事情接下来又变得出人意料了。屋大维的胜利,给他带来的并不是荣誉,反而是元老院的排挤。

与此同时,安东尼退却后,很快重新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准备返回罗马,他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此外,窝藏在北部的布鲁图和卡西乌等带领的集团也对罗马虎视眈眈。在危急关头,屋大维又一次证明了他在保护自身利益时的果断和坚决。他率大军迅速返回罗马,并以非常手段把持了罗马政坛。这时候,他和安东尼都是手握重兵,可谓势均力敌。双方意识到,只有相互合作才能避免国家陷入战争。他们最终决定形成联盟,联合起来消灭反对他们的势力。

一夜之间,反对安东尼和屋大维的400余名元老院议员和2000多名地主全部上了黑名单。名单上所有的人都被处以死刑,无须审判,也不能上诉,死者的个人财产全部充公。那些有幸知道自己厄运当头的人飞奔回家,赶在被捕之前自我了断。因为根据罗马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为子孙后代保住财产。

罗马的局势安定了下来,现在,对新的统治者构成威胁的只剩下谋杀恺撒的那群人了。于是,安东尼和屋大维统领数十万军团开出城去,决心剿灭布鲁图和卡西乌集团。

公元前42年,联合大军来到了希腊北部的一片橄榄林,林外是一个叫腓立比的小城。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大军就在这里,同布鲁图和卡西乌集团的军队进行决战。一场艰苦的近距离的肉搏战之后,安东尼指挥军队将旧共和政体的支持者们一举歼灭。

此后,这个基础并不稳固的联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屋大维和安东尼将罗马共和国一分为二。安东尼控制东部各省,他把自己的首都定在雅典。屋大维则控制西部以及罗马城。当安东尼遇上埃及艳后

屋大维开始统治罗马。市民们以为,和平的曙光已经到来,一个可以将恺撒之死抛于生活以外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事实上,自从恺撒遗嘱被宣读以后,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一场决战风暴就已经注定,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开始,安东尼在罗马东部诸行省的所作所为完全无愧于他的荣誉与声望。他驱逐暴君、重建城市、免除赋税、赦免敌人(不包括杀害恺撒的凶手),把治下的各行省治理得井井有条,直到有一天,他见到了美艳聪明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

克娄巴特拉曾经是恺撒的情人,正是在恺撒的帮助下,她成为大权在握的一国之君。

克娄巴特拉治下的埃及,其兴衰关系到罗马的命运。几个世纪以前,古埃及人就掌握了相当完善的灌溉系统,他们的国家成为“世界的粮仓”,尼罗河每年泛滥所形成的肥沃三角洲滋养着不断扩张的罗马省份。而今,克娄巴特拉想利用安东尼,为她与恺撒生养的儿子讨回“恺撒”的名分与神权。对安东尼来说,埃及的重要性固然不能忽视,而只要克娄巴特拉和小恺撒还活着,他在雅典的政权的根基就无法根深蒂固,他决定见一见埃及女王。两人在一条游船上相会了。这次相会改变了整个罗马世界的轨迹。

一见面,安东尼故作威严地指责她在为恺撒复仇的战争中没有尽力,这位女王非但没有恐惧,反而慷慨陈述自己为帮助恺撒党人所做的努力和经历的危险。这番话起了意想不到的奇妙作用,令安东尼明白了为什么恺撒会一直迷恋着她,并把她推为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又一次以她的美艳、聪颖俘虏了一位叱咤风云的罗马将军。

安东尼荒废了政务,除了那些能令女王感到高兴的事,他什么也不做。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穿着传统的东方服饰,和女王出双入对,习性也变得渐渐东方化。他常常身着希腊长袍和埃及式鞋子,不带任何警卫出入神庙和学校,完全像女王治下的一个普通人。

克娄巴特拉是希腊征服的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后人,她的血管中燃烧着先祖亚历山大大帝的熊熊火焰。她觉得她可以借助安东尼的才干和势力建立一个新型的希腊-罗马王朝,重建亚历山大大帝和旧时法老的辉煌帝国。而安东尼也相信,他与克娄巴特拉的情感纽带将使他得到埃及的资源,帮助他最终获得伟大的恺撒王朝的统治权。

当安东尼在埃及坠入爱河的时候,屋大维正在罗马城里虎视眈眈。安东尼与埃及女王缔结的新联盟给了屋大维发动战争的口实。他四处游说,以险恶的宣传攻势破坏罗马贵族对安东尼的支持。他四处传扬有关堕落的东方的故事,贬低安东尼的形象。安东尼被描绘成堕落的海格拉斯,一位向女巫屈膝称臣,并放弃了尊严与灵魂的英雄。从屋大维的宣传中,罗马人看到了一个充斥着巫师、妖术、祭献和各种可怕行为的埃及,在那里,一半的人间恶魔得到祭拜,面皮皱褶的宦官将统领部队攻打罗马。

利用舆论的支持,屋大维不失时机地驱逐了罗马元老院中占有半数以上席位的安东尼支持者。随后,他向全体罗马市民公布了从神庙中抢到的安东尼的遗嘱。在这份遗嘱中,安东尼将治下的罗马帝国领土亚细亚诸行省赠予克娄巴特拉女王,以及女王与安东尼、与恺撒的子嗣。在罗马人看来,安东尼这是要把罗马的国土送给克娄巴特拉,这当然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屋大维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宣传运动之一了。几个星期后,群情激愤的罗马人纷纷要求屋大维对埃及和安东尼宣战。安东尼也被宣布为罗马公敌。决战于风云之间

罗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即将爆发。

凭借宣传战的巨大胜利,屋大维赢得了罗马的民心,同时掌握了政治导向的主动权,帝国东方与西方的对峙已经势成水火。但是经过10多年的磨炼,早已老谋深算的屋大维并不急于开战,更不想冒险将战火引向罗马帝国本土。他要寻找另一个地方,与安东尼进行最后的决战。

屋大维首先必须组建一支舰队,因为多年的国内战争和海盗袭击已使罗马的海军岌岌可危。他看中了那不勒斯城外一个不会受到攻击的火山湖,他要在这里组建一支属于他的强大舰队。此后,斧凿敲打声与士兵操练声此起彼伏,造好的军舰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半英里外的海域。

与此同时,在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城,数千名工人正挥汗如雨地工作着,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也在组建自己的舰队。托勒密王朝的船只建造业非常发达,建造的舰船比罗马船更大。最后,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联盟的陆、海大军会聚了9万之众,他们期待着决战时刻。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认为,胜利是唾手可得的。不过他们不知道,从真正的实力来看,屋大维要更胜一筹。帝国的西部行省都已向屋大维宣誓效忠,他的军队人数虽然略少,但装备精良,组织严密,战斗力更强。整个帝国的军队和资源都被调动起来,包括那不可忽略的埃及的资源。一场地动山摇的决战就要展开。

两大军团开始像两位决斗的勇士那样寻找彼此的弱点。安东尼在小城亚克兴的附近建立了军事基地。深谙谋略的屋大维很快便从奸细那里获得了情报,于是他率领军队从亚克兴以北的海岸地区登陆,并实现了他的第一个目标:使安东尼陷入包围。

当安东尼的舰队拼命向亚克兴运送军需用品时,僵局终于被打破了:屋大维的海军袭击了安东尼的舰队,许多战舰被击沉。

屋大维的海上突袭使安东尼元气大伤。公元前31年9月1日的傍晚,夜幕将至。由于缺少驱动舰船的人手,安东尼只得派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战舰付之一炬,以防落入屋大维的手中。面对经久不息的熊熊大火,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相对无语。他们面临艰难的抉择。他们的海军、陆军都已陷入屋大维的包围,出路只有两条。一是依靠安东尼丰富的作战经验发动陆地进攻;二是从海上封锁线突围出去,并尽可能保存兵力和军用物资。

安东尼的士兵们吵着要进行陆地战斗,依靠实力将敌军一举击溃。但是克娄巴特拉坚持认为他们的希望之路在海上。此时的安东尼已经偏离了他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理智,对克娄巴特拉言听计从,最后的决定在她的帐篷中做出了。

第二天清晨,安东尼下令剩余的230条战舰进入战备状态。虽然数量少了一半,但是安东尼的战舰体积庞大,他希望能从屋大维的封锁圈中杀出一条血路。

屋大维和他的副手阿格里帕不愧是精通韬略的军事家。安东尼很快就被围困了。这是罗马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700多艘战舰在数平方英里的区域内血腥拼杀。很快,屋大维的舰队就以灵巧、快速的优势使安东尼的大型战舰纷纷遭受重创。

此时风向突然转变,埃及女王看到了一线生机,决定率她的舰队逃走。酣战中的安东尼察觉到女王的行动后顿时丧失了理智,或许他认为克娄巴特拉关键时刻背叛了他,或许是想保卫女王的安全,总之,他命令自己的座舰去追赶女王的舰队。这一决定过于草率,安东尼完全忘记了自己一军统帅的身份。在他的士兵们看来,他的举动无疑是临阵脱逃。

安东尼将苦战的士兵扔在了一边。指挥官的缺席使安东尼的舰队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时间慢慢过去,凄厉的喊叫声不绝于耳。黄昏时分,海面上到处都漂浮着士兵的尸体和舰船的残骸。

安东尼的大批陆军只能在岸上眼睁睁看着这一幕悲剧发生。安东尼与其情人的逃亡使屋大维在作战心理上获得了决定性优势。此后不到一个星期,安东尼的陆军便全部缴械投降了。

亚克兴毁灭性的失败让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梦想彻底破灭了。此战后,安东尼已无力回天。不到一年,屋大维的军队就胜利开进了埃及首都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自觉无颜面对他曾经不屑一顾的对手,拔剑自刎。

克娄巴特拉在她自己的宫殿里成了屋大维的囚徒。她试图再次征服一个罗马领袖的心。不过,屋大维却不受她的诱惑,只想把她铐在囚车里作为战利品押回罗马,让罗马人把她唾弃为毒蛇。她请求屋大维赦免她与恺撒的儿子也遭到了拒绝,小恺撒已经魂归西天。克娄巴特拉知道自己将作为战利品被游街示众,最终也选择了自杀。

埃及从此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征服埃及后,屋大维无可争议地成了罗马的主人。在多年的内战之后,疆域广大的罗马共和国终于迎来了和平与统一。此时,屋大维再次显示出卓越的政治头脑。他深知恺撒就是因为过于炫耀权力而遭遇不测,于是他恢复了罗马共和政体的正常运转,只把自己称为“第一公民”(亦称“元首”)。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元老院和年度执政官在行使着帝国统治大权,但事实上,国家权力仍被屋大维一人独揽。在和安东尼及其他敌手玩了整整14年谨慎、危险和耐心的游戏之后,屋大维终于得到了回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