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最省力的职场做事秘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16:25:05

点击下载

作者:刘回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懂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最省力的职场做事秘笈

不懂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最省力的职场做事秘笈试读:

序言

“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领导就是看不见?”“我工作也很勤奋,却怎么成了令领导头疼的员工?”“我的业绩和他的差不多,为什么晋升的人是他而不是我?”

……

上述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你不善于向领导汇报工作!

在工作中,光把工作本身做好还不够,你还要学会向上司恰到好处地展示你的工作成果,而工作汇报无疑是一条最佳的途径。向上司汇报工作,在许多人看来很简单,似乎没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最容易忽视的,也往往是最不应该忽视的。

江口克彦在《我在松下三十年——上司的哲学下属的哲学》中曾经专门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对于上司来说,最让人心焦的就是无法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度……如果没有得到反馈,以后就不会再把重要的工作交给这样的下属。所以要知道,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汇报,却能让你得到上司的肯定。”《哈佛学不到》的作者马克·麦考梅克说的则更加尖锐:“谁经常向我汇报工作,谁就在努力工作——相反,谁经常不汇报工作,谁就没有努力工作。这也许不公正,但是你说老板又能根据什么别的情况来判断你是否在努力工作呢?”这些都无一例外地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汇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很重要!

汇报工作除了能向领导展示你的工作成绩外,还是获得领导信任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旦有了这个基础,工作起来自然就会顺利许多。

然而,实践中发现,同样是汇报工作,其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别。面对同样的业绩,好的汇报可以让上司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能力与业绩,获得好的发展。不好的汇报会让上司发现你的不足,让你失去发展的机会,这就涉及汇报的技巧。

具体到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你应当汇报什么、如何汇报、汇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本书正是遵循这一条主线来进行内容的编排,围绕上述问题,本书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技巧。另外,本书还在附录中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成功人士在工作汇报中的做法,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来启发读者的心智,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住工作汇报中的一些技巧,以便做到“学以致用”。

生活处处是学问,汇报工作是其中的一门。我们只有掌握了这门学问,才不会茫然失措,才不会敷衍了事,才不会在职场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简而言之,只有善于汇报工作,你的工作才能更精彩!

第一章 只会做不会说被埋没的就是你——别让不会表达害了你

常言道,既要“埋头拉车”,还要学会“抬头看路”。身在职场,除了要会“做”之外,你还要会“说”——向上司更有效地汇报工作,展示自己的价值。

别拿汇报不当回事

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挑选了20名技术水平相近的工人,把他们分成了两组,每10人一组,让他们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生产。每隔一小时,他就会去检查一下工人们的生产情况。对第一组工人,法约尔只把他们各自生产的产品数量记录下来,并没有告诉工人他们的工作进展速度;而对第二组工人,法约尔不仅对生产的数量进行了记录,还明确地告诉他们各自的工作进度。第一次考核完,法约尔根据考核的结果,在生产速度最快的两个工人的机器上各插了一面小红旗;速度居中的四个人每人插了一面小绿旗;而最后的那四个人则插了一面小黄旗。这样一来,每个工人对自己的生产速度到底如何就一目了然了。实验表明,第二组工人的生产速度和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工人。可见,将员工的表现反馈给员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帮助员工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更能激励员工的士气,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同样,员工将工作的情况反馈给领导也是很重要的。因为通过反馈,领导就可以据此知道工作的进展,从而抓住工作的重点和问题所在,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防止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状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向领导反馈自己的工作情况。

那些平时不喜欢汇报工作的员工,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如下三类:一是工作完成的效果不佳而怕领导知道他的表现;二是自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觉得没必要;三是他们确实不善于汇报工作或害怕与领导沟通,尽管他们的工作做得不错。小赵目前在一家销售公司做销售员,最近,他有一项任务——去外地开拓市场。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也没和销售经理进行联系。销售经理很纳闷,于是便拨通他的电话问道:“你在那边怎么样?出业绩了没有?连电话都没有一个,不知道你在那儿都做了些什么?”小赵回答道:“我跑了一个星期,还没有一点结果,不好意思给您打电话。”

尽管你工作很努力,但若不及时地将工作情况反馈给领导,他极有可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甚至以为你在偷懒。不及时主动反馈工作进度,受损的其实是你自己。

无论是哪种情形,作为职场中的一员,我们都需要认识到,汇报工作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对待工作汇报这一程序,我们需要消除上述各种不合理的心态,切莫主观地认为主管都了解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自认为这件事不重要因而没必要向主管汇报……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有些员工就是因为工作汇报不及时,致使领导没有及时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影响了正确决策的做出。一家日化企业的某种产品因为滞销被长期放在仓库中。为了避免占用生产计划,企业就会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理。偏偏此时,某一区域的片区经理获知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市场有该种产品的需求。那么,这位片区经理就需要及时地向营销总部汇报,并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因为等到该批产品处理后再进行弥补工作,损失将是巨大的。

及时反馈是加强与领导沟通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职场中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作为员工,你有责任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并最终决定是否将这一信息反馈给主管领导。因而在工作中,我们除了要将工作做好以外,还需要经常性地将自己的工作状态反馈至主管领导,这样除了能够增进双方的了解外,还能督促自己,让自己的工作安排得更有条理。

不可能所有的事都能被看到

以前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话搁在现在却未必准确。当铺天盖地的广告和琳琅满目的商品直面汹涌而来时,再香的酒也可能被湮没。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做好产品的宣传推销工作。在职场中也是一样,工作做得再好,你也还需要向领导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一位朋友曾经向我诉说过他工作中的苦恼:他是电子厂的一个测试员,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所以他只会闷不吭声地做事,而不会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绩,因此他总是被忽略的一个,一直都没有得到重用。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知道,工作中都有一个下级向上级汇报或述职的程序,内容包括谈工作的进展、谈经验和教训、谈未来的设想。实践证明,好的述职会带来步步高升的机会,给自己带来更大更好的舞台;差的述职可能让自己坐上冷板凳;不去述职,则可能淹没了自己汗水的价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不假,但你能保证每块金子都能被打磨出来,发挥更多的价值吗?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仅仅凭着熟练的技能和勤恳的工作是不够的。虽然能力、勤奋很重要,但会说话却能让你工作起来更轻松,并且可能帮助你获得加薪、升职的机会。一家公司去年招聘了两个年轻人,两人从同一所大学毕业,专业知识功底都很深厚,工作也都很勤奋,两人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可是,一年以后一个成了业务主管,另一个却依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这是因为他们二人工作方式的不同导致的。其中有一个只知道埋头工作,却很少主动向上司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而另外那个年轻人非常懂得汇报的重要性,定期向上司汇报工作。每次出去谈项目都要在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自己的上司,遇有一些特殊情况,也总是先请示上司有什么样的意见和想法,再做决定。每次出差在外,他都会报告出差在外的工作情况,回公司的第一件事也是先向上司汇报。所以,上司对这个年轻人很放心,也愿意安排给他一些重要的项目和外出任务。如此下来,这位年轻人就掌握了很多的资源,在公司的地位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提升他做业务主管也就水到渠成了。

光说不做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但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未必就是正确。上述例子就是很好的例证。

你可以为你执着的事情而努力,将“只要努力,一定会被看见”的信条当作是一种自我鼓励,因为它可以起到自我激励的效果,但是同时也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既会干又会说,那将加快你成功的步伐。

在工作中,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工作。如果想要在一群努力的人中脱颖而出,除了比别人做得更好之外,你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让领导看得到你的努力,因为你不主动展示出来,领导不一定看得见你的所有努力。在一栋摩天大楼前的一片工地上,一个少年向一位衣着华丽的承包商请教这样一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做,长大后才能和你一样事业有成?”承包商看了少年一眼,对他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两个工人在同一工地工作,这两人都一样地努力,只不过,其中的一个工人已经退休,而第二个穿着工地制服并在制服外面套了一件红色衣服的工人则成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年轻人,你明白这个故事的意义吗?”少年满脸困惑,承包商继续指着前面那批正在工作的工人对男孩说:“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全都是我的工人。但是,那么多的人,我根本没法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有些甚至连长相都没印象。但是,你看他们之中那个穿着红色衬衫的人,他不但比别人更卖力,而且他会定期跟我汇报他的工作进程,加上他那件红衬衫,使他在这群工人中显得特别突出。我现在就要过去找他,升他当监工。年轻人,我就是这样成功的,我除了卖力工作,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好之外,我还懂得如何让别人‘看’到我在努力。”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我们反对光说不做的假把式,也不能做光做不说傻把式,而要会说会做,做了之后,还要会说!

学点儿自我营销术,职场才会有出路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这个前提是别人得了解你。怎么让别人了解你呢,这就需要学会推销自己。推销是一门技术,只要你掌握了这项技术,你就比别人占得先机,也会因此为自己日后的工作道路增添经验。

公司不是发掘你的地方,而是展示你的舞台。不要期待老板或者你的同事能够有一双慧眼或者十足的耐心来评估你的价值,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很不幸,你迟早要进入被淘汰的行列。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就永远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角色。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虽然通晓古今,学富五车,却不会推销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此也只能落得个怀才不遇的下场,不能为世所用。纵使你是千里马,也要主动去寻找赏识自己的伯乐才行。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如果还坚信“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会降临,恐怕你的头发都白了也无人问津。所以,你要成功,就首先要学会推销自己,大胆而完美地“秀”出自己。

那么如何包装自己,如何完美地推销出自己呢?

◆自抬身价,“自卖自夸”

你要知道,人人都想和优秀的人结交,无人想和小人为友。如果你在面试时来自三流的大学,而竞争对手来自一流的大学,结果可想而知。你只有“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才是上策,所以,你需要适当地自抬身价。

唯有自抬身价,别人才会对你另眼相看,甚至暗暗地佩服你。如果王婆都谦虚地说自己的瓜不好,那么就没人购买她的瓜了,我们也应该如此。对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尽力地展现出来;对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我们要善于模糊表态,学会掩饰。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优点上而不是缺点上。

◆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东方朔是一个善于推销自己的人。在他刚入长安时就向汉武帝上书,三千片木牍做成的推荐信需要两个人去抬才勉强能抬起来,而汉武帝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它读完。东方朔在奏章中一点也不谦虚地说了自己的优点,说自己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虽然汉武帝看完他的奏章后心动不已,却怀疑他是在夸夸其谈,所以没有马上重用。但东方朔并没有灰心,而是另辟蹊径向皇帝推销自己。终于,汉武帝被他打动了,决定给他一个重要的职务,让他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如果不是东方朔的自我推销,他怎么可以从众多侍臣中脱颖而出呢?机会不是等来的,就看你是否善于制造机会。

比如适当地在重要的公共场合亮相,或者偶尔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公司会议上,主持会议的领导也会偶尔出现错误,这时你会怎么办呢?说,还是不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很多人会因为自己对领导的崇拜而湮没了自己的见识,任由会议在错误中进行;或者是对权威的恐惧而不敢触怒领导。尽管如此,如果按照领导错误的思想走下去,将来可能就会出大问题。而且,这个时候也许会是你难得的一次表现机会,在这样的场合“曝光”,就能展现出你非凡的能力和见识,就能让领导和同事看到你的价值。

也许你的意见未得到采纳,但是原本毫不起眼的你,一定被人们认识了,也许他们会在后来的失败中记起你的表现,夸赞你的才能和英明。因此,在这样的重要场合,千万不要顾忌面子。如果你还在担心“我说出来大家会不会难堪”这样的问题,就注定你很难成就大事。

当然,我们“曝光”的方式也需要委婉而含蓄,不要太过扎眼,强出头的方式不仅收不到推销自己的效果,还会成为别人谴责的对象。另外,“曝光”的次数也不宜过频过多,否则你就会给人留下爱出风头的印象。

懂得推销自己、善于推销自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可以成功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人也就具备了成功的基本条件。

职场中一定要做个有“声音”的人

对每个人来说,职场都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绝对不能只具备创作哑剧的天赋。因为在这个舞台上的大多数时间,都需要我们唱、念、做、打样样精通。

然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矜持”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女性,被要求的往往更多,如少说多做、隐藏自己的意见、沉默是金……看看你周围的人,是不是不少人都信奉这些所谓的原则呢?

尽管在所有人的印象中,跟唧唧喳喳的同事比起来,沉默无言的同事在工作中显得更忠诚可靠一些,但是,缄口无言的那些“沉默的羔羊”在职场上时不时会给自己和自己的同事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反观那些经常在会议桌上侃侃而谈的人,在工作上往往更游刃有余一些。

置身于一个团队,如果想弄清楚自己周遭的环境,时刻把握团队的动向,那就要不断地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一个连局势都搞不清楚的人,怎么能在竞争中做到游刃有余呢?

而一个工作团队要建立优良的信息系统,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为了不被别人取代,每个人都应该张开自己的嘴巴,去收集信息、提出建议、广泛交流。领导在团队中听到了你的声音,才会知道你的存在,给你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只有敢于发出声音的职场人才能够在工作上获得真正的独立,才能够勇敢地迎接每一次挑战,才能显示出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

你的建议有什么优势?不断提供建议能帮你获得上升空间吗?作为团队一分子,该怎样对团队提出建议呢?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确一点,一个出色的建议者必须是一个出色的建设者。在团队建设中,一个能时刻找准自己发出声音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保持住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声音的职场人,通常能够自信地肯定自己的能力、积极地参与团队发展,并且也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工作。文静的姚姗姗从小就接受父母为她制定的做人准则——女孩子一定要多做事、少说话,避免给人留下轻浮的印象。而矜持的她在考大学时,竟阴差阳错地被一所名牌大学的新闻系录取了。可是,在学校的四年间,她的导师和同学都觉得她选错了专业。的确,不敢当众说话的她很难在这个“吃张口饭”的行业生存下去,更不要说做出出色的成绩了。在实习期间,一向成绩优异的姚姗姗,更成了实习主管一直关照的对象。她能收集到精准得当的受访者的背景资料,也能做出十分精细的采访计划,但是,她无法做到一个人单独进行采访,更不敢在小组会议上发言。每到采访时,她总是得拉上一个帮手,让别人帮她完成采访任务。遭遇了实习的打击之后,姚姗姗心灰意冷,觉得既然父母没期盼自己大富大贵,不如找一个平凡的岗位,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

很多人都有这种误区,没有声音也就没有了错误,但你不知道的是,对公司来说,一个没有自己声音的人也就失去了他的用处。

在职场上,如果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许有时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小麻烦,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自己的声音、选择沉默,或者毫无原则地迎合别人,那不仅会为给团队带来损失,最后我们的前途也会因此而如履薄冰。

有一位优秀的经理人曾经说过:“建议是否能被接受,主要看被建议人的性格,但是,建设性的意见往往会被接受。”很多时候,提出“建议”是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甚至是不分职位高低的。只要你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克服非理性因素,摒弃私利,那你就会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声音”的出色职场人。

多汇报也是对领导的一种尊重

一般而言,任何一个领导都比较看重两样东西:一是他的上司是否信任他;二是他的下属是否尊重他。作为上司来说,判断其下属是否尊重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下属是否经常向他请示汇报工作。

及时汇报也是向领导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并且以工作方式多接触领导,久而久之会拉近双方的关系,这对你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有些员工可能会这样认为,一个事情交给自己了,工作完成后再告诉领导就行了,中途没有必要汇报,果真如此吗?未必!鲍尔是一家IT企业的技术员工,虽说他的计算机水平很高,但由于不习惯与领导沟通,故每次有开发任务的时候,他都没有得到独挑大梁的机会。抛开这些不说,他经常被领导安排去做运行支持,说直白点就是晚上到公司值班,以便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鲍尔对此感到很郁闷,认为自己在这家公司似乎难以充分施展他的才能,他在考虑是否要辞职。

在职场中打拼,不管工作成效的好坏,都不要在领导问起时才汇报!这样的态度很糟糕,你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汇报原本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原因有三:其一,领导如果重视这件事情,必然希望掌握进度,具体情况就需要你中途的汇报了;其二,你能够保证圆满地完成整个事情吗?一个事件可能有很多种完成方法,你知道你选择的是最正确的或者最适合领导心意的吗?从这个角度而言,也需要让领导了解你的工作进展情况;其三,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很多麻烦,及时汇报有助于问题得到尽快的解决。

只有多沟通,多交流,流程才会顺,工作起来也会变得更有条理。然而在工作中,领导和下属往往容易形成一种矛盾,一方面下属都愿意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做事,另一方面领导对下属的工作总存在不放心的状态。一般来说,在下属和领导的关系中,领导总处在主导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上述矛盾,下属就应该主动适应领导的愿望,凡事多汇报。

汇报工作,通俗地理解就是把自己已经完成的事情、正在工作的事情和将要工作的事情汇报给领导,让领导心中有数。另外在工作汇报的过程中,你若能与领导就工作中的问题分享你的想法,那无疑会增加你在领导心中的分量。杰森性格比较内向,他认为: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用嘴夸出来的。因而在部门召开的项目总结会上,他也总是坐在角落里,虽然他觉得有些人提的建议也不怎么高明,可他也不愿出风头去与他们争辩。于是,杰森的想法虽然远比其他积极发言的人高明,但部门经理却永远都无法知道他的想法。这样,上司也难以注意到杰森的成绩和才能,自然也就无法分配给他重要的任务。于是,杰森就只能永远默默无闻地在公司埋头苦干。而那些在他眼里看来很平庸的人却因为能够积极主动地和上司分享想法,提出建议,因而得到了上司的重用和信任,反而做出了比他更大的成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企业里,即使你满腹才华,也只有将才华表现出来,让你的上司知道,你的这些才华才能有施展的舞台,而工作汇报无疑是让上司了解你的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

一次好的工作汇报能让上司肯定你的成绩,对你另眼相看;反之,上司则会无情地否定你的工作与成果,甚至于你的能力。可见,一个下属学会如何汇报自己的工作是很严肃而且很重要的工作环节。

你该具备的两种最佳特质,即勤于汇报+不怕挨批

每位领导都希望员工高效地完成工作,期间适时地向自己汇报工作进展,以便自己掌控工作进程,从而对全局做出有效地判断和决策。而职场中却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怕见主管,平时总是想方设法地躲着主管,即使是必要的工作汇报,他们也会用书面汇报来代替口头汇报。长此以往,双方的隔膜越来越深,最终使得自己也失去了很多获得提升的机会。小罗的工作总是能做到高效高质地完成,且部门同事都认为他的业务能力很强。可是好几年过去了,他依然做着普通职员的工作,领导根本没有提拔他的意思。他为此很苦恼,在和领导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小罗才知道,领导不重视他原来是因为他平日里见到领导总是躲躲闪闪,每次跟领导打交道都很拘束,说话也不连贯,这也就是他虽然工作能力出色却得不到赏识的直接原因。领导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做人一定要大胆一些,你不应该总躲着领导,当然这并不是要你去刻意讨好领导,而是正常地和领导进行接触,让领导了解你。”

其实这样大可不必,领导与员工之间进行这种双向沟通,无非是想知道他们工作的进展如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然而,由于员工这种害怕的心态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汇报的时候不能做到准确表述,从而严重影响到后续的工作。

作为一名下属,只有和领导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才能得到领导的指导和帮助。所以,你必须克服害怕与领导沟通的心态。

害怕与领导沟通,原因之一可能是自身的自卑心理作怪,害怕领导发现自己的短处。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此种现象都不利于自身工作的开展。那如何才能克服这一心理作用呢?下文提供了三点建议:首先,在认识上,应该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知,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要忌讳自己的缺点,人无完人,我们可以通过发扬自己的优点或后期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而完善自己;其次,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总是担心或害怕自己说错话而让自己不敢张嘴;再次,不妨尝试在公众场合当众发言,以提高自身当众表达的能力。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具有卓越的当众讲话能力,直到今天,丘吉尔还被英国人看作是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丘吉尔初次在国会演讲时,为了准备这次演讲,他一连几天写稿、背诵、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唯恐出现丝毫的差错。但是,在演说那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很紧张,而且很怕自己会表现不好,他越怕越紧张,最终他的脑海一片空白,结果使他尴尬极了。从那以后,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但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不是单纯地去抓演讲技能,而是改变了心态,在心理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不再害怕失败,不论在什么场合,他都敢于当众说出自己要说的话,于是,他很快变成了一位颇具感染力的演说家。

另外,在与领导的沟通过程中,也要卸下怕被领导批评的包袱。你需要牢记,领导的批评一般是对事不对人,他只是就事论事,那些负面的评论并非是他对你本人有微词。老何在公司被称作“铁面人”,在工作中,他的下属都很惧怕他。无论做什么事情,下属们都很小心翼翼,不敢蒙混过关。无论谁做错了事,都会受到他一顿严厉的批评。虽然部门所有的人都受过老何的严厉批评,但是没有一个人讨厌他。因为在他们看来,何经理的批评是就事论事,他的批评是为了让自己进步。

实践证明,批评是促进自我提升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向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不要怕被批评,而是要善于将批评看做是前进的动力。长此以往你会在不自觉中得到提升。

提高“能见度”,从“汇报工作”开始

在一次给一家企业做培训时,休息期间一位学员轻声向我问道:“最近公司职位调整,部门里一位能力不如我的同事被提升为小组负责人,为什么得到提升的人是他而不是我?”这位学员的困惑估计道出了职场中很多人的心声。

众多实例表明,在职场中要想平步青云,除了你自身需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有一部分因素在于职场“能见度”的高低。因此,一个聪明的下属不仅会做好工作,还会善于抓住时机向领导汇报成绩,以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能见度”。玛丽是一家化妆品公司市场部的一名员工,因为她业务能力强,工作又十分努力,所以每一个市场推广活动方案的出台几乎都是她在挑大梁。有时为了能想出一个特别出彩的推广方案,她经常加班到很晚才离开办公室。但是她知道,在老板眼里,每一个作品都是整个市场部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让老板知道自己的努力呢?玛丽一有空就在琢磨这个问题。一天,玛丽与老板在电梯间“不期而遇”。从一层坐到二十二层,看看老板的状态,感觉他心情还不错,于是,玛丽便打算利用这个时间向老板汇报一下她的工作成绩。玛丽:“老板,前天交上去的那个产品推广方案您看过了吗?”老板:“不错啊,很有新意!”玛丽:“看来我们的功夫没有白费。你知道吗,在当初设计的时候,这个地方真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本来……不过……结果……”老板:“听你说得头头是道,莫非这个成果是你的主创?”玛丽:“我是吸取、整合了大家的好点子之后,形成的这个创意……”老板心领神会地点点头。两个月后,玛丽的工资涨到了原来的两倍。

提供“对味”的工作汇报无疑是提高自己职场“能见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工作汇报,一能显出你对领导的尊重,二是让领导知道你都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也方便领导对工作的把控。因为各层主管最害怕的情形之一就是工作一项项安排下去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杳无音信。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事情出现纰漏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反之,你若能适时地将工作情况反馈给领导,通过你反馈的信息,领导能根据实际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一来,领导能不对你刮目相看吗?

相反,对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主动向领导汇报的员工,领导又怎么会知道你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呢?既然他都不了解你的工作情况,又怎么会对你青睐有加呢?所以,与其不断唉声叹气,抱怨老板不具慧眼,不如在职场中提高你的“可见度”,让他人看到你的表现,进而让领导愿意给你机会。

工作中,许多人并不重视汇报工作,自认为领导都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情况,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好沟通的,加上主管又很忙,去麻烦他也不好意思,所以就更没必要与他进行沟通了。其实这种心态是非常错误的。在工作总结会上,我们常能听见这样的话语:“妮卡,你辛苦了,为了你拿下那笔订单,你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瑞克,为了赶在竞争对手前面推出这款产品,你经常加班到很晚,辛苦了!”“琼斯,我还真不太清楚你具体都做了些什么。”

是的,如果你继续保持着那样一种心态,你极有可能会成为另一个琼斯。在这样的心态下,你便失去了让“自己被看见”的机会,并且也很可能失去后续而来的一系列机会!或许你也和其他得到晋升、加薪的员工一样努力,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多,但因为你不懂得要适时地向领导汇报工作,所以你可能就会成为职场“隐形人”中的一员。

综上所述,我们可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光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很有才华是不够的,你还要让自己有“能见度”,而争取多向领导汇报你的工作成绩,是提高你职场“能见度”的一条捷径!

汇报是必要的配合,更是信息共享的机会

如果说“布置工作”是领导让下属了解他的想法的机会,那么,“汇报工作”则是下属让领导了解情况和了解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们说,汇报本身也是一种沟通。有些汽车公司决定新车型的变动方案是通过开会讨论,而丰田公司的做法是:当新车型的变动需要跨部门分工时,主张谁发现问题、谁撰写报告。收到报告的部门阅读后用另一个报告回复。通过几个报告的来往回合,大部分问题就会得以解决。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沟通是信息双向交流的不二法门。企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可以搭建起企业内部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能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就会导致沟通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沟通。

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甚至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话说在一片森林里,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狮子和老虎没有沟通,就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双方为此都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在职场中,做到有效沟通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下属,要养成主动汇报工作进度的习惯,因为汇报原本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与领导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清晰地将工作的情况报告给领导外,还要认真倾听,消化领导的话语,做到准确领会上司的弦外之音。宇轩在工作中表现不错,因此颇受领导赏识。有一次领导有意安排宇轩和他一起去美国出差。一次,领导当着大伙的面问了一句:“宇轩,你的英语很不错吧?”当时宇轩也没考虑太多,就谦虚地回答道:“我的英语很差。”话刚说出口,有一位同事便“毛遂自荐”,说自己英语还不错,基本上能达到业务翻译的水平。此时,宇轩才发现自己做了件傻事:领导只是在给自己一个去美国学习的机会,只管点头不就好了吗,这下把机会拱手相让了。果不其然,那位自荐的同事顺利去了美国公干。

有的人说话比较含蓄,要表达的意思一般都包在了话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话里有话”、“弦外之音”,有些领导会利用“弦外之音”达到指导却又不“伤害”下属的完美效果。对这种性格的领导,在与他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心揣摩他的“话中话”。

在职场生活中,如果能很好地领悟上司的“话”,那么你将会加快进步的步伐。而要准确领会领导的“弦外之音”,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工作中对领导的性格、兴趣、习惯等因素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便能促进双方的沟通。

第二章 你做不好,说得再好领导也不听——汇报工作前要将工作做到位

事先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是汇报工作的前提条件。试问,工作都没做好的人,拿什么向领导汇报呢?

让问题终止于你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后,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牌子,上面写着“问题到此为止”。“问题到此为止”,对每一名员工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无论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你应该怎么办?是把问题踢给别人,找借口回避,还是主动想办法解决?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将会带给你不同的结果。

在职场中,我们提倡“积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然而,有些员工面对失败时,他们还是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史密斯先生是一位培训师,他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会专门安排一个人来负责把他的培训材料送到客户手中。一次,他问公司的秘书,问她是否将培训资料已经送到了客户那里,秘书说几天前已经把材料寄出去了。“那他们现在是否已经收到?”史密斯先生继续追问道。“应该没问题,快递公司说两天内能到达。”秘书回答道。听见秘书这样说,史密斯先生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了。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客户虽然收到了材料,但也许是他们收到的信件太多了,所以并未对这份培训资料重视,而是将其同其他普通信件放在了一处,以至于真正要用的时候却找不到了。事后,史密斯先生将这位秘书训斥了一顿,但秘书却认为这事不怪她,反倒埋怨对方太疏忽大意了。

其实,如果故事中的那位秘书再负责一些,只需随后再与客户联系下,说明一下培训材料达到的时间并提醒他们到时进行培训时将其一同带来,也许就会不出现上述情况了。

从心理学上来看,找借口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一个优秀的员工会敢于认错和承担责任,并努力想办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们不要让自己成为问题的导火索,而应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负责,对老板和同事负责,即使出了问题也要勇于面对,并以最快的方式去解决它,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信任。汉克是一家钢铁公司的技术员,他在那工作没多久,就发现公司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冶炼,一些矿石中还残留没有被冶炼好的铁。他认为这对公司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于是,他首先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明了问题,工人回答说公司的工程师没有跟他说过这一情况,所以他们不会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方面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明了他看到的问题。可这位工程师认为公司所引进的技术是很先进的,不会存在汉克所说的情况。但是汉克仍不甘心,于是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汉克将他发现的这一问题向总工程师说明。总工程师听后立马召集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来到生产车间查看情况,情况果真如汉克所说的那样。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汉克,而且还晋升汉克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

我们接受了现在的职位,就等于接受了领导在某一方面对我们的授权。领导授权的本意是让我们帮他解决问题,因此当我们接受了这种授权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权限做到“问题到此为止”,否则这种授权将是无效的。

让问题到此为止,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一名对工作负责的员工,会成为最受赏识的员工。卓越员工永远把企业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解决,体现出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任何把单位的事当自己事的员工,都是最受尊敬的员工,也是最能引起重视并得到更大发展空间和机会的员工。

把工作做完VS把工作做好

我们周围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习惯性地把事情做完,却并没有把事情做好。一旦出了纰漏,领导责问起来,他们会这样说:“这事我做了呀。”言下之意是:您安排的这事我“做了”,我的任务完成了,这样的结果跟我没有关系,您不应该为此责怪我。一位重点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进入到一家企业做审计工作,通过对他的考核,公司领导一致认为他的专业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一次划账的时候,由于他的疏忽,在报表上多写了一个零,结果导致公司给客户打款的时候多打了100万元。当公司发现这个错误的时候,整个部门迅速行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查到了这个数据上的疏漏。接着是与银行沟通,继而又与客户沟通。最后,在客户的一片怨声载道之中总算解决了这个失误。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工作失误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财力来修正。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要花时间来返工,技术不过关要靠培训来弥补,一个原本可以花费一块钱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却要很多人在弥补产品质量的问题上再花费一块钱。

身在职场的你是否身上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完成任务时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结果。表面看起来,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没有效果的忙。

我们说“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因为做完事情只是一个公司对员工的最起码的要求而已,做好事情则是公司对员工的终极期待。张瑞敏在海尔内部实行“日清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办法,严格要求每天的工作每天必须完成。他常常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不等于做好做到位了,今天做好做到位了不等于永远做好做到位了。”

何为将事情做好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和组织里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但是那种能够将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对并做到位的人却并不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是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所倡导的理念。日本企业把这一理论总结成“零缺陷”思想,并把它物化为一种很独特的“防傻装置”——即防止缺陷的简单故障预防装置。成千上万的这种“装置”给日本企业带来了质量奇迹,是日本许多企业质量领先的“秘密武器”。很多成功的企业要求员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比如在麦当劳,炸鸡腿、鸡翅的时间都是用秒来控制的。少一秒,鸡肉没熟透;多一秒,鸡肉会变老。也就是说,无论多一秒还是少一秒,都会影响鸡肉的口感。因此,每个麦当劳员工都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因为顾客还在服务台前等着呢。

在工作中,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了”这一点,否则,不仅会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会毁了自己的前途。在工作中,我们要牢牢记住一点: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是走过场乃至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企业的目标负责,对工作的品质负责。我们只有把“做好做到位”作为执行的关键,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做好连领导都不在意的小事

如今,有些年轻人刚一入职便雄心勃勃地想在企业里有所作为,却没想到领导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不过是一些很简单的工作。于是他们就愤愤不平地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

古语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实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管汤姆·布兰德便是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来的。一开始,他是福特汽车公司一个制造厂的杂工,由于不懈的努力,32岁时就升到总领班的职位,最后成为福特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汤姆是在20岁时进入工厂的。一开始工作,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作了一次全盘的了解。他知道了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他当时就想,如果自己想要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汽车制造的全部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正是因为这项工作,汤姆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因此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年半之后,汤姆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就学会了制作椅垫的技术。后来,他又先后申请调到焊接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去工作。不到5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决定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当汤姆·布兰德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由于他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没有多久,他就升为领班,并最终成为15位领班中的总领班。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是在工作中消磨时光;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加强公司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会,提升自己的能力。“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说过。工作其实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组成的,你所做的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日本东京有一家贸易公司,公司有一个岗位是专门负责对客户的接待工作,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为公司的客户购买火车票。有一段时间,位于东京的这家贸易公司与德国的一家贸易公司有商业往来,因而德国公司的经理常需要买东京到大阪之间的火车票。后来,这位经理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每次去大阪时,座位总是紧邻右边的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是坐在靠左边窗口的位置上。这样每次在旅途中他总能看到美丽的富士山。“不会总是这么好运气吧?”这位总裁决定问一问帮自己订票的这位工作人员。“是这样的。”这位小姐笑着解释道:“据我的观察,人们都很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您乘火车去大阪时,富士山在车的右边。而回来时富士山却在车的左侧,所以,每次我都特意为您预订了可以一览富士山的位置。”就是这件不起眼的订票的细心事,使这位德国经理十分感动,促使他对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提高到1200万马克。他认为:在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家公司的职员都能够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细微之处见精神,这种工作态度形成习惯后,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对于自己的工作无论大小,都要了解得非常透彻。可以说,只要是自己的工作,就要彻底地对它负责。如果你能够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做小事”,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就可能在不经意间叩响你的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个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很有意思。每次出差住旅馆的时候,他总不忘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标准石油每桶四美元”的字样。更有意思的是,后来竟然发展到在书信和收据上,他也毫不例外地在签名下方写上“标准石油每桶四美元”。有好事者干脆就给他起了“绰号”,就叫“每桶四元”,以至于他的真名后来倒无人再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对阿基勃特的做法大加赞赏,便约见了阿基勃特。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标准石油每桶4美元”,这实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严格说来,这件小事还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阿基勃特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相反,当时很多比他有才华、能力的人却没有做或不屑于做的人,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

大事是由许多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记住:工作无小事,这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认真去对待它、完成它。当重视小事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当责任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时,那么,我们将会与胜任、优秀、成功同行!

最佳的工作完成时间是“昨天”

职场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领导分配给员工的工作,本该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本该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如下便有一例。阿玲成功应聘到当地一家大公司做了行政秘书。一次,部门经理交给她一项任务:公司总经理要外出参加一个会议,让她为总经理准备演讲稿。等到总经理外出参加会议的那天上午。总经理助理问阿玲:“总经理需要的资料都准备齐全了?”阿玲:“昨天加班到凌晨一点,实在是太困了,所以还差一份文件没打出来,到楼下的办公室打印一下即可。”“什么?总经理马上就要出发了,你文件还没整理完毕。好在时间还来得及,下不为例!”总经理助理生气地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没有哪位管理者不喜欢提前完成任务的员工。比尔·盖茨曾说过:“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事务的人能够生存。”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要争取提前完成,如果你能保质保量地将领导分配的工作都能提前完成,那么,你将会成为他眼中最有价值的员工。史蒂文是一家公司的生产主管,周三的一个早上,他因公需要出差两天,于是吩咐下属转告贝克,让他于本周五前将某个模具拿到一家外协加工厂去加工。周五,史蒂文外出回公司,碰见贝克便向他问道:“我出差前交代你的那个模具加工的事情,进行得怎样了?”“已经做好样品了。”“真的吗?那样品现在在哪里呢?”“已经送到制造厂里去了。”

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让手中的工作消化在“昨天”。对老板交待的工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争取让工作早点“瓜熟蒂落”,给公司带来产出和效益。

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你千万不要把昨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拖延到明天,不要等到领导开口说那句“那项工作你什么时候才能做完”时,才开始四处寻找借口并匆忙上阵,仓促处理未完的工作。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你将会失去更多的发展机会。

拖延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然而,令人懊恼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拖延过。心理学家曾在一所小学做了这样的一则实验。让小学生阅读一篇课文:第一次阅读时,老师规定学生要在5分钟内完成阅读,结果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在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第二次阅读时,老师规定学生在8分钟内读完即可,结果所有的学生都用了8分钟才完成阅读,没有一个学生是在5分钟左右读完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情,人们总会有拖沓的心理倾向,潜意识中会在最后一刻才去完成本该早就完成的任务。迪丽在一家公司担任市场活动主管一职,其中一项任务便是负责公司的促销活动。她工作中有一个特点:如果这项工作需要五天来完成,她前三四天总是不紧不慢,到了后期才开始忙碌起来,往往到任务期限的最后一刻她才能敲定所有的事情。

那么人们做事情为什么能拖就拖呢?原因之一是许多拖拉者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在重压之下自己会表现得更出色。其实这是自欺欺人。心理专家指出:在压力下,人们的表现只会更差,而不会更好。实践证明,“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交出的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毫无疑问,拖延是一种坏习惯。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坏习惯呢?下文给出了三条建议。

◆限定完成期限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的人,可以试试给自己强行制定出一段时间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我要将这份报告写完。

◆将任务进行分解,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

有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拖延是因为你手头的任务看起来有点巨大。你可以尝试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循序渐进。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不会让自己有借口拖延。比如,你有一个车库要清理,里面堆满了纸盒和箱子,你可以每天从里面拿走一两个,一周过后,看似很巨大的工作就被分解做完了。

◆让别人一同参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你的朋友、同事或其他人参与到你的活动中来,在这种氛围下,有助于你高效地完成工作。

作为公司的一员,任何时候,都不要自作聪明地设定工作期限,希望工作的完成期限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而后延。优秀的员工都会牢记工作期限,并非常清楚最理想的完成任务日期是昨天。

对自己的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我觉得工作完成得不错,可经理还是不满意,唉!”一些员工从领导办公室出来以后都悻悻然地如此抱怨。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你真的做得够好了吗?”一位刚进入公司不久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因而对待工作十分随意。一次,他接到公司领导交给他的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宣传方案。这个年轻人自以为才华横溢,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方案做完了并将它交到上司那儿。谁知领导只是随便地看了看,说:“这就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了吗?”年轻人一愣,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年轻人绞尽脑汁,思考修改了好几天,再次交到领导面前,领导还是那句话:“这就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还是不敢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于是又拿着方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出一个最好的方案。如此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年轻人充满自信地对他的领导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果然,方案被批准通过了。

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对自身的工作做出改进,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年轻的洛克菲勒初入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因此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序。虽然这份工作简单得近于枯燥,但洛克菲勒在从事这份工作时却从来没有忘记思考,他想:如果能将每次使用的焊接剂减少一两滴,那会节省多少成本啊!于是,他试图在这个单调乏味的工作中着手改进。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研制出“38型”焊接机,每次焊接节省一滴焊接剂。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改变,每年却能为公司带来5亿美元的利润。

优秀的员工懂得思考、勤于思考,他们不像多数人一样机械地工作,而是时刻保持敏捷的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并且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不少员工都满足于自己的工作状态,习惯于按照领导的安排埋头工作,从来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适时地改进。其实,这种心态是很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因为它会使你失去前进的动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克服它呢?下文给出了三条建议。

◆让自己跑起来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居住着狮子和羚羊两类动物,每天早晨,当太阳刚刚升起,狮子就要早早爬起,并且,飞快地跑起来,为的是能够吃到羚羊以便不被饿死;与此同时,羚羊也会更早地爬起来,更快地跑起来,为的是不被狮子吃掉以便能够生存下来。

这是一则有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职场中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向前奔跑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淘汰。1925年8月4日,“达拉斯希尔顿大饭店”终于落成了,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在阿比林、韦科、马林、普莱思维尤、圣安吉诺和拉伯克等地相继建起了希尔顿饭店。希尔顿的事业越做越大。他成立了希尔顿饭店公司,把所有的连锁店统一起来,并决心向更广阔的世界去扩展。永不满足的希尔顿又把下一个目标盯向了被誉为“世界酒店皇后”的华尔道夫大饭店。这家饭店曾接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皇室成员、政府首脑和百万富豪,堪称世界上最豪华、最著名的饭店。经过前后近20年的努力,这家饭店终于归他所有了。1954年10月,希尔顿创造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用1.1亿美元的巨资买下了有“世界酒店皇帝”美称的“斯塔特拉系列酒店”。经过不懈奋斗,希尔顿终于实现了他登上美国酒店业大王的宝座。他没有止步,而是放眼世界酒店事业,成立了国际希尔顿酒店有限公司,将他的酒店王国扩展到世界各地。如今,“希尔顿”饭店已遍布全球,除南极外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希尔顿的事业跃上了新的巅峰,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酒店之王”。

不管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在何种岗位上,面对工作,你都需要让自己“跑起来”,从而一步步地接近成功!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作为一名公司员工,无论职位高低,担负的责任大小,都应很好地运用这一有力武器,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加以完善,更好地履行公司所赋予工作职责。有着“日本推销之神”之称的原一平就是积极进行自我批评的一个典范。原一平会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主动地去改进,从而使自己的品格、形象、言行不断完善,亲和力日益提升,越来越受到公众喜爱,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惠顾。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他还策划了一个“批评原一平”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能坦率地批评自己。活动期间,原一平都把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一一记录下来,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随时反省自己。随着批评会的定期举行,他发觉自己就像一只蚕蛹一样正在“蜕变”,他的业绩也随之呈直线上升。

◆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不管做什么工作,虚心都很重要。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能虚心去求教他人,才能够集思广益,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17世纪的英国,有一个叫理查德·弗利的铁匠,在斯图尔布里奇附近从事铁器制造的工作。凭借着传统的工艺,弗利和其他英国铁器商一直在铁器制造行业中处于前列。后来,瑞典的铁器创造者发明了一种叫做“分裂法”的新工艺,制造出的铁器不但质量好而且成本更低。这样一来,他们就对弗利及其同行的领先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弗利不甘心把铁器业的经营地盘拱手让给瑞典人,于是他决心他向瑞典人学习这种新工艺,运用瑞典人的成果与之抗衡,以保住英国铁器商的优势地位。

管理学上有一个“标杆管理”法则,强调的就是要向对手学习。要想成功,你就一定要不断关注自己的对手,不断地向他学习。

不感兴趣的事也要尽职尽责地做好

只有事先将工作做好,我们才能自信地向领导汇报工作。而树立正确的工作观——热爱你的工作,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日本有一项极高的荣誉——“终生成就奖”,这是许多社会精英终生梦寐以求的奖项,也是无数的才子俊杰一辈子努力的最大目标。其中,有一届的“终生成就奖”却在举国上下的期盼和瞩目中,出人意料地颁发给了一位名叫清水龟之助的小人物。清水龟之助是一名日本邮差,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各式各样的邮件分送到每一个家庭。这样的工作平淡无奇,而清水龟之助之所以获得“终生成就奖”,是因为他在从事邮差工作前后25年的这段期间内,从未有过请假、迟到、早退等任何缺勤情况。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清水龟之助得以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地将一份极为平凡的工作变成一项伟大的成就呢?也许从清水龟之助受奖时的感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清水龟之助拙于言辞,他的得奖感言只是极简单的陈述。清水龟之助木讷地告诉所有的人,他之所以能够25年如一日地做好邮差的工作,主要是他喜欢看到人们接到远方亲友捎来的讯息时脸上那种喜悦幸福的表情。他因生活所需成为邮差,最初感觉很苦闷,但他不想把自己的苦恼传染给别人,他在工作时始终保持微笑。当他看到那么多人接到他送的信时露出微笑,那份快乐又传递给了自己,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最有意义的。

曾经有人问英国哲人杜曼先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他回答说:“喜爱你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哪怕工作时间再长再累,你都不觉得是在工作,相反像是在做游戏。”正所谓爱好是动力,它能促使我们将工作做得更好。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常常被安排到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岗位上,面对此种情况,其中有部分人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应对方式,如紧张、沮丧、拖延、回避或敷衍等等,但最后都难免要面对不利的后果,如老板的批评或其他惩处等。但如果换种心态,情况就会大有不同。露西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但没想到她却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但是她却学得很认真,每学期的各科成绩均非常优异。毕业时,她进入到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并且事业发展得也很好。尽管如此,当有朋友问及她内心真正喜欢的工作时,她这样回答道:“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所以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那位朋友接着问道:“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还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也能做得那么优秀?”“我觉得,这是我应尽的职责,所以,必须加以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一定要面对的。我没有理由草草应付,这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露西这样答道。

面对自己原本不喜爱的工作,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转变我们的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众所周知,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品质。一个人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专一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日本著名企业家、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他的自传《活法》一书中讲了这样的一段经历。当初作为研究人员研究课题,每当专心致志做完一个实验,得出意料中的结果时,他总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大喊:“太好了!”可他的助手却总是冷眼旁观。有一次,当他又高兴得跳起来,甚至叫助手也“高兴高兴”时,助手却说,作为一个男人,动不动就高兴得跳起来,只会让人觉得太轻率。但他说:“虽然有些轻率,但是发自肺腑的高兴及感恩之心,是继续从事踏实的研究和勤恳工作的动力。”《福布斯》杂志的创办者B.C.福布斯先生曾说过:“我们视工作为乐事还是苦差事,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态度,而非工作本身。”其实,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勤恳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既要全力以赴,更要懂得量力而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工作中,我们在展开行动之前,都会事先制订工作计划,必要时还需将工作计划提交给主管领导由他来审阅。之后,双方会有个交流沟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方会就工作计划中制订的各项工作内容与目标进行讨论。但由于二者之间所处位置不同,双方就制订出的各项工作内容与目标可能会产生一些分歧。那么,面对领导的要求,我们该做出何种回应呢?

众多实践证明,挑战性的目标对员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那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是具有挑战性呢?用形象的话来说,具有适当挑战性的目标应该是需要下属“跳一跳脚,才能够得上”的目标。

诚然,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服从组织的整体利益,听从公司的安排和领导,但前提是合理的要求。对于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们可以拒绝。某训练场上曾出现过这样一幕。将军说:“你们轮流爬上那个杆子,并在上面跳一支舞。”所有人都听到将军的命令都觉得不可能完成,但无人敢发出质疑,这时有一个士兵说道:“将军,你疯了吗?”将军听后,对身边的人员赞扬道:“嗯,我很欣赏他的胆量。”

对有些人来说,大声地说“不”本来就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在职场中对领导说“不”呢。

其实,人无完人,领导的决策有时也未必都是正确的,无论你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可以向上司说“不”,但说“不”要注意方式。因为拒绝领导是有一定技巧的。

当你准备向领导说“不”时,应尽量站在公司和领导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说“不”的理由要充分,一定要有理有据。同时最好能想到一个对双方有利的解决办法,并在适当时机表现出来。罗克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部门经理,由于他的技术能力强,业务精,公司老总很器重他。一次,公司部门的经理离职,而一时间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这个位置。考虑到罗克的业务能力,总经理便找到他,希望他能同时主管两个部门的事务。面对这一情况,罗克很为难,因为他知道虽然自己的技术过硬,但作为管理者还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何况同时兼管两个部门,由此他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总经理进行沟通。趁某个中午休息时间,罗克敲开了老板房间的门。一番寒暄过后,罗克对公司安排他同时出任两个部门的经理一事,与总经理交换了想法,他是这样说的:“我的强项是技术,但另一部门更突出经理管理方面的才能,这和我的技术不相匹配。要我管理一个部门,我可以把这个部门各方面做精做细,但同时管理两个部门就分身乏术了。”接下来,罗克又从公司利益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跨部门兼管的利弊,并为总经理推荐了一位合适的人选,让他暂时主管这个部门的事务,待招聘到合适的人员后,再做进一步地安排。总经理对保罗的建议表示了认可。

如何拒绝他人是一门学问,学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要领,那么,拒绝领导的不合理要求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圆满完成是本分,高效高质才是能力

主管:“今天下午那份材料能写出来吗?”下属:“恐怕不行,要明天上午才能写完。”主管:“不行,今天下午下班前必须给我。”下属:“今天下午也可以写出来,但是质量不敢保证。”主管:“肯定要保证质量了,这是要发给各地分公司领导看的。”下属:“如果要保证质量,就只能明天早上给您了。”

在职场中,上面的一幕场景似乎会经常上演。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讲究产出、讲究效益的地方,质量与效率对企业的效益、产出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工作不仅是完成每天的任务,还要注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有的员工认为:我工作中不断精益求精,所以在时间上难免会有所拖延。诚然,让“质量意识”扎根于心中固然是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但过分地强调质量而忽略效率,除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后果,让你的领导对你形成办事拖拉的不良印象外,有时还会让自己及企业遭受很大的损失。奥德和他的小组成员最近正加班加点地开发一项新技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各种测算、实验,他们总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一成果令整个团队成员都很兴奋。可这时奥德迟疑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带领团队成员再次对各项研究成本进行了一遍又一遍地验证。而就在他们多次验证的过程中,竞争对手已经赶在他们前面将这一技术迅速应用产品上,竞争对手领先他们推出了产品,很快便占领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上述事例再次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除了要把好质量关外,还需积极提升做事的效率。因为注重效率才能抓住时机,拖拖拉拉极有可能会让机会从身边溜走。

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优秀的员工,高效率就是最短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呢?需要从平时点滴的工作做起,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

◆改进工作方式

因为工作方式的不同,有人虽然看起来忙忙碌碌,工作却难见成效;有人虽然显得悠闲,却是成绩显著。好的工作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类绘图软件开始深入建筑、家私等企业。年轻人很快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并且运用到了绘图工作中。而一家企业里有一位老工程师因循守旧,认为自己的手工绘图特别在行,并且习惯了手工绘制图纸,结果他废寝忘食花了一个星期才绘制出来的某建筑大厦设计图,年轻人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利用绘图软件绘制了出来。公司早已使用了年轻人先绘制出的设计图。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实践发现,一些绩效优异的员,有时会陶醉现在已有的成绩中,不愿对目前的工作进行改进,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其实,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他的“一杯茶的故事”常常为人所津津乐道并予以启发。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南隐禅师将茶水注入来客的杯子中。不一会儿,杯子满了。他似乎没看到,继续用壶往那只杯子里注入茶水。来宾望着茶水不断地溢出杯子,着急地说:“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超越和进步了。对于这类安于现状的员工,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归零”,然后再图改进。

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明哲先生,特别喜欢向每个员工倡导“学会归零”的理念。他说,每一天都是一个原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天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

◆分清工作轻重缓急

工作中,我们通常要面临多项任务。面对几项要同时处理的工作,哪项工作应该优先处理呢?这就要求我们需事先分清它们之间的轻重缓急,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重要之事绝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的牵绊。”任何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并把它做好,你的工作才会变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乔·吉拉德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他一直被欧美商界视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产品”的传奇式人物。然而,在他刚刚进入销售行业时,平均每个月至少需要向客户打出两千多个电话,杂乱繁琐的工作让他感觉十分吃力。后来,他发现,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做工作计划,不但能使繁琐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而且还能提高效率。于是,乔吉拉德先将每周要打的电话记在卡片上,然后再根据卡片的内容排出日程表,列出从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顺序和详细的工作内容。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乔·吉拉德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从那以后,吉拉德不再急着打电话,而是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先做好工作计划,然后再从容不迫、信心十足地去约见客户,这对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凡取得卓越成绩的员工,办事的效率都非常高。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至关重要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主次之分,如果不分主次地平均使力,在时间上就是一种浪费。所以,在关键部位,在主要工作上,我们要用全部精力将其做到最好。

◆在工作中创新

进入职场初期,大家都会努力工作,但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有些人头脑里就会滋生一种惰性,满足于已有的经验,不去想用什么新办法来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无论是在处理日常性的工作中,还是在应付一些偶然性的事件时,我们都应这样在头脑里多问问自己:“除了这种方法,就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处理了吗?”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创新一方面能有助我们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善于总结

善于总结,就是要求我们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时总结,进行研究分析,找出既能保证零失误、又能提高效率的办法。

因而,我们建议大家在工作中做好工作笔记,每天、每月或者每季度要对自己的工作做个完整的记录和总结。这样我们就能不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使问题的处理更具有跟踪性、连贯性。

领导面前不玩虚的,用数字和结果来说话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企业产出的结果是利润,员工产出的结果是业绩,因而在工作中,我们要用事实和结果来说话。

用事实与结果说话,又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用数据说话;其二,用业绩说话;其三,描述的内容要符合实际,不能存在虚假。

◆用数据说话阿涛是一家儿童玩具的工厂的生产经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带领公司人员设计出一款儿童玩具,该产品上市后,便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为公司创造了很高的利润。而他一直都为自己的这个成绩感到自豪。但时间久了,竞争新品也越来越多,竞争者以不同的方法生产出新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阿涛依然一厢情愿地认为公司的这款产品依然能站稳市场。公司的总经理看到各种报表反馈的信息,意识到现在必须做出改变了。于是将阿涛叫到办公室,想听听他的想法和建议。结果阿涛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种局面只是暂时性的。当经理将这半年度的销售报表放在他面前时,他傻眼了。很快,他也得到了降职降薪的处罚通知。

哲学上讲,客观事物的价值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确,我们在进行工作汇报时,也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依据,而应以事实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用业绩说话

在工作中,常听有员工抱怨:“哼,我辛辛苦苦干这么多,虽然没出什么成绩,也不至于把我数落一通吧,好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只要辛苦的工作了,即使没有功劳,也应该值得肯定了!细思之,这个论点似乎也有不妥。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不相信苦劳,只相信功劳。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戴尔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向给予奖励。同时,给业绩平平者执行的是“严厉的走人政策”。戴尔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更看重最后的结果,主要包括:一是业绩方面的成果考核;二是削减成本的考核。戴尔的成果考核指标很多,有客户忠诚度的指标考核、有投资回报率的考核等。戴尔以业绩指标考核作为标准,牵引或者引导员工为结果打拼。

◆描述的内容要符合实际

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做到“言必信”,即说话要实实在在,有一就说一,有二就说二,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能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戴维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做高级程序员,一次,公司接到一个大的项目,由于其他项目负责人都有任务在手,故公司便将这个项目交给了戴维,由他来全权负责。在经过一番沟通后,戴维便带领小组成员按计划要求开展工作了。半个月后,部门经理向戴维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按照计划要求,此时,小组应该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务了,可实际上,因为管理不当,工作进度并未按期完成。为了免于批评,他谎称一切都按计划有序进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由于内部协调不力,工作效率并未得到提升,眼看工作任务期限已到,项目开发的任务却不能完成。当部门经理得知这一情况后,除了将戴维严厉批评一番外,还明确告知他,在接下来的一年的时间里,公司不会让他再担任项目主管一职。

吹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不见几分,难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难以信任。除了客观反映工作现状外,不妨低调一点,说话时留有一点余地,毕竟,谦虚一些能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

第三章 面对面沟通时,如何才能出色——好口才为你的口头汇报加分

身在职场中的你,经常需要与领导进行沟通。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是有讲究的。而如何与领导沟通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领导进行沟通的语言技巧。

应答如流,给出让领导舒心满意的答案

一个聪明、优秀的员工不仅是在工作业绩方面很出色,在面对领导的询问时,他们也能做到冷静、迅速地应答,让领导听着放心。小许是一家公司的质检主管,近来公司的产品不合格率上升,使得总经理大为恼火。一次,总经理将小许叫到办公室,问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下滑,可小许面对总经理的质询,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后来经过小许与其他同事的一通排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质量检验设备的某一个零部件出了点小故障,导致得到的检验数据失真。尽管这件事情得到了解决,但小许明显感觉到现在他与总经理之间的工作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融洽了。小许心里很不痛快,于是,在下班之余,将这个情况向好友倾诉了一番。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好友却严肃地对他说:“这事你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在领导向你了解其中的原因时,你不是支支吾吾,而是对他说‘领导,您放心,我马上就去处理。’这样一来,他或许就不会那样了。”经过好友的一番点拨,在以后的工作中,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他总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