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年鉴(2014)(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18:37:51

点击下载

作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年鉴(2014)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年鉴(2014)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年鉴(2014)作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排版:青杨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ISBN:9787308154772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中国领导人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站在全球化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学术界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宏大战略的前进步履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词汇,并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不过,对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外界一直缺乏了解。2015年6月8日,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曹辛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写了一篇题为“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中国‘一带一路’”的文章(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2389?page=2)。此文迅速在互联网上被大量转载,标题也被改为“中国‘一带一路’到底指什么”(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50608/080122372729.shtml)等。

曹辛在这篇影响广泛的文章中介绍说,“一带一路”最初起源于理论界的学术讨论。早在2012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提出了“西进”战略,即:“中美两国在东亚的竞争,已日益呈现某种‘零和格局’”,因此需要有一些新的、具有全局性的、陆权与海权并行不悖的地缘战略“再平衡”思考。根据这一“西进”战略,王缉思进而提出了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西部大开发”设想。这样,王缉思就把外交战略上升到了发展国内经济的主要手段的层面,这使“西进”战略的意义得到了空前的升华。曹辛进而介绍说:“也是在2012年,学者林毅夫向中央建议:中国可以吸取美国‘马歇尔计划’搞资本输出和购买资源的经验,以自己雄厚的外汇储备,收购国外资源,投资国外基础设施,出口国内过剩的产能。林毅夫‘马歇尔计划’的政策建议,已经把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而吴敬琏也针对中国经济现实的迫切麻烦提出,靠投资拉动国内增长已经几乎没有出路,只有通过向国外投资,才能避免产能过剩、资源浪费、房价高企、地方债等困扰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还能增加外汇储备。”曹辛在文章中还写道:“另外,原籍浙江的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的两个观点也在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将中亚等欠发达地区培育成中国潜在和未来的商品与资本输出市场的观点。郑永年认为,虽然目前中亚等地不发达,但中国通过向这一地区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把当地培育成新兴市场后,它们也能在未来购买中国产品,向中国借钱。另一个观点是,日本、欧洲和美国均已进入老年化时代,而中亚、伊朗、巴基斯坦等欠发达地区人口结构非常年轻而且不发达,只有它们才会大量消费中国产品。”曹辛总结说:“所有这一切,都引起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的高度关注,刘鹤本人也被国外称为‘习近平首席财经智囊’。”这样,由海内外几个学者提出的设想,很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且于2013年正式提出。

2013年9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南宁参观中国—东盟博览会展馆时说:“中国和东盟是个大家庭,有着相通或相似的文化,有共同的发展愿望,双方的合作一定会前程似锦。”并且提出要“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李克强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人民网,2013年9月4日)。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回顾历史,指出“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习近平在演讲中精辟地概括了古代丝绸之路留给后人的历史启示:“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习近平认为:“20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在这个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他说:“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这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场合公开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习近平在讲话中还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内容。习近平在演讲中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做起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第一,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第二,加强道路联通。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第三,加强贸易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第四,加强货币流通。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广。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新华网,2013年9月8日)习近平在这次演讲中所提出的“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目标。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习近平高度评价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指出:“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代,两国人民就克服大海的阻隔,打开了往来的大门。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印尼群岛,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许多都传诵至今。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有着形象描述,而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则陈列了大量中国古代瓷器,这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例证,是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实诠释。”在演讲中,习近平提出了与共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习近平说:“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新华网,2013年10月3日)

201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受了东盟国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在回答“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着力点和增长点在哪里?”这一问题时,认为“双方应把着力点放在”七个方面,其中第六个方面就是“发展海上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海洋经济尤其是渔业、海上互联互通、海上环保和科研、海上搜救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李克强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新华网,2013年10月8日)。10月9日,李克强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时,提出了中国与东盟未来十年合作的“2+7合作框架”,其中第六点就是“稳步推进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落实海洋经济、海上互联互通、环保、科研、搜救以及渔业合作。”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一合作框架“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今后十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政策宣示”(《外交部回应今后十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方向》,人民网,2013年10月10日)。

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央视网,2013年10月25日)。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被认为是“我国发展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3年11月15日)

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都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在部署2014年的工作任务时,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提出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新华网,2013年12月13日)。

进入2014年,“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受到重视,并且开始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

2014年2月6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方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普京则表示:“俄方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愿将俄方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创造出更大效益。”(《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华网,2014年2月7日)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2014年3月5日)。

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了题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李克强提出:“地区各国应携起手来,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方愿与相关国家一起,规划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今年还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项目。”(《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2014年4月10日)

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出席了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并且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各国人民需要加强友好交流,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中国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将继续全面对外开放,推进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各国在发展机遇上的共创共享。中国将大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5月16日)

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线就是“建设现代丝绸之路,促进中阿共同发展”。习近平出席了开幕式,并且发表了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回顾中阿人民交往历史,我们就会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是我们着眼中阿关系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抉择。希望双方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加强政策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不断开拓创新,把论坛建设好。”(《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新华网,2014年6月5日)

2014年6月19日,李克强总理抵达雅典,开始对希腊进行正式访问。6月24日,李克强在中希海洋合作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李克强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希两国源远流长的航海文化,指出了海洋在东西方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李克强说:“中国和希腊都是毗邻大海的古老国家,都有悠久的航海历史。2500多年前,当中国春秋时期的齐景公在渤海和黄海海域留下航行记录时,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商船穿梭于地中海沿岸。爱琴海孕育了伟大的古希腊文明,也塑造了希腊人包容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理性勇敢的性格。希腊人还创造了先进的航海技术,促进了海洋文化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也没有离开过海洋,正是以大海为主要纽带,我们同其他国家互通有无,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南北呼应。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把中华文化带到了东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沿海城市率先对外开放,中国再次通过海洋走向世界。”接着,李克强分析了海洋带给当今世界的挑战。他说:“海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商品、资本、人力突破地域限制,逐步形成全球贸易网络。不断发展的海洋交通,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海上资源,已成为沿海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托。当然,海洋既为人类增添福祉,也带来诸多共同挑战。无论是维护海洋安全,还是保护海洋生态,任务都相当艰巨。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通过发展海洋事业带动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建设一个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最后,李克强以富于诗意的词句结束了他的演讲:“生活在海边的民族最懂得海的启示。大海有潮起潮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有起有伏,建设现代海洋文明同样需要我们有勇气乘风破浪。大海可以海纳百川,国与国之间也应相互包容、开展对话、交流互鉴。同时,中希两国是有着古老文明和智慧的国家。我们要在未来的航程中携手同行,以大海般的胸怀和历久弥新的智慧,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绽放出时代的光彩,为塑造根植传统、面向未来的现代海洋文明作出两国特殊的贡献!”(《李克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人民日报》,2014年6月21日第3版)有学者认为,李克强的这篇演讲:“是我国自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来,首次这样全面、系统、具体地对外界公开阐述中国的海洋观及海洋外交政策,并就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发展海洋交通和海洋安全、解决海洋争端和维护海上和平秩序,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反对海洋霸权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中国的看法,这是出自中国领导人的声音,充分体现出中国与世界共建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强烈而诚挚的意愿,也表明了构建当今国际海洋秩序的中国方案。”(肖琳:《“中国海洋观”释义——学习李克强总理在中希海洋合作论坛上的讲话》,《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8期)

2014年9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出席了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据报道:“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重点介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赢规划和务实举措,提出全方位深化上合组织务实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建议。”(《高山见证携手前行——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人民网,2014年9月15日)9月12日,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心聚力精诚协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再上新台阶”的演讲。习近平演讲中说:“我去年访问中亚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高度关注和热情回应。对此,我深受鼓舞,也深表感谢。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中方制定的规划基本成形。欢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积极参与,共商大计、共建项目、共享收益,共同创新区域合作和南南合作模式,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地区互联互通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习近平:凝心聚力精诚协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再上新台阶》,人民网,2014年9月13日)权威报道写道:“面对严峻的安全挑战、深刻的世界变化,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高山见证携手前行——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人民网,2014年9月15日)

2014年9月14日至16日,习近平对马尔代夫进行了国事访问,这也是中马建交42年来首位访问这一印度洋岛国的中国国家元首。马尔代夫群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习近平在和马尔代夫总统亚明举行会谈时指出,“中马两国元首在短短一个月内实现互访,体现了我们两国关系亲密友好。我们在南京谈得很好,这次我希望同你就两国合作特别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交换意见,推动取得积极进展。”亚明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富有远见,马方完全支持并愿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习近平同马尔代夫总统亚明会谈》,人民网,2014年9月16日)

2014年9月16日,习近平结束了对马尔代夫的访问之后,抵达斯里兰卡进行访问。这一天,斯里兰卡《每日新闻》报发表了习近平题为《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的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要对接发展战略,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马欣达愿景’展现了斯里兰卡的强国富民梦,同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通。斯里兰卡要建设海事、航空、商业、能源、知识五大中心,同中国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不谋而合。佛学里常说,凡事基于‘心愿’,‘心愿’越大,力量就越大。中斯双方要化心愿为动力,加强海洋、经贸、基础设施建设、防务、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复兴,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习近平在斯里兰卡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人民网,2014年9月16日)习近平在9月16日下午与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进行会谈时强调:“中方愿同斯方一道,抓住机遇,规划合作,推动中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走实走深,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双方要保持高层互访,为两国关系发挥引领作用。中方愿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同斯方加强在港口建设运营、临港工业园开发建设、海洋经济、海上安全等领域合作,探讨并确定先行先试项目,实现早期收获。”拉贾帕克萨则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与斯方打造印度洋海上航运中心的设想不谋而合,斯方愿意同中方共同建设和经营好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港口城等重点合作项目,加速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加强经贸、能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医疗等领域合作。”(《习近平同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举行会谈》,新华网,2014年9月17日)9月17日,习近平在拉贾帕克萨陪同下,考察了中斯重要合作项目——科伦坡港南集装箱码头并出席港口城开工仪式。访问期间,“习近平走到中方建设者中间,向他们转达祖国人民的问候,要求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同斯方一起建设好这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习近平和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共同考察中斯港口合作项目》,新华网,2014年9月17日)

2014年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印度《印度教徒报》和《觉醒日报》同时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创繁荣振兴的亚洲世纪》的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提出:“作为亚洲经济两大引擎,我们应该做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我相信,‘中国能量’和‘印度智慧’将释放出巨大潜能。我们要共同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引领亚洲经济可持续增长。”(《习近平在印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人民网,2014年9月18日)9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时强调:“双方要加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开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框架内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进程。双方要共同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建立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安全和合作架构。”(《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人民网,2014年9月19日)

2014年9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印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中印两国人民毗邻而居,古有往来互鉴之情,近有患难与共之交,现有共同复兴之业。圣雄甘地说‘中国和印度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同路人’。莫迪总理对我说,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这些话道出了中印两大文明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和心灵相通的内在联系。”接着,习近平回顾了中印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关系:“中印两国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长达2000多年。佛兴西方,法流东国,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了中国的友邦之谊。印度歌舞、天文、历算、文学、建筑、制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成为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佐证。”习近平指出:“古代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强国,但中国对外传播的是和平理念,输出的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丰富物产。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和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是相通的,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习近平强调:“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南亚,符合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中国愿同南亚各国和睦相处,愿为南亚发展添砖加瓦。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中国希望以‘一带一路’为双翼,同南亚国家一道实现腾飞。”(《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新华网,2014年9月19日)

从2014年9月11日至19日,习近平应邀赴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对于习近平主席的这次出访,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有过精辟的评价。王毅说,“中亚和南亚位于亚欧大陆核心地带,是我国发展稳定的安全屏障,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进取方向。往访四国均是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历史上与我交往源远流长,现实中同我利益深度融合,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习近平主席此访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地区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用‘一带一路’这一宏大构想将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互牵连在一起,同各方一道,共商发展大计,共促和平安宁,共圆振兴之梦”。王毅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我与四国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去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断得到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鸣和支持。一年来,‘一带一路’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我们将与沿线各国一道,着力打造中国—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三大经济走廊,拓展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新航程,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金融、民生等领域互利合作”。王毅外长介绍说:习近平主席在对这些国家进行访问期间,“我国同四国共签署60多项合作协议。四国均表示愿积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因此,王毅外长概括说:“习近平主席此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次精彩‘路演’。”(《复兴丝绸之路共建和谐周边》,新华网,2014年09月20日)

2014年10月9日至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及联合国粮农总部进行了访问。2014年10月16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了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第一次全会,并且做了引导性发言。李克强在发言中概述了东西方之间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他说:“亚洲和欧洲山水相连,虽然是两个大洲,但同属一个地理板块。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也是人口最多的大陆。早在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将亚洲和欧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连接在一起。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向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的学习。‘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亚欧国家虽同在一块大陆,但经贸往来却受制于不少地理障碍。联则通,通则兴,亚欧大陆迫切需要互联互通。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与地区国家一道构建亚欧大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各国发展。”

李克强总理的此次欧洲之行,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的陈旸说:“去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构想,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提供了一个务实合作的‘中国方案’。此次李克强总理访欧,一路走来,将这一亚欧大陆合作的方案进一步落实。”陈旸接着说道:“在德国,中德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明确表示,德方欢迎拓展中国与欧洲之间陆路贸易通道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认为这将为中德、中欧合作开创新的机遇并为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沿线国家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在俄罗斯,中俄共同推进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并确定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以实际行动支持贯穿亚欧大陆经济带的建设。而意大利总理伦齐曾经表示,新丝绸之路唤醒了人们对过往美好时代的记忆,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想法,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受益国,意大利对推进丝绸之路建设兴趣十足。李克强总理在会晤意大利企业家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争做现代的马可·波罗’。今天,由中国境内发车的‘义新欧’、‘渝新欧’等铁路,贯穿中国与中亚、欧洲,缩短了亚洲与欧洲的市场距离,承载着新时代亚欧人互联互通的梦想,‘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由构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直言,将亚欧大陆更好地连接起来有利于货物、资本、服务和人员的流动,‘丝绸之路’应该成为合作的优先点。‘中国方案’直面亚欧大陆人民谋和平、求幸福的发展愿望,契合亚欧大陆各国和平繁荣的共同理想,获得了亚欧国家的热烈响应。此次亚欧峰会将充满中国理想色彩的‘一带一路’构想纳入主要议题,充分表明了亚欧首脑们对‘中国方案’的认可。”(陈旸:《李克强深耕欧洲之行》,瞭望观察网,2014年10月21日)“一些海外媒体认为,李克强总理本次访欧,正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再次延伸——欧洲正是两条‘丝绸之路’的落脚点和交汇处。”(《回看总理欧洲行:创新号角》,新华网,2014年10月20日)

2014年11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习近平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习近平要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习近平还指出:“要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要注意按国际惯例办事,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确定开展好第一批业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习近平: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人民网,2014年11月7日)

2014年11月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参加会议的有孟加拉国总统哈米德、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缅甸总统吴登盛、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柬埔寨首相洪森、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赫塔尔、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梅津采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了会议,并且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我们的祖先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许多互联互通的奇迹。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典范,亚洲各国人民堪称互联互通的开拓者。”习近平强调说,“今天,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之间的关系,他说:“去年秋天,我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座各国领导人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还就深化合作提出了五点具体的建议。“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愿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我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两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习近平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网,2014年11月9日)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关于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以及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习近平指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是关系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它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匹配,是惠泽各方的多赢之举,将同其他多边开发机构一道,为推进亚太经济融合和发展作出贡献。”(《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人民网,2014年11月11日)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开展互联互通合作是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中方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参与有关合作,共同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大家的合作之路、友好之路、共赢之路。”(《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2日第1版)

2014年11月13日,李克强在缅甸内比都出席第九届东亚峰会时,再次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他说:“推进东亚海上合作,以明年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为契机,加强海上执法机构间对话合作,实施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有关项目。密切东亚人文交流。挖掘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人文内涵。鼓励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东亚思想库网络等地区二轨合作机制,为亚洲发展贡献智慧。”(《李克强出席第九届东亚峰会时强调努力建设和平与繁荣的东亚地区》,人民网,2014年11月13日)

2014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习近平出席了会议,并且发表了题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习近平说:“我们支持二十国集团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并将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途径,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作出贡献。”(《习近平: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人民网,2014年11月16日)

2014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了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说:“中国坚持促进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中国将同各国一道,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共同维护海上航行自由和通道安全,构建和平安宁、合作共赢的海洋秩序。”(《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人民网,2014年11月18日)

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在惠灵顿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举行会谈时强调:“中新都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也都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方,双方可以在这些机制中加强协调合作,通过打造惠及各方的地区自由贸易安排、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南太平洋地区也是中方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我们欢迎新方参与进来,使中新经贸合作取得更大发展。”(《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谈》,人民网,2014年11月21日)

2014年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斐济楠迪与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莫里、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瓦努阿图总理纳图曼、库克群岛总理普纳、汤加首相图伊瓦卡诺、纽埃总理塔拉吉等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习近平在讲话时说,“中国和太平洋岛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双方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方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我们真诚希望同各岛国分享发展经验和成果,真诚欢迎岛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愿同岛国深化经贸、农渔业、海洋、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将为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的输华商品提供零关税待遇。中方将继续支持岛国重大生产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这些岛国领导人则一致表示:“中方倡议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岛国提供了重要机遇,岛国人民对双方合作抱有期待,愿意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同中方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加深友谊,在实现各自美好梦想的征程中携手前行。”(《习近平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并发表主旨讲话》,人民网,2014年11月23日)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11月29日)

201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阐述需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时强调:“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12月05日)

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了会议。会议强调:“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新华网,2014年12月5日)

2014年12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习近平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习近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华网,2014年12月6日)

2014年12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李克强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且发表了讲话。李克强指出:“中方将正式启动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首批项目遴选,并愿与各方设立双边子基金,支持区域内经济项目实施。同时,更好发挥‘丝路基金’等资金的作用。我们希望上合组织各成员协商一致,稳妥推进组建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进程,为本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融资平台。中方支持哈方提出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扩大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的建议。”李克强在讲话中还提到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他在阐述“更加注重民生和人文交流合作”时说:“中国正在制定‘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愿为沿线各国提供环保培训。”(《李克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12月16日)

2014年12月16日,李克强出席了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李克强在讲话中说:“中方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愿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将给包括中东欧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重要机遇。”(《李克强:共同把务实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人民网,2014年12月16日)

2014年12月31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出席了会议,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12月31日)

2014年,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外多种场合,如此频繁、密集地强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反映了中国政府建设“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信心,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必将取得辉煌成就的最根本保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以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与海上丝绸之路一起,构成了古代中国通向外部世界的陆海两大通道。中国大运河也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无数的货物、人员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转由大运河进入中国各地,来自中国各地的货物、人员也通过大运河而转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世界各地。宁波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的连接点。因此,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以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将有力地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二、抓住机遇:地方在行动

中国领导人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这对于世界许多国家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各地来说,更是难得的发展契机。许多地方都及时地提出各种措施,与国家的宏大战略进行对接。

2014年,将近20个省市把“一带一路”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亚欧至少10余国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北京青年报电子版,2014年9月22日)。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着笔最多,而且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报告写道:“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为我区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重大机遇。”在论述2014年工作任务时,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谋划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广西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途径。要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暨第8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争取建立国家级海洋研究所,建设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打造港口合作网络和临港产业带,推进港口航运和产业合作,加强海上互联互通。抓好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圈。以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开展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前期工作。”报告还提到:“办好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完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场馆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扩大规模,拓展功能,丰富展会内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宽‘南宁渠道’,使博览会和峰会成为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xzf.gov.cn,2014年1月22日)

2014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还介绍说,广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将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正在着力推进的工作主要有五项。第一项是构建面向东盟的互联互通大通道,重点是构建“五张网”,即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和通信光纤网。第二项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临港产业带。第三项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物流基地。第四项是构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五项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交流圈。(《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作介绍》,中国网,2014年7月22日)

其他几个沿海省份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与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进行对接的问题。例如,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gd.gov.cn/,2014年1月22日)。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写道,“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深化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海南省人民政府网,www.hainan.gov.cn,2014年2月17日)。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表述,“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鼓励有条件企业加快‘走出去’,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福建省人民政府网,www.fujian.gov.cn/zwgk,2014年1月22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写道,“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浙江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zj.gov.cn/,2014年1月22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是,“抓住用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大机遇,加强与长江中上游、中西部地区合作,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发挥好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作用,推进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江苏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js.gov.cn/,2014年2月28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shandong.gov.cn/,2014年1月23日)。

除了政府工作报告外,众多官员和学者也纷纷撰写文章,为各地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献计献策。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发表了《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文(人民网,2014年01月15日,此文又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为题被网络媒体广泛转载)。陈武将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对比,指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他写道:“回首历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曾为繁荣亚非欧国家经济、推动东西方沟通交流作出过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同志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高瞻远瞩、气势恢弘,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实际需要,对于促进我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共赢、实现繁荣共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陈武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陈武接着分析了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各种优势,包括地理优势:“广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份。广西海岸线1595公里,与东盟‘一湾连七国’,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北部湾良港。”历史渊源:“早在西汉时期,广西合浦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之地。”现实基础:“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建设,广西与东盟的海上合作具备了良好基础,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特别是与东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些基础包括“泛北合作先行一步”,“港口互通基础良好”,“合作平台务实丰富”,“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人文纽带不断加强”。陈武认为,“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最前沿,广西有条件有能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武提出的主要措施有:加快构建港口合作网络,加快构建临港产业带,加快构建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加快构建金融合作区,加快构建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加快构建海陆互动格局。

陈武的这篇文章,细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年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可以说是为广西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定下了基本框架,也成为相关理论研究的一个起点。例如,李延强在《参建海上丝绸路打造海陆新门户》(《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10期)一文中对如何“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进行了论证。刘松竹、吴尔江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经济合作深化问题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也认为,“广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在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及“民心相通、民俗相近的人文优势”。吕余生在《构建海陆交汇的新支点——广西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使命与战略》(《城市观察》2014年第6期)中则有所补充。文章说“从广西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在‘一路一带’建设中,广西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但也要构建海陆交汇的支点,为‘一带一路’服务”;主要的任务是:打造开放合作的新门户,建设互联互通的新枢纽,搭建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建设示范引导的先行区。该文关于“广西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是:(1)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主要切入点,推动多层次、宽领域、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泛北合作机制,拓展深化“南宁渠道”功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建设。(2)加强海陆互联互通建设。(3)构建海边江三路并进的“一区一带一廊”发展格局。其中“一区”是指北部湾经济区,“一带”是指珠江—西江经济带,“一廊”是指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4)推进“一带一区一中心”建设(北部湾临港产业带,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着力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合作新高地。(5)加快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型经济体系。包括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市场的出口加工基地,打造东盟资源进口基地,建设一批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商品市场。(6)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金融中心”。(7)进一步增强广西参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