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的蒙太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8 11:02:33

点击下载

作者:朴赞郁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朴赞郁的蒙太奇

朴赞郁的蒙太奇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朴赞郁的蒙太奇/(韩)朴赞郁著;杨帆译.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1

ISBN 978-7-5411-5558-1

Ⅰ. ①朴… Ⅱ. ①朴…②杨… Ⅲ. ①散文集-韩国-现代 Ⅳ. ①I312.6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45298号Original Title:“Park Chan-Wook’s Montage” by Park Chan-WookCopyright © 2005 MaumsanchaekAll rights reserved.Original Korean edition published by MaumsanchaekThe Simplified Chinese Language edition © 2020 Beijing Xiron Books Co., Ltd.The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Maumsanchaek throughEntersKorea Co., Ltd., Seoul,Korea.版权登记号 21-2019-580PIAOZANYU DE MENGTAIQI朴赞郁的蒙太奇[韩]朴赞郁 著 杨帆 译 卢珍 金宝镜 校译策划出品 磨铁图书责任编辑 王梓画 叶 驰特约监制 潘 良 魏 强装帧设计 唐旭&谢丽 xtangs@foxmail.com责任校对 汪 平出版发行 四川文艺出版社(成都市槐树街2号)网  址 www.scwys.com电  话 028-86259287(发行部) 028-86259303(编辑部)传  真 028-86259306邮购地址 成都市槐树街2号四川文艺出版社邮购部 610031印  刷 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成品尺寸 140mm×210mm开  本 32开印  张 9.5字  数 180千版  次 2020年1月第一版印  次 2020年1月第一次印刷书  号 ISBN 978-7-5411-5558-1定  价 65.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公司图书销售中心联系调换。010-82069336第一是个性第二也是个性个性高于一切卷首语

说实话,这里没有一个字是我想写的。

在《共同警备区》上映前,我写字是为了赚钱,在那之后,是因为一些无法拒绝的邀请。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不能就这样随便写写,因为无论过程如何,都必须努力才行。我是一个只要开始写,就必须一口气写完的人,似乎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受到快乐。一旦我感受到快乐,就会很快写完,早点结束,我才可以继续写我的剧本。好像只要我想,事情就会真的如我所愿。

实际上,写的时候我就有打算,想着总有一天会将这些文字集成册出版。“写得这么痛苦,怎么也得有点儿盼头吧。”就这样,我真的等来了那个“总有一天”,就像现在这样。“前面不是说写得很开心吗?怎么转眼又变成痛苦了?这不自相矛盾吗?”我也没辙,这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

我必须向那些为我奔忙的负责人问好,他们不仅付我钱,还让我出书,在此,我对《心灵漫步》也表示感谢。

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需要动手修改的内容映入我的眼帘。对于动手修改过,但感觉还是欠缺说明的地方,我另外添加了说明。关于采访部分,我用书面形式进行了回答。2005年冬朴赞郁1钟声(阵阵)

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还是提前声明吧。我的宝贝女儿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不是什么奇才(以下我称她为“猫蛋”吧,老叫“我的宝贝女儿”未免有失尊重,直呼其名又怕侵犯她的隐私),我之所以如此断定,是因为她没能在小学二年级时就学会用斯瓦希里语问早安,也没有在网上开通“喜欢《爱欲银发世代》之人同好会”之类的博客,她唯一的特别之处就是跟郭景泽导演的女儿成了好朋友。

不过话说回来,天下哪有不特别的孩子。孩子们之所以特别,就是因为还没有接受够“教育”——人们习惯如此称呼这千篇一律的制式训练。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很难理解,为何大人们晚上九点都要看世界杯转播,而不是动画片Bono Bono。

去年,也就是猫蛋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了记录家训的作业。猫蛋回来问我:“我们家家训是什么呀?”我告诉她:“我们家没有家训。”猫蛋说:“老师说了,是个家就会有家训。”说完,她就开始酝酿三个小时的哭闹。我心想:完了,编也得编一个了。冥思苦想之后,我终于想出了一句“就算讨厌,也要再试一次……”多好的一句话呀,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恋人,争个你死我活之后还能低吟一句“就算讨厌,也要再试一次……”不过片刻之后,我意识到这句话似曾相识,应该不是电影海报里的,而是在别的什么地方看到的。我绞尽脑汁想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想起来了,那是在某本杂志上看到的居昌高中某间教室里的班训。

家训不像别的,不能随意剽窃……几个小时之后,我在白纸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不行就算了。”我跟猫蛋说:“人要有闯劲儿,不管啥事,先做了再说,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就酷酷地来一句‘不行就算了’。”猫蛋高兴坏了,这倒没什么奇怪的,小孩儿本来就是“想怎样就怎样”的疯狂族类。

不过成人终究还是成人,第二天,猫蛋带回来老师的口谕:“世上哪有这德行的家训?”并要求孩子要么重写,要么让家长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家训哪能说改就改?换句话说,至少在这件事上绝不适用“不行就算了”这几个字。于是我附了这样的说明:“现代人总是傲慢地认为,只要有意志,就能改变任何事情,事实上,单凭意志能改变的事情少之又少。心怀这种傲慢想法的人,无疑会频频遭遇挫败。拼尽全力仍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在这万事都标榜竞争的社会里,真正弥足珍贵的是放弃的哲学、断念的哲学。你爸爸我曾做梦都希望《我要复仇》能创下票房纪录,赶超你朋友的爸爸拍的电影,但结局惨不忍睹,票房只有他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我也是自言自语了一句‘不行就算了……’”

也许老师真的被说服了,或者就算没被说服,至少老师也领会了“不行就算了”的深意,总之,后来老师再也没留记录家训的作业。“不行就算了”也就真的变成了我家的家训,谁知一年后的今天,发生了一件让我想要重新制定家训的事。

猫蛋玩着爷爷送的玩具钟跑了过来:“爸爸,这个钟可以发出两种声音呢!”“……我在忙着呢。”我看向猫蛋,她那一刻的动作我永生难忘。只见她轻轻摇了一下钟,声音清脆响亮。然后她用手包住了钟身,声音变得浑浊刺耳。天哪!小孩的耳朵是如此地细致入微!对成人来说,这些根本算不上声音啊。太惊人了!小孩的感受力实在是太棒了!他们不仅能看到表面的光鲜亮丽,也能容纳阴暗处的丑陋!从今往后,我的子孙后代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能这么写家训了:“请成为能够听到两种钟声的人吧!”

这篇文章写于2002年,所以涉及了《爱欲银发世代》,后来我们一家搬到了京畿道某地。在那之后,就几乎没再见过郭导的漂亮女儿了。淘气鬼

如往常一样,一位老妇人在银行排队时翻看杂志。正当她看得兴起时,一名五岁左右的小男孩一把抢走了她的杂志。她向他伸手讨要无果,叹了一口气后开始翻看其他杂志。但那孩子重施故技,好像对这个恶作剧上瘾了。老妇人先后被抢走了四本杂志,但因为不是自家孩子,所以她没法对他发火……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孩子妈妈的态度。那位年轻的主妇正聚精会神地对着小镜子化妆。明明听到了别人轻声责怪自己的孩子,却连眼皮都不抬一下……老妇人渐渐怒不可遏,她本来就对这一代的年轻家长有成见,这下更忍无可忍了。

孩子不停地在银行里乱跑。当小家伙将手伸向饮水机上的红色水龙头时,教训孩子的绝佳机会终于来了——将孩子从危险中救出,并趁机严厉批评缺乏公共道德观念的孩子妈妈。老妇人正要起身的时候,无意中抬起头的妈妈发现了孩子的情况。

那是一声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奇怪的喊叫,银行里的所有人齐刷刷地望向那个女人,包括老妇人。一脸羞愧的女人一把抓住孩子的手腕把他拉到了角落。老妇人目睹着这一切。那个女人在孩子跟前不停地用手比画着,这分明是哑语!那天晚上,那位老妇人,也就是我的母亲告诫我,不要草率地评判他人。哲学家“28岁就被迫成为一个哲学家,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艺术家而言,这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这是贝多芬写在“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里的话。年轻的艺术家成为哲学家,这是多么痛不欲生的事情啊。他的意思是,还不如死了算呢!可真是为难了贝多芬。若是莫扎特的话,也许会这样说:“26岁成为有妇之夫,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艺术家而言,这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看来,贝多芬认为28岁成为哲学家太年少了,但真的是这样吗?我虽没有成为哲学家的经历,但在读了四年哲学系后,反倒是无法认同他的想法了。不能说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可以“致力于探索有关人与世界的体系”。重申一遍,所谓哲学家要做的事情,不是为了获取那个体系,而是为获取那个体系而付出努力。

而这种努力不是只有哲学家才能做到,是有思想的人“都能做到”,不,“都得做到”。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革命,《第九交响曲》才得以问世。你以为拍出一部电影就是举手之劳吗?当然不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哪怕“不是一件好差事”,甚至会“非常残酷”,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能残酷到哪儿去,不至于出人命吧?那位德国天才也是,早早地写好了有范儿的遗书,却多活了25年。

那么要如何努力呢?答案当然是要拼命了。举个与“神”相关的例子吧。有神论者当然认为这世界上“有神”,那么无神论者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通常将不相信神之存在的人统归为无神论者,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无神论者是认为这世界上都是“无神”的人。当然了,这些主张都是需要论据的,这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要保持“什么都不是”的立场也是很困难的,因为要想成为不可知论者,就要证明“人类无法知晓神是否真的存在”这一观点。无论持有怎样的想法,若不去刨根问底,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以上就是我想对自己说的话。当我深入探究自己的身份时发现:除了“有妇之夫”这个身份外,我最近就再也没有其他身份了。

关于“已婚者的认同性”只是玩笑而已,并非将自己和莫扎特相提并论,更不是认为妻子是累赘,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战争

经历一场大屠杀之后,万物都会变得沉静,但鸟类除外。那鸟类能说什么呢?关于大屠杀,鸟类能说的顶多就是“哔哔”而已吧?——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

我曾经拍了一部担忧韩国战争再次爆发的电影。电影上映前夕适逢首脑会谈,整个气氛仿佛明年就能实现南北统一,于是我在心里嘀咕自己是否又做了一件傻事。结果好景不长,还不到两年,就变成这种局面了。小时候,几乎每家的孩子都做过“遭遇朝鲜人民军突袭后变成乞丐到处找妈妈”的噩梦,都是被朴正熙吓唬过头了。但是现在没人在乎这些,难道小布什先生的一句话只能吓唬到朝鲜人民?(2002年2月20日,小布什在韩国访问期间发表演讲,他呼吁平壤恢复与首尔的和平对话,同时也对朝鲜的政治制度加以评论。在此之前,他还曾在“国情咨文”中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

刘承俊先生“回”到“善良轴心”国时,不得不抛弃了价值可观的田地。当时我一点儿都不同情他的遭遇,反而对能够逃离战争噩梦的他羡慕不已,可见我是多么胆小如鼠。“胆小鬼”库尔特·冯内古特在讲述美军轰炸德累斯顿的小说中也提到了这样一段话:“写反战小说不如写反冰河小说,就像无法阻止冰河一样,战争也是无法阻止的。”他还说出了这样的话,“出色的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实在是天大的憾事。”可是这样的社会,难道不是人类创造的吗?莫非是布什先生?或者是鸟?难道战争真的是,就算除了小布什先生以外的所有人都联合起来也无法阻止的吗?小鸟们是否也是因为有同样的疑惑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呢?

当时,我感觉美国政府随时会轰炸朝鲜,所以写这篇文章时都是心惊胆战的。改编

虽然我不想这样,但我在阅读小说时,经常会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判断是否有拍成电影的可能性。这大概就是职业病吧。虽然现在好了很多,可以将文学作品只当作文学作品来享受,但是想象故事中的一些人搬到银幕上的情景,对我来说仍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之所以想看《少数派报告》,也是因为很好奇,对同一部小说,我和斯皮尔伯格所想象的画面会有哪些不同。

至于菲利普·迪克的代表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我是看过电影之后才读的小说。我记得当时我读完以后是比较糊涂的,因为小说和电影几乎没什么相关性,雷德利·斯科特导演表示他都没读过原著,可见这部电影已经远超创造的范畴,基本上是破坏性地改编。我非常珍惜原创作品,甚至可以说,我认为这部出色的电影并不火爆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尊重原创作品。

菲利普·迪克擅长用可怕的手法描述人类对于自我认同的混沌状态。将小说翻拍成电影并非易事,因为小说里没有戏剧化的情节和生机勃勃的人物。

在他的小说中,故事总是无厘头地开始,又无厘头地结束,也不会出现充满魅力与个性的主人公。对于商业电影来说,这是致命的。不走直线的情节给人以在迷宫徘徊的感觉,而更恐怖的是,发现这梦魇永远不会结束。在这场噩梦中登场的怪物又是谁?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简直太恐怖了!缺乏生命力且没有个性的多个人物正把我团团围住,一边用手指着我,一边嘟囔:你就是恶魔……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也很难改编成电影,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即使是《虎豹小霸王》的导演乔治·罗伊·希尔也显得力不从心。《母亲之夜》和《王牌战将》虽然很有意思,但远不如小说有魅力。赫赫有名的导演们为什么都是这个样子呢?那是因为冯内古特的幽默潜藏在对自己所塑造的人物的冷嘲热讽之中。这种态度,很难用电影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也同样认为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无法翻拍成电影,不过迈克·尼科尔斯导演似乎很了解这一点,终于把此作品翻拍成功,电影里自始至终充斥着小说里的那份慵懒和不负责任。

这段文字写了几年之后,韩国国内再版了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但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不在其中。之前我是从瑞草区运营的移动图书馆借到的,所以我手里并没有这本书。我翻遍了旧书摊也没有找到,最终忘了是从哪里找到了一本英文版。真心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拜读安正浩老师那无与伦比的译本。琥珀

我原本很喜欢奇幻小说,因为不是很满意其中的理念,所以一直没机会深入其中。然而,连所有人都尊敬的厄休拉·勒奎恩的《地海传奇》系列都没读过的我,又是如何读完五部长篇《安珀志》的呢?大概比起其他大牌作家,我还是更喜欢罗杰·泽拉兹尼吧。换句话说,我是对《不朽》和《光明王》这两部科幻小说的作者的作品更感兴趣。

不知是谁用“钱德勒写的《老友记》”来形容《安珀志》,这句话真是可爱到让我想亲他一下。失去记忆的男子在医院醒来了,与不知从哪儿逃出来的美丽女子相遇。之后又遇到了武装分子的袭击,在奋起反抗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记忆开始一点点地苏醒……以现代纽约为背景的序幕其实一点儿都不魔幻。“对于人类动机的纯粹性,心存一种与生俱来的怀疑论,这让我感到压抑。”我也有类似于这种冷酷无情的想法。进入《安珀志》的世界,开始幻想世界的旅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尽管书中带有唯心论的色彩,但是书中的人物均是实用主义人物,倒也值得读者们追随。根据我的研究,CLAMP的《魔卡少女樱》里“以卡片为媒介联结现实与虚幻”的创意必定源于此。

我相信我的这一看法总有一天会被学术界认可。

以“境界小说”系列和“格里芬丛书”知名的企划人姜秀柏(金尚勋的笔名)先生的译文也是值得我们信赖的。若韩国没有他的话,我又该从何处寻觅活着的乐趣呢?金先生,拜托您赶快把《安珀志》第五部翻译出来吧。

当然,在这之后,我读了《地海传奇》三部曲。在前往戛纳的火车上,我给女儿大声朗读了不短的时间,所以至今记忆犹新。我也并不是非那个系列不可,我也读过其他作品,现在很难说相比厄休拉·勒奎恩,更喜欢罗杰·泽拉兹尼了。然而《安珀志》第五部至今仍没有被翻译出版。声音

我对机器根本就是外行,只不过作为电影人,对电影器材如何发出声音感兴趣而已。

实际上,像我们这种从事电影导演工作的人对剧场的声音是有一定了解的。比如某某影院的音响设备不错,就是四号厅不太好,我们经常聊这些东西。我们之所以会如此清楚这种事情,是因为那些声音是我们亲自制作的。关在录音棚里,用几个月的时间连最细微的声音也亲自创造出来。说实话,别人的电影看多少次也未必知道,因为我不了解人家的电影是如何制作的,所以也就无从判断影院发出的声音是否非常到位地呈现了出来。

举个例子,《共同警备区》这部作品在市内各个影院上映时,我就能判断自己制作的声音在哪家影院最能体现出声音与音响之间的完美融合,因此我也赞扬了那个影院的工作人员。但在这部电影参加了欧洲五个电影节后,在日本上映时,我却改变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因为我听到了截然不同的声效。在录音、混音结束几个月后,我终于听到了当初在专业录音棚制作出来的那种声效,完美地重现让我感到兴奋。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我甚至第一次听到了非常细腻的效果音。那时我拍着大腿惊叹道:“啊!我也能做出这样的声音了啊!”在只有背景音乐或枪声的场景中,立体声的声效会控制整个画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极致音效。在设备不太好的影院里,只会出现主导性的声音,那种微小的声音是完全听不到的。每当这个时候,导演们真的会被气疯。以导演的立场来看,近到演员们的叹息声,远到从远处传来的鸟叫声,每一个声音都是弥足珍贵的。

这一次我们测试了多部影片的部分片段,并且挑选的影片都是我们在电影院看过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开篇的声音就非常复杂。我第一次听时,放映厅里只充斥着嘈杂的枪声与炮声,但是重复观看后就能感觉到装子弹的声音、波涛声、脚踩在沙子上的声音、头盔和步枪在军装上互相摩擦碰撞所发出来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喊叫声等不绝于耳,多个拍摄对象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首交响乐。不同种类的枪的声音也不一样,同一把枪从不同方向打出来的枪声也会有区别。在这部电影中,丹拿(Dynaudio)音响的扬声器系统完美地呈现了与《珍珠港》的轰炸场面类似的混乱局面,但没能更生动地呈现出当时地狱般凄惨的景象,换句话说,就是差点儿意思。同是枪战,《盗火线》中的巷战场面就非常精彩。在寂静中不时响起的枪声以及弹壳掉落地面的金属音,无不将当时的情景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在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两人一边喝咖啡一边交谈的对话场景中,饭店嘈杂的背景音里两大巨星轻声交谈的厚重声音也完美地呈现了出来。经典之作《异次元杀阵》也是如此,用营造氛围的机械音做铺垫,就算是非常细小的声音也能令观众打寒战。这种机械音一般不愿过于张扬,而是想给人一种坚守品位的印象。

听一听《莫扎特传》序幕部分的《第24号交响曲》,就能清楚地感知到丹拿音响的优势何在。丹拿音响是更能从电影角度引爆剧情呢,还是更能从音乐角度渲染悲伤气氛呢?换句话说,就是两者虽然均为电影音乐,但要问以电影为重还是以音乐为重的话,丹拿音响毫无疑问是属于后者的。也许早些看到《世界的每一个早晨》这种电影,就能更充分地感受到这部丹麦产的机器不爱张扬的独特个性了吧,心中不无遗憾。但不管怎么说,我最遗憾的还是没能测试我自己的电影。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很想好好听听最近才发行的《共同警备区》DVD,到时候也许能说出更具体的感想。

这是曾在一本音响杂志上发表的评论。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我都不够资格成为硬件专家。因为我知道我一旦开始关注,就等于陷入了无底洞,所以还是主动远离比较好。摇篮曲

约第·沙瓦尔策划的专辑Ninna Nanna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意大利语的《睡吧睡吧》。本专辑汇集了古今中外许多摇篮曲,从16世纪的威廉姆·伯德开始到阿沃·帕特为这张专辑创作的新歌,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的民谣被收录到了同一张专辑里。

摇篮曲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歌谣,是孩子出生后第一次接触到的音乐/故事形态。同时,摇篮曲也是妈妈们渴望得到休息的哀怨曲,是对迟迟不归家的男人的牢骚之歌,是对儿时的回归,也是比孩子更容易睡着的妈妈们的老童谣。不过归根结底,摇篮曲是根据摇篮晃动的节奏及轻拍宝宝屁股催眠的节奏创造出来的一种两人舞曲。所有的妈妈和奶奶都知道,除非越过强迫睡眠的劳动阶段,进入相伴休息的安详境地,否则孩子是不会睡着的。可见摇篮曲是为所有弱势群体创造的歌谣。

事实上,与其说这是一张为沙瓦尔制作的专辑,不如说是为了他妻子菲格拉斯创作的专辑。和着丈夫的伴奏响起的菲格拉斯的歌声无比温暖,以至于让我相信圣母玛利亚的歌声也不过如此吧。特别是跟竖琴演奏家女儿阿里安娜一起演唱的《玛丽塔》,我听后真的会忍不住哭泣。读者朋友们无须抱怨这张唱片太难找,我将用其作为我下一部电影的原声音乐,以此来送给你们。就算在影院忍不住流泪了也不打紧,毕竟这是一首摇篮曲,不是吗?

当时我是真的不太清楚,所以把Jordi(约第)标记为Holidi。后来通过美国某网站了解到真实情况,那个网站是一个教人音乐家姓名的准确发音的网站。Jordi不单是西班牙人,也是加泰罗尼亚人,所以用加泰罗尼亚语发音应该是Jordi才对。

将《玛丽塔》用作原声音乐的电影当然是《亲切的金子》。驱逐

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古典音乐,而重新发行的唱片已然多得目不暇接,让人有种何时才能听得完的压力。尤其是去年,西班牙新生派代表“ALIA VOX”中约第·沙瓦尔所领导的正规演奏团体“晚星二十一古乐团(Hespèrion XXI)”马不停蹄地推出了一系列好作品,真的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那些经典中首屈一指的当属Diaspora Sefardi,“Diaspora”意指失散与流浪,而“Sefardi”意指居住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犹太人。这首曲子是为那些背井离乡,流亡海外的人所作的。换句话说,这首曲子是将他们赶走的天主教徒的后裔们出于些许的罪恶感而演奏的“中世纪音乐”。

1492年,伊比利亚半岛处在动荡不安中。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彻底推翻了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伊斯兰安达卢斯政体,并派哥伦布去寻找新大陆。同时,发布新敕令,将西班牙的犹太人也全部驱逐出境。

阿尔罕布拉宫沦陷时,哥伦布就在格拉纳达。他的船队在前往印度的那天,码头因为被驱逐出境的犹太人而变得一片混乱。混血、宽容、共存的时代终结了,迎来了基督教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对异教徒的侵略和镇压的全盛时期。

除了一部分改变信仰的人以外,大部分犹太人被迫前往北非、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巴尔干半岛和印度。他们的文化发展可想而知,打个比方,犹太人母亲和西班牙父亲生下的孩子,在波斯尼亚吃着阿拉伯乳母的奶长大。至少有四种不同性质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似是而非的独特文化,既有四种因素的传承,又不完全一致。这首曲子之所以让我感到有共鸣,是因为不久前刚读过的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摩尔人最后的叹息》。萨尔曼·拉什迪离开祖国到处流浪,接受了各种文化的洗礼,这个故事曾经让我如痴如醉,哪怕是在紧张的拍摄间隙也会抽时间翻看。而主人公的祖先之一就是当时被驱逐到印度的犹太人。被驱逐出美丽的阿尔罕布拉宫的最后一位阿拉伯国王波阿布狄尔,跟受到驱逐令的犹太女子一起生活了几年。最终,犹太女子抛弃了波阿布狄尔,移居印度,并在那里生下了孩子。当然,专辑中收录的音乐是属于移居东欧的犹太人的。刚读完拉什迪的作品一个月后,我邂逅了这首曲子,真的是喜出望外。这首曲子实在是太伤感了,其实这种音乐并不存在特定的作曲家,那么,我这般的伤感也是可以允许的吧?《共同警备区》的原声音乐创作时期,正好赶上了离散家属相逢的“8·15”(韩国光复节)。他们相拥哭泣的样子一直让我无法忘怀。为背井离乡的人们所创作的音乐,被用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李秉宪和宋康昊书信往来的场面以及芦苇荡中李秉宪和金泰宇一起嬉戏的场面都用了这个音乐,效果非常好。那是一首在萨拉热窝发现的简短乐谱,我们采用了长笛和打击乐合奏的方式。既然这两个场景都是相思,两种乐器对奏的形式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拍完电影后,我偕妻子和女儿一起去了西班牙。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主人公的先祖在托莱多做过刀匠,那里还留存着犹太人的圣所西纳戈加,站在高高的天花板下,仿佛能听到那首曲子的旋律。在波阿布狄尔含泪离开的阿尔罕布拉宫的某个房间里,我们也听了那首悲伤的歌。

在我那部电影中,我们对原曲进行了改编,并重新进行了演奏和录制。等待的TOM

汤姆·威兹被称作“等待的TOM”,可他到底在等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TOM仿佛就没抱过什么希望,无论是旋律还是音色均充满了绝望。不过他不单单有沉重,还充满了幽默感,就冲这一点,我就很喜欢他。从鲍勃·迪伦朴素的民间音乐开始,到现在的爵士、民谣、摇滚、先锋派和民族音乐,以及难以归类的古怪歌曲,他无所不唱。不仅如此,他还是话剧演员、电影演员、舞台音乐家和电影音乐家。他与吉姆·贾木许、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特瑞·吉列姆、罗伯特·威尔逊和罗伯特·奥特曼为伍,据说还是个颇厉害的酒鬼。因此,当电影《渔王》以及《人生交叉点》选他出演酒精中毒者时,大家不免为此叫绝。

既然说到酒了,不妨说说我和那群酒友,我们这个喝酒群是名副其实的“汤姆·威兹粉丝会”。大约六年前,我和当时还是某广播专栏DJ的李武英导演在首尔市内某酒店里一起创作《三人组》的剧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事是我们的习惯,而李武英当时带来的就是汤姆·威兹的音乐。每当国外的流行歌手们访韩时,李武英都会被叫去做翻译,他每次都会问对方同一个问题:“你认识汤姆·威兹吗?你觉得他的音乐如何?”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叹口气,并异口同声地说:“简直就是天才!”

汤姆那好像连续抽了一条烟的沙哑嗓音咆哮着唱歌的时候很是让我们着迷!最终,我们选择了他的《俄罗斯舞曲》作为《三人组》的原声音乐。(借此机会公开一个秘密吧,我的某一部电影将会用他的《黑色翅膀》,希望各位导演高抬贵手。)在那次如命运般的相遇后,我便开始收集他所有的专辑以及在欧洲发行的盗版唱片,就连其他歌手翻唱的专辑我也没有放过,加起来有三十多张。明白人一准儿能看懂,对于一个家境贫困的艺人来说,为他花这么多钱可不是一般地有诚意。

如果让我从中选出一张最满意的专辑,当然是格莱美获奖作品《骨头机器》,但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一首歌,那肯定是最具爵士风格的专辑《蓝色情人节》中收录的“明尼阿波利斯的妓女寄来的圣诞卡片”。(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也许汤姆是在等待明尼阿波利斯的某个妓女给他寄圣诞节卡片。)仿佛弹得很不经意,却极有味道的钢琴演奏无可挑剔,但这首歌真正的魅力其实在歌词中。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念叨,虽然整首曲子的旋律平淡无奇,但恰恰是那份朴实无华最打动人心。歌词描写了令人心酸的落伍者的卑微人生,但比任何一部爱情电视剧都要好看。下面是李武英、朴赞郁共同翻译的版本,不妨欣赏一下。

查理,我怀孕了。

现在住在欧几里得大街的尽头,

九号旧书店的楼上。

我戒掉了毒品,也不再喝威士忌。

丈夫没事会吹长号。

他是个铁路工作者。

他说他爱我。

虽然知道皮鲁不是自己的孩子,

但他说会待孩子如亲生骨肉。

他还把自己妈妈戴过的戒指送给了我。

每周六晚上他会带我去跳舞。

查理,我想起了你。

想起每当路过加油站时,

沾在你头上的油渍。

我现在还珍藏着《小安东尼与帝国》的唱片。

但是不知谁偷走了留声机。

是不是很让人生气?

马里奥被捕时,

我以为我会疯掉。

为了和家人一起生活,

我去了奥马哈。

但我认识的人不是死去就是被关进了监狱。

因此,我又回到了明尼阿波利斯。

看来我就只能在这里生活了。

查理,自那件事故后我第一次感到了幸福。

如果我们当时能把买毒品的钱

存下来该有多好啊。

我想买下一家二手车店。

不是用来卖车,

而是可以每天按心情换着车开。

但是查理,

要我来讲一讲实话吗?

我,并没有丈夫。

所以也没人吹长号。

事实上我急需钱来给律师。

查理,这次情人节我也许能保释出狱。

无须废话,如果我是美国导演的话,就冲这个题目,这个故事,肯定会拍一部电影,连演员我都想好了。专辑的封底有一张汤姆·威兹与身穿红色连衣裙的女子谈情说爱的照片,只有背影的女郎是他曾经的情人里基·李·琼斯,曾被称为女版汤姆·威兹的她可以扮演沦为妓女的颓废歌手。当然,查理的扮演者自然是男版李·琼斯的汤姆·威兹。蹲在监狱里给旧情人写信的妓女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本来是想让旧情人寄点钱给她,结果一想到自己的惨淡境遇情绪顿时一落千丈,于是写出幸福的谎言,到最后才不得已打起精神吐露实情。颜面尽失的她都来不及好好写下道别之词便匆忙收尾,这大概就是“可笑得只剩下悲伤”的类型吧?对未来毫无想法又不懂事的妓女所梦想的幸福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啊,曾经被她欺骗多次,所以尽管爱她却不得不离开她的劳动者爱人,最终还是会给她寄钱的吧?而且,情人节那天,他肯定会在明尼阿波利斯监狱门口苦苦等待自己的旧情人。

每当听到“路经加油站时会怀念沾在情人头上的油渍”这句歌词时,我总是有种想哭泣的冲动。这种歌词,如果不是汤姆·威兹,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在奔驰的出租车后座上出生、没上过一天学、把整个青春都用来浪迹天涯的人,若没有这般经历,又怎能写出这样的好歌?

一直考虑将《黑色翅膀》作为原声音乐用在什么电影上,大概就是2007年预计拍摄的《蝙蝠》中了。至少到现在,这个想法我还没有改变。狗和猫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女儿猫蛋相比人类更喜欢动物。(你见过比起游乐园更喜欢动物园的九岁大的孩子吗?)她的理想是当个动物保护家。她的房间里有各种动物玩偶,多到没地方可以落脚——虽然用动物玩偶来形容有些奇怪,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好。我也是因为有了她,才知道这世界上居然有手工缝制的蛇玩偶、蝙蝠玩偶。画画时她也只画动物,甚至不看图谱也能画出各种动物。例如,树懒、犰狳、印度水鹿、食蚁兽,俯瞰视角的兔子,还有盘腿坐在椅子上的猴子等。

猫蛋尤其喜欢小狗,大概是受到英国伟大的绘本作家约翰·伯宁罕不朽的名作《我的秘密朋友阿德》的影响。遗憾的是,这种喜欢注定是场单恋,因为她的爸爸——我,是非常严重的狗毛过敏症患者。换句话说,猫蛋不能在家里养狗。因此,女儿又一次非常认真地问妈妈,能不能让爸爸搬出去住,结果她被妈妈狠狠训了一顿。我听说后也很生气,跟她说:“我也跟你一样喜欢狗,只是因为过敏没法养狗,所以才养了你。”结果也一样招到了她妈妈的一顿训斥。

为了满足她想养狗的需求,我们不惜麻烦决定搬到郊外。要想让我和狗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那院子就是必需的。而要想生活在带院子的房子里,我们只能离开首尔。搬家日期定在了明年8月,最近猫蛋翘首以盼搬家的日子快快到来。

她每天都翻看类似犬类词典的画册,整天琢磨该买什么品种的狗。问题是那些书里的狗无一例外地都很名贵。于是我举了个伯宁罕的例子:“对那些谁也不想要的没血统的小狗付出爱心的孩子才是真正爱狗的孩子。”她回答我说:“爸爸……那你给我买一只谁也不想要的没血统的英国猎狐犬吧。”

结果,有一天……我的副导演家里的狗刚生了八只珍岛犬,他问我要不要拿一只去养。他家的“真”和“露”夫妇因为拥有好的血统和优秀的容貌而出名。据说“真”能抓麻雀,而“露”能抓老鼠,这么厉害的小狗,我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不说别的,这狗肯定得值不少钱啊。我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猫蛋,当她听完我的话之后就开始趴在地上大哭了起来。这是每当发生超出她想象的好事时都会出现的情景。当时,我也有点儿激动!

好景不长,在停止哭泣后,她把我的过敏症完全抛到脑后,非要立马接回小狗。据她深信不疑的犬类词典所记,珍岛犬只会忠于自己的第一位主人,所以如果过些日子再接来的话,“不仅会很不听话,而且还会为寻找自己以前的主人而离家出走”。为此我还专门请教过副导演,也得到了相同的答案。这该怎么办?

至少得等到小狗断奶吧,好不容易争取了两个月时间,可是离明年8月搬家还足足有半年时间。于是我们开始劝说猫蛋先放弃这次刚出生的小狗,到明年夏天我们再接来新出生的小狗,但无论怎么哄都无济于事。这两天,猫蛋整天照顾刚出生半个月的“白欧”。她说珍岛犬非常强悍,就算是刚出生的小宝宝也敢冲着老虎大叫,于是她整天冲着不知道是哪儿的地方咆哮,还不停地画各种角度和大小的珍岛犬。可怜的爸爸一边目睹着这一切,一边埋怨副导演,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我认识的一位女演员就非常喜欢猫,但她也是位不亚于我的过敏症患者。尽管如此,她还是养了八只猫。于是她每天靠服用抗敏药坚持着。

总而言之,我们是搬家了,但最终还是没能将珍岛犬带回家。于是我们养了猫。没有像我认识的女演员裴有贞那样养了很多只,我们只养了两只猫。原本我们跟猫一起住在公寓里,后来我得了过敏性哮喘,最后严重到睡眠中出现呼吸困难而被送到急诊室。医生当时说如果保持现状,两只猫也许会比我还长寿。于是我戒掉抽了20年的香烟,并且马上搬了家。现在我家猫咪们住在宽敞明亮的地下室里,我也不用每天吃抗敏药了。而“真”和“露”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因为无法忍受家里那狭小的院子而离家出走,回来后就被送到乡下的农场去了。据说它们尽情地奔跑在宽阔的田野上,好不幸福。最后,副导演变成了导演,拍摄了《美女与野兽》。不成对的

很久以前,在一个叫作韩国的国家,有一个叫作首尔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叫作盘浦(首尔市盘浦洞)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叫作瑞贞的小女孩。有一天,瑞贞和妈妈为了买新皮鞋一起去了地下商业街。

妈妈忙着给自己找皮鞋都无暇顾及女儿,突然听到瑞贞在另一隅叫自己:“妈妈,快来看!”妈妈顺着女儿指的方向看去,架子上放着非常漂亮的一红一黑的皮鞋,妈妈说:“大叔,麻烦您给我拿一双那个红色的皮鞋。”“那鞋只有单只。”留长发扎辫子的大叔回答道。“那就给我一双黑色的吧。”“那个也只有单只。”“您说什么?都是单只怎么穿啊?而且黑色的那只还是男式皮鞋!天哪!”妈妈有些生气了。“去年秋天在巨济岛奶奶家的情景,妈妈不记得了吗?被雨淋成黑色的柿子树和挂在树上的朱红色柿子多好看啊!坐在树上吃柿子的喜鹊又是多么美丽啊!这只黑皮鞋上的白色鞋带多像喜鹊身上的花纹啊!”梦想成为画家的瑞贞如此回答道。

第二天,瑞贞将那双“坐在湿柿子树上的喜鹊与柿子”皮鞋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穿着去了学校。在学校会发生什么的吧?那是当然了,简直炸了锅。孩子们使劲戏弄穿着两只不成对的皮鞋来到学校的瑞贞。他们还给瑞贞起了个外号叫“不成双”。

回到家里后,瑞贞依偎在妈妈怀里放声大哭。“他们凭什么嘲笑我,我就想穿不成双的鞋怎么了?”“因为你的鞋比他们的要帅气,让他们嫉妒。如果不想被他们嘲笑的话,从明天开始就穿其他的鞋去上学吧。‘坐在湿柿子树上的喜鹊和柿子’咱就在家里穿好不好?”

第二天下午,妈妈和瑞贞又去了那家鞋店,只是为了确认那双皮鞋剩下的那两只在哪里。留马尾辫的大叔回答说:“事实上,另外一双是我女儿在穿呢,因为她执意要各穿一只鞋,所以就剩下了不成双的鞋。”

瑞贞虽然空手而归,但她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她知道了还有一个像自己这样执拗的女孩存在,穿不成双鞋子的至少不是自己一个人。那天晚上,瑞贞梦到了那个女孩。瑞贞右脚穿着黑色男士皮鞋,左脚穿着朱红色女士皮鞋;而那个女孩左脚穿着黑色男士皮鞋,右脚穿着朱红色女士皮鞋。

第二天,瑞贞还是穿着“坐在湿柿子树上的喜鹊和柿子”去了学校。就这样过了一些天,瑞贞的班主任把她的母亲请到了学校。希望瑞贞不要再穿这种奇怪的鞋子来上学。你知道她妈妈是怎么回答老师的吗?“穿什么样的皮鞋是她自己的自由。瑞贞穿不成双的鞋子来学校,并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不是吗?”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现在没有一个孩子再叫瑞贞“不成双”了,因为总拿相同的内容开玩笑实在没什么意思。又一个月过去了。坐在瑞贞后面的庆贤和在允开始将皮鞋互相换着穿起来。起初只是因为无聊而开的玩笑,不承想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庆贤和在允悄悄地对瑞贞说:“其实一开始我们就很羡慕你的皮鞋。因为怕被朋友们孤立才没有说出来,但现在我们鼓起了勇气。”

从此,穿不成双的鞋子反而成了流行。短短几天时间,学校的小朋友们都跟自己脚差不多大的孩子换穿了一只鞋。男孩找女孩换穿,女孩找男孩换穿。孩子们一见朋友就这样打招呼:“喂,比下脚吧。”

一个月下来,老师们也学着孩子们做起来。男老师和女老师,女老师和男老师都换了鞋。老师们见了同事最先说的话就是:“老师,比下脚吧。”

渐渐地,“不成双”鞋子在整个盘浦流行了起来,又流行到整个首尔,最后蔓延到整个韩国。制鞋厂纷纷开始销售不成双的鞋子。

但对于瑞贞来说,这件事已经让她提不起兴趣了,因为所有人都穿起了不成双的鞋子实在令人生厌。瑞贞打算重新穿回左右脚一样的鞋子。但因为制鞋厂不再生产成对的鞋子,所以哪里也找不到了。为此,瑞贞非常苦恼。

终于,她想到了办法。她跑到以前买“坐在湿柿子树上的喜鹊和柿子”皮鞋的鞋店,对店主叔叔说道:“我想跟您的女儿见面。”“为什么要见我们家正宇?”“因为我要和正宇换一只鞋。”

终于,瑞贞和正宇见面了。听完瑞贞的想法后,正宇说跟自己想到一块儿去了,两人手拉着手蹦蹦跳跳,还来了个贴面礼,又用脚轻轻触碰对方的皮鞋,嘴也不闲着,用轻快的语气各自讲述了这期间所经历的种种趣事。

当然了,瑞贞和正宇欣然交换了一只皮鞋。至于谁穿了朱红色的女士皮鞋,谁穿了黑色的男士皮鞋,就不得而知了。

几年前,女儿的假期作业是创作绘本。其中插图部分都是女儿独立完成的,但故事部分是父女俩一起创作的。世界杯

在过去这两个月里,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如实交代这件事。究竟有没有必要亲口公开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呢?是否真的能通过这个“良心宣言”成为诚信之人呢?但如果不把这些话说出来,我真的没有在祖国生活下去的自信,也没有脸面去见亲朋好友。于是我下定决心,走进了20年未曾进过的教堂。“你犯了什么罪?”神父问道。“我……啊……我……就是……啊!我说不出来!”“主比你想象的更宽容。所以说说吧,你到底犯了什么罪?”“我……我……真的不喜欢足球。”“你说什么?你不会……连世界杯都没看吧?”“事实上……我连一秒都……”“天哪!主呀!”

没错,我直到现在才坦白,也许现在也不应该说出来。可我真的不喜欢足球,尤其讨厌世界杯。你们还是别问我为什么了,其实这跟你们对我最近上映的电影毫不关心别无两样。我实在不明白“用脚把球运进门里的游戏”,甚至还不是自己上场踢,只是在观望的事情哪有那么大的乐趣。如果本届世界杯是在其他国家举行,或者韩国队早早被淘汰的话,也许我的态度仅仅是毫不关心。偏偏这次的主场比赛,韩国队表现得过于出色,于是我对足球的态度从毫不关心升级为厌恶了。因为所有人都忙着谈论足球,谁也不理我;因为世界杯,好看的节目都没了(韩国在各种重大赛事期间会暂停其他节目用来转播);因为世界杯,都约不了人了;因为世界杯,电影院里都没什么好看的电影了(电影基本都会避开世界杯期间上映);因为世界杯,一帮从未谋面的陌生家伙居然爬到我的车顶跺起脚来了;因为世界杯,大家兴奋得疯狂鸣笛,搞得我连觉都睡不了。我感到很孤独。突然有些理解那些在学校被排挤的孩子是怎样的心情了。正常人根本无从知晓,像我这样生活在阴霾中的“卖国贼”内心的恐惧,亲日派心中的愧疚也不过如此吧。终于有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噩梦,梦里我大喊“我讨厌世界杯!”随后被撕烂了嘴。

我就知道会这样。因此在世界杯期间,我专程去国外参加了电影节。欧洲和南美对足球的狂热程度绝不亚于韩国,于是我选择了美国。可是,这世界……不,安贞焕真不是省油的灯。我心想这会儿该被淘汰了,于是决定回国。不承想就在我回国的那天,正当我过安检走到大堂的那一刻,他射出了那有名的“黄金一脚”。我顿时心灰意冷,“……完蛋了”,于是我瘫坐在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一群“红魔”眼带杀气。他们大喊口号“大……”若不跟着节奏拍手,我感觉自己即刻会遭到群殴。那天晚上,我们夫妻俩像躲进小胡同里的小偷似的回到了家里。当时的心情就像是在首尔站前露宿街头的人一样,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好像我不再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再也没有资格仰视迎风飘扬的太极旗了一般。如果说唯有一点安慰的,就是妻子对足球也毫不关心。夫妻的凝聚力因为那段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强。但她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住,现在正在收看韩国队与德国队的四分之一决赛。我泪流满面。“你就不能有点儿骨气?呜呜呜……你怎么能加入折磨我们、污蔑我们的队伍?”但是她的回答让我更加沮丧。据说小区的邻居们对着我们九岁的独生女儿指指点点,称她是“不看世界杯的孩子”。至此,我已无路可退,我决定投降,于是下定了忏悔的决心。

与尊敬的神父的对话到此结束了。“您觉得我能得到宽恕吗?”“嗯……兄弟,这可不是件容易被原谅的事情……要不,你先把世界杯比赛的重播看三遍再说?”

这篇文章被登载之后我接到了一通电话。内容是希望我成为2002年韩日世界杯史料编纂委员会的成员。据说郑梦准会长表示:“至少需要一个像他这样的人。”我被那位会长叔叔折磨得够呛,最终认输。我参加了好几次会议,和几位知名人士进行讨论时,我又一次感觉到了孤独。我在会议资料上到处涂鸦,没想到后来出版成厚厚的两本书。在那本书上还真能看到我的名字。人生真是一场戏……柳家兄弟

说来理所当然,对电影导演而言,真的没有比拍摄电影更快乐的事了,所以最近我很幸福。但拍电影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没有时间看电影。因此,最近我比较郁闷。几个月下来也只看了两三部而已,我终于无法忍耐,前天看了一部电影。虽然有很多大片,但我选择了《大口狗谈恋爱》,这部是柳承范主演的,而且是我在韩国最尊敬的柳家兄弟中弟弟主演的第一部作品。

我之所以尊敬这两兄弟,不是因为他们在逆境中取得成功,也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卓越,而是因为他们性格开朗且做事认真。众所周知,生活在21世纪的韩国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毕竟我们不能像西方人一样,在开朗和认真中二选其一。在我看来,在韩国既能开朗又能认真的恐怕只有孩子了。那些说着“孩子们确实很开朗,可认真嘛……”的人可能根本不了解孩子。不信请仔细地观察一下他们,孩子们其实对每一件事都非常认真。看漫画时、吃棉花糖时、跟朋友和父母一起玩耍时,他们都非常认真。

柳家兄弟的双亲去世得很早,所以他们从小就自食其力,我不明白他们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仍然完好保留童真的秘诀是什么。难道只是因为“吃的墨少”吗?在我跟柳家兄弟交往的这十年当中,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拼命反对承范的哥哥承莞读大学。当时,承莞很难适应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的韩国社会。七年后,发生了驻韩美军碾死女初中生的事故,当时承莞提议剃光头,以表示对本事件的抗议。对此我感到很意外,因为在我看来,这种事情大概是参与过学生运动的人才会去做的。不久后,他告诉我说朋友送给他的帽子居然是美国制造的,他戴了好一阵子才知道这回事,感到很荒唐。“当时我朋友明明说是国产的,还是大专学历呢,我哪儿知道会是这样?”

相反,我又是一副什么德行呢?在某次采访中,被问到接到柳导演电话的心情如何时,我直言不讳:“连大学门都没进过的家伙想要做这么大义凛然的事情,我这个学历高点儿的人又怎能拒绝呢?我还是要这张脸的。”我以为自己回答得非常阳光,没想到那位记者的表情一下子变得非常认真,仿佛在说:“世上居然还有这种歧视主义者。”说到这里我真想大声呐喊,为什么我就没法做到像柳氏兄弟那样阳光和认真呢?

五年前,未来最受欢迎人气导演柳承莞顶着一张满是红色斑点的脸来找我了,他笑着说:“我这是在工地做苦力,中了水泥毒。”他很苦恼,马上要去独立电影节领奖了,这副德行如何在众多女性观众面前亮相,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无独有偶,连兄弟俩一起合作的《没好死》和《无血无泪》也是那种既搞笑又悲伤的电影。

在《大口狗谈恋爱》中,承范扮演的不良学生与模范女生陷入了爱情。电影里的模范女生总是企图把他引入正轨,而这对不良学生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当时他说了一句“你了解我吗?”没错,我真的不太了解他。虽然承范经常在拍摄现场跟工作人员嬉笑打闹,但当崔岷植、宋康昊、薛景求这些伟大的演员出现时,他就恭敬地站在一旁,生怕自己错过任何一句话。拍戏的时候无论多么辛苦他也毫无怨言,一次又一次不断挑战的情景我目睹了无数次。

观看那部电影的晚上,我和柳承范一起喝了酒。他说张艺谋导演的新片《英雄》中的演员不仅长得帅,功夫也很了得,让他羡慕不已。看来他是在担心哥哥当导演、自己主演的新片中打戏太多。于是我对他说:“你口水吐得好啊。如果有比你更会骂人、更会吐口水的演员,让他放马过来!”读者朋友们,我做得好吧?

再读一遍,发现我夸承范会骂人、会吐口水真不是什么好事,但木已成舟,说就说了。看来我真不是个幽默的人。既然承范正在拍摄《阿罗汉》,我应该这么说的:“你也很帅,功夫好,而且你的演技超棒啊!”虽然不是什么漂亮的话,但至少应该告诉他事实。《爱欲银发世代》

我吧,本打算不再写什么杂文或在某个采访中亮相,决心安静地写出一个跟《爱欲银发世代》肩并肩的杰作。谁知飞来横祸,电影不让上映了。“限制上映可”,换句话说“允许限制上映”,这是几个意思?你们算老几啊,还不让人写剧本了,气死我了,本来天气就热得让人上火。

啊,不好意思,我有点儿激动了。刚才说的这一段话我收回。实际上,我这么激动也无可厚非,谁让我是《爱欲银发世代》的狂热粉丝呢!(把它想成《猫样少女》与赵英男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我真的是爱死《爱欲银发世代》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大概就是命运的指引吧。以前,我参加过电影振兴委员会英文字幕制作支援的审查活动,就是将VHS录像带拿回家里审阅。“这是啥啊?从没见过这种标题,这个导演也没听说过。”我一边嘀咕着,一边按下了播放按钮,也就过了十分钟吧,我匆忙地招呼妻子,两个人并肩坐在一起,从头开始观看。那一晚我们在地板上骨碌碌地打滚笑着,在结束时又相拥而泣。然后,那天晚上我们……

此后,我每次与人见面都会推荐这部电影。见到记者们也会提醒他们尽快去采访导演,与导演们见面时也会建议说我们应该反省一下。哪怕是见到普通人,也会激动地说:“等着瞧吧,这绝对是超级棒的电影。现在的韩国电影也不容小觑了!”可是,现在这局面又让我情何以堪呢?这次的审查结果,让我彻底傻眼了。

说什么做爱的镜头成了问题?各位评委面对那个画面时,是真的感到了羞耻,还是认为“虽然我没有,但广大国民会有”?前者是过度敏感,而后者傲慢无礼……在我看来,你们是因为以审判的态度在看电影,所以产生了错觉。如果你们能以平常心来欣赏这部电影,那么或许也像我们夫妻一样,能体会到嘴在笑、眼却在哭的奇妙感觉吧,真为你们感到遗憾。

如果问我,难道不审查这部电影了?那我一定会这么回答,是的!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好吧,审就审吧,等级也分一分,不值得上映的电影也确实应该拒之门外。问题是《爱欲银发世代》难道真的那么不堪入目吗?在你们眼里,这部电影里爷爷奶奶的相爱表现,就那么像《动物的交配》(《电影振兴法》修改后首部被判定为限制上映的电影)吗?怎么可能是猥琐,明明是一部可爱的浪漫喜剧!当然了,你们也可以找这样的借口,如果现在允许这部电影上映,那今后怎么做审议,大家都争先恐后拍做爱片段怎么办?这能有什么问题?到时候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好的做爱允许,不好的做爱阻止不就行了吗?所谓电影等级不就是管这个的吗?你们想说自己不是判定电影艺术性的机构?这也太没有担当了吧,事实上,不论以何种方式,你们都是在判断电影的艺术性。至少在是否以18岁为观影年龄限、允许上映与否这些问题上是这样的。大家整天挂在嘴上的“我们并不是古板地恪守条款规定,而是为了从作品的整体脉络来看而努力”,不就是那个意思吗?既然“无条件限制裸露性器官”,那么又何苦委任有良知的各界人士来做审议呢?这不是只要有眼睛就能判断的问题吗?换句话说,这根本就是让我们捡芝麻、丢西瓜。所以拜托您睁大眼睛好好看看,《爱欲银发世代》中出现的性器官只不过是树木,对爱情和生命以及时间的反思才是整片森林好吗?

还真有一个各位不能随意判断的问题,那就是“一定要这么清晰地描绘吗?”这样的问题。艺术家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究竟用何种手法呈现,这完全是他的自由。跟大岛渚说“为什么非要给性器官特写,不特写也完全可以拍电影啊”,或者向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提出抗议,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水牛,这种抗议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是非常无礼的事情。拜托!与其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如死守限制上映吧。

最后,我想对过去电影审查的最大受害者,目前任等级审议委员长的金守容导演说一句话:“不是别人而是金导演您登上了那个位置,这绝对是激动人心的事情。无论是否出自本意,我觉得其中定有历史的意志。导演您现在正处在大韩民国言论自由的历史一刻,能否成为流芳百世的里程碑就看您了。我们这些后辈,都不希望因为导演您的手而给自己留下污点。听说您是因为不放心把大家的作品交给非电影人,所以才连任委员长一职的。当时您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实在是太感人了,我至今记忆犹新:‘如果早点放弃幼稚可笑的思维方式,给我们更多表达的自由,那么现在的韩国电影界,肯定早已闻名于世。’”

我还是头一次用如此激动的心情写文章,所以显得有些夸张和无礼,还望您多多包涵。也希望您能理解我之所以用素未谋面的导演的作品这般闹腾的心情。

如今我与当时还素未谋面的朴镇彪导演成了好朋友。让我感到郁闷的是,明明“15岁以上可以观看”等级的《亲切的金子》最终被判定为18岁以上可以观看时,忠武路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我说话。电影人异口同声地对我这么说:“你那部电影居然还想要15岁以上可以观看,你的脸皮也太厚了吧?”为别人的事情出头根本就是多管闲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