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托起企业“互联网+”的基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8 17:18:34

点击下载

作者:陈其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移动平台——托起企业“互联网+”的基石

移动平台——托起企业“互联网+”的基石试读:

前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标志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所谓“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各种新技术加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移动互联网+”又是“互联网+”的进程和升华。

近年来,我们已经一起见证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各种生活便利和生活方式的颠覆:智能手机取代了数码相机、MP3;二维码扫一扫,让实体店成了网购的试衣间;App 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取代了传统报纸杂志……伴随着终端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共同进步,移动金融、移动消费、移动健康、移动娱乐、移动教育等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移动改变生活”已经成为现实,并继续快速向纵深发展。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它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包括任何状态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智能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再一次升级。“移动互联网+”将渗透至社会各种创新经济的生产过程中,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为主要形式。这种力量已经开始在整体人类经济中蔓延,从创新经济开始,继而改造传统经济,最终将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移动改变生产”也必将逐步成为现实。

然而,“移动改变生产”需要众多软件技术来支撑,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雾计算、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增强现实、人机交互、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等。其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已被麦肯锡列为决定2025年世界经济最主要的12项颠覆性技术之首。而本书重点介绍的企业级移动平台技术则是移动互联网在企业应用中的核心技术支撑之一,是企业移动战略和移动应用的基石,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实现生产劳动智能化决策的关键动力。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移动价值链已经初步形成,其中包括核心通信技术的创新者、移动设备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基础设施提供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移动产品使用者、移动内容提供和开发者、移动App开发商和应用管理平台。这些公司、组织和个人构成了移动价值链的关键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既相互紧密合作,又激烈竞争,共同促进了整个移动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国内,基于移动互联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数百万的移动应用开发厂商和个人开发者也正在选择或使用移动平台来开展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的创新和创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正益无线AppCan创始人王国春表示:“在以人为本的移动互联时代,移动平台技术能把不同的端和不同的云连接起来,帮助企业形成大统一的集信息门户、社交门户、应用门户于一体的移动综合门户。”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移动平台技术是企业移动战略的延伸,移动平台将成为企业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业务创新的关键支撑平台;同时,开源开放的移动云平台也将成为最佳的众创空间技术支撑之一。

作为移动生产力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共分为10章。首先以“移动互联网+”为切入口,结合大量的行业案例,全面系统地分析移动互联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企业的业务和生产带来的创新和改变。然后,从移动技术应用角度出发,围绕移动平台架构、国内外主流移动平台、移动平台的选型步骤及评估指标体系,以及移动平台的云、管、端、移动安全和移动应用运营等方面的技术和实现方法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最后,阐述移动平台在企业移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企业移动化的相关策略、方法和案例。

第1章主要介绍了“移动就是生产力”的主题,给出了几个国内外企业相关发展案例,用以说明国内外领先企业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移动战略决策、移动应用技术等,实现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创新式的增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2章主要对目前国内十大行业移动应用的行业背景、数十个企业级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和行业成熟度等进行了客观、可信、有效的总结、提炼和分析。

第3章主要介绍了移动平台架构,这涉及企业长远的规划设计。本章还介绍了以移动平台为中心的资源聚合企业移动化解决方案,并对东航和宝钢集团的相关案例进行了解析。

第4章详细介绍了企业移动平台的架构和三大核心功能,同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几个主流的移动平台,并对移动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第5章介绍了移动平台选型。对于移动平台选型,企业除了需要建立战略层面的IT治理决策机制之外,还需要一些科学的战术层面的移动平台选型方法论及评估指标体系,这正是本章的重点。

第6~9章以AppCan移动平台为例,分别详细介绍了移动端技术、移动管理平台技术、移动云平台技术和移动安全技术,最后提供了一个金融行业的移动安全案例供读者学习和参考。

第10章介绍了移动应用运营的相关内容,以图帮助企业更好地运营开发好的移动应用,使之真正产生业务、商业和客户价值。

本书附录中给出了一系列国内典型企业的“移动平台+行业应用”案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一体化移动平台在大中型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移动平台等均是很新的概念,我们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阅了不少来自互联网的公开资料,限于篇幅没有一一列举,在此向资料原作者一并表示感谢。如有疑问,恳请发邮件至qiweich@qq.com联系我们。编者2015年5月4日第1章移动就是生产力1.1 移动改变生产——下一个风口1.1.1 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将重新定义人类生产力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会见了中外记者,在回答关于网购的问题时他表示:“这使我想起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2014年7月24日在上海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13—2025年,互联网将占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中的0.3%~1%[1]。这就意味着,在这十几年中,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 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相当于4万亿元到14万亿元人民币的GDP总量。而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研究认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到一个以高效劳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推动的发展模式。

相信绝大部分人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移动改变生活”,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的逐步展开和深入,移动金融、移动健康、移动教育、移动办公、移动制造、移动营销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移动的力量”正在发挥其突出作用。同时,伴随着终端技术、软件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共同进步,移动互联网必将加速推动“万物互联”或“一切皆可连接”更快地实现,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

目前,移动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关键助推力之一。世界范围内的移动价值链也已经初步形成,其中包括核心通信技术的创新者、移动设备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基础设施提供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移动产品使用者、移动内容提供和开发者、移动App开发商和设备零售商。这些公司、组织和个人分别构成了移动价值链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他们之间既相互紧密合作,又激烈竞争,共同促进了整个移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波士顿咨询集团2015年1月16日发布的报告《移动革命:移动技术如何带来万亿美元的影响力》[2],2014年,在全球范围内,手机的销售和使用创造了近 3.3 万亿美元的收入。年消费者总盈余,即移动行业为用户创造的价值(除用户为移动服务支付的费用以外),达到6.4万亿美元(见图1.1)。图1.1 2014年移动产业产值分布

该报告同时指出,移动技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高达3650亿美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7%。中国的移动国内生产总值(mGDP)目前位居全球第二,到2020年有望增至中国GDP的4.8%。中国移动设备和终端厂商在全球舞台上的日益扩张及其在移动技术专利领域的强劲地位是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力量(见图1.2)。图1.2 移动产业对六国GDP贡献比率

我们相信,以移动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将重新定义人类生产力。1.1.2 移动生产力及其要素

1994年4月20日,随着中科院开通了一条连接美国互联网的64K电路,中国正式迈入了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从那以后,互联网便成为推动中国和世界变化的主要技术力量之一。如果把2014年前的20年称为消费互联网时代,那么未来的10~20年将成为移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时代,产业互联网将以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为核心,无缝连接各类智能终端和设备,形成“云+移动互连+端”的产业生态。

过去20年,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从低速2G网络升级为3G网络的进步、终端技术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演进,基于“移动互联网+”行动的移动游戏、移动社交、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移动健康、移动购物、移动支付等几乎成为新一代信息化的代名词,消费级移动互联网逐步走向成熟并接近其巅峰。互联网覆盖率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数量达到了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目前,在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电子商务、宽带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并且中国网络零售业的年销售额现已接近3000亿美元,2013年其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有数据显示,自2010年到2013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6%,而互联网相关产出对GDP的贡献则增长了35%~60%。

而未来10~20年,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从ZigBee等到3G/4G无线网络,网络覆盖无处不在;同时,终端技术进步从RFID等无源被动器件到各类先进的有源传感器,能充分识别生产层级多样化参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超常规发展推动了智能硬件产业的爆发。各类智能化的移动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及其与万物的连接正在重新定义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释放了更高的生产力,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的时代,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创新源泉和令人匪夷所思的颠覆能力,移动将改变生产。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力量、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的力量、“移动的力量”。

相比于“移动改变生活”,“移动改变生产”这一命题对于今天的中国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亟须寻找新的增长驱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具备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基础条件。无论是GE推动的“工业互联网”,还是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或是李克强总理倡导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些新概念的本质都反映了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生产层面的渗透。

正如移动生产力丛书的开篇之作《移动的力量》中分析的那样,“移动生产力具有下面三大本质特征:移动生产力是智能化与网络化生产力,移动生产力是高渗透性生产力,移动生产力是全球范围内同步运行的生产力。同时,移动生产力终将取代传统生产力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取代的根源归结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更先进的技术基础,更能满足人类的真正利益与真正需求,更符合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移动生产力当然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生产力要素,具体如下。

· 穿戴移动智能终端的任何状态中的人——摆脱了固定场所的束缚,借助无处不在的网络,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移动智能设备与云端设备完成数据交互工作。

· 形形色色的网络化智能设备——机器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是移动生产力实现的前提,这也是工业 4.0、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推动生产力提升的动力。

· 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和智能决策——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将改变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结合其他移动互联网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最终实现生产方式的移动化与智能化;智能决策将提高潜在的生产率,同时降低成本,规模堪比工业和互联网革命。

· 无处不在的网络——网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扮演的角色,就像工业时代的电力和蒸汽机,它会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人、机器、数据等各种要素相互结合,增加生产要素的信息含量,并使各种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利用效率,最终实现生产力的提升。

由终端技术、软件技术及网络技术共同催生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迸发出越来越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将渗透至各种创新经济的生产过程,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这种力量必将在整体人类经济中持续蔓延,从创新经济起始,继而改造传统经济,最后终将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力。

这种力量,就是我们提到的移动生产力。1.1.3 移动互联网——决定2025年世界经济的最主要的颠覆技术

2014 年麦肯锡发布了一项报告——《麦肯锡:决定 2025 年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3],其中列举了12项颠覆技术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程度(含消费者盈余在内,即消费者并未支付的因创新而获得的价值),如图1.3所示。

麦肯锡认为,未来十多年最具经济影响性的技术应该是那些已经取得良好进展的技术,比如已经在发达国家普及并在新兴国家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知识工作自动化,如用计算机语音来处理大部分的客户电话;物联网,如将传感器嵌入物理实体中用来监控产品在工厂的流动;以及云计算。按照麦肯锡的估算,到 2025 年,这些技术每一个对全球经济的价值贡献均超过1万亿美元(即便是预测的下限)。图1.3 12项颠覆技术

麦肯锡提出的决定2025年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是指价格不断下降、能力不断增强的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1)到2025年的影响力

· 经济:3.7万亿~10.8 万亿美元;

· 生活:远程健康监视可令治疗成本下降 20%。(2)主要技术

· 无线技术;

· 小型、低成本计算及存储设备;

· 先进显示技术;

· 自然人机接口和先进、廉价的电池。(3)关键应用

· 服务交付;

· 员工生产力提升;

· 移动互联网设备使用带来的额外消费者盈余。

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是终端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相关行业共同进步的必然结果,也必将引领产业领域变革和创新,进而带来囊括了人、各类智能生产设备和智能决策机制的移动生产力的诞生,其基础和驱动力是终端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

培育这种移动生产力需要众多软件技术来支撑,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雾技术、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增强现实、人机交互、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而企业级移动平台技术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1.2 移动平台技术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企业移动化或向移动互联的转型并非简单地从计算机向手机等移动设备端进行迁移,而是需要管理者对企业业务管理进行大量的颠覆式创新。

这时,移动平台将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它必将引领产业领域变革和创新,以此形成囊括各类智能生产设备、智能决策机制的移动生产力。1.2.1 移动平台——企业级移动应用的基石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3G、4G、蓝牙、ZigBee、WiFi、WSN、WiMAX、UWB、无线USB等逐步遍布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智能设备与无线网络的结合奠定了移动业务应用程序的基础。我们通常把2014年称为企业移动应用元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向了移动信息化,并与生产和业务紧密结合,“移动优先”成为企业客户与软件厂商在IT建设模式下的共同选择。这就需要企业首先建立起用于构建成本效率优先的定制移动应用程序的专业技能。尽管定制应用程序对于较大的企业而言将始终是一个重要可选项,但它可能将开始让位于成本更低的预置应用程序。这种转变将开启一个广泛部署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巨大的转变必将来自移动平台技术。

多年来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实践已经证明,平台化是软件技术产品发展及行业应用的新引擎。从底层的基础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到中层的中间件和上层的企业级应用系统的垂直整合、相互渗透,向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新体系不断演变。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数据即服务(DaaS)本质上就是打造和交付一体化集成的产品服务平台。这种以平台形式整合的集成化交付,可降低IT应用的复杂性,提升业务效率,满足用户灵活部署、协同工作和个性应用的需求。而一个完整的移动平台要围绕移动应用的开发、管理、整合和运营,提供完整、统一、标准化的平台化服务能力。

当然,企业并非一开始就需要移动平台。如果企业仅在一类固定的设备上支持一个移动应用程序,并且用户数较少,单点产品或可成为价格低廉且轻松的解决方案,但前提是企业从不需要改变或扩展使用该解决方案。但几乎没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或品牌企业)会或者想要致力于这种受限的移动战略。因为这种定制单点解决方案很难满足动态变化的环境和业务的变化,且成本高昂。更糟糕的是,企业每增加一个移动单点解决方案都会极大地增加管理、开发和集成成本。如果缺少必要的移动平台,那么,在后台的多个应用程序与前台的多个操作系统和移动应用之间很难建立有效的通信和数据交换。通过移动平台,企业的移动基础设施可随着其移动业务需求的增加而轻松扩展和动态变更。移动应用程序、智能终端设备、数据库和用户组等均能够以最小的工作量加以添加、变更和管理。总之,虽然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走移动平台路线,但移动平台是那些有理想并需要保证一定可控性和灵活度的企业的最好选择,对此,在本书后面部分我们还会进行详细解读。

从广义上讲,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可以包括很多种,如App开发和管理平台、微信平台和直达号平台等。而本书所讲的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主要是指移动App开发和管理平台。后面章节会给出移动平台的具体定义,并就其架构、功能等进行分析。

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级移动平台,IBM、甲骨文、SAP等极少数巨头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垂直整合和优化适配,已经逐步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了移动平台化产品的布局。但是,这些传统软件巨头还没有完成移动化领域软件平台的完整构筑;同时,由于这些国际大鳄缺乏本土化的个性化服务,再加上国内企业对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导致这些洋产品“曲高和寡”,并不太受欢迎。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一些老牌公司在这方面发力,如华为、用友和金蝶等。

与这些众多的移动应用平台大佬或厂家不同,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正益无线AppCan更有特色并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这家创办才4年的企业通过“免费+开源+开放”的互联网模式运营AppCan移动云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拥有超过70万人次的注册开发者,创建了30万个应用,手机安装用户数超过1亿个,成为行业内最大的移动开发交流社区和众创空间。近几年来,正益无线AppCan在企业移动信息化领域也有不错的成绩,已服务了6000家企业客户及政府单位,解决方案已经覆盖金融、航空、能源、医疗、政府等行业。其盈利模式非常清晰,B2B与B2D相结合,一方面扩大品牌知名度及用户量,另一方面承接大型移动化项目获取利润。截至目前,正益无线AppCan已经拥有东方航空、国家电网、中化集团等众多大型客户案例,成为不输于国际大牌的中国本土移动云平台。1.2.2 移动云平台+智能应用——移动互联网2.0时代

目前,移动互联网正在步入“移动云平台+智能应用”的2.0时代。终端设备不再那么重要了,而移动应用服务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移动互联网2.0已经呈现智能化加速的趋势,智能化受到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的驱动,对于移动终端与互联网服务的结合,在智能化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移动智能终端的结合,将形成平台级云服务与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配合,使云和端更紧密地结合,这将对未来的产业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应用与开发模式的变化,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2.0时代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在移动互联网2.0时代,移动应用模式将发生显著变化。本地应用与网页应用相结合,将引发产业格局的一场变革。新的移动应用竞争的焦点,也开始逐步从本地转向网页。Facebook将API开在网页上,而不是以往的平台上,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应用将逐步进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

与此同时,移动开发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本地应用的开发模式,如App Store模式,还会流行几年。而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移动平台化技术正向着MBaaS(Mobile Backend as a Service)平台化应用开发模式演进。

MBaaS将具有这些特点:①全面集成云计算核心技术;②具有云服务特色应用能力;③为开发者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④为终端厂商提供最优秀的互联网内容和应用服务能力;⑤为用户提供最人性化、最贴近实际使用的互联网体验。这时,建设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和众创空间就变得尤为重要,其中聚集的活跃的开发者和创业者的数量便成了移动平台厂商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移动互联网同时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也在企业中逐渐扩张,通过物联网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正在成为企业移动战略的重要选项。通过App+云+物的三角形架构,沟通聚合来源广泛的物联网设备,借助移动平台建立起企业移动物联网统一控制台,构建起自主管控、自我扩展的企业物联网云。1.3 移动生产力引领企业“步步为先”

移动生产力带给企业的价值是显著的。例如,作为国内企业移动应用的先行者之一的博士伦公司,早在2003年就设计开发和实施了基于PDA的移动访销系统,在国内成功运营的基础上还推广到了整个亚太地区,该系统作为营销队伍移动化和自动化的最宝贵工具,帮助企业实现了更出色的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竞争力提升和更高的生产效率。1.3.1 仅仅“移动优先”还不够,现在需要的是“移动生产力”

根据IDC在2014年对364家企业的COO或者CIO进行的调研,针对移动建设在整个企业的IT建设中的优先级这一问题,回答移动优先的占比为45.6%,这主要是领先行业客户带领产生的效果,如银行、保险、政府、医疗等行业。还有大概30%的CIO选择观望,他们有需求、有想法,但是可能有预算不足或者安全方面的顾虑,短期不太可能上马移动项目,从长期来看还是有这方面的需求。另外,还有24.4%不考虑移动建设。通过这三组数字可以看出,移动信息化是未来长远的发展趋势。在调研数据中有约50%的客户是在近1~2年之内开始建设的,约30%的客户处于3~5年这个区间,其余的客户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移动信息化的重要性,从整体来看移动信息化潜力巨大。

在同一调查中,针对目前部署移动解决方案的情况,有31%的客户已经可以支持跨平台的移动项目,其中以移动办公、移动手机邮箱为代表的协同应用为主,这是所有行业客户都会用到的,这类需求最多,部署也最普及。27%的企业已经部署了与自己的具体工作、业务场景有关的业务应用,如面向客户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的应用。还有B2C类,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消费市场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客户习惯在手机上做业务操作,很多行业客户如银行、保险公司甚至政府机构已经推出面向公众业务的B2C服务。这是很重要的趋势,我们相信企业业务应用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通用的解决方案成为移动应用的主要方向。同时,20%的CIO已经具备了明确的移动规划。其中,还有一项数据需要特别留意,即仅有7.7%左右的企业客户部署了移动管理解决方案,而其他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前期的尝试建设阶段,没有考虑到以后对移动应用的整合和统一管理,这些企业目前均是先上项目,但等到其移动应用增加和用户规模扩大之后,它们都会面临很多管理难题和挑战,这时候将不得不返回来再考虑移动应用的管理问题。最后产业链整合方案的占比为3.6%,也就是说企业更注重信息化移动应用建设,但是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下游渠道商之间的协同比较差,该领域未来将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移动,如今已经成为大部分CIO最为关注的技术趋势,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实施移动优先战略。但我们认为,仅仅移动优先还不够,企业必须进一步向移动互联转型,企业更需要的是“移动生产力”。

企业移动应用可以把现有业务流程及运营机制推向移动,一些具备前瞻性的企业和CIO也早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思考和实践:移动能够给业务带来怎样的转变并最终实现新的业务模式和创新。

企业如何做才能实现真实的移动生产力呢?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创建一个移动平台+应用的卓越小组,将企业中最具创造性,擅长用户体验,了解工程知识、公司业务及功能原理的各类人才聚集在一起,在初步的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让他们在极具商业价值的创新实践中充分发挥、出谋划策。一切都以抓住新的机遇为出发点,帮助企业在移动趋势下找到重塑客户、员工、产品及合作体验的途径。比如,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地勤工作的内容、水准,驾驶员与空乘人员的服务体验,从出发前到飞行中的限制性情况(如降低灯光亮度及机体颠簸)等。而对于分销商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在业务需求与物流体系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要允许并鼓励试错,一切从用户角度出发,用事实说话,不断优化。

移动生产力已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和学术层面,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早已经开始了在公司移动战略下的转型和创新尝试,并取得了实际成效。1.3.2 大象转身——IBM的移动优先战略

Mobile First(移动优先)的口号最初是由Yahoo前首席设计架构师Luke Wroblewski提出的,已经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他提倡产品研发团队首先针对移动设备进行设计,这不仅是因为移动设备现在数量庞大并在飞速增长,而且因为移动设备的限制能迫使我们改变旧习惯,先做减法,更关注产品最本质、最重要的方面,同时更多地注意性能和使用场景,最后会得到更出色的用户体验。当然,移动设备中丰富的传感器、摄像头等智能硬件,也为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利润日渐稀薄的PC硬件及x86标准服务器市场抽身,是IBM十几年来数位CEO坚定一致的转型策略。显然,高端硬件也不是IBM企业利润的避风港,从IBM最近一系列的收购和战略决策来看,移动将是IBM未来的利润引擎之一。

IBM于2013年2月启动了移动优先战略,同时发布的还有全面的移动解决方案和工具,包括平台、安全、培训、数据分析、设备管理、App开发软件,以及移动相关云计算和专家服务。IBM还宣称其移动优先解决方案覆盖企业向移动业务转型的所有需求,从企业员工移动设备管理到开发移动商务应用无所不包。

IBM认为移动正在改变顾客与企业的互动方式,移动优先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需要改变整个企业IT架构。移动优先是企业IT架构重构的切入点和支点。IBM移动优先战略的背后支柱,是云计算优先、社交优先、大数据优先和API优先。IBM希望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实时社交网络帮助企业客户重塑IT基础设施,迎接移动优先时代的挑战。

移动技术的兴起为全球各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可通过移动的方式随时随地与客户、雇员及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并不断利用移动计算带来的机会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发展新的业务、开发新的市场。移动化进程对企业的重要性可谓日益增强。正因为如此,IBM和苹果公司在2014年7月宣布结盟,两家公司将会针对企业市场推出一系列的定制软件和服务。初期涉及的领域将包括银行业、政府、保险行业、零售业、旅游和运输业、电子通信行业等。

借此,IBM将建立以移动优先为核心的移动战略,并通过移动平台+行业应用,为各行各业在移动业务领域开展创新提供持久发展的动力。1.3.3 从OTA到MTA——携程在手,说走就走

2013年,梁建章的回归为携程打了一针强心剂,壮士断腕、强势并购、血本引流,携程从OTA(Online Travel Agency,在线旅行社)转型至MTA(Mobile Travel Agency,移动旅行社)。自2013年4月发布“大拇指+水泥”无线战略后,携程展开了一系列移动方面的并购和研发,并在9月12日正式发布中秋携程旅行5.0客户端,新客户端在丰富机票、酒店资源的基础上,推出了动态打包式自由行套餐,增加了攻略社区的微游记功能,将行前、行中、行后打通。携程移动应用正成为携程的核心预订平台,手机端酒店预订交易占比峰值突破40%,单日交易额峰值突破5000万元,已超过携程传统PC端和呼叫中心的订单占比,这意味着携程基因已由OTA转型至MTA。1.3.4 掌上东航——“指尖上的东航”成为东航整体移动化战略

根据东方航空信息部副总经理王大明先生的介绍,“东航移动化战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新’和‘创效’两个方面,既有组织模式上的,也有生产运营上的。移动化战略是东航IT战略选择的重中之重,是信息化东航与人之间的连接器,永远在线。”“指尖上的东航”是东航的整体移动化战略,移动平台现在并将继续在整个移动信息化战略中起主导作用。截至 2014年5月,“掌上东航”的累计用户数为55982人,每日访问量达12万次,月活跃度高达78%。移动化的实施,全面提升了东航航空作业过程中业务流程管理的灵活度及运营管理效率。以EFB系统的采用为例,仅A330机型每年节约燃油、资料成本 275万元,差错概率由 4σ降低至 6σ,极大地方便了手册资料的更新。另外,“掌上东航3.0”已被纳入2015年的计划并开始实施,它将实现以“用户体验”重构优化企业生产流。

东方航空是我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其“指尖上的东航”移动战略已在东航内部初显成效。通过在标准化的移动平台上运营、开发的东航App Store“掌上东航”移动平台,仅提供给内部员工使用的App就达到二十几个,包括移动OA、移动飞行、移动机务、数据报表、飞行员和空乘管理、掌上学堂、移动电商、移动物流等应用,覆盖了地勤、空乘、驾驶舱、机务和行政办公等各类用户人群,应用使用活跃度达到70%以上(见图1.4)。

以给全体机务人员使用的移动机务App为例,过去机务人员必须通过办公室电脑处理工作,现在直接通过移动终端就可完成。而给飞行员和乘务员使用的移动飞行App,根据空勤人员的工作特性,结合航前、航中和航后整个工作流程,使飞行员可以快速了解机组人员及乘客的相关情况和联系方式。

2014年,东航又进一步强化移动前端应用的整合,打造统一移动个人门户,把以前分散的各类应用,改造成面向特定用户角色或岗位的个性化移动门户,使每类用户人群的使用功能都不一样。这些涉及东航内部方方面面办公管理的移动应用,大大提升了东航在航空作业过程中业务流程管理的灵活度及运营管理效率,每年节省投资及费用超过4000万元,使东航成为在移动互联网下遥遥领先的航空公司。图1.4 “掌上东航”应用界面1.3.5 从“一卡通”到“手机银行”再到“一闪通”——招行招招领先

招商银行早在1995年就推出了“一卡通”,圈住了一大批新兴客户,塑造了招行的品牌和文化,也由此奠定了零售业务的优势。

招行紧紧抓住社会信息化和金融服务多元化的时代潮流,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和强劲的创新能力,于2000年首家推出手机银行并不断升级,提供全套的移动金融服务和理财服务。

2014年12月10日,招商银行正式发布移动金融产品“一闪通”,其中一项重要布局就是与移动产业链的多方合作,进军NFC支付领域。招行推出的“一闪通”产品将银行卡与手机合二为一,将银行卡的支付、理财、兑汇等所有功能全部集中到手机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闪通”完全替代了招行的金牌产品“一卡通”,也替代了信用卡。

正如招行主管零售的刘行长所说,如果说招行“一卡通”吹响了中国金融电子化的号角,那么“一网通”则全面开启了中国银行业的互联网时代。招商银行“一闪通”将开启银行无卡化时代,再次领跑移动金融行业。

毫无疑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将拥有数量庞大的移动应用机会,但以往的“移动优先”已经不足以概括移动技术的重要性。有理想引领企业走向光明未来的CIO们应该把“移动生产力”作为新的奋斗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以移动为基础打造全新业务发展方向上来,这才是“移动生产力”的真正含义,也是传统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1] 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it/2014/07-24/6423717.shtml.

[2] https://www.bcgperspectives.com/content/articles/telecommunications_technology_business_transformation_mobile_revolution/?chapter=3#chapter3.

[3] 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business_technology/disruptive_technologies.第2章“移动互联网+”引领行业转型和变革

近半个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20世纪6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70年代的小型计算机、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每一步里程碑式的发展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如今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已经20年,移动信息化时代逐渐来临。

2007年,苹果公司开启了智能手机的重新定义,使移动技术的应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截至2014年6月,苹果和谷歌移动应用商店中的应用数量都达到了120万个,其中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次数达到了750亿次,这些应用涵盖了信息、娱乐、教育、社交、健康等与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

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经过几年的尝试和发展,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超过了90%。一项针对中国28个城市白领日均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城市的白领每天使用移动智能设备的平均时间为2~3小时,北京白领使用时间最长,达到6.72小时。林林总总的移动应用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可以说,移动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民众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习惯。

2013年7月22日上午7点左右,当时已经拥有4亿用户的移动社交应用微信,发生了自上线以来最大规模的技术故障。在5小时的修复过程中,许多用户因无法使用微信而焦虑。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该事件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新浪微博中有关“微信故障”的讨论达到百万条,百度搜索中有关“微信故障”的新闻达到数千篇。“失去方知珍贵”,正是像微信这样一批人们已经离不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让我们体会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威力。

这种力量的影响,首当其冲体现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空前丰富的各类移动应用,它们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正所谓“移动改变生活”。2.1 离不开的移动应用

广义移动应用(Mobile Application,MA)包含个人以及企业级应用。狭义移动应用指企业级商务应用。简而言之,移动应用是指能够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搬到智能移动终端上用移动程序来完成操作的应用。

移动应用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以下几类。

① 客户端形式:App客户端形式是可以在手机终端运行的软件,在手机上安装完方可使用,目前主要在iOS和Android 系统上。

② 浏览器形式:通过手机自带浏览器或者第三方浏览器访问,称为 Web App,未来将以HTML5 为主。

从内容和功能上,根据苹果App Store分类标准,包括报刊杂志、财务、参考、导航、工具、健康、教育、旅行、商业、社交、摄影、生活、体育、天气、图书、效率、新闻、医疗、音乐、游戏、娱乐共21种应用。移动应用从使用人群上,分为以下几类(见图2.1)。图2.1 移动应用分类

1.B2C类应用

B2C类应用主要针对大众人群,按照用途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 社交应用:微信、新浪微博、QQ 空间、人人网、开心网、腾讯微博等。

· 地图导航:Google地图、导航犬、凯立德导航、百度地图、悠悠手机导航、SOSO地图等。

· 网购支付:淘宝、天猫、京东商城、大众点评、淘打折、团购大全、拉手团购、美丽说等。

· 通话通信:手机QQ、Youni短信、飞信、QQ通讯录、YY语音、QQ同步助手等。

· 生活消费:去哪儿旅行、携程无线、114商旅、百度旅游、穷游锦囊、58同城等。

· 查询工具:墨迹天气、我查查、快拍二维码、盛名列车时刻表、航班管家等。

· 拍摄美化:美图秀秀、快图浏览、3D 全景照相机、百度魔图、美人相机、磨屏漫画、照片大头贴、PhotoWarp、GIF 快手、多棱相机等。

· 影音播放: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奇艺影视、多米音乐、手机电视、PPTV、QQ音乐等。

· 图书阅读:91 熊猫看书、iReader、Adobe 阅读器、云中书城、懒人看书、书旗免费小说等。

· 浏览器:UC浏览器、QQ浏览器、ES文件浏览器等。

· 新闻资讯:搜狐新闻、VIVA 畅读、网易新闻、鲜果联播、掌中新浪、中关村在线等。

2.B2E类应用

B2E类移动应用主要面向企业内部,通过智能终端的形式,以电信、互联网通信技术融合的方式,实现政府、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制造,最终达到随时随地进行随身的移动化信息工作的目的。

· 协同办公:移动OA、移动审批、移动待办、移动公告等。

· 人事行政:移动考勤、移动HR、移动招聘、移动报销等。

· 移动营销:移动CRM、移动展业、移动订单系统等。

· 移动业务:移动盘点移动监管、移动医疗、移动制造等。

· 基本工具:移动邮箱、移动通讯录、计算器、天气预报、文档编辑器等。

3.B2B类应用

B2B类应用是企业移动信息化的产物,主要面向各企业间的业务合作和沟通。随着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逐步发展,B2B类移动应用不断产生,如企业针对物流公司的物流发货跟踪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针对各经销商的管理系统,以及人与人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的即时通信系统等。B2B类移动应用提高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速度,让企业协作流程更加通畅。

过去20年的“移动改变生活”主要来自B2C类移动应用,而正在到来的“移动改变生产”将主要来自B2E类和B2B类移动应用。下一节将给出更多的实用案例供读者学习参考。2.2 十大行业移动应用全景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各行各业争相通过移动终端的方式去吸引和抓住客户。当很多企业家还在为自己所错过的互联网浪潮感叹时,新一轮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已悄悄到来。现今可以说是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时期,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争抢登上移动互联网这艘大船的船票。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对移动互联网“看不懂或者跟不上”,为了让更多的企业都顺利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大船,企业需要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去创造更多的新价值。

据IDC在2014年的调查报告,2014年中国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市场空间为16.3亿美元,这还不包含所有相关的硬件设备。到2017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8亿美元,2014—2017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5%,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