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电视网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9 04:14:08

点击下载

作者:何光威 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试读:

前言

本书所讲授的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最基本的原理,而这些基本原理相对成熟和稳定,因此也成为本书的重点内容。但从另一方面看,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作为“三网融合”中的一网,相关的技术发展非常快,涉及的内容也很多;我国学术界、产业界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因此,无论是国外的许多著名教材还是国内的教材,篇幅往往都很大。但考虑到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编者认为,必须严格控制本书的内容,使教材的篇幅不要过大。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本书在内容和体系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即“理论+应用+实训”,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各个方面,有基础知识,有最新技术。章节安排符合逻辑,不仅介绍同轴电缆、光纤、光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网络设计的基础知识,而且结合工程应用,系统地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性能分析、性能参数、系统组成、关键设备及传输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安排了研究项目,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实践技能。

本书共分13章,主要包括概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总体规划、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分析和参数、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线缆与接插件、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设备、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信息处理、前端系统、前端系统构建及设备、条件接收与中间件、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信息传输、增值业务及网络工程设计。

每章都有学习提要、引言,附有习题、研究项目。这样安排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本书编写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原则,注重知识的运用。作为专业教材,学生已学习了通信原理、数字电视信源编码、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因此本书对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尽量简化,但对相关的结论介绍全面而明确,引导学生会调用这些结论运用于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工程实践。本书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力求做到难点分散、循序渐进、图文并茂、便于自学。期望本书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适应当前数字电视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本书第1、2、3章由丁钟康、何光威编写,第4、5、11章由鲁小利、丁钟康、邢艳芳编写,第6、7、8、13章由何光威编写,第9章由邢艳芳编写,第10章由贾鹏程编写,第12章由仲祝编写。全书由何光威统编定稿。书后共有6个附录,附录A是常用专业术语与缩略语,主要考虑本书介绍很多新的内容,国内还没有统一对应的中文名称,这个附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附录B~F是前端系统设备的连接框图等。

本书得到了原国家广电总局项目资金的资助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的项目资金资助。对本书编写提出很多宝贵意见的有林如俭教授、余兆明教授、段永良教授。谢晶、张林提供了参考资料,孙德娴、金烨、王尧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绘图、文字录入等资料整理工作;还有以各种不同方式给我们提供支持的同仁和朋友们。在此,作者均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

第1章 概论

【学习提要】

本章主要了解有线电视发展历程以及有线电视网络的特点、组成部分和应用。【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正由单一的广播电视业务朝着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宽带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宽带双向综合服务网的方向发展。

有线电视网络是一种采用同轴电缆、光缆或者微波等媒介进行传输,并在一定的用户中分配或交换声音、图像、数据及其他信号,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套电视节目、各种信息服务的电视网络体系。

第2章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总体规划

【学习提要】

本章主要熟悉并理解有线数字电视常用的频率规划及其频道配置。其中重点掌握双向上行、下行的我国行业标准 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频率配置标准。本章的重要概念有分贝比、电平、电压的叠加,电平单位(dBm、dBW、dBmV、dBµV)的定义。【引言】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总体技术规划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应用基础。掌握并规划好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频率划分和频道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中的传输效益,因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频率的有效配置是技术发展中研究的一个课题。

第3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分析和参数

【学习提要】

本章主要掌握噪声、非线性失真、线性失真等系统性能技术参数。其中重点理解并掌握噪声系数、信噪比、载噪比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误码率、调制误差率和C/CTB、C/CSO、幅频特性等常用的性能技术参数。本章的重要概念是反射损耗、模拟调制信号和数字调制信号的射频指标、IP传输层和码流层传输指标、字节到符号的映射、频带利用率、抖动性能、影响网络的可靠性与寿命因素。【引言】

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指标是进行有线电视系统规划设计、验收和运行维护的主要依据。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行业标准,规范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学习、理解、掌握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性能技术参数,区分线性、非线性,并会加以分析,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人员从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要使有线电视系统能长期稳定地运行,满足用户对图像质量的要求,在设计、调试和使用有线电视系统时,应满足多方面的技术指标要求。这些技术指标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即系统的噪声特性、系统的失真特性及系统的接口特性。而数字电视网络的指标分析要更加复杂,一般而言,能够优质传输模拟电视信号的系统,在传输数字电视信号和其他数字信号时也不会存在问题。

第4章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线缆与接插件

【学习提要】

熟悉同轴电缆和光纤的结构,了解光纤的传输原理,掌握同轴电缆和光纤的传输特性和传输指标以及分配器、分支器的主要特征和光功率分配耦合的原理及作用,着重讨论光纤/光缆传输特性及结构。本章重要概念有分配器、分支器、电源插入器、用户终端盒等几种常用的电缆接插件和光耦合器、光合波器、分光器、光隔离器等常用的无源光器件。【引言】

同轴电缆和光纤同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系统的物理传输媒介。它们位于前端和用户的家庭网络之间,作用是将前端系统输出的各种信号不失真地、稳定地传输给用户。对同轴电缆、光纤和光器件的特性研究就成为提高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通信水平和促进光纤(同轴电缆)新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深刻理解光纤(同轴电缆)传输原理和传输特性,正确选择光纤(同轴电缆)产品,成为优化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设计的重要手段。

由同轴电缆、光缆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系统,除了光源、光检测及光纤外,还需要众多的电缆接插件和光器件,它们在网络传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网络的传输指标。

第5章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备

【学习提要】

本章主要掌握电缆放大器的作用、特点和主要的技术指标;掌握光源和光检测器的概念及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激光器的发光机理;理解发光二极管(LED)、半导体激光器(LD)、光敏二极管(PIN)、雪崩光敏二极管(APD)等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性;理解掺铒光纤的激光特性和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掌握EDFA的光路结构原理、特点及应用。【引言】

电缆放大器和光通信器件是网络传输中的核心部件,它们的特点能直接影响网络传输的质量。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光器件主要有光源和光检测器等。光源的作用是将电信号电流变换为光信号功率,即实现电-光的转换,以便在光纤中传输。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光源主要有LD、LED、半导体分布反馈激光器(DFB)等。光检测器的作用是将接收的光信号功率变换为电信号电流,即实现光-电的转换。光纤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光检测器有半导体光敏二极管、雪崩光敏二极管。

由于光纤损耗的存在,任何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都受到限制。因为损耗导致光信号能量的降低,在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当光信号沿光纤传播一定的距离后,必须利用中继器对已衰减了的光信号进行放大。为了延长传输距离,需增强注入光纤的光功率;为了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可在光信号进入接收机前进行放大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放大器。掺杂光纤放大器在光纤通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章着重讨论掺铒光纤放大器。

第6章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信息处理

【学习提要】

随着《NGB宽带接入系统C-DOCSIS技术规范》(GY/T 266——2012)、《NGB宽带接入系统HINOC传输和媒质接入控制技术规范》(GY/T 265——2012)、《NGB宽带接入系统C-HPAV技术规范》(GY 269——2013)等一批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信道编码技术(BCH、R-S、LDPC、卷积码等)、数字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调制传输技术等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字电视网络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数字电视网络信息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以适应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引言】

信道编码是数字电视传输区别于模拟电视的显著标志之一。香农(Shannon)定理为信道编码奠定了理论基础。1948年,香农在其划时代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中指出,通过对信息进行适当编码,信息可以在噪声信道中进行无损传输。同时,香农推导了限带信道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下的信道容量,即

式中,C为信道容量(bit/s);W为信道带宽(Hz);P为信号av平均功率(W/Hz);N为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W/Hz)。在数字0通信系统中,用E代表每信息比特需要的传输能量,接收机接收到的b功率为P=CE。由第3章频带利用率(频谱效率)定义及式avb(6.1),可得到频谱效率的理论上限为

得到

由香农定理可知,当带宽W趋于无穷时,信道容量不会趋于无穷,而是趋于一个渐进值。此时C/W→0,则有

表示为分贝,则有

-1.6dB称为香农限,也就是带宽无限的高斯白噪声信道达到信道容量所需的最低比特信噪比为-1.6dB,是通信系统传输能力的极限。

由式(6.3)可知,比特信噪比E/N去除了频谱效率因素,即去b0除了不同调制方式对系统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系统工作状况,所以在讨论系统性能时,通常采用 E/N与BER的关系曲线。但b0E/N不可直接测得数据,其值需要通过计算得到。b0

传输系统达到特定的BER所需要的最小E/N值定义为功率效率b0(η)。P

本章主要介绍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系统中常用的几种信道编码技术、数字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等。

第7章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前端系统

【学习提要】

前面几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概念、性能指标;通过接插件、有源器件、设备、线缆等相互连接成网络;数字电视有线网络的信息处理,包括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数字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等。本章介绍数字电视信号的形成,以信息论、数字电视传输组成为基础,概述图像/视频编码的发展,定义数字电视传输功能分层。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组成、原理、关键设备,互动点播电视前端系统,前端的技术要求,现代有线电视网的前端类型,视频点播设备部署。【引言】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功能模块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数字电视信源系统、业务系统、存储播出系统、复用加扰系统、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编码调制系统、回传处理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从系统结构上看,前端是信号源与传输系统之间的“接口”,它既是信号源所提供的各种信号的“接收者”,又是传输系统所要求的高质量复合射频信号的“提供者”,同时还是与用户进行双向交流的“对话者”,也是系统实现各种控制的“管理者”。前端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它应有的功能和系统对它的技术要求。从前端信号格式来看,传统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采用基于欧洲国际数字视频广播(DVB)组织的数字有线广播系统标准(DVB-C),采用 MPEG-2压缩编码的传输流、异步串行接口(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ASI)的传输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发展和使用了很长时间,技术比较成熟。随着数字电视内容的增多和新兴业务的发展,传统的以DVB-C为基础的传输模式很难适用快速发展的数字电视新业务,功能扩展不够灵活。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数字电视传输方式得到了欧美国家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广泛使用,并得到运营商认可,我国在较发达地区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DVB+OTT 模式逐渐被行业认可。广电网络在三网融合中,正以一种全新业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8章 前端系统构建及设备

【学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前端系统的设计、功能需求、技术要求,编码器(转码器)、复用器、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实现方案,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前端系统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引言】

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已知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功能有信源(如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信号等)的集成、数字电视信号的调度、复用处理、数字电视信号的加扰、数字电视信号的调制、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如IP传输、RF传输等。从发展过程来看,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平台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的独立式数字电视前端平台和高度集成的新型数字电视前端平台。

传统的独立式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有如下特点:采用独立功能的设备,设备数量较多;线路连接复杂;只能针对节目链路进行备份,无法实现端口、系统、节目备份;需要用ASI矩阵进行信号调度和设备备份,不灵活;因为设备多,网管复杂;系统维护难度大,调整困难;系统功能少,接口单一。新型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有如下特点:集中处理所有节目,系统集成度高,集中网管;可以实现设备、板卡、端口、节目的自动或手动备份;节目传送可以是ASI、IP光纤、网线,接口丰富;具有加扰、统计复用、码率修正、广告插播等功能;信号调度灵活。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发展趋势:高度集成化、功能化、模块化;基于IP技术的路由交换和传输技术;电信级设计,大容量的无源背板技术;高度可靠性,稳定运行;智能化发展,多颗粒度的自动备份,网管便利,向分布式系统、新一代的互动视频业务模型——交换式数字视频(Switched Digital Video,SDV;Switched Digital Broadcast,Switched Broadcast Video)网络结构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结构演变。

第9章 条件接收与中间件

【学习提要】

理解条件接收(CA)系统的概念、CA 系统的构成要素,掌握 CA 系统工作流程、CA 系统实现方式,了解DCAS与DRM系统。理解中间件在数字电视发展中的作用,掌握中间件的系统建构,重点掌握中间件的协议模型,了解开放式中间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了解 NGB 终端中间件架构技术。【引言】

广播电视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采用全数字传输,可以大大提高视听质量,节约频率资源,使服务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模拟电视的时代,电视台主要靠广告费盈利;在数字电视时代,电视台可以有更加灵活的盈利方式,比如对部分节目或服务向观众收费。要实现向观众收费,必须有条件接收系统(Conditional Acess System,CAS)的支持。

条件接收,简单地讲就是在电视节目传输过程中,规定一些节目只有特定的用户可以接收,或者说,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用户才能收看该电视节目。条件接收系统与电视广播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它并不是由电视广播的数字化产生的新技术。模拟电视广播也有条件接收系统,而广播电视数字化更加有利于条件接收的实现,并且促使条件接收系统更加成熟与多样化。数字CA技术已经在有限宽带网络中有了成熟的应用,而网络、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向CA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CA技术应该向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平台化方向发展。

CAS主要实现节目的加扰,即在前端系统的控制字CW的控制下,连续不断地对被传送的全部内容(视、音频流和数据流)进行扰乱,使只有使用恰当的解码器和密钥才能收到正确的信号。CAS相关的概念:①控制字CW指用于解码器中的电子密钥。解扰的关键是必须掌握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初始条件,初始条件受控于控制字CW,有了 CW就可以恢复加扰时使用的伪随机序列,可以实现对信号的解扰。CW 是CA的关键,必须可靠的传输。CW 由前端加密后经网络传送到用户机顶盒的智能卡上,经解密后产生密钥。为了防止被破译,CW 要不断改变,一般每隔 5~20s 改变一次。②同密是一种加扰方式。该方式通过同一种加扰算法和控制字使多个条件接收系统一同工作。这种方式便于多级运营管理,为多级运营商选择CA系统提供灵活性(不必大家都使用同一CA系统)。而每台机顶盒也只须选用一种CA系统,不必装多个CA系统。这样便于不同的CA开发商在同一网络中公平竞争。③多密也是一种加扰方式,也称公共接口CI方式。它是针对接收端机顶盒而言的。在多密方式下,每台机顶盒通过公共接口CI对不同的CAS解密,即用同一台机顶盒接收不同CA系统的加密节目,当CA更换时,仅需更换CA模块,不必换盒,从而实现机卡分离。机顶盒是通用的,卡是由不同运营商管理的。机顶盒交换网络,只需换卡。④加扰指在前端系统的控制字CW的控制下,连续不断地对被传送的全部内容(视、音频流和数据流)进行扰乱,使不用恰当的解码器和密钥就不能收到正确的信号。解扰是加扰的逆过程。⑤授权控制信息ECM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密钥信号和信道寻址信息,就是与CW有关的加密编码和接收参数信息。ECM 传送加密后的密钥和节目标识、收视条件、加扰算法、提供商等。ECM是在前端形成的,把控制字发生器产生的加扰控制字,按一定的数据编码格式加密、打包,送到复用器中传送。在接收端,ECM用来控制解扰。⑥授权管理信息EMM是授权用户对某个业务进行解扰的信息。对用户在什么时间看,看什么节目授权。EMM传送对CW加密的密钥SK。在前端,EMM 发生器从用户管理系统取得授权信息(用户标识号、智能卡号、用户授权信息等)和密钥,编码后形成 EMM 数据包,加密送到复用器中传送。在接收端,EMM 也用于控制解扰。⑦用户个人分配密钥PDK是一个数列,是机顶盒的唯一地址码,由CA系统自动生成并严格控制,存放在用户智能卡中。在用户端,智能卡通过PDK 对EMM和ECM解密,取出CW,实现对加扰传输流的解扰。

数字电视的中间件是在业务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嵌入的一个中间解释层软件,它规定一组支持数字电视应用功能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使业务应用程序与接收机硬件平台的具体构造无关,使其具有与硬件平台无关和模块标准化的特征。

第10章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学习提要】

本章介绍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系统(Cable 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Cable BOSS)目前的运营状况、相关概念、Cable BOSS的架构和主要功能、Cable BOSS的数据模型、Cable BOSS的技术实现、Cable BOSS的实施指南及相关案例分析。【引言】

Cable BOSS是满足有线电视数字化及未来多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不同业务运营模块通过接口访问,从而实现共享资源、信息互通和精确运行的保证系统,可以为多业务运营提供统一运营支撑平台、为客户提供统一服务平台、为有线网络产业链提供统一集成平台的综合性系统。

第11章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信息传输

【学习提要】

本章理解调幅光纤干线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多路调幅光发射机的工作原理、数字光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及技术指标,了解SDH、MSTP、宽带IP以及WDM传输技术,延伸学习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软件、硬件技术特点,了解家庭网络技术等。【引言】

无论是在全国、全省性的有线电视干线传输网,还是在本地模拟有线电视网中,光纤传输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传输方式。根据高频副载波调制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光纤传输系统分成调幅、调频和数字光纤三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由于调频光纤系统占用带宽较大,该系统一般不直接用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中,所以本书对此系统不予介绍。SDH、ATM、MSTP、宽带IP以及WDM传输技术,这些都是学习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必须了解与进一步学习掌握的内容,也是网络系统设计的基础。

第12章 有线电视网络增值业务

【内容提要】

本章了解面向 NGB 的增值业务平台架构技术,掌握云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有线电视网络新兴增值业务模式。【引言】

本章主要讲解有线电视网络新兴增值业务,首先对三网融合做了简要概述,并对广电互动业务发展现状做了初步介绍。而后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为视角,讲解了互动业务平台的基本模块,以及NGB对互动业务平台提出的新要求。中间部分以较大篇幅讲解NGB增值业务最为核心的电视互联网内容发布平台,分别从业务分析、用户分析、建设宗旨、建设范围、系统架构、系统特性、系统网络结构七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本章最后对较为成功的广电网络运营商运营案例进行讲解,分别是前沿科技——云媒体电视和基于传统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创新——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开发。本章主要侧重于业务运营,其中也不乏支持业务运营的关键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密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根据业务模型搭建相关的开发环境,丰富自身的开发经验。

第13章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系统设计

【学习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有副载波复用(SCM)光纤传输系统设计、数字光纤通信链路设计、EPON/GPON技术、HFC接入网、NGB宽带接入技术、现代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组网模式。【引言】

前面几章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本章将从系统的层面,介绍网络设计的方法、要点和主要技术规范,通过典型案例学习,达到融汇贯通知识,更好地掌握工程设计技能的目的。

附录

附录A 常用专业术语与缩略语

8-VS    B Trellis-Coded 8-Level Vestigial Side-Band       八电平残留边带调制

AAA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        认证授权计费

AC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

ACL     Access Control List                接入控制列表

ACS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Server           自动配置服务器

AES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高级加密标准

AM     Asset Management                媒资库

AN     Aggregation Network               汇聚网络

AO     Asset Operation                 媒资运营系统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ASI     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异步串行接口

A-TDMA   Advanced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高级时分多址

ATSC    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美国数字电视国家标准

AVS     Advanced Audio-Video Coding/Decoding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Standard                   技术标准

BAT     Bouquet Association Table            业务群关联表

BCD     Binary Coded Decimal              二-十进制编码

BCH     Bose Ray-Chaudhuri Hocquenghem          纠错编码

BENTRY   Beacon Entry                  信标条目

BER     Bit Error Rate                  误码率

BOSS    Busine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PCS    Beacon Payload Check Sequence           信标载荷校验序列

BPI+    Baseline Privacy Interface Plus            增强型基线加密接口

BTS     Beacon Time Stamp               信标时间戳

CA     Conditional Access                条件接收

CAS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条件接收系统

CAT     Conditional Access Table             条件接收表

CCI     Control and Classifier Interface           控制与分类转发模块接口

CDMM    C-DOCSIS Management Message          C-DOCSIS管理消息

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内容分发系统

C-DOCSIS  China DOCSIS                 中国DOCSIS

CDT     C-DOCSIS Data Tag               C-DOCSIS数据格式标记

CFI     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             规范格式指示符

C-HPAV   China High Performance Advanced          中国先进高性能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

CHLN    C-HPAV Logical Network             C-HPAV逻辑网络

CIFS    Contention Interframe Spacing            竞争帧间间隔

CLT     Coax Line Terminal                同轴电缆线路终端特指C-HPAV网络头端

CM     Cable Modem                  电缆调制解调器

CMC    Cable Media Converter              有线电缆媒介转换设备

CMIM    Cable Modem Interface Mask            CM接口掩码

CMTS    Cable Modem Terminal System           同轴电缆局端接入设备

CNU     Coax Network Unit                同轴电缆网络单元特指C-HPAV网络终端

C-OFDM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COPS    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            公共开放策略服务

CoS     Class of Service                 业务分类

CP     Cyclic Prefix                  循环前缀

CPD     Control Point Discovery              控制点发现

CPE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客户端设备

CPS     Common Part Sublayer              公共部分子层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

CS     Convergence Sublayer               汇聚子层

DA     Destination Address               目的地址

DAB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数字音频广播

DBA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动态带宽分配

Dd     Data down                   下行数据

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数据加密标准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IT     Discontinuity Information Table           间断信息表

DOCSIS   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有线电视数据业务接口规范

DoS     Denial of Service                服务拒绝

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

DSCP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差异化服务代码点

DTEI    Destin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Identifier        目的终端设备标识符

DTMB    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DTS     Decoding Time Stamp               解码时间戳

Du     Data up                    上行数据

DVB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数字视频广播

DVB-C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Cable           欧洲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有线)

DVB-S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          欧洲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卫星)

DVB-T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         欧洲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地面)

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               数字通用光盘

EBU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欧洲广播联盟

EIT     Event Information Table              事件信息表

EKS     Encrypted Key Select               加密密钥选择

EMM    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授权管理信息

EMTA    Embedded Multimedia Terminal Adapter        嵌入式多媒体终端适配器

EPG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电子节目指南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以太无源光网络

EQAM    Edge QAM                  边缘QAM调制器

ERM    Edge Resource Management            边缘资源管理

ERRP    Edge Resource Registration Protocol          边缘资源注册协议

ES     Elementary Stream                基本流

ESOF    Extended Start Of Frame              扩展帧起始

ETS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欧洲电信标准

ETSI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Institute      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编码

FLS     Forward Link Signalling              前向链接信令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楼

GE     Grant Element                 许可单元

GPON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千兆无源光网络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HB     HINOC                    HINOC Bridge网桥

HIMAC   HINOC MAC                  HINOC MAC层

HRNOC   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         高性能同轴电缆宽带接入网络

HLE     Higher Layer Entity               上层实体

HM HINOC  HINOC Modem                 调制解调器

HTTP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ID     Identifier                   标识符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委员会

I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中频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P多媒体子系统

IP      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

IPPV    Impulse Pay Per View               即时按次付费节目

IRD     Integrated Receiver Decoder            综合接收解码器

ISDB-T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Broadcasting-Terrestrial     日本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标准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联组织

IV     Initial Vector                  初始向量

JTC     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             联合技术委员会

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低密度校验码

IFG     Inter Frame Gap                 帧间隔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               逻辑链路控制

LNA     Low Noise Amplifier               低噪声放大器

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               最低有效位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

MAP    Media Access Plan                媒质接入规划

MCF    Multicast Flag                 组播标志

MDF    Multicast Downstream Service ID Forwarding      基于下行业务流标识的组播转发

MER    Modulation Error Ratio              调制误差率

MFN    Multi Frequency Network             多频网

MINI-ROBO  Mini-ROBO Mode                最小鲁棒模式

MLD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组播听众发现

MME    Management Message Entry             管理消息实体

MPDU    MAC Protocol Data Unit              MAC层协议数据单元

MPEG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运动图像专家组

MPTS    Multi Program Transport Stream           多节目传输流

MSB    Most Significant Bit               最高有效位

MSDU    MAC Service Data Unit              MAC层服务数据单元

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

NEK     Network Encryption Key              网络加密密钥

NGB     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HM    New HINOC Modem               新的HM

NID     Network Identitier                网络标识符

NIT     Network Information Table             网络信息表

NMK    Network Membership Key             网络成员密钥

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网络管理系统

NSI     Network Side Interface              网络侧接口

NTB     Network Time Base               网络时间基准

NVOD    Near Video On Demand              准视频点播

OAM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操作、管理和维护

ODA    Orignial Destination Address            原始目标地址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频分复用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缆线路终端

OMI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terface         运维管理接口

OSA     Orignial Source Address              原始源地址

OSD     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

OUI     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          组织唯一标识符

PAPR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峰值平均功率比

PAT     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             节目关联表

PCP     Priority Code Point                优先级代码点

PCR     Program Clock Reference             节目时钟基准

PDC     Program Delivery Control             节目传送控制

PDU     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

Pd     Probe down                  下行探测

PES     Pac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            打包的基本流

PHS     Payload Header Suppression            净负荷头抑制

PHY     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PID     Packet Identifier                 包标识符

PIL     Program Identification Labe1            节目标识标签

PMD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Sublayer          物理媒介关联子层

PMT     Program Map Table               节目映射表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PPC     Pay Per Channel                 按频道付费

pps     pulse per second                 秒脉冲

PPV     Pay Per View                  按次付费

PS     Program stream                 节目流

PSI     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            节目特定信息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

PTS     Presentation Time Stamp              显示时间戳

Pu     Probe up                   上行探测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幅度调制

QoS     Quality of Service                业务质量

QPSK    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            四相相移键控

RE     Reservation Element               预约单元

RF     Radio Frequency                射频

RIFS    Response Interframe Spacing            应答帧间间隔

ROBO    Robust OFDM                 鲁棒正交频分调制

RS     Reed-Solomon                 里德-所罗门

RST     Running Status Table               运行状态表

RTSP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流传输协议

RX     Receiver                   收端

S-CDMA   Synchronous CDMA               同步码分多址

SDI     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串行数字接口

SDL     Spec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Language         规范与描述语言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会话描述协议

SDT     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             业务描述表

SDU     Service Data Unit                业务数据单元

SF     Second Frame                 秒帧

SFN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单频网

SFR     Service Flow Reference              业务流参考标识

SI      Service Information                业务信息

SIP     Second frame Initialization Packet          秒帧初始化包

SIT     Selection Information Table             选择信息表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服务级别协议

SM     Session Management               会话管理

SMS     Subscriber Management System           用户管理系统

SNID    Short Network Identifier              短网络标识符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P     Strict Priority                  严格优先级

SPI     Synchronous Parallel Interface            同步并行接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