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送给加西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0 06:25:45

点击下载

作者:(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试读:

前言

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军人,成就了一段“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一百多年来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迈向卓越。

在整个社会都在讨论变化、创新,讨论跳槽、加薪,讨论如何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报酬时,罗文中尉为渴望事业成功的人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敬业、热忱、主动、忠诚,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大家,一个拥有良好的口碑、可以被委以重任、值得依赖的人,才是企业和社会的中流砥柱。

没有谁注定就是天生平庸,也没有谁注定就是奇才异禀,在通往成功和不平凡的道路上,坚定的信念和忠贞的职业操守会为你带来更多。《把信送给加西亚》从远离借口、拥抱责任、学会主动、追求卓越、坚持不懈、热爱生活六个方面,剖析了罗文中尉成功的原因,为后世追求卓越人生的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正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说“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翻开它,会有了然的微笑在等着你。

第一章 远离借口,迈出“行动”的步伐

罗文的信条:没有借口,立即行动

当罗文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时,他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刻到了。虽然这项任务异常艰难,但他却没有问任何问题,也没有找任何借口,而是迅速地行动起来。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军人的使命感使他无暇顾及太多,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如何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

常有“理”没人“理”

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确切知道他在哪里,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联系到他。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在这种情况下,罗文是有推辞或者询问的理由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迅速地接下了信件,并决心顺利地完成任务。

现实生活中需要太多的“罗文”,每一个舞台都需要“罗文”来与“加西亚”联络。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许多人都习惯用“理由”来“对付”事情。他们习惯于推辞,习惯于找借口,办事拖拖拉拉,懒散被动,让整个社会的“效率”大大降低。

让我们来看一些话语吧,我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最近太忙了”、“对不起我帮不了你”、“那不是我负责的事情,你应该去找×××”、“我们马上要关门了,请你明天再来”、“为什么让我做这件事,不让×××做呢”、“这件事情急吗?我今天想休息休息”……

因为我们的生活被这样的“理由”包围着,所以本来有些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很“麻烦”。

有一次,我去一家“印刷店”输出一些东西,因为急用,所以希望店员能够抓紧时间。但是这个店员看起来不知道是没有经验还是懒散惯了,超过了正常的输出时间,他还没有完成。他明明知道我很着急,却依然保持着他的“拖拖拉拉”,到了最后,他才跟我说是机器出了故障。他觉得他很“有理”,所以他没有一点儿感到抱歉的意思。我没有跟他理辩,因为我知道没有意义。他以为有“理”就可以摆脱一切了,其实不然,他迟早会受到“惩罚”的。因为至少从我来看,以后就绝对不会去这家“印刷店”了,即使去,我也会找别人服务。

推辞、不情不愿的态度在职场上也是常有发生的。每当上司安排一项任务时,大多数人都是面无表情,如果是一项额外工作,更是满脸不情愿,有的甚至唠唠叨叨地抱怨个没完没了。

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抽调一些员工协助,当柯金斯安排一个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职员傲慢地说:“这不是我的本职工作,再说我到公司来不是来套信封的。”

听了这话,柯金斯十分愤怒,但他仍平静地说:“既然不是你分内的事就不做,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这种看似有“理”的行为早晚会激怒相应的“统治者”,毫无疑问,这个职员最后不得不提包走人。他还可以有更多的理由,但是这个公司不会再“理”他了。

找“理”既是一种“行为”病,又是一种严重的意识病,一旦一个人找出一种“好”的理由,他就会抓住不放,然后总是拿这个理由对他自己和他人解释:为什么他不去做,为什么他总是失败。他意识不到的是,他已经被“理由”所蒙蔽,真正地相信了这些理由就是他无法成功的真正原因,从而导致他永远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了。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人,有谁会“重用”他,谁又愿意“理”他呢?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长久地立足,就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时刻寻找理由。只要全心全意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脚踏实地,不埋怨,不浪费时间,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懒惰和消极总在找机会潜入我们的意识中,如果一遇到问题就寻找理由以求开脱,那样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不要为自己寻找理由”,当我们想要成为“罗文”的时候,自然会有无数个“加西亚”等待着我们联络,我们的舞台也永远都会宽广下去。

“不可能”其实都“可能”

罗文接到总统的命令后,他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在危难之际,他决定接受考验。他坚信任务的“可能”性,把“不可能”丢到了意识之外。

老板们常常感到头疼,因为他们的计划总是受到员工们的“拖延”。每当安排一项任务时,都要额外考虑员工的能力。很多员工一旦被安排到有难度的任务时,总是犹犹豫豫、愁眉不展、百般推辞,有的直接脱口而出:“这个工作太难了,我做不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样的员工从一开始就把“不可能”印在了心底,他们用“否定”来给自己设定限度,所以,他们永远都会是一个失败者。

设想一下,如果罗文稍有一丝的犹豫或者带着“不太可能”的心理,那么以后的情况或许将会改变很多。一个人的心态首先影响了他的行动,带着“必胜”决心的人,他的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激发。

让我们一起来到公元208年吧,去看看“可能”是怎么战胜“不可能”的。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兵力达到20万左右,刘备只有2万多,孙权也只有5万多。然而曹操在有利的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紧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在这之前,曹操统一北方,南征荆州,大有统一南北之势,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在那场战争中败得如此狼狈!刘备和孙权处在危难之际,只有战胜曹操才能保住安稳,所以他们拼尽全力一搏。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完美地展现了“可能”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会遇到“送信”这么紧急危险的任务,也很少会有孙权和刘备这样的处境,“不可能”只是我们的想法而已,当我们被困难或者危险吓倒时,我们都习惯于退缩,而从不想着去尝试。

我有一个开泳装公司的朋友,他平时既要负责公司的事情,还要抽出时间来经营一些水上娱乐设备。我时常感叹:“你怎么能忙得过来呢?”他通常笑着说:“想要忙就能忙起来,想要闲就能闲得住。刚开始的确面临很多困难,我们的泳装质量很好,但是要打出品牌就要下很大工夫。而这个时候我还接手了一批水上娱乐项目。为了同时做好,我常常思考到半夜,当一切都明朗时,我才发现其实不是像我想象中那么难。现在我们的泳装大部分都是出口,所以有的时候订单很急,为了保证及时发货,我们常常需要以成倍的速度完成任务。我的员工们都很努力,他们相信这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就能够做到。现在我们的运营都很完善,接下来,我还要多做一些项目呢!”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就看你去不去做了。人的本能意识都是习惯“逃避”,一旦养成“懒惰”的意识,“可能”都会变成“不可能”。石缝中都能“钻”出小草,人的生命也能创造奇迹。只要去做,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一切都会成为“可能”。

当一个人成功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时,他的身心也会进行一次“华丽”的蜕变。他会站得更高,更有信心去挑战一系列的“不可能”,从而让自己不断地靠近成功。

所以,让我们远离“不可能”吧,当我们把恐惧和逃避通通从我们的脑海中清除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强大”。当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做到时,我们就一定能够想出办法来完成。放手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放手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们就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当我们领到“信件”的时候,即使不走“罗文”走过的路,我们也会想出别的路径,从而顺利地把信交给“加西亚”。

现在不做就会“坐失良机”

罗文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完成了祖国对自己的考验。考验就是机会,罗文及时行动,有力地抓住了机会,在报效祖国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做与不做就在一瞬间,没有人会告诉你会有什么结果,但是现实却可以告诉你一个真理——现在不做就会“坐失良机”。

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中,洪水开始淹没一座城市,一个神甫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身体了,突然一个救生员驾着小艇跟神甫说:“神甫,快!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甫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到神甫的脖子了,神甫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甫说:“神甫,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甫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幸好还有一个十字架,神甫只好紧紧地抓住这唯一的希望。这时,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甫,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甫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而又愚昧的神甫终于被洪水淹死了……神甫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身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你却不肯救我!这样你的子民还会相信你吗?”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小艇去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小艇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派一架直升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高尔基曾经说过:“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拥有机会时,要当机立断,马上去做,这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CA创始人王嘉廉在皇后学院毕业后,开始了寻找工作的过程。在一次翻阅《纽约时报》的招聘专栏时,他发现有两个页面的篇幅全是招聘电脑程序员的。尽管他当时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电脑程序员,但是他敏锐地认识到市场上需要大量的电脑程序员,于是他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行动起来。

1976年,32岁的王嘉廉开始了在美国的创业生涯,他创办的公司叫Computer Associates,简称CA。在王嘉廉的统率下,现在的CA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独立软件公司,世界500强企业95%以上都是它的用户,王嘉廉本身也成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软件巨头。

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就,就在于他们能够抓住机会,迅速地行动起来。我们有时间等待,可是机会却不会等待我们。现在的很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让整个社会都很头疼。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工作机会还是有很多,只是毕业生们自己放弃了而已。有很多工作待遇不太好,或者是工作时间比较长,就受到毕业生们的“冷眼”相待,殊不知这些工作都是机会,只要踏踏实实去做,积累了经验,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任何机会都是良机,抓住了就会有收获,生活不会亏待努力的人,这一点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清清楚楚。

西言谚语说:“机会不会再度来叩你的门。”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一定要明白机会的重要性。记住我的忠告吧:梦想并不远,跨出步伐就能到达;机会就在眼前,伸手抓住它,成功就会从现在开始。

“推托”是一种“恶”习

我们都知道推辞是一种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技能。就拿工作来说吧,很多人在刚入职的时候,会勤奋努力,获得老板的肯定。可是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开始放松警惕,抽个空子便偷偷懒。一旦尝到了偷懒的“甜头”,他们就会想要更多。所以,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也就不积极主动了,能推就推,恨不得一切都由别人来承担。他们宁愿费尽精力来“推辞”,也不愿意用这个时间来努力工作。他们为成功地摆脱了一项工作而沾沾自喜、扬扬得意,自以为占了很大的便宜。殊不知,吃亏的人正是他们自己。老板和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紧紧地盯住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你看个清清楚楚。所以,喜欢“推辞”的朋友们,你们尽管这样做下去吧,如果你们不想升职加薪的话。

推辞是一种心理习惯,一旦养成,不但不利于自己做事,还会形成一些不“健康”的想法。想象一下,一个办公室里,几个员工都是懒散被动的人,只有一个是勤奋进取的。如果领导交代一项任务,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应声,这时那个勤奋的员工一定会主动承担任务的。那么,那几个人会怎么看待他呢?一定是“看不起”他啦,可能鄙视他,可能讽刺他,还有可能暗暗骂他。这就是推辞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但自己不积极,看到别人积极主动还会骂别人。一旦别人作出了成绩,他们就会嫉妒眼红。他们不会去想别人付出的努力,不会想别人受的挫折和苦难,他们只会觉得一切是不公平的。

推辞是一种恶习,相比之下,拖延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拖延者总是能找到一万个理由去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他们把事情自然而然地认为成“太困难了,太费时间了”,所以能拖延就拖延吧。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位老农的田地里,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老农也想过把石头除掉,但是他总觉得石头太大,所以,往往只有想法,但始终没有行动。就这样一拖再拖,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也弄坏了他的耕种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被碰坏之后,老农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定决心要了结这块“心病”——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下,他惊讶地发现,这块石头在地里埋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那么厚,稍一使劲儿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他接着用大锤打碎石头,很快地就把石头从地里清除出去。此时,老农脑海里闪现出多年以来被这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本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的,便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所以,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立即弄清根源,决不能拖延,拖延只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生活就是一场战斗,我们时刻都在争分夺秒中。只要拖延了一刻,就会输掉很多精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天永远都不会来,因为来的时候已经是今天。“今日事,今日毕”,每天都有每天的事情,计划也好,任务也好,只要是拖延了就成了“额外”的事情,长此以往,一定会做不成大事的。

所以,不要推辞,不要拖延。“推托”比鸦片还要可怕,鸦片毒害的是人的身体,“推托”毒害的是人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场庄重的“消灭推托”行动吧。从现在起,做到如下两点:(一)积极面对自己的任务,不管是困难的还是容易的。远离那些消极的推托友们,你会亲眼看到他们的“光明将来”的。主动靠近一些行动派,可以告诉他们你的计划,让他们及时地提醒和监督你。(二)现在就行动起来吧!当然如果你自己有决心、有毅力,你完全可以不参考第一条。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摆脱“推托”的恶习,真正让自己融入到精彩的生活中。

“行动”不是“冲动”

我一定要特别强调一点——行动绝不是冲动。

我们可以看看罗文的行为,他接到总统命令的时候,先冷静地在头脑中分析了一番。他知道自己面临着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所以,他在坚决地接受了任务后,便着手进行行动方案的思考了。罗文是军人,他有军人的优秀品质,就是冷静沉着。现实中有很多人,他们“冲动”起来很是厉害。每当有什么艰巨的任务或者是事情要做时,他们便会大胆地接受下来。他们当时被个人主义和面子主义冲昏了脑子,痛快地许下各种承诺,但是不久之后,却头痛地迎接冲动的后果——他们根本无法完成。

冲动的人,跟罗文是无法相比的。我不是说看不起或者贬低他们,不从别的方面说,只从冲动的“热心度”来看,还是值得夸奖的。只是我觉得事情需要的不是口头语言,而是行动和能力。一时的冲动并不能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相比之下,这种“热心”的行为并不比“推托”更有价值。

让我说说我大学时候的一件事情吧!那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他是典型的“热”心肠,每当大家有什么困难的时候,他都会主动去“帮忙”。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闲聊时,有一个同学说想要配一台电脑,但是她对电脑硬件价格和型号方面不太了解,就想找个懂的人一起去买,给她一些意见。我的那个“热”同学一听,马上就表示了足够的诚意,说自己对电脑懂一些,可以陪她去。吃完饭后,我跟“热”同学说:“没想到你对这方面还有了解啊,平时没看出来嘛!”“热”同学支支吾吾地说:“这个挺简单的吧,没什么复杂的东西啊!”

过了几天,“热”同学和那个同学一起去了电脑城。到了之后,“热”同学突然发现自己的那点儿皮毛知识根本就无法应付,面对店员的询问和那个同学期待信任的目光,他只好硬着头皮问了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就随便配了台电脑。好在那家店的电脑质量不错,店员也很负责,所以,那台电脑用起来一直很好。但是,“热”同学却从此收敛了很多,再也不大脑发热随便“承诺”了,他知道一旦承诺却办不到时将面临着什么后果。

行动不是冲动,冲动面对事情,便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A经营一家家具公司。公司的规模不大,但是产品性能和质量都不错,口碑很好。公司创建第二年时,迎来了一个国外客户B的访问。B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对产品很满意,便跟A洽谈订货问题。B的公司需要大量的产品,所以B希望A在两个月内能够提供5万张桌子。A公司刚刚起步,规模小,员工少,在两个月内只能完成1.2万张桌子。但是A觉得这是个很大的机会,他不想错过,便不顾秘书的劝阻,毅然签下了合同。送走B后,A便开始组织员工,分析了具体情况,对员工进行了激励和号召。员工们刚开始也都斗志昂扬,全部宣誓一定完成任务。但是人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尽管员工们一个个拼尽全力,到了交货时间,也只是完成了3.7万张桌子,而且经过检查,合格率也只有87%。完不成产量,只能承担责任。A在赔偿了B公司一部分“违约金”后,没有剩下一点儿利润。一次冲动换来两个月的“零收益”,苦处再多,A也只好往肚子里咽了。

我们提倡行动,但是切记行动不是冲动,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头脑一“热”,便什么都答应。要正确认识罗文的送信行为,理智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情,这样才能顺利地做好事情。

不以“功利之心”来面对行动

我想,我们一定会遇到下面的情况。

几个员工下班了,一个说道:“今天老板安排让我明天去沈阳出差一周,现在是冬天啊,那么冷,那么远,我真不想去,不过也不好意思推托!”“啊,去那个地方出差啊,坐飞机去吗?”“当然应该坐飞机去啦,对啦,老板让你去出差,给你什么好处没有嘛!应该多少给点物质奖励或者补贴嘛,嗯?”“老板什么都没说啊,倒是对我鼓励了一番,希望我能一切顺利!”“说这些有啥用啊,老板就知道说,也不表示,你自己应该争取一些才是!”……

现在社会的员工,总是希望任务与奖赏挂钩。他们多少是带着“功利”的希望来面对手头要做的事情。一旦接受到某项任务,即使自己不想得到什么“利益”,别人也会怂恿你这样去做,因为一旦你“只领命而不追求回报”,便会被别人讥讽成“傻子”,在别人的感叹和摇头中黯然失色,仿佛自己真的成了“傻子”。这仿佛成为了一种社会通病,让本来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复杂,让积极的行为染上了“物质”的污渍。

很多时候,一些员工会顺利地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完成之后,周围一些“善意”的人便会偷偷摸摸地询问:“你这件事办的这么好,老板有没有说什么加薪或者升职之类的话啊?”“至少会有什么暗示吧!”“你这么卖力,公司不给你上保险,却给×××上了保险,太不公平了吧,你得去找领导啊!”“领导之前不是说你订了一批大单子后就给你加薪吗?现在怎么没信了呢?”诸如此类的询问,常常会让我们的员工无所适从。他们或许会反驳,或许会表示无可奈何,还有的就会被“刺激”而直接去找领导询问。不管怎样,他们的心中会暗暗地思考这些问话,然后联系领导的行为,判断自己“获利”的可能性。一旦他们把“功利”看得太重,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领导没有任何表示,他们就会反复地想:“我以后要不要继续为领导卖力呢?他们说的也对啊,什么都不给,干得也没劲啊!可是,万一这是领导考验我呢,或许,下一次就会给我‘奖励’了呢?”就这样,员工带着“功利”之心想来想去,最后只会觉得烦躁。我敢保证,如果他之前是全心全意地接受任务并付出行动的话,之后再接受任务,他也绝对不会像之前那样卖力了。他在做的过程中,一定会想着这次到底能不能得到什么“鼓励”。可想而知,这将会带来怎样的工作结果!

带着功利之心做事,永远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罗文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他没有任何功利之心,只是想到祖国需要自己,维护和平和正义需要自己,所以全心全意地让自己行动起来。当罗文圆满地完成任务,光荣地回到祖国时,自然收获了赞赏和荣耀。所以,只要踏踏实实地行动起来,努力完成任务,获得嘉奖是早晚的事情。这比天天挂记着功名利禄、在行动时也考虑到底能不能获得奖励来的实际多了。世界上有的是努力奋斗的人,难道他们真的是“无欲无求”吗?不,他们并不是“无欲无求”,他们也像别人一样,希望自己做事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但是他们知道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收获。只有先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顺利地收获一切。

行动,就会有“收获”

行动就会有收获,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位年轻而又自信的女孩吧,她们一个名叫西尔维亚,一个名叫辛迪。西尔维亚的家庭条件优越,可以帮助她实现各种理想。西尔维亚本身想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也充分相信自己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才能,因为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她交谈,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时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大学毕业以后,西尔维亚相信总有人会找自己,所以她一直在等待,从不出去寻找机会。她就这样等了一年,却什么都没有等到。慢慢地,她变得焦急、苦闷,心情烦躁,最后,她连自己原本拥有的良好沟通优势也失去了。

辛迪的情况和西尔维亚的截然不同。辛迪的家庭条件很差,家里根本顾不上她。辛迪连上学的学费都是靠自己打工赚钱支付的。她们俩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想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辛迪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无休止地等待,而是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当地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电视台都只雇用有工作经验的人,这让辛迪非常失望。

尽管这样,她还是没有放弃,决心自己创造机会。一连几个月,她都仔细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各种杂志,她还让朋友帮她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她在报缝中发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姑娘。北达科他州在美国的北部,那里非常寒冷,经常下雪。辛迪是最讨厌雪的,可是,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切地需要到那里去。她想:只要能和电视沾上边儿,让我干什么都行,别说下雪,就是刮飓风也没有关系。

于是,在北达科他州工作了两年以后,辛迪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她再次到洛杉矶电视台应聘的时候,轻而易举就找到了一个职位。又过了几年,辛迪得到提升,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从辛迪和西尔维亚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行动”效应。西尔维亚本来具备了主持人的条件,但是她却没有行动起来,只是被动地等待运气降临,最终只能停留在幻想中。辛迪积极地行动,不断努力,终于收获了一个在北达科他州电视台预报天气的机会。她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所以说,只要行动起来,就一定会有收获。罗文如果没有行动起来,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楷模。我们学习他,并不是针对他“超额”完成了任务,而是学习他的精神。当我们把罗文的行动精神落实到自己身上后,就一定会创造价值。

有一次,甘布士出差需搭火车去外地,但事先由于工作忙,没有买好车票。不巧的是这时刚好是圣诞前夕,度假的人特别多,票也很难买。

他的夫人打电话到车站询问,答复是票已售完。售票员还说:“如果你们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退票,但是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得知这一消息的甘布士决定试一试。但他的夫人劝他别去碰这个钉子。

甘布士提着行李赶到车站,可是等了好久,一直没人退票。甘布士觉得既然来了,就得坚持下去,耐心地等待着。也许是打动了上天,就在离火车开车还有5分钟时,一个妇女匆忙赶来退票。甘布士如愿地搭上了火车。

这只是甘布士平时行为的一个小细节,他相信只要行动起来就有收获,并不断努力,最终从一个小技师一跃成为拥有5家百货商店的老板,成为企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事业上的辉煌,正是他行动起来的收获。

第二章 拥抱责任,享受“负担”的美好

罗文的理念:天赋责任,不容推卸

在罗文看来,责任是一项使命,国家既然选择了自己,就意味着认可了自己。只有拥抱责任,全心全意地承担起来,才能不辜负祖国对自己的信任。所以,罗文用一系列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负责”的理念。

清醒充分地“认识”责任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是承担一切后果或强制性义务。每个人的一生要承担很多责任: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工作的责任,等等。人既是在责任的鞭策下做事,又是被责任支撑着在这个世上做人、做事。清醒充分地认识责任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各行各业都尊崇道德美。我们平时去医院就诊时,如果医生态度和蔼、服务真诚、医术精湛,我们就会夸奖他是一名合格的好医生。如果接待我们的医生态度恶劣,诊断马马虎虎,我们一定会在心里说道:“这个医生真没‘医德’”。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责任其实强调的是人要有道德,这是做人的基本品格。如果做老师的有师德,做医生的有医德,经商的有商德,做官的有官德……每个人都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并且能够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话,整个社会就会和谐运转,国家和社会也会持续发展。

责任感意味着一种做事态度:时时刻刻都要记住自己的任务,时刻都要提高警惕,不忽视细节,迎难而上。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负责态度,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慢慢克服;即使面对再大的危险,也可以转危为安。

每一个人都知道坐火车是相对安全的,我们可以放心地乘坐火车到达很多地方。可是,我们意识到这里面有很多是巡道工的功劳了吗?每一个巡道工负责一段铁路,要熟知这段铁道上的每一段钢轨、每一根枕木和每一颗道钉,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地巡视。他们认真负责,眼尖、心细、精力集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保障了铁路行驶的安全和畅通。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默默无闻,认真负责的职工,他们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不放过任何细节!正是这种负责的态度,才让我们的社会安定有序,蒸蒸日上。

1984年,年仅19岁的苗族小伙子王顺友从当乡邮员的老父亲手里接过了马缰绳,子承父业,成为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一名普通的马班邮路乡邮员。当时,老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郑重地说:“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王顺友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走上了马班邮路的漫漫征途。

邮路上高山气候恶劣,空气稀薄,道路险恶,行走困难,经常还会遇到冰雹、飞石和野兽的袭击,一个人行走异常危险。当地人走这条山路都是和马帮结伴而行,只有王顺友总是独自一人风雪无阻地行走在这条路上,露宿在荒山野岭,就这样,一干就是20年。

他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孤独寂寞和艰难险阻,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他跋涉累计26万公里,相当绕地球6圈,为大山深处的各族群众架起了一座“绿色桥梁”。2005年,他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这正是对他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的最好表彰!

正如他自己所说:“搞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给党丢脸。”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的意义。所以,对于他来说,负责已经上升到一种思想境界的高度了。在他的心中,时时刻刻记着自己的使命,记着国家和人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繁荣的。

“逃避”责任“有害无益”

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

甲和乙同在一家公司上班。一次,老板让他们一起把一件很贵重的古董送到码头,没想到送货车子到了半路却坏了。公司规定,如果不按规定时间送到,他们要被扣掉一部分奖金。于是力气大的甲,背着古董一路小跑,终于在规定的时间把古董送到了码头。这时,心怀小心思的乙想:如果客户看到我背古董,把这件事情告诉老板,说不定会给我加薪呢?于是他说:“先把古董给我,你去叫货主吧!”

当甲把古董递给他的时候,他一下没接住,古董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他们都知道古董打碎了,意味着什么,没了工作不说,可能还要背负沉重的债务!果然,老板对他们进行了十分严厉地批评。在他们等待处理的过程中,乙避开甲,一个人走到老板的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板,不是我的错,是甲一个人不小心弄坏的。”

老板把甲叫到办公室,甲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他说:“这件事情是我们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另外乙的家庭不好,请求老板酌情考虑对他不要惩罚,我会尽全力弥补我们所造成的损失。”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就在等待处理的结果。终于有一天,老板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公司一直对你们很器重,想从你们两个人当中选择一名来担任客户经理,没想到出了这样一件事。不过也好,这会让我们更清楚,哪一个人是合格的人选,我们决定请甲担任公司的客户经理。因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乙,你从明天就不要来了。”

原来,古董的主人已经看到了他们传递的过程。他在事发的时候,就已经和老板说了事情的经过。老板也明白了哪个员工才是自己需要的。

逃避责任有害无益。如果遇到事情就选择逃避来“保护”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了。生活早有安排,一切行为都会被别人发现,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不断地逃避也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的机会而已!“机会”总是藏在“责任”的深处,只有勇于拥抱“责任”的人,才能抓住胜利的机会。

看看我们周围的情况吧!大家都在为简单的事情推卸责任:“那个不关我的事,是×××负责的”、“我这几天家里的事情太多,所以工作做得不够好”、“我和×××都去了,为什么出了事只找我不找他啊”、“我只是……而已,而×××才过分呢,事情就得他负责才对”……

老板要怎么解决这样的事情呢?毋庸置疑,老板暗自里一定会作调查的,凭他对员工平时的观察,也会了解个大概。当他面对员工“逃避责任”的行为时,一定会有自己清晰的判断。每一个员工绞尽脑汁替自己辩护,换来的其实是高风险的结果:逃避责任是可耻的行为,每一个老板都不会姑息的。

每一个人都有侥幸心理,老板没有说什么时,就暗自欣喜,以为逃过了一次。所以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逃避责任”。他变得越来越圆滑,越来越懒散,越来越不负责任,终有一天,他接到了“开除通知”。因为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扛得起,放得下”,只有有担当的人才会真正为公司效力。

所以,现在热衷于逃避或者是遇到事情会下意识逃避的人,醒醒脑吧,逃避责任只会害了自己。想一想那些因为偷税漏税而锒铛入狱的案例吧,依法纳税本来就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可是有一些大富大贵的人却通过伪造或者别的手段偷税漏税。他们以为暂时躲过了“纳税”的责任,就能占到大便宜了,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还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以,每个人都要正视自己的责任,不管是义务也好,后果也好,都要勇于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长久地立足!

负责要靠“能力”说话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一幕吧: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

让我们单独地提出一句话:“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罗文。”

我想,各位读者们一定明白了我的意图。是的,罗文成为“信使”的前提是他有能力,他被大家所认可,所以才有人果断地推荐他。如果罗文本身没有这个能力,那么“信使”就会另有他人了。

罗文因为自身的优异表现而被委以重任,所以,负责也是要靠能力说话的。罗文在送信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渡过重洋,翻过高山,越过丛林,一步步成功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这就是能力的体现,只有有能力才能负得起责任,圆满地完成任务。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负责的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成绩,从根源来看,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他手下有一个员工负责国内一部分地区的销售工作。这一个员工平时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主动,为公司接下了不少单子,所以,我的朋友很是器重她。她知道老板器重自己,所以工作更加卖力,常常主动拓展一些业务。有一次,她接到了国外客户的咨询,便找到我朋友商量。由于我朋友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在国内销售,在国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业务往来,所以在国际贸易方面没有经验。但是,我朋友意识到如果将产品销售拓展到国外,对公司的发展一定会有好处,便让这个员工试着跟国外的客户谈一谈。这个员工得到老板的支持很激动,所以她想竭尽全力谈成这笔生意。她的外语水平还不错,所以经过一番洽谈后,国外客户准备下一笔订单,这让我的朋友和那个员工都非常高兴。那个员工一连几天都忙于这个订单,但是由于她外贸知识的局限性,最终出口还是失败了。看到那个员工很沮丧,我的朋友便主动安慰她:“你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没有谈成是因为我们对外贸方面不了解,所以失败也是难免的,千万不要自责啊!”后来,我的朋友接受了我的建议,让那个员工和另外几个员工接受了外贸知识的培训。最后,他们有了能力,那个员工最终也成功地签下了国外的单子。

负责要靠能力说话,没有能力,再负责也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真正负得起责任。

现在有一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有一方面就是能力的原因。很多学生在大学时期吃喝玩乐,逍遥自在,完全抛弃了高中时拼命学习的状态。他们当中好的能够勉强维持及格,勉强拿到个英语四级证,不好的就是挂一大串科目,简历上的证书部分一片空白。这样的人,即使被公司招去了,也会因为完不成任务而被辞退。

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能担当的人,每个人都要不断地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告诫那些负责却得不到重用的人:不要认为负责就可以了,一定要让自己有能力才行!想一想,为什么总统选择了罗文去送信而不选择别人呢?罗文是一名优秀的军官,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以,选择了罗文,总统才会放心!

我们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让社会放心!加油!

责任感要“有始有终”

罗文接过总统的信后,便立即行动了!

首先,他乘坐阿迪罗达克号轮船按时起航,一路平安到达纽约。接着,他乘船到了牙买加,找到古巴军方联络处负责人,一起讨论送信的办法。三天后,他在古巴军方联络处的帮助下,到达牙买加海岸。随后他到达了古巴,并进入古巴的西班牙人占领区,得知将军在古巴的巴亚莫城。第二天,他便奔赴巴亚莫。5月1日,他终于见到了加西亚,把信送到了他的手中,罗文成功地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但是罗文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加西亚将军决定派3名军官陪罗文回美国,以便于更方便地向美国军方提供情报,有利于双方的协调配合。罗文也希望有机会好好看看古巴的土地,但是为了不辜负将军的期望,罗文一刻都没有停歇,当天便带着三名军官离开加西亚将军。

送信的过程危险重重,回国的过程也是相当的凶险。

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躲开了枪林弹雨和波涛汹涌,终于在预定的时间到达了华盛顿。然后他们没有丝毫耽搁,随即向国家汇报了情况,让军方准时地了解了战争需要的重要信息。

罗文光荣地完成了超出他职责范围的更多的任务。他把责任放在心中,不管是在送信的过程中还是返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一刻也不耽搁,“有始有终”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换作别人,当成功地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后,可能就会放松自己,扬扬得意,不会保持冷静的状态并且毫不耽搁地回国复命。所以说,罗文才是合格的“信使”。

现在的社会迫切需要像罗文这样做事有始有终的人。刚开始的责任心可能谁都会有,每个人都愿意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可是大部分人在做了一段时间,稍稍有了一点成绩后,就会骄傲起来,不再认真负责,不再追求完美。这样下去,便很难完整地做好一件事情。

大东和小西是一家电器公司的后期服务员,共同负责该公司沈阳地区消费者的后期服务。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认真负责,消费者和客户的各种问题他们都会耐心解决。有的时候还常常加班加点,有效地保障了后期服务的及时和质量。他们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心头,坚决贯彻公司的服务方针和政策,态度真诚,认真负责,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也获得了公司的认可。所以,在一次大的会议上,大东和小西受到了表扬,同时都被加薪了!

获得了肯定和鼓励,两个人都很开心,但是两个人的想法却开始不一样了!大东想:现在自己的工资已经提上来了,公司也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后就可以放轻松一些了,没有必要那么负责了。而小西却想:公司对我这么鼓励,我应该更加积极努力才是,以前我感觉做得还不到位呢,以后更应该全心全意地为消费者服务,这样才能不辜负公司对我的鼓励!所以,大东以后就是懒散拖延,对于消费者的问题也是能拖就拖,再也不考虑他们的需要和心情,这样,他过了半年轻松的日子。而小西却更加负责地为消费者服务,在正常接受消费者请求的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消费者信息库,不定期地询问消费者近期的产品使用情况,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这让消费者感到非常的满意和感动。慢慢地,消费者都主动咨询小西,很少有人咨询大东了,就这样,小西忙碌了半年。

突然有一天,他们的直属领导找他们谈话,提升小西为公司后期服务的经理。大东依然是原来的职位,但是薪金却下调了。看到大东目瞪口呆的样子,领导笑着说:“你们两人同时负责沈阳地区的客户服务,是因为公司觉得你们的综合素质都很好,是公司准备发展培养的对象。因为你们的整体能力不分高下,所以公司希望通过你们工作的具体表现来进行选择。刚开始你们两人都尽职尽责,态度认真,消费者对你们的评价都很好,但是为什么公司给你们提高了薪金之后你们的表现就不一样了呢?大东,这说明你的意识还不够到位,你没有意识到‘有始有终负责’的重要性,以为偷懒耍滑就是占了便宜,你这是把升职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小西啊!公司的确需要有能力的人,但是公司更希望有能力的人能够有责任意识,并自始至终地保持这种意识,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和公司的认可啊!”

大东听了领导的话后,不断思考,终于意识到了责任有始有终的重要性。他又从头做起,认真负责,终于又得到了认可,最后,他也顺利地升职了!

所以说,责任感要有始有终,当你全心全意地把自己融入到工作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尽职尽责,实现个人“价值”

罗文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嘉奖。总统发表公开信号召全国人民向罗文学习,罗文尽职尽责的同时,也光荣地实现了个人价值。

尽职尽责,就能实现个人价值,我绝对赞成这点。尽职尽责,才能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遂宁有个“首席职工”,叫李昌明,现任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维修中心电工仪表组组长。

1989年,李昌明开始到蓬莱盐厂从事电机工作。刚开始进厂时,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却全心全意地跟着师傅学习,还经常熬夜“恶补”理论知识。空闲的时候,李昌明还常常“闲逛”到别人的工作台旁,帮着打下手、递工具,从观察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因为李昌明知道只有自己勤劳刻苦、肯学肯干,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公司负责。就这样,李昌明在那一批进盐厂的职工中,成为最早转正的一个,提早成为了盐厂的一分子。

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热情,每当新设备到来的时候,他常常围着新设备转圈,反复观摩,就像对待一个朋友那样对待着公司的设备。

2006年年初,维修中心电工仪表组组长的接力棒传到李昌明的手上,他将这一个刚刚整合的电修组管理得井井有条,领导赞誉他所带的组是“能打硬仗的电力突击队”。“做电工要不断刻苦学习,经常动手,只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成为电工中的高手,好电工是干活干出来的!”李昌明常常把这句话念给徒弟听,这句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他追求技术的决心和为公司负责的态度。

每个员工都应该本着这样的意识,为公司不断地创造着价值,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英国的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投入,尽职尽责。”就一个“尽职尽责”的要求,便能轻松地涵盖一切。因为只要尽职尽责,必然能够实现一定的价值。如果每个教师都尽职尽责,一定能够培养出优异的学生,这对学校和个人都是一个很大的荣誉。

如果各行各业的员工都能够尽职尽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美好。

北宋有位诗人名叫张耒,他有感于邻家以卖饼为职业的孩子的辛勤,为儿子写下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是当科学家,还是做清洁工;不管你做的是国家干部,还是售票员,都是为人民服务。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曾经握着淘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岗位,对待自己的职业。只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实现个人价值!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对一个喜欢自己的工作,并认为它很有价值的人来说,工作便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十分愉快的部分。”现在很多员工都没有尽职尽责的精神,他们有的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前途,所以一天到晚混着日子,一天天变得懈怠;有的人则认为老板太苛刻,不值得自己为他卖命;有的则认为目前的工作不太理想,只是暂时栖身的地方,以后有机会要跳槽,所以也不愿意认真地工作。其实,不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只要我们在工作,就应该全身心地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对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保持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便会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神圣。

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说过:“你在那个位置,就应该热爱这个位置,因为这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积极的个人价值。

利用责任“鞭策”自己

罗文接到总统的命令后,脑中不断地重复着上校的嘱托:“一定要完成任务!”罗文在责任的鞭策下,急中生智,巧妙突围,穿越了层层危险,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利用责任来“鞭策”自己,会克服自身的不足,发挥潜能,超越自己!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著名的药物学家。当他看到世界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毒蛇咬死时,非常地悲痛。他想到自己是药物学家,有责任为患者服务,便决心研制一种抗蛇毒的药物。

他从天花的免疫力,联想到蛇毒免疫力。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胎体,并逐渐加大剂量和毒性。每注射一次,他就大病一场。他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多年的痛苦实验,他终于对蛇毒有了抗毒性。他还有意识地让毒蛇咬自己,以实验抗毒能力。包括世界上最毒的印度蓝蛇在内,他被各种毒蛇咬过一百三十多次,都安然无恙。

后来,他经常用自己有抗毒性的血去拯救被毒蛇咬伤的人。听说有患者生命垂危,他就立即乘飞机前往。先后有20多人的生命被他从死神手里夺回。他还用自己的血试制抗蛇毒的药物。

尽职尽责,全心全意,鲍尔·海斯德可谓达到了极致。他把自己对职业的热爱发挥到了无限的高度。他看到了患者的痛苦,利用自己的职责不断地鞭策自己,从而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完美地实现了个人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没有用责任来鞭策自己,他们敷衍了事、应付差事,从而让自己陷入失败的境地。

有一位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一次钟。

开始时,小和尚撞钟还比较认真。但半年之后,小和尚觉得撞钟的工作太单调,很无聊。于是,他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的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钟了。

小和尚觉得奇怪,就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住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

小和尚听后,面有愧色,此后,他潜心修炼,终成一代名僧。

小和尚被住持免除撞钟之职,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撞钟的重要性,没有用责任来鞭策自己。因为没有这种虔诚的精神,所以他撞出的钟声空泛、疲软。一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名落实型的员工,是早晚都会被“免除撞钟之职”的。一个人只有通过责任来不断地鞭策自己,让自己清醒地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工作的神圣意义,才能真正地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的价值。

每一位员工都要培养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不但要理解自己职位的含义,更要明确职位的重要性。只有全心投入,才能出成绩、出效益。只接受任务,并不去认真思索其中利弊关系的人,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做好本职工作的。

同理,我们也要意识到每个人的能力和智慧都是随着工作中的不断努力而得到提升的;无论我们现在处在什么职位,我们都应该全心全意,明确职责,同时用职责来鞭策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撞响生命之钟,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教师用教书育人的责任来鞭策自己,医生用救助患者的责任来鞭策自己,警察用保护人民的责任来鞭策自己……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学习罗文的精神,整个社会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责任的背后是“忠诚”

罗文知道,军人的生命属于他的祖国,所以他必须竭尽全力把信送给加西亚。在送信的过程中,罗文以绝对的忠诚和责任感,完成了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并带回了国家需要的情报!所以,如果说智慧犹如金子般珍贵的话,有一样东西比金子还珍贵,那就是忠诚。

忠诚是一种美德,我们的老板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总是强调希望员工能够“德才兼备”。由此可见,老板关注的不仅是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个人品质。在公司中,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彰显个人的力量,老板需要的是员工用积极的行动和忠诚的态度来解决每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所以说,每个老板看重的是员工的忠诚度。忠诚的人,即使才能不是特别的优异,也会受到老板的重用,相反,如果一个人不够忠诚,即使他聪明绝顶,也不可能受到青睐!

但是,忠诚的员工越来越少。资料显示美国各企业平均每五年便会失去一半的顾客,每隔四年走掉一半的雇员,而用不了一年就会丧失一半的投资者。就连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也曾一度由于受到可能被肢解的影响和互联网带来的高收益的诱惑,导致部分核心员工离开企业。在一家名叫Viralon创业互联网公司任首席执行官的原微软软件设计经理说:“微软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如何拥有对公司忠诚的员工。”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员工跳槽的原因在于员工自己,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对公司忠诚,而是把公司作为一个踏板,这样的态度往往是不利于员工自身发展的。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对公司不忠诚,不但不容易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往往会失去原有的工作。我在北京待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正赶上应届生找工作的高峰期。我发现在招聘会现场,每个公司都很排斥应届生。我刚开始不太理解,最后,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解释了原因。

我的朋友是一家国企的销售总监,他们在前几年的时候还经常去各个高校招聘员工。就在前年的时候,他下属的一个主管到辽宁的一所大学招聘,其中有一名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很不错,所以,就被直接招到销售部进行实习。公司对这个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后,觉得他可以进行业务了,便给他分配了些任务,并让公司业绩很高的小高带他。这名学生刚开始积极主动,每天都努力工作,一个月过后,顺利地拿下了一笔订单。公司给了他很高的鼓励,希望他能继续保持这种工作状态。谁知,这名学生自从有了一点点业绩后,便变得目中无人。他常常利用上班时间用公司的电话煲电话粥,不但不认真工作,还常常影响周围的员工。当他知道带他的小高是专科生时,便开始看不起小高,也不听从小高的安排和指导,还不止一次地埋怨公司用一个“低等”的人来带他。又一个月过去了,这名学生不但没有作出任何业绩,反而把自己的低素质大肆地“宣扬”了一番。那个招他的主管找过他几次,可他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任何悔改之意,最后,迫不得已,公司只好请他另谋高就。这个学生在公司的两个月里,非但没有给公司带来预期的价值,反而影响了公司的正常工作进度。所以,我的朋友说,由于应届生的这种素质,导致很多公司都不敢用他们了。公司在招聘时总是强调经验,其实,经验只是一个借口。公司需要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忠诚意识,而大部分应届生没有这种意识。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什么都不懂的应届生进行培训,结果员工掌握了一切之后,不是跳槽,就是埋怨一切,让每个领导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一切都是这些学生自己种下的果,以后的学生只能受他们的影响!”我的朋友愤愤地说。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反复思考自身,把忠心和敬业时刻放在心里,把当前的工作当做事业来做,摒弃幻想,投入行动。否则,这个社会很难向你敞开怀抱的!

第三章 学会主动,创造积极的价值

罗文的原则:主动出击,积极开拓

罗文接到任务后,便立即出发了。他相信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尽快地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以他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平安地到达了目的地。

主动是一种“美德”

主动是什么,主动就是像罗文那样,坚决地接受任务,不问多余的事情。然后,马上行动起来,在行动的过程中实现目标!

阿尔伯特·哈伯德认为:“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

主动是一种美德,只有为自己负责的人才算是成功者。不主动,永远得不到厚报,这样的人,都不能满足自己,又怎么会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呢!

主动性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要主动找事情去做,主动发现问题并去思考,然后自主解决;遇到问题不能逃避或者袖手旁观,而是善于分析并作自我检讨。通过主动工作,我们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处理问题也会更加迅速和专业!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枯燥无味,厌烦极了。他想创业,可又无其他本事。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想,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成本?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不灰心,继而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使用这种新型焊接机,每焊接一个罐盖可节省一滴焊接剂。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这个年轻人因为自己善于思考,主动创造,所以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许多年后,他成为世界石油大王,他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

每个人都要积极主动,不断思考,即使在最平凡、最简单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无穷的价值。让我们想想,为什么很多人都同样从事洛克菲勒的简单工作,却没有一个能像他那样成功呢?这是因为这些员工被动地接受任务,思想越来越退化。他们只知道抱怨,在无聊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从不会仔细看看自己的工作,也想不到主动去做什么!这样的人,即使给他们一个很高的职位,也不能胜任。

主动去做吧,即使老板没有吩咐你。不要害怕犯错,不要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只要去做,就会让自己得到提升!通过询问有经验的员工,我们可以试着解决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情;通过反复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可以让自己的解决能力更加熟练,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让我们抛弃墨守成规的观点吧,不要犹豫,不要等待,主动去做,相信世界一定会给我们厚报的!

每天主动多做“一点点”

在一个多雨的午后,一位老妇人走进了费城一家百货公司,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懒得理她,但却有一位年轻人问她是否能为她做些什么。当她回答说只是在等雨停时,这位年轻人没有推销给她并不需要的商品,也没有转身离去,反而拿给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后,这位老妇人向年轻人说了声“谢谢”,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几个月之后这家商店老板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前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就是那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当这位年轻人打包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经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这个年轻人只是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拿给老妇人一把椅子而已。他也正是因为比他旁边的人多付出了一些关心和礼貌,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入场券。

如果我们每天都多做一点点,那么,会成为什么样子呢?不用多想,只要我们多付出一分,就一定会得到一分以上的回报。对于员工来说,每天多做一点点,就能让自己在公司里脱颖而出;而对客户多做一点点,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机遇。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走进艾伦的办公室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他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但艾伦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一千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谢意。

艾伦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并没有真正想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艾伦意料的是,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6个月之后,在艾伦已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000美元,并且邀请艾伦到他的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一千多美元。

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事情。这并不是艾伦的义务,是艾伦自己主动愿意帮助别人的。艾伦帮了别人,即使没有任何回报,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的。但是事实是,世界不会亏待这样的人,所以,是艾伦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并且带来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每天主动多做一点点,平凡人也会变得优秀。当我们仔细分析成功人士的行为时,会发现他们都是主动积极的楷模,他们能够每天坚持多做一点点,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只要我们每天多做一点点,那么每一天我们都会更上一层楼。每天多做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都能够达到人生的高度。

一位哲学家问他的弟子知不知道南非树蛙,接着他说:“你可能不知道南非树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来查阅资料。这样,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成为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到时候有人就会邀请你,听你对南非树蛙的讲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