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绿色综合疗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0 07:18:28

点击下载

作者:彭磷基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试读:

前言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是集西医现代热疗技术、螯合排毒技术和传统中医中药、针灸、食疗、三氧疗法、医学气功和心理治疗于一体的肿瘤综合疗法。它突破了长久以来临床上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作为主体的治疗恶性肿瘤的经典方法,首倡肿瘤治疗的身心整体康复,以达到尽可能保护人体正常的组织功能,最大幅度地提高疗效并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多学科的协作与优势互补,也是提高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代表了当今肿瘤治疗的技术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集中了综合治疗的特色和优势,融汇中西医结合和自然疗法的精华,运用无创的手段治疗肿瘤。根据病人机体状况、营养状态、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势,同时参合病人社会、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制定不同的治疗措施,避免了部分病人的过度治疗或不当治疗,极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机体,并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肿瘤绿色综合疗法》一书的最大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谨慎、准确、合理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用循证医学去评价治疗方案,客观地评价实验室检查结果,既重视肿瘤缩小或消失的形态变化,更注重“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改变,以及治疗过程中症状的减轻或不良反应等;重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建立。“绿色综合疗法”针对每一个恶性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特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了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重视西医的病,又重视中医的证。治疗上从排除体内致癌“毒素”入手,有目的地选择热疗、排毒和三氧疗法,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适时应用中医中药、针灸、医学气功、心理、药膳营养等治疗手段。临床实践显示,其综合疗法在提高早期肿瘤病人治愈率、控制中期肿瘤病人复发及转移率、延长晚期肿瘤病人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肿瘤绿色综合疗法》是我院临床治疗肿瘤经验的总结,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新疗法、新方案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扩大肿瘤综合治疗的内涵。本书详细介绍了“绿色综合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选择和恰当运用;各种疗法的应用范畴及优势互补。同时还介绍了适用于常见肿瘤合理、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及临床的典型病例。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为肿瘤的治疗增加更多的方法,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造福人类。

本书承蒙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及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著名肿瘤专家李佩文教授在百忙之中审阅并为之作序,谨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衷心地感谢在此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的各类医学文献及相关书籍的作者。

因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和同仁不吝赐教。2008年10月于广州序一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的治疗策略是以杀灭肿瘤细胞为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等是杀灭肿瘤细胞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治愈率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加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会越来越少,而最佳的治疗方案又必须是相对于病情而言的。所以,给病人选择一个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使用范围,它们在具有临床疗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这也就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客观、科学、合理地为病人制定出更适合于病情的治疗方案。由彭磷基教授倡导的肿瘤绿色综合疗法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传统中医中药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螯合排毒技术、热疗技术、三氧疗法及针灸、药膳、营养、心理、运动、医学气功等各种“自然疗法”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地合理选择应用的一种“绿色综合治疗”模式。这种综合治疗模式既可利用各种治疗手段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又可配合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抑制肿瘤细胞在全身的蔓延。此外,该综合疗法还配合药膳营养、心理治疗等非药物疗法,以促进肿瘤患者早日康复。“绿色综合疗法”的宗旨是尽可能地保护人体正常的组织功能,增强病人的免疫力,有效缓解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肿瘤绿色综合治疗并不排斥必要的手术及放化疗,与其联合应用确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由国内首家通过国际JCI医院评审认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院长彭磷基教授编著的《肿瘤绿色综合疗法》一书,详细阐述了其多年来按中医理论体系、循证医学建立的比较完善的肿瘤绿色综合治疗方法与思路,对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肿瘤治疗学的手段,适应了临床医学治疗肿瘤的实际需求。《肿瘤绿色综合疗法》一书,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出发,重视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体现学科协作与优势互补,实乃集创新、实用为一体的非常有参考价值的肿瘤绿色综合治疗专著。

我近年有机会曾多次赴该院考察、学习,深感肿瘤绿色综合治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肿瘤绿色综合治疗的提出,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值此《肿瘤绿色综合疗法》付梓之际,谨此致贺,并为之序!序二《肿瘤绿色综合疗法》一书问世了,有关肿瘤的书籍目前很多,然而强调“绿色”者罕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素问·保命全形论》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体现了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提到大自然,首先给人以绿色的优美印象,但是现在环境的污染,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已给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威胁,这也必然威胁到人类自己,所以“回归自然”、“绿色革命”的呼声日盛,可见在维护人类生存、拯救人类生命的各种手段中,强调“自然”、强调“绿色”是件十分必要的事。

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从哲学角度出发,二者势不两立,有你没我。为了生存,必须彻底消灭疾病而后快,于是便出现了“强弓硬弩”的攻击性治疗,如对精神病的电休克及对皮肤病、类风湿、肿瘤性疾病的诸多毒性药应用等等,这些疗效是以牺牲机体健康换来的,有时是企盼“死而后生”的效果。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 “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转化,人类对疾病的本质和疗法的认识也有改变。以肿瘤疾病为例,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肿瘤定为慢性病,一改既往认为“肿瘤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把肿瘤性疾病也看成是诸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伴随人体衰老过程的异常体现。肿瘤的出现不是异物,而是机体自身的产物,肿瘤细胞在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是正常细胞分化异常和发育障碍,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进展缓慢的癌细胞对生命并不构成伤害,只是在机体出现严重虚损和失调的特定条件下,癌细胞迅速过度增殖并侵袭重要器官时才威胁生命。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可见不损伤正气,维护和调整机体的平衡,诱导癌细胞的凋亡,不失是一种积极的抗癌方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已提出“癌症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在中国目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肿瘤的早期发现率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诊治大量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是临床医生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慢性病需要长期伴随治疗,难治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维护和提高生活质量更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诸多需要探索的课题摆在了临床医生面前。彭磷基教授重视中西医结合和自然疗法特点,把传统的中医中药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肿瘤无毒、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把食疗及心理、运动、气功等多种手段运用其中,达到多学科优势互补,使患者在绿色综合治疗中受益。

本人才疏学浅,临床工作40年,深知治疗肿瘤的艰难,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疗效不断提高,有识之士提出新观点、新方法都是对医学发展的推动,应当鼓励,故应作者之邀,不揣陋陈,贸然应允作序,愿本书能为杏林添色,在医林绿海中成为一朵艳丽的奇葩。内容简介《肿瘤绿色综合疗法》一书是由首家通过国际JCI医院认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院长彭磷基教授编著。作者多年来致力于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探索,首倡肿瘤以无毒、微创、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为目标,打破了长久以来临床上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作为主体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格局。

本书介绍的“绿色综合疗法”汇集中医中药、螯合排毒、热疗、三氧、针灸、药膳营养、医疗气功、心理、音乐等治疗方法,既综合了自然疗法的精华,又突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并按循证医学的规则为肿瘤病人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该书既有充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大量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和疗效评估,有临床治疗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和典型案例,也有各种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新成就、新进展、新经验,是目前关于肿瘤绿色综合治疗方法用于临床的首部实例性专著。

全书共分11章59节,各章节之间内容既相对独立,又融会贯通,形成用药规范、优势互补的完整治疗体系。该书资料翔实,体例新颖,诊治规范,是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书,适合从事肿瘤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作为医学爱好者及肿瘤患者的自修读物。第一章肿瘤绿色综合疗法概论第一节 理论基础及其治疗特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率居第一位的疾病,每年全世界有超过760万人死于癌症。我国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资料显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仍排在各种死因中的第一位,而且呈上升趋势,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癌症。恶性肿瘤不但对病人和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而且对整个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肿瘤控制和治疗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及世界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人们对肿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肿瘤发病的病因和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所以在肿瘤的防治研究方面仍没有突破性进展,尚未找到一种完全治愈肿瘤的有效方法。

目前,手术、化疗、放疗仍是传统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麻醉技术的提高,手术的方式和术后的恢复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由于新的副作用较小的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新的放疗设备和放疗技术的出现,使很多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但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不能够解决肿瘤治疗方面的全部问题,而且其毒副作用往往限制了这些方法的使用。近20年来,生物免疫治疗的发展给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想在临床上有突破性的进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出了“肿瘤绿色综合疗法”的新概念,丰富了肿瘤综合治疗体系。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绿色综合疗法在肿瘤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疗效。1 理论基础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和现代免疫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在“绿色”的原则与理念指导下,应用传统医学、现代医学、自然疗法等综合方法治疗肿瘤,使其具有绿色、综合、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在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局部病变的存在,可影响到全身,产生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失调,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反之,全身整体状况的好坏,又往往影响局部的治疗效果。由于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免疫、基因等)在局部的体现,所以治疗肿瘤,不能只认为局部病灶切除或消失就是痊愈了,而要更加重视全身治疗,注重整体功能的恢复,调整机体内环境以达到稳定,即阴阳平衡。另外,肿瘤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扶正祛邪,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发挥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肿瘤绿色综合疗法正是在中医整体观和免疫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2 “循证医学”和“个体化治疗”

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法是目前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多学科的协作与优势互补,也是提高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代表了当今肿瘤治疗的合理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转变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这一指导临床医学实践的新模式,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就是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进行的,它根据病人机体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势,同时根据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营养状态等依据,科学、合理地应用中医中药、热疗、排毒、三氧、针灸、医学气功、心理、药膳营养等治疗手段,“谨慎、准确和合理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临床试验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病人疗效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绿色综合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其意义不仅在于证实其某一种新疗法、新方案的有效性,重要在于肿瘤治疗方面的创新性思路。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去制定临床治疗的方案,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用循证医学去评价治疗方案,不再单纯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评价疗效的唯一标准,而是引入了生活质量、生存期等概念;在治疗上不再单纯以瘤块缩小或消失为唯一目标,也兼顾到了症状的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等。

肿瘤的绿色综合疗法把“循证医学”和“个体化治疗”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医疗实践已经证实了肿瘤的个体化特征,不仅发生在不同个体、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病期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而且在相同类型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中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个体化治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绿色综合疗法针对每一个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了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肿瘤绿色综合治疗方案个体化的基本原则,就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过程中,既看到“肿瘤”,又看到“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随着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在肿瘤的不同时期,明确主攻方向,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选用热疗、排毒、三氧、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法。同时,对每一例肿瘤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采用不同的措施解决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考虑到病人在生理、心理、治疗条件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意愿,适时应用针灸、医学气功、心理、药膳营养等治疗手段,避免了部分病人的过度治疗或不当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机体,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 治疗特点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指的是中西医结合并融汇自然疗法,运用无创或微创的手段治疗肿瘤的一套综合治疗方案。“绿色”和“综合”是其特点。“绿色”治疗的内涵是以自然疗法为核心的无创伤、毒副作用小、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这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以往的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这三种治疗手段对人体有较大的创伤性,尤其是放疗和化疗往往使部分病人难以忍受,而且即使将上述的治疗全用上也不能控制肿瘤,其最终仍会扩散转移或复发。因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消亡和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体内各种“毒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治疗是集中医中药、热疗、排毒、三氧、针灸、医学气功、心理、药膳营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方法来扶正祛邪抗癌,即全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并用多种途径排除人体“毒素”,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在肿瘤的绿色综合治疗方面我们主要突出三个特点:

3.1 绿色治疗

绿色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特色,运用的治疗方法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而对正常组织和器官无损害,且能起到免疫、代谢等功能调节作用,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就是我们倡导的“绿色”的原则。

3.2 综合治疗

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是治疗肿瘤的核心和精髓。在肿瘤的每种治疗方法中,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治疗肿瘤,因为肿瘤的病因和病机很复杂,现阶段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肿瘤的某一方面,所以在肿瘤的治疗中我们强调综合治疗,也就是将各种治疗方法在辨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3.3 个体化治疗

包括了中医讲的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是绿色综合治疗的主要特点,根据不同个体、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病期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选择有所侧重和不同。第二节 肿瘤的病因与病机

肿瘤是多种致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多年来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环境与行为对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约8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包括空气污染、吸烟、放射性物质和化学性物质的损伤、食物营养因素、微量元素缺乏或超标、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导致人体内的毒素积聚于不同的组织和细胞而不能排出,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现代研究表明,肿瘤是基因疾病,而且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突变的结果。可以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都跟各种“毒素”有关。毒素既包括外来的有害物质又包括人体自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当这些毒素不能及时完全清除,在体内蓄积就会损伤脏腑功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平衡,降低免疫功能,气虚血瘀,邪气旺盛,久之成癌。而肿瘤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机理就是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吞噬人体的营养,侵蚀人体的正常组织。其复杂的病因病理一直是肿瘤学家们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1 肿瘤的现代医学病因病机

1.1 源流

人类对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对于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也只有200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对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发展。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病毒、免疫因素、内分泌等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人类对肿瘤的记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3, 5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草纸文中已经有了体表肿瘤的最早记录。在肿瘤的病因研究中,1775年英国人Percivall Pott发现扫烟囱工人的阴囊皮肤癌发病率高,而提出了肿瘤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1918年日本的科学家Yamigiwa 和Ichikawa 给兔耳长期涂抹煤焦油最终诱发了肿瘤证实这一论点。到1933年成功地分离出了煤焦油中的致癌成分苯丙芘。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证实了烟草与肺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最近20年又证明了烟草与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有明确的相关性,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都为化学物质致癌找到了理论依据。

物理致癌学说起源于很早以前发现长期曝晒的海员皮肤癌发病率较高,直至1910 年前后Marie和Clunet等才证实并报告了应用大剂量的X线照射可诱发大鼠肿瘤的确切证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长崎和广岛受原子弹爆炸影响的幸存居民中,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也证实了物理致癌因素。

病毒在肿瘤学中的研究也已经有了90多年的历史。虽然病毒和肿瘤的关系仍然未完全阐明,但是研究证实病毒确实和人类的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908年,埃立曼等人证明鸡白血病可以由不含细胞的滤液中一种因子引起,现已知这种滤过性因子就是病毒。1947年,克劳德等人在Rous肉瘤细胞中观察到一种病毒颗粒,称之为“Rous肉瘤病毒”,这是经过证实的第一株动物肿瘤病毒。 目前已发现600多种动物肿瘤病毒,其中2/3为RNA病毒,1/3为DNA病毒。例如已经发现某些亚型乳头状瘤病毒和疱疹病毒与子宫颈癌的发生相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生相关;EB病毒与鼻咽癌及某些类型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病、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相关。

除病毒外,医学界还发现某些寄生虫也与癌症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例如日本血吸虫与结肠癌、埃及血吸虫与膀胱癌、中华支睾吸虫与胆管细胞癌等,但其致癌机理尚未阐明。

20世纪70年代,肿瘤学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分子肿瘤学时代。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ishop和Varmus从Rous肉瘤病毒中成功的分离出了第一个病毒癌基因Src,并且在人和动物的正常细胞中也找到了Src基因的存在,称之为“前癌基因”或“原癌基因”。 1981年,科学家们从多种人体肿瘤中分离到Ras癌基因。至今为止已经先后分离出了100多种癌基因。P53是目前发现在人类肿瘤中突变率最高的抑癌基因,在DNA修复、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抑癌基因的发现对于阐明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的肿瘤如乳腺癌和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2 发病因素

目前已知的引起肿瘤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涉及外界因素如化学致癌物质、电离辐射、病毒等多种多样的环境致癌因素,又与机体的遗传特性、免疫功能、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密切相关。或者说恶性肿瘤是体内外两方面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1.2.1 物理因素

目前虽然证实了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体各部位发生肿瘤,但据估计其致癌病例数只占总数的2%~3%。电离辐射主要包括以短波和高频为特征的电磁波的辐射和电子、质子、中子等的辐射。辐射致癌的机制可能有:染色体或基因的突变;基因表达改变;放射线激活潜伏的致癌病毒等。已经证实的放射线较常引起的肿瘤有: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且研究表明,在接受较大放射剂量治疗的患者中,致癌的危险性也稍有增加。

各项研究证实了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与皮肤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细胞DNA断裂和DNA-蛋白交联和染色体畸变,紫外线还可抑制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突变细胞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这些因素使得皮肤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发生率增加,且还可能与黑色素瘤的发生有所关联。

1.2.2 化学因素

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它们的化学性质千差万别,作用机制常不相同,致癌作用的强度相差也异常悬殊,科学家对致癌物质的分类亦各不相同。按照它们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下列一些种类的物质:

烷 化 剂:芥子气、环氧乙烷、氯乙烯、苯、烷化抗癌药物

多环芳香烃:苯丙芘、甲基胆蒽、沥青、煤焦油

芳 香 胺:联苯胺、硝基联苯、乙萘胺等

亚 硝 胺:二乙基亚硝胺、甲基辛基亚硝胺等

重 金 属:铅、汞、镍、铬、砷等

矿 物 类:某些石棉纤维等

药  物:某些激素、某些抗癌药物等

生活嗜好物:香烟、槟榔等

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才能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方可引起肿瘤发生,这种物质称为间接致癌物。由于机体对致癌物质代谢活化的差别很大,所以有些化学物质对某种动物是致癌的而对人类或另一种动物则没有致癌性。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很多,其中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而化学致癌物的体内活化引起肿瘤发生的过程,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机体遗传背景的控制。由于人群中个体的基因表型千差万别,从而决定了不同个体对化学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

1.2.3 生物因素

生物致癌包括病毒、霉菌、寄生虫等。其中以病毒与人体肿瘤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RNA病毒感染机体后,若病毒的遗传信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并通过性染色体由亲代垂直传递到子代细胞,这种肿瘤病毒称为内源性的肿瘤病毒。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到正常细胞的调节控制,病毒多处于静止状态,但当机体受到化学致癌物、射线辐射等因素的作用后,可能激活病毒表达而在体内诱发肿瘤。例如艾滋病病毒就被证实可以引起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卡波济肉瘤、B细胞淋巴瘤、口腔和肛门附近的鳞癌等。一般情况下,卡波济肉瘤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仅0.002%,而艾滋病病人发病率可高达1/3。 EB病毒(EBV)是一种疱疹病毒,与儿童的Burkitt淋巴瘤和成人的鼻咽癌发生有着直接相关性。鼻咽癌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和东南亚等地的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IgG/EA和IgA/VCA抗体阳性率高达96%和81.5%,该研究成果已被用于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

1.2.4 遗传因素

少数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或神经节的神经母细胞瘤具有明显的遗传性。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神经纤维瘤等亦有相似情况,这与肿瘤基因的单基因遗传有关。不少常见的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白血病、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现代研究认为对致癌因素的易感性或倾向性可以遗传,而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着协同作用。此外,染色体的畸变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上亦有重要的意义。

1.2.5 免疫因素

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都表明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目前认为,肿瘤可产生肿瘤特异性抗原,能引起宿主一系列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攻击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其监视识别能力及清除异常细胞能力明显下降,才无法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

1.2.6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紊乱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例如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性别、年龄因素有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相关。

1.3 发病机制

1.3.1 多因素致病

肿瘤的发生是多步骤的病理过程。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从病理学角度分析其发生发展过程分为癌前期、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

肿瘤的发生过程分为:启动(Initiation)、促进(Promotion)和演进(Progression)三个阶段。三者各有本身的特点,又互相连续逐渐过渡,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没有很截然分明的界限。各种致癌物质可以分为启动剂和促进剂或分为完全致癌物和不完全致癌物。启动剂是指某些化学、物理或生物因子,它们可以直接改变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成分或结构,一般一次接触即可完成,其作用似无明确的阈剂量,启动剂引起的细胞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促进剂本身不能诱发肿瘤,只有在启动剂作用后再以促进剂反复作用,方可促使肿瘤发生。促癌物的种类也很多,如某些激素、药物、佛波醇酯(Tetradecanoyl phorbolacetate,TPA)等。有的促癌物只对诱发某种肿瘤起促进作用,而对另一种肿瘤的发生不起作用,例如糖精可促进膀胱癌的发生,但对诱发肝癌不起促进作用;苯巴比妥被证实可促进肝癌的发生,却不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有些致癌物的作用很强,兼具启动和促进两种作用,单独作用即可致癌,称为完全致癌物,如多环芳香烃、芳香胺、亚硝胺、致癌病毒等;另一些物质作用较弱,只能起到启动或促进作用,称为不完全致癌物。

肿瘤发生过程中,除了各种致癌物的单独作用外,它们还可能互相影响,发生不同的联合效应,例如协同致癌作用,指单独作用时两种物质都是弱致癌物,而同时作用或先后作用时则会显著增强诱发肿瘤的作用;共同致癌作用,指致癌物在某种非致癌物存在的情况下,致癌作用加强;抗致癌作用,即互相拮抗、减弱致癌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潜在的实用意义,例如据此开发利用抗氧化剂维生素A、维生素E、硒、茶多酚等抗癌治癌;研发某些激素、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用以预防或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1.3.2 不同阶段的多环节致病

我们可以通过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癌症多步骤发病复杂性,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黏附因子及DNA修复基因等的异常积累。以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从慢性胃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胃良性腺瘤→早期胃癌→晚期胃癌的顺序演变过程中,已知基因不稳定性、染色体不稳定性、端粒酶逆转酶表达所致的永生化参与了胃癌的起始步骤,而从腺瘤发展到早期胃癌、晚期胃癌的过程中均伴有CD44异常转录物的出现、P27的表达下调、cyclinE基因的过度表达,且伴随着nm23基因的表达下调、GF基因的过度表达、C-erB B2扩增,晚期胃癌开始了浸润转移。2 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

2.1 源流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 500多年的殷周时期:从殷墟发掘出的甲骨文上已有“瘤”的记载,该字由“疒”及“留”组成,说明了当时对该病已有“留聚不去”的认识,这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有关中医记载肿瘤最早的文献。此后的许多古籍也间有提及这类疾病,如《周礼》中已记载治疗肿瘤的原则方法。《山海经》这部上古地理著述中也收集有治恶疮、瘿瘤、痈疽、噎食等疾病的植物、动物及矿物药。《黄帝内经》中对肿瘤的记载丰富,诸如“昔瘤”、“肠覃”、“石瘕”、“膈中”等病症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肿瘤相类似,如“噎膈不通,食饮不下”类似现代医学中的食管、贲门肿瘤所造成的梗阻症状。有关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等方面的论述,更是给以后的治疗提供指南和依据。

汉代著名医家华佗在《中藏经》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提出了“毒”这一深刻的病因思想,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局部恶变的概念,表明它不是一般的气血不和所生,而是多种因素逐渐累积后的一种局部恶性质变。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注意到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过程,晚期体形多羸瘦,类似今之恶病质描述。并提出了一整套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当时盛行炼丹术,发明的“红升丹”、“白降丹”之类的药物对肿瘤的治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如华佗治疗噎膈反胃方中有丹砂等,“红升丹”甚至可以说是化学药的先驱。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开始分门别类记载肿瘤及其所属症状,还专门讨论其病因病机。如将噎膈按其病因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和忧、患、气、寒、热五膈。唐代《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对瘤的分类更趋细致,有:“瘿瘤”、“骨瘤”、“脂瘤”、“石瘤”、“肉瘤”、“脓瘤”和“血瘤”等记载,此外,还有对诸如今之子宫颈癌、乳腺癌等的详细症状描述。此期的治疗手段与方法也日趋多样丰富。除内服方药外,还出现了手术方法割除疣赘、瘤疾的外科记载,如唐太宗时所编的《晋书》载有用外科手术治疗眼科“大瘤疾”的病例:“初,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外科精要》即提出体表的“疮疡”,并不是单纯的局部的病变,而是关系到人体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的变化,所以治疗“疮疡”不能单纯注意局部的攻毒,而要从脏腑气血全局的变化来考虑整体治疗。注意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肿瘤的中医治疗。如寒凉派的刘河间认为火热致病,当用寒凉药治疗热证。张从正的攻下法能够及时有效减低、缓解恶疾的侵蚀作用,从而对许多特定时期的恶性疾患具有很高的疗效。李东垣提出用“养正积自消”的“补脾益胃”法,“扶正固本”不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延长病人平均生存时间。朱丹溪提出了“痰”与发病的相关性,提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也”;“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痰注也”。

明清医家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均有更多的论述。认为肿瘤的形成与气滞、痰湿、瘀血、毒邪有关,是“积聚之病”,所以使用攻、消、补、散法治疗肿瘤。肿瘤虽然表现在局部病灶,但却是全身性病变的一种表现。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既重视体表疾患的局部表现,又重视患者机体的内在变化;既重视手术,病灶的消除,又重视机体抗病能力的增强。既有内服药物,也用外敷药、手术切除、烧灼术等方法治疗。如用商陆捣盐外敷以治疗石疽,用大蟾蜍敷贴治疗恶核。陈实功用烧灼止血法治疗唇癌:“割治后,急用金银烙铁,在艾火内烧红,烫之。”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对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毒邪”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外在因素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不是局限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肿瘤无论发生在任何组织和器官,都不外是由于寒暑变迁,居住环境,起居不慎,饮食失节,负重跌扑,忧思忿怒等原因而影响体内气血运行,升降失司所致气滞不畅,血瘀脉阻,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我们认为毒邪是肿瘤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力。毒邪包括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外来毒邪指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内生之毒指七情内伤、饮食劳伤、脏腑功能失调多种病因致机体阴阳失调,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产生水湿痰瘀之毒邪。

毒邪致病初期可以不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也可无明显的阴阳寒热虚实。人体感染毒邪后,因毒邪的种类和人体正气的强弱不同,机体可处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前驱状态。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前驱状态是两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状态处在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而稍偏离于健康,具有可逆性,疾病前驱状态是向疾病状态发展的前奏。毒邪存在于体内,就是破坏机体的健康状态,向着疾病的方向发展。如毒邪侵入肝脏后,会使肝脏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但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仅是在临床体检的时候发现肝功能的某些指标不正常,当合并有其他疾病或者劳累过度时才会出现黄疸胁痛等临床表现。毒邪致病也可无明显的阴阳属性,在侵入机体不出现症状的阶段,机体的阴阳寒热虚实是处于平衡状态,如无症状性乙肝的病人并不表现为阴阳寒热虚实的偏盛偏衰,而使机体处于正常的阴阳协调状态。毒邪侵入机体后耗伤机体的正气,损伤五脏六腑,是一个缓慢的病理过程,何时表现为寒热阴阳的偏盛偏衰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正气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医宗金鉴》曰:“盖以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是以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从寒化,或从热化。”

毒邪致病可以出现瘀血、肿块、痰液等病理产物。不同的毒邪作用于五脏六腑。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各种毒邪相互作用于机体,使机体的正气亏虚,脏腑的功能受到损伤,久之则导致瘀血,出现肿块,而瘀血、肿块作为内源性毒邪必然会加重机体的损伤,使病情恶化,出现脏腑气血津液衰竭的危重证候。

毒邪致病具有顽固性迁延难愈的特点。毒邪具有病情顽固,易于反复;常规辨证,难以奏效;病期冗长,病位深疴等证候特点。毒邪内伏,营卫失和,气血亏虚,脏腑败伤,其病多深重难愈,后遗变证蜂起,治疗难度较大。毒邪侵入机体后,常常潜伏于脏腑,与脏腑交织在一起,缓慢地损伤脏腑的阴阳气血,所以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够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2.3 “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正气不足密切相关。正气不足贯穿在恶性肿瘤的始终,当六淫、七情侵袭机体,浊邪停聚时,若机体正气盛,能祛邪外出,则癌毒不得产生,或即使产生,也能及时清除,使消散于无形;若正气亏虚,阴阳失调,不能及时地祛邪外出,致使浊邪长期停滞于体内时,才能酿生癌瘤。因而,正气不足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条件。李中梓《医宗必读》所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免疫系统是中医理论中“正气”的一部分,“正气”旺盛则人体免疫力强,正气虚则免疫力低下。人体免疫系统有免疫监视作用,当机体正常细胞发生突变时,免疫活性细胞能及时地识别并加以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减弱时,免疫监视功能失调,不能消灭体内连续发生的突变细胞而有利于肿瘤生长。 目前,肿瘤免疫学已经证实,癌症患者有免疫功能紊乱,特别是T淋巴细胞、NK细胞功能低下。肿瘤患者之正气不足既有生理上的因素,又有病理方面的原因。癌症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经言:“人过四十而阳气自半”。中老年后,肾气渐亏,脏腑功能进入自然衰退阶段,正气因之而日渐不足。而长期情志失调、忧思焦虑、抑郁不乐,不仅能使气机失畅,日久还会影响阳气的振奋,损伤肝脾,中焦不运,生化乏源;至于饮食不当,劳欲太过等均能损伤脾胃,使正气虚弱。

正虚不仅是肿瘤产生的前提,而且决定着癌症发展及转归。患癌症之后若能得到积极的治疗,特别是在经过手术切除癌肿之后,及时地予以扶正治疗,使正气强盛,对限制癌毒的扩散,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明显的疗效,甚至有因之治愈者。恶性肿瘤是本虚标实疾患。在病理因素上除癌毒外,瘀滞痰湿也是很重要的病理产物。然而,在众多标本矛盾中,癌毒侵袭,消亡正气,正气亏虚,癌毒益猖。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恶性肿瘤的本质就是癌毒肆虐和正气日亏的过程。在临床实践中,因癌肿发生部位的不同,受损脏腑的差异,正虚邪实的缓急,在病机症候上又表现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

2.4 “本虚标实”是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特点

肿瘤中医学病因为外感邪毒,情志抑郁,饮食失调(不洁),加之脏腑虚损,正气虚弱,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痰浊、血瘀、热毒相互搏结,日久而成。在肿瘤的整个发病过程中,正气虚弱,阴阳失调是发病的根本,外感邪毒、情志失调、饮食不调(洁)、邪毒、痰瘀凝聚是肿瘤发病的诱因,“本虚标实”是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壮人无积,虚则有之”。正气虚弱易引邪内犯,反之,本虚标实,相互搏结日久,更伤正气。临床表现为气虚的乏力、倦怠;血虚的头晕肢麻;阴虚的胁肋隐痛、盗汗、目干、腰酸及阳虚的畏寒、便溏。特别是在病变后期,气血阴阳极度衰弱,痰浊、湿聚、气滞血瘀、热毒互结,虚实夹杂,变证多端。扶正则碍祛邪,祛邪又恐伤正。人体正常的阴阳互根、互用关系遭到破坏,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都会加重肿瘤的症状和加速肿瘤转移的速度。

肿瘤的临床辨证论治原则要根据其相应证型变化而制定。初期邪盛而正虚不甚时,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用药多以扶正攻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随着病情发展,邪盛正虚明显时,治疗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与病情发展到气血虚弱,肝肾阴虚,阴阳虚衰阶段,则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扶正祛邪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有助于机体抵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犯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持和恢复。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就是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

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基本特点。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之间,结构上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辨证与辨病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的综合疗法,扶正化瘀、软坚消积、化痰解毒等方法联合应用,对于认识和防治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转移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节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的治疗原则

根据对肿瘤病因、病机的分析与临床实践总结,肿瘤的综合治疗应从排毒、提高免疫力及增强营养这三个方面着手。1 “排毒”是祛邪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毒邪”是肿瘤发生的外因,即使我们杀死了体内的肿瘤细胞,但只要诱发肿瘤的“毒素”没有排除体外,肿瘤还会再复发,所以肿瘤治疗的核心之一是排毒。如上所述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都跟“毒素”有关。中医认为,毒邪包括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外来毒邪如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毒邪,内生之毒如七情内伤、饮食劳伤所致的水湿痰瘀之毒邪。现代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与体内某些重金属如铅、汞、镉、砷等超标有关,与某些微量元素(铁、锌、硒等)缺乏也有关。现代科学证实,螯合疗法、排毒方案,能促进体内各种“有毒”物质的代谢排出;同时,补充所缺少的微量元素,为患者提供各种治疗方法及通过各种途径,将体内积累的毒素排出体外。排毒疗法是肿瘤治疗的重大进展,以抗坏血酸钠(维生素C)为代表的抗氧化剂既有直接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又能排除肿瘤坏死因子、炎性细胞因子、自由基等毒素,且对正常细胞无损伤。

人体排出毒素的途径包括大小便、皮肤、五窍、心理等,而排毒的方式也有很多,如用中药促使患者排汗、呕吐、腹泻、利尿等方法排毒,还有现代的个体化螯合排毒疗法、热疗等手段。2 提高免疫力、扶正固本是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是机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先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现代免疫学认为,当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下降时,对于异常增殖的细胞(癌细胞)不能及时被识别、清除,才导致了肿瘤的侵犯。由于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只有免疫力提高了,才能配合其他方法控制并增强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能力。这是治疗肿瘤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说明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抵抗力密切相关。人类疾病种类繁多,病理机制千差万别,但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伴有免疫功能改变的疾病不乏其中。在中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药一直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几千年来,中药在治疗许多与免疫相关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就是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抵抗力来自体内的免疫系统,健全的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防御功能、稳定功能、监控功能。

病人的免疫功能好坏不但决定是否患肿瘤,并且决定肿瘤发展的快慢,据有关资料统计:人体内一个癌细胞变成原位癌一般需要2~10年时间,这时间差异取决于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如果病人一旦发生肿瘤即进人肿瘤发展和免疫功能降低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状态,并由此引起病人的内环境平衡失调,各器官功能衰竭,最后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死亡。

对肿瘤病人只有进行免疫治疗才能有效地打破病人恶性循环状态。对于肿瘤病人而言,免疫治疗是扶正、祛邪、固本的非常必要的内因基础治疗,其治疗的时间越久越好。3 营养支持是提高肿瘤疗效的保障

癌症的发展很大因素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癌细胞的快速繁殖掠去了机体大部分的营养,使正常的细胞组织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补充,使得每个癌症患者都存在营养缺乏问题,尤其到晚期患者表现为恶病质、重度营养不良,这常是导致肿瘤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维系肿瘤患者的生命就一定要给予充足的营养,这在肿瘤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营养不足又会影响到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营养支持(口服及静脉营养)包括现代的营养学和中医的食疗。中医有云“药补不如食补,食疗胜似药疗”,营养饮食或药膳提供给人体所需99%以上的必需养分,如果能合理调配营养,就可以有效地保证肿瘤病人所需,提高其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第四节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的治疗作用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不同于传统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传统的综合治疗主要是放疗与化疗的联合或是手术与放疗、化疗的结合,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所以在疗效上虽然有所提高,但相应的毒副作用也更大了,且达不到彻底治愈的目的,而是带毒治疗。而绿色综合疗法是采用无毒副作用的多种治疗手段、多学科的综合运用,突出了综合治疗的特色与优势,吸取了中西医各自的长处。绿色综合疗法,除强调综合治疗,更提倡绿色、提倡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各种疗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并能全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肿瘤复发、扩散和转移。1 具有杀伤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如三氧、热疗、排毒、中医中药等,均有明显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例如三氧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三氧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诱导人体产生细胞。

杀伤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能发挥免疫杀伤作用;三氧具有免疫诱导作用,传递信息并激活其他免疫活性细胞;三氧还可以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各种内源性干扰素(IFN-α IFN-β、IFN-γ)、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最终杀灭肿瘤细胞。而热疗可通过高温直接杀伤癌细胞,当全身加热温度达到41℃时,局部肿瘤组织温度即可达到45℃以上,短时间的持续高温就会使癌细胞凋亡,而正常细胞却能存活,达到抗肿瘤疗效。排毒疗法则是通过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能把人体中有害的超标的重金属毒素排出体外。中医中药、针灸、气功等是通过扶正祛邪、调动人体自身抗肿瘤能力,具有双向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免疫平衡,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2 对手术、放疗、化疗具有减毒增效作用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除了单独使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外,还对放疗、化疗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在治病的同时有其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如手术后的粘连、对脏器功能的损伤、放疗及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并积极排毒,防止转移或复发,尽量降低其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的生命和增加生存的机会。肿瘤绿色综合疗法的优势就在于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但不损伤机体的正常组织,而且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改善肿瘤病人的全身状况,调节内环境的平衡。因此,在放疗或化疗的同时配合绿色综合疗法,既可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又可拮抗放疗、化疗对免疫的抑制作用。另外,在增效作用方面,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已证实,热疗、中医中药等方法可以明显增强放疗、化疗的疗效,而且在放疗、化疗的同时,使用这些增敏绿色疗法可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及放射量,并可减少放疗、化疗的疗程,增强放疗、化疗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抑制肿瘤生长,更好地发挥其抗肿瘤疗效,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其毒副作用。所以说绿色综合疗法是手术、放疗、化疗副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减毒增效剂”。3 预防肿瘤复发及转移,提高有效率

由于恶性肿瘤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体现,所以在治疗肿瘤局部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全身整体功能的调整与治疗。这是肿瘤康复、预防复发及转移的根本。尤其是对早期手术后的肿瘤病人或经过放疗及化疗短期内病情控制后,为防止复发或转移,必须进一步消灭体内残余癌灶,排毒、清除肿瘤的诱因,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肿瘤治愈率。绿色综合疗法在肿瘤病人整体康复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排毒、热疗、三氧、中医中药、针灸、气功等绿色综合疗法,能够排出体内毒素,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体液免疫功能,如显著增强NK细胞、LAK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等,全面提高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扶正培元,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调整阴阳平衡,彻底消灭体内残余的癌细胞,预防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真正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4 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由于肿瘤病人的病情进展极快,使得肿瘤病人生活在死亡的阴影当中,且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便秘、咳嗽、甚至不能进食,或者是手术、放疗、化疗后引起的毒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呕吐、严重的免疫力低下而反复感染等,给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所以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一定要控制这些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肿瘤绿色综合疗法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针灸、三氧等疗法在止痛方面的作用,中医中药在改善咳嗽、消化道症状方面的作用等,均显示出绿色综合疗法在改善肿瘤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所以对已经不能手术或不能承受放疗、化疗的病人及仅能做减瘤性、姑息性放疗、化疗的晚期肿瘤病人,绿色综合疗法可发挥重要作用。第五节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的治疗优势

由于恶性肿瘤具有浸润式快速生长、容易转移和复发等特点,故单靠一种治疗手段,要想治疗肿瘤又兼顾患者的生存质量,往往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找到最佳治疗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生存质量并降低治疗费用。绿色综合疗法在增强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以及降低治疗费用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

肿瘤绿色综合疗法的治疗优势有以下几点:1 创伤小、毒性小

这是绿色综合疗法最大的优点,无论是热疗、排毒螯合、三氧治疗,还是中医中药、营养治疗、医疗气功、心理治疗、针灸等,首先注重的就是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避免引起机体的创伤和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即使是腹部恶性肿瘤需要进行热腹灌化疗,其毒性也远远比全身化疗小。某些情况下避免了开腹手术造成的创伤和痛苦。而大剂量抗坏血酸钠已经证实有细胞毒的作用,但没有化疗的严重毒性反应。2 选择性好、可重复治疗

绿色综合疗法中的局部热疗和三氧局部治疗,其主要攻击目标是肿瘤组织,对周边的正常组织无明显损伤,这种选择性杀伤治疗是不能与其他常规手段相比的。由于肿瘤细胞对热疗、排毒、三氧等治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