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陪孩子品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0 08:10:41

点击下载

作者:(清)俞陛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陪孩子品诗》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陪孩子品诗》试读:

前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及至唐代,诗歌发展到鼎盛期,一时间,国人识字解文者无不能读诗写诗。有唐不足三百年,留下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作,其中不少名篇佳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大概没有多少中国人是不会背几句唐诗的,因为,每个时代的传统文化开蒙,都会以读诗背诗开始。但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小朋友,对唐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只会背诵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

读诗,更要懂诗,最忌胡读、滥读、死记硬背。为了让小读者在入门阶段就能够领会诗歌精髓,进而爱上唐诗,我们推出这本《陪孩子品诗》。

本书所选150首诗歌,均出自红学家俞平伯之父、近代知名学者俞陛云为家中孩童特意编选的《诗境浅说》。书中专论唐诗中的五、七言律绝,侧重于分析每首诗的声调、格律、意义,以及句法、字法,细细品析诗韵、诗眼、诗境之美,读诗、背诗之余,引领读者体会唐诗新奇的想象、优美的韵律、淡雅流丽的语言,以及它们相互组合而成就的纯美意境。

为了方便读者,我们特别邀请古典文学研究者付春丽对原诗出现的一些难字、生僻字进行了注音,并对其字形、字意以及难解的句子加以解释,以降低阅读难度,扫除阅读障碍。另外,还对俞陛云先生的讲注进行逐句拆解,对这些经典名篇的内容与主旨进行白话解析,间或增补一些史实或诗文旧事,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领悟诗歌的意蕴。

我们还精选八大山人、傅抱石等艺术大师的画作为每首诗配图,与文字相辅相成。让读者在品诗赏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境界。

需要指出的是,俞陛云作此书之初,是为自家孩子开蒙,故不像编纂诗集那般考究,引用诗文、介绍诗人时偶有错漏。为不影响读者阅读和理解,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作者原意,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对于有多种写法或说法的,保留了作者原来的写法;对于确实是讹误的做了订正。

绝句

别人

·王勃·AB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CD

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A霜华:指皎洁的月光。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B笼(lǒng):遮盖,罩住。江际:江边。

C客子:离家在外的人。

D留滞:停留,羁留。

客子畏人句一语道破常年离家在外的人内心的酸楚,能婉转写出孤独的游子不安的心态。这固然是诗人有所经历的经验之言,对自己即将离别的朋友说这样的话,也是为了规劝朋友不要羁留在外地,要早日回到熟悉的环境中来。

客子畏人句,一语镇纸,却曲迷阳,忧心悄悄,能曲状孤客自危之意。作者固阅世之谈,亦对于所别之人,有为而发,故劝其早归也。(俞陛云《诗境浅说》)

曲池荷

·卢照邻·AB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C

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

A浮香:荷花氤氲的香气。曲岸:曲折的堤岸。

B圆影:指圆圆的荷叶。华池:景色秀丽的池沼。

C飘零:凋谢,凋零。

借咏叹落花飘零抒发内心的感受,是诗人常有的情怀。这首诗唯独咏叹曲江的荷花,是因为曲江临近皇家重地,平日里来曲江游玩的多是达官贵人,这些人迷恋功名利禄,不知道功成身退,这首诗是为讽喻那些迷恋功名不知身退的人所作。告诫他们不要等到秋风肃杀时才慨叹飘零坠落,要早做打算,明哲保身,而不是单纯地咏叹落花。

借落花以书感,诗人所恒有。此独咏曲江花者,以曲江地邻禁苑,为冠盖荟萃之地,当有朝贵,恋青紫功名,不知早退者,此诗特讽喻之。勿待素秋肃杀,而始叹飘零,明哲保身之义,非泛咏落花也。(俞陛云《诗境浅说》)A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BC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D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A易水:河流名,也称易河,发源于河北省易县,战国时燕国太子丹送别荆(jīng)轲的地点。

B此地:这里指易水岸边。别燕丹:指的是荆轲辞别燕太子丹。

C壮士:这里指荆轲。发冲冠:形容人因愤怒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D昔时:往日、从前。没(mò):通“殁”,死。

在易水边送荆轲的诗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短短十五个字,千年以来,让人仿佛还能听到当时悲慨壮烈的歌声。自古以来,咏叹易水的诗人都不会脱离这样的主旨。这首诗一气呵成,挥洒自如,而重点则放在“水犹寒”三个字上。从这三个字中,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荆轲已经逝去,但他的英烈和雄壮的风采仍然鲜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滔滔东去的易水寒冷凛冽,时至今日好像还能听到易水岸边送别之人的呜咽。这首诗慷慨悲凉,直达人心,可谓诗中的翘(qiáo)楚。

易水送荆卿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寥寥十五字,而千载下如闻悲壮之声。咏易水者,当不能外此意。此诗一气挥洒,而重在“水犹寒”三字。一见人虽没,而英风壮采,凛烈如生,一见易水寒声,至今日犹闻呜咽。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俞陛云《诗境浅说》)A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BC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D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

A洛堤(dī):东都洛阳皇城外百官等候上朝的地方。

B脉(mò)脉:悠远绵长的样子。广川:指洛水。

C历:经过。长洲:这里指洛堤。

D曙:天刚刚亮,这里比喻可以望得见的美好前景。

这是诗人上官仪上早朝途中所作的一首诗歌。“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两句,写诗人天刚亮的时候骑马行走在洛堤上,一路风景如画。诗句清丽悠远,颇有神韵。以前张耒(字文潜)推举韩愈、柳宗元五言诗写得最好的句子,认为韩愈的“清雨卷归旗”一联和柳宗元的“门掩候虫秋”一联可以称为压卷之作。上官仪的作品,可以和韩愈、柳宗元的诗媲美了。

此早朝途中所作。鹊飞蝉噪二句,写洛堤晓行,风景如画。诗句复清远而有神韵。昔张文潜举昌黎、柳州五言佳句,以韩之“清雨卷归旗”一联,柳之“门掩候虫秋”一联为压卷。上官之作,可方美韩柳矣。(俞陛云《诗境浅说》)A

送杜审言

·宋之问·BC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 。

A杜审言:唐代诗人,是杜甫祖父。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此诗为五律,俞陛云选本只录半首。

B卧病:因病卧床。

C嗟:感叹,叹息。

诗人在病中不能送别远行的朋友,无以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怀,所以将这种情怀寄托于江边的柳树,可见诗人与友人之间感情的深沉厚重。

病中不能送客,无以表意,而托诸江树,正见其情之无极。(俞陛云《诗境浅说》)A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B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C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A赋得:凡是摘取古人成句为题的诗歌,诗题前面大多会冠上“赋得”两个字。自君之出矣:乐府诗杂曲歌辞名。君之出矣:指丈夫离开家。

B不复:不再。残机:有没完成的织物的织布机。

C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张九龄(世称张曲江)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唐玄宗(清代因避康熙玄烨讳将“玄宗”称为“元宗”)如果能听进他的建言,又怎么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和马嵬坡之变呢?这首诗大概是张九龄因为受到李林甫的谗言被罢免丞相之位后所作,借写闺中的哀怨之情来寄托自己的忠心爱国之思。已经过了十五满月的美好夜晚,从此之后虽然月光依旧皎洁,月亮却由圆变缺,清辉夜夜减少。想要见到朝野清正,明君良相能够遇合的那一天,越来越没有希望。

曲江乃唐时贤相,元宗若用其言,安有渔阳之变。此诗殆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后而作,借闺怨以寓忠爱之思。已过三五良宵,此后清辉夜夜,有缺无盈。见明良遇合,更无余望。(俞陛云《诗境浅说》)A

鸟鸣涧

·王维·BC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A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B闲:安静、悠闲。

C空:空寂,这里形容山中寂静无声。

D时:偶尔。

山中幽静,寂无人声,皎洁的月光淡淡地笼罩着山上的树林,林子中的鸟儿以为月光就是曙光,偶尔在树枝上欢快地鸣叫,悦耳的叫声传出了轻烟淡笼的树林,山居生活中,夜晚非常安静,山鸟的鸣叫也只是偶尔才能听到。王维(世称王右丞)能够在幽静的环境中领会深意,以前的诗人有“鸟鸣山更幽”的诗句,静中写动,更增加了山林的幽静。这首诗也是同样的道理。

山空月明,宿鸟误为曙光,时有鸣声,出烟树间,山居静夜,偶一闻之。右丞能在静中领会,昔人谓“鸟鸣山更幽”句,静中之动,弥见其静。此诗亦然。(俞陛云《诗境浅说》)A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A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业的一景。柴:有篱笆院落的村墅。

B返景:日光返照。景:日光。

诗歌的前两句已经写出了在山里居住的幽静环境。后面两句说,深深的丛林中,苔藓碧绿茵茵,阳光照射不到,只有傍晚夕阳斜斜地照进林间,照到这碧绿的苔痕上,苔痕的深绿和夕阳的浅红相映成趣。这样幽静的风景从没有人写过,只有心思巧妙的人才会有此感受,也只有王维这样的笔力才能写得出。

前二句已写出山居之幽景。后二句言,深林中苔翠阴阴,日光所不及,惟夕阳自林间斜射而入,照此苔痕,深碧浅红,相映成彩。此景无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诗笔复能写出。(俞陛云《诗境浅说》)A

辛夷坞

·王维·BC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DE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A辛夷:落叶乔木,又称“木笔”。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B木末芙蓉花:指辛夷。辛夷的颜色和形状与莲花(亦称芙蓉)很相似,又开在枝头,所以诗人用“木末芙蓉花”借指。

C萼(è):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绿色片状物。

D涧户:指家居山涧者的门户。

E纷纷:众多的样子。

兰花生长在空寂的山谷中,不因为没有人欣赏就不吐露芬芳。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中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世人都称之为绝妙的体悟。这也是这首诗的意境。诗歌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山谷中的辛夷花随着自然的变化,花开时已是独自芬芳,花落时也无人怜惜,在山林中静静地枯死,将自己的一切都付诸地府,确实有一股超脱于物象之外的达观气度。

兰生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东坡罗汉赞云: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世称妙悟。亦即此诗之意境。后二句之意,更有花开固孤秀自馨,花落亦无人悼惜,山林枯菀(wǎn),悉付诸冥漠之乡,洵超于象外矣。(俞陛云《诗境浅说》)A

竹里馆

·王维·BC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A馆:华丽住宅。

B篁(huáng):竹林。

C啸:撮口发出长声,即打口哨。

这首诗说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弹琴,风吹竹响成韵,虽然描绘的也只是一片静谧的景象,但凭借浑然天成而比同类诗歌更胜一筹。民间书坊刻印《唐诗三百首》特别摘录了这首诗,大概是因为这首诗明白晓畅,方便初学诗的人学习。

此诗言月下鸣琴,风篁成韵,虽亦一片静境,而以浑成出之。坊本《唐诗三百首》特录此首者,殆以其质直易晓,便于初学也。(俞陛云《诗境浅说》)A

鸬鹚堰

·王维·B

乍向红莲没 ,复出清蒲飏。CD

独立何缡褷,衔鱼古查上。

A鸬鹚(lú cí):一种水鸟,俗称鱼鹰、水老鸦。堰(yàn):挡水的堤坝。

B蒲(pú):这里指蒲苇,一种水生植物。飏(yáng):飞,这里指鸬鹚在水面上空飞翔的样子。

C缡褷(lí shī)::鸟儿初生时羽毛濡湿黏合的样子,这里指鸬鹚的羽毛因为在水里捕鱼而被水打湿的样子。

D 查(chá):同“楂(chá)”,木筏。

鸬鹚的身影刚刚没入红色的荷花中,随即就从蒲苇和水藻丛中钻出来,诗人确实善于描写鸬鹚鸟在水中低飞高举的姿态。后面两句是说,鸬鹚鸟在水中捕到了鱼,就叼在嘴里站在木筏上。鸬鹚鸟飞翔、吃食、停栖这一系列动作,在四句诗中全部描写了出来,可以说诗人非常善于观察事物了。小朋友们也可以学习借鉴,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甫入芙蕖影里,旋出蒲藻丛中,善写其凫没鸾举之态。后二句言,既入水得鱼,乃在楂头小立。鸬鹚之飞翔食息,于四句中尽之,善于体物矣。(俞陛云《诗境浅说》)A

红豆

·王维·B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A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颜色鲜红,在这里用来象征爱情和相思。本诗题目一作《相思》。

B南国:泛指我国南方地区。

C春来:一作“秋来”。

D 撷(xié):摘。

折下美丽的花朵送给思念的人,采一朵芍药赠给将要离别的人,从前的诗人骚客,大多借助灵芳佳卉寄托自己婉转的情怀。何况红豆被人们称为“相思子”,所以希望对方能够多多采撷,以此来增加离别后的感情,就像郭元振的诗用同心花来表现自己殷切的情谊。

折芳馨以遗(wèi)所思,采芍药以赠将离,自昔诗人骚客,每藉灵根佳卉,以寄芳悱宛转之怀。况红豆号相思子,故愿君采撷,以增其别后感情,犹郭元振诗以同心花见殷勤之意。(俞陛云《诗境浅说》)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AB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A来日:指“君”自故乡动身的那天。绮(qǐ)窗:雕刻或绘饰得很精美的窗户。

B着(zhuó)花未:开花没有。

久别故乡,钓鱼游玩之地、朋友之间相聚的欢乐,处处都是离人所牵挂的。然而诗人唯独回忆窗外梅花,这首诗从胸襟气魄来看已经风雅飘逸超脱尘俗了,从诗句内容上看,更有一种清空之气,这才是妙手偶得的佳句好诗。

故乡久别,钓游之地,朋酒之欢,处处皆萦怀抱。而独忆窗外梅花,论襟期固雅逸绝尘,论诗句复清空一气,所谓妙手偶得也。(俞陛云《诗境浅说》)A

送崔九

·裴迪·B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C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A崔九:崔兴宗,唐代诗人,曾隐居终南山,与王维、裴迪交游。

B丘壑(hè):山峰和河谷,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C“莫学”二句:陶潜《桃花源记》里写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逗留几天之后便告辞离开。后来郡太守派人跟着武陵人再次去寻找桃花源,却迷路,再也找不到了。这里的意思是说,不要学武陵人那样,只在桃花源住了几天就出来,而应该尽情欣赏山川之美。

给朋友的临别赠言,更加增厚朋友之间的情谊。劝诫朋友游览四方的作品,就说不要到临邛(qióng)那样富庶繁华的地方去;勉励人坚守气节保持情操的,就会说要甘守清贫之趣。这首诗是送朋友崔九归隐,就告诉朋友不要学武陵人,既然要隐居,就要坚定,将自己的诺言化为实践。如果只是高谈隐逸之道,那么恐怕在山里的泉水,马上要变成飘出山峰的浮云了。

临别赠言,令人增朋友之重。戒人游冶者,则云莫向临邛去;勉人节操者,则云慎勿厌清贫。此诗送人归隐,则云莫学武陵人,良以言行相顾,事贵实践。若高谈肥遁,恐在山泉水,瞬为出岫行云矣。(俞陛云《诗境浅说》)A

玉阶怨

·李白·B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C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A玉阶怨: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旧题。

B罗袜:用丝罗做的袜子。

C“却下”二句:虽然放下了水晶帘,却依然怔怔地望着月亮,因为思念远人而不能成眠。却下:放下。水精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晶莹华美。

这首诗的题目是“玉阶怨”,但它所描绘的哀怨之情,不是浮在表面,而是在虚空中。诗的第二句写深夜露水浸湿了罗袜,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到,女主人公在空空的庭院中已经站立了很久。第三句写女主人公放下了水晶帘,那么她深夜等人而人终于没有出现的绝望心情可想而知。第四句写女主人公隔着水晶帘望着窗外的月色,我们很能想象在空荡荡的帷幕后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身影。诗人虽然没有明写哀怨,但是哀怨的感情已经十分深刻了。

题为“玉阶怨”,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第二句云露侵罗袜,则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云却下精帘,则羊车之绝望可知。第四句云隔帘望月,则虚帷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俞陛云《诗境浅说》)A

静夜思

·李白·B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A静夜思:安宁静谧的夜晚产生的思乡情绪。

B床:供人坐、卧的家具;一说指井栏。

C疑:好像。

D举头:抬头。

诗的前两句,比喻新颖别致;后两句在抬头和低头的瞬间,顿时产生了怀念故乡的情感。大概是怀念故乡的感情早就在心里酝酿好久了,只是偶然见到床前的明月,一瞬间这种感情被勾起,由此正可体现诗人怀念故乡感情的深切。而且抬头低头,分别作为三、四两句诗的前两个字,相互联系,更体现出韵味。

前二句取喻殊新,后二句在举头低头俄顷之间,顿生乡思,良以故乡之念,久蕴怀中,偶见床前明月,一触即发,正见其乡心之切。且举头低头,联属用之,更见俯仰有致。(俞陛云《诗境浅说》)A

独坐敬亭山

·李白·BC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D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A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

B尽:没有了。

C孤云:单独飘浮的云片。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D厌:讨厌,嫌弃。

诗歌的前两句用云和鸟做比喻,说众人就像高飞的鸟和天上的云一样,都取得了功名,只有“我”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远在这杳无人迹的山林之中。后两句用山做比喻,是说世界和“我”格格不入,只有敬亭山的景色,“我”喜欢看,敬亭山也爱“我”。然而青山寂静无声,没有感情,怎么知道什么是讨厌,什么又是喜欢呢?而诗中说山不讨厌“我”,是因为李白对世界怨愤太深,愿意遗世独立,将无情的大山作为自己的知音。

前二句以云鸟为喻,言众人皆高取功名,而己独翛(xiāo)然自远。后二句以山为喻,言世既与我相遗,惟敬亭山色,我不厌看,山亦爱我。夫青山漠漠无情,焉知憎爱,而言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俞陛云《诗境浅说》)A

八阵图

·杜甫·B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C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A八阵图:古代用兵的一种阵法,相传为诸葛亮发明。

B“功盖”句:东汉末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使天下呈三国鼎立之势,功勋最为卓著。

C“江流”句:虽然江流冲激得十分剧烈,但八阵图的遗迹始终没有消失。

诸葛亮(死后被追封为忠武侯)的志向,在于捍卫刘备汉室的正统地位,明辨曹操擅权窃国的贼臣之心,鞠躬尽瘁,报答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因此征讨吴国并不是最紧迫的。然而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而刘备在猇(xiāo)亭大败,强势的东吴没有被消灭,只剩下诸葛亮发明八阵图遗留下来的石头,伴随着日复一日江涛的悲壮慷慨之声。所以杜甫(号少陵野老)在江岸边徘徊,为蜀国吞并吴国失利而感到万分遗憾,千年之后,我们朗诵这首诗时似乎还能听到诗人叹息的声音。

武侯之志,在严汉贼之辨,酬先主之知,征吴非所急也。乃北伐未成,而先主猇亭挫败,强邻未灭,剩有阵图遗石,动悲壮之江声。故少陵低回江浦,感遗恨于吞吴,千载下如闻叹息声也。(俞陛云《诗境浅说》)

终南望余雪

·祖咏·A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B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A阴岭:背阳的山岭。

B林表:林梢,林外。霁(jì)色:晴朗的天色。

咏高山上的积雪,如果从正面着笔描写,不过是写山的高大、雪的洁白,以及蓝天与白雪相互映照。这首诗从侧面落笔,说遥望雪后的南山,好像天空刚刚放晴的颜色,然而在长安居住的万户人家却觉得寒冷。那么终南山的高寒就可想而知了。诗人用流水对句,可见诗人诗心灵活。而且用晴朗的天色比喻山上的积雪,而不是飞雪,比喻工巧,新颖别致。

咏高山积雪,若从正面着笔,不过言山之高、雪之色及空翠与皓素相映发耳。此诗从侧面着想,言遥望雪后南山,如开霁色,而长安万户,便觉生寒。则终南之高寒可想。用流水对句,弥见诗心灵活。且以霁色为喻,确是积雪,而非飞雪,取譬殊工。(俞陛云《诗境浅说》)A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B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CD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A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B强(qiǎng):勉强。登高:重阳节风俗之一。

C怜:可怜。

D傍:靠近、接近。

菊花长满庭院中的小径,又显示了秋日的景色,所以杜甫有“丛菊故园”的感叹。菊花开在战场,更是让诗人感叹乱离而流下伤心的眼泪,况且战争残酷又看不到尽头,有谁能受得了这种家国之悲呢?岑参(世称岑嘉州)写有《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的诗:“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也是思念家乡的深情之作。心随着流水而向着家乡的方向,在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这一方面,已经达到了极致,而这首诗加倍地表达了这种感情,感叹尤为深沉。

黄花三径,又发秋光,故少陵有丛菊故园之咏。复花发战场,感时溅泪,况未休兵,谁能堪此。嘉州尚有见渭水思秦川诗云: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亦思家之作。心随水去,已极写乡思,而此作加倍写法,感叹尤深。(俞陛云《诗境浅说》)A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鹳(guàn)雀楼:也叫鹳鹊楼,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栖息在上面,所以被称为鹳雀楼。

B千里目:这里指远望的视线。

凡是登高而能赋诗的人,最可贵的是他能有包举一切的气概。这首诗前两句写山河壮丽,既写山的雄壮,又写水的广阔,兼而有之,已经写出了题目所能涵盖的。后两句余力穿透力极强。短短二十个字中,有在尺幅的画卷中囊括千里景色的气势。

凡登高能赋者,贵有包举一切之概。前二句写山河胜概,雄伟阔远,兼而有之,已如题之量。后二句复余劲穿札。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势。(俞陛云《诗境浅说》)A

送上人

·刘长卿·B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C

莫买沃州山,时人已知处。

A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B孤云、野鹤:两者皆为出尘物,此处用来借指上人。将:共,这里引申为“陪”。

C沃州山: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晋朝著名僧人支遁曾在这里放鹤养马,道家遂将沃州山认为是第十二福地。

真正能隐居的人,最可贵的是有坚贞淡定的操守,哪里是为了虚名走捷径隐居终南山能假冒的呢?这首诗“莫买沃州山”二句,和裴迪送崔九的诗“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都可以看作是给那些冒充隐者之人的脑门上的一针,使其警醒。如果只是道貌岸然,想要获得俗世虚名,那么就像给丑陋的嫫(mó)母化妆,不过是做无用功罢了。

真能高隐者,贵有坚贞淡定之操,岂捷径终南,所能假借。此作“莫买沃州山”二句,与裴迪送崔九诗“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皆为充隐者下顶门一针。若饰貌矜情,徒事妆嫫费黛耳。(俞陛云《诗境浅说》)A

采莲曲

·刘方平·B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C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A采莲曲:乐府清商曲名,源自《

江南曲

》(又名《江南可采莲》)。

B荆歌:楚歌。楚腰:这里指细腰女子,相传先秦时的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地女子以腰细为美。

C乘潮:指趁着潮水行船。

少女头发如云如雾,十分秀美,袅袅婷婷,正是美好的年华。以水为佩,以风为裳,用美妙的声音轻唱采莲之曲。这首诗美丽高雅,诗调也颇有古韵。腰肢纤细的楚地女孩,十五岁便能熟练地趁着潮水往返行船,正如刚刚十岁的胡儿就能熟练地骑马,也是各从其生活风尚。

云鬟雾鬓,盈盈正碧玉之年。水佩风裳,采采唱红芙之曲。诗既妍雅,调亦入古。楚腰十五,便解乘潮,犹之十岁胡儿,都能骑马,各从其习尚也。(俞陛云《诗境浅说》)江南曲·李益·AB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C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A瞿(qú)塘贾(gǔ):旧谓进川的商人,亦借指追求盈利、甘冒风险的商人。

B妾(qiè):古代妇女的自称。

C弄潮儿:驾船的人。

潮水涨落有时,而郎一去不归,比喻巧妙而怨情深重。古乐府借用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感情的诗有很多,像“摛(chī)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郎马蹄不方,何处认郎踪”等诗句,都比喻婉转别致。这首诗可以说是完美地继承了前人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潮来有信,而郎去不归,喻巧而怨深。古乐府之借物见意者甚多,如“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郎马蹄不方,何处认郎踪”,皆喻曲而有致。此诗其嗣响也。(俞陛云《诗境浅说》)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AB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A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指羽箭。

B没(mò):隐藏,消失。石棱(léng):石头的棱角,这里指多棱的山石。

这是借用汉将军李广的典故,描写边疆将帅的勇敢强健。第一句写树林中光线昏暗,风势强劲,不说林中有虎而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有虎时候的紧张气氛。李广射虎的故事,只说到李广射箭,连箭羽都没到了石头里,记载不是特别详细。尽管李广挽弓的力量很大,但石头质地坚硬,能够将箭镞(zú)射进石头里面已经很难了,何况将箭羽也射进去?作者特别用“石棱”两个字来表示,大概是射箭刚好射到两块石头的缝隙中,所以才能够使箭羽没到石头里,这样才合情合理。

此借用李广事,见边帅之勇健。首句林暗风惊,不言虎而如有虎在。李广射虎事,仅言射石没羽,记载未详。夫弓力虽劲,以石质之坚,没镞已属难能,而况没羽。作者特以“石棱”二字表出之,盖发矢适射两石棱缝之中,遂能没羽,于情事始合。(俞陛云《诗境浅说》)A

过三闾庙

·戴叔伦·BC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D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

A三闾(lǘ)庙: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省汨罗市。

B沅(yuán)湘:沅江和湘江。

C何:多么。

D秋风:一作“秋烟”。

前两句的诗意,和杜甫咏八阵图的诗中的“江流石不转”句,都有咏叹昔日贤臣的遗憾怨恨之情,这种情感和江水一样绵长。因为前两句诗已经直接写出主题了,所以后面两句就用秋声枫树来表现屈原(字灵均)的哀怨之音,其传神之处在虚空中。

前二句之意,与少陵咏八阵图“江流石不转”句,皆咏昔贤遗恨,与江水俱长。因前二句已质言之,故后二句仅以秋声枫树,为灵均传哀怨之声,其传神在空际。(俞陛云《诗境浅说》)

江雪

·柳宗元·A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B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A“千山”二句:写雪下得大,天空中鸟儿飞尽,辽阔的雪地上看不到人烟。暗写雪天寒冷的天气。

B蓑(suō):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雨具。笠(lì):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浩瀚寂静的江面上,风雪之中,远远望去,天上没有飞鸟的影子;环顾近处,也杳无人迹。而就是在这一片苍茫静寂中,只有一叶扁舟、一名渔父,他悠然地在寒风大雪中钓鱼。渔父的品格淡定从容,风格志趣沉静冷淡,柳宗元用这样一首小诗为其写照。

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竿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俞陛云《诗境浅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