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养生保健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0 22:38:30

点击下载

作者:严锴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老年养生保健指南

中老年养生保健指南试读:

内容提要

中年正值工作上的中坚,还一般上有老,下有小,身心不堪重荷,身体发育也从成熟走向老化。很多人在这时期积劳成疾,伴随身心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亚健康状态”。临床医生提示,中年是健康的一大关口,必须注意身心的保护,才可能颐养天年。老年人更是处在身体衰竭和多病时期,更应该注意养生保健,方可保证健康长寿。

我们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现代中老年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编辑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生理健康、医疗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生活保健、心理保健、性生活保健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广大中老年朋友养生保健的良好读本。

第一章 中老年养生保健与生理

一、生理养生保健知识

男人中年要重视健康

中年的男人正当不惑之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真是羡煞他人,殊不知,在这圆满的背后,经年的积劳如蓄势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疾病证候群已尾随着中年的男人团团转,“亚健康状态”已在他们身上占了上风。除去西装解下领带,中年的男人还剩下什么?站着,乏力的躯壳,凸起的肚腩无地自容,腰酸背痛;坐着,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老态尽显,记忆力减退甚至记不起孩子与妻子的生日;躺着,睡眠不稳,辗转反侧,夜尿增多,噩梦亦开始增多。还有食欲不振、性欲不振、精神不振、视觉紊乱、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焦虑不安,周身不适。发展下去,胃溃疡、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肥大、心肌缺血、心肌劳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等等将危及健康生命。

临床医生提示,男人中年是健康的一大关口。从儿时身体器官的发育,到青少年的成长成熟,到了中年已是炉火纯青,巅峰已过。组织器官的“健壮”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如不以自我保健来搭救,则往往就会是组织器官的“使用性”“自然”得病,即所谓积劳成疾,而非指“天灾人祸”而得病。事实上,更令专家忧虑的是,这“中年”之驿站关隘已大有向前移动的趋势。

心身医学专家分析,中年男人在近30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婚恋、家庭、社交的多重压力下,胃黏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充血缺血、缺血充血,胃酸分泌增多,体内儿茶酚胺浓度也逐渐升高,胃黏膜在“无保护”、“无休养”情况下最终导致溃疡出血。长期的紧张、焦虑、压抑、嫉妒、积怨、深沉,使交感神经活动亢奋、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失调、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与生俱来、与日俱增的血脂最终导致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形成。超负荷的劳作,永不言倦的开拓奋进,心力、体力、精力在人海、商海、情海中漂泊沉浮,随波逐流,恶性透支,结果是神经、精神、心理、生理、微循环、内分泌、组织器官功能受到困扰,继而疾病便如杂草丛生,火烧不尽。

因此,医学专家提出倡议:男人中年,治理整顿。

具体而言,首先思想要重视。审视、自剖自己的健康态度,反省、反思自己的健康观念,领会健康的重要性。治理整顿分宏观调节和微观调节。前者是指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事业、身体进行全面的调适,善待生活,善待生命,控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缓和生活节奏,调理生活密度,提高生活质量。微观调节是指某些具体的做法,如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运动、休闲、娱乐、天伦之乐、手足之情。保证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对身体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修理”、“洗油”、“充电”。如遇身体不适,应引以为意,切莫若无其事,放任自流,讳疾忌医。人到中年要“五戒”

人到中年是“危机四伏”的“多事之秋”,所以要积极预防一些常见的隐患疾病,注意做到“五戒”。

一戒懒惰:中年人常感两腿沉重,易疲劳,这表明衰老已悄悄降临。此时应力戒懒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以延缓衰老。

二戒过劳:中年人既有工作又有家务,负担较重,故应注意劳逸结合,切勿“涸泽而渔积劳成疾”。

三戒多食:多食可导致肥胖,从而诱发多种疾病。

四戒发怒:怒则伤肝,并容易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

五戒纵欲:祖国医学认为“房劳过度则伤肾”。中年女性保健的重要环节

40岁的女性人到中年,既承担着赡老抚幼的义务,操持着繁重的家务,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每天忙碌于单位、家庭之间,身心疲惫,殚精竭虑,因此正是需要加强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中医认为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精、气、血、津液,对中年女性而言,应当重视以下环节:

女性以“血”为根本

中医认为血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眼睛由于血的滋养以能够看清世界,手足由于血的供应以能够拿取东西和行走,乌黑的头发、聪明的智慧等等一切生理活动和组织器官都离不开血的营养作用。对于女性而言,因有乳汁、月经、生儿育女等生理现象,血容易消耗而不足。由于中年女性担当着家庭主妇的同时,又要工作与学习,不仅体力、脑力的消耗量增加,而且特殊生理现象对血的损耗也增加,就更需要得到血的补充,所以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根本”。

有人说:我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都在正常值范围,非常健康。这部分人是不是就不存在血的保养问题呢?其实中医所说的血虚与西医说的贫血概念并不相同,如果红细胞减少,血色素降低,出现面色苍白,口唇、指甲不红润,西医认为是贫血,中医也认为是血虚,在上述情况下中西医的观点是一致的。但中医认为的血虚表现远远超过单纯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如血虚还可出现头发变脆且缺少光泽和弹性、眼睛视力下降、乳房过早下垂和不丰满、产后乳汁稀少、月经量由多转少、月经由鲜红变得淡红等等,这种情况下,即使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叶酸都正常,中医也认为有血虚的表现。由于中年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故更需要注意血的保养。

女性以调“肝”为重

中医认为大多数女性疾病都与肝有关,这里所说的“肝”与西医所说的肝脏有所区别。原因是,肝的经脉经过了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还经过乳头、颈部、头部太阳穴侧直至头顶。因此,中年妇女常见的月经、带下、妊娠、产后、乳房病、甲状腺疾病及血管性头痛等都与中医的肝经有关。经脉是内在脏器与体表和其他组织联络的通道,也是营养物质运输的路径。如果肝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就会影响肝经的正常功能,造成肝经所联络的各个组织器官发生异常,甚至产生疾病。保护好肝,保持肝经的畅通,对各相关部位的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上的抑郁、忧思会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中医称怒、喜、忧、思、悲、恐、惊为七情。每一个正常人都存在着以上7种情绪的变化,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如何去掌握七情变化的度,而该怒的时候不怒,该喜的时候不喜,硬性地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对健康是没有好处的。但如果过度过长时间的情绪变化,而又不能及时进行调节,同样会影响健康,甚至产生疾病。中年女性由于生理、家庭、工作、社会各方面的原因,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心情不舒畅而抑郁少欢或烦恼多思,日积月累容易影响肝的生理功能,所以很多亚健康状态和疾病都与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有关。中医认为肝脏是一个多气少血的器官,所以一旦心情不愉快,便很容易造成气的流行不畅,出现胸闷、胁胀、腹部胀满,甚至产生乳腺增生、乳房纤维瘤、甲状腺腺瘤、月经不调及消化道疾病。所以对中年女性来说,调养肝脏尤为显得重要。中年女性的生理特点

从身体的结构与机能方面来说,女性到中年已进入一个较稳定的阶段。《黄帝内经》里说:“中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这里的“平定”、“大盛”皆是言中年已是成熟而定型的阶段。同时中年又是向老年的过渡阶段,中年后期则会出现某些衰老的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重视这些改变,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以致危害健康。

心血管生理功能的特点

人的心血管活动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一般地说,心血管的功能在青春发育期的末尾,便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之后就渐渐减退,近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病理普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在中年时期发展最快。心输出量从30岁到80岁,约减少30%,中年女性在运动或其他负荷时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增加都较年轻人少,且负荷解除以后的恢复时间也较长,所以,中年女性所能负担的运动量和劳动强度都不及青年。有的中年女性由于不了解这一点,因过重的体力负荷或高度的精神紧张而导致心肌代谢、心肌耗氧量过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不应求,心律失常乃至骤停。这就是有的中年人发生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人到中年以后,对血压的反射性调整能力也减退,因而容易出现高血压病,以及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精神活动的特点

人的精神活动是以精气为基础的,而精气藏于五脏,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因此,五脏的盛衰就决定了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女性到中年,精神活动比较稳定,这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比较平衡,创造性的思维可达一生中的最发达时期,表现出经验丰富和精力充沛的特点,且理解力增强,往往补偿了机械记忆的下降。但中年女性神经传导和突触传导的速度,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所以中年女性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及青年人快,也不如青年人敏捷。

女性进入中年后期,由于脑细胞不断减少,大脑逐渐萎缩,重量减轻,致使脑组织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的含量及它们的转换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因为脑内褐色素的增多,影响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现为脑力劳动能力降低,记忆力渐渐减退,睡眠欠佳,现实生活逐渐缺乏感情色彩,此种情况在女性的后期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变化,减慢中年女性的脑细胞的各种衰老变化过程,是中年女性保健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一般来说,人脑有很大的潜力,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就达140亿之多,有人推算,一生之中,实际使用的脑神经细胞只占总数的1/3。因此,中年,仍然是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代”。

呼吸功能的特点

中年以后,肺脏功能减弱,清浊之气的交换能力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使得中年人的呼吸功能低于青年人,这也是中年人体力不如青年人的重要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中年初期,女性的呼吸功能一般都很旺盛,但随年龄的增加,胸廓前后径逐渐增大,胸廓活动亦渐受限,肺组织的弹性降低,肺泡扩大,肺总容量及肺活量均渐减少。上述这些改变都可能导致氧的肺扩散容量减小,也就是中年人氧气通过呼吸膜的扩散能力不及年轻人,如30岁的人最高肺活量可达5.7升,40岁时只有5.1升。与此同时,呼吸道的黏膜逐渐萎缩,黏膜的纤毛功能及保护性咳嗽反射的敏感性降低,造成气管的分泌物易储留,因而容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人的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因此,在不同环境、不同工种条件下生活的中年女性,其呼吸功能的差异可能很大。据观察,在各种有害气体条件下,或在各种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中年女性,其肺功能显著地比其他工种的同龄人差。为了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必须大力减少空气污染,如从事有害职业的职工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实践证明,体力劳动或进行体育锻炼时,肺通气量可增大几倍到十几倍,从而吸入更多的氧,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中年女性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样肺与气管的功能可以增强,全身的健康状况通常也比较好。

消化代谢的特点

人的消化和代谢功能,主要靠脾胃的腐熟与运化,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如《黄帝内经》里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意思是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组织,皆需要脾胃供给的各种营养素,脾胃是生命的源泉,无论是养生、治病、康复,都必须时时刻刻注重保护胃气,但人到中年以后,脾胃功能日渐衰退,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这里的阳明脉,即指胃的经脉;五七,是指35岁之时,适逢中年,这说明中年以后消化代谢功能便开始下降。

现代医学认为,进入中年以后,女性的消化功能和代谢率均明显下降。约从30岁以后,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即明显下降,其中所含的消化酶等有效成分也减少,到50岁以后,消化能力可下降2/3之多。基础代谢平均每年以0.5%速度下降,例如,31~40岁的男性基础代谢率,平均为每小时每体表平方米37.9千卡;41~50岁的人,下降为36.8千卡;51岁以上的人,下降为35.6千卡。女性比男性更低一些。中年的味觉也逐渐变差,舌苔上的味蕾减少,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也随年龄增长而磨损。有人分析,如30岁时掉牙2颗的话,40~50岁掉7颗,60岁掉8颗,便影响了咀嚼功能。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营养物质是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如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所需能量的70%是由糖提供的,尤其是脑组织的能量几乎全靠糖的有氧分解来提供。因此,怎样保证能量供应,是中年女性保健的一个重点。又比如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和构成身体组织所必需的物质,但中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分解代谢渐渐增加,合成代谢减少,往往需要质量更高的蛋白质食物,以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

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人体内分泌系统指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位于身体各种不同部位的系列内分泌器官,如脑组织中有丘脑、脑下垂体(简称垂体)及松果体,颈部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腹腔左侧有胰腺,两个肾脏上端有肾上腺(肾上腺外周组织称为皮质,中心称为髓质,它是内分泌系统一个比较重要的调节器),此外腹腔中有卵巢等一些内分泌器官,这些内分泌器官都由不同腺体直接分泌出内分泌激素(以往曾称荷尔蒙),内分泌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血液中,作用于各个有关脏器来调节人体一些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在衰老过程中这些内分泌器官几乎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产生组织结构的变化,使相应的分泌出的激素引起质和量的变化,促使组织衰老或引起某些疾病。

中年人内分泌紊乱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如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原因之一由于男性雄激素会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HDL—C是动脉硬化的防御因素,HDL—C减少则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女性在数十年排卵期中雌激素水平较高,而雌激素能增高HDL—C水平,所以在绝经期前,妇女上述疾病发生比男性要低些,但绝经后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亦相应增高。有人观察了20~104岁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HDL—C,结果绝经期女性HDL—C水平低于青壮年妇女,因此说明不同年龄激素变化会影响血脂代谢,从而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人在衰老过程中胰腺的细胞功能逐渐减低,抗胰岛素的激素增高,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逐渐减少,因此中年人糖尿病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肾上腺皮质能分泌皮质、雄激素、雌激素等,皮质激素失调可引起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代谢的紊乱。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对心血管功能调节有一定作用,中年人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后,势必引起抗体内环境的变化,一旦遇到外界不良的刺激,如感染、手术、重大精神因素打击就不容易耐受和适应,从而发生比较严重的疾病。

一些内分泌器官之间尚有互相联系和反馈作用,如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这些轴功能与祖国医学理论有比较密切联系,年龄增加不可避免会引起脏器衰老,通过中医潜阳、滋阴一些固本治则来调节不同内分泌器官和这些轴功能,对延缓衰老达到人体健康是有一定帮助的。

泌尿生殖系统的特点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肾由100多万肾单位构成,一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球有过滤的功能,当血流经过肾小球中一些毛细血管球时,可把大量水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去,把部分水、盐类、废物排出体外。中年人肾脏清除废物和重吸收功能均有所减弱。尿中常可见一些微量蛋白、红细胞,有时会出现尿糖等。

正常成年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约1000~1200毫升,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毫升,由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血浆)为180升/日,为全身重量的3倍。肾小球过滤率是测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40岁以上成年人,肾小球的滤过率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因此肾功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的。

膀胱的功能是储存尿液和周期性排尿。在人的正常生理情况下,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程度才引起人们的感觉,而进行排尿。排尿可以受意识的控制。正常成年人膀胱内尿量达到100~150毫升时,就有膀胱充盈感觉,150~450毫升的尿液量是膀胱所能耐受而无不适之感的最大容量,称为膀胱生理性容量。膀胱生理性容量一般随年龄及精神因素而变化。中老年人由于膀胱萎缩,因此尿液容量亦减少。膀胱由平滑肌围绕膀胱颈部形成圆形的组织结构,称为膀胱底盘。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底盘转变为漏斗状,这样膀胱颈部开放就能排尿。随着年龄的增加,膀胱肌层逐渐变薄、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男性中老年人常常因前列腺肥大而影响排尿;中老年妇女常常因子宫脱垂,膀胱膨出,使组织松弛,开始时常在咳嗽、大笑、解大便时膀胱压力增加,尿液外溢产生尿失禁,而后由于控制膀胱收缩神经功能失调,膀胱常不自主地收缩,形成排尿经常失禁、尿急、尿频或夜尿增多。另外膀胱收缩功能较差,尿液不能及时地排净,所以膀胱内剩余尿液亦增多。这样常会引起尿路感染等病症。尿失禁原因比较复杂,要进行全面检查,力求能找出尿失禁的确切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症状有好转或缓解。

女性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卵巢呈扁平卵圆形,位于下腹部,左右各一个。卵巢中含有发育各阶段的卵泡,中年人除妊娠其外,每28天都有一部分初级卵泡开始发育,其中有一个发育达成熟,直至排卵。随着年龄增大,卵巢渐有萎缩,绝经期后,萎缩变小得更明显。

脑与脊髓的特点

脑和脊髓是人的中枢神经,是人体的总指挥部。脑称为高级中枢,脊髓称为低级中枢。脑在头颅骨里,分大脑、间脑、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大脑为球形,大脑半球的表面有许多沟和裂,在沟和裂之间是大脑回,大脑半球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皮层下面的部分叫皮层下组织,脑向外分出12对脑神经,管理与支配头面部器官和胸腔、腹腔的脏器,它们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脊髓与脑相连,它实际上是脑的延伸,呈圆柱形,位于脊椎骨构成的椎管里,脊髓向外分出31对脊神经。脑下达的各项指挥命令都得通过脊髓传至身体各部,人体所感受的刺激,大部分先传入脊髓,而后再传入大脑。

脑是管理全身运动、感觉、语言及内脏运动等的最高司令部,这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它在体内支配和调整其他各系统、各器官和功能,从而保证了机体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并使人体能适应和改造外界各种复杂的环境。如左侧内囊区大脑中动脉发生血栓,出现脑梗塞,从而发生右侧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表现。

人到中年后期,大脑细胞可能不断减少,大脑逐渐萎缩,重量逐渐减轻,脑子里的空腔(脑室)渐渐扩大,其中脑脊液增多,脑组织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的含量及它们的转换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近来还发现,由于脑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褐色素,随年龄增加而增多,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脑力劳动能力降低,需要从事较慢的活动和较轻的工作负荷,较易出现疲劳、记忆力逐渐减退、睡眠欠佳、理解现实生活逐渐缺乏感情色彩,这种情况在中年后期将越来越明显。

感觉器官的特点

人体对外接受、传递、转化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一般感觉器官和特殊感觉器官两类。凡是感受温、痛、触、压等刺激的器官,它们分布在全身皮肤、关节、肌肉、内脏、血管等处,通常称为一般感受器官。而另有一些感受光线、声音、位置、味觉等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称为特殊感受器官。

一般感觉器官的结构比较简单。而特殊感觉器官是在人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结构和功能得到高度的分化和发展,它对外界刺激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因此需要重点介绍一下特殊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状况,尤其是视听功能在中年人的生活、工作中影响最大。

人对外界的视觉是由眼、视眼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眼是视觉的外周器官,外界物体发生的光,透过眼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眼底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感觉光的刺激,并把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眼随着年龄的增大,睫状肌调节功能的减弱和晶状体弹性减少较明显,使眼的前后径变短,如40岁的人平均有4屈光度调节力,而到50岁调节力平均减到1屈光度,这样使过去能看清楚的近物体,必须移远(距离增加)才能看清楚,随年龄的增加,此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老花眼”,医学上称远视。中年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书、写字时间稍长即感头晕、眼痛时,要当心远视(老花)的可能。

在眼球内,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和血管渗出而产生的一种液体称为房水。房水对角膜和晶状体不但有营养作用,而且使眼球内有一定压力,能维持眼的形状,房水充盈眼球而呈现的压力称为眼内压。任何引起房水回流障碍的因素都可使眼内压升高,眼内压长期升高使视神经受损,从而导致青光眼。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都是透明体,加上角膜,组成眼的折光系统。晶状体无色透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便称“白内障”。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主要包括: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及鼓膜张肌、镫骨肌;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耳蜗与听觉有关系,前庭、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感觉有关。

耳蜗中的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人接受声波刺激时,声音先经过听觉器官的传音装置(外耳、中耳),再传到感音装置(耳蜗内),这时毛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听觉中枢便产生听觉。由此可见,内耳、耳蜗中的毛细胞在产生听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到中年后,多有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胞因其供血不足或本身的功能衰退,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骨与肌肉的特点

正常人体有206块骨,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肌肉附着于骨骼上,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牵动有关的骨骼,可产生各种运动。

全身的骨骼按人体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每块骨都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可以供给骨组织的营养,如骨膜损坏了,骨就容易坏死,骨膜附于骨的表面,其骨膜里边是骨密质,骨密质的里层呈网状为骨松质。长骨(四肢骨)的中间部分骨密质增厚、骨松质减少,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隙,称为骨髓腔。在各个骨的骨松质的网眼内和长骨的骨髓腔中充满着骨髓。中年人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是红骨髓,保持造血功能。

骨是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间质包括骨胶原纤维和骨基质,其中的骨胶原纤维在中年人初期约占骨重量的1/3,使骨具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其中的无机盐约占骨重量的2/3,随着年龄的增加,骨盐逐渐增加,骨更坚硬,但脆性增加,弹性减小,因而年龄越大,骨越容易发生骨折。

血液系统的特点(1)血沉 若用显微镜观察手指甲的毛细血管较小的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当血流缓慢地流动时,许多红细胞成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称为红细包叠连。这是由物理聚集性能所形成的。血流缓慢时,红细胞容易叠连亦即聚集在一起,像缗线一样。血流增快时,则红细胞叠连散开。医学上利用红细胞叠连现象来测定红细胞沉降速率(简称血沉),健康人血沉很慢,说明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之中。如红细胞在血浆中悬浮性差一些,红细胞就叠连起来,其单位体积重量增加,与血浆接触总面积减少,于是血沉加快。

血浆中一些成分亦能影响血沉。如血浆中有一种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能促进红细胞叠连,使血沉增快,在急性感染如肺炎、肺结核进展期的血沉都会加速。因此医务人员有时根据血沉快慢来推导病情变化情况。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根据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在正常状态下,红细胞之间相互排斥,所以彼此间保持悬浮与分散状态混悬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加,能降低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能使红细胞形成像铜线用绳串在一起、在医学上称“缗线状”或成串状的聚集。老年人由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会形成血沉升高。中老年人血沉增高是属于生理性改变,但是一些感染、动脉炎、胶原疾病,某些未能诊断出的隐性疾病,也能使血沉增高,所以中老年人血沉增高应注意观察。(2)红细胞压积(又称血球压积) 测定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百分比称为红细胞压积。人类血球压积变化规律是:刚出生婴儿血球压积较高,1岁以后开始下降,成年后上升,60岁后开始下降。男性血球压积比女性高,主要原因是雄性激素能促进红细胞增生,雌性激素抑制红细胞产生,所以男性红细胞压积高于女性。青壮年红细胞压积高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红细胞压积逐渐下降。血液和水都是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在相同压力作用下,水容易流动,血液不易流动。因为血液内含有大量血细胞、蛋白质、电解质、脂质等,起着阻抗液体流动的内摩擦力的作用,这种内摩擦力称为黏度。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和变形性的科学。现代医学认为:血液流变学对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红细胞增多、肺原性心脏病等的发病都有关系。因此有人发现脑中风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球压积会发生一定变化,建议可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预报中风,减少中风发病。当然这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作出正确预报。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脏器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衰变,血液系统亦有同样的变化。中老年人由于心脏“泵”的作用不足,使心排血量减少,血流缓慢,血管弹性减退,血液流动性变差,从而使血液黏度增高,特别在急性心肌梗塞,血液黏度增高更为明显。(3)纤维蛋白原增多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长链状分子。人体纤维蛋白原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增加分子间互相牵引的作用,使血浆变成网状一样的结构,对液体的流动产生较大阻力。因此纤维蛋白原增加,能使血浆黏度增高,还能使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聚集成缗线或串状。红细胞相互聚集在一起就增加血沉速度。纤维蛋白原在一些中年人疾病中如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感染、糖尿病以及血栓形成阶段都会增加。

在中年人血浆成分中,除纤维蛋白原增高外,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增高也会影响血液黏度。(4)红细胞变形性改变 正常人体成熟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形状圆而扁的,平均为7.5微米。红细胞可因血流速度、血管口径大小不同而暂时改变自身形态,当红细胞要通过比自身周径更窄的毛细血管时,就进行变形,通过毛细血管,供应人体组织氧气。这种变形在医学上称为红细胞变形性。年龄愈高,变形能力愈差。由于红细胞变形能力衰退,会引起许多疾病,如耳聋、糖尿病、冠心病、智力改变等。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一些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药物,这将对疾病防治、延缓衰老起一定作用。

免疫功能的特点

人体免疫功能是人体内部存在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人体的免疫功能,一是体液中的藤异性抗体、溶菌酶、补体等;一是人体的反应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骨髓、胸腺和淋巴结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骨髓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细胞,一部分受胸腺的影响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细胞,分布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或脾脏;另一部分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即B细胞,分布于淋巴结髓质、脾脏和骨髓。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当骨髓发生免疫功能受损时,可发生细胞及体液免疫皆缺乏的免疫病,通常称为混合型的免疫缺陷病。胸腺中可提取多种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胸腺增生素和胸腺素等,它们对T细胞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胸腺发生退行性变或损伤,可能产生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淀粉样变性等疾病。

中年人的免疫功能一般地说是比较好的,也是“身强力壮”的,人体中的免疫器官都是功能最强的,体液中的抗体也是比较多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变化,免疫器官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胸腺的年龄改变就是很明显的,年龄增大后,胸腺皮质变薄,胸腺细胞显著减少,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已随增龄而下降,体液免疫的水平也随增龄而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亦有下降。有些中年人的感染性疾病相对地增多。

中年女性的体质由盛转衰

中医学在论述人的生命历程时,明确指出:“中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意思是人到了40岁左右,身体的发展、生理功能已到了最完善的时候,这表现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非常正常,不能再好了,即原文所说的“大盛以平定”。但“物极必反”,与此同时,人体某些老化的征象也开始显露,表现在面部的荣华开始逐渐消失,头发显出了白色,肌肉的纹理变得稀疏,不易抵抗外来风邪的侵袭。即是说,人到中年,虽然还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但体质状态和生理机能已不如青年时代那样壮实,多种生理机能正缓缓地出现减退现象。大体上人过30岁以后,每增长1岁,身体各种机能的总和便减少1%,其体质特点是由盛转衰,正如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里所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以上讲的是女性中年后身体所出现的一些衰老征象:35岁时,头发开始脱落,42岁时,头发逐渐变白,49岁时,由于与肾气密切相关的一种物质——天癸的衰竭,而导致了女性生殖机能的完全丧失,即月经停止,没有生殖能力。因此,女性的中年保健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关系到下半生的健康和能否获得长寿。中年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在4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为5%,女性为22.2%,4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女性较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女性比男性骨质含量低,所以40岁以后骨骼的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第二,女性自绝经期开始,骨质变化加剧。中年以后,妇女体内雌激素下降,使得保护骨质的力量削弱,骨质开始疏松。由于骨质疏松使患者的骨密度缓慢而稳定地降低,使得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减弱,易发生骨折或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可以说,骨质疏松是骨质老化的表现,这时只要未发生骨折,骨的外形不会有变化,但X光片上可见骨密度减小。70~80岁的人骨密度只相当于青年人的50%左右。事实上,骨密度的降低和骨质的疏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一个人出现身高减低,或是驼背,或是跌跤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时候,骨质疏松的发生已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把骨质疏松症与老年妇女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其实,骨质疏松从30岁或40岁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绝经期或绝经前期症状会加剧。作为中年女性,对该病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注意保养,尽可能提早预防。

从上可见,女性的年龄越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就越大,也就是说,性别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影响因素。不过仍然有其他因素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包括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饮食因素;也包括无法改变的因素,如遗传因素。亚洲人与非亚裔美国人相比,前者更易患骨质疏松症,如果本家族中,母亲或祖母有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那么患病的几率也会增加。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骨质疏松症如何在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传递,但有研究资料表明,一种维生素D基因与此有关。研究表明,维生素D有多种受体,有的与破骨细胞有关,有一种则与成骨细胞有关。遗传了某种维生素D受体的女性也许更容易发生这种病症。

若饮食中摄入的钙质少,同样易导致骨质疏松症。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若不能获得足够的钙质,新骨质的生长就无法与旧骨质的退化相平衡,当后者超过前者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吸烟女性患病的几率增高,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未明了,但专家们怀疑是由于吸烟加速了雌激素代谢,使得雌激素量不能满足骨骼发育的需要所致。

肥胖的妇女与体重较轻的妇女相比,似乎前者骨折的可能性小。可能是因为多余的体重刺激了骨骼的发育。另外,肥胖女性脂肪储存较多,脂肪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因而就有更多的雌激素供给骨骼发育。

曾经节食又恢复食量的女性和饮食不正常的女性易发病。因为这部分女性缺乏正常的营养。

因饮食失常而出现闭经的女性易发此病,闭经意味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这些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达不到刺激骨骼生长的水平。

某些疾病和药物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如肝病、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等,使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展。中年女性要警惕肿瘤“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出了中年女性常见肿瘤的警告信号:

皮肤癌

要提防一颗痣的大小变化,检查上面是否出现暗色点,还要提防皮肤的其他部分有无起鳞片、脱毛、溃烂、液体流出、肿痛。

乳癌

乳房有硬块,乳房皮肤像酒窝似的凹入,乳头痛或乳头会流出液体。

胃癌

持续性消化不良。

食道癌

吞咽食物时哽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鼻咽癌

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炎、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肿块。

子宫癌

月经期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肺癌

持续性嘶哑、干咳,每次咳出的痰的颜色有变,痰中带血。胸部持续不适,吸烟者的咳嗽忽然加剧乃至不停,伤风不愈及支气管炎一再发作。

大肠及直肠癌

原因不明的大便漆黑色或带血及黏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次数不规则,原因不明的血尿,每餐以后都觉得肚胀。

舌癌

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

膀胱癌

尿中有血及尿意越来越频繁。

血癌

早期的警告讯号包括疲倦、面色苍白、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容易患传染病、流鼻血及容易淤肿。中年女性不可忽视暴发性耳聋

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耳聋,称暴发性耳聋。这种暴聋造成的听力丧失可是暂时性的,也可是永久性的,通常为单侧性。专家们指出,暴聋好发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稍多见。

暴聋发病前多无明显病因或诱因,有些病人有先兆表现,大约70%的病人有强度不同的耳鸣,一般先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在一个月内渐渐减轻或消失,极少数可持续存在。90%的患者出现轻度或暂时性眩晕,一周左右慢慢减轻,还有耳内堵塞、恶心、呕吐、耳胀等先兆症候。

暴聋几乎全是由听觉神经病变引起的。多数专家认为,由于病毒感染和血管病变,使内耳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以致听力丧失。如能早期用药,积极纠正内耳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紊乱,则能使多数病人的听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一周后用药疗效较差。因此,发生暴聋要尽早诊治。要防中年生理早衰

中年本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在巅峰时刻,但有些人却过早地出现了未老先衰的现象。这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心理失衡

医学上早就认为,精神长期忧郁、悲伤、烦恼、苦闷、孤独、紧张、恐惧、焦虑等,可使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组织损伤,器官过早老化。同时,在精神作用下,还会减少脑的血流量,影响大脑皮质功能,使大脑过早出现老化——脑动脉硬化。因此,中年人应该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向上,心胸豁达,心理平衡。

起居失常

许多中年人由于工作、家庭、生活等压力过重,经常开夜车,特别是一些有造就的科学家、作家、学者等,把夜晚当做白天,使生活规律发生了变化。长期睡眠不足,可损伤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组织细胞代谢和脏器功能紊乱,促使人早衰。正常的起居、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中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6~7小时比较合适。

饮食失调《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充分体现了古人重视全面均衡的营养和食物的多样化。直到现代,我们也认为只有各种食物都吃,才对健康有益。如果从年轻时候就不注意饮食调节,过饥或过饱、偏食、挑食,营养膳食失衡,会引起长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一过45岁以后,即可出现老年病。因此,中年人除了注意营养之外,还必须注意饮食有节,每餐只需八分饱就行。

房事失控

祖国医学认为,有的人所以未老先衰,体弱多病,不知节欲保精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房事过多,必然伤及精、气、神三宝,损人寿命。

性生活过度的人比一般正常人要提前衰老15年左右,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腰酸背软、全身无力、精神不振,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因此,35岁以上的人,房事应以1周1次,最多不超过2次为宜,而50岁以上的人,房事应以2周1次为宜。超过这个限度,就容易引起肾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等,影响健康。

工作失量

一些中年人担任领导或科研骨干,工作负担过重或本人能力有限,只好拼搏进取,经常处在超负荷的状态下,致使疲劳过度,心神紧张,天长日久,必然导致秃发、近视、体力和记忆力减退、内脏功能失调等。

二、生理与养生保健方法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保健

人们能够正常地适应生活和环境的变迁,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全赖于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等。

接受外部刺激的器官,如皮肤、耳、眼等,称为感受器;对外部刺激做出相应反应的器官,如肌肉、分泌腺等,称为效应器。最重要的是连接感受器和效应器的神经系统,其中大脑起核心作用。所以,有人把大脑称作人体的司令部。在这里将主要讲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的结构

脑很柔软且容易受到损坏,所以由硬膜、网膜、软膜三层膜包裹着。而且,在这些脑膜之间充满了称为脊髓的液体,起着缓解来自外部的冲击作用。脑又分大脑和小脑。(1)小脑小脑约占整个脑重的10%,与精神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其作用是调整姿势和运动。(2)大脑大脑由左右两半球以及夹在两半球中间的脑干组成。

①大脑半球:其表面有许多沟,其中最大的是中央沟和外侧沟,两沟前方称为额叶,后方部分有顶叶、枕叶与颞叶。

沿大脑左右半球之间切开,可见包括胼胝体的大脑半球的内侧面,在这里也有许多沟。胼胝体是连接沟通大脑半球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束。

②脑干:接在胼胝体的下端部分,由上而下分为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延髓的下面与脊髓相连。紧挨着胼胝体下端的间脑,有视床和视床下部等。脑干是由进出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束及其间的神经细胞核构成。

③大脑皮层:将大脑横向切开,表面有2~3毫米厚灰白色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由140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各异,由同样大小与同样形状的细胞组成一层,一般有6层。

据说人类大脑皮质的面积约为2200多平方厘米。大脑皮层内部为白色。其中有位于中央部的视床和视床下部等的间脑以及在其外侧称为大脑核的神经细胞集团。

大脑皮层中,排列有神经细胞的构造层。但这个构造层由于大脑皮层的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区别,主要区分为新皮层、原始皮层、古皮层三种。而且,越是低级动物,原始皮层越发达,越是高级动物,新皮层越发达。人类的脑,因大脑半球表面完全被新皮层所占据,所以原始皮层和古皮层被赶到大脑半球的底层。构成大脑的神经细胞,大部分集中于大脑皮层,所以一般认为大脑的综合功能由大脑皮层承担。上述三种皮层分别承担各自的综合功能。这种综合功能,以来自感受器的信息为材料,并将处理结果作为指令输向肌肉与分泌腺。惯例上将古皮层和原始皮层统称为边缘皮层,所以古皮层和原始皮层又可称为大脑边缘系统。

脑的保健(1)脑干——脊髓系统 除了调整大脑皮层的活动、控制苏醒与睡眠节奏外,还通过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保持一定的姿势。反射就是在重力下与其对抗保持一定姿势的作用,伸肌承担主要角色。另外,防御反射可摆脱加害于身体的危险,主要是屈肌发挥作用。例如,当手指触及灼热物体时就无意识地将手缩回来,预防烫伤。除此之外,呕吐、咳嗽与喷嚏都是复杂的防御反射。62

在多变的外在环境中保持身体内在环境正常,叫做体内平衡,也是脑干中心的自律神经的调节作用。这一作用是支配内脏器官的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激素分泌,也是由位于脑干的间脑一部分——视床下部以及与其相连的脑垂体所支配。(2)大脑边缘系统 产生本能与情绪的精神活动。本能行动是维持旺盛的生命力与保存种族的基本生命活动要求的表现,如食欲、性欲与集体欲等所产生的饮食行为、性行为和集体行动等。发现这些要求与行动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内在环境的变化,为视床下部的特殊细胞群所感受,并将这里产生的信号送到边缘皮层而引起种种要求,由此表现为行动。

本能行动没有理性的控制,完全属于自发。即有一种能够引起和停止本能行动的机制,能够送出与这一机制相应的信号的细胞群位于视床下部。

情绪是指在不能满足自己本能的欲求时所产生的不快感,满足自己欲求时可产生快感。当不能满足自己欲求时,就要暴发愤怒,与对方进行争夺。而且,对方很强大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而退却。这种快感、不快感、愤怒与恐惧的情绪,就是本能行为的原动力,仍然是由边缘皮层所产生。

植物神经在脑干中起指挥作用,而边缘皮层则是从更高级的角度作用于脑干以调整自律功能。只要边缘皮层功能正常,就不会对自律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一旦边缘皮层功能紊乱,就会以某种形式影响自律功能。这种紊乱就是由新皮层所产生的压抑所致,即本能欲求和情绪是受理性所控制与制约的。

近年来,精神医学有了显著进步。认为没有器质性变化也会引起疾病,是由于精神紊乱作用于脑干的结果,因此,可以说精神和身体的区别就在于边缘皮层对脑干作用的机制。(3)新皮层系统具有综合功能。在皮肤感觉区、听觉区、视觉区有接受由各自的感觉器官所输送来的信号所引起的触觉、听觉、视觉神经细胞。在运动区有向身体肌肉发出运动指令的神经细胞。

位于感觉区与运动区之间的部位称为连合区。连合区有对接受到的信号——情报进行处理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运动指令程度的神经细胞。

①顶-枕连合区功能:人类是用全身的感觉器官接受情报,但是由各种感觉区所获得的内容则是通过颞叶的记忆机制同语言一起记忆。只要记住了各种事情,便可将新接受的内容与已经铭记的内容相对照而形成知觉、理解与认识。而且,其结果可通过语言、表情或动作等的运动表现出来。这是由跨顶叶与枕叶的顶-枕连合区所完成。

②额连合区功能:人类并不是将经过处理后的信息按原样表现出来,而是将收到的信息与已经贮存的信息进行综合,当不足时能继续引进新的信息综合出新的内容,将思考与创造的内容通过语言、表情及动作表现来决定意志。这种思考、创造以及意图的精神,就是额连合区的作用结果。当我们要进行某种行动时,如果实现了自己的意愿就可产生喜悦,如果失败可产生悲伤。与他人相比,如果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就可产生嫉妒和自卑感。这种喜悦、悲伤、嫉妒、自卑感等情感变化也同样是由额连合区所完成。呼吸系统的结构与保健

呼吸系统主要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传送气体的呼吸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的使命,就是执行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任务,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道

呼吸道是人体进行呼吸的通道,具体地说,就是由外界向体内输送氧气、由体内向外界排出二氧化碳的通道。由鼻到喉的部分,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的部位称为下呼吸道。

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时,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一旦有异物或刺激物进入呼吸道,即通过打喷嚏或咳嗽将其祛除,灰尘或细菌等可贴在呼吸道黏膜上,随痰经口腔排出。喉部有声带。

肺由支气管、肺泡、血管、淋巴管、胸膜等组成。肺有左右两叶,由气管分出的两根支气管分别进入左肺和右肺,然后在肺门处分成一定数量的细小支气管,并与其前端的极小的袋状组织肺泡相连。被吸入的空气与血液在肺泡里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左右两肺,左肺分为两叶,右肺分成三叶。由于左肺的内侧有心脏,所以左肺比右肺稍小一些,容积比率约为55∶45。肺泡总数约有3~5亿,其面积总和为70~90平方米,实际上大约是体表面积的50倍。人体正因为有如此广阔的面积进行呼吸,所以每次仅用几秒钟的呼吸时间就可不停顿地进行气体交换。肺的血管系统有两种,一个是小循环系统,由心脏左心室出来的肺动脉与左心室的肺静脉组成。在这一循环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以净化全身血液。另一个是大循环系统的血管,它们承担肺本身的营养,有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

淋巴管分布于肺的各个部分,一部分淋巴液流向肺的表面,但大部分流向肺门然后进入肺门淋巴结。

附属器官(1)胸膜(肋膜) 由直接包裹肺的胸膜与在肺门部折回去包裹胸腔内侧的壁侧胸膜组成。这两个胸膜之间是胸膜腔,患胸膜炎时可有积水。(2)肺门淋巴结(腺) 由两肺肺门部起,沿支气管和气管分布有许多淋巴结,通过淋巴液流进右侧的颈静脉。(3)横膈肌 为胸腔与腹腔的分界线,通过其上下运动,使肺伸缩以帮助呼吸。(4)肋骨、脊椎、胸骨 是组成胸廓的骨骼,分别附有肋间肌和胸大肌等呼吸肌,可帮助呼吸运动。(5)纵隔 是左右肺的分界线,其中有肺门淋巴结、气管、食道、胸腺、大血管等。

呼吸生理

所谓呼吸现象,可分换气与气体交换两方面。从鼻孔到细小支气管是换气器官,气体交换则在肺泡里进行。此外,呼吸还可分内呼吸和外呼吸。一般所说的呼吸是外呼吸。内呼吸又叫做组织呼吸,血液将氧运送到各个器官与组织,并将在那里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出体外。

呼吸器官承担着排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吸入氧气的作用,此作用与肺及心脏有密切关系。肺中进行的气体交换与心脏中进行的血液循环,需要一定的平衡条件。一旦这种平衡遭受破坏,就可出现心跳与呼吸困难。呼吸器官发生疾病将影响换气与气体交换过程,并使心脏右心室的工作量加大,以便向肺里输送更多血液。这种状态长时间继续下去,会使右心室扩大,搏动减弱,而成慢性肺性心脏病。

主管呼吸运动的呼吸中枢位于脑下部的延髓处。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刺激这个中枢而加快呼吸。

呼吸运动

肺本身没有扩张能力,而是依靠胸廓和横膈肌的运动被动地使肺伸缩以便换气。以横膈肌与腹肌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以胸廓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

呼吸次数一般每分钟为15~20次,年龄越小,呼吸次数越多。呼吸次数可由意识控制,浅呼吸(胸式小呼吸)次数可增加,深呼吸(腹式大呼吸)次数可减少。深呼吸时气体交换效率增高。

呼吸次数还可因各种原因而有所增加,如精神兴奋、运动、发烧、患呼吸器官疾病时,则呼吸次数增加。当增加到某种程度时,可感到呼吸困难。

呼吸是按一定的节奏进行的,但是患重病与熟睡时,有时会打乱这一节奏。循环系统的结构与保健

人体内循环系统的任务和作用是不断地将代谢活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老化废弃物排除体外。

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是一套遍布全身的封闭的管道系统。人体通过肺和消化道等器官将氧气和营养物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老化废弃物按一定经路排出体外。在整个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着泵的作用,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

心脏

心脏约为本人的拳头大小,夹在左右两肺中间,位于胸廓中前方,整个心脏约有2/3在中央偏左侧。(1)左心与右心 心脏功能是由左右两个泵发挥作用。左侧的泵(左心)是将来自肺部含有氧气的红色血液(动脉血)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右侧的泵(右心)是将由全身汇集而来的含有二氧化碳的黑色血液(静脉血)送到肺里,以便再生新鲜的动脉血。这两个泵,由一个隔所分开。(2)心室和心房 左右泵分别有心室、心房,心室与心房之间由瓣隔开。心室是将血液排挤出去的强有力器官,所以由较厚的心肌壁组成。心房是将返回到心脏里的血液暂时贮存的器官,每当心室完成一次收缩而舒张下来时,贮存在心房里的血液就可流到心室,心室可再次收缩。(3)四个瓣 为了使血液沿一定方向流动,心脏就要像手压泵一样,在每个重要地方都要有一个瓣。位于左心室入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处的为二尖瓣。位于左心室出口处(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为主动脉瓣。另外,位于右心室入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处的为三尖瓣,位于右心室至肺动脉出口处的为肺动脉瓣。

瓣的功能:二尖瓣与三尖瓣在心室收缩期间闭合,防止血液由心室向心房逆流;在心室舒张期间张开,心房血液流进心室。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在心室舒张期间闭合,防止输送出去的血液向心室逆流;在心室收缩期间张开,心室内的血液分别流向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管里。(4)心脏搏动节律 心脏搏动与人的意志无关,每分钟以60~90次的节律反复跳动。决定这一节律的是位于上腔静脉与有心房分界线的叫窦房结节的特殊心肌组织。该组织每隔一定间隔时间产生电冲动性兴奋,这一兴奋首先刺激心房使左右心房收缩,然后传到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结。兴奋由此传到分隔左右心室的室中隔,进而波及左右心室使整个心室受激励而引起收缩。(5)心脏功能的调节 安静时,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液量约为5立升。心脏的跳动数每分钟为60~90次,故跳动一次可输出70~90毫升的血液。但是,随着身体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脏可相应地增加跳动次数,或使每次输出量增加,从而输送超过安静时的4~5倍的血液量。这种调节与意志无关,是在植物神经作用下无意识地进行的。(6)冠状动脉 心肌本身不停地收缩与舒张,需要一定的能量。冠状动脉就是输送这种能量的管道。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分出两支,然后又分为细支,由心脏表面进入心脏内部。

血管(1)血液循环经路 由左心室出来的主动脉首先分支为营养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然后再向全身分支出许多小动脉。小动脉进一步再分,其末端形成细微血管网,在这里体内的组织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即将氧与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并回收二氧化碳与老化物。当血液在通过毛细血管的过程中完成上述物质交换后,就可逐渐汇集起来而流进小静脉,接着汇集到大静脉,最终流进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此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该血液经右心房通过右心室送到肺动脉,肺动脉在肺里不断再形成毛细血管网附于肺泡表面。血液在这里将二氧化碳排到肺泡里,并从进入肺泡的空气中吸进氧气再生为新鲜血液,逐渐汇集以后经数条肺静脉回到左心房,此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2)血管功能 主动脉与其他大动脉的壁很厚,在心室收缩期里呈弹性膨胀而变粗,在舒张期恢复原状,由此使血流与血压形成一定的节奏。而小动脉壁又分布有许多植物神经,所以根据需要可改变血管直径,用以调节血流与血压。毛细血管壁呈薄膜状,故使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易于进行。静脉的整体容量很大,通过很薄的血管壁收缩或舒张就可以改变血液量从而调节返回心脏的血液量。为了防止逆流,在许多处有类似衣袋样的瓣。食管的结构与保健

食管从咽的深部开始到脊椎前端沿气管和心脏的后部下行,通过横膈膜(胸部和腹部的分界线)自右后方与胃相接,是一条长约25厘米的肌肉性管道。

食管总是呈收缩状态,使内脏闭合,只有在食物通过时,才扩展到3平方厘米左右。

不过,食管并不能发生扩张,有的部位则呈生理性狭窄,即食道入口、气管分支的交叉部及通过横隔肌等三个狭窄处。这些部位以前认为是容易患食管癌的部位,但实际上是容易卡住误吞食物或异物的部位。此外,在误服毒物以后,此处也是容易发生炎症、腐蚀、溃疡的部位。

咽下的食物用3~5秒钟即可通过食管而到达胃里。食管的蠕动运动以及食管腺所分泌出来的黏液,可帮助食物通过。胃的结构与保健

胃是连接食道的袋状器官,在左横膈膜的下方,即位于左上腹部至左侧腹部。

胃的形状主要可分为类似鱼钩状的钩状胃和类似牛角状的牛角胃。一般来说,胃壁紧张正常的钩状胃多见于消瘦型人;胃壁紧张程度高的牛角胃多见于肥胖型的人。

在胃的内侧(黏膜)由贲门到幽门处有许多皱褶,分泌胃液的胃腺有无数个开口。

胃的入口叫贲门,出口叫幽门,其中有幽门括约肌,可调节食物的流动。

胃一方面将食物弄碎而消化一部分蛋白质;另一方面又将变成了粥状的内容物一点一点地送进肠里,因此胃有运动和分泌两种功能。

胃的运动一般称之为蠕动运动,这是由胃壁肌肉层的周期性收缩而引起的,自贲门下部开始向波浪一样传导到幽门部。当胃中有食物时,每隔20~25秒钟的时间就进行一次运动。通过这种运动可将食物彻底混合,弄碎并慢慢送进十二指肠。

胃液的分泌是在食物进入胃里以后才开始。但是当看到食物或者闻到食物的香味,以及想起可口的食物时也会分泌。

分泌是由位于黏膜内的胃腺所引起。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黏液。盐酸可使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并具有杀菌能力。胃蛋白酶可分解(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而形成胨。黏液覆盖在胃的黏膜表面,保护黏膜免受各种刺激。

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是通过植物神经(有促进作用的迷走神经和有抑制作用的交感神经)和各种激素来调节的。此外,也会由精神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由胃幽门附近的黏膜所产生的促胃泌素的激素,介入血液以后,会加强胃酸的分泌。相反,由肠黏膜所分泌的肠促胰液肽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另外,由胰脏分泌出来的胰岛素以及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所分泌出来的甾类激素都能加强胃酸的分泌。

当看到好吃的食物、闻到香味以及发生愉快、兴奋的感情变化时,都会加强胃运动和胃液分泌。相反,当看到脏东西、闻到难闻的气味以及出现担心、忧郁、恐怖的感情障碍时,则会抑制胃的运动和胃液的分泌,而引起食欲不振、恶心等不良反应。肠的结构与保健

肠主要由小肠和大肠组成。不管小肠还是大肠都是由植物神经调节的,但也受肠的内容物的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的影响。另外,精神感情的变化也对肠的运动和分泌有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

小肠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连接胃的幽门部,长约6~7米的管道。由十二指肠开始,经空肠、回肠在腹腔内曲折下行,在右下腹部与盲肠(大肠的开始部位)相接。

小肠通过蠕动慢慢运送食物,约经过3~4个小时就可运到大肠。食物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1)十二指肠 自幽门部开始呈“J”字型弯曲,与空肠相接,长约25~30厘米。胆囊和胰脏由一根细管与十二指肠相连,向十二指肠输送在消化上起重要作用的胆汁和胰液。胆汁可乳化脂肪使其易于消化,胰液则是含有糖、蛋白、脂肪等消化酶的强力消化液。(2)空肠和回肠 在腹腔里曲折下行通向盲肠部,其黏膜有许多皱褶。而且黏膜表面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称为绒毛的小突起,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显著扩大,同时又加快了吸收速度。

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像网一样张开,旺盛地摄取吸收进来的养分。另外,在绒毛之间还有许多肠腺开口,分泌含有各种消化酶的肠液。

肠液与胆汁和胰液一道作用于食物,在通过小肠的过程中,将食物中的糖、蛋白质、脂肪分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3)小肠的运动和调节 小肠的运动有三种,振子运动、分节运动和蠕动运动。振子运动和分节运动是搅拌肠内的内容物,使食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以易于吸收;蠕动运动则起运送内容物的作用。

小肠的黏膜也能分泌出各种激素以调节肠的功能。

肠促胰液肽可促进胰液和肠液的分泌,肠促胰酶素会促使排出胰液,缩胆囊素可促使排出胆汁,缩肠绒毛素具有使黏膜表面的绒毛运动活泼化的作用。

大肠

大肠比小肠要粗得多,长约1.5米,可分盲肠(前端与阑尾相连)、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位于有下腹部至右上腹部以及左上腹部至左下腹部。直肠的下端是肛门。(1)大肠的功能 大肠黏膜没有绒毛,肠腺只分泌保护黏膜并缓解肠内容物的通过黏液,不含有消化酶,所以在大肠里不能进行消化。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部分矿物质和维生素,使呈半流动状态的内容物变成粪便形。

另外,在正常情况下,大肠里还存在有大肠菌及其他许多细菌。这些细菌可使在小肠内未能被吸收消化完的食物腐败,通过发酵作用使其分解并产生气体,并制造出各种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K、烟酸、维生素B及泛酸等。

由细菌作用等使肠内产生的气体,大都被肠壁的血管所吸收,一部分排出体外。(2)大肠的运动 大肠的运动同小肠一样,分为蠕动运动和分节运动,但其运动一般较慢,经8~9个小时才能将内容物由盲肠运送到乙状结肠。

除此之外,当胃里进入食物以后,还有引起反射的大蠕动运动,这是引起排便反射的重要运动。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保健

内分泌系统是由许多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的人体重要功能的调节系统。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腺、肾上腺、性腺、胸腺等。

人的身体里有制造和分泌各种必需物质的腺体。其中将分泌物直接分泌到皮肤、黏膜、消化管等的腺体叫做外分泌腺,将分泌物分泌到血液中的腺体叫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分泌的生物活性质叫激素,过去叫荷尔蒙。最初发现的激素是性激素,其他激素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才弄清的。因此,即使在今天,一提起激素,也有很多人首先想到性激素。然而,性激素不过是激素的一种而已。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对维持生命具有重要作用的激素。这些激素根据体外的温度及其他变化以及身体的活动状态等,可及时地分泌出适宜的量,以帮助身体各种功能顺利进行。

激素分泌过多和过少都可引起疾病。因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有: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等。

能引起激素不足的疾病有:手术摘除内分泌腺、放射线照射、炎症等。

使用激素治疗各种疾病的激素疗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因激素不足而导致疾病时,对不足的激素给予补充;另一种是其激素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足,只是期待着将激素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去发挥作用。

不管哪种疗法,由于都会对全身发生各种影响,所以要遵照医生的指示行事。肾脏的结构与保健

结构

肾脏是位于上腹部的后方,隔着脊柱左右各一个如蚕豆形、重约120克的脏器。中央的凹陷部叫肾门,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神经等由此出入。将肾脏纵向切开来看,可分外侧的皮质和内侧的髓质两部分。进而在内侧面向肾门部有一个成扇形张开的肾盂。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肾脏是由像乱线一样裹成一团的血管集合体的肾小球、包裹肾小球的鲍曼氏囊、与肾小球相连的尿细管以及其间的血管、间质等组织所构成。

肾脏的功能之一是制造尿,将身体不需要的物质排出体外。

在体内随着细胞的活动不断产生无用的物质,肾脏则有通过尿将这些无用的物质排出体外的作用。肾脏的这种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当充足的,即使因疾病和外伤而失掉了一侧,另一侧也能发挥健康人所需要的作用。但是,当因某种原因使肾脏的功能变坏而没有这种能力时,肾脏就不能承受其负担而使无用的物质蓄积、体液平衡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症状。这种情况严重,就称为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1)肾小球 进入肾脏的肾动脉,分成几条分支以后,最后成为毛细血管而形成肾小球。在肾小球的血管腔和鲍曼氏囊之间有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水分和其他物质经过这一中间被过滤而形成尿。

由全身集中来的血液,经肾动脉进入肾脏内,到达肾小球里,除了血液成分中的细胞和蛋白质等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以外,大部分物质在鲍曼氏囊内被过滤。这个液体就是原尿。

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可过滤100毫升(每天约150公升)的原尿。在原尿中,不仅有身体不需要的物质,而且还含有身体所需要的水分、糖、氨基酸、电解质等物质。这种原尿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作为尿排出体外,其中的大部分物质,在尿细管里会再度被吸收。(2)尿细管 尿细管在肾脏内有着复杂的走行,因部位不同而有各种名称,但最后作为集合管向肾盂开口。尿细管虽然是让尿的基础液体通过,但又具有使基础液体在尿细管的各个部位再度吸收和分泌等作用,最后形成尿。

原尿在流经很长的尿细管期间,身体所需要的物质经尿细管细胞所吸收而再度返回到血液中。

尿细管中的再吸收机制很复杂,是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所必备的。

在尿细管里进行再吸收的同时,将不必要的物质排出体外。原尿中的1%,即每天约有1.5公升的物质变成尿。(3)肾单位 将肾小球、鲍曼氏囊、尿细管统称为肾单位。据说左右两个肾共有200万个肾单位,肾脏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肾单位。

功能

通过集合管集中到肾盂里的尿,经输尿管进入膀胱,进而经尿道排出体外。这样,肾脏一方面通过制造尿,另一方面再吸收身体所需要的必要物质而使身体的内部保持一定的环境(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另外,肾脏作为产生激素的器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眼的结构与保健

结构

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神经及附属器官。(1)眼球 成人的眼球直径约24毫米,重约7.5克,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巩膜:是眼球的最外层,为白色坚韧的纤维膜,与角膜共同保持着眼球的一定形状。

②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无色透明,像表蒙子一样。

③脉络膜:是眼球壁的中层,富于色素细胞和血管。由于此膜类似葡萄外皮的颜色和形状,故称为葡萄膜,有遮光作用,并主管眼球的营养。

④睫状体:是连结脉络膜前方的轮状部分,其中的肌肉收缩,可使晶体变形,使所要看的物体清晰可见。

⑤虹膜:与睫状体相接,位于晶体前面,根据入射光线的强弱发生反射性收缩,以调节瞳孔大小。虹膜的颜色因人种而异,与其所含的色素量有关。在东方民族中,由于色素多,所以呈黑色;白种人由于色素少,可呈蓝色或白色。

⑥瞳孔:虹膜中央的圆形小孔,是光进入眼球内的入口,由于虹膜肌纤维收缩,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⑦视网膜:位于脉络膜内面。此膜的外层分布着感光和颜色的视细胞。由视网膜出来的神经纤维在眼球后部集中形成视神经,通过眼窝和视神经管到达大脑。视网膜中,把相当于眼球后极,围绕视线终止处叫做黄斑。与此相反,视神经由视网膜向外穿出眼球的部分,无视细胞,称视神经乳头。(2)视神经 由眼球后方到大脑视觉中枢的神经束,称视神经。左右眼视神经的一部分,在进入大脑之前形成交叉。

其他眼球内容物有晶体、玻璃体、房水等。位于瞳孔后的晶体,以微细的纤维(秦氏小带)与睫状体接连,其后部与玻璃体相邻。由角膜、虹膜、晶体、睫状体所围绕的空间,称眼房(又分前和后房),其中充满房水。

由外界进入眼内的光线,首先在角膜发生屈折,进入前房后通过瞳孔。在晶体再次发生屈折,进入玻璃体内,于视网膜上成像并刺激视细胞。该刺激通过视网膜、视神经,于视神经交叉处一半交叉,经视索达外侧睫状体,再由视放射到达大脑枕叶视中枢。(3)附属器 有眼睑、结膜、眼肌、眶筋膜、泪器、脂肪、骨膜及睫毛等。

眼睑分上下两部分,其开闭可使角膜显露或隐蔽。眼睑周围有睫毛,与眼睑共同保护着眼球。覆盖眼睑里面的是睑结膜,覆盖在眼球前面的巩膜表面是球结膜,与角膜相连。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有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使眼球可向各方向活动。泪器有泪腺与泪道,泪液由泪腺流到上穹隆结膜,湿润结膜、角膜后,经上、下泪点流向泪道,最后流进下鼻道。

功能

眼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光觉、形觉(包括视力、视野)和色觉。(1)光觉 眼能够感光的能力叫光觉。光觉障碍有:光觉减弱、对暗适应迟缓的夜盲。

对光刺激发生反应的是视网膜的视细胞,分锥细胞和杆细胞两种。锥细胞感强光及色视觉,使视力良好,辨别颜色。而杆细胞是感受暗光或弱光,且没有色视觉。

将主要由锥细胞作用的眼的状态叫明适应状态,主要由杆细胞作用的眼的状态叫暗适应状态。(2)形觉 将眼分辨物体形状的功能叫做形觉。形觉分为视力和视野。

视力是眼认识物体存在和形状的能力,在视机能中最重要。日本人的正常视力为1.2 (标准光照度为200勒克斯),我国人的正常视力为1.0。所谓弱视,即指视力低下而无他觉(客观)变化。弱视有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遮眼性弱视等。

将眼不活动所能看到的范围叫做视野。正常人视野的广度以白色为最宽,其次为蓝色、红色,绿色最狭窄。(3)色觉 是指眼辨别颜色的能力。完全无色觉者,称全色盲;色觉全面减弱者,称全色弱;只欠缺红绿色觉者,称红绿色盲;较红绿色盲程度轻的,称红绿色弱。(4)双眼单视 正常眼,双眼注视同一物体时,传入大脑皮质中枢,融合成一个像,称为双眼单视机能。由于我们的右眼和左眼是分开的,所以映射到右眼的物像与映射到左眼外界的物像多少有些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外界物体的远、近,并能把外界物体看成是立体的,将此叫做立体视觉。

另外,将两眼的视线集中于注视物体的功能叫做幅辏。为了避免左右眼的视网膜像的复视(不吻合),而让眼球的运动相一致,使两眼的映像成为一个,这种机能称为融像。

眼的调节是由于睫状体中的睫状肌收缩,使悬韧带松弛,晶体就以自身的弹性变凸,从而提高眼球的屈光力。因此,调节机能是与睫状肌的功能和晶体的弹性有关。所以,当睫状肌麻痹或晶体失去其弹性时,便不能进行调节。在调节机能完全静止的状态下,根据眼的屈光状态分为:正视、近视、远视、散光四种。

决定眼的屈光状态的要素是: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的屈光力、晶体的位置与眼球的长度(眼轴长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角膜的屈光力、晶体的屈光力和位置、眼轴的长度三项。根据这3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可区别为正视、近视、远视。由于角膜表面不是一个球面,能引起散光。眼的屈光状态并不是终生不变的,婴儿时,大多数是远视;但随着成长,有向近视转化的倾向;成人时,约有半数会变成近视;老年时,由于调节力减弱,远视会随之增加。鼻的结构与保健

鼻的结构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1)外鼻 外鼻是由外侧可以看到的鼻子的部分,自眼眉之间的耳根开始,到下端的鼻尖部。在鼻尖的下面左右各有一个外鼻腔。将外鼻腔左右分开的壁是鼻中隔,从壁的根部到上嘴唇中央成纵向走向的是人中。外鼻孔两侧的鼓起部分为鼻翼。外鼻的表面为皮肤所覆盖,由于在鼻翼和鼻尖的很厚的皮肤中有汗腺,所以鼻子也会出汗。鼻尖部和鼻中隔是由软骨组成的,具有弹性,所以即使受到碰撞也不易受伤。(2)鼻腔 鼻腔是外鼻孔内部的既宽广又复杂的洞腔。这个洞腔在里面再度狭窄,通过左右后鼻孔的孔向咽部张开。鼻腔由鼻中隔的壁左右对称地分开。在左右的鼻腔中,有着从侧壁中对称地突出来的鼻甲和鼻道。鼻道是使呼吸的空气和流动分泌液的通道,由眼睛流出的眼泪也流进下鼻道。鼻腔的内面被黏液所湿润的黏膜所覆盖着。鼻腔的上方有一个黏膜的颜色稍微有所变化的部位,这是感觉气味的重要部位。(3)鼻窦 鼻窦是被位于鼻腔外侧的骨所包围着的空洞,左右两侧各有4个,成对称性排列。都与鼻腔以细小的通路相连,鼻腔的黏膜通过通路延伸覆盖于空洞的内面。

鼻的保健

鼻的功能是:可以感知味道;使呼吸的空气通过;使声音发生共鸣等。

在鼻腔上方的嗅觉部分布着大量的感知气味的细胞,在呼吸运动中所吸进来的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接触到嗅细胞以后就会感知。另外,广泛分布于耳黏膜的三叉神经也具有帮助感受味觉的作用。

由外鼻腔吸过来的空气,在通过狭窄而又有许多凹凸的鼻腔时,就会充分吸收由黏膜所分泌出来的黏液的湿气,使其温度接近于体温,变成了湿润的空气以后被送进肺里。另外,空气中的灰尘会吸附在鼻毛和黏液上,从而保证将干净的空气送进肺里。

此外,当人在发声时,软口盖能够自由活动,在发声时所呼出的部分空气进入鼻腔而引起共鸣,从而使声音更加响亮。

另外,还可关闭鼻的深部,使空气不能由鼻通过而清楚地发出某些声音来。耳的结构与保健

耳是感觉器官之一。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耳朵在发挥听觉功能的同时,还维持身体的平衡(平衡感觉)。

外耳

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的。(1)耳廓 动物的耳廓相当大,而且通过活动,耳廓的肌肉便可灵活地活动以发挥搜集外部声音的作用。但是人类的耳廓,集音的功能已经退化,现在只是起到一种装饰作用。由于耳廓露于体表,容易患冻伤、外伤等。(2)外耳道 是一条由耳穴至鼓膜长约3.5厘米的细管,为集音的入口。外耳道呈“S”型,稍弯曲,在入口附近丛生耳毛,并有皮脂腺和耳垢腺等,可分泌含脂肪的分泌物。这种分泌物的淤积,便成为耳垢。

由于外耳道呈弯曲状,所以由外面进来的异物会受到阻碍而不易进入耳朵的里面。不过在毛根部易发生感染而容易长疖子。

鼓膜是一厚约0.1毫米的薄膜,但比较结实,不容易破裂。由于它对声音非常敏感,可随着音波振动,并将声音传导到内耳处。鼓膜上也分布有血管,但在平时的状态下由于很细看不出来。不过,在因急性中耳炎等引起炎症以后,血管会因扩张充血而变红。

鼓膜有裂孔,可使听力下降。但是,仅仅有裂孔,一般不会出现令人担心的听力困难。

中耳

中耳位于鼓膜的内侧,又叫做鼓室,如同一个很小的房间,其中有能够灵活活动的听骨。(1)听骨 在中耳的“天棚”上,悬垂着3个连在一起有半个大米粒大小的骨头。听骨根据其各自的形状,分别被称为槌骨、砧骨、镫骨。槌骨与鼓膜紧密相连同鼓膜一起振动,镫骨与内耳的分界线的前庭窗松软地连在一起,鼓膜的振动就是经过3块相连的听骨传到内耳的。(2)咽鼓管 由中耳腔到鼻咽腔有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叫做咽鼓管。咽鼓管时常张开,使中耳的气压与外面的气压保持一致,具有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的功能。不过,当患感冒而引起鼻咽腔发炎时,炎症就会通过咽鼓管累及中耳。

内耳

内耳是与听觉和平衡感觉有关的部位,是由耳蜗(蜗牛形的器官)以及与其相邻的前庭及3个半规管所组成的,又称为迷路,都是位于硬骨中的器官。(1)耳蜗 耳蜗是感受来自中耳声音的器官,为一中空的螺旋形骨管,其中充满了称为内耳液的淋巴液。在这个液体的表面上有秩序地排列着听神经末端的听细胞。当由中耳传来声音时,内耳液便振动,听细胞捕捉这些音波后传给听神经。(2)前庭器官 前庭器官是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两个器官组成的。3个半现管为轮状的3个小软管,分别成直角交叉。前庭由内部充满液体的卵形囊和球形囊这两个小口袋组成的。通过上述液体的振动,可使人感到身体的倾斜程度、回转运动、活动的开始以及结束等变化。一旦刺激前庭器官,就会引起强烈的晕眩。咽喉的结构与保健

咽位于鼻、口与气管和食道之间。在医学上称为咽或喉,具有下咽、呼吸和发声等功能。

咽是鼻腔和食道中间的漏斗状部分。看一下嘴的深部,口腔呈逐渐变为狭窄。该部分的上方是软腭,其前端是悬雍垂,左右为舌腭弓。在其根部可见核桃状的物体,这是腭扁桃体,其里面很开阔,为口咽。其上方向软腭的后方开阔形成鼻咽,向下方开阔形成喉咽。在鼻咽有咽鼓管隆起和咽扁桃体,喉咽有舌扁桃体。

咽黏膜的知觉主要是由舌咽神经和咽神经丛所控制,而肌肉的运动主要是受迷走神经控制。

咽的首要作用是调节空气的流通和咽下作用。另外,扁桃体可以产生免疫抗体,这对生体的防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喉是位于气管上部的发声器官,与气管相连。整个喉由数个软骨、肌肉、韧带、黏膜等组成,通过结缔组织和肌肉等与音骨和口腔底相接,其中央有声带,声带之间的缝隙叫声门。

喉的主要作用是发声。声带是呈V字状排列的两根白带。当左右两侧的声带在声带肌的作用下密切相连而使劲呼气时,声带就会振动而发出喉原音。这个原音通过咽、口腔、鼻腔的共鸣,就会变调并变成语言。

正常呼吸时声带会张开,当异物进去后,受其刺激整个喉会发生强烈收缩,接着就会进行很强的呼出,这就是咳嗽。但是,在下咽时,由于从一开始声门就关闭,所以食物不会进去。牙齿的结构与保健

人在出生后7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6岁左右开始换成恒牙。其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1乳磨牙、第2乳磨牙,左右各5颗,上下合起来共20颗。

恒牙按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1双尖牙、第2双尖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的顺序排列,上下左右共32颗。

牙齿分牙冠(露在外面的部分)和牙根(深入颌骨中的部分)两部分。

牙冠表面由身体中最硬的组织牙釉质覆盖,牙根的表面由同骨的构造一样的牙骨质覆盖。

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面为牙本质,其中有柔软的牙髓。牙髓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掌管牙齿的营养和感觉。

牙齿除有咀嚼食物,即咬碎、磨碎并与唾液混合的功能以外,还可帮助发音。另外,牙齿也是创造嘴部完美形态的重要因素。口腔的结构与保健

口腔由上颌骨、下颌骨、腭骨支撑,是由唇、颊、腭、口底所围成的器官,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有舌、牙齿、牙龈、牙槽等。口腔最重要的作用是咀嚼。咀嚼是以下颌骨位于耳孔下的颌关节为轴进行活动,是下颌牙向上颌牙咬合的运动。其中有许多咀嚼肌和神经发挥作用,从而使咀嚼运动顺利进行。

具有闭合口腔的作用,外侧为皮肤、内侧覆盖黏膜。

在咀嚼时,将食物集中送到牙的咬合面上,以便彻底咀嚼。另外,还具有使口张大的功能。

位于口腔和鼻腔之间,腭的前2/3的黏膜下有骨质,称为硬腭;后1/3的黏膜下无骨质,称为软腭。软腭在咽下食物时,闭合后腔鼻,不使食物进入鼻中。

口底

是指舌和唾液腺的所在部位,为很薄的黏膜所覆。

由许多横纹肌组成,运动非常灵活。除了咀嚼和吞咽以外,也能帮助发音。另外,在舌上有味觉细胞等组成的味蕾小体,主管味觉。

牙槽骨

在上颌骨和下颌骨有包裹牙齿的牙槽骨,以支撑牙齿。牙根所进入的窟窿为牙槽窝,在牙根和牙槽骨之间,有叫牙周膜的结缔组织,将牙根牢牢固定在牙槽窝内。

牙龈

牙槽骨上面覆盖着牙龈。健康的牙龈一般呈鲜艳的粉红色,但有的有黑色素沉着而呈褐色(这不是病)。牙龈是被很厚的上皮层覆盖的黏膜,对饮食物及其他的外来刺激有很强的抵抗力,即使受伤了也会很快再生。

唾液腺

除三对大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外,在口腔黏膜上还有无数小唾液腺。这些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成人每天约为1升。

唾液的作用,一是使口腔黏膜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以保护黏膜;二是与食物混合,使之保持适宜的柔软度,以便咀嚼和下咽;三是溶解食物,使味蕾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四是唾液中的酶可分解淀粉;五是清洗牙齿和口腔,以保持清洁等;六是具有酶和抗体,对抗进入口腔的细菌和病毒;七是还具有血液的成分。

口腔黏膜

覆盖整个口腔(除牙齿以外),表层是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其下是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走行的固有层。口腔黏膜的这种构造与其表面总为唾液所湿润的状态,对保护口腔不受来自外界毒物和毒气的损害、酒和烟的刺激、食物的冷热刺激、进入口腔的细菌所释放出来的毒素和酶的作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口腔黏膜因部位不同,其构造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与该部位的作用有关。比如,在硬腭和舌上,黏膜既厚又结实,表层一般角化,这是咀嚼食物时,挤压食物和移动食物所必需的构造;牙龈的黏膜很厚并显示出角化倾向,是为了能牢固地附着在齿根上及咀嚼食物时流动通畅。

唇的黏膜之所以很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触觉和温度觉作用;最薄的舌下黏膜和唇黏膜,具有吸收各种物质的作用。口含片和舌下片就是利用这一吸收作用而制造出来的药剂。皮肤的结构与保健

皮肤由头顶至脚底包在人体表面,将机体与空气隔开,可预防外界对人体的机械刺激与化学刺激,炎热时可通过皮肤出汗来调节体温。皮肤的作用很多,如果没有皮肤,人的生命就难以维持。

结构

皮肤上有无数个纤细的沟,每个沟都成菱形交叉,即使用肉眼也能够看出来。皮肤上有毛,汗腺向表皮开口,汗腺用肉眼看不见。皮脂腺与毛根相连,皮脂经导管排入毛囊或皮肤表面。皮肤可分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织三层。(1)表皮 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组成。基底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分化为其余各层细胞,成为角质层细胞后脱落,形成皮屑。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时间,约为3周左右。

角质层细胞含角蛋白,细胞膜厚,有预防外界刺激及水、化学物质渗透和细菌侵入的作用。(2)真皮 位于表皮下面。向表皮底部伸出许多乳头状突起,为乳头层,与表皮突起相连接。乳头层内有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乳头层下有较厚的网状层。真皮下为皮下组织,其下方与肌膜等组织相连。

功能

皮肤的作用,用一句话说,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刺激,使体内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机械刺激具有某种程度的抵抗力和弹性,不太大的力量不会使皮肤剥落。(2)皮肤的黑素细胞能形成黑素,黑素可以减轻日光对细胞的损伤。黑种人的皮肤强健,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人的皮肤要强,原因就在于此。(3)皮肤表层能防止水分侵入。目前在空气污染中出现的各种化学物质,可溶解在皮肤表层的汗液内,由于角质层的保护作用,使之不容易侵入。溶解于油类的化学物质也不可能轻易侵入。但有些物质可通过毛根侵入体内。当皮肤受伤以后,即使是很小的外伤,水分也容易侵入。(4)预防空气中化学物质的侵入。气体状态的化学物质,能在皮肤外层的薄脂肪层溶解,然后通过毛孔侵入体内。不过,其侵入量甚微。(5)预防细菌侵入。细菌不会侵入正常皮肤。(6)调节体温。外界温度高时,通过出汗以降低皮肤温度。另外,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向外界放散热量,从而保持体温恒定。对于寒冷,则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皮肤温度下降,减少散热,减少出汗。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由植物神经支配,由大脑中枢统一指挥。

此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各种感觉,如触、压及温觉感觉,还有干、湿、光滑、粗糙等感觉,因而能感受外界多种变化。(7)预防皮肤粗糙。青年人的皮肤有光泽而且显得湿润,老年人的皮肤则没有光泽,这是由于皮脂腺排出的脂质在发挥主要作用,脂质还能溶解汗水而使皮肤湿润。骨的结构与保健

骨骼在人体中起支撑身体的作用。全身骨骼分硬骨和软骨两类。软骨主要覆盖在关节表面,椎骨之间。此外,部分肋骨也为软骨(肋软骨)。

骨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像四肢那样的长骨,像肋骨那样既薄又细长的骨,像椎骨那样的块状短骨,像颅骨和骨盆那样的扁平形薄骨等。

硬骨

硬骨由骨皮质、骨膜和骨髓组成。骨皮质是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一般所说的骨,是指骨皮质,其中充满了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薄膜,有造骨作用。年轻时骨髓呈红色,为红骨髓。到了老年,由于脂肪增多而变成黄骨髓。骨髓有丰富的血液,在这里制造血细胞。造血特别旺盛的是椎骨和骨盆。

四肢的长骨叫管状骨,在其两端的关节附近,内部由网状细骨所组成,这就是骨松质。在骨端部有一软骨层,软骨层在婴幼儿期很厚,随着小儿的成长,会逐渐变薄而消失。软骨层是骨的成长带,骨的长度是从这个部位发育的。

软骨

许多骨骼首先是形成软骨,然后再转变成骨。不过,也有以软骨状态持续终生的。软骨有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种。透明软骨是最普通的软骨,软骨基质非常多,其间散在着软骨细胞。颜色像珍珠一样白,像玻璃一样的透。软骨的大部分是由透明软骨形成。此外,覆盖在关节表面以及骨的软骨性成长带上,也有这种软骨。

弹性软骨位于耳轮和喉头盖(会厌)。在软骨基质中有丰富的弹性纤维。纤维软骨在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关节等处可见到,这种软骨富于胶原纤维。

骨的发育

从胚胎第五周左右开始形成软骨,这种软骨逐渐转变成骨骼。从胚胎第七周开始向骨骼发育。

骨的长度是由于骨两端的成长带(骨端软骨层,骨后软骨板)发育的;骨的粗细是由骨膜内侧制造出新骨而不断变粗的。不过,由于骨不像管道那样笔直,而是与人体的形态相适应,所以在发育过程中,骨骼会不断地吸收和增殖而逐渐形成完整的形态。

像骨盆和颅骨那样的扁平形骨骼,主要是由骨膜发生骨化以后逐渐变大的,即不经软骨雏形,直接形成了骨骼。一般女性在15~16岁,男性在17~18岁,骨骼的发育就完成了。其后在骨骼内部,也旺盛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关节的结构与保健

关节位于骨与骨的结合部,通过肌肉的活动来进行运动。

严格来讲,关节可分五类,但是主要的有纤维软骨性关节和滑膜性关节两种。纤维软骨性关节位于骨盆前面的耻骨联合等部位,一般不活动。

滑膜性关节是能够灵活活动的关节,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附于关节周围,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与肌腱或韧带相连,内层为滑膜层。

滑膜内是关节腔,滑膜分泌透明的有黏性的关节液(滑液)。健康的关节液只是少量地润滑关节软骨和滑膜表面,当有某种疾病时,关节液就会增多而使关节腔内积存大量的液体。

在滑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叫滑膜绒毛,当该部位有病时,也会大量增多。

为了控制运动的方向,在关节外侧有韧带,但由于关节不同,在内侧也有制动韧带。另外,在关节之间还有软骨板,可以使运动灵活地进行。

关节的形状有合叶关节和球窝关节。另外,也有称为滑动关节的膝关节。

球窝关节的运动范围很大,如肩关节和髋关节,不仅能屈伸,而且能回旋。而合叶关节和滑动关节,像手指和膝关节,只能够进行伸屈。为了不使关节发生异常运动,各种韧带起着控制作用。不过,巨大的外力会使韧带伸长或断裂。当韧带断裂后,关节大都会脱位。

第二章 中老年养生保健与运动

一、运动养生保健知识

如何从运动中获得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但随着社会的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门多以车代步,家电代替家务劳动。晚饭后常常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往往看电视连续剧一看就是好多天,这部未等放完另一部好看的又接着放,这样多数人长期缺乏运动,新陈代谢缓慢,脂肪过多地贮于体内,使人过早地发胖,使内脏脂肪充填,负担加大,很快心、肺、肾等主要器官会出现障碍,使你不得不到医院去看医生。大量的时间消耗在医院里,更多的钱花在吃药打针上。

做好体检和心理准备

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健身计划,定期总结运动效果,适时调整锻炼方法和运动量。

运动健身要循序渐进

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将运动健身科学地进行,具体来说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掌握适合自己的锻炼规律,要达到既健身又防病治病的目的。要循序渐进,要本着先易后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慢到快,运动量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要按动静结合,逐渐适应、逐渐过渡的原则进行。

运动健身要坚持始终

运动健身一旦进行,就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不可半途而废。运动健身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有没有恒心,是将决定运动健身的成败。所以,最好能相邀结伴相互鼓励,互测成绩,增进友谊,共同提高。

运动要劳逸结合

运动健身要科学地进行,刚一开始时,不应进行剧烈的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律,应以快乐中不感疲劳最好,过量、过度的运动,对身体没有益处,反而还会出现意外的损伤。

运动要因地制宜

户外一般选择花草树木繁茂的公园,以场地平坦,环境雅睁,阳光明媚,空气新鲜的地方最好。当然也可在家门口或在室内进行,而为找场地,不辞劳苦,四处奔波这样费时又费神,不可取,一切要适可而止。

健身项目、时间因人而异

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性别、年龄、生活习俗、兴趣、锻炼基础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一般有竞走、慢跑、保健操、太极拳、太极剑、气功、举重、原地跑步、踏步、仰卧起坐等,也可利用健身器材进行锻炼。可以同和自己身体情况差不多的朋友结伙锻炼,但千万不可结队每天跑步,强行要求自己跟上别人的步伐,但参加运动量适中的集体活动还是可以的,例如扭秧歌、跳集体舞、做集体操等。使锻炼和兴趣相结合、锻炼和自身条件相结合。每天的运动时间要根据自己体力水平而定,半小时至2小时均可。

运动要顺应季节

人类赖以大自然为生存条件,经受四季气候变化的制约,运动必须顺应这种规律而变化,随机应变,提高健身效果。春季是锻炼的最佳时机,应早睡早起抓紧锻炼。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应减少户外活动,锻炼应在10~15时为佳。夏季气温较高,防暑是前提,户外活动不宜过长,不宜剧烈运动,适可而止,保重身体。秋季气候适宜锻炼,食欲明显增多,人的体力增强,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锻炼时间。

运动要根据生活、工作特点进行

脑力劳动者应多锻炼,户外活动必不可少;体力劳动者,往往固定某一种劳动工作,局限于部分组织和器官活动,身体得不到全面而系统地锻炼,要采取弥补的办法进行锻炼。常站立工作者应经常坐坐、走走。常坐办公室者尽量利用上下班走走楼梯,以步代车,适时进行户外活动。

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准备活动可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和敏感性,增强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准备活动包括体操、走、跑、跳等的练习。运动后要做些放松的整理活动,使紧张状态逐步恢复到松弛安静状态。一般通过慢跑、步行、徒手操、自我按摩肌肉的过程,逐步达到肌肉放松,呼吸、心率平稳。还应将汗液擦干,穿好衣服,以防着凉。运动保健的主要项目

选择项目原则

要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要让自己感兴趣,使运动得以持久并可陶冶情操。

要符合自身生理、体力特点。以平稳为主,避免剧烈性竞技活动。

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出现意外。

选择多数人容易接受、喜爱的群体项目。便于互相督促,感受集体运动的娱乐性、趣味性。

常见运动项目(1)气功 它是现代的心理疗法、体育疗法、自然疗法、信息疗法等的综合运用,它能发挥人的能动性,通过心理调节、意识和身体锻炼,提高人体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身”与“心”的高度和谐和健康发展。(2)太极拳 适合身体弱者和慢性病者。太极拳涉及全身主要关节和肌群,长期坚持可增进关节灵活性、增强韧带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3)步行 坚持每天多走路,以步代车。步行不受年龄、体质和场地的限制,活动量可自行调节,并可充分利用零星时间进行锻炼,例如徒步上下楼梯、上下班等。(4)徒步旅行 既可游览名胜,又可锻炼身体。步行要抬头挺胸,速度一般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或每小时5000米,快速可达7000米。要因人而异,以自己感觉良好为准则。每次最好不少于半小时。鞋袜要合脚,少穿衣服。注意安全。(5)球类:

①健身球 增加指、腕关节功能,养心益智,陶冶情操。适合大多数人。常言道:“十指连心”,健身球就有这个功效。人体12条经络,有6条经过手部,有三阴三阳,而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三经贯于手掌,在练习健身球时可把经络与神经、五脏六腑紧密联系起来,起到通经活络、舒利关节的作用。

健身球操练方法:a单手托双球摩擦在掌心中行顺转与逆转运动。左右手交替进行,每3~5分钟交换一次。可让左手多活动些时间,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b单手托双球于掌中,在摩擦旋转的基础上逐步达到互相交替旋转,至双球互相离开旋转。旋转方向及动作与摩擦旋转相同。c带音节的旋转。d里外跳跃转动。e双手四球运动。

每个人的手掌不同,选球进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手掌的。而以空心球为佳。空心球不耗体力,运动量相对于其他的球类较小。

②乒乓球 打乒乓球可带动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有全面健身作用。

③台球 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室内娱乐活动,是智力与体力、运动与娱乐集于一体的健身运动。

④羽毛球 老少皆宜,运动量可控制。(6)舞蹈 是一种既锻炼身体又有利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运动。(7)扭秧歌 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趣味性极强的健身运动。(8)旅游 可开阔胸怀和眼界,增加情趣、锻炼身体,每周可近游一次,每年可远游一次。(9)骑自行车 是一种技术性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谨防交通事故。(10)游泳 是适合中老年人进行锻炼的一项全身性健身运动。水温宜在30℃以下,属于冷水浴场。

冷水对人体的物理、化学刺激作用能使机体生理功能产生一系列变化。当皮肤受到冷水刺激时,血管则收缩,将大量血液驱入内脏和深部组织,引起内脏器官的血管扩张,继而皮肤的血管又扩张,大量血液又从内脏流入体表,内脏血管又处于收缩状态,这样全身血管不断地一张一缩,得到锻炼,保持管壁的弹性,防止硬化,增强心脑功能,冷水浴能使血液得到更好的循环。

水压可改善心肺功能。人站在齐胸的水中,则受12~15千克的水压,必须加深呼吸,才能完成呼吸动作,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因此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

有利于各关节的锻炼。人在水中将平时的直立运动变成水平运动,使腰椎、四肢关节的活动量增加,使周身得到协调锻炼。

皮肤得到水中化学物质刺激,能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保护皮肤,防止皮肤病发生。

中老年游泳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要集体或结伴而游,不要单独行动,防止溺水和其他意外。下水前要用3~5分钟冲洗或擦身,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下水,预防着凉感冒。游泳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千万不可到急流、漩涡中游。游后用干毛巾擦干全身,穿好衣服,防止日光曝晒。(11)跑步

①长跑:它是一种常见、不受器材条件限制的运动。也是一项全身性运动项目。在长跑时,全身各部位、各系统活动增强,肺活量加大,可改善心肌营养,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使脂肪转化为热能,并有减肥、健美作用。

跑步时由于排除杂念,精力集中,使大脑皮质工作疲劳得到较快恢复,改善睡眠,使精力充沛,提高各器官的灵敏度。

跑步流汗可把体内的铅、锶、铍等致癌物质排出体外,故有防癌作用。此外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延缓衰老。

跑步要领是上体稍前倾,两腿略弯,重心前移,速度每分钟80~120步,每次锻炼要保持30分钟,也可以因人而异。

②慢跑: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可到户外慢跑30分钟。长期坚持按计划进行慢跑(中老年以傍晚为好),能振奋精神,有利于身心健康。

③原地跑:遇到雨、雪或大风天气,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锻炼时,可在室内原地跑步替代,每分钟70~90步为宜,持续10~30分钟,先慢后快再减慢。最好出少量汗,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12)跳绳这项运动能增加脑中多种神经组织的活力,使大脑的思维与反应更灵活、敏捷。经常跳绳,可以使人更加聪明、慧颖。绳头刺激拇指穴位,促进全身经络循环,双脚有节奏地与地面接触,供给大脑更多的特殊能量,益智健脑。跳绳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另外踢毽子也有同样的作用。(13)举哑铃是一种使两臂至致全身肌肉得到锻炼的运动,达到体态健美,身强体壮的目的。一般每周训练3次,每次30分钟。(14)做平衡操面向墙壁,伸直双手,手掌紧贴墙壁,使身体成一条直线,然后弯曲手肘,全身做一前一后动作,每天8~10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受益颇多。平时站立、行走要保持平衡,成一条线,步伐稳健,忌侧身、弯腰、垂头等不良姿势,如果坚持做到这些同样能收到平衡操效果。(15)练下蹲若预防直立时产生头晕眼花等症状,练下蹲这种运动效果最佳。方法为:双腿弯屈,体质较好可全蹲,蹲下后停1~2秒钟再站起来,体质差或老年人可半蹲或略作屈膝状,逐渐加大下蹲力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36下,贵在坚持。(16)唱歌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运动。歌声可加快大脑中肽的分解运动,从而活跃以肺为主的全身器官。每天早晨、傍晚或工作之余面向蓝天大声引吭高歌,可防止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老年病。(17)爬楼梯用爬山的心态面对爬楼梯,可以取得与登山运动类似的健身效果。突出增强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下肢关节的灵活性,也增强内脏功能,心肺功能。

近年来,随高层住宅日增,爬楼已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活动,此活动不受时间、条件限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全民开展健身运动的好方法,值得提倡。

爬楼梯的锻炼方法:分三种,快跑登楼与慢跑登楼适合年轻人;缓步登楼适合中、老年人。以一个楼层为12级,每级高20厘米为标准,1分钟可登6个楼梯组,中老年人可在开始1分钟登4个楼梯组,大约1秒钟登1级。12级用12秒,转弯平台用3秒。3分钟时间登12个楼梯组,等于上到7楼。下楼用2分钟。休息一段时间,再重复。开始只重复1次,逐渐增到2次~3次。最后一般稳定在重复5次的状态上。身体好的可重复7次,或更多。运动量可参阅脉搏数,一般保持110~120次/分钟,比较合适。或以170-年龄=运动后脉搏数为参考。如此锻炼,能使精力充沛,头脑灵活。锻炼时间以半个小时为佳。

爬楼时注意事项:时间选在楼道上行人稀少,楼梯要清洁,通风采光良好,以空手轻装便鞋为宜。怎样锻炼能延年益寿

运动是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自古至今养生学上都积极主张运动。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野生动物的寿命要比圈养动物长2倍以上。另外,国内外大量的资料也都证实,百岁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为体力劳动者,并且从小就从事体力活动,直至老年还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

运动给全身带来的益处

使骨质更加坚固,延缓骨质疏松脱钙等老化;增强关节灵活性,可防止老年性关节炎和关节强直。改善心脏本身的循环,可预防或延缓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增强呼吸功能。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增加食欲易于消化吸收。增强抵抗力,精神抖擞,身手麻利。对肝、肾、胰、内分泌功能及皮肤等均有好处。

脑力劳动者要注意锻炼身体

坐着动脑动手,其他部位很少活动,对健康不利。由于低头工作,易头昏脑涨,肺活量小。多坐易引起下肢浮肿和生痔疮。易引起便秘、胃下垂、神经衰弱等。

体力劳动者的锻炼也很重要

不可忽视,由于动作单纯而导致机械化,活动部位局限,如站立者易发生腰酸腿痛、下肢静脉曲张等。农民劳动多弯腰,肺活量较小,上半身劳动者,下身活动就小。因此,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老年人的锻炼方法

锻炼前做全面的身体检查,遵医嘱进行。也可作自我检查,方法是连续下蹲15次左右,或原地跑15秒,如没有气急和不适等,可开始锻炼。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量从小到大,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过渡。运动量适当,自觉发热。微汗即可,不要感到胸闷、心悸、气促和疲劳等才停。运动后感到轻松,以增进食欲和睡眠为适当。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运动项目选择: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定,选择各关节和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全身性运动项目。锻炼时间选择:早晨最佳,晚间也可以,饭后不宜运动,身体不适不应锻炼。运动时要用鼻吸气,自由呼吸,切忌憋气。运动降低血脂的项目及方法

人体血液中的脂肪是可以通过动脉血管壁中的许多微小孔而被排出血管外的,但这种排出的前提是血管中的脂肪必须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后才能穿透这些小孔,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越高,脂肪就能够有效地被排出。运动能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降低血脂。人在进食富含脂肪饮食1~2小时后,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就会明显增加,使血液中的脂肪在未沉积于血管之前就能被排出;同时运动还能加快心脏搏动,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脂肪能量代谢。人体在这多方面的作用下,血管中的血脂含量就会大大减少,这对防止或减缓血管粥样硬化,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极为有效的。如何运动能预防糖尿病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预防糖尿病。男子每周消耗500千卡热量,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减少6%。这些热量大致相当于一个人游泳一小时或步行8公里所消耗的热量。

运动可以减少体内的脂肪,并促进糖和脂肪的新陈代谢。对于习惯久坐并有过度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的中老年人来说,体育运动产生的效果最为明显。因此,这些人应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上述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妇女。如何运动能预防骨折

经常进行慢跑和步行的交替运动可有效地防止骨折。如果男子每星期平均行走距离多于慢跑距离,那么他的骨质密度就会增高。而对于女子来说,通常其慢跑距离多于行走距离时,骨质密度才能相应提高。据此,老年人运动应掌握交替方式的适度,各取其相应的交替运动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骨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如何锻炼能促进戒烟

经常参加锻炼的吸烟者比不常参加锻炼的吸烟者要少得多。不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吸烟少,而且吸烟者在参加锻炼后人数也大大减少,锻炼年限越长,放弃吸烟的人越多。

为什么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不爱吸烟?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良好的锻炼习惯打破了不良的吸烟习惯,如许多吸烟者都有早晨起床后吸支烟的习惯,早晨参加锻炼就顾不上吸烟了。第二,经常锻炼的人对尼古丁的欲望和依赖性明显降低。第三,经常锻炼的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心情愉快,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借助尼古丁消闷解忧。此外,体育锻炼能保护人体免受被动吸烟的危害。

二、运动养生保健方法

运动预防结肠癌的方法

体育锻炼之所以能降低患结肠癌的危险性,有下列三方面原因:运动可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并能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减少潜在致癌物质通过结肠时与结肠黏膜接触的时间;而运动可以增加人体前列腺的生成前列腺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多参加运动的人较不运动的人接触阳光的机会显著增多,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将人体皮肤中的7-去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道吸收钙的作用,增加的钙离子能降低结肠内脂酸和胆酸转化为不溶解钙皂的致癌作用。夏天锻炼防止中暑的方法

夏天天气闷热,运动时体温有时可增高到39℃~40℃。这样高的体温就会引起身体机能、大脑的机能发生障碍,引起中暑。

中暑的症状是头痛、头晕、眼发黑、心慌、心跳、气喘、口渴、恶心、皮肤发烫、抽筋等,严重的会昏迷晕倒,不省人事。

为了避免夏天锻炼中暑,应注意下列几点:

尽量不在炎热的中午进行锻炼。

如果必须在热天远足、行军、划船、劳动或运动,应戴上遮阳帽,以防日光直射。衣服最好穿浅色或白色,要宽松、透气以利于热量散发。

在运动过程中,要增加休息次数,休息时应到阴凉的地方,并喝些含少量盐分的凉开水。

运动的时间切不可过长,特别是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更应注意。

在运动后立刻用温水冲澡,对消除轻微中暑症状很有好处。假如不幸发生了中暑要立刻到阴凉处休息,解开衣服,加强通风,喝几口淡盐凉开水。有条件时还可用手或毛巾沾凉水擦拭一下身体裸露的部位,吃些十滴水、人丹等,休息一会儿就可复原。

如果晕倒,也不要紧张,抬放到阴凉处平卧,掐人中穴后就可苏醒。散步分为哪些种类及方法

老年人容易接受,比较喜爱的运动,是散步。散步简单易行,但不是随随便便走上几步。通常有5种散步法,可供参考。

普通散步法

每分钟60~90步,每次20~40分钟,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患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

快速散步法

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适合身体健康的慢性关节炎、胃肠病、高血压病恢复期的患者。

反臂背向散步法

行走时把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背向行走50步,然后再向前走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适合老年轻微痴呆症、神经疾病的患者。

摆臂散步法

两臂前后做较大的摆动,每分钟行走60~90步,适合有肩周炎、上下肢关节炎、慢性关节炎、肺气肿等病的老人。

摩腹散步法

步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转和反转交替进行,每次散步时间3~5分钟,此法适合患胃肠病的老人。反常步行健身方法

现代人追求健康的体魄、苗条的身姿,而寓健身、健美于娱乐消遣之中的反常步行健身法,极具大众趣味,很受现代人青睐。

倒退步行法

这是一种新兴的健身法,即双手反剪、倒退行走法,一次走数十米,坚持不停。此法在平地或楼梯上均可施行。逆步退行走能使腰椎、踝关节、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腰腿痛。

跳跃步行法

双脚并拢、双臂摆动进行原地跳或行进跳。适当地跳跃能丢弃一身疲惫和紧张,中、老年人与青少年一起跳,更有利于健身、健美。跳跃可健身、健脑。

四肢行走法

指双手、双足着地爬行。此法男女老幼皆宜。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脊椎、腰部疾病有良好疗效。

赤脚行走法

这是一种健足防病的锻炼方法。能提高大脑皮质的调节功能,并可预防流感。

倒立爬行法

双手着地,双脚朝上靠墙或依附横空的绳索慢慢移动。倒立慢行2~3分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有健身之效。

快速行进法

又叫“小跑步”法。即跨步时一只脚迅速着地另一只脚又向前抬起。能促进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慢性关节炎等病的康复。原地跑步运动的方法

原地跑步是在跑步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一项简易高效的运动项目。由于它不受场地限制,也不需专门时间,可穿插在学习、工作、家务中间进行,而且运动量、健身效益皆不亚于其他运动,这对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市民,尤其是工作忙、惜时如金的中年人来说,是非常适宜的。

原地跑的健身作用同其他跑步一样,是通过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和增强心功能来实现的。通过锻炼,首先可以增强呼吸能力,使呼吸变得深而慢。从而既为肺脏赢得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又保证了充足的呼吸量,促进了新陈代谢;其次,也锻炼了心脏,表现在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次数有所减少,但搏动却越来越有力,这又意味着心脏赢得了较多的时间;再次,心脏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可减少血中胆固醇在血管壁的附着,这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此外,还能促进体内多余能量的消耗,预防肥胖。

要使跑步取得健身效果,应注意些什么呢?

跑步前,先做适当的肢体放松动作,如伸伸懒腰、蹬蹬腿、弯弯腰,使全身肌肉逐步舒张,关节得到一定活动,使心脏的运动适应人体运动状况。

跑步时,以脚掌着地,身体尽量上腾,两臂轻松自然摆动,小臂弯曲成90℃,整个动作以下肢动作为主,带动全身运动。开始时先慢跑,身体适应后,再慢慢加速。原地跑的步伐,可用小步跑、高抬腿跑、踢腿跑等交替进行,以避免单一跑的枯燥无味,提高跑步兴趣。每次跑的时间、速度,也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量开始,慢慢增加。可采用以下方法自我选择:计时跑,从每次跑1分钟渐次增加到3~5分钟。计数跑,从每次跑300步,逐渐增至1000步。计速跑,从每分钟100步,渐次增至300步。

跑步后,做适当的放松运动,如做几节体操,伸展肢体,这对尽快消除运动中产生的疲劳大有好处。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要想了解自己的锻炼效果,除凭自我感觉外,主要通过测定安静时单位时间内的脉搏与锻炼前安静时的脉搏相比较,即可知道。如果锻炼后安静状态下的脉搏较以前减少,且搏动有力,即获得了锻炼效果。如无变化,则说明运动量还不够。长跑的学问及方法

长跑锻炼既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又能增进身体健康。但必须掌握要领,讲究方法,否则,用法不当,将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长跑锻炼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更加灵活。使全身感到温暖后,再脱掉厚衣服开始长跑,但不要一下子脱下过多衣服,这样容易发生扭伤和感冒。要保护好手、耳和面部皮肤,防止损伤。天气寒冷时戴上手套。耳套并经常揉搓易冻部位。

开始长跑锻炼不要心急,运动量的大小要循序渐进。开始几天,跑的速度慢些,距离近些,以后再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逐渐加快速度和增加距离。长跑最好选择泥土路面、运动场或公园,这些场合空气新鲜,而且较为安全。

要掌握长跑的正确呼吸方法,一般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也可以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用鼻吸气用嘴呼气,使呼吸节奏与跑步动作节奏协调一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进入呼吸道空气的温度,减轻冷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也可以过滤空气中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如果呼吸方法不正确,跑起来就会缓不过气来,影响肺泡气体交换,造成氧气供应不足,容易发生大脑缺氧而晕倒。遇上大风、浓雾的天气,最好不要长跑,改在室内或院里做操。

遇上大风、浓雾的时候,可以用打拳、原地跑代替长跑。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冻伤或感冒,还可以防止吸入雾中酸、碱、苯、酚、灰尘和病原微生物,引起气管炎、喉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等。每次长跑完毕,要找个避风处做肌肉放松活动,及时擦干汗水,穿好衣服,防止着凉。锻炼脚的主要方法

对脚的保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是非常错误的。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被称为“第二心脏”。脚上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经常刺激这些穴位能治疗全身的疾病。因此做好脚的保健,是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重要方面。

洗脚

勤洗脚能够使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还可预防各种皮肤病。冬天用热水洗脚,能促进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劳动过后,用热水烫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防止肢体麻木。睡前洗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良好而温和的刺激,促进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非常有利于睡眠。

暖脚

人的脚皮肤表面温度维持在28~33℃时,感觉最舒服,如果降到22℃以下,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低于10℃就很容易引发冻疮。所以要注意选择保暖,防水,透气性能好,能使脚保持干燥的鞋袜,并要及时洗换。经常在室内工作的人不要久坐不动,要适当活动,或做做课间操,使脚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和一定的温度。

搓脚心

洗脚后,用右手搓右脚心,用左手搓左脚心,直搓到发红发热为止。具有益精补肾、强壮身体、防止早衰的作用,而且还能疏肝明目,清心安神,促进睡眠,对眩晕、咯血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散步、慢跑或赤脚行

脚底有着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步行或赤脚行就能使脚底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更多地接受刺激,把信号传入相应的内脏器官及与之相关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又把它传到各个相应器官,从而调整人体全身功能,达到保健全身、防病及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和功能。高抬脚锻炼健身法

每天至少把脚抬高一次,每次十几分钟,就觉得浑身舒坦。因为当一个人跷起脚之后,脚部的血液就可流回肺部,使心脏得到充分的氧化,让静脉循环活泼起来,大大有利于心脏的保健。双脚跷起高于心脏,腿和脚部的血液产生回流,长时间绷紧的大小腿得到了松弛,双脚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使身体重新健旺,可增强办事效能。

孩子放学回家后,平躺在床上休息5分钟至10分钟,不用枕头,将两脚抬高于心脏。这种姿势可以使血液从腿流回,使新鲜血液供应到脑。这样使身体和血管松弛一下,对中年人高血压患者或一般用以解除静脉紧张,都是有极大益处的。

现在流行的睡椅,多采用了便于跷高脚的设计。如果坐在摇椅上,又能把脚跷得高过头部,效果会更好。另外,在看电视时,把鞋子脱掉,将双脚放在沙发或椅子上,虽不雅观,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五禽戏运动方法

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种锻炼身体的功法。

养生机理

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协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活动筋骨,利关节。由于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尾、鼓荡周身的动作。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在,精血之海,元气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处,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鹿戏即模仿鹿的形象,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全身,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熊戏即模仿熊的形象,熊体笨力大,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中宫(脐内),以调和气血。练猿戏时,着重于内动而外静,体轻身健的目的。要求意守脐中,以求形动而神静。鸟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气血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五禽戏的五种功法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的功法,如果经常练习而不间断,则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神静而气足,气足而生精,精足而化气动形,达到三元(精、气、神)合一,能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健康长寿。

练功要领(1)全身放松 练功时,首先要全身放松,情绪要轻松乐观。乐观轻松的情绪可使气血通畅,精神振奋;全身放松可使动作不致过分僵硬、紧张。(2)呼吸均匀 呼吸要平静自然,用腹式呼吸,均匀和能动。吸气时,口要合闭,舌尖轻抵上腭;吸气用鼻,呼气用嘴。(3)专注意守 要排除杂念精神专注,根据各戏意守要求,将意念集中于意守部位,以保证意气相随。(4)动作自然 五禽戏动作各有不同,如熊之沉缓、猿之轻灵、虎之刚健、鹿之温驯、鹤之舒展等等。练功时,应据其动作特点而进行,动作宜自然舒展,不要拘谨。太极拳运动招术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精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元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因而太极图呈浑然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故观其形,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常;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这样看来,以“太极”哲学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了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亦在“太极”,以太极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状态,这就是太极拳命名的含义所在。

养生机理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气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内敛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即所谓“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气经任、督、带、冲诸经脉上行于肩、臂、肘、腕,下行于胯、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恰如《累门·上古天真论》所说:“提挈大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比天地”。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养生,道理也正在于此。

练功要领(1)神静、意导 练习太极拳,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使头脑静下来,全神贯注,用意识指导动作。神静才能以意导气,气血才能周流。(2)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含胸,即胸略内含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能含胸则自能拔背,使气沉于丹田。(3)沉肩坠肘、体松 身体宜放松,不得紧张,故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松腰。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松而下坠即是松肘,腰脖要松,不宜僵直板滞。体松则经脉畅达,气血周流。(4)全身协调、浑然一体 太极拳要求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只有手、足、腰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方可上下相随,流畅自然。外动于形,内动于气,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内外相合,则能达到意到、形到、气到的效果。(5)以腰为轴 太极拳中,腰是各种动作的中轴,宜始终保持中正直立,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腰宜松、宜正直,腰松则两腿有力,正直则重心稳固。(6)连绵自如 太极拳动作要轻柔自然、连绵不断,不得用僵硬之拙劲,宜用意不用力。动作连续,则气流通畅;轻柔自然,则意气相合,百脉周流。(7)呼吸均匀 太极拳要求意、气、形的统一和谐调,呼吸深长均匀十分重要,呼吸深长则动作轻柔。一般说来,吸气时,动作为合;呼气时,动作为开。呼吸均匀,气沉丹田,则必无血脉愤胀之弊。

太极拳的流派很多,各有特点,架式也有新、老之分。目前,比较简便易学的,就是“简化太极拳”,俗称“太极拳二十四式”。其各式名称为:①起势;②左右野马分鬃;③白鹤亮翅;④左右搂膝拗步;⑤手挥琵琶;⑥左右倒卷;⑦左揽雀尾;⑧右揽雀尾;⑨单鞭;⑩云手;⑪双鞭;⑫高探马;⑬右蹬脚;⑭双峰贯耳;⑮转身左蹬脚;⑯左下势独立;⑰右下势独立;⑱左右穿梭;⑲海底针;⑳闪通臂;ಳ转身搬拦捶;㉒如封似闭;㉓十字手;㉔收势。八段锦健身术

养生机理

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康复作用,从口诀中即可看出。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即说明双手托天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两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调节作用,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对腰背、骨骼也有良好作用。其他诸如“调理脾胃单举手”、“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功法。

练功要领

呼吸均匀,要自然、平衡、腹式呼吸。

意守丹田,精神放松,注意力集中于脐。

柔刚结合,全身放松,用力轻缓,切不可用僵力。

八段锦是包括八节连贯的健身法,具体内容如下: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此外,尚有一种坐式的“八段锦”,为明代冷谦所编,具体内容是: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河车搬运旋,发火遍烧身。锻炼腿的八种方法

干洗腿

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遍至20遍。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也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甩腿

一手扶树,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条腿轮换甩动,每次甩动以80下至100下为宜。此法可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揉腿肚

以两手掌紧挟小腿肚子,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次至30次,两腿交换6次,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的力量,防止腿脚乏力和酸痛。

扭膝

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动数十次,然后再逆时针扭动。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扳足

端坐,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20次至30次,此法能练腰腿,增脚力,防足部乏力无劲。

搓脚

将两手掌搓热,然后用两手掌搓两脚心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肾水、降虚火、舒肝明目等作用,还可防止高血压、眩晕、耳鸣、失眠、足部萎弱酸疼、麻木浮肿等症。

暖足

就是每晚都用热水泡脚,可使全身血脉流通,同时,还对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蹬腿

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双手紧抱住后脑勺,由缓到急地进行蹬腿运动,每次可达3分钟,然后再换另一条腿,反复8次即可。这样,可使腿部血液流畅,尽快入梦。打毛衣健身法

打毛衣时两手的手指、手腕、手臂、肩关节都在不停地运动,这就使上肢的肌肉、关节得到了锻炼,它们在有规律的协调一致的运动中,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长期打毛衣的人,上肢肌肉比较发达有力,关节的灵活性也明显增加。只要每天坚持进行适量的打毛衣活动,对神经衰弱、肩周炎、上肢骨折后遗症、手指麻木、肌肉萎缩等病具有明显的作用。按摩双耳健身法

耳是肾之外窍,不仅是人的听觉器官,而且和脏腑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耳朵的各部位与人体内脏器官存在着生理的内在联系。所以,经常按摩耳朵,能增强听觉、清脑醒神。

按摩耳朵的方法很简单,用两手掌按压耳孔,然后突然放开,连续做1~2分钟;再用两手拇指、食指自上而下按摩耳廓,持续1分钟;然后用同样方法按摩耳垂约1分钟,至耳部发热为止。再用两手掌心紧按耳孔,五指置脑后,用两手中间三指轻轻叩击脑后,名曰“鸣大鼓”。按摩双手健身法

按摩手心有疏经活络和理气宁心的功效,其方法是:用双手掌互相快速按摩30~50次,待手掌发热后,用右手掌心向左手前臂内侧从手指末端向肘部反复推擦50~100次。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右臂内侧反复推擦。一般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另外,按摩拇指可兴奋神经机能,维护体液酸碱平衡。按摩食指可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健脾和胃,疏肝利胆。按摩中指可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按摩无名指可很好地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其灵敏性。按摩小指可增强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机能,预防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病症。按摩大鱼际和小鱼际能预防便秘、腹泻和痔疮等多种疾病。按摩腹部健身法

腹宜常运,摩腹“辅仓廪之官,助沤渎之功”,有“祛病延年之效”。按摩腹部方法一般有四种:1.摩脾胃:右手全掌着力,贴于左肋弓下,并从左肋弓下推摸至右肋弓下,反复数次。2.推腹降逆:左手全掌横贴于剑突下,径直滑推至耻骨,然后以右手同样操作,反复数次。3.脐部蝶转:右手全掌按住脐部,手掌不移动,用暗劲反复顺时针方向旋压,着力点依小鱼际、掌根、大鱼际、四指端之顺序周旋,反复数次。4.腹周旋摩:右手掌部着力,从右下腹开始,沿升、横、降结肠之顺序在腹周旋转运摩,反复数次。按摩背部健身法

擦背能祛病健身,因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神经,摩擦背部可以刺激背部神经及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

人体背部有两条经脉,经脉上有大椎、命门等穴位。摩擦背部可以刺激这些重要穴位,通经活络,养心安神,调整各脏器的功能。擦背对失眠、便秘、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有治疗作用。老年人如能坚持长期摩擦背部,定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具体做法是用温热的湿毛巾自上而下,反复揉擦从风府穴沿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以感觉舒服为佳。每天1~2次,每次3~5分钟。推胸健身法

人到中、老年,如能注意养生保健,对抗衰延年,大有裨益。推胸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

推胸能宽胸、顺气、活血,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经常推摩胸部能起到调节胸腺的应激系统,使“休眠”的脑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使体液系统产生各种激素,作用于各种器官组织,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益于抗衰延年。

胸部推摩的方法是:

用右手掌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至左下腹,然后再用左手从左乳上方斜推至右下腹,这样左右手轮换交叉进行,一上一下为一次,连续推摩数十次,每次推摩胸部后如果能做一次深呼吸,有助于吐故纳新,健身效果更佳。捶背健身法

捶背与捶胸有同样的健身效果。

背为筋脉所在,脊椎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人体之脏腑、肝、心、心包、脾、肺、肾、大肠、小肠、三焦、胆、胃、膀胱、十二腧都集于背部。常用双手半握空拳或用小木槌捶背,可以激发和增强背部经络之经气,促进气血流通,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振奋脏腑,从而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转腰健肾法

转腰对肾有保健作用。具体方法是:双手叉于腰际,上身向前稍倾,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腰部9次,再由右向左旋转9次,连做4次。接着双手臂向上举起,掌心向前,前倾后仰10~20次。前后仰时速度和幅度要根据自己情况而定,防止头晕目眩。最后,上身微向前倾,两手轻握空拳,捶命门、肾俞穴2~3分钟。这样,能改善脊椎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起到改善肾脏血液供应的作用,提高肾脏排泄代谢物的能力,延缓骨质疏松和脱钙等老化过程。老年人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前必须体检

为了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老年人在运动前必须接受严格的体检,然后遵医嘱进行适应自己的运动。

锻炼项目选择合理

对老年人来说,选择锻炼项目以比较缓慢柔和,不过分激烈,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活动量容易调节掌握以及易感兴趣易学的为宜。

运动负荷科学适量

一般认为,老年人安全的负荷可用心率掌握,一般可用本人最高心率60~70%左右,50岁102~120次;55岁100~116次;60岁96~112次;65岁93~109次;70岁90~105次左右。当然,体质好者可酌增,而体弱者还可酌减。

良好的生活规律

老年人在从事健康活动时,保持自己的良好生活规律,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分,劳逸结合,可保持良好体力,不要过度劳累,要适时休息。

注意自我控制

老年人运动的前提是健身,不是竞赛。运动时保持良好的锻炼心态,不要参加竞技剧烈的活动,更不要去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运动,这样对身体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会损伤身体。不要过分激动,老年人运动时情绪如果过分激动往往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诱发,因此,不可进行较激烈的运动竞赛,而应以娱乐健身为主。锻炼时心平气和,愉快从容。注意调节呼吸,老年人锻炼时要保持呼吸顺畅自然,切忌憋气屏息,因为这样往往容易诱发脑中风。选好锻炼地点,由于老年人反应较慢,锻炼不应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而应选择空气清新、地面平坦的草地林间,随时注意危险信号,如感觉胸痛、胸闷、头昏眼花、心律失常等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以防意外。老年人锻炼的“五忌”

忌快速跑跳

老年人年迈体弱,心肺功能衰弱,动脉血管硬化,呼吸弱浅,脑中供血量也相对不足,如果突然起动,快速跑跳,必然会引起心率剧增、供氧不足、血压猛升、眼花耳鸣,这些都是老年人所承受不起。稍有不慎极易发生危险。

忌激烈竞赛

尤其是一些足球、篮球、摔跤等与他人身体有直接接触的运动竞赛项目更要严格禁忌。因为这些项目免不了彼此碰撞,而老年人神经反应迟缓,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上骨质脆化,平衡能力和自控能力又差,稍不留神,极易摔倒,以致发生骨折或其他严重损伤。

忌负重憋气

憋气用力时,肺、胸、腹内压都明显升高,造成血液循环受阻,很容易引起脑贫血。头昏目眩、胸闷恶心,甚至休克。因而,像举重、拔河、硬气功、引体向上、双臂屈伸、拉力器、俯卧撑、爬绳爬竿、握力比赛、潜水运动项目是不宜参加练习的。

忌头位置变换

如前俯后仰、侧倒旁弯、各种翻滚、头下脚上的倒立等都是属于头部移位的动作。这些动作会使血液向头部流动,导致脑溢血,甚至摔倒。

忌晃摆旋转

老年人协调性差、平衡力弱、腿力发软、步履缓慢、肢体移位迟钝,因而像溜冰、荡秋千、弹跳板及各种旋转动作不要参加,相对老年人而言,这些则是都是危险性极强的运动。稍有损伤,后果将不堪设想。

老年人骨质增生,关节僵硬,韧带伸缩性差,灵活性减退,因此,像劈叉、弓腰、压背等一些柔软性练习,易发生肌肉、韧带拉伤,同样是不适宜的。

老年人应该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心态,乐观地面对年龄逐增大,积极地进行锻炼。预防疾病,注意饮食,起居节律,正常运动,就一定能够健康长寿。老年人锻炼的“五不宜”

不宜立即吸烟

运动后吸烟,吸入肺内的空气中混入大量的烟雾,一方面将减少含氧量,另一方面将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头晕、乏力等。

不宜马上洗澡

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一旦运动停止,增加的流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时如果洗澡,会导致血液过多进入肌肉和皮肤,而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不宜贪吃冷饮

运动后失水较多,往往口干舌燥,极想喝水。这时如喝下大量的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

不宜蹲坐休息

蹲下休息,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

不宜立即吃饭

运动时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活动,而管理内脏器官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同时,全身的血液也处于运动器官处,内脏处较少。这时进食,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性紊乱。老年锻炼护腰的方法

老年人椎间、椎旁的韧带相对松弛,椎间盘逐渐纤维化,若锻炼时腰部活动范围大,超过了韧带正常承受的缓冲、连接能力,就会发生腰椎受伤。

因此,老年人锻炼时应特别注意转腰动作要小,轻松柔和,且要由柔到强,由缓到急,逐步适应,腰部前后左右弯屈要适度,不可操之过猛。在锻炼开始时应做些必要的准备活动,尤其不要一起床就急着练,否则,会发生意外,伤害身体。老年跳迪斯科的利与弊

人到了老年,运动器官会发生一系列退化性变化。如骨质疏松、椎关节僵硬、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逐渐减弱等。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如果老年人经常适当的跳迪斯科,能提高韧带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并能有效地增大肌肉力量,它有助于防治老年性运动器官的劳损和常见病。但是如不能控制自己情绪,跳的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动作幅度过大,造成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过大,易发生关节扭伤甚至骨折,还会引起颈、肩、腰、腿痛。为此,老年人跳迪斯科应量力而行,掌握好运动量。适量的标准是次日凌晨,肌肉无明显的酸疼感,关节活动无僵硬感,夜间也没有肌肉抽筋、挛缩等不适的现象。

老年人的心脏退变表现为心肌纤维萎缩,结缔组织增生,脂肪沉着,因而使心肌收缩力量减弱、心血排出量少,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下降,经常适当地跳迪斯科,可改善和提高心肌功能,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着,保持血管的弹性,对活跃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强体内的氧化作用和对预防常见的老年性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跳迪斯科时,如果情绪过于兴奋,运动量过大,造成心肌需氧量超过了冠状动脉的供氧限度,轻者会出现心慌、气急、头晕、脸变色等症状,重者则会产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另外,在血管方面,老年人血管壁硬化,弹性减退,血压容易出现升高的倾向,如果运动量掌握不适宜,会诱发突发性的心血管疾病。有些无临床症状的心血管患者,在正常情况下未被发现,一旦运动量过大,超乎心脏所能承受的范围,会诱发心绞痛,甚至脑溢血。为此,老年人跳迪斯科,为了避免万一,就要特别加强自我医务监督,方法是:在运动中每分钟脉搏控制在120~130次。每天凌晨都要测量自己的晨脉,每天的脉差不能超过每分钟5~10次左右。如果晨脉波动较大,并伴有主观的不适感,就应适当休息,还应请医生做些检查。

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记忆力减弱、神经细胞易于疲劳、疲劳后恢复较慢、大脑对各器官和系统活动的调节功能减弱。迪斯科舞由于动作多样化,并伴有强烈的音乐节奏,对大脑细胞确有良好的应激作用,对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改善对各系统的调节作用,也起着良好影响。因此,经常参加迪斯科舞训练的老年人精神饱满、反应迅速、耳聪目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根据自己的体力、健康水平,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地跳迪斯科舞,并经常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加强自我医务监督,调整适宜的活动量,是利大于弊的。老年人游泳须知

坚持长期的游泳锻炼能够有助于治疗老年心血管病。游泳还能使老人恢复呼吸肌的力量,提高呼吸深度,增加肺活量,有助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能提高体温调节的功能,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对患有腰肌劳损、慢性关节炎的老年人来说,游泳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虽然游泳对老年人而言益处颇多,但万事都讲究量和度,不宜过量、过度。老年人游泳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由于游泳消耗体力较大,故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老年人不宜参加游泳活动。另外,老年人的动作比较迟钝,游泳时动作要缓慢,应逐步延长游泳的时间和距离。

老年人的血管比较脆弱,且血压偏高,故游泳时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太冷。否则,低水温会引起血管骤然收缩,血压大幅度上升,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安全。

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适当的准备活动不仅能使老年人比较僵硬的肌肉、韧带和关节活动开,还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

老年人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差,故在水中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适可而止,防止着凉。

游泳时不要憋气,以免增加肺部压力,加重心脏负担,对身体没有好处。

最好结伴旅游,避免发生意外。老年简易保健功

头面功(1)假梳头 两手十指微屈,以指尖接触头皮,从前额到枕后,再从额侧至头顶进行梳头,共来回50~60次,以头部有微热感为度。有醒目、止痛、降压、乌发等作用。(2)干擦面 两手作掩面状,五指并拢,由额向下拂面,似洗脸状,约20~30次,有醒脑、降压、预防感冒作用。(3)轻叩齿 口轻闭,上下牙齿相互轻叩20次,同时两腮和舌配合作漱口动作,边叩边漱,使唾液分泌增加,等津液满口时,徐徐咽下。有保护牙齿和促进消化作用。(4)按太阳穴 用两手食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旋转,顺、逆时针各10~15次。有通经活络、止痛醒脑作用。(5)捏印堂 用拇指与食指轻捏印堂(两眉之间)30~40次,有明目醒脑作用。

躯干功(1)揉胸脯 以两手按在两乳外上方,旋转揉动,顺、逆时针各揉10~20次。有加速血流作用。(2)抓肩肌 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配合捏提左肩肌,然后再以左手依上法捏提右肩肌,如此左右交叉进行,各捏提10~15次。有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作用。(3)点膻中 以拇指指腹用力压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约30秒钟后骤然开放,再压再放,重复7~10次。有宽胸、顺气、镇痛、止喘作用。(4)扩胸廓 两手微张五指,分别置于胸骨左右两旁的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间隙从内向外滑动,各重复20~30次。有宽胸、顺气、止痛、止喘的作用。(5)搓腰眼 两手掌按腰眼,用力向下搓,至尾骶部,共搓揉30次。有壮腰强肾、防治腰痛的作用。

四肢功(1)甩双手 两臂自然下垂,由前向后甩动30~50次,有放松肩、臂、腕、指关节功能,能通畅气血、增强手臂功能,对肝、心、肺有益,并能舒筋活血。(2)旋膝盖 两手掌心紧按双膝,先齐向外旋转15~20次,后齐向内旋转10余次。可增强膝盖的活力、驱散风寒、灵活筋骨。(3)擦大腿 两手抱紧一侧大腿根部,用力下擦到膝盖,然后擦回大腿根,来回共10~15次。有促使关节灵活、防止腿痛的作用。(4)揉腓肠 以两手掌挟紧一侧小腿腿肚,旋转揉动,每侧15~20次。有流通气血、加强肌力的功能。(5)搓涌泉 先把两手搓热,然后搓两脚心涌泉穴各50次。有舒肝明目作用。弹性跑步增进老人健康

跑步开始之前,先要做一下热身运动。常用的方法就是脚踝骨、腰和颈,还有肩、肘、腕作圆周活动。随即就是跑步,即利用呼吸调整周身运动的跑步。弹性跑步,一般是吸一口气,跑3步;在3步中把气呼出。吸气、呼气都是在运动当中进行。这样依次循环,表现得很有节奏,一直跑到感觉到身体发热了,就可以改为慢跑,再渐渐停止跑步。在跑动中,步伐要随着身高的不同而自然向前伸曲跨出,步子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要有弹性,不要为周围的事情而影响跑步的注意力。要用前脚掌着地。如果有慢性疾病,步子可以放慢点,吐气可以分4次吐完。这样在跑了1~2千米后,会感到很有劲,似乎还能跑很远。大约跑到用了3/4的力量时,就可以停止跑动。如果经常坚持进行这样的跑步,对于有呼吸障碍型疾病或神经衰弱、内脏器官不健康的人来说是颇有益处的。

第三章 中老年养生保健与医疗

一、医疗养生保健知识

如何从中医获得保健

中医的“辨证”

在中医中,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气血津液的“辨证”。所谓疾病,就是机体所具备的防卫军对由内部或外部侵害机体的各种致病因素,即机体的敌我力量所进行的战斗。来自内部的有癌变、病变以及自身免疫病等。来自外部的有细菌、病毒、疟原虫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光线、尘土和烟雾等。所谓防卫军就是由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即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维持机体健康。疾病就是这两种力量以身体作为战场进行交战的一种状态,交战双方,必有胜负。

在中医中,将处于优势的时期叫做“阳”,将处于劣势的时期叫作“阴”。这就是说,阴阳既是表示疾病发展的“标准”,同时又是表示体力消耗和增长的“标准”。

中医的治疗方法

前面已经详细讲过,阴阳这一“标志”,是表示机体处于优势还是处于劣势的一种状态。就是在一般的战斗中(指战场上的战斗),在处于优势而不断向敌人发起进攻的时期,或是处于劣势而不得不采取守卫的时期,其战术是完全不同的。

机体内的战斗也是这样。当机体处于优势,即在“阳”的时期里,由于体力(即战斗力)仍然非常旺盛,就会主动出击,由此身体如同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那样而出现发烧、出汗、说胡话、躁动不安、脸色发红等症状。这样,在治疗上就要以用让患者出汗、呕吐或者腹泻等积极用体力去战胜敌人的处方为原则。

相反,在处于劣势的“阴”的时期里,就必须像战场上所采取的利用战壕去进行守卫的消极战术那样,去保存剩下来的较少体力,通过各个击破的办法,逐渐地消灭敌人。具体来说,就是要采用保暖、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的处方,慢慢使身体康复。

由于在“阳”的时期与“阴”的时期,其处方性质完全不同,所以在诊断时,如果将“阴阳”诊断错了,有时就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上面提到虚实“辨证”也是同样如此。当处于实证状态时,就要把不利于身体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虚证时,就要补充身体的正气。这样看来,虚实的诊断同阴阳的诊断是一样的,如果将虚实弄颠倒了,同样也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事实说明,中医治疗的根本所在就是在诊断上。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

汤剂是将药物放在水中煎煮,然后取汁服用。汤剂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而成,也可由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配伍组合的复方煎煮而成。

水是汤剂的主要溶媒,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可以是井水、泉水或自来水。煎汤时的加水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一般认为,水要加到超出药物3~5厘米为宜,煎第二次时应加水到超出药物1~2厘米。药物加水后,还必须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湿润软化,细胞膨胀,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有效成分的利用。一般浸泡时间约为30~6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浸泡时间应缩短。煎药以陶罐为好,也可用玻璃或陶瓷制品,忌用铁器、铜器和锡器。一般煎药时先用武火将药品煮开,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约30分钟即可,滋补保健类药品煎煮时间可以稍长,可煮1小时左右。一剂药一般应煎2次,然后把2次煎取的药液合起来分次服下。中药汤剂一般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滋补类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使之同食物混合,延长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并与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一并吸收,以利身体保健,服药后,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萝卜会降低补益药物特别是参类药物特有疗效。膏滋剂的使用方法

膏滋剂是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汤,然后经浓缩,再加入糖或炼蜜制成。在家庭中自制膏滋,需备齐煎药锅、小棉布袋或淘箩、纱布、陶瓷罐、大口玻璃瓶等物品。

具体的制作过程和操作步骤如下:将处方中的药物洗净,然后置于陶瓷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浸泡6~12小时。用武火将药物煮沸,然后改用文火微煮3小时,倒出汤汁,加水入锅再煎取汁,连续3次,最后将3次所煎之汤汁混合。

将药渣倒入小棉布口袋或放入淘箩中榨出剩余药汁,倒入汤汁中。在陶瓷罐或大口玻璃瓶口上蒙3~4层纱布,将上述汤汁混合液缓缓倒入瓶罐中过滤。将过滤后的汤汁放入敞口煎锅内,不要盖锅盖,先用武火烧开,捞去浮沫,待汤汁变浓时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不断搅拌,避免焦化黏锅,直到汤液浓缩到用筷子挑起呈片状落下如薄粥汤时为止。取上述浓缩液与等量的炼制蜂蜜搅拌混匀,用文火再熬片刻,除去浮沫,装入陶罐或大口瓶中即成膏滋。需要注意的是:在膏滋制作过程中,应做好有关工具和容器的清洁卫生工作,避免遭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刚熬好的膏滋,可先在其容器口上盖两层清洁纱布,待其冷却后再盖上盖子密封贮存备用,防止水蒸气落在膏滋表面日久霉变。药酒的制作方法

药酒是用白酒浸泡药材而制成,对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病症有良好疗效。酒剂的制作方法简单,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为冷浸法,另一为热浸法。

冷浸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药物配齐、洗净、晒干、切碎。然后放入瓷坛或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或黄酒,密闭浸泡。每天将瓷坛或玻璃瓶拿起倒1~2次,达到搅拌的目的。1周后,每周倒搅拌1次。浸泡30天后,将酒液倒出。把剩下的药渣压榨一下,榨出液与酒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糖液或蜂蜜,搅拌均匀,再密封静置半月。取3~4层纱布,将静置液过滤后,酒剂便制成了。

热浸法的具体步骤是:先将药材和酒放入瓷坛或玻璃瓶内,然后将瓷坛或玻璃瓶放入锅中,在锅内加水,紧接着像蒸鸡蛋一样用武火隔水加热到沸腾,立即将其取出倒入清洁容器中,加糖或蜂蜜,待溶解混合均匀后,密封30天。最后将酒液与药渣榨出液合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即成酒剂。药补与食补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有一利,就有一弊,补药也是如此。比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呕吐、腹泻;又如人参是补药,可是阴虚火盛的人服用人参则有害无益。

俗话说,药补常常不如食补。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都可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只要不是严重疾病造成特殊需要,就不必花大钱去吃补药。

二、医疗养生保健方法

捏脊疗法

捏脊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民间疗法。主要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消化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而产生的食欲不振、腹胀、呕吐、腹泻、便秘等症。具体做法是:让病人卧床或端坐。操作者将双手握成空拳状,沿脊柱两旁,用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将皮肤提起,由长强穴起顺背部正中,自下而上,左手和右手交替捏提,向前推进至大椎穴为止,依病情轻重重复3~5遍,每天1~2次,6天为一疗程。捏脊宜在清晨空腹时进行,操作者双手用力要均匀,捏拿皮肤的厚薄松紧要适度,一般捏起皮肤高度在0.5~1厘米左右为宜。捏脊疗法对心脏患病者及背部化脓感染者不宜采用。刮痧疗法

指用汤匙、硬币等蘸豆油或麻油,选定一定部位,以一定方向轻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条痕(痧)为止。可采用食指和中指蘸白酒或水,夹住皮肤用一定力量捏,滑落后再捏,重复此动作,至局部出现痧痕。

头痛、头晕

刮前后颈部6~8条,前部用提法,后侧用刮法。

恶心、胸中闷

刮前胸及两锁骨窝。

食欲不振、腹痛腹泻

刮胸部、背部。

关节炎

刮局部。

刮时要注意用力适当,避免刮破皮肤。急性传染病、急腹症不宜刮;毛发部位、静脉曲张部位不宜刮。拔罐疗法

拔火罐可以散寒、化淤、止痛,是民间常用的治病方法。具体做法是,取一只边缘光滑的玻璃瓶或雪花膏瓶、小陶瓷杯等,当做火罐用。让病人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将蘸酒精的棉花球用夹子夹住点燃,放入罐内,几秒钟后迅速抽出,随即将罐子扣在患处,放置10~20分钟取下。亦可用一小张薄纸点燃放入罐内,待纸烧灭,立即将火罐扣在患部。启罐时,只要用手压一下患部旁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就自然脱离患部。启罐后,患部皮肤呈紫红色隆起,患者顿觉轻松。

拔火罐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优点,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心脏部位、乳头部位、毛发部位及生湿病和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不要拔;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水肿、腹水及婴幼儿、久病体弱病人以及孕妇的腰部和腹部都不能拔火罐。按摩疗法

按摩是运用手指、手掌在人体上进行连续性的揉按动作,以达到一定的医疗保健目的的治疗方法。按摩可分为按、摩、推、拿、揉、捏六法。

按法

即用手指、手掌、单手或双手摩压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局部肌肉肿胀麻木、四肢疼痛等。

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单手或双手,依靠腕力,由内向外,由上至下,由轻到重在病体适当部位做轻揉研摩。常用于四肢关节、头部、胸部、腰部、背部。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

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单手或双手,向前后左右用力推动,可分拳推、侧推、指推,根据病情部位又可分为直推、平推。肝胃不和者,取仰卧位,用平推法;腰背痛者取俯卧位,用由上至下的直推法;四肢麻木者采取侧卧位,用侧推法。常配合摩法使用。

拿法

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称用劲,把皮肤用力提拿起来,或单手或双手,以病人拿后感觉轻松为宜,适于四肢疼痛、落枕等症。

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贴附在皮肤上,做转移性的回环揉动,揉时不能离开病人的皮肤,适于四肢扭伤、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常配合捏法。

捏法

用指挤捏皮肤、肌肉,可单手也可双手,适于治疗头、颈、背、腰四肢疼痛。常配合拿法用。

按摩手法要先轻后重,由慢而快,由浅入深,先治急,后治缓。

患有内科急性炎症、传染性皮肤病、妊娠期中的腰腿疼、恶性肿瘤者不宜接受按摩。中华气功疗法

气功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宝。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有机整体,精神对人体起着巨大的作用。气功则是运用意识对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锻炼方法。通过主动控制意识,掌握自身内在行动,调动和增强人体各部分的机能,激发和启发人体的固有潜在力,从而使人体心身机能得到加强,收到病可除、弱可强、老可壮的功效。

气功总的可分静功、动功两大类。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姿势,运用松、静、宁、息等练意方法,着重于身体内部精神、脏腑、气血、津液的锻炼,所以也叫做“内功”。动功是采取与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拍打及自我按摩等方法,以锻炼脏腑、筋骨、肌肤。因为它有动作表现在外,所以也叫“外功”。气功中的“硬气功”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有机结合,就是通过吸气、运气、屏气、充气等,加上借助外部拍打撞击,使肌肉更加健壮结实。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气功,已证明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是有客观物质基础的,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形象的一种特殊表现。

练气功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乱练一气,不仅对身体无益,还会有害。所以练气功要在气功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年龄、体质、疾病的功法,根据练功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收到效果。耳针疗法

中医认为,人的耳朵是人体全身的缩影,耳朵上分布着许多穴位(称为耳穴),与全身各脏器或部位密切相关。耳针疗法就是指针刺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它具有操作简便、奏效迅速等特点,很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耳穴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整体来看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一般地说,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上,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耳穴的主治一般也以各点同名部位的疾病为主。

人体有病时,往往耳廓相应的区域内会出现反映。一般认为针刺反映点的疗效较好,但到底反映点出现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各个病人是不完全一致的,即使同一个病人,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其反映点也略有差异。所以在针刺时除参考耳穴分布图外,还应结合探查来确定耳穴的位置,以助提高疗效。寻找反映点的方法有:一可以用肉眼观察耳廓上的病理反映点(鳞屑、水泡、丘疹、硬结色素沉着等)。二可用探针、火柴头、针柄按压,有压痛的地方即是反映点。

治疗时可使用较短的(半寸)毫针或皮内针或压籽法(王不留行籽、菜花籽等)按贴。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使用何种方法,必须注意严格消毒,以防耳部感染。药枕疗法

药枕可以疏通经络、安和五脏、健身益寿,一般适应于头痛头昏、失眠健忘、耳鸣目花、神经衰弱、颈椎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口歪、肩关节周围炎等。下面介绍一些药枕:

菊花枕

菊花吹干入枕,有清心祛风、平肝明目功效,多治疗心烦失眠、高血压、目赤头晕。

降压枕

菊花、川芎、丹皮、细辛、白芷入枕,有降压止头痛作用。

抗衰老药枕

由当归、杏仁、蛤粉等多种中药组成,对哮喘、气管炎、失眠、头痛有较好疗效,并有戒烟作用。

颈椎保健药枕

主治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等。

康复药枕

当归等中药制成,对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失眠也有较好疗效。

安神枕

由龟板、龙骨、远志、菖蒲等中药制成,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症,民间有茶叶枕、荞麦皮枕、蚕砂枕等,大多具清热作用,以便尽早进入梦乡。

药枕使用时应放在枕骨上,仰卧位都有功效。对治疗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的药枕则应放在颈椎下,以耳下肩前为度,使负重点下移,形成头和躯干部的对抗牵引,这等于在做持续的颈椎牵引治疗。在使用药枕时,要注意药枕的有效期,一般有效期为1~3年,使用2~3周后应放在室外吹一吹。家务疗法

对担心发胖、影响形体美的女性来说,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尽可能操持点家务活将受益匪浅。因为短时间内强度极大的剧烈运动,使身体处于供氧不足的状态,所消耗的不是体内多余的脂肪而是糖,故而并非控制体重的有效办法。至于盲目节食就更非良策。而家务活是经常性的,持续的时间长,可发挥体内多余的脂肪分解功能,倒是减肥和防止发胖的妙方。并且这样还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融洽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蒸汽浴疗法

人进行蒸汽浴大量出汗,可引起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心率和呼吸等方面一系列变化,蒸汽浴的温度应保持在32~43℃,这样可以增加肺活量,使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但如过热,则效果不佳。蒸汽浴可分3次进行,每次5~7分钟,每次之后冷淋浴20~30秒钟,做完最后一次蒸汽浴要休息10分钟,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再在水温25℃的游泳池里游几百米。沙疗法

沙疗的治疗方法是:病人或躺或卧、或跪或坐,将半身埋在滚烫的沙子里,在骄阳下进行日光浴。对各种类型的关节炎、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及脉管炎疗效都较好。睡眠疗法

睡眠在人的生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天然补药。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青壮年人睡眠较多,老年人睡眠较少,体力劳动者睡眠较多,脑力劳动者睡眠较少。

在实际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些人即使是睡8小时,起床后仍然无精打采,相反,另一些人虽然只睡6小时,醒来后却轻松愉快。这是因为睡眠是有节奏的,能掌握节奏,效果就好,反之就差。一般来讲,上床半小时之内能入睡者为最佳,如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则不应硬睡,可冲一杯热牛奶喝下再睡,或到外面散散步再睡,可有一定效果。“瑜伽”疗法“瑜伽”是古印度佛教中的术语,意即修行,主要强调调息、静坐等修行方法。国外施行的瑜伽锻炼法的要点就是使“身体伸长”,恢复和保持优雅、健美的体态,促进骨骼的生长。锻炼方法如下:

身体直立,两腿并拢,收紧肛门,挺直背骨。在呼气的同时将两手臂举在头上,左右两手互相握住肘部,保持住这个姿势,反复进行脚跟离地、着地运动。离地时吐气,以脚尖着地,重心落于双脚拇趾,收紧骨盘,脚跟着地时吸气。

这套锻炼法的重点在于,注意力要集中在背部,身体好像由上面牵引似的向上。胸部保健法

衣服护胸

胸部的保护以保暖御寒为主,目的在于保护胸阳,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穿背心、上衣,均以保护胸背的阳气为主。

胸部按摩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手掌在胸部从左上向右下推摩,右手从右上向左下推摩,双手交叉进行,推摩30次。然后,两只手同时揉乳房正反方向各30圈,再左右与上下各揉按30次。女性还能够做抓拿乳房保健:两小臂交叉,右手扶左侧乳房,左手扶右侧乳房,接着用手指抓拿乳房,一抓一放为一次,可连续做30次。胸部按摩能够振奋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背部保健法

背部的运动、按摩保健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血压,增强心肌活动的能力,促进消化机能等,有助于防病治病。

背部宜常暖

背部保暖方法有三:(1)衣服护背 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2)晒背取暖 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3)慎避风寒 因为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夏日汗出后不可背向电扇,以免风寒之邪伤人。

背宜常捶摩

保护背部对身体健康很重要,而且还提出了捶背、搓背、捏脊等活动背部的保健方法。(1)捶背 捶背又分自我锤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2)搓背 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方法,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他人搓法: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以手掌沿脊柱上下按搓,至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3)捏脊 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用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脊柱中间的皮肤捏拿起来,自大椎开始,自上而下,连续捻动,直至骶部。可连续捏拿3次。此法对成人、小儿皆宜,可调和脏腑、疏通气血、健脾和胃,对调整血压也有一定作用。注意用力不宜过大、过猛,速度不宜太快,动作要协调。腰部保健法

腰部保健法

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活动,达到强腰健体的作用。下面仅举几个练腰动作:

转胯运腰

取站立姿势,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肾俞穴上,吸气时,将胯由左向右摆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腰宜常按摩“腰为肾之府”,经常按摩腰部有壮腰强肾之功。腹部保健法

腹部宜保暖

古代养生家很注意腹部的保暖,并主张对老年人和体弱者进行“兜肚”或“肚束”保健。(1)兜肚 将蕲艾捶软铺匀,盖上丝棉(或棉花),装入双层肚兜内,将兜系于腹部即可。(2)肚带 又称为“腰彩”,即为宽约7、8寸的布带系于腰腹部。

腹宜常按摩

腹是胃肠的一部分,腹部按摩实际上是胃肠按摩。故此,摩腹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食后进行。摩腹的方法很多,现仅举其中一种,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沿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转摩36周。古人称此为“摩脐腹”或“摩生门”。它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心脏保健法

科学配膳

心脏饮食保健的基本要求是:营养丰富,清淡多样。提倡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盐饮食。心肌的发育和血脉运行都需要消耗高级蛋白质,要及时补充;脂肪食品食用过多,易引起动脉硬化,在饮食中宜适当食植物蛋白、牛奶、瘦肉之类,并选用能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豆、蘑菇、花生、生姜、大蒜、洋葱、茶叶、酸牛奶、甲鱼、海藻、玉米油、山楂、蜂皇浆等;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猪脑、猪肝、蟹黄、鱼子、奶油等。饮食习惯提倡混合饮食,这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比较广泛,饮食中要适当多选食谷类、豆类、粗糙米面等,并多食绿叶蔬菜和水果。低盐饮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钠盐食盐食用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又易引起高血压等,故清淡饮食为宜。总之,科学配膳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

切忌暴饮

因为一次喝大量的水或饮料,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年高或心脏功能欠佳者,要特别注意。一般而言,每次进饮料不要超过500毫升,可采取少饮多次之法。

戒过食刺激物

凡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药物,都会给心脏带来一定的负担,故应戒烟少酒,不宜大量饮浓茶,辣椒、胡椒等物也要适量,对于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物也须慎用。

适量减肥

体重过重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青春期以后应注意减少脂肪赘生,避免发胖,控制体重和减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因人而异的选择,如运动锻炼、饮食减肥等,就饮食而言,即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和储存,尤其是晚餐不过量,就餐时间宜稍早,对控制体重是有意义的。

卧具适当

一般而言,床头比床尾适当高一些,枕头高低适度,对心脏血液回流有好处。心脏功能较弱者,休息时可采取半卧式,这样可减轻心脏的负担。

运动锻炼

经常参加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心脏大有益处。经常参加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心肌功能要比不活动的人强壮的多。一般认为,太极拳、导引、气功、散步、中慢速度的跑步、体操、骑自行车、爬山、游泳等,都适用于心脏的保健锻炼、具体运动项目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辨证施练,中老年则不宜参加过于刺激的竞技活动。因为过于激烈,心脏负荷量太大,对心脏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结合运动锻炼还可以做按摩保健。

情志平和

若七情过极,则可使心神受伤。情绪变化分属五脏,但总统于心,故应保持七情平和、情绪乐观,避免过度的喜怒、忧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大喜、暴怒直接影响心之神明,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对于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宜保持冷静的头脑,既不可漫不经心,又不必操之过急,以保证稳定的心理状态。

环境适宜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在社会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承担与自己脑力或体力相适应的工作和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和正确对待客观环境。要热爱生活,同社会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互相纠正、互相补充,保持稳定的情绪。肝脏保健法

饮食保健

肝的疏泄功能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肝脏本身必需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要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宜食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蛋类、乳类、动物肝脏、豆制品等,还应适当吃些糖。肝脏对维生素K、A、C的需求量较大,故适当多食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之类,同时,还宜适当食用含纤维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这是保护肝脏疏泄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肝脏需要丰富的营养,但不宜给予太多的脂肪,否则,有引起“脂肪肝”的可能性。

切忌嗜酒

过量饮酒可以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缺乏,发生酒精中毒,还可以导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日常生活中切忌过量饮酒,以免损伤肝脏。

戒怒防郁

人的情志调畅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反复持久或过激的情志,都会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喜调达,在志为怒。抑郁、暴怒最易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的病理变化。因此,要重视培养控制过激情绪和疏导不良情绪的能力,保持情绪畅达平和。

预防传染性肝炎

预防肝炎是保护肝脏的一项积极、主动措施。其有效的方法是搞好清洁卫生,把好饮食卫生关,同时配合药物防治。在目前肝炎很普遍的情况下,可服用预防药物,如茵陈、板蓝根各20克,金钱草15克,甘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枣5枚,水煎服,1日1剂,服用1周,对预防甲肝有良效。

另外,避免长期大量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氯丙嗪、磺胺、雷米封、鲁米那类巴比妥制剂等,如因治疗需要,则应配合一些保肝药物及其他综合性保肝措施,以免损伤肝脏功能。

健肝锻炼

保健肝脏的运动锻炼的原则是动作舒展、流畅、缓慢,符合肝气生发、畅达的特点,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气功、导功等。此外,亦可配合简易的养肝保健锻炼法,其法取右侧卧,略抬高臀部的体位,缓慢做腹式呼吸动作,连续作20~30分钟,每日作2~3次,有利于肝脏休息,还可防治肝脏下垂。肺脏保健法

避免吸入空气中的杂质和有毒气体

例如:二氧化硅、煤尘、棉纱纤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甲醛、有机磷农药等等,这些有毒物、有害物质吸入过多,则可引起肺部病变和全身病变。因此,要积极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改善劳动环境、居住环境、居室环境,对灰尘多的环境进行“静化”处理,搞好卫生,加强预防措施,如防尘器、防尘口罩、通风设备等,多呼吸新鲜空气,吸烟者要下决心戒烟,对肺脏保护是很有好处的。

积极参加运动锻炼,改善肺功能

如早晚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可有效地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同时,经常训练腹式呼吸以代替胸式呼吸,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增强隔肌、腹肌和下胸肌活动,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减少残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

注意饮食宜忌

肺脏保健要少吃辛辣厚味,宜淡食,少盐忌咸,饮食切勿过寒过热,尤其是寒凉饮冷。在饮食上一定要合理调摄。

防寒保暖

寒冷季节或气温突变时,最易患感冒,诱发支气管炎。因此,要适应自然,防寒保暖,随气温变化而随时增减衣服,汗出时要避风;室内温、湿度要适宜,通风良好,但不宜直接吹风;胸宜常护,背宜常暖,暖则肺气不伤。

耐寒锻炼

耐寒锻炼的目的,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具体方法可采用冷水浴面、空气浴和健鼻的保健。长期锻炼,获益匪浅。

疾病防治

积极预防感冒是有效方法之一,患有发作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在气温变化时,大的节气交接前,更应做好预防保健和治疗措施,以免诱发旧疾或加重病情。

肾脏保健法

饮食保健

肾脏本身需要较大量的蛋白质和糖类,有利于肾脏的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高脂和高胆固醇饮食易产生肾动脉硬化,使肾脏萎缩变性,高盐饮食影响水液代谢。常选用的食品,如瘦肉、鱼类、豆制品、蘑菇、水果、蔬菜、冬瓜、西瓜、绿豆、赤小豆等。另外,适当配用一些碱性食物,可以缓和代谢性酸性产物的刺激,有益肾脏保健。

节欲保精

精为人身三宝之一,保精是强身的重要环节。在未婚之前要防止“手淫”,既婚则需节欲,绝不可放纵性欲。自古就有“强力和入房则伤肾”之说。所谓伤肾实由失精过多引起。因此,节欲保精,是强肾的重要方法之一。

药物保健

体质虚弱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辅以药物保健。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单味药如鹿茸、海马、紫河车、巴戟天、冬虫夏草、核桃肉、肉苁蓉等。肾阴虚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单味药如枸杞子、槠实子、龟鳖等。阴阳两虚者,可先用全鹿丸、二仙汤等,单味药如何首乌、山药、黑芝麻等。药物保健的要求,应做到阴阳协调,不可偏执。

保持小便通畅

小便通畅,在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便代谢障碍,会增加肾盂和肾实质发炎的机会,还可以发生尿中毒或其他疾病。因此,要积极防治影响小便功能的疾病。服用某些易结晶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宜多喝水,并同时服用苏打,使尿液变成碱性,以免沉淀结晶。

预防肾脏感染

防止肾脏感染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防止逆行性尿道感染、方法是讲卫生,适当多喝水;二是防止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途径感染肾脏。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如对扁桃腺炎、龋齿、鼻窦炎、疮疖、皮肤脓肿、结核病等,必须及时防治,以免引起肾脏感染。

慎用损害肾脏的药物

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如二氯化汞、四氯化碳、巴比妥类、磺胺制剂、多黏菌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灰黄霉素、链霉素等等,这些药宜慎用。非用不可时,应采取短期少量或适当配伍,以免损伤肾功能。此外,已患肾炎者,应积极防治。患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胶原性疾病时,应及时加强对肾脏的保护措施。

运动保健

积极参加各项运动锻炼,对强肾健身颇为有益。同时,还需结合对肾脏有特殊作用的按摩保健,例如,腰部按摩法。此外,腰部热敷与腹压按摩法亦可采用。

腰部热敷:取仰卧位,用热水袋垫于腰部,仰卧30~40分钟,使腰部有温热感。此法可松弛腰部肌肉,温养肾脏,增加肾血流量,每日可做1~2次。

腹压按摩肾脏:取坐位,吸气之后用力憋气3~5秒,同时收缩腹肌增加腹部压力,如此反复有节奏地进行锻炼。此法利用腹压的升高和降低来挤压按摩肾脏,对肾脏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冲击,有补肾固精、通经活血之效。老年高血压患者保健方法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病,并且很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但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做到健康生活方式和日常的保健习惯,高血压会远离老年人们。

要控制“发福”

超重是发生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6倍,并且与脂肪的分布有很大关系。

坚持适宜的体力活动

有句老话“生命在于运动”,坚持运动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体力活动少的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为体力活动多的人的1.5倍。老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