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车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14:10:02

点击下载

作者: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健康快车的故事

健康快车的故事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健康快车的故事/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组织编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ISBN 978-7-117-24591-3

Ⅰ.①健… Ⅱ.①中… Ⅲ.①眼病-医疗保健事业-概况-中国 Ⅳ.①R771②R19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97443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健康快车的故事

组织编写: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北京欣博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8年7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4591-3

策划编辑:刘思思

责任编辑:齐佳惠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先生为“健康快车”题字代前言

读《健康快车的故事》一书,让我有机会再次感受到廿年来围绕“健康快车”的公益活动,那么多人所作出的贡献,那么多人所传达的爱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光明无价,赞美爱心无价!财政部原部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监事长 项怀诚

自从我们几位发起“健康快车”之后,自己就一直行走在“健康快车”前进的道路上。二十年过去了,健康快车拿出了一份像样的成绩单。回首过去,读了这本文章选编,我如沐春风。

这些文章有着不同方面的来源和特点。一个是健康快车的设计与制造者,车长、医生、护士和义工;一个是沿途基地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一个是基金会的工作者,当然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感受。

我们为他们的付出和收获而欢呼,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再学习;服务、再服务。

我想这些文章的积累只是健康快车的开始,还会继续深入。二十年的这份出版,是伟大光明事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无疑,列车隆隆向前,永不为止。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发起人 刘明康

我是满怀感激加敬佩的心情,一口气读完这本《健康快车的故事》汇编本的。总的感觉是,篇篇文章故事都充满大爱,充满激情。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都体现了亲情般的关爱,都体现了人间真情,读后让人感叹不已!“中华健康快车”已经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地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她不仅救助了中华大地成千上万名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也推动了我国眼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她不愧为一列与时俱进的快车,不愧为中华大地上暖人心扉的光明使者!中国警察协会主席公安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原副理事长 田期玉

喜读《健康快车的故事》征文中的108篇短文,使人有一种“朝花夕拾,满园奇葩之感”。“健康快车”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香港同胞献给祖国母亲的一份礼物,也是在中国内地医疗卫生事业中开展社会慈善互助、爱心奉献的一项义举。20年来,“健康快车”从一辆列车到四辆列车;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斯里兰卡;从白内障摘除到糖网筛查,这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播下了慈善公益事业的种子,开出了大美无言、大爱无疆的灿烂鲜花。参与这项工作的基金会创始人、国务院各部门的老领导、医护人员、患者及列车后勤保障人员都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有人生感悟,有心灵的碰撞,感受爱、传递爱,形成了一曲感性、理性、诗意统一的交响乐章,这篇乐章将会在神州大地上永远回响。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原副理事长 黄洁夫

一百余篇文章都很生动感人,从不同角度真实反映了“健康快车”20年的全貌和发展过程,有助于参与者和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健康快车”的历程,激发大家推动这项慈善事业更好发展的热情。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原监事长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原副理事长 谢渡扬

本次《健康快车的故事》征文活动征集的百余篇稿件,或来自于一线现场,或发自于作者内心,汇成了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总有一些文字,更加触动内心、拨动情怀,所以我们提倡,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文字,让更多人参与到“健康快车”公益事业中来,让更多人通过被感动、从而去感动别人,传递正能量。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宣传工作部主任 吕大鹏

综览这些稿件,虽有高下之分,但篇篇都是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实难割舍。它们或思想有一定深度,或故事反映了更宽阔的现实,或人物勾勒得比较传神,或情怀让人感动无已。细细阅读这些文章中,除了较高的作文技艺,还有对“健康快车”事业进行思考和挖掘的精神,更不乏思辨的光芒,以及具有史料意义的独家回忆。分开来看,篇篇讲的都是小故事,整合在一起,则形象地呈现了“精准扶贫”“大爱无疆”“医乃仁术”“民族团结”等大政民心的主题。所以,这一本《健康快车的故事》,既是好读有趣的故事书,更是“健康快车”事业20年发展的缩影,是研究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范本。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 高卫中

一件事情接力相传,坚持了20年,它一定是项伟大的事业。20年来,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香港同胞的拳拳爱心,工作人员的不辞辛劳……社会各界众人拾柴,一起汇聚成爱的河流,滴灌到众多穷苦的家庭。我们该为这项坚持了二十年的事业鼓掌,我们也希望这项“爱心长跑”不停地跑下去。中国扶贫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这项事业理应从涓涓细流壮大成滔滔洪流。如是,需要我们所有人不只当赞许的旁观者,更应成为洪流的投身者。《健康报》总编辑 周冰

108篇文章,文风朴实,情感真挚,篇篇精彩,字字如矶,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感动人,鼓舞人,激励人……

品读这些故事,仿佛乘着“健康快车”与笔者们一路同行。内蒙草原,青藏拉萨,楚雄彝寨,青海湖边,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到处闪现着“健康快车”好人们辛劳忙碌的身影。

传递爱心,播种希望,为“健康快车”所到地区培养专业眼科医护人员,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当地医疗机构全面发展。为老少边穷地区18万贫困白内障患者撩去眼前的“白纱”,擦亮心灵的窗户,重新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又见光明的那一刻,老人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孩子重现天真可爱的脸庞。

山连着水,水连着山,山水相连;心连着心,手牵着手,心手相牵。“健康快车”和车上的好人们用实际行动演绎着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新时代仁者精神,共同诉说着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 朱双龙《健康快车的故事》满载着不同人士参与“健康快车”工作的内心世界,阅读之后,思潮起伏,十分感动。一直以来都觉得“健康快车”的工作很有意义,帮助了很多白内障患者,也培训了不少眼科医生。但没想到,从不同参与者的文章中,了解到“健康快车”不只改变了贫困病患者的命运,不只帮助了很多眼科医生的成长,原来也改变了每个参与者的生命,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改变了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

就像一位教授说的,“健康快车”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许多人吸在一起,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作。更有一位采访记者告诉我,他说每次采访“健康快车”的参与者都很紧张,因为每一个参与者谈到“健康快车”的工作,谈到自己的参与,真情流露,眼泪就流下来了,令到他不知所措。他说“健康快车”真的感动着每一个人。健康快车创会主席 方黄吉雯“健康快车”初创时期的二三事

原卫生部副部长

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原副理事长 殷大奎

我是中国内地最早参与“健康快车”工作的人,那时还是在1996年。

1996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的前一年,时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和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找到我,说香港同胞要给内地人民送一个礼物。初步的想法是参考印度的“生命列车”项目,做一列开展慈善医疗工作的火车。我当时在卫生部分管外事,听到这个事情,觉得这是个好事,也是个新鲜事物,我很愿意来促成这个事情。就这样,我开始参与“健康快车”的工作。

为“健康快车”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去印度考察,借鉴经验。印度考察由我带队,一行六、七人用三、四天的时间,全面详尽地考察了“生命列车”的运作方式,对日后“健康快车”项目的建立有很多启发。在这里,讲一件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情:

在考察期间,我住在一个相当于国内县级市的旅馆里,隔壁住的是方太(方黄吉雯)。房间隔音不好,晚上听到隔壁有很大的响动,我就问:方太,你没事儿吧?方太说没什么事,就是房间有老鼠,爬到了她的床上还有手上,正在把老鼠赶出去。她还试图在老鼠跑进洞里后,用团起的报纸堵住老鼠洞。可是老鼠正需要东西磨牙呢,就咔哧咔哧地把报纸都咬碎了。老鼠啃报纸的声音,我在自己房间里都听得清清楚楚。虽然方太嘴上说没事,但我听得出她很紧张。她在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国香港地区长大,对于这种老鼠爬到床上的事情,一定感到很可怕。我听见她在房里整整折腾了一夜。一夜未眠,但第二天照常工作,这让我感到很钦佩!

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健康快车”终于在1997年7月从香港出发,开到了第一站——阜阳。在阜阳开诊仪式的那一天,我记得太阳特别烈,天气非常热,人们也是热情高涨。但是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最初工作的开展也不是很顺畅,需要想办法去推动。比如停靠点的问题,当时有些地方政府对“健康快车”的工作抱有怀疑态度,觉得天底下哪有不花钱给做手术的好事?更何况“健康快车”的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做很多配套的协助工作,所以,地方上申请让“健康快车”去服务的积极性就不高。为此,我常常在工作当中接触到地方省原卫生厅的人,就会向他们推介“健康快车”。方太也利用每年来开两会的机会,叫上我一起去找偏远省份主管卫生的领导介绍“健康快车”。就这样,申请“健康快车”去服务的地区越来越多了。“健康快车”把扶贫工作做得很扎实,把慈善工作做得也很透明,每年都组织捐款人去实地探访“健康快车”的工作。我也去考察过很多站点的工作,所到之处无不受欢迎。复明患者都特别感激,他们重见光明了,心情和生活得以改变了,家庭也卸下了包袱。我记得在2003年,火车停靠贵州省,我和探访团的成员一起去一个复明患者的家探访。这个患者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农民,因为先天性白内障,从小双目失明,还生育了三四个孩子,一大家子的生活来源,全靠家里年近七十的老父母种地,特别贫困。我记得他的家里,里外都是烂泥地,最小的那个孩子刚两岁多,浑身上下都是污泥,手里托着一块洋芋在吃,也就只有手心那一块,能看出皮肤的颜色。“健康快车”给他做了双眼的复明手术。活了三十多岁,第一次能看见了,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在我们走的时候,他和全家人一直送出去好远。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疾病带来的负担,终于可以卸下了。

这样的故事,在“健康快车”上太多太多了。也正是因为这些帮助所带来的变化,20年来激励着“健康快车”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进步和壮大。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医疗工作,要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也就是说,卫生工作,要从预防入手,使人民少得病,少受疾病的煎熬,从根儿上减轻个人和家庭的负担。“健康快车”现在做的,正是这样的工作。2014年成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就是通过免费检查和公众教育,来防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避免病人失明的痛苦。“健康快车”20年,是与时俱进的20年,相信在下一个20年,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项工作,为社会带去更多的光明。我是队中唯一的麻醉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姚尚龙

时光荏苒,离开“健康快车”将近19年了。蓦然回首,那些或令人感动,或勾起幸福回忆的点点滴滴,恍若昨天才发生的一样。初到“健康快车”时,我正年富力强,那段时光成为我以后扶贫工作的序曲。

1998年6月,我作为第二任车长,带领武汉协和医院近10名医护人员来到了福建省三明市。尽管事先知道此行是去开展慈善扶贫工作,但当我亲眼看见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贫穷的百姓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尤其是当我得知一些聪慧而懂事的孩子们,仅仅是因为先天性白内障,便失去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遐想,我的心被狠狠地刺痛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些孩子解除病痛。

当时我们的医疗条件也很有限,配备的设备只能满足基本需求,救治工作只能在车厢内开展,所以之前一直都是开展成人局麻手术。众所周知,小儿手术因其不能很好地配合需要实施全身麻醉。在当时的情况下,开展小儿麻醉风险极大,麻醉成了手术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解决,这是对我这个团队中唯一的麻醉医师职业水准的检验。经过反复思考和详实准备,我为这些患儿实施了球后神经阻滞加氯胺酮全身麻醉,既保证患儿术中安睡配合手术,又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在没有一个助手的情况下,我独自一人完成了40余例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每当孩子们安全地下了手术台,舒适地醒来,我都倍感欣慰。更令我欣慰的是,因为我的努力,以后可以让更多的患儿在“健康快车”上接受手术治疗,重见光明。

除了是车上唯一的麻醉医师,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车长。为了让“健康快车”高效有序运转,为了让我的团队顺利圆满完成扶贫任务,我成了多面手。列车上条件有限,初期开展工作时总有各种困难,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这是车长的职责所在;离家久了,同事们难免有思乡之苦,工作中也难免有磕磕碰碰,我又做起了思想工作,这让我成了大家的主心骨、老大哥;在异地他乡,很多同事饮食上不适应,我又充当火车上的“大厨”,亲自掌勺为大家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手术之余,为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我组织了与当地医院的交流活动,开展培训讲学工作,深受地方医院的好评。在我的努力之下,我和我的团队圆满地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健康快车”扶贫工作,不仅让更多的病患重见光明,也让“健康快车”这个慈善项目深入人心。而在“健康快车”上的时光,也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美好的回忆。“健康快车”上的这段经历,更加坚定了我致力于健康扶贫的理念,在此后长达19年的时间里,助我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砥砺前行。2015年,我获得中国扶贫感动奖,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年来的“变”与“不变”——四方公司与“健康快车”的不解之缘

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高玉功

从1997年7月1日,四方设计制造的第一列“健康快车”运行以来,“健康快车”已先后去往20多个省的110个地区,为数十万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的康复手术,因此车辆被称为“流动的火车医院”。

作为全程参与4列“健康快车”考察、设计研发、制造及检修过程中的唯一一名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心中藏有许多闪光的时刻和难以忘怀的瞬间,尽管跨越20年的时光,却仍然在漫长的岁月中熠熠生辉。时间在变,初心未变

1997年7月1日,首列火车医院“健康快车”赠送仪式在九龙车站隆重举行。时任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执委会主席方黄吉雯等为赠送仪式剪彩,并参观了美工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典雅的“健康快车”。

1997年7月1日,时任车辆总体主任设计师王军(现中国中车副总裁)带队参加了在中国香港举办的车辆交接仪式。车内的现场演示是车辆交接仪式重要的一环。根据安排,相关负责人对车辆的性能进行了多方面的演示,包括空调温度的调节,各类电器的电源供应演示,突然断电情况下电力的不间断供应演示等。操作过程中,车辆反馈及时,表现出了优秀的性能,现场观摩的各方嘉宾对车辆的优秀表现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健康快车”的运作模式是受到印度“生命列车”的启发。因为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缺乏,印度的“生命列车”应运而生,车厢里配备了设施齐全的手术室和医疗设备,为偏远地区的民众提供了医疗救助,并且普及了医疗、自救等知识。

1996年,由原卫生部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员组成的考察组结束了对“生命列车”的考察后,又组织技术、运营及医疗人员奔赴井冈山、吉安地区考察,我有幸作为考察队的一员来到了吉安地区。在对革命老区进行了区位、人口等方面的详尽调查了解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区人民存在大量眼疾的困苦,同时在心中坚定了在学习“生命列车”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得更好的念头。

事实证明,首列车辆的设计生产水准超越了期待,老设计师们都对车辆的性能和整体水平予以盛赞。在造后续的三列列车中,四方厂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为当时的铁道部、卫生部乃至广大民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时至今日,我对每列列车设计研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仍能如数家珍。第一列列车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设计建造,车辆编号为G1997.7.1;第二列建造于1999年,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香港回归两周年,车辆编号为Q1999.10.1;第三列是为庆祝香港回归五周年而制造,车辆编号为QG2002.7.1;第四列的设计制造为庆祝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车辆编号为Q2008.8.8。每一列列车都凝聚着众多设计师和生产者的心血,在车辆交付使用后,我们都会针对车辆使用过程中所提出来的新要求,进一步对新车进行设计优化,增强车辆的“时代感”。“健康快车”从第一列的单层变为后三列的双层结构,将大量人性化的元素加入到设计当中,采用了更高速度的转向架,有了更为出色的走行部分作为运转保障,车辆的行驶速度由原来的120km/h提升到了160km/h。此外,结合前期的反馈建议以及车辆的个性化需求,车辆的内部装饰得到了很大提升。

因为车辆生产的专业性较强,对于车辆配置、规划等问题与原卫生部相关部门、公司各部室及铁路运用部门进行了反复沟通,其间多次对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与完善。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特殊人群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凭借既有的设计经验,以及不间断的测量、计算和理论验证,最终得到了当时卫生部和铁道部主管部门的肯定。

作为项目设计的总体负责人,我不仅需要负责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还要对各专业组之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设计的“兼容性”要反复验证,并进行预见性的探索,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的合理、高效。

每列车的随车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做手术的同时,还会为当地医院的医生、护士进行手术及陪护培训。对当地医生的培训是通过车内的视频摄像装置,参训的医护人员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手术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名医之手不仅为患者带去了光明,也为一方土地的医疗水平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地,肩负使命的四方厂不仅生产出了优质的车辆,也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健康快车”输送到全国各地最需要的地方。我想,能让我在最需要我的岗位上实现价值,在最具挑战的产品中完成蜕变,便是我那份跨越20年始终未变的初心。岗位在变,执着未变

随着车辆交付使用,伴随而来的便是售后服务工作,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保证车辆在驻停期间供电的连续稳定和生活设施的正常运转。公司派出了技术素质很高的服务人员和车辆段人员,在严格日常巡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外部供电系统以及柴油发电机组运行状况的监测,保障特殊情况下的用电衔接,同时确保生活服务设施正常运转。

在第二列列车的设计中,已经成长为主任设计师的我,承担起了该车的全面设计工作,合理地解决了双层车的系列技术难点。设计研发阶段,我与当时的卫生部主管负责人共同提出了适合医护流程和生活需要的会议室、楼梯、医护间、病房、手术室、诊疗室等的系列设计构想,采用了色理石等新型材料,这在当时是非常新的设计理念,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使车辆和医院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了融合。这些设计的“热点”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超前的,许多理念在第三列、第四列车上一直被沿用。

到第三列、第四列列车的设计研发阶段,我已成长为开发部副部长,后来成长为开发部部长、技术中心副主任及公司副总工程师,同时分管了这两列“健康快车”的设计研发工作,以及后来主管了青藏系列客车的研发制造等。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不断在变,然而对“健康快车”的热爱之心和那份感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2012年,我调到了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又承担起了“健康快车”检修、改造工作,这实在是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我又可以与“健康快车”的各位老师、医护人员,自己的老朋友亲密接触,并肩工作了。

看到略显陈旧的列车,我非但没有黯然,反倒觉得这就是它的付出和骄傲,而岁月中的人们,都见证了她的故事和成绩。对车辆的检修改造,除了按部就班的准备以外,我们重点对车上医疗设备采取了更多、更严密的保护措施。

2010年,我在拉萨出差期间得知“健康快车”正在拉萨驻停,在将公务妥善安排之后,我抽出时间来到了车辆驻停处,带着问题和疑虑查看了车辆的运行情况。我想,这大概就是四方人骨子里对车辆的热爱和对责任的担当所赋予我的行动。在得知车辆运行情况良好后,心中的顾虑和担心瞬间烟消云散。

在设计生产第四列“健康快车”前,四方的团队先后奔赴多地,实地考察车辆的运行、使用情况,汇总各方意见,不断完善车辆设计制造水平,倾力打造第四列“健康快车”。设计研发水平在变,造福人类使命未变

在首列车的研发设计中,“健康快车”的标记、七彩虹等一系列的设计元素都彰显了人道主义关怀,体现了健康、生命、多彩的人生和美好的明天。由于七彩虹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并且没有先前的经验作为借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现起来非常难。

随之而来的是对车辆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层车中空间较小,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使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以发挥最大的效能。此外,自动感应门、纱窗、空调、水箱、层间楼梯的设计也均是针对数个方案研讨后,最终优中择优。

为了增加车辆的稳定性,在车辆驻停时,车体与钢轨之间设计了4个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车体的晃动,也为手术提供了最为优质的车体环境。

2008年,距离香港回归已11年,此时下线的第四列“健康快车”是中国铁路装备高速发展时期的崭新产品,相较于第一列列车,其在内装、设计的精细程度等多个方面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新技术方面,采用了列车监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娱乐系统、网络系统等,可以说,从首列列车到第四列列车,设计研发水平的提升在“健康快车”身上得到了极为明显的印证。

一列列“健康快车”满载着爱心和使命,不知疲倦地穿梭于贫困地区。我想,它既是“健康快车”,更是光明使者,我仿佛看到了它每到一处便播撒光明、驱除疾患,也因其中包含着自己的一份奉献而感到无比欣慰。那一抹靓丽的红《新乡日报》 郭书武

由中国香港各界组织的“健康快车”在新乡停靠了2次,为新乡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让他们重新看到了这个多彩的世界。

这些老人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应该是身穿白大褂的医护工作者,第二眼看到的是身穿红马甲的新乡慈善总会义工大队的义工。从宣传、填表到手术、康复,都能看到义工们忙碌的身影,无疑他们成为了一道靓丽的红。“健康快车”在新乡停留期间,共有174名义工、462人次参加了活动,共服务了2475小时,服务了来自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近万人。这些义工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休息时间,任劳任怨地提供服务。患者和家属说,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义工则是爱心天使。

李喜莲是参加服务活动最多的义工之一。即使不是她的班次,只要有空闲时间,她也赶到医院,或积极引导患者,或解答咨询。

一天中午,已经过了下班时间,李喜莲收拾好正准备回家,忽然她发现现场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正坐立不安,左右观望,像是在寻找什么。李喜莲走上去,轻声问她怎么了。老太太有些为难地说,自己是延津县人,到点了儿子还没有来接她,也打不通电话,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李喜莲想,70多岁的农村老人在市区容易迷路,自己还是送她一程吧,尽管儿子还在家中等她回去做饭。就这样,李喜莲陪着老人坐公交车到了汽车东站,为老人买了到延津县的车票,并叮嘱司机到地方后提醒老人下车。做完这一切后,李喜莲才放心回家。

其实,帮助老人何止是这一次,义工们把老人当亲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想尽一切办法来减少他们的麻烦,哪怕让自己多受累、多跑路、多麻烦。老人虽然不知道义工叫什么名字,但是都知道他们穿着红马甲,有什么困难找他们,总会得到满意答复。

义工贵素云则在另外一个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奉献着。“健康快车”是列车医院,手术在列车上做,对环境要求高。但是那些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卫生意识差,原来请的清洁工嫌工作时间长,且又脏又累,干脆辞职不干了。没有人打扫卫生不行啊!可是找谁呢?义工大队负责人想到了贵素云,找到她说明原因,贵素云满口答应,辞掉了每小时40元的钟点工,接受了这份清洁工作,并且是穿上红马甲马上上岗。是贵素云不需要钱吗?不是的,她有一个眼盲的儿子,需要照顾,但是为了“健康快车”,为了更加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她没有丝毫犹豫就来到“健康快车”上打扫卫生。

为了不耽误工作,贵素云早上六七点就来到“健康快车”,下午两三点才回去,常常耽误给眼盲的儿子做中午饭,但是儿子理解她、支持她,让她好好做义工,为新乡增光。

为“健康快车”服务的义工确实为新乡争了光。“健康快车”创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方黄吉雯女士曾率领专家来到新乡市,视察“健康快车”的工作。当她得知在新乡义工全程参与“健康快车”服务的时候,愉快地与大家合影留念,并说:“爱不分大小,参与就好,新乡慈善义工参与‘健康快车’的各项服务工作,是首创,你们做得很好。”

一句“很好”的评价,让新乡慈善义工大队的所有义工心里暖融融的,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虽然这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但这是对他们无私付出的一种肯定。

虽然“健康快车”停留在新乡的次数是有限的,但是那些身穿红马甲的义工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长远的。红色聚在一起是一团火,照耀你我;散开是遍地的一抹红,温暖你我。

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坚守信念——记2016年“健康快车”阜阳行

四川省人民医院 曹勍

当2016年“魏则西”“陈仲伟主任离世”等一系列事件被朋友圈不断刷屏,我看到的是医者对自身职业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还有些许医患间不断加深的误解。然而此刻身在安徽阜阳“健康快车”上的我们,却被一群皖北老百姓的质朴与真诚所感动,这些感动让我们重拾医者的价值,重新坚定“悬壶济世”的信念。一、“我的未来不是梦”

静静,一个就读于淮北师范大学大三的女孩子,自带有22岁芳龄的朝气与阳光。因为是目前最年轻的患者,我们团队高度重视。医务主任杨绍伟为她检查的时候,白内障已经很严重。在得知杨主任将亲自操刀后,静静激动地给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12岁时母亲因肺结核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庭,父亲一人靠务农带着4个孩子。她自幼视力不好却无可奈何,到了高考体检得知自己患了白内障却也只能带着0.01的视力迈入大学的校门。

静静一直想考取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可视力的缺陷让她在报名阶段就被淘汰了,“考上武大”这个梦想变得如此缥缈。当她听到阜阳市卫生计生委在各种平台发布的“健康快车将重返阜阳为15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的消息后,就参加当地的初筛并希望手术。杨主任得知这个消息后表示,一定尽全力让孩子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术后第一天,术眼视力恢复到了0.6,静静很激动,哭着告诉我们她十分感谢“健康快车”,一定会考上武汉大学的研究生。简短的话语却饱含对医者的感激,对未来的希望。我们相信她能触摸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梦想,我们也为能守护这样一份美丽而欣慰并自豪。二、“终于能做手术了”

韩氏,一个没有自己姓氏只有夫姓的姓名,这仿佛穿越民国的名字却是临泉县常见的老年人真名。“健康快车”秉承慈善的精神,希望让各年龄的白内障贫困患者重见光明,所以日常收治的患者年龄有的高达94岁,多数80岁左右。阜阳病患的平均年龄是停靠点中最大的,这个年龄段的农村白内障患者多数已放弃治疗,然而近年来“留守儿童”“空巢家庭”迫使这些老人不得不在视物不清的境况下,依然要务农和照顾家庭。

老太太的角膜内皮值一直测不出来,依据“健康快车”的规定,测不出角膜内皮值是不能接受手术的,但病房护士长唐小涵却并没有放弃,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当角膜内皮值结果出来的一刹那,老太太激动地给病房的护士们跪下了。这一幕深深地扎进了我们心里,那种震撼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些老人对医疗的渴求,对重见光明机会的珍惜,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老人们说,他们能来“健康快车”看病十分不易,唯恐不能做手术。治病救人本是医者本分,但在这些老人们看来如遇天大恩情,这让习惯于城市冷漠医患关系的我们,被重新触动并且唤醒了。三、“这是俺的一点心意”

刘徐氏,一方洗得发白的头巾,一根树枝做的拐杖,便是老太太给我的第一印象。

进了手术室,老太太很配合,但是身上的味道让我们屏住了呼吸。刚植入晶体,老太太就激动地说,看见亮了!手术完成后,老太太颤颤巍巍地从棉衣里掏出皱皱巴巴的200块钱,硬往我们手里塞,嘴里还不停念叨“免费吃,免费做,还给俺发衣服,这是俺的一点心意”。当然,我们不可能收老太太的钱。老太太说这钱是她家里所有的存款了。老太太平时非常节俭,医院洗澡5块钱一次,没舍得洗,连1元钱车费都舍不得花,但这一下就掏出了卖茄子攒下的200元钱,不能不说这个红包的重量是无法计算的。一直到送老太太回基地医院,她还一直念叨“社会好,大夫好,学医好”。“学医好”这3个字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我心里回荡,并酝酿出一种骄傲来。的确,医者就是患者的希望,重塑着患者的未来。对于我们来说,工作如常,但对于每一位白内障患者来说,就是重开心灵之窗。

医者,不仅是妙手仁心,也可以是患者在无助时精神上的同行者;医学,不仅是对疾病的征服,也可以是对灵魂的修补和滋养。这些天来有过坎坷,有过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尽的感动和内心的收获。坦率地说,一例例手术完成后,同样被“医治”的也有我们自己的心灵,在久经“医患纠纷”的困扰下,我们变得疲惫、防备的心在停靠皖北的“健康快车”上得到了放松。患者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善意的话语,一把信任的搀扶,一声真诚的感谢,都可以重新唤回医者的坚守与最初的信仰。“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希波克拉底誓言依旧在回响。我们愿意用我们的力量传递这些感动,传递这些正能量,总有一天,医者与患者可以携起手来,共同成长!YOU THINK,I DO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健康快车办公室 郭蕾

很久很久以前

佛祖不忍见到人间的疾苦

于是

在遥远的印度洋上留下一滴眼泪

从此,这里有了生命,有了欢笑

……

这滴宝石般的眼泪名叫“锡兰”

……

早些年,这段知名游记《遇见一滴会微笑的眼泪》中的文字便在我脑海中留下了神秘的“锡兰”(斯里兰卡)印象。2016年,“健康快车”首次以派出医疗队的形式开展国际光明行的第一站,就是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国家。而我非常荣幸地承担了“车长”——协调员的角色,开始了我与“健康快车”的又一段故事。

General Hospital Kalutara是距离首都科伦坡一百多公里的Kalutara地区最大的公立医院,也是我们这次光明行的伙伴医院。医院建筑及设施简陋,黑暗斑驳的眼科门诊走廊里经常挤满了候诊病人;残破的院落里几条家犬懒洋洋的或走或卧;车道旁和手术室候诊区供着慈祥的佛像,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贫穷,却没有见到贫乏;看到了疾病,却没有见到痛苦;见到了拥挤,却没有见到喧嚣。古老的佛教信仰让这颗印度洋上的宝石微笑着面对一切艰难困苦。

我们的医疗队在当地的配合下,经过前期的磨合,手术工作进展平稳顺利。直到在斯里兰卡工作的第十一天,早上到达医院后,我们发现路上、过道上、候诊室里到处都是患者,却没见到一个医生。正纳闷着,门诊护士长告诉我们,她们刚刚得知斯里兰卡公立医院的医生们今天罢工一天。看着堆在诊室门口的近500名病人,护士长面露难色,向我们发出了求助的信息——“怎么办”?看着拥挤的诊室,看着病人急切的眼神,我们的领队——北京协和医院董方田主任决定这些病人由我们中国医生负责诊治。

湿热的天气、拥挤的病人,整个诊室被围得密不透风,加上混杂着的各种味道,不一会儿大家就有了眩晕的感觉。后来我们干脆将检查设备挪到户外的病人等候区才稍稍缓解了一些。更困难的是,由于语言障碍,一句简单的医嘱在重复N多次后,病人还一脸懵懂地表示什么也不明白,需要我们多次和当地护士交代,然后再由护士们继续转述。董主任的嗓子逐渐沙哑了,大家也都汗流浃背。看到这一情形,门诊护士长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她拉着董主任的手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YOU THINK,I DO”。自那以后护士长和董主任似乎就有了神来的默契,董主任敲敲桌子,她会告诉病人“向下看”;董主任招招手,她会告诉病人将额头贴紧检查设备;董主任指指手中的病历上的字,她会准确地将医嘱告诉病人。最后董主任笑着说:就你懂我。大家也都开心地笑了,不经意间彼此的距离又拉近了许多。

就这样在露天的环境下顶着高温检查完近500个门诊患者,下午又接连完成了32台手术。事实再次证明我们的医生不仅有高超的医术,还怀揣一颗扶危济困的爱心;不仅有铁打的身子和顽强的意志,还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和胸怀。“YOU THINK,I DO”简单的一句话,饱含着当地人对我们高度的信任和认可,是一颗充满感激的心。那一天医疗队的队员们再次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医生的风采,胸前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我衷心为我们的医疗队骄傲!也为我自己是“健康快车”的一员而自豪!夜空中最亮的星

中国石化福建石油分公司 张若虞“山里的溪水哟,清又清嘞,鱼儿游来哟,洗衣裳嘞!”研儿哼着畲族里的小调,赤着脚丫儿,坐在寨子边,远处绿绿的是山,研儿看不清;山下晶亮亮的是河,研儿也看不清。阿妈说,研儿还没出生时,阿爸特别想要个女儿,来到了山里头许愿,山神娘娘听到了阿爸的愿望,洒下的星光在阿爸的身上,应允了阿爸的愿望,但是阿爸在离开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山神娘娘衣角的白纱,得罪了山神娘娘,于是研儿打记事起,眼前就是白茫茫的一片,阿妈说,那是山神娘娘的白纱遮在了你的眼前喽!

山神娘娘的白纱是研儿心里的秘密,研儿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除了阿生哥,因为阿生哥说要娶研儿做媳妇,肯带着研儿去河边玩,还教研儿学校里认的字,天上那个刺眼的东西,阿生告诉研儿那个写作“日”,“热子”的“热”;“日”底下长了两个小腿,就是“叶”,“叶亮”的“叶”。

其实,研儿的秘密只说了一半,山神娘娘她是见过的,那天阿爸给她穿了一件新衣裳,阿妈给她头上带了一朵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坐上村口阿土伯的拖拉机,那个拖拉机以前阿土伯都不让小孩子们摸哩!坐到了镇上,又坐上了一辆大汽车,摇摇晃晃整整一天,就是到了山的那边的那边的那边……来接她的人穿着白色的衣裳,有着好听的声音,说是要把研儿眼前的白纱取下来,这不是山神娘娘还会是谁?

研儿再见到山神娘娘的时候,是在山神娘娘的仙宫里,那是一座长长的白色宫殿,仙宫里也不止一位山神,有好几位山神娘娘和山神公公,他们都喜欢研儿,没事儿就找研儿说话,研儿给他们唱寨子里的山歌,他们都爱听呢!

有一位山神娘娘,研儿觉得就是之前阿爸在山里遇到过的那个娘娘,因为她对研儿特别好,特别爱听研儿唱歌。其实研儿一点儿也不恨那位山神娘娘,山神娘娘的声音那么好听,长得一定很美;阿爸弄脏了她的白纱她肯定会不开心的,而且也答应了把研儿眼前的白纱收回去呢!研儿给山神娘娘唱了一首山歌,山神娘娘说也给研儿唱首歌吧。“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山神娘娘唱着,研儿慢慢地睡去了。

当研儿醒来的时候,她的眼睛上缠着厚厚的纱布,但是研儿心里知道,山神娘娘的白纱已经取走了,缠着纱布的日子里,山神娘娘每天都陪着研儿,山神娘娘告诉研儿,研儿呆的地方不是仙宫,是一列火车,从山的那边的那边的那边开来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号”。

山神娘娘告诉研儿,日子的日读作“rì”,月亮的月读作“yuè”,不念“热”和“叶”。

山神娘娘告诉研儿,在很远的地方,在她出发的地方,叫北京。那里有个很大的场子,但是不是晒谷子用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地方,每一天,鲜红的国旗从那里升起……

研儿知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她的眼前开启,她告诉山神娘娘,以后也要坐火车去山的那边,要去北京,要去看红艳艳的国旗,还要——还要看星星,就像那首歌唱的。“我宁愿所有痛苦都留在心里,

也不愿忘记你的眼睛,

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照亮我前行。”

注:故事原型,钟研,自记事起就患有白内障,后经手术康复。康复后在工作人员安排下,前往北京参观升国旗仪式,并到酒泉观看了卫星发射等。

我所认识的“中华健康快车”

公安部原常务副部长

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原副理事长 田期玉“中华健康快车”已经在祖国大地奔驰了20周年,她跑了28个省市、自治区的110个地区,为18万多名贫困地区的贫困患者做白内障复明手术,让他(她)们重见了光明;并在68个地方建立了健康快车眼科中心,聘请国际知名眼科专家,为内地培训了108名眼科医生。作为一个民间慈善组织,坚持20年,取得如此巨大成绩,这在中华大地上是少见的。

说到“中华健康快车”,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她的创始人,也就是现在健康快车的创会主席方黄吉雯女士。我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的全国人大香港预委会、筹委会期间认识她的,当时我们都是这个机构的成员。香港回归前夕,内地各省区市都给1997年7月1日成立的首届特区政府捐赠了一件带有当地象征意义的礼品,譬如山西省政府就给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赠送了一个山西应县的木塔雕塑。为此,中国香港的一批爱国爱港人士也想回赠祖国内地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既要体现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血浓于水的情谊,又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方太听说印度当地有流动的火车医院,她就带着相关资料到北京联系当时的卫生部,希望卫生部能派员去印度考察。随后,方太陪同当时卫生部的殷大奎副部长去印度做了实地考察。最后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选定了“健康快车”这个项目作为回赠祖国内地的礼物。经特区政府和国家有关方面商定,为了调动香港同胞和内地各方面对这一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决定成立一个民间的慈善机构来运作这个项目,这就是今天的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当时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任理事长,方太出任创会主席。

1997年7月1日,“中华健康快车”第一列火车医院从中国香港开出,前往安徽阜阳,开始了她的慈善救治活动的首次征程;1999年增加第二列火车医院;2002年增加第三列火车医院;2008年又增加第四列火车医院,现在每年有四列火车医院奔驰在祖国大地。每年3月中旬,这四列火车医院同时举行发车仪式,每列火车医院每年到达2~3个停靠站点,每个停靠点在一个地方都要停靠3个月,治疗白内障患者1000人左右。每站在停靠救治过程中,都有基金会的理事和志愿者们前去慰问和探访。2006年、2008年、2014年、2015年等,我先后参加过多次探访慰问活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2006年夏天——我有幸陪基金会的方正先生和方太等前往内蒙古自治区的呼盟停靠点去探访和慰问。我们上了火车医院,我陪同方太和方先生去探访那些经治疗已经复明的蒙古族老牧民,尤其是那些老大娘,一个个都激动地抱着方太,喊“感谢共产党,感谢香港同胞”。此景此情,让当时身临其境的我感动不已!随后,我们慰问了车上的医务工作者和车长。

夏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的大草原,真是美不胜收。但我们的“健康快车”停靠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铁路小站最偏僻的角落,生活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夏天,凡去过呼伦贝尔的人都知道,大草原的蚊子是出奇的大,出奇的多,也出奇的凶。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休息都是很大的考验,何况我们“健康快车”上的全体医务工作者和工作人员还要坚守3个月,实在是难为他们了。他们舍弃城市的安逸,舍弃家庭的温馨,而在车上忘我地连续工作三个月,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这次探访与慰问对我的影响很大,感触颇深。2006年是我刚刚从繁重紧张的一线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第一年,是又一个新的美好生活的开始。当时,我的心情总得来讲是满足,是感恩,总想退休后只要身体允许,应该为社会做点有益的公益事业,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健康快车”的慈善活动正好吸引了我的眼球,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在有生之年,只要身体允许,我一定为“健康快车”的慈善事业当好一名身体力行的终身志愿者!感受爱,传递爱

复明患者 刘洪玉

那是花季里的一场肆虐的风雨,那是邵华里无法挥去的雾霾。清灯一盏,十年寒窗,明眸暗无光。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我的左眼渐渐近视而且出现病变,虽然爸爸带我求医问药,托人给我买进口药水,但我的眼睛没有好转。

1995年夏,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本科。记得面试测视力,我全凭同学在一旁打手势通过。这是我的第一志愿,也是唯一志愿,因为家里穷,我想考本地的大学可以省一些生活费和交通费。生活给我关上了半扇窗,却给我打开了一扇门。

艺术给我带了无尽的快乐和创造力。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绘画,想着田埂之上、骄阳之下,汗滴禾下土的妈妈;想着站在三尺讲台上早出晚归、薪水微薄的爸爸;还有正在读书的弟弟和妹妹。我只顾学习,连学校的舞厅、影院几乎都没去过。我有一个愿望:学一身本领,将来自己挣钱治眼睛。

模模糊糊、磕磕碰碰的生活又继续了两年。

1997年7月,一列“健康快车”载着香港同胞满满的爱,驶进中国贫穷落后的地区,也驶进了阜阳。这是“白内障”患者的福音,是给视障者带来光明的一盏明灯。

1997年7月19日,我怀抱鲜花,充满渴望地登上了那列神圣的列车。窗明几净的车厢里,护士小姐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头上的粉色护士帽比任何发饰都美。她们说话温婉悦耳,打针一点都不疼。医生护士都成了我的好朋友,休息时我给他们画肖像,列车上也因有了个年轻患者,凭空增添了许多活力和欢乐。

终于轮到我进手术室了,我紧张得不行,大家都过来给我鼓励,安慰我“别怕”。手术台上,无影灯下,和蔼可亲的“大专家级”医生与我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我的心也随之放松下来。我听到器械撞击的声音,我感受到凉凉的药水,唯独没有自己预感的疼痛。术后,我住进了列车上的病房。听说24小时后,便可以打开我左眼上的纱布,我期待着,期待着……

那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中午,美丽的护士姐姐要让我见证奇迹了,病友们也都围拢过来。护士姐姐小心地一点点揭开纱布,我慢慢地睁开眼睛——哇!到处亮闪闪的,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切都纯粹、明亮,似镶上了金边儿。我手指窗外,兴奋地高喊:“我看到了那有只鸟!”是的,远远的天空中有一只自由快乐的展翅飞翔的鸟儿……

一周之后,眼睛拆了线,我被送回眼科医院(现叫七院)观察。“人工晶体”在我的眼睛里算是真正工作了,它的外观和真晶体一样,使我恢复了自信和快乐。出院那天一大早,一大群国内外记者来到医院,下了车,就打听“那个做手术的大学生呢?”长枪大炮样的照相机高高低低,把我围得严严实实。那一刻,一直懵懵懂懂的我突然长大了,意识到了关于责任和义务方面的问题,我得到了别人的关爱,我该怎样关爱别人呢?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来报答社会对我深似海的爱。

眼睛对于一个艺术生来说,是多么重要,仿佛武士的一把利刃。治好了眼睛的我,画技大增。1998年暑期,当时我上大三,我便创办了“心源画室”,利用假期培训学生美术知识。记得班里有一个胖胖的小姑娘,当我得知她妈妈患上了乳腺癌后,便把学费全额退给了她,并在其他方面给了她许多帮助。春季随夏普老师在三峡写生时,认识了重庆巫溪县云台观上的一个贫穷优秀的初一女孩“小燕子”。我手里挣了一点“勤工俭学”的钱,不仅不再向父母要生活费了,还可按月资助那个“小燕子”。

1999年7月,我大学毕业了,带着满满的信心和抱负,我来到了阜纺中学担任初、高中美术教师及班主任,兼政教助理。同年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他是安徽机电学院学习工艺设计的,六纺的工程师。对艺术的热爱使我们走到了一起,现在我俩都已成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工作之余,我们都把心思放到“心源画室”上,现在画室已成为阜阳市少儿美术培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很多家长慕名前来。教学如做人,它是一门良心事业,你注入了爱,它便回报你“桃李芬芳”。

明眸给我智慧,智慧给我财富。但是我们不是忘本之人,“行善”一直是贯穿我们生活的主题。感谢先生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他一直陪我做善事、献爱心。我们去合肥长丰捐助骨癌女孩宋文萍;去袁寨捐助三个孤儿;去颍上四十里铺捐助肾病综合征患者崔轩豪;去西湖白行村捐助心脏病患者闫蒙……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时刻不忘爱的传承教育,我常常告诉学生,“你得到了爱,一定记得将它传递给身边的人……”我觉得爱的行动不仅是物资上的帮扶,也应该给予精神上的营养。每次捐助青少年儿童,我都会带上画具材料,送给他们,并传授技法。我凭着美术教学的技能,“扶贫教育”“下乡支教”“传承剪纸”,我的足迹从上海世博会到颍州许多偏远的学校,从淮北濉溪到临泉艾亭,爱有多大,心就有多远。孩子们陶醉在艺术作品里,我陶醉在孩子们的微笑里。

今年,又是阜阳人最激动的一年,“健康快车”在19年后再一次驶进了阜阳,为阜阳人们送光明。再一次走进这熟悉的车厢,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健康快车”呀,光明的列车,我再次抚摸你,似抚摸一位恩人的脸。我走过去,准确地坐到当年属于我的“床位”上(现已装成了软卧),是这列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这列车带给我光明,远在香港的亲人啊,请让我为你唱首歌吧,歌名是《你是我的眼》……在“健康快车”上成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解晓斌

2015年11月5日“健康快车”的答谢颁奖典礼上,我静静坐在人群中,看着荧幕上一帧帧闪过或专注忘我,或热情投入的工作者的音容笑貌,这其中也有我的身影。

回想起来,每一段“健康快车”之行,我们都会驻扎在远离闹市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繁杂喧闹和浮躁功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钻研业务,思考人生。这样的日子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的。

在“健康快车”上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战斗”的状态。术前一天晚上,我都把所有即将手术的患者情况温习一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手术方案。术中按部就班,同时灵活操作,确保手术安全,以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早上通常5点半起床,6点查房,7点半开始手术,手术完毕简单地吃过午饭后,再检查新被送上车的病人。工作强度大的时候,通常只能吃早饭和晚饭。手术高峰的时候,一天五六十个病人,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晚上回顾手术,查书查资料,总结心得体会。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内心却很快乐和充实。

手术的风格是一个人行为处事风格的体现,“心平气和、如履薄冰、心存敬畏”“爱心、耐心和细心”时时会回响在耳边。患者来自最贫困的地区,很多人从没离开过自己的村子,对手术的恐惧可想而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口音,语言沟通常常是最大的障碍。在手术中,我总要想方设法让这些年迈、反应迟钝的大爷大妈尽可能配合,减轻他们的紧张心理。手术结束,总不忘用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告诉他们“手术很好,很顺利,很成功”。

患者们的微笑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每天早上查房,打开检查室房门的那一刻,我就能感受到检查室里的气氛。如果大爷大妈们谈笑风生,我就知道术后效果都不错。这时,如果患者向你伸出拇指,那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除了工作,我业余生活中最大的一块分配给了业务学习。晚上8点后雷打不动,我都会把当天的每一台手术重温一遍,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遇到的情况,有哪些心得体会,形成图文并茂的手术笔记,这样的笔记已满满5本。另外,我还会观摩别人的手术录像,学习经验;网购专业书,上网查资料。有时看录像到凌晨1点,顾不上洗澡,睡到5点半爬起来,按时去查房。

我们离开家,为着同一个目标相聚在“健康快车”上,组成一个大家庭朝夕相处。共同的战斗经历,让我收获许多同志之间的友谊。繁忙的工作之余,各位车长会给大家买各种读物,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或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探讨人生;或一起爬山、打球;或勾肩搭背地去看江边的波光粼粼,夜空的繁星点点,如果恰在海边,就能和海浪一起撒欢儿。“健康快车”是一所金字招牌的培训学校,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有大量医生在这里成长。感谢在“健康快车”上度过的日日夜夜,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美好而难忘的岁月。彩虹列车,播撒光明的天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剑

时光总是走得飞快,载着美丽彩虹的“健康快车”已奔驰在祖国各地老少边穷地区近20个春夏秋冬,为祖国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带去光明、播撒希望。而我更愿意把这列移动的眼科医院称作彩虹之家。曾经在车上工作、生活的点滴,依旧那么清晰,只是留在记忆中的只有快乐、笑容,辛苦和艰辛却已模糊。“健康快车”是由香港同胞捐助而建成的一座移动火车医院,由几节列车车厢组成,包括检查手术区、生活区和设备供应区3部分。车厢外墙上3条美丽的彩虹伴着蓝天白云,让她看起来与众不同,无论停靠在山区还是水乡,都能和当地的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1997年,第一列“健康快车”满载着香港同胞的爱心开始奔驰在祖国大地上,使命是为祖国内地老少边穷地区的同胞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这项工程的意义在于使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让他们恢复劳动力,从而摆脱家庭贫困,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在车上工作的医护人员均来自全国各大知名医院,他们把香港同胞的满满爱心和全国大医院医护人员的精湛技术带到贫困地区患者身边。

1999年,作为随车病房护士,我和来自我院的眼科专家、手术室护士、检验科和设备科同事一行7人登上了第一列“健康快车”。作为传递爱心、实现光荣梦想医护人员团队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那一年,我25岁,新婚不久,带着对小家的不舍和对火车医疗队生活的好奇和憧憬,坐在咣当咣当的火车上,奔赴祖国老少边穷地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辛苦并快乐的医疗队生活。

这一年间,我们到达了广西百色、青海平安、甘肃兰州和山西大同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习惯了大医院干净整洁的环境,抵达第一站开始工作时我就傻了眼。虽然上车前就将各种药品、医疗用品等做了充分准备,也设想过在火车上开展手术、检查、护理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应对措施,但当面对一车厢当地医院筛选上来行动不便的病人,还存在着语言不通等问题时,我真是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和力不从心。短暂的冷静后,我告诉自己,医院选派你来,就是相信你有能力把工作做好!望着一双双渴望光明却混浊的眼睛,我开始振作精神,理清头绪,着手建立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流程,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当地护士的帮助下,学习壮族百姓的简单语言,连比划带示范地尝试与患者沟通,努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到医护人员、香港同胞的温暖和爱。

由于病人越来越多,为了保证两位眼科专家能有更多的时间专心投入手术,我开始学习一些眼科特殊仪器设备的操作,逐步承担起大部分术前检查、术前谈话、术前准备的工作。“健康快车”停靠在当地后会临时挂上一节卧铺车厢,作为车上的临时病房。病人由当地医院初筛后,就被送到这个“临时病房”安顿下来,当天完成术前检查,第二天手术后在病房观察一晚,第三天早上打开纱布复查后离开车厢。病房车厢是我的主要“战场”,通常车厢里同时住着术前、术后两部分七八十名病人,加上家属约有百人。

清晨5点,晨光微曦,我来到病房车,为当天手术的病人洗眼、散瞳、测量生命体征;早餐后配合医生完成前一日手术病人术后换药、检查工作,再送他们下车离开,感受、分享病人重见光明的幸福时刻。当把当日手术的病人陆续送进手术室后,新的病人又来到车上,接着就又得完成病历审核、术前检查、术前谈话等工作。夜里,术后的病人通常会有一些不适,每晚到病房车查房是我每天最后一项工作。周而复始,工作虽然辛苦,但心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有时候拿着手电走在去病房车的路上,恍惚间想到前辈南丁格尔,我现在做的工作不就是秉承前辈所追求的理念和精神——人道、博爱、奉献。

老区的老百姓很多从没有走出过大山,本就清苦的日子加上双目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让贫困雪上加霜。甚至有的家庭患白内障的人数达到半数以上,基本靠邻居或别人接济度日,全家只有一身衣服、一床被,没有鞋子穿,生活极度贫困。每当看到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就更加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和强烈的使命感。我永远忘不了,在为他们揭开纱布重见光明的一瞬间,喜悦、激动、满含热泪的样子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孩子第一次看见妈妈,眼神中充满幸福依赖;长期靠别人照顾的老汉,激动地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感谢,拉也拉不起来;年轻的父亲重见光明,燃起了一家人的希望……那个时刻,所有的辛苦和疲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唯有和他们一起沉浸在幸福之中。

工作之余,大家常在一起看书、运动,努力让生活丰富一些。但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难免会想家。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没有手机,网络也不方便,所以来自家里的信件成了车上每个同事的期盼。今天谁又收到了家里的来信,谁又收到了家人捎来的好吃的,都会让车上的人开心半天。医疗队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辛苦并快乐,在伴着思乡中度过日子。

美丽的“彩虹之家”从南方奔向北方,从春天开往冬天。一年来,我们为4000多名老少边穷地区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重见光明对这些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意义非凡,他们将重获劳动能力,解除家庭负担,从而改善贫困。

结束了最后一站的工作,回京的列车缓缓驶离站台,不知怎的,一种不舍和难过涌上心头。回家不是一直盼望的吗?不是应该高兴吗?一年来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战斗,一起生活,我们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同事,是战友,更是“家人”。虽然这段经历已过去近20年,可每每回想起车上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和这个大家庭,仍然感觉幸福温暖。医疗队的经历,让我历练成长、坚强勇敢,“健康快车”精神将伴随我的一生。我和“健康快车”的故事

健康快车原车长 董淑珍

2007年5月,“健康快车”开进了西藏。西藏的生活条件与内地差异很大,但是为了使藏族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全体工作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兢兢业业地完成了预定任务。

前天送上车的有几位患双眼白内障的藏民老妈妈,车上医生先给她们做了一只眼白内障摘除。第二天早上检查视力,确认手术效果非常好。一位70多岁的藏族老奶奶打开纱布后,看到由于白内障多年未见的女儿说:“我又能看见你了,你老了。”女儿身边的男孩激动地扑过去喊着奶奶,奶奶也激动地说:“你出生这么多年,我只能听见你的声音,看不到你的人,原来我的孙子都这么高了。谢谢‘健康快车’,谢谢北京来的大夫!”看着这样的场景,周围的医务人员与老妈妈及家人都流出了幸福的眼泪。另外几位老妈妈也对车上医生的医术非常满意,连连称赞。一位医生说,要是能为她们几位老妈妈的另外一只眼也做手术就好了。对于这一点我早有准备。鉴于西藏的特殊情况,“健康快车”很难再次到访,因此在出发之前我就向健康快车创会主席方黄吉雯女士请示,为年长的双眼白内障患者做双眼手术(因为在内地只有20岁以下的年轻人才可以做双眼),得到了方黄吉雯主席的批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