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新语文课外书屋·经典科普大师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15:11:00

点击下载

作者:(法)法布尔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昆虫记(新语文课外书屋·经典科普大师系列)

昆虫记(新语文课外书屋·经典科普大师系列)试读:

滚动世界的食粪虫——圣甲虫

初春的一个上午,我和四五个年轻人去野外游玩。山路两旁种着接骨木和英国山楂树,树上的伞状花序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我们深深地陶醉了。

我们一边谈天说地,一边踏过有刺鱼和水龟虫出没的水塘,来到高原边际的悬崖上。这里,绵羊正在悠闲地吃着草,马儿则奔跑着、追逐着。它们都给食粪虫带来了美味可口的食物。

把地上的粪便清除干净是鞘(qiào)翅目食粪虫的工作,也是它们的崇高使命。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工具:用来翻动粪土的,用来捣碎整理的,用来挖洞藏身的。这些工具就像陈列在技术博物馆里的精密器械,令我们赞叹不已。

在众多食粪虫中,身体最为强壮、手法最为娴熟的要数圣甲虫了。这些家伙擅长将粪便做成粪球,然后把粪球滚到自己挖的洞穴里。几千年前,在古埃及,农夫们看着这些胖乎乎的虫子推着一个个粪球,都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都在猜想这些虫子正在做什么,议论也越来越多。于是,这些虫子在人们的心目中变得神圣起来:它们滚着粪球从东到西,就是日出到日落的方向;粪球埋在地下的28天,就是月亮的一个圆缺周期;到了第29天,它们又把粪球挖出来,扔到尼罗河里,一个周期结束了;之后,在尼罗河这条圣河的河水中,一只小虫从粪球里爬了出来。圣甲虫好像在用粪球告诉人们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它们脚下滚动的粪球,就是世界的象征。于是,古埃及人给这种虫子起名为圣甲虫。

在贫瘠(jí)的平原上,一堆新鲜的粪便是很难看到的。人们经常发现,数百只大大小小、种类各异的食粪虫挤在一堆粪便周围,乱哄哄地分享着这块“糕点”。它们有的趴在表面上忙碌着,有的把隧道挖到了粪堆深处。个头儿最小的挤不过老大哥,只能可怜地在旁边等着,期待着身强力壮的家伙们挖粪时掉落的残渣。

正当食粪虫们忙碌的时候,一个大家伙也闻到了味道,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它那长长的腿生硬地向前移动着,红棕色的触角像扇子一样张开,还惴(zhuì)惴不安地抖动着。哈!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圣甲虫了。它一来到餐桌前,就蛮不讲理地推开比它来得早的其他虫子,然后用它那巨大的前爪对粪球进行加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那象征着世界的粪球的诞生过程吧!圣甲虫

首先,圣甲虫钻进粪便里,伸出带锯齿的前腿,推开障碍,再用力地一耙,清出一块半圆形的地盘。它脑袋的边缘宽大且扁平,像一个兜帽,边上还有六个排成半圆的角形锯齿。它用“兜帽”挖下一块粪便,再用头上的锯齿割掉不能吃的植物纤维,就像用耙子耕地一样。接着,它选出精美的食物,用前腿把它们推到自己肚子下面的四条后腿之间,再用它那四条弧形的后腿将其轻轻挤压成圆球状。这时,经过粗加工的粪球便在它的四条后腿中间摇晃着。

粪球的表面如果缺乏弹性,就会一片片地剥落。于是,圣甲虫用前腿轻轻地拍打粪球,并把坚韧的纤维裹进粪球里,新滚的粪球就会变得结结实实的。这一工程进展迅速,刚刚还是一小粒的粪球,几分钟后就已经变得像核桃那么大了,又过一会儿,就成了苹果那么大了。

粪球制作好了,圣甲虫从混战中抽身离去,把粪球运到合适的地方。它用两条长长的后腿抱住粪球,将位于后腿末端的爪子牢牢地卡进粪球,作为旋转轴。同时,它用中间的两条腿将粪球支撑起来,而它那长着锯齿的两条前腿则交替着地。就这样,它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头朝下,屁股朝上,倒退着出发了。在运送粪球的过程中,圣甲虫主要靠两条后腿来回运动,爪子不断地挪动,变换着方向,使粪球保持平衡,而两条前腿则左右交替,用力推着粪球前进。

粪球就这样滚动着前进了!它的表面与地面接触,受到挤压,变得越来越结实了。但圣甲虫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在翻越一个陡坡的时候,它没有站稳,沉重的粪球带着它飞快地滚了下去。它被重重地摔了个底朝天,六条腿胡乱划动着。然后,它立刻翻过身来,抓住粪球。于是,圣甲虫浑身的“器械”又恢复了运转。它坚定不移地沿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往上爬,十次、二十次地被摔下来也没想过放弃,而是不断吸取教训重新再来。它小心翼翼地绕过绊脚的草茎,终于把重重的粪球推到了陡坡顶上。这不禁令我们感叹敬佩:圣甲虫在陡坡上能抓牢这么重的东西,并且锲而不舍地将粪球推到了坡顶上,这是怎样的奇迹啊!

然而,圣甲虫并不总是独自一人搬运粪球。它经常会给自己找一个搭档。有时,其他同伴也会主动过来帮助它。事情通常是这样的:当一只圣甲虫推着刚做好的粪球出发时,旁边一个初来乍到的家伙会突然丢下自己刚开始的工作,跑去给它帮忙,而这只圣甲虫也很乐意接受帮助。于是,两只圣甲虫一道干了起来,共同把粪球运到了安全的地方。这不禁让我们觉得它们像是一对夫妻,正在为成家立业作准备,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哎!要成家了怎么办?你在前来我在后,咱们一起推酒桶。”然而,它们根本不是夫妻。这两只圣甲虫往往是同一性别的,而且帮忙的那只并没有分享食物的权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只帮忙的圣甲虫其实是虚情假意,它懒得自己辛辛苦苦地做粪球了,就想找机会劫持别人做好的。于是,它一边奋力帮忙,一边盘算着一有机会就把粪球据为己有。

像这样虚情假意的圣甲虫其实很多,它们有时是偷窃,有时干脆就拦路抢劫。拦路抢劫的场面时时会发生。一只圣甲虫正安然地滚动着自己辛勤劳动得到的合法财产,突然,不知从哪里冲出另一只圣甲虫,用带着锯齿的前腿,凶猛地撞翻那只毫无防备的圣甲虫,明目张胆地夺走了它的财产。被抢者慌忙翻过身来,却发现那个无耻的强盗已经牢牢地抱住了粪球,占据了战斗的有利地形。被抢者绕着粪球转圈儿,寻找机会进攻;强盗也不停地在粪球顶上转动着身子,与被抢者对峙(zhì)。被抢者一立起身子,准备攀登,强盗就挥臂一击,将对方打倒。被抢者挨了几次打后,就改变了战术,开始在粪球底部挖坑道。粪球底部受到了破坏,渐渐地摇晃起来。尽管强盗使劲地抓住粪球,但还是掉了下来。接着,真正的决斗开始了,强盗与被抢者胸贴着胸,厮打了起来。双方的腿脚时而交错,时而分开,身上的铠甲相互碰撞,发出金属相撞似的声音。

我不知道决斗的结果。有可能是强盗被打跑了,灰溜溜地回到粪堆,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粪球;也有可能是被抢者厌战了,乖乖地把粪球让给了强盗。但无论如何,胜利者都很害怕失败者的报复,便匆匆地将粪球推走了。

在平原的某个角落里,我们也许会看到,一只圣甲虫带着自己的胜利果实到达了目的地,它非常满足,就像得到了整个世界。

挑剔的杀手——节腹泥蜂

从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一部关于昆虫习性的著作中,我逐步了解了昆虫界中的挑剔的杀手。这位杀手就是节腹泥蜂。那部著作中关于节腹泥蜂的章节,我看得津津有味。然而,我一直没有亲眼见到过节腹泥蜂。

某年的九月,我终于有机会观察这位挑剔的杀手了。栎棘(lì jí)节腹泥蜂是一种体形硕大的掠夺者,是节腹泥蜂中个头儿最大、身体最壮实的。它们将家安在道路的陡坡边,在那里,柔软的沙地被雨水冲刷出很多小沟壑(hè)。它们在沟壑的坡面上挖好巷道,饲养自己的幼虫。栎棘节腹泥蜂的猎物始终是一种体形巨大的象虫科昆虫——小眼方喙(huì)象。栎棘节腹泥蜂小眼方喙象

靠捕食象虫为生的,不单单是栎棘节腹泥蜂。许多其他种类的节腹泥蜂,也都以象虫为食。在我观察过的八种以鞘翅目昆虫为食的节腹泥蜂中,有七种吃象虫,一种吃吉丁。这些节腹泥蜂的捕猎范围为什么这么狭窄呢?是因为猎物的味道、营养成分的不同,还是有其他什么更重要的原因?为了寻找答案,我决定先去看看节腹泥蜂的捕猎过程。

节腹泥蜂从窝里飞出来搜寻猎物时,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地点,返回时也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地点。这令我无从观察,一个下午我都一无所获。于是,我想,自己可以在它们的洞口附近放上一些活的象虫,这样就能把它们引诱过来,我也可以看到我期待的那场戏了。我觉得这个想法妙极了。第二天一早,我便抓来三只象虫,把其中的一只放在离节腹泥蜂洞口几寸远的地方。象虫不安分地四处爬动着,离洞口越来越远。我只好一次次地把它赶回去。

终于,节腹泥蜂露出它那宽大的脸,迈着步子从洞里走了出来。我的心怦怦地跳着,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节腹泥蜂在洞口踱来踱去,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看到了象虫。它走了过来,用腿碰碰象虫,接着转过身来,在象虫身边走来走去,显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最后,它竟然飞走了。我失望极了,又在别的一些洞口做了试验,得到的结果同样令我失望。我确定,它们不想吃我送给它们的野味,也许是因为我的手在象虫身上留下了气味,节腹泥蜂一闻便知道了。所以,我只能再想其他的办法了。吉丁(腹面)

我经常看到一只节腹泥蜂用腿抱着沉重的猎物,和猎物头靠着头,肚子贴着肚子,向自己的洞口飞去。不一会儿,在离洞口的不远处,它笨拙地停下来,用大颚拖着猎物,在几乎垂直的坡面上艰难地行走,时常和它的猎物一起一个跟头摔到坡底。但最终,它总是能成功地把比自己重的猎物拖到洞里。于是,我想趁机劫走它的猎物。当节腹泥蜂拼命倒退着把一只象虫拖回洞里时,我用镊子把这只象虫拉了出来,然后立即把另一只活象虫丢到洞口附近。我成功了。

节腹泥蜂发现猎物被我抢走了,急不可耐地跺着脚,转过身来。看到我丢下来的那只活象虫后,它连忙扑过去,用腿搂住,但活象虫却不停地挣扎着。我急切地想看这场戏接下来会如何发展,然而好戏结束得太快了,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节腹泥蜂面朝活象虫,用强有力的大颚抓住活象虫的吻管,再用力夹住。活象虫被迫挺起身来,节腹泥蜂用前腿压住它的背部,使它腹部的关节微微张开。这时,节腹泥蜂的腹部移到了活象虫的肚子下,它弓起身子,在活象虫第一对和第二对腿之间的前胸关节处,用蜇针狠狠地蜇了两三下。刹那间,活象虫像被雷电击中了似的,停止了抽搐,停止了踢蹬,完全不动了,它死了。然后,节腹泥蜂把象虫尸体翻了个身,用腿紧紧地抱住飞走了。

这位挑剔的杀手,原来有着如此高明而残忍的手段!它用蜇针把自己的毒液巧妙地注入猎物的胸部,这种注射方式是非常准确而致命的。

节腹泥蜂的蜇针就是它的注射器,象虫一旦被它刺中,便立刻被注入身体的毒液麻醉了。然而,节腹泥蜂的蜇针纤细而脆弱,象虫的角质铠甲完全能够抵挡。这时,杀手节腹泥蜂就不得不再想其他办法了。

象虫肢体的关节很容易被蜇针刺进去,但是这些地方离中枢神经较远,毒液最多只能产生局部的麻醉效果。而要麻醉整只象虫,一定要刺到中枢神经才能奏效。我们知道,人类的中枢神经与昆虫的不同。人类的中枢神经长在背部,而昆虫的则是顺着肺和肚子排列的。于是,节腹泥蜂最佳的攻击位置只有一处,那就是它蜇中的部位 ——象虫胸前的第一对腿和第二对腿之间。这一部位是昆虫学家们利用人类的聪明才智,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才发现的,而节腹泥蜂居然天生就清楚,这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奇特本领呀!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节腹泥蜂只选择象虫和吉丁作为食物的原因。其实,自然界中还有其他一些很容易被刺中而瘫痪的昆虫,比如金龟子。不过,大多数金龟子的个头儿都太大了,节腹泥蜂无法攻击它们,也搬不动它们。此外,许多金龟子都生活在粪便里,这是爱干净的节腹泥蜂所无法忍受的。吉丁和象虫则完全符合节腹泥蜂选择猎物的条件。它们生活在远离污秽(huì)的地方,个头儿又跟节腹泥蜂差不多大。它们支配腿和翅膀运动的神经中心,又全挤在一个部位,很容易被刺到。答案出现了!节腹泥蜂之所以选择象虫和吉丁作为猎物,是因为这些猎物能被它们一击毙命。

大自然的力量如此巧妙,人类的知识再怎么出类拔萃,也无法作出比节腹泥蜂更明智的选择。大自然创造出节腹泥蜂这样高明的猎手,并安排它们成为最挑剔的杀手,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啊!

头脑迟钝的筑巢工人——黄翅飞蝗泥蜂

快到七月底了,黄翅飞蝗泥蜂兢兢业业地保护着它们的茧,等待幼虫从茧里飞出来,而整个八月将是它们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在花丛里绕来绕去,寻找蜜汁。短暂的悠闲过后,忙碌的九月来临了,黄翅飞蝗泥蜂又开始了艰巨的筑巢和狩猎大业。

黄翅飞蝗泥蜂安家的地方,应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易于挖掘的沙土;二是充足的阳光。因此,一块没有遮挡的平地是它们理想的安家之处。不过,由于平地没有任何遮挡,无法抵挡雨水的侵袭,所以,它们那正在建造的洞穴往往会被雨水冲来的沙土堵住,最后不得不被抛弃。黄翅飞蝗泥蜂

黄翅飞蝗泥蜂很少单独筑巢。它们往往是十只、二十只甚至更多只一起开发选定场地。你必须连着好几天盯着它们,才能大概了解这群建筑工人所做的事情。它们一边用利刃般的前腿迅速地挖土,一边哼着快乐的歌曲,那歌声尖锐刺耳、抑扬顿挫,真像一群劳动中的伙伴在用有节奏的号子互相鼓励。

工地上尘土飞扬,细细的尘土落在黄翅飞蝗泥蜂微微颤动的翅膀上。工人们奋力地挖掘着,很快便挖出了能钻得进身子的洞穴。它们的后腿露在外面,前腿飞快地把沙土从洞中抛出。不一会儿,我们就看不到它们了,只看见沙土被不断地抛出,听见它们似乎永不停歇的歌声。有时,落在黄翅飞蝗泥蜂翅膀上的尘土妨碍了它们的行动,它们不得不中断工作,到阳光下甩去翅膀上的尘土,或是去四周游览一番,放松一下,接着又重新投入工作了。

洞穴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挖好了。黄翅飞蝗泥蜂们一边高唱着凯歌,一边对洞穴进行着最后的装修。它们把碍事的土粒搬走,并把洞口处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弄平。

不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慢慢地平息下来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黄翅飞蝗泥蜂的劳动成果吧!洞口处是一个宽敞平坦的大厅,这是通往蜂房的通道。天气不好的时候,它们大多会呆在大厅里,从洞口露出它们那好奇的大眼睛。过了大厅,是一个急转弯儿,缓缓的坡道往下延伸,坡道的终点是一个椭圆形的蜂房。蜂房的四面墙壁干干净净的,里面的沙土被压得结结实实的,地板、天花板和墙壁都经过了精心的修葺(qì),以防粗糙的墙壁伤害到幼虫。蜂房与入口之间,有一条狭窄的过道,只容得下一只黄翅飞蝗泥蜂带着猎物通过。

每个洞穴里一般有三个蜂房,每个蜂房内有一只卵,而每只黄翅飞蝗泥蜂一年约产三十只卵,这就需要大概十个洞穴,并且,它们还要在每个洞穴里给蜂宝宝们准备三份食物。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黄翅飞蝗泥蜂筑巢和准备食物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它们必须争分夺秒地劳动。好在它们两三天内就能挖好洞穴、产下卵、找到食物。那么,它们是怎么运输食物的呢?对此,我做了细致的观察。

一只黄翅飞蝗泥蜂哼着歌回来了。它咬着一只肥大的蟋蟀,停在离洞口仍有些距离的灌木丛上。那只蟋蟀比它重好几倍,累得它筋疲力尽。它歇了口气,抱着猎物用力一跃,落到离洞穴不远的地方,准备徒步走过去。接着,它跨在蟋蟀身上,用双颚咬住猎物的触角,费力地前进着。这条路上草木丛生,蟋蟀突然被一根草绊住了,黄翅飞蝗泥蜂用尽力气也拖不动。它开始想办法了,它先盯了蟋蟀一会儿,然后往前走了几步,又往后退了几步,最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轻松地拖着猎物绕过了障碍。当黄翅飞蝗泥蜂把蟋蟀拖到洞口时,我惊奇地看到它停了下来,放下蟋蟀,然后迅速跑进洞穴。几秒钟后,它又出现了,发出一声愉快的喊叫,一把抓住蟋蟀,把蟋蟀拖到洞穴里去了。

黄翅飞蝗泥蜂为什么不一口气把蟋蟀拖进洞里,而是在运进猎物之前,先对洞穴检查一番呢?对于它的这种行为,我做了一次试验。当黄翅飞蝗泥蜂丢下猎物、检查洞穴时,我把它丢在洞口的蟋蟀拿走,放到离洞口几厘米远的地方。只见黄翅飞蝗泥蜂哼着歌回来了,却发现猎物不见了。它左看看,右瞅瞅,终于发现了远处的蟋蟀。它飞了过去一把抓住蟋蟀,重新放到原来的位置上,然后,它又一次独自钻回洞里了。我觉得很好笑,便故伎重施,又拿走了蟋蟀。等它走出来时,再次沮丧地发现蟋蟀又不见了,只得又一次把蟋蟀拖回原地,然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又爬回去检查洞穴……一直都是这样。只要我还有耐心继续试验,它就仍旧会如此行动。我对这只黄翅飞蝗泥蜂进行了四十次同样的恶作剧,而它也不厌其烦地将蟋蟀拖回了四十次,然后独自检查洞穴。

后来,我还是不死心。第二天,我还在这个地方,再次仔细观察。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黄翅飞蝗泥蜂的这种固执,令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想,或许黄翅飞蝗泥蜂这种固执的天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它没能从自己无数次的失败中吸取到一点儿教训。

但是,接下来的观察却改变了我的这种片面的看法。在离那个黄翅飞蝗泥蜂村落很远的地方,我发现了另一个蜂群。于是,我又故伎重演,拿走了其中一只黄翅飞蝗泥蜂的猎物。起初的结果和以前一样,但是经过两三次后,被戏弄的黄翅飞蝗泥蜂竟然不再检查洞穴了,而是干脆利索地跨到蟋蟀身上,紧紧咬住它的触角,把蟋蟀立即拖回洞穴里。这一次,好像是我被黄翅飞蝗泥蜂戏弄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也许,黄翅飞蝗泥蜂和人类一样,不同的种群有不同的才智吧!世界万物的规律何其相似啊!

然而,黄翅飞蝗泥蜂为什么要自己钻进洞穴里检查,之后才回来运猎物呢?它们是怕洞穴里有偷偷溜进来的寄生虫?还是有其他目的呢?这个问题,我只能猜测。人类的知识太过贫乏了,以至于我们无法了解黄翅飞蝗泥蜂的智慧。

杰出的建筑师——黑胡蜂

这种昆虫的衣服是黑黄色的,它们腰肢纤细,步态轻盈,休息时,翅膀中间是折起的而不是平展开的。它们有着蒸馏瓶状的腹部和长长的脖子。它们的脖子先是鼓得像一个梨子,接着又急剧变细,像缩卷起来的绳子。它们飞的时候没有声音,习惯独来独往。以上的种种特征,都是关于黑胡蜂的大致描绘。

我们这儿有两种黑胡蜂:大的那种叫阿美德黑胡蜂,约有2.5厘米长;另一种叫点形黑胡蜂,只有前一种的一半大小。这两种黑胡蜂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形状和颜色极其相近。它们生性暴烈,喜欢强取豪夺。它们是建筑方面的艺术家,拥有杰出的建筑才能,它们的住宅完美精致,令人叹为观止;而其他捕猎性的膜翅目昆虫的住宅大多粗糙不堪。阿美德黑胡蜂点形黑胡蜂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艺术家把自己的住宅都建在什么地方吧!如果你见到一堵向阳的小围墙,那就去仔细看看墙上那些没有抹上泥灰的石头吧!它们比地面高不了多少,被太阳烤得热气腾腾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也许就能在这里找到阿美德黑胡蜂的住宅。而点形黑胡蜂的住宅则分布得更广,它们对于自己住宅地基的要求没有阿美德黑胡蜂那么高。它们可以把住宅建到墙壁上、石头上、半闭的窗板上,甚至采用空中地基,把住宅建在灌木或者随便什么植物的树枝上。它们的住宅可以四面通风,它们对住宅的选址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它们不像阿美德黑胡蜂那么怕冷。

阿美德黑胡蜂的住宅往往建在没有障碍的水平表面上,有着规则的圆屋顶,还顶着一个球形的拱顶。过道则设在屋顶的最高处,狭窄得只容得下一只阿美德黑胡蜂通过。顶端是一个很好看的细颈口,很像爱斯基摩人圆形草房顶上的烟囱。这座住宅直径2.5厘米左右,高2厘米左右。

现在,我们来看看阿美德黑胡蜂是怎么筑巢的吧。在选定的地基上,它们先垒起一堵约3毫米厚的环形墙壁,材料是泥灰和砾石。泥灰是它们用自己的唾液浸湿粉尘弄成的。泥灰凝固之后,连水都无法渗进去。当然,砾石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筑巢用的沙砾最好有梨的种子那么大。那些经过精心挑选的砾石,有的棱角分明,有的被磨得光滑溜圆。在泥灰凝固变硬之前,阿美德黑胡蜂把砾石的下半部分埋进去,再在上面涂上泥灰。就这样,砾石和泥灰交替使用,互相粘合,墙壁也就会不断地变高。当墙壁足够高后,阿美德黑胡蜂就让它渐渐地倾斜成一个角度,向中心弯曲,变成球状。然后,它们在屋顶最高处留好孔洞,并做了一个喇叭状的出口,仿佛是给漂亮的花瓶做的精致的瓶颈。

住宅建好后,阿美德黑胡蜂开始在里面产卵,之后装好食物,并在“瓶颈”中塞一粒小石子,就像把圣人的遗物放置在遗骸盒中一样,神圣而庄严。之后,它们再用泥灰封住出口,住宅便完全封闭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