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微日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18:38:09

点击下载

作者:茶山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服务设计微日记

服务设计微日记试读:

为什么写服务设计微日记?

茶山在韩国生活了近10年,亲身经历了韩国服务设计在服务产业中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无论是韩国的产业界,或是学术界,关于服务设计的论坛和学术交流,比比皆是。在产业界,很多之前从事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的设计公司,已经将业务重点纷纷转移到了服务体验和服务设计上来;在学术界,很多高校也都开设了服务设计的硕士及博士课程;在国家战略层面,早在2009年,韩国政府就公布了“服务产业的先进化方案”,其中就创新型服务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通过设计改善社会问题等议题,韩国政府对其进行了政策上的积极引导。不仅如此,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在服务设计的探索中,也是下足了工夫。

茶山于2013年年回国后,发现几乎找不到跟服务设计相关的图书,在网上也几乎找不到相关的论文及研究;甚至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什么是服务设计,服务设计能做什么。茶山深知,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线上和线下的逐步融合,服务设计将为中国未来服务产业的发展、服务系统的重组及优化,以及国民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茶山于2014年加入阿里巴巴,和很多人一样,怀揣着梦想,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那时我告诉自己:“要用做事业的心态,去踏实工作”。入职以后,茶山接受了UXPA、IxDC等国际用户体验大会的邀请,分享了服务设计的发展现况,以及服务设计成功的案例等。通过不断的分享,茶山意识到,我们不缺人才,不缺资源,不缺方法,缺乏的是设计思维,以及对服务创新的理解。

于是,茶山决定,通过每天整理微日记的方式,分享服务设计。2014年10月,微信公众账号“服务设计茶山”第一期上线。茶山每天坚持创作一篇微日记,并分享60秒的语音。

《服务设计微日记》的创作过程如何?

《服务设计微日记》的创作过程用一句话来概括:痛并快乐着!

短短的一篇微日记,350字左右,60秒的语音,却需要一个多小时去准备。为了保证内容的质量,茶山每天总结经验、阅读书籍、搜集资料等等。在阿里巴巴,既要保证工作,又要坚持创作,茶山只能充分地去利用碎时间,例如,在出差的火车或是飞机上;周末在自家的阳台或是咖啡厅。同时,随时随地地整理思路,例如,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如果有了好的想法,我也会随时记下来;在健身房运动期间,也会随时整理;当然,茶山也不会放过在洗手间的时间。

茶山坚持写了2个月的时候,慢慢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承载每天的微日记,越分享越感到自己的匮乏,迷茫过、徘徊过,但坚持着。记得有一次,在写作过程中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凌晨3点多了,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跟自己较劲,还是坚持写完才去睡觉,第二天,马上收到了小伙伴的留言,说谢谢茶山分享,在工作中,马上就用到了。看到留言的那一瞬间,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

就这样,茶山傻傻地坚持着,不知不觉,已经写下了10几万字。很多小伙伴给茶山留言,也收到了很多著名公司的邀请,希望和茶山交流服务设计。茶山慢慢地意识到,分享服务设计,不再单单是个人的兴趣或是研究方向,而更要担负起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渐渐地,我发现,让人勇敢和自信的,不是学识、阅历或是经验,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

在前辈和小伙伴们的积极建议下,茶山决定出版《服务设计微日记》,茶山在这本书里,没有介绍过多的概念或工具,而是通过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为大家呈现出服务设计的本质,以及服务设计所能发挥出的价值。茶山希望这些精选的“微日记”,在服务创新上,能够为大家带来一点新的思考或启发。

非凡人平凡心做非凡事

《服务设计微日记》的特点是什么?注重内容

服务设计微日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服务设计与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等领域的区别与联系;

◎各个国家公共服务领域及商业领域中的服务设计案例及应用;

◎对话各行业专家,对设计思路进行的整理及记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茶山对服务设计思维的总结及提炼;

◎从服务设计到服务意识,再到社会责任感的发展过程。可读、易读

可读性及易读性,是《服务设计微日记》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内容通俗易懂,把服务设计庞大、复杂的体系,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应用场景,通过叙事的方式,由浅入深的呈现给读者。每篇微日记均采用了“一图一文”的创作样式,就是希望给读者提供“极简、统一、高效、聚焦”的阅读体验。语音体验

茶山将每一篇微日记,都录制成了“60秒的语音”,方便读者在不同的场景下“听书”。这也是业内第一本“可读、可听、可分享”的图书。易分享

茶山希望《服务设计微日记》是一本“容易分享”的书。因此,茶山将每一篇日记,都制作成了电子版,只要在“服务设计茶山”微信公众账号里面,回复每篇微日记的编号,就可以获得该篇的电子版及语音,方便阅读、收藏及分享。

1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

服务设计茶山

2

进入公众账号

回复数字编号,如170

3

电子稿+60秒语音

可读、可听、可分享致感谢的人

首先,我最希望感谢的是我的韩国妻子Kitty,她放弃了韩国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我一起生活在杭州,虽然有很多生活的不便,但她从来都是微笑、乐观、积极的。她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每当我深夜整理日记的时候,她总是为我递上一杯热茶。我们有幸参加了阿里巴巴的集体婚礼,写这段文字的时候,Kitty已经怀孕6个月了,孩子的预产期是2015年的圣诞节,想到自己要做爸爸了,开心的同时,越发感到了一份家庭的责任。谢谢你,我的爱人。

其次,我要感谢父母。他们每天都在听儿子的语音,每次打电话,都会叮嘱我要注意休息。当年,父母为了送我出国,省吃俭用,他们本可以和其他父母一样,过着轻松、舒适、安逸的日子。父亲经常说:“男人,要看得远点儿,走得远点儿”。他的教诲,一直伴随着我。

最后,我想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导师和前辈。他们分别是:Juhyun Eune教授,我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指导教授,她不仅培养了我的专业能力,更培养了我如何做人;上海交通大学的戴力农老师,她一步步引导和鼓励我,让我在专业领域的发展中,脚踏实地;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孙学瑛,没有她的鼓励和帮助,微日记不能顺利地和小伙伴们见面;美的集团研究院院长胡自强和张海龙部长,他们把我从韩国接回到国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内行业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信息平台的总监胡志强、资深经理黄璟,他们的引导、鼓励和宽容,让茶山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阿里味”;阿里巴巴菜鸟网络资深经理陈晓华,交互设计专家朱永亮、阿里巴巴国际共享事业部高级设计专家戚馨文,我们共同在阿里巴巴服务设计研究小组平台上,对服务设计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让茶山受益匪浅;淘宝用户体验部资深专家SHINMINAH(阿美)、国际共享事业部高级设计专家Hyunjoo Kate Lee(佳雯),在与她们交谈的过程中,让我对于国际化的理解有了全新的思考。还有很多茶山希望感谢的小伙伴,在此不能一一提及。茶山还要特别感谢那些关注“服务设计茶山”的小伙伴们。记得有一天,在朋友圈里,突然发现有人把我的语音转化成了文本,并分享到了她的朋友圈里,当时说不出的感动。还有位朋友,凌晨一点多给我留言说:“此时听到茶山的分享,给我的工作注入了活力”;还有很多的留言,如“每天听你的语音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你分享的方法,在工作中马上就用到了”,等等。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鼓励。没有你们在身边,茶山不能坚持到现在。茶山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希望透过一篇篇日记,不仅仅是服务设计,更能够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灵魂,不断地分享和传递下去。

就在2015年的9月底,茶山经历了一次深刻的“鼓励和成长”,但我知道,这都是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茶山特别感恩身边所有的人和事,因为,那些都是一面面镜子,反馈着自己看不到的自己。我曾收到了一位尊敬的前辈默默的鼓励:“很多坡在心里高不可越,当你咬牙坚持翻越后,会发现曾经的泪水、汗水、委屈、纠结、不解、甚至是愤怒,全都是多余的,因为你的成长来自于那些,人生的意义不是长度,而是那些让人敬仰的宽度。”

写下以上文字,感谢所有支持和信任茶山的朋友,同时,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不忘初衷。茶山敬上2015年11月阿里巴巴

什么是服务设计?

国民对于服务的理解,决定了国民将获得什么样的服务。

http://blog.naver.com/1amso0/220031868718168

很多公司的员工食堂很大,但到了用餐时间,还是拥堵不堪,如果为了提升效率,从设计的角度而言,方法可能有很多,例如增加套餐服务,或是改善结账方式,减少用户选餐和结账的时间。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员工的动作,就不难看出,人们移动速度缓慢,很多时候是因为找位置或是用餐结束起身的时候,被身边的椅子挡住了,想出的人出不去,想进的人也进不来。如果每个人用餐起身后,都把椅子摆回原处,路线自然就会畅通很多。把椅子放回原位的动作,其实不是设计出来的,而人们的一种习惯和素养,是一种服务意识。如果说服务设计是“由外而内”的,那么服务意识就是“由内而外”的。其实,那些经典的服务设计案例的背后,都是有服务意识在做支撑的。我们如果只学习服务设计,而不培养服务意识,那就如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http://cafe.naver.com/salsaholicker/1197169

今天我们以快的打车的“一号专车”为例,为大家分析下服务中的接触点。当我们呼叫了一号专车以后,司机打来的电话是第一个关键接触点,司机说话的语气和速度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了顾客对服务的第一印象;当乘客上了车以后,也就是服务中,在这个阶段,服务提供者应该特别注重五感的接触点,干净的车体、亲切的问候、整洁的着装、淡淡的香水、平稳的车速,等等。而下车后,也就是服务后,接触点包括评价司机、索取发票,获得电子优惠券等。从一号专车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服务,在服务前、服务中和服务后的各个阶段,接触点的布局、比例和侧重点都是很讲究的。如果小伙伴们希望尝试做服务设计,最简单直接有效的一个方式就是,将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收者之间的接触点进行布局,并对它们不断地进行优化。http://blog.naver.com/1amso0/220031868718170

以美国的Umpqua Bank为例,为大家分享,这家银行在各个接触点中,是如何强调“五感”设计的。第一次进入这家银行的人,几乎分不清这是银行还是咖啡厅,职员会为客人送上香气宜人的咖啡;职员的椅子会比客人的椅子矮一些,为的是对话的时候,让客人能够获得更加被尊重的眼神;如果有客人带着宠物进入银行,职员们也会为宠物送上供宠物专用的喝水容器;甚至客人离开银行的时候,也会为客人送上一张CD,CD里面的音乐,正是客人在银行里享受服务过程中的背景音乐。这家银行通过“五感”设计,优化了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接触点。正是这些接触点,让客人希望在银行中逗留更长的时间,也正是这些接触点,让这家银行的利润整整提高了3倍。http://cafe.naver.com/salsaholicker/1197181

茶山刚到韩国的时候,为了体验韩国文化,曾经在韩国的“乐天快餐店”学习制作各种韩式的套餐,直到现在还有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新,就是当客人点过餐以后,厨房内负责制作套餐的小伙伴,必须大声重复喊出客人刚刚点过的那份套餐的名字。这样做,既是为了提醒其他小伙伴们马上做准备,也是为了反馈给客人:“我们正在为您快速配餐”。在互联网行业,小伙伴们理解的“反馈”,通常指的是,点击了某个按键或链接以后,出现的页面效果,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这里的“反馈”多强调“反馈的速度”或是“反馈的信息”。而在服务设计思维中,不但强调“反馈”,还强调“反馈感”,也就是说,不但强调“线上的”反馈的速度和信息,还要强调“线下的”反馈的内容及效果。179

记得有一次和妻子乘坐飞机去旅行,刚一上飞机她就特兴奋,她说是因为我们的座位在安全出口的位置上。经常乘坐飞机的小伙伴们都知道,飞机上安全出口的位置相对于其他位置更加宽敞,坐着也更加舒服。妻子说,在韩国,安全出口的位置往往会选择较年轻的乘客,因为,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坐在安全出口上的乘客是要协助空姐或乘务人员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逃生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效率。所以,安全出口的位置不是乘客随便可以选择的。在国内,很多人把航空公司的服务理解为空姐的形象、待客的礼节,把由于天气原因而造成的航班延误,认为是航空公司的服务做得不够等。其实,很多时候,国民对服务的理解决定了国民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http://cafe.naver.com/salsaholicker/1197175

今天,我们去了一家照相馆拍摄相片,她说感觉那里的生意非常冷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年轻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给自己拍照,在这样的环境下,照相馆的生意一落千丈。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服务设计来提升传统照相馆的体验和服务呢?举个例子,很多人是不知道各种证件相片的尺寸的,例如,办理日本签证需要的照片尺寸,与办理韩国签证需要的照片尺寸是完全不一样的,而用户自身是不知道这些信息的。如果照相馆为这部分用户标注好各个国家证件照片的尺寸,并附上申请签证时,所需材料的各种注意事项,那么,这个服务既可以解决了前来拍摄证件照的用户痛点,又能让用户学习各种知识和注意事项,还让用户感觉到其专业性,照相馆甚至将来还可以拓展签证代理的业务。如果是这样的照相馆,它的竞争力将是不言而喻的。http://www.servicedesignchashan.com/20

以韩国的移动医疗产品“My Doctor”为例。这款产品在数字接触点的设计上同样有着鲜明的特色。此产品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希望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查找到所需要的药物,然而经过调查,由于多数药物的命名多为专业术语,人们很难清晰地记住药物的名称。因此,服务设计师在药物搜索的组件中,提供了根据药物“形状”进行筛选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药物的颜色、形状、药片上的分界线等要素,进行药物的快速查找及筛选,帮助用户解决了“查药难”的痛点。用户对形态和颜色的识别度远远高于文字的识别度,这个方案的提出,便是运用了这一点,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http://smallpdf.com/kr/compress-pdf249

韩国有一个可以压缩PDF文件的网站,整个网站就一个页面,一个功能,把一个巨大的PDF文件,拖到画面里,网站就会自动帮你进行压缩,几分钟后,100多MB的文件能够被压缩到十几MB,并且,页面中会提示:祝贺您把100多MB的文件,成功地压缩到了10MB。其下载速度也非常快。我每次使用这个网站的时候,都感觉非常清爽和开心。我把这样的网站称为“微网站”。微网站的特点是很小、很轻、很快、很爽。这些网站因为没有学习和操作的成本,所以,让用户爱不释手,而且因为大多只有一个主要的功能,所以个性鲜明,非常容易让人们记住。很多人认为微就是小,并且主要应用在互联网领域,其实,“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体量小、成本低、传播快、个性鲜明等“微时代”的特征。http://blog.naver.com/1amso0/220031868718172

想必很多开车的小伙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车子出故障的时候是非常闹心的。即使车子上了保险,但是打电话给保险公司,说明故障原因,上报事故发生地,拍摄相片作为证据,将来还要去保险公司办理各种手续,等等。如果故障影响了交通,还会引来交警给你录口供,上班族也不得不给老板打电话说明情况,耽误的工作还要加班完成,真可谓各种“锦上添花”。然而,韩国的一家汽车公司,为改善这个痛点,曾推出了一项名为“Home to Home”的服务。当顾客的汽车发生故障的时候,只需要一个电话,那家汽车公司就会派专人到现场,帮助顾客处理后续的所有事情,当车子修理好以后,也会直把车子送到顾客指定的地点,而申请这个服务的费用也是非常合理的。这项服务刚刚推出不久,就有几万人申请使用了,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Connecting the service experience.(Brian Gillespie, 2014)211

这些要素往往是通过接触点的方式存在的,接触点类型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物理接触点(Physical Touch Point)、数字接触点(Digital Touch Point)和人际接触点(Personal Touch Point)。其中,物理接触点指的是:服务接收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接触面中,有形的物理的接触点。一个售票系统中,自动售票机、现金和信用卡等属于物理的接触点;用户通过系统的界面和手机进行支付的过程,属于数字接触点;一位亲切的助手帮助用户卖票和取票,属于人际接触点。我们都知道好的服务,强调的是闭环的服务,而闭环的服务是依靠可以形成闭环的不同类型的接触点构成的。也就是说,好的服务,很难依靠单一类型的接触点就能实现。因此,把交互页面做好了,充其量只是做好了一个单一类型的数字接触点,而谈不上是好的服务。276

最近,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留言,其中,一个朋友发来了一张关于垃圾桶的图片,图片中有四个垃圾桶,装的分别是瓶装类垃圾、纸张类垃圾、有害电池类垃圾和其他垃圾等,而且这四个垃圾桶的投入口,都分别设计成了相应的形状,譬如,瓶装类垃圾桶的投入口是圆形的,纸张类垃圾桶的投入口是线形的等,同时,各个垃圾桶的颜色和大小也做了区分,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而言,可以称得上是不错的产品。而从服务设计的角度,考虑得更多的可能是垃圾桶的摆放位置,是否最大化地满足了使用性;垃圾桶的分类方式,是否最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除了具备倒垃圾的功能以外,能否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如果一个产品只具备产品自身的价值,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服务设计师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懂得如何通过设计来节约社会资源。http://cafe.naver.com/salsaholicker/1197266

相信很多人都使用过高德地图。当我们开始导航的时候,画面会首先会显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整个一条线路,然后才会显示局部的线路图。其实,这和做服务设计的逻辑是基本一致的。服务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便是旅行地图,这个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全局性,它描述的是用户,在某个区间内的行为轨迹,根据轨迹,再描述每个区间内的接触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容易聚焦到某个点上,而忽略了全局性。这就如同驾驶员使用电子地图,当我们过分聚焦于前面路口还有多少米需要转弯的时候,驾驶员很容易陷入一种紧张的状态,而当我们知道了整体方向的时候,驾驶便成了一种享受。服务设计就如同电子地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定义问题的范围,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并描述各个环节的场景。而服务设计师最重要的一个基本能力,便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大和缩小地图。269

昨天,阿里巴巴和唐硕联合举办了名为“论道体验”的服务设计论坛。其中,一位高级用户体验专家分享了对服务设计的一个理解,很有意思。她说,服务设计就如同一部电影,服务系统中的各个对象,就如同电影中的各个角色,有主角,有配角,各个角色的出场顺序是不一样的,是根据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出场的。这个观点,有趣地解释了服务设计的几个特征,服务流程是要贯穿各个不同的应用场景的,而且是要有故事性的;服务系统中各个利益相关者是有主次之分的;同时,不同的应用场景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并且,利益相关者在整个服务流程中,是直接或间接地被联系在一起的;电影的高潮,反映出了服务的核心价值;电影的续集,反映了服务链条持续性的重要性。很多人不了解服务设计和用户体验的区别,看完这个电影的比喻会不会有些启发呢?http://blog.naver.com/hyouncho?Redirect=Log&logNo=220393049655272

今天看新闻说,韩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终于快要结束了。这场传染病,让韩国这个亚洲第四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一度陷入了困境。在这期间,韩国总共感染186人,死亡36人。看网上评论说,韩国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太差,并且常常和中国当年的SARS做比较。其实,这次传染病在韩国之所以快速蔓延,是和韩国的民族文化有关的。韩国是个特别注重礼节和孝道的国家,如果家里有一个人生病,亲近的家属都会24小时住在医院里,陪在病人的身边。这次传染病主要的传播场所是医院,而且主要的感染对象是医护人员和陪床的家属。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韩国并不是对疾病缺乏控制能力,而是韩国注重孝道的民族文化。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能仅仅看表象,主要的影响因子是内在的,而这个影响因子,又往往与人性有关。http://blog.naver.com/artleaf2/100205443846273

很多人喜欢星巴克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星巴克的服务,还因为任何一家星巴克咖啡的味道,都是一样的,你总能找到那款自己熟悉的味道。这便是服务标准化的一种体现。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譬如肯德基和麦当劳,他们都是采用了相同的原材料、相同的加工工艺和相同的销售环境,因此,消费的体验几乎都是一样的。在这个层面,服务,其实都是可以标准化的。然而,有人会问,现在不是强调服务的差异化吗?为什么他们依然坚持服务的标准化呢?的确,服务的差异化和标准化是相互背离的,但是,标准化不仅仅是因为成本,更是为了给用户传递统一的、熟悉的体验,当你到了一个陌生城市,熟悉的消费体验,会让你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而那些体验,只有通过服务的标准化才能实现。因此,对于很多行业而言,服务的标准化,其实就是服务的差异化。http://blog.naver.com/shinhanct/220323409596274

昨天,茶山分享了,很多时候,服务的标准化,就是服务的差异化。举个例子,最近,我和Kitty去了一家韩国炸鸡店,那家店是韩国本土的一个有名的连锁店,我们满怀期待地点了一份炸鸡,然而,当炸鸡上桌的时候,我俩都惊讶了,因为炸鸡的烹饪方式和味道,与我们熟悉的那个味道相差甚远。虽然,商家在店面的装修、菜单的创新上,下了很多的工夫,但却让我们有一种“山寨”的感觉。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商家一味地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反而会破坏用户熟悉的体验。因为用户来连锁店里消费,是有期待的,这个期待,不是商家的个性,而是标准化的体验。商家提供的体验与用户期待的越相似,用户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即使商家花了大量的心思提供个性化体验,也会影响用户原有的体验。因此,为了提供熟悉的体验,商家在追求服务差异化之前,首先要把服务的标准化做到位。270

很多人知道茶山对电影是情有独钟的。茶山也曾多次提到过电影院的用户体验。今天,茶山为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电影院服务系统的点子。很多年轻人去看电影,都是首先在网上预约的,我们可以允许用户在网上选择位置的时候,在预定好的位置上进行留言,比如留言说,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那么,预约了同一个电影院的其他用户,都可以看到你的留言,并可以回复留言,送上祝福。你也可以留言说,我是单身,求约,也许另外一个单身的异性看到留言后,就会特意预约你身边的位置,两个人通过一起看电影,变成一对情侣也说不定。其实,在电影院这个休闲、温馨、浪漫的特殊场景下,这个服务能够满足用户送祝福、传递快乐等各种的社交需求。同时,这个服务,也使得用户在电影开始前等待的那段时间,充满了趣味性。271

在服务设计思维中,一个点子的产出,通常是在服务流程中提取出来的,同时,这个点子也必须放回到应用场景中进行再次验证。昨天,茶山提到了一个电影院服务系统中,通过预订座位,进行社交的点子,这个点子是服务提供者为了吸引顾客,增加用户黏性,从预约电影票这个环节中提取出来的。我们要把这个点子再放回到应用场景中去验证。例如,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看电影期间,如果坐在你前面的人,一直开着手机发短信,从手机里发出的刺眼光线,会严重影响到你的观影感受。同样的道理,如果电影院社交的那个点子,非常有意思,以至于很多人在电影开始以后,依然拿着手机相互留言,那么,这个点子就不是在服务用户,而是在骚扰用户了。因此,通过服务设计产出点子,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则就是“从服务中来,回服务中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