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命题点全面解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03:25:22

点击下载

作者: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城市规划原理》命题点全面解读

《城市规划原理》命题点全面解读试读:

前言

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应广大应试者的迫切要求,组织了一批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名师组成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利用这些考试辅导名师在具体辅导和命题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全面锁定考纲教材变化、准确把握考试新动向的基础上,科学安排知识体系架构,以独特方法全方位剖析试题的真实含义,采用多维的解题方法拓展解题多思路的编写理念进行编写。《2012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系列丛书的编写体例是:

命题规律解读  通过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对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规律的准确定位,深度透视命题规律,帮助应试者理顺备考思路。

命题点解读  一种话题就是一种考点,一段材料就是一段积累。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将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要点做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总结,帮助应试者有效形成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升华。

热点试题全解  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在编写过程中,遵循考试大纲,结合考试教材,经过潜心研究、精心策划、重点筛选后编写出难易符合考试要求的典型试题,帮助应试者巩固已掌握的知识。《2012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系列丛书的特点是:“地毯式”搜索命题点——使考点插翅难飞;“闪电式”速记命题点——把考试当作一场游戏;“题库式”活用命题点——让命题者无计可施。

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专门为应试者组成了强大的专家答疑团队,所有应试者都可以通过专家答疑邮箱QQ(1660632383)和答疑网站(www.wwbedu.com)提出问题,专家答疑团队接到提问后会在24小时内回答应试者的提问。我们更希望应试者通过邮箱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以后修订时更进一步提高辅导书的价值。

进入考场的那一瞬间,你可能会感到有点紧张,这很正常。放松你的心情,增加信心,我们相信你有能力也有把握将本次考试做到完美。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望广大读者和同行不吝赐教。我们衷心希望将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改正。

最后衷心预祝广大应试者顺利通过考试。

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2012年3月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报考条件

二、考试时间及科目

三、考试题型、试卷分值、合格标准

四、考试成绩管理

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四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

五、合格证书

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颁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

六、注册

注册城市规划师每次注册有效期为三年。备考复习指南

2012年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临近,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为你研究制定的一套备考方略:

1.准备好考试大纲和教材——将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用不同的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迹在考试指定教材中做好标记,以备在学习中随时掌控。

2.收集近几年的考试真题——在教材中将每一题的出处找到,并标记是哪一年的考题,当把近几年的考题全部标记好后,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考试的命题规律也就这么几招。

3.总结命题考点——根据你在教材中标记的历年考题,统计各章各节在历年考题所占的分值,一定要统计出来,圈定考试命题点,为以后有重点地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4.全面通读教材——通读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应试者宜早做安排。强调对教材的通读,是要突出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并不是要求应试者把指定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背下来。通读教材要注意准确把握文字背后的复杂含义,通读教材还要注意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能够从整体上对应考科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

5.突击考试重要考点——在对教材全面通读的基础上,应试者更要注意抓住重点进行复习。每门课程都有其必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每年的试卷上都会出现,只不过是命题形式不同罢了,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应试者一定要深刻把握,能够举一反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6.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找一本好的复习资料进行巩固练习,好的资料应该按照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的内容,以“考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并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练习习题,但复习资料不宜过多,选一两本就行了,多了容易眼花,反而不利于复习。

7.实战模拟——我建议应试者找三套模拟试题,一套在通读教材后做,找到薄弱环节,在突击考试重要考点时作为参考。一套在考试前一个月做,判断一下自己的水平,针对个别未掌握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一套在考试前一周做,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完成,掌握答题的速度,体验考场的感觉。

8.胸有成竹,步入考场——进入考场后,排除一切思想杂念,尽量使自己很快地平静下来。试卷发下来以后,要听从监考老师的指令,填好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涂好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等。紧接着就安心答题。

9.通过考试,领取证书——应试者按上述方法备考,一定可以通过考试。答题方法解读

1.单项选择题答题方法: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由题干和4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其余3个都是干扰项。如果选择正确,则得1分,否则不得分。单项选择题大部分来自考试用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一般比较简单。如果应试者对试题内容比较熟悉,可以直接从备选项中选出正确项,以节约时间。当无法直接选出正确选项时,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选出正确选项,也可通过逐个排除不正确的干扰选项,最后选出正确选项。通过排除法仍不能确定正确项时,可以凭感觉进行猜测。当然,排除的备选项越多,猜中的概率就越大。单项选择题一定要作答,不要空缺。单项选择题必须保证正确率在75%以上,实际上这一要求并不是很高。

2.多项选择题答题方法: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由题干和5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最多有4个最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是干扰项。因此,正确选项可能是2个、3个或4个。如果全部选择正确,则得2分;只要有1个备选项选择错误,该题不得分。如果答案中没有错误选项,但未全部选出正确选项时,选择的每1个选项得0.5分。多项选择题的作答有一定难度,应试者考试成绩的高低及能否通过考试科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项选择题的得分。应试者在作答多项选择题时首先选择有把握的正确选项,对没有把握的备选项最好不选,宁“缺”勿“滥”,除非你有选择正确答案的绝对把握,否则最好不要选择4个选项。当对所有备选项均没有把握时,可以采用猜测法选择1个备选项,得0.5分总比不得分强。多项选择题中至少应该有30%的题你是可以完全正确选择的,这就是说你可以得到多项选择题的30%的分值,如果其他70%的多项选择题,每题选择2个正确答案,那么你又可以得到多项选择题的35%的分值。这样你就可以稳妥地过关。

3.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题的目的是综合考核应试者对有关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检验应试者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题是在具体业务活动的背景材料基础上,提出若干个独立或有关联的小问题。每个小题可以是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或改错题。应试者首先要详细阅读案例分析题的背景材料,建议你阅读两遍,理清背景材料中的各种关系和相关条件。看清楚问题的内容,充分利用背景材料中的条件,确定解答该问题所需运用的知识内容,问什么回答什么。不要“画蛇添足”。在案例分析题的评分标准一般要分解为若干采分点,最小采分点一般为0.5分,所以解答问题要尽可能全面、针对性强、重点突出、逐层分析、依据充分合理、叙述简明、结论明确,有计算要求的要写出计算过程。答题卡填涂技巧

应试者在标准化考试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填涂不规范,以致在机器阅读答题卡时产生误差。解决这类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将铅笔削好。铅笔不要削得太细太尖,应将铅笔削磨成马蹄状或直接削成方形,这样,一个答案信息点最多涂两笔就可以涂好,既快又标准。

在进入考场接到答题卡后,不要忙于答题,而应在监考老师的统一组织下将答题卡的表头中的个人信息、考场考号、科目信息按要求进行填涂”,即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用2B铅笔涂黑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不要漏涂、错涂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

在填涂选择题时,应试者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下列方法进行:

先答后涂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先审题,并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轻轻标记在试卷相应的题号旁,或直接在自己认为正确的备选项上做标记。待全部题目做完后,经反复检查确认不再改动后,将各题答案移植到答题卡上。采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在最后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答案移植,以免移植时间不够。

边答边涂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一边审题,一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边审边涂,齐头并进。采用这种方法时,一旦要改变答案,需要特别注意将原来的选择记号用橡皮擦干净。

边答边记加重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一边审题,一边将所选择的答案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轻轻记录,待审定确认不再改动后,再加重涂黑。需要在最后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加重涂黑。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命题规律解读

本章的命题规律主要体现在:

1.城市的几个基本特征是一定要掌握的内容,在多选题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2.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是个很好的命题点,应正确掌握其联系的要素。

3.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发展中有何差异,是个很好的命题素材。

4.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命题点,注意在此出题。

5.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一个很好的命题点。

6.城市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关系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命题者较喜欢以此来命题。命题点解读

命题点1 城市的概念及相关定义

表1-1 城市的概念及相关定义

续上表

命题点2 城市的基本特征及地域的新类型

表1-2 城市的基本特征及地域的新类型

命题点3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表1-3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续上表

命题点4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表1-4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命题点5 城乡划分与建制体系

表1-5 城乡划分与建制体系

续上表

命题点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表1-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命题点7 我国城乡发展的总体现状

表1-7 我国城乡发展的总体现状

续上表

命题点8 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表1-8 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命题点9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表1-9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续上表

命题点10 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

表1-10 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

命题点11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趋势

表1-11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趋势

命题点12 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表1-12 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命题点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

表1-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

命题点14 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表1-14 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续上表

命题点15 城市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关系

表1-15 城市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关系热点试题全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目前世界上( )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型地域里,在发达国家甚至超过80%。

A.30%  B.40%

C.50%  D.60%

2.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 )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3.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它是以( )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A.自然环境  B.人造物

C.人文景观  D.人造物和人文景观

4.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但它不包括( )子系统。

A.经济  B.政治

C.社会  D.科学技术

5.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 )。

A.特殊性  B.全面性

C.针对性  D.联系性

6.城市各种资源的( ),使其成为一定地域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辐射中心。

A.密集性  B.合理性

C.广泛性  D.综合性

7.当今城市地域的类型中,( )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A.全球城市区域  B.大都市区

C.全球城市地带  D.大都市带

8.我国市制由( )的建制构成。

A.多角度  B.多方面

C.多层次  D.多范围

9.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不包括( )。

A.统筹城乡经济资源  B.统筹城乡政治资源

C.统筹城乡社会资源  D.统筹城乡文化资源

10.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叫做( )。

A.大都市带  B.大都市区

C.全球城市地带  D.全球城市区域

11.全球城市区域是以( )为核心的城市区域,它是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而非单一核心的城市区域。

A.政治中心城市  B.经济中心城市

C.中心城市  D.具有全球城市功能

12.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其中不包括( )的差异。

A.集聚规模  B.生产效率

C.价值形态  D.文化观念

13.城市与乡村的首要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上,即为城市与乡村( )的差异。

A.集聚规模  B.生产效率

C.生产力结构  D.生产关系

14.尽管城市与乡村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以下各要素中属于城乡服务联系的是( )。

A.公路网  B.交通服务形式

C.通信系统  D.经济联系

15.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制造业的地位明显下降,经济呈服务化时是( )的城市。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后工业社会  D.现代化社会

16.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因素。

A.自然环境  B.社会文化

C.社会环境  D.经济与技术

17.下列指标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A.城镇常住人口  B.城镇化率

C.区域总人口  D.城镇流动人口

18.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其中,在商品短缺时期是以( )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A.国有企业  B.外资及混合型经济

C.乡镇集体经济  D.分散家庭工业

19.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通过家庭手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业来推动农村工业化,并以此来带动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城镇化模式是以( )为主导的。

A.国有企业  B.乡镇集体经济

C.分散家庭工业  D.混合型经济

20.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 )所引起的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强制性推动。

A.资源开发  B.兴办工厂

C.商品短缺  D.人力资源的开发

21.下列选项中,扮演经济发展主要基地的角色是( )。

A.小城镇  B.大城市

C.中型城市  D.小城市

22.在新的城镇化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B.都市带、城市群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C.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集聚城镇化”趋势

D.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23.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中,( )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异,导致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聚。

A.郊区化  B.逆城镇化

C.集聚城镇化  D.再城镇化

2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历程中,城镇化的( )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A.启动  B.波动发展

C.停滞  D.快速发展

25.以下关于中国城镇化典型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B.商品短缺时期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导

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 )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A.人口  B.建筑

C.财富  D.信息

E.资源

2.“城市”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 )的客观实体。

A.复杂化  B.多样化

C.实体化  D.特殊化

E.简单化

3.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A.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B.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C.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D.城市具有系统性

E.城市是一个社会复合式系统

4.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其中包括( )。

A.集聚规模的差异  B.生产效率的差异

C.生产关系的差异  D.价值形态的差异

E.文化观念差异

5.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物质联系的有( )。

A.公路网  B.生态相互联系

C.生产联系  D.能量流和网络

E.访问形式

6.城市最早是( )的产物。

A.政治统治  B.文化交流

C.军事防御  D.科技创新

E.商品交换

7.城市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 )的产物。

A.经济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务分工  D.产业分工

E.政治分工

8.城市在地球表面占据着一部分土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 )的职能。

A.联系  B.控制

C.调整  D.服务

E.监督

9.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 )的多样化。

A.土地利用  B.空间利用

C.建筑物  D.生产规模

E.劳务性质

10.我国市制兼具( )的双重性。

A.城市管理  B.政治管理

C.市场管理  D.经济管理

E.区域管理

11.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经济联系的有( )。

A.政府预算流  B.资本流动

C.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  D.收入流

E.消费和购物形式

12.我国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了( )四个等级。

A.直辖市  B.省级市

C.副省级市  D.地级市

E.县级市

13.城乡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其中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 )。

A.城乡结构“二元化”  B.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C.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D.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E.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14.农民和农村主要是( )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A.通过直接投资  B.提供廉价劳动力

C.提供廉价土地资源  D.提供高昂土地资源

E.通过间接投资

15.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其包括( )。

A.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B.人文景观建设

C.科技革命和创新  D.全球化与新经济

E.城市文化特质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有( )。

A.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  B.交通拥塞

C.生态失衡  D.制造业地位明显下降

E.经济呈服务化

17.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展,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组,建立适应现代( )的多中心开放结构成为主流的趋势。

A.经济生产方式  B.社会生活方式

C.交通方式  D.服务方式

E.信息沟通方式

18.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 )。

A.自然环境因素  B.人造环境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经济与技术因素

E.政策制度因素

19.“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

A.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B.空间形态的改变

C.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D.人口的集中

E.物质资源的集中

20.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农业剩余贡献

C.工业化推进  D.比较利益驱动

E.市场机制导向

21.依据时间序列,城镇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 )四个基本阶段。

A.集聚城镇化阶段  B.郊区化阶段

C.波动发展城镇化阶段  D.逆城镇化阶段

E.再城镇化阶段

22.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 )的城镇化模式。

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B.商品短缺时期以私营企业为主导

C.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

D.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

E.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

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趋势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

A.城镇化过程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B.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

C.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南部地区

D.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

E.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24.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 )。

A.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

B.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C.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D.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E.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25.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性因素包括( )。

A.区域的公共设施水平  B.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

C.区域发展的条件差异  D.区域自然条件与生态承载能力

E.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热点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D  5.A

6.A  7.B  8.C  9.D  10.A

11.D  12.C  13.A  14.B  15.C

16.C  17.B  18.C  19.C  20.A

21.B  22.  23.C  24.B  2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ABCD  4.ABE  5.AB

6.ACE  7.BD  8.BCD  9.ABC  10.AE

11.BCDE  12.BCDE  13.ABDE  14.ABC  15.ACDE

16.DE  17.ABC  18.ACDE  19.BCD  20.BCDE

21.ABDE  22.ACDE  23.ADE  24.BCDE  25.BCDE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命题规律解读

本章的命题规律主要体现在:

1.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理论的特点及其代表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

2.现代城市发展理论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应注意区分。

3.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发展,特别注意各个理论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这是常考的命题素材。

4.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有哪几个,各方法论的内容及原则也可作为一个命题点来考核。

5.在《雅典宪章》及《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思想的特点,是个必考的内容。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城市的规划特点是个经常考核的内容。

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各有其特点,注意以此为题材出题。命题点解读

命题点1 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表2-1 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续上表

命题点2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基础

表2-2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基础

续上表

命题点3 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表2-3 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续上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