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天涯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08:08:03

点击下载

作者:素素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相知天涯近

相知天涯近试读:

自序

在散文还没“热”起来之前,对这个文体就已经钟情多年。但我一直是断断续续地写,写得很少,也很平淡。但读者见到的署名“素素”的文章有很多,那不是我的。

三年前的某一天,本市有位读者在信中夹寄了几份剪报,说她怕我收集不全自己的文章,以后将把我发在《新民晚报》“谈心集”栏内的文章一期一期替我剪下保存。直到这时才知,世界上还有一个“素素”。心里立刻就有了负担。为了让大连的读者知道彼素素不是此素素,我辗转通过《新民晚报》与当时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当编辑的素素联络上,并请她给我主编的副刊写了四期稿子,每期都注明“上海素素”字样。大连的读者从此也就把大连素素叫成“北素素”,把上海素素叫成“南素素”了。

最近收到贵州民族出版社编的《中国当代女作家随笔新作选》,“素素”被选了两篇,一篇是土海素素的《生命是一种缘》,一篇是我的《佛眼》。就因为不能一一去告诉所有的人,就有了这样风马牛的拼接。在写作的圈子里有两个素素是挺闹人的,两个素素都很累。我经常就收到读者来信,向我要书或买书,一看书名就知道搞错了。但上海素素出了什么书,我也立马就知道了。上海素素也遭遇过相同情形,不得已而专门在《新民晚报》上写一篇《别人的风景》。

记得我是从1983年6月在天津《散文》月刊上发表《小白鹅的梦》开始用“素素”这个笔名的。许多年来,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素素”。只是在近年,有人在评说“散文走俏”和“散文新军”的时候,在一大排名单里面,最后总缀着一个“素素”。我曾经怀疑那也不是我。有一次去北京约稿,李国文先生问:“《新民晚报》那个素素是你吗?”我向李先生解释了一遍。后来袁鹰先生也这样问我,我又解释了一遍。袁鹰先生说,那就换一个笔名呗。我立刻就有我要和自己分离的那种不舍。

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分离和不舍。比如我曾有一副挺好看的眼镜框,换了好几回镜片仍不落伍,但终于有一次镜框断了,无论如何也焊接不上,与它分别的那一刻,我的心竟很疼,以后想起来仍然疼,像痛失一份感情。还有我因为搬家而更换了电话号码,很长时间,能记住新的家门,却怎么也记不住新的电话号码。给自家打电话时迟疑又迟疑,而心里,无数次回头张望那7个曾经与我那么亲密的阿拉伯数字,总觉得它应该永远属于我的,如今它在哪里呢?像牵挂一个孩子。如今对“素素”也是。“素”是从我的名字里抽出的一个字,它很符合我的本色,我的心情,所以它既是我名字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知上海素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报刊上用这个笔名的,但我知道,“素”也是从她的名字里抽出的一个字。据说我们两人长的也很相像,用她的话说,“生命是一种缘”,我们这南北两个女人同用一个笔名,是“千年有约”。

我想,上海素素、大连素素大概谁都不会轻易地与“素素”分离,只好有劳读者去辨认了。好在我写得很少,很懒,我的文字比上海素素显得冗长,不精萃。我没有帮过上海素素什么忙,倒是她以《新民晚报》这样的大覆盖帮了我的忙,在休闲的北方,即使我不写,许多人还以为我很高产。

前不久接到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郑晓方的电话,要我给她10万字书稿。上海书店出版社是上海素素呆过的地方,晓方说她与素素曾是同事。因为素素,我与上海结缘。但愿上海的读者朋友能像对自己的素素一样,欢迎我这个远道而来的素素。

女人世界

女人的散文

《鸭绿江》开始干大事了,9月推出个“散文专号”,10月推出个“中篇小说专号”,今年还搞了一场“全国散文大赛”。珍志君来电话让我说说他的“散文专号”,因为是个爱写散文的女人,所以就格外爱读专号上女人写的散文。我数了数,总共十二钗。每一钗都令我驻足。我以为,这期“散文专号”的成功,至少有一半辛劳属于她们。

读陈染《日记三篇》:生活并不善待优雅而有个性的女人。你因为优雅而尽量挽留因为有个性而拒绝未来。如果结束的仅仅是一场无爱的婚姻,那么值得庆幸,一同消亡的竟还有那段在肉体之上飞翔的灵魂之爱。这是无解的荒谬。于是,你对世界唯一的感觉就是恐惧。因为什么都可以随时改变,什么都不可能长久把握,任谁都难测自己最后的结局。我以为,你会因为这种生命不能承受之恐惧放弃一切。没过多久,却看见你走进户外的阳光,为买一只包迟迟疑疑,为吃什么晚餐计计较较,在极有质感的现实里,你那颗惊慌失措的心灵真能安放一处吗?

读蒋子丹《奔丧故里》:你的性格一定是洞庭湖灌溉的。怀念一个人,这个人虽非你血缘意义的父亲你却把他当作父亲敬重,按说是要哭出眼泪的。尤其你是女人,一望便知你是要所有的人陪你一起哭。但我只是与你一起匆匆往机场赶路,一起从机翼下寻找如烟的往事。谁说女人只有缠绵只有琐碎,女人的散文一样潇洒如风飘逸如云。

读韩小蕙《女人不会哭》:你的笔锋凌厉如针,救世疗心之情急切,我早有所感。近来你让眼睛向内,向女人自己。你是残酷的。泪是女人天生丽质之一质,而你却不会哭。好在,你不是那类头疼说头的小女人,你没有把一切都肤浅地推给男人。能够因一己的苦难向人类共同面对的生存状况提出质疑,并准备永远将这苦难承受下去吞咽下去,实在悲且壮哉!

读方方《钻石梦》:有荒诞意识的女人,在女人之中是先知。有荒诞意识且有幽默感的女人,可以与优秀的男人比肩。初级阶段的中国人心态万种,此为万分之一种。

读张爱华《惊恐》:当一种感觉是从童年植入心灵的,它就成为水远的积淀。人生是经历,将两个女人的经历加在一起,它们的和便是悟。悟是经历的结束,又是经历的开始。从此,我也与你一样感到惊恐无所不在了。这就叫折磨。

读张洁《魅力的徐赵》:芸芸众生,平庸者多。如果有一个人如她站在我面前,我也会像你这样,在凡俗的人流中竖起一个女神,让所有的孤独者不再绝望。

读周佩红《认识罗丹》:就像我常常对真理产生怀疑,你对天才也并不迷信。亲自打碎偶像,让他还原为凡人,然后再一点点拼凑起完整的真实的罗丹,重建信仰。这是你的思辨。你的散文总有一种非凡的机智,既冷漠又坦诚,既殷切又含蓄。

读宗璞《燕园桥寻》:桥在所有的人心中都不止是一道风景。它更是一种象征。你是女人,所以你那母性的心怀,总是希望这零散的世界处处都有桥连着,那么这世界就会如这燕园的桥一样,充满相思,充满希望。

读唐敏《水果世界》:你把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讲得翠嫩欲滴。焦灼的现代人正哀叹无家可归,你却把家千针万线缝得密。每时每刻都有水果吃,就能滋润多欲多渴的心田吗?你到底想说什么?

读雪柔《南非旅行记》:在这个地球上随意漂泊的女人都绝顶聪明。三毛,尤今,还有你。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天上看人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绿色喜欢安静。你的涵养不全是中国文化。

读池莉《绝活》:文学女人因为敏感而容易冲动。你却有这样大的耐心去展示你的讽刺才华。你想没想过,鲁迅若是站在饭馆门口,看那些吃鱼者的吃鱼相,该气成啥样儿!

读高红十《票人与蚌人》:世界需要秩序,人需要自由。秩序有时候乱套了,自由有时候被剥夺了,是人异化了世界,还是世界异化了人?白天,为了保守薄严而封闭自己,晚上回到家中才打开坚硬的外壳露出真实的柔软的省己,白天大阂夜晚大开,是人类的幸运还是人类瞻哀?

一一读过,一一咀嚼,女人与散文似有深缘。女人天性喜欢倾诉,天生感觉敏锐,而且比男人更加不设防,勇于坦白真情,坦白个性,所以女人的散文自有动人之处。这12位写散文的女人都是文化女人,所以这些写散文的女人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我将永远保留对她们的敬仰和关注。

美容之心

十八九岁的时候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太阳把脸色晒成了苹果,给眼角抹了香油。曾羡慕城市里下放的女知青白哲而有些病态的模样,可恨那红色那光亮终是不退。

十几年后的某一天,与小女儿路过照相馆,心想,以前只是和女儿拍过些风景照,远远的,母女都膝脆的——美丽。现在正襟危坐地照一张,看看如何。相片一取出便吓坏了,女儿的苹果脸旁边,怎么会是一个岁月悠悠的老妈妈!忙把女儿一个人剪进相册,妈妈那一半就让它魂飞魄散。后来把这一则故事说给同龄的朋友听,朋友说:“我们开始有危机了。”所以,关于美容意识,多半不是因为电视里化妆品广告如何鼓噪,不是因为大街小巷美容院如何栉比鳞次,而就是从这一刻启蒙。

于是就开始留心一个个女性美容后的“社会效应”。我发现,大连街上小姐女士的化妆水平不知什么时候发生了质变。以前我不化妆,很大的因由是某些女性化妆术的低劣而不屑一顾,当然也就不屑一试。现在,随着化妆材料和工具的先进新颖,再也不见有人仿佛白给似的往脸上唇上抹红。往眼窝眉毛涂鸦了,偶尔遇见一位潇洒女郎,会以为与好莱坞女星擦肩而过,赏心悦目怡情。坪然一动,也想回家试试。但是没等人到家,热情转瞬减半,面部美容须与定型发胶、名牌时装以及手颈饰物连成一片,又须与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家私和谐一体,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本色些吧。

前不久,一位朋友自远方来。送我的礼物是一个精致的化妆盒,里面美容佳品佳具一应俱全。那一夜,就陪她在宾馆住下,倾谈到凌晨,主题就是女人与美容。她说,她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是洗脸,然后切菜,切黄瓜就用黄瓜擦脸,切西红柿就用西红柿擦脸,当然平时喝牛奶、吃西瓜也是照擦不误,用天然蜂王浆滋润皮肤更是岁月不留痕。直说得我一惊一乍的。见我犹犹豫豫,又跃跃欲试,她就现场示范,指导我如何描眉,如何绘目,如何涂唇。天哪,她化妆的时候,姿态很由衷,很童真,提胸收腹,把脸部尽情地往镜子里面探,一笔一笔像在画画儿,好像这一笔这样画下去,就一定是美丽,直看得我亦喜亦悲的。也是,女人走过而立之年,正跨在年轻与成熟的峡谷之间,年轻只是因为心灵仍耍赖似的滞留在花季,成熟则是因为品尝了人生的许多滋味,而岁月像法官一样在脸上驻足。但我还是高兴,因为敢于化妆的女人,必定是一个自信的女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或许也要走进化妆美容潮流里了。只要有分寸,那么既是美化自己,也是美化社会。

出门想家

家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女人对家似有一种天然的依恋。女人家女人家,没有女人就没有家,女人命定是属于家的。

但是现代女性的家庭观念似乎比以前淡泊,职业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走进家庭之后,拥挤中常常萌发奇想,希望与家有一段距离,有一点空白,或独自去做一件事而不必先获得别人许可。或背负行囊上路,做夭涯孤旅,那怕在外面碰得头破血流,只为有一次失败体验,人生也是富有质感。

我就曾有过无数次远游打算,比如孔孟之乡的泰山,比如佛教之宗的峨眉,比如园林之萃的苏杭,比如山水之秀的桂林。还有神秘的西部,骤猛的北大荒,都入心入梦地牵挂过。总希望独自一人,无累无赘,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吃想住全凭自己,来到自然中,就把自己变作一个自然人,一切随心所欲,把工作的劳累,人事的烦恼,散成一路风尘,真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设想往往落空。本来和同事约好秋天去看满山红叶参参差差,秋气秋色中感受一种沉淀之美。然而这念头被秋天里的一些事情淹没了。于是寄望来年春天,想必春天清明之日放足远野,领略自然一元复始生活重新起步的境界,也是难忘的美丽。但是春天亦有春天的忙碌一切只是想过,没有离退休没有可供自己安排的时间,没有十分鼓胀的钱袋便没有条件去做,也便徽得去做了。此情此景常常就成为同屋几位与现代与传统都沾点边的女士的喜怒哀乐话题,成为办公室里的故事。

其实读读历代的游记就知道,游山玩水怡情悦性古已有之,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大天性。人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就该知道地球多大多圆。在旅游已成为一种时髦、一种文化的当今,旅游不应是一些种族一些人们的专利,但确如我这样视旅游为奢侈的人亦不算少数。

更可气的是,即使偶有一次机缘,我这人又生怪癖:出门就想家。前年春天去广州,走的时候就作了顺便去海南望一眼的打算。广州事毕,便买好去海南的机票。因为纯属去玩,心下并不坦然,夜里就突然想家,想女儿,以至于绝望一般。于是天亮就去退机票,被扣去手续费27元,然后又托人买回大连的机票,花小费50元,此时却绝不疼钱,绝对潇洒,只为早早回家。可是飞机在周水子一着地,立刻后悔万分,家和女儿日日是我的,今生今世能去几次海南?想当现代女性却终归当得不彻底。唉,女人这一辈子,想的是家,爱的是家,怨的也是家,这也成了一种文化。

不许孤独

身为编辑,便无法孤独。在单位,我基本上算是一个有敬业思想的人,上班坐到桌前,面对一大探稿子,认真得抬不起头。有时还要有作者来面谈,还要接无数的电话,口也干了,脑也干了。下班回到家里,门一关,才觉人是自己的,真想躺下。可是,女儿早已捧出一本书拄到眼前,还要做饭吃饭。好在不用坐着,不用累眼睛累脑子,如体育锻炼一般。

刚刚吁出一口长气,有人敲门。已经换上只有在家也只能在家穿的衣服,这时就得再慌慌张张穿上白天的盔甲,一本正经地去开门。来的人不论面生或面熟,进屋就喊老师,并且说明是谁谁介绍来的,谁谁给画的路线图,谁谁说某某老师那个人心眼好,没有架子,有稿子就请她看……先戴上高帽,于是就一篇一篇再看得眼疼、脑疼。

把这些感觉说给同事听,同事竟列举出一大堆馗尬,说他们常常是正在卫生间洗澡时有人敲门,正在如厕时有人敲门,有时却是夫妻恩爱或拌嘴时有人敲门。说完哈哈大笑。有人敲门是一种享受,或许真的就此发现了一个好苗子,一篇好文章。编辑永不拒绝这个。但是……

身居城市,而老家在僻远的乡下,这日子也没法孤独。每每的,就有乡下的本家或亲戚找到单位里来,凡来必有要事,小心翼翼说完,却不由你推脱不办。每每的,下班回家爬上四楼,猛然就见门口坐着或蹲着一堆大人孩子,一看都是八杆子打不到的老亲古邻,来治病。来打官司告状,或者给姑娘儿子置办结婚用品。凡到家门口,就得供吃供住,这一夜便是床上地上睡满了人。再新再娇贵的被褥也要翻出来铺盖。第二天,治病的就陪去医院,排队挂号,找“好大夫”诊病开药,如果手术则要考虑饭盒、脸盆、痰盂、拖鞋,从头麻烦到脚。若是打官司告状可就惨了,得跟着一起跺脚气愤一起伤心落泪,家里还得备着各种法律常识书。用时信手拈来,然后指点怎样找公检法。买嫁妆的则更是离不开我,要求我用城里人的眼光带他们走街串店一一挑选,以至于我平时不用逛商店,就等着这一天走得脚后跟儿疼……这些年,乡下人进城手头宽绰,来了并不白吃白住,鸡蛋水果地瓜蔬菜大包小包地拎。可我心里疼的并不是花费,而是时间,如果跟亲友们谈时间,他们会大惑,一年到头来几回?没事谁来找你?却不知你来他来一个一个地来,而全由我一个人面对。但这些是能够说出来的么?

身居海滨城市,而朋友四面八方,更是没有理由孤独。某日有朋远道而来。或出差,或旅游,不亦乐乎?我喜欢并珍惜这样的时刻。但是,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旅游区居民便面临着一神美丽的灾难。每年旅游旺季,家家户户仙客如云,应接不暇。如今许多人已患有夏天恐怖症了。凡内地来的,一要吃海鲜,二要洗海澡,三要逛遍风景名胜区。只是吃海鲜怕给人家吃出毛病,洗海澡担心洗出三长两短,逛风景则是又要陪上时间。另外住也成问题,天热便觉空间小,加上蚊叮虫咬,哪一点顾不到不怕慢待了朋友?

年年月月,人生在世,要应付许多,面对许多。这就是人间烟火。如今的人都十分看重人际关系,讲究亲戚礼道,强调高楼大厦现代文明不能丢掉大杂院光荣传统。但有时真是想不开,真的感觉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维护的生活秩序,每个人又都可能走进别人的生活秩序,人与人之间,即使是亲朋好友之间,是否也该有一种默契和关照呢?

主角意识

女人在家里总有一种主角意识,因为女人爱家。女人爱家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实实在在去爱。比如拾掇家,在女人几乎是一种痴迷。

一日朋友聚会,有人谈及某女士爱清洁。那女士让丈夫把家中所有家具的“腿”全部垫高,为的能把拖布伸进去。家里不铺地毯,有吸尘器也不铺,就为了能用布擦地。每天一进家门就挽袖子将胳膊,前身总是湿淋淋的。旧鞋破布即便要扔掉,也必洗干净再扔。丈夫写文章不时就听见喊“把腿抬起来”——拖布来了。写一篇文章,抬几次腿,思路就被打断几次。家中最费的是肥皂和去污粉。平素性情极柔顺,一停水就骂大街,仿佛世界末日……大家听到后来,不免觉得滑稽。

我自以为,爱清洁不是坏事,“洁癖,则大约是精神有了毛病。拾掇家的目的,在于舒适受用,男人女人乃至孩子,在外面工作学习奔劳一夭,晚上回到家中,从精神到肉体,都需要有一个整洁安恬的环境,来疏散紧张,化解疲劳,清除烦恼,宣泄欢乐。这就是家的本职。家是为人存在的,人不是家的奴隶。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然而恰恰就有这样情形,除了前面说的以外,还有就是目前不少家庭搞起装修,如三星四星级宾馆。生活水平高了,装修一下居室亦是文明和进步。问题是这就忙坏了家庭主妇。回家本来该喘口气儿,却又要操起吸尘器,系上围裙或换上工作服,像个老妈子似的。宾馆一样优雅的环境,里面住的主人却仆役一般钻在桌椅帘樟之间,实在耐人咀嚼。

细想想,女人也是不同的。有一种女人不修边幅,泼马张飞的,对自己且不负责,她身后的家可想而知;另有一种女人只顾自己脸蛋漂亮、穿着时髦,家却荒芜得令人咋舌;还有一种女人属事业型的,有心爱家却做不完整,连对丈夫孩子也顾不上温存。但多数女人是贤妻良母家庭式的,这样的女人乐天知命,不论房子多破,只要这一隅属于她,她就会像裁缝或洗衣妇一样,把褶皱熨平,把污秽揩净,有章有法有节有奏地过平常日子。这样的女人安分守己,不论家中来不来外人,不论那个角落是否有人注意,她都会表里如一,不改初衷,按照自己的喜欢和情趣一一安顿满意。女人拾掇家似乎并不全是做给人看,而是求自家心安。所以有人说,女人为拾掇家付出的智慧和劳动,不亚于她在单位为工作花费的精神和体力。所以有人说,女人比男人还累。所幸的是,女人做这些再累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我也是一个极希望家中干净舒适的女人。有时请一天假在家写稿子,就有半天是打扫卫生,不打扫到身后无一点牵挂,不能安宁地坐到桌前。有位搞文学的朋友把我说得彻头彻尾:你是个什么都要干好什么都放不下的女人,所以你成不了大器。我也知道自己琐琐碎碎,庸庸常常,但就是不能脱俗,在生活上,不愿失去一次做主角的机会。

拾掇家在女人是一种天性。我想,这世界实在少不了爱清洁的女人,只是女人不论做什么都别做到成“癖”的份儿上,而要具有真正的美感。

渴望表现

平常人的生活平静如水,今天的脚步与昨夭的脚步重叠,今天的心情与昨天的心情没有改变,日子过得秩秩序序,一切已是十分的习惯。突然某天,单位里宣布成立百人合唱队,而我是那百分之一。从听到消息心便悸动不停,仿佛要经历一件大事情。

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时,天天唱歌,母亲说我唱歌当饭吃。长大了就很少唱了,长大了许多曾经生死相依的东西就销声匿迹了。

对唱歌虽并不陌生,却也觉得遥远。但是左右看看,不论宣布到谁,一百个人竟没有一个是拒绝的。就想。反正是大合唱,只要口型对准了,声音大小没人举报,凑个数吧,没料到,参加了情绪就大不一样了。练歌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十二分的认真,一个个小嘴张得小燕子似的。其实,似乎没有人在乎嗓子好坏,而更在乎参加;没有人在乎百分之一,而更在乎自己已不是原来的自己。我也是。一段日子,几乎每个下午都要抽点时间练歌,于是每天的工作里就有了一种盼望,盼望有一段时间从自己的禁锢里走出来,从平淡的人生中走出来,切切不可放过一次可以轰轰烈烈地宣泄、淋漓尽致地表现的机会。这样想着,再练歌就二十四分认真了。一百人的二十四分认真加在一起,歌声就震天动地了。

更让我惊奇的是,比赛那一天,我们报社方队女的一律红衣白裙,男的一律白衣红领带,个个年轻了10岁。儿位年纪大些的女士重重地涂了口红腮红眼影,几乎是六·一儿童了。还有几位小姐未等演出脚已紧张得发抖了。许多平时爱嘻嘻哈哈不以为然的男士则端坐如钟,表示深沉。我的心也慌得乱跳,差不多要忘了第一句唱什么。仅仅是百分之一,仅仅是大合唱里一缕几乎分不出是谁的声音啊!不知为什么,我的心突然痛楚起来,我的思绪如蝶般飞扬出去。人的天性里,原来是这样渴望表现,需要表现,通过表现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芸芸众生,浩浩岁月,这世界可供我泊表现的机会或许很多,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由于这样那样的规矩方圆,有多少机会白白流过身边?每一个人回眸人生,都可能曾经确是好运来临,或被自己错过了,或被什么东西扼杀了,反过来却说人生真累,真压抑。恭恭敬敬、小小心心固然是君子风度,但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又何尝不是一种消极呢?如今参加大合唱既已使生命充满激情,为什么不日日都这样无所顾忌地投入、日日都这样细致入微地珍惜、日日都这样年轻10岁呢?

仿佛是顿悟,记得那天轮到我们这支队伍引吭高歌时,平日从未放开去唱的我,此刻却突然听见了我自己的声音,而且只听见我自己的声音。我已不是百分之一,而是百分之老鼻子啦!

非我耶?本我耶?

害怕吵架

人大概没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因为这世间总有令人害怕的东西。我生平有两怕,一是怕蛇,二是怕吵架。

在我体内,害怕这根神经是小时听母亲讲蛇的故事发育成熟的。其实直到现在也没有见过真蛇一面,但是直到现在不敢进“历险宫”,看火车也不敢老看,凡是长长溜溜的东西都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有一次陪女儿看“动物世界”,猛见那两条蛇鸳鸯一般交头接耳,吓得自顾退到厨房不敢吭声,怕传染了女儿。以后每每只要听到那片头音乐就赶快隐蔽。这个秘密终于被女儿发现,我想,没救了,女儿那根害怕神经也要发育成熟了。不料,女儿某次因我批评失当而心怀不满,报复的方法竟是用一根小指头在我背上作蛇行状,吓得我大呼小叫,后背发凉,而她则拍掌大乐!

怕吵架却是找不到缘由的。小时所处的人文环境很单纯,父母笃爱,手足情深,家族和睦。步入社会,方知人和人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多种形式,有相爱相恨的,有无爱也无恨的,还有就是或素昧平生,你惹了我而我不能白受这份气;或朋友一场,你背叛了我而我绝难咽下这口气——无数理由在此,便要相吵相闹反目成仇拳脚相加的。于是我渐渐长了知识,吵架原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既是天性,那么再文弱儒雅,再白丁草帽,吵架的权利也是人人都有了。只不过肝火盛的人可以多吵大吵,肝火轻的人可以少吵小吵。吵架且不论它利不利人,首先是利己。有气而能宣泄出来,心里就不容易做下病,许多人的吵架,大概就是深谙此种明哲保身之道。

我这人生来面皮薄,眼泪便宜,紧要关头说不出两句话就开始“降雨”了。知道自己这份德性,便注意积累如何避免吵架的经验。比如,坐公交车挨挤挨碰挨踩是常有的事,不论多疼多难受,我一定全部忍着,因为我曾亲见一位女士的背包格了另一位女士的腰而双方大骂起来,不外乎你是从哪儿出生的、什么天气出生的、目前脑子情况如何等等,非常含蓄又非常恶毒,语言流畅娴熟像备过课的教师。吓得我出门坐车一律装愚作傻当顺民。又比如上街买菜,只要想买,不问价钱,称了再说,说多少斤两就算多少斤两,说多少元角就给多少元角,而且称菜时绝不伸手挑拣讨嫌,烂的好的,给啥拿啥。就怕多说一句,招来麻烦。平时与人相处,亦是谨记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或许是消极的,但吵架实属人民内部矛盾,这世界已够喧嚣了,何不息事宁人,求得一个平安的心境呢?

再说了,不会吵架,安知非福?我日子过了七八年了不知道煤气电费在哪儿交,每次都是接最后通碟,到青泥洼桥去交,宁肯多花4角手续费。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来敲门,开门就听见嚷:“今天来断你的煤气和电,太不像话了,月月等着催!”说着就要拔电源。我知道我错了,但对他这种举止和语气实在接受不了,又没有伶牙俐齿,于是未语泪先流。那小伙子原是摆出大吵一场的架式的,一看我并不是个悍妇,便缓和了口气让我把话说分明。听说我一个人带孩子,工作又忙,就十分义气地说:“大姐,以后你这一户的钱我上门来收,对不起,我们工人阶级说话急了些。”这时,我的眼泪又流下来了,现在,这位小老弟已成了我的老朋友了。由此看来,野蛮并不是到处都有通行证,文明才是雅俗共赏的人类能够共同接受的东西。

读者诸君,都说女人小鸡肚肠爱吵架,但在今天的社会里,有知识有修养的女人多起来了,在熙攘的人群中确有一批像我这样胆小的女人,最害怕吵架,请多多关照。

看衣裳

在我的业余爱好里,有一项便是爱逛商店,尤其爱逛服装商店。我逛商店从不零零散散地逛,也不粗粗略略地逛。而是与商店保持数日的疏远,像思念一个人,想得心疼了,就在某日激情喷发般地一头向街上奔去。奔去就是半天乃至一天。大街小巷,大商店小百货,一一地拜访周到。看得最细腻最动情的,自然是衣裳。我看衣裳像看画展,不论商店里光线是明是暗,人是多是少,脚步娜动最慢的,必定是我。走了半日或一天下来,突然感觉脖子疼,想来想去,是看衣裳累的。

而且,我的逛商店,大多时并不为了买,而只为了看。那一日正在商店的服装柜台前走着,忽听一位男士跺脚大愉:怎么最好的衣裳都是女式的I我在心里笑出了眼泪,我真高兴我是一个女人。我真高兴上帝在造人时,让女人声音尖细,皮肤白嫩,肢体匀称且呈曲线。尤其是分配女人穿绚烂拱逸的衣裙。假如让我再活一次,仍然要选择做个女人。活一千次,也一千次地做。或许因为有了女人,才有了丝绸,有了皮尔·卡丹。世界上最会穿的是女人,而最会做的是男人。有次在电视的“正大综艺”节目里看见外国的一个民族,男人在家织布,女人在外种田,男人为女人编织的头饰、背兜、衣裙,是一片五彩的厚厚的文化。就想,那里的女人即使劳累些,我也是羡慕。

商店里的衣裳固然是琳琅满目,大街上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每天都在人群里穿行,或许记不住一个个擦肩而过的面孔,但那各各不同的装束,却如风筝一样飘流在记忆的天空,便又是无数关于女人关于衣裳的话题。衣食住行,以“衣”为首。所谓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既是天生丽质,也少不了环佩叮当,长裙饰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没有衣裳,人类便是毛茸茸的原始人。没有衣裳,便不能给雀跃的孩子过年,不能给新嫁娘披上婚纱,不能走进国宴、走进沙龙、走进属于人类的每一个日子。

的确,看人的衣着,亦如读书,不知不觉那就是一个升华了的境界。纯情少女,穿一身清澈的校服,一双洁白的舞蹈便鞋,再配以齐耳短发或扎成一束的马尾,小小心心走过斑马线,如一个梦境。我会一直目送她很远,心中却在咀嚼着一段苦涩的往事。脑后挽一朵发髻的少妇,眉线眼线唇线淡淡勾过,穿一条乳白的休闲裤,一件深红或浅紫的夏衫,手中羁绊着一个淘气的男童,脚步显得墉徽,眼神显得飘忽散漫。不知为什么,我也会驻足长望,心中流出女人特有的温柔感觉。一位老婆婆,颤颤着小脚,而她的袜儿如雪样白,黑裤灰衣压出了刀削般的直线,我便要长叹了。所有这一切,都是刻意的,又是不露痕迹的,仿佛不是会装扮,而是生活原本如此。

衣裳的美,妙不可言。一个领口的细节,一枚兜盖儿的别致,一朵褶皱的含蓄,让人心惊情动,能给凡心撞出灵感。甚至想,假如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一定做服装设计师,假如上帝恩赐我一副好身材,我一定做服装模特儿。世界上许多种人可以缺少,唯不能没有这两种人。这就是我看衣裳看出的心得。

有时心下就自责,尽看衣裳了,有这时间不如构思一篇东西,晚上回家好爬格子I可我是女人,女人与衣裳如花朵和花茎,如唇红和齿白,如月亮和夜晚,女人天性里就对服饰倾注万分的敏感。心既已有所追,便不能如期归来。

买衣裳

在一个家庭里,最醒目的家具当是衣橱,最富有的贮藏亦是衣橱,那里面陈列的,是作为女人的骄傲,是女人生命的一个部分。有人说,时装是女人永恒的情人。有人说,男人的消费在酒店,女人的消费在服装店。女人就是女人,不舍得吃香喝辣,却舍得买穿买戴。也是,不做女人,不会明白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为什么会从墨西哥城坐长途车去乡下寻找那件漂亮、便宜而又绝对乡土的大髦,坐公汽颠几百公里为的是买一件衣裳,也只有女人才会如此犯傻。

在朋友之中,我是被公认爱买衣裳的一个。然而,与我看过的衣裳比,才是从哪儿到哪儿呢I只因为少小离家,没跟母亲学过裁缝,以至于自己做了母亲也没亲手为女儿制作过一件小围兜,要想穿衣,只有去买。而世界上没有专门的学府教我怎样买衣裳,卖衣裳的商店却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买衣裳,全凭感觉。感觉好,就买。当然,我买衣裳也不是一往无前,无所顾忌。像我这样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一是职业女性,二是囊中羞涩,衣裳就很难买,太好的买不起,即使买得起一件上衣,下裳怎么办?还有,衣裳是名牌,鞋子又怎能寒酸?那么上下配了套还过不过日子?那么配齐了这一套,换洗或换季又将如之何?难道今天是贵族明天就做贫民?所以索性不买太好的,但是太差的又看不上。毕竟是又做编辑又当记者的,大量的时间接触人,偶尔也出席豪华场面,没两件像样的衣裳既打自己的脸也打报社的脸。无奈只有满街地转,寻找那种色彩款式和钱都适合的衣裳。往往是无所获。因为卖衣裳的期望赚钱,最能花钱的主儿是那些能买得起十套八套名牌且越是名牌越是昂贵越要买的人,所以我买衣裳常常让那些赚钱赚红了眼的店主朝我翻白眼。心下也自是苦不堪言。

我曾奇怪,商店里挂的那些中式西式旧式新式的衣裳,有一些要我看来俗气得永远卖不出去,但过几天再去看时,老板说连样品都卖掉了。这恐怕就叫一人一个眼光。还有一些在我看来不太合国情市情家情的衣裳,比如裘皮大衣,很多女人使劲攒钱买到一件,以示家私,以示身价,以示家庭多么和睦温暖。却忘了这座城市的冬天并不十分需要裘皮,三五千元的衣裳,一年只穿用三五天,而要花300多天的时间考虑防蛀防霉,哪头合算?再说,一些矮小的女人,臃肿的女人,穿上裘皮大衣便看不见真人,以为小狗小熊动物般了。此外,穿裘皮大衣的女人应是常有相得益彰的社交应酬,车接车送,有人开门有人献花,享受公主皇后一般礼遇。而不是身着此衣,左手一个包提饭盒,右手一个包装菜蔬,上下班挤公汽。这样看来心理失衡的并不止我一人。工厂的女工也只有在家与车间的这一段路上露点峥嵘,你不让她穿裘皮岂不是扼杀人之天性?

如今,经历了无数次的买衣裳之后,心理的承受力越来越可以。首先是找准了位置,什么是可以买的,什么是只可以看而不可以买的,心中有数。其次是能理解一切,有人买了最高档不受刺激,有人买了最低档也不鄙视,都合情合理。人活到这份上,不是很洒脱吗?

穿衣裳

我发现,在我的女朋友中,所谓会穿者,一是深谙服饰之美在于和谐,在于自然;二是能熟练地关照到职业、年龄、气质以及TPO(时间、地点、场合)。在她们的服装档案上,甚至细致到居室装、社交装、旅游装。我尤爱听她们关于旅游与服饰的高论。她们说,出去旅游穿戴上可以做出一日千里的壮举。面对育山绿水,穿得太用心太雄凿,就贻笑大方了。再描眉涂唇,就太俊帽了。人与自然如此亲密,如此和谐,那么只要真我、本我、自然之我。

永远不能忘记那个春日的清展,坐班车行至劳动公园那一站时,目光蓦地就被什么照亮,一位西方老妇人,个子高高的,金发红颊碧眼,全身着一袭葱心般鲜艳的绿色旅行装,足穿一双彗亮的旅游鞋。她徽笑着站在路旁,像一棵小白杨。我固然知道,那位老妇人如此穿戴,背后有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然而除了文化的原因,有没有人性的根由呢?人之天性之一是揭望水久年轻。既是夭性人本,中国的女人亦莫能外。但是,就有一些当了婆婆、做了奶奶的人,即使面皮心态并不见老,也必定要穿素色的加肥的衣衫,不如此就是“没老到好处”,怕媳妇背后的讥笑,怕女婿内心的不承认,怕街坊邻居同事朋友的饶舌。还有的一走入中年,便只在紫罗兰色、芙蓉石色、砖色里找不偏不倚的中庸感觉,约定俗成一般进入角色。在我看来,年轻的女性不妨做做素打扮,因为年轻就是美丽。中老年女性则要做做艳打扮,除了自我感觉好,也是让别人感觉这世界没有苍老,没有消极,没有衰败。

当然,穿衣裳有心理障碍不好,一点障碍没有也不好。女人可以分出中国的女人,外国的女人,职业界的女人,家庭里的女人。又可分出高雅的、平庸的、美丽的、丑陋的,以及活泼的、稳重的或呆板的种种女人。服装也有种种的服装: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巴黎的时装、美国的牛仔。衣系如血统一样分明,走到一起,就叫五彩缤纷;回到各地,就是世界。可是,日常走在大街上,心不知不觉就会被什么戳疼了一下。世界上的衣裳本来是有伦有类的,却叫一些人穿得不伦不类。新婚礼服是一个女人一生只有一次的幸福,它属于那个特殊的时刻,神圣而无法替代。我却不幸看见,熙攘的大街上,有位少妇拖着曳地新娘长裙婆要着走来!睡衣睡袍本是居室里的温柔,竟也被一些女士生猛到街头巷尾,也有的勇敢到单位里。舞台上的演出服、模特儿服,与现实是有距离的,有的只作为服装文化而存在,然而也辉煌地与生活接壤了,在大街上横流。有段时间街上流行高弹健美裤,腰细且腿长腿直的人穿上,自有一种潇洒风度,问题是有些腹圆臀阔的女人偏偏也赶潮流,于是就有了一个“爹是爹来娘是娘”的审丑效应。今夏街上又流行超短弹力黑裙,也是不伦年牲午省爬瘦腿胖的一律在穿,且越是腿不好看的越是要穿,满街都是白花花的大腿。呜呼,我找不着感觉!

心灵的衣裳

曾经想,在我们的城市里,应该有一幢别样的建筑,门媚上写着:服装博物馆。一个一个的展厅里,珍藏着世界上所有民族、所有国家、所有朝代的服装标本,而且不论是皇帝的龙袍,还是庶民的布衣,抑或是带血的囚服,一律平等地陈列。如能在亚马逊河岸那片原始森林找到一个神秘的部落,并得到一件酋长或者孩童的蓑披,便是石破天惊的新闻啦!单是那件镶满钻石的日本泳装,就可以办一两个服装节。然而,最难做最需要做的,恐怕不是建一座服装博物馆,而是构筑另一座大厦——心灵的高楼。因为以衣帽取人,在现代社会已成童话,人与人之间,真正相知之后,便是人格照人。人格,是心灵的衣裳。

我感觉,在传统的观念中,女人要么是凤凰,要么是不祥之物。而女人既是自然造就的,也是社会造就的,女人身上的一切,都是文化的积淀,历史的雕塑。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优秀真正丑陋的女人居少,最多且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平庸。“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绣花枕头”、“花瓶”之类,都是用来描写平庸的女人的。当然,既做了女人,就不能不对衣式有所追求,只是追求时别忘了自悟一些做女人的分寸。

女人通常爱虚荣、好强,是优点,又是缺点。虚荣好强的女人,事事都要做得漂亮,吃的、穿的、用的,乃至丈夫和孩子,最好都是名牌。这没有错,但前面或许就是深渊。有人建议我到夜总会门前去看看那些夜夜等待男人邀舞的女孩子,我不敢去。有人建议我去工读学校采访那些因卖淫而犯罪的女孩子,我不忍去。就因为要穿漂亮高档的衣裳,就因为不要劳动而要享受,一夜之间葬掉青春,美丽的裙据里包藏着一颗烂掉的灵魂,自己的心不完整,又给社会衍生罪草,这太惨了,我无法面对她们。女人如果靠诚实的劳动穿衣吃饭,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敬重爱戴,内心也香甜安宁。

经过了一届届服装节日的大洗礼之后,沉淀下来的是什么呢?一位外地朋友几年前留下的话至今刻在心上:爱看你们大连女士穿衣打扮,不爱听大连女士张口讲话。有人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地域文化土层薄,甚至解释成海妨子味的方言使然。不无道理,但直到今天还在大街小巷大张旗鼓地进行净化语言和不要随地吐痰的启蒙宣传,是否有失盛装华服的体面呢?

如今,又有多少女士在节日里买到了如意的新装,城市也因此而更加漂亮。但我仍保留几分担心。我想在乘车时,不再看见一个衣容蛟好的女士逃票,而惹得同样衣容妓好的售票小姐恶言相向。我想在买菜时,穿洁白大褂的营业员与穿时装的家庭主妇,不为伸手挑了一棵菜或者错找了零钱而怒气冲天。我想在邻里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不为别人有了名气而自己成绩平平,别人分了房子长了工资评了职称而自己一无所得,就妒火中烧,心事难平……

总之,女人能决定一个家庭的色彩,也能决定一个世界的色彩。美丽的衣裳,只能照亮女人自己,而美丽的心灵,能够照亮世界。我祝愿所有的女人,用心筑成一把漫天的火炬,把人类的前程照亮。

爱是最后的解

素素:

我听过你正月初五在电台直播间与听众的交谈,感觉你是一个亲切而可信的人。因我的事不想让父母或朋友知道,冒昧写信给你。我是个30岁的大女孩,最近有人介绍认识了一位离异并带10岁男孩的先生。与我以前谈的男朋友相比,他不浮躁,在单位担负重要职务,非常爱孩子,对我讲真话。在他面俞我有一种依核感和安全感。但他的真话也刺伤了我。他说如果结婚,不能再要孩子。我感觉我已经爱上了他却又接受不了这样苛刘的条件,就不想再与他相处。他十分不舍,提议做个朋友。我很矛唐,不知恢如何答复他,你能给我出个主意吗?小宇小宇:

收到许多来信,却苦于不能一一回复。从你开始,我将主持这间信箱,深谢你的信和你的信任。

人生有许多重要的时刻。每个人在30岁都换了一种心情,而且注定要面临什么。读了你的信,我感觉我们之间有许多话可以说。现代人超越世俗容易,超越自己却很难。你能在这位先生面前停留,说明你试图超越世俗,你目前的踌躇,说明你是你自己的障碍。那么,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人很多,让你信赖让你安全的人并不多。这个世界男人很多,让你能走近能爱的男人并不多。而对于30岁的女孩,供你选择的机会不可谓少也不可谓很多。

在你与他之间,不变的是他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他有一个男孩。可变的是,你与他情感的层次,爱的境界。包括是不是一定不能再要孩子或者一定不要孩子。

找以为,当你们被介绍人拉到一起时,你们之间便缺少了一个过程,即爱。我倒欣赏那位先生的提议,先做朋友,从头开始。让节奏放慢,让一切该发生的自然而然地发生。如果什么也没发生,就说明你们今生只有朋友缘,如果有爱发生了,那么在相爱的人内心最可能产生的就是奉献的感情,为爱而不要孩子或者为爱而要孩子都是你们共同的誓语。

然而现在,你与他还处于爱的雪线之下,做个朋友等待彼此灵犀相通,是最合情理的了。这个主意妙吗?素素

寻找精神

紊素:

现在有一个口号喊得很响,就是见义勇为。上个周日,我从学校回家时问爸爸:“要是你遇见歹徒危害他人生命,能不能像徐洪刚那样挺身而出?”爸爸毫不犹豫就说他能,并反过来问我能不能。我也毫不犹豫地说:“我不能,我相信你也不能。你们那一代人喊口号喊得人都虚假了,什么牛都敢吹。我不能,是因为我的命与歹徒的命不等值,遇那场面,我首先得考虑保护我自巴获然后再看有没有可能保护别人。”我的话使爸爸很吃惊,把我驾了个透彻。我气得立刻跑回学校。请问,我只不过活傅真实一些,我错了呜?一个大学生大学生朋友:

在众多的来信中,我选择了你这封。因为这是目前一个敏感的话题,我没有多大把握谈好它,但我也不想避开它。不想避开的更直接的原因,还是你与你父亲之间的不愉快。

不知我们能否达到一个共识,就是理解时代,理解父亲。我们完全明白,这个时代为什么要树立徐洪刚这样的偶像,它呼唤的是什么。我们也明白,在一般中国人的感觉里,越是缺少或没有的东西,越是宣传得紧迫。所以在我们把口号喊得山响时,总有人心里感到悲凉,总有人觉得该弘扬一点什么,也总有人沉默着去做了。否则这世界还怎么维系,这世界还有什么未来!这就是理解时代,理解政治。你的父亲已属中年之列,他所受的教育,做人的规范,我大致体会得出。他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即便有私心,也要硬称无畏,即使想逃避,也要甘当表率,来一个号令,少有思想而多见行动。有一种东西已经流在他的血液里,所以当你问到他时,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说能,而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能,使你感觉他不是向你坦白一个真实的人,使你把他立刻理解成过去年代的畸型人。其实,我们对他的描述并不就是全部,他是有理由的,如果你那天给他机会,我相信他会解释这一切。他对你发火,我想也不仅仅是因为你咄咄地说他做人虚假,还因为你的人生态度令他担心。理解不了你又说服不了你,他很痛心,这就是父亲,而且是中国式的父亲。中国式的父亲既要管你吃饱穿暖,管你娶妻生子,还要管你的意识形态健康不健康。中国的父亲很累。

读了你的信,我心里也不很舒服。没有见过你的面,直觉是,你是一个有现代意识却对现代精神解读不深的现代青年。也许我的话苛刻了些。记得我曾经向一位心理学家请教过现代人行为准则方面的问题,因为我在处人处事方面比较幼儿园,常常就困惑或者失败。这位心理学家说:由于现代社会生存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淡化,现代人的行为准则第一条就应该是学会自我保护。这样,你的“首先得考虑保护自己”似在情理之中。但我以为,自我保护与自私不是一回事。我非常爱看欧美的一些警探故事片,那些职业的尤其是业余的警探,为了职守,为了正义,独往独来,出生入死,让我感觉这世间真就有人在为一种美好的东西忘我地追求,让我感觉人性的温暖。人性里面的确是有善有恶的,人性里面的善便使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能把自己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英雄和歹徒其实就是把人性的大善大恶张扬到了极致。大善和大恶当然不能等值,但是,英雄在未成为英雄之前,也只是,个普通的生命,如果他面对歹徒危害他人生命而无动于衷,或者暗暗算计两个生命是否等值,那么他的生命在这一刻就毫无价值。所以,你以为你的“首先考虑保护我自己”就是活得真实,我却觉得你是极端地自私,你以为你对人生大彻大悟,实际不过是市民的小心眼,绝无现代风度。

我也不喜欢搞大轰大嗡式的说教,让现代人接受教化不是吹泡泡糖。见义勇为是一种精神,对更多的人而言,找到一种精神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的失落便是力量和尊严的失落,这是很可怕也很可卑的。

也许我太认真地写这封信了,只希望它能帮你一点忙,如果你能回家和你的父亲坐下来再谈一次,我就十分高兴了。素素

相知天涯近

素素:

我是个中年人,因病已在家休养多年。病中的我很想见见朋友,而我又行走不便。我不是要朋友破费钱财,只希望他们有空多来看我几趟。但是,往日一位很铁的朋友家里安了电话,却故意不告诉我号码,还有一位我病休之前常来串门喝酒的朋友,如今也不见人影了。这世界越变越走样了,还不如五六十年代那么有人情味!我本来是想写一篇文章的,看见你的信箱,索性问你:我的烦恼有没有理由?怎么排解?李玉明李玉明先生:

疾病使你离群索居,虽有亲情在侧,但也希冀友情的滋补。你是对的,人生天性里需要朋友,朋友之间有一种精神的支持,生命的关照。病中的你迫切地想见朋友,就是要从朋友那里获得这种支持和关照,而朋友们或有意或无意的疏远,使你比健康时更深地体味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世界的确在改变。进入大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人,与农业社会和前工业社会的人不同,后者生活在田园牧歌、邻里相望的道德传统之中,大杂院张婶王妈一呼百应,小作坊哥们弟兄齐步走,生活虽稀稀溜溜却也能苦乐同享。那时候,有足够的时间串门闲坐、喝酒取乐。而前者提录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生存竞争使所有的人躁动不安,疲于奔命。人们开始看重时间的意义,开始明白人际的本质,开始选择,开始吝音。于是就有了新的价值观,于是人们又呼唤失去的东西。比如你就希望小生产者的温馨,人情回归。这也正是现代人普遏的焦灼。但如果因此而一概否认今天的人际状态,也是偏颇。朋友历来就有生死之交,兰菊之知,酒肉之和,等等。现代人对朋友的需要更是千种万种,趋利避害,是其中一种。我猜想,你的朋友不告诉你电话号码,不再去你家喝酒,自有他们的准则,说明他们已不再需要你这样的朋友。他们当初与你交往,即属功利。既如此,朋友也是可遇不可求。

宽怀地想,也许他们太忙,他们的生计很难,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无意间伤害了你。比如我就极少到朋友家走动,我也不喜欢家里总有人来。朋友之间是需要空间的,人的生活也是需要秩序的,每天都有事要做,朋友间来往太多必然使日子过得匆忙无序。朋友又不同于爱人,相爱的人需要相守,相知的人即使在天涯,也天长地久,我对朋友一直坚守着我的准则。再比如我不爱写信,每天接到的信分成两堆,一堆是必回的,一堆是可回可不回的。必回的攒了一大堆,也就变成可回可不回的了。有的朋友因为我的疏懒而失去了,有的朋友表示理解便一如既往。我认为,朋友之间交往的方式,交往的久暂,交往的厚薄,应该是自由的,自然而然的。交朋友不能强迫,不能感觉累。

友情永远都是美好的东西。世界越向前走,人间越需要友情,因为它会越来越少,因为物欲横流必然导致人性怪异,人类必然一边诅咒人类自身,一边又要唤醒人类自觉。如果你看过美国电影《与狼共舞》、《豹妹》,你就会对今天的一切释然了。美国人比我们走得快,美国人制作这些影片时是严肃的,他们已经思考了我们还没有思考到的问题。如果真的到了兽可以亲近而人最可怕的时代,你我都该为今天的自己庆幸了。祝你健康。素素

失败是人生的历险

素素:

最近我做了一件让自己十分后悔的事,母亲节前夕,我帮朋友搞了一次母亲节贺卡的策划活动,我们与某大商家联合,为儿女们对母亲表达深爱时提供一种文明而又温馨的方式,并且贺卡又是到商家购物的优惠凭证,母亲在接受儿女的一片孝心的同时又可委婉地接受商家的奉献。我感觉这是一个很独特也很美的主意。然而,当这枝凝结着我们心血的精美的贺卡向社会销售时,结果却和想象相距甚远。有人说,要它有什么用,不当吃不当穿。有人说,能优惠几个钱,能把买贺卡的2元钱赚回来吗……我们失败了。是不是我们太年轻太浪漫太超前了是不是我们的活动有商业色彩而令人反感?我们做错了吗?黄泉鹅泉鹅:

首先我想说,有智慧的人是快乐的。不论你现在多么后悔,多么惶惑,或者也很烦恼,但你是最有资格快乐的。因为你和你的朋友用自己的智慧为这个美丽的日子增添了最动人的一笔。而且,正因为散发得不多,才更显珍贵。我相信,那些手中正保存着这枚由儿女献给的“母亲节贺卡”的母亲,此刻也一定十分快乐。

其实,今天的社会今天的人是越来越有今天味道了。大家都在着急,都在寻找更能适合自己并使自己充满激情的生活方式,大家的眼睛都在向左邻右舍看,甚至向国门以外的世界上张望。属于民族的传统的节日,人们并不纯粹地照传统去过,属于外来的或现代的节日,人们也并不十分地照洋人去过。中国这块地儿,对什么都能拒绝,对什么都能接受,不论什么,既来之则都可以变成中国之。然而接受需要过程,需要选择。“三八”、“五一”、“六一”是些带“国际”色彩且带有政治色彩的节日,就接受得快一些坚定一些,而“平安夜”、“情人节”之类则因种种缘由接受得曲折。我想,“母亲节”是理应成为世界粮票的,过它不用商量。只是,人们对它还陌生,还没来得及体验。你的策划无疑给人们一种新的提示。当然意义不仅如此,你在邀请人们关注一个美丽的节日的同时,也在教会人们如何使情感的表达更具精神和文化意味。吃和穿的奔忙,已使我们的心灵太粗糙了,你和你的朋友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微薄的努力,所以你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其次我想说,失败和做错是两回事。这次你们可能赔了钱,然而商业的失败未必就是结果。中国的文化传统过于偏重以成败论英雄,以至于害怕失败成为最能压抑个人乃至社会的一种强大的恐俱心理。其实美好的东西也有失败,失败是人生的一次历险,永不失败或许只对上帝而言,不适用于人,因此我以欣赏的态度面对你这个因失败而凯旋的英雄。

我之所以觉得你的“贺卡行动”仅只是“失败”,而不是“做错”(如果把“做错”理解为“做坏事”的话),是因为母亲节是个大吉大利对中国人口味的节日,我们一向认为西方的母亲太潇洒,西方人亲情淡薄,一向认为东方的母亲太安分,东方人永远离不开母亲怀抱,于是你想让东方人爱母亲爱得有点形式美,何错之有?另外,人们今天对商业色彩并不抵触,他们明明知道贺卡是有成本的,从策划到销售是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商业行为,它与新年卡、生日卡一样要花钱买,你情我愿,何错之有?所以我管它叫一场失败,而不叫一场错。我能帮你的,是如何看待这场失败。年轻,浪漫,超前,本应是引以为豪的东西,但它们确应对这场失败负责。因为年轻,就有许多冲动,因为浪漫,就显得空洞,因为超前,就不切市情人情。道家说,无法之法,法于天然。谁不尊重天然,谁就失败。我这儿就有例证,比如曾有人对大连这样的城市夜生活竟然不鼎盛颇有微词,他们没有想,多数的大连人就是没有过夜生活的习惯,就是想早早熄灯早早睡觉,为什么非要人点着灯非要人出去逛夜市?再比如我去北京,看见北京家家订晚报,去南京,又看见街上有许多人排长队买早报。而有一天早上我和同事站在大连街上卖报时,喊“卖报”没人理,喊“白送”也没几个人理。这就叫实际。同样,也许多数的大连人并不知道5月8日与5月9日有什么不同,也许有的人知道它是一个节日但并不认为一定要买贺卡,也许任劳任怨的母亲们即使需要儿女的孝心却并不需要这种“不当吃不当穿”的贺卡。你和你的朋友恰恰忽略了这个实际。

然而,失败是一种启悟,你做的每一件事,即使是对的,也可能充满风险,充满危机。要做,就要承受一切,包括成功和失败。对于强者,应该淡忘的是成功。因为最给人教益的往往是失败。

好在,明年还有母亲节,年年都有母亲节。相信我们的乡亲总有一天会把日子过得空灵起来,到那时,你和你的朋友又将拿什么奉献给母亲?素素

与世有争也美

素素:

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在班里年纪最小,个子最小,所以我对她能否适应那个环境一直担着心。前不久,她参加了学校文艺演出,她的电子琴演奏获了奖。接着,班里评3名三好学生,也有她。有天晚上她问我:“妈妈,什么官最大?”我说:“国家主席官最大。”女儿说:“那我将来就当国家主席。”我木以为是一句玩笑话,但我发现女儿时时处处都想在生活中当主角,做什么都要强拔尖,否则就能急出病来。我和丈夫都是普通人,我们从未向女儿灌精过功名利禄出人头地之类的东西,所以不知该怎样教导她。请问,如果你的女儿也这样,你会如何对待?丽琴丽琴女士:

关于女儿的故事太多了,你只不过拈出其中的一个。因为对于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