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09:24:57

点击下载

作者:易磊

出版社:河北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试读:

前言

常常有一些人因为自己年轻,凭着自己连感冒药都没有吃过的经历,凭着自己有病扛一扛就过去了的“战绩”,从来没有把身体健康放在心上,半夜三更该吃还吃,见到哥们、客户,酒比拼着能喝多少喝多少……直到某一天,一次例行的体检后被告知患有糖尿病、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家人、朋友均一片愕然。怎么办?即使配备有专门的保健医师也不可能天天盯着你,更何况健康不能也不可能全部托付给医生。

怎么办呢?客观讲,身体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绝对的健康几乎不可能,养生只能抓大放小。那么,如何才能抓大放小保健康呢?诀窍就是养脾胃!如果把生命看成一棵树,那么,这棵树无论生长在哪里,它对生长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即阳光、空气和水,而除却生命所共同需要的阳光之外,气血则犹如身体内在的空气和水,构成了人体健康的能量和物质基础,而脾胃则是“气血生化之源”,不言而喻,生命赖以持续的根本在脾胃。

毋容置疑,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相对比较富足,温饱问题早已经解决了,表面上看,似乎是没有太多必要去特别倡导“养好脾胃”,但一个普遍现象却是有很多人仍然处于富足生活下的“饥饿状态”,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正在身体内吹响“集结号”,因为那些拉你健康“后腿”的小病也在“成长”。听起来有点矛盾,这里不妨帮做个回忆性的归结:

你吃早餐吗?其实钱包里并不缺钱,但因为赶时间,空着肚子就去赶车上班了。

你是网络瘾者吗?往电脑前一坐,不吃不喝就能卿卿我我或者是沉溺网游中十几个小时。看看周围的人,想想自己,你“吃饱”了吗?

你运动了吗?你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吗?

为了身体的健康,你恰到好处地调理自己的情志了吗?

你追求美丽吗?是否为了追求骨感美,对健康本来需要的美食望而却步?

如果心里已经有那么点担心了,那么,打开这本《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从体质、饮食、运动、日常细节、情志调养等各个方面一一进行对照,抽出些时间,谨遵我们为你开出的脾胃方,健康就能慢慢“回笼”。编者第一章病从脾胃生,养生的根本在于健脾益胃

关于养生,脾胃里到底蕴含有怎样的养生秘密?关于脾胃,文字里又有什么样的防病治病的方略?脏器内藏于胸,脾胃如何成为了强身的首选,又是如何成为一部分患者走出病痛的“出路”?娓娓道来之中,不仅有养生防病的智慧,更有中医文化的妙趣与顿悟。关爱生命,从敬重脾胃着手

要说人体的器官哪个更重要,很多人不加思考就会共同的想到心脏、肺脏,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受中医养生文化熏陶的男性更多会想到肾脏,而女性则会想到那些可能导致她们很多妇科病的肝脏,但几乎很少有人想到脾胃。事实上,一个人生不生病,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脾胃。在中医看来,脾胃之气旺盛则人体万物可生,而脾胃之气虚弱则百病滋生。古木参天靠树跟,生命常青靠养好脾胃

在古代,军队打仗一贯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粮草”出了问题,整个军队就会出现一连串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全军覆没,可见“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我们的后天之本——脾胃,其功能就如同军队的“粮库”,脾胃一旦失常,我们的生命就会失灵,随后也会引起一连串的不良反应。

这里首先要阐明的一点是,中医脾胃不能简单地与现代医学所指的脾胃画等号。中医脾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系统所属的部分器官。中医认为,脾胃的第一个功能是运化食物。饮食进到口中,由胃脘入于胃中,其滋味渗入五脏,然后食物进入到小肠开始出现分化,到了小肠下口的时候,就分为了清浊,清浊一分就开始“分道扬镳”,浊的就是渣滓往大肠走,而清的就是津液往膀胱走。而到了膀胱又开始进一步分清浊,浊者入于溺中;清者去了哪里呢?清的往胆里走,然后胆又将其引入脾,脾通过自身的运化功能散于五脏,为涎,为唾,为涕,为泪,为汗,就是通常说的“五汗”。这些同归于脾之后,脾再行其生化之功将其化为血,然后血又归于脏腑。换句话说,那就是人们的美食在进入胃后,更多地是依靠脾胃来做进一步处理。脾胃一旦虚弱,从外边来的食物消化不了,最严重的就是运化不走,再就是运到了,但又不能生化为“五汗”,或者不能很好地生化气血,人体抵抗各种病邪的能力就下降了,人就会生病。故脾胃被合称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第二个功能是升降。脾主升清,是指脾的运动是以升为特征。脾将气血精微等营养物质向上输送给心、肺,通过“心主血脉”和“肺朝百脉”的生理功能,将气血输送到各个角落。胃主通降,就是指胃肠将消化后的食糜传输给小肠,包括经小肠的泌别清浊后,将糟粕传给大肠的功能。如果脾不好好往上运送气血精微,反而往下流失了,就会出现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的现象。如果胃气不下降,则食物传输消化出现障碍,就会使胃气滞留在胃中,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口臭等胃气上逆的现象,或者出现胃脘胀痛、便秘等现象。

从这里很明显地能看出一个道理,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故《养老奉亲书》有“脾胃者,五脏之宗也”、“脾胃虚则百病生”,“人惟饮食不节,劳倦过甚,则脾气受伤矣。脾胃一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心腹痞满,为吐泄,为肠欬”之说。拥有“好面子”,调理脾胃一马当先

大家经常听“气色”一词,讲的就是内有气外才有色。同样的年龄,为什么有的女性容颜娇美、面色润泽,有的女性则总是面有菜色、黯淡无光?这与体内气血是否充足有很大关系。气血是滋养皮肤、使面容保持年轻的物质基础,气使皮肤莹润光滑,血使皮肤颜色红润。气血功能正常发挥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充盈,不能虚;二是畅通,不能滞。血属阴,气属阳,血的宁静与气的运行之间形成了一个阴阳的协调平衡,这样就保证了血气的正常运行。而要想保持气血的充盈、畅通,调理脾胃是基本前提。

在中医看来,脾与胃相表里,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一直以来,人们对脾胃只停留在其为脏腑之器的认识上,而很少就其文字进行一种关于养生的解读,其实,对于文字本身的含义,还代表着相对固定的文化含义。先来看“脾”字,“脾”字是左右结构,拿今天的话说,左边是个“月”旁,右边是一个“卑”字,这个“卑”是椑的古字,本义是圆搕,是一种酒器。酒,是什么?大家知道,那是谷物酿造而出的精华。类比来说,来了贵客人们总是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这样才能尽其心意,示其善待之礼。再来看看“胃”字,与“脾”字相仿,胃是人和脊椎动物身体里主管消化食物的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但从这个字的本源来看,这个字属于象形字,从其金文字形来看,上部为口袋形的消化器官, 外部圆圈表示胃囊,其中像“米”字的部分表示胃中的食物;下部“肉”隶变为“月”,所以“胃”是一个象形字。《素问》说:“胃者,仓廪之官。”

中医认为,饮食水谷经过胃的消化后,将营养物质传输给脾,脾脏将营养物质化生为气血, 濡溉五脏六腑和周身内外,而使肌肉丰盈,四肢健壮,为后天之本。当脾胃气血充足时,人体肌肉中的气血通畅,故肌肉皮肤色白、丰润而富有弹性,面部表情生动而富有活力。当脾胃气血亏虚时,不仅全身肌肉酸软乏力,精神倦怠,总想睡觉,活动一下就容易累,或者感觉说话时底气不足,声音小,甚至不想说话;还会出现怕冷,如冬天必须羽绒服、棉裤全副武装才不感觉冷,吃些生冷凉食、身体受凉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等现象,面部则出现色泽偏黄或者暗黄,眼圈乌黑,肤质干涩、晦暗,表情僵硬,年纪轻轻便出现“黄脸婆”的迹象。不过,如果及时改变,形成自己的健康生活,依然能和“黄脸婆”说再见。

温馨提醒

人体上的气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膈俞穴都是既能补气又能养血的常用穴。气海穴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膈俞穴是解决血液问题的重要穴位,两穴相配,补益气血的效果非常好。三足里穴和三阴交穴分别属于胃经和脾经,是补益脾胃的要穴。用这几个穴位补益气血,采用艾灸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用艾灸对每个穴位进行温和灸10~20分钟。只要我们能长期坚持,就会使脾胃逐渐恢复健康,那我们的黄褐斑、痤疮、黑眼圈等也就得到了缓解,容颜又可恢复到了红润亮泽、细嫩光滑的最理想状态。身体胖瘦不均,根源在于脾胃失和

老祖宗早就定义了“美”的标准和含义,即不胖不瘦、恰到好处,拿捏起来颇费心思。正如先秦的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是胖得离谱,而有的人却是瘦得离谱,一点都不均衡。

计算自己的理想体重,并将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做比较,来确定自己是胖是瘦。

理想体重的计算公式:

女性:身高(厘米)—105

男性(身高<165厘米):身高(厘米)-105

男性(身高>165厘米):身高(厘米)-110

如果实际体重在理想体重的土10%以内,可视为正常,超过20%为肥胖,低于20%为消瘦。

要想解决过胖或过瘦的烦恼,首先应“审查”一下自己的肠胃是否健康。前面说话,脾胃的功能是主运化,化生气血,滋养全身。如果脾胃出了问题,不能好好消化食物、化生气血,吃进去的营养根本无法吸收,那人吃了等于白吃,各个身体脏器也就吃不饱饭,当然不能好好地运作,就会在体内堆积成无用的垃圾,变成湿气。这时候,人体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就会从整体与全局的角度出发,调动元气去化湿,更多地消耗人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会越来越虚弱,面黄肌瘦,天天发蔫没有精神,这就是脾胃生理功能弱的体现。所以说,人体消瘦跟脾胃有关系。

同样的道理,经常感觉饿,但光吃不长肉也是脾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叫消谷善饥,是因为胃火炽盛所致。胃是主受纳的,你本身胃火大,食物消化得快,食物进入胃里就像是干柴投入烈火中,一会儿就烧没了。若此时你的脾气再亏虚,则脾运化无力,不能把营养输送于全身,而身体肌肉得不到营养,自然就瘦了。这也是胃热炽盛型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

那么,吃得多还能较好地消化是不是就没有问题呢?也有,最大的问题就是肥胖。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意思是,胃中元气旺盛,就会吃得多,而且吃多了也不会伤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肥胖。这种肥胖是现代医学里说的单纯性肥胖,很多青少年小胖子多是这种情况。肥胖对人体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什么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诸多疾病都跟肥胖有关系,而且“肥胖是疾病的根源”已经达成了共识。

话说回来,瘦与胖是吃的问题,归结到底还是脾的问题。当然,再进一步追“责任”的话,则跟一个人的饮食偏好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想彻底改变过胖或过瘦的状态,需要从饮食习惯、日常细节多方面改变,方能奏效。调理不孕症,从强化脾胃功能入手

要说不孕调理肾,很多人都能想明白,但要说不孕调理脾胃,很多人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中医认为,不孕的发生主要由于肾虚、肝郁、痰湿、血瘀所致。一般在临床治疗的时候,人们多会采取补肾气、益精血、养冲任、调月经的疗治原则。但这些原则贯彻时都有一个前提,即祛除病邪。这些病邪就有中医上常说的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痰饮淤血等,清除这些病邪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为什么清理障碍的时候要强调调理脾胃功能呢?因为多数患者在不孕症的调理过程中早已经补虚多时,补虚之品多滋腻,长期服食则易造成脾胃功能的失调,患者会出现纳少、食呆、舌苔厚腻等食积湿阻的病理特点。而药物和食物要很好地吸收都必须依靠正常的脾胃功能,脾胃功能正常是吸收药物的基础。所以,对于不孕症的疗治,同样要对脾胃进行调理。经常“烧心”,更要注重健脾养胃

走到街上,买个烤红薯吃,却不想“烧心”了;天冷了,吃顿“川味火锅”暖暖身子,也“烧心”了……提起“烧心”,想必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感觉胸骨后心窝处有烧灼感,甚至感觉吃过的东西好像就要从胃里翻涌出来一样,不过人们大多并没放在心上。但专家指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烧心”是脾胃不和的一种表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每次吃到嘴里的食物,不用说,首先必须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然后下咽至胃,由胃受纳。经过胃的腐熟,分解形成食糜,然后再通过“胃气主降”的作用,将食糜运送至十二指肠、空肠,完成整个消化过程。如果脾胃功能失职,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导致胃部酸性物质反流回食管,就会产生烧灼的不舒服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烧心”。

引起烧心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过多的食用麻辣、油腻的食物,有吸烟喝酒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引起烧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烧心症状是由于进食过快或过多所致,还有一些人在进食某些特定的食物后会发生烧心现象。这是因为某些食物可以使您的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或胃酸分泌增多,进食了这样的食物,就会引起烧心。对于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烧心的症状虽然可以很严重,但是常常是一次性的,很少反复发作。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由于消化系统功能的减退,即使他们非常小心,烧心这种症状也会常常伴随着他们。天气变冷、饭菜稍凉、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都能引起他们烧心的症状。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烧心呢?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避免烧心的关键。如吃饭不要过快、过饱,吃后不要马上躺下或弯腰,还要尽量少吃或不吃某些食物,如茶、咖啡、糖果、油炸食品、辣椒、烈性酒或高脂肪食物等,即使这些食物不会引起烧心,但由于它们刺激性太强,也应少吃。平时要劳逸结合,避免久坐,多参加体育运动,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的心境。

2.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

绝大多数情况下,烧心都是由于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导致的一种刺激性症状。烧心时,如果我们采取不正确的姿势休息,就会加重症状,而有一种姿势是可以缓解烧心症状的,那是什么样的姿势呢?烧心患者休息时宜采取一种头高脚低的体位,使上半身抬高10~15度,借助重力的作用,可以使返回到食道里的胃内容物,再回到胃内,这样有助于缓解烧心的症状。烧心者如果采取平卧体位的话,由于没有重力的影响,返回到食管里的胃内容物,会在食管内长时间停留,酸性的胃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会更严重,因此,有烧心症状的人,在睡眠的时候不宜采取平卧的体位。

3.药物治疗

如果上面的方法还不能奏效,你可以选择一些抗酸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钙片等,这些药物可以中和胃酸,快速消除烧心的症状。但是,如果长时间服用这些药物,会造成便秘或腹泻。

温馨提醒

烧心虽然不会像癌症那样威胁到你的生命,但任其发展,会对你的健康相当不利。如果你经常烧心且比较严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的话,千万不可大意,不要仅仅以为饮食不当或上了年纪,你就掉以轻心,这时明智的选择还是去医院做一下检查。自我诊断,你的脾胃还好吗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脾胃气血虚弱或出现病变时,都会通过身体的外在表现反映出来。真正聪明的人,当身体发出不适信号时,不应该讨厌它、躲避它、拖延它、压制它,而应该静下心来,听听身体的语言,掌握自我诊断的方法、技巧,及时了解脾胃健康状况,以便针对性地从日常起居的饮食、心态、锻炼等方面来保健养生。看手,五个细节反映脾胃问题

手是我们脾胃健康的“地图”。如果我们的脾胃有疾,也同样会反映在手上。闲来无事,摊开手掌,仔细观察,既不花钱,也不用去医院,就能发现你身体健康状况的秘密。

一看 手部胃区

手掌上的胃区正常与否,能够反映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胃区包括胃一区和胃二区。胃一区位于手的虎口部位,以拇指掌指褶纹内侧为端点,画一条与之平行的线至生命线,画出的这条线所切分的上部分到生命线所扩出的范围就是胃一区。胃二区位于中指与食指下的智慧线上,在中指和食指下画一个与智慧线相切的椭圆,小指甲盖大小即可,所画出的椭圆形就是胃二区掌管的范围。

注:画图参见《图解看手识病》107页图

胃区出现片状白色亮点,有些会出现白里透红的颜色,则表示患有急性胃炎;胃区被整片的亮白色所覆盖,呈泡水浮肿的状态,则表示急性胃炎较严重;如果出现一片黯淡的青色,且干枯凹陷或凸起,提示患有慢性胃炎;胃区出现一个黑色圆环,且圆环内皮肤枯白,则提示患有胃溃疡;胃区出现鲜红色斑点,则表示胃出血;胃区出现棕黄色或暗青色的斑块,则是胃癌的预警。

二看手掌胖瘦

胖瘦是对手与人体的肌肉状态的观察印象,这是与正常人的手与肌肉发育状态相比较而言的。手掌厚而有肉有力,红润有光泽,通透,富有弹性,多为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体质强壮。手掌肌肉板硬坚实,缺乏弹性,而且颜色晦暗,则代表着脾胃气血失和,消化不好,体内废物积滞,新陈代谢速度下降。手掌小鱼际肉少的人,说明一般是慢性结肠炎,肠胃功能不好。小鱼际和小指边缘的肌肉下陷,皮肤没有光泽,多因脾主肌肉的功能失调,同时也会伴有腹泻、腹痛的现象。

三看手掌肌肉

中医将手掌分为九区,其中艮位(手掌大鱼际处,拇指横纹下方,生命线下半部的范围)代表着脾胃。通过对艮区的观察,能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营养平衡状态,并且指导我们寻找一切不利于身强力壮的因素。

注:插图参见《图解手诊大全》123页图,把艮宫改成艮区正常的艮位应该是稍微隆起,在九区中位置最高、面积最大、肌肉最厚、丰满、弹性有力、颜色红润,很少有杂纹,可以有浅淡的横切纹、纵切纹出现。如果艮位肌肉凹陷、松软,提示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消化系统不好,免疫功能和性功能下降;艮位肌肉过于隆起,提示消化系统强,康复能力强,有高血脂、高血压,年轻时一般很难发病,中晚年一旦发病,则很难控制。

此外,艮位颜色变化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比如此位过红,提示脾胃火盛,有高血压、高血脂倾向,肠燥便秘,有宿便毒素,也可见于酒精中毒;艮位呈深红色,提示脾胃痰火内伏,症状表现为口臭,饮酒或食用刺激性食物后全身会发凉,并且口干吐痰,易发生中风和哮喘;艮位出现井字纹并有青筋浮起,色苍白、青黄,压之肌肉松软、无弹性,提示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恶化;艮位呈淡黄色,提示脾胃气血亏虚,消化系统功能低下,以缺铁性贫血为主;艮位有大的方格形纹、平行四边形纹、菱形纹,只表示胃肠功能有些紊乱,多是腹胀。

四看手掌“三线”

生命线:生命线起源于食指与拇指之间,呈现抛物线形,一直延伸至手腕线。

注:画图参见《观手知健康》51页图3-1

按照中医的脏腑属性意义来说,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合一,正是生命线的意义所在。通过观察生命线的状态,可以了解人的先天、后天的根本基础状态。

生命线呈现淡红色的人,代表身体气血充沛,身体健康。生命线纹理浅细、发皱、发淡、弧度小、艮区松弛、生命线起点偏向拇指根,多是脾肾功能不足、消化系统功能低下或性能力下降的表现。这种人容易发生低血压综合征和疲劳综合征,稍一劳作,即觉身体不堪妨受,所以必须注意锻炼身体,合理增加营养,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如果生命线上段和中段有岛纹,末端有羽状线或岛纹,提示脾胃有病变,如消化不良、脾胃气血虚弱等。生命线中段接近大鱼际处有青筋浮露现象时,提示胃肠功能紊乱或者便秘。

智慧线:智慧线又叫头脑线,三大主线之一,起源于拇指和食指根之间,与食指指节纹平行,向小鱼际方向延伸,呈自然的抛物线略向下弯垂的一条弧线,终止于第3指缝的下方。智慧线在中医上属心、脑,但脾胃与心脏相互影响,因此,智慧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应脾胃的功能强弱。

注:配图参见《观手知健康》56页图

正常的智慧线粗长、清晰、深刻、红润、有光泽、连绵不断、粗细适中、起始端较粗大深刻,末端自然趋细,并呈弧线自然向下弯曲,无杂纹,无斑点,末端无分支分叉为最佳。智慧线淡白无光泽,提示人体气血亏虚,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因而提示脾胃功能不强,同时也是心脏虚弱的征象。也应考虑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

感情线:注:配图参见《观手知健康》59页图3-15

感情线又称心线,起点是从小指外侧往上走,呈抛物线状到食指和中指的交界下方。纹线深长、明晰、颜色红润、尾部比较细小。正常的感情线清晰、深刻、红润、有光泽、连绵不断,末端自然趋细,呈弯弧状向上延伸,无杂纹、无斑点、无分叉。正常长度是终点在中指与食指间的指缝下方,以深长、清晰、红润、末端分支少,略呈向上的弯弧状为佳。感情线如果延伸至食指下的巽位,并且巽位有“井”字纹或“十”字纹,此时拇指第一指关节上有横纹,表明脾胃气血不和谐。

五看手指半月痕

正常的半月痕,双手以8~10个手指上有半月痕为好,半月痕的面积要点指甲的1/5为好,半月痕的颜色以奶白色为健康,越白越好,越白表示精力越旺。半月痕面积小于指甲1/5,则提示脾胃消化功能欠佳、精力不足。指甲没有半月痕的人,即使暂时无病,也需要迅速补养身体。如果只有拇指有半月痕的时候,说明身体气血已经处于透支状况,应尽快调养脾胃,补充营养。半月痕呈灰色,提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较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看鼻,色泽变化反映脾胃问题

中医认为,鼻头是脾脏反射区域,鼻头左右两侧的鼻翼是胃腑反射区域。当脾胃发生疾病后,其相应的部位就会有所反映,如色泽变化等。

正常人鼻子外观端正,大小适中,无红肿疮疖,鼻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鼻毛色黑,疏密适中,鼻粘膜淡红润泽,无鼻寒、流涕、出血等现象。

若鼻头发红或酒糟鼻者或鼻头肿大,证明脾热或脾大,一般感觉头重、脸颊疼、心烦等;若鼻头发黄或白,证明脾虚,会出现汗多、畏风、四肢懒动、倦怠、不嗜食等;若鼻翼灰青,证明胃寒,特征是易受风寒,常肚子疼、拉稀,与其握手,能感觉其手指发凉。

若鼻翼发红,证明胃火大,特征是易饥饿,口臭。有红血丝且比较严重,一般是胃炎。饭前胃疼,一般是胃炎。饭后1~2小时腹疼是胃溃疡,压痛点在腹部正中或稍偏左处;饭后2~4小时腹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痛法在两排胁骨中间靠近心窝的地方,类似针刺一般,严重者可痛到后背,压痛点在腹部稍偏右处。

若鼻翼部青瘪者,一般以前胃痛,形成病根,可引起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引发胃癌的可能性较大。

鼻翼薄且沟深证明是萎缩性胃炎。

温馨体温

有些人鼻头上爱长痘痘或黑斑,这说明脾胃湿热或者胃火过盛。因此,要去除痘痘,靠挤压或各种祛痘产品无法彻底祛除,应该从根源上解决,就是调理脾胃的气血。看脸,气色好坏反映脾胃问题

脸是一面能照出“健康状况”的反射镜。通过看脸观面,可以体察脏腑、气血、皮毛、肌肉、筋骨、经络、精气等的变化, 对防治脾胃疾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五行学说认为,人的正常面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是指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使人面部皮肤呈现出的与别人不同的、一般终身都不会发生改变的一种基本的颜色。不同的人可归入木型、火型、土型、金型和水型五种类型。木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青,火型的人一般面色较红,土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黄,金型的人一般面色较白,水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黑。就四季而言,客色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生活条件、昼夜时间、气候季节等发生变化,使人的面部皮肤颜色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呈现出的颜色。一般来说,白天的时候,人体内阳气旺盛,所以面色通常容光外露;夜间的时候,人体内的阴气较盛,所以面色一般明润内敛。天气晴朗时,人体内的气血较热,运行通畅,所以面色一般偏红偏黄;天气阴冷时,人体内的气血较寒,运行不畅甚至发生凝滞,所以面色一般偏青、偏黑。而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青;夏季属火,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红,长夏(即盛夏,阳历7月左右)属土,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黄色;秋季属金,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白;冬季属水,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黑。

无论是主色还是客色,都是面部的正常肤色,在进行面诊时,应当多加注意,不要将其与人体发生病变时出现的异常面色相混淆。

在中医看来,当你的面色变红或变白,就说明其脾病是顺证;当面色变黑或变青,则说明脾病是逆证。一般来说,顺证相对较轻,比较容易治愈,逆证相对严重,比较难于治愈。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医生在进行面色望诊的时候,应当综合运用四诊方法来仔细诊察患者的病情,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看眼睑,眼皮下垂反映脾胃问题

眼睑,即眼皮,由皮肤、肌肉、结膜等组成,边缘生有睫毛,是防御外物侵犯的屏障。《黄帝内经》里说,脾主肌肉,上眼皮为脾所主,眼皮下垂、皱纹出现预示着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其中,中气下陷所致的上眼皮下垂,是因为饮食没有规律或者忧思伤脾,又因为一身脾胃虚弱,从而导致中气下隐而成。中气下陷而导致的上眼皮下垂,一般来说,发作比较慢,上眼皮初步缓慢下垂后,再逐渐加重,发展至后来,可能遮挡半只眼睛,甚至整只眼睛。病人如果需要看东西,往往还需要昂头提眉,久而久之,额部皱纹会越来越深,有的还需用手提拉眼睑,才能看物体。这种人还会全身乏力,气短,脉虚沉微。或者有脱肛的陷患,女性则可能子宫脱垂。

风邪入侵络脉而导致的上眼皮下垂,发作很快,会突然上眼皮下垂,且奇痒难忍,并伴有头痛,舌红,脉浮浅且跳动急速等症状;气滞血瘀而导致的上眼皮下垂,有明显的眼部或头额部外伤史,这种人上眼皮下垂是因外伤所致。看口唇,饮食口味、唇色反映脾胃问题

我们都知道,食物的摄入一般都要经过唇、齿,然后从口腔进入食管,经胃和肠的消化运动,吸收其精微,将糟粕从肛门排出体外。从整个消化道来说,共有七道关隘,《难经》称之为“七冲门”。《难经·四十四难》说:“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可见,脾开窍之“口”至少连接着飞门和户门,所以《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既然“脾气通于口”,饮食口味等自然与脾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说到食欲的增进要多说两句,很多人喜欢吃甜食,认为甜味益脾,这并没有错,但多食甜又伤肾,会令人气闷、骨骼酸痛、毛发脱落。

那么,就诊病而言,口唇具体“代言”如何呢?

正常人的唇色红润、明亮,若唇色发生变化则为病色。

下唇深红但红而晦黯无华,多属脾虚运化不强,症见食少神倦、四肢困乏等象;唇色红如血染、两唇闭合缝处,隐见烟熏色,此为三焦热炽之象。如属外侧红如血染,内侧反淡白无华,此为脾胃虚寒;唇色发黄多因饮食内伤,兼湿热郁于肝脾之故,症见精神倦怠、四肢困乏、头晕等;口唇干燥焦裂,或裂开出血,主津液已伤,唇失滋润,见于外感燥热之邪或脾经有热;如果口腔中唾液分泌量多,津津不止,频频唾吐,称为多唾,多因脾肾阳气不足,水液不化而上逆所致;大病瘥后喜唾,提示胃中有寒。看舌头:舌形、舌质、舌苔反映脾胃问题

按照中医的说法,“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舌苔苔由胃气所生”,可以说,舌头是获取身体健康情报的宝库。你在照镜子时,不妨用一双“慧眼”对其仔细观察,通过这个特珠“窗口”我们不仅能了解脾胃的状况,还能看到疾病的苗头。

一看舌形:

正常人舌的形态应该是柔软灵活,不胖不瘦。当体内有病时,舌的形态就会有异常变化。如舌头萎缩,出现舌形敛缩,且无力自由伸缩、转动,甚至无法伸长至牙齿等症。中医认为,心脾两虚能够引起舌头萎缩,症见舌软无力、四肢倦怠、面色无华、饮食减少,唇、指甲淡白,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淡嫩,舌苔薄白,脉细弱;心脾两虚也能引起舌头萎缩,这是因为“舌为心窍”,又为脾之外候,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奉养于舌,筋脉乏气之温煦、血之濡养,而为舌萎。如果是心脾两虚引起的舌头萎缩,治疗时应补养心脾,药方用归脾汤。

二看舌质:

舌质是指舌的本体。检查舌质主要是看舌尖和舌两边的颜色,因为上面没有舌苔覆盖,较易看清舌质的本色。正常舌质呈淡红色,不深不浅,生气盎然。当舌质颜色浅淡,红少白多,或纯白无红色,多提示脾虚寒湿、气血两虚。脾虚寒湿所引起的舌体淡白色,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舌色淡白湿润多津,舌边有齿印,舌体胖嫩,膝冷畏寒,泄泻清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动,腹胀,肢体浮肿,按之不起,这种情况多由于脾阳亏损,脏腑经脉无以滋养,于是便在舌头上反映出来,治宜温脾助阳、祛寒逐湿。药方可选用实脾散等。气血两虚所引起的舌体淡白色,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舌色淡白尚润,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面色无华,唇淡,神疲肢软,头晕目眩,耳鸣,声低息微,心悸,盗汗,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或闭经,这种情况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疾病久延、失血过多等,治宜气血双补,可选用十全大补汤之类。

三看舌苔:

舌苔是指舌面上的苔垢。看舌苔包括看苔色和苔形两个方面。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厚不腻,不滑不燥。当体内有病时,舌苔就会有异常变化。

舌苔黄色:这种情况多提示胃热炽盛、胃肠实热或脾胃热壅滞,其症状各有不同。体内胃热炽盛所引起的舌苔黄,其症状为:体发热,患者怕热不怕冷,盗汗,面部赤红,心烦意乱,口干舌燥,脉洪大;体内胃肠实热所引起的舌苔深黄,其症状为:舌苔厚而且干燥,甚至会出现老黄焦烈起芒刺的现象,面赤体热,口干舌燥,盗汗,大便秘结,腹满且疼痛,心悸,严重得甚至会神志不清,脉沉有力或滑实;脾胃湿热壅滞所引起的舌苔黄,其症状为:舌苔上附有垢浊,舌质红,体发热,心悸,口干却不想喝水,脘腹胀满,没有食欲,恶心呕吐,大便垢腻恶臭。

舌苔白色:这种情况多提示脾阳虚衰、寒湿侵袭皮表或风寒侵入皮表。脾阳虚衰引起的舌苔白,是由于久病导致脾阳亏损,或屡经吐下,中气大伤,或饮冷中寒,脾阳逐渐衰败,内寒凝闭中焦,既不能运化水湿,又无经输布津液,以致舌苔白净,津少光亮,形似雪花。脾阳虚衰所引起的舌苔白,其症状表现为:舌苔洁白,光亮少津,就好像一片片雪花散步在舌头上,颜色比一般的白苔要更白,而且面色苍白少华,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腹胀,食欲不振,便溏溲清,身体低温,身倦乏力,气短懒言。由脾阳虚衰而引起的舌苔白,治疗时应温中健脾、甘温扶阳,药方可选用附子理中汤。

舌苔灰黑色:这种情况多提示脾阳虚衰、痰饮内阻、温热内蕴等。脾阳虚衰所引起的舌苔灰黑,其症状表现为:舌苔灰黑、薄润,面色一般显得枯黄无华,饮食少思,腹中冷痛,腹胀,喜欢喝热饮,大便稀溏或泄泻,手脚冰冷。一般是因为脾气虚弱,阳气有所损耗,或者是直接感染了寒邪,也可能是因为误治,或平日里饮食不注意,贪食生冷食物,损伤了脾阳,中阳不振,阴寒内盛,舌苔就会慢慢变为灰黑色。痰饮内阴所引起的舌苔灰黑,其症状表现为:舌苔灰黑、水滑,有时也呈现灰黑而腻的形态,并伴有头晕目眩,胸闷气短,腹胀,脘部有振水音,口干但不想喝水,肠鸣便溏,有的人形体还会变得枯瘦,神疲乏力。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脾阳不振,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和运行,于是蓄聚而生湿,凝结在肺部化为痰,寒饮痰湿停滞胃肠,寒湿壅盛,就会导致舌苔灰黑。湿热内蕴所引起的舌苔灰黑,其症状表现为:舌苔灰黑,厚腻而黏,体发热,尤其是中午过后,体热明显,口中干苦,嘴唇枯燥,面色淡黄或晦滞,胸满气短,腹胀,小便短黄。这种情况一般多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在胸中郁积而化热,湿热蕴蒸,秽浊壅滞中焦,从而导致舌苔灰黑。

舌苔溃烂:这种情况多提示胃热痰浊上逆、或宿食积滞。其症状各不相同,前者表现为舌苔的质地疏松,浮于舌面,形如豆腐渣一样,能揩去,但旋即又会生长出来,常伴有胸闷恶心,口中发苦,或者会咳吐黄痰,心悸气短;后者症状表现为舌苔质地疏松,浮于舌面,厚腐而臭,常常会伴有干噫食臭,喛腐吞酸,脘闷,腹振肠鸣,纳差便溏。舌苔溃烂多是因为脾冒热盛,蒸腾胃浊,邪气上升所致。因为胃乃水谷之海,以通降为顺。如果胃失和降,那么胃中的水谷将不能化为精微,反会生出浊痰,或食停气滞。具体地说,对于胃热痰浊上逆所引起的舌苔溃烂,治疗时应着重清热化痰辟浊,药方可选用温胆汤加味;而对于因宿食积滞所引起的舌苔溃烂,治疗时则应着重消食导滞,药方可选用枳实导滞丸等。

舌上无苔:舌上无苔是指舌头表面光滑洁净,严重的患者如镜面一样,这是病情危险的预警,应当注意。舌上无苔多提示胃阴干涸、气血两虚等。其症状各不相同。胃阴干涸所引起的舌上无苔,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舌红且光滑如镜,舌面缺少津液,尤其是舌心,烦渴不安,没有食欲,或者饿了也吃不下饭,干呕作恶,或见胃脘疼痛,肌肤灼热,低烧,大便秘结,甚则噎膈,反胃,治宜滋养胃阴,可选用益胃汤;气血两虚所引起的舌上无苔,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舌淡白而光,常见面色苍白或枯黄,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手足麻木,饮食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治宜健脾养胃、补气生血。

四看裙边舌:

裙边舌又称齿痕舌。由于舌伸出时显得浮肿而娇嫩,加之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舌印,犹如女人裙子的边缘,故得名。

注:配图可参见《图解面诊大全》178页图

这种舌是由于脾胃不知,导致体内营养不良,尤其缺乏蛋白质,引起舌的水肿。舌组织的反映较一般器官灵敏,所以可能此时身体其他部位并无水肿表现。舌现齿痕而舌淡白湿润,属寒湿内盛;淡红而嫩,属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苔黄腻,多属湿热痰浊壅滞。第二章内伤脾胃,现代人常犯的养生大忌

金代脾胃大家李东垣曾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指出喜怒过度、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皆为内伤脾胃之源。而现代人的健康杀手就是我们诸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饭无定量、节食减肥、暴饮暴食、经常熬夜、酷爱冰冷饮料、不良情绪、遗传因素、药物的副作用等,这些都是诱发脾胃病的元凶,因此,为了我们吃嘛嘛香,更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解内忧,除外患,真正做到起居有常、饮食健康。暴饮暴食,为脾胃埋下健康隐患

被誉为“烹饪王国”的中国,一直崇尚以丰盛的筵席来喜庆佳节、款待宾客。很多人为了满足口福,为了应酬而餐餐暴饮,日日斗酒,大鱼大肉。虽然民以食为天,吃吃喝喝天经地义,并没有什么雅俗之分。但就美食而言,如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什么都能往肚子里面塞,这就是不知饥饱的暴饮暴食。短时间内,感觉不出脾脏有什么变化,但时间久了,就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加重脾胃的负担,使“食滞”成为常事儿,食滞的滋味不好受,饱饱胀胀,最惨的是,除了食滞还便秘,吃不下也出不来,破坏了肠道消化吸收的平衡状态,最终因暴饮暴食而乐极生悲,害人害己。

正确的方法是量腹节所受,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饭量来决定每餐该吃多少。有句谚语说得好:“宁可锅中放,不让肚饱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吃剩下的饭菜宁可放在锅里或倒掉,也不能勉强自己吃完。与之相呼应的是,上世纪80年代,营养学家就发现,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限制热能摄入,长期处于微饥饿状态的人的寿命,要比终日饱食者的寿命长20%以上。当然,任何事情只有做到“适可而止”或者“恰到好处”才算是最好的,否则便会引来“物极必反”的麻烦。长期强迫自己挨饿,身体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虚弱不堪、四肢无力、精神恍惚。“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这无饥无饱,就是进食适量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致因饥饱而伤及五脏。狼吞虎咽,脾消化不了心脏兜着走

如今,许多人都在忙,尤其是年轻人,忙什么呢?追梦!用上班族的话说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是的,忙是一种充实,或许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最好的尊重!我们都很自豪,不仅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富有活力和激情,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把这些优势转化为了生产力,转化为了财富,我们自豪我们是GDP创造的主力军。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忙碌在填充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挤兑了我们的健康!

奉劝一句,在奋斗的拼搏岁月里,即使再忙,也要给用餐留出充足时间,千万不能狼吞虎咽,草草了事。否则,会给脾胃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脾胃“工作”粗糙,这样的结果就是吃得多,但人却消化不了,有时还会出现了心慌、气短,心跳明显比平常加快等问题,这牵涉到中医一种最为通常的说法,“子夺母气”。

所谓“子夺母气”,是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来说的。心属火,脾属土,火能化生土,所以,火与土有“母子关系”,也因此,其对应的心与脾也就有“母子”关系。母子关系,大家最为明白,从生命的角度,没有母就没有子。而心和脾也是一样。人吃得过快、过饱,脾根本没能力消化那些食物时,就会借心气来帮助消化,这是夺心气,所以很容易诱发心脏病,这就是“子夺母气”。无辣不欢,当心脾胃“上当受骗”

于人生,许多人渐渐地有所参悟:什么都靠不住!就拿影视来说吧,电影《苹果》让你明白男人靠不住;而电影《色戒》让你知道女人靠不住;《投名状》让你知道兄弟也靠不住;那么,组织该有保障吧,而《集结号》又告诉你组织更靠不住。什么最实在?很多人是彻底想开了,口袋里的钱还不知道是谁的呢,最实在的就是吃,吃到肚子里最实惠。这里,很多人的健康观念本身就错了。食物美不美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还有一个内在的,而且美不美是相对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而言的。套一句最简单的话说,适合你的就是你的美食,否则,不仅不是什么美食,还可能是伤害你健康的毒药。

回到现实中,很多人感觉“不辣不够味”,甚至到了“无辣不成席”的地步, 这在南方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南方人对于辣椒的喜好有点像北方汉子对于酒的嗜好。南方有“不吃辣椒不革命”之说,而北方汉子也有“煮酒论英雄”的冲天豪气,二者尽管一南一北、一吃一喝,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辣椒主义者们看来,吃辣的时候,有一种畅快的感觉,辣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征服的欲望。在把那些辣椒大口大口“消灭”的时候,内心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吃辣椒的另一个价值,也是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在吃饭不香、饭量减少的时候,放上一些辣椒在菜里,就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此外,辣椒有很多药用价值。在南方,很多人如果得了风寒感冒,一般都不上药店,更不会看医生,用辣椒和生姜熬汤喝就可以了;如果有人消化不良,用少许辣椒煎汤内服,即可调治因受寒引起的胃口不好、腹胀腹痛;辣椒还含有一种叫辣椒素的成分,可以帮助抑制肠内异常发酵,起到排除消化道中积存气体的作用。此外,对于在潮湿气候中生活的人来说,适当吃些辣椒,还可以对风湿病和冻疮起到预防作用。

既然如此,是否就真的是不吃辣椒不够味,少吃辣椒不健康呢?自然不是。这里可以明确告诉你的是,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男人还是女人,老年人还是小孩,吃辣椒都不能太过,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其一腹胀腹痛

吃辣椒可以开胃,这一点众所周知。但辣椒食用过量反而危害人体健康,因为过多的辣椒素会剧烈刺激胃肠粘膜,使蠕动加快,引起胃疼、腹痛、腹泻,并使肛门烧灼刺疼,诱发胃肠疾病,促使痔疮出血。这也是过与不过的一个警戒性的判断标志。即如果你吃火锅吃得肛门发烧的话,就再也不要继续了,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减少辣椒的摄入量。自然,患食管炎、胃肠炎、胃溃疡以及痔疮等病者,则应少吃或忌食辣椒。

不仅是胃和腹部的胀痛,辣椒的辛辣成分常常会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肾脏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严重时还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其二痤疮、尿血

中医认为,辣椒虽有温中散热、开胃消食的功能,但同时它辛热有毒,过食可使体内湿从热化,表现为皮肤痤疮、血压升高、痔疮加重、鼻出血等。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辣椒,则会引起中毒表现,如胃脘灼热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甚至呕血、尿血、衄血、血压升高或下降。现代医学实验证实,其主要成分辣椒碱对循环系统有一定影响,可引起短暂性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及呼吸困难等。所以,需要特别提醒那些整天将火锅当饭吃的人,要适当调和生活的口味,以免过食辣椒而中毒。此外,辣椒的性味是大辛大热,所以患有红眼病、牙疼、喉痛、咯血、疮疖等火热病症的人,或阴虚火旺的高血压病人、肺结核病人,也应慎食。

其三治癌也致癌

研究发现,辣椒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是致癌物质自由基的“天敌”。但如果过量则可能引起口腔白斑,这与长期喜欢吃烫食和辣食有关。而口腔白斑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所以,适当吃可以防癌,而过量吃,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从上面辣椒致病我们可以看出,辣椒吃多了不行,即使不过量,也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比如:口腔溃疡者,患者口腔对咸、辣、酸、苦等味道敏感,吃辣椒会加重疼痛;眼病患者,红眼病、角膜炎等眼病患者吃辣椒会加重眼病;痔疮患者,痔疮患者如果大量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使痔疮疼痛加剧,甚至导致出血等症状;肠胃功能不佳者,吃辣椒虽能增进食欲,但也会使胃肠黏膜产生炎症,因此应忌食辣椒;慢性胆囊炎患者,因为这些食物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易造成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所以,患有慢性胆囊炎者应忌食辣椒、白酒、芥末等辛辣食物;有发热、便秘、鼻血、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热症者,吃辣会加重症状。此外,产妇在产后一周内也不适宜吃辣椒,否则不但使自己“上火”而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而且还会影响婴儿,使婴儿内热加重。冷热不均,让脾胃承受沉重负担

炎热的夏季,人们经常吃一些冷饮,像冰激凌、冰镇的汽水、冰镇啤酒,甚至冰镇西瓜等。尤其是运动过后,大汗淋漓,一瓶冰镇饮料下肚,要多痛快有多痛快。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做法虽然能够令人在高温下感到一丝冰凉,但是却伤害了脾胃。

在中医看来,脾胃最怕寒凉的食物,这个“寒凉”不单单指我们说的冰冷食物,还包括它的属性。古人通过对食物的外形与味道,食物进入我们身体所产生的寒、热、温、凉作用,向上向外或向下向内作用的方向,以及食物生长的地点、气候、季节的不同,来判断食物的属性。最后,根据食物的性质把它们分为温、热、寒、凉、平五性。而冰激凌、冰镇饮料、香蕉、西瓜等都属寒凉之品,吃多了影响消化、吸收,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西瓜,吃多了会严重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还会引发急慢性肠胃炎。

要想脾胃健康,饮食过热也是大忌。不是说凉的饮食多伤胃,要少吃吗?怎么热了也不行?事实的确如此。研究显示,饮食过热和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左右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食物的温度达到了70℃~80℃左右,甚至高达80℃~90℃,那就很容易烫伤食道壁。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则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可能有人会问,热与凉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有没有什么可以量化的标准呢?不瞒大家说,很多医学书籍都是很模糊地说,实际上,这里是有标准可供参考的,即以自己体温为基准,略作上下浮动即可。从热的角度讲,吃吃喝喝如果经常在50℃以上的就要警醒,你的脾胃可能已受到伤害了;此外,那些喜欢喝茶水,甚至刚沏上茶水,就一边吹茶叶一边喝水的人就要注意了,此时温度约在75℃,已经远远超过了胃肠所能吸收的温度,对身体的伤害是绝对的。这也提醒大家,最好抽一点时间,为自己倒杯水先晾着,不要等口干舌燥的时候才想起该喝点水了,倒上开水就开始嘘嘘吹着,一边烫着一边坚持喝水。前面已经说得够多了,就提醒你一句,当心过烫引发肿瘤。

如果从冷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吃喝的东西总在15℃左右,也要注意保护脾胃了。另一方面,那些热得满头大汗,不是冰镇啤酒就是冰镇饮料就咕咚咕咚地喝上一气的人也要留心了,脾胃可能正在遭受来自你自身的打击。此外,本身消化系统、胃肠道不好的患者不能多吃西瓜,也不宜吃冰镇西瓜,否则,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和腹痛,甚至有可能患上急性胃肠炎。美丽冻人,当心落下脾胃虚寒症

有些女性爱穿短裙,即使是由秋入冬、或冬去春来的寒冷之时,甚至是数九寒天仍风雪无阻,想让自己的美丽享受一种出类拔萃的关注,充分体现了女人爱美的恒心。我们大院就有这么一位,她叫小玲,平时喜欢穿超短裙,她妈妈常劝她说“天这么冷,多穿点,别把自己身体冻坏了。”甚至说“现在不听话,到老了得关节炎你就知道厉害了。”可现在的孩子都任性,这是个通病,小玲仍然我行我素,继续美丽“冻”人,可没有扛过多久,就听邻居问她妈妈怎么最近不见小玲,才得知她最近腿上、臀部都长了紫红色的硬块,压一压会褪色。医生说她得的是皮肤病,叫寒冷性脂膜炎,是冻出来的。换句话说,是冬天还裙带飘飘“穿”出来的。这里提及小玲的事例,是想给爱美的女性们“打个预防针”:为那些虚荣的美,丢掉了健康,不值!

事实上,小玲或许还算是幸运的,至少发现及时,“寒冷性脂膜炎”这种病,如果进一步严重会造成皮肤大面积溃烂。不是吓人,就这么危险。医学调查显示,近年来,到医院就诊的寒冷性脂膜炎患者明显增加,几乎都是时髦女孩。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爱穿超短裙。最为普遍的装扮风格就是:长靴+短裙。

中医认为,古人认为寒多自下而生,这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据报道,突尼斯妇女喜欢一年四季穿裙子,结果患风湿性关节炎的约占其总人数的70%。另据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学者的长期观察,日本现代青年女性所患的诸多妇科病,大多数与受了寒冷有关。这些疾病缠身,犹如人生之路带着“重负”前行,走不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或许这就是有的人说“裙短命也短”的道理所在。

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别以为胖、脂肪多就真的能经得起“冻”。寒冷性脂膜炎就特别易发于年轻、较胖的女性中。因为胖人的脂肪在臀部和大腿堆积较多,她们为了减少臃肿感,衣服穿得较少。当气温较低时,皮肤及皮下脂肪气血运行不足,容易引起脂肪细胞发炎,最终导致寒冷性脂膜炎发生。

该怎么办呢?

方略一:春捂秋冻以保暖

作为一条养生的谚语,“春捂秋冻”就给出了很好的养生指导,具体说来,由秋入冬添加衣服的时候,在适度和适时的前提下,能快点穿就快点穿,能多穿一点就多穿一点;而在冬去春来的时候则在适度和适时的前提下,能慢点脱就慢点脱,能少脱一件就少脱一件,以帮助身体维持恒温。

一旦发生寒冷性脂膜炎,只要适当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如用热水毛巾或热水袋局部外敷),促进血液循环,数周之内便可自愈。若是症状较重,特别是发生了溃破,就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诊治。

方略二:活血化瘀需“择食”

目前,对这一病症,中医上采用的主要是“活血化瘀”的疗法。所以,如果你是爱美一族的女士,就请多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以畅通血液循环。建议选择红糖和山楂。过度减肥,减掉的还有脾胃健康

对于身体而言,胖瘦适中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在现代时尚潮流的影响下,无论胖的瘦的都嚷嚷着要减肥,各种宣传媒介也将各式减肥仪器、减肥食品等产品挂在嘴边,引导人们带着不同的目的涌进了减肥大潮。其实,他们宣传的减肥仪器无非是让你多运动,减肥食品无非就是让你厌食和腹泻。通过运动减肥无可厚非,减肥食品(尤其是减肥药)则不太可取,吃多了就会拉肚子或者没食欲,这实际是在伤你的胃气,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五谷养的是胃气,你要是伤了胃气,这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先来看看黎黎的事例。黎黎今年23岁,正值花样年华的她容颜俏丽,美中不足的是稍微有点胖。她听朋友说不吃主食可以减肥,便不吃主食。肉类蛋类也很少吃,每天只吃些蔬菜水果,喝点牛奶。一个月下来,的确瘦了一些,却也憔悴了许多。常常头晕恶心,有时还伴有呕吐,提不起精神。经过诊断,她患了轻度营养不良,脾胃也比较虚寒,吃了好长一段香砂六君子丸才给调理过来。

黎黎和很多人一样,认为单纯不吃主食就可以减肥,对其他食品却不加节制,这是十分荒谬的。减肥,应该减少摄入的是高热量食品而并非主食。因减肥而减少主食的摄入量,长期下去,除了常感觉腹部不适、饱胀、食欲不振、胀气、胀痛外,还可能出现胃下垂,甚至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

因此,为了脾胃健康,更为生命之树长青,节食减肥者一定要顾及脾胃的承受能力,合理节制食物的摄入,否则,脾脏力不从心时就可能消极怠工,不将食物精华往上送,反而往下走,让营养随着尿液大量流失。这不但不瘦身,反而还会引起疾病。滥用药物,“毒”害脾胃没商量

现代人治病的方法很简单,头疼医头,脚痛治脚,哪个器官不好用干脆摘除拉倒。对待脾胃也是一样,平时常备肠胃药,有一顿没一顿不是问题,不舒服了哗哗灌药。却忘了“是药三分毒”的道理,给脾胃健康加上了一把沉重的大锁。

的确如此,某些西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非甾体消炎药物可引起胃粘膜糜烂,糜烂后可进一步导致慢性胃炎。另外,利血平、水杨酸类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损伤胃粘膜,降低粘膜的抵抗力,刺激胃酸的过度分泌,引起溃疡病的发生。而一些泻药或通过灌肠来维持排便的“通畅”,可能会起到暂时的效果,长时间使用就有可能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因此,服用药物时要紧遵医嘱,注意合理用药,不滥用,不贪多。

此外,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滋补药,如果滥用乱服同样也可导致毒副作用。很多人认为,“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这是对补药的误解,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本来身体十分健康,就因服用了一支东北人参,结果导致胃部胀满疼痛、头晕、面部潮红、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经诊断其症状是因服用过量人参而致“人参综合征”。此人病好后,很长时间一直食欲不振,没有胃口。由此可知,补药也不能随便滥用,无病照样伤身。放纵性欲,“色”字头上悬一把刀

众所周知,性与肾有关系,但如果将脾胃和肾放在一起,怕是很多人都感觉有那么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系不仅有,还是“攀附上的亲戚”,其本身就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具体说来,肾藏精,如果一个人在“性福生活”的问题上太过贪恋,就会造成肾精不足,继而肾阳衰弱。我们说,肾气是身体的本原之气,如果肾气衰弱,那么,脾胃就会因为失去了肾阳的温养而虚弱,如果身体本身存有病患的话,那么,患者的病情就会加重,自然会影响身体健康。这里,尤其要提醒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一定要注意节制性生活,勿姿情纵欲,以免影响疾病的康复。

从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中,古人对于性之养生这样忠告我们:在饭后饱肚的情况下不要立即进行性生活;在激烈的性生活之后,不要马上进食过多,这一说法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二者皆会伤及同一事物——脾胃。

这是什么道理,简单为你做一阐述:在相对安静平和的状态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