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曲江生活访谈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10:30:01

点击下载

作者:白凯,王晓华,谢雪梅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根植:曲江生活访谈录

根植:曲江生活访谈录试读:

关于曲江:新文化地理的视角

关于曲江,我知道她的时候是1998年。本科毕业前夕,班上同学们都因为恰逢第一次国家机构改革未能找到心仪的事业单位工作而发愁,但有个同学去了曲江,听说是政府性质的管委会,典型的事业注1单位。紧接着,毕业没过多久,我们印象中大雁塔北面那个大斜坡没了,大斜坡两侧的曲江春晓园和盆景园也消失了,大雁塔村也被“改造”了……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感觉,好像某个人在陕西师范大学东边那片区域没日没夜地垒积木,轻巧的、剧烈的!“70年代,瓦胡同村那边都是农田,还能看见狼窝,狼还跑进跑出的”,这是我刚进入大学时,男生宿舍楼管理员王师傅说的。因为后来的曲江,也是现在的曲江新区行政界线离陕师大最近的地方,就是学校东墙外的瓦胡同村。那时,我对瓦胡同村充满厌恶和憎恨,学校东门外脏乱差,时不时还能听到女生说,东边三米多高的墙又被从外面挖开一个口子!着实不理解,那些来自那个区域的挖墙人,你们是为了偷东西还是为了看女生?

变化是为恒常!

曲江那个地方也没因为我的厌恶和憎恨而停止变化的脚步,反而是越来越快了。期间,我去法国读书两年,回来时发现,学校东门对面已经建起了一个被陕北煤老板占据而卖空的“曲江6号”。原来印象中的大雁塔北面的大斜坡变成了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后来又是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拆得越来越快,建得也越来越快!关于曲江的赞扬声和批判声此起彼伏,时常会被听到。但这一切,和我有什么关系?唯一和我能发生些许关系的是,那个令我极其厌恶和憎恨的瓦胡同村没了。

之后,我有些同事朋友陆续搬到曲江居住,还有些毕业的学生或师弟、师妹去曲江工作,从他们口中,能听到一些关于曲江的、关于注2他们的故事,“空间”变了,“人”也就变了!

曲江其实做了一个特纠结的事情,就是建设了一个以“文化”为主导的新区!关于“文化”,其概念界定可以说无所不包。依我个人看,在曲江主导的“文化”新区,他们关注了物质文化,以开放替代了闭合、以新代替了旧、以灯火辉煌代替了幽静昏暗……,而这一切,都是一种文化层面的空间置换。

空间替换了,人呢?

国外有个很知名的华人学者,叫段义孚(Yi-fu Tuan),他和北洋注3军阀段祺瑞好像有点姻亲关系。老先生是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也是“地方”研究的大家。

段义孚1930年出生在天津,因战乱和家人迁居重庆,1941年,10岁时在隆隆炮火声中和家人前往菲律宾,后来先后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生活。他博士毕业论文做的是纯理科的自然地貌研究,但在博士毕业后,研究方向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提出并发展了地理学中“地方”的概念,并凭借其著作《恋地情结》(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and Values)蜚声国际地理学、心理学及建筑学界。

作为研究者,我个人理解新文化地理学及“地方”的概念,更多体现出研究者深入观察社会后的发现,当“流动”(mobility)成为一种社会生活常态,人们亟须寻找一片“寄居心灵的空间”,并使其成为自我的“地方”,有了“地方”才能出现“根植”,才会产生稳定性。这个过程,空间的作用不可或缺,还有一种隐含的线索,就是生命体验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段义孚之所以能如此恰到好处地拿捏和深化“地方”的研究,与其前半生大跨度的“流动性”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他所诠释的“恋地情结”或许在其时隔60余年后返回中国后所注4著的《回家记》中可以发现部分端倪。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高度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加之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或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转变,“流动”成为美国人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和特征。这个时期,段义孚完成了《恋地情结》的写作,并以此深化了“地方”的概念和研究。审视那时的美国,似乎和现在的中国有几分相似。

空间和地方二者的关系在于:空间承载地方,而地方凸显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空间的物理属性不被破坏,它会恒常不变,即使人去楼空;而地方则不同,当人离开了,地方会瞬间土崩瓦解!空间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而地方迎合人们的精神需要。空间是我们建设的,而地方则是我们建构的。

有的地理学家提出,没有不变的地方,而总有些地方的地方性会得以保留。认真思考,这好像是一个真命题,但似乎也是一个伪命题。视其为真命题的原因在于,上面的论断给出了变化的恒常,即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事物均在变化运动当中;视其为伪命题的原因,是其肯定了有些东西的恒常不变,但这种恒常不变真的存在吗?

地方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通过自身经验对其进行了建构。建构必然会是个过程,过程会有明有暗,有些是我们自己意识到的,也有些是我们自己没有感觉到的,如浮华世界中的人生众相,恍惚中,我怎么会在这里?我和这里又会有什么关系?

1978年以来,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确实变化了,但是好像有那么一种感觉,我们挤在一起,却难抵孤独!

还是1978年,我的个人经验从那时开始深刻,好像每个人心灵深处的那个地方都被打碎了。新的地方又被建构起来了,宽阔的街道、明亮的办公室及温暖的居所,但你却悲哀地发现,你不可能,也不再会拿着凉席在鼓楼门洞里面纳凉。

俗世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地方破碎和建构是同步的,但也有例外,有的人可能根本没有自己的地方,而有的人或许曾经有过,破碎过后则停止建构。

东方之所以有别于西方,因为在东方,我们关注更多的是群体,而在西方,他们更关注个体。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某些区域中,空间的物理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政府又措施性地引导不同人群在某一空间中大量积聚,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被建设,人的积聚,不同类型人的积聚,使空间承载的地方也被建构。

曲江,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梦想

做一家百年老店

本文故事描述的李先生,40余岁,在曲江经营一家日式餐馆,采访地点在其餐馆内,时间为2013年11月19日10点到12点之间。

曲江的发展给周边乃至整个西安居住环境都带来了很大改变。早些年,曲江周边都是农村的苞谷地,很荒凉,和现在的商业中心差之甚远。现在周边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大雁塔以南的区域(大唐不夜城),已成为西安南郊的新型城市商业中心。做标杆

我们这家店亲历了曲江这块儿从招商一直到经营的发展过程。试营业是2009年7月18日,当时这里建筑是完成了,但招商时商家们还心存疑虑。因为区域建设不是连续的,五年前南边的客流量也很缺乏,周边交通也不方便,大唐不夜城还没有芙蓉园有名。芙蓉园投入这么大,“国人震撼、世界惊奇”的广告语都上了凤凰卫视了,会有很好的带动效应。而不夜城这边就几个仿唐建筑。因此,这里第一批招商不太成功。

为什么大唐不夜城前期进入的全是餐饮业态呢?因为在商业氛围布局里,餐饮业态是最聚人气的。很多人也好奇这个地方开了一个什么样的馆子,什么样的餐厅。有了吃饭的人,人气就积聚起来了,之后才是休闲购物和享受体验。

在现代商业经营模式推动下,大综合体的概念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上海,很多地方餐饮业整体已经占到50%,甚至60%,然后才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态。曲江当时也号称要做成一站式、体验式的商业服务模式。理念很新,也很潮,但前期进展得非常艰难。记得我们刚开业的时候,某个电视台来采访,要宣传这个地方。当时,记者采访我问为什么要在这里选址,我回答说,出于两个原因:首先,这个地方是一个文化福地,出门就能看到千年的大雁塔,大雁塔的历史文化痕迹是不可复制和移植的,其文化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其次,大唐不夜城的建设很好地体现了“物质文化传承”。我们选择做日本料理,从文化上来讲,日本是较好地借鉴中国文化的国家之一,它对中华文化特别是唐代文化的发扬继承大家有目共睹,可能在全世界来讲都是继承得最好的。据说曲江这边的设计师和日本的设计师还交流了很多。我们做日本料理,就是开启了一个洞见日本文化的小窗口,而这个地方恰恰符合我们这种业态的需求。从未来发展来讲,西安的声望要迈进的话,肯定是有市场前景的。另外我们也想做一个标杆,要把西安的国际化符号打造得更丰富。我们前期来的时候情形很惨烈,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客流量,一开始我们就有这个心理准备。当时预期我们这个店亏一年。有些商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好在第二年人气就开始明显地回升了,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的时候,这边店里都要被顾客挤爆,整个大唐不夜城,估计一天的客流会达到30万人次以上,整个街区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曲江新区住宅楼是西安卖得最好和最贵的,有很多大盘都在这儿。按这种住宅开发密度,未来消费市场是值得期待的,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出现消费井喷的现象。我个人认为,原因还是综合配套不足,这样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曲江新区不像高新区,高新区已经发展成熟,配套条件比较完备。

值得期待,随着入住人数、综合配套、周围商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当然还有教育的融入,曲江新区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通过这么多年的变化来看,曲江新区的外貌确实改变了,南湖和遗址公园都已成了外地游客的必来之地,也确实给很多外地人带来震撼。

从城市建设、城市形象来讲,政府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曲江无疑提升了西安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其实一个好的餐厅和一个好的商业氛围能不能持续,要看地理环境的消费潜力。为什么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这么好?就是因为它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成为一家百年老店

我们经常听一些经济学家的讲座,诸如许小年、郎咸平。这些学者对经济规律的研究,还有市场业态,虽一针见血地提出很多问题,但解决之道还有待商榷。

我们是做实体经营的,相对熟悉服务经营的一线情况。新的投资经营,需要了解和判断整个行业情况,且会筹划很长时间。从我个人来讲,我一般都是带着项目去找地方,不会盲目进行。如果搞经营的人总想着只做一个餐厅,做一个小店,看局部,看今天营业额有多少,可能有点狭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或者未来自身的经营收益,需要看大局,看整个市场。说大一点,你要看全世界的经济情况,甚至看股票的指数;说小一点,可能要看西安的政治经济气候,周围的区域气候、管理水平,这些都跟投资经营密切相关。

一个成熟的企业,特别是国际化的企业,市场一定是很细分的。你做什么就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样的客人,定位一定很明晰。所以我跟我的员工讲,我们有目标顾客群,绝对不是流水式的。今天门口有20万人和你没关系,重要的是人家是冲着你家来的,冲着你的产品来的。在产品创新上,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提升。我们的榜样是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发达城市。北京有1500家料理店,上海有1600家,香港有超过2000家。香港有一个俗语:料理店比金店都多。你随便走一个街道,都会看到若干家料理店。因为料理的特点是比较清淡,最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城市越发达,它的普及率越高。在上海,排名前10位餐厅,有6家是日本料理店。国际化程度高的地方就有很大的需求量,好的日本料理店甚至要提前一个礼拜预订。西安市所谓的国际化,不能整天吃羊肉泡馍、凉皮吧?当然不是说我们回坊的东西不好、凉皮不好吃,那只是特色而已。你要国际化,就要让全世界的美食都在这聚齐,这才是国际化的一个充分展示。

西安有品牌的料理店我们细数过,不到20家,其中我们占市场的一半还多,这跟我们之前十几年的经营历练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紧抓自己的客户,体现自己产品的特点,并且把自己的特点进行最大化发挥,之后才能形成服务的连续性。

据我个人的经验,做实体店要专注,要明白做这行不能朝三暮四,要在这个地方持续深耕,要做就做行业领先。最起码在西安要保持领先。领先就意味着,要从规模上、体量上、社会效益上、经济效益上,都要做老大。当然,市场肯定有一个成长、发展、成熟甚至最终衰败的过程,这都是自然规律。一线城市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上海的徐家汇、陆家嘴这几个商圈,也都经历了这个过程。一线城市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顶峰。上海徐家汇的港汇,在若干年前去的时候门可罗雀,但是现在它的需求量起来了,每天那里100多户,甚至200多户商家门口都排着长队。我们当时也向同行了解到,他们的租金按每平方米每天算,而我们现在按每平方米每月算,没有可比性。换句话来讲,一平方米到了上千元,商家仍然能撑住,就是因为充足的市场需求量。另外企业也有一个高效的工作机制,消化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现在西安可能开一个店要50个人,人家20个人就够了,劳动率提高了,也是竞争的必然。西安如果按照一线城市来做的话,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想做成一个百年老店。餐饮一定要做持续。中国餐饮平均寿命是1.06年,说起来令人很伤心。1.06年是什么概念?连投资成本都收不回来。这是平均下来的,当然不乏有些做得很好的,可能做十年的。但比较而言,在日本开馆子的做70年、200年的,比比皆是。马云等到日本也很惊叹这一点。如果真正做餐饮,其实也是苦恼和乐趣皆有,为发现一个新东西,全世界各地跑。上海那些所谓的料理店我都去遍了,都可以当美食导游了。要做这一行就必须专注这一行,要了解,能给别人娓娓道来,什么地方有什么店,具体什么位置,什么来头,这些都是学习的成本。要能体会城市的多元化

一线城市的发展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最主要的是管理理念,这比架上个牌子说要做文化产业更有实效。经营者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品位,有消费的唯一性,并能成为消费的引领者。城市是先进的、时尚的、领先的、一流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往前推进的,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搞时尚的人自己不时尚,那肯定做不出时尚来。

但是从大气候来说,曲江现在仍是空有其表而缺乏内涵,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填充,需要业态的不断重新组合。曲江最主要的消费潜力是人,尤其是本地的消费群。其次就是配套,包括各种业态,更多的娱乐、文化的东西。比如最近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活动有点偏少,特别是音乐厅的利用率太低,这都是让人比较遗憾的。在国外,威尼斯那么大的广场,家家店里都是穿着燕尾服拉小提琴、弹钢琴的,弥漫着艺术气息。在那儿喝咖啡、喝鸡尾酒的人乐此不疲,是很享受的,消费也不低。为什么我们的广场不能弄?特别是休闲区,只要在不妨碍出入的情况下,可以放开一点,干净一点,自律一点。欧洲街头咖啡馆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门外边都是最贵的。外边要3欧,里边2欧,站在那儿1欧。喝咖啡为什么外边最贵呢?因为外边闲适嘛。老外的休闲就是这样,人看人,当然肯定把道路让开。这点上海做得比较好,上海的城中心有很多小街道,本来两人一错身就可以过去,人家还专门划一个放自行车的地方。上海那么大的城市都能做,西安不能做吗?其实可以做得很人性化。小商小摊和城市建设是相容的,不是对立的。

我们是被招商引资过来的,那个时候市长做了很多工作。推动曲江建设我觉得市长功不可没。我虽然跟他仅几面之交,都是因为工作,注5但他很下势,晚上12点还在巡视,有不好的现场马上打电话,让管理人员进行改正。有这样的领导来现场督促,结果马上不同,把这儿搞得很干净。

前期曲江管委会在招商的时候说是一站式的。规划部门都在尽力地给人开绿灯,包括搞点亮工程,你拿个方案,他们批了以后,管委会掏一半钱,你掏一半钱。一个商圈的影响力要有后劲,不只是前期把商家引进来,后期的管理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也看到有媒体批评曲江,当然批评的是地产,是曲江这个运作模式。我感觉记者有些以点带面了,它不是绝对没有好处。如果没有这个,这边仍是大农村,会有现在的感觉吗?

采访手记

当你漫步于曲江街头,是否想过这里曾是一片麦田?当你品尝着异国美食之时,是否想过异国文化与本土文化如此地契合?也许曲江的魅力就在于改变、包容与接纳。在全球化迅速蔓延的今天,多元文化在一座城市、一个区块、一处角落迅速集聚,在增加地方个性、品位的同时,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依托于曲江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人的多元属性和消费空间的多义、解构、流变之间形成了复杂注6的“人—地”关系。

美食是多元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成为拉近世界距离的媒介,而且也承载着文化传播、地方表征,甚至是社会变迁的功能。一方面,美注7食使全球性和地方性在交互影响过程中达到某种综合;另一方注8面,美食在征服本地消费者的同时也在重构着城市的消费空间。新文化地理学关注消费的意义、认同、想象及其与地方的关联,美食不仅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消费空间的有效构成,其既体现注9了消费文化的空间转向,也体现了消费空间的文化转向。因此,不论是大尺度层面的国际化和标杆化,还是小尺度层面的百年梦想,曲江要做的便是对消费空间“惯习”与“诗性”的持续生产。这其中的惯习是要用文化的力量对消费空间的推陈出新提供有利的依靠和保注10障;而诗性则是基于感性层面,使消费关注于生活的风格、诗意注11与想象。

我想有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本文故事描述的黄女士,30余岁,在曲江经营十余家店铺,采访地点在大雁塔广场的一家咖啡厅,时间为2013年11月14日14点到16点之间。

2004年6月1日,我成为大雁塔景区的第一批商户,直至今天。这期间,我们换了好多届领导,这儿的商户也淘汰了一批又一批。我就是被沉淀下来的那种,见证了曲江的一步步发展。我们这家咖啡厅是今年3月份新开的店,装修好才两个月。

我在曲江这么多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环境的变化。原来这儿是一片片荒坡,现在走到哪儿都让人觉得很舒心。原来公交车只有一趟,就一个224路,而且只走到射击场,现在交通便利多了。要说曲江变化很大,我看不能用很大,应该说特别大,相当大。短短的十年,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用“小市民”的眼光见证

我来曲江的时候,那时候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唐城墙遗址公园。那一片原来有个庙坡头村,全是无人管理的花椒树、苹果树,果子也没人摘,满地都是野菜。现在是曲江公馆二期,花椒树林也变成了公园。大雁塔北广场的开发建设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那个区域原来全是荒坡,旁边都是大柏树。在北广场建成之前,我每次路过总是害怕后面是不是会冷不丁出现个什么。我当时是骑自行车去大差市上班的,现在换成了汽车,这也是变化之一。可以说,我看着曲江在成长,也算是用小市民的眼光见证了其变化的过程。

我刚来曲江的时候是做保险的,平安保险,做了六年。后来在庙坡头村买了房,当时才1000块钱一平方米,挺便宜,十几万块钱就可以买一百多平方米。那时候喷泉还在建,元月份开园以后,我天天上班从这里经过,就基本看不见喷泉的水,因为人太多了。到了“五一”的时候,人就更多了,我突然觉得在这个广场上,要是有一点商业氛围的话,不管卖什么,肯定都可以挣钱。挣钱是一方面,那些游注12客看完这个水,眼瞪瞪地就走了,没有商业氛围,他们很难久留。

想到这些,我就去找了现在的大雁塔景区管理公司,当时它还是事业单位。我的想法刚好与他们吻合,他们也有这样的规划。

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冷饮摊,就卖冰激凌、矿泉水,我卖得最多的是矿泉水。那时就是从可乐公司拉来一车,放在现在这个5号亭下面的那个木栈道上,一车水763件,一堆一堆的,像一座山。当时景区管理公司的人说,这样可不行,后来就帮我找了一间库房,就是他们原来那一排门面,有一间是空的,让我把东西都放在那里。

当时生意还是蛮不错的。对做生意来说,北广场人气相当旺,主要原因是空旷的街区没卖东西的,只有一个喷泉。当时的人气和现在比不相上下,但是现在的人被分散开了。当时人多的时候,喷泉根本就看不到,不像现在有工艺品,人们可以随便转,那会儿就我们四家卖冰激凌和冷饮。从冷饮到小车再到商亭

最初我们在大雁塔北广场,也就是卖冷饮,到了第二年步行街南北贯通之际,管理处的张总为了丰富广场经营类型,规划了一种售货小推车。最初的售货小推车只有18个,大家都在琢磨到底要卖什么,没人敢接手经营。我很“幸运”,被点名“抓了壮丁”,1800元入手一个推车摊位。后续推车摊位的经营,五花八门,有经营卖衣服的,就是小孩子那种装饰性的衣服,有卖首饰的。做小推车的时候就不做冷饮了,改成了工艺品。当时我对工艺品没什么概念,只好去康复路批发市场贩货回来卖。女人可能天生对饰品感兴趣,我进来的货物销售还不错,唯一一个缺点就是价格不太好掌控,18个小摊车,很多出售的工艺品是类型重复的,比如,一个工艺品胸针,你可以卖到5块钱,也可以卖20块钱,甚至35块钱,要看客人的喜好程度,也看是否有其他商户砸价,会经营的,销售经营很好,东西卖得快;不会经营的,坚守岗位也赚不到钱。后来我自己也有点厌倦了,恰好有个朋友问我,如果确实没精力,能否把那个小推车摊位转让给他,我顺水推舟,也没收什么转让费用,直接给他了。

再之后,我经营了一个商亭,就在肯德基最前面的那个,1号商亭,一直在那儿。营业面积增加,卖的东西种类就增多了。那会儿流行柯达胶卷,大家可以租相机。我们一边卖冷饮,一边租相机。相机我租给你,押金是100块钱,你买个胶卷,再买一副电池,装好就可以走人。回来以后,如果还要冲洗照片,就把胶卷收回来,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取走照片。

这中间我一直是卖冷饮,也没有再变化什么经营品种。后来,回家生宝宝,几乎一年多就围着孩子转,生意就暂停了。从帐篷到24间木头房

到宝宝一岁半的时候,有一次偶然碰到了大雁塔管理公司的张总,她说,孩子如果大点了,你能走开,回来再整点什么吧!和以往的经营场地不同,这次我接手了几个木头房。大雁塔北广场最早的经营场所,除了我刚提及的小车和商亭外,每到“五一”“十一”或年关的时候,管理处会在广场搭建一些临时的经营性大棚,搞露天演出什么的。因为人多,一般的厂家也愿意短时间租赁。这种经营方式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如果假期七天下三天雨,那帐篷和围挡都会被淋得乱七八糟,经营的外部形象特别不好看。广场管理处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来琢磨,怎么能既好看又能达到展出经营的效果,于是就有人提出做一批可以拆卸的木头房子,一个木头房子的制作成本大概1万多。张总给我说了这些,我觉得这行,能经营,就请她帮我先做了10个。

和以往我们亲自经营不同,这次做起了“二房东”。我招来了10家商户,房子是我的,他们带货来卖,我帮他们办各方面的手续,工商税务什么都包括在内,费用结算是经营户一天给我多少钱。之后,我觉得10个房子太少,又扩大。最多时做了24个这样的小房子。这种方式一直维持到前年的7月1日。三年多的时间,木头房子的经营在广场一直都很稳定,我们和商户也建立起了足够的信任,广场管理处也觉得我做事比较靠谱,总之三方都比较满意。

后来因为新管委会主任认为这些亭子不符合整个广场的文化氛围和形象,也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就被取缔了。2011年7月份,广场上所有的流动商铺,就是那20多个用来做活动的木房子不能继续了。现在大雁塔广场基本不让做什么商业经营活动,只可以做与文化传承有关或公益性质的,可能管理层有更为深远的想法吧!什么都弄得了

有了前面的经营经历,我成了景区商户招揽的代名词,像曲江池或者别的景区开业要找商户,问到大雁塔管理处,他们就推荐我,“我们这儿有个商户姓黄,什么都弄得了”。曲江池开业,那边的管委会来找我,我就在那儿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屋,一共才十几平方米。经营面积太小了,但也没别的办法,就那么一个小小的房子,而且周边卖冷热饮的店面都有了,我又不能和别家冲突去抢生意,就只能现做现调的冰激凌和咖啡。曲江池气球推出后,就是那个“曲江眼”,我就在那儿开了一家奶茶屋,这样慢慢扩展,现在我在曲江有了十几家这样的店面。

很多像我这样在曲江初创时期开始经营的人,现在在曲江都有类似的几家连锁店。前年曲江楼观台开业,也是我们这些在景区有过开业经历的人先进入新的景区,去做景区的商业氛围,毕竟我们前面有过相关的经营经历,肯定比新人摸索着走得快些。

曲江旗下的这些景区,我还是比较喜欢大雁塔南北广场这个地方。我个人认为,景区商业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没有人就不可能产生需求。像曲江池那边经营就特别困难,管理人员的任务重,但是能下手的项目又不多。看着那边人挺多,但都是些遛弯、遛狗、跑步和转圈的,基本不消费,而大雁塔南北广场就不同了,亚洲第一的音乐喷泉,能吸引一些人,最主要的,还有大雁塔这个历史名胜古迹。芙蓉园我一般是不去的,要买票,我想在那里做生意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我自己现在的十几家店都在曲江,北广场、曲江池,甚至在财神庙文化区、楼观台,还有临潼,只要是有曲江冠名经营的地方,基本每次开业我都去看看,我对这曲江还是有感觉的。

除了咖啡厅、奶茶屋,我马上就要在秦汉唐(商业广场)开个照相馆,想要做一个专门做大唐服饰的主题文化照相馆,跟一般的影楼概念不一样。之前我经营过照相、胶卷、洗照片之类的,现在科技发达,柯达都倒闭了,我还能活下去吗?这个时代,只有极少数人可能有这种需求,大家都换成数码照相机,这些也需要在经营上跟进。

我对我开店的地点充满信心,其他追随的经营者也认可我,只要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那就肯定行。走眼也是有的,比如曲江轻轨,我们要在曲江轻轨上开一家韩式料理店,装修好有一年多了,在那儿一直放着呢。现在想想也不算完全走眼,因为曲江轻轨一直没开业运营,如果开了,我还是有信心。那个韩式料理店的经营合同是前年7月份签的,到今年7月份就两年了,还没有开始。不过景区也没催再交租金,对一个商人来说,我把钱投到这里,看不到利润,那就是失败的,我还有二三十万的装修钱在里面投着,如果现在谁要那个店,我就转了,不想等,总是觉得是件很丢人的事情。几乎没有假期

我差不多整天在曲江转悠,循环往复,从一个店到另一个店差不多就5到10分钟。我家到曲江池也就3分钟,从曲江池到大雁塔,就四五分钟的样子。

提及出去旅游,我挺羡慕那些上班的人,他们都有固定的假期和双休日。我每年都是快到过年,农历二十六,所有员工放假我才得闲。其实这样做在景区也是不允许的,就是因为我们时间长了,跟景区领导熟,才能请到这么几天假,要不就必须经营到大年三十。但是大年初一我们是必然要开门,景区不让开我们也开,生意奇好,人多。这样看来你也知道了,一年365天我们几乎没有假期,发自内心地羡慕人家上班的,有周末也有年假。将来做一家企业

不管是曲江文旅还是各景区的老总,都认可我,觉得我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靠谱,不会给他们添乱。我自己也很愿意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经常给下面员工说,你们干好这些事情首先是为了你们,然后才是为我。可能是因为生意做到一定程度了,我觉得钱现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只求每天开开心心的,下面员工把工作做好,我愿意给他们多发钱,也愿意在未来发展中,把他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到我的计划里面来。

我经常给员工讲,让我站柜台销售,我可以像世纪金花商场的员工那样,做到不管顾客怎么刁难,都能自如地应对他们。做销售态度很重要,顾客有些事情想不通,偶尔说一两句难听话给服务员很正常,但服务人员不能让事情恶化,这是自身能做到的,要工作就一丝不苟,服务态度好,虽然我们的服务培训赶不上世纪金花,但我始终如一地给员工灌输这种服务理念。

在管理上,我基本都是以柔克刚,属于教导式,很少使用严厉批评。如果发现下属有了问题,我一般都先自责,个人认为,员工的程度和层次决定了他们看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出了问题,我基本都是原谅式教育。在挑选员工上,我的标准是选择18~25岁的,管理相对简单,结过婚的基本不要,因为他们负担重,要求也高。事实上,年轻员工只要能看到希望,觉得老板对他们关心,他们也确实很努力,我觉得他们已经做得可以了。

我现在手头的项目,基本上只有一两个是挣钱的,其余的其实都是在养员工。运营模式上,我来投资,招聘员工来帮助经营。经营收入上,我自己可以估算出来,像今天这样的天气,我店里的销售额,他们不给我交,我都能猜出来是多少。说起来,其实原因很简单,以多年的经营经验,用往年营业额再加上当天的客流量,就能推算出来。

将心比心,员工也是人,虽然给我打工,但尽量对他们好一点。比如,我们的临时工,我一个月也给他们发2000块,管吃管住,身体不舒服,我还给他们买药什么的,算是公费医疗了吧。现在店多了,我的钱还是靠员工帮忙赚,所以有时候真的对他们比对我自己还好。我会给厨师说,让他们按点吃饭,下午安排厨师早早让把饭送过去,晚上饿了不准吃,晚餐吃多了不好消化,老了影响就出来了。员工对我也挺好,如果碰到饭点我还没吃,经常会有人说:“姐,你赶紧吃饭去!”

我觉得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地方,只要投入了,还是有回报的。像曲江我的项目,基本都能做起来,在这个地方投入了我的心血,它也会回报我,成就我的梦想。

我现在的工作基本上就是管理,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就是将来做成一个企业,慢慢地发展,可以留给后代的,十年、百年地发展。这个机会可能马上就会有了,曲江马上要建一个中央文化商务区,在大雁塔以南五公里,大概在南三环。我猜这和习主席去哈萨克斯坦提到的重建丝绸之路有关。咱们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曲江要建一个中央文化商务区,就是现在广告上写的CCBD,这是曲江未来的项目。如果未来能在这儿开辟一个销售团队,我就可以承揽咱们曲江的开发项目,可以带领我的人去做销售,在将来的文化产业里,虽然我不会生产、研究、开发,但我可以做销售。我对曲江非常满意

我对曲江非常满意。特别是夏天,在北郊转一圈回来我就觉得北郊特别闷热,但是一出和平门,就觉得空气都比那边好,而且还感觉凉一些。

美术馆里面原来有一个书店,我特别爱逛。现在大家都在网上看书了,但是我不习惯,感觉浏览完了就没有了。我习惯买书,一周买好几本,原来那个书店我经常去。

我平时很少去曲江之外的地方,除了搞一些经营活动。朋友家人聚会我也基本安排在曲江范围之内,为此,别人经常说我对曲江是“鬼迷心窍”,反正我不管,要聚会就来曲江,来曲江我掏钱,别的地方我不去。说实话,出去跟朋友说我在曲江做生意,住在曲江,自豪感还是有的。因为在外人看来,“你在曲江,你就很厉害,很上档次”。在他们眼中,在曲江工作,这个工作环境,还有这个客流量,经营状况肯定不能差。

外地的亲戚朋友来了,我也都极力推荐曲江,让他们住在曲江,吃在曲江,逛在曲江。

发自内心地感谢曲江,它让我生活发生了改变,也提升了我自己的认同感,以后我不管去哪里,只要大家说,这个女的在曲江干得不错,我觉得这就行了。

采访手记“我在曲江这么多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环境的变化。原来这儿是一片片荒坡,现在走到哪儿都让人觉得很舒心……”作为城市飞速发展的缩影——曲江正在向世人呈现出新的面貌和风采;而作为一名城市空间更新的亲历人和见证者,从冷饮—小车—商亭的变化是曲江对“我们”梦想的承载。

从乡村到城市新区,从田地到高楼,城市更新成为了推进城市现注13代化、融入全球化和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关键方式。社会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不论是从城市空间资本的角度,还是从城市空间修复与重建的角度,城市更新不仅提升注城市经济活力与城市吸引力,同时也促使了社会置换与文化更新14。

随着曲江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曲江的城市更新呈现出两条新的途径:其一,就把曲江新区作为城市更新所构建的“新”地方而言,旅游与地产成为曲江的地方符号,并且这些地方符号正在内化出曲江的地方性,即独特和包容。其二,对于大多数见证曲江发展的人而言,曲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亲历者内生出了新的地方认同,这种认同体现在“吃”在曲江、“住”在曲江、“玩”在曲江的多元合一。所以说,当我们谈论梦想时,其实有些时候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因为城市硬件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实现梦想的机遇,这或许就是“曲江与我”的完美契合。

希望与客人成为朋友

本文故事描述的李女士,20余岁,在曲江一家餐厅任经理,采访地点在其工作的餐厅内,时间为2013年11月19日15点到17点之间。

曲江这个地方在唐代是比较有名气的。2009年我来这儿,当时周边很多东西都在建,没有什么公园之类的。当时酒店也很少,只有我们小白鲨,还有对面的阅江楼。现在这个地方真好,也是咱们西安的一个亮点,很多外地人来了之后感慨地说西安发展特别快,由曲江这块新区就能看得出来。

2009年我来了之后就特别喜欢这个地方,觉得它环境好,空气也比较好,想不到西安竟然还有这么美的地方。因为之前上班的地方在高新区那边,来这边很少,曲江毕竟是一个新区。当时来了之后,就有想留在这边上班的想法。这个店是2008年筹备的,我2009年过来,来得算是晚了。先来的那些人都向我反映不太好坐车,因为宿舍离得较远,走路大概得40分钟。那时最不方便的就是没有公交车,好像只有一个22路,而且晚上八点半就收车了。因为是餐饮业嘛,我们营业到很晚,总是感觉回去非常不方便。经过这五年时间,坐车变得方便了,出租车也慢慢多了。当时园区也有来调查这边有什么不方便的,我们建议公交车能不能延迟,现在有的就延迟到十一点了,这对我们来说就方便不少。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边发展迅速的旅游产业,比如现在对外开放的寒窑公园,还有海洋极地公园。地产是发展最快的,如雨后春笋一般,不知不觉一栋一栋楼就拔地而起了。我对曲江未来的发展前景很看好,你看我们周边不远处现在也建了酒店。此外,还有银泰、不夜城啊,也能带动曲江的发展。曲江未来的发展主要还是应该做一些旅游、传媒和文化,我觉得这些还是比较好的。来曲江心情真的很好

来这儿工作之前我是在高新区。当时曲江这边没有人气,居民很少,而且它的配套设施没有完全跟上,不便民。我们老板还是很有眼光的,2009年的时候这旁边还有好多楼盘都没起来呢。他之前也看过大唐不夜城那边,比较繁华。但是我们高端餐饮的定位是静,所以最后还是选在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可以说在西安是独一无二的,做生意嘛,不可能一开始就很好,但是他还是比较看好这个地方,觉得有前景。

刚来的时候我就想,像我们这样的高端场所会有什么样的消费群体。但来了之后发现其实一点都不用担心,因为高端客人还是有的。今年情况有变化,我们的生意清淡了许多。

在这儿吃饭的曲江居民倒不多,从外面来的多。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跑到这边来消费呢?我觉得是环境吸引的。在西安,你要想找到这种大环境的餐厅,旁边有这么大的湖的,毕竟很少。高新那边的高端餐厅很多,但是环境上还是不如曲江,酒店旁边能有这么大一片水,能带来财气和灵气。

刚来的时候,这边配套不太好,入住率也不高,基本上半年时间生意都不好,但我们在曲江这边投资,政府比较支持。小白鲨这个品牌,全国不是一家店,在深圳就有两家,已经经营了十三年,这个是在西安开的第一家店。随后又陆陆续续开了几家分店,高新、雁翔路、临潼都有。因为很多客人在深圳和北京吃过小白鲨,他们一听就很感兴趣,知道做的是潮州菜,也挺有名气的,慕名而来的比较多。另外,我们的原材料也比较好,基本上都是潮州发过来的。客人吃了第一次觉得好,会向朋友介绍,来的基本上是回头客。

我现在就住曲江,上班有时坐车,有时走路。在这儿工作了之后,很喜欢这个地方,就想住下来。之前我住在翠华路,也不远,但我还是决定搬过来,因为这样更近,这样挺好的,能经常走路。这里空气好,晚上散步的人特别多。我们在这个地方就要利用这个地方,可以运动运动,平时下班了没事也在外边转转,就比如说我两点下班,没什么事就可以在园区走一圈,四十分钟。我觉得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因为平时锻炼身体太少了。

刚来的时候,曲江其他景点我们也转,像寒窑、芙蓉园之类的,现在来的时间长了,下班后就在附近转一转。我觉得曲江这个环境,最主要的还是造就了地产业。旁边这些楼前几年还没有这么多,现在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到很多脚手架。之前站在我们这个包间的阳台这儿,都能看到对面的山。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周围全都是楼。

我的朋友过来玩,大多数都会看一看这地方,在这儿买房的欲望还是有的。年轻人肯定比较喜欢热闹的地方,但中年人、老年人退休以后在这儿买一套房,下午吃完饭后可以在这儿遛遛弯,锻炼身体,空气也比较好,所以给父母在这儿买房的比较多一些。我有一些客人就说,他们的父母在曲江住,我们年轻人都要上班,还是不方便。年轻人喜欢热热闹闹的地方,推个小孩下去,最起码院子里人特别多。但老人不是这样,老人希望静一些。

我逛街一般还是在曲江,去大唐不夜城、银泰广场。这边也挺方便,像有金花礼品生活小超市,也有华润万家,如果你想买一些比较高端的商品,还得去南大街,平时的生活必需品在曲江这边都有。

我经常去看电影,但音乐厅、美术馆去得少,因为音乐厅比较高雅一些,票价也比较贵,对我们来说时间上也不太合适,一般晚上活动比较多,七点半这个时间是我们这边最忙的时候,所以基本上都不会去。

餐饮业的上班时间比较麻烦,是两头班,中间这一段就特别难受,你不知道干啥。比如十点半上班,两点下班,下午五点又上班,上到晚上九点多,有时候到十点。所以中间这几个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远的地方去不了,只能在附近转。我们员工下班后也是在大唐不夜城附近溜达的比较多,出去吃个小零食,逛街买个小东西,喜欢锻炼的就围着南湖走一走。你要喜欢锻炼,就可以绕着走一圈,这是最好的锻炼了。我们这里工作环境确实特别好,一年四季景色都很美。夏天有夏天的美,冬天下雪也很漂亮。所以我感觉来曲江真的心情好,有时你不开心,在南湖边看一下,心胸就开阔了。客人们也会给挺好的评价,说我们这边绿地草坪、背枕山丘,面临湖水,不管吃什么菜,哪怕是青菜,心情都好。

店里很多客人都是开车专门到这儿,外面停车比较方便。现在外出就餐最怕没有停车位,要做好餐饮,车位一定要落实好,如果在繁华地带开个酒店,就必须有地下停车,路面停车实在太难。我们就不牵扯这种问题,停车比较好一些,条件确实是得天独厚的。在西安最美的地方工作

与在其他店工作相比我觉得这里更能提升个人水平,因为曲江毕竟是一个文化区,和我们经常打交道的一些部门,我觉得他们的工作都特别踏实,从他们身上我也能看到很多自己的不足。曲江发展这么好,与他们高效率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和我们酒店一直合作很愉快,他们的人,小到部长,大到主管、经理,人都特别好,这让我们在这边做生意挺开心。

我们跟曲江其他餐饮企业也有过交流,形形色色的曲江人,说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交通。上班没车,饭点堵车,有些客人在酒店订好餐,预订的七点,到六点半的时候取消了,因为路上堵。我们在南湖这边,稍微偏点,很少有此类问题,客人觉得来我们这边吃饭比较方便。像我们高新店就不行,有时客人开车一个小时都到不了。

相比较而言,高新店属于商圈,那边商务用餐比较多,我们这边中午基本上都没什么生意,商务宴请时间太短,晚上的话可能还能好一些。最大的问题是冬天生意特别淡,因为来曲江玩的人少。曲江这边毕竟有水,温度还是比较低一些,夏天就好一些,大家喜欢到湖边吹吹风,白天也比较长。

我第一年来的时候,冬天下班,那时还在翠华路住,一个人走到大气球那儿搭车,感觉路上就只有我一个人,晚上十点多,安静得很,特恐怖。后来一个出租车过去了,当时没停,过会儿又转回来了,司机对我说:“我看你一个人在那儿挺可怜的,我本来都不想拉人了。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是不是失恋了?”我说我在这儿上班。“在这儿上班?这地方连个车都没有。”后来他把我送了回去,司机是我们长安县的一个老乡。

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比如周末,中午出去车就不少,因为来这边的游客多,出租车也就多了起来,我们打车也方便了,最差也是走到大气球那儿,绝对是有车的。据说地铁有条线本来也是要走这边,但是受南湖的影响,后来好像把站点修到雁南四路那边了,如果地铁通了,我想会更方便。

如果要向别人介绍我的工作地点,我会说在西安最美的地方,就像是在上海外滩那块的感觉一样。我觉得这就是西安最好最美的一个地方,景色好,也方便,如果再远一点的话,就没有这么好的配套设施了。

我们这儿有这么美的湖光山色,我经常拍照片发到微信上,我们员工也经常这样,连老板有时候也这么做。西安本身是一个土多水少的地方,黄土高坡,感觉灰尘比较大,但是曲江这里确实干净,你看它的街道就知道,有这样一块净土,确实不错。我把客人当朋友

我一直在餐饮行业工作,有十五六年了,比较热爱餐饮行业,所以对现在的工作也很感兴趣。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和不同客人聊天。我们做餐饮行业的,见到的客人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也有一些暴发户之类的,总之什么人都有,你可以跟他们聊不同的话题,他们说啥,你就跟着他们的话题去聊。

这两年来曲江置业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从我们的客户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明显的变化。在我的印象中,来这边买房的基本上都是西安周边县里的人,经常能碰到一些老板来这里买房看房,会在我们这里吃饭,不夸张地说,我感觉自己还兼了一个职——推销房子。我给人讲哪个楼盘好,还带人去看,参观样板间,和售楼小姐一样。后来很多楼盘销售都找我,给我拿一些资料看,说李总你给我们看一下,到时候推销一下房子,有提成。我说提成是次要的,只要是我们客人需要的,只要我能做的,我肯定会尽量帮我的客人去做。我也确实在了解周边楼盘的情况下,知道哪些房子的品质比较好,介绍好房子给客人。

我现在跟客人之间建立的关系,都是朋友关系了,他们也都把我当朋友看。经常来的,我把他们的喜好记住,就可以直接给他们排菜推荐,让他们满意。很多人对我熟悉信任了,也常来,我的安排令他们很满意,也不用费心去点菜。点菜是个学问,需要细心,要替客人着想,要根据客人的能力来安排菜,不能他口袋只装了5000元,你非让他消费8000元,整不好,下次人家不来找你了。比如,客人订了一个八人的包间,只来了一个或两个,坐里面很无聊,你让他看电视也没什么好看的,有球赛他可以看球,但如果没有的话,我就会跟客人聊两句。你不能给客人订完包间就走,这样不太好,一定程度上要跟客人多沟通。客人跟你亲近,他能记住你,会再来。还有那些外地的客人,吃完饭以后,我也会带他们去寒窑转转,也会给他们推荐这附近一些好玩的地方,让他们可以去看看,让客人多少增加一些对西安的亲近感。

有的客人说我责任心强,其实怎么说呢,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把它干好,对老板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我们餐饮行业的流动性比较大,你就是应聘其他酒店,人家也会看你在哪个酒店做过,也会从以往的工作经历里面来了解你。

我认为曲江可以算是西安有代表性的地方。像我们酒店,外观是比较中式的,都是按照要求来做的,当初曲江在这儿招商的时候有一个框架,而内部装修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现在南湖里有四家餐饮,那边儿有个西山会馆,刚开业几个月,也是比较高端的。旁边有个南湖一号,是高端会所。接下来就是阅江楼,它是个中端的。总的来说,曲江这边几家店的定位都相对较高,客人来南湖就餐,有选择余地,不仅我们一家。

我没碰到过什么难缠的客人,曲江人的生活品味相对较高,素质也比较高,整体上有文化底蕴。因为我们酒店定位比较高端,现在确实不好做了,如果再不改变思路,可能后面发展会很麻烦。但是没办法,前期已经定位做高端了,各种投入、运营成本、设备人员维修,每天固定成本要投入那么多,想改别的路线其实挺不容易,尽量保留一些吧,毕竟还是会吸引一些有品味的顾客。80后、90后难管

我在工作中挺快乐的,因为和80、90后年轻人在一块,他们有那种活力,能让我感觉年轻一些。

我们那些,80后、90后员工想法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出来打工,在哪个酒店干都是一样的。其实他们不在乎环境,在乎的是工资、待遇,很务实,尤其是90后。为什么跳槽的比较多?哪里工资高他就去哪里呗,所以我们服务行业特别难招人,流动性太大。相对来说,我们给员工的福利还是比较好的,一线员工的流动率比较低。之前生意好的时候,都有绩效奖励,虽然今年生意不太好,但他们平时也有一些提成,再加上我们给员工住宿这方面安排得也比较好,小区里空调、热水器都有,生活很方便。而且在我们这边干,经理这种中层管理人员都是由内部提升的,不可能在外面招聘,要给员工们升迁的机会。要是都从外面招聘的话,就太打击一线员工了,他们会觉得在这儿干没有希望。

我经常给经理们说,你们只给员工培训一些技能的知识,思想方面的就让我给他们讲。90后的小孩不好管理,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比如,一个包间,客人走得很早,他们收拾完了不给别人帮忙,就在那儿等着打卡下班,你去说他们才去。不像我们那时候,想着把这个活干完,赶紧去干其他活儿,他们没有这种思想。现在有的员工辞职,是因为你对他不热情,或者他师傅哪点对他不好,立马就不干了,这个就很难管理。和以前不同,现在不能用死制度去管人,要灵活,有时候要开导他们,要给他们说好听的,要哄。不像以前说“干不干,不干就走!”现在不能说这个了,你一说这个立马就走了。批评员工要掌握好度,不能直接就说你今天哪儿做得不对,你看你这桌子没擦干净,给你开个罚单。我说罚有很多种,不一定要罚钱嘛,可以扣他假,他可能更舍不得。他可能觉得我这个月只有四天的假,一罚就只剩三天了。你可以让他们加班,比如说是今天值班,那你今天做错了你留下,你不要老开个罚单让他们签字。

我对经理层也是这样管理的,被罚的人会说,李总今天我错了,能不能罚我50块钱现金,不要开罚单,太丢人了。我说不行,要么就扣假,你看行不。他说那还是罚我钱吧。因为年轻人嘛,毕竟想休息,要出去逛街呀。我也是从基层干起的,所以很了解服务员心里想什么,领导不在的时候就想偷懒,能不干就不干。比如,客人吃海鲜,要堆满了,他就想等会儿全吃完再换,能少洗几个盘子,有这种思想的很多。比如说烟灰缸,你规定三个烟头的时候换,他非要等到烟头很满的时候再去换,小孩儿都是这样子的。在服务上没有像我们以前那样主动了。

现在的孩子是很难管。我经常在聊天的时候问他们在家里干活不,他们基本都说不干。所以我和他们经理说,你们不能要求他们怎么样,他可能在家里连杯子都没洗过,首先你要给他们讲怎么才能洗干净,这是最主要的。那种大杯子,员工经常擦不干净,我问你们有没有教给员工怎么擦啊?就因为他们没有掌握那个技巧,所以他擦不干净,这是因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呀!我们暑假有时招一些学生,学生什么都没做过,你要给他讲呀,你不能说他洗杯子的时候,把杯子打了要他赔,这一个八九十块钱你让他赔?那我想问一下,当时他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告诉他怎么去洗?如果没有,那就是你管理层的问题,不能把初始责任加在员工头上。

采访手记

一个自己心仪的环境,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在曲江工作就是一个筑梦的过程。不论梦想的大小,曲江都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环境和平台。也许在外人的眼中,曲江是一处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但是对于生活在曲江中的人来说,曲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气的地方。

曲江不再是一个几何形态上的空间,正在成为可供解读和分析的

注15文本。在曲江发展的过程中,曲江所呈现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注16个层面:其一是文化对于空间的建构与塑造作用,其关键在于人注17们主体性经验的融入,使空间变为地方,文化使空间从空洞变得有意义,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地对空间进行诠释与重构;其二是曲江中的景观与社会关系的塑造和重构也使其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性空间。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分析,象征的过程就在于将意义从即时的社会情景中解放出来,通过空间的承载,成为一种“文化实体”。象征性则是在空间上对于社会与文化意义的构建,象征的体验者、象征意义本身以及被象征化的实体在地理上形成了一种“意义场”,而空注间与景观的象征构建即是鲜活的人类生活与环境不断作用的结果18。

不论是曲江旅游还是曲江地产,这些曾经被人误解的城市载体,正在成为西安的符号和标志。对于局内人来说,曲江就是西安一处最美的地方,一处代表着时尚、娱乐、休闲的城市名片。然而回到对梦想的解读,“曲江梦”或许也是对“中国梦”的解读与呈现。

我明年要考上大学

本文故事描述的赵先生,18岁,高考失利后在大雁塔广场从事保安工作,采访地点在大雁塔南广场,时间为2013年7月21日17点到19点之间。

我今年18岁,在大雁塔南广场当临时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这个区域,不让游客胡乱停放自行车,维持一下这里的秩序。因为公司的安排,有时也会被抽调到其他地方执勤,工资基本是一天一结,平时也没什么休假。

每天从早到晚忙忙碌碌,看起来自己很充实,但是内心总感觉空空的,有时候也问自己“我就要这么(活)下去吗?”却没有人能回答我。高考失利之后

说到我现在的工作,就不得不提起今年高考的失利。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要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就是上大学。村里人都明白“只有考上大学,将来才能有出息”,爸妈也都盼着我能考上大学。三年的高中生活,我没有一丝松懈,村里人都说我“这娃能行,能念书,将来能有大出息”,我也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可是等到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我哭了,哭得稀里哗啦,哭得不知所措。我一共才考了400多分,老师对我爸妈说:“娃发挥失常,明年再试试,肯定没问题。”爸妈也是这么劝我的,可是我却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

家里本来就不宽裕,借钱去上个三本是不可能的,我自己也丢不起这人。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以后该咋办,以后的出路是啥。那段时间,我常跟自己说:“也许咱就没那命吧。”就这样,我学会了逃避。出门见识见识

我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叫虎子,他在西安打工,听说我考得不好,专门跑回来安慰我。他先是老练地点上一根烟,然后咧着嘴对我笑着说:“要不跟我一起打工去吧,出去见见世面,还能赚些钱,先别想这些破事儿了,越想越烦,出去之后肯定会有更好的出路。”后来我跟家里商量了一下,爸妈死活不同意,让我听老师的话再考一年,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的感受。对我来说,复习一年的压力太大,万一还考不上呢?想想我就崩溃。于是我偷偷跟着虎子跑出了咸阳,来到了西安。虎子带着我来到他哥打工的地方,也就是我现在工作的保安公司。

因为有虎子他哥的照顾,我没有被安排夜班,每天白天工作8个小时,早上7点多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休息2个小时。以前和同学来过大雁塔,但现在发现这里变化特别大,跟我印象中的都不太一样了。这里有繁华的大唐不夜城、网上说的DQ,还有卖几千块钱一双鞋的五环商店和琳琅满目的商厦。身处西安,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好像已经被世界抛弃了,看着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却和自己都没有一点关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