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售电市场中的信息化实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12:02:51

点击下载

作者:马同涛,韩英豪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智慧售电市场中的信息化实务

智慧售电市场中的信息化实务试读:

前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简称电改9号文),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是本轮电改的核心。国家鼓励多种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公司,形成主体多元化的电力市场竞争格局。截至 2017年12月,全国注册售电公司近 10000 家,其中社会资本的售电公司达到 78%。发电企业的售电公司占 7%,随着电力改革的进程,未来将出现更多有实力的售电公司,电力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撑,售电公司的发展需要在互联网思维下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业务创新,成为提供能源供应和服务的综合型企业。

本书是作者在电力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售电市场中新型售电公司的业务需求,在智慧售电思维下进行售电信息化的研究和探索,并侧重于信息化实务的案例解析。本书共7章:第1章对全球能源互联网以及国际信息化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两者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我国进行的售电市场改革的特点和需求,总结了售电市场改革对信息化的内在需求。第2章对智慧售电中的智能应用与智能服务进行了定义,设计了智慧售电信息化体系结构。第3章对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案例分析了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售电市场中的应用。第4章对大数据、电力大数据概念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电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结合中外案例分析了智慧售电中大数据的价值,最后介绍了电力负荷特征提取技术中大数据的企业应用。第5章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智慧售电的应用支撑,利用“互联网+班组”智能化作业管理模式构建案例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售电公司的核心价值。第6章对智慧售电平台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介绍了中国现有售电平台的特点与功能,并对法国电力集团售电平台功能进行了介绍。第7章针对售电公司独立进行售电平台开发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探讨。

本书适合从事售电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的相关管理人员和相关理论研究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校电力信息化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了EDF(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期盼本书的出版对于广大读者有所裨益,如能抛砖引玉、举一反三,激起广大读者对于售电企业信息化研究和管理的兴趣,作者将如愿以偿、倍感欣慰。由于编撰和整理书稿的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不妥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和斧正,欢迎各位同仁来信共勉。作者第1章 引言1.1 能源互联网中的信息化战略1.1.1 能源互联网的特征

从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使用年限有限。同时,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分布不均衡,能源开发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地区集中,一些资源匮乏国家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供应链脆弱,安全问题突出。

另外,国际能源署(IEA)在2014年11月曾表示,未来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大幅增加,但是多数主要的能源生产地区的局势动荡以及各国在能源政策上的差异,意味着全球范围内或许不能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和满足气候变化目标。由此可见,全球能源供需存在缺口,如果不加快开发新能源,全球能源会发生供应危机。

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未来学家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出版,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概念在国内外逐渐被炒热。里夫金在他的书中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在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互联网对能源行业带来的冲击。即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转变为智能化的分散式,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

构建能源互联网不仅是能源技术的革新,也是一次能源生产、消费以及政策体制变革,更是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一重要论述顺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大潮,明确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方向,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能源领域的重要体现,对中国以至整个人类社会可持[1-3]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能源互联网”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巨大的“能源资产市场”(Market Place),实现能源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这个“市场”可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形成供需互动和交易,也可以让更多的低风险资本进入能源投资开发领域,并有效控制新能源投资的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不是基于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和能源体制,而是要通过能源互联网这种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体制变革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我国能[4-6]源革命,能源互联势在必行。

在能源市场的不断发展中,能源的市场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联化等趋势将注定要颠覆现有的能源行业。同时,“开放、分享、对等、互联”等本质特征,赋予了能源互联网更广阔的产业视角(见图1-1)。新的能源体系特征需要“能源互联网”,同时“能源互联网”将具备“智慧、能自学习、能进化”的生命体特征。图1-1 能源互联网下的电力产业全新视角“能源互联网”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预测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生命体特征的重要技术支撑:能源互联网通过整合运行数据、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发电预测、机器学习,打通并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运作效率,需求和供应将可以进行随时的动态调[7]整。

能源互联网可理解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存储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从政府管理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是兼容传统电网的,可以充分、广泛和有效地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电力需求的一种新型能源体系结构;从运营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是能够与消费者互动的、存在竞争的一个能源消费市场,只有提高能源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市场竞争;从消费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电网所具备的供电功能,还为各类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共的能源交换与共享平台。从全球能源行业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把一个集中式的、单向的、生产者控制的能源系统,转变成大量分布式辅助、较小集中式的和与更多的消费者互动的能源网络(见图1-2)。图1-2 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图

能源互联网具备如下五大特征:

1)可再生: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其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而促使传统的能源网络转型为能源互联网。

2)分布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为了最大效率地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网络,这些能源网络单个规模小,分布范围广,每个微型能源网络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3)互联性:大范围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网络并不能全部保证自给自足,需要连起来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给与需求。能源互联网关注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而传统电网更关注如何将这些要素“接进来”。

4)开放性: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对等、扁平和能量双向流动的能源共享网络,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能够“即插即用”,只要符合互操作标准,这种接入是自主的,从能量交换的角度看没有一个网络节点比其他节点更重要。

5)智能化: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的产生、传输、转换和使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智能。

能源互联网与其他形式的电力系统相比,具有以下四个关键技术特征:

1)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能源互联网中将接入大量各类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的环境下,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管理与传统电网之间存在很大不同,需要研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2)非线性随机特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体,但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同时考虑实时电价、运行模式变化、用户侧响应、负载变化等因素的随机特性,能源互联网将呈现复杂的随机特性,其控制、优化和调度将面临更大挑战。

3)多源大数据特性:能源互联网工作在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随着分布式电源并网,储能及需求侧响应的实施,包括气象信息、用户用电特征、储能状态等多种来源的海量信息。而且,随着高级量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能源互联网中具有量测功能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所产生的数据量也将急剧增大。

4)多尺度动态特性:能源互联网是一个物质、能量与信息深度耦合的系统,是物理空间、能量空间、信息空间乃至社会空间耦合的多域、多层次关联,包含连续动态行为、离散动态行为和混沌有意识行为的复杂系统。作为社会/信息/物理相互依存的超大规模复合网络,与传统电网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和更大的系统复杂性,呈现出复杂的、不同尺度的动态特性。1.1.2 当下国际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世界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2017)》认为,未来信息化主要领域仍然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移动互联网将会继续深化发展,终端种类更多、应用更多;产业互联网的崛起将深刻影响传统行业,对该领域的渗透将会更强;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从而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并向更多行业和应用场景拓展。中国和俄罗斯将会在新时代电子商务、高速互联网等方面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发展力量,为世界信息化和互联网经济创造新的活力。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新趋势和特征:(1)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推动多极化应用创新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及用户体量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来说,那些适用于多平台多架构、稳定性良好、生产效率高的开发工具未来将成为主流。同时,随着新兴产品层出不穷,移动设备同质化问题亟待解决。爱立信公司预计,到2019年,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将达到80亿;其中,WCDMA/HSPA网络的用户数将达到48亿,LTE网络的用户数将达到26亿。

宽带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将促使网络经济在多个传统领域迅速发展,智能家居和车联网将率先实现产业化,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将开启全面互联的智能生活。新兴电子商务应用是信息化在贸易、流通和零售等领域的主要战线,涉及电子商务各参与者(买方、卖方、平台服务提供方等)。基于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复杂数据等新特征的电子商务应用,将在客户行为和体验、产品营销和推荐、商务安全、平台建设和服务品质、物流配送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创新,并将在移动商务和社会化商务方面有更大发展。(2)产业互联网逐渐崛起,将深刻影响传统行业

2014年以来,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开始频繁出现,深刻影响着包括工业在内的各个传统行业。未来,计算和存储形式将会因产业互联网而发生改变,从而带来传统服务器、数据库、数据中心产业的一系列改变,去IOE将成为趋势,自主创新公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包括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在内的各个产业都将在未来被互联网化。互联网在未来不仅会改变企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还会对产业的边界和商业模式进行重构,最终带来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3)智慧城市范围扩展,内容模式继续创新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四年一度的研究报告《全球趋势2030年:变幻的世界》中提出,由于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亚洲中心城市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上投资巨大,到2030年智慧城市的创新中心将会从欧洲和北美洲转移到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亚洲的中心城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认为,未来10年里将涌现出100多座新城。

对于新建城市,智慧城市将完全根据全面规划设计的蓝图进行建设,安装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新兴城市将通过对项目建设、运营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实行以公众为中心,整合资源、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项目建设和运营模式,因此将呈现多种建设运营模式组合并进的态势。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领域的主要战线。基于传感技术的物物互联和基于互联网的人人互联以及它们的集成应用,将使社区、交通、医疗、教育、消费、物流等服务平台和城市现代化具有更高水平。(4)大数据将推动新一波认知计算革命,向更多行业和应用场景拓展

据加拿大银行CIBC预测,未来10年信息生成量将增长50倍。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将是推动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的主力军。Wikibon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5年,企业会进一步利用大数据铸就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和服务将获得长足发展,大数据市场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大数据市场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1%,到2018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云计算平台建设与大数据分析是信息化在信息服务、信息资源虚拟配置和动态优化领域以及大数据分析领域的主要战线。面向公共云、局域云和私有云的云数据平台建设以及面向海量富媒体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将使企业和区域拥有更多可获资源和数据服务,进而提升其信息利用和决策能力。(5)绿色信息化路径将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

探索绿色信息化路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信息化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替代落后生产方式、支撑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消耗能源、产生代谢。在信息化过程中,除了相关设备和技术的采纳、制造和应用应该注意绿色环保之外,在信息化项目规划中也应该注意进行综合环境和能耗评估,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融合推进、科学发展。(6)人工智能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技术

从各方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技术热点。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认为:“从长远来看,我们的计算世界正在从‘移动为先’向‘人工智能为先’演变。”德勤公司称,认知技术时代来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促进社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比工业革命“发生的速度快10倍,规模大300倍,影响几乎大3000倍”。

2016年,谷歌公司AlphaGo的高调亮相引起了世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关注。事实上,除了谷歌公司外,其他主要的科技企业均在布局人工智能技术。苹果语音助手、亚马逊购物推荐和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行等无一不与人工智能技术息息相关。Facebook拥有两大人工智能实验室,即专注于基础研究和长期研究的Facebook AI研究项目(FAIR),以及将AI技术用于现有Facebook产品的应用机器学习部门(AML)。微软语音识别能力已不输人类,其识别的词汇差错率仅为5.9%,已基本接近正常人类。

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广阔前景,美国抓紧进行政策部署。2016年6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面向公众征集有关人工智能的信息,最终得到161份意见,白宫将所有征集的内容汇总为长达389页的《人工智能大未来》报告,并对外发布。之后,白宫成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委员会”,以协调全美各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动。10月,美国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为国家资助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制定了战略。英国政府2016年也发布了报告《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对英国社会和政府的影响,论述了如何利用英国的独特人工智能优势,增强英国国力。1.1.3 能源互联网与国际信息化发展的相互作用

简单地理解,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开放的、公平的能源共享和分配方式,其标准定义是把节点式的能源生产和存储装置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关联起来,实现能源的异地流动和利用,让资源缺乏的地区能享受到远程能量共享,各种化石能源及其衍生品(如电力、热能等)都可以通过坚强的网络互联传输。

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的融合发展。从信息技术看,无论怎样的能源互联网概念,都需要发展能够较好地附着在能源流上的信息技术。能源互联网的兴起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已有的信息化支撑技术已不能满足能源互联网的需要,如何提升对现有坚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支撑,使之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是能源互联网研究的重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各种新技术相互关联、共同发展,并不断突破自身的产业边界,向传统产业延伸渗透,通过连接与共享,最大程度激发和激活了传统产业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逐步连接成网,直至各种数据打通共享,互联网技术及其思想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互联网基因正在贯穿电力的各个环节。电力网络架构将发生变化,电力信息化技术应用将成为电网管理的技术关键,电力移动终端应用将有爆发性增长。互联网+电力将出现“神经元”,它可以通过在分布式发电设备、储能设备、用电设备等环节部署各类能效监测终端、控制器、环境传感器、视频监控等采集控制单元,实现发电、用电、环境及安全数据的实时采集,农网、大数据传输网、移动虚拟专网将随之出现。

互联网正在向能源产业进行全方位渗透,能源产业为适应能源革命的要求,加速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必须借力互联网技术及思想,将其创新成果融入本产业,赋予能源信息数据属性,改造能源物理网络形态,优化能源传统组织结构,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提高创新力和生产力。两大产业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的深度融合,将共同完成向更高层次的蜕变,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全新业态——能源互联网。

此外,能源互联网是一种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相关技术、模式及业态均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正在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见图1-3)。图1-3 能源互联网与信息化相互关系图1.2 售电市场改革的特征分析1.2.1 售电市场开放带来的利益链重组

1.中国电力市场售电侧放开模式

在电力行业,售电市场化具有其必要性。售电市场化利于提高电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市场交易有限,售电市场化利于提高电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电力浪费,进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煤炭燃烧。售电市场化有望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并有望推动清洁能源成本下降,进而提高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我国在推进清洁能源的多发满发且全国性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也有望出台,但这并不代表风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可以随意发电且所发电力全部可以被消纳。由于储能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特高压输电线路仍在建设阶段,因此目前清洁能源消纳的特点仍为就地和实时。清洁能源用电成本较火电用电成本仍较高,这使得清洁能源电力的就地实时用电需求不是非常大,售电市场化利于获得清洁能源电力的市场需求量的预估,进而减少弃风和弃光现象。另一方面,售电市场化将改变清洁能源电力的销售模式,目前清洁能源电力主要由电网公司购买,成本压力使得电网公司购买清洁能源电力的意愿不强,售电市场化有望使得风力发电企业和光伏发电企业可以直接销售其所发电力,这将使得这些企业通过技术研发降低发电成本的意愿加强,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成本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售电市场化将为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提[8,9]供丰富的套期保值工具,进而间接利于经济发展。

售电市场化的推进需要电力交易价格机制和电力现货期货市场的建立,这不仅有望降低工业用电企业的用电成本,还将衍生出多种以电价作为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品,为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电价套期保值工具,帮助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价格风险,并且这使得用电企业在电价波动上的担心减少,利于其开展更丰富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售电市场化可能会间接利好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6份文件,作为后来出台的电力改革顶层设计《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核心配套措施。其中,《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售电侧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10]做了创新性安排,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

电改配套文件规定了售电公司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运营,与输配电业务、调度业务、非市场化业务隔离;在电力交易机构没有相对独立的情况下,电网企业所属售电公司暂不开展竞争性售电业务。第二类是有增量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有配网资产,有固定营业区域,能形成关口计量,采用“关口计量+市场售电”业务模式;配网向第三方放开,收取配网费。第三类是独立售电公司,无配网资产,无固定营业区域,从事购售电业务,不承担保底供电的虚拟运营商。独立的售电公司,售电量也不同。在业务领域,三种类型的售电公司的业务涵盖了购电、售电、配电、需求响应、节能服务、分布式发电、综合能源服务(供热、供气、供水)等(见图1-4)。图1-4 售电公司业务分类

我国的电力产业市场与国外有所不同,国外的售电业务50%以上由发输配售一体化公司所承担,独立售电公司占一部分比重(其中美国的独立售电公司发展较好,市场份额达到40%)。而我国新电改前的售电市场,主要是发售一体化(主要呈现为大用户直购电)和输配售一体化。按照目前的电改原则,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加大对输配企业(也就是电网企业)的监管,在发电和售电侧引入竞争。很明显,发输配售一体化和输配售一体化都是不受政策鼓励的。那么,接下来,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售电侧整体发展模式应该是,发售一体化、独立售电公司及初期电网企业通过力量博弈而短期内将会[11]存在的输配售一体化模式。

售电公司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各省市注册售电公司已经超过一万家,其中,传统发电企业、新能源企业、节能服务企业因为其发电资产优势、特色能源优势及节能解决方案优势,将会在资本较量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而配售一体的公司肯定更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园区或者开发区这种区域性供电,分布式的发配售一体,尤为适合。

2.售电市场改革迫使市场主体改变经营方式

随着电改的逐步推进,市场化定价、煤电联动、输配分离、配售分开等基本原则将被贯彻落实,发电公司、配电公司和大用户将真正介入输电网络,使电网作为电力商品的载体进入商业化运营,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电力行业的影响力、竞争力必然逐渐得到体现,电力行业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下,整体运行效率必然大幅提升。

新电改使得发电企业能直接进入到售电端,形成多买家多卖家电力市场,那些资源配置优化、生产效率高的发电企业将可能提高利用小时数,获得更多的上网电量,但也面临较为激烈的电价竞争压力。

发电公司的地位将会有所上升。发电企业的经营模式将发生较大转变,由目前的成本控制型企业转变为市场型企业。发电企业现在的关注重点仅是满足既定生产目标,未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开拓售电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由单纯的发电公司向“发电+售电”一体化转型。

除了发电企业外,大型工业园区在售电业务放开后,有可能会产生一批由园区管理者组建的售电公司,直接与园区内大用户进行电力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模式,将使大用户直购电在未来的售电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分布式电源用户、其他社会资本等在符合一定资质条件下,也可以成立售电企业的方式成为新的售电主体。另外,售电侧放开,将会为节能服务公司打开一项新的业务领域,也是一次不错的[12]发展机会。

用户在电力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售电市场的开放使用户的话语权加大,这对于提升电力服务质量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用户与发电公司的信息沟通更为通畅,发电公司可以更为及时地调整生产和发现市场机会。

而且由于售电侧的放开,可以使电价信号得以有效传递,电价将最终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电价机制的形成,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有可能放开的增量配电业务,部分发电企业,尤其是分布式电源投资企业将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输配网建设。

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态势将呈现集中与分散结合、大中小结合的局面。传统能源发电将依据规划的9个大型煤电基地、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继续沿着大型化、基地化发展,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性;小型化、分散化的分布式能源,凭借更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在电源点的数量上将占据绝对的优势,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逐渐增大,更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实现了电力系统与广大用户的互联互动,使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也为电动汽车、储能、微能源网等新型商业模式和新型运营商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平台。

另外,清洁能源电力受制于电网调峰限制的问题也将得到改善。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共识。但风电、光伏的不确定性,令其峰谷时段不可能与电网的峰谷时段完全吻合,智能电网的建设成熟,必定使电网的调峰手段和能力得以提升,促进清洁能源的长足发展。

3.新电改撬动传统售电价值链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发布了一系列与新电改相关的政策,稳步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其中,关于清洁能源电价市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城市、输配电价格改革等政策,无疑都是在为售电侧的放开、新成立售电公司业务的展开铺设道路。

文件对于新的售电主体经营方式进行了描述:售电主体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通过电力市场购电,包括向发电企业购电、通过集中竞价购电、向其他售电商购电等。售电主体、用户和其他相关主体依法签订合同,明确权责,约定交易量、服务流程、结算等事项。鼓励售电主体创新服务,向用户提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和用能咨询等[13]增值服务。

很显然,这意味着电网几家独大的垄断格局在售电侧将逐渐被改变,整个售电侧价值链将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电网企业由原来的输配售一体化经营,将会慢慢过渡到只负责输配电业务,其营利方式不再是获取电价差,而是获取输配电费用。而用户将会逐渐获得购电自主权,能够自主与售电公司协商电价,电价将会逐渐主要由市场反映和主导。图1-5所示为电改9号文发布前后中国售电侧价值链的变化。图1-5 电改9号文发布前后中国售电侧价值链的变化示意图1.2.2 售电市场开放对电力营销的影响

售电企业的核心工作是电力营销,营销是供电企业运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效的关键。因此,售电企业必须努力架构一种全新的营销体系,我们通常称之为“大营销”。电力“大营销”是相对于传统的电力“小营销”模式而言的。

1)售电将成为社会最大交互平台。电力“大营销”是充分利用电信、互联网、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物联网、金融、工业4.0、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电力营销。首先,电力用户可到任意一家营业厅办理相关业务,不受地域限制;其次,电力系统与银行、电信、互联网系统合作,用户选择从电力营业厅延伸至银行、电信、互联网,电力用户可选择任意一家与之联网的机构缴纳相关费用;再者,信息技术带动下的网上营业厅、电话营业厅,向电力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电力用户足不出户便能知晓相关服务政策;最后,多维营业厅在为用户提供了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服务后,还会主动向消费者介绍产品与服务,能够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14]服务更到家、更到位。

2)售电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具有开放性和全民性,是互联网最佳入口资源,蕴含无限的商机。同时,售电业务中包含众多下游产业链和长尾用户,比如居民用电,数量大而用量小,长尾用户的利益在传统售电模式下处于劣势地位,而互联网模式则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使长尾用户获得实惠、体现价值,可以说,长尾用户对互联网模式有其内在需求。所以,对售电侧而言,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商业模式是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的。

甚至,在未来可以建立多个生活产品交易平台,实现电力、自来水、燃气、热力的批发和零售、虚拟电厂、售气、供暖、电动汽车的购电和反向售电等。同时,交易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电力、燃气、自来水等现货的交易平台,还可以开展期货交易,以及从该平台延伸出来的金融交易平台。

3)售电商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售电利润,还取决于由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带来的衍生价值。售电商为获取用户不断提供更廉价、更优质、甚至超预期的服务,而用户则充分享受市场竞争带来的红利。所以,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效平衡和理顺售电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建立电力终端消费的新生态,同时也将我们带进互联网能源的新时代。

此外,互联网能源的真正实现有赖于售电商对用户的自由获取,进一步说,还需要实现用户与售电商、售电商与发电商之间的自由结算。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从能源互联网到金融互联网的进化体系,完成从能源互联网到万有互联时代的转变。

4)售电公司是电力大数据资源的管理者。目前,国内大量电力交易数据“躺在系统里睡大觉”,未被充分利用,是传统电力行业最大的浪费。而基于这些用户电力消费数据,可以预测消费需求,衍生用能服务、能源合同管理、节能解决方案等新的业务。

5)未来售电公司商业模式将变为贴近电力用户的多元化能源服务商,并有机会转入能源互联网领域,从而构筑能源互联网、推动“四网融合”,由于电网全面覆盖的网络和长尾用户,电网的布点远比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更为广泛,它延伸到了每一个工厂和家庭,以及它们的每一个角落。售电公司在能源互联网、四网融合及物联网领域的切入可谓全面,从输电环节到最终到户的智能电表以及接入设[15]备,甚至到达用电终端。

伴随着能源格局变革及技术进步,能源互联网已从传统的电能输送基础设施逐渐转变成为各类能源转化利用和高效配置的平台。能源互联网是基于标准接口的开放式系统,对于除了电力以外的各种用电设备(包括智能家电、电动车、分布式能源)开放,信息和能源可以基于现代互联网进行共享,从而避免了现有电力、信息传递模式相对静态造成的浪费和低效,通过重构能源、信息体系,大幅提升能源、信息的生产和使用的效率。

6)电力用户资源将是未来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售电业务上游承载发电、输配电、分布式等多维供给,下游承接工商业、居民、园区等多维度用户,是未来整个能源交易体系中的数据中心,售电市场放开将带来多样的用户服务需求(居民、工业、园区、节能低碳等),以及大量智能终端的接入需求(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家居、储能设备等),只有通过能源互联网才能实现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满足日益多样和智能低碳的需求。1.2.3 售电市场改革对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售电改革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诞生了大量的市场化售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争,预期分享政策红利,全国5.5万亿度售电量对应万亿级别售电市场将开启,我国将成全球最大的电力交易市场。随着我国《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的发布,售电迎来巨大改革红利。文件推动的电改使售电、配网投资运营面向社会开放,经营主体加速增多并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售电、配电作为新增量市场将实现交易信息化、运营管理信息化、业务信息化等变革,信息化业务势必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1.信息化手段能够帮助售电市场快速建立业务模式

售电信息化通常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售电行业中的应用,包括规划、设计、交易、营销、配电、检修等各个环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售电企业自动化水平,还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售电市场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售电改革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诞生了大量的市场化售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售电公司开展售电业务,首先需明确企业的定位和商业模式,积极寻找和发展用户,深入分析用户需求,协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以优质的服务吸引用户。售电公司业务开展将涉及电网、交易中心、电厂、用户等多方主体,新型售电公司应是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新型能源互联网公司,通过互联网手段与市场各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负荷预测、价格预测、价格精算、市场分析,实现盈利最大化。

2.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售电企业创造增量价值

伴随新的改革,分布式发电和集中式发电平等竞价上网,电力交易市场化达到新水平;能源生产、加工、传输、配送、消费全产业链数据可共享用于支撑能源互联网交易平台。售电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过程中,承担电力批发和零售的中间媒介作用,企业的价值创造不能仅仅局限于购销的差价利润。

售电市场信息化并不是“售电企业”与“信息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售电产业的参与者共同利用信息通信、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云计算等技术让售电平台与能源专业服务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增量价值。售电企业需要综合社交数据、移动通信、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协同应用,提高信息化成熟度和定制化水平,使能源产消者的交易空前便捷,进而创造企业价值。

3.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售电企业有效开展电力营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主体的多元化,售电企业必须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需求侧响应、能效服务、能源保险等新型的电能衍生产品将会陆续出现,售电企业需要主动布局,拓展服务形态,抢占市场先机。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在营销管理、用户关系管理、智能电表、能效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投资始终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速;为提升用户服务能力、方便居民用电,电力营销板块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互联网、移动应用创新实现了协同。电力微信正以强大的集群效应和难以替代的便捷性,成为很多居民用电生[16]活的一部分,电力社会化互动传播矩阵正逐步形成。可以预见,未来的市场营销在高新技术互联网的带领下必将以虚拟化市场为主,同样也预示着电力的网络营销将不再遥远。在这种背景下,新兴的售电主体更应该吸收传统电力营销的经验和技术,继续深化信息技术在未来电力营销业务中的支撑作用,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售电营销新模式。第2章 智慧售电市场中的信息化结构设计2.1 何为“智慧售电”

未来售电业务的产品形态,存在两个互为因果的趋势可能:一是产品服务化,即现有的软硬件产品,一定会根据用户和市场竞争的需求,转换为某种更具有竞争能力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比如现有的负控终端,未来可能会具备自动需求响应(ADR)功能,并且整合到售电商的需求响应交易服务中去,而不是单独以终端硬件形式销售给用户;二是服务产品化,即售电商的各类智慧能源服务,必须经过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形成可快速复制的服务产品包,交付给用户,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是实现服务标准化的基础工具,只有这样售电商才具备了规模化、质量均一化推广其服务的可能,并形成可供用户选择的服务产品目录。这两个趋势会相互影响、相互转换、相互促进,不断推动售电和大数据业务的相互融合,形成“智慧型售电业务生态”。

智慧售电是指将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智能控制和优化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电量交易、电力营销、客户管理、电能服务等售电业务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于售电经营各个环节,使市场开发数字化、交易决策最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用户服务智能化;在广泛应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背景下,实现在电力交易环节为售电企业创造更多的增量价值,在市场营销和服务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用电体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电能利用[17,18]率的社会效益。

智慧售电的基本特征如下:

1)数字化,是采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用电基础设施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包括数字化的工具、系统、能力和技术等。

2)信息化,是智慧售电的实施基础,能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促进电量购销的实时匹配。

3)自动化,是智慧售电的重要实现手段,依靠数字化的自动控制技术及装备,实现售电公司电能服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4)互动化,是智慧售电的内在要求,能实现发电侧与售电侧、售电服务商与用户之间的友好互动和相互协调。

5)智能化,是采用智能算法对售电企业经营决策、用户用电能效等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决策。

本章主要阐述智慧售电的定义和内涵、智慧售电市场中的智能应用和服务,并介绍智慧售电信息化体系的构架设计,详细介绍智慧售电信息化的运营机制。2.1.1 售电市场中的智能应用

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大量的售电公司和能源服务公司涌现,如何在智慧售电理念下建立适应市场不断变化需要的经营模式,是售电市场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交易中心+能源互联网”的相互作用下,我国电力交易体制市场化将与能源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不断碰撞叠加,互联网的深度介入催生了互联网售电平台、大数据服务、电力电商等新的商业模式,重构整个价值链。售电企业必须树立起以用户和科技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经验业务中,创新售电行业业务生态,打造智慧售电的新应用。

大致说来,售电市场中的智能应用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电力交易智能化应用

售电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能够在电力交易中心购买到合适价格的电力,由于不同交易品种的特点不同,各个区域的交易规则也不尽相同,导致电力交易工作的难度较大。在智慧售电市场体系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电力交易智能化应用,通过实时竞价系统充分利用竞争机制高效实现合理的电力交易,是智慧售电的重要内容。立足于电力交易实际业务工作需要,建立涵盖电力电量预测、购电交易决策、报价策略支持、交易计划编制、电力电量平衡、交易计划预分析、交易计划跟踪分析、交易计划执行评估以及交易预结算等一系列业务决策支撑功能,实现由传统的“人工经验决策”向“智能化交易”的转变,可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提高电力交易工作的决策分析水平。此外,智能化交易应注重信息展示的可视化水平,在各功能模块中充分融入先进的可视化展示技术,注重信息的灵活组织和有效信息的筛选,使工作人员直观、便捷地掌握了解关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2)电力零售智能化应用

在售电公司的零售业务中,针对用户的用电需求可以实现零售智能化应用。例如,在电力用户侧安装采集终端,通过本地通信将电表数据收集,同时利用远程通信将用电信息传输到系统平台,实现了用电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用电趋势分析、电能质量分析、异常报警管理等功能,解决了电力设备运行状况的远程监控、配电和用电信息融合、运行经济性等问题,为电力用户用电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手段。此外,电力零售智慧化也将为售电零售套餐的制定和收费缴费自动化提供有力支持,包含套餐产品发布、套餐交易服务、电子支付服务、电力计费服务、电费分析等功能。(3)大数据分析应用

智慧售电利用互联网将电力供应商与电力终端用户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给电力用户安装智能电表和采集终端这一手段,售电公司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用户用电信息,实现售购电与大数据分析的紧密结合,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优质的增值服务,为统计分析、负荷电量预测、能效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撑。为电力供应商、用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结果,预测供电情况、售电情况、电价等趋势行情,指导售电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同时,对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和能耗进行汇总统计以及对标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节能改进和改造建议。(4)企业管理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的越来越普及,给信息化技术带来了新的展望,为售电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成熟技术应用。借助智能化技术,提升企业自身的IT(信息技术)产品,满足企业智能化的技术需求。通过智能化技术,售电公司可以实现包含CRM(客户关系管理)、PPM(项目管理)、OA(办公自动化)、BI(商业智能)、SPM(采购与供应商管理)、HCM(人力资源管理)、ERP2(企业资源计划2)、O2O(线上到线下)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体化管理系统,通过一站式的企业管理平台,实现企业高效化管理模式。

在售电企业管理智能化的建设过程中,应以设备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建设的推进和应用的深化,大数据平台不断积累数据信息资源和算法模型,逐步构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完整的信息价值链,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迈向全面感知、深刻洞察、敏捷行动,推动智慧售电企业建设。(5)移动互联通信智能化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企业员工获取资讯与服务的主要终端逐渐从PC端转移到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售电企业通过移动应用开发将企业的监控、生产、管理、经营和宣传等各环节的数据进行聚合,进行数据挖掘、综合分析和智能决策等处理,并在多种终端进行信息展示、数据查询等。其主要包含以下业务应用:信息公告、日程安排、知识管理、企业通讯录、流程审批、电能监控和电力交易跟踪等。利用移动应用平台进行企业各项业务的精益化应用建设,推动企业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企业内与外的互联、人与人的互联、物与物的互联甚至人与物的互联。实现企业信息宣传、协同办公、工作沟通、生产过程优化、生产管理改进及整体效率提高,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水平,推进现代企业信息化和工业智能化。(6)人才能力建设智能化应用

由于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物理特性较为复杂,其经济属性较为抽象,售电公司在电力的购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尤其是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售电公司的人员构成包含电力市场交易员、电力营销与推广人员、IT人员、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人员、融资与资产管理人员、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人员、资产组合管理人员、电力市场法规相关法务人员、客户关系管理人员等。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售电公司人才能力建设完全可以借助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智能化培养体系。例如,在人才招聘环节,招聘者可以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来远程评估应聘者的各项所需技能。这种筛选方式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降低录用不合格员工的可能性。在人才培训环节,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可以对企业内各个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员工可以通过VR获得最真实的工作场景,这是工作手册和角色扮演所不能达到的高度。比如电力交易仿真平台的应用,借助大量的真实规则和数据,让交易员更加真实地体验电力交易的核心技术和知识。尤其针对电网运维工作环境可能会有危险,VR培训技术就能发挥其真正的用处了,可以辅助提高培训的效率和降低培训的成本。2.1.2 售电市场中的智能服务

随着智能电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能源的不断结合,售电市场全面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售电公司以大数据应用为驱动,以用户满意度为目标,围绕服务全业务流程,打造一条前端触角敏锐、后端高度协同的服务链,推动服务渠道之间、前端后台之间、相关专业之间的无缝衔接,推动主动创新型营销服务模式的完善。售电市场中的智能服务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互联网终端的申报服务

线上全天候受理,线下“一站式”办电。将来,低压用户可通过微信、手机APP等线上渠道申请业扩报装,工单调度后台自动派送任务到相关人员进行现场作业。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移动作业终端,在用户现场完成信息验证、确定供电方案、签订电子化合同、安装计量装置、通电,实现低压用户“一站式”的办电服务。(2)基于用户信用的差异化服务

售电企业可通过征信机构信息共享建立征信信息共享合作平台,对于信用良好的用户,提供受电设备健康检查、用能指导等延伸服务。对于信用差的用户,采取缩短电费结算周期、电费保全(预收冻结)、预付费控等措施。(3)基于用户画像的电力精准营销服务

积极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以“标签库”的形式,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多视角的用户全景画像,实现对电力用户特征的精细刻画。针对不同特征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办电、催电费、交电费、咨询等业务,主动精准地推荐用电套餐、电费垫付信贷、智能家居节能计划、分布式电能接入等用电产品及服务。(4)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自助式故障报修服务

利用LBS,实现用户报修地点自动定位、智能判断故障点落位;通过互联网渠道完成故障抢修流程,并实时告知故障信息和抢修进度,实现自助式故障报修和抢修进度定向推送、局部范围计划停电便捷查询。(5)主动式小区负荷预测及需求侧响应

建立与外部用电单位的合作渠道,获取其销售的大功率电器及用户地理数据,构建基于电器销售数据的小区负荷预测模型,为配网改造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在用电高峰期,自动定位超负荷配变供电范围内的用户,提示用户调减主要电器负荷,对于实时响应的用户进行相应的激励和补偿,实现小区用户需求侧响应。(6)智慧用能增值服务

鼓励售电公司提供更多差异化的能源商品和服务方案,搭建用户能效监测平台并实现数据的互联共享,提供个性化的能效管理与节能服务。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面向用户终端设施的能量托管、交易委托等增值服务。(7)用户用能智慧交易服务

售电企业有义务针对用户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用能交易平台建设,实现多种能源的智能定制、主动推送和资源优化组合。鼓励企业、居民用户与分布式资源、电力负荷资源、储能资源之间通过微平衡市场进行局部自主交易,通过实时交易引导能源的生产消费行为,实现分布式能源生产、消费一体化。用户自主提供能量响应、调频、调峰等灵活的能源服务,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进行动态、实时的交易。兼容用户以直接、间接等多种方式自主参与灵活性资源市场交易的渠道。

智慧售电服务是一种将电力营销、服务、售电与社区、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是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趋势。构建“互联网+电力营销”的智能互动用电服务创新体系,将推动电网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到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从管理向运营的机制转变、从单一向多元的服务转变,实现市场营销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渠道运营能力、资源协同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提升,成功塑造“安全、便捷、智能”的电力服务品牌。2.2 智慧售电信息化体系的结构设计2.2.1 智慧售电信息化的主体及其需求特征

1.售电信息化的发展基础

频繁的政策获利下,能源互联网将逐渐走向实际应用,市场空间不断打开,并成为能源领域的重心,投资价值也将不断凸显。能源互联网价值链中,发电、输电、配电与售电/用电是主要环节,围绕四大环节开展业务的公司如发电企业、储能企业、电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等将迎来发展利好。

随着我国《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的发布,售电迎来巨大改革红利。文件推动的电改使售电、配网投资运营面向社会开放,经营主体加速增多并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充分,售电、配电作为新增量市场将实现交易信息化、运营管理信息化、业务信息化等变革,信息化业务势必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广义的售电业务既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和计量等主营业务链条,也包括电力设备销售、电力工程、微电网业务、充电桩运营、节能服务和综合能源服务等辅营业务。而售电信息化是指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售电业务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化等前沿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企业,信息化在推进节能降耗、遏制安全事故、提升管控能力和国际化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共建能源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为配售电公司提供覆盖集运营管理咨询、配售电信息平台建设、设备状态采集、监测及运维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售电信息化从产业价值链入手,利用大数据、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为配售电公司理顺流程,提升人、财、物资源的管控力,升级效能,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等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售电信息化有助于售电企业进行资产管理、业务链管理、运营智能化、资产优化、决策支持、系统集成等,如图2-1所示。图2-1 售电信息化功能定位图

市场初期阶段,各家电力交易信息化公司都依托于自身传统资源和优势积极布局,显示出条块化、局部重点化。经过充分竞争,售电市场精细化要求、增值服务要求、新业务不断出现,需要挖掘的用户痛点和新业务点比较多,只有如此售电企业才能够盈利,因此那些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求,能够具备快速响应及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具有最大的潜力和优势。能够提供一揽子信息化+工程解决方案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