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13:55:42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

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试读:

前言

《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延续了上年报告的风格,在全景式地描述中国信息服务产业2012年的发展轨迹、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勾画、展望了2013年及未来中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以及发展前景,其中包括对2012年中国信息服务产业总量、规模、速度、结构等方面各个经济指标的分析,也包括对于2012年产业发展热点和产业发展重大事件,诸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宽带中国、大数据等的追溯与探究。《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相关分析工具对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环境、政策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在更为深刻的层次上,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揭示和把握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探寻后危机时代中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道路。《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概览篇主要对2012年信息服务业的总量、结构、区域发展等情况进行回顾,并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与行业信心指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3年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进行展望。第二篇——热点篇集中对2012年以来信息服务产业热点的发展进行追溯,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与预测。第三篇——分析篇基于2012年相关数据对信息服务业的细分行业结构与区域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第四篇——行业篇基于2012年相关数据对信息服务业各细分行业进行分析,特别针对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2012年的发展进行了评价。第一篇概览篇——本篇对2012年信息服务业的总量、结构、区域发展等情况进行回顾,并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3年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进行展望,对行业的信息指数进行分析。第1章2012年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概况

1.1 研究范围

信息服务产业是提高信源与信宿之间信息传递效率的产业的集合,是涉及信息生产、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与信息使用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关系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快、拓展领域广、研究视角多等原因,其统计和分析的分类标准一直没有形成共识。

厘清信息服务产业的研究范围,首先要从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的基础入手。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认为,目前关于信息产业划分大致有三个口径,其中的中口径是在小口径基础上拓宽了与国际比较的内容,更加科学和实际,其范围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信息相关服务等五部分内容。信息服务产业主要包括以上五部分内容的后三部分,即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信息相关服务等。

1.1.1 信息服务相关产业分类

国家统计局的信息相关产业分类是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的派生分类,信息服务相关产业分类是其中最后三部分内容,它以《行业分类》为基础,主要参考了联合国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 3.1 版中的“信息业”和“信息和通信技术”两个相关分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为了体现信息相关产业的特点,本规定按照电子信息活动的同质性,对与信息相关的行业小类进行了重新分层和组合。同时,为了体现本规定与国民经济行业的一致性,其所有类别的名称和代码,均采用《行业分类》的原名称和代码(见表1-1)。表1-1 信息服务相关产业分类续表

1.1.2 信息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服务业

为了提高信息服务业相关数据的行业性和专业性特点,同时考虑到国家统计局信息发布的频率以及相关数据的获取情况,本报告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基础上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口径,把信息服务业的研究范围做了一些调整。主要调整的是其中的第二大块内容,即把统计局“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调整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软件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软件产品收入、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和IC设计收入。从具体内容来看,两种口径在统计范围上大体一致。本报告为了研究方便,对软件产业相关代码进行了处理,并参照行业习惯,统称为信息技术服务业(见表1-2)。表1-2 调整后的信息服务相关产业分类

1.1.3 信息服务业中的信息内容服务业

对信息服务业内涵的理解,最大的难题就是其中第三部分内容,即“其他信息相关服务”。统计局制定《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除考虑我国信息相关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外,还参考了联合国新制定的两个相关分类,其目的就是做到与国际标准相比较。在比较中,“其他信息相关服务”内容宽泛,涉及面极广,包括录制媒体的出版、印刷和复制以及娱乐、文化和体育活动等,接近文化产业的概念。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并引领着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内容产业以创意为动力,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已逐步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主流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服务产业又可以分为传统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两大类,传统和现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服务业上。因此,本报告把“其他信息相关服务”划分为“数字内容服务”和“传统内容服务”两种业态,并统称为“信息内容服务业”(见表1-2)。本报告在细分行业的研究过程中采用较小口径信息服务业的概念,主要忽略了上述中口径中的卫星传输服务和传统内容服务,前者占信息传输服务的比例已经很小,并且相关统计数据发布的频次降低,后者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不是本书的研究重点。

1.1.4 信息服务业的统计口径探讨

在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相衔接,参考了联合国相关分类标准和国内其他地区提出的信息服务业统计办法,结合统计工作调查实际,注重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有利于信息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开发和监测的基础上,本报告为了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在细分行业分析中也采用以下结构框架(见图1-1)。图1-1 信息服务业产业链

在信息的使用中,电子商务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电子商务涉及的范围很广,综合性也很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统计工作和指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按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进行统计。本报告主要研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所以不能从交易规模的角度入手,而是更加注重电子商务中涉及信息服务的内容。

1.2 2012年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良好

近几年,中国现代信息服务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25%,以信息支撑发展的信息服务业不仅在第三产业中处于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对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信息内容服务业的必要调整,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年底产业规模可以达到 45243 亿元,其中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信息服务业中占到很大的比例(见表1-3)。表1-3 信息服务业产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表中的数据主要基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统计,并结合其他数据来源。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数据主要参考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统计快报;数字内容产业的数据来自于本课题组的市场监测数据库;2012年的数据来自于本课题组的预测模型

很多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心开始由信息制造业转向信息服务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基本上体现了上述趋势。从2008年到2012年,信息服务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2%,2012年全部增加值达到22381.7亿元(见图1-2)。图1-2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发展趋势

自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信息产业发展放缓的影响,信息服务业增长率略有下滑。但是从总体发展态势来看,中国信息服务业收入规模仍在快速增长,2012年,信息服务业占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的比例为4.09%(见图1-3)。图1–3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在信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到较大的比例。截止到2011年年底,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2174.4 亿元,相对于 2010 年的2454.5亿元下降了11.4%(见图1-4)。原因在于信息传输服务(尤其是电信传输服务)的投资在信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占很大的比例。图1-4 信息传输、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投资规模

截止到2011年年底,信息传输、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212.8万人,比2010年的185.8万人增长14.5%(见图1-5),充分体现了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图1-5 信息传输、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

在发达国家,相关行业的职工失业率不断上升,但是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行业的就业比重却呈现出增加的势头。我国信息服务业也呈现出类似现象。在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中,基础设施投入不是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要素,而人力资本的投入是决定行业发展程度的关键因素。在信息产业中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里,所投入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信息服务业中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1.3 2012年信息服务产业结构特征

1.3.1 年度发展亮点:结构优化效应显现

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信息服务业在收入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信息传输服务业稳定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增长迅速。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但使信息服务业本身获得更多的增长动力,也带来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调整,结构优化效应显现,信息服务业的基础作用得到发挥。

2012年信息传输服务业收入规模达到17393亿元,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规模达到23637亿元,信息内容服务收入规模达到4213亿元(见表1-4)。同比,2011年,信息传输服务业收入规模达到15255亿元,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规模达到18467亿元,信息内容服务收入规模达到3511亿元。表1-4 信息服务业产业收入结构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数据主要参考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统计快报;数字内容产业的数据来自于本课题组的市场监测数据库;2012年的数据来自于本课题组的预测模型;其他数据来自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月报

1.3.2 两分天下有其一: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2年,信息传输服务收入占信息服务业总体收入的比例为 38.4%,信息内容服务收入占信息服务业总体收入的比例为 9.3%,信息技术服务占信息服务业总体收入的比例为 52.2%(见图1-6)。图1-6 信息服务业收入结构

从2008年到2012年,信息传输服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0.18%,信息内容服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6.9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56%(见图1-7)。在信息服务业增长速度结构中,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图1-7 信息服务业细分产业增长速度对比

2012年1—10月,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65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在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72.4%上升到73.7%;固定通信收入累计完成235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3%,在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 27.6%下降到26.3%(见图1-8)。

2012年以来,在有利的产业政策带动下,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长步伐逐步加快,1—10月实现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38.5%,高出上年同期17.8个百分点。软件服务化速度的加快,使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的增长持续处于高位,累计到 10 月底,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3325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值8.2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增长达到42.3%。软件产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及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长平稳,分别实现收入6533亿元、4070亿元、2052亿元和2962亿元,同比增长23.3%、24.1%、25.4%和23.2%(见图1-9)。图1-8 电信传输服务收入结构图1-9 软件业务收入结构

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数量3546个,新开工项目2556个,建成投产项目达到2231个。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项目数量2729个,新开工项目1992个,建成投产项目达到1816个,在信息服务业中占据主要份额(见图1-10)。图1-10 信息服务业投资项目数量结构

1.3.3 快车道:数字内容产业

2011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377.88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1%。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9.34亿元,电子书(E-book和电子阅读器)收入达16.5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收入达12亿元,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等)收入达367.34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428.5亿元,互联网广告收入达512.9亿元(见表1-5)。表1-5 数字出版业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1.4 2012年信息服务产业区域特征

1.4.1 东部地区保持领先地位

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国东部地区信息服务业收入达30948.3亿元,收入占比为68.4%;中部地区信息服务业收入达7527.6亿元,收入占比为16.64%;西部地区信息服务业收入达6741亿元,收入占比为14.9%(见图1-11)。图1-11 信息服务业区域收入结构图1-12 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区域结构

1.4.2 西部地区快速崛起

2012年我国信息服务业继续呈现东部一马当先,西部快速崛起,中部塌陷滞后的特点。以四川、陕西为代表的西部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已经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以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例:2012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完成业务收入1761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其中重庆、四川和陕西增速均超过40%。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增长乏力,2012年以来增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在全国产业收入中的比重比2011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图1-13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区域结构

1.4.3 数字出版产业全国布局完成

目前全国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已基本完成基础布局。基地在地理空间分布上也逐渐从单园区扩展到多园区,从单一城市扩展到多个城市。杭州基地以“一城多园”辐射全市、江苏以“一中心,多园区”辐射全省、上海张江以“延伸园区”辐射虹口及整个上海地区、陕西西安基地则辐射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原和西北地区,基地空间分布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基地的发展更加务实,已实现了由审批起步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阶段性过渡,上海张江的游戏、金融和超算服务、天津和重庆的云计算技术服务、杭州的移动阅读和网游动漫、江苏扬州园区的数字教育(电子书包)和电子书等都彰显了各自的特色,为差异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总产出已经超1过百亿元 。目前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概况如表1-6所示。1

注释: 柳斌杰.积极推动全行业实现数字出版大跨越.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7月28日。表1-6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概况第2章未来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展望

2.1 信息服务产业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新十八号文”,从财税、投融资、研发、人才、知识产权、进出口政策和市场政策等方面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和升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相继发布,为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进入2012年,支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2.1.1 “新四化”勾画美好前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这里,信息化被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说,信息化已经上升到我国基本国策的层面,这是2012年信息服务产业最大的利好!

2.1.2 产业规划密集出台

2012年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多项涉及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其中包括:《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涉及信息内容产业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所有这些规划使得2012年以及未来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趋于明朗。

2.2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信息服务业

2.2.1 稳健经济增长:信息服务发展基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6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尽管存在个别不确定因素,但是稳健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在未来5~10年依然有望保持在7%~8%增长速度,这将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2.2 结构调整:信息服务业面临的重大产业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及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要求通信业全面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通信业要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推动精益生产、精准管理、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服务业深度结合,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壮大数字内容产业;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网络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应用,创造培育新业态。

2.2.3 消费升级: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动力“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人均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年轻一代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群体,社会亟需通过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带动工作方式的转变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2.3 社会信息化——几近无限的市场空间

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未来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构建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未来通信业将不断提高普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网络覆盖水平;未来全社会致力于缩小“信息鸿沟”的努力,都将大大提升全社会信息普遍服务水平,催生信息社会的到来。所有这些将为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几近无限的潜在市场。

2.4 技术创新引领信息服务产业方向

2.4.1 下一代互联网将有力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加速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渡,以系统解决可扩展性、安全、质量、节能等重大问题为目标,积极开展创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根据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主要目标,我国将在2013年年底前开展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与第6版主流业务互通。

基于下一代技术的互联网仍将是全球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不断创造新业态、新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将更为广泛和深入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运行和交易方式的根本变革、改进社会公共服务、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未来互联网产业依然将是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2.4.2 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指日可待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积极布局 4G网络的建设。在我国,中国移动已经率先开展 4G的商用体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纷纷跟进。可以预见,不久之后以TD-LTE为代表的4G技术应用将在中国全面铺开。届时,信息服务行业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发展。例如:在4G的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将真正变成随时随地的商务模式,现在企业移动办公的诸多问题也将真正得到解决。可以说,中国4G的发展对“两化深度融合”甚至“新四化”的实现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2.4.3 大数据应用将极大提升信息服务价值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大数据已成为众多行业用户提升信息服务价值与竞争能力的新动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网络企业的服务模式,将极大提升政府对全民的综合服务能力,将极大地促进各行业的服务创新。总而言之,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服务企业将真正能够做到通过数据的分析来获取对业务的洞察,进而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价值,实现业务的快速突破与成长。

2.4.4 云计算、物联网前景不可限量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对物联网与云计算认识的不断加深,对其发展的不断推进,可以预见,未来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相关技术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而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全新信息服务业态也将不断应运而生,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例如,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将使传统的外包服务与存储服务转向云外包与云存储;物联网的发展将使传统的交通行业转向车联网的应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发展更是直接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设,有业内人士估算,随着日后更多城市上马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所形成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第3章2013年信息服务业发展预测

进入2013年的信息服务业,以“新四化”为引领,以推动社会信息化为目标,以两化深度融合、实施 4G 商业应用、“宽带中国”战略、大数据产业发展为契机,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创新为动力,依托国内稳健的经济增长势头,完全可能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3.1 2013 年信息服务产业总量将跃上新台阶

预计到2013年,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将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产业收入可望突破5万亿元大关,其中,信息传输服务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预计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万亿元,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市场规模可以超过25000亿元,信息内容服务业将会平稳发展,预计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500亿元。

3.2 2013 年信息服务产业投资将大幅上升

预计在2013年,我国受国家“新四化”战略鼓舞、两化深度融合、经济刺激政策以及4G商业应用投资等因素影响,信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大幅提升,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将提升至2000亿元以上。信息服务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将有较大规模扩张。信息传输、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将突破200万人。

3.3 4G商用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中国移动表示,2012—2014年期间,TD-LTE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超过1.5万亿元,其中主要涉及终端设备的直接拉动规模将超过360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权威部门和机构预测,4G网络前期建设拉动的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网络正式商用后,将带动终端制造和软件等上下游行业,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4G投资不仅对移动通信产业产生影响,更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3.4 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恢复强劲增长势头

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支撑产业,也将是信息产业诸多利好政策最先的受益者。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系统集成、嵌入式软件等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都有望在2013年获得重大发展机遇。按照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长 24.5%以上,2013 年正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预计,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2013年的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24%~26%的区间,全年产业产值将接近3万亿元。第4章2012—2013年信息服务产业景气指数分析

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从景气指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包括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以及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等。企业景气指数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描述了产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家信心指数从企业家对未来行业发展判断的角度来描述行业发展状况,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描述的是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客观上描述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环境。信息服务业作为一个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产业,对它发展的景气状况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能对产业未来发展的状况做出准确的预判和准备。

4.1 2012年景气指数分析

2012年,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信息服务业的景气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处于不景气状态。但相比于其他服务行业,信息服务业景气状态相对较好。

4.1.1 2012年信息服务业景气指数处于不景气状态

① 从企业景气指数角度来看,目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正处于不景气的时期,发展形势令人担忧。2012年第三季度的计算机软件传输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5.5,相比第二季度148.8下降了3.3个点,约2%,同比2011年第三季度164.2下降了约18个点,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11%。企业景气指数的骤降显示出信息服务业企业的运营状况出现恶化。

另外,从较长远的趋势看,如图4-1所示,从2003年至今,信息服务业的景气情况经历了几次较大的低谷,最低指数略低于140。目前的信息服务业景气指数已经接近于这个低谷。说明目前的信息服务业企业运营状况接近最近 10 年来的最差水平,处于不景气时期。图4-1 信息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趋势

② 从企业家信心指数的角度来看,行业内的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普遍不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不够理想。2012年第二季度信息服务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7.9,相比第一季度的155.6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与2011年第二季度的163.5相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2012年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有所减弱,对未来的信心不够充分。从更长远的角度观察,如图4-2所示,从2003年以来的10年中,信息服务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大都处在150~160 的区间内,这个区间几乎可以描述这 10 年来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平均水平。而 2012年第二季度的指数降至150以下,低于这些年来的平均水平,表明信息服务业企业家的信心不足。

③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是跟着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紧密相联系的,而此次信息服务业景气指数的大幅回落也不例外。目前宏观经济已经处于“偏冷”的边缘,如图4-3所示,宏观经济的预警指数从2012年1月开始就低于100,并且连续下降一直持续到2012年8月。其中,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连续8个月处于“蓝灯”状态,即“偏冷”的状态,货币供应情况从2011年7月就处于“蓝灯”状态,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信息服务业的景气指数往往与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有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和宏观经济预警指数都持续下跌。从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服务业还将继续受到整体经济的影响。图4-2 信息服务业企业家信心指数趋势图4-3 最近12个月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

4.1.2 2012年信息服务业景气情况仍优于其他行业

1.信息服务业比较其他服务产业相对景气

将信息服务业景气指数和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与仓储行业进行景气情况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如图4-4所示,从2010年以来信息服务业的景气情况相对来说要优于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景气指数远远高于这两个行业。从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其他数据来看,近三年来,信息服务业的景气指数一直处于八大行业的榜首。图4-4 信息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比较

与宏观总体的指数相比,信息服务业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如图4-5所示,平均每个季度要高出总体景气指数25个点左右。从图4-5中的曲线走势还可以看出,信息服务业的企业家景气指数要远远高于其他的行业。图4-5 信息服务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比较

综合上述两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信息服务业具有未来带动中国经济走出颓势的潜质。

2.相比于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信息服务业景气情况仍然保持高度领先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特别是建筑业和工业制造业,为拉动GDP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目前的后经济危机的总体形势来看,建筑业和工业的景气情况也不是很好,信息服务业与建筑业和工业的景气情况比较如图4-6和图4-7所示。

如图 4-6 所示,2010 年以来信息服务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一直要远远高于工业和建筑业。平均企业景气指数比这两个行业要高20~30个点。建筑业是一个相对更为特殊的行业,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建筑业的影响十分显著,例如从2011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第一季度,建筑业的景气指数持续下滑,毫无疑问这主要是受到各地政府“限购”政策的影响。2012年第二季度,建筑业的景气指数骤降近21个点,从第一季度的132.1降至109.2,之后在第三季度又大幅回升,到达123.9。这明显与之前的发展趋势大相径庭。而工业的景气指数波动情况相对稳定,没有大幅的波动,一直在120~140之间徘徊。

另外,从图4-7可以看出,信息服务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一直都远远高于工业和建筑业。这表示从2010年至今,信息服务业企业家对行业发展比其他行业更加有信心,未来的投资情况可能会更加乐观。图4-6 企业家景气指数比较图4-7 企业家信心指数比较

不难看出,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逐步地取代传统第二产业。例如建筑业的发展,继续受到宏观调控的限制是必然的,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想要取得较大的发展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工业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轻工业、手工业等,一直对于出口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在当前全球的后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也很难取得较大的发展。

这样的趋势既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同时也是国家政策引导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导,这种模式在过去的30多年里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最大的劣势在于资源的消耗较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利润空间较小。因此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重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2 2013 年信息服务产业景气状况“先抑后扬”

根据相关分析,2012年第四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信息服务业的景气状况将逐步回升。如图4-8所示,企业景气指数有望从2012年第三季度的145.5逐渐回升到150左右。未来的几个季度,信息服务业企业的运营环境和运营情况都将逐步改善,信息服务业的企业家信心也将有一定程度的提振。可以相信:未来不久信息服务产业整体态势将有较大恢复。图4-8 信息服务业景气指数预测

从企业家信心指数的预测数据来看,2013 年,信息服务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将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如图4-9所示。具体是:2012年第三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进入下行通道,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信息服务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将呈现缓慢回升的态势,2013 年第二季度大体维持在150左右的水平。图4-9 信息服务业企业家信心指数预测

综上所述,虽然之前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但是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有望得到改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国家宏观政策向信息服务业倾斜是大概率事件

几乎可以肯定,2013 年第一季度政府换届完成后,国家将陆续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在“新四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必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这一点可以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得到充分印证。可以确定地说,所有这些将极大地提振信息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