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俊熏洗疗法心得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17:00:18

点击下载

作者:尚德俊,秦红松,秦红岩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尚德俊熏洗疗法心得录

尚德俊熏洗疗法心得录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尚德俊熏洗疗法心得录/尚德俊,秦红松,秦红岩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ISBN 978-7-117-23296-8

Ⅰ.①尚… Ⅱ.①尚…②秦…③秦… Ⅲ.①熏洗疗法 Ⅳ.①R244.9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6)第 239349 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

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尚德俊熏洗疗法心得录

主  编:尚德俊 秦红松 秦红岩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7年12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3296-8策划编辑:李丽责任编辑:崔长存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尚德俊简介

尚德俊,男,1932年3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2014年荣获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自1959年开始至今,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和创用四虫丸等系列药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国家一级成果奖;创立和发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与系统方法,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治学严谨,广育良才,为创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科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序

我在走过60年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研究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欢乐。

1959年,我从全国第一届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天津市中医研究生)学习中医毕业,评为第一名优秀学员,荣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唯一金质奖章和证书。这是给予我的鼓励和鞭策。

这次新的令人难忘的学习,使我走进学习研究我国中医学宝库的大门,走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道路。

山东省立中医医院,临床科室齐全,名医荟萃,有许多著名中医专家,治疗独特,疗效卓著,享有很高声誉。我虚心学习和继承著名外科专家张瑞丰、著名骨伤科专家梁铁民、著名肛肠科专家韩长泰等,应用外治疗法(熏洗疗法)的治疗经验,很受启发,收获很大。同时,广泛阅读历代医学名著和现代医学文献,积累了宝贵资料。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应用中药煎汤熏洗患处,对治疗外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骨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等有良好的效果,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而西医学外科则缺乏这方面的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饥荒年代,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我于1964年撰著出版我国第一部《熏洗疗法》专著,初步总结熏洗疗法的治疗经验。“外科之法最重外治。”20世纪80年代初,我总结外科外治的治疗经验,于1992年撰著出版我国第一部《外科外治疗法》。从现代外科角度,总结外科外治疗法的治疗经验,对外科外治疗法的剂型、种类及其应用方法等作了全面详细论述。总结外科外治疗法有:膏药疗法、围敷疗法、贴敷疗法、掺药疗法、药捻疗法、热熨疗法、熏洗疗法等12个种类。

熏洗疗法是外科外治疗法之一,在外科领域是常用的重要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如与内治疗法等方法相结合应用,则疗效更为显著。现对熏洗疗法作了全面系统论述和总结,特别是治疗经验,更加完善和实用。创用的治疗方剂有:内服方剂28首,熏洗方剂11首,外用方剂4首。可供临床应用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临床实践是发展我国中医药学的基础,是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的源泉。我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渐成长起来的。黄昏最美丽的时候,获国家崇高荣誉,这使我终生难忘!

在外科、周围血管疾病研究道路上,我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取得学术研究成就和事业成功的,得到了前辈、老师、同事、朋友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使我永远难以忘却,在此致以真诚感谢!

书中插图,承蒙我院周黎丽教授精心绘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谨致谢忱!

谨以此书纪念我的妻子内科专家秦川秋教授。这是她于1998年10月6日去世之后,我出版的重要学术专著。在过去的40多年里,她给予我很大帮助,我们相伴在一起,我的一生与她的奉献分不开。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教授2016年8月31日第一章 熏洗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熏洗疗法是中医学外科疗法之一,在外治疗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病变而发挥治疗效果,就成为治疗外科疾病的独特疗法,这是我国外科治疗学上的突出成就。

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熏洗、淋洗和浸浴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治疗的形式和使用的部位不同,外科熏洗疗法可以分为溻渍法、淋洗法、熏洗法和热罨法等类型。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直接药物熏洗,由于温热和药物作用,能够刺激神经系统,调整心血管系统和周围血管系统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扩张血管和淋巴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调整全身功能,改善局部营养状况,从而使疾病好转或治愈。

熏洗疗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发展和提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书——帛书《五十二病方》(公元前3世纪),就载有“痈”“疽”“骨疽”“烂疽”“牡瘘”“金伤”等外科疾病,主要应用药物疗法,很重视外治疗法的应用,如药浴法、烟熏法、蒸气熏法、葱熨法、砭法、灸法、角法(火罐疗法)和外敷药物等,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应用中药煎汤外洗治疗痈疽和小腿感染化脓;应用熏洗法治疗痔疮等。

我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外科疾病的治疗很重视外治疗法,强调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应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素问·玉机真脏论》谓:“痹不仁肿痛……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可按、可药、可浴”;《素问·调经论》谓:“病在骨,焠针药熨”;《素问·血气形志》谓:“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等。这是应用渍法、浴法、熨法、灸法、刺法等外治疗法治疗疾病。治疗痈肿,应用中药煎汤熏洗患处,可以疏通气血,消散肿毒。

到了汉代,外治疗法的临床应用已经比较具体了。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载有洗法、熨法、敷法、熏法、淋法等多种外治疗法。如应用矾石汤浸洗治疗“脚气病”;应用苦参汤、狼牙汤熏洗治疗疾病等。《华佗神医秘传》一书记载外治疗法详细、具体,广泛应用许多外治疗法治疗外科疾病和皮肤病等。如治疗痔疮,“以无花果叶煎汤熏洗,能止痛,极有效”;“外用地骨皮、槐花、韭菜根、朴硝各二两,白矾、苏叶各五钱,葱头七个”,煎汤,“先熏后洗”。还应用熏洗法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痔核:“外用药水熏洗,后再用药线扎之”。治疗“黄水疮”(脓疱疮),“外用雄黄、防风各五钱,荆芥、苦参各三钱,水煎汤”,外洗疮处。对“绣球风”(阴囊湿疹或神经性皮炎),“茄一枝,连根叶煎汤熏洗”。

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详细记载了治疗外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的各种外治疗法,有溻渍、淋洗、热熨、冷敷,以及药膏外敷等。外治疗法主要应用于:①治疗痈疽肿毒(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如用槲树皮煎汤,“洗乳疮及诸败疮,洗了则傅膏”。这是应用洗法与敷法结合应用的治疗方法。②防治“金疮”(创伤感染):重视应用外洗、外敷法处理创口,以防止创口感染。对创口感染化脓,“煮葛根令浓以洗疮”,还可以外敷“神黄膏”(黄连、黄柏、附子等,用猪脂调膏)。③治疗皮肤病应用各种外治疗法。所应用的这些清热解毒药,具有消炎抗菌作用。

东晋时期,陈延之著《小品方》,应用溻渍法、熏洗法、浴法、熨法、敷法、涂法、灸法等治疗外科疾病。如“溻渍肿毒”,应用“升麻汤”(升麻、黄芩、栀子、漏芦、芒硝等)煎汤,“渍溻,常令湿润,即消”。又:“疗痈疖诸疮”(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外宜升麻汤浴,但倍分多煮之,以浴之”。

南北朝时,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术专著——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499年),很重视外治疗法的应用,载有治疗外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的外治方剂83首。主要治疗“痈疽”“发背”“发乳”“恶疮”“金疮”等(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如治疗痈疽恶疮,应用“猪蹄汤洗”(猪蹄、白蔹、白芷、黄连、狼牙、芍药、黄芩、大黄等),煎汤“洗疮,日四次,甚良”,或“湿洗疮上,日三,亦可以布内汤中,薄疮肿上”,为应用溻洗法和溻渍法(湿热敷)治疗外科疾病。又指出:“痈”破溃后,“败坏不着者,作猪蹄汤洗之”。

可以说,晋、南北朝时期,应用外治疗法(熏洗疗法)治疗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泛应用多种外治疗法,创用许多外治方剂,为发展我国外科学独特疗法——外科外治疗法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代,我国外治疗法(熏洗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巨著,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581—682年)、王焘的《外台秘要》(752年),载有薄贴法、溻渍法、热熨法、熏洗法、灸法、竹筒拔法等许多外治疗法,内容相当丰富,增添了许多外治方剂和药物,已经形成我国独特的外治疗法,对以后外科外治疗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溻渍法包括溻洗法、溻渍法、淋洗法、洗浴法、坐浴法等。治疗的主要外科疾病有:①“痈疽发背疔肿”等(外科化脓感染疾病):如《备急千金要方》:“治痈疽发背猪蹄汤(猪蹄、黄芩、黄连、黄芪、赤芍等),渍疮面,食顷洗之。拭令干,敷麝香膏”。这是使用溻渍法结合外敷药治疗外科疾病。“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外敷祛腐药膏,“恶肉尽后,外敷生肌膏”。《千金翼方》:“猪蹄汤,主瘭疽诸疽,十指头赤痛痒”,煎汤,“洗渍疮”。②“金疮”(创伤感染):《外台秘要》:“葱白一把……煮数沸,渍洗疮上,痛即止。”③痔疮:《千金翼方》应用“煮槐根汁洗之”。《外台秘要》:“以葱和须浓煮汤,置中坐浸之。”④小儿疾病:孙思邈很重视小儿疾病的治疗,专列小儿疾病篇。如《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头疮苦参洗汤”(苦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川芎等),煎汤,“渍布溻疮上,日数过”;“治小儿火灼疮……有浓汁”,用黄连、黄柏、黄芩、芍药、白蔹等,“可作汤洗之”。又治疗小儿湿疮,“浓煎地榆汁洗浴,每日二度”。⑤皮肤病:《千金翼方》治疗“瘾疹”,用地榆汤(地榆、苦参、大黄、黄芩、川芎、甘草)“洗浴之,良”;又应用“白芷根叶煎汤洗之”。《外台秘要》治疗漆疮,“芒硝五两,汤浸洗之”;“煮椒汤洗”;“煮香薷以渍洗之”等。

此外,还使用冷湿敷法,如《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瘭疽,用“冷药汁溻渍之,佳”。《千金翼方》:“治丹毒肿升麻溻汤”,用升麻、黄芩、栀子、芒硝等,煎汤,“冷分用渍溻,常令湿为佳”。

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印刷术得到改进和提高,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医学著作,记载了大量外治疗法(熏洗疗法)。如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992年),应用淋、浴、熨、膏、摩、膏药外治疗法治疗外科、骨伤科疾病等。此书对熏洗疗法的种类和应用方法有详细记载,载有熏洗疗法方剂163首,其中阴疮及阴部湿痒24首,痈疽15首,瘾疹和小儿疾病各13首,疔疮和白屑风各12首,扭伤和骨折11首等。同时,宋代出现了“外科”名词。陈自明著《外科精要》(1263年),总结了治疗“痈疽”(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的经验,强调外科疾病辨证论治,以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相结合治疗,奠定了我国外科学发展的基础。《太平圣惠方》谓:“痈疽……或毒气初结,或已脓溃,并可用药煮汤淋射,以散热毒之气……”医学巨著《圣济总录》(1117年)指出:发背溃后,用“淋洗当归汤”(当归、赤芍、黄柏、甘草、白芷等)。又:“治发背痈疽已溃,积毒恶肉不去,猪蹄汤淋洗”。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1170年),为外科学著作,有掺药、软膏、膏药、熏洗药(黄芩散、秦皮散、芎黄散、猪蹄汤等)。

金元时代,由于四大学派的兴起,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外治疗法(熏洗疗法)受到重视。如张子和的《儒门事亲》、李东垣的《兰室秘藏》和朱丹溪的《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等著作,均有外治疗法的论述,尤其是朱丹溪很重视熏洗疗法的应用。《丹溪心法》中治疗痔疮,“熏洗”: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荆芥、莲房,“煎汤先熏后洗”;又:治疗脱肛,用五倍子煎洗;治疗痈疽、乳痈、臁疮、漏疮、汤火疮等疾病,使用多种外治疗法。齐德之著《外科精义》(1335年),对外治疗法颇有研究,总结形成了外科外治疗法,载有掺药、膏药、熏洗、热罨、热熨等,进一步总结了前人应用熏洗疗法的经验,有“溻渍疮肿法”专节论述。指出:“疮肿初生,经一二日不退,即须用汤水淋射之。在其四肢者溻渍之;其在腰腹者淋射之;其在下部委曲者浴渍之。”又说:“……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稍凉则急令再换,慎勿冷用。”说明了熏洗疗法的种类和操作方法,同时还论述了熏洗疗法的作用原理。应用的熏洗方剂有溻肿汤、升麻溻肿汤、猪蹄汤、洗毒汤、消毒汤等。齐德之对痈疽疮肿的治疗,很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总结了宋、元时期盛行的外治疗法,提出了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更加完善了外科外治疗法(熏洗疗法)。

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1337年),虽然是创伤外科学著作,但对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肛门疾病、皮肤病、损伤、骨折等,都很重视使用外治疗法。如在“疮肿科”中指出:“初作宜宣热拔毒,外以洗涤,角敷……已溃则生肌傅痂。”如“诸般恶疮”,“黄柏、茵陈、荆芥、葱白、藿香煎水,温湿淋洗”。治疗“臁疮”,“用海桐皮、石榴皮等分,煎汤淋洗令净……”治疗“冻疮”,用茄子根浓煎汤洗。治疗痔疮,“用槐花、荆芥、枳壳、艾叶,以水煎,入白矾熏洗”。对“一切伤折筋骨、瘀血结痈”,用荆叶散(荆叶、蔓荆子、白芷、细辛、防风、川芎、羌活等),煎汤乘热淋洗痛处。

到了明代,外科外治疗法(熏洗疗法)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普遍引起医家的重视,临床上广泛应用外治疗法(熏洗疗法)治疗外科疾病。如薛己著《外科发挥》(1528年)、汪机著《外科理例》(1531年)、王肯堂著《证治准绳》(1602年)、申斗垣著《外科启玄》(1604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1617年)、张介宾著《景岳全书》(1624年)、陈文治著《疡科选粹》(1628年)等,对熏洗疗法的使用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治疗疾病的种类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一种治疗方法——我国治疗外科疾病的独特疗法。《外科理例》谓:“猪蹄汤,消肿毒,去恶肉,润疮口,止痛。白芷、黄芩、当归、羌活、赤芍、露蜂房、生甘草各等分”,用猪蹄一只,煮熟去油渣,取汤煎药,“温洗,以膏药贴之”。《外科启玄》中有溻浴法:“凡治疮肿,初起一二日之间,宜药煎汤洗浴熏蒸”,“先熏后洗”;“如已溃洗之,令疮净而无脓”;“开通腠理,血脉调和,使无凝滞”。《证治准绳》中有淋洗法,对痈疽(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溃后,“以猪蹄汤洗去脓血”;疮口肉不能长,气血不荣,“用北艾黄芪汤熏洗,生肌长肉药敷之……”;疮口肉芽红活,痒,“用细茶葱盐煎汤热洗”。这是根据痈疽疮口的不同情况,而应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熏洗,反映了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局部辨证论治的特点。《疡科选粹》中有“溻渍疮肿法”,具体应用方法有“淋溻”“洗疮肿”“热浴患处”“淋洗”“洗浴”等。此外,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收集明代和明代以前的治疗方剂1万余首,对外科疾病,如痈疽、疖疔、乳痈、痔瘘、外伤、骨折和皮肤病均广泛应用外治疗法(熏洗疗法)。

清代的许多外科学专家,均对外治疗法(熏洗疗法)有详细记载,总结了外治疗法的应用经验,主要用于外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赵学敏著《串雅内编》《串雅外编》,广泛应用外治疗法治疗外科疾病。祁坤著《外科大成》(1665年)、吴谦等著《医宗金鉴》(1742年)和顾世澄著《疡医大全》(1760年),全面总结外治疗法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外科外治疗法(熏洗疗法)。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吴师机著《理瀹骈文》(1870年),为我国外治疗法专著,总结了清代以前我国应用外治疗法(熏洗疗法)的经验。该书对数十种外治疗法作了详尽论述,熏洗疗法有熏法、蒸法、洗法、浴法、淋法、坐浴和汤熨等,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许多疾病,内容极为丰富,使外治疗法更加完善并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这个时期,应用熏洗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已被重视。如《伤科补要》《伤科汇纂》等著作,都很强调熏洗疗法对扭伤、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治疗功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外科领域广泛使用外治疗法(熏洗疗法),无论从治疗疾病的种类、应用方法,所取得的显著疗效,以及治疗作用原理的探讨,均突破中医学疮疡外治疗法的范围,使外科外治疗法(熏洗疗法)得到很大发展和提高。南京中医学院的《简明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医外科学简编》、凌云鹏的《中医外科概要》、顾伯华的《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和尚德俊的《实用中医外科学》等著作,对外科外治疗法作了整理和总结。1964年,尚德俊著《熏洗疗法》(1972年和1976年,两次修订再版)——这是我国研究熏洗疗法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对熏洗疗法的发展、种类及应用方法等作了详细论述,系统总结了熏洗疗法的应用经验,治疗外科、内科、妇科等65种疾病。黄宗勖的《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总结有18种常用外治疗法,治疗外科、伤科、皮肤病等许多疾病。曲祖贻的《中医简易外治法》,根据医学文献记载,收集63种外治疗法,治疗内、外、妇、儿等科常见疾病。詹永康的《中医外治法》,载有39种外治疗法,治疗19种外科疾病。1992年,尚德俊著《外科外治疗法》,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有关医学文献,从现代外科角度,对中医学外科领域的外治疗法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全书总结外科外治疗法13种剂型和12个种类(包括熏洗疗法)及其应用方法,治疗外科、骨科、皮肤科等69种疾病。近代学者应用熏洗疗法治疗外科疾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今后,外科临床中应积极广泛开展熏洗疗法的应用,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更加完善外科熏洗疗法,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作用。第二章 熏洗疗法的特点和作用原理第一节 熏洗疗法的特点

熏洗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与其具有的特点和独特的治疗作用是分不开的。总结临床应用熏洗疗法的经验,外科熏洗疗法具有以下特点(一)应用范围广泛

目前,熏洗疗法主要应用于外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骨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等。今后,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临床外科中应用熏洗疗法的范围还会日益扩大,受到重视。(二)疗效显著、独特

对外科疾病、骨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等治疗时,或应用内服药物疗效不够满意时,使用熏洗疗法则有独特的治疗功效,往往见效迅速,疗效显著。如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疖、痈、急性蜂窝织炎、急性乳腺炎等),应用解毒洗药熏洗,外敷大青膏;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合应用活血消肿洗药、硝矾洗药熏洗热罨患肢(可以更快消除瘀血、消肿);痔、肛瘘、肛周脓肿炎症期,应用复方荆芥洗药坐浴;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后期,瘀血肿痛,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者,应用活血止痛散、活血消肿洗药熏洗,和外贴膏药;皮肤病(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足癣等),应用燥湿洗药、止痒洗药等,均可取得显著疗效。对一些病情轻的外科疾病和皮肤病,由于外治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局部或患处,因此单独使用熏洗疗法,就可获得良好效果。如能与其他外治疗法相结合应用,同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则疗效更为显著。(三)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熏洗疗法是在人体局部或患处进行治疗,便于临床观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应用,一般比较安全可靠,很少发生副作用,因而患者乐于接受治疗。仅有个别患者应用活血止痛散、活血消肿洗药熏洗时,发生过敏现象,皮肤发痒,起红色小丘疹,但只要暂时停止用药,或更换其他熏洗药物,就可以自行消失,很快恢复正常。(四)易学易用,容易掌握

熏洗疗法易学易用,容易掌握,一般进行短时间学习,在熟悉熏洗疗法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了解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治疗作用及其适应证之后,就可以进行临床治疗。(五)经济简便,易于推广

熏洗疗法经济简便,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不论在城市、农村、工矿、山区都可以推广应用。一些常用药物可以就地取用,节药省钱,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治疗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等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在夏季取新鲜蒲公英、马齿苋等捣烂外敷或煎汤熏洗患处,常有良好效果。早期急性乳腺炎(发病5天以内),应用薄荷叶或芒硝煎汤乘热溻渍热敷患处,可促进炎症消退而治愈。治疗小儿湿疹,应用马齿苋或芙蓉叶煎汤温洗患处,也可取得良好效果。熏洗疗法在门诊即可应用,大多数是向患者讲明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回去自己应用,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

由于外科疾病与机体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熏洗疗法又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进行应用,因此必须从中医学理论来理解和研究熏洗疗法的作用原理。然而熏洗疗法作为治疗外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等的独特治疗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外治药物直接作用于机体病变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可以说,熏洗疗法是以温度、机械和药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治疗效能的,其中外治药物的治疗作用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熏洗疗法治疗作用的记载,论述颇详。如《太平圣惠方》应用熏洗疗法,谓“:发背……肿赤热而疼痛,或已溃,或未溃,毒气结聚,当用药煮汤淋溻疮上,散其热毒……能荡涤壅滞,宣畅血脉。”《外科精义》谓“: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外科发挥》认为:“猪蹄汤,治一切痈疽,消肿毒,去恶肉,润疮口,止痛。”《外科启玄》中的溻浴法,指出:“凡治疮肿”,“先熏后洗”“;如已溃洗之,令疮净而无脓”“;开通腠理,血脉调和,使无凝滞”。《外科正宗》谓:“凡疮未溃前……俱要煎葱艾汤每日淋洗疮上……使气血疏通,易于溃散。”已溃时应用猪蹄汤淋洗溻渍疮上,“亦取瘀滞得通,毒气得解,腐肉得脱,疼痛得减”。这些医学文献的记载和论述,不仅是我国外科治疗学上的宝贵经验,而且说明熏洗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是因其具有多种治疗作用。

熏洗疗法,当利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和患部熏洗时,由于温热作用,可引起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熏洗时,外治药物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而达全身组织和内脏器官发挥治疗作用。熏洗疗法又能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的反射,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并可促进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改善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功能,而使疾病治愈。同时,外治药物还可以长时间附着在皮肤患处,或渗透到皮下组织内,发挥解毒消炎、消肿止痛、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等作用。第二节 熏洗疗法的作用原理

熏洗疗法的药物治疗作用,主要决定于外治药物种类。由于熏洗时,所用外治药物和方剂的不同,而药物在局部病变的作用也就完全不同。(一)解毒消肿,促使内消

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的初起,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浸润比较明显,气血瘀滞,热毒壅盛,而未破溃者,应用解毒消肿的方药熏洗,如疔毒洗药、溻肿升麻汤、解毒洗药、葱归溻肿汤等,宣通行表,宣散肿毒,解毒散瘀,使局部充血,增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旺盛,增加白细胞的吞噬活动功能,促进局部炎症渗出物吸收,促使内消,常有良好效果。《证治准绳》谓:“淋洗之功,痈疽初发,则宣拔邪气,可使消退。”(二)收束肿毒,促使成脓

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欲成脓时,应用解毒消肿的方药熏洗患部,能够收束炎症肿毒,束毒聚脓,使炎症局限化,早日形成脓肿,便于排脓引流。(三)消毒杀菌,祛腐生肌

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已溃破流脓,脓液多及有坏死组织;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肢体湿性坏疽,以及慢性溃疡继发感染等疾病,可应用清热解毒的方药,如用解毒洗药、猪蹄汤、四黄洗药等煎汤洗涤或浸泡患处,有消毒杀菌、祛腐生肌、清洁疮口的良好功效,能清除脓液和细菌,促使坏死组织脱落,有利于肉芽组织、上皮生长,加速疮口的愈合过程。(四)生肌收口,促进创口愈合

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已溃脓,疮面干净,脓液很少,或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者,应用溃疡洗药、润肤洗药和解毒活血生肌方药,煎汤乘热浸泡患处,既可消炎杀菌,清洁疮面减轻感染,同时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生长,而使疮面迅速愈合。(五)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软组织损伤或骨折愈合后遗留症状,瘀血肿痛,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及肢体活动障碍。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肢体缺血,瘀血,紫红,瘀斑,疼痛。周围静脉疾病(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血液倒流性疾病),肢体瘀肿,胀痛,皮肤纤维性硬化。淋巴管阻塞回流障碍,发生淋巴水肿,肢体粗肿增厚等。这些都是血瘀证疾病,可应用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方药,如活血止痛散、活血消肿洗药等煎汤乘热熏洗患肢,具有明显的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作用:①促进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改善患肢缺血状态;②促进患肢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肢瘀血状态;③促进患肢淋巴管回流和淋巴管建立,消除淋巴水肿,改善患肢软组织增厚和皮肤纤维性硬化等;④缓解患肢皮肤、肌肉、肌腱及韧带的紧张、强直,松解粘连,使关节及肢体的活动能早期恢复。(六)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疾病,应用祛风、止痒、燥湿的方药,如祛风洗药、止痒洗药、燥湿洗药等熏洗患处或全身洗浴,经过治疗,皮肤瘙痒减轻,皮肤肥厚变软,皮疹或增厚病变消散脱落,皮肤逐渐恢复正常。由于皮肤久浸于湿热药汤中,能使角质层软化或膨胀,药物容易透过角质层而吸收,也可以通过毛囊或腺管被吸收到体内,而且药物直接附着在皮肤上发挥作用。因此,应用杀虫止痒的方药,如硝矾洗药、燥湿洗药等煎汤熏洗,对化脓性皮炎,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发癣等),有显著的杀虫止痒作用。

第三章 熏洗疗法的应用原则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西医学重视实验研究,观察仔细、具体,针对性强。西医学的诊断是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结合实验室、特殊检查,所得出的客观证据作出的。中医学重视辨证和动态变化,概括性强。中医学的辨证,主要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等作为立法、处方和用药的根据。在临床中,对外科疾病,应作出明确的西医学诊断,并判断病理变化的类型,同时结合中医学的辨证,即以病为纲,病证合参。这样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长补短,更能明确疾病的发病原因、部位和性质,了解疾病的全部过程。既有整体、动态观念,又不忽视局部变化,充实了诊断的完整性和治疗的全面性。这不仅是研究病证变化规律,而且是正确使用熏洗疗法,或与内治疗法相结合应用,和取得显著疗效的关键。第二节 重视临床辨证论治

熏洗疗法的应用,必须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临床上根据具体病情,辨证论治,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以局部病变特点——部位、颜色、温度、疼痛、脓液、肉芽等,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灵活应用熏洗疗法和方药,以提高临床疗效。我国历代医家治疗外科疾病十分重视辨证论治。如《外科精义》谓:“疮疽之证候不同,寒热虚实皆能为痛……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剂……寒邪之痛,以温热之药……寒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泻之……”《外科枢要》应用外治疗法治疗外科疾病(疮疡),强调辨别阴证和阳证。段馥亭《中医外科证治经验》指出:“外治法与内治法相同,亦须按八法立方用药……不外以热治寒,以寒治热,有风散风,有湿除湿。”如为阳证、热证,宜用清热解毒、泻火消肿法,应用解毒洗药、疔毒洗药、四黄洗药熏洗溻渍患处,也可在熏洗后,外敷大青膏、芙蓉膏、金黄膏;阴证、寒证,宜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法,应用回阳止痛洗药、温脉通洗药等熏洗患肢,外敷回阳玉龙膏等(熏洗疗法与贴敷疗法相结合应用)。这是中医学外治疗法(熏洗疗法)临床应用的特点。第三节 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

外科外治疗法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膏药疗法、围敷疗法、贴敷疗法、熏洗疗法、热熨疗法、掺药疗法、药捻疗法、药筒疗法等12种类型。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病变部位和患者生活工作情况,选择适当的外治疗法。熏洗疗法与其他外治疗法,或与内服药物疗法等相结合应用,就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如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丹毒等(热毒证),宜清热解毒、凉血清营,内服五味消毒饮、清营解毒汤等加减,用解毒洗药熏洗患处,外敷大青膏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湿热证),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内服四妙勇安汤加味,同时使用抗凝和溶栓疗法。结合应用硝矾洗药等熏洗热罨患肢,可以迅速消除下肢瘀血肿胀,明显提高疗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疾病,严重肢体缺血,特别怕冷发凉,呈苍白色(阴寒证),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内服阳和汤加味,应用回阳止痛洗药等熏洗患肢,可以明显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因此,临床治疗外科疾病,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应用,充分发挥外治疗法的作用不应忽视。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治疗外科疾病,还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某些外科疾病手术治疗占有重要地位,而外科外治疗法(熏洗疗法)作为辅助治疗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

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瘀血性皮炎,小腿出现色素沉着,呈暗褐色,发痒,渗液(瘀湿),宜用燥湿洗药温洗患肢;病情长久,小腿皮肤纤维性硬化者(瘀结),宜用活血消肿洗药熏洗患肢;出现慢性瘀血炎症,肿硬,发红,疼痛者(瘀热),宜用解毒洗药、解毒散瘀洗药、硝矾洗药熏洗患肢,洗后外涂黄马酊、丹参酊。同时根据病情,与内治疗法相结合,应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等。经过治疗,消除下肢静脉瘀血状态,使瘀血皮炎、瘀血炎症消退,为手术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手术后,创口拆线,应用解毒散瘀洗药等熏洗患肢治疗一段时间,同时穿弹力袜,可以巩固疗效。因此,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应用熏洗疗法,由于消除下肢静脉瘀血状态,可以使创口顺利愈合,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对严重外科感染等疾病,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给予支持疗法,输液、输血,纠正休克等,这些都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处理措施。第四章 熏洗疗法的种类和应用方法第一节 溻渍法

将药物装在纱布袋内缝好或扎好,放在砂锅或搪瓷盆内,加水煮开以后,再继续煮10~30分钟。然后将药袋取出,再把药汤倒入木盆中,或用原来的搪瓷盆也可,于盆上放置带孔横木架,将患肢放在横木架上进行熏洗,外盖布单或毛巾,不使热气外透,待药汤不烫人时,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蘸药汤或用药袋热渍患处,稍凉时再换热药汤,连续乘热溻渍患处。这种溻渍方法多用于四肢或头面部的疾患(图1)。图1 溻渍法第二节 淋洗法

将药物放在砂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后,乘热装入小喷壶内,不断地淋洗患处。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患处。这种淋洗方法多用于疖、痈破溃流脓或创伤感染、皮肤溃疡等,尤其是发生于腹部及腰背部者。在淋洗时,并可轻轻捺按伤口四周,并用镊子持消毒棉球拭蘸伤口脓液,使脓液及坏死组织淋洗干净。淋洗后,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常规换药(图2)。图2 淋洗法第三节 熏洗法(一)全身熏洗法

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里,进行全身沐浴(图3)。或把药汤倒入大木桶或大水缸内,桶内放一小木凳,高出水面3寸左右,患者坐在小木凳上,用布单或毯子从上面盖住(仅露头部在外面),勿使热气外泄,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患者再浸于药汤内沐浴,以出汗为度。熏洗完毕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如能稍睡片刻更好,待消汗以后,再换穿衣服。全身熏洗法主要用于全身性皮肤病等疾患。图3 全身熏洗法(二)局部熏洗法1.手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布单将手连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汤不烫人时,可把患手或腕部与前臂浸于药汤中进行洗浴(图4)。2.足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倒入木桶内,桶内安置一小木凳,略高出水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放在小木凳上,用布单将腿及桶口盖严密,进行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及小腿浸于药汤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至踝关节部或膝关节附近(图5)。图4 手熏洗法图5 足熏洗法3.坐浴法

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盆上放置带孔横木架,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木架上,进行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拿掉横木架,臀部浸于盆中泡洗。也可用坐浴椅,先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至椅上坐浴(图6)。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肛门及会阴部的疾病。图6 坐浴法第四节 热罨法

热罨法类似现代的热湿敷法,由于患病部位不同,治疗应用时,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汤乘热摊放患处,另用1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汤淋渍患处,使摊敷在患处的纱布层得以保持一定的湿热度,持续淋渍热罨。

2.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在盆内,用消毒纱布或软布蘸药汤,稍微拧一下(不要太干),再折叠数层,乘热敷在患处,两手轻轻旋按片刻,稍凉再换,如此连续操作。

3.手足部疾患,如换药时已包扎好敷料者,可以不解去敷料,将患部直接浸入药汤内热洗,每次约1小时取出,让其自干,每日可浸洗3~4次。这样湿热敷可以持续较长时间,而且可省去换药步骤。

4.将药物研成粗末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搪瓷盆内加水煎汤,乘热熏洗,并取出药袋,带汤乘热在患处进行湿热敷,这样溻洗与热罨连续交替应用。

热罨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者,也适用于疖、痈等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还未溃破者。但使用时应注意消毒灭菌。第五章 熏洗疗法的操作过程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第一节 熏洗疗法所用的器具1.浴盆

全身熏洗用。2.木桶

大小木桶若干个。大木桶用于全身熏洗,小木桶用于四肢手足熏洗。3.水缸

没有浴盆、木桶时,可以家庭用的水缸代替。4.坐浴盆

肛门及会阴部疾病坐浴熏洗用。5.面盆

就是日常用的搪瓷脸盆,作为头面部、四肢、手足部熏洗用,也可作坐浴盆用。6.小喷壶

淋洗患处用。7.洗眼杯

眼部疾病洗浴时用。8.电炉或火炉

煎煮药物用。9.砂锅或搪瓷锅

煎煮药汤用,也可用搪瓷脸盆代替。10.小木凳或带眼孔木架

熏洗时放置患肢用。11.纱布垫或布垫

热罨患部用。12.布巾或毛巾

用于蘸药汤溻渍淋洗患部,或熏洗后擦干身体。13.布单或毯子

在熏洗时,围盖浴盆,不使药物蒸气外透。14.消毒换药设备

消毒纱布、干棉球、碘酒棉球、乙醇棉球、龙胆紫(甲紫)、消毒镊子、换药碗,以及常用中药膏、散等,供熏洗后伤口换药用。第二节 熏洗前的准备

1.应用熏洗疗法时,应先向患者说明熏洗疗法的优点、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熏洗疗法有个正确认识,以便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使之与医务人员互相配合,坚持治疗,战胜疾病。

2.熏洗前,将所用的器械、物品准备完善。在冬季熏洗时,应注意保暖,事先生好火炉取暖。将药物用纱布包扎好,放入砂锅或面盆内,加水煮沸20~30分钟,或煎好药汤后过滤去渣,药汤的多少应视熏洗的部位而定,局部熏洗所用药汤量较少,全身熏洗药汤量就要多些。

3.熏洗部位有伤口时,应事先做好换药的准备工作。

4.患者的两手和患部,在熏洗前应先用温开水洗干净。

5.洗浴前应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第三节 操作程序

1.将煎好的药汤倒入浴盆或木桶内,先进行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再浸洗患部。熏洗伤口,应先取下敷料(特别是油性药膏敷料),按换药方法擦净伤口,再进行熏洗。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发病部位的不同,可采用溻渍、淋洗、淋浴、坐浴和热罨等不同的方法进行熏洗。熏洗伤口时,浴盆及其他用具均须无菌,并注意保持无菌操作,不要用手接触敷布和伤口。

3.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患部或全身,如为全身沐浴应换穿干净衣服,盖好被毯卧床休息30分钟。如有伤口时,熏洗完毕后,用消毒纱布擦干患处,根据伤口情况进行换药。

4.最后,清理用物,将浴盆、木桶、纱布垫等洗净,擦干或晾干,放置整齐,以备下次应用。第四节 治疗的时间与疗程

临床上应用熏洗疗法,一般每日2次,每次0.5~1.0小时,以15~30天为1个疗程。如为全身性皮肤病(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等)进行全身熏洗时,每日可用两剂洗药煎汤洗浴,洗浴时间可适当延长,以全身发汗,并有舒适感为度。第五节 熏洗时的注意事项

1.冬季熏洗时应注意保暖,夏季熏洗时要避风。全身熏洗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旺盛,全身温热出汗,必须待汗解和穿好衣服后再外出,以免感受风寒、发生感冒等。

2.药汤温度要适宜,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也不可太冷,以免产生不良刺激。如果熏洗时间较久、药汤稍凉时,须再加热,这样持续温热熏洗,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夏季,要当日煎药当日使用,汤药不要过夜,以免发霉变质,影响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

4.在全身熏洗过程中,如患者感到头晕不适,应停止洗浴,卧床休息。

5.如熏洗无效或病情反而加重者,则应停止熏洗,改用其他方法治疗。第六节 熏洗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熏洗疗法对外科疾病等有良好效果,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应用熏洗疗法,而是有一定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某些疾病,熏洗仅是一种辅助疗法,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取得疗效。(一)适应证1.外科疾病

疖、痈、急性蜂窝织炎、急性乳腺炎、化脓性指头炎、丹毒、慢性溃疡、甲沟炎、急性淋巴管炎、龟头包皮炎、急性尿道炎、急性附睾睾丸炎、痔、肛瘘等。2.周围血管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血管病变、大动脉炎、肢端动脉痉挛症、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水肿等。3.骨科疾病

软组织损伤、骨折、增生性骨关节炎、跟骨骨刺等。4.皮肤科疾病

脓疱疮、毛囊炎、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皮肤瘙痒症、湿疹、脂溢性皮炎、冻疮、寻常疣、手足癣、发癣、股癣等。(二)禁忌证

1.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等,均忌用洗浴。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坏疽者,禁止使用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洗浴或坐浴。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洗浴。第六章 熏洗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第一节 外科疾病一、疖[病因]

疖是夏秋季节的常见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是一个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身体衰弱、糖尿病、肾炎和皮肤不卫生者,都容易生疖。[临床表现]

初起时是一个红色小硬块突起,有麻痒或热痛感觉。以后红肿热痛加重,中央变软出现黄白色脓栓,破溃排出脓液后,疮口逐渐愈合。多发生于面部、颈部、背部、臀部、腋窝和四肢毛囊和皮脂丰富的部位。发生于面部的疖叫做“疔”,如在鼻唇部(三角区)叫做“鼻疔”“唇疔”“人中疔”等,症状比较严重,危险性较大,切忌挤压或切开,以免引起颅内脓肿、海绵窦血栓形成或败血症,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病情严重时,可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

初起时,可外贴拔毒膏、太乙膏或外敷金黄膏、芙蓉膏,也可用疔毒洗药或溻肿升麻汤溻渍和热罨患处,以消肿止痛,或促使溃破排脓。如溃破流脓,红肿热痛不减轻者,可用解毒洗药或马齿苋200g,煎汤热淋或浸洗疮口,外敷大黄油纱布,如脓栓及坏死组织不易脱落时,疮口可撒少许追毒丹、九一丹,或用九一丹药捻引流,以排脓祛腐,外敷黄连膏。

发生于面部的疖子,或病情较重,疖子有向外扩散趋势,有发热、恶寒及全身不适时,可内服中药清热解毒剂,如银花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也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均有良好效果。

疖子较多,反复发作,且经久不愈者,叫做疖病,可每日用解毒洗药进行全身淋浴,并配合内服以上方药或牛黄清心丸等。二、痈[病因]

痈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数毛囊和皮脂腺的较为严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

初起时,皮肤上有一个红肿热痛的硬块,以后逐渐扩大到碗口或手掌大,硬块表面发生许多蜂窝状的脓头溃孔,流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甚至病变中央部分全部发生坏死。患者常伴有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生于面唇部的叫做“面疔”“唇疔”;生于颈后部的叫做“脑后疽”“对口疮”;生于背部或肩部的叫做“背疽”或“搭手”“搭背”。

患者容易并发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脓毒败血症,能危及生命。[治疗]

痈初起红肿热痛时,可以外敷或围敷金黄膏、大青膏、铁桶膏、六合丹,也可用疔毒洗药、溻肿升麻汤、大黄溻汤、斩毒剑洗药持续溻渍和热罨患处,以促使炎症吸收消散或局限成脓,常有良好效果。当痈有大量脓液及坏死组织,全身反应也较严重时,就应施行手术,切开排脓或彻底切除坏死组织。手术后,每日用解毒洗药、猪蹄汤、白蔹溻汤或马齿苋150g、黄芩30g,煎汤乘热淋洗疮口至干净为度,有坏死组织时,疮面可撒少许五五丹、九黄丹、追毒丹、滚脓丹等,外敷黄连膏、四黄膏或大黄油纱布。至后期,疮口坏死组织脱落,脓液较少时,可改用溃疡洗药或用艾叶煎汤淋洗疮面,然后外敷生肌散、生肌珍珠散、八宝丹、续筋散等,外盖玉红膏油纱布,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疮口愈合。如疮面过大,经淋洗后,疮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时,可提前植皮消灭疮口。

如病情严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也可服用清热解毒剂,如清热解毒饮或银花解毒汤等,均有显著疗效。三、急性蜂窝织炎[病因]

急性蜂窝织炎是溶血性链球菌经皮肤创伤侵入皮下组织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俗称“无名肿毒”。[临床表现]

常发生在面部、背部和四肢。初起时,轻微红肿热痛,以后逐渐扩展和加重,红肿以中心部最明显,并有显著凹陷性水肿,边缘界限不甚明显。严重者,皮肤上出现水疱,可发生广泛性皮下组织坏死而溃烂,或形成脓肿。患者常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反应。有时可发生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败血症。[治疗]

早期,每日用解毒洗药、溻肿升麻汤溻渍和热罨患处,外敷或围敷金黄膏、大青膏、芙蓉膏,内服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剂,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常有良好效果,数日内红肿炎症即可消退痊愈。如出现坏死组织,可撒布提脓祛腐药,如五五丹、九黄丹等,以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外敷黄连膏、大黄膏。

如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切开后疮口有坏死组织,脓液多者,可用解毒洗药、猪蹄汤溻渍和浸洗,然后再常规换药。四、丹毒[病因]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累及皮肤的网状淋巴管。[临床表现]

发病较急,患者先有寒战、发热、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随即皮肤上出现火红色斑片,迅速向四周蔓延,表面紧张而有光泽,还有灼热和压痛,病变边缘界限清楚、稍微隆起,而中心部红色消退呈棕黄色,有时在红肿表面可出现小水疱,常发生在头面部和下肢。有足癣的患者,由于足趾奇痒难忍,常抓破皮肤,因此下肢丹毒最为常见。头面部丹毒,肿胀严重,疼痛剧烈,叫做“大头瘟”;下肢丹毒又叫做“流火”。[治疗]

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要治疗法则。

头面部丹毒:宜清热解毒、活血散风,内服普济消毒饮加减。

下肢丹毒:宜清热解毒、活血利湿,内服四妙勇安汤加味。

病情严重,或并发败血症,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应清热解毒、凉血清营,内服清营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兼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还可兼服犀黄丸、活血通脉片。

每日用硝矾洗药、解毒洗药,溻渍和热罨患处,外敷大青膏、芙蓉膏,以促进炎症消退。

由于足癣所引起的下肢丹毒,经常反复发作,日久容易发生淋巴管阻塞,患部组织肥厚而形成象皮肿,可用活血止痛散、活血消肿洗药浸洗患肢,并注意治疗足癣。

在进行以上治疗时,可同时应用丹参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具有消炎退肿、软坚散结作用,可促进增生肥厚组织软化吸收,对丹毒炎症和引起象皮肿者有显著效果。经过治疗,常有良好效果,能迅速控制炎症,大多数患者在3天之内体温降至正常,以后炎症病变逐渐消退痊愈。病情严重者,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抗生素等。五、急性乳腺炎[病因]

急性乳腺炎多由于乳汁淤积或乳头皲裂细菌侵入继发感染而引起,多见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中医学称为“乳痈”“外吹”等。[临床表现]

初起时,乳房内出现硬块,轻度疼痛,以后皮肤逐渐发红、灼热,肿痛明显,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触痛。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形成乳房脓肿。[治疗]

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内服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方药,如蒲芍橘汤、橘叶瓜蒌汤、瓜蒌牛蒡汤。初起时,可用解毒洗药或蒲公英、薄荷、陈皮各30g,煎汤乘热溻渍热罨患处,每日2~3次。也可外敷或围敷大青膏、芙蓉膏、丹参膏等。应用这些治疗方法越早越好,在发病5天内积极治疗,大多数均能使乳房炎症消散痊愈。

如发病超过5天,则大多数患者乳房形成脓肿。对较小的乳房脓肿,可以在局部穿刺抽脓,尽量吸净脓液。对较大的乳房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手术后脓多或有坏死组织时,用红粉油纱条换药,或用大黄油纱布条蘸追毒丹、九一丹换药引流,疮口脓少时盖玉红膏油纱布换药。

还可以应用的治疗方法有:①乳房肿痛,乳汁郁积不通时,可采用按摩排乳,即用手指由乳房四周顺乳腺管轻轻向乳头处按摩,使乳汁排出;②外敷六合丹围药、琥珀膏;③用芒硝,加冰片少许,混合均匀,用纱布包好,外敷患处;④急性乳腺炎初期,可用仙人掌捣烂加冰片少许,外敷患处;⑤用鲜蒲公英90g,鲜野菊花叶30g,鲜葱白10根,加蜂蜜或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患处;⑥用威灵仙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⑦用青木香90g,葱白30g,捣烂,加白酒适量,炒热,用纱布包好,乘热外敷患处,每日数次。六、急性淋巴管炎[病因]

急性淋巴管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经创伤侵入皮肤所引起。[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四肢。在手足部的创伤处,有红肿热痛,感染沿着淋巴管径路蔓延,在肢体上可看到一条红线向上达腋窝或腹股沟,故又叫做“红丝疔”;并可引起该部的淋巴结肿大、压痛。沿着红线径路触之发硬、热痛。患者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反应,严重时可发生蜂窝织炎或败血症。[治疗]

用解毒洗药、硝矾洗药溻渍、热罨患处,并沿红线径路外敷大青膏、金黄膏、芙蓉膏,常有良好效果。

也可应用砭刺法: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沿红线径路点刺皮肤出血,使热毒外泄,阻止炎症扩散,促使炎症消退。

病情严重者,可内服银花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或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七、急性淋巴结炎[病因]

急性淋巴结炎是由于创伤或肢体存在感染病灶,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侵入并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所引起。[临床表现]

在四肢常可找到原发感染病灶,常同时伴发急性淋巴管炎。初起时,淋巴结肿大、压痛,此后炎症加重,多个淋巴结粘连形成炎性硬块,红肿热痛,并可形成脓肿。头面部感染,常发生颌下淋巴结炎;上肢感染和急性乳腺炎,可引起腋窝淋巴结炎;下肢、肛门、会阴部感染,常发生股部及腹股沟部淋巴结炎。炎症明显时,患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恶心等全身反应。[治疗]

用解毒洗药、硝矾洗药热罨患处,并可外敷茅菇膏,有良好的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炎症在短期内即可消退。还可以应用:①鲜蒲公英120g,捣成泥糊状,加入雄黄6g,冰片少许,混合均匀,外敷患处;②生石膏(研末)与生桐油混合调成糊剂,外敷患处;③藤黄(研细)50g,放入75%乙醇溶液300ml内浸泡,搅拌均匀,或用藤黄蘸醋磨如糊状,外涂患处,每日2~3次,具有解毒消肿作用。这些治疗方法,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早期有炎性硬块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能够促使炎症消散。

炎症明显时,应内服中药清热解毒剂,如五味消毒饮、银花解毒汤,或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如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八、甲沟炎[病因]

甲沟炎是因指甲周围轻度损伤,如拔肉刺或修剪指甲等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

初期沿指甲周围肿胀、发红、疼痛,以后化脓,脓液可穿入甲下,形成甲下脓肿,或进入皮下组织,形成化脓性指头炎,也叫“指疔”。[治疗]

早期可用疔毒洗药热洗浸泡,每次洗后,外敷金黄膏、大青膏,或外涂黄马酊、丹参酊,能使炎症吸收消散而痊愈,疗效颇佳。如化脓时,可在指甲两侧做纵行切口,排出脓液。疮口有脓时,外敷大黄油纱布,脓很少时,外敷玉红膏油纱布包扎。九、化脓性指头炎[病因]

化脓性指头炎多由于手指头轻微外伤、细菌侵入所致,是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

手指端发红、肿胀、灼热,常有剧烈跳痛;以后指端红肿疼痛增剧,手指呈半弯曲状态,因形似蛇头,所以又叫“蛇头疔”。严重时指背、掌背发生肿胀,伴有寒战、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反应。常可并发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治疗]

早期可用疔毒洗药或马齿苋、蒲公英各60g,煎汤热洗浸泡,或外敷大青膏、金黄膏、芙蓉膏,多能使炎症消退而痊愈。也可用太乙紫金锭、离宫锭子,以米醋研磨成浓汁,外涂患处。或用蟾酥少许,研成细末,以茶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用消毒纱布包扎。如指端红肿疼痛显著,经上法治疗未能减轻并化脓时,应在指头的侧面切开排脓。手术后如疮口脓多,换药时应先用解毒洗药、雄黄解毒汤或马齿苋60g、黄芩30g,煎汤乘热浸洗,并轻轻捺按局部,使脓液排出干净,然后用大黄油纱布换药。如果疮口脓液很少,生长肉芽组织,或疮口久不愈合者,可撒少许生肌珍珠散、八宝丹或续筋散,外盖玉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