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00:37:19

点击下载

作者:(清)蒲松龄[著] 冯慧娟[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聊斋

聊斋试读:

前言

《聊斋》是我国小说史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他花费大量心血,在40岁时写完这部巨著,后又多番增删,最后将其定为16卷、491篇故事。《聊斋》的内容多谈狐、鬼、花、妖,并以此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感叹;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其中,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且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从艺术成就上看,《聊斋》将古代小说中的“志怪”“传奇”和“人情”融于一体,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优雅的语言风格。同时,它又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性,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写贪官污吏,无不面目丑恶,朋比为奸;写科举考试,则应举者鹦鹉学舌,考官有眼无珠;写爱情,则痴男怨女,旷世情缘;写女子,则拈花微笑,娴雅多情……

从故事结构上看,其情节曲折离奇,布局严谨巧妙,让读者读后兴味盎然,爱不释手。《聊斋》问世后,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直至蒲松龄去世50年后,才在浙江刻版印刷。成书定名为《聊斋》,其中“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字。书刊发行之后,风靡坊间,人们公认“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为第一”。

本书选取《聊斋》中的经典篇章,并将其翻译成白话文,以使读者朋友能够体味到聊斋故事的魅力。

考城隍

有个秀才名叫宋焘,住在县城里,他生性耿直、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大方,很受人们的景仰并被人们尊称为“宋公”。

有一次宋公生病了,病得昏昏沉沉的,躺在床上恍恍惚惚,忽然,他看见一个官差打扮的人牵着一匹高大的红马走进来。这人一直走近床前,作了一个揖,说:“宋公,请您起身吧,我是专门过来接你到京城赶考去的。”

宋公身不由己,脑袋里迷迷糊糊的,脱口便问:“考官大人没来,怎么突然说要开考呢?另外,笔墨纸砚替我准备了没有?”

官差并不答话,只是再三催他即刻启程。

宋公无奈,只得勉强挣扎着起身骑马跟那官差去了。

官差领着宋公在一条陌生的路上走着,两旁都是宋公不认识的景色。走了很久,他们来到一座俨然帝王居住的都城。

马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接着往前走,直走进一所巍峨壮丽的府衙。

宋公抬头一看,只见正中大堂上坐着十多位衣冠楚楚、相貌威严的官员,可是自己一个也不认得;只有那赤面长须的关公,因为在庙堂多次见过塑像,倒有十分眼熟。考场就设在大堂下,那里并排放着两张书桌、两个绣花坐墩儿,桌上笔、墨、纸、砚应有尽有。

一位秀才不知什么时候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看样子已经等了很长时间,单等宋公来了开考。于是宋公赶忙紧走几步过去,挨着那先到的秀才,在另一张书桌前坐了下来。

一会儿,有人给宋公和秀才发了题,纸上写着:“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宋公和秀才时而拧眉苦思,时而奋笔疾书。又过了一会儿,他们便各自将写好的文章呈了上去。

堂上诸官见宋公的文章里写有“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的妙句,相互传阅,赞叹不已。

一个帝王模样的官员随即将宋公召上殿来,高兴地对他说:“现在河南省还空缺一个城隍职位,以你的才学、品德是当之无愧的。”

宋公听说要他去当城隍,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这是自己死后的魂灵来到阴曹地府。他想到家中还有白发老母无人奉养,不觉落下泪来,向堂上诸官求告道:“下官才疏学浅,如今受到封赏重用,自应万死不辞。只是我还有七十多岁的老母在世,请允许我将母亲养老送终,之后任凭调用。”

帝王模样的官员见宋公如此说,即命手下稽查宋母的寿数。一个长胡子的小官拿了一本名册,翻看一遍,回禀道:“宋母阳间寿数还有九年。”

堂上诸官你看我,我看你,委决不下。

就在这时,只见关公起身说道:“这样吧,干脆先让秀才替他干九年政务,九年以后再让他来替换秀才好了。”

帝王模样的官员点点头,转脸对宋公说:“本应让你立刻走马上任,今念你仁孝之心,准假九年。”接着,他又勉励秀才要奉公守法,清廉为官。

宋公和秀才连忙叩头谢恩,一同下殿去了。

宋公要回去了,秀才拉着他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

秀才告诉宋公,他是长山人,姓张,并赠诗一首作为临别留念。诗中有两句写的是:

有花有酒春常在,

无烛无灯夜自明。

宋公骑马回到家里,好像做了一场噩梦,突然醒了过来。宋母听见宋公在棺材里呻吟,不觉转悲为喜,急忙走过去将儿子扶出来。宋公半日后才会说话。

宋公病愈后,仍不忘梦中之事,托人去长山地方打听,竟真有个姓张的秀才,就是那天死去的。

九年以后,宋母果然下世了。宋公将母亲安葬完毕,痛痛快快洗了个澡,就躺进事先做好的棺材里闭上眼死去了。

宋公的岳父家,住在县城西关。这天,忽见宋公身穿官服走来,后边还跟着很多车马、随从。宋公来到堂上向岳父拜了一拜便走了。岳父家的人都觉得很惊异,不知道宋公已经成了神人,派人跑到宋公的村子去打听,才知道宋公已经死了。

宋公曾写有自传,可惜后来因为战乱而散失了。这里写的仅是个大概情况。

偷桃

春节前一天,各种做生意的商人都弹唱吹打到官府门前表演一番,这就叫作“演春”。这天,我也跟着朋友去看热闹。

公堂上坐着四位官员。有一个艺人带着一个小孩挑着担子走上前来。有公务员大声叫嚷要艺人变戏法。艺人答应后问:“变什么戏法?”

官员们相互交换意见后,问艺人擅长什么。艺人说:“善于颠倒生物的季节。”

众官命令艺人变桃子。

艺人做出埋怨的样子,说:“长官真是糊涂!坚冰还没有融化,哪里有桃子?怎么办呢?”他的儿子说:“父亲既然答应了,又怎能推辞?”

艺人说:“春初还有积雪,人间哪有桃子可摘?只有王母娘娘园内可能有桃子,必须从天上偷桃。”

他儿子说:“哎呀!天有阶梯可上去吗?”

艺人说:“有法术。”于是打开箱子取出一捆绳子,理出绳头朝天空抛去。绳子便直竖在空中,好像有什么东西把它挂住。

艺人对儿子说:“孩子你过来!我年老体衰,不中用,需你上天走一趟。抓住绳子就可以上天。”

儿子现出为难的神色:“父亲,您也太糊涂了!假如我爬到中间绳子断了,连骸骨都找不到啊!”

艺人说:“我已经失口答应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有麻烦你去一下。假如你偷来桃子,我就给你娶个漂亮媳妇。”

儿子无奈地拿着绳子,好像蜘蛛沿着丝爬一样,渐渐地爬到云霄上面去了。

过了很长时间天上掉下个桃子。艺人很高兴,赶紧献到公堂上。官员传看了很久分不清真假。忽然,绳子落到地下,艺人惊慌地说:“不好了!有人砍断绳子,我儿怎能下得来!”过了一会儿,天上又掉下个东西,是儿子的头。艺人捧起头哭道:“肯定是被天上看园子的人发现了,我儿完了!”又过一会儿,一只脚从天上掉下来;不一会儿,身体的碎片也纷纷掉下来了。

艺人悲痛万分,把残骸拾起放进箱子关好后,说:“我老汉只有这一个儿子,今天他奉长官的命令到天上偷桃,不幸惨死,我要好好厚葬他。”于是走上堂跪着说:“可怜我,请帮我安葬儿子,我当牛做马也要报答大恩大德。”

官员们又惊又怕,赐他不少银两。艺人接过后,敲着箱盖子大声说:“八八儿,你还不快出来谢赏钱?”忽然,一个小孩头抵开箱盖露出来了,向着堂上磕头,原来他正是艺人的儿子。

这个戏法变得太奇特了,所以至今我还记得。偷桃

种梨

有个乡下小伙子运了一车梨到街市上卖。

他的梨子看上去又黄又大,味道也不错,就是价钱要得太贵了些,所以买的人不多。

卖梨的人正在招揽生意,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来到他的车子前面讨梨吃,怎么赶都赶不走。

卖梨的人忍不住动了怒,嘴里不干不净地骂个不停。道士说:“满满一车子梨,少说也有好几百个,就算吃你一个,能有多大损失,何必这个样子呢?”

围着看的人劝那卖梨的挑一个小的给道士吃,可他说什么也不肯。

旁边店铺里的一个小伙计,见他们吵闹得太不像话了,就自己花钱给道士买了一个。道士谢了他,转身对周围的人说:“别看我是个出了家的穷道士,咱可不是那号小气鬼。我也有好梨子,一会儿,请大家吃个够。”

这时有人问道:“既然有梨,为什么还向别人要呢?”

道士又说:“我是要专用这梨核做种子的。”

道士说完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梨来,很快就吃完了。他把梨核放在手里,从肩上取下一个小铁铲,就地刨个小坑,将梨核丢进去,又用土盖上了。

道士站起身来,向街上的人要水来浇,有个好事的人却从附近客店里要了一瓢滚开的汤给他。道士笑笑,什么也没说,就把那滚开的汤浇到埋好的梨核上了。

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浇了汤的地方。只见一会儿,芽出来了,渐渐长大了!又过一会儿,竟长成一棵枝叶茂密的梨树,一眨眼开了花,一扭头结了果,眼看着挂了一树又大又香的黄梨。道士就爬到树上摘了梨扔给大家吃,不大工夫,满树梨便一个也不剩了。

接着,道士又用小铁铲,叮叮当当地砍起树来。道士把树砍倒后,就连枝带叶扛在肩上,一步一步慢慢向街外走去了。

起初,道士在那里变戏法的时候,卖梨人也站在人群里观看。因为看得入神,竟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他见道士走了,才想起了装梨的车子,回头一看,车子已经空了。他这才猛然醒悟到,原来道士送给大家的,正是自己的梨子。他又仔细看看车子,有一只车把不见了,是新被砍断的。

他气急败坏地去追赶那个道士,转过一个墙角,发现那只车把丢在那里,才知道刚才道士砍的梨树就是这个东西。

道士不知道哪里去了,满街的人都笑得直流眼泪。种梨

崂山道士

山西某个小县城里住着一个名叫王七的富家子弟,不知怎么地,竟迷上了道家法术。他听说崂山上住着很多法力无边的仙人,一心想学法术的他就辞别家人带上盘缠到崂山去了。

王七走了半日,好不容易才登上崂山的一个山头,他看见一座绿树环绕的寺院,非常幽静。一位老道士正在蒲团上打坐,虽是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他向道士请教道法,那道士讲得十分玄妙。他请道士收他做徒弟,道士却以他娇生惯养,不能吃苦为由拒绝了他。于是,王七好说歹说,保证自己什么苦都能吃,道士这才把他留了下来。

傍晚,王七拜见了道士所有的徒弟后,就在寺院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道士就叫王七和师兄弟们一起上山砍柴。一个多月后,王七的手上起了厚厚的茧子,他觉得这种生活实在太苦了,便暗下决心要回家。

一天晚上,王七和大家打柴回来,见师父和两个陌生人在那里喝酒。天黑了,还没有点上灯烛,师父就剪了一块像圆镜那样的纸块贴在墙上。转眼间,那圆纸竟变成一轮明月,照得满屋通明,掉下根针也能看得见。

所有的徒弟都听着吩咐,来来往往侍候师父。这时有一个客人说:“这样美好的夜晚,应该让大家都来乐个够。”说着从桌子上拿起小酒壶来,要赏酒给众徒弟喝,还告诉他们喝醉为止。

王七暗想,一小壶酒怎么够七八个人喝呢?于是大家各自找来盛酒的器具,争先恐后地去抢酒吃。奇怪的是,那么多人喝酒,酒却一点儿也没见少。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客人说要找嫦娥来助兴,便拿了一支竹筷,刚一扔进用纸剪的月亮里,就有一个美人从里面走出来,起初还不到一尺高,等下到地上竟和人一样高了。那美人有着苗条的身段,秀美的颈项,飘飘然地唱着歌,跳起长裙舞来。只听她唱道:

神仙呀,神仙呀,

你看人间多美呀!

深锁月宫烦闷多呀!

此时此身多自由……

歌声既嘹亮又动听,好像从洞箫里发出的一样。唱完了歌,她又轻巧地飞旋着跳到了桌子上。大家正惊奇地注视着,一晃眼,那美人仍然变成了一支筷子。师父和两个客人哈哈大笑起来。

一个客人又提议说到月宫里喝酒,说完他们三人便抬着桌子慢慢走进月亮里了。徒弟们看见这三个人在月亮里喝酒,眉毛、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好像在镜子里看到的人影子一样。

不久,月亮渐渐暗下去了,徒弟们点来蜡烛,只见师父独自坐在那里,客人不知道哪里去了。桌子上吃剩的酒菜还在,墙壁上的月亮不过是一面镜子一样的圆纸罢了。天色已晚,师父便要徒弟们去睡觉,明天好早起砍柴。

王七暗暗羡慕师父的道法,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七又渐渐吃不下苦了,再说师父一个法术也不传,就下决心要回去了。他向道士来告辞,说自己千辛万苦来学法术,却除了砍柴外什么也没学到,还不如早点儿回家享福呢。

道士说:“我就说你吃不了苦。怎么样,受不下去了吧?明天一早就打发你起身好了。”

王七说:“徒弟在这里做了那么多苦工,请师父教我一点儿小本事,也算没有白来一趟。”

道士说:“你要学什么本事呢?”

王七说:“我经常见您能够穿墙走壁,您就教我这个法术好了。”崂山道士

道士笑着应允了,把口诀传给了他,并让他自己念完口诀后,喊道:“进去!低下头走,不要犹豫!”王七听了道士的话,果然在离墙还有几步远的时候,就低着头猛跑过去。王七跑到墙上,好像墙根本就不存在一样,回头看时,身子已站在墙外。这一下王七高兴了,马上回去拜谢了师父。

道士说:“你回去以后要干干净净做人,不能凭仗法术做坏事。要不,法术就不灵了。”于是给了他一些盘缠,让他回家。

王七回到家里,很是得意,逢人就吹嘘他遇见了神仙,学到了穿墙的法术。王七的妻子不相信,王七就做给他的妻子看。

王七依然像在崂山过墙那样,离墙好几尺远,就低着头猛地跑了过去。说也怪,那墙竟不像在崂山那样似乎不存在,而是铁硬铁硬的。于是王七便跌倒在那里,他妻子过去把他扶起一看,额头上碰了个鸡蛋大的疙瘩。他妻子笑话他,他又惭愧又气愤,大骂道士不怀好心。

王六郎

淄川北乡有一个渔夫,姓许,他每天晚上都走到河边“祭鬼”——即把酒洒一点儿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淹死鬼们都来喝口酒吧!”然后就拿着葫芦一边小口抿酒一边撒网捕鱼。说来也怪,别人打不到鱼的地方他总能打到,而且一打就是满满一网。

一天夜里,他正在河边自斟自饮,忽然来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年,在他身边来回转悠。老许请他喝酒,他也不退让,就坐下来同老许一起开怀痛饮。

这一夜,老许连一条鱼也没有打到,正感到很失意,那少年便自告奋勇下河给老许打鱼。说完,便独自走了。不一会,这少年就回来了,说马上就会有鱼来了。

果然,水里顿时出现了好多鱼,老许又是满载而归,连忙道谢。

少年走的时候,老许想送他鱼,他不肯要,说:“经常来喝你的美酒,这点儿小事算得了什么,还要你谢!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每天来喝酒赶鱼。”

老许说:“咱们才在一起喝了一次酒,怎么能说‘经常’呢?你要是能经常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只是没办法报答你为我赶鱼的盛情罢了。”

临分手时,老许问他名字,少年就让老许以后都叫他王六郎。

第二天,老许卖的鱼钱比往常更多,就打了更多的酒回来。晚上,老许又带了酒来到河边,王六郎已先等在那里,于是两人高高兴兴地对饮起来。饮了几杯后,王六郎便又到下游赶鱼去了。以后天天如此,一晃就是半年。

一天,王六郎不舍地向老许告别。老许很惊讶,急忙问他为什么要走。

王六郎犹豫了好半天才说出了实情:他是个鬼,几年前吃醉酒淹死在这里。以前,老许总是比别人打的鱼多,就是他暗中帮老许抓的,为的是报答老许在河边奠酒喝的恩情。明天他的罪孽就满了,等替死鬼一来报到,他就到别处投生去了。这是他们最后一夜相聚了。

老许乍一听到王六郎原来是淹死鬼,说不害怕也是假的,只是因为相处的时间长了,感情又深,想也不会伤害自己,才放了心;又想到很快要分手,也不由地悲叹起来。于是老许斟满一杯酒递到王六郎跟前劝慰道:“六郎,喝吧,不要伤心!相处不久就要分别,当然是要难过的;但是你的罪孽满了,要去投生,不也是值得高兴、庆贺的事吗!”

说完,见六郎有了喜色,两个人就痛痛快快喝起酒来。喝着酒,老许问起那个替死鬼是什么人,六郎说:“她是个女人,明天晌午你到河边看看就知道了。”喝着,说着,听见村里鸡叫了,两个人才依依不舍洒泪而别。

第二天晌午,老许跑到河边,果然见到一个抱着小孩子的女人,她刚走到河边就掉到河里去了。小孩子被扔在河岸,扬手踢足,哇哇直哭。那女人忽而沉到河底,忽而又浮到水面上,反反复复好几次,最后总算拖着一身湿淋淋的衣裙,抓着岸上的树根、草藤爬上岸来,在地上躺了一会儿,抱起孩子走了。

当那女人跳下河去,在水里挣扎的时候,老许看着很不忍心,想跑过去把她救上来;但又想这是六郎的替身,救了她六郎就不能投生了。正在那里犹豫,女人竟自爬上岸来。老许就怀疑王六郎的话不灵验。

傍晚,老许仍在老地方打鱼,王六郎又来了,他对老许说:“现在又相会了,短时间不会分别了。”

老许问他原因,他说:“那女人本来应该替我死的,只是我可怜她肚里怀着的孩子,不能因为我一个人送掉两条人命,所以就把她放了。今后还不知道哪年哪月才会有个替死鬼来,也许是我们的缘分还没尽吧!”

老许听了感慨地说:“你有这样的好心,老天一定会保佑你的!”于是,他们又和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一起喝酒,一起打鱼。

过了几天,王六郎又来告别。老许以为他又有了替死的人,他说:“这回不是了。因为上一次,我的好心感动了玉皇大帝,现在他封我为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神,明天就要走马上任。如果念起咱们往日的交情,请不要嫌路途遥远,到那里去看看我。”

老许等六郎说完,便愉快地祝贺他,说:“像你这样正直的人做了神,人们都会高兴的。但是神人和凡人隔着一个世界哩,即便我不怕路远,见不到你也是白搭呀!”

王六郎说:“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你尽管来好了。”王六郎叮嘱了好几次,才向老许告别了。

老许回到家里,立即收拾行装要去探望王六郎。他的老婆在一旁笑道:“从这里到招远县有几百里路程不说,就是真有那么个地方,难道一个泥菩萨能和你喝酒、说话吗?”

老许不听老婆的劝阻,来到招远县。一问当地人,这里果然有个邬镇。老许寻到那里,在一个客店住下后,就问店老板:“土地庙在哪里?”

店老板见问土地庙,吃惊地说:“你莫非姓许吗?”

老许也很吃惊,说:“是呀!你怎么知道我姓许呢?”

老板又问:“你大概是淄川人吧?”

老许更奇怪了,说:“对呀!你怎么全知道呢?”

老板也不回答,慌慌张张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镇上的人扶老携幼纷纷赶来,哄哄嚷嚷,像一堵墙似的把老许围在当中,连姑娘们也挤在门口向里张望,弄得老许一时摸不着头脑。

当地的百姓告诉他:前几天,土地爷给他们托了个梦,说是淄川有个朋友要来,叫他们送些盘缠。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几天了。

老许觉得很奇异,就到庙里去祭告,说:“自从分别后,做梦也在想你。今天我照着咱们约好的话来看你,你又给本地百姓托梦,实在叫我感激。可惜我没有带来什么礼品给你,只有一杯薄酒,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只当我们在河边对饮,你就喝下去吧。”祝告完毕,烧化了纸钱。

不大工夫,就见神台后起了一阵风,旋转了好久才散。

这天夜里,老许梦见王六郎来了。

他打扮得齐齐整整,跟从前大不相同。他向老许道谢说:“劳驾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实在高兴地不得了。只是现有公务缠身,虽近在眼前,却不能相会,心里很难过!这里的老百姓送你一些礼物,就算我一点儿心意吧。你走时我再来送你。”

老许住了几天,想要回去。

当地百姓再三相留,东家请酒,西家请饭,一天有好几家请他。后来,当地百姓见老许一定要走,有送钱的,有送物的,一大清早就送了满满一担礼物。

全镇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为他送行。到了村口,忽见刮起了一阵旋风,这阵风跟在老许后面走了十几里路。老许会意,这是王六郎前来送行,便转过身来拱手作揖,说:“请你多多保重,不劳远送了。你心肠慈善,一定会对老百姓好的,用不着老朋友嘱咐,你回去吧!”

这旋风又在老许身后盘旋了好久,方才旋走。村里人也惊奇不已,告别后各自回去了。

老许带了许多礼物回来,家境自然比过去好多了,就改了行,不再打鱼了。后来遇到从招远县来的客人,问起邬镇的土地神,都说有求必应,灵验得很。

酒友

有个人姓车,是个书生,家境一般,却嗜酒如命。他的床头上总是挂着酒瓶子,每天晚上喝到酩酊大醉才能睡得着觉。

一天晚上,车生睡醒一觉,翻身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个人躺在身边。起初他还以为是盖在被子上的衣服滚下去了,用手一摸,是个比猫大的毛茸茸的东西;点上灯一看,原来是个喝醉了酒的狐狸;再看酒瓶,酒瓶里的酒已经被喝光了。看到这里他不觉笑着自语道:“这真是我酒中好友呀。”他不忍心把狐狸惊醒,就把衣服盖在它身上,依偎着它一起躺在那里,留着灯烛,观察它的变化。

半夜时分,狐狸伸了个懒腰,车生笑着说:“哎呀,你睡得真美呀!”说完,掀开盖在狐狸身上的衣服,一看,竟然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少年书生,起来跪在床前,拜谢车生不杀之恩。车生急忙把它扶起,说:“因为我好喝酒,人们都把我当傻子,只有你才是我的知心人。如果你不怀疑我,咱们可以结为酒友。”

说着把它拉到席上,又躺下了。还告诉它:“你有空就来吧,不要有什么疑心。”狐狸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天明,车生醒来,狐狸已经走了。他专门为狐狸准备了一只酒杯,等狐狸再来。到了晚上,狐狸果然又来了。俩人就欢欢喜喜对饮起来。狐狸的酒量很大,并且还会说笑话,车生只恨相见得太晚。喝了一阵酒,狐狸说:“经常来喝你的美酒,让我怎么报答你呢?”

车生说:“几杯酒罢了,何足挂齿!”

狐狸说:“你的话虽然说得对,可你毕竟是个穷书生,手头的钱来得很不容易,我应当给你找些买酒的钱来。”第二天晚上,狐狸来告诉他,说:“出门向东南方走六七里路,路旁有人丢在那里一些银子,你可以早起去把它拾回来。”

车生第二天早晨去看,果然发现那里有二两银子,他拿了银子随即到街上买了些准备晚上下酒的好菜。狐狸又告诉他后院埋有金钱,可把它刨出来。他依照狐狸的吩咐,果然刨到了一百多贯钱。

一次,他高兴地对狐狸说:“现在钱袋里有了钱,这就不愁买酒喝了。”

狐狸却说:“不能这样说。这不过是车辙里的水,怎么可以常有呢?我再给你想个更好的办法。”

一天,狐狸告诉车生,说:“市场上的荞麦很便宜,可以囤积居奇。”

车生听了狐狸的话,就到市上买了四十多担荞麦,人们纷纷讥笑他不会做买卖。可是,时过不久,这地方遭了大旱,各种庄稼都死了,只有补种荞麦。车生就把买下的荞麦全部当种子卖出去,赚了十倍的利润。

从这以后,车生越来越富了,一下就买了二百亩好地。至于种什么,什么时候种,一切听从狐狸的安排:叫多种麦,麦子果然就丰收;叫多种黍,真的黍就年成好。

车生和狐狸的感情越处越深,狐狸管车生的妻子叫嫂嫂;待车生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直到车生下世后,才不再来了。

真生

长安读书人贾子龙,偶然经过邻近的街巷,看到一个客人,风度潇洒,便主动上前询问他。原来那人叫真生,是从咸阳来的房客。子龙很喜欢真生。

第二天,他到真生的住处去报名帖,不巧,真生已外出。子龙来回几次都没有遇见真生,于是派人暗中察看,等他在客店时再拜访他。真生开始硬是不开门见子龙,子龙好说歹说,真生才肯相见。两人促膝倾心交谈,十分投机,子龙就请真生喝酒。真生很会喝酒,酒很快喝完了。真生从箱子里拿出一只没底的玉杯,倒一杯酒进去,已经是满满的;用小杯子把酒舀出来放进酒壶,玉杯中的酒并不见减少。子龙对这个玉杯感到很奇怪,一定要学习他的法术。真生说:“我玉杯中的酒不愿意见你,是因为你没有别的短处,只是贪心没有去净。这是仙家的秘术,怎么能教给你呢!”子龙说:“冤枉啊!我偶尔产生奢望,只是因为贫穷罢了。”

从这以后两人往来亲密,无拘无束。每当子龙拮据窘迫时,真生就拿出一块黑石头,把咒语吹在它上面,拿它磨瓦砾,瓦砾立刻变成了银子,便把银子赠给贾子龙。但变出来的钱仅仅够用,没有多余。子龙常常要求增加。真生说:“我说你贪,怎么样,怎么样?”子龙想,公开跟真生要那块石头一定不能得到,准备乘他喝醉睡着了把石头偷来要挟他。有一天喝完酒,真生便睡了,子龙偷偷起来,搜他的衣服。真生发觉后说:“你真没有良心,我不能与你相处了。”便告辞分手,迁到别处住了。一年以后,子龙在河边游玩,偶然看见一块晶莹光洁的石头,很像真生的东西,便捡起来,像宝贝一样珍藏起来。过了几天,真生忽然来了,像是丢了什么。真生说:“你先前看到的,是仙人的点金石。从前和仙人抱真子交游,他喜欢我讲节义,把石头送给了我。我不慎在酒醉后丢了,暗地占卜应在你这里。如果你肯还给我,我会报答你。”子龙笑着说:“我生来不敢欺骗朋友,点金石倒真的在我这儿。”真生请求用一百两银子作为答谢。子龙说:“一百两银子不算少,但我只求你把口诀教给我,亲自试它一次,便没有遗憾了。”真生怕他不讲信用。子龙说:“你自己是仙人,难道不知道我贾某不愿对朋友失信吗?”真生把口诀教给了他。子龙看到台阶上有个大石头,准备以它做试验。真生扯住他的肘,不让他向前走。子龙便弯身拾起半块砖头,放在砧上说:“这个,不多吧?”真生便听任了他。子龙不磨砖却磨砧;真生变脸同他争夺,但砧已变成了浑金。子龙这才把石头还给真生。真生叹息说:“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话说!但胡乱地把福禄给人,一定会受到上天的谴责。如果使我逃脱惩罚,就得施舍一百具棺材、一百件棉衣,你肯这样吗?”子龙说:“我的确想得到钱,但并不是想把它私藏在家里。你把我看成守财奴吗?”真生听了这话才高兴地离去。子龙得到银子,一边施舍一边做生意。不到三年,施舍的数目已满。

一天,真生忽然来了,握着他的手说:“你是讲信义的人啊!分别后我被天帝开除仙籍;承蒙你广泛地施舍,现在用功德抵罪。希望你努力这样做,不要放松。”子龙问真生是天上哪类神仙。真生说:“我只是得了道的狐狸,出身很低贱,经受不少罪孽的连累,所以生来自爱,一点儿也不敢乱来。”子龙为他摆酒,像当初那样与他愉快地喝酒。子龙到了九十多岁,狐仙还时常到他家来。

豢蛇

山东泗水县的山里有所道观,四周没有村庄,很荒凉。道观里只有一个道士居住,有人说里面养着许多大蛇,所以游人更加远离它。

一天,一个少年进山捕捉老鹰,走到山的深处找不到地方投宿,远远看见道观就快步走去。道士吃惊地问他:“施主从什么地方来?幸亏没有被‘孩子们’看见。”

少年不明白道士的话是什么意思。

道士见他很饿,便煮稀饭给他吃。他还没吃完,一条大蛇进来,有十几围粗,昂起头对着他,愤怒的眼睛像闪着电光一样。

少年很害怕。道士不慌不忙地用巴掌拍拍蛇的额头,呵斥道:“去!”

蛇马上低下头进了东房,它盘伏在里面,一间屋子便被占满了。少年特别恐惧,浑身颤抖着。道士说:“这是我平时饲养的,有我在,没关系。”

少年刚坐下,又有一条比前面那一条略小的蛇进来了,大约有五六围粗。

蛇见到少年突然停下来,闪着眼睛,吐出舌头,像前面的那条蛇一样。道士又呵斥它,它也进东房去了,房里没有躺的地方,它便把身子的一半绕在屋梁上,墙壁上发出土被摇落的声音。少年更加害怕,一夜都没敢睡觉。

第二天早上,少年起来想回去,道士送他。出了房门,只见墙上台阶下,碗口大、杯口大的蛇有的爬着,有的躺着,形状不一。蛇看见生人,都露出想吞吃的样子。少年恐惧万分,靠紧道士行走,要道士送他出山谷,这才逃回家。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有个河南游人,寄宿在蛇佛寺里。寺庙里的和尚请他吃晚饭,他觉得肉汤很鲜美,而每一段肉都是圆的,像鸡脖子。他疑惑地问寺庙里的和尚:“杀了多少鸡,才得到这么多鸡脖子?”

和尚说:“这是蛇肉。”

客人从来没吃过蛇肉,顿觉恶心,一出门就呕吐。

晚上,他刚睡下就感到胸脯上有东西蠕动,一摸,原来是蛇,吓得他一阵惊呼。

和尚对他说:“这是常事,哪里值得大惊小怪呢!”和尚用灯照照墙壁,原来墙壁上早就爬满了大大小小的蛇,床上床下也都是蛇。豢蛇

第二天,和尚引他进了佛殿,佛座下有口大井,井里的蛇像大坛子一样粗,把头伸到井边而不出来。点着灯往下一看,蛇的子子孙孙成千上万,多得根本数不清。

和尚对客人说:“从前蛇出来为害,后来将佛座镇压在它们上面,蛇害才平息。”

丁前溪

山东诸城县有个富豪叫丁前溪,他生性豪爽,仗义疏财,平日里更是爱打抱不平。他非常崇拜西汉人郭解,于是做人行事就学起郭解的样子来。

郭解喜爱交游,窝藏过在逃的囚犯,还私下里铸造钱币。事发后,郭解被汉武帝发配到关中,但仍然旧习不改,最终因为纵容家丁杀人,被指控为反叛罪而满门抄斩。

有个御史到山东视察,听说了丁前溪的事,就想去暗访一番,若发现劣迹,就趁机捉拿他。但是御史还没有到,丁前溪就听到风声事先趁夜逃走了。

一天,丁前溪逃到了安丘县,恰好下起雨来,只得暂到一家小店去躲避。

雨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没停,他正呆呆地望着屋檐下滴水出神,有个小伙计给他端来了热腾腾的饭菜。

转眼天黑了,雨还在继续下着,丁前溪就在这家小店住了下来。

上灯以后,店里的小伙计又拿出最好的东西款待丁前溪。丁前溪十分感激,就问起小伙计的名姓来,小伙计没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却告诉丁前溪这家店的主人是他的姑父,姓杨。他姑父喜好交游,已经出去好多天了,只有姑母留在家里。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小伙计请丁前溪多包涵照顾不周之处。

丁前溪见说家贫,便问小伙计的姑父是干什么的。

小伙计告诉他,他姑父是靠开设赌场赚点儿小钱,将就过活的。

第二天,天气还不见晴,雨虽停了,但阴云依旧覆盖着。虽然说这家小店对丁前溪的招待依然很好,但他还是非常烦闷。

坐得无聊,随便到后院走走,见小伙计正在那里给牲口铡草。过去看时,饲草湿漉漉的,而且十分零乱。他觉得奇怪,就问小伙计草是怎么弄湿的。

店小伙计叹了口气,说:“不怕您笑话,实在是因为家里穷得连饲草也买不起了,这是姑母才从茅屋上揭下来的。”

听了这话,丁前溪以为小伙计是故意装穷,借此和他要钱的。可是第二天早上,他拿了钱给小伙计,小伙计却说什么也不肯收。他把钱强塞给店小伙计,店小伙计到里面走了一趟,立刻出来,说他的姑母不肯收钱,又把钱还给了丁前溪。

丁前溪实实赞叹了一番,天晴后,便同店家告别上路了。临走时再三嘱咐小伙计,他是山东诸城县的丁前溪,让他姑父有时间到他家去做客。

丁前溪走后,不觉就过了好几年,这中间两家并无片纸只字往来。

只是这一年杨店主的家乡遭了灾荒,实在困难得没有一丁点儿法子,他老婆才劝他去找丁前溪试试看。

杨店主听了妻子的话,简单收拾一下,当天就上路了。

杨店主来到诸城县,很快就打听到了丁前溪的住处。开始,丁前溪还没想起杨店主是谁,直到听说他是开赌场的,才恍然大悟,于是急忙把他迎接了进来。

他见杨店主衣服穿得很破旧,面容很憔悴,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心里很是难过。他给杨店主住了最暖和的房子,提供最舒服的被盖,换了最好的衣服,五天一大宴,三天一小宴,一日三餐,酒足饭饱,像招待贵客一样招待杨店主。

杨店主心里万分感激,可是一想到家里的人还饿着肚子,这种款待反倒更增加了他内心的忧愁。他本来是求丁前溪周济他的,已经过了好些日子,丁前溪还是不提及此事,他实在等得急了,只得告诉丁前溪说:“对您的热情招待很感动,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我怎么能不高兴呢?只是我来时,家里的米连一升都不满了,一家老小怎么办呢?”丁前溪

丁前溪听了,才知道杨店主闷闷不乐的原因,便说自己已经安排好了,过几天后就让他带着银子回家。

于是,丁前溪召集了很多赌博的人,在家里设了赌场,让杨店主坐在那里打些乞头,一黑夜就得了一百多两银子。

第二天,丁前溪又赠给他一些银两,便打发他上路了。

杨店主高高兴兴来到家里,进门一看,只见妻子从头到脚穿戴一新,还多了个添茶倒水的小丫鬟,跑里跑外侍奉他们。

妻子见丈夫满脸惊奇的神色,就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丁前溪送的。

丁前溪只在他家避雨吃了几顿饭,就给他这样丰厚的报酬,使他十分感慨。从此,杨店主家一天天富裕起来,就不再开设赌场了。

八大王

冯生是个没落的贵族子弟。有个捉鳖的人欠了他的债不能偿还,就以鳖抵债。一天,那个人献给他一只大鳖,冯生见它形状奇特就放了它。一天,他从女婿家回来,走到恒河畔时,天色已近黄昏。这时,他见一个醉汉后面跟着两三个随从,一颠一跛地走来。醉汉远远看见冯生就问:“什么人?”冯生随便答道:“行路人。”醉汉生气地说:“难道没有姓名,为什么只说是行路人?”冯生急着赶路,对他的话置之不理,直走过去。那醉汉更生气了,抓住他的袖子不让他走。冯生解脱不了,就反问一句:“你叫什么?”醉汉回答说:“我是从前的南都令尹,你想怎么样?”冯生说:“世间哪有这样的令尹!幸亏是从前的令尹,如果是现在的令尹,那不得把行人都杀光吗?”醉汉非常愤怒,打算对冯生动武。冯生大声说:“我冯某人不是好惹的!”醉汉听了,竟变怒为喜,跌跌撞撞地下拜说:“你是我的恩人,刚才冒犯你了,请不要怪罪!”他叫随从先回去准备酒菜。冯生推辞不得。两个人握着手走了几里路,才到一座小村子。走进去,只见房屋华丽漂亮,好像是富贵人家。醉汉的酒渐渐醒了,冯生问他的姓名。他说:“说出来你不要吃惊,我是本地的八大王。刚才西山的青童请我去喝酒,不觉过量了,冒犯了你,实在惭愧。”冯生知道他是妖怪,但他的情感和言词都很诚实,也就不害怕了。

一会儿,八大王摆设了丰盛的筵席,催冯生痛饮。八大王最豪爽,连饮了几杯。冯生担心他又喝醉了,再纠缠骚扰,便假装喝醉了,请求去睡觉。八大王已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说:“你莫不是怕我癫狂?请不要畏惧。说喝醉了酒的人没有品行,不记得隔夜的事情,这是骗人的。酒徒不讲德行,故意冲犯的十个中就有九个。我不会把无赖的行为施加给年长的人的,你就放心地喝吧。”冯生又坐下,劝道:“你既然自己知道,为什么不改变你的行为呢?”八大王说:“我担任令尹时,天天喝得酩酊大醉。自从触怒了天帝被贬到这个岛,我发誓要痛改前非,不走老路。现在衰老得快要死了,加之又穷困潦倒,所以旧态复发。你的教诲我恭敬地领教了。”两人倾心交谈之际,远方的钟声响了。八大王站起来,抓住冯生的手臂说:“我藏有一件东西,姑且报你的大德。这东西不能长期佩戴,如愿以后,再还给我。”说完,八大王从口里吐出只有一寸多高的小人,用爪子掐冯生的手臂,冯生痛得像皮肤裂开了一样。八大王急忙把小人按在上面,一松手那小人已进入皮肤里,指甲的痕迹还在。皮肤慢慢凸起,鼓起一个小肉包。冯生惊问这是什么东西,八大王却笑而不答,只是说:“你应该走了。”他送冯生出门,自己返回去。冯生回头一看,村舍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只巨鳖,缓慢爬入水中不见了。八大王

冯生惊讶了很久。自从得到宝贝,他的眼睛变得无比明亮,凡是有珠宝的地方,埋得再深他都可以看见。一次,他从卧室里挖出几百串钱。后来有个人要卖房,冯生知道房屋地下有无数钱,就用重金买下来居住。从此,他变成了富翁,还收藏了各种难得的珍宝。一天晚上,冯生在睡梦中梦见八大王气宇轩昂地进来说:“我赠送给你的东西现在应该还给我了,戴久了会耗人精血,损人寿命。”冯生答应马上奉还,请八大王留下来做客,八大王辞谢说:“自从听了你的规劝,我戒酒已经三年了。”说完,就用嘴咬冯生的手臂,冯生痛极了,醒过来一看,那个小肉包已经消失了。从此以后,他又和普通人一样了。

张老相公

山西有个张老相公,因为女儿即将出嫁,就带了家眷不远万里去江南给女儿置办嫁妆。

路途上很顺利,没几天就来到金山脚下。

张老相公要人把船停下来,自己想先到城里转转看看,要家人在船里等候着。临走的时候,张老相公再三嘱咐说,江里有一种水怪名字叫鼋,一闻到肉香就会出来毁船伤人,所以煎鱼煮肉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别冒出腥膻味来。

张老相公是北方人,听说是听说,到底没有亲眼见过,所以他上岸不久,家里的人就把他的话忘了,竟在船上炒起肉来。

等张老相公回来时,船只已被恶浪打翻,夫人和女儿也早被鼋怪吞进肚子里去了。

张老相公又难过又气愤,坐在江边痛哭一场,便怀着一腔仇恨到金山去了。他向金山寺的和尚打听鼋怪出没的情况,决心要为妻子和女儿报仇。和尚听了,吃惊地说:“我们和鼋怪离得很近,怕遭它祸害,每天都像敬神一样敬奉它,求它不要发怒,还经常宰牛杀羊给它吃。半个牛扔到江里,它一口就吞去了,谁还敢想着制服它呢!”

和尚的话确实骇人听闻,然而张老相公从中得到了启示,想出一个制服鼋怪的办法来。

他花钱雇了很多炼铁工人,在半山腰垒了个炼铁的炉子,经过七天七夜,炼出一块一百多斤重的生铁。他又详细打听了鼋怪潜伏的地方,叫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后生,用大钳子把那块烧得通红的生铁,向鼋怪时常出没的地方扔下去。

只见鼋怪“哗啦”跃出水面,一口便把那块生铁吞下肚里。时过不久,又见波涌浪翻,但等风平浪息后,浮上来的已经是鼋怪的尸体。

行人客商和金山寺的和尚们听说除了鼋怪,真是大快人心。

人们为了表彰和纪念张老相公的功德,就在江边盖了座祠堂,并塑了他的肖像,把他当作水神供奉起来。据说,有求必应,很是灵验。

蛇人

东昌府一带住着一个以玩蛇戏为生的人,单名一个甲字,人们都叫他某甲。某甲喜欢玩蛇戏,专门养着两条青蛇,大的叫“大青”,头上有个红点点的小青蛇叫“二青”。小青蛇二青的脾气很温顺,非常听某甲的话,因此某甲对二青十分偏爱。

一年后大青死了,某甲一直没时间再捉一条蛇来补大青的缺。一天晚上,他在山上一个寺院里过夜,天明打开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见了。某甲气得要死,漫山遍野地搜寻、呼叫,连个影子也没有。他突然想起平素每到树多草高的地方,就要把蛇放出来让它们去自由活动一番,不久它们就自己回来了。于是他就坐在那里等了起来,从早晨直等到大晌午,他觉得没希望了,才闷闷不乐地站起来要走了。

某甲刚走几步,就在一旁杂乱的柴草中看到了二青,高兴极了。他坐在路边休息,二青也停在那里,而且在二青后边还跟来一条小蛇。他抚摸二青说:“我以为你不见了,谁知还引来条小蛇,那小蛇是你推荐的吧?”说着便拿出东西喂它们吃。那小蛇显然是有点儿害怕,不走也不吃。这时,只见二青用口含了东西嘴对嘴去喂小蛇,就像主人让客人一样。等某甲再去喂小蛇的时候,小蛇就吃开了。小蛇吃完,便跟着二青一先一后爬进了竹箱里。

某甲把小蛇带回来教小蛇做戏,那小蛇学得很快,时而盘旋,时而曲折,令行禁止,每一个动作都符合要求,灵活多变不亚于二青,于是便给它起名叫小青。他带着二青和小青走江湖到处表演,挣了很多钱。

玩蛇戏的人养蛇一般都不超过二尺长,否则就太重太笨了,就要换条小的。但因为二青十分驯服,虽然也是二尺多长了,某甲还是不忍心马上把它放掉。又过了二三年,二青已经三尺多长了,实在太长了,某甲这才决定把它放掉。

一天,某甲来到淄川县东山,让二青饱餐一顿,又安慰了它几句,就把它放走了。但过了一会儿,二青又回来了,久久不肯离开。某甲主意已定,坚决让二青快离开。无奈,二青只好走了。但又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了回来,叫走也不走,一个劲儿用头撞那竹箱子,小青也在竹箱子里不安地爬动着,发出一阵阵声响。某甲立刻意识到,二青是来向小青告别的。他打开箱子把小青放出来,只见它们交头接耳,吐着舌头,似乎在互相嘱咐什么。它们这样亲热一番之后,竞相跟着一起走了。某甲正担心小青呢,小青却独自返回来卧进竹箱里。

从此,某甲一直都在留心物色小蛇,可一直没能如愿。这时,小青也长大了,不方便再表演了。后来,某甲捉了一条小蛇,终究还是赶不上小青。

二青被放到山里后,当地打柴的人经常见它。过了几年,二青长到好几尺长、有碗口粗细的时候,渐渐出来追赶过往行人了。一传十,十传百,那条路就再没有人敢走了。

有一天,某甲偶然从那里路过,从树林里窜出一条大蛇来。某甲大吃一惊,抱头便跑。眼看就要追上了,忽然看见蛇头上有个明显的红点,才知道原来是二青。于是某甲连忙放下担子喊道:“二青!二青!”大蛇立刻停了下来。二青看了某甲半天,便像过去一样,纵身缠在某甲身上。某甲觉得二青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只是又大又重,缠得他喘不上气来。他躺在地上唤着二青的名字祷告了一番,二青才把他放开了。接着,二青又用头去撞箱子。某甲似乎看出了二青的心思,便把小青从里面放出来。二青和小青一见,立刻交缠在一起,像用蜜糖粘住了似的,半天才互相放开。某甲叮嘱二青和小青,不要再伤害过往行人。两条蛇都低着头,仿佛接受了他的劝告。于是两条蛇倏然而去,二青在前,小青在后,所经之处,草丛被分开了,树林被穿了个洞。

某甲一动不动地望着,直到二青和小青都看不见了,才下了山。后来,这条路又有人走了,那两条蛇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鸟语

河南有一个道士,居无定所,经常走村串户化点饭吃。

有一天,他在一家吃完饭,临走警告主人家:“当心火灾呀!”主人听了很奇怪,他解释说:“我听到这树上的黄鹂一直在叫:‘失火了呀,真可怕!’”主人家觉得这个道士神神怪怪的,很可笑,就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然而,道士的话第二天就应验了:主人家的房子果然烧起来,还殃及好几户邻家的房子。人们这时才感叹:道士真神哪!鸟语

村里有几个好事的青年想问个究竟,就追上道士,并称他为仙。道士说:“什么仙不仙的,我不过是懂得鸟语罢了!”正好有一只羽毛黑白相间的山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大家就问他山雀说的是什么。道士说:“山雀说:‘初六生了,初六生了;十四、十六死了。’想是树下这家生了双生子。今日是初十,不出五六日应该都会死。”一打听,这家果然生了双胞胎;不久,也果然都死了,而且和道士说的日期分毫不差。

县官听说有这么个奇异的道士,就把他请到官府,待为上宾。一天,县官看见一群鸭子从院里经过,就问道士鸭子在说什么,道士说:“你的内眷一定有争吵。鸭子说:‘罢罢!偏向她!’”县官十分信服地点了点头。原来,他刚才正是因为大、小老婆生气,被吵得他不耐烦才出来的。

道士被县官留在府衙,享受了很优厚的待遇。他经常给县官辨别鸟语,往往说得很准。只是由于常年居住乡野,不讲忌讳,出语有些粗鲁。

这县官是个贪心不足的人,凡是有送礼物的,不管什么东西都要换成银钱存起来。

有一天,他刚和道士坐下,就见那群鸭子又来了,他问道士,道士说:“今天说的和以前说的不一样,这次是专门替你计算财物的。”

县官问:“计算什么?”

道士说:“鸭子说:‘蜡烛一百八,银子一千八。’”

县官怀疑道士在讥刺他,脸上顿时露出惭愧的神色。道士见他不高兴,便向他告辞,县官又不准道士走。

又过了几天,县官设宴请客,忽然听得杜鹃叫唤。客人问道士,道士说:“杜鹃说:‘丢官而去。’”满座宾客大惊失色。县官也发怒了,立即叫人把道士轰了出去。不久,县官果然因贪赃枉法被罢了官。

呵呵!这是仙人对他的警告,可惜他利欲熏心,祸到临头还不肯醒悟啊!

口技

有一年农闲的时候,村里不知从何地来了一个青年妇女,看上去有二十五六岁,她随身携带着一个药箱子,自称以看病、卖药为生。然而,她看病的方法很奇特,有人求她看病,她既不诊脉,也不开药方,只是让病人等到夜晚再来找她,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到了夜里,她清扫了一间小房子,问明病人的病症后,就让人们到房外去。她却把房门关了,独自一个人留在屋里。人们都聚在门窗下等候。开始时,偶尔也有人低声说话,接着大家连咳嗽都不敢出声,生怕听不到屋里的声音。渐渐地屋内、屋外静得连微细的声响都没有了,大家都屏住呼吸静听房内的动静。

大约到了将近一更天的时候,忽听房内传出掀起帘子的声音,听得那个青年妇女说:“九姑来了吗?”另一个女声回答:“来了。”接着又听妇女说:“腊梅跟随九姑来了吗?”似乎是一个丫鬟的声音:“来了。”

接着又听见三个女人互相闲谈。一会儿,又听得掀帘子的声音,只听得妇女又说:“六姑来了!”此时又听见几个女子同时说话的杂乱声音:“春梅也抱上孩子来了?”

一个女子回答说:“这个小顽皮,怎么哄也不睡,定要跟着来。重的像一块大石头,真要累煞人!”接着,听到青年妇女殷勤接待客人的声音、九姑询问的声音、六姑寒暄的声音、两个丫鬟奉承主人的声音、小孩子嬉笑的声音,声音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几种声音同时嘈杂,但又音色分明。嘈杂中,又听青年妇女说:“小公子也太顽皮了,那么远的路,还抱个猫儿来。”

随着青年妇女的话音,声音又渐渐稀疏下来了。但是,忽然又听得掀帘子的响声,随着帘子响,听得满屋的人都同时说:“四姑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只听见一个小女子细声细气地说:“路远一千多里,阿姑又走得慢,我和阿姑走了好长时间才来到。”接着又听到互相问候、应酬的声音,移动坐凳的声音,呼唤添座的声音。声音同时喧闹,但又先后参差。粗细高低,错综复杂,各有各的特点。大约一顿饭工夫,才慢慢静下来。

这时才听到青年妇女的问病声,接着又听到九姑等研究用药的声音。九姑说应该用人参,六姑说应该用黄芪,四姑说应该加白术。斟酌了一会儿,才听见九姑要笔砚的声音、折叠纸张的声音、拔笔的声音、扔笔帽的声音、磨墨的声音、写字的声音、放笔的声音。各种声音震震作响,惟妙惟肖。最后又听到撮药、过戥、包药的声音。药剂包好后,才见那个青年妇女开门掀帘而出,将药方和药剂分别交给病人,然后返身再进房中。

妇女进房后,又听到四姑、六姑、九姑和三个婢女的互相告别声,小孩子的呀呀声,猫儿的咪咪声,一时并起。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粗涩低缓;四姑的声音,娇细婉转。三个婢女的声音,也各有特色。房中只有青年妇女一人,却能在同一时间内发出七个人的声音,还夹杂着其他响声,又使人听了却能明确地辨清声音的不同,真不简单。怪不得人们都相信她是真神治病。可是服了她的药,也很少见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口技。那个青年妇女不过迎合人们的迷信思想,借口技来骗钱罢了。

大人

济南长山举人李质君去青州时遇到几个人,他们说话是河南口音,面颊上都有铜钱大小的斑痕。

于是,李质君问他们怎么得了相同的病。

那些人说:“我们去年到云南旅游,因为贪玩,天黑便迷了路。我们进到峭壁悬崖的大山里,怎么走也走不出来了。”“山谷中有一棵大树,树枝几尺长,绵绵下垂,遮阴一亩多。我们想没有地方可去,便系马解装,靠树休息。夜深时,虎豹鸮鸱轮番号叫,我们吓得围坐在一团,不敢入睡。”“忽然,我们看到一个身形巨大的人走过来,他身高一丈多,手臂和腿都像柱子一样。他用手抓过我们的马就吃,吃马就像吃鸡一样,六七匹马一下子就吃完了。然后他从树上折断一根长树枝捉住我们的头,像穿鱼一样从我们的腮帮子穿过去。穿完后提着走了几步,树枝脆弱发出折断声,大人好像怕我们掉下去,就把树枝的两头扭弯,并用巨石压住。”“我们感到他已经走远,这才拿出佩刀砍断穿腮的树枝,顾不得脸上的伤痛拼命地奔跑。没走几步,看见大人领着一个人来了。我们赶忙躲在草丛里。只见后面的那个人更高大,他在树下来往巡视。后来,他发出可怕的叫声,显得怒气冲冲,大概是责怪那个小大人骗了自己。小大人毕恭毕敬地弯着腰乖乖地接受训斥,不敢争辩。”“一会儿两个大人都走了。我们这才仓皇逃出。跑了很久,远远看见山头上有灯火,到了那儿看见一个男子居住在一间石房子里,我们进去向他参拜,诉说我们的痛苦。男子道:‘这东西很可恨,但我也不能够制服他。等我妹妹回来,可以和她商量。’”

不久,一个女子背着两只老虎从外面进来,问客人从什么地方来。大家叩头,趴在地上告诉她事情的原委。女子说:‘很早就知道这两个家伙为孽,没有想到竟这样凶顽,应当马上除掉他们。’她说着就从石房子里拿出重三四百斤的铜锤,出门就不见了。“男子煮了一大锅虎肉招待客人,肉还没煮熟,女子便回来了,她说:‘他看见我就想逃,我追了几十里,斩断他一根手指就回来了。’说完就把比我们的小腿骨还粗的手指扔在地上,大家惊讶极了,问她的姓名她不回答。”“过了一会儿,肉熟了,大家因为伤痛不想吃,女子便用药粉给大家一涂,疼痛顿时止住了。”“天亮后,女子送我们到树下,我们找到各自的行李,各人背着走了十几里路。我们出了山,女子才返回去。”

这几个人讲这个故事时神情依旧后怕不已,但庆幸捡回了一条命。李质君也感叹这事很奇特,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雨钱

滨州一带住着一个秀才。这一天,他独自坐在书房里读书,正读到精彩处,忽听有人敲门。秀才吃了一惊,诧异地起身开门一看,门口站着一个奇特的老头,银须飘飘,很有些古人的风度。秀才把老头请进书房,互通姓名。

老头自我介绍说:“我叫养真,姓胡,实际上是个狐仙。因为仰慕您高洁文雅的为人,愿意和您朝夕相处。”

秀才一向心胸开阔,并不把老头看作精怪,就和他一起评古论今。老头的学识非常广博,他那华丽动听的言辞就像雕画的花纹图案,闪烁在牙齿之间。不时提出经书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分析得既精辟又深刻,往往出乎一般人的意料。秀才对老头有这么大的学问既惊奇又佩服,留下他谈了很久。

有一天,秀才私下里向老头请求说:“您对我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但我如此贫苦,只要您一举手,金钱自然可以立刻出现在眼前,您为什么不稍微接济我一下呢?”

老头沉吟半晌,似乎认为不能那样做。隔了一阵,笑着说:“这事并不难办,但必须有十几个钱作母钱。”

秀才遵从老头的要求,拿来十几个铜钱,便和他一起来到密室里。老头迈着小步,念起了咒语,不一会儿,就有成千上万的铜钱像下暴雨一样从梁上叮叮当当落下来。转眼间,铜钱淹没了膝盖,秀才才拔出脚来站到铜钱上,接着降落的铜钱又淹没了他的脚脖子。一丈见方的屋子,大约已快有三四尺厚的铜钱了。这时,老头才看着秀才说:“是不是满足了您的心意了?”“满足了。”秀才回答着,只见老头一挥手,钱一下子就止住不落了,于是一起锁好门走出来。

秀才暗暗高兴自己突然发财了。过了一会儿,他到密室取钱用,满屋的钱都化为乌有,只有那十几个母钱,依然稀稀落落地洒在地上。秀才大失所望,就带着气去质问老头为什么要诳骗他。老头生气地说:“我本来和你是文字朋友,不是想来跟你去做贼的!要是照您这位秀才的意思,只好去找那些小偷做朋友了,老夫我实在不敢遵从您的命令!”说完,把袖子一甩就走了。

小猎犬

朝中的卫中堂,原是山西人,在他还是秀才的时候,为了读书方便,就寄宿在一个幽静的寺院里。这个寺院虽然很清静,但是不知为什么,房子里的臭虫、蚊子和跳蚤却很多,经常咬得他一夜睡不成觉,惹得秀才很是烦恼。

有一天,他吃完饭仰卧在床上休息,忽然看见一个身高二寸多的小武士,头插野鸡翎,骑着一匹大小像蚂蚱一样的马,套着青色臂套的手臂上架着一只苍蝇那样小的鹰。那小武士从外面走进来,一会儿走,一会儿跑,在地上转圈子。卫秀才正看得出神,忽然又发现一个小人奔进来,装束和刚才的小武士一样,腰里挎着弓箭,牵着一只大蚂蚁那样大的小猎犬。又过了一会儿,步行的、骑马的,数以百计的小武士架鹰牵犬纷纷而来。

小武士们看见蚊蝇飞起,就将鹰放出去扑击,把它们全部消灭了。小猎犬跳到床头,爬上墙,到处搜寻虱子和跳蚤吃。凡是藏在被缝和墙隙里的,被小猎犬一嗅就都乖乖地钻了出来。不大工夫,小猎犬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