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成语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07:26:04

点击下载

作者:汤木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成语故事试读:

A

爱屋及乌

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老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后来,有一个人率领军队开始讨伐纣王,他就是周武王。双方在牧野交兵。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军队纷纷倒戈,纣王大败。纣王自焚后,商朝灭亡了。

纣王死后,武王并不感觉到安宁,他觉得天下还没有安定。于是,他召见了很有智慧的姜太公,问道:“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这意思就是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姜太公说。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爱自己旧时的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

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后来,武王就照周公说的办,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来,民心归附,西周也更强大了。【成语释义】及,达到。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盲目热衷的程度。【成长智慧】仅凭个人的喜好而去判定一件事物的好坏,是错误的、不公正的。我们应该多听多看,客观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汉·伏胜《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近义词 屋乌之爱: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反义词 殃及池鱼: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姓李,名耳,字聃。传说中,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其实,他内心向往的是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那样的理想社会。

他是这样描绘他所向往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成语释义】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成长智慧】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从小就懂得珍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态。【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近义词 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反义词 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后才肯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于是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成语释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成长智慧】赵威后虽然是一个中年妇女,却贤明而有见识,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我们也要多读书,做一个有见识的人。【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近义词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反义词 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按兵不动

春秋末期,战乱不断,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这种做法令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于是他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消息;两个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必定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

半年之后,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

史默答道:“经过半年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

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成语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成长智慧】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因为眼下的处境地位不如意而丧志,不能因为时间的消磨而灰心。古往今来功成名就者,有少年英雄,也有大器晚成。不管怎样,急于露头角就难于成气候,急功近利不足成大事。【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近义词 裹足不前:裹:缠。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反义词 闻风而动: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按图索骥

春秋时,秦国的伯乐是一个非常善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他的眼光非常准确,令别人羡慕不已。

后来,伯乐把自己识马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叫《相马经》。在这本书中,他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马匹。

伯乐的儿子熟读这本书后,天真地以为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于是,他便拿着《相马经》到处去按图索骥。

有一次,他见到一只癞蛤蟆,前额刚好与《相马经》上的好马特征相符,便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伯乐知道儿子愚蠢,戏谑地说:“这匹马太会跳,不好驾驭。”【成语释义】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目标。【成长智慧】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灵活掌握书中的知识和前人的经验,而不是死背教条,生搬硬套,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近义词 生搬硬套: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反义词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暗度陈仓

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便违背自己曾经立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自立为西楚霸王,而把汉中和巴蜀等地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

刘邦当然不服气,但他是一个有城府的人,他不动声色,装作很满意项羽的安排。然后,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了关中,最终打败了强大的项羽。【成语释义】

度: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或暗中进行活动。【成长智慧】

生活中,我们看待一个事情,不能只看到表象,而应该深入思考,看到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不被欺骗。与人交往也是一样,要看清其内在的人品,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迷惑。【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近义词 声东击西:声:声张。指制造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的战术。反义词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B

八仙过海

传说中,有一天,吕洞宾等八位神仙要去仙岛,路过东海时,只见巨浪汹涌,水势浩大。

这么大的巨浪,怎么才能过去呢?这时,吕洞宾提议每人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击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等人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然后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而成语“八仙过海”就是根据这个传说而来的。【成语释义】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成长智慧】只有拥有非凡的本领,才能在关键的时刻施展。否则,就只能在困难面前退却。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好好学习,增长自己的才干。【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近义词 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反义词 束手无策:策:办法。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全都死了。【成语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成长智慧】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然地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这种规律,不要轻易地违反。同样,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一口吃不了胖子,每天都用心学习,我们的本领就会逐步提高。【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近义词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反义词 顺其自然:顺:顺应。顺应它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

百步穿杨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正好射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下子,潘虎彻底口服心服了。【成语释义】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成长智慧】养由基之所以拥有精湛的射箭技艺,和他平时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勤奋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好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一定要勤奋学习,那么学业也必定会大有长进。【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近义词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反义词 无的放矢: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犯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急忙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有一个名叫赵充国的老将,已经76岁了,他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听到宣帝的询问,他自告奋勇,称自己愿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赵充国仔细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详细的情况,了解了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成语释义】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成长智慧】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亲眼见到,你很难明白事情的真相。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多观察,多思考,【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近义词 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反义词 道听途说: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病入膏肓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他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有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小孩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

诊断后,名医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的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知道医生的话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完,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成语释义】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成长智慧】生病的滋味不好受,何况是一些无法挽救的病。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幸福的基础,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锻炼身体,才能健康成长。【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近义词 人命危浅: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反义词 手到病除: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听了,一句话没说,灰溜溜地跑掉了。【成语释义】班是指鲁班,我国古代的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成长智慧】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一个谦卑的心态,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那么,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料。只有懂得谦虚,有自知之明,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近义词 布鼓雷门: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反义词 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半途而废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他回家后高兴地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东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他决定去远方寻师求学。

然而,才刚刚过去一年,去寻师求学的乐羊子就回来了。妻子正在家里织布,看到归来的乐羊子,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你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啊,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再次出门,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成语释义】废:停止。形容一个人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成长智慧】从小我们就应该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做任何事都应该有始有终。如果半途而废,那么,想要成功是很难的。【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西汉·戴胜《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近义词 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形容一个人做事不做到底。反义词 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地坚持下去。

杯弓蛇影

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乐广的人请一个朋友到家里喝酒。

当那个朋友喝了一口酒,正准备把酒杯放到桌上的时候,突然看见杯子里漂着一条小蛇,心里就有点不安,不过还是勉强喝了那杯酒。

回家之后,那个朋友回想起杯中的那条蛇,吓得忍不住打战,不久就生病了。乐广派人去问候他,才知道是他怀疑杯子里有一条小蛇。

所以,乐广很仔细地在自己的家里查看,后来,他发现墙上挂了一把弓,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里看起来很像一条活灵活现的小蛇。

后来,他再把朋友请到家里,让他朋友看清楚墙上的弓,再请他看看杯子里的东西。最后,他朋友终于明白杯子里并没有小蛇,病立刻就好了。【成语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成长智慧】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令我们疑惑的事,面对它们,我们应该查明真相,而不是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做客饮酒时,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近义词 疑神疑鬼:形容神经过敏,总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猜疑。反义词 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闭门思过

西汉昭帝时,有一个名叫韩延寿的燕人在左冯翊的手下担任太守。

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视,碰到兄弟俩向他告状。其中一个说:“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另一个说:“这地本来就是爹妈在世时分给我的,哥哥不讲理,硬说是分给他的。”兄弟两个挣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罢休,这件事对韩延寿触动很大。他十分惭愧地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众间发生骨肉争讼。这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耻。其责任在我身上,我应退职让贤。”

这天,韩延寿推托有病,不再处理公务,独自一人待在馆舍的一间房间里,闭上门,思考自己的过错。

那告状的两兄弟知道韩延寿的上述举动后,深为之感动。他们俩痛心疾首地流着泪,赤身前往馆舍向韩延寿请罪。

韩延寿见他兄弟俩已觉醒,并决心痛改前非,这才稍有喜悦之色。但他从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为太守而未能尽到责任的过失,也不禁仰天垂泪。【成语释义】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成长智慧】当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推诿责任,而是反省自身。一个能够经常自我反省的人,就能不断改进,让自己不断提升。【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汉书·韩延寿传》:“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近义词 反躬自省: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反义词 不思悔改: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甚至罪行不承认,不后悔,不改正。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20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12000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1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2000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20万大军向河边的1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

赵军一时无法取胜,正要回营休整,忽然发现自己的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结果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成语释义】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成长智慧】成功就是把自己逼到墙脚。只要将自己的退路全部切断,我们就会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退,只能奋勇向前,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力。【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军皆殊死战,不可败。”近义词 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反义词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鞭长莫及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途中必须经过宋国。按理来说,经过宋国应事先通知宋国,然而楚庄王自恃楚国为大国,不把宋国放在眼里,就没通知宋国。

宋国国君知道了后,十分气愤,将申舟扣留下来。大臣华元对国君说:“楚国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国当作已经灭亡的国家,领土已归属于他。今天,我们必须维护独立主权的尊严,不能再受这种侮辱!就算楚国要发兵进攻,大不了就亡国。我们宁可战败,也不愿意再次受到侮辱!”

宋国国君听了后,处死了申舟,并随时迎接楚国的进攻。

楚庄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进攻宋国,并将宋国都城睢阳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楚国也未能取胜。

第二年春,宋国派大夫乐婴向晋国求助。晋景公准备出兵时,大夫伯宗劝道:“‘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鞭子再长,也打不到马的肚子)’,我们又怎能管得了楚国呢?”【成语释义】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成长智慧】鞭长莫及的典故告诉我们,不要为一些遥远的事情担忧,因为你再担忧,也无法改变它。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近义词 力不从心: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反义词 绰绰有余: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人、物、财、能力等很宽裕,用不完。

兵不厌诈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调集兵力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热情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兑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成语释义】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成长智慧】打仗讲求谋略,讲究技巧。讲究方法。学习也和打仗一样,用对了方法,就能事半功倍。【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近义词 兵不厌权: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同“兵不厌诈”。反义词 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不耻下问

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当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予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谥号。【成语释义】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学识比自己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成长智慧】三人行,必有吾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应该多向别人请教。【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近义词 谦虚谨慎: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反义词 骄傲自满:自高自大,满足于已有的成绩。

不可救药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括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不仅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还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甚至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敢在背后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

这首诗很长,诗的大意是:“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不该说的话,而是你们把忧患的事情当作儿戏。忧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还能够防止;但是,一旦忧患越来越多,那就像让火焰熊熊燃烧一样,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842年发生暴动,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

西周从此衰落下去,很快就分崩离析了。【成语释义】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成长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将灾难扼杀在摇篮中。否则,就会像周厉王一样,到最后想补救都来不及了。【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近义词 奄奄一息: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反义词 手到病除: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兵贵神速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郭嘉,他足智多谋,深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后来,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但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听完郭嘉的分析,曹操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计策,率领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成语释义】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成长智慧】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如果做事情拖拖拉拉,就会使很多事情不能及时解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近义词 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反义词 犹豫不决: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不求甚解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却一直淡泊名利,靠着微薄的田产,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

尽管如此,陶渊明不羡慕荣华富贵,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一边耕田,一边读书写诗,不仅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十分自在。

大概28岁那年,陶渊明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

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成语释义】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成长智慧】

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应该深入探究,不能草草了事。这样,我们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记得牢固,认识深刻。【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近义词 浅尝辄止: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反义词 寻根究底: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期,汉明帝想要派班超到西域去和鄯善王交朋友。

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一路跋山涉水,不顾山高路远,千里迢迢地来到了西域。鄯善王听说班超到来,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特别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鄯王也热情地款待他们。

可是,宴席上,匈奴人竟然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信以为真,一时间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甚至还派兵监视班超。

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才能真正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知道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成语释义】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成长智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勇敢去面对,去尝试,不惧怕失败,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义词 亲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反义词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临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宣帝)做皇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40多年,地位显赫无比。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了皇后。霍光的妻子名叫霍显,是一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后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她。毒计败露后,女医下狱。

此事霍光事先一点儿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做这种愚蠢的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事情隐瞒下来了。

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释义】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成长智慧】一寸光阴一寸金,一个人求学时期尤为珍贵,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光阴,让自己把精力用在学习中。否则,就会像霍光一样不学无术。【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近义词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反义词 博学多才: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不自量力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另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

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了。【成语释义】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成长智慧】知人者智,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就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了解自己的人往往做一些不自量力的事情,结果使自己陷入困境。【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上吕相公书》:“是则系国家之安危,生民之性命,某岂可不自量力。”近义词 蚍蜉撼树: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反义词 自知之明:自己了解自己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C

才高八斗

南朝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名叫谢灵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而且他很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并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他的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成语释义】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成长智慧】谢灵运虽然有些狂妄,但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并非浪得虚名。平时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等到我们也拥有过人的才华时,也一样会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近义词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反义词 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

草菅人命

汉文帝时,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叫贾谊,他是洛阳人,自小聪慧好学,极有才华。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又担任过太中大夫的官职。但因为被人忌妒,后谪为长沙王的太傅(老师)。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等文章。

后来,汉文帝把他召回宫中,要他担任梁王刘揖的太傅。梁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文帝指望他将来能继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读些书,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

贾议就此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如果像秦朝末年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所以,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样,不当一回事。这难道是胡亥生来就坏吗?他之所以这样,是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

后来,贾谊到梁国担任太傅,悉心辅导梁王。可是梁王不慎骑马摔死,贾谊自认为没有尽到太博的责任,因此终日郁郁不乐,常常哭泣,一年之后就死了,死时才33岁。

可是,贾谊这段精彩的论述就此留传了下来。“草菅人命”作为一句成语,也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些人的凶残狠毒。【成语释义】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一些残暴的统治者随意虐杀人民。【成长智慧】人与人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对别人傲慢,别人也会对你冷漠。这是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的观念。【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近义词 杀人如麻:如麻:像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像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反义词 为民除害:为:替,给。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草木皆兵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接下来,他率领90万兵马,准备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8000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前进。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了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而归。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成语释义】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成长智慧】生活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动不动就疑神疑鬼。【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近义词 风声鹤唳: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反义词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差强人意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有一个部下名叫吴汉。

吴汉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他这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

吴汉不但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作战,总是紧紧跟着刘秀,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地站在一旁,不肯先睡。偶尔输了,每个人都提不起劲来,吴汉总是鼓励大家不要悲观,应该振作起来,准备继续作战。

有一次,刘秀作战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成语释义】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成长智慧】生活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近义词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非常满足。反义词 大失所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沉鱼落雁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地不敢游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了。

而在汉朝的时候,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她要出塞去嫁给番王的时候,天空飞过的雁看到王昭君长得那么漂亮,都惊讶得忘记该怎么飞了,于是,那些大雁全坠落到树林里面了。

当然,这些事情都被夸大了,但人们宁愿相信这些都是事实。后来,大家在称赞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就说她有“沉鱼落雁”的容貌!【成语释义】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成长智慧】美丽的容貌是上天的恩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这份恩赐。如果我们没有这份荣幸,我们可以多读书,也一样可以提升我们的内在气质,让自己变得美丽。【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近义词 闭花羞月:闭: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反义词 其貌不扬:其:他的;不扬:不出众。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观。

程门立雪

杨时是一个从小就很聪明的孩子,他4岁入村学习,7岁就能写诗,8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15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1076)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喜欢钻研学问。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为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当时正遇上了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大雪。他们俩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便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这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和游酢仍然站在门外等候,大吃一惊。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种精神让程颐很受感动,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并在学业上悉心传授。

后来,杨时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不仅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还成为了一代理学大师。【成语释义】程:程颐,宋朝著名的学者。立:侍立。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长智慧】杨时对老师的尊敬让人佩服。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所以古人才说:“不学礼,无以立。”【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近义词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反义词 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出类拔萃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

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如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成语释义】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成长智慧】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立志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不能甘为人后。一个人,只有早日树立志向,有努力的目标,才能让自己进步得更快。【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近义词 超群绝伦: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反义词 碌碌无能: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献公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而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儿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件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成语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成长智慧】自然万物中,很多事物彼此关联。人也一样,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问题要目光长远,才能明白彼此间的利害关系。【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近义词 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反义词 素昧平生: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了三百两银子,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他心里很高兴。

有了钱,烦恼也来了。张三晚上开始睡不好觉了,因为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藏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办法,在纸张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

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还专门在一张纸上写“隔壁王二不曾偷”,并将纸贴在了墙上。

第二天早上,张三起床后到屋后去看银子,突然发现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成语释义】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但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成长智慧】一个人聪明是好事,可是,如果自作聪明就成了愚蠢了。张三和王二都是自作聪明的人,结果他们成了人们的笑柄。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我们应该引以为戒。【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近义词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D

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时,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越看越害怕,都忘记状纸要怎么批了,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成语释义】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成长智慧】王鲁身为地方父母官,不想着如何为百姓做事,却整天想着如何接受贿赂。这样的行为是我们深恶痛绝的。【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近义词 操之过急:操:做;过:过分。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反义词 欲擒故纵: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特地;纵:放开。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别人,先故意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或充分暴露,然后再下手。

大器晚成

有一个名叫崔琰的人,他是袁绍的门客。从小,崔琰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拜师学习。

崔琰学习很刻苦,他的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不时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崔琰做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戚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成语释义】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成长智慧】一时的成败并不重要,人生总有高低起伏。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坚持不懈,哪怕时间较长,也能有所成就。【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近义词 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反义词 不堪造就: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个人名叫州吁,他是卫桓公的亲弟弟。后来,心狠手辣的州吁竟然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由于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内心的强烈不满。州吁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去请教自己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问他该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

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

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成语释义】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成长智慧】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能因为是自己的朋友或同学,就包庇他们。【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近义词 不徇私情: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反义词 徇私枉法:徇:曲从;枉:使歪曲。指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呆若木鸡

战国时期,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成语释义】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成长智慧】有些人有一点儿小本领,就到处炫耀,四处张扬,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大的成就的。那些不动声色的人,看起来平平淡淡,有时候反倒有真正的大本领。【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近义词 呆头呆脑: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反义词 神色自若: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道不拾遗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商鞅,原名卫鞅,他是一个很有名的政治家。

商鞅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还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去徭役,商鞅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

商鞅的变法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还是很快就推行开了。

一年以后,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人们不随意拿取,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别的诸侯都对秦国心存畏惧。【成语释义】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成长智慧】道不拾遗的良好风气,是商鞅通过变法得到的。很多很好的事物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去努力追求。【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近义词 路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反义词 打家劫舍: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

道听途说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字叫毛空的齐国人,他爱听一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

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当时的知名学者——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100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知道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夸夸其谈的人,就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

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成语释义】道、途都是路的意思,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任何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成长智慧】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一些自己不确定的事情,一定要先弄清楚再说。对于一些小道消息,更不能轻易地相信、传播,要提高自己的鉴别力。【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近义词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反义词 耳闻目睹:“闻”就是听见;“睹”就是看见。表示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得过且过

有一个这样的传说,从前,在五台山上有一种奇特的小鸟,名叫寒号虫。它虽然长着四只脚,却走不快;它虽然有一双肉翅膀,却又不会飞。

每当盛夏时节,寒号虫全身就会长满五颜六色、光彩耀目的羽毛,既丰满,又漂亮,使百鸟十分惊羡。这时,寒号虫得意洋洋,到处找别的小鸟比美。它一边走,一边自鸣得意地叫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去秋来,有的鸟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过冬,留下的鸟都忙着衔草搭窝防寒,唯有寒号虫仍然到处游逛,到处炫耀它那身五光十色的羽毛。

转眼间,冬天到了,寒风呼啸,雪花飘舞,别的鸟在秋季都换上了一身又厚又密的羽毛,只有寒号虫它那身漂亮、丰满的羽毛全部脱落了,好像一只没有长毛的小鸟。

夜晚,全身光秃秃的寒号虫躲在石缝里,凛冽的寒风不断袭来,冻得它浑身直打哆嗦。它不断地咕噜着:“哆哆嗦,哆哆嗦,明天就做窝。”可是,当寒夜过去,太阳出来了,寒号虫又忘掉了自己的诺言,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了!”

寒号虫始终没有做窝,就这样一天天混日子,最后冻死在五台山的岩石缝里。【成语释义】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成长智慧】目光短浅的人,面对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将来的一切都没有计划,他们只看现在,能偷懒就偷懒,能过去就不努力。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消极悲观。我们为了将来的美好,现在就努力学习,成功一定是属于勤奋者。【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近义词 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反义词 力争上游: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雕虫小技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韩朝宗的人,他为人非常热心,也很有能力,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一时之间,有很多年轻人来拜访韩朝宗,希望他能帮自己推荐一份好工作。

有一天,一个叫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

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竟然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成语释义】雕:刻;虫:鸟虫书。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成长智慧】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连他都说自己的文章是“雕虫小技”,我们就更应该学会谦虚,不能骄傲自满。【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近义词 雕虫篆刻: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雕虫篆刻”喻辞章小技。反义词 雄才大略:才:才能;略:计谋。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8月,苻坚决定攻打晋,他亲自带领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1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慌了,着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能拿出退敌的妙计。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到了40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成语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成长智慧】谁都难免有失意的时候,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沦,而是应该积蓄力量,让自己重新开始。【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晋书·谢安传》。近义词 卷土重来: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反义词 偃旗息鼓: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东施效颦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女子名叫西施,她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一个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她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胸口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成语释义】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成长智慧】学习别人固然是应该的,但要学习到别人真正的长处,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否则,一味盲目模仿,结果就会事与愿违。【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近义词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反义词 独辟蹊径:辟:开辟;蹊径:小路。独自开创一条新路。比喻独创新的方法或风格。

对牛弹琴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也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去弹奏。

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可是,谈了半天,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于是就换个曲调,弹起了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开始弹奏自己最拿手的曲子。这次,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

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成语释义】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也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成长智慧】牛不懂音乐,琴谈得再好,它也不会懂,更不会欣赏。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也一样,要想有好的效果,就要说一些别人能听懂的话,否则只会事半功倍。【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近义词 无的放矢: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反义词 有的放矢:的:靶子;矢:箭。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华佗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佗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成语释义】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成长智慧】有些看上去一样的事情,其实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只有先弄清事情的真实情况,才能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近义词 因地制宜: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反义词 举措失当: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

E

恶贯满盈

商朝末年,商纣王暴虐无道,激起老百姓极大的愤慨,就连诸侯也看不过,认为他不像一个治国之君。

当时有一个诸侯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后来他的儿子姬发即位,便联合诸侯起兵讨伐商纣,大军渡过黄河,向商都进发,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

由于姬发所率的是仁义之师,深得老百姓的欢迎,百姓因而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老百姓对纣王的军队却是深恶痛绝的,结果纣王打了大败仗,最后自焚而死,商朝也灭亡了。

姬发领兵进攻纣王之前,曾对全军发表誓言,列举了商纣的种种罪行,说商纣所做的坏事已经到头了,他罪大恶极,应该受到惩罚。号召大家齐心协力,为民除害。【成语释义】贯:穿线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成长智慧】商纣王之所以引起了人民的谴责和反馈,并最终导致商朝的覆灭,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的无恶不作,使得大家对他深恶痛绝。可见,国君只有实施仁义,才能深得民心,国家才能富强。【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近义词 罪恶滔天: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反义词 功德无量: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尔虞我诈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没必要向它借路。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必定会触怒宋国,说不定因此被杀死。但楚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杀死,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托付给庄王,然后出发。

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因没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待。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杀掉!”宋文公同意华元的看法,下令将申舟杀了。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听到后气得鞋子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时间挂,就下令讨伐宋国。但是,宋国虽然是个小国,要攻灭它也并不容易。

庄王从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庄王的锐气大大低落,决定解围回国。

申舟的儿子申犀得知后,在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当时明知要死,可是不敢违抗您的命令。现在,您忘记从前说的话了吗?”庄王听了,无法回答。

这时,在边上为庄王驾车的大夫申叔时献计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并加以实施。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投降。

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潜入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压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子反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然后再禀告庄王。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成语释义】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成长智慧】在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应该坦诚,这样我们才能交往到真正的好朋友。你真诚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对待你;你欺骗别人,别人同样不会真心对你。【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近义词 钩心斗角:钩:牵结。心:宫室的中心。斗:结合。角:檐角。原指建筑结构的交错、精巧,后指各用心计,互相斗争。反义词 推心置腹:推:拿出;置:安放。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诚待人。

F

防微杜渐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食,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他迅速撤掉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成语释义】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成长智慧】对于我们自身不好的习惯和坏毛病,我们应该及早改正,不能让他们愈演愈烈,最终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近义词 防患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反义词 养痈遗患: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废寝忘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64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成语释义】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成长智慧】我们在学习上也应该学习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这样,我们就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而且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近义词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反义词 心不在焉: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后来,汉武帝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了,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成语释义】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成长智慧】司马迁虽然和李陵没有太深的交情,但却能够设身处地为李陵着想。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近义词 万死不辞: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辞:推辞。反义词 贪生怕死: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蔺相如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之所以有点怕我们赵国,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

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成语释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成长智慧】一个人做事从大局着想,要懂得谦让,才能让别人从内心佩服你。如果过于骄傲,不懂得忍耐,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近义词 引咎自责: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反义词 兴师问罪:兴:动,发动;师:军队;众:大队人马。宣布对方罪状,发兵讨伐。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

覆水难收

商朝末年,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

姜太公曾经在商朝做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

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怎么也不肯相信。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马氏见他飞黄腾达了,开始懊悔当初离开了他。后来,马氏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于是姜太公冷冷地对她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块儿。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成语释义】

覆:翻,引申为倾、倒、泼。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难再挽回了。引申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难以重新结合。【成长智慧】

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同样,伤害别人的话一旦说出去,也是难以收回的。我们平时应该谨言谨行,不要口不择言,免得伤害到别人。【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敦煌变之集·伍子胥变文》:“成谋不说,覆水难收。”近义词 木已成舟: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反义词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G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天晚上,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大声称赞。伯牙急忙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成语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成长智慧】高山流水讲得是令人感动的朋友情谊,这样友谊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在和朋友交往中付出自己的真心,不要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近义词 知音难觅:释义同“高山流水”。

狗尾续貂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但是,司马衷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便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然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

按照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常用“狗尾续貂”表示续作不佳。【成语释义】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成长智慧】“貂不足,狗尾续。”这句民谣是人们对不良现象的讽刺,对于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我们也要立场鲜明地抵制、反对。如果每个人惩恶扬善,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幸福。【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近义词 佛头着粪: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

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

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成语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成长智慧】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应该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不要做一些容易让别人误会的事情。即便我们和别人产生的误会,也要及时解释清楚,【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近义词 瓜李之嫌: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刮目相看

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姐夫接济,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仗很勇敢,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

吕蒙嬉皮笑脸地回答:“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孙权很严肃地说:“我每天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许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你看现在曹操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

从这时候开始,吕蒙下定决心,一有时间就读书,学识长进的很快。

有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鲁肃轻轻拍拍吕蒙的背高兴地说:“以前我以为你这个大老粗只是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成语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成长智慧】想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就应该在平时努力学习,提升自己。那些不愿意努力学习的人,是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近义词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反义词 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成语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成长智慧】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朋友,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当然,和朋友交往中,我们首先应该要求自己能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列子·力命篇》:“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此世称管鲍善交者。”近义词 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反义词 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过门不入

上古时代,曾出现过一次大洪水,长达20多年,受灾面积很大。

当时正是舜当政期间,他派禹(治水未遂而被尧处死的鲧的儿子)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训,采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终于平定了洪水。

然而治水过程中还有几段插曲:禹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可婚后4天禹就出去治水了。

治水13年中,禹曾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孩子还在襁褓中哭;一次孩子刚学会喊爸爸;还有一次孩子已经长大,要留下父亲。而禹一次也没进入自己的家门,因为时间太过匆忙了,而治水的任务又很重大。

可以说,大禹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如何治理洪水上。【成语释义】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成长智慧】禹的那种尽职尽责、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钦佩,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如果一个人只懂得为自己谋福利,自私自利,这样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近义词 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反义词 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H

害群之马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次,黄帝要去具茨山,却在襄城迷了路。

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放马的男孩,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什么地方吗?”男孩回答:“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院的住处吗?”男孩也回答知道。黄帝听后心里很高兴,说:“小孩,你真了不起,既知道具茨山,又知道大院住的地方。那我再问你,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吗?”男孩回答:“治理天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几年,我在外游历,当时还生着病,有位长辈对我说:‘你在外游历的时候,要注意日出而游,日入而息!’我现在身体好多了,打算去更多的地方。所谓治理天下,也不过如此罢了。”

黄帝觉得男孩很聪明,便再次要男孩回答究竟如何治理天下。男孩只得说:“治理天下的人,其实与放马的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要将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黄帝很满意男孩的回答,称他为“天师”,并恭恭敬敬地对他拜了几拜,然后才离开。【成语释义】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成长智慧】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积极地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不要损害集体的利益,不要做害群之马。【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近义词 城狐社鼠: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反义词 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没有人知道他的具体姓名,我们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家境殷实,外表也是一表人才,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没学会邯郸人走路,竟然连自己如何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成语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成长智慧】向别人学习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如果像文中的燕国少年,亦步亦趋,学一样丢一样,最后可能自己什么也学不到。【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近义词 东施效颦: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反义词 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得感叹地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成语释义】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成长智慧】前辈有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应该谦虚地向他们请教。当我们不断学习前辈的经验,不断进步,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近义词 少年老成: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反义词 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囫囵吞枣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

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成语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成长智慧】囫囵吞枣的人之所以别大家取笑,是因为他对枣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我们在学习中应该仔细消化学习知识,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的物事,不是囫囵一物。”近义词 生吞活剥: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反义词 含英咀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狐假虎威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它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地将狐狸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辞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得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地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成语释义】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成长智慧】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像狐狸那样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喜欢狗仗人势,为非作歹。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离他们越远越好。当然,我们自己也不能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人。【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近义词 狗仗人势: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说:“靠名声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发现一般的人才。由于修养高,行为好,而有名的,是不应该厌恶他们。我以为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成语释义】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成长智慧】画的饼终究是无法吃的,徒有虚名而无真实的才学,也是不行的。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学到真本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拓展阅读】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