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济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09:43:11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文秀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清华经济课

清华经济课试读:

前言

你不是清华学子,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聆听清华教授的讲课;你不是经济学家,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读懂经济;你没有从事经济学方面的工作,并不意味着经济跟你就毫不沾边。

这是一个到处都要用到钱的世界,这是一个处处都需要经济学知识的世界,你可以不想成为能够在经济市场指点江山的经济学家,但是你却不能不让自己多了解一些经济学常识,要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只有了解了经济学,哪怕只是略懂皮毛而已,也不至于让自己掉进别人设好的经济陷阱里。学习掌握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定律,你就等于练就了一身防身术,在生活中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不是只有经济学家才配研究的高深学问。经济学就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即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对象也始终是围绕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展开的,经济学说的远一点它可以是政策制定者利用自己当前经济的掌控拿出“经国济世”的大谋略,说近一点经济学就是普通老百姓一家一户数着手里越来越“不是钱”的工资精打细算的小计划。

所以,经济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日常的很多行为中。也许连你自己也不知道,其实在生活中你也经常会扮演经济学家的角色,有意无意地运用一些由经验得来的经济学规律进行购物选择和商品取舍,无论你是在商场里消费,还是在市场上投资、理财,还是坐在公司里谈判、营销、管理,甚至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爱情婚姻中,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一种值得深究的经济活动,只要你能够掌握这些融入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学规律,你就能够成为一个生活达人、理财达人、交际达人,这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无异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生导师。

经济学说到底就是一门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学问,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常识。所以我们精心为读者准备了这样一本来源于清华、服务于生活的《清华经济课》,希望它能够成为生活上的导师,帮你在经济决策中出谋划策。

清华大学经济系创建于1926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最为优秀的经济学教育机构之一。从这里走出来的毕业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尤其是近几年,一大批青年才俊从这里走出,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学界的栋梁。

但是,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想要亲临清华课堂的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不过没有关系,本书可以帮助你实现这种愿望。你只需要动一动手指,本书就能将来自清华名师的经济学课堂搬到你的眼前,让你汲取到这些清华教授的经济学见解,掌握到经济学领域最清晰的脉络。

本书并非像传统的经济学书籍那样以经济学理论展开,而是从生活入手,列举读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种种经济学问题,以清华经济学者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见解和对这些问题的解析作为内容,在为读者传递经济学知识的同时,力图做到生动有趣。

本书分别从市场、货币、投资、消费、行政、博弈、营销、政治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九个方面展开。为读者解答了如: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企业为什么肯赔本赚吆喝、农民为什么不愿种地、年轻人到底该不该买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阅读本书,读者不会在一夕之间成为经济学专家,但只要读者耐心学习,掌握生活中所必需的经济学知识则不在话下。

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将真正的经济学道理传授给读者们,并期盼着能够与读者进一步的交流。如果读者真正读懂本书,并能学以致用的话,那不仅仅是读者的莫大收获,对于本书作者也将是莫大的荣幸。  第一章市场经济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法治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具有一种特定的有关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的根本游戏规则就是基于法治的规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要想彻底弄清楚市场经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要像研究一个物种的起源一样先搞清楚它的出身背景。在想要探究市场经济的出身时,读者会发现一个问题,其实市场经济还有一个亲兄弟,那就是计划经济。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是一个经济体的两个儿子,有的经济体将经济交给了“市场”,有的国家则将经济交给了“计划”,它们兄弟两个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生财之道,促进着相应经济体的发展。

但是就像是所有亲兄弟之间都存在着财产之争一样,当我国在开放初期迎来市场的新生儿——“市场经济”的时候,人们对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争辩就已经开始了。

有人说,市场经济本来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对于一贯坚持计划经济的中国来说,这就像是在自己家里领养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以后绝对不可能孝顺父母,所以应该坚决抵制。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在很多收养孩子的家庭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甚至关系亲密得就像是亲生的也不少。在领养孩子的问题上,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家庭教育,而对于中国引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后期的磨合,只要磨合得好,资本主义的东西照样能够为社会主义造福。

对于此,清华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钱颖一就有一套独到的见解。钱颖一在他所写的关于经济的文章以及演讲中经常提及“法治”,他认为,最终能够让市场经济为中国谋利,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法治。因此,十多年来,每次当他谈到市场经济的时候,他都会站出来一再强调,“法治”是让市场经济切实地为社会主义效力的最有效手段。

的确,在这个讲法治的时代,市场经济在法治的前提下得到了很好的监管,市场的自由发展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同时作用,为市场经济完全适应中国现状提供了条件。市场经济通过自己的实际影响力证明了自己在中国经济市场上的作用,并且在中国的大地上茁壮地成长起来,成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

现在回过头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这个名字最早是在列宁的笔下诞生的。早在1906年,当列宁在写《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的时候,他就在文章中写道:“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就这样,在列宁的笔下诞生了一个新名词。

计划经济的乳名就是指令型经济,它是一种由国家或是财团事先计划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等各方面的经济体制。所以说,计划经济就是一个一切听从父母安排的孩子。正是因为计划经济几乎都是依照政府指令性计划行事,所以人们又将计划经济称为“指令性经济”。

在中国,听话乖巧的计划经济在政府母亲的指令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凡是依赖父母的孩子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计划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就拿中国颇具同甘共苦义气的大锅饭这个例子来说,虽然它保证了每一个农民都能够得到一口饭吃,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绝对的公平,导致中国的农民失去了自由支配土地的权利,随之也就失去了勤劳奋斗的动力,最终导致生产低下。

对于这种父母严厉管教孩子所造成的后果,在经济学上将其称为“政府失灵”,这也就一针见血地披露出了家教严苛的计划经济的不足。

所谓的政府失灵,其实就是指政府的干预措施缺乏效率,就像是家长对孩子的严加管教阻碍了孩子自由成长一样。或者说是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益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益的决策,这无疑就是对孩子发展的最大阻碍。对于这种自以为会产生积极作用的刻意干预,让人想起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笑话。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游玩到俄国的一座城市,当他听说这座城市里有一个规模宏大的书店时,他就决定要去参观一下。

书店老板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十分惊喜,因为他本身也是十分喜欢大仲马的,所以他就想着要用一种最特殊的方式迎接大仲马的到来。终于,他想到,应该把整个书店里的书架上全都摆上大仲马的著作。

于是,当大仲马来到这家书店的时候,放眼望去,一排排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自己的作品,他当然知道书店老板的小心思,于是他故意装作不解地问道:怎么没有其他作家的书?书店老板听到这样的问话,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觉就脱口而出:全……全都卖完了!

就这样,因为老板的刻意干预,最后却弄巧成拙,在偶像面前丢了脸!

也正是因为后期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日趋明显,所以人们才渐渐开始转而将发家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市场经济的身上,就是让所有的经济体自己做主,一切资源由市场配置,所有人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展开竞争,谁赢谁输完全看本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市场经济了。市场经济的乳名是自由市场经济或是自由企业经济,就是一种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引导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不受国家的引导,是一个可以完全自由发展的孩子。

经济课要点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两种选择,各有优缺点,这二者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作用,两者之间是没有谁对谁错,谁是正统谁是歪门邪道之说的。市场经济与“羊群效应”

中国人是羊群效应,房子越涨他越买,一旦跌,没有买的。——清华大学资本经营总裁班授课老师 国世平

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个性、自我,竭尽全力让自己与众不同的时代,在市场上却经常会出现一些愿意模仿别人、跟从别人的人。别人向西他就跟着向西,别人向东他就跟着向东,俨然就是站在墙头观望风向,以保证自己成为随时都能够随风摇摆的墙头草。

墙头草的立场不坚定主要还是因为骨子里的跟风习惯,就像文学界的学习、音乐界的模仿、商品界的山寨、动物界的羊群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唯一的生活态度就是跟着别人走。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羊群效应”,简单地来说就是从众心理。想必经常看《动物世界》的人都应该有些发现,羊的群体没有什么规矩可言,平时聚在一起吃草都是很散乱的,但是羊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只要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都会不假思索地跟上去,不管这只头羊是不是去找“灰太狼”。

电影《阿甘正传》就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近似于羊群的奔跑画面,可以说是戏剧化了的羊群效应。

在女友离开自己的一个午后,阿甘“看着路在车轮下延伸,看着一年年时光飞逝,就像一片片夏日农田,1965年我十七岁,我在一刻不停地奔跑……”阿甘在失恋的痛苦中望着自己美丽的花园静静地发呆,突然,他开始奔跑。

于是,镜头中就出现了跟随头羊奔跑的奇特场面。一直朝前奔跑的阿甘一言不发,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迈开了奔跑的步伐,为了什么一直奔跑,朝向哪个方向。但是,当漫无目的的他第四次穿越美洲大陆的时候,路上开始有人不问缘由地追随他的脚步往前奔跑。接下来的路上逐渐有一些陌生人加入进来,渐渐地,他们奔跑的队伍越来越大,最终聚集了一群从众的羊。

当阿甘终于停下来的时候,他跟身后的人说,自己太累了,要回家了。而当身后的人为阿甘让开一条路之后,那些从众的人竟发现,自己已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尽管电影中的镜头是偏向艺术化的场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着这样一群从众的人,他们就是“羊群效应”的最佳代言人。

出去旅游时,选择最具人气的景点,哪里人多往哪里挤;上小吃街吃饭的时候,最钟情于排队最长的地方;网上冲浪时,哪个网站的浏览点击率最高就往哪个网站跑;看电影的时候优先选择票房排行较好的影片。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而到了市场经济当中,羊群效应则会高频率地出现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在这样的一个行业里,只要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到达了一片新的市场(草地),那么整个羊群就会紧随其后地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羊群跟着去“吃草”,人群跟着去“淘金”。

另外,在做投资决策时,像这样的“羊群效应”也是尤为突出:基金经理往往会跟从其他基金经理的一致决定做出同样的决定;中小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完全就是跟随“大户”的投资决策。很多时候人们只是想着,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可是从来都没有真正考虑过,根据别人作出的决定制定自己接下来要走的道路,是否就真的能够得出最正确的选择呢?或者说,“羊群效应”本身就是造成投资的高风险以及股市剧烈波动的最直接原因呢?

当人们跟随别人的决策作出与之相同的决策的时候,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或许是跳上了一艘早已经超载的“泰坦尼克号”。

清华大学的国世平教授有一次在他的课堂上讲道:“日本的房价5年涨了10倍,遇到金融危机房价跌了。香港的房价5年涨了10倍,遇到亚洲金融危机房价跌了。中国的房价5年涨了11倍,遇到美国的金融危机房价必跌无疑。我说中国人是“羊群效应”,房价越涨他越买,一旦跌,没有买的,所以我说在深圳啊一定要提前卖房子,所以我建议深圳居民在2007年12月以前把你多余的房子坚决卖掉。最好把住的房子也卖掉,去租房子住。”

房地产市场是不是“泰坦尼克号”呢?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定论,我国的房价仍然居高不下。但没有疑问的是,房地产投资市场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泰坦尼克号”了。最近几年,尤其是2013年之后经济调整,房地产投资市场形成了有价无市的情况,房地产居住保值尚可,但投资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了。

所以,投资最重要的是见好就收,不要指望着一艘小船能够装下整座金山,贪得无厌的后果就是命丧大海。

鲁迅说,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而在经济市场上,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往往更容易分到最大的市场蛋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敢于吃螃蟹”的人都能够在目标市场上分到蛋糕。

曾有科学家对羊群的从众心理做过这样的实验:科学家在一条宽阔的水沟上放置了几块仅仅起到延伸作用的木板,当羊群被赶至水沟旁时,前面领头的那只羊跳上对面凸出来的木板上,顺利到达了水沟对面。毋庸置疑,第一只羊跳过木板的决策是正确的,甚至后面紧紧跟随的第四只、第五只跳过去也是明智的。但是,当科学家将凸出的木板收回去的时候,令人惋惜的事情发生了。尽管起到延伸作用的木板消失了,可是后面的羊群却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策略,依旧不知死活地表现出一副看似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样子,结果纷纷掉进水沟里。

在这个试验中,领头羊的成功给后面的羊群带来了诱惑,让它们以为只要轻松一跃就能够到达对面,这种安全感经过层层地放大和传染,最终衍生出不加思考就“跳河”的愚蠢行为。

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后来的羊也实在是愚蠢,可是想想自己,自己有时候又何曾不是同样的不经大脑。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有时候群众的眼睛也是盲目的。所以不要指望大多数人的脚步为你开出一条康庄大道,有时候一个人独自前行甚至会成为最先吃到“蛋糕”的领头羊。

经济课要点

羊群效应是市场经济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不应该惧怕这种现象,反而应该思考这种现象,利用这种现象,进而帮助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和他人不一样的选择,在可能的时候利用市场上的从众心理为自己夺得机会。信息不对称市场

如果说信息不对称就像久积的雾霾一样盘踞在资本市场,令身处其中的投资者无法看清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那么如何为投资者借来一股东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徐 心

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看过双簧戏,双簧戏就是那种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动作,一个人在后面或说或唱,两个人相互配合,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剧。

同双簧戏一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的双方其实就像是舞台上一前一后的双簧表演者。只有交易的双方掌握相对全面的市场信息,这场交易才能够顺利开展。也像是双簧一样,只有台上的两人提前将要表演的内容交流好了,才能够在台上展现出和谐一致的表演。否则,后面的人在说冬天,前面的人在演夏天,就难免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生生让台下的人给轰下台去,这种问题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交易者所拥有的信息都是各有差异的,有些人员拥有的信息较为全面,而有些人所掌握的信息却相对匮乏,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掌握信息较为充分的人员在交易中往往更容易占据有利地位,而掌握信息较少的人员在交易中往往就会被动地陷入不利地位。也正是这个原因,任何人在交易之前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以弥补自己在信息交易上的劣势地位。

举个典型的例子来说,在北京,当你从天津到北京南站后,如果你去西停车场打车,那么不管当时是不是上班高峰或是不是人流拥挤的节假日,在30分钟之内你都很难打到出租车,因为在西停车场,无论何时基本上都是一车难求的局面。但是,如果你去东停车场打车,那么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你仿佛走进了一座空城。因为在这里,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出租车的情况都是和西停车场完全相反的。在这里,你不用再苦苦地等一辆空车,你完全可以任性地对的哥挑挑拣拣。

两个停车场不过间隔几步路的距离,为什么其客流量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

从北京南站出来的乘客只是随机地选择去西停车场打车,他们不会知道两个停车场的情况差异,可以说是信息资源的短缺者。前往西停车场等待的乘客在没有去过东停车场的情况下是无法知道另一个停车场的情况的,所以也就只能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选择在当下的停车场里等下去,即使在这里等车的时间会比转而前往东停车场打车花费的时间还要多。

同样的,对于东停车场的司机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情况也一样。因为不清楚通往西停车场的便捷道路(据了解,去西停车场的路线极不明显),他们就只能选择在人迹罕至的东停车场里等顾客。如此一来,双方之间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市场失灵的发生,进而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效率,使交易双方很难达到满意的结果。

在这里,还需要进一步“追究”的是,在这场交易中,信息的拥有方其实是北京南站,南站作为信息的中介方,拥有较为全面的市场信息,他们其实完全可以采用指示牌引导或者安排专人引导的方式改变这一失衡状况,提高客流速度。

但是,就是因为信息的拥有者在这一方面的服务缺失,最终致使了乘客和司机双方的不满意,最终甚至还催生出了黑车司机的泛滥。因为他们是这部分信息的优势者,所以就见缝插针地成为本不应该存在的新角色,扰乱了正常交易的秩序。

其实,事例中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教育市场等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同南站的服务缺失一样,催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具有公共资源支配能力的相关部门的不作为。

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时,我们都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可是对此,经济学家张维迎却有完全不同的见解。

张维迎教授说:“市场本身可以创造出好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这种方式好比声誉,一个企业它要持续地存在下去,企业家要持续地发展企业的话,它必须建立一个很好的声誉。我们可以讲,马云也好,马化腾也好,他们在做这样一些创新的时候,他必须有一个很长远的考虑,所以他在做的过程当中,我认为他会非常谨慎,但是我不是说他不会犯错误。问题就是说如果你认为需要监管的,那监管可能就会犯更大的错误,因为对监管者而讲,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让新东西出现,比如说我只要不允许任何飞行器飞上天,那绝对不会有航天事故。”

由此可见,即便是有监管部门参与,错误也是很难避免的,与其如此,倒不如让市场放开手去干,去犯错,然后再改正,最终才能建立起完全适应市场的信息体系。所以,当市场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缺陷时,就要有人勇敢地站了出来,为同样受信息不对称之苦所困的人排忧解难。于是,很多从事各种信息的收集、交流活动,开展信息服务,进行信息生产、消费的人应运而生,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扮演起为买卖双方交换信息的角色。

现在,广大的企业用户都已经开始探索着利用网上信息内容或是网络信息提供商的服务尽可能多地拨开笼罩在自己头上的信息雾霾,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日趋明显的。相信日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发挥各部门、各地区的积极性,在大力开发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一定能够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经济课要点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而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拥有信息的一方往往会利用另一方对于信息的无知,从而获得额外的价值,这是很多人或企业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重要原因,而一个正常的市场则应该根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给市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青菜比肉贵的均衡价格

中国经济是双元的物价上涨结构,制造业产品的物价在下降,但农产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正在呈现上升趋势,尽管短期能源价格比较低,但这个格局不能指望长期维持,农产品价格仍然有上涨压力。——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 李稻葵

至少在10年前,想必任谁都没有想过,会有那么一天,青菜比肉还贵。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就像是生鸡蛋比熟鸡蛋还贵,二手车比新车还贵一样,想必面对这样的情况,怎样想都是不合逻辑的。而现在,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就这样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同时,我们不禁疑惑,我们到底是生活在怎样一个混沌的世界?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抱怨各自在菜市场上遇到青菜比肉还贵的诡异遭遇,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的消费者,其抱怨声更甚。

有网友说,中午去菜市场买了一只活鸡,才30元不到。买完了肉又去买点素菜,不过就是买了一些最家常的菜,芹菜5元一斤,小青菜4块,姜、蒜、蒜苗8块多,香菜和葱5元一斤,这还算是便宜的,遇上那些我叫不出来名字的蔬菜,其价格甚至还有几十元钱一斤的,一趟菜市场走下来,到家后一算,光是素菜就花了我100多元钱!天哪!现在的蔬菜怎么那么贵!难不成蔬菜都是从猪身上种出来的!

另外还有网友吐槽道:两个洋葱八元三角钱,到了现在青菜骑到猪身上的时代里,既然青菜都比猪肉贵了,建议大家还是赶紧回家肥肉炒瘦肉吧,这可是一个即将被疯转的省钱妙招。

难道我们就真的是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兔子命吗?如果有一天我们连兔子的口中餐都吃不起了,是不是都要出门挖野菜,草民就是草民,我们就吃点野菜了。再弄不好,挖野菜的人比野菜还多,我们就该赶紧去剥点树皮存在冰箱里留着世界末日——过冬时煮煮吃了。

尽管众多网友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可是面对蔬菜价格一路疯涨的现状,越来越讲究合理膳食的人们怎么能不为明天的蔬菜价格担忧呢。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总有人会积极地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抱怨完蔬菜价格气死猪的荒唐之后,就有网友表示,蔬菜之所以能够在菜市场翻身成贵妇,就是因为蔬菜分四季,猪不分四季。另外也有网友解释道,现在人越来越知道养生了,饮食中脂肪太多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人们从自己的健康出发,都会刻意地多吃一些蔬菜,当需求量增加而产量不增加的时候,蔬菜就变得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蔬菜自然会趁机提高自己的身价。

的确,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不是任何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在当前市场的作用下受各种条件综合影响产生的。当一件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很容易达成一致,而这个价格在经济学上被称作均衡价格,此时的商品价格就比较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市场上出现消费者抱怨青菜价格比肉的价格还贵的最根本原因是,市场上的供给价格远远高于消费者需求价格,再加上长时间以来肉都要比青菜贵的市场价格已经在消费者的心中根深蒂固了,突然之间市场价格发生大逆转,消费者不惊讶抱怨才怪!

在市场上,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的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大家都知道,一件商品的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在市场上,商品受到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一般都会趋向于均衡价格。

不仅如此,当商品价格出现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的情况时,市场上就会出现超额供给的现象,而超额供给会在一定程度内促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当商品价格出现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情况时,市场上就会出现超额需求的现象,此时,超额需求也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所以,商品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一般都会长期稳定于均衡价格。

近几年蔬菜价格猛增的原因也不外乎如此,出现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消费者对蔬菜的超额需求促使蔬菜价格上升。而至于最后蔬菜的价格大大地超过了均衡价格,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别处。

同时,近年来随着农民种菜成本的增加,以及运输成本等费用的增加,蔬菜价格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们对其价格上涨的容忍程度,而这也不是菜商或是农民说了算的,毕竟这样那样的成本是客观存在的。

2012年,5位清华学子曾经耗时10个月对蔬菜市场的供应链做了深度的调研。结果发现,其实蔬菜的收购价格是普遍较低的,而终端销售价格之所以会高得惊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终端加价太多。

以土豆价格为例,一千克的土豆在农贸市场或是菜站的售价也只是一元钱左右,而同样的土豆被运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时候,一千克土豆就会加价45%左右,而从新发地运到终端销售市场,也就是北京的许多大型超市里,一千克土豆则加价73%。而在个体经营者那里,有的甚至还会加价113%,在小型超市里,土豆价格直接加价181%。

如此高的加价速度,即使田间的蔬菜再便宜,可是到了终端消费市场上的时候,几毛钱收购的土豆都会被卖到几元钱一斤。更何况,尽管蔬菜是植物,但是它们却比能忍饥抗冻的猪要娇贵得多。任何一种蔬菜的生产都会受到光、热、水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其产量一般都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蔬菜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其用工很不稳定。不能拥有一支稳定的工人队伍,就更不能够保证相对稳定的蔬菜供应;蔬菜的运输成本较高;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蔬菜的产地进一步减少,而市场需求却在稳步上升。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一再抱怨昂贵的蔬菜价格其实也是有其合理的客观原因的。在以前,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自己的菜园子,蔬菜的价格当然是便宜至极。可是现在,当越来越多的菜园里长出参天大厦,当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菜农涌入城市务工,蔬菜自然也就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一元钱买一大堆了。

经济课要点

均衡价格的重要作用在于,让我们寻找到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依靠市场供求的趋向判断价格流动的趋向,而并非追求真正的均衡价格,因为均衡价格只存在于理论中而不可能实现。引导市场的边际效应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经历上一轮大规模投资刺激后,传统项目边际效益正在迅速下降,因此走城镇化道路成为新刺激点。——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蔡继明

边际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意思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在经济市场中,一个企业的第一次投资所得到的利润往往要比第二次、第三次投资之后的所得利润大,而每一次投资所得的利润与上一次投资所得的利润之间的差就是边际效益。

如果这样生硬刻板的解释很难在你的脑海中具体的领悟,那么我们不妨用经济学中在讲边际效益的时候最常举的一个例子来进一步生动说明。

说到经济学也许你就会感觉枯燥难解,那么一说到吃的,想必你就能够立刻提起精神来。现在你就不妨设身处地假想一下,现在你已经饥肠辘辘了,路上有一个馒头铺,馒头的香味勾起了你的食欲,但是你口袋里的钱就只能够买5个馒头。

在你迫不及待地买下第一个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下肚的时候,其边际效益最大。因为此时你的肚子最需要这一个馒头,所以,即使馒头卖出包子的价格你也会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不过,到了你买下第二个馒头的时候,其边际效益就已经开始递减了。因为你的肚子里已经有一个馒头了,如果说再吃一个还不饱,那么吃到第四个的时候你就一定吃饱甚至是吃撑了。这时,当老板让你再买第五个馒头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再买了。

在这个例子中,你每支出1个馒头的价钱就在你的肚子中产生效益,而这效益就是你感觉花钱买来的价值。然而你对于馒头的需求是从第一个向最后一个递减的,这也就是产生在你肚子里的边际效益了。

其实经济学也并不是一个枯燥无趣的学问,只要你用较为有趣的视角去学习它,你就会发现,其实经济学也有它较为有趣的一面。这里我们不妨再多拿出几个有趣味性的例子来生动形象地将边际效益展现在你的面前。

克雷洛夫是德国的一位大寓言家,他的一个寓言故事就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了边际效益这一概念。

有一个很喜欢做汤的人,他的名字叫杰米扬,这个人不仅喜欢做汤,而且做出来的汤也是十分的美味,对此他一直都引以为豪。所以,为了向朋友们展现他的做汤绝活儿,他经常在家中举行派对,并请朋友们分享他做的美味的汤。

这一天,一个从未来过他家的朋友来他家中做客,杰米扬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精心地为朋友做汤。他花了好大一会儿的工夫终于给朋友调制了一盆味道非常好的汤,于是他赶紧为朋友盛了一碗。朋友很快就喝完了满满的一大碗汤,还没等朋友将手中的碗放下,杰米扬马上夸耀道,怎么样,的确是美味的汤吧,我再给你盛一碗!说着,他马上又为朋友盛上了第二碗汤。朋友和杰米扬坐在那里一边喝汤一边聊天,很快第二碗汤也被喝了下去。这时杰米扬又马上站起来为朋友盛来了第三碗汤,朋友很不好意思地推托道,喝不下去了。杰米扬却说,这么好喝的汤怎么会喝不下去,喝吧!就这样,朋友勉强又喝下了这第三碗汤。当第三碗汤下肚的时候,杰米扬再一次不顾朋友的推辞硬是要去给他盛第四碗。结果,当杰米扬走去厨房盛第四碗汤的时候,朋友无奈,连声招呼都没敢打就被吓得落荒而逃了。

虽然这些关于吃饭的故事都带有几分玩笑的意味,但是这些故事却也的确是生动揭示出了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规律——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将上面的故事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转移到经济学上来说就是,同样数量的资本投入(每一个馒头或是每一碗汤),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总收入(肚子里的馒头或汤)虽然是增加的,但是就每一次投入所获得的收入(每一次对馒头或汤的需求感)来说,其实是呈现出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的。就像是克雷洛夫故事里一碗接着一碗的汤一样,同样是一碗美味无比的汤,当你喝第一碗的时候一定是感觉味道无比的,当你喝第二碗的时候感觉还是能够接受的,当你喝第三碗的时候,再美味的汤也喝不下去了,当第四碗汤上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呈现出尤为厌恶的感觉,可以说与一开始的感觉是有天壤之别的。你看,同样是一碗美味的汤,但是随着投入的递进,它所产生的效用却是大不相同的。

喝汤吃馒头是这样,在经济领域里投资也是一样。第一次资本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和最后一次资本投入时所带来的效益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工厂里增加第一个工人时所增加的产量和增加最后一个工人时所增加的产量也是有很大的悬殊的;给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一万元钱与给一个身家千万的富翁一万元钱,他们收到这一万元钱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具有天壤之别的。当富翁收到一万元钱时脸上不会有任何喜不自胜的表情,而乞丐则会激动得恨不得跪下来对你磕头谢恩。

由此可见,同样的一次投资,如果你是在市场紧缺(肚子饿)的时候投入的,那么你的收入一定会比在市场饱和(肚子撑了)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利益要高得多。甚至,有时候如果你的投入已经超出了市场需求限度(胃的承受能力),那么你的投入很有可能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的收益,还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投入资金。

所以,清华教授蔡继明才会建议在边际效益逐渐减少的时候,要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这也就是说,企业要在某一领域的经济效益放缓的时候,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进行一场全新的投资。

经济课要点

边际效应在经济范畴内应用得非常广泛,无论是生产领域的边际成本,还是投资领域的边际收益,抑或是管理领域的边际报酬,都是我们获得经济实惠所应该掌握的重要法则。让企业赔钱赚吆喝的规模效应

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业务是柜台业务的一种延伸,利于提升银行的服务能力。目前,国内银行之间业务比拼竞争激烈,于是,银行不惜“赔本赚吆喝”,也要抢占客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张陶伟

这天,北京的李先生来到华联超市附近的一家银行营业大厅办理业务,他进门后自己取了号,然后到银行大厅的排椅上坐了下来。在漫长的等待之余,他有些无聊地起身在银行大厅里闲逛,翻看着一些宣传手册。

这时,一位大堂经理朝李先生这边走了过来:“你好先生,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李先生转过身来说明了自己想要办理的业务,随后这位大堂经理竟不由得和他聊了起来。“先生,您开通网上银行了吗?”大堂经理问道。李先生摇摇头说,“没有”。这时大堂经理又接着说:“现在我们银行正推出优惠活动,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是免费的,如果您没有开通,今天可以一并开通了,别到以后用到的时候再来开通还要再跑一趟。”虽然李先生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开通网上银行的意图,但是在大堂经理的婉言劝说下,李先生还是办好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

尽管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但是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情!虽然没花一分钱,但是李先生的心中还是感到十分的纳闷。“我又没有在银行存多少钱,银行怎么舍得免费送给我这些服务?怎么还亲自找到我这么热情推荐?”

不在银行工作的人不知道,其实银行大堂经理每年都有自己的任务,有的银行就要求大堂经理年底前要挖掘出400名以上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客户,他们工作完成的情况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年底的工资。不仅如此,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加大了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营销力度。就拿李先生所去的那家银行为例,以前要想在这家银行开通网上银行业务,U宝的工本费是50元/个,可是现在,这些服务早已经都变成免费赠送的了。

多家银行如此热衷推荐电子化业务,为此还不惜提供优质的免费服务,这不免让我们想到“赔钱赚吆喝”这个词。那么事情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北京某银行网点负责人坦言,其实每到年底,所有的银行对自己的业务都会有一定的推广重点和方向。正是出于这个愿意,银行才会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员积极地向客户推荐本银行的相关服务,这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考核任务。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说:“其实,银行推广电子银行业务,通常,先通过优惠吸引客户,增强客户黏性,培养用户的习惯,这算是个市场培育的过程。未来有了客户基础,也利于其他业务发展,增强银行其他业务的盈利能力。”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张陶伟表示:“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业务是柜台业务的一种延伸,利于提升银行的服务能力。目前,国内银行之间业务比拼竞争激烈,于是,银行不惜‘赔本赚吆喝’,也要抢占客源。”

看似银行的免费服务是一笔赔钱的买卖,但实际上,银行即便是再有钱,也不会“实在”到掏出自己腰包的钱来免费服务于大众。银行之所以会为客户提供免费的电子银行业务,其目的无非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当你有了网上银行的时候,当然就会或多或少地进行网上购物或是转账,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实现了银行拓展业务的愿望。

银行这种“赔钱赚吆喝”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为了达到经济学上所讲的规模效益。规模效益指的是,当企业将生产要素等比例增加时,其产出增加价值高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就拿上面所提到的银行的例子来说,银行的免费服务就是生产要素的增加,而业务的拓展就是产出价值。很显然,银行这点免费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客户的习惯,将一部分客户成功吸引到了需要拓展的电子业务上来。由此可见,银行并不是在做一件赔钱无利的买卖,而是在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只有有了大规模,才能够实现更大的产品效益。比如说一家工厂每年生产100万台收音机,那么它的收益一定就会比只是生产一万台收音机的利润要高,很显然,这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要知道,毕竟生产100万台和一万台收音机,它们所需要的生产线、工人数目、厂房容量都是相差不多的。而这,也就是大规模生产的魅力所在。

任何企业,只有扩大其经营规模,并且使其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全部要素投入量增加比例,最终才能够如愿以偿地获取更多的规模效益。而规模效益之所以能够在规模扩大的前提下产生,是因为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之后其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而对于企业来说,成本的缩减就是利益的获取。

再回到银行的问题上,虽然当前的情况是为了给更多的客户提供免费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力的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可是从长远意义来看,电子商务功能的开通,不仅能够帮助银行顺应时代的需求成功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另外,还将银行的部分人工服务转移到了网络上,而这又将是银行人力的一个解脱。所以,从长远利益来看,银行还是在“赔了”一些人力之后节省了更多的人力投入,最终减少了生产成本。

由此可见,一切企业之所以会赔钱赚吆喝,其实完全就是在为企业更长远的未来铺路。无论是免费的服务、免费的赠品,还是高额的广告、下血本的推广,其实企业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客户,最终获取更高的规模效益。

经济课要点

市场经济中,规模效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利润低微的时候,生产或经营的规模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也就是一些企业会以很低的价格卖出产品的原因,因为他们追求的是规模上的胜利。结构失调的就业市场

其实现在也不是说大学生就没有事情可干,而是他们希望做那个他们比较理想的事情,只是他们现在找不到。而实际上如果说一般性的职位,应该说大陆的职位还是很多的,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就有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清华大学教授 李 强

就业难!这是近两年在国内不断升温的一个名词,2015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再创历史新高,这当中能够有多少人找到工作,对此很多人都不乐观,可以这样说,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临了。

然而,一方面是高校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了用工荒。据报道,自2012年之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用工荒,很多企业都为找不到工人而苦恼,于是便出现了下面这一幕:

一个个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的人站在广州某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四处与打工仔模样的人搭讪,赔着笑脸又寒暄又敬烟,为的就是让对方能够到自己的工厂看上一眼,甚至有不同企业的人还为了争抢一个打工仔大打出手,大有抢黄金的架势。

以上这样的片段,几乎是每年春节过后南方一些火车站必上演的节目。如果说在类似佛山、广州这样的城市里有什么是比黄金还贵的,那就是工人。

据媒体报道,我国南方大城市的用工荒已经持续了几年,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当时统计,2013年整个珠三角的用工缺口可能最高达到300万人,到2014、2015两年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扩大。而且不仅如此,东南沿海的用工荒还大有向北扩散之势,有媒体爆出这样的新闻,北方沈阳、长春这样的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

该媒体这样写道:在长春人才市场的对面,是发布招聘信息最集中的地段,在安达街新华路的路口至普庆路的路口,几十米的距离,遍布着代理招聘、中介公司以及现场招聘的各类展板。每逢周二、周四、周六都是信息公开发布的时候,也是人才市场最热闹的时候,招聘者、应聘者都挤到市场上,找着自己对口的员工或企业。

杨先生是一位常年在人才市场代理招聘的员工。他站在新华路路口,用手指向南面的普庆路,“每周二、四、六,从这儿到那儿全都是人,人挤人。有意思的是,从招聘现场的场景看,招聘的人比应聘的人都多。每当此时,全是招聘单位的人举着大牌子,开出相当优惠的条件,满市场地抓人。”

一方面是高校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却又是工厂的用工荒,这无疑让人觉得非常吊诡,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吊诡的现象出现呢?

前两年,这种现象刚刚出现时,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曾经邀请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做客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李强教授在节目中谈论着这样一件事:就是说我们过去呢,当然大学生过去大陆叫天之骄子,那个时候说实在的,大学生很少,1990年的时候,全部的劳动者中,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点几的人是本科毕业,那就是说非常少、非常少。而今天我们突然一下子高校的毛入学率就超过23%,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压力就非常大。

李强教授的观点很明确,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大学生的人数太多了。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劳动结构的失调,最终形成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这就像是一个人,他应该均衡膳食以保障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但是他只吃肥肉,导致体内脂肪越来越多,而对于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不注意吸收,那么最终他就会变成一个身体虚弱的肥胖人士。

前些年,我们教育部门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大学实行广泛的扩招。扩招带来了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但社会却并没有太多的岗位需要如此多的大学生。与此同时,大部分适龄青年跑去上大学,也让技术或体力劳动岗位的人数开始减少,因此就出现了蓝领比白领还金贵的局面,这就是结构性矛盾。

而且,结构性矛盾还不仅仅存在于大范围就业上面,单单是大学学科的设置,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譬如当年计算机热潮时期,几乎全国的高校都加开了计算机专业,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计算机人才过剩,原本缺少人才的计算机领域瞬间饱和,直到今天也没有缓解过来。

这里有一个故事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母亲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之间相差四岁,这一年,大儿子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大儿子喜欢新奇事物,对于计算机非常感兴趣,想要报考计算机专业。然而,母亲却认为这个专业没有前途,她觉得文秘是个铁饭碗,做个公务员应该不错,于是让儿子报考了中文,结果到大儿子毕业的时候,计算机人才市场缺口严重,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却比比皆是。

大儿子毕业的时候,二儿子也刚好要上大学,这母亲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于是让二儿子去学计算机,但二儿子天生就不喜欢计算机,他最喜欢的是建筑设计,想去学土木工程,但无奈自己的母亲强势,只能屈从母亲去学计算机。结果四年以后,计算机人才满大街都是,建筑行业反而成了热门。

到了三儿子这里,母亲再次帮着拿主意,让三儿子去学土木工程,但三儿子的兴趣是经济学,这次三儿子没有像两个哥哥一样任母亲摆布,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经济学,临走时还告诉母亲,让她再等四年看一看是自己错了还是母亲错了。

这个母亲和很多大学生有同样的毛病,那就是选择专业的时候严重滞后于市场。要知道,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但一个人从进入大学到走出大学则需要时间,在你读大学这几年时间里,市场需求可能完全逆转了过来。因而当你信心满满地走出校门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就自然是就业难的窘境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结构性矛盾问题呢?用李强教授的话就是大学生应该放低自己的心理期望值,可以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要看不起产业工作,在找不到理想职位的时候,先从事一般的职位,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要知道,理想的工作人人都想拥有,但能够拥有的却很少,反倒是一般的职位,在中国大陆可是比比皆是。

经济课要点

结构性矛盾就是指供求错位,从生产的角度讲就是企业产出的产品和市场上需要的产品不一致。在就业市场,我们可以将教育的方向看作企业,劳动者看作企业产出的产品,教育的方向与整个社会的需求发生错位,用工荒和就业难这种吊诡的事情就同时出现了。  第二章货币经济学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在当前全球经济尚未明显复苏的大背景下,适当提升我国国际储备中黄金储备的比例是必要的。——清华大学教授 陈争平

马克思在讲到经济学原理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被后来人奉之为经典的句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只要是对经济学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但是对于一些平时并不熟悉经济领域知识的人来说,一定会觉得拗口又晦涩。

乍一看这句话,就像是在听一句没有深意的绕口令,让人不得其解。但其内涵,却反映着货币经济学的基础。

一说到金银,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最多就是能够打个金箍,成为戴在身上的硬疙瘩。而就是这样一个硬疙瘩,却成为当今世界最吃香的东西,成为无数穷苦人梦寐以求都想要被其绊倒的香疙瘩,这就是因为金银代表着财富。

但是,金银并非天生就是财富的代表,金银是自然界的产物,在人类社会未形成之前,金银对于自然界的意义并不比其他事物更大,这也就是所谓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我们也知道,人类进入群体社会之后便有了交换,而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必须出现特定的交换媒介,于是货币就产生了。人类货币经历了贝壳、骨头等多种物品之后,最终不约而同地统一到了金银上面。

而从金银的出身上来看,它“出生”时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是早于“货币”这一概念出现的。金银是自然形成的决定了它不是货币,因为它的出现是人类所不能决定的,它不像是纸币一样,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就会被随意生产出来。

但是,与一般的商品不同,金银这个在原始时期一文不值的“废物”具有其他交换媒介所没有的特定属性。金银本身是包含一定价值的商品,它具有体积小而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保存、便于收藏和携带等自然属性。这就像是一个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军统领,它自身由于独特的优势使得它能够很快地从其他的商品中脱颖而出,最终光荣地承担起货币的职能。

都说时势造英雄,其实时势也造就了货币。金银这样一种在工业上并不具有多大用处的金属,就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在那个急需货币代言人的时代里,成为了财富的象征。而现在,它也已俨然成为了经济动荡时代最佳的心理安慰剂,甚至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成为了各国央行调控经济最重要的工具。

早在1999年,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格林斯潘就说:“黄金代表了世界货币的最终支付手段,黄金永远不会被拒收。”格林斯潘所说的,就是黄金在货币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在整个世界货币体系中,黄金已经占据了战略制高点,谁拥有了黄金的定价权,谁就能够拥有世界货币的发行权,谁就能够占据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这也应了中国金庸武林上的那句话:“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金银就是一把能够号令整个货币天下的屠龙宝刀。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应对通货膨胀的飓风时,为了不让手中的纸币价值缩水,很多懂得经济学的人都选择以储存金银的方式来储存财富。毕竟,货币会贬值,但是金银却不会腐败变质。

2009年,位于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被通货膨胀折磨得最惨的一个国家。在一年之前,为了挽救本国已经病入膏肓的通货膨胀,该国一次性发行了1000亿元的纸钞,尽管如此,该国经济市场还是一片混乱。

2009年4月,津巴布韦官方不得不宣布停止使用津巴布韦币。对此,该国民众表示:“使用美元可以让我们的生意好起来。”另外也有人表示:“物价稳定了,所有商品都能买得起了。”

终于,超市的货架上再也不是空空如也了,新的商品被重新摆上柜台。虽然超市恢复了运营,想买的东西也能够买到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超市里没有零钱!面对这一情况,很多超市不得不印刷购物券,一次充当找零,下次购物时就可以使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津巴布韦经济恶化的脚步已有停止,美元、欧元、南非币成为了该国市场上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在一些贫穷的乡村,一些人很难取得外币,为了换取需要的东西,他们不得已重新拾回原始人类以物易物的交易手段,而金银此时成了最受欢迎的物品。有个小学的校长说:“很多孩子的家长没有钱,就拿着自己的首饰来当学费,很多老师都会欣然接受,因为他们也可以用这些首饰去换吃的。”

面对随时都有可能袭来的金融危机,纸币再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金银才能够在金融海啸中身价如旧,始终保持自己原有的价值。

对于黄金的作用,清华教授李稻葵表示:“由于金价与美元汇率呈负相关关系,所以黄金能够很好地发挥应对美元贬值的作用。所以,在我国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庞大的外汇储备中,持有一定比例的黄金,可以起到避免储备资产缩水的作用。”

黄金储备就像是财富在危机中的一个避风港,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市场主体因为十分烦忧信用货币背后的实体经济困境,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舍弃货币而储存黄金,这一做法无疑是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但是同时也显示出黄金所谓主权货币在金融危机中的重要稳定性。因此,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投资者来说,增持黄金储备能够帮助我们在货币危机的动荡中保持坚挺,避免资产的缩水。

经济课要点

金银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作为永久性的储藏手段,并在纸币未出现之前作为最便捷的交换媒介出现在市场上,因此金银成为广泛的世界货币,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颇有争议的定向降准

中国金融机构平均规模都比较大,小微企业没有相应地位和话语权,很难获得低价资金。定向降准会有一定缓解作用,但是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其他改革综合推进。——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 李稻葵

前些天,一条经济新闻让国内经济学界陷入一片火热的讨论当中,该新闻是这样写的:“自2015年2月5日起,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还宣布,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定向降准4个百分点。”

最近一段时间,“定向降准”成了社会上的热点名词,不仅是经济学界,炒股的、做房地产的、搞投资的,甚至个体户和老百姓,也都对这个名词非常关心,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听到了定向降准,就代表着向银行贷款容易了,然而除此之外,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词背后真正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定向降准呢?为了理解这个名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存款准备金。

理论上讲,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而通俗一点讲,存款准备金就像是保证金,客户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总得给客户一个保证,不然的话银行一宣布破产,拍拍屁股走人了,客户找谁要钱去?因此,作为国家货币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就要求商业银行拿一部分钱放在它那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钱,真等商业银行做不下去时,中央银行还可以拿出准备金来支付给客户,不至于让客户血本无归。

中泽浩明是日本货币危机的受害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将自己的收入全部存入大阪的某家商业银行,当时银行的利息很高,因此中泽对自己的存款很有信心。

当时,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房地产业是经济的领头羊,因此很多银行都将钱放入房地产业当中牟取暴利。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日本房地产业开始一落千丈,货币大幅贬值,中泽储蓄的银行一夜之间发生挤兑,结果因为该银行的存款余额不足,同行拆兑又没有办法实现,银行在短短几周之内宣布了破产,中泽只取回少部分的存款,大半生的积蓄化为了泡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