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提炼书.阅读方法与训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10:44:20

点击下载

作者:王庆军,晏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学语文知识提炼书.阅读方法与训练

小学语文知识提炼书.阅读方法与训练试读:

前言

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中,阅读能力很重要,但是,有些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课外阅读时,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更感到为难,得分率也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懂得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方法。

本书共有十一个章节,分别是:课外阅读的方法、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理解文章的题目、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怎样理解句子的意思、怎样读懂文章的段落、怎样划分段落、怎样概括段落大意、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拟小标题、怎样回答文后的问题等,从怎样阅读一篇短文到阅读一本完整的书,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内容齐全,方法实用。“知识梳理”板块,对涉及到的阅读知识点和阅读方法,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讲解和分析;“例题引路”板块,出示两个典型例题;“思维点拨”板块,对出示的例题,分析其中采用的阅读方法,以及回答本章节问题的思维方向,点拨到位,示范引路;“精彩挑战”板块,每个内容下面都有几篇短文,每一篇短文,至少有一个题目和该章节的内容有关。全书总共有100篇短文,旨在讲练结合。

仔细阅读这本书,不但能掌握阅读知识,而且能提高阅读能力。

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同仁、家长和学生给编者提出宝贵意见。编者2013年4月

一 课外阅读的方法

知识梳理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一项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以认读文字信息的方式,通过感觉、知觉、理解、想象来领会和掌握文章内在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学生许多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相对独立的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重要尺度,所以阅读文章的能力在小学生各种能力中,显得非常重要。阅读一篇文章,需要用心去细读,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整体感知

1.初读全文,扫清障碍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览文章,把握文章的概要,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总体上感知文本,这在初读文章阶段,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文章中心句、各段的意思和文章的标题去思考和把握。阅读文章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可以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积累,推想和理解词句的意思。做到这些,就能扫清阅读障碍,为进一步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下面主要说说查字典的方法。查字典的方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用处很大。查字典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部首查字法。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但是能判断出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就去查这个偏旁部首,数一数部首是几画,看在字典的哪一页能查到这个部首,除去部首之后,再数一数有几画,翻到字典相应页码就可以了。如查“挠”这个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查“扌”,看在哪一页,翻到这页后,找到“扌”,再查6画,就能找到“挠”及该字所对应的页码,翻到标注的页码,就可以查到“挠”这个字的读音。

二是音序查字法。有时我们在回答短文的问题或者写作文时,突然有个字想不起来怎么写,就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这个字。即如果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但是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就要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之后再翻到字典的相应页码,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如查“约”这个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节表中的大写字母“Y”,接着查音节yuē,再翻到相应的页码,就能查到这个字了。

三是数笔画查字法。如果不知道这个字读音,也看不出它的部首,就用数笔画查字法,就是数一数这个字有几笔,到相应的页码去查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如查“毅”这个字,先数数要查的字的笔画,一共有15画,再翻到字典中,“部首检字表”的第三部分“难检字笔画索引”,最后按字的笔画数查出这个字来。

对文章中词语的意思,如果联系上下文还是不能理解,就可以去查词典上这个词的意思。查词典,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找这个词第一个字的部首,也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找这个词第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查到这个词语,再翻到相应的页码,就可以查到这个词语完整的意思以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

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是同字不同义,有些词语有着几个不同的意思,如“骄傲”一词,有“自负,看不起人”和“值得自豪的人或者事物”两个不同的意思,要准确地理解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理解,看看在语言环境中这个词的意思。如果还不能理解,就去查词典,去判断到底属于哪个义项。

2.读懂词句,分清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开始阅读文章时,要仔细地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再根据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对每个自然段的理解,分清上下两个自然段的联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是转折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这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意义很大。对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应该重点理解,如描写生动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具有特殊意义的句子,包括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有:抓关键词语理解,如对含义深刻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如对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的理解;结合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如对文章中心句的理解,对描写生动和含蓄句子的理解等。还要理解段落的含义,想一想这一段落写了什么,明确段落的作用,进而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之间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抓住重点

理解了词、句、段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文章是怎样写的,就为进一步阅读文章奠定了基础。首先要抓住全段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落的中心句多在段首或段尾,也有个别在段中,但是很少,有些段落没有中心句,需要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可用摘句法和归纳概括法。通过各逻辑段的内容,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作脉络,即文章的写作顺序。

1.精读文章,抓住重点

文章中通俗易懂的内容,通过前几步就能够理解了,不用再花更多时间从头到尾阅读全文,要紧紧抓住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仔细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同时思考文章要表达什么情感。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指文章通过语言文字,用什么技法去表达文章主旨的。在这方面,适合我们学生用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借鉴法。就是平日注意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是怎样对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的,自己阅读文章时,通过联想、对比、对照去认识。

二是读写例话法。为了给学生们介绍一些读写知识和技能,很多语文课本中,都安排了一些“读写例话”的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我们学了读写例话之后,可以从读写例话中学到的读写知识和技能,去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踏踏实实地按照上述方法做,既集中注意力,更动脑子,通过粗读、细读、精读,文章能读懂读通,文章后面的问答题也能较好地完成了。

(三)浏览阅读需要关注的方面

浏览阅读,就是快速地读书,对快速掌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率的作用是很大的。浏览阅读需要做到:

1.推敲篇名

篇名,包括书名,往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揭示了文章的基本论点、论述的范围,只要稍加琢磨就可以对文章有初步了解。

2.浏览序、目录、提要、题解、要点

序,包括后记,有自序、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作者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他序常常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读序,能帮助读者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目录,是书的纲要。从目录和章节的大小标题中,读者能了解到全书涉及哪些主要问题。目录不仅仅是供检查某一章内容在哪页上,它从整体结构上显示内容的总轮廓。

提要,即内容提要,又称内容简介。它是关于图书内容及其特点的简明扼要的介绍文字,它能帮助读者概括性地了解书的内容和把握书的要点。浏览内容提要后,还得看看书的其他部分,才能获得客观的结论。

题解,多是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概括的解释。一般是介绍作品的背景、意义、影响、作者的基本情况、作品最初发表的时间和刊物的名称等,有的还对作品作出评价或按读者对象的不同做一些具体的分析。

要点,有些书写有要点,这是各章节的提要,它概述各个章节的论述要点。阅读要点,能了解作者在各章节中表述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四)不同文体阅读方法

读不同文体的整本书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一般故事类

一般故事类采用“略读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我们可以尝试略读的方法,略读与一般速度的阅读是不同的。在以一般速度进行阅读时,读者是将文章的每一部分,比如每一句子或段落都过目,而略读则要求有选择地省略文章的一些部分,如某些段落、句子,而只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从而加快阅读速度。略读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尽自己最快速度进行略读,只求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而不阅读细节。文学巨匠高尔基就是运用了这种纵阅横览的略读法,每翻一页就像下台阶似的从上到下地垂直看,读完了多得惊人的书籍。我国古人说的“一目十行”,指的就是这种阅读法。一般说来,略读速度可以是一般阅读的两倍。快速的略读速度达800字/分钟,至少也应达到400字/分钟。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略读速度,应根据所读的材料以及个人的理解程度而定。在快速阅读时,迅速抓住故事本质,掌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能够把故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讲述出来。运用略读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不影响对故事本身的理解程度。

2.科普知识类

科普知识类采用“浏览法”。所谓浏览,就是读书时视线快速地移动,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但只注意每一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如我们平时一般都看报纸,有的内容可能是你需要的,相当多的内容又可能是你不需要或不感兴趣的,采取浏览的方法,能使你快速得到一个总体印象,能节省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阅读时间。浏览可以扩大知识面和了解最新信息,从而多发现对自己有用的资料,以便需要时进行查找。科普类的文章,一般都是一些说明性较强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对这类文章不需要进行深钻细研,因此,也可以采用“浏览法”阅读此类文章。

3.文学作品类

文学作品类采用“选读法”。在一篇文学作品中,需要学生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如何谋篇布局的,有如何遣词造句的,有如何刻画人物、描写形象的等等。对于文学作品,实实在在需要精读、细读。可以对精彩的段落、篇章加以背诵;小说则可以谙熟情节,把握形象,归纳主题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所读文学作品的侧重点,轻装上阵,会读得更愉快,学得更深刻。

4.课程辅导类

课程辅导类采用“整体阅读法”,如我们做的“阅读理解”就属于这一类。这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理解的方法。这种程序是根据文体的特点,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地对信息进行筛选。整体阅读法的程序就是筛选有用信息的程序。运用整体阅读法,能使阅读的过程变得有序,提高阅读效率。有些人在读书时,往往习惯于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采用对文章结构整体认知方式,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不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所谓整体认知,就是一瞬间辨认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一行两行的内容,从整体上理解它的意思。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5.诗歌类

阅读诗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诗意,再现图景

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写景小散文,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为课本剧,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从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诗的构思

语文课本中、课外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诗歌。诗歌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常用比兴手法,即用渲染、比拟、联想、对比等手法,将所要表达的感情事理具象化,形成鲜明生动的画面。诗歌抒情言志,具有强烈的情感,常用抒情手法,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如语文教材中有儿童诗《我有一盒彩笔》:

我有一盒彩笔,

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

画一条条细细的银丝,

那是雨点在哗哗地下着。

画一座七色的小桥,

那是彩虹挂在天空。

我有一盒彩笔,

我用它画明天的理想。

我画会说话的大树,

为了让人和树之间便于沟通。

我画会说话的白云,

为了让我们知道云儿想些什么。

诗歌以大胆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怀,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阅读时,要理解作者的感受和表达的情怀。(3)了解诗歌的结构

诗的结构遵循的是情感和想象的逻辑,具有跳跃性。因而诗人特意进行了跳跃与省略。如,田间的《义勇军进行曲》:“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成长。/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诗人省略了奋勇抗战的场景,但那浴血奋战的场面和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都洋溢在字里行间。因为开头时代气氛的烘托及最后一句,使读者得以有根有据地用想象补充战斗场面。(4)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炼、富有韵律美的特点,常用比喻、反复、排比等手法,注重语言的声调、押韵和节奏构成音乐美,阅读时要注意把握。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好处有多么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读书方法,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 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知识梳理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说:“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1.明确阅读目的

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阅读的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我们的读书目的是为了扩大阅读面,与书为伍,不断增长知识。

2.精选读物

这里说的阅读,指的是课外阅读,很多情况下是学生在课外自觉的读书行为。阅读研究专家波瓦尔宁在《应当怎样读书》中,特别制定了“自学者选书守则”,共有以下五种:(1)读得少些,但要好些。(2)读必读之书,即使没有兴趣的也要读。(3)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4)读不太难的书或文章。(5)按照一定的阅读计划读。这样读书,就不会因读得过烂而浪费精力,也不会因为读了没有需要读的书而耗费时间,更不会读那些不良书籍而使身心受损。

3.合理利用时间

要坚持计划使用时间,还要严格检查用时情况,发现问题马上纠正。长期坚持,自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圈点批画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用符号在书上重点、难点的地方进行圈点批画,强化记忆。

5.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要写多少字。

6.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阅读时,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或者放在家里顺手能拿到的地方。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的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难以有好的效果。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7.读思结合

阅读的核心是思维,要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就要在阅读时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要边读边思,多方质疑。读完之后,要掩卷而思,看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8.虚心求师问友

虚心求师问友,进步很快。师友间互相交流,切磋琢磨,就可产生互补效应。如果可能,找一个和你一起读书的好友,在一起讨论书中疑难之处,讨论是潜移默化地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案。

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需要长期训练。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三 怎样理解文章的题目

知识梳理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中心、主题,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文章内容都是围绕主题来写的,理解文章的题目,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理解文章题目方法有:

(一)起文章题目的方法

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有些题目能直接反映文章的内容,有的则需要通过深入阅读才能得到答案,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要想准确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首先要知道起文章题目的方法。起文章题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人名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诺贝尔》等,就是用人名命题的,阅读中,可以思考文章叙述了人物的哪些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2.物名

如,《落花生》、《鲸》、《新型玻璃》、《白鹅》、《火烧云》等,这类题目较多,就是直接采用事物名起题目。阅读时,需要思考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等。

3.自然现象

如,《黄果树瀑布》、《雅鲁藏布大峡谷》、《蟋蟀的住宅》等,阅读时,需要思考这些自然现象的特点。

4.事情、活动

这类题目很多,如,《黄鹤楼送别》、《孔子拜师》、《爬天都峰》、《盘古开天地》、《一次成功的实验》、《掌声》等等,阅读时,需要思考事情或者活动的过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的道理等。

5.景点名

如,《长城》、《颐和园》、《赵州桥》等,阅读时,需要思考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等。

6.比喻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鸟的天堂》等,阅读时,需要思考题目究竟比喻什么。

(二)点题的方法

所谓点题,就是点明文章的题目,点题往往是文章的价值和精华所在。恰当地点题,会使文章主题突出、深化,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性,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点题的方法很多,也很灵活。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或者几句话点明题意。方法是:

1.比喻点题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里用比喻点题,形象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景,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2.设问点题

如,《海底世界》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里作者的设问紧扣题意,读者读了开头便明确本文的大意。

3.象征点题

如,《金色的鱼钩》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里作者用象征手法点题,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4.反复点题

如,《难忘的一课》一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到“点题”的作用,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5.引用点题

如,《桂林山水》中:“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古人的一句诗来点题,既赞美了桂林山水的美,又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6.议论点题

如,《养花》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里作者用议论点题,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养花的意义,使养花这件小事顿生光彩。

7.抒情点题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作者的抒情:“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文中有这个句子,犹如画龙点睛,使整篇文章的内容活了起来。

8.反问点题

如《海上日出》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作者用反问句结尾,更加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对海上日出奇观的赞美。

点题的位置是:

1.开头点题

开头点题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应该有较精炼的语句,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点题

文中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3.结尾点题

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结尾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

(三)根据题目理清文章的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审题揭示思路

大多数文章的题目直接或间接地提示了文章的思路,审题和释题往往是理清文章思路的重要步骤。审题的要领有三个:一要正确解释题意;二要思考文章按照题意应该写什么内容;三要搞清楚题目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2.分段显示思路

文章的段落层次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正确地分析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是剖析文章结构的基本方法,也是理清作者思路的基本方法,因此,要思考在题目之下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3.划分段落

文章是由不同的自然段和逻辑段形成的。阅读时,要注意划分段落。划分段落常用的方法有:(1)抓关键词语。要掌握文章的思路,首先要抓住显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些关键词语。(2)抓联系纽带。一篇文章除了要有内在联系之外,还必须有一些联系的纽带,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段也可以是过渡句,也是划分段落的标志。(3)根据不同的内容。相同的意思为一段,不同的意思为另一段。

懂得了上述内容,也就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题目的意义和作用,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题引路例文① 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魔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他在三年时间里就懂得了不少病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三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经锻炼了三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突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了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之后,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众人听了,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们治病去了。∥例文② 春蚕

蝴蝶,素有“飞动的花”的称号,可见它的美丽;金鱼,素有“水中之花”的美名,也可见它的漂亮。可是我既不爱那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

春蚕,既没有华丽的衣衫,也没有动人的名字,但它的精神却是高尚的。它要求的,仅仅是几片桑叶,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吐出宝贵的丝,一直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家邻居养了些蚕。有一次,我目睹了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深情地说:“是啊,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蚕儿死了,但春蚕吐丝的景象仍浮现在我的眼前。啊,春蚕,你永远活在我心里!思维点拨

例文1《华佗学医》是一篇以事情为题目的短文。文章对华佗学医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有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对华佗学医过程的描写,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个道理。篇末利用议论点题的手法,让读者明白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持之以恒。看了《华佗学医》这个题目,我们就可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通过对文章题目分析,我们不难想到:华佗为什么要学医?他如何去拜师的?华佗学医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华佗学医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文中都有明确的交代,只要细读短文就会找出来。“华佗学医”这个题目,也正是概括了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准确,也很简练。

例文2《春蚕》是一篇以物命题的文章。命题时,我们可以从事物名称或者品格的角度思考。短文写了春蚕生长的过程,春蚕如何造福人类的,表现了春蚕的品格,短文的最后进行抒情。题目的“春蚕”两个字,既包含了蚕的生长过程,也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即爸爸的话“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读了“春蚕”这个题目,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蚕高尚的品格。“春蚕”这个题目,虽然是事物的名称,但是含义却十分深刻,朴实中见深沉。精彩挑战例文③ 玲玲长高了

玲玲戴上红领巾了。妈妈很高兴,就在星期日的一个下午,带她去看电影《小铃铛》。

玲玲跟着妈妈上了电车,正好碰到她们认识的售票员张阿姨。张阿姨见了她俩问:“玲玲,今天你跟妈妈上哪儿去呀?”玲玲亲热地回答:“张阿姨,我跟妈妈去看电影。”说完,就朝一个空座位坐下。

这时,一个老奶奶上车了,玲玲赶忙起身让了座。车子开了,玲玲帮着张阿姨为乘客服务,忙得可欢了。

妈妈从口袋里掏出钱,给玲玲买票。张阿姨说:“玲玲还小,不是不用买票吗?”

玲玲两只大眼睛一忽闪,心想,那是一年前,我个子不高,乘车用不着买票。现在是不是长高啦?她瞧见那刻有标尺的拉手杆,窜过去一站,还用小手按着头,对准标杆上的尺码,嘿,刚好超出一点儿。于是她亮开嗓门嚷道:“张阿姨,你瞧,我长高了!”说着,玲玲接过妈妈手中的钱,递给了售票员张阿姨。

妈妈笑了,张阿姨笑了,车厢里的乘客都笑了:“玲玲是长高了!”

1.根据短文内容回答。

用小标题概括玲玲在车上的三件事。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亮开嗓门”的“亮”的意思是( )

   A.发光    B.显露、显示     C.使声音响亮(2)妈妈、张阿姨和乘客们都笑着说:“玲玲是长高了!”的意思是( )

   A.玲玲长大了 B.玲玲个子比过去高了 C.玲玲懂事了,成长了(3)本文最恰当的主题是( )

   A.赞扬了玲玲勤快、机灵的好品质。

   B.赞扬了玲玲乐于助人,实事求是,不占国家便宜的好品质。

   C.赞扬了玲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例文④ 把钱退回去

彭总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曾多次出国访问。每次出国,他都很节俭,从不多花一分钱。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去,我们节约每一个铜板,是为了革命战争;今天,我们节约每一分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有一次,彭总要带一个代表团出国访问。根据规定,发给他几百元的服装制作费。他除了做一套便服外,把剩下的钱全部退给公家。参谋建议多做两套衣服,可以随时换洗。彭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不花自己的钱,就是不知道心疼。不做,把钱退回去。”

彭总不仅在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而且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1957年11月,他随同毛主席率领的代表团出国访问。回国前,大家都把节省下来的生活补助费,购买一些东西带回去,而彭总呢,却什么也没买。参谋请示他买些什么东西回去,没想到刚一开口,彭总说:“你又是来动员我花钱的吧?不买,什么也不买!”

他看参谋笑而不答,就平心静气地说:“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底子又薄,经济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我们能省一点儿,积少成多,也好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参谋不好再说什么啦,问:“多余的生活费怎么办?”

彭总斩钉截铁地说:“全部退给国家!”

1.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过渡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两处与题目相对应的句子。

3.短文中写了彭总的哪两件事?彭总把节约下来的钱全部退给国家是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文⑤ 春天

春天到了,美丽的春天令我们陶醉。

有人说春天是用眼看见的。我便使劲地看: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一个个落在电线上,好像是五线谱,给春天谱写了一曲赞歌;暖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河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鲜嫩的小草拱出了硬硬的土地,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气息;百花盛开,蜂飞蝶舞;冬眠的小动物也爬出了热被窝……

有人说,春天是用耳听到的。我便用心地听,潺潺的流水伴随着孩子们可爱、顽皮的嬉笑……

有人说,春天是用鼻嗅到的。我便努力地嗅,解冻的土地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清香,尤其令人久闻不愿归去的是百花竞妍,吐放出迷人的芳香,清静、淡雅……

有人说,春天是用脑想象的。我便大胆地想,我面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下,一片无垠的草地上,一群群牛羊在尽情享受草地的芳香;青悠悠的岭,绿油油的山,苍翠欲滴;一群小朋友在小桥流水旁嬉戏、玩耍;工人们正在建设美好的家园;一所学校的学生正在国旗下宣誓!

春天是美丽的、芳香的、动听的、神往的……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芳香(  )  美丽(  )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是“春”,还可以换成什么题目?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文⑥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母亲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母亲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母亲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听了母亲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扳,“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母亲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母亲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妈!”母亲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妈,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母亲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我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母亲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母亲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母亲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母亲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对我的爱。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偶一抬头,望见了母亲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文⑦ ______的航天服

宇宙空间既无氧又无水,周围还游荡着无数运动的流星。宇航员“行走”太空,必须穿戴具有特殊防护性能的“航天服”。

目前最新型的航天服由尼龙、涤纶等九层绝缘材料叠合而成。它既能抵御宇宙射线,又能防止流星xí jī(  )。服装小巧、灵活,具有供氧、供水、隔热、存尿、通讯、摄影、照明等多种功能。为保证宇航员安全,还设有灵巧的电子报警系统。

整套宇航服从头到尾密封性能极好,总重量一百一十三千克,这样重的服装在地面上穿戴,恐怕大力士也承受不了。不过,进入太空轨道,处于失重状态,穿戴也就十分zì rú(  )了。何况这种航天服的四肢、腰部等处,都装有自动关节,十分灵活。

这套航天服的价值是二百一十五万美元。这是历代帝王的龙袍所望尘莫及、自愧不如的。

1.根据短文中的音节写出词语,填在括号里。

2.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仔细阅读短文,想一想你从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宇宙航天服的信息,请从不同方面写出三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文⑧ ________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一幅年画。我粗心一看,这幅年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的年画,为什么要买这幅画呢?我一边琢磨着,一边细细地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上横插过来一枝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匹枣红色的,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黑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块地凸起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连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也甩得很起劲。我想:画家也许是把《三国演义》里面关羽的坐骑——赤兔马画在里面了吧。好不威风啊!看着看着,我心里痒痒的,真想骑上枣红色马奔驰一番,那才叫痛快哩。

紧挨着枣红色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都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它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到了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宽广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上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一笑,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才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多么殷切的希望,也是多么美好的愿望,我决心要让这愿望变成现实。马儿,请你带上妈妈的希望,带上我的心愿,飞奔吧……

1.把短文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_____”画出这幅国画的内容。

3.选择文章的主题,用“√”标出来。

①反映出画家高超的技艺。( )

②反映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把妈妈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 )

③反映出“我”要做千里马的决心。( )例文⑨ _______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利自然成”。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屋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成功又是_______的。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学习或生活实际,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文⑩ ________

春秋时代有一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晨,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将词语与合适的解释用直线连起来。

扣人心弦       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惊涛骇浪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再填空。

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______________,身后是______________,“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点的两种声音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四 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

知识梳理

理解词语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的意思。因此,提高阅读能力,要从理解词语入手。在充分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文中的词语进行准确理解,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理解词语有以下方法:

(一)解释词素

词语是由词素构成的,我们可以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进行解释,然后再用通顺的语言综合起来,就可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如“辉映”一词,“辉”,明亮、光辉;“映”,映照,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为:明亮地映照。再如“协商”一词,“协”,协作;“商”,商量、商讨,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共同商量。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成语,例如“安然无恙”一词中,“安然”,平安的样子;“无恙”,没有生病、没有灾祸,“安然无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平平安安,没有生病,没有灾祸。

(二)查工具书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是重要的学习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对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养成经常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字音,理解词语,还可以培养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在查词典解释词语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文章的意思,从多种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并结合句子内容,用通顺的语言将词义描述清楚。如,“这座小楼格调古朴、典雅”一句中,“格调”一词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①文艺作品等的风格和情调;②指人的作风和品性等。结合句子内容我们可以就理解,“格调”一词指的是小楼的建筑风格、情调,因此,在本句中应当选择第一个义项。再如解释“这座玉雕通体洁白、玲珑奇巧,十分珍贵”一句中“玲珑”一词,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有两个义项:①精巧细致;②机灵敏捷。显然,在本句中应当选择①,加上阐述性的语言后,“玲珑”一词可以解释为:形容玉雕精巧细致的样子。

(三)换近义词

汉语词语浩如烟海,其中有很多词语意思相近或相似,就是我们常说的近义词,如果我们将一个词语替换成近义词代入原句中,仍然可以读得通,那么就可以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解释这个词语。例如,《珍珠鸟》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一词就可以替换解释成“信任”。再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谨慎”可以替换为“慎重”。替换近义词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方法,我们可以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如“疲惫”和“疲劳”、“鼓舞”和“鼓励”,还可以从词的意义上去找,如“腼腆”形容人害羞的样子,我们就可以替换为“害羞”、“羞涩”。总之,要掌握替换近义词解释词语的方法,必须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替换近义词也就比较容易了。

(四)联系上下文

在阅读考查中,理解词语的意义,一般指的是理解它在一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词语是构成句子的要素,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词语的理解不可以孤立进行,应当联系文章内容,深入体会,才能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在一、二、三学段也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不难看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检测中经常考查的能力。

一些词语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经有文字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我们可以直接感知词意。如,《秋天的雨》第二段开头写道:“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呢?继续阅读,第二段结尾处写道:“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结合这句话中对各种颜色的描绘,我们可以理解“五彩缤纷”就是形容“颜色繁多而且艳丽”。还有些词语虽然没有明确对应的句子来解释,但我们可以通过前后文字融会贯通地体会。如,《给予树》一文结尾:“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如愿以偿”单纯从字面解释上不好理解,联系前面的课文,我们知道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那个陌生女孩,满足了她的圣诞愿望,因此“如愿以偿”可以解释为:愿望得到满足。

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做积淀,只有不断感悟,才能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例题引路例文⑾ 小草

在那高高低低的山坡上,到处都是小草,由高向低流淌着绿色;窄小的田埂上也布满了小草,把绿色伸向远方;就连我家的前街后院、道路旁、墙根下……小草总是随处可见。一句话,有土的地方,就是小草的乐园,小草的家。

老年人夸奖小草活得那么充实;青年人赞叹小草活得那么潇洒;就连我也认为小草活得那么有趣。它从不讲究条件的好坏,从不选择环境的美观,随意地生长,多像一首歌中所唱的:“中华好儿女,落地就生根。”

小草,你总是不息地奋斗,默默地为大地奉献绿色。只要春风吹过,你就顽强地破土而出,当满眼是绿色的海洋的时候,不知是谁脱口而出:“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例文⑿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下雨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该怎么办呢?人们难道要一直待在亭子里吗?要是能把亭子做得既精致又轻巧,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小小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顶着一张荷叶啊?”小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实在太热了!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既轻巧,又凉快。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往头上一顶,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鲁班高兴得叫起来。

后来,鲁班又把伞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思维点拨

例文11《小草》一文中的两个词语“随处可见”和“顽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随处可见”可以联系上文“在那高高低低的山坡上,到处都是小草,由高向低流淌着绿色;窄小的田埂上也布满了小草,把绿色伸向远方;就连我家的前街后院、道路旁、墙根下……”从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田边地头到处可以看到小草的身影,因此,这个词语可以解释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顽强”的近义词是坚强,替换在句子中仍然可以说得通,我们可以直接解释为“形容小草很坚强。”

例文12《鲁班造伞》一文中的“精致”和“亮堂”两个词语,“精致”一词,可以用解释词素的方法来理解:“精”,“精巧”;“致”,“别致”,连起来可以解释为“精巧别致”。“亮堂”一词通过查词典可以了解到有两种不同的解释:①豁亮,明朗;②心胸开朗,认识明确。在本文中应当选择第二种解释,联系上下文,梳理语言,可以解释为“形容鲁班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想到了好主意。”精彩挑战例文⒀ 乌龟和大象

一只小乌龟,甲壳十分坚硬。野兔、刺猬之类的小兽站在它身上,不但不会被压垮,还能走动。它自吹自擂地说:“你们太轻,踏在我身上简直像一片鸿毛!”“那你能负多重呢?”野兔问,“你能驮得动大象吗?”“它有多重?”“一般的也有一两吨重吧!”

轻而易举 让它来吧 乌龟说

恰好一只大象路过这里,听到小乌龟的大话,哈哈大笑说:“这倒是件新鲜事。我们大象能驮别的东西,可从没听说有谁能驮我们的,如今我倒要看看你这小东西的本领!”

小乌龟瞥了大象一眼,大象真像一座大山,可是小乌龟的傲气,比山还要大。它说:“好吧,我要让你看看谁的本领大。你到我的背上来吧!”说着,它挺了挺身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短文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2.解释下列词语。

鸿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为短文补充结尾。

4.下面哪句话正确概括了短文的主题,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上“√”。

①乌龟太小,经不起大象踩。( )

②吹牛说大话,自不量力,不会有好结果。( )

③大象和野兔都不相信乌龟的话。( )例文⒁ 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

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

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  )不愁吃,(   )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老鼠把鱼买完了,(  )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序号)。(1)费:A.费用、金钱;B.耗费;C.消耗得过多,跟“省”相对。

费神( )费电( )破费( )(2)头:A.人身器官的一部分;B.首领;C.第一;D量词。

一头羊( )头领( )梳头(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倾巢出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敌为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然醒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短文的括号里填进合适的关联词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