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启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18:09:37

点击下载

作者:赵玉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曹操的启示

曹操的启示试读:

序言

写一本书是很难的事情。

写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书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写一本有关曹操的,让大家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书,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

如果你问我,写书过程中什么最难,我给出的答案是:投入最难。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人,太多太多的请求、要求、乞求,必须马上、立刻、随时随地把我从文字的世界中拉出来。不得不出来,没办法不出来,找不到理由不出来。

我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写作的时候怕打扰,怕分神,怕有人、有电视、有音乐、有电话,甚至有风声。世界没法躲避,生活没法躲避,日常工作没法躲避,所以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沉入无边的黑夜,去追寻星星点点的灵感。每天的深夜是唯一的选择,当全世界都沉睡了,我才有机会卸下自己所有的面具、头衔、责任、义务,全身心投入到文字的世界中。最艰难的时候,我甚至会拉紧窗帘,关掉所有的灯,在黑暗中点一支小蜡烛写作。我像一个原始人,在洞穴里,举着一只火把在写;我像一个流放者,在荒岛上,对着无边蛮荒在写;我像一个叛逃者,在奔走的路途中,躲着全世界在写。借用点广告语:熬熬夜透心凉,我要我的文字世界,我的地盘听我的,写作飞一样的感觉,沟通从午夜开始。

因为家里空间不大,写作地点基本是阳台,席地而坐,用一方小地毯和一个蒲团构造出两平方米左右的小天地(按北京房屋均价也值六万多呢),然后安坐在上边神游三国。阳台上种满了植物,她们是我写作的陪伴者和见证者。有的时候实在没有想法了,我就只能呆呆地坐在植物旁边,一直坐到深夜,植物在对面枝繁叶茂、花果飘香,以无穷的生命力,向我展示生活的多彩和造物主的神奇。

她们抚慰着我,她们启迪着我,她们警示着我。

写书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但无疑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像一个满身是汗的农民,咬紧牙关经历着春种秋收的考验,期待着满意的收成,并且不断地安慰自己,以这个收成为起点,给自己编织各种各样的梦想。

我为自己编织了各种各样的梦想图景,引导自己在艰难中前进。管理学称之为自我激励,我自己称之为画饼充饥。在黑暗中举起画饼充饥的火炬,我得以匍匐前进,痛苦、骄傲、充实而彪悍。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三国这样一个群众耳熟能详、领导信手拈来、专家烂熟于心、媒体反复播放过的题材,我能做点什么?老生常谈、东施效颦、拾人牙慧,这些绝对都是半夜能把我吓醒的字眼。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出口:以管理学眼光解读历史人物,其价值在于寻找人物故事背后的必然性。

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人物的命运中,一定有一些规律可循。这种必然性,是理解过去与未来的线索。要在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分析规律和必然性,然后针对眼前的生活,探讨这种必然性的意义。

有了必然性,就会有价值;有了针对性,就会有特色。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发现必然性,展示必然性,分析必然性,便是我的出路所在。经过反复斟酌锤炼,我最后确定了三个基本支点:必然性+细节重建+联系实际,这是我在解读曹操过程中的主要模式。

讲到曹操创业起家,我们联系了现实。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曹操,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良少年,但是后来人家华丽转身变成了成功人士,影响了中国历史。不良少年和英雄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内在联系,曹操这种人是怎样变为成功人士的,哪些因素影响了他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讲到曹操临终传位,我们强调了共性。

——三国当中我佩服三个人:第一个佩服孙坚,孙坚是英雄,自己儿子孙权、孙策也是英雄;第二佩服司马懿,自己了不起,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很厉害;第三个佩服的就是曹操,他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整天四处出兵打仗,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也没有忘记子女教育。你看人家的儿子,要文的有曹植,才高八斗;要武的有曹彰,武功盖世;要管理有曹丕,知人善任;做奥数有曹冲,聪明过人,什么题目都会做。所以曹操很了不起。什么叫从优秀到卓越?那是说你比周围人都强。什么叫基业常青?那是说你儿子比周围人的儿子都强。曹操子女教育做得相当不错,但是也带来一些烦恼:这么多优秀的儿子,让谁来接班?所以今天我们讲一讲曹操在接班人问题上遇到的麻烦和解决的方法。

讲耳熟能详的大型战役“水淹七军”,切入点是如何借势。

——俗话说“与其待时不如乘势”,我们知道,顺流而下,顺势而为,永远是最快捷、最高效的办法,很多特别难办的事一旦乘势而上,就会变得顺风顺水、马到成功。那个局面用文词叫“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 “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所以中国人做事特别讲一个“势”字,成语当中有势如破竹、大势所趋、乘势而上、因势利导。势是什么东西呢?简单讲,它是一种外部条件的具备和成熟,《孙子兵法》专门有一篇就叫《势篇》,当中有一句经典名言,“善战者,求之于势”。真正靠势取得胜利,这才是最高的高手。这个“势”字应该包含四个要点:第一叫形势,要认清形势;第二叫声势,要打造声势;第三叫局势,要控制局势;第四叫趋势,要引导趋势。一个成功者一定是顺势、借势、造势方面的高手。我们在历史上发现曹操就是这种人,他在关键时刻往往能比别人更早地看到形势,更深谋远虑地去谋划全局,他有很多特别有效的方法。

除了水淹七军,其他的诸如汴水大败、入主许都、收降张绣、大战官渡、火烧赤壁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呈现方式上,都使用了上述的方法。同时,在描述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我会力求尽量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下边这段关于董卓的文字,是历尽了三个夜晚的煎熬锤炼出来的。

——公元189年秋天,东汉都城洛阳迎来了自己的毁灭者西凉军阀董卓。其实董卓并非不请自来,他是收到了洛阳管理层热情邀请后才赶来的。到了洛阳,董卓开始按自己的游戏规则行事,这个游戏规则特别简单,就一个字“杀”,杀百姓、杀大臣、杀皇帝、杀太后,一切不听话的、看着不顺眼的、阻碍前进的,董卓一律全杀。

董卓就像是一个来自大西北的猎人,带着弯弓长矛大刀进入首都。高层统治者的什么温文尔雅、礼尚往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董卓一律不懂,他名片上就一句话“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大家看三国,说到搞管理,刘备会哭,人家搞管理靠的是艺术;曹操有监控,人家搞管理靠的是技术;董卓什么都没有,他搞管理靠的是武术!你同意不同意吧,把不同意的都杀了,咱们这方案就全票通过。

董卓就像一个来自乡野刚出锅的大号韭菜盒子,以无比生猛的味道PK掉了洛阳城所有温文尔雅的高级香水。洛阳城的高层管理者从来没见过这种人,在他们的眼睛里,董卓这人没文凭,没学历,没背景,没有什么政治斗争的经验,但是他有刀,有一颗凶狠的心。凭借着铁血的手段,董卓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了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愿望。而洛阳城里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管理专家、大师、统治者、高人,在刀尖之下只能俯首贴耳。真理是坚强的,但是在钢刀面前,人的脖子却显得十分脆弱。《曹操的启示》这本书,已经是我个人解读三国的第三部作品。和前面写诸葛亮、司马懿的角度一样,本书的关注点还是人。在大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背后,我更关注一个人的心灵史。因为我深信,一切管理都应该是来自人、通过人、为了人的,奇迹是人创造的。纵观历史,那些伟大的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而那些重大的失败说到底都是用人的失败。所以分析人心、人性、人际关系是一本管理书籍永恒的主题所在。这样的主题再加上通俗化的语言模式,赋予了本书探寻历史必然性的基本叙述框架。

写作和录制百家讲坛“曹操的启示”这个节目,从2012年春天开始,在夏天最热的时候收尾;而整理书稿、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是12月24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2012年的深冬,窗外残雪覆盖,天气严寒无比,我围着毯子坐在阳台上,眼前那些夏天曾经盛开的植物,有的已经凋零枯萎,有的依旧青葱绽放,有的则正在发芽生长。看着她们,禁不住有一种沧桑感,仿佛再一次看到了世事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

我在想,是否在人类经历自己的兴衰成败、凋零绽放的时候,也会有另一双眼睛,在深邃的夜空中注视着我们呢?

我在想,我们如此看曹操,后人也会如此看我们。其实,面对历史的必然性,即使大人物也都是渺小的。

造物主造就了一个人的兴衰成败、起落浮沉,恰如他创造了一棵树或一朵花一样。

书终于写好了,感慨很多,最后,我想感谢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组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各位老师为这个专题的录制与出版付出的辛勤努力,感谢我的导师、我的学生和我的家人给予我的理解、支持和容忍,感谢观众和读者的厚爱。我会继续努力的!赵玉平2012年12月24日于北京第一讲不良少年能成才如何教育好“不良少年”,一直是家长、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家中如果有这样的孩子,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三国时期的曹操小时候就是一个喜欢飞鹰走狗的“不良少年”,他曾经荒诞到去抢别人新娘的疯狂地步,然而,这个常人眼里的“无赖”和“垃圾”,在后来的人生中却连遇贵人,华丽转身,最终成长为纵横天下的时代英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操的巨大转变?我们从中能借鉴到哪些引导孩子的好办法呢?“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东汉末年人才专家许劭给曹操的精彩点评。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历史自有公论,纵观曹操一生,确实是优点与缺点同在,精彩与败笔并存,通过解读曹操的成长,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来指导今天的生活,正所谓回过头可以看到未来。曹操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但是这位成功人士却有一段放浪形骸的少年成长经历,“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不良少年,是如何成长为英雄人物的?关键在哪里?专家权威的点评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有何重要影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从曹操的一次出格行为说起。故事:曹操抢亲

东汉桓帝末年,金秋时节的一个黄道吉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大汉都城洛阳城熙熙攘攘,一派安宁兴旺的景象。城南角上今天热闹非凡,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原来是一户人家正在迎娶新娘。迎亲的,送亲的,吃酒席的,看热闹的,做小买卖的,摩肩接踵,喜气洋洋。

在人群之外,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神不知鬼不觉来了两个年轻人。前边的一位,身长七尺,面貌白皙,细眼长目,眼神锐利;后边的一位比前边这位高半头,身材魁梧,宽眉方脸,举止矫健,两个人在迎亲队伍的后边,远远地观察着,悄声策划着,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两位是谁呢?提起来可是大名鼎鼎,前边面容白皙的这位姓曹名操,字孟德,后边魁梧的这位姓袁名绍,字本初。两个小伙子都不到20岁,但都是大有来头。曹操乃是太尉曹嵩之子,祖父曹腾乃是四朝元老、皇帝亲信,袁绍乃是当朝五官中郎将袁成之子,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名满天下。这两位少年公子可是洛阳城响当当的人物。不过这两位响当当的人物,今天要做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袁绍(? —公元202年),字本初,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最盛时控有幽、并、冀、青等河北四州,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元气大伤,不久便因官渡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悲愤而亡。

曹操和袁绍关系不错,脾气相投,俩人成天在一起厮混,玩鹰养狗,跑马斗鸡,聚的是天南海北的闲汉豪杰,喝的是黄河两岸的美酒佳酿。一天到晚,存的是图乐呵的心,做的是找刺激的事!不过哪有那么多刺激事啊?话说这天,俩人能看的看够了,能玩的玩腻了,百无聊赖,正在无所事事中闲逛,就发现了城南角有人娶亲,这两位少爷突发奇想,决定“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来个偷营劫寨,把如花似玉的新媳妇劫持出来。这个玩法很刺激嘛!

商量好之后,两个人骗走了身边的贴身随从,然后把浑身上下收拾得紧实利落,就来到了新郎官家附近暗自埋伏,等天黑下手。

天黑以后,两个人先使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在主家墙外大喊:“有贼啊,有贼!”屋里的人一听坐不住了,都出来抓贼。曹操乘机溜进屋里,拔刀劫持了新娘子,见得了手,袁绍大喜,袁绍在前边引路,曹操在后边相随,二人一前一后一起往回撤,但因为太慌张,天黑,路又不熟悉,走着走着俩人就迷路了,深一脚浅一脚,越走越找不着北,后边主家抓贼的声音越来越近,慌张之中一个不留神,袁绍扑通一下就掉进了荆棘丛中,越挣扎越出不来,口中连呼:“孟德帮我,孟德帮我。”曹操这边还背着新娘子呢,见袁绍呼救,曹操使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手段,他放下新娘,对着后边漫无目的正在乱搜的家丁们,扯着嗓子就喊:“抓到啦!抓到啦!贼在这里!! ”

袁绍一听吓得冷汗都下来了,情急之下,一咬牙把心一横,噌地一下从荆棘丛中跳了出来。曹操也顾不得和袁绍解释,二话不说,上来一把拉住袁绍,回身就跑,乘着夜色的掩护,终于脱离了危险。规律分析:应急反应模式

讲到这里,大家看到,曹操从小就算计袁绍,一直到官渡之战,袁绍到底没有逃出曹操的手心。在这里,其实曹操给袁绍使用了一个心理学策略。

研究发现,人在紧急情况下,会爆发出巨大的内在潜能。比如,李广一箭射穿巨石、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位普通妇女把汽车抬起来,救出了压在轮胎下的孩子……在紧急情况下,人往往会力气倍增。这突然爆发的巨大力量是从何而来的?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其实这种现象不神秘,这是肾上腺素的功劳。人在紧急关头,肾上腺素会倍增。它能使人体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内脏血管收缩,会有更多的血液集中到大脑和肌肉中去。力量自然要比平时大很多,而且劳累程度和疼痛感都会下降,不觉得疼,也不觉得累。上述一切变化都是在紧急情况下身体内部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曹操其实就是在用“应急反应”激励袁绍。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在动物身上也有这种应急反应现象。曹操很懂心理学啊,他发现,袁绍身陷荆棘丛中,一动不能动,家丁们马上就要来了,必须让袁绍自己尽快脱离险境,最有效的办法是刺激他,让他爆发内在的潜能,所以曹操才大喊:“贼人在这里!”袁绍真急了,一下就跳出来了。

袁绍求救的时候,曹操没有按照常规跑上前去想办法帮助他,而是出人意料地大喊抓贼,这种反常规的行为模式,在生活中称为“不按常理出牌”,在管理上叫做“逆向思维”。一般有逆向思维的人,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经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使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手段取得成功。曹操不简单啊,在十多岁的时候,就颇有心机,足智多谋,而且具备了逆向思维。联系实际:过度探索

我们这里讲的这个曹操抢亲的故事,记录在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当中。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曹操当年是一个不良少年,《三国志》上说,曹操少年时游侠放荡,游侠我们没看出来,不过确实够放荡的,无法无天,胆大妄为。不过这种无法无天、胆大妄为的少年经历,对曹操日后的决策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探索是每个少年都会经历的成长阶段,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太淘气了,一点也不乖,总闯祸!其实,大家要注意,小孩子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喜欢探索,喜欢尝试;一个是没有规则意识,容易犯规。比如,在我们对小学的记忆当中,差不多每个人都会记得这样一个同学,特别喜欢做出格的事情,比如旷课逃学、上房揭瓦、下课恶作剧、把青蛙装进老师的抽屉里。很多人会把这种犯规行为归结为道德问题或者性格问题,说这是坏孩子,是捣乱分子。其实,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探索和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

这种违反规则的探索活动背后,往往隐藏着一颗聪明、敏锐、充满热情的心。对儿童过度探索的行为,要合理引导,而不是无情打击。

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讲明白规则,引导孩子以更合理的方式去探索世界,而不是压抑他的行为,打击他的热情。对过度探索的儿童,要用教练的方法增长他的本事,以拉拉队长的姿态保护他的热情。管理智慧箴言对过度探索的儿童,要用教练的方法增长他的本事,以拉拉队长的姿态保护他的热情。

在曹操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过度探索的行为,比较幸运的是,他受到的压抑打击比较少,这对他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多谋善断,善于分析问题,敢于突破条条框框,这些优点都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

少年曹操的成长过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有三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值得总结。经验一:及时强化是行为改变的关键

说到曹操的身世,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若隐若现”。那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月朦胧,鸟朦胧,曹操很朦胧”。

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任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关键在这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大家注意这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意思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

不过《三国演义》上就说得比较清楚:曹操本姓夏侯氏,因为其父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假托他人姓氏)曹。小字阿瞒,一名吉利。《三国演义》的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按照《三国志注》引述的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记载,“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这个记载和《三国演义》中是一致的。从三国的历史当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为什么曹操身边那么多夏侯姓氏的亲信将领,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都是一家人啊。那么,为什么《三国志》上没有写明,而是做了朦胧处理呢?其一,这段身世之谜,说小了是隐私,说大了就是丑闻;其二,万一有人利用血缘做文章,还可能引发政治风暴;其三,这段身世背后包含着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种宦官的家庭出身,是要遭人耻笑和反感的,是曹操非常不愿意提起的。后来陈琳在写讨曹操檄文的时候,揭露了这个身份,引发了曹操极大的愤怒,这件事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曹操是非常避讳谈及身世的。

大家看,连亲生父母的信息都要隐瞒,这就是曹操的童年!所以,曹操小名就叫阿瞒,意思是一定要瞒住,单从这个名字当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种信息,就是曹操从小就要活在谎言和欺骗当中,越是身边人越要防备,见曹家人要说曹家话,见夏侯家人要说夏侯家话,骗的都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只有技巧,没有真诚,这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曹操多疑狡诈的性格。

幼儿园里无小事,童年时代的经历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会造就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曹操性格的形成过程,这个故事叫“曹操骗父”。曹操“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的叔父很生气,常在曹嵩面前告状,曹操于是设了圈套。一天,曹操与叔父在路上相遇,打完招呼以后,曹操一头栽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双腿弹蹬。叔父不禁大吃一惊,忙问怎么了,曹操说:“突然中风了。”叔父信以为真,忙去告诉曹嵩。曹嵩闻讯匆忙赶来,却发现曹操一点中风的样子也没有。曹嵩就纳闷了,对曹操说:“你叔叔说你中风了,有这回事吗?”曹操说:“我本来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才到你那里说我的坏话。”自此,叔父再向曹嵩告状,曹嵩都不再相信了。

为什么曹嵩会这么轻易就相信了自己孩子的骗局呢?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给大家讲一个基本规律:一个孩子朝你做鬼脸,这个鬼脸是可爱还是可恨,不取决于鬼脸什么样,而取决于孩子是你家的孩子还是邻居家的孩子。所以,看待和自己有感情的人,是最容易产生盲点和误区的。

曹操父亲糊涂轻信,使得曹操的欺骗得逞,这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灾难性的。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的规律:行为是强化的结果。一种行为如果得到好处,受到鼓励,就会被保持和加强;一种行为如果受到惩罚被批评,就会减弱和消失。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需要及时作出评价和矫正。曹操的父亲没有担负起这个应尽的责任,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的疏忽大意,往往给孩子带来人格发展的问题。

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下属是领导的影子。有什么样子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子的孩子,什么样子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队伍。曹操的诡诈性格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的。

大家知道,东汉年间国家选拔人才,实行的是推荐制。必须要有好的名声,有高人的推荐,才能获得进步的机会。少年曹操,宦官之后,出身可疑,背景复杂,行为不检点,诡计多端,这些东西给他的成长和成名带来了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少年,谁会接受,谁能认可呢?

人要做大事,必须要获得广泛的认可,做企业要传播品牌,做人要传播名声,传播了才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传播的基本规律是:先有美誉度,后有知名度。这个顺序不能错了,先有知名度,后有美誉度,不行!比如我先在微博上因为做坏事而出了名,然后再进军主持界,行不行?肯定不行!给主持界抹黑呀。管理智慧箴言传播的基本规律是:先有美誉度,后有知名度。

所以,只有家长的认可,孩子是没有发展的,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来自社会的认可。有四种孩子:社会上赞美,家长也夸,这叫好孩子;社会上赞美,家长却连训带骂,这叫苦孩子;社会上一片指责,家长也骂,这叫坏孩子;社会上一片指责,家长却闭着眼睛使劲夸,这叫耽误孩子。

曹操要发展,光有亲爹的赞美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来自社会的认可。找谁呢?研究发现,在人群中传播美誉度,意见领袖能起关键作用。什么是“意见领袖”?人群当中有一种人,大家没有想法时都要看这种人的想法,大家没有主张时都要看这种人的主张,一旦在他这里得到了认可,那很快就会得到众人的认可,这种人就是意见领袖。

如果你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想获得大家的支持,或者你有一个产品新上市,想获得大众认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说服意见领袖让他在公开场合表态。曹操要借助的这位“意见领袖”,名字叫桥玄!经验二:高人指点是确立目标的关键

少年曹操符合我们中国那句俗话:七岁八岁没好杂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这孩子整个一个不良少年,骗自己父母,劫持人家新娘,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简直可以进少管所了。

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人喜欢曹操的,而且很喜欢,这个人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东汉年间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名字叫桥玄。桥玄是东汉末年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

根据《后汉书》记载,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清正廉洁,桥玄从地方官一直做到中央政府的司空太尉,去世的时候,家贫没有产业,柩无所殡,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而且他会带兵,担任过包围边疆的度辽将军,立下战功。但是桥玄看到官场黑暗,奸臣当道,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又不肯同流合污,所以最后辞官不做隐居起来,正所谓“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不能兼济天下,只好独善其身。

最体现桥玄性格的是“舍子护法”的故事。桥玄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独自外出游玩,突然有三个人拿着棍棒把他劫持了,进入桥玄府里的楼阁中,让桥玄拿钱赎人,桥玄坚决不答应。官兵攻击劫匪,劫匪死了,桥玄的宝贝儿子也死了。桥玄面见皇帝请求皇帝下令:“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于是皇帝下诏发布了这个命令。起初从汉安帝以后,法律渐渐失去效力,京城里常发生劫持人质的案件,不管对方是不是富贵官宦人家。从桥玄这次事件以后,这种事就没有再发生过。这叫不和违规行为做交易,不和恐怖分子谈判,舍子护法。

如果桥玄开微博,贴的标签应该是:清廉、反贪、尚武、敢作敢为。那么大名鼎鼎的桥玄是如何给曹操“加关注”的呢?而且动不动就“圈”曹操一下,这又是为什么呢?桥玄桥玄,真是瞧着就很玄妙。

我们先来看看桥玄对曹操的评价——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拜见桥玄,桥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大乱,需要命世之才,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就是你吗?”

什么算是命世之才?调服众人号令天下者,为命世之才。大家看“命”怎么写——一个大人在上边,动一动口,下边只能俯耳听着。命世之才的特点是有能力,有个性,有平台,有变通,治世用方,乱世用圆,处末世方圆并用,君子用宽,小人用严,对常人宽严结合。桥玄对曹操真的是高看一眼。管理智慧箴言命世之才的特点是有能力,有个性,有平台,有变通,治世用方,乱世用圆,处末世方圆并用,君子用宽,小人用严,对常人宽严结合。

那么,桥玄为什么会欣赏出身浊流、行为不端的少年曹操呢?分析起来这里边恐怕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各位注意,看人主要看两点:一是看外在,看资源背景;二是看内在,看性格能力。

一、我们先来看看曹操的背景。东汉末年宦官当权,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人包括耿直的官僚、在野的名士和京师的太学生,他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党人”,自命为清流,视专权的外戚和宦官为浊流。汉桓帝和灵帝时期,分别爆发过两次大的宦官和党人的斗争,最后都是党人失败,抓的抓,杀的杀,余者永远禁止当官,史称“党锢之祸”。

所以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演技在清流读书人那里,而舞台却长期被宦官把持;清流有本事,没本钱;浊流有本钱,没本事。曹操什么样?曹操是个特例,他真的属于既有本钱又有本事,出身于显赫的宦官家庭,有着清流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一朵奇葩。在抱负上追随党人,在处世上带着宦官的自私与狡诈。曹操是一个党人与宦官的结合体,这就是曹操的特殊之处——演技派,还有上台的机会!

二、再看性格倾向。少年曹操敢作敢为,机警果断;曹操懂兵法,能带兵。这两点都是桥玄很喜欢和看重的,因为桥玄自己也有这两个优点。正所谓相似造就吸引,互补带来长久。桥玄一方面很欣赏曹操的性格和价值观,一方面也很认可曹操的资源背景,桥玄认为在目前这样的乱世,必须是既有性格又有资源的人才可以安天下。这是桥玄欣赏曹操的根本原因所在。

经验老道的桥玄给了少年曹操一个足以改变一生的重要建议,“仙人指路”,这个建议是什么呢?就是去拜访人力资源专家许劭,争取在他的月旦评中,占有一席之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争取在权威专家许劭的人才排行榜上上榜,榜上有名,脚下有路!许劭(公元150—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月旦评”。他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这就引出了关于成长的第三个经验——经验三:权威肯定是健康成长的关键

为什么非要许劭这样的专家给出权威评价呢?

这里边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叫做“权威效应”。

根据《战国策·楚策四》记载,有一个善于鉴别千里马的大师名叫孙阳,被称为伯乐,他特别善于根据马的外貌特征鉴别马的素质优劣。凡是他相中的马,必定是千里良驹。曾经有人在街上卖马,等了三天也没人过问,于是这个人就请伯乐出来围着马转了几圈,这下立刻引起了轰动,马的身价飙升了十倍。这就是权威效应,人们在不具备专门知识的领域,特别相信专家权威,只要是权威的意见,往往会无条件认同。

所以桥玄才告诉曹操,要善于借助这种权威效应,获得伯乐许劭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在桥玄的指点之下,曹操就来找许劭了。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许劭和哥哥许靖都喜欢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月初都会公布对一些人的简要评价,这个评价影响十分广泛,在当时被称为“月旦评”。有点像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排行榜。

大家注意,在现实生活中,有汽车排行榜、家电排行榜、富豪排行榜、美女排行榜,其实人们都特别喜欢看排行榜。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排行榜帮助人们简化思维,不必自己去调查太多的信息,一下就可以看到简单结论,省去了很多麻烦。尤其是权威的排行榜,对于人们的认知影响是非常大的。能在各大权威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许靖(? —222年),字文休,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三国时著名人物,年轻时即为世人所知。后经刘翊推举为孝廉,担任尚书郎。后受到益州牧刘璋邀请,受任为巴郡、广汉太守,刘备入蜀后,担任要职,列为三公。

东汉年间,许劭就自己搞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才排行榜。对每个人都给出一个基本的评价。桥玄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看出了许劭这份权威排行榜对于曹操未来发展和个人品牌树立的巨大作用,所以才极力建议曹操去找许劭。

但是许劭也是清流中人,对宦官家庭的曹操有点偏见,不肯评价曹操。《三国志》记载,“曹操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大家注意,其实许劭对于曹操的评价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后汉书·许劭传》里记载的“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一个是《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分析起来恐怕是前一个更贴切些,而且天下将乱,太平盛世一去不复返了,被评为乱世英雄,对于曹操来讲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毫无疑问,许劭的评价对于“不良少年”曹操的人生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心理学有一种现象,叫做“贴标签效应”。其实,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给学生贴上好的标签,就会产生好的效应;反之,给学生贴上坏的标签,则会产生坏的效应。

举个例子,让小孩子干活,先给他贴一个好的标签,说:“宝宝最懂事了,每次都帮妈妈干活,真棒!”然后再说:“来,这次也帮妈妈一个忙。”小家伙肯定兴高采烈地就来了!

相反,如果先贴上一个不良标签,“告诉你,不好好学习的孩子,都是垃圾笨蛋。”接着说:“来,快点写作业!! ”那孩子肯定会对着你怒目而视,心里想的是“就不写作业”。

这个现象的本质就是,评价标签是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好标签会引导出好的表现,坏标签会引导出坏的表现。来自专家权威的评价,真的会极大地影响一个年轻人的行为。桥玄的鼓励、许劭的认可,极大地影响了曹操,给他的成长灌注了正向的积极的力量。管理智慧箴言评价标签是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好标签会引导出好的表现,坏标签会引导出坏的表现。

给大家介绍一个意味深长的心理学实验:专家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的人干工作,要求他们每人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内容是提前规定好的,主要描述他们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努力工作。半年以后,奇迹出现了,原来散漫的人一个个都变成了像信中所说的那样遵守纪律、努力工作的人。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发生了变化呢?其实,就是信中他们自己给自己贴的那些积极的标签暗示和引导了他们的行动。

所以,作为领导、老师还有家长,我们大家一定要记住,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时刻不忘正面鼓励,尤其是对所谓的“后进生”,其实这些孩子身上有很多可以开发的优点,如果不负责任地给这些孩子贴上恶性标签,他们真的会破罐子破摔,自我放弃,这会毁了孩子的。相反,如果积极引导,肯定优点,教方法,多鼓励,特别是在不经意中给他们贴上好的标签,他们就会潜移默化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最善于激发的领导,是使用惩罚和恶性批评最少的人。“坏孩子”曹操,没有被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没有被系上绿领巾、黑丝带,他得到了专家的支持和鼓励,这份宝贵的财富,在最关键的时候及时出现,引导少年曹操走上了成功之路。管理智慧箴言最善于激发的领导,是使用惩罚和恶性批评最少的人。

一个腐朽集团会自己给自己培养掘墓人,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他出身宦官世家,但是他要调转枪口,朝着他所代表的集团开枪!曹操是党人和宦官的结合;这个结合从一方面看是一个怪胎,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是一种完美组合。浊流有资源没方向,清流有方向没资源,曹操两种兼而有之,浊流的资源加上清流的态度,这种特殊背景和他果敢机警、工于心计的性格,得到了社会名流的肯定、权威专家的肯定,进而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关注。在20岁这一年,曹操终于得到推荐,步入仕途,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进入仕途的曹操是如何为人处世,施展才华的?他又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呢?第二讲新官上任爱走火“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领导上任往往精力旺盛,干劲儿十足,希望尽快出成绩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但常常因为缺乏经验,工作没干好,却惹了不少麻烦事儿,搞得上上下下都有意见。由于太过年轻气盛,初入仕途的曹操得罪了不少人,甚至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前程。那么,新官上任的曹操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儿?面对危机局面,他又是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呢?他是如何克服急躁情绪,避免官场上的过火行为的呢?凭借权威的推荐及家庭的背景,曹操20岁就当领导了。俗话说“一朝权在手,就把威风抖!”特别是一个年轻人,从不起眼的布衣寒士一下子变成手握权柄的领导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肯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是往往也容易在树权威过程中,头脑发热,行为过火,摆谱耍威风,动作变形酿成灾祸。那么,初登仕途,当干部的过程中,需要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个人形象从何而来?在使用惩罚权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故事:五色棒杀人

公元174年的初秋,洛阳城北部尉的府衙内熙熙攘攘一派忙碌,按理说,北部尉的衙门不应该这么火爆,这北部尉是一个小官,相当于洛阳北市区公安局局长,品级是四百石,按现在话说,相当于副处级,在高官云集的首都,一个副处级的公安局长是很不起眼的。不过今天有点例外,这北部尉的衙门热闹非凡,仔细看去,有的人是搬砖瓦木料的,有的是运沙土垃圾的,往高处看,还有些泥瓦匠正在热火朝天地修缮外墙和大门,原来是在搞装修!

在忙碌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格外引人注意,他中等个头,面容白皙,眼神锐利,说话声音不高,但是很有穿透力,只见他穿着崭新的官服,威武地手扶佩剑站在人群中,时不时发号施令,指点干活的人们小心这里、注意那里——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新上任的洛阳北部尉曹操曹孟德。

这一年,曹操20岁。20岁的小伙子曹操,一上任就张罗着把原本陈旧寒酸的衙署大门重新整修一下。

一个单位在社会上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最重要的取决于三点,一是品牌印象,二是人员印象,三就是外观印象。院子脏乱差,大门东倒西歪,进进出出的人员或者嘻嘻哈哈,或者吆五喝六,或者萎靡不振,白天院子里狗拉屎,晚上霓虹灯三个字两个字不亮,这样的单位一定不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好印象。所以曹操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烧的就是改善“公司”的外观形象。

紧接着,曹操定制了十多根碗口粗的大棒,上边涂了五色,按照五行配五色,红黄蓝白黑对应金木水火土的原理,号称“五色棒”,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怀抱五色棒,手握生杀大权,虽然只是个副处级干部,曹操那个架势,很高大很威风!其实,这种高大威风的背后,体现的是曹操底气不足的实质。

看形象,曹操中等个头,形象一般,既没有关云长威武,也没有周公瑾帅气,曹操属于相貌平平的那类人。看背景,曹操不像刘备可以沾皇亲,也不像袁绍那样四世三公名满天下,曹操有宦官世家的背景,属于浊流,人人鄙视。规律分析:弱势补偿,缺什么补什么

一个权威性不够的人,上任之后,肯定会做一些增加自己震慑力的事情,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拍桌子瞪眼睛下狠手;就好比一个权威性足够的人,上任之后往往会做很多亲民的事情,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一样。这个规律在管理学上称为“补偿效应。”

学校上课也是这样,权威水平足够高的老师,面带微笑,号称要和学生做好朋友结忘年交;权威不够水平一般的老师,虎着脸拍桌子点名,号称狠抓挂科铁面无私。这些都属于补偿效应,缺什么补什么。大家注意,补偿是可以补偿,但是不能过火,急于树立个人形象,往往容易动作变形,补偿过度,那就适得其反了,火候很重要!

曹操搞了装修,造了大棒,还觉得火候不够,他又烧了第三把火,就是杀人立威!太平盛世重礼教,天下大乱下狠手。治乱世要下狠手,这种理念在少年曹操的心中早扎下根了。

当时洛阳城晚上是实行宵禁的,夜里不能出来随意行走。这一天晚上,曹操带了一队人抱着五色棒,正在街道上巡查,忽然就见不远处有个人影,迎着官军巡查的队伍就走过来了,仔细一看,是一个五大三粗的闲汉,衣衫不整,浑身酒气,大摇大摆的。曹操大声呵斥道:“什么人?敢违禁夜行,就不怕国法吗?! ”一般人一听这个,早给吓跑了,偏偏对面这位,不但不跑,反而站住了,带点挑衅的架势,对着曹操说:“你干什么的?管得着吗?”

曹操火往上撞,立刻派人把这家伙捆起来了,一声“大棒伺候!”就要开打,对面这家伙喊了一声,就这一声,举起的棒子又落下来,大家谁都不敢动手了,他喊的是什么呢?他喊的是:“别打我,老子是蹇硕的叔叔。”

一听“蹇硕”二字,众人下不去手了。蹇硕是谁呢?这个人在当时可是满洛阳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本来宦官势力就大,而蹇硕又是宦官中的大红人,皇帝对他言听计从,宠爱有加,得罪了他,就等于找死啊。而且还有一层,大家知道,曹操也是宦官家族出来的,曹操祖父曹腾那是伺候过5个皇帝的大宦官,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所以大家才住手了。联系实际:新官树形象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位年轻的曹少爷,就是专门要朝自己人开火的,曹操最恨的,就是有人拿宦官二字跟他套近乎。上来就跟曹操拉关系——“嗨,曹处,听说你爷爷是太监啊,呵呵,告诉你个秘密,我侄子也是!”这就出大事了。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套近乎可以,但千万不要揭短套近乎。举个例子,大美女捯饬得如花似玉,年龄快四十了,您这上去套近乎,“大姐,看样子,您有四十了吧,这家伙,打扮得真好,看着一点也不像啊,告诉您一个秘密,我也快四十啦!咱们同龄人啊!你们家老大上中学了吗?”

曹操自命清流,他属于“自己以为是狗”的猫,是猫,但是他自以为是狗!一只自以为是狗的猫,最恨的是什么,就是照镜子,有人提醒他的出身,这是曹操最恨的。现在蹇硕的叔叔就触了这个霉头,偏偏拿宦官身份来讨便宜,曹操那个牛劲、那个轴劲、那个狠劲呼的一下,就全上来了。在火把的掩映下,曹操的眼睛里闪出一道寒光,嘴里只吐出了一个字:“杀!”一顿大棒下去,人就打得血肉模糊,一命呜呼了。

新领导上任,树立形象有个基本技巧,“亲下得人,罚上立威”。和基层职工亲热能收拢人心,朝手握权力的人拍桌子可以增加影响。我们有个领导新上任,头天晚上,和门卫老大爷喝啤酒啃猪蹄子摆龙门阵,第二天开会,就把几个中层干部训得起立罚站。这一下子,个人形象就树起来了!管理智慧箴言新领导上任,树立形象有个基本技巧,“亲下得人,罚上立威。”

曹操走的就是这个路线。五色棒杀人事件,第二天就轰动了整个洛阳城,“上了当天洛阳晚报头条!”宦官的孙子,打死了宦官的叔叔。小狗咬死了大狗。人们觉得蹊跷,觉得有趣,但更多的是叫好,这些宦官爪牙平日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干了太多的坏事,打死了真是大快人心!“人在做天在看,恶有恶报,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喝凉酒花脏钱终究是病……”微博上的跟帖几千条!

有人叫好就有人烦恼,谁烦恼了,曹操的爹。曹嵩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这么莽撞,竟然把一个阵营里的自己人给打死了,自己在圈子里怎么交代,以后还怎么混呀。

曹嵩想的是小圈子,是个人私利;但是,曹操脑子里没有想这些,曹操想的是远大的政治抱负。打死蹇硕的叔叔,是他给天下人的一份政治宣言,这份宣言就写着八个字:“划清界限,树立威信。”不被自己的出身和小圈子利益所束缚,能高瞻远瞩追求理想,这就是我们从曹操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看到的英雄气概。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要烧的,但是必须要有方法有技巧,不然很容易烧火变走火,那么注意哪些问题呢?结合曹操上任的经验,我们强调三个要点。要点一:设置容忍底线,赏罚严明

曹操的英雄气概,在整个宦官集团来看,说小了是愣头青的莽撞,说大了就是来自身边的一次公然挑衅。社会轰动了,官场震动了,整个宦官集团也惊动了!出名是要付出代价的!曹操出名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曹操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之中。

洛阳北部尉这个职务是不好担任的,为什么呢?洛阳当时是帝国的一个县,但是是首县,因为洛阳是东汉王朝的首都所在。汉代的这个制度,县一级的一把手,有两个副手,一个叫丞,一个叫尉,丞负责的是民政、财政,尉负责的是军事、治安。曹操担任洛阳尉当中的一个,负责北部地区的治安,叫洛阳北部尉,他的级别是四百石,也就是说曹操担任的是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洛阳是都城,心脏地带啊,冠盖满京华,处处是权贵,这些人是没有人惹得起的。可是首都地区的治安是不能不维护的,怎么办呢?所以非得有一个特殊的人,这个人得根子深背景硬,得点子多脑子快,得下狠手不信邪,才能镇得住。这是一个既需要本事更需要本钱的职位,从这点上看,曹操真的很合适。

首先,曹操有本事,管理工作做得扎实到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棒陈列在署衙外边,这叫提前预警。

大家注意,一个管理者下狠手执行处罚,需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预警原则、及时原则、平等原则、相关原则。管理智慧箴言一个管理者下狠手执行处罚,需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预警原则、及时原则、平等原则、相关原则。

关于这四个原则,管理学有个著名的比喻,叫做“热炉原理”——

设置惩罚机制就好比在屋子里放一个滚烫的热炉子,我们知道热炉会烫人,但是“烫人”符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个是“预警原则”,热炉在烫人之前,首先要让人感觉到热,警告大家别碰我。曹操把大棒立在门口,告示贴在墙上,就是预警。

热炉的第二个原则叫“平等原则”。什么人摸炉子都烫,不能因为是班主任,是校长,是富二代,是圣人就区别对待,谁摸炉子就烫谁,这叫惩罚机制一视同仁。

第三个原则叫“及时原则”。摸一下炉子,半年后手上起了泡,那炉子就是妖精。处理一件事情,我们的意见叫“三天有下文,一周有结果”,这叫及时原则。

最后一个叫“相关原则”。就是谁来烤火,我烫谁。这叫谁的行为谁承当。

这四点曹操都做到了,属于按律而行,有理有据,有板有眼,做的都是分内之事。而且效果很好,“京师敛迹,莫敢犯者”。对改善京城治安状况起到了明显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痛恨曹操的人一时之间还真的找不出什么理由来陷害曹操。

分析完曹操的本事,还需要分析一下曹操的本钱:一、背靠大树好乘凉。曹操的祖父曹腾是皇上信任的宦官,历侍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五个帝王,时间长达三十余年。深得皇帝信任和喜爱,饮食赏赐都与众不同。桓帝登上皇帝宝座就是曹腾的策划。那属于公司资深副总,能决定董事长人选,这个力量和手腕非一般人能比。曹操的父亲曹嵩也做到了当朝太尉这样的高官,曹操的背景很硬,一般人是不敢碰的。二、朝中有人好办事。曹腾同一般宦官相比还是有所不同的,他对官僚士人并不抱一概排斥的态度,相反还比较注意推荐其中的贤能之士,所以,曹家是有一个自己的圈子的,有相当一批人是曹氏的支持者,其中有感恩的,有趋炎附势的,有有共同利益的,这个队伍很庞大,形成了一股势力。曹操在前边打拼,他可不是孤军奋战,临门一脚是曹操射的,但“他不是一个人”!比如,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是当时的洛阳令司马防,这位老先生是河南温县人士,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权势权势”,权要靠势来支撑,曹家势大,影响深远。司马防(公元149—219年),字建公,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其父司马俊是东汉颍川太守。司马防生于汉桓帝建和三年(公元149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终年71岁。有八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晋宣帝司马懿是其次子。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相信,曹操在担任北部尉之前,对形势是有个基本判断的,不打无准备之仗是他的特点。所以五色棒杀人,并非是曹操的莽撞过火,而是在形势判断基础上的一次大胆突破。当形势发展需要一个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时候,别的人胆大点的在观望,胆小的干脆就退缩了,而曹操果断出手,挺身而出,这份勇气和魄力令人佩服。

不过,曹操毕竟年轻,他对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还是估计不足,《三国志》上记载,在曹操棒杀权贵之后,“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这一招叫做明升暗降。没等曹操从飘飘然的得意中缓过神来,一纸调令就将他赶出京城靠边站了。

曹操的第一个职业梦想是扮演“青天大老爷”,为民请命,为天下除奸,不过这个梦半路夭折。在去顿丘的路上,曹操安慰自己重新振作,他决心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在顿丘变成现实,所谓当官一任,造福一方,有一片施展才华的天地就好。京城不行,在顿丘一样为人民服务嘛!不过,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有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已经悄悄向他逼近!要点二:抓住典型事件,追究责任

光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78年,朝廷出了一件天大的事情,汉灵帝的老婆宋皇后被当权的宦官王甫诬陷,打入冷宫而死。大家注意,一个家奴宦官,居然可以挑拨皇帝和皇后的夫妻关系,而且居然可以怂恿皇帝把自己的老婆整死,在今天看来,其本质就是家里被外人挑拨,老公把老婆打死,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我们首先恨的不是挑拨者,我们首先恨的是这个丈夫太糊涂,太心黑。因此,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不怕出现奸险小人,就怕出现昏庸的领导。“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昏庸的汉灵帝,做出了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听信奸佞的谗言,害死了自己的老婆,同时,皇后的家属也受到了株连,皇后的父亲宋酆、哥哥宋奇一同被杀。一家人都死了,死了以后无人收尸,后宫的太监们也有存着良知和正义感的,这些人怜悯宋氏一家无辜被害,大家凑钱收尸,把皇后一家送回老家埋葬了。

这件事情直接影响到了曹操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什么呢?因为曹操的堂妹嫁给了宋皇后的哥哥宋奇,这样一来,曹操就成了宋皇后娘家的亲戚。因为这点关系,曹操在这桩大案中受到株连,被免去了顿丘令的官职,遣返回乡。

曹操第一次出来做官,以轰轰烈烈开始,以冷冷清清结束,他沮丧地回到了老家谯郡,闭门读书。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打击了刚20出头的曹操,让他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国家和这个政府,也重新反思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理想是火热火热的,现实是拔凉拔凉的!

年轻人都要经历一个幻想—破灭—回归的成长过程。一、童年和少年时听了好多童话、好多美好的故事,使用好人坏人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二、等到步入社会才发现,现实根本没有童话里说得那么完美,有太多的不满意、太多的无可奈何,于是幻想破灭,备受打击。三、在这样的打击中,逐渐清醒起来,通过学习和总结,一点一点积累经验,放下童话重新认识世界,坚定信念去追寻理想。这样的过程完成得越早,一个人的成就就会越大。

20岁的曹操正在经历着这个痛苦的转变过程。在老家蛰居的这段时间,曹操除了关注国家大事,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娶了卞氏。这是曹操一生中的第二个女人,卞氏是歌女,容颜秀丽,而且秀外慧中,读书明理,在青年曹操最苦闷彷徨的时候,卞氏的出现犹如一片阳光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温暖。而且卞氏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了曹魏政权乃至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方式,是一个女人特有的方式,什么方式呢?就是卞氏生了三个出色的儿子,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所以有人问我: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是谁?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是哪里?你觉得最好吃的菜是什么菜?我的答案是:最伟大的人是母亲;最温暖的地方是妈妈的怀抱;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历史的进步离不开英雄伟人,而这些英雄伟人是母亲培养创造出来的。男人创造历史,女人创造男人;孩子有伟大和平凡之分,但是每一位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母亲都是伟大的。

在老家闲居了不久,曹操再次被拜为议郎。这是一个专门给皇帝做顾问、提建议的官职,其职务的特点就是没有具体工作,专门负责有权上书言事,眼看着“青天大老爷”做不成了,他开始酝酿自己的第二个职业理想:就是扮演猎犬的角色,做一个正义的化身,像猎犬一样朝着邪恶和不公狂吠。

按照《三国志》记载,当时朝廷主管基层干部考核的三公,与宦官勾结,以权谋私,打击贤良。对于有宦官背景的,一律评优等评先进,进行破格提拔,对于没有宦官背景的一律交罚款过关,交不起罚款的一律下岗。用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想一想,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时代。上级检查组来了,你要说“我二表哥是太监,在泰国做的手术。”得了,立刻考核优异,提拔正处。你要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家祖孙三代都是纯爷们!”得了,考核不及格!

这种丑恶的行为遭到了曹操的切齿痛恨,他立即上书皇帝揭露问题。“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征者皆拜议郎。”这次上书的矛头从表面上看,被陷害的人得到了保全,错误被纠正了,正义得到了伸张,但是从本质上看,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我们要和大家探讨一下,一旦组织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应该怎么纠正。

搞企业搞管理的,大家经常会遇到下属犯错误的问题,那么一个错误在什么情况下才算真正得到纠正呢?很简单,什么时候追查出主要责任者,并且在主要责任者承担了责任以后,错误才算是真正得到了纠正。

比如,我们搞一个大型活动,现场的设备没有及时到位,活动开始前,这个问题被发现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设备及时运到,活动如期举行了,那么算不算把问题解决了呢?不算!在活动如期举行的同时,必须要搞清楚,是谁的问题导致了设备没有到位,责任者要站出来承担责任,该检讨检讨,该扣奖金扣奖金,只有这样才算是问题解决了。

我们看看东汉政府的管理能力如何。那么多清廉的地方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莫名其妙说撤职都撤职了;紧跟着,有人写内参反映问题,于是莫名其妙说恢复待遇又都恢复待遇了。

整个事件不了了之,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问题是由谁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没有人去追究。这样的管理如同儿戏!

我欣赏一种管理态度——出了问题,要给个说法!你主管部门说,“对不起,我们搞错了,鞠躬,下不为例!”这样行不行?这样不行。你必须给我讲清楚,为什么搞错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谁的责任,责任者站出来做检查,保证不再犯错,这才叫解决问题。

从曹操上书言事这件事情上,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东汉政府的腐败无能,上梁不正下梁歪。曹操对这种现状是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但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和谁去斗争,以及用什么方法去斗争。

明明看到问题,却就是找不到解决办法,这是年轻人初入职场最苦恼的一件事。而且,就在曹操苦恼的时候,危险再一次降临到他的身边!和曹操一起上书揭露贪腐的,还有司徒陈耽,《后汉书·刘陶传》记载:“宦官怨之,遂诬陷耽死狱中。”曹操再一次侥幸逃脱,此后,曹操再也没有向皇帝提出任何新的意见和建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