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19:42:14

点击下载

作者:孙树椿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颈椎病

颈椎病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由于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而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椎间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使邻近的软组织 (包括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等)受累,表现出诸如颈项强痛、肩臂麻木、头晕目眩甚则瘫痪等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综合征,亦称颈椎综合征。

颈椎体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颈椎为整个脊柱中最小的椎骨,共7个。第一、二和七颈椎结构形态特殊,属于特殊颈椎。第一颈椎称为寰椎,其无椎体,仅由前后两个骨弓及两个侧块相连构成环形结构。第二颈椎称为枢椎,其不同于其他椎体的特点是,自椎体向上有一柱状突起,称为齿状突。第七颈椎又称为隆椎,为颈椎最下面的一个椎体,其棘突在颈椎中最长而且接近水平,屈颈时能在颈后触及,可作为定位用的骨性体表标志。第三、四、五、六颈椎为普通颈椎,颈椎体较小,呈椭圆形,其上面的横径呈凹陷形,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颈椎的凹陷处,互相嵌入,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椎体前面上下缘附着前纵韧带,后缘较平坦,上下缘有后纵韧带附着,外侧缘有与上位椎体相接的唇样突起 (钩突),即为Luschka关节 (或称为钩椎关节)。颈2~6横突上有一圆孔,称为横突孔,其内走行椎动脉。颈椎椎弓根较细,椎弓窄长,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关节突短粗呈柱状,位于椎弓根和椎板的联结处。棘突稍倾斜向下,末端分成叉状。上关节突的关节面突向后上方,下关节突指向前下方。

颈椎各椎体借助于椎间盘及各种韧带结构相互连接。

(1)椎间盘是椎体间的主要连接结构,自第二颈椎起,两个相邻的椎体之间都有椎间盘,6个颈椎间盘的厚度占整个颈椎高度的1/4。椎间盘由纤维环、上下软骨板和髓核三部分组成。(2)韧带主要有前、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

①前纵韧带:起自枕骨的咽结节,向下经寰椎

颈椎体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前结节及各椎体的前面,止于第一或第二骶椎的前面,在颈椎处较阔而薄,与椎间盘和椎体的边缘紧密相连,张力和弹性较大,可限制颈椎过度后伸。

②后纵韧带:细而坚韧,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颈2椎体,向上移至枕骨,向下依次沿椎体后缘达骶管与骶尾后韧带相移行。后纵韧带与椎体的上下缘之间紧密相连接,和椎体连接较松。

③黄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椎板之间,上缘起于上位椎板下缘的前面,止于下位椎板上缘的后面,外缘止于关节突。颈椎的黄韧带薄而较宽。在正常情况下,黄韧带可限制脊柱的过度前屈。

④项韧带:颈椎棘上韧带发育形成项韧带,为三角形的弹力纤维膜,基底部向上方,附着于枕外隆凸,尖部向下,与寰椎后结节及下六个颈椎棘突的尖部相连。

⑤横突间韧带和棘间韧带:位于颈椎各横突或棘突间,不甚发达。

颈椎的正常活动范围有多少

颈椎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脊柱节段。其活动范围是:屈曲可达90°,后伸可达45°,左右旋转接近90°,左右侧屈可达45°。如果颈椎或颈部软组织有病变,则颈椎的活动范围会相应减小,并可出现其他症状和体征。但值得注意的是,颈椎的活动范围与颈椎骨质病变程度不成正比。

什么是颈椎的生理曲度

正常人的颈椎侧位X线片可见各个颈椎的序列形成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在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或颈椎生理前凸。人的颈椎有7个椎体,每两个之间有一个椎间盘,颈1~2之间缺如。颈椎椎间盘前缘高度约为后缘的2~3倍,这样可使椎间盘适合于上、下位椎体的形状,并维持颈椎的生理前凸。所以说,颈椎生理前凸的形成是由于颈椎的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可增加颈椎的弹性,起到一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并防止大脑的损伤。

颈椎曲度发生改变有何临床意义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颈椎侧位X光片可见颈椎曲度变小、变直、颈曲中断,甚则颈曲反张。导致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主要有:急性颈部肌肉扭挫伤,颈部肌纤维组织炎,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寰枢关节半脱位,强直性脊柱炎,落枕以及颈椎的肿瘤、结核、化脓性感染等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变而导致。所谓退变,就是人体器官的老化。人体在30岁以后即发生退变,所以说中老年人容易患颈椎病,以40~60岁为高发年龄。此外,由于工作的需要,有些人颈部要长期保持特殊的姿势或强迫体位,如果不注意预防,很容易发生慢性劳损而产生颈椎病症状。如长期伏案工作人员、司机、打字员、会计、电脑操作人员、低头和耸肩工作者,这些人均易发生颈肩劳损。挑、抬、抛、掷等重体力劳动者,用力不当时也容易损伤颈、肩、腰背软组织。劳损因素如能及时纠正可获痊愈,否则,会发展成骨与关节的损伤,最终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基础,是内因,而外伤则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研究表明,有过颈部外伤史 (如车祸)的人更易在日后发生颈椎病。

中医是如何认识颈椎病的

中医学将颈椎病归属在 “痹证”、“痿证”、“眩晕”、“项强”等的范畴,认为颈椎病的颈、肩、臂痛的症状多与外伤或气血虚衰、感受风寒湿邪有关,而头昏、目眩、耳鸣等症则多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1)外伤:跌仆、闪挫等外伤使颈部的筋肉、脉络等受到损伤以及关节错位 (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发生气滞血瘀。临床上出现肩、背、肢体疼痛等症状。(2)风寒湿外邪侵袭:老年体虚、气血衰少或久居寒湿之地,易为风、寒、湿邪所累。邪袭机体,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筋脉失于濡养而引起颈项、肢体的疼痛、酸麻及屈伸不利的症状。(3)肝肾亏虚:素体虚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肢体筋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脑为髓海,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可使脑府失养,出现耳鸣、目眩。(4)痰湿阻络:痰是人体病理变化的产物,可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不通,不能濡养脏腑筋骨。痰湿阻于人体不同部位的经络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如痰湿上逆头部多见眩晕、突然跌倒、恶心、呕吐;阻于四肢者多见四肢麻木疼痛。

颈椎病的病因有哪些

(1)外伤:颈椎是人体脊柱活动最大的部位,易遭受外伤。损伤可以加剧颈椎退变,破坏颈椎原有的平衡。(2)慢性劳损:慢性劳损可造成颈椎小关节退变、颈部关节囊和韧带松弛、颈椎节段间失稳,是导致颈椎病发生的重要诱因。(3)颈椎退行性变:随着增龄,或由于颈椎不断劳损可使颈椎间盘、颈椎体、椎间小关节、椎体局部韧带发生退行性变。退变后,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可刺激颈部的血管神经而发生颈椎病。(4)先天性因素: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颈椎椎体融合、第一颈椎发育不全、颅底凹陷症、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退变,特别是颈椎再受到外伤,更易发生颈椎病。(5)咽部炎症:当咽部有急、慢性感染时,可直接刺激邻近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以致造成该处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和椎间关节内外平衡失调,椎体间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产生颈椎病。

颈椎病是如何产生的

(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含水量减少,失去弹性。随着纤维环弹性的逐渐降低,在劳损状态下纤维环可产生裂隙,软骨板也有变性,椎间隙狭窄,颈椎失稳。在外力的作用下易使颈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产生症状。(2)椎间小关节改变:当椎间盘发生退变,椎间小关节囊松弛,活动度增大,椎间小关节所承受的力量因而增加,日久形成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症状。(3)韧带改变:黄韧带在中年以后多有肥厚改变,显著肥厚时可使颈脊髓后方受压迫。后纵韧带因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也可有微小撕裂,继发纤维化或钙化。韧带钙化后使颈椎管容积变小,易压迫颈脊髓而产生症状。(4)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韧带松弛能引起椎节失稳,牵拉骨膜和后纵韧带,在局部形成血肿。血肿钙化可引起椎体后缘或侧缘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神经根或脊髓而产生症状。

颈椎病的类型有哪些

1994年制定的颈椎病诊断疗效标准中将颈椎病按病理分型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其他型。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同时存在者可称为混合型。这种分型方法比较简易、方便又能说明问题,因此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分型方法。

什么是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指以颈部症状为主的颈椎病,临床极为常见,其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颈椎的退行性变,引起各椎间节段的松动和不稳,尤其在劳累过度和突受寒冷刺激后而加剧。椎间失稳可使脊柱的内外平衡失调、小关节错缝、小关节囊产生嵌顿或椎间盘纤维环受到不正常的压力,这些改变能刺激分布在纤维环外层、后纵韧带等处的窦椎神经末梢,反射到颈脊神经根后支,从而引起颈肌痉挛。

什么是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以颈神经根受刺激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一种颈椎病类型。临床上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1)外伤:颈部的急性外伤,如直接暴力的挫伤或间接暴力的扭伤,往往可引起颈椎间盘脱出,尤其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更易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破裂后脱出的髓核常向侧后方移位,使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产生急性剧烈的根性痛症状。(2)劳损:长期低头工作可引起颈部的肌肉、韧带与关节的劳损,使颈椎的内外平衡状态失调,椎间节段失稳。椎体后缘因韧带牵拉形成骨赘,可压迫刺激神经根,形成神经根炎,局部充血、水肿,而产生根性痛症状。

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椎动脉受到卡压或刺激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发病机制的一类颈椎病。

本病多是由于增龄,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椎间盘变性脱水,椎间节段失稳,代偿性的骨赘增生,尤其是钩椎关节发生退变增生后可向外侧可直接压迫椎动脉,使其发生迂曲和管腔狭小。椎体后关节的上关节突增生或该关节单纯向前移位可使椎间孔变小,也常可使椎动脉受压。此外椎体失稳轻度滑脱移位后椎体后缘亦可直接压迫椎动脉。椎动脉周围存在着丰富的交感神经丛,因而颈椎失稳,钩椎关节增生,也极易刺激攀附在椎动脉表面的交感神经,引起继发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脑部的症状。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性突出、椎体后缘或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或黄韧带肥厚等因素压迫以及椎间关节不稳等因素损害脊髓所致的一类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可因颈椎急性外伤,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挤压颈脊髓或外伤后局部血肿压迫脊髓,又可因局部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对脊髓的束缚和压迫而发病。此外慢性劳损使颈椎发生退行性变,脊柱内外平衡失调,椎节失稳松动,椎体后缘形成骨赘,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髓核突出等因素均可能突向椎管压迫脊髓。当脊髓某组血管遭受压迫或刺激时则可出现狭窄、痉挛,脊髓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损害。脊髓型颈椎病中,颈脊髓的损害多是由于局部血供不足和机械压迫二者作用相加的结果。

什么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后或受到外伤等因素刺激了颈部的交感神经,使之兴奋或受到抑制,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症状的疾病。

颈部交感神经存在广泛,颈椎较其他脊椎的活动度都大,因而颈椎关节易受到外伤和磨损。损伤后发生的慢性创伤性炎症,可直接或反射性地刺激这些交感神经末梢,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表现出交感神经紊乱的一系列症状。如交感神经受刺激后可使椎动脉痉挛,影响了椎动脉供血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可通过影响颈内动脉的血供而出现眼胀、视物模糊等;可通过影响咽丛神经出现咽干、咽部异物感等;也可通过影响心上、心中、心下神经出现假性心绞痛症状。

什么是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上将同时具备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混合型颈椎病。由于神经根、椎动脉、颈脊髓、交感神经在颈部解剖上联系密切,在发生颈椎病时其同时受累的情况较为多见。尤其是在颈椎病的急性期,由于局部的无菌性炎症较重,可同时累及两个或多个部位,表现出混合型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通过的颈椎病诊断标准如下:(1)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他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3)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可对X线片上的阳性所见加以描述。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颈型颈椎病多见于青壮年,也可个别的见于中老年。症状常见颈部酸痛不适,自觉有头部不知放在何种位置好的感觉,尤以持久看书、写字和看电视时加重。颈部僵直。肩背部肌肉痉挛,僵硬发板。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明显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阴性。

X线检查,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关节失稳,出现 “双边”、“双突”等征象。有的可见颈曲反张或中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患者颈肩臂疼痛,可为持续性酸痛或阵发性剧痛,或为针刺样、电窜样疼痛。咳嗽、喷嚏时可使疼痛加重。下颈段的病变可出现肩、臂、手沿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和麻木。病程较长者可有患肢无力,握物不稳。颈肌紧张,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及棘突旁压痛明显,甚至可出现放射痛。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等处可找到压痛点。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X线检查,可见钩椎关节增生、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项韧带钙化、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变形。

神经肌电图检查可见受累的神经根支配肌节出现低电压、丛形电位或多相运动电位。正中神经、尺神经的传导速度可有不同程度降低。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可见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眩晕如坐舟车,常可因突然旋颈而加重,可伴有耳鸣、耳聋等症状。头痛多偏一侧,以颞部多见,疼痛多为跳痛、胀痛。当在某一体位转动颈部时发生猝倒,随后清醒。常伴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视力减退、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颈肌紧张、痉挛。病变椎体节段处棘旁可有压痛。颈部不敢活动,否则会使头晕、头痛明显加重。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痉挛发硬。

X线检查,可见椎间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曲变直或反张,椎间节段失稳。注意要常规摄张口位片,观察寰枢椎是否有移位。

经颅多普勒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或障碍的表现。

椎动脉造影检查可见椎动脉扭曲,狭窄 (骨赘压迫)。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颈部症状轻微,仅有轻度不适。多先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下肢麻木无力,双腿沉重发紧,步态不稳,行走时有踏棉感,继而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麻痛无力,不能完成精细动作。严重者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则四肢瘫痪,卧床不起。检查可见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有感觉障碍,但分布不规则。生理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X线检查:侧位片上如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比值小于0.75,可认为有椎管狭窄。

CT检查:可见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颈椎间盘突出。

MRI检查:为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依据。可见颈间盘髓核信号发生改变,突入椎管,硬膜囊受压出现压迹。如颈脊髓长期受压可见脊髓变性的信号。

脊髓造影:可以了解脊髓受压的部位和性质以及椎管狭窄和骨赘的情况。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有典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头部症状,头晕、眼花、眼睑下垂、眼球内陷、瞳孔缩小、眼胀痛、干涩,眼冒金星,视物模糊,甚则失明,耳鸣;心脏症状,心悸、心慌、心前区疼痛;周围血管症状,手足发凉或发热、多汗。尤以周围血管症状明显,其次是脑部症状,血压异常。

交感型颈椎病多无明显体征,仅有部分患者可能有颈部屈伸或旋转时略感不适。

X线检查:可见颈椎退行性变,或有椎间隙变窄, 椎体失稳, C3~4, C4~5 为较常见的椎节不稳节段。也有的患者X线检查可无任何异常表现。

混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本型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表现为具有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具体表现见前述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可见颈椎广泛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椎体节段失稳,项韧带钙化等。如必要时可行CT、MRI、椎动脉造影、经颅多普勒等辅助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有什么特点

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在不同颈椎病分型中均有差异。常见的疼痛种类有以下几种:(1)放射性疼痛:多见于根型颈椎病。患者常诉说颈部和上肢有连续不断的窜痛、刺痛或麻痛,沿上肢向手部放射。这提示颈脊神经根受到了刺激、压迫或牵拉。放射性疼痛分布区与受累神经节段神经分部区相一致。(2)局部疼痛:颈椎病患者颈部多呈酸痛、钝痛或隐痛、少数为刺痛,而且自感发板发紧,以颈型颈椎病为明显。这是由于刺激了颈部分布在椎间小关节、椎间韧带等处的窦椎神经所致。(3)血管性疼痛:颈椎病患者的血管性疼痛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机械性卡压或神经刺激,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因缺氧而产生许多致痛物质造成的偏头痛。血管性疼痛的特点多为一侧性,发作短暂,呈跳痛或灼痛,常伴有眩晕。(4)牵涉性疼痛:颈部的牵涉性疼痛常见于神经根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同时受累,可引起相应的内脏区的疼痛,如心绞痛或胃痛症状。临床上易与内脏疾病相混淆。

颈椎病的局部压痛点有哪些

(1)颈椎棘突压痛点:棘突的压痛、叩痛对诊断有定位意义。患有颈椎病时以C5、C6、C7棘突的压痛较为常见。(2)颈椎棘突旁压痛点:有时可发现明显的压痛及软组织痉挛,说明神经根在此处受压,对诊断可有一定的定位意义(3)前斜角肌压痛点:病人头转向健侧并稍侧屈,向患侧旋转,深吸气后闭气,将手指在其锁骨上沿胸锁乳突肌外缘向内上方压迫,可扪及前斜角肌下端,轻轻触压以了解该肌硬度及是否有压痛。如出现明显压痛并向腋部及胸前放射,可提示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心综合征)(4)枕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相当于风池穴):枕大神经出口处位于乳突与枢椎棘突之联线中点凹陷处,枕小神经出口处则在乳突后下方的胸锁乳突肌后缘处。累及寰枢椎的颈椎病最易出现枕神经出口处压痛。

患颈椎病时出现病理反射是什么信号

有的颈椎病患者在临床检查时会出现病理反射,病人可能对病理反射的意义不太清楚。简单地说,如果出现了病理反射,再加上相应的颈椎病症状和体征,就可以认为患者颈脊髓的锥体束受到了损害。临床上只有脊髓型颈椎病才会有病理反射的出现。

病理反射的种类有哪些

(1)霍夫曼征:检查者以左手托住病人腕部,用右手指夹住其中指。快速地用拇指向掌侧弹拨其指甲,以使其中指远端指节屈曲。阳性者,患者拇指与其他手指同时向掌侧屈曲 (拇指尚有内收动作)。(2)巴彬斯基征:用钝器划足底外侧,若出现趾背伸,其他四趾成扇形分开为阳性。(3)奥本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背侧在胫骨前、内侧处由上而下划过,阳性者为趾背伸。(4)夏达克征:检查者用木签等划外踝下部和足背外侧皮肤,阳性者表现为趾背伸。(5)冈达征:检查者捏压腓肠肌肌腹时,出现趾背伸反应为阳性。(6)踝阵挛:检查者一手托患者腘窝,另一手握其足用力使踝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