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理论的量子假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00:26:01

点击下载

作者:葛俊明

出版社:树上微出版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经络理论的量子假说

中医经络理论的量子假说试读:

内容摘要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思想实验的视野,将经络学说的基础要素与量子理论的核心理论以“对偶性”相耦合,探索中医经络学说的量子假设,揭示两千年前中国的量子原理,提升中医经络理论的科学属性认知,促使形成中医理论国际化语言,开启中医基础理论跨学科发展的新征程。关键词:经络学说 腧穴 量子原理 理论耦合 中医量子学

Summary

Meridia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CM theory. The basic elements of meridian theory are matched with the core of quantum theory and are coupled with duality bringing the thoughts to the visions and expounding the quantum principle of TCM meridian theory, revealing China s 2000 years ago. The achievements of Quantum Principles enhance the scientific attributes cognition of TCM meridian theor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language of TCM theory, and open a new journey of inter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TCM basic theory.Key words:meridian theory;acupoint;quantum principle;theoretical coupl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ntum

引言

中医经络学说(广义包括腧穴在内)是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释病理、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础。是针灸、拔罐、刮痧、按摩、气功甚至中药等治疗手段的重要基石。经络的神奇布局和独特作用引起中外专家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针灸这一以经络和腧穴为基础的中国特有的治疗方式,在2006年5月20日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0年,中国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但是对于中医经络学说量子化角度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中医经络学说更具国际化传播的优势,对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中医经络学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东方智慧的结晶。中医基础理论与量子论的耦合具有时代意义。

1、文献与回顾

1.1 神奇的经络

1.1.1 经络学说极简史中医经络学说的文献,现存最早的记载当属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竹简《脉书》。另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脉法》一书,表明当时已经初步形成了腧穴的概念。而“经络”一词首见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内经》)中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见《中国医学文化博览》)。《黄帝内经》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标志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分为《素问》和《灵枢》(唐以前称《针经》)两部分,其中《灵枢》比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为后世针灸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见沈雪勇《经络腧穴学》)。成书于西汉末至东汉延平年间的《黄帝明堂经》,属第一部腧穴学专著,是对汉以前散在医书中的针灸腧穴文献的一次全面总结。大约成书于汉代的《难经》(原称《黄帝八十一难》),首先提出“奇经八脉”和“八会穴”这一名称,完善了各经五输穴的五行配伍关系。东汉末的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运用六经辩证,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应用。魏晋时期皇普谧编集的《针灸甲乙经》(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书中记载经穴349个,有交会关系的84穴。该书于公元6世纪传至日本、朝鲜等国。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中均提到《明堂流注偃侧图》,简称明堂图,为经穴的前、侧、后图。隋唐时期,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五色“明堂三人图”,首载阿是穴和指寸法。唐朝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及汇编《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对经络、腧穴已按气血流注次序排列,开创循经考穴的先河,对经络腧穴理论体系的完善有重要意义。宋代早期官方编写《太平圣惠方》(其中含《明堂上经》和《明堂下经》两卷),后期编写《圣济总录》,按经排列腧穴。北宋翰林医官王惟一奉诏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共载354经穴。次年铸成“铜人”经穴模型2座,并以图经刻石,对统一经穴定位影响甚广。金代何若愚写成《流注指微针赋》一篇,阎明广加以注释并扩展为《子午流注针经》一书,是子午流注法的初期著作。金末元初,窦默著有《针经指南》一书,提出络、横络、丝络、孙络这样经络体系的新观点。元代滑寿编著《十四经发挥》,将任督二脉和十二经并论,对后世循经考穴影响甚广。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高潮。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影响最大,内载经穴359个,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明代李时珍作《奇经八脉考》,对《十四经发挥》进行了补备。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载有经穴歌诀,首次将经脉图与经穴图分别绘制。李学川《针灸逢源》一书,共载有经穴361个,是对经穴的又一次总结,此经穴数被沿用至今。清代在药物归经和运用方面有所发展,严西亭等人的《得配本草》、赵观澜的《医学指归》及姚澜的《本草分经》,都将经络学说与药物结合起来,认为“何经之病,宜用何经之药”,为分经辩证用药奠定基础。1.1.2 基本理论概述1.1.2.1 经络体系:是人体内一张看不见的立体的网。而这张网相连接的结点主要形成为腧穴,也就是穴位(也有一些特殊穴位不在经络上),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归于经络,与经络及脏腑关系密切。本文的经络取广义包括了腧穴。表1 经络系统及流注方向表表2 腧穴分类表1.1.2.2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的理论。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脏腑与体表及全身各部的联系通路。中医通过经络及腧穴的异变(比如“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通过循行规律,推定脏腑病变,再通过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判断疾病的类型,为整体施治奠定基础,这是经络腧穴的诊断功能。中医同时通过对经络腧穴的刺激,也就是通过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气功或者药物归经等,实现对应脏腑疾病的治疗。所以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具有联络、运输气血、感应传导、调节平衡(机能活动)等作用。1.1.2.3 经络的现代研究:通过声、光、热、电、磁、核及生化等现代手段对经络进行了考证,测量出经络循行线具有现代物理化学特征,比如高振动音、高冷光、高红外辐射、低阻抗、显性或隐性传感、高钙离子浓度等特性。并且测得其十四条约1毫米的经络循行路线,与我国2000年前传承下来的经络走向惊人的一致。图1 经络简化示意闭环图

1.2 神秘的量子

1.2.1 量子论极简史量子,起初是指微波辐射中不可分割的最小能量单元,“光量子”(光子)的提出强化了量子观念。后来泛指符合量子力学的所有微观粒子,比如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20世纪20年代,量子理论初步形成。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假设。也即黑体辐射定律-谐振子能量量子化(“黑体空腔器壁上的原子谐振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且谐振子与腔内电磁波的能量交换也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说,存在能量单元的情形,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状态),并诞生了普朗克常数h。而这种不能再分割的最小辐射能量单元,就是所称的“量子”。这个假设被视为量子论的开端。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来解释光电效应。光量子是近代物理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暨此他阐明光的波粒二象性(其他如提出相对论等众多跨时代物理理论)。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发表氢原子理论。此后从原子结构理论出发解释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1928年提出的互补(并协)原理,是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主要作者之一。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发现物质波,提出微观粒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后致力于发展波动理论的因果律解释等。1925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与玻恩和乔丹合作创立量子力学第一种有效形式——矩阵力学,后来发现不确定关系,与泡利共同创立量子场论,又阐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核子构成,引入同位旋概念,给出宇宙射线簇射理论等等。1925年,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玻恩与海森堡和乔丹创立矩阵力学,1926年给出薛定谔方程中波函数的概率解释,让波动方程可以真正地被运用。但是这种概率论和统计学被引入量子论中,使微观物理中出现随机性作用,这曾使爱因斯坦难以接受,被称为“上帝不会掷骰子”。1925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借助量子泊松括号发展了量子力学的q数理论,被证实与矩阵力学完全等价。后完成量子力学表象转换理论。1927年将电磁场量子化。后写出Dirac方程自然导出电子的自旋,1930年出版《量子力学原理》一书。并为量子化引力做了准备工作。1925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后用矩阵力学解出氢原子的能级和光谱,引入泡利矩阵描述电子自旋,后与海森堡合作创立量子场论。提出中微子假说等等。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建立了量子力学的科学基础。他创立量子力学第二种有效形式——波动力学。1935年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1944年完成《生命是什么》一书,也被视为量子生物学的开端。1.2.2 核心理论板块量子世界很玄幻。目前我们的物理世界主要是用经典理论(宏观世界,具有清晰性、确定性)和量子理论(微观世界,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来解释的。目前两个理论系统尚未打通,为此努力又诞生了弦理论和超弦理论。量子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因为其对微观世界怪诞、离奇、荒谬、颠覆常理性的描述,引起人们的疑虑。甚至作为量子理论先驱者之一的爱因斯坦,也对量子物理违反经典物理“定域性”的随机性深表厌恶。但量子世界或许就是这样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深入理解它,诚如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所说“我认为我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在本文中,笔者将“量子理论”、“量子物理”、“量子力学”作等价的概念处理,尽管他们有所不同。著名的双缝实验与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叠加态。双缝实验,最早是发现光的衍射效应的一个实验,后来用于对电子等粒子的实验,同样出现了衍射图像。说的是用一个立起的开了两条极小缝隙的板(或屏),不远处还有一个平行立起的板(或探测屏)。当用电子枪发射一束电子通过第一块板的两条缝,最后入射到第二块板时,在第二块板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揭示了电子以下方面的特性:一、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是粒子,也体现波的性质。二、不可分的电子似乎同时穿过了两条缝,这很诡异。三是电子在“飞”的过程中,可能在这里,也可能在那里,或者同时在这里也在那里,处在“弥漫”状态,是一种叠加态。叠加原理是量子的一个重要特性。上帝不会掷骰子与不确定性。不确定原理是量子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由海森堡提出的,核心原理是,电子由于其位置与动量(动量是指质量乘以速度)是不对易的,不可能同时完成了解位置和动量。也就是说,粒子具有成对的属性,如果精确地测量到粒子的位置,就不能精确地测量到粒子的动量,而精确地测量到粒子的动量,就无法精确地测量到粒子的位置。量子力学的这种不确定性,令爱因斯坦难以接受,以至于激怒到1926年12月4日,在与物理学家玻恩的通信中写下了著名的论断:“……无论如何,我都深信,上帝不会掷骰子”。仪器测量与退相干、量子相干性。在微观世界,任何对量子的观测都会涉及到测量问题,物理学家认为,测量的仪器是属于经典物理的宏观物质,测量被一般定义为事物微观状态信号的不可逆的宏观记录(《量子理论》)。在对量子世界的极小粒子进行测量时,在接触的一刹那,就会使粒子丧失相干性,叠加态或不确定的量子现象变成具有确定性的经典物理现象,这个过程称为“退相干”。而对应的“量子相干性”,就是指量子力学的现象,比如叠加态(包括粒子由于波的特性展现的干涉条纹)、不确定性等。造成退相干的测量,被认为是链接量子世界和经典世界的纽带,当然,造成退相干的不只是物理测量,还有空间辐射、无规则的粒子碰撞等等,被视为另外意义上的自动测量。薛定谔的猫与波函数坍塌。薛定谔的猫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即想象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关了一只活猫。盒子里还有一个装满毒气的玻璃瓶,玻璃瓶上方安了一个锤子连接着里边装着放射性元素(铀原子)的装置。放射性元素随时可能衰变,也可能一直不衰变,如果衰变,锤子就会掉下来砸破瓶子释放毒气,将猫毒死;如果不衰变,锤子就不会掉下来,猫就不会死。在打开盒子之前,猫有50%的概率是活的,也有50%的概率是死的,是活着或死了的叠加态(《给孩子讲量子力学》)。但是在打开盒子(被视为一种测量)的一刹那,其中一种状态就成为现实,或者是死了或者是活着,不确定性变为0,这个现象被称为“波包塌缩”。这个过程也可视作退相干。EPR佯谬与量子纠缠、量子自旋。“纠缠”这个词是薛定谔在“EPR佯谬”之后提出来的,他与爱因斯坦一样,不能接受两个纠缠粒子之间神秘的远程连接。量子纠缠,是量子论的又一个重要原理,通俗地讲是指曾经处在一个系统内的两个微小粒子,无论将他们分开多么遥远的距离,都能保持一种瞬时的近乎幽灵般的联系(《神秘的量子生命》)。而正是此前的“EPR”揭示了量子纠缠的原理,这是一篇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三位科学家撰写的论文,通过设例推算,表明通过测定第一个粒子的位置(运动距离),就会瞬间知道第二个粒子的位置(运动距离),测定第一个粒子的动量,就会瞬间知道第二个粒子的动量,其结论是第二个粒子在第一个粒子测定前就已经具有固定的动量和位置。这主要用以挑战以波尔为核心的哥本哈根解释,本来是用来抨击量子论对物理实在描述的不完备的,但却反而间接地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实际存在。后来,美国物理学家玻姆将EPR纠缠算式进行简化,用两个自旋分量代替原来的坐标和动量,通过测量第一个原子的自旋,立刻就知道了另外一个原子的自旋,这样两个原子的自旋就纠缠到一起了,由朝上和朝下的自旋构成了一个量子比特。实际上,EPR理论与其说是佯谬,倒不如说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其发现的量子纠缠已成为量子通信(数据加密中的量子秘钥)、量子计算的基本资源,是量子信息学的开端(《量子力学基本概念的发展》)。并使远距传输有了可行性(即从一个地方向另一地方传送粒子甚至物体,而不通过两个地方之间的空间)(《量子纠缠》)。波尔原子结构模型、泡利不相容原理与量子跃迁。原子结构模型,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