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排行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04:23:18

点击下载

作者:杜军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宋词排行榜

宋词排行榜试读:

前言

本书是《唐诗排行榜》的姊妹篇,也是尝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衡定宋词中的经典名篇,比较各名篇影响力的大小和知名度的高低。

唐诗宋词排行榜,是我做文学经典和传播研究的副产品,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延伸。研究文学经典,首先要追问哪些是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从文体上说,唐诗宋词,已是公认的经典文体,但从具体篇目上看,流传至今的五万多首唐诗、两万多首宋词并非篇篇都是经典。究竟哪些是经典、哪些是名篇,自然是见仁见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经典,但每个人心仪的经典肯定不同。我们怎样寻找公众的共识?如果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我们很难得出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同样一篇作品,我说它是经典,可以找出多种理由,引证多家权威的说法。你说它不是经典,也可以找到多种理由,并找出诸多证据。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古人也有不买帐的。清人沈时栋就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历来脍炙人口,可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二句是败笔,周瑜的“雄姿英发”本是天然生就的,哪会等到“小乔初嫁”之后才“雄姿英发”呢?在沈时栋看来,这种有明显瑕疵的作品,不配称经典!所以他选《古今词选》时,就把苏轼这首作品排除在外。无独有偶。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祖谋,所选《宋词三百首》是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选本之一,其影响力足以跟《唐诗三百首》并驾肩随。朱老夫子在《宋词三百首》的初版中入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后来修订再版时,又把它删去了,也许是觉得这首词不入他的法眼吧。要是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经典,完全可以举这两个例子来证明。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是主观的。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相对客观的方法来衡量测度哪些作品是受人欣赏和肯定的,哪些作品不那么被人欣赏和关注呢?于是,我们尝试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用数据来衡量排比哪些唐诗宋词比较受人关注、影响力指数比较高。我们做唐诗宋词的排行榜,选择千百年来长时段的各种历史数据,用客观的数据来决定结果。不管你个人的主观好恶如何,你是否服气和认同,公众票决的结果是应该接受的,可以视为一种共识。

我们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作文学研究,已有17年的历史了。1994年,我就和同门刘尊明教授联名发表过《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的学术论文,用六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宋代词人的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排比出宋代词人三百家,遴选出影响力最大的十大词人:辛弃疾、苏轼、周邦彦、姜夔、秦观、柳永、欧阳修、吴文英、李清照、晏几道和贺铸。论文发表以后,颇受学界关注。学界同仁的肯定和支持,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信心。此后,我们先后主持承担了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诗歌史的计量分析》、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唐诗经典与经典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词的定量分析》等。2008年以来,我和我的学生又合作发表了《寻找经典:唐诗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影响的追寻:宋词名篇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在唐宋词史研究中的运用》等学术论文。刘尊明和我合著的《唐宋词的定量分析》一书,也即将正式出版。

对我们作经典研究来说,统计分析做出的排行榜,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排行榜,只告诉我们哪些作品在历史上影响力比较大。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这些作品影响力比较大?它们的影响力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们的影响力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我们在《唐诗排行榜》和本书中,有的作了简要的分析,有的则没有展开。毕竟这是大众普及型的读物,学术性的思考不可能在这样的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排行榜给出的名次,其实并不很重要。我们看重的是名次背后特别是后台数据所蕴含的作品在历代流传接受的变化过程。我们最感兴趣也最有收获的,是统计数据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作品流传过程和影响力变化的有效信息。《唐诗排行榜》和本书列出的综合名次,只是多种结果中的一种,因为是普及性的书,我们不可能把多种结果都展示出来。而且,我们实际做的唐诗宋词排行榜有三百首,考虑到出书成本等因素,目前只拿出一百首的榜单。

人们通常以为,今天大众熟悉的作品,古代也一定流传很广;当下人们喜爱的作品,历史上也一样被人推崇。其实不然。今天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历史上不一定有影响力;历史上曾经被多数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关注。今天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历史上不一定有影响力;历史上曾经被多数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关注。大众不熟悉的作品,并不等于专家不认同。专家喜爱的作品,也不代表大众都能接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文学经典的影响指数,通常是变动不居的。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不太容易发现文学作品影响力的变化。而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大量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就可以发现一部作品影响力的变化曲线。我们作唐诗宋词的影响力统计分析,目的就在于寻找唐诗宋词的影响力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我们做的唐诗宋词排行榜,反映的是唐诗宋词在唐宋以来一千多年历史上的综合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时代、某一个时段的影响力,更不仅仅是在当下的影响力。虽然当下的数据占了相当的比重,但它反映的毕竟是“历史”的选择,而不是当下几十年的审美选择。所以,当下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排行榜中不一定靠前,因为这些作品在历史上未必像今天这样人们耳熟能详。

作经典研究,自然要关注经典的传播。文学经典,不能只是供学者研究的古董,不能只是象牙塔里的展示品,应该让它广泛传播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让经典与时尚结合。学者的本职是做好学问,拿出高精深的研究成果,但也有责任将学术研究成果向社会大众普及推行,正如科学家有责任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转化为物质产品一样。作为文学传播的研究者,我理所当然要考虑古代文学经典在当下传播的策略和方法。用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借用什么样的媒介、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普及唐诗宋词经典,才能让当下的读者大众能够欣然接受,让全社会来关注经典、阅读经典,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排行榜,是我们传播经典的一种策略,一种试验性的方法。不管怎么说,在当下这种人们被物质欲望绑架的时代,能读一点经典、关注一下经典,获取一点精神滋养和慰藉,总是好事。我不是“恶搞”经典,连“戏说”都不是。我是严肃认真地用科学的方法并采取当下大众可能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经典、推广经典。二

本书数据采样的依据,我们在《唐诗排行榜》的前言中已作交代,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宋词排行榜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下列五个方面:

一是选取宋元明清以来有代表性的词选107种,其中宋代选本4种、明代22种、清代21种、20世纪以来的各种词选和作为高校教材的文学作品选60种,用以统计每首词作在不同时代的入选次数,计算各首词作的入选率。

二是互联网的权威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所链接的关于宋词的网页数目。检索的方法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以词人姓名、词调名和首句作为关键词来检索链接的网页数。

三是根据吴熊和先生主编的《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来统计历代有关宋词的评点资料。每条评点资料,按1次统计。

四是20世纪有关宋代词作赏析和研究的单篇论文。论文的篇目来源于我们自行研制的《20世纪词学研究论著目录数据库》,数据库以台湾黄文吉《词学研究书目》和林玫仪《词学论著总目》为基础,加以补充编成。

五是依据《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和《全清词·顺康卷》来统计历代词人追和宋人词作的篇数。

选本、互联网页、评点、研究论文和唱和五个指标的权重,分别设定为50%、10%、20%、15%和5%。词选在五类数据中所占的权重最大,而不同时代的词选,影响力又不一样。为了较客观反映不同时代词选影响力的差异,又给不同时代的词选确定了不同的“二级”权重,宋代词选、元明词选、清代词选和现当代词选分别设定为29%、26%、25%和20%。

上述各指标的权重,可用下表表示:表1 宋词名篇影响力评价体系表

宋词排行榜的计算方法,跟唐诗排行榜略有不同。唐诗排行榜用的是极值法,宋词排行榜用的是百分比法。之所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目的是便于比较,看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

宋词传世的作品数量巨大,但能成为名篇的仅仅只是少部分被广泛传播接受的作品。因此,我们首先将107种词选入选的全部词作篇目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然后对每首词作的总入选次数进行计数排名,将排名前500首的词作为抽样数据。

在500首范围内,先对每首词的不同时代的入选率、唱和率、点评率、研究率、链接率进行考察,再将它们分别乘以一定的权重,然后相加,得出每首词的综合排名指数。最后选取排名居前的100首词,作为宋词名篇排名的有效数据。

五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分别是:

各代选本入选指标N:将单篇入选次数除以前五百首某个时代的总入选数(某单篇的概率),再乘以各自的时代权重,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其中:

N为第j单篇的各代选本入选指标;j

x、x、x、x分别为第j单篇入选宋代、元明、清代、20世纪1j2j3j4j词选的篇数;分别为所有前500首的宋代、元明、清代、20世纪词选总入选数。

唱和指标H:某词被唱和的次数除以前500名被唱和的总数,数学公式为:

点评指标P:某词被点评数除以前500名点评总数,数学公式为:

20世纪研究指标Y:单篇词作被研究次数除以前500名总研究次数,数学公式为:

互联网链接指标L:某词被百度、谷歌所链接的文章数分别除以前500名被百度、谷歌所链接的总数,两项之和再乘以50%,数学公式为:

综合排名指数的计算方法是:

其中,R表示一首词经典性的综合指数,各子项中所除以的总数∑分别为前500名的总量。因为分子和分母的数值相差过大,故每项指标的计算结果均乘以1000以方便察看。三

最终的统计结果,见表2。由于唐诗排行榜和宋词排行榜的计算方法不同,故综合排行指标的数值大小也不同。表2 宋词百首名篇综合指标排序表四

这份宋词排行榜,除了告诉我们哪些是名作、哪些名作的关注度高之外,还能提供哪些有意思的话题,可以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呢?

如果要推举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那一定是李白和杜甫,大约明清以来就成为共识。但如果要推举出宋词中的两位天王,意见可能不会一致。当下的读者,也许会推举苏轼和辛弃疾,但在清代,词人和词评家可能会推举周邦彦、姜夔或其他词人。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周济,就推举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为“领袖一代”的宋词四大家(《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也就是说,明清以来,宋代词人中哪二家可为一代之冠冕人物,还没有形成共识。排行榜也反映出这种宋代词人认同度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且看排行榜提供的一组数据。百首宋词名篇为30家词人所拥有,拥有名篇最多的10家词人依次是:

周邦彦:15首;辛弃疾:12首;苏轼:11首;李清照:10首;姜夔:7首;秦观:5首;欧阳修:5首;柳永:3首;史达祖:3首;张炎:3首。

拥有名篇数量最多的是周邦彦。但在排名靠前的十大名篇中,周邦彦却没有一首入围,他入围百首排行榜的15首词,名次都比较靠后,排位最前的《兰陵王》也只位居第十九。由他坐宋代词人的第一把交椅,恐怕还不会得到广泛的认同。

苏、辛的名作数量,虽少于周邦彦,但位居前十的名篇中,他俩各占2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夺得排行榜的第一名。所以,从综合影响指数来看,苏、辛的影响力并不低于周邦彦。由苏、辛来“领袖一代”,也许更合适。但苏、辛的名篇数量毕竟少于周邦彦,由他俩来冠冕一代,媲美李杜,周邦彦的“粉丝”们可能有些不服气,王国维就说过“词中老杜”非周邦彦不可的话。看来,宋词中的苏、辛,还没有取得像唐诗中李、杜那样至高无上的地位。

周邦彦的名篇数量最多,而不是苏、辛的名篇最多,让我们感到有些意外,也值得我们思考。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苏、辛的名气要远远超过周邦彦。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多推崇苏、辛,周邦彦并没有受到特别的追捧。周邦彦的名篇数量能超越苏、辛而位居第一,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周邦彦词被认同的古今落差和变化。历史上,周邦彦词曾经是词人心目中的典范,是经典中的经典。宋末张炎就特别推许周邦彦,说他“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词源》卷下)。南宋人尹焕也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予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梦窗词序》)所谓“四海之公言”,也许言过其实,但不是一己之私言,应可肯定。到了清代,周济推举宋代四大词家,就以周邦彦为首。所以,周邦彦的名篇占有量为宋人第一也在情理之中。它真实地反映了宋词接受史上周邦彦曾经拥有过的辉煌。虽然在现代文学史家心目中,周邦彦已不能代表宋词,但在过去,他却是“负一代词名”的。名篇排行榜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排行榜中的李清照,也格外值得我们注意。在现代词学史上,李清照是“名家”还是“大家”有过争议。她的名篇占有量列宋代词人的第四位,紧随周邦彦、辛弃疾和苏轼之后,从影响力来看,说她是“大家”,并不为过。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总共不过四十多首,但宋词百首名篇榜上,她的名篇却有10首,差不是每4首中就有1首顶级名篇,精品率约为4:1。辛弃疾传世之作有629首,苏轼存词378首,而他们的名篇分别为12首和11首,名篇的比率分别为52:1和34:1。李清照这种“精品现象”,也蛮值得我们回味思索。

说到精品率,岳飞、范仲淹又高过李清照。岳飞存词3首,有1首是超级大名篇。范仲淹传世的词作总共5首,有2首是名篇。这跟唐代王之涣、张若虚有些接近。王之涣存诗共6首,十大名篇中他就独占2首;张若虚存诗仅2首,其中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名篇。

钱钟书先生曾在《宋诗选注·序》中说:“在一切诗选里,老是小家占便宜,那些总共不过保存了几首的小家更占尽了便宜,因为他们只有这点点好东西,可以一股脑儿陈列在橱窗里,读者看了会无限神往,不知道他们的样品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大作家就不然了。在一部总集性质的选本里,我们希望对大诗人能够选到‘尝一滴水知大海味’的程度,只担心选择不当,弄得仿佛要求读者从一块砖上看出万里长城的形势!”钱先生说的是事实。可问题是,唐宋诗词史上,“小家”那么多,为何只有这几位小家“占尽了便宜”呢?他们的精品率为何就这么高呢?

唐代常常被分“四个时期”,四个时期中,盛唐诗歌最盛。宋代则往往被分为南北两宋。两宋词,何者为盛?清代大词人朱彝尊说:“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词综》)那么,排行榜反映的两宋实力情形又如何呢?

如果把30位百首名篇的得主按南北两宋来分,正好南北宋各一半。拥有名篇的北宋词人是: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宋祁、王安石、苏轼、晏几道、章楶、秦观、贺铸、周邦彦、晁补之、晁冲之;南宋词人是:李清照、张元幹、叶梦得、陈与义、岳飞、陆游、张孝祥、辛弃疾、姜夔、陈亮、刘过、史达祖、吴文英、蒋捷、张炎。由此看来,南北两宋词坛的实力是均衡的。

宋词,又常被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如果按派别来分,排行榜上豪放、婉约两派的人气也是旗鼓相当。王安石、苏轼、贺铸、晁补之、张元幹、叶梦得、陈与义、岳飞、陆游、张孝祥、辛弃疾、陈亮、刘过、蒋捷等十四人基本上可划入豪放派,其他词人则可划入婉约派。看来,婉约词,受人欢迎;豪放词,也同样招人喜爱。历史上,曾经重婉约、轻豪放,说婉约是“本色”正宗,豪放词是“别调”旁流。20世纪以来,又一度重豪放、轻婉约,认为豪放词思想境界高,婉约词价值意义小。我们说,历史是公正的,它平衡了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话语在选择上的差异与变化。

这份排行榜,也是我们团队精诚合作的成果。既有分工,更有协作。排行榜的数据,经过多年的增订补充,最终由郁玉英校定完成。排行指标,也是她排定。上面提到的统计方法和统计结果,同样凝聚了她在博士论文中探索的成果。指标解析,则由她和郭红欣共同执笔。作品的注释和时贤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等,对我们启发尤多,谨此致谢!

我们是史上第一次用排行榜这种方式来解读、普及唐诗宋词,给读者提供一个趣味性的参考“答案”,让读者了解哪些唐诗宋词在历史上比较受人欢迎,哪些作品在历史上人气比较旺盛。我们不是要替代读者的审美,读者照样可以对着排行榜来审美欣赏,也可以自己排出各自心目中的排行榜!我们做的排行榜,不是要颠覆你心中的经典,替代你心中的经典,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参照:历史上公认的经典名篇是哪些。

我们深知,刚刚开拓出的新路,总会有坑凹不平,但有条新路可走比总是走老路要好!有一个参考性的答案、有一种新的了解唐诗宋词的方式,总比没有要好!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估衡量唐诗宋词的影响力,只是一种尝试、一种实验。成败得失,还需要历史的检验、公众的认可。如果能由此引发读者去探索更多更好的评估衡量唐诗宋词的新方法,那我们就更喜出望外了!王兆鹏于武汉大学2011年10月10日

第1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排行指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排行解析

千古宋词,千古苏轼,千古“大江东去”赤壁词!若要在两万余首宋词中寻出一首可以领衔的作品,除去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不知还有哪一首可以担当!

其实,早在这首词诞生之初,它就颇为引人注目了。据说当年苏轼曾问一位善歌的幕下士:“我词比柳词何如?”这位幕下士随即应声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确,细品此词,情韵丰厚,横放杰出,笔调豪逸,完全不同于当时以柳永为代表的词坛流风,而有着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即如金代大词人元好问所极口称赞的:“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看排行榜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首赤壁词确实是宋词中的第一经典名篇。

首先,千百年来,这首词得到了无数词评家的肯定。宋金时期,此词最受关注。《唐宋词汇评》所录此期的评点共15次,这在宋金人评点的所有宋词作品中是最高的。元好问之外,当时著名的词评家如王灼、胡仔、胡寅等,都充分肯定了这首词的独创性,极力赞扬其对词体抒情功能的拓展。如胡仔就说:“赤壁词……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明清以降,由于明人论词以婉约为正宗,清代浙西、常州二派又分别推尊姜夔、张炎和周邦彦、吴文英等人词,对这首词的评点次数不如宋金,但所评基本上仍是肯定性的。虽然这首词的评点率并没有在评点榜上名列第一,但历代词评家的赞赏对其声名鹊起、广为流播并能在宋词排行榜高居首位,同样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纪以来,人们对宋词的接受打破了婉约与豪放的藩篱,除继续对此词进行肯定性的评点外,研究性的文章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这首词的研究文章共有186篇次,不仅名列宋词百首名篇之首,而且高出百首名篇研究文章平均数的34倍!这是这首词总指标能名列第一的重要因素。

引人注意的还有,从宋至清,这首词在唱和榜上始终独占鳌头。宋金、元明和清代,其被追和的次数分别为23次、64次和46次、133次的总唱和数竟高出唱和榜第二名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整整100次,充分展示了其在创作型读者中的巨大影响。

最后,此词对大众读者影响最大的词选入选指标也是一路上扬。宋金四大选本中,这首词仅入选《花庵词选》1次,其原因,可由时人的某些评价见出。如李清照就说苏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吴曾也说苏词是“曲子缚不住者”。也就是说,除去当时人们更重婉约的欣赏心理外,苏轼词的不甚协律或许就是它在此一时期不被大众传播看好的一个根本性原因。而元明以来,词乐失传,词的艺术性和抒情性成为选词的风向标,这首《念奴娇》词的入选数值遂得以渐次走高。这一时段,这首词分别入选元明二代22种选本中的18种、清代21种选本中的14种、现当代60种选本中的54种,并最终以87次的入选数列入选榜第一位,成为这首词得以荣登总榜榜首的决定性因素(选本项权重在总排行指标中占50%)。

再看当代互联网上的链接文章,也达到了蔚为壮观的11万篇次之多,同样不容忽视。

千百年来,三大读者群对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可谓赏爱有加。五项排行指标中,三项都名列第一,其成为宋词的领衔作品,确实是众心所向、实至名归。

第2名 满江红

岳飞【排行指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排行解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经典名篇的生成轨迹并不同一。有些宋词经典就不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一问世便大受欢迎并绵延不断地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的经典名篇或许在相当长时间内会沉埋于历史的尘埃中,直到它的内涵意蕴与新的时代文化氛围、读者接受心理相契合,才会惊天而出,放出异彩。岳飞的《满江红》词就是这样。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首高呼抗战和对外族侵略充满了切齿仇恨的词作在明代以前备受抑制,并不为人所知,影响力几乎为零。直至明代中叶,北方的鞑靼等少数民族大肆侵扰东北、西北边境,抗战主题再次凸显出来,这首鼓舞人心的英雄词才被挖掘而出,彰显出其应有的生命力。明人沈际飞就评赞此词“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不过,在明清两代,它的影响力还远没有达到最大。看排行指标,唱和共23次,在百首宋词中列第六位,已是不错的成绩;但其评点数仅14次,入选选本也只有5种,故此一时期,其总体位次还相当落后。

而到了现当代,先是国家和民族遭受空前危难,使得此词成为激励亿万华夏儿女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嘹亮战歌;后是新中国成立,时代强烈呼唤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又使其成为鼓舞人们建设美好社会的时代强音,其生命力和影响力才真正发挥了出来。表现在排行指标上,一是选本入选率大幅提升,有30种选本录入此词。二是在研究项上,其以125篇的总数列第二位,比第三名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高出了58篇次之多。三是在大众传媒网络上人气最旺,链接数达32万余次,列单榜第一位,高出第二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近10万篇次。毫无疑问,这三项、尤其是后二项指标的陡然挺出,最终使这首词的经典指数大大提升,并跃居宋词排行榜的第二位。

从开始的湮没无闻,到后来的异军突起,这首《满江红》的经典之路是曲折的,又是合理的。

第3名 声声慢

李清照【排行指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排行解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艺术上的独创性,是作品成为经典名篇的重要因素。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名篇,并位居宋词排行榜的第三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高度的艺术独创性。特别是开篇的叠字连用,可谓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征服了无数读者。宋人罗大经就说:“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钦佩之意溢于言表。后来词评家对此也赞誉有加,有称其“超然笔墨蹊径之外”的,有称其“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的。细阅历代点评,鲜有不言及其叠字妙用者。

评点榜上,此词以41次评点列第二位,高出百首名篇平均评点数近两倍。由于评点权重(占20%)的经典效应仅次于选本项(占50%),因而成为助推此词登上宋词排行榜第三位的决定性因素。

20世纪的研究型读者对此词也赏爱有加,共有52篇文章讨论其艺术魅力和抒情深度,列单榜第五位。这首词的艺术魅力还激发了不少创作型读者的效仿热情,共有23人次追和,列单榜第六位。与多数长调慢词在当代读者中影响力式微的情况不同,这首词在互联网上的链接数也相当可观,有近12万篇次,列单榜第十位。这三项排名虽没有一项与总体排名持平,但也都位居前十,且权重又小(分别占15%、5%、10%),故没有形成对这首词总体位次太大的下拉力。

倒是在选本入选项上,这首词排在了较为靠后的第十七名,不很如人意。但值得注意的是,其选本入选频次却是代代提升的:宋代无一次入选;明代有4次,清代有9次;到了现当代,则以51次名列百首宋词同期入选榜的第四位。也就是说,在普通大众读者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词的魅力是越来越大,声名也越来越响了。对于近千年前的作者,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感到欣慰呢?

第4名 水调歌头

苏轼【排行指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排行解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其著名的程度,用宋人胡仔的话说,就是:“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如胡仔一样,历来的词评家都对此词赞誉有加,或称其“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或说它“自是天仙化人之笔”;有激赏其“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有钦佩其“挥洒自如,不假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凡尘”。但就总体评点次数而言,其排名不太靠前,仅以22次列评点榜第十五位。

拉升其总体名次的,是下面几项指标:一是20世纪词学研究者对其关注较多,共有40篇研究文章,列单榜第七位。二是此词为历代词人最喜爱效仿的词作之一,从宋至清,先后有25首次韵唱和之作,居唱和榜第五位。三是古今共有86种选本选录此词,排在入选榜第二位。四是当今的互联网上,其以近24万次的网络链接数列第二位。

排行指标之外,还有两个传播方面的故事,是不能不提的。

一为古代,牵涉到一位皇帝。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复雅歌词》说,元丰七年(1084),京都汴梁传唱此词,并传到宫中。神宗皇帝读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两句时,不由得大为感动,说:“苏轼终是爱君。”并即刻颁诏,把苏轼由条件甚苦的黄州改贬到条件稍好些的汝州。金口一评,天下耸动。

一为当今,牵涉到两位“皇后”。在当代流行乐坛上,先后有两位歌坛皇后邓丽君和王菲成功演绎了这首中秋佳词,歌名为《但愿人长久》。两位“皇后”的倾情演唱,使得这首词获得了新的音乐生命,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在大众读者中的影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5名 雨霖铃

柳永【排行指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排行解析

柳永是宋代流行乐坛当之无愧的天王级人物。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没有谁的词能像柳词那样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普遍喜爱。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文人士大夫那里,柳永和他的俗词却并不怎么受欢迎。而一首词要想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名篇中的名篇,就非要受到普通大众和文人雅士两大读者群体的普遍认同不可。柳永的《雨霖铃》,就是这样的一首经典名篇。宋朝船模型

千百年来,这首词始终在大众读者群中广为流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今两项大众传播接受的重要指标上,它都位列前三甲。第一项,在105个古今选本中,其以86次的高入选率,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列排在入选榜的第二位。正是选本所特有的巨大效应和影响力,奠定了这首词的经典地位。第二项,在互联网上,这首词也以18万余次的链接数列第三位,在当代继续保持着足够的影响力。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文人雅士也是这首《雨霖铃》榜位靠前的有力推手。此词用赋的笔法铺叙离别场景,用诗的笔法抒写离别深情,层层渲染,意境凄美。特别是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动人魂魄,韵味无尽。这是天生般的好句子,它能唤起深藏在人们心中对自然的那份灵犀,将我们带到烟水迷离、晓风拂柳、独对残月的旅途。正如俞陛云所说:“客情之凄凉,风景之清幽,怀人之绵邈,皆在‘杨柳岸’七字之中。”又如沈谦所言:“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此词也正由此获得了文人雅士们的广泛喜爱。

看排行指标,历代文人评点共16次,唱和7次,分别列单榜的第三十五和二十八位。虽然这两项相对于总榜排名较为靠后,但其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柳词中,再没有其他作品能够获得如此的肯定。20世纪的词学研究领域,也有51篇专文发表,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析和阐释,列单榜第八位,表明它在现当代文人中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真正的经典就是这样,能够超越不同的群体界限,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

第6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排行指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排行解析

两宋词人中,辛弃疾最为多产,以六百二十余首词雄居榜首,而哪一首可以作为辛词的压卷之作呢?明代大才子杨慎就说,这首《永遇乐》是“稼轩词中第一”。我们不能不说,杨慎的确很有眼光。统计数据显示,这首词的经典指数确实是辛词中最高的。在宋词排行榜中,它也排在引人注目的第六位。

这首词之所以能荣居排行榜高位,现当代读者的贡献比古代读者大,批评研究型读者的贡献比大众型读者大。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20世纪的研究型读者,他们一起贡献了67篇研究文章,高列单榜的第三位,为这首词的高位排名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于历代选本入选项,虽然排名仅列第二十六位,但入选的58种选本中,现当代竟占了48种。很明显,在现当代的大众读者群中,这是一首意义深远的词。而在古代,此词仅入选明代选本3种、清代选本7种,均低于百首宋词同期平均入选率。

这是一首借古代风流人物的典故事迹来感怀古今、抒发慷慨激愤之情的英雄悲歌。毋庸讳言,用典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传播的广泛性,以至于不论古今,它在大众读者中的吸引力都不及批评研究型读者。但这并不影响它可以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

第7名 扬州慢

姜夔【排行指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排行解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古伤今词。唐圭璋评价说:“其写维扬乱后景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信不虚也。至文笔之清刚,情韵之绵邈,亦令人讽诵不厌。”此词遣词炼句自然精工,化用杜牧诗句浑然无痕,“犹厌言兵”等哀时伤乱语更是达到了“他人累千万言,亦无此韵味”的艺术效果,不愧为宋词十大经典名篇之一。

但这首蕴含着深沉悲怆的故国情思且艺术成就很高的名作,却在元明时期沉寂了近三百年。清以前,其评点与唱和数均为0,只入选了3种宋代选本、2种明代选本,影响力甚微。延至清代,由于浙西词派以婉约为正宗,标榜清空醇雅,大力称扬姜夔等人词,姜夔的这首《扬州慢》才真正焕发出光彩。这一时期,它不仅入选了11种选本,且有7次文人评点,分别列单榜的第五和第十一位。到了20世纪,其名次进一步提升,入选了51种现当代选本,列第四位;文人评点8次,列第六位;研究文章54篇,列第四位。正是在清代以来多项指标的全力推动下,这首词才最终攀升至宋词排行榜的第七位。

高位排名自然源自作品优异的内质。正如俞陛云所说:“凡乱后感怀之作,词人所恒有,白石之精到处,凄异之音,沁入纸背,复能以浩气行之,由于天分高而蕴酿深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第8名 钗头凤

陆游【排行指标】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排行解析

一首《钗头凤》,一段不了情。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四岁的陆游与青梅竹马的唐琬成婚。婚后,两人情投意合,恩爱非常。但陆母却对这位知书达理的儿媳看不顺眼。迫于母亲的压力,陆游最终不得不与唐琬分手。之后,陆游另娶王氏女,唐琬再嫁同郡宗室赵士程。据说,别后的一个春天,二人偶遇于绍兴禹迹寺。陆游感怆不已,当即写下这首《钗头凤》词,并题于寺南之沈园壁。唐琬读到此词,也大为感伤,痛和了一首,不久即抑郁而逝。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这首《钗头凤》之所以能在诸多伤情词中脱颖而出,名列宋词排行榜的第八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紧密相连。看此词的所有评点和研究文章,无一不提到陆游和唐琬的这段爱情故事;网络中关于此词的每一个链接,也几乎无一不提到陆游、唐琬二人的名字。千百年来,与其说是这首词打动了读者,毋宁说是其背后陆、唐二人的悲情故事打动了读者。

当然,在古代和现当代,这首词的影响力和所受关注的程度还是不同的。综观各项指标,20世纪前后的差异还是相当大。在完全以古代读者为主体的唱和榜上,这首词仅被唱和过2次,列第六十三位;评点榜上,也只被评点15次,列第三十九位;古今46种入选选本中,古代也只有12种。

而到了人们可以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现当代,这首词才真正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喜爱。排行指标中,有34种选本选录此词,较古代大为增加;研究文章也有40篇,列单榜第七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首词的网络文章链接数竟达到了近18万篇次,列单项榜的第四位,仅次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三名篇。

由此我们可以说,这首词产生于古代,而它的真正知音者,却是在现当代。

第9名 摸鱼儿

辛弃疾【排行指标】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排行解析

此词巧妙地借鉴了屈原《离骚》的写作手法,以香草美人喻写自己的身世遭际,发抒英雄失路的怨愤之情,既情致缠绵,不失词体“要眇宜修”的本色之美,又慷慨激切,尽显忧念国事的志士情怀。“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确是这首词的好评语。

亦刚亦柔的风格特色,使此词在评点家那里产生了持久的吸引力,历代可谓好评如潮。如清人陈廷焯就说,此词“词意极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于雄莽中饶有隽味……所以独绝古今,不容人学步”。近人梁启超也盛赞它“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排行榜上,此词一共获得了22次文人评点,排名第十五位,可谓影响不小。

选本入选榜上,这首词更是入选了古今80种选本,列单榜第五位。在辛弃疾现存的六百二十余首词作中,此词是选录次数最多的。而且,从宋至今,这首词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入选率。宋代四大选本有3种选入,元明22种选本有20种选入,清代21种选本有12种选入,现当代60种选本有45种选入,都大大超过了各期百首宋词的平均入选率。选本的广泛传播,为此词在大众读者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据说,清代龚自珍“偶检丛纸,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这是这首词能够名列宋词排行榜第九位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在唱和榜上,历代文人共追和11次,也排到了第十六位。看来,虽然陈廷焯认为这首词写得太好,以至于“不容人学步”,但也正因为其好,故引来不少创作型读者的模拟效仿。

第10名 暗香

姜夔【排行指标】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排行解析

千年前的一个除夕夜,一条小船行进在苏州垂虹桥畔的太湖中。片雪纷飞,箫声悠扬,一歌女轻启朱唇,和箫而歌曰:“旧时月色,……”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吹箫的是姜夔,和歌的是小红。姜夔还有诗纪其事曰:“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里桥。”诗中所说的“新词”,就是这首《暗香》和它的姊妹篇《疏影》。

看词前小序,知此二词是词人应大诗人范成大邀约而作。词成之后,范成大十分欣赏,“把玩不已”。其实何止是范成大,二词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少有不服膺的。如姜夔的超级大粉丝张炎就说,此词“不惟清空,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其“自立新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认为姜夔“情浅”、“才小”的清代常州词派代表人物周济,也非常认同这首词,说它“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他崇拜的偶像辛弃疾之词相较。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但比较而言,《暗香》不仅题列《疏影》之前,艺术成就也更高些,第十位的排名也稍稍靠前。

文士尚雅,此词雅甚,两相契合,故大得历代文士的青睐。表现在排行指标上,此词以42次的评点数,赫然列在评点榜的首位。评点项的权重次于选本项,占总指标的20%,故此项从根本上决定了此词的高位排名。另外,其历代被唱和11次,排第十六位;研究文章17篇,排第二十三位,也都是不错的成绩。

但其他指标,就不大如人意了。选本入选50次,排单榜第三十九位;网络链接3万篇次,排单榜第四十位,都比较靠后。可知,在普通大众读者那里,这首词的魅力还不够大。其中原因,在其用典过多而又主旨晦涩,不像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那样,可以雅俗共赏。

第11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排行指标】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排行解析

和词中,次韵最难,难在须用原韵原序趋步而和,一点也不能变通,要做好就更难。不过这也要看对谁,若是天才如苏轼者,难也就变成易了。如这首《水龙吟》,本是苏轼次韵章楶(质夫)杨花词的,可到头来却完全把原作的名声给夺去了。要说章质夫的原作也够好的了,但就是不能与苏轼和词相比,一比,就显得逊色了。王国维就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其实,早在宋代,晁冲之已经感叹道:“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却面,而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耶!”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当然,这主要是就次韵的难度而言。带上次韵的“枷锁”还能从容起舞,与一身轻衣的章楶同台竞技,而眉眼步态又绝胜之,确实不由人不叹服,甚至还要叹为观止。但即便撇开次韵的角度而纯以咏物词论之,苏轼的这首词也是精妍曼妙,不让古今。正如王国维所极口称赞的:“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当然不只是王国维、晁冲之,历代文人评点、赞赏这首词的亦不在少数。仅《唐宋词汇评》,就收录了23次评点,列单榜第十二位。历代词选家对此词也青睐有加,古今共有64种选本选录,列单榜第十七位。在创作领域,文人墨客更是把这首词当作竞相效仿的对象,唱和之作达28首,高列单榜的第三位。到了20世纪,词学研究者对这首词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共有23篇专文刊出,列单榜第十五位。

综合各项指标,这首词最终排在宋词排行榜的第十一位。而看章楶原词,则排在了较为靠后的第七十四位。若是章楶看到这样的排名,想也会心服口服的。况且,是他催生了苏轼的这首曼妙和词,说不定还会感到蛮骄傲的呢!

第12名 疏影

姜夔【排行指标】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排行解析

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在大诗人范成大那里自度了两首新词。一首是列排行榜第十位的《暗香》,另一首就是这首《疏影》。

自问世以来,两首词就像一对孪生姊妹,总是形影不离。它们不但几乎总能同时入选同一词选选本,而且历代文人评点时也往往把二者相提并论,惟恐怠慢了哪一个。再看排行指标,20世纪的研究文章,二者都是17篇,同列第二十三位;《疏影》的网络链接3万余次,也与《暗香》不相上下。所以,《疏影》在历史流变过程中的经典性指数与《暗香》非常接近,排行榜排名也仅落后了两位。

但落后两位也还是落后了。其中原因,显然是《疏影》的晦涩程度更甚于《暗香》。表现在排行指标上,影响非常广泛的两项指标——选本和评点的排名,《疏影》都不如《暗香》。《疏影》共入选选本46次,排名第四十八位,比《暗香》低了4次和九个位次;评点共29次,排名第四位,也比《暗香》低了13次和三个位次。

唱和榜上,《疏影》倒是比《暗香》多了2次,排名也提前了一个位次。对于姊妹篇的《疏影》来说,这也可以算作一个安慰吧!

第13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排行指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排行解析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的一个秋日,辛弃疾登上建康城西的赏心亭,放眼眺望依然沦落金人之手的北方河山,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水龙吟》。

论作法,此词变化多方,“笔笔能留,字字有脉络”。论词境,词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句和柳永的“关河冷落”句一样,“同为佳境”。词中愤激的英雄悲叹更是令人感慨,“把吴钩”三句“沉恨塞胸,一吐之于纸上,仲宣之赋无此慷慨也”;词末的“倩何人”三句,又“豪气浓情,一时并集,如闻垓下之歌”。

这首词不仅得到词评家的首肯,也同时受到了古今许多读者的喜爱。《唐宋词汇评》辑录历代点评11次,列单榜第五十八位;唱和4次,列单榜第四十六位;网络链接近4万篇次,列单榜第四十位。这些,都为此词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而让这首词真正焕发艺术生命力和大大提升其排行榜名次的,还是现当代的选家和研究型读者。此词流露出的英雄失路的深重悲愤和家国之忧,在20世纪引起了研究型读者的广泛关注,一共有40篇研究专文发表,列单榜第七位。同时,在选本入选榜上,与古代共入选9次的情形大为不同,现当代共有47种选本选录此词,高出此期平均入选数20次,排同期入选榜第七位。两个第七位,终使这首词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并排在宋词排行榜的第十三位。

第14名 如梦令

李清照【排行指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排行解析

宋词中,惜花伤春的小令不少,但能达到如这首《如梦令》水准的,却并不多。

此词自问世之日起,便天下称之,“当时文士莫不击节叹赏”。尤其是词中似嗔实伤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数句,自古及今,更是折服了无数读者。《唐宋词汇评》所收录的21次点评中,有16次都涉及了“绿肥红瘦”句。后代词人填词,有的就直接或稍作改造,把“绿肥红瘦”放进自己的词中,如赵善括《好事近》“是处绿肥红瘦,怨东君情薄”、吴潜《摸鱼儿》“满园林瘦红肥绿,休休春事无几”就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在强大的名句效应推动下,这首词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首先,20世纪的词学研究者纷纷从不同角度探讨这首词的技法与风格,共有26篇文章发表,列单榜第十三位,成为决定这首词总体排名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影响最大的入选项上,此词除清代选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所忽视(仅入选5种选本)外,宋、元明、现当代的选家均对其格外垂青。特别是元明时期,其以19次的入选数列同期榜的第三位。而在入选总榜上,这首词也以58次的入选数,名列第二十六位,可说影响不小。再次,在代表着当代大众读者阅读取向的互联网上,其链接也超过了6万篇次,列单榜第二十五位,可谓成绩不俗。

综观这首词的各项数据,虽然没有一项能进入单项前十名,但除了权重仅占5%的唱和项排名第四十六位、名次较为靠后外,其他各项均排名相对靠前。三十三字的小令,最终能获得第十四位的宋词排行榜名次,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对此,我们除了赞叹,也还是只有赞叹!

第15名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排行指标】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排行解析

这首《双双燕》是史达祖的自度名曲。

从有关记载看,这首词自问世以来便异常红火。如今,词乐失传,我们自然无法领略其音乐的真美,但仅凭存留的文字,我们仍然可以约略感受到其旋律的动人与美妙。至于其用语的超绝,看词评家们的评点便知。如当时的词坛大腕姜夔就对此词青睐有加,词选家兼词学评论家黄昇也大赏其艺术功力,说其对初春之燕“形容尽矣”。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看数据,这首《双双燕》也是历代词选家和词评家的宠儿。在宋代,它是选本入选率最高的词作之一,四大词选有3种选入;明代,入选选本21种,获亚军;清代,入选选本16种,获冠军;现当代,入选选本41种,列第十位。总体上,在105种古今选本中,此词共入选81种,列入选榜第四位。在两万多首宋词中,只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名列其前。评点榜上,它更是以34次的评点数名列单榜第三位,宋词中也只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和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排在它前面。对于这首词的宋词排行榜排名,这两项指标的意义不言而喻。

不过,20世纪以来,这首词的各项指标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词学研究领域,其影响甚微,仅以4篇专题文章列单项榜第六十位。其中原因并不复杂,乃是其明了的语词表达和显见的主题意蕴、艺术手法,降低了深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但研究意义和价值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其阅读价值的减弱,现当代众多选本的强势选入和6万多次互联网链接数据的呈现,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第16名 醉花阴

李清照【排行指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排行解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看排行指标,此词在历代选本中入选72次,从宋至今,各代入选数都远远超出百首宋词的平均入选率,并排单项榜第八位。这是此词最终能在宋词排行榜中排第十六位的关键因素。其次,此词被宋元明和清代顺康时期的文人唱和14次,排单榜第十三位,也是不错的成绩。

而且,此词还有篇有句,其中的名句格外地引人注目。据说,当时住在青州的李清照曾将此词寄给远在莱州做官的赵明诚。赵明诚看后叹赏不已,欲与妻子一较高下。于是,他闭门谢客,三天写出了五十首《醉花阴》,还大有深意地把此词隐于其中,然后送给好友陆德夫品鉴。没想到,陆德夫看后,只说“有三句绝佳”;这三句,就是此词结拍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与此传说相应,评点榜上,总共21次的历代评点中,有12次都与这三句(特别是“人比黄花瘦”)有关。名句的特殊效应,在这首词的流传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及至现当代,在词学研究领域,共有20篇文章发表。文章大多围绕此词的创作意识、表现技巧和意境、审美、风格等进行分析探讨,与选本、评点的关注一起,形成了对此词的鉴赏接力。

不过,在代表当下大众读者选择趋向的互联网上,这首词的链接数偏低,仅列第六十五位。也许,是词中营造情感体验的意象——“瑞脑”、“金兽”、“纱厨”、“东篱把酒”等,正在远离我们生活的缘故吧。

第17名 青玉案

贺铸【排行指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排行解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烟草、风絮、梅雨,在这幅暮春烟雨的迷蒙图画中,那愁就像连天碧草,密密层层,漫无边际;又像随风飘扬的柳絮,满天飞舞,纷繁杂乱;又像梅子黄时那淅淅沥沥下不完的雨,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失意之愁,可以借怎样的情景来传达呢?贺铸真是高手,一问一答间,三个比喻就将那本无象无形、不可捉摸的愁写得如此真切形象,难怪词人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此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词坛的千古绝唱。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从各项传播接受指标看,这首《青玉案》确实有着不凡的影响力。五项指标中,只有20世纪的研究论文和21世纪的网络链接数排名不高,均列第五十二位。而其他三项排名都很靠前,且有两项进入前十名。其中,历代唱和榜上,以33首和词荣居亚军,仅次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权重最大的选本入选项上,古今共有76种选本选录此词,列入选榜第七位,显得非常突出。这也是这首词能列宋词排行榜第十七位最为重要的保障。

超绝的表现手法和妙绝的人物形象,使这首词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和恒久的艺术魅力。

第18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排行指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排行解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首《菩萨蛮》是宋词名篇中的后起之秀。

此词在清代以前影响很小,只被明人唱和过1次,分别入选过1种宋代选本、6种明代选本,宋金、元明期各被评点过1次,所有指标皆在同期平均数以下。但到了清代,情况有所好转,共被评点9次,比平均评点数高出5.5次,甚至还被誉为“古今让其独步”(陈廷焯)的佳作;选本入选7种,比元明有所提高。但客观而言,这些成绩还不足以使其排名第十八位,甚至还不能跻身前一百名。

20世纪以来,爱国之词大放异彩,这首《菩萨蛮》才随之声名大增,排名也大大提前。首先,现当代的研究型读者给予了这首词极大关注。众多的研究文章,从各个侧面对其进行解析,共有33篇文章发表,列单项第十位。这是一个骄人的成绩,也为这首词的最终排名立下了头功。其次,在20世纪普通大众读者中,这首词的知名度也不小。入选的历代54种选本中,有40种是现当代选本,高出平均入选数15次,对提高这首词的影响力意义重大。总之,通过现当代选家和研究者的努力,这首“忠愤之气,拂拂指端”的词作终于抖落了身上的尘埃,焕发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至于排名在五十名之后的唱和与网络链接两项,或影响群体有限,或影响时间短暂,权重设置也都比较小(分别为10%和5%),故没有对此词的总体排名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第19名 兰陵王柳

周邦彦【排行指标】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排行解析

关于这首词的来由,有一个颇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传说一代才子词人周邦彦和京城名妓李师师相好,并为此得罪了也与李师师相好的当朝皇帝宋徽宗。吃醋的宋徽宗大为震怒,就想了一个釜底抽薪的法子,把周邦彦远远地贬出京城。周邦彦临被押出京城时,多情的李师师前来相送,周邦彦就写了这首《兰陵王·柳》赠别。不久,徽宗皇帝从李师师口中听到此词,又怜才之意大发,把周邦彦召回,并任命为大晟乐正。祸福迁移,竟全系于一词!此事真耶否耶?近人王国维经过考证,说这个风流故事纯系后人的浪漫附会。而之前,人们还是颇以此事为真的,总爱把此词和周、李、赵三人联结在一起。又是帝王,又是才子,又是佳人,再加上此词固有的艺术魅力,使其在评点榜上人气颇旺。仅《唐宋词汇评》中,收录的历代文人评点就有22次,列评点榜第十五位,影响很大。

这首词不仅得到了评点家的垂青,文人唱和榜上,成绩也非常突出,共被唱和过14次,列单榜第十三位。选本入选榜上,此词在各个时期的入选数也全面超过了平均入选率,以63次的总入选数——仅比周词入选冠军《六丑·蔷薇谢后作》少1次——列单榜第二十一位。另外,与周词总体上在20世纪研究型读者中颇受冷遇的情况不同,这首词共赢得了17篇研究专文的眷顾,列单项榜第二十三位。可见,这首《兰陵王·柳》确是周词中少见的得到了古今读者普遍喜爱的一首词。

总观排行榜,除了影响权重较小的网络链接排名第六十六位,成绩相对落后外,其他四项均排名二十位左右。最终,此词列在了宋词排行榜的第十九位。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第20名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排行指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排行解析

贬谪,是古代许多文人的厄运。这首《踏莎行》,就是一阕贬谪文人的痛苦心曲,大约作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春秦观由湖南郴州谪徙广西横州时。和秦观“同升而并黜”的苏轼,非常爱重这首词。据说秦观死后,苏轼曾痛心疾首地叹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并将这首词的末二句写在扇面上,以示纪念。数百年之后,清代的王士禛有感于苏轼的痛惜,也深深地慨叹:“高山流水之悲,千载而下,令人腹痛!”并称赏这首词为“千古绝唱”。

排行榜上的数据,也见证了古今文士对这首词所给予的高度关注。历代评点榜上,此词被评点20次,列单榜第二十四位。20世纪也有21篇研究文章问世,列单榜第十七位。古今文士的高度关注,有效地扩大了这首词的影响力。在大众读者群中,这首词的影响更大,其共入选了古今选本69种,排名第十一位。而且不论古代还是现当代,此词的入选率都非常高,尤其在元明时期,其共入选了20种选本,列此期单榜的第三位,成绩相当突出。

榜单上,影响时间短、权重小的当代网络和唱和两项,排名相对靠后,但并没有影响到这首词的总体排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