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的育儿攻略: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实操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08:15:07

点击下载

作者:贝妈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智慧父母的育儿攻略: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实操手册

智慧父母的育儿攻略: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实操手册试读:

开始

。放下手机,拿起本书,让我们一起成长!刘百功普智私董学院院长德荣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天使投资人中国知名咨询培训师与你同行

感谢贝妈让我见证她的第一本育儿书的诞生。二十多年前,贝妈是我的一名学生,勤奋、友爱、善良、懂事……她和众多的他们深刻地走进了我的青春记忆,并且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是师生,更是朋友或兄弟姐妹。几度枝繁叶茂,几度落英缤纷,我们的故事伴随着季节的流转演绎,或欢喜,或悲伤,或激越,或平淡,或明亮,或暗淡。在合欢花灿烂盛开的季节,他们的梦想也如期绽放。他们用青春和热情挥洒着十八岁的绚烂和辉煌,他们用努力和智慧诠释了责任、坚强以及未来生活的走向。我站在合欢树下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确信,那份亲切和温暖已经植入了彼此的生命。

二十多年来,我们都各自忙事业、忙家庭、忙生活,偶尔的相聚只是生活的奖赏或者意外的惊喜。虽然见面机会屈指可数,但是我深知她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曾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职业可以改变世界,那么就是父母和老师。”前行的路上,贝妈不断积蓄能量,主动探索知识、更新优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她和她的团队在探究中尽情沐浴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中共享收获的惬意。途中或有阳光或有风雨,但我相信那一定是段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伟大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希望。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父母把这粒种子埋在生命的春天,期待飞花吐翠,果实累累。我是一位老师,但我更是一位母亲,我努力想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自己。但是,有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孩子这个独特的生命体,遇到的问题比想象中棘手得多、复杂得多。贝妈的这本书,我一气呵成把它看完,在钦佩她、为她骄傲的同时,遗憾未能早点看到本书,否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错路,所幸现在看到了,我可以借鉴思考与孩子的关系和与家人的相处之道。由衷地感谢此书带给我的震撼与启示:我们希望帮助孩子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活力、有担当的人,拥有一颗宽容博爱的心、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一份不畏艰难的毅力。但是所有这些的实现,光有爱是不够的,需要一些技巧,如有效陪伴、情绪管理、精准鼓励、心灵体验等。书中的30个父母攻略、15个养育难题、10个复盘练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简单、实用而有效,虽然我的孩子已进入青春叛逆期,但是此书我读来依然很有感受。

中医的诊断治疗讲究“望闻问切”,其实我们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的孩子在慢慢长大,走向成熟,他们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虽还不可能真正脱离我们,却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与愿望;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形象,也尝试着用自己纯净的眼睛打量社会、审视世界。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我们应该像当初对待他们的第一声啼哭一样,以积极的态度来辅助孩子完成这“精神生命”的诞生。当孩子受窘时,不妨说几句宽心话以解围;当孩子沮丧时,可用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不要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孩子倔强时,不妨用启发的方式慢慢引导他正向前行,同时去做合理的判断和有效的思考。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则延续着我们的青春,然后我们的生命和青春在成长的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燃烧!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痛并快乐着!

看着贝妈微信头像上灿烂的笑容,她在探索亲子教育的路上走得很稳健、很开心,引领和帮助父母们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一件多么富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事情!我也完全可以想象她的课堂一定洋溢着温馨和真诚,同时释放着生命的灿烂。“走着走着,总有一天你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庆典!”贝妈和她的团队凭借着希望,在每个平凡的日子快乐地舞蹈,用爱和鼓励、热情和坚持点亮了每一缕曙光。波斯诗人鲁米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有一片田野它位于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我在那里等你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

贝妈就是这样一片田野。她用爱灌溉生命,用美塑造人格,以刚铸其德性,以柔成其仁和,更用善教会了我们温馨生活与快乐学习。王虹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让爱和鼓励伴孩子成长

您是否与我一样,对“妻子”的角色懵懵懂懂时,却又有了一个新角色——妈妈。在孩子6年的童年中,他是我的全部。我照顾着他的学习、生活、健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认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当孩子上小学时,作业、晚睡、兴趣班、电视和手机成为我与孩子之间每天“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从享受情绪爆发时的“痛快”,到爆发后的内疚,再到向孩子道歉,短暂的和平,再到爆发。每天轮回,生活不再平静。焦虑的我、失控的孩子、争吵的家庭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当时我用“成就孩子,委屈自己”来诠释自己的生活,不断地安慰自己,等孩子长大了一切都会过去。我感觉这不是“过日子”,而是“熬日子”,生活似乎离“幸福”很远。

在最无助时,我看到一本叫《正面管教》的书,带着育儿的困惑开始阅读,从略带质疑的态度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与孩子相处中,居然改善了我的亲子关系,让我感受到做妈妈的幸福和养育孩子的美好。我被正面管教育儿之道深深地吸引,一路追随并学习正面管教。从中国追课到美国,从一名普通的妈妈成长为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ositive Discipline Association,PDA)注册认证双讲师(家长讲师和学校讲师),再成长为全球的双证导师(家长导师和学校导师)。即使获得美方多个资质,我依旧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因为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我又开始追本溯源学习阿德勒个体心理学。2017年7月前往美国参加阿德勒夏校(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Adlerian Summer Schools and Institutes,ICASSI),学习“梦与早期记忆”“阿德勒简明艺术疗法”“鼓励的艺术”等课程,之后更加着迷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2017年10月飞往中国台北,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的曾教授学习3年,成为阿德勒学派心理咨询师。

与此同时,我一直在育儿的第一线,5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开展了300场以上的公益讲座,深受家长的喜欢和好评。我也开设父母课堂和讲师认证班,吸引来自全国108个城市的父母。刚开始来参加课程的都是60后,讲着讲着学员变成70后、80后和90后,现在备孕的新手父母也来参加,恋爱中的年轻人也走进课堂。因课程口碑很好,我被多家互联网公司邀请做亲子教育主播,在其平台讲授如何用鼓励式教养的方式养育孩子。2017年,我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定期视频直播“鼓励式教养”,仅一小时就吸引了全国48万名家长收看,被评为该社群“最受欢迎的主播”。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走进课堂,这也意味着科学养育时代的来临。父母不再满足传统的养育方式,而是迈向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经过实践检验、面向未来的科学养育新时代。

就育儿书籍而言,家长们经历了从匮乏到遍地都是的过程,现在不是没有育儿书,而是育儿书太多。做父母最尴尬的事莫过于没有分身术,还得花时间甄选鉴别育儿书。本书以有一百多年底蕴的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多年的授课经验,经过数万名家长验证,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易懂易用易上手的父母必读之书。如果您将本书中的攻略运用到育儿中,那么可以帮助您养育孩子从焦虑走向从容,从无所适从到平和应对,享受“修身自己,成就孩子”的小确幸。

30个父母必读攻略

李嘉诚先生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事业失败可以东山再起,养育孩子从来都是一场单程旅行。慢育儿碰上快节奏,作为家长的焦虑也随之而来。父母有限的时间与高效地应对孩子的挑战之间很难平衡。针对6~12岁孩子的父母,30个攻略能满足您在快节奏下轻松育儿的愿望,章节按模块划分,彼此相对独立而又有严谨的逻辑。

第1~4章分四大主题,详细介绍30个攻略。阅读时父母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亦可按顺序阅读。这里的攻略只要您愿意遵循步骤试试,其效果大多立竿见影。如果您因时间不够而无法按照顺序阅读,那么可直接从第5~6章开始阅读。第5~6章主要内容是30个攻略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这里有生动的案例、真实的场景、简单实用的攻略,看一篇您就知道如何使用,再回到第1~4章同样享受阅读的酣畅淋漓。

父母面对育儿的场景也许并不相同,应对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相信,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一样,都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那么攻略就会有效果。30个攻略都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人格尊重和尊严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温暖和鼓励的攻略。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本积极的育儿攻略,更是开启爱与鼓励的温暖之旅。如果父母稍稍有心,那么同样可以把这些攻略运用到夫妻、家人和同事等关系中,也是卓有成效的。

15个养育难题,丰富的实践案例

本书精选15个来自6~12岁孩子父母的挑战,如果您遇到类似问题,请根据页码快速阅读您感兴趣的部分。书中的案例来源于生活中真实的场景,我花费颇多的心思甄选案例,期望书中家长们贡献的案例能帮助家长们缓解焦虑,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父母小行动 孩子大改变

我精心设置以“父母小行动,孩子大改变”为主题的10个复盘练习,帮助父母阅读时巩固攻略,内化知识。一方面,成人学习没有任何捷径,您阅读后快速完成练习,便于熟悉攻略流程,在实操时更自信。另一方面,实操后再把感受记录下来,有利于深入掌握攻略。知识和智慧的不同在于,阅读时是知识,而把阅读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实际问题,那么知识就变成了智慧。一个不到10分钟的小练习,不仅会让父母更智慧,还会带来孩子的大改变。

阅读提示

1.为了便于写作,在书中未进行性别区分时,使用男性“他”,只是为了让写作更加流畅。

2.为了避免对号入座,本书孩子小名均为化名,案例为真实案例,引用的案例均得到当事人的同意。

本书得以出版,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孩子,如果没有你给予我的挑战,那么我就没有机会讲授亲子教育课程,更不可能有本书的撰写。为了获得第一手素材,你是我的第一个教研对象,书中的每一个攻略都在孩子身上实践过。无论你给我的是积极反馈,还是沮丧反馈,对我来讲都弥足珍贵。在本书出版前,你也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再三确认哪些部分是可分享的,哪些部分是不允许的。说到这里,千万别以为我的孩子有多特别,我的孩子跟大家的孩子一样,有时候很调皮,有时候很暖心;也跟所有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正是因为这样平凡而朴实的生活,我才有机会审视自己,才能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孩子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所以本书不是教您成为完美的父母或教出完美的孩子,而是让我们成为一个尊重他人、温暖而鼓励的人。

感谢我的先生,无论我有怎样天马行空的梦想,你都会相信我、支持我和鼓励我。当我完全沉浸于写书的乐趣而不眠时,你总是温暖地提醒我要照顾好自己;当我才思枯竭时,你总是安慰我一切都是正常的;当我得意忘形时,你总会给我真诚的建议;当我觉得不够尽善尽美时,你说“这只是你的第一本书”。书的名字来源于先生的思考,很喜欢。

感谢刘百功老师,在我每一次成长的历程中都离不开您的教导和鼓励,是您在三年前给我树立写书的目标,如同一粒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乃至于得以实现心愿。在写书进入瓶颈时,是您给予我清晰的思路和方向,让一切峰回路转,梦想成真。

感谢好朋友李思学讲师给予无私的帮助。

感谢我的两个助理金妈、甜妈,给予我如家人般的温暖和体谅。

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父母们为本书贡献的案例,让本书变得有血有肉,生动而有感染力。无论是家长还是讲师,当我说出即将有一本书要出版时,都给予我鼓励和期待,那一刻是你们让我相信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此刻,眼前依旧驻停着大家支持和鼓励我的画面,是大家赋予我坚持写书的勇气和力量。感谢所有给予我肯定和鼓励的朋友们,没有那一刻的相信,就不会有本书。

本书凝结了无数人的支持和帮助,无法将每个故事都写进来。我相信当您阅读时,一定可以感受到我们彼此深深地连接。在大家身上,让我读懂即使普普通通的人,也可以用爱和鼓励滋润身边的人,让其成为更好的自己。

愿爱与鼓励一直陪伴我们!贝妈第1章 拥有幸福亲子关系的九大攻略1.1 如何“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爱

不注重对方感受的“爱”不是爱,而是另一种控制。——贝妈

这个世界上有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等很多种不同的杰出职业,猜猜看有哪两种职业能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是父母和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穷尽一生在爱着孩子,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可以付出的,更是世界上最值得敬畏的职业。

在现实养育中,父母常常这样说:“为你好才打你!”“对你好,我才说你!”“逼你写作业,未来你会感谢我!”

孩子心里则想:“我宁可你不对我好!”“如果这是对我好,那你自己去做好了!”“你现在这样对我,看你老了我怎么对你!”

作为妈妈,我也有类似的感受,明明心里那么爱、那么暖,可让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冷漠、痛苦和羞辱。为什么爱的味道如此苦涩?作为父母,你心里有答案吗?“爱孩子”和让孩子“感受到爱”很不同,唯有“爱”到达孩子那里才是感受到爱,父母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才会被孩子理解和接受。本章的攻略是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方法和工具,让我们的爱由内而外传递给孩子。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遇到这样的挑战:

A.一个男孩哭得很伤心

家长:“哭什么哭,这有什么好哭的!告诉你不准哭!哭能解决什么问题!”

B.在吃饭的时候

家长:“把这个鱼吃了,鱼比肉好,你现在快要考试了,多吃点鱼,对你身体有好处。快吃!这孩子,总这样,就是挑食,越来越挑食。”

C.在起床的时候

家长:“赶紧把你的裙子脱下来,你知不知道,今天多少度?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么冷的天要穿裤子,不可以穿裙子。这条裤子是我在美国给你买的,你看看这质量,这花色……”(陶醉在自我欣赏的状态里,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D.在睡觉前

家长:“做旗手,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怎么可以不去呢?!我现在跟老师说,你一定会去的。别的同学想了一年都没有机会,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第二天,孩子说肚子痛而没法上学!)

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几乎每时每刻都发生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有一个逻辑,我把它称为“家长逻辑”。从家长逻辑来看,父母说的话、讲的道理几乎都是正确的,并以强烈渴望孩子更优秀为出发点,但结果是孩子就是不听。哭,的确不能解决问题。鱼,的确对孩子成长有帮助,挑食也不值得提倡。裤子,的确很好,爱孩子才会买这么好的裤子。机会,的确难得,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就这样错失?!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问题在于,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大多从父母自己的感受出发,而非孩子的感受。爱孩子和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有距离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每对父母都能做到“无条件的爱”,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只是往往通过指责、惩罚、唠叨、打骂、利诱和奖励等方式传递给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冷漠、不理解、不尊重或羞辱。父母的爱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或被鼓励时,爱才会真正到达孩子心里。可惜,当我们成为父母时知道要爱,但没有谁教过我们如何表达爱,更没有学习过怎么表达爱才是注重孩子感受的。若父母未承接孩子的感受,哪怕再多的真知灼见,也于事无补,孩子也无动于衷,所以爱的表达方式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

我所倡导的鼓励式教养(Encouragement Parenting,EP)是建立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基础上的,是以关注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培养孩子社会技能和生活品质为落脚点的养育之道。那么,鼓励式教养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

一个男孩哭得很伤心“哭什么哭,这有什么好哭的!告诉你不准哭!哭能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思路·孩子的情绪需要安全疏导,如果不这样做,孩子的情绪会被滞留或被堵塞。想想我们自己,当我们伤心的时候也会哭,如果被告知不准哭,你会怎样?父母需要用以下方式回应孩子,如果没有意外,孩子的哭声要不了多久就会停止。

·父母攻略·“如果哭可以让你好受些是可以哭的,只是现在妈妈需要一个拥抱!”等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可以问问这样的问题:“刚刚发生了什么?”“你现在感受如何?”“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从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也许你会怀疑:会不会教坏孩子呢?以后的社会谁会这么将就他?有这样的疑问是正常的。只有关注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绪,你要教孩子那些正确的道理,孩子才会听得进去。如果你先讲道理,不关注感受,结果往往是孩子跟你对着干。无数个“对着干”背后的原因大多如此。一个情绪被压抑的孩子,长大自然不懂得如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会是父母期望的孩子未来的样子吗?也许社会可以不关注孩子的感受,他人可以不关注孩子的感受,但作为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因为家是孩子在外面遭遇一切挫折后最温暖的港湾。如果连家人都抛弃了,那么请问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对孩子来说,父母非常重要,所以千万不可成为联手把孩子推向深渊的人。如果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跟我站在一起,连父母也不与我站在一起,因为孩子经历有限,那么孩子就无路可走了。当然也许这样说过于危言耸听。父母的职责就是在家里为孩子示范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孩子会学习到这些方法。

在吃饭的时候“把这个鱼吃了,这个鱼比肉好,你现在快要考试了,多吃点鱼,对身体有好处。快吃!这孩子,总这样,就是挑食,越来越挑食。”

·解决思路·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些,要解决孩子吃饭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这与年龄无关,跟父母的唠叨、催促和强迫有关。孩子倔的背后大部分是因为有一个唠叨、催促和爱强迫的父母。

·父母攻略·孩子“对抗”是想用行动来告诉大人:你强迫不了我,我就是不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挑食”的习惯。解决挑食最好的方法就是邀请孩子参与做饭过程中的某些小环节:邀请孩子一起去选鱼,捣腾一下做鱼时的勺子,在出锅前放葱。这些小互动不仅让孩子爱上吃饭,还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信、独立、合作等品质。

在起床的时候“赶紧把你的裙子脱下来,你知不知道,今天多少度?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么冷的天要穿裤子,不可以穿裙子。这条裤子是我在美国给你买的,你看看这质量,这花色……”(陶醉在自我欣赏的状态里,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解决思路·父母和孩子的逻辑不同,父母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孩子的事情。觉得天冷就该多穿,裤子品质好孩子就应该喜欢。早上时间紧迫,父母很难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对于孩子来说,背后有很多的故事,关于穿裙子,妈妈用以下话术沟通,会听到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父母攻略·“看起来你真的很喜欢穿裙子,我猜今天穿裙子对你来讲很重要,你愿意跟妈妈讲讲吗?”(父母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心,等孩子讲完你再来决定你想怎么做。)4岁前孩子一直跟着奶奶住,现在跟父母住,而裙子是奶奶送的生日礼物。因为她跟好朋友约好,今天一定要穿裙子。因为她觉得同学穿裙子很好看,所以想天天穿裙子上学。因为她觉得穿上裙子就跟白雪公主一样。

在睡觉前“做旗手,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怎么可以不去呢?!我现在跟老师说,你一定会去的。别的同学想了一年都没有机会,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第二天,孩子说肚子痛而没法上学!)

·解决思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理解孩子的情形。对孩子来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件大事。父母能做的就是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困难,而不是代替他解决问题,更不可指责他,父母应该陪伴和教练孩子如何实现目标,当他愿意尝试一小步时给予鼓励。如果孩子没有准备好,那么就允许他花更多时间准备,甚至允许放弃。如果放弃,一定要聊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那么下一次孩子会做不同的决定。

·父母攻略A·“看起来你似乎有点担心,我猜关于当旗手这件事情你有自己的想法,你愿意跟妈妈讲讲吗?”“还有吗?”“你这样想妈妈觉得很合理,在全校那么多人面前做旗手,即使妈妈也会紧张,这是一件未曾做过的事情。你觉得现在最需要怎么做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父母攻略B·“如果你觉得实在没有准备好做这件事情,不做是可以的,对于妈妈来说,也会有这样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而不敢迈出第一步。妈妈也不会勉强你去做没有准备好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我们有哪些事情需要去处理呢?”

当我们抛开“感受”时,父母的建议即使再正确,孩子听起来也都那么刺耳和冷漠。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本能地用对抗、反叛、报复或自暴自弃的方式作为自己与父母斗争的武器。这样才让我们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很复杂的情感:彼此深爱着,却深深地相互伤害着。

忽略“感受”的爱背后是什么呢?“妈妈爱你才这么说。”“为你好,我才花钱给你上兴趣班。”“你以后会明白为什么现在要逼你练琴。”

这些听起来出于爱的话语背后隐藏的声音可能是:“我是对的!”“你要听我的!”“看我多厉害!”“看孩子多让我有面子!”

这样的沟通背后是一个人高高在上、一个人在下的不平等垂直关系。没有人格尊严平等和尊重的沟通,自然结果也就不会理想,这其实是另一种“控制”!这里的控制并不是外显的,它看起来戴着一个很美的面具,但其本质依旧是以自己为中心,想要达到控制他人、彰显自己优越的目标。这些仅仅是猜测,只是帮助父母来觉察自己。注重孩子的感受,就是我们需要“神入”(个体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通俗的解释是感同身受),当任何时候我们能够感同身受时,一切就会变得温暖和鼓励,背后其实就是“尊重”。

很多时候,我有一种感悟,“父母”两个字不是告诉我们有什么“特权”,而是更多的“责任”。当我们放下权威,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水平线时,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曾告诉我:“父母给予孩子不想要的爱,只是感动他们自己而已。”

感受是什么?“感受”这个词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常常听到,陌生是因为不曾真正琢磨它,很难说出来。“感受”是人内心一种情绪的表达,流行语就是“内心戏”。它可能是开心、快乐、生气、愤怒、难受、伤心、无聊、疲惫、焦虑等这样的形容词。“感受”无所谓好与坏,不是说愤怒就不好,高兴就好。无论是愤怒还是高兴,仅仅是在当下内心体会给予自身的一个信号,让我们知道自己怎么了或者正在发生什么。难受是当时的一种感受,高兴也是当时的一种感受,不可能只能高兴,不能伤心;只能快乐,不能愤怒。所谓人有喜怒哀乐,不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吗?在情绪管理上,通常要么选择压抑感受,要么选择发泄情绪。这两种方式都不好。如果压抑感受,虽然没有伤害到他人,但是情绪是一种力量,会通过病变的方式呈现。如果选择发泄情绪,必然会伤害他人,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内心感到不安。发泄就是任由情绪爆发,犹如反复练习,必然愈加难以改变。鼓励式教养对待情绪的方式是接纳它的存在,有效地管理情绪并关注问题的解决。

我们常把感受与想法,感受与决定混为一谈。例如,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作为父母有什么感受呢?“什么都好,一写作业就要把我惹毛。”“不知道在想什么!一写作业就在那里磨叽,3小时过去了作业都写不完。”“看他写作业就想发脾气,就想揍他!”

以上都是想法和决定,而非感受。通常,所谓“想法”,就是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观点、判断、评价和念头,因此往往是一句话或一段话。“决定”就是人们的行为和动作,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感受”往往是一个形容词,如开心、快乐、生气和无聊等。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想法有好有坏,决定有优有劣,而感受却无所谓好与坏。不带评判的沟通往往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走进他人的内心。

在亲子关系中也是如此,基于感受的沟通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在跟孩子相处中,父母习惯用想法和决定与孩子沟通,因为想法和决定带有评判,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指责或挑剔,合作的概率就会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推卸、反驳或辩解。例如,孩子上学又迟到了这件事。当老师问“今天上学为什么又迟到了”时,孩子会说:“今天早上闹钟没有响。”“我妈妈忘记喊我起床了。”“今天早上下雨,堵车了。”“我今天坐过站了。”

这些回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不是老天造成的,就是他人造成的,总之跟自己没有关系。当听到孩子这么说时,父母就会生气,因为这些听起来更像借口,孩子一点自我反省的念头都没有。作为父母,此时常常这样歇斯底里:“让你找理由!看我怎么教训你!每次都不长记性!”生活中因为“迟到”这样的事情而爆发惊天动地的“战争”就不足为奇了。父母常抱怨:“孩子怎么每次都不长记性,屡教不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