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真气运行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08:22:15

点击下载

作者:李少波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试读:

前言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真气运行学术体系的形成,历经七十寒暑。

笔者生于1910年。幼年时期体弱多病,濒临医药无效之境地。为了彻底改变体质,遂师承祖父所传吐纳导引之术,行气摄生,动静行修而自医。每日勤修苦练,并攻读中医学经典,悉志于岐黄、易、老之学,以印证自己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相互比照,无一不符。渐悟医源于道,道本于一,一者宇宙精神之本义。随着功夫的精进,自身的疾病日渐转愈,精力复常。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边实践、边探索,逐步体悟到宇宙万物,无不从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这一混元真气(生命能量)的规律,而保全自身,形神长存。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顺适和谐,必须以医理纠其偏,以道理保其正。

十年的自练自养,健壮了体魄,开悟了智慧,由病而医,由医而悟道。暗暗下定决心,沿着自己所寻求的道路勇往直前,进一步探索人体生命之真谛。1936年,笔者毅然离开故乡河北,西去川陕秦陇,游访名山大川,寻访贤哲名流,以期精益求精。

西岳华山挺拔峻峭,隐士陈抟以五龙蛰法睡功出名,而被誉为东方睡仙。身临其境,学练其法,实得抟聚内丹之真义。终南山老子讲经台参考道德经文,获太上修真秘要组字联语,阐释“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之妙义。至紫柏山留侯庙,为张良师从赤松子修炼之处,得黄石公《素书》。悉心拜读,可与《道德经》媲美。并意外获得成都二仙庵王元惠号王半仙所著之书,以遂久慕夙愿。龙门洞为龙门派邱处机修真之所。龙门仙境,名不虚传,有缘游访,尽得全真心法。陇东崆峒山为道教第一山,黄帝曾在此问道于广成子,得其指点至道之精,至道之极,阴阳之原,合而为一之宇宙精神。天水伏羲庙等名胜遗迹遗风,无一不开阔自己的视野,仰慕上古人文始祖的无量功德。

笔者先后五年多时间,既寻访了名人高士,得到了修真秘旨,又潜心钻研医、道、儒、释及各家养生学理论。不辍苦练,实践出真知,古圣先贤所留训示、格言、修为结果,不断在自己身上体现,坚定着自己的意志。锲而不舍地矢志追求,进一步认识到医道同源、人天一体、相互为用的医疗预防模式。《黄帝内经》中“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天一体的整体观;《易经》无极生有极,是生太极,变易不易的宇宙观;《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观,成为自己修性固命、济世活人的指导思想。

1943年,笔者在甘肃兰州报名参加全国中医师选录考试,榜上有名。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了中医考试及格证书,卫生部颁发了中医师证书。置身医林后,笔者由医己变为医人,在医学养生学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转折。拓宽了深入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途径,提供了临床观察,验证自己多年实践的养生保健方法的条件。在行医过程中,除钻研岐黄、易、老,追求自然与医学的最高哲理外,还积极学习西医,力图掌握相关的现代医学生理知识,以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医不分中西,活人而已矣。是故关于真气运行法的研究,便取法于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手段,专用真法治疗各种病症,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科学检查,证明真法治病均合乎生理、病理机制要求。

笔者在多年的行医实践中,面对众多患者,尤其是一些慢病、疑难病患者,用中西医手段施治,深感疗效不佳,便配合使用自己多年修炼的方法,教以姿势和调息要领,辅导患者实践,效果明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甘肃甘南藏族地区工作期间,除门诊治病外,还深入基层推广针灸,并多次组织患者集体练功治病,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经笔者长期观察,纯用此法,确有药物所不及的效能,更加坚定了以此法在医学界发挥作用的志向,而成为有病可治、无病可防的预防医学。

1962年在甘肃省中医院工作期间,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研究、临床使用所得,结合这一功法特点,遂将此法定名为真气运行法(以下简称真法),以有别于气功的概念。为此,院内特设真法治疗室,供笔者临床观察,总结病例,进一步研究。1964年,第一篇有关真气运行法的论文“意守丹田及其他”见诸《甘肃日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文字资料也在社会上广为散发,人们争相实践,受益者无不交口称赞。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后,真气运行法被列为甘肃省卫生厅的科研课题。由笔者牵头,组织力量,召集各种慢病、疑难病患者,由甘肃省中医院同武山疗养院派出工作人员协助,在该院纯用真气运行法治疗观察。1979年笔者调往甘肃中医学院工作,学院成立了真气运行研究所,继续这项科研。笔者组织患者,以三个月为一期,连续临床观察,进行科研。用精密的科学仪器检查,针对不同疾病所取得的各种数据均表明疗效明显。在防病治病、健身延年方面的独特作用都得到了验证。如,通过练功,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激发自身潜能,进而防病治病。再如,练功可使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生命节律减慢,从而延年益寿。1983年,该课题获甘肃省卫生厅临床验证科技二等奖。同时,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进行“真气运行法诱生干扰素”的课题研究,经五年多的临床观察,所得结论表明,真气运行法对肿瘤确有治疗作用。

1979年,笔者所著《真气运行法》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数次重印、再版,均销售一空。该书曾荣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甘肃省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授予优秀图书奖。

1980年以来,真气运行法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推广,影响日趋扩大。1992年,经甘肃省科委批准,成立了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使真气运行学术研究步入正轨。1994年,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标志着真气运行学术研究已走向了全国,并向东南亚及欧美延伸。1995年,拙著《真气运行论》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真气运行理论研究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抚今追昔,真气运行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经沧桑。初期自练自养,尚不得其名,后经十多年的科学研究、专题治疗,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形成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深感欣慰。尚希将这种自练自养、勿药而愈、健身延年的方法惠及天下。

1999年90寿辰时,笔者之《真气运行学》脱稿,将天然真一之学奉献人民,了却平生夙愿,真乃一大幸事。该书在谋篇布局上,首先从实践入手,介绍静功、动功功法,力图使读者易懂易练。真气抟聚法实践则旨在使潜心实践者练通任督后,以此法继续修炼,直指上乘。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阴阳五行之理尽在其中。为方便入门,在功理功法介绍中,努力剔除历代各家的众多隐语,留精取正,规范过程,将隐语术语统一简化,以自己实践研究符合人体生理者为依据,用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观点作明白解释,提高透明度和条理性。其中自然呼吸、注意呼气,是真气运行法所独有的调息方法,更是功理功法的关键所在。全书对真气运行理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不免有些重复的引文,但每引用一次又赋予一次新意,加深一层理解。

笔者数十年如一日,穷理尽性,深入探索,实践总结,聊以自慰的是获得了生命科学的新信息。所谓“道一而已”,这个“道”就是性命至理,“一”就是真气,人体生命能量。这样一个简易的道理,在古人的经典里却是叶里藏花,若明若暗,使人难窥门径。而古往今来,凡言性命学说者,未有不归结为真一之气的修养功夫。《真气运行学》试图揭开古人藏而不露的隐秘,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得一,万事毕”,望读者诸君体悟个中道理。

毕生由病而医,由医悟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医曰祛疾,道曰养生,都是根据自然法则和生命活动规律而发挥各自的作用。祛疾以利保生,养生实为防病,名二实一,皆为保持真气的旺盛运行,求得形与神俱。执医五十余年,深感医生等待病人就医,所起的作用有限。众多医疗机构和大批医务人员,始终控制不了疾病的发展。不少人长期受着疾病的折磨,痛苦地挣扎着残生。家人为之苦恼,社会为之增加负担。古人提倡的治未病,即预防为主的思想,正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有鉴于此,故将数十年来自救的方法用以救治众人,秉承祖父之遗志,希望人们自力更生,而远疾谢医,且对中医理论的一点发挥,作为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自修数语,以抒医人天职之情怀。

无中生有耄耋年,自名真一号天然。

生性孤僻远世俗,穷理尽性六十年。

世路崎岖坦然过,人情冷暖一笑间。

四时气候慎调摄,急风骤雨避自安。

养生贵在中和意,情志偏激损天年。

恬詹虚无培真气,神不外驰邪不干。

真气真法真传授,真功真练真通天。

真气运行百脉畅,抟气致柔方结丹。

医己医人数十载,奉献世人保天年。

古圣经传皆一义,大道无为法自然。

阴阳冲和为一体,物竞萌发辟地天。

乾坤交泰生万物,数理变化统真诠。

无有有无无生有,来去一贯三生缘。

老庄缘督以为经,直将后天返先天。

个中消息谁识得,牵转牛魔过阳关。

三关路上多险阻,腰肾酸楚似汤煎。

夹脊负重心烦闷,攻克须凭意志坚。

玉真上关号铁壁,头昏脑涨紧相连。

忽然一声风雷吼,风清月明换新天。

五气朝元三花现,皎皎冰轮映泥丸。

前三后三成一贯,一息上下任督环。

心情愉悦皆欢喜,形体飘飘似逸仙。

真法赐我再生力,顿悟我使不由天。

时刻不离无字经,返还相会在混元。编 者2010年1月

自序

关于研究人体生命的科学,古谓性命学说,今称人体科学。它既是一门古典的实用科学,又是一门现代的边缘科学。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生命科学自然成为人们的热衷课题。

笔者自幼体弱多病,骨瘦如柴,各种顽症不时袭来,痛苦万分。无奈祖父遂教以吐纳导引之法,并授予《勿药元诠》一卷,令从中探索祛病求生之路。自此便数十年如一日,不断实践探索,反复发掘总结,除自疗治愈各种顽症、获得健康的体质外,还探索出一套增强生命活力、旺盛真气运行的五步功法,功程短而功效显著;在从事岐黄医学的实践中,经过反复应用于临床,对各种久治不愈的顽症,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且有定期通督的特点;通过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带来了人体生命科学的新信息。这是深感欣慰的。

根据《黄帝内经》积精全神、全真导气理论命名的强身治病、吐纳导引功法——真气运行法已于上世纪50年代形成初稿,当时油印再三,均即被索一空,受到各界的重视和支持。1979年拙作在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更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兴趣。1980年以来,真气运行法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建立了各级真法研究组织,真法祛病延年、激发潜能的功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实践验证。国外同仁对真法的实践研究热情同样异常高涨,新加坡还率先成立了真气运行学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地也不乏真气运行法的实践者。《真气运行法》一书“朴实无华,简明易学”,多次重印,畅销不衰,因而荣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甘肃省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优秀图书奖;真法临床应用和科学实验的切实成效,作为省级科研成果还获得了甘肃省卫生厅临床验证科技二等奖。在真法大规模群众实践、临床观察和医学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学术研讨逐步深入,先后多次在兰州、杭州召开了全国真气运行学术研讨会。在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关怀支持下,1992年在兰州成立了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继而1994年,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杭州隆重成立,标志着真气运行的学术研究和推广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在《真气运行法》一书的基础上,笔者搜集平日所撰论文,整理成《真气运行论》出版发行,也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

经过长期的发掘、研究和总结,拙著《真气运行学》于90寿辰脱稿,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在新加坡和国内出版发行。该书分上、下篇及附篇。上篇以增强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动静功法系列和系统的真气运行法理论,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体系;下篇穷究“三圣道”理论、天人一际的哲学底蕴,将真气运行学说根植于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之中,理论体系渊源有自。附篇再以数据翔实的临床总结、实验研究和病例实践、体会为验证,上下呼应,前后印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力求简明系统、通达透彻地为真法实践者、养生爱好者献上一份穷理尽性、人生实践的实用教材,也是对自己毕生从事的中医学事业的一份真情回报。近日,喜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真气运行学》的基础上,重新整理编印出版,深感欣慰。在表示谢忱的同时,乞希真气运行法惠及更多的人,在“上工治未病”,构造和谐社会等方面尽绵薄之力。

六十余年的精勤求索和群众性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实践的检验,真气运行理法不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强身祛病锻炼方法,它既是沟通人与自然、穷理尽性、修性固命的根本大法,又是验证中医理论、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一门学问,是“三圣道”理论指导下的生命科学的结晶。对振兴中医、丰富传统性命学说也有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虽说“道可道,非常道”,然而以人生实践为基础、东方哲学为准绳的真气运行学说实践和理论的总结提高,遵循自然法则,体现生命活动规律,既有利于健康幸福的人生,又能始终不离自然大道,显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探索天人大道,古有“言语道断,心行路绝”之弊。尽管作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对广大读者来说难免还有不尽辞意之感受。切身的修炼才会有真切的体悟,还希望读者诸君在实践中感悟。限于水平,不足之处,尚乞读者指出。李少波2010年1月

真气运行学凝聚了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兼谈对真气运行学的粗浅认识

(代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父亲在临床运用真气运行法治病。经临床验证、科学研究和普及推广,相继编纂出版了《真气运行法》、《增订真气运行法》、《李少波真气运行法》(1993年版)、《真气运行论》和《真气运行学》等专著,形成了完整的真气运行学术体系。

一个人一生中如果做出一件有益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而且让人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应该说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我认为父亲李少波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依稀记得还是在孩提时,父亲在甘南的卓尼县医院工作,每天除门诊上班外,早晚总是在闭目静坐,一坐就很长时间。夜晚人们都入睡了,他还在灯下翻阅厚厚的古书,时不时还写些什么。那时我不明白父亲在做些什么,只知道他是个医生,经常有人找他看病。以后他调往兰州,先后在甘肃省中医院和甘肃中医学院工作、任教。这时我们也都参加了工作,各自忙自己的事,除节假日看望一下外,对他的工作都不太注意。直到1979年,他的第一部专著《真气运行法》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才明白父亲这些年来在忙些什么。就在这部书出版前的1978年,甘肃省卫生厅选择了父亲多年在临床运用的真气运行医疗保健方法作为科研项目,进行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明对多种慢性疑难病症都有显著疗效,该项目于1983年获甘肃省卫生厅临床验证科技二等奖。之后他的专著又获得了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甘肃省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由于读者欢迎,社会反响热烈,他的著作多次重印、再版,印量达一百多万册。经修订、补充成书的《增订真气运行法》、《李少波真气运行法》(1993年版),又相继出版发行,同样大受社会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李少波真气运行法》(1993年版)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父亲也作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专家,被遴选为甘肃省第四届和第五届政协委员而参政议政。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父亲除自己实践外,就已在临床运用真气运行法施治病人,逐步积累资料,并根据《黄帝内经》理论,研究其治病防病的机理。因为他年轻时身患多种顽疾,医药无效,是曾祖父用家传的“吐纳导引”术,挽救了生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父亲立下了学医向道的宏愿,从故乡河北,西去川陕秦陇,寻访贤达名流,以使自己功夫精进,并探索“吐纳导引”的理论渊源及具体内蕴,力图用医学科学的概念把所学方法规范化,让现代人容易理解且方便操作。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将这一方法正式定名为“真气运行法”,并制定了五个步骤,亦称“真气运行五步功法”,今称“真气运行养生实践”。以《黄帝内经》真气与真气运行概念命名,以区别所谓“气功”的概念,避免混乱。1964年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公布于世,《甘肃日报》以“意守丹田及其他”的标题发表了他的署名文章,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咨询者络绎不绝,学练者不计其数。当时,甘肃省和兰州军区的不少领导同志也都学练,取得了可喜效果。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真气运行养生方法又得以大力推广。在父亲工作的甘肃中医学院,成立了真气运行研究所,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验证,积累资料。同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举办真气运行讲习班,所到之处,人们都对这一方法赞不绝口。1995年,父亲的专著《真气运行论》出版发行。全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达到人体生理有序化的手段,以翔实可靠的实践资料,旁征博引,从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高度,揭示了人体生命奥秘。从“法”而上升到“论”,昭示着他的学术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更深的层次。1999年,在父亲90岁的时候,又一部力作《真气运行学》问世,在国内外相继出版发行。从“法”而“论”,从“论”而“学”,不但是学术思想的升华,而且标志着真气运行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

真气运行学术的创立,为弘扬祖国医学,丰富祖国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上工治未病”预防医学、中医经络学说的研究,以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真气运行学术的创立,是父亲矢志不移、锲而不舍实践和研究的结果,凝聚着他一辈子的心血。窃以为这不仅是他继承父祖的遗志,把祖传的养生修真秘旨以医学的思想和语言表述了出来,更重要的是为弘扬中医学,丰富祖国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父亲在“上工治未病”预防医学方面作出了贡献。华夏民族是最先懂得预防疾病的民族,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标本缓急。长沙马王堆3号墓内发掘的《导引图》,真实地反映了2200多年前,我国人民锻炼身体、防病治病的生动情景,体现了古之医道“防重于治”的思想。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更是强调预防医学,《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这些论述强调的就是无病先防,有病早治。这种具体的预防医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载。父亲通过研究探讨认为,《黄帝内经》长期以来指导着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理论和实践,故而被后世医家誉为“真经”、“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更是“释缚脱艰”的不易经典。然而,究其根本,无论是防病于未然,或顺应自然、延年益寿,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人体的真气。他所创编的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父亲经常讲到,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摄生,首先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预防思想。如能遵照这种修养方法,即可乐享天年。可是,自隋唐以来,养生保健由盛渐衰,清代以后便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形势变得复杂了,人们忙于生产、社交、建设和战争等,无暇从事静养生息。尤其道教、佛教形成后,修真养性的事,便成为僧道的专业。二是生齿日繁,物质日渐丰富,生活日渐多彩,特别是城市的发展,吸引人们离开了大自然的怀抱,衣食住行的安逸舒适使人们自身抗病的能力下降,众多的人便乞灵药物,于是医生增多,药房增多,医药事业兴盛了起来。如今,医药事业在全世界已非常发达。医者只追求治疗的工巧,却忽略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医药治病尽管有一定的效应,但对健康长寿则显得不足。随着药品的日趋增多,杂药乱投,多服久服而引起了医源病和药源病。鉴于此,在文明先进的地方,正兴起慎医慎药,提倡健身自疗思潮。如何发挥人体的潜能,采用自控、自调、自我修复、自我建设,勿药而愈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父亲所创编的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充分体现了“上工治未病”这一预防医学思想。人们如能依此去锻炼,假以时日,真气便在人体中循经运行,克期通督,由后天返先天,恢复再生力,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大凡实践者,都能感到体内各种生理变化,从而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都能得到验证,是实实在在的中医预防医学。为此,父亲呼吁医学界应认真研究、发掘和总结《黄帝内经》的养生学理论和方法,使之发扬光大。他明确提出,无病先防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精神,也是中医学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才不致舍本逐末。这对振兴中医学、提高国民素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父亲在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等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自1958年以来,在全国广泛推广和研究针刺麻醉工作中,各地都做了大量临床和科学实验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资料,对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已基本肯定,但经络实质的探索一直没有重大进展。从1984年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合作,用核技术研究经络实质,证实了确有物质和信息沿经络路线传播,经络传播有确定的方向和速度,与中医经典经络理论是一致的;人体的气血运行呈波动状态,并且为气血运行提供了流量、流速、周期等5项参考数据。实验结果不但显示出了经络的位置,而且在手厥阴心包、足太阳膀胱、手少阳三焦等3条经脉上,观察到了经络走行的方向和大分子沿经线传播的速度。从部分实验数据中,还可以明显看出,大分子沿经线运行时,有波动的现象。实验还证实经络系统既区别于神经,又不同于肌肉,是一个基本的物质、能量交换系统。这项阶段性成果,为经络研究提供了一些初步的,但很重要的定量数据,对统一经络理论、提示经络实质和中医理论研究有促进性作用。尽管这样,对于经络的实质问题,还是没有一个定论。

在国内尚未开始经络实质探讨研究的时候,早在1962年,父亲通过真气运行的临床观察和实际疗效,就开始重视经络实质这一重大的中医课题研究。他认为,在机体中起重要作用的生命动力当数真气,经络是人体真气运行的通路,真气运行的路线方向和动态,对经络问题的研究启发是很大的。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云:“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这一著名论断亦说明通过养生实践锻炼,达到“返观内照”境界后,所能体验经络活动的情况。同时父亲还指出:经络,《黄帝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各个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所构成的。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既有严密的分工,又有互相协调的作用。这些组织必须依赖于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来赋予其能量,才能有节律地运动,以达到生理要求。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就是以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作为增强和恢复生理功能的主要手段。在真气运行实践中,任脉、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相继都通。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统提供充分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古今医家、养生家,无论是全真导气、药物归经、循经取穴、导引按摩,还是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都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制定的。据此,父亲直截了当地提出,经络学说是中医指导临床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进一步解释为,真气是生命的能量,经络则是真气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如果忽略了真气运行,经络活动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经络的实质也就无法认识清楚了。父亲对经络实质的认识,是基于亲身实践和临床观察的,在中医界尚属首倡。其独到见解尽管在今天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同,但相信终有一天会成为中医理论中的鲜活内容。

再次,父亲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实际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作出了贡献。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得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转变,医学观念亦已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面作出方向性调整。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开始关注沉寂已久的中医“治未病”这一古老的医学哲学思想。这是21世纪医学变革的主流,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从已病防变,争取及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转变出发,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就整体来看,“预防为主”的思想并没有被广大群众所认同,人们普遍沿袭着有病找医生、有病吃药的习惯。我们不能否认医药对治疗疾病的效用,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随着药品的日益增多而引起的医源病和药源病。时至今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但众多的医疗机构并没有控制住疾病的产生与发展,病种越来越多。不少人长期受着疾病的折磨,痛苦地挣扎着残生,家人为之苦恼,社会为之而增加了负担。“看病难”、“看病贵”更是当今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民生的大问题,党的十七大高屋建瓴,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病者有其医”,国务院前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也郑重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重要理念,并讲自己退休后要学习中医,其良苦用心,更是说明了弘扬中医学,发扬中医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民健康服务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上工治未病”、“预防为主”理念的落实,还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都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过江河需要舟楫,否则难以到达彼岸。古往今来,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人们要摆脱疾病的困扰,达到健康长寿的境界,主要还是靠每个人的修养和锻炼。除有一套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规律的生活养生习惯外,还得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养生锻炼方法,特别是为了有效地避免“药源病”、“医源病”,更得有一套科学实用的养生治病法则。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父亲所创的真气运行学说和该学说的基础——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该实践方法以符合人体生理的调息方法入手,有效地培养人体赖以生存的真气,使之旺盛运行而贯通经络。通经络的过程就是治病的过程,而经络通畅,则人体健康并减少生病的可能。正如《内经》曰:“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培育人体自身真气,真气充足,才可以贯通经络,使人体阴阳和合,五行顺理,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真气运行养生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推广历程,验之以临床,证之以生理,充分证明该实践方法对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症均有显著疗效,对于提高人体免疫水平、降低内分泌皮质醇含量亦有明显作用,同时能诱发人体干扰素的生成。人们只要坚持锻炼,就可以远疾而谢医,享受健康无病的愉悦。通过锻炼,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态,对维护和睦的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普及推广真气运行实践方法的过程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不少人通过锻炼,治愈多年病痛的情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每期培训班结业,好消息不断传来:多年的慢性肝病患者经过锻炼,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多次中风、不能站立的患者能站立行走了;医学上的难题硬皮病患者的硬皮一点点地消失了;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有明显改善,等等。我们在分享患者治愈疾病快乐的同时,深感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的神奇。正如我国已故中医泰斗、原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吕炳奎先生所讲:“真气运行是人体生命运动的主要功能,如果能掌握其全部运动规律,则人类的生命可以由自己来掌握,可以达到健康无病长寿的境界。”

真气运行学术的形成经历了漫漫岁月,凝聚了父亲的心血。要继承父辈所创的事业,继续加强学历及实践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使之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父亲生活俭朴,从不追求物质享受;处世随和,随遇而安,顺乎自然。但对自己的学术追求,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达到近乎痴迷的境界。为了研究真气运行学术,他在退休后积极创造条件,申请成立了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亲任所长,还担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不顾年龄高迈,在国内外亲自讲学,甚至在百岁高龄,还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所做的一切像一个无言的师长,在不断教诲着我们;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如今,他把学术研究与事业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里。我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也知道责任重大。这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是作为子女的本分,唯有以父亲为榜样,勤恳工作,潜心钻研,不辍实践,维护学术形象,保证真气运行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造福更多的民众,才是父亲所期望的。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发掘总结和临床检验,真气运行以其简明实用、效果显著,赢得了医学界的认同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这些都为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抚今追昔,真气运行学术从父亲研究探索的艰辛到形成体系惠及民众的快慰,经历了漫漫岁月。展望未来,真气运行学术定会以它在医学领域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而产生更加积极的社会影响。我们要继续加强临床科研和基础研究,使之逐步进入中医院校和医院;要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之为更多人的健康服务;要继续坚持真气运行学术的纯洁性、严肃性和医学科学性,坚持科学发展观,反对歪曲学术、另搞一套的做法;要继续保护好真气运行学术知识产权,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一切剽窃学术成果和以此谋取私利的不法行为。

大道圆融,真气运行将沿着自己的轨迹“周行而不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真气运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其源于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实用效果,必然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同。近些年来,真气运行养生实践的普及推广在国内外都呈现越来越兴旺的势头,而且要求办培训点的地方也日趋增多,我们要大力扶持。凡是有利于真气运行事业健康发展的,我们都要支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就是硬道理。

曾几何时,人们谈“气”色变,一谈“气”,就和“气功”联系了起来。我们要从这个认识的误区走出来,不能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淖。中医讲究气血,不谈气,何以谈医?不谈气,又何以谈人?我们谈气,所谈的是人体真气和真气运行;我们谈人,谈的是人体生命科学。我们要从人体生命科学的高度出发,继续加强真气运行学术及真气运行实践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使之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对得起父亲几十年来的心血;只有如此,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先所留下的宝贵财富。李天晓2010年1月第一章真气与真气运行——生命活动的核心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改造大自然的实践中,为战胜疾病、保健强身,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医疗、养生体系。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在论述摄生、阴阳、脏象、经脉等篇中提出的防病治病养生理论,是符合在大自然中人体生命活动辩证规律的。它一方面肯定了人体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关系,“吸天阳以养气,饮地阴以养血”。同时,又强调主观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如《四时调神论》中的“节饮食,适劳逸”,“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古天真论》中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保健方法。在诊断治疗方面,则注意从身体各组织系统之间、精神与器质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整体性中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把大自然和人体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讲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知“七损八益”,以及四时调摄等方式方法。了解自然,进一步利用自然,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保健、预防目的。

人体活动需要能量,中医学叫真气,它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旺盛的真气运行既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又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证。培养真气,促进真气运行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有效地和疾病衰老作斗争,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所以身体和真气的关系也可简单描述为: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命结束。根据现代生理解剖学观察,人体内蕴藏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及早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锻炼,人以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本来是可以维持到一百五十岁到二百岁左右的。尤其是我们生活的文明社会提供了发挥这种本能的非常优越的客观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保健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据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记载,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100亿~150亿个,而这些神经细胞中处于积极活动的不过十几亿个。就是说,有80%~90%的神经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参加活动。如果其中有一部分发生故障的话,整个神经系统仍能照常工作,不受什么影响。人体一平方毫米的肌肉横切面上,约有两千条毛细血管,在平常安静状态下,其中只有5条左右毛细血管有血液通过;当参加运动时,则有200多条打开来使用,也就是说人体内经常有90%的毛细血管在储备着。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全身毛细血管连接起来,长约15万公里,这样一个密布的血网,恰如身体上千百万个微小的心脏一样(外围心脏)。如果按照一定的周期,使它们有节奏地启闭运行,和中央心脏交替作用,这对生命的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又如一个人的肺泡约有7.5亿个,接触呼吸的总面积约有130平方米。但是一般的人,并不是将这么多的肺泡都利用了的,特别是不运动的人,好多肺泡因长期不用而萎缩。锻炼真气运行法稍有成就的人,每分钟只要呼吸4~5次,反而头脑清醒,生机旺盛,这就是调息有节律地调动肺泡积极参加运动,促进真气运行的缘故。但是,人体内在的这种巨大潜力,通常人们并不认识它,很少有人利用它。结果,许多人对这些潜力不知发挥,而处于神经萎缩、肌肉饥饿、肺泡废弃等不正常状态,形成早衰。在一般情况下,通常人到二十五岁以后,人体代谢过程的活动逐年衰减,特别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变化,限制了很多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命。人类对此无能为力的状况应该改变,也是可以改变的。问题就在于掌握生命本源的规律,增强和发挥人体内在的功能活动,由适应内外环境而驾驭内外环境,达到身体健康,以更多的精力来为人民服务。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几百万亿细胞所构成。身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这些现象都是在细胞新陈代谢基础上形成的。那么促使细胞新陈代谢的动力又是什么呢?就是从循环系统不断地供应养料和氧气,通过细胞的代谢变化而产生的能量(即气化作用)。这个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气。根据中医理论,真气在人体内的集中和运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的。它沿着特有的路线有节律地充养全身,赋予各组织细胞生命活力,这就是十二经、十五络、奇经八脉的活动实质。胎儿在母体内不能直接摄取氧气和养料,必须由母体通过脐带输送给胎儿。胎儿受到先天真气的推动、营养而生长发育,由胚胎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先天真气集中运行于任督二脉,为生命动力之大源。人在出生以后,开始了外呼吸,用后天的生活形式代替了先天的生活形式。嗣后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节、劳伤等,先天真气运行的道路便逐渐滞塞,甚至不通。这就使人体正常的真气运行受到影响,身体逐渐衰弱,疾病乘虚而入,未老先衰。所以,根据生命的形成、生长的规律,注意后天调摄和锻炼,培养本元,恢复先天真气运行,就可以充分发挥机体的内在活力,增强自我修复、自我建设的本能,这才是抗病免疫、保健延年的最根本的办法。真气运行法就是根据阴阳互根、动静相育、体用并存、保持动态平衡生理的需要,用特定的方法,凝神调息,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强大脑皮层的自调能力,以恢复先天的生理机制,旺盛真气运行,所以具有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故可概称为生命活动的能量。古人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对精、气、神三者的调摄极为重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积精全神”,用以祛病延年的论述。精,秉受于先天,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物质。所以《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万物化生必从精始”。精在人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被消耗,需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下归于丹田,不断予以补充和滋生,从而维持生命。神即神态、知觉、活动等生命活动的主宰,是内脏功能的综合反应,是气化活动的体现。职司是调节管制机体内环境的生理、生活机能,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建设,并适应外界环境而生存。真气是生命的动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所以能正常地工作,各尽职能,就是依靠真气温养赋予能量。否则,就没有精的再生,也就神去身亡了。在后天的生活中,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为了积精全神,首先应以培养真气为主。

真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是随着生命而来的,是由元精化生出来的,所以也叫元气。人在生活过程中,元气不断消耗,因此必须得到后天之气不断地补充,才能够化源不绝。后天之气是由口鼻摄取的氧气和养料(古称阳精阴精),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间隙被细胞摄取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和能,为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故《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内经》认为,真气(元气)是先天元精化生,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真气所在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功用也不一样。为了便于言说,古人就给它定了一些不同的名称。“气在阳即阳气,气在阴即阴气,在胃曰胃气,在脾曰充气,在里曰营气,在表曰卫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阴元阳之气”。在经隧的叫经气。《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说明真气的功用是多方面的。营气是行于脉中(血管)的精气,流溢于中,营养五脏六腑;散布于外,润泽筋骨皮毛。《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气为阳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腹,五脏六腑得到温养;外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温养皮肤肌肉。《灵枢·本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又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因此,我们知道,卫气不但能温养内外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保卫肌表、抗拒外邪的功能。宗气是饮食水谷和吸入的大自然之气相合化生而积于胸中之真气。宗气走息道司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宗气有关。其次,是贯通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温活动能力也与宗气有关。真气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从胚胎时期以至发育成长,寿活百岁,真气都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若能经常保持真气充足,那么身体永远是健康的,精神是充沛的。真气消耗而不能补充,身体也就渐渐衰弱了。《灵枢·天年》说:“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真气消失,生命也就结束了。

真气在人体内就和空气充满空间一样,无处不有。因为它是机体各组织细胞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各组织细胞如果得不到真气的充养,便要衰退、死亡。《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真气在人体内循经运行,随着呼吸运动按照一定的方向构成小循环和大循环。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行至丹田,吸气时沿冲脉上行至胸,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待真气贯通督脉后,吸气时真气则由督脉上行至头,古时把这个小循环称为小周天。《灵枢·逆顺肥瘦》说:“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三阴经在呼气时真气由胸走手,手三阳经在吸气时真气由手走头;足三阳经在呼气时真气由头走足,足三阴经在吸气时真气由足走腹。古时把这个大循环称为大周天。

真气在机体内运行不息,内自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流转输布循经运行:寅时,自手太阴肺经开始;卯时,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辰时,注于足阳明胃经;巳时,注于足太阴脾经;午时,注于手少阴心经;未时,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申时,注于足太阳膀胱经;酉时,注于足少阴肾经;戌时,注于手厥阴心包经;亥时,注于手少阳三焦经;子时,注于足少阳胆经;丑时,注于足厥阴肝经。寅时,又由肺经开始,周而复始地进行生理性的功能活动。真气运行的规律和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分不开的。人在气交中生活,呼吸之间都受着大自然的左右,因此要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不违背自然,才是于身体有益的。同时,也提供了和自然作斗争的有利条件和手段。真气运行与昼夜变化、寤寐也有关系。《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白昼气行于阳则寤,入夜气行于阴则寐。当然,这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也是有关系的。常见有人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时,身体便感觉很不舒服。如果是真气运行法锻炼有素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利用少时的静息,便可消除疲劳,对工作、身体都是很有帮助的。在临床也遇到一些病人,自诉经常在某时发病,我们便根据这个时间,计算真气注于某个脏腑,再结合四诊八纲作出诊断,往往是符合真气运行规律的。五更泻又名鸡鸣泻,每日都在黎明时一定的时间排便,就是一个例证。一般认为本病是属于肾气不足、命门火衰,不能熏蒸五谷所致的一种证候。那么为什么要在黎明时排便呢?由于肺为肾的母脏,肾病日久,子病及母,肺亦受累。按真气传注时间,上午3~5时为寅时,传注于肺;5~7时为卯时,传注于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病理情况下,肺气虚弱致大肠的排便功能不全,在五六时之交,真气由肺经传注大肠经时,大肠经在生理上发生了冲动,因而产生了排便作用。根据这个征象,可以说明真气运行与时间是有关系的。又肺病日久,消耗阴液,多在下午5~7时呈现颧红、手足心发热等现象。原因是肾属水,肺为水之上源。经长期消耗,肾阴亏损,真气于酉时(下午5~7时)传注于肾经时,便出现了阴不恋阳、水亏火越的现象。再如针灸的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治病,《伤寒论》之某经病欲愈时在某至某时,以及近年来某些学者对自然科学研究所发表的“生物体内有时钟”等理论,都说明真气运行与时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第二章真气运行的通路——经络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故《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经络是人体真气运行的通路。明·皇甫中《明医指掌》说:“直行者,谓之经;旁行者,谓之络也。”“经”有经过及路径的含义,是纵行的干线;“络”是联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联系着阴阳各经。微小的分支叫孙络,密布于机体各部,起到通达真气的作用。

经络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的独特系统。关于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早已成为医学上的课题。半个世纪以来,虽经过各种手段进行研究探索,都没有得出定论。因此有人说,是神经,是血管,是生物电,是比神经低级的传导系统,等等。但却忽略了机体中起重要作用的生命动力真气的作用。只要把真气运行法实践一下,了解了真气运行的路线方向和动态,便会对研究经络问题有所启发。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关于“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的著名论断,即是亲自实践“返观内照”养生功夫的结晶。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各个组织间隙大小不同的隧道所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既有严密的分工,又有互相协调的作用。这些组织之所以能够有节律地运动,必须依赖于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以达到生理上的要求。真气运行法就是以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作为增强和恢复生理功能的主要手段。由于经穴的周围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器官,当针刺入经穴时,触动某一组织,那个组织就发出自己的讯号,因此就有酸、麻、沉、紧、胀、痛等感觉。根据临床实践,酸胀感是针体靠近或刺中筋腱的反应。如足三里穴在两筋之间,所以刺入时酸胀感特别明显,这和直刺经筋时所发生的酸胀感是一致的;麻及触电感是针体压迫或触动神经干的反应;深部刺痛是刺中血管,因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布于血管壁;刺之硬不能进针,是刺中骨骼;感到沉紧和充气感,才是真气活动旺盛的表现。这就说明,经络与各组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所谓经是指直行而较大的十二条经隧,这十二经络和脏腑有密切的联系。如: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这三条经分布在手臂的内侧,叫手三阴,属里,由胸走手(真气的动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在手臂的外侧,叫手三阳,属表,由手走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在腿的外侧和后侧,叫足三阳,属表,由头走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分布在腿的内侧,叫足三阴,属里,由足走腹。这十二条经称为正经,首尾相接,真气运行其间,如环无端。另外还有八条叫奇经八脉,是十二经传注的纽带。它们的名称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如果把十二经比作大河的话,那么奇经八脉就可以比作湖泽。故明·张介宾《类经》说:“经即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也。”十二经中真气的盛衰,要靠奇经八脉来平衡,其中尤以任督二脉最为重要。任脉在身前正中属阴,总领一身之阴经;督脉在身后正中属阳,总统一身之阳经。因此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在真气运行法实践中,任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就先后都通了。在每条经络上,还分布着许多真气较为活跃的部位,即腧穴。这就是经穴的由来。

所谓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像网那样遍布全身。

真气运行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统供应充足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也说:“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古今的医家对于全真导气、药物归经、循经取穴、导引按摩、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都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制定的。经络学说,是中医指导临床的一个重要学说,然而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真气是生命的能量,经络则是真气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所以说经络的活动实质是真气运行。如果忽略了真气运行,经络活动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经络的全面认识也就无法研究清楚了。经络在人体内是客观存在的,通过真气运行法的锻炼,可以证实其真实不虚。用针灸疗法能祛除疾病,也可以作出科学的说明。第三章真气运行五步功成“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即只要清静无为,真气便可从之而生,旺盛地运行,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邪不能侵,病无由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说,应是《黄帝内经》的主旨。这一理论,即三圣之道的“全真导气”法。但是,现存《素问》八卷中没有“全真导气”方法方面的具体内容,这当然是个谜。

真气运行法是笔者经六十余年的实践探索,集各家经典之至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机制,以先天生后天、后天返先天的科学理论,创编了真气运行静功五步功法。经多年的普及推广,其反馈信息,确有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效果。

千古之谜今方晓,羸劣获安仁寿高。一、五步功成

常有人问多长时间才能功成?我们的回答是,按着要求自己锻炼,一百天左右可以达到沟通任督脉,就算初步成功了。在老师指导下,集中时间练功,一般百时左右就可以通督。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各异,进步的速度也不一致。一般规律是,青年人比老年人快,健康人比病人快,女性比男性快。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效验,水到渠成。只要真气充实了,自然可以逐步贯通任督二脉。兹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分五个步骤说明如下。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

1.方法 练功条件准备好,即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也就是注意)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识行为。再呼时仍如前法,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这个方法,就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如果还是杂念纷扰,也可用数息法,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再从一到十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为了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必须要注意呼气,不要在吸气上打扰。思想不能集中,是初步者的必然现象。杂念一起,即便打断,屡起屡断,不要畏难而退。坚持一至两周,自然就克服了。

2.时间 如果想要如期完成这一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若是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有帮助。没有定时的条件也不要紧,只要抓紧练习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如果认真操作,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反应 练功三至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至十天,每一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打好了基础。如果开始就想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4.效果 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会感到头晕,腰背酸困,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必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会自然。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

这一步功即“气沉丹田”,“沉”的方法为“意息相随”。“相随”一词力图说明中丹田的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应该以完全自然的呼吸为好。有了注意丹田的意念,真气自然随之而下。

1.方法 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时间 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