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新思维中级教程:通悟语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20:23:01

点击下载

作者:张满胜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英语语法新思维中级教程:通悟语法

英语语法新思维中级教程:通悟语法试读:

写在前面

读者朋友,当你看到这套书——《英语语法新思维》,然后有勇气翻开这个“大部头”时,你真的应该为自己鼓掌、喝彩——为你的这份勇气,也为你自己对英语学习的这份热情和坚持!

我要高兴地告诉你:

你对英语的这份热情和坚持,会因为这套书而得到回报!

你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也会因为这套书而从此改变!

因为这套语法书“真的与众不同”,同时也是“与众不同的真”。它的“不同”与“真”体现在下列六方面:

● 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是机械地罗列教条式的“死规则”,《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要告诉你规则背后的“活思维”。

● 不同于传统语法书追求“大而全”的规则排列,《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要让你快速掌握“少而精”的思维规律。

● 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那样本末倒置地给出较多生僻的“例外”,《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让你高效掌握英语思维的本质。

● 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采用枯燥的例句来讲解规则,读起来味同嚼蜡,《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要让你在欣赏有趣例句、幽默故事以及精美短文的同时,领悟英语思维。

● 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给你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单一句子,《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要让你知道例句背后的使用语境。脱离语境的句子,如同鸟的标本,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融入语境的句子,才是自由飞翔的小鸟。

● 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教你语法知识,《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要教你如何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把语法知识转化为你的语言技能,真正培养你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

以上这些“不同”与“真”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和特色。如果想进一步深入了解,请读者继续翻开下一页,阅读“序言”的内容。序 言语法——新思维!——学习语法是掌握英语思维的一条捷径!一 一封读者来信——

在众多读者来信中,下面这封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张老师,我学了许多年英语,还是不会写、不会说、听不懂。这些年学英文基本上是靠背单词应付考试过日子……我该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这位读者的困惑我想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长期以来,国人学英语都是重复着“背单词——应付考试——再背单词——再应付考试”这样一个循环。考四级背四级词汇,考六级背六级词汇,以及考研词汇、TOEFL词汇、GRE词汇、GMAT词汇——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学英语的过程几乎就等同于一个背单词的过程,于是英语水平就简单的等同于词汇量的多少。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是,试考完了,单词也就忘记了,英语水平自然就直线下降。

单词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一门语言,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背单词。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表达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即所谓“言传心声”。对于学习英语,如果只是死记单词,而没有训练出良好的英语思维,那么我们学到的充其量不过是英文这种文字(word)或文本(text),而不是作为思想表达工具的英语这门语言(language)。书面上的英语文字,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其背后的思维规律,那终究不是活生生的交际语言,这就犹如一个“植物人”,虽然有人的生命,但不能成为有着思维表达的正常人。所以,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才是学好英语的根本出路。

那么何谓英语思维?人人都知道用英文思维的重要性,但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如何用英文思维?其实,从语言本身去分析,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语言无非就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首先要能发出声音,即语音;其次,还需要有记录声音的符号,即词汇。一门语言光有这两样还不行,如果真是这样,英语岂不就成了汉语的方言了?所以,语言还得有把词组成句子的造句规则即语法。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语言都离不开这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而语法作为一种语言表达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必然集中体现了该种语言的思维模式!因此毫无疑问,英语思维的训练必然落到了语法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法即是思维,用英语思维,即是用英语语法思维!二 《英语语法新思维》的特色

1.死规则与活思维

说到“语法”,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恐怕要属“规则”了,于是我们很容易在二者之间划上等号:语法=规则

既然是规则,进而就会想到要严格遵守。这就容易让人产生如下误解:

第一,误认为语法先于语言。认为语法是由语法专家事先确定并要求人们去遵循的。这就相当于把“语法”当成“法律”,认为专门制定出来语法规则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的。传统语法书也加强了人们这种错误印象。因为它们往往是先列出一些规则,然后再针对这些规则给出相应的例句,告诉读者,按照规则这么造句才是对的。久而久之,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先有一套语法规则、教条,然后必须按照这些规则才能制造出具体句子。《英语语法新思维》要告诉读者:事实恰恰相反,语法是源自语言,是先有语言,然后再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人们在使用这种语言时所遵循的一般思维规律或表达倾向,即所谓的规则。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本没有语法规则,说的人多了便成了规则。所以,语法规则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或天规,而是对人们的思维规律或语言表达习惯的归纳和总结。

第二,把语法规则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把语法当作规则来遵守,这就容易让人们把语法规则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学习语法就如同学习数学公式一样,死记一些“公式”般的规则,因而把英语学得非常死板。我们知道,数学公式往往都是来自于某些“公理”、“定理”,是比较确定的、不变的。但是,语言是灵活多变的,同时又具有规律性。语法规则就是对这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言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语法规则”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的规则,是为了方便语言初学者的学习。因此,语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也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而是存在很多“模糊区域”或“灰色地带”,因而总有“例外”存在。所以,语法规则不是绝对的,不是“死”规则。

第三,把语法规则当成随意的公式。语法规则常常似乎表现为随意的公式。比如,对于冠词的用法,一般语法书上会有这样一条规则:“第一次提到的单数可数名词前面用不定冠词a或an,这一名词再次出现则要用定冠词the”。传统语法书上往往只是给出这样的规则,但不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冠词(详见本套书“初级”2.5.2小节所给出的解释)。这样一来,英语学习者很容易误认为语法规则是随意的、专断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因而容易死记规则,而忽略了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规律。《英语语法新思维》要告诉读者:很多看似随意的规则,其背后都有共同的思维规律。因此,学语法重在理解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而不能“死记”规则。

由于以上种种误解,导致国人和老外(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在使用英语方面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记住了英语语法规则却没有英语思维,而老外是在用英语思维,尽管他们不懂语法规则。我们学的语法规则都用来对付英语考试的选择题了,而没有真正懂得规则背后的英语思维。我们往往只是僵化地牢记一些规则,然后简单地用这些规则来辨别一个句子“符合”与“不符合”自己牢记的规则,而不去关注句子所使用的语境。这样一来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个“虚构”的英文句子,而不能把所学到的句子活用到真实的英语交际中。这就造成学英语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脱节。在说英语时,我们往往扮演的是“第三者”的角色,说出一些无关自己痛痒的句子,并没有融入英语思维去说英语。只有掌握了灵活的英语思维,我们才能如身临其境般地“言传心声”,否则只能是有口无心式地“鹦鹉学舌”或“言不由衷”。《英语语法新思维》要告诉读者:语法是对语言表达习惯的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是为了对语言学习者正确引导,而不是严格限定;语法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则;学习语法不能“死记”规则,而要理解规则背后的思维。不能把“语法规则”看成是捆住自己英语手脚的“死规则”,而应该把它们当作是引导和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英语的“活思维”。简言之,语法不是“死规则”,而是“活思维”。

2.结构形式与意义用法

笔者在上文中强调,应该把语法当作思维规律来理解,而不应该当作规则来死记。那么,如何才能把“死规则”转化为“活思维”呢?这就需要搞清楚学习语法规则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我们知道,词汇除了有发音外,还包括形式(即单词的拼写形式)、意义(即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即单词的用法)。语法也有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age)这三方面:

形式:某个语法结构是怎样构成的。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构成形式是have been doing。这是使用语法规则的起点,即首先要做到能够准确地构造某个语法结构,这是语法结构的准确性问题。

意义:某个语法结构表达什么意义。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可以表示“一个活动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说话时刻”这样的含义,这就是现在完成时态这一结构所具备的语法意义。由此我们看到,特定意义一般是对应于特定结构形式的,或者说,特定的结构形式能够表达特定的意义(Particular forms will express their particular meanings)。这是关于语法结构的表意性问题。对于一个句子,它的含义不仅仅是来自于句中所使用的词汇的含义,而是还有来自于其中特定语法结构所含有的语法意义。

用法:关于何时/为什么使用某一语法结构的问题。这与在实际交流中的语境有关系,即在什么样的语境中,采用何种语法结构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才合适,这是有关语法结构的合适性问题。意义和用法是密切相关的,有时难以严格界定。

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图示如下:

用一句话来概括三者间的关系就是:英语学习者要能够准确地、有意义地、恰当地去运用英语语言结构。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灵活使用语法规则,并进而在思维高度上来使用英语。

现在我首先来举例说明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比如下面这句话:

1 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r fourteen years.

该如何理解其含义呢?看完这句话,对于它的意思,相信有读者第一反应是:

2 我来北京有14年了。

这样理解其实是错误的。还有人竟然这样曲解:“我到北京一路上走了14年”。相信本书读者都应该认识上句中的每一个单词,并且对其中的语法结构have been coming都知道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尽管如此,但依然不知道这句话真正所要表达的意义是:

3 在过去这14年当中,我常常来北京。

这就是说,在14年期间,我多次“重复”来北京,而不是一直在北京住了14年(详见本套书“中级”6.5.1小节所给出的解释)。由此可见,知道语法结构的形式并不一定就懂得语法结构的意义。

其实,这里的have been coming在英文里表示的是一个重复的活动,具体来说:用短暂动词(如come)的完成进行时(如have been coming)来表示到目前为止的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的动作。

下面我把这个句子稍加改动,说成:

4 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urteen times.

显然这里说话人是想表达“我来北京有十四次了”这样的意思。这样对吗?这也不对。为什么?因为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在表示重复活动时,不能说明具体的次数,比如这里的“十四次”(详见本套书“中级”6.6.1小节所给出的解释)。这就属于知道have been coming形式(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和意义(表示重复活动),但并没有真正掌握其用法,即不知道如何恰当地使用完成进行时态来表达重复意义。由此可见,知道语法结构的正确构造形式以及所能表达的意义,也并不一定就保证能够正确使用。

传统语法书和语法教学往往只强调结构形式,告诉学生如何构造出形式正确的英语句子;老师上课列举的例句,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重点掌握句子构造的形式,很少把例句的真正意义及其所使用的语境交待给学生,因而学生对这些句子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使用。这样就致使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句子“标本”,是毫无生命的死句子,而不是鲜活的交际语言。《英语语法新思维》与一些传统语法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就是始终坚持从交际的角度去看待语法,认识到语法不单是一个形式(句法学)问题,还包括在合适的语言环境(语用学)来表达某种意义(语义学)。因而在举例讲解某个语法结构时,笔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如何在形式上达到准确性,同时也要帮助读者做到恰当地运用该语法结构,把握其意义。

3.句子与语境

笔者在上文谈到了语法结构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的问题。其中用法问题往往与语言环境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任何一个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语境。甚至有时候,语境决定了一个句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是语用学研究的范畴)。比如下面这个电影对白发生在一位父亲与自己女儿的男朋友之间:

5 Father: Do you drink?

Young Man: No, thanks, I'm cool.

Father: I'm not offering; I'm asking IF you drink. Do you think I'd offer alcohol to teenage drivers taking my daughter out?

这位父亲问他女儿的男朋友(其正准备开车带他女儿出门):Do you drink?他真正的意思是问这个年轻男子是否有饮酒的习惯,即是在询问情况,而不是问他现在想不想喝酒,即不是在提议。这就是语境对于句子意思的重要影响。

再比如对于That was fun这个句子,我们知道它的语法结构形式——一般过去时态(was),以及它的意思——“这很好玩”或“这很有趣”,但不一定知道该句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才正确、恰当。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对话——一对男女在公园里学习滚轴溜冰:

6 Ted: Where did you learn to Rollerblade?

Anna: Here in the park. This is only my second time.

Ted: Well, it's my first time. Can you give me some lessons?

Anna: Sure. Just follow me.

(After a while)

Ted: Hey, that was fun. Thanks for the lesson!

这里我们看到,that was fun被用在了溜冰活动结束之后,而不是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此时要说成that is fun,详见本套书“初级”7.4.8小节所给出的解释)。我估计,在上面这个对话语境中,大多数国人可能会说that is fun。由此我们看到,如果不是提供这样完整的对话语境,读者就很难真正会恰当使用that was fun。从更一般意义上来说,当一个句子脱离了它赖以生存的语境背景,这个句子就像一个句子“标本”,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打个形象的比喻来说,脱离语境的句子,如同鸟的标本,没有了生命;融入语境的句子,才是自由飞翔的小鸟。

所以,在学习语法规则时,我们不仅要能够构造出结构形式正确、能够表达意义的句子,更要关注这个句子所能使用的语境。传统的语法书和语法教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够,他们提供例句主要是为解释某条语法规则服务的,而句子背后的使用语境没有展现给学生。规则下面罗列的例句都是僵化的、脱离了语境的死文字,像一具“木乃伊”一样没了生命。致使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句子“标本”,而不是鲜活的交际语言。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或老师在教语法规则时,往往都是一些死板教条的规则,而不探讨规则背后的思维规律。这就造成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习语法但在交际中却不会运用。《英语语法新思维》始终坚持从交际的角度去看待语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语法规则的使用,通过语篇、语境驾驭语法来达到十分具体的交际目的。基于这个认识,在本套书中,我们不是在设定英语“应该”怎样说(what learners should say),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去分析、解释为什么英语本族语者要“这样”说(what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ctually do say and why)。在讲解某个语法规则时,我们不仅要告诉读者这个语法规则是什么,还要告诉读者这个规则背后的为什么以及如何使用这个规则;在举例时,不仅把句子的含义通过中文译文来告诉读者,还通过“妙语点睛”来向读者展现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语境,或者是通过给出对话或短文来为例句提供一个完整的语境,这样就使得读者能够充分理解所学到的每个例句在具体交际中的使用。

4.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

从上面That was fun这个例句,我们看到,读懂句子意思,并不代表我们就真正会在口语或写作中使用这个句子进行交际,也就是说“读懂≠会用”。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知道这个句子的使用语境。这背后还有一个英语与汉语思维差异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个中文句子:

7 我已经结婚了,去年结婚的,到现在结婚有一年多了。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汉语句子该如何用英语地道表达呢?就拿“我已经结婚了”这句话来说,在一次课堂上,有许多学生为笔者提供了下列这些不同版本的译文:I have married; I have been married; I got married; I married; I had married,等等。其实,这些译文都没能表达“我已经结婚了”这句话的含义。这三句话地道英文是这么说的:

8 I am married. I got married last year. I've been married for over a year.

简单比较一下,读者看到,汉语中的“结婚”一词,用英文表达却有am married、got married以及have been married这样的区分。而这样形式上的区分背后反映了英汉语言的一个重大思维差异:英文中有“动作(action)”与“状态(state)”的区分,以及时态方面的问题(详见本套书“中级”5.7.4小节所给出的解释),而这些话语特点在汉语思维中都是“盲点”,是天然缺失的。这就造成这样的窘境: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I am married. I got married last year. I've been married for over a year.”译成地道的中文,但反过来由中文却无法译成地道的英文,即能读懂英语句子,但在真正交际中不一定能准确地说出这样的句子,这就说明“读懂≠会用”。更严重的是,因为不懂英文思维特点,有时甚至都读不懂句子,而造成误解句义。比如下面这句:

9 He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一定有读者这么理解:

他对听别人讲话很感兴趣。

这么理解就错了。其实这句话意思是:

听他讲话很有趣。

不能正确理解这个句子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句子的如下“深层结构”:

10 It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him.

也就是说,在表层结构上,he是做句子的主语(He is...),但在深层结构上,he是作listen to的逻辑宾语(...listen to him)。这里不定式to listen to的逻辑主语是泛指大众,在句中没有明确给出,而只是隐含其中的(详见本套书“高级”分册4.6.1小节所给出的解释)。

所以,如果读者只满足于看懂句子意思就行了,而不去真正理解英语的思维规律,那么英语水平是无法真正提高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量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就停留在能看懂英文文章但是说不出、写不来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真正“懂英文”!

传统的语法书及语法教学很少从思维的高度来探讨英语和汉语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利用这些规则也只是勉强读懂一些文章或句子。但在口语或写作中,依然是借用背诵别人的“优美句子”,而不能自已创造出句子,不能在语言交际中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笔者在创作《英语语法新思维》这套丛书时,始终想到这是一套为我们中国读者(尤其是成年读者)而写的语法书,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深受汉语思维表达的影响,这样就有必要对中英文的思维差异作比较。在这方面,本套书有大量精彩的讨论。只要遇到与我们中文思维方式有差异的英文语法规则时,笔者都会作详尽比较、总结,以求帮助读者加强理解,并灵活运用。

5.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

语法知识本身不应该是读者学习英语的目的,也不是笔者写《英语语法新思维》这套丛书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读者学会使用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际,即把本套书中所介绍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这样的语言技能。如何转化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下列“两多”:

首先,要“多思考”(think much),要认真领悟书中所讲到的语法规则。我这里之所以用“领悟”一词,就是希望读者要认真思考语法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规律,要把“课本上的语法”(a textbook grammar)变为“头脑中的语法”(a mental grammar)——即逐渐培养自己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希望读者把书中的规则当成死规则来僵化地学习和背诵。我们不能再“背”语法规则了,而是要“理解”语法规则,让规则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否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英语,学语法,记死规则,最后又很快遗忘,造成终难修成英语正果。

其次,要“多练习”(practice much),这里的练习,不仅是指我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大量的阅读练习和单项选择题练习,而是包括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练习,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这种语言产出能力的练习。

所以,通过学习《英语语法新思维》这套丛书,读者是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技能。这样,读者既能够成为英语语法的专家,更是英语语言交流的高手。三 《英语语法新思维》的逻辑体系《英语语法新思维》不再像传统语法书那样,以词法和句法两条主线对英语语法进行大而全的、包罗万象的规则罗列。我们真正注重实用,循序渐进,科学地分为三个级别。给你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你的学习信心,让你的英语学习不再半途而废。三级分工如下图所示:

初级:以名词短语和动词作为两大主线。

在名词短语篇中,笔者首先帮助英语初学者建立起“名词短语”这个重要概念,以便于在“名词短语”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学习接下来的各章内容,包括名词、限定词和形容词。有了“名词短语”这个概念,读者就能够很好地了解名词、限定词和形容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慢慢地建立起科学的英语语法体系,以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境界。通过本篇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刻认识到:语法的学习决不能是一堆凌乱不堪的散沙,而应该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语法知识树”。

初级分册中的动词内容主要讨论了英语五种基本句型,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英语句型观念,这样为今后学习复杂从句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详尽分析了一般时态和进行时态的思维用法,这些用法尤其适用于口语交际中。

中级:以从句和谓语动词作为两大主线。

中级分册中的从句内容主要是介绍如何将两个简单句合并成为三大从句,即名词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相当于英语从句的入门篇。

中级分册中的动词内容详尽分析了完成时态、完成进行时态、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等比较复杂的谓语形式,这些灵活多变的谓语形式尤其适用于口语交际中。并从思维的高度,比较了中英文的思维表达差异。

高级:以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作为两大主线。

高级分册中的从句内容主要是帮助读者分析和构造复杂的难句,以便于轻松应对各类国内外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及写作。相当于英语从句的提高篇。

高级分册中的动词内容详尽分析了英语中的三大非谓语: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并且在最后一章将三大从句与三大非谓语联系起来,考查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的问题,使得读者不再是孤立地、僵化地看待各个部分的语法规则,而是在构造句子时能够对规则的使用应付自如。四 《英语语法新思维》,让你一定能学好英语

这里笔者简单介绍一下读者该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套书。

首先是关于学习顺序的问题。在对本套丛书的逻辑体系有一个大概了解的基础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英语水平,直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也可以按照每本书的章节内容从前往后依次学习。

其次,关于每一章内容的结构安排。在各章当中,笔者都会把本章将要讨论的内容标题事先展现给读者,便于读者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在各章内容中,很多小节后边都配有笔者精心设计的针对性练习,并且各章还配有综合练习。建议读者先认真阅读各章节的讲解内容,然后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完成各章节后面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渐渐地掌握英语语法并建立起英语思维。此外,每一章都通过“写给读者的话”来进行总结,包括:本章学习思路、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时间的安排,读者可以此作为参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每学完一部分内容,读者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我想说的意思了,可以通过每节后边的练习来检验。我不建议读者一气呵成地读完每章所有内容,而不做练习。所以,希望读者要踏踏实实地学,不要急于求成,囫囵吞枣。

我相信,只要读者认真阅读这套书,并勤思考,多练习,你们一定能够学好英语!张满胜Chapter 1/第一章简单句与复合句

英语句子有长有短,结构有简有繁。从表面上看,英语句子似乎千变万化,难以捉摸;但从本质上来说,英语句子有其内在的结构规律,这个基本的结构规律就是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在《英语语法新思维初级教程——走近语法》里已经对这五种基本句型作过介绍,在此基础上,本章将更加深入而全面地介绍这五种重要句型。并且,本章将把简单句与复合句联系起来,以便让读者看到英语的复杂难句是如何由简单句叠加而成的。本章内容安排如下:

1.1 引言

1.2 句型一:主语+系动词+表语

1.3 句型二:主语+谓语

1.4 句型三:主语+谓语+宾语

1.5 句型四: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1.6 句型五: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1.7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1.1 引 言

请读者先来看下面这个笑话:

A man was standing at a bus stop eating fish and chips(炸薯条). An old lady and her little white dog stood next to him. The dog, excited by the smell of the fish and chips, started to bark and jump up on the man's leg.

"Do you mind if I throw him a bit?" the man said to the old lady.

"Not at all," she said. "Go ahead."

So the man picked up the little dog and threw it over a wall.

妙语点睛

也许有读者看完这个笑话心里还在纳闷:这笑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太太为什么同意那个男的把她的狗扔出去呢?

看懂这个笑话的关键在于理解Do you mind if I throw him a bit?这句话。在这里,男子和老太太对a bit的理解是不同的。具体来说,老太太是把a bit当作动词throw的直接宾语来翻译的,因此她把这句话理解成“我给你的狗扔点吃的你介意吗?”所以老太太说:“不介意,你扔吧。”但是,这名男子是把a bit当作修饰谓语throw的状语来理解的,因而他的本意是“我把你这(讨厌的)狗扔远一点你介意吗?”听了老太太说“不介意,你扔吧”,于是他就真的把狗扔出去了。

精品译文

一名男子正站在一个公共汽车站吃着鱼和炸薯条。一个老太太带着她的小白狗站在他身旁。小狗由于闻到了鱼和炸薯条的香味,所以开始叫唤,还不住地往这男子的腿上跳。“我给你的狗扔点吃的你介意吗(把a bit作直接宾语)?/我把你这(讨厌的)狗扔远一点你介意吗(把a bit作状语)?”该男子对老太太说道。

她说:“不介意,你扔吧。”

于是,男子抓起小狗就把它扔到了墙那边。

由此可见,正确分析句子的成分是很重要的。老太太由于错误地判断了a bit所充当的成分,从而错误地理解了该男子的意思,导致自己的宠物狗被扔了出去。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不过,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不能正确地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导致的后果就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或者不知道正确地构造英语句子,这就直接影响到大家使用英语的水平。所以,正确地判断句子的结构和分析句子的成分,对于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众所周知,英语的句子结构是非常有规律的,一个完整的句子都是由两部分组成:“陈述对象+陈述内容”。这里的陈述对象一般是由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成分来充当,用语法术语来说叫主语。而陈述内容则是说明主语怎么样了,都是用动词来表达,我们称之为谓语。因此,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就是:“主语+谓语”。

有了主语和谓语动词之后,一个句子的基本骨架结构就成形了,但意思往往还不完整,还需要在动词后面接其他成分。具体接什么成分,这是由谓语动词决定的,动词决定了一个句子是否有宾语,或者有几个宾语,或者是否需要补足语以及状语。因此,谓语动词决定了一个句子的骨架结构。这就给了读者两点启示:第一,在分析复杂的难句结构时,首先要找到句子的谓语,包括主句的谓语以及各个从句的谓语;第二,写句子时,一定要知道谓语动词的用法特点,比如该动词后面是否能接宾语,接什么形式的宾语,接不定式作宾语还是动名词作宾语等等,这些问题无不由谓语动词决定。所以,在下列的句型分析中,读者要特别注意每一种句型的谓语动词的特点。

根据动词的后面是否有宾语和补语,可以把句子分为五种,即构成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下面将详细论述。

思维训练

Exercise 1.1

下面两个笑话故事都涉及到对句子成分的理解,请给出解释。

1.A: Father can lift a pig with one hand. Can your dad do that?

B: I'm not sure. Where do you get a pig with one hand?

2.Hairdresser: I've had a lot of strange customers in my time.

Customer: Have you ever shaved a man with a wooden leg?

Hairdresser: No. I always use a razor.1.2 句型一:主语+系动词+表语

我们先来分析该句型谓语动词的特点,然后举例说明这种结构的句子如何演变为复杂的难句。因此,本节内容安排如下:

1.2.1 谓语动词的特点

1.2.2 简单句叠加成复杂难句1.2.1 谓语动词的特点

该句型的谓语动词是系动词(linking verb)(如be或其他系动词)。系动词,又叫连系动词,顾名思义,这种动词并没有具体的动作,而只是起连接主语和后面成分的作用。这种动词后面所接的成分是用来说明主语的特点,表明主语的性质特征的,因此被称之为主语补足语或表语(能表示主语特征的成分),这就是读者熟悉的“主系表”句型。

在展开具体讨论之前,请读者先来看下面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对各位读者学习英语会有所启示:

1 Losers look for quick fixes.

There are two ways of getting rid of weeds in your yard: the easy way and the not-so-easy way. The easy way may be to run a lawnmower and the yard looks fine for a while, but that is a temporary answer. Soon the weeds are back. But the not-so-easy way may mean getting down on your hands and knees and pulling out the weeds by the roots. It is time-consuming and painful, but the weeds will stay away for a longer time. The first solution appeared easy, but the problem remained. The second solution was not so easy, but took care of the problem from the roots. The key is to 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The same thing is true of our attitude in life. The problem with people today is that they want instant answer. They are looking for one-minute solutions to everything. Just like instant coffee, they want instant happiness. There are no quick fixes. This attitude leads to disappointment or even failure.

妙语点睛

在这篇短文中,“主系表”结构的句子有很多。比如:

1) The easy way may be to run a lawnmower.

2) The yard looks fine for a while.

3) But that is a temporary answer.

4) Soon the weeds are back.

5) It is time-consuming and painful.

6) The first solution appeared easy.

7) The second solution was not so easy.

8) The key is to 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这些句子谓语动词前面的名词短语都是主语,后面的则是表语。用作表语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不定式(比如to run a lawnmower和to 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形容词(比如fine, time-consuming and painful, easy)、名词短语(比如a temporary answer)、副词(比如back)等。另外,这里的系动词主要是be的各种形式,如may be, is, are和was等,但除了be以外,还有其他系动词,如looks和appeared。

精品译文

失败者寻找捷径

除掉院子里的杂草可以有两种方法:简便方法和不简便方法。简便方法可以是开动锄草机,然后院子里的草就没了。这可以管一阵子的事,但只是权宜之计,不久后杂草又长出来了。不简便的方法就意味着你自己得双膝跪地,然后用双手把杂草连根拔除。这既费时间又费力气,比较痛苦,但是杂草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长出来。第一个除草方案似乎简单易行,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第二个方案比较费力,但是能根除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也是如此。现代人的问题在于,他们想投机取巧,对一切事情都想快速解决。这就像速溶咖啡一样,他们想要的只是“幸福快餐”,而这样的幸福只是暂时的。生活中没有捷径,想找捷径最终会导致失望。

相信读者看完这个短文之后,应该有所启示,那就是学习英语的道理完全一样,要想真正学好它,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学习英语可以有方法,但没有捷径,更不能投机取巧。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需要点滴积累的“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英语中的系动词的不同分类。主要有下面四大类:

一、单纯表示主语的特征、状态的

这样的系动词有feel, look, sound, taste, smell, seem和appear等。请看例句:

2 The iron feels hot. 这块铁摸起来很热。

3 The rose doesn't smell much. 这玫瑰花不是很香。

二、表示主语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

这样的系动词有become, grow, get, turn, fall, go和come等。例如:

4 The leaf will turn yellow in autumn. 叶子秋天就会变黄。

5 The teacher became angry. 老师生气了。

对于fall, go和come等词作为系动词时,这些系动词与形容词连用一般具有固定的搭配关系。请先看下面含有fall的例子:

6 Our supplies of sugar and rice fell short. 我们的糖、米供应不足。

7 The jokes fell flat. 玩笑毫无效果。

8 I've got to return the book this afternoon; it falls overdue a week. 我今天下午得还书,已经过期一周了。

9 fall due 到期

10 fall asleep 睡着

因为这里的fall都是作为系动词,所以其后面不能接副词,比如**不能说fall shortly或fall flatly等。

请看go作为系动词的例子:

11 go hungry 饿了,挨饿

12 go mad 变疯了

13 go bad 坏掉了

14 go crazy 变得疯狂

15 go sour 变酸

16 go wrong 出错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go作为系动词时,一般用于贬义,即表示主语是朝着坏的或消极的一面改变。相反,come作为系动词,则是表示褒义的,即表示主语是朝着好的或积极的一面改变。请看例句:

17 Hope your dreams will come true. 祝你好梦成真。

18 The dream has come true. 梦想已经实现。

19 come right 纠正了,正确了

三、表示主语保持某种状态的

这样的系动词有continue, remain, stay, keep, hold, rest和prove等。请看例句:

20 He has fallen into the habit of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to stay healthy.

妙语点睛

不要说stay healthily,因为副词不能作表语。

精品译文

为了保持健康,他已经养成了晨练的习惯。

21 If you don't stay busy, you die. I don't want to die right now.

妙语点睛

不要说stay busily,因为副词不能作表语。

精品译文

如果你不辛勤忙碌,就等于死亡。我可不想现在就死去。

22 You may rest assured that he will come to the party.

妙语点睛

rest assured是一个固定搭配。

精品译文

尽管放心,他会来参加聚会的。

23 The weather continued fine for several days. 天气连续几天都很晴朗。

24 He held silent for the whole day. 他一整天都沉默不语。

四、近似于不及物动词的系动词

近似于不及物动词的系动词有sit, act, arrive, blush, marry, die和be born等。有人将其称为“半系动词”,因为它们介于不及物动词和系动词之间。读者对这些系动词只需了解,并且在遇到相关句子时能够正确理解即可。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篇介绍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短文:

25 Arnold Schwarzenegger grew up in Australia. His father was a policeman and his mother a housewife. Home didn't have a flush toilet or refrigerator until Arnie was 14. He arrived in the U. S. a penniless 21-year-old. His wife, Maria Shiver, is an anchor woman on U. S. TV news and niece of assassinated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Andy Warhol and Grace Jones were among the 500 guests at their wedding. Others invited who were unable to attend included the Pope and the Reagans. His hobbies include reading, collecting art and attending classical music festivals.

我们来分析其中的一句话:He arrived in the U. S. a penniless 21-year-old.

妙语点睛

首先,介词短语in the U. S. 显然是表示地点的,修饰谓语arrived,即是一个地点状语,表示“他到达了美国”。其次,名词短语a penniless 21-year-old起什么作用呢?作arrived的宾语吗?显然不行,因为arrive是不及物动词,不可能接宾语。从语义上来看,a penniless 21-year-old显然是补充说明主语he的,表示“他到达美国的时候是一个身无分文的21岁的穷小子”,即a penniless 21-year-old是一个主语补足语,也就是相当于表语。可以把这个句子改写成:He was a penniless 21-year-old when he arrived in the U. S.

从而证明这里的谓语arrived相当于一个系动词的作用,连接主语he和表语a penniless 21-year-old。

精品译文

阿诺德·施瓦辛格在澳大利亚长大。他父亲是一名警察,母亲是家庭主妇。直到小阿诺德14岁时家里才有了抽水马桶和电冰箱。21岁的时候,他身无分文地来到美国。他的妻子玛丽亚·希弗是美国电视新闻的主持人,也是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侄女。安迪·沃尔和格蕾斯·琼斯是参加他们婚礼的500名嘉宾之一,其他受到邀请却没能参加的客人包括教皇和里根家族的成员。他的爱好包括读书、收集艺术品和听古典音乐会。

请读者再来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26 An eagle's egg was placed in the nest of a prairie(大草原)chicken. The egg hatched and the little eagle grew up, thinking it was a prairie chicken. The eagle did what the prairie chickens did. It scratched in the dirt for seeds. It clucked and cackled. It never flew more than a few feet because that was what the prairie chickens did. One day he saw an eagle flying gracefully and majestically in the open sky. He asked the prairie chickens, "What is that beautiful bird?" The chickens replied, "That is an eagle. He is an outstanding bird, but you cannot fly like him because you are just a prairie chicken." So the eagle never gave it a second thought, believing that to be the truth. He lived the life of and died a prairie chicken, depriving himself of his heritage because of his lack of vision. What a waste! He was born to win, but was conditioned to lose.

我们来分析其中的这句话:He lived the life of and died a prairie chicken.

妙语点睛

笔者认为,这是该故事中最难的一个句子了。这个句子原本地结构是He lived the life of a prairie chicken and died a prairie chicken。也就是说名词短语a prairie chicken同时充当两个谓语部分lived the life of和died的成分。那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成分呢?作宾语吗?可以肯定的是,a prairie chicken是作介词of的宾语。但是died的宾语吗?我们知道,die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接宾语。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即使把a prairie chicken看作是died的宾语,也是讲不通的,因为这样一来句子的意思就成了“它把一只草原鸡弄死了”,这显然不对,因为这里he就是a prairie chicken,而不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其实,这里的die相当于一个系动词,其后面的名词短语a prairie chicken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的,也就是说是主语补足语,可以将其改写成:He was a prairie chicken when he died.(死的时候它也就是一只普通的草原鸡。)

精品译文

一只苍鹰的蛋被放置在一只草原土鸡的窝里。后来这枚蛋孵化成了一只小鹰。小鹰慢慢长大了,不过它就认为自己是一只草原鸡。它的生活习惯与草原鸡别无二致:也是在土里找种子吃;也是发出咯咯的叫声;也从不高飞,飞行距离不过几英尺,因为草原鸡就是这样飞的。有一天,它看见一只苍鹰在开阔的高空中优美地翱翔着,就问那些草原鸡:“那是什么鸟?那么漂亮?”草原鸡回答道:“那是一只苍鹰,是一只优秀的飞鸟。你不可能像它那样飞翔的,因为你只不过是一只草原鸡。”听了这番话,这只鹰信以为真,再也没有怀疑过。它就如同一只普通的草原鸡那样度过了一生然后死去。因为缺乏眼光而丧失了自己与生俱来的飞翔本领。这是多么浪费!他虽然生来就能取胜,但却注定要失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像这只鹰的人,因为缺乏远见或其他原因,最终只是碌碌无为地终了一生。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die作为系动词这一特殊的用法,请看例句:

27 1) Jane Austin died a spinster.

2) He died a hero's death.

妙语点睛

这两句话在表面上看都一样,就是在died后面接名词短语,分别是a spinster和a hero's death。但实际上二者内在的深层结构是不同的。

在例句1)中,a spinster作表语或者说是主语补足语,即补充说明主语Jane Austin的性质特征,所以可以将原句改写成Jane Austin was a spinster when she died. 但在例句2)中,a hero's death则不具有a spinster这样的特点,即并不是充当表语来修饰主语he,因为He *was a hero's death when he died.是讲不通的。事实上,a hero's death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宾语,英语里称为“同源宾语”。因为这里的death和die是同词源的,所以这里的a hero's death是同源宾语。除了同源宾语外,die不能接其他正常的宾语。比如翻译这个句子“他*把这个姑娘弄死了”,不能说He died the girl.而要说He killed the girl. 其他可以带同源宾语的不及物动词有live(如He lived a dog's life.),dream(如He dreamt a beautiful dream.)等等。

精品译文

1)简·奥斯汀去世时,依然未嫁。

2)他英勇牺牲了。

下面将表语和状语进行比较。请看例句:

28 1) Lei Feng died young.

2) Lei Feng worked hard.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