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大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5 03:45:14

点击下载

作者:轩志程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膏方大全

中医膏方大全试读:

前言

前 言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在中医理论里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中医膏方,渊源悠久。在中国医学宝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中医膏方能够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经济的逐渐发展,膏方的推广速度较快,全国各地中医药、民族医药机构纷纷把膏方应用和推广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为重要膏方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膏方使用得当,能使人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延年益寿。为了使这些膏方走进寻常百姓家庭,服务广大群众,我们特意组织人员编写了本书。

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中医膏方的起源和发展、常用材料、制作方法、正确的使用方法、科学保存的方法、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常见病症的膏方调理,包括内科、外科、男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每一种病症都给了病症的叙述,并根据病症列举了相应的膏方。第三章介绍了不同体质的膏方使用。第四章介绍了延年益寿、美容养颜、强身健体的特效膏方。

由于大部分膏方没有命名,编者根据功效以及主要原材料编撰了部分名字。所选择的药物也是生活中所常见到的,方便大家的阅读和应用。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书刊和有关资料,并引用了相关资料,在此成书之际向其他有关书刊和资料作者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特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 2018年4月第一章 认识中医膏方中医膏方的概念

中医膏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与治疗疾病的需要,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以一般中药饮片为基本原料,配以高档中药材为主的精细料以及胶类、糖类等相关辅料,按规定的药物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膏剂的一类中药制品。中医膏方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集中体现,具有明确的疗效、明确的适用范围、应用禁忌和注意事项。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

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有软膏、硬膏两种类型,软膏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具有适当稠度半固体外用制剂。外敷膏剂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

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多指煎膏,是指将中药饮片加适量水多次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阿胶等动物胶质及黄酒、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流体状制剂。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使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骨科、眼耳口鼻科等科及大病后体虚者。中医膏方的起源和发展

中医膏方历史悠久,大约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最早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方法,并以“膏药”命名的膏方,见于1972年在甘肃武威县东汉墓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其中有相对完整的3个膏方,即百病膏药方、千金膏药方、妇人膏药方。与《五十二药方》和《黄帝内经》中的膏方相比较,《武威汉代医简》膏方有完整的组方配伍,含药物4味或7味;既可外摩,又可内服,用治逆气、喉痹、疮痈等由“恶气”所致之病症。

晋代,膏方的运用已由外敷皮肤为主的外治法逐步发展到既可外用以摩病处(五官科外用)又可内服以疗疾病的内外并用之治法。《肘后备急方》在“治百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中收载了7首剂,其中裴氏五毒神膏、陈元膏、华佗虎骨膏等兼可外用内服。然其主治均以“疗百病”“疗中恶暴百病”笼统言之,而观其药味多用附子、细辛、巴豆、乌头等峻猛攻邪之品,亦不乏雄黄、朱砂等矿物类药,也反映出当时服石之风。上述的这些膏剂其作用方向还是以祛邪疗疾为主,并无补益调理之功效。

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云:“疾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其制耳。”其明确指出“膏煎”为内服的药剂。

唐以前称膏者,有内服也有外用,作用以治疗为主;称煎者多作内服,除用于治疗外,亦已作为药饵补剂用于养生。唐朝的杨贵妃甚爱膏方补血养颜的功效,有诗为证:“铅华洗净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道生来为君容。”正是说的杨贵妃食用阿胶膏方作为保持风华美貌的秘诀。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朝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楼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由政府主持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等大型书中收录了不少膏方。宋代膏剂制备方法也逐渐完善,或煎清膏,或用蜂蜜收膏,猪脂已较少应用。如《御药院方·卷六》记载的太和膏,制法中有“膏成滴水中凝结不散”之句,已与现代膏方制作工艺接近。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其标志为:正规命名,规范制作,数量繁多,运用广泛。在明清时期的其他中医药文献中膏方数量也大大增加,并被临床广泛地应用。膏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个时期所记载的膏剂名方迭现,其中许多膏方沿用至今,如龟鹿二仙膏、琼玉膏、霞天膏等。同前几个时期相比,在数量上要远远超出。明代方贤著的《奇效良方》汇集收载的膏方甚多,如补精膏、黄精膏等。洪基著的《摄生总要》内含多种膏方,纂辑了诸如“龟鹿二仙膏”等著名膏方,并被广泛使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共收内服膏方28首。

现代膏方日益丰富多彩,吸收并发展了前人经验,形成补虚疗疾、复方多味的“膏滋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健康的关注,目前除了市售之固定处方制成的膏方外,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冬令服用膏方以达到养生保健及调治疾病的目的,倾向选择较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开具更有针对性的处方。该方式已成为主流的方式,这是膏方发展到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膏方的研制与运用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膏方的数量大增。1962年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共载各类膏滋剂58方。到了1988年,《全国中成药产品集》中收煎膏剂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共152方。到了如今,膏方已经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了,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得到广泛使用,尤以上海、广州为甚。中医膏方的特点(1)因人而异 一人一方,量身定做。膏方是医生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不同症状、体征而组方,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和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从整体出发,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察与辨治,通过气血阴阳的综合调治,使患者阴阳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从而避免和减少来年疾病的发生、发展。(2)剂型特点 主要剂型是半流体与固状物。膏方在制作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基质作为制膏的底料。根据膏方加工中所用辅料的不同就有素膏与荤膏之分。目前制膏多选用荤膏,以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作为制膏基质。对不适合服用以上胶类的患者,可选用素膏,在配方时尽可能取煎煮汁水较稠的中药,如黄芪、山药、熟地黄、玉竹等浓缩加饴糖(或蜂蜜)等收膏。(3)服用携带方便 由于膏剂一般都加有矫味剂,故较一般中药口感好,加上是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物体,便于携带,受到患者尤其是流动性较大职业者的欢迎。因此,现今膏滋方已不仅仅局限于冬季服用,有冷藏设备的今天,夏天也可以借以疗疾。膏方常用的材料补气药人 参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俗称棒槌,又名野山参、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地精等。野生的称山参,人工栽培的称园参。园参一般于栽培6~7年后,以秋季茎叶将枯时采挖的根入药,切片或粉碎用。【性味归经】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肾经。【功效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本草纲目》记载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漓,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膏方应用】须单独另煎取浓缩汁调入膏方中;或是研细粉调入膏方中内服。【使用禁忌】

① 不能与藜芦、五灵脂、皂荚同服。

② 在服用人参期间,不宜喝茶、吃萝卜,因能降低其药效。

③ 当口服3%的人参酊剂,达到200毫升时,可出现中毒反应。

④ 实证、热证患者忌服。西洋参

西洋参即花旗参,美国旧称花旗国,花旗参由此得名,又称野山泡参、广东人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均系栽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归经】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归心、肺、肾经。【功效主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也可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和匀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② 不宜与藜芦同用。党 参

党参又名上党人参、黄参、台党参、上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干燥根。党参多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主产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青海等地。可于秋末采挖根茎,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性味归经】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功效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党参不能用量过大,超过60克可导致心前区不适和心律失常,停药即愈。

② 中满、邪实、气滞、火盛者禁用。

③ 反藜芦。白 术

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别名山姜、冬白术。本品入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并将它列为上品。梁朝名医陶弘景为了使其与苍术区分,改名为白术,并沿用至今。我国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出产。【性味归经】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功效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凡干咳带血、口燥咽干、久病伤阴少津、湿热邪毒未清、外感热病邪实者均应忌服。

② 与苍术比较:苍术气味辛烈,燥散之性有余,而补养之力不足;白术微辛,苦而不烈,其力补多于散,用于健脾较好。黄 芪

黄芪又名绵芪、东北黄芪、北芪、白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黄芪多生于旱山坡、森林边缘、疏林下、灌木丛中、草甸中。全国大部分省区有栽培。可于春、秋二季采挖,去净泥土,除去须根,晒干备用。【性味归经】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功效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本草纲目》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表邪未解、肝气不和、气滞湿阻、食积内停、上焦热盛、下焦虚寒、阴虚阳亢、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不宜用。

② 久服助火时,可配知母、玄参等以清解之。甘 草

甘草又名粉甘草、美草、甜草、甜根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并将其列为上品。甘草多生于向阳干燥的草原、河岸沙质地等。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可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备用。【性味归经】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效主治】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草纲目》记载甘草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解小胎毒惊痫,降火止痛。【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湿盛胸腹胀满、呕吐及水肿者忌用。

②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山 药

山药别名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山芋、玉延,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山西、河北、陕西等地。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性味归经】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功效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山药养阴而兼涩性,可助湿,因此,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服用。

② 山药属于滋补药,所以,凡属湿邪、热毒、外感热病者不宜服用。

③ 炎症腹泻者忌用;大便干结、脾虚腹胀者要慎用。大 枣

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起源于中国,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拣净杂质,晒干;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性味归经】大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功效主治】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主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脏躁。【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或者去皮、去核后熬煮成大枣泥,兑入清膏中,和匀后内服。【使用禁忌】

① 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宜用大枣。

② 急性肝炎湿热内盛者忌食。

③ 小儿疳积和寄生虫病儿忌食。

④ 糖尿病患者切忌多食。刺五加

刺五加别名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和根状茎可入药。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性味归经】刺五加性温,味甘、微苦。归脾、肺、肾、心经。【功效主治】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绞股蓝

绞股蓝又称天堂草、福音草、超人参、遍地生根、七叶胆、五叶参和七叶参等,属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本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日本称之甘蔓茶。绞股蓝喜阴湿温和的气候,多野生在林下、小溪边等荫蔽处。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陕西平利、甘肃康县、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地,号称“南方人参”,生长在南方的绞股蓝药用成分含量比较高,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性味归经】绞股蓝性寒,味苦、微甘。归肺、脾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炎、胃肠炎。【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也可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和匀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补血药龙眼肉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别名比目、荔枝奴、亚荔枝。入本草书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主产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剥皮后晾干入药。【性味归经】龙眼肉性温,味甘。归心、脾经。【功效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治气血不足所致的面色无华、神疲乏力以及心血亏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或者去核后熬煮成龙眼肉泥,兑入清膏中,和匀后内服。【使用禁忌】

① 湿阻中满或有停饮、痰、火者忌服。

② 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及糖尿病患者勿食龙眼肉。

② 孕妇应慎食,以免引起胎动不安甚至早产等。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又名首乌、地精、小独根、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黄花乌根。古代传说,服用本品后能使白发转黑,“首乌”之名由此而来。秋、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厚片,干燥,称“生何首乌”;再以黑豆汁拌匀,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晒干,称“制何首乌”。【性味归经】制何首乌性微温,味甘、涩,归肝、肾经;生何首乌性平,味甘、苦,归心、肝、大肠经。【功效主治】生何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常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制何首乌补益肝肾,强身健体,乌黑毛发,常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须发早白、头晕目眩、腰膝软弱、筋骨疼痛、遗精、崩带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脾虚便溏、湿痰咳嗽者不宜用。

② 忌铁器。白 芍

白芍也称白花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可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植。【性味归经】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功效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② 反藜芦。熟地黄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经加料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全国多数地区均有栽培。【性味归经】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功效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凡脾胃虚弱、外感未清、气滞痰多或腹满便溏者均忌用本品。

② 肝阳上亢,但无肝肾阴虚的高血压病患者也应慎用。

③ 忌用铜器加工本品。当 归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或立冬前后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切薄片,或身、尾分别切片。生用或酒炒用。主产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湖北等地。习惯认为本品产于甘肃者质量最好。【性味归经】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补阴药麦 冬

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和麦冬须根上的干燥块根,又名寸冬、麦门冬、杭麦冬、川麦冬、土麦冬、沿阶草根。夏季采挖,反复曝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生用。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浙江、湖北、广西、福建、安徽等地。【性味归经】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功效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寒咳痰饮、脾虚便溏忌用。天 冬

天冬又名天门冬、明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秋、冬季采挖,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入沸水中煮或蒸至外皮易剥落时为度。【性味归经】天冬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功效主治】润肺止咳,滋肾养阴。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糖尿病、慢性咽炎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脾虚泄泻、痰湿内盛者慎用。

② 食天冬时忌食鲤鱼。玉 竹

玉竹又名玉术、西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性味归经】玉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效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胃溃疡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脾胃虚弱、痰湿内蕴、中寒便溏者均不宜服用。

② 不可过量食用。黄 精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入药书首见于《广雅》,称“龙衔”,直至《雷公炮炙论》方改名为黄精。本品别名龙衔、黄芝、野生姜。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北各省。春秋二季采收,尤以秋季所产质量最为上乘。【性味归经】黄精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功效主治】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主治肺痨咯血、病后体虚食少、虚损寒热、风湿疼痛、筋骨软弱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痰湿壅滞、消化不良者忌服。

②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百 合

百合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又名中庭、摩罗等。有野生和家种之别,野生者鳞片小而厚,味较苦;家种者鳞片阔而薄,味不太苦。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生用或蜜炙用。主产于湖南、浙江、江苏,分布于全国多数地区。【性味归经】百合性微寒,味甘。归肺、心经。【功效主治】润肺止咳,宁心安神。主治肺燥干咳、咯血、精神恍惚、失眠心烦、痈肿等症。本品具有镇咳、化痰、平喘、催眠、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也可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百合为甘寒滑利之品,故风寒咳嗽及脾胃虚寒便溏者忌服。

② 百合不宜多食,不然有伤肺气。石 斛

石斛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又名黄草、林兰、石斗、吊兰花、金钗花、黑节草、千年润等。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烘干或晒干,切段,生用。鲜者可栽于砂石内备用。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安徽、广东、广西等地。【性味归经】石斛性微寒,味甘。归胃、肾经。【功效主治】清热养阴,养胃益肾。主治热病伤阴、胃阴不足、津少口渴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湿热引起的痰多、脾胃虚寒者忌服之,否则会助长湿邪,出现食欲差、泛清涎、脘腹痞闷、口淡、乏力等不适症状。

② 本品能敛邪,使邪不外达,故温热病患者不宜早用;本品还能助湿,如湿温病尚未化燥者忌服。南沙参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趁鲜刮去粗皮洗后干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性味归经】南沙参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效主治】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不宜与藜芦同用。

② 风寒咳嗽患者禁服。北沙参

北沙参别名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苏条参、条参、北条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主产于山东、江苏,福建等地亦产。春秋二季采挖,洗净,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后直接干燥。【性味归经】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女贞子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女贞、冬青子、熟女贞、酒女贞等。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酒制用。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湖南,长江以南各地及陕西、甘肃亦产。【性味归经】女贞子性凉,味甘、苦。归肝、肾经。【功效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脾胃虚寒、慢性泄泻者不宜用。枸杞子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杞子、枸杞果、天精、地仙、血杞子、却老子、明眼草子、枸杞豆。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生用。主要产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地。产于甘肃、宁夏者最为名贵,其颗粒饱满,质地柔韧,色如玛瑙,名甘枸杞。【性味归经】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功效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脾虚、大便溏薄者忌服。桑 椹

桑椹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干燥果穗。本品早在《尔雅》中就有入药记载,此书中称其为“葚”。《新修本草》更名为桑椹。本品别名乌椹、桑粒。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南方育蚕区产量最大。【性味归经】桑椹性寒,味甘、酸。归心、肝、肾经。【功效主治】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因为桑椹性寒,因此脾胃虚寒以及腹泻者应忌用本品,否则易加重病情。

② 桑椹忌铁器。

③ 婴幼儿应少吃桑椹,以免引起腹部不适。黑芝麻

黑芝麻为脂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入药书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上品。黑芝麻别名乌麻子、油麻、巨胜。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以四川、山东、山西等地的产量最大。【性味归经】黑芝麻性平,味甘。归肝、肾、大肠经。【功效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等,血虚精亏引起的女性乳少、便秘等。外敷用于疮疡痛痒及诸虫咬伤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因本品能润肠,故慢性肠炎、大便溏泻者忌服。墨旱莲

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地上部分,分布于全国各地。花开时采割,洗净泥土,去除杂质,阴干或晒干。鲜用或随采随用。【性味归经】墨旱莲性寒,味甘、酸。归肾、肝经。【功效主治】滋阴益肾,凉血止血。主治肾虚所致须发早白、肾虚腰痛、睡梦遗精、神疲耳鸣、肺痨咯血、刀伤出血、鼻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性肾炎、白喉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脾肾虚寒者应忌服。龟 甲

龟甲别名龟板、乌龟板、甲、血板、烫板等,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主产地浙江、湖北、湖南等。全年均可捕捉,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壳甲,除去残肉,晒干,以沙炒后醋淬用,属补阴药。【性味归经】龟甲性微寒,味咸、甘。归肝、肾、心经。【功效主治】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固经止血,补心安神。主治盗汗遗精、虚风内动、手足抽搐、头晕目眩、腰膝酸弱、筋骨不健、小儿囟门不合、失眠健忘、月经过多、崩中漏下等症。【膏方应用】需要单独另煎1小时,取浓缩汁,兑入其他药物的煎汁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脾胃虚寒、孕妇、湿痰盛所致的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苔白厚腻等忌用。鳖 甲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入药书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主产于我国河北、湖南、安徽、浙江等地。全年均可捕捉,取出背甲,炮制后入药。【性味归经】鳖甲性微寒,味咸。归肝、肾经。【功效主治】养阴清热,平肝息风,软坚散结。主治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癥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痫。【膏方应用】需要单独另煎1小时,取浓缩汁,兑入其他药物的煎汁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孕妇忌用。

②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③ 鳖甲不宜与柿子、梨、茄子、香瓜同食,亦不宜与冰类及饮料同食。补阳药杜 仲

杜仲又名思仙、思仲、玉丝皮、川杜仲等,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杜仲多生于低山坡地疏林中或栽培。主产于甘肃、陕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浙江等地。可于4~6月间剥取树皮,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取原药材,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成块或丝,干燥。或用盐水拌匀,待盐水吸尽,用油砂炒至老褐色,取出,筛出油砂即得。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性味归经】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功效主治】养肝固肾,强健筋骨,安胎。主治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尿频等症,对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亦有很好的治疗功效。【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阴虚火旺者慎用。续 断

续断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性味归经】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肾经。【功效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利关节,安胎,止崩漏。用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习惯性流产、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肝肾不足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泻痢初起患者勿用。鹿 茸

鹿茸是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本品入药书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别名斑龙珠。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均有分布。【性味归经】鹿茸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功效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膏方应用】须另煎,取浓缩汁,兑入膏方中内服;也可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制成膏方服用。【使用禁忌】

①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伤阴动血。

② 热证及阴虚阳亢者忌服。巴戟天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于巴戟天生长5~6年后秋、冬季挖取其根部,洗净泥土,晒至六七成干时,用木槌轻轻打扁,晒干。【性味归经】巴戟天性微温,味甘、辛。归肾、肝经。【功效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不足、关节疼痛、性功能衰退、风湿性关节炎、不育不孕症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脾虚泄泻、实热便秘者忌用。

② 凡火旺泄精、阴虚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者皆禁用。肉苁蓉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新疆、陕西、青海、甘肃等地。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性味归经】肉苁蓉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功效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久婚不孕、老人习惯性便秘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阴虚火旺及大便溏泻者忌服。

② 服用期间忌饮茶。锁 阳

锁阳为锁阳科肉质寄生草本植物锁阳的干燥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春季采收。除去花序,置沙土中半埋半露,连晒带烫,使之干燥,防霉。切片生用。【性味归经】锁阳性温,味甘。归脾、肾、大肠经。【功效主治】壮阳固精,养血强筋,利大便。主治遗精、大便燥结、腰膝痿软、女子不孕、血枯便秘、失眠健忘、脱发早白、胃溃疡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阴虚火旺、口渴、小便黄赤者不宜服用。

② 脾虚泄泻、实热便秘、大便溏泻、精关不固、阳强易举、心虚气胀者也应忌服。淫羊藿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三枝九叶草、铁菱角、铜丝草、千两金,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叶。淫羊藿多生于阴湿的山沟中,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广西、湖南、安徽等地。茎叶可于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备用。【性味归经】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归肾、肝经。【功效主治】温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主治遗精早泄、肾亏阳痿、腰膝酸软、妇女月经不调、中年健忘,以及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小儿麻痹症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凡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性欲亢进者应忌服。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名冬虫草、夏草冬虫,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冬虫夏草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可于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融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融化,杂草生长,不易寻找,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宜药用。【性味归经】冬虫夏草性平,味甘。归肾、肺经。【功效主治】补肾益肺,化痰止咳,止血清肺。主治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咳喘、呕血等症。【膏方应用】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有表证肺热咯血者忌服。紫河车

紫河车,即人胞衣、胎衣,为健康产妇娩出之胎盘。《本草纲目》释其名谓:“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始,胚胎将兆,九九数足,胎儿则乘而载之,遨游于西天佛国,南海仙山,飘荡于蓬莱仙境,万里天河,故称之为河车。”胎盘自母体娩出时为红色,稍放置即转紫色,故称紫河车。【性味归经】紫河车性温,味甘、咸。归肺、肝、肾经。【功效主治】补气,养血,益精。主治虚损、羸瘦、劳热骨蒸、咳喘、咯血、盗汗、遗精、阳痿、妇女血气不足、不孕或乳少。【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也可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凡有表邪及实证者禁服,脾虚湿困纳呆者慎服。菟丝子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菟丝、吐丝子、黄藤子、豆寄生等。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山东、河南、辽宁等地。【性味归经】菟丝子性温,味辛、甘。归肝、肾、脾经。【功效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安胎,止泻。用于性功能减退、阳痿遗精、老年性白内障、先兆性流产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用。沙苑子

沙苑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内含脂肪油、鞣质、维生素A类物质等,有收缩子宫和抗利尿作用。主产于陕西,内蒙古、辽宁、河北、甘肃、吉林也有分布。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性味归经】沙苑子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功效主治】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也可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相火炽盛、阳强易举者忌服。益 智

益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入药首见于《南方草木状》,称益智子,《宝庆本草折衷》始称益智仁。主产于我国海南、广东南部地区。每年夏秋果实变为红色时采摘,去除果柄,晾干后备用。【性味归经】益智性温,味辛。归肾、脾经。【功效主治】温脾止泻,摄唾涎,暖肾,固精缩尿。主治遗精、夜尿频数、遗尿、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遗精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止服用。蛤 蚧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去除内脏的干燥全体,别名仙蟾、大壁虎。本品入药始载于《雷公炮炙论》,称现名。此种动物大多栖息于山岩、树洞或墙壁地带,昼伏夜出,动作极其灵敏,以昆虫、小鸟为食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尤以广西所产品质最为上乘。每年5~9月份捕捉,剖腹取出内脏后,将全体撑平固定于竹片上,用火焙干后入药。【性味归经】蛤蚧性平,味咸。归肺、肾经。【功效主治】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主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膏方应用】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阴虚火动、外感咳嗽、风邪喘咳者忌用。

② 风寒以及湿热痰饮喘咳者不宜服用。

③ 外邪未尽者更应慎用,以免使外邪闭留体内,不易痊愈。核桃仁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干燥成熟种子。于白露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外皮沤烂,击开核壳,取其核仁,晒干。本品易返油、虫蛀,立夏前后,须藏于冷室内。喜生于较温润的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我国各地广泛栽培。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以河北产量最大,山西所产品质佳。【性味归经】核桃仁性温,味甘。归肾、肺、大肠经。【功效主治】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主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也可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忌服。海 马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全年均可捕获,但以8~9月份产量最大。将内脏除去,晒干;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和内脏后,将尾盘卷,晒干,选择大小相似者,用红线缠扎成对。其商品分为海马、刺海马两类。【性味归经】海马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功效主治】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外治痈肿疔疮。【膏方应用】大多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调成膏方服用,极少入煎剂使用。【使用禁忌】

① 因海马有活血散结的作用,因此孕妇忌用。

② 阴虚火旺、脾肾虚弱、外感发热者也不宜服用。

③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清热药生地黄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者称为“鲜地黄”;若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入药者,称为“生地黄”“干地黄”。【性味归经】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后期伤阴引起的舌红口干、烦渴多饮、阴虚内热、骨蒸劳热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胃虚食少、脾虚泄泻、胸膈多痰者应慎服。

② 加工生地黄不宜使用铜或铁器。玄 参

玄参又名元参、浙玄参、黑参等,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湖北、江苏、江西、四川等地。冬季挖取根部,除去芦头、须根、子芽及泥沙,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再晒干或烘干。【性味归经】玄参性寒,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脾虚便溏或脾胃有湿者禁服。

② 玄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天花粉

天花粉又名栝楼根、花粉、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性味归经】天花粉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功效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②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祛风湿药狗 脊

狗脊又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是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生于山脚沟边及林下阴处酸性土上。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全年均可采收,以在秋季至冬季采收最佳。【性味归经】狗脊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功效主治】强腰膝,祛风湿,固肾气。主治肾虚腰痛脊强、足膝软弱无力、风湿痹痛、遗尿、尿频、遗精、白带。【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慎服。桑寄生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槲寄生或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又名寄屑、寄生树、寄生草、桑上寄生。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生用。槲寄生主产于河北、河南、内蒙古、辽宁等地;桑寄生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性味归经】桑寄生性平,味苦、甘。归肝、肾经。【功效主治】祛风湿,强筋骨,安胎元,补肝肾。主治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胎动不安、崩漏经多、头晕目眩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孕妇、小儿及体虚、肾虚有热者禁服。

② 忌与豆类同服。

③ 桑寄生科植物品种繁多,除桑寄生、毛叶桑寄生外,其他杂树上生长的寄生统称为杂寄生。在杂寄生中,若寄主有毒者,其寄生亦往往具有一定毒性,在采收过程中要严格鉴别,把它们区分开来,以免引起中毒。安神药柏子仁

柏子仁为柏科常绿乔木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又名柏仁、侧柏仁、柏子仁霜等。秋、冬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种皮,阴干。生用或制霜用。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云南、湖北、甘肃等地亦产。【性味归经】柏子仁性平,味甘。归心、肾、大肠经。【功效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主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肠燥便秘。【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腹泻及痰多者忌服用。灵 芝

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孔菌科真菌紫芝或赤芝的干燥子实体,又名赤芝、紫芝、菌灵芝、木灵芝、石灵芝、灵芝草。全年采收,晾干。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福建、广东等地。【性味归经】灵芝性平,味甘。归心、肺、肝、肾经。【功效主治】补肝气,益心气,养肺气,固肾气,益精气。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也可研成细粉,兑入清膏中,和匀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实证患者慎服。合欢皮

合欢皮又名夜合欢,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合欢多生于山坡、野外或栽培庭园。主产于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可于夏秋间采收,剥下树皮,晒干,备用。【性味归经】合欢皮性平,味甘。归心、肝、肺经。【功效主治】解郁安神,活血消肿。主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及孕妇禁服。远 志

远志又名细叶远志、光棍茶,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细叶远志的干燥根。远志多生于石砾山坡草地、草原、向阳山坡及较干燥的沙土地带、山坡草丛或林下。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可于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残基或泥土,阴干或晒干供药用。【性味归经】远志性温,味辛、苦。归心、肾、肺经。【功效主治】安神益智,散痰消肿。主治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瘰疬、乳房肿痛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心经实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弱者须谨慎服用。

② 用量不宜过大,不然会引起恶心呕吐。琥 珀

琥珀又名虎珀、虎魄、兽魄、血珀、红琥珀,为古代松科属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转化而成的化石样物质。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贵州、辽宁等地,从地层或煤层中挖出后,除去沙石、泥土等杂质。【性味归经】琥珀性平,味甘。归心、肝、膀胱经。【功效主治】镇静,利尿,活血。主治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等症。【膏方应用】研成极细粉,兑入清膏中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阳虚内热及无瘀滞者忌服。理气药陈 皮

陈皮又名黄橘皮、广陈皮、红皮、新会皮、贵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陈皮在我国南方多有栽培。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江西、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可于10~12月份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闷润透,切丝,晒干,置阴凉干燥处保存。【性味归经】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功效主治】理气调中。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妊娠呕吐,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耳源性眩晕,急性乳腺炎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本品辛散苦燥,舌赤少津、内有实热、阴虚燥咳者须慎用。

② 久服伤元气,故忌久服。木 香

木香又名云木香、蜜香、广木香、越木香、五木香、南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木香常生于土质疏松、肥沃的半山坡,喜不干燥不过湿的地方。主产于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云南所产为道地药材。可于栽培3年后的9~10月间选择晴天挖取根部,除去茎秆、叶柄,切成5~10厘米的小段,粗大者再纵剖成2~4块,以干燥后厚度不小于1厘米为度,50~60℃烘干。置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防蛀。【性味归经】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效主治】健脾养胃,行气止痛。主治食欲不振、泄泻腹痛、胸脘胀痛等病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气虚、阴虚及脏腑燥热者应忌用。

② 木香煎制时间不宜过长。枳 实

枳实又名枸橘、枳、铁篱笆、野橙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枳实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贵州、四川、江西。可于5~6月份摘取,晒干,略大者横切成两半,晒干供药用。【性味归经】枳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胃经。【功效主治】散痞化痰,破气消积。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不通、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孕妇和体虚久病者应谨慎服用。香 附

香附又名雷公草、雀头香、莎草根、香附米、夜夜清、辣姜草、香附朱,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香附为常见田间杂草之一,常成片生长于田间、路边、菜园等地方。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地。可于秋季采挖燎去须毛,直接晒干;或燎去须毛,以沸水略煮或蒸透后,晒干,习称“光香附”。不经火燎,直接晒干者,习称“毛香附”。置阴凉干燥处保存。【性味归经】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归肝、脾、三焦经。【功效主治】调经止痛,行气解郁。主治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脘腹胀痛、寒疝腹痛、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② 孕妇忌服。佛 手

佛手又名佛手柑、手柑,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归经】佛手性温,味辛、苦、酸。归肝、脾、胃、肺经。【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② 《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薤 白

薤白又名野蒜、野葱、薤白头、小根蒜,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薤白在东北、河北、江苏、湖北等地多有栽培。可于栽后第2年5~6月份采收,将鳞茎挖起,除去叶苗和须根,洗去泥土,鲜用或略蒸一下,晒干或烘干。置阴凉干燥处保存,防潮。【性味归经】薤白性温,味辛、苦。归肺、胃、大肠经。【功效主治】健脾和胃,温中通阳,舒筋益气,通神安魂,散瘀止痛。主治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泻痢后重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气虚者慎用。

② 发热者不宜多食。

③ 无滞者及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消食药莱菔子

莱菔子又名萝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莱菔子为栽培植物,全国均有种植。翌年7~8月份,角果充分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锅中,文火炒至微鼓起,放凉。用时捣碎。置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虫。【性味归经】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脾、胃、肺经。【功效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肠梗阻等。【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或研成细粉兑入膏方中服用。【使用禁忌】

① 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食。

② 不宜过量久用。山 楂

山楂又名红果、大山楂、山果红、山里红果、酸梅子、赤枣子,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山楂多生于山坡林缘或灌木丛中,多见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可于9~10月份果实成熟后采收。果实采下后趁鲜横切或纵切成两半,晒干,或采用切片机切片,在60~65℃下烘干。置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虫。【性味归经】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功效主治】消食积,化瘀滞。主治食不消化、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或研成泥状兑入膏方中服用。【使用禁忌】

① 生山楂不可食用过量。

② 脾胃虚弱者应谨慎服用。

③ 空腹及羸弱者忌食。麦 芽

麦芽又名大麦芽、大麦蘖、大麦毛、麦蘖、生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麦芽多为栽培。秋播大麦于第2年4~5月份成熟采收;春播大麦于当年6~7月份成熟采收。将小麦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麦芽长至约0.5厘米时,干燥。炮制品有炒麦芽、焦麦芽。置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虫。【性味归经】麦芽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功效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化、呕吐泄泻、消化不良、妇女回乳等症。【膏方应用】与其他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方内服。【使用禁忌】

① 无积滞者、孕妇应谨慎服用。

② 妇女哺乳期需忌服。

③ 久食消肾,不可多食。鸡内金

鸡内金又名鸡肫皮、鸡黄皮、鸡食皮、化骨胆、化石胆,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鸡内金全国各地均产,人工养殖较多。【性味归经】鸡内金性平,味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主治】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