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拉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5 07:59:55

点击下载

作者:赵丰超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试读:

前言

你在为谁而活?

梭罗曾经说过,城市只是几百万人孤独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住的人越多,这些人也就越孤独。是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低头看自己的脚步,习惯了把自己关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小房子里。

在大街上穿行,我们只看到疲惫的神情,忙忙碌碌无所适从的身影,却从未听到别处的欢呼。生活,难道要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下去吗?

如果生活就是为了丰衣足食,苟全性命于人世。我们可以把人类的活动归结为觅食、就寝,等待时间一刀一刀在我们额头刻下痕迹。现代人深陷于生存的泥潭之中,早已经失去了挣扎的力气。众多活动在城市之中早出晚归的觅食一族,几乎没有机会品味生活。在午后黄昏泡杯茶,夜静人稀读卷书,已然变成了奢侈的事情。在提高生存能力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急剧下降,更不用谈什么生命质量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推导下去,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我们的生活变成了觅食,最终我们的生活就是为了活着而进行的,这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生命还有它的意义吗?

你看这可恨的时间,驱逐我们去觅食,在生存的现实与繁琐之中,不光像流水,更像硫酸一样,摧毁了我们的青春与梦想,更腐蚀了我们的率真与活泼,使踏入社会不到数年的我们面目全非。自从上班之后,我就以为这便是我们的命运了。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浓妆艳抹的躯壳之中奔波觅食;在繁杂琐事中,忘记自己,忘记自己的喜好,被生存之波长久地淹没。

然而突然有一天,因为一次偶然的早起,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那天清晨,我站在街角仔细看着身边慢慢苏醒的城市,发现很多人在便衣素装之下来往穿梭做着运动。没有了公车的拥挤,没有了艳妆的掩盖,没有了时间的驱逐,也没有了城市特有的咆哮。有的是黎明的清爽,真实的自我,还有健康的运动。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仿佛有了一种久违的宁静之感。然后我迅速挤上了公车,像是突然抓住了茫茫大海上的救命稻草,感到一丝由心底而生的希望。原来生活远非我们所想的那样,学会省吃俭用,做饭养生,原来生活还另有它真正的方式与意义。在我的意识之中突然出现了一片遥远而安静的净土,我知道那一定是我梦想的地方,也是我将要进行的旅行的终点。那一刻,我觉得生活轻松起来。因为有梦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一个人连梦想都被剥夺了的话,那他的生命必然是残缺的。

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也有机会学着过真正的生活。是的,不管在什么样的境况下,我们都应该学着过真正的生活,找回久已迷失的自己。

其实,真正的生活不是幻想,而是在最现实的柴米油盐之中悉心经营,在最平淡的日升月沉之中坚持希望。就像梭罗一样,在亲手用斧子砍下树木建造木屋时,充满情趣与欢乐。在他的《瓦尔登湖》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正是在柴米油盐之中论辩着这个世界,一点矫揉造作也没有。

就在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亲手建了一个小木屋并住了下来。之所以他会选择这天,也许意味着独立与开始吧。在一个人能够生存的前提下,是应该进而追求生活的,而生活何尝不是今日的舍弃与明日的开始。在此之后他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写出了传世之作《瓦尔登湖》。如果我们能安静下来,如果我们能在夜深人静深陷孤独的时候,翻开这本孤独的书就会发现,他同样是一个孤独的人,但是从他的书里却看不出任何无病呻吟的痕迹。他厌倦压抑的觅食活动,也厌倦喧嚣与肤浅,我们都以为他是一个非常消极的人,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那么深邃有力的梭罗。

每于夜深,偷偷翻开这本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书,总会觉得字字真切,无一句不在洞悉生活。然而我也深知,也就是在深夜,我才能这么真切地见到自己。无数个明日,我还是要忙碌于觅食。

但是我却学会了经营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的世界。是啊,总有一层深邃是我们转身就能抵达的。我们要相信在最简单也最平淡的生活之后,充满了快乐。虽然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孤独聚居的地方,但我们却可以选择简单而充满希望地生活。就像海子一样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就去周游世界,并且在黎明时告诫自己的心灵,太阳不过是一颗晓星。

渐渐地,我开始关注那些遥远而宁静的地方,开始关注那些在路上的人,渐渐地我找到了那一路繁花。我只想按一种最经济的方式,尽量扩展我无限的生命宽度。虽然我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我始终相信,通过我们内心的努力,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而这些就够了。而我的生命一定是在路上得到扩展的,在那满是繁花的路上。

在《悟空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当菩提祖师让孙悟空忘记那条西行路时,他说,他忘不了,忘不了花果山,忘不了取经路,忘不了千难万险,更忘不了路上的人。是的,我能明白,任何一条路都有它风景独好之处。

我也曾看到一个年轻朋友写的旅行日志。在路上,我们可以再次抬起高贵的头颅,看那久违的天空,看那悠悠白云蔚蓝天空;在路上,我们可以再次找到儿时的梦,走遍天涯海角四海为家;在路上我们能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奔跑时听到自己的心跳,在尽情处放声呼喊。

不错,在那满是奇妙的路上有溪流潺潺,也有白云依依,有繁花茂草,也有月明星稀。如果你愿意,你就可以放下那些本非生命主题却强占了生命的东西,走进这个世界来,走近自然走近自己。

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冲动

被吸引

我梦想一个日子,能在日落之时归向尘土,我的马儿忠诚,我的土地丰饶,而我独自一人在自己的路上,寂静而幸福。心被召唤

我真正决定旅行,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是一场宿命的牵引。当时,一位来自西藏的同学经常向我们描述西藏的样子,每次我们都听得睁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他口中那个奇妙的世界:

猜不透有多蓝的天空,被白云环绕的雪山,经年不化的冰川,恍如油画的山水色彩,明净见心的湖,无所不在的玛尼石堆,随处可见的风马旗向天空传送着经文,无数手摇玛尼轮、口诵真言的信徒们走在雪域各处的转经道上……

在我的心中,西藏,已成为远方的代名词,代表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是真正的别处。所谓牵引

从那时起,我开始向往西藏,并就此萌生出了旅行的念头。而且那时年轻气盛,是说干就干的。念头迸发后,我就开始省吃俭用,积攒资金,以期在大三的暑假能前往西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场预备很久的旅行最终无疾而终。从这件事情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有些事情不要等到心中所想象的条件允许了才去做。比如,我们经常会跟自己说,等我经济允许了就不会再忙着挣钱,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看书喝茶了。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考虑经济允许的范畴,实现的时间,难道现在的我们就喝不起茶吗?

如果我们把想做的事情都安排在条件允许之后,那么这些事情多半是做不成的。为了寻找一种生活而陷入另外一种生活,难道是明智之举吗?

有人说,一个人的旅行往往是从一个故事、一本书、一部电影开始的,这是不假的。

我看过很多关于西藏的书,对那片神秘的天地充满了向往。每读一本,她就在我心里增加一分神秘,我就会更加想接近她。《莲花》里说,有一个开满莲花的纯净圣地,一直静卧在大山深处,没有人去触碰。《西藏生死之书》中说,那里生活着一群虔诚的人,他们的生活与修行是同时进行的。那里有成群结队去朝圣的人,他们用身体丈量土地,《可可西里》中的队长曾说,他们的手和脸脏的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神往之处

说到西藏,我们会联想到很多字眼,但是在我心里,一直只有两个字:圣、净。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远离了喧嚣尘世的地方,一个带着与生俱来之美没有多加修饰的地方。它能安抚我喧嚣的灵魂,抚慰我疲惫的身躯。西藏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美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觉到“圣”。

在某种意义上,西藏一直是一个存在于想象中的地方。但是当你到了西藏,就会发现西藏本身远远超乎想象。辽阔的天地,恢宏的建筑,坚韧的民族,如同一切伟大的事物,几近超出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一个驴友从西藏归来后,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如果说一生必游之地,就全世界来说,西藏也是名列前茅的。

苍天如果是一位画家,那他一定是将自己最得意的画卷泼洒在了青藏高原;

苍天如果是一位织女,那她一定是将自己最美的锦绣铺展在了青藏高原;

苍天如果是一位歌者,那他一定是将世间最美的音符献给了青藏高原。

这些描述一点也不夸张,有些东西并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说完,也并不是我说了你听了就可以感受到的,我想我们应该走近它,走进它的故事走进它的神秘,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感受到它。何以牵我心

我开始思索,那样的天地,对我来说该有多大的震撼力,那里的人能给我带来多少感动?我本不相信这个世上有一群不为衣食而专为信仰活着的人,但是在那里,他们却真实地存在着,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

有人选择背着背包独自穿过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人选择骑着自行车走在青藏公路上,看日升日落;也有人行乞拉萨街头,为的是把最后一段路走完;更有人磕长头在山路,只为觐见一座已然破旧的石塔。我一直在问,这都是为什么,我想我只能这样解释:旅行也是一种修行,向心中的圣地前进,就像是走向一个夹在极乐与世俗之间的清平世界。

当我困扰在城市的快节奏中,被日益加剧的欲望缠绕,每天为了房租、电费而日夜赶稿,为了买一件舒适的家具而付出十倍百倍的不舒适时,我就会想起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在我心里,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不管是在晨起还是在夜晚,从未消泯。

拒绝

真正让我们感到疲惫的可能不是眼前的千山万水,而仅仅是因为上路之后才发现自己选错了方向。匆忙的决定

在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大三的暑假如期而至。在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约上两个同学准备起来。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在我们看来,旅行的时候背一个背包,带上相机、笔记本、笔、换洗衣服、简单的食物还有一点应急的钱就足够了。

当时带的相机,是跟同学借来的,是一款折叠的索尼相机,看上去很有旅行的范儿。为了路上节省钱粮,我们自带了很多泡面,还有从西安买好的大烧饼。我们约定,除了必须支付的车费,尽量不要有额外开支,这样的话,4000块钱足够。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就跑到火车站买了车票。当时的心情是难以描述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比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还要兴奋。我们三人登上西安古城墙,在城楼上大呼:“我们就要去西藏了!”惹得满街人都回头看我们。

那是7月中旬,在一个阳光酷烈的下午,我们三个人带着简单的行装从西安出发了。看似完美的计划

怀着对雪域高原的神往之情,我们哼着《坐上火车去拉萨》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途。我们预先在网上查了路线,然后做了如下安排:第1天 抵拉萨乘火车到达拉萨后,在旅馆作适应性休息。火车站——市区:30公里,30分钟第2天 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上午游览西藏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1小时)。午餐后游览藏传佛教的中心寺院——大昭寺(1小时)。大昭寺外围便是著名的转经道——八廓街。下午游览结束晚餐后回旅馆休息。市区里程:约100公里,全天游览时间约8小时。第3天 拉萨——羊八井——纳木错上午从拉萨出发前往离拉萨90公里的羊八井地热温泉。纳木错距离拉萨250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它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西南脚下,如镶嵌在藏北草原上一颗无瑕的翡翠。全天里程500公里,游览行车时间约8小时。第4天 早餐后乘车前往火车站,结束此次西藏之行。

看上去非常完美的安排,对于我们这些不甚了解西藏的人来说,已经够看的了。当时我把它想成和大一时的云南之旅差不多,不认为会有什么波折。没有意识到我们忽略了很多东西,很多比泡面更加重要的东西。以至于这趟出行在第一站——拉萨,就不得不原路返回。

火车开动之后,我们趴在车窗上往外看,急切地想看到心中的西藏。

很快,夜幕降临在我们面前。

一夜无话,只见车窗外一群群低矮的“怪兽”向后飞快而逝。其实天亮前我们已经感到了所谓的高原反应,只是我们当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心想应该没有什么,大不了带个氧气筒,然后便再次昏昏睡去。初印象

直到列车到达拉萨,我们才睡眼惺忪地醒来,虽然太阳还很高很高,但其实这时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还没下车,我们就被窗外的奇景折服了,精神立时抖擞起来。顾不上找落脚的地方,我们就在火车站门口,手忙脚乱地拍起照片来:看到街上行走的喇嘛也拍,看到甩着大脑袋的绵羊也拍。之后,我们远远看见一个藏民牵着一头牦牛,便也立即拍了下来,问题终于来了。那个牵着牦牛的藏民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走过去,而是径直朝我们走来,我们还以为人家过来表示友好呢。谁知道他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向我们要钱,说这是他的职业,牵牦牛跟人合影是要钱的,我们一下子就懵了。原来,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拍的。

后来,还引来了围观的人。我们三个陷入了一场口水战,而且形势明显不利于我们,因为拉萨是藏民的主场啊。最后不得已,只好给了那位藏民一百块钱,我们这才走出了火车站。外面,迎接我们的除了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还有超强的阳光。

有了这个教训,我们小心多了,把相机收了起来,不是特别有意义的东西就尽量不去拍。尽管如此,坐上公交车之后,我们仍然忍不住拍沿途的怪异现象。到拉萨市区后,发现街上竟然没几个藏人,问了人才知道,藏人这个时候都休息了,现在忙碌的都是汉人。藏人白天出来朝拜,晚上就休息,而汉人则一直忙碌着赚钱。初体验

由于在车站前争吵时过于激动,我们都开始感到不适,很显然,高原反应来了。当务之急,是找一家旅馆休息,我们三人达成共识后立即向四面观望,最后在一家叫吉祥宝马的宾馆外停了下来,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家住宿条件极差的招待所,但此时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然而住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个招待所的条件真的非常差。那些到处乱飞的苍蝇就不说了,这里的楼层都为二楼,但窗门全部朝街,且无防盗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办完住宿手续,我们立即躺了下来,但还是晚了,随行的阿伟已经严重不适,甚至有休克的迹象。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我顾不得呼吸困难跑到楼下问服务员哪里能找到氧气瓶,服务员用手指了指对面,我就顺着她所指的方向飞奔而去。刚进诊所,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妇女看了看我,就问我是不是需要氧气瓶,我当然说是。她就拿了几个出来,并说一个200元,我心说这不是宰人吗?就跟她砍价,可是人家显然看出我是急用,就是不松口,最后只好按她说的价格买了三个。

回到旅社时,阿伟已经面色苍白说不出话来,而且有感冒症状。吸过氧气后,感觉是舒服多了,但想想资金的问题就犯愁了——我们已经过度透支了,就目前说,返程已经成了问题。

本以为晚上戴着氧气瓶睡觉就没事了,事实却不尽然。夜里12点多的时候,阿伟拉醒了我们,他发烧了。这下我们真怕了,本来就已经呼吸困难了,现在又发烧,而我们来时又没有准备药品,可真要命了。没办法,我们只好起来穿戴整齐,准备把阿伟带到对面那个诊所去。虽然经济是个问题,但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最终,阿伟只能一边输液一边补氧,输两瓶液收了二百多元,加上另外一些西药和治疗费,一共是360元。这是我见过的最高的治疗费用了,但是没有办法的,我们连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临行时那个妇女还特别交代,三天之内不能活动,要时刻戴着氧气瓶。铩羽而归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们感觉身体状况明显比昨天好了很多。但是阿伟却不比我们,他的脸色还是很苍白,而且医生也叮嘱过,三天之内他是不能活动的。我们核算了一下,就目前状况来说,不要说三日游,就是一日游我们也办不到了。因为预定的资金我们已经花去了一半,现在若出门,回程的车票就会变成难题。

我们三个面面相觑,对这次唐突可笑的旅行感到无奈。是啊。我们把一切都忽略了:忘记了带药,忘记了下车先休息,忘记了准备更充足的资金,忘记了看旅行攻略。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西藏之行,被骗过也被敲诈过。也许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西藏旅行的关键问题,也许是因为我们太年轻,总而言之,这次西藏之行是失败的。

上午10点多,我去火车站买了三张回西安的车票,并于当天乘车离开了让我们魂牵梦萦的拉萨。

当时的心情我依然记得:愤恨、失望、遗憾夹杂在一起。回程的路上,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窗外偶尔出现的雪山,谁也没有心情去拍照。

走出体制化

正如有着许多该做和能做的事情,并非我们做不到,而是在繁琐生活的牵绊下,日积月累被阻碍在一边了。当年华已逝人老心衰之时突然发现,曾经多么渴慕的事情直到鬓白如霜也没有去做,该是何等的悲哀啊?生活与谎言的距离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做图书编辑,收入虽然不算高,但是工作很稳定,日子在平淡中过得飞快。西安这样的城市容易让人变得安逸,懒散地拿着一本杂志就可以度过整个下午。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几乎忘记了一切,活在属于自我的世界中,恬然而自得。

然而生活并不尽如人意。远在安徽老家的母亲,已经多次催促,要我在10月1日之前回去与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孩见面,如果成功,她将会是我的终身伴侣。年近三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极其尴尬的年龄:穷困、逼婚、想转行。如果摆在面前的是一个清净的世界,那也就罢了。偏偏是四面八方的压力在督促,让人喘不过气来。

每次给母亲打电话,都会告诉她自己很好,收入高,工作也舒适,一切都很完美。可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陷入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一个谎话总需要许多谎话来证明它的真实,因此我每次都只能通过夸耀自己来告慰母亲的期望,用谎言来换取别人的欣慰。然而当别人眼中的你,跟真实的你已经不是同一个人时,就会变得很累,彻底的累。这种累,不是休息能解决的,它深入骨髓,无可疗治。这种情况下,人会想跳出,逃走,逃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中去,因为,对于一个说谎的人而言,陌生的世界是最安全的。契机

此刻,去西藏旅行的想法再次占据了我的脑海。如果你想跳出这个圈子,就必须寻找另外一种生活。如果你不想那么累,就只能做回自己,做回真实的自己。

当时我们有一个叫肖姮的主管,是去过西藏的。看了她拍回来的照片,我羡慕得欲流口水。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只好忍着,慢慢等待时机。在下半年的时候,我已经挣够了西藏旅行的钱,但是对刚刚稳定下来的工作却有了依赖感,这是许多在城市生活的人都患有的毛病。

后来有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做了一本跟西藏有关的书,我的任务是为其设计封面。当时,我在网上搜寻了大量西藏图片,以期找到灵感。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再次与西藏接近了。

工作还是旅行?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又有谁敢于辞去工作去旅行?辞去工作也许意味着无法生活,还谈何旅行?但是晨起时,我又总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想试试这种刺激而充满挑战的事。我了解到,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把旅行作为工作,但对于我来说,我只愿把旅行看成一种修行。

曾看到作家李剑红的介绍,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太好,但就是热爱旅行,热爱旅行中的写作。现在有很多人旅行,但很少有人能够把旅行当职业,但它真的可以是职业,而且很久前就有人把它当作职业了。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呢,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以旅行为职业的人,是生活的体验者。我曾问过一位作家,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在我们的人生中占去了什么?他先回答时间,我说难道我们的人生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吗?他又说心力,我说心力跟人生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其实,它占去了我们的体验,我们的人生本就是一场丰盛的体验。富有富的体验,穷有穷的体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体验着生命。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任何人的生活是成功的,但是也没有任何人的生命是失败的。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多美好的生活,都充满了烦恼,而对于一个生命来说,无论多差劲的生活,也是一场丰盛的体验。

旅行丰盛了我们的体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生活在别处

我常常恨自己跳不出生活的圈子。《肖申克的救赎》给我们展示了“体制化”的悲哀。影片中当布鲁斯放飞乌鸦,离开肖申克监狱的时候,对他有一段非常诗意的描述。此后瑞德说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字眼——体制化。

布鲁斯工作时,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飞速变化感到措手不及,“在我幼年时只见过一次汽车,而现在满街都是。”之后回到旅馆,他又经常在半夜惊醒,弄不明白自己身在何处。此外瑞德曾经自述,没有长官的命令,小便解不出来。也就是说,在长期的体制控制之下,不仅仅是人的思想、行为,甚至生理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就是被体制化了。

对于个体来说,群体就是体制,我们的生活只是一种模仿。因为别人都这样生活,所以我们也这样生活。因此很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显得贫瘠无趣。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教孩子读书。我们总是知道后面要做什么,因为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那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体制。毕业后谁不找工作呢?然而跨出校门之后,一种想找回组织的本能袭来,这就是制度的体制化。我们就像一群在冰面上集体爬行的螃蟹,因为同伴都在向前爬,所以我们就跟着爬,但是我们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这样看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庞大的体制,谁能跳出这个旋涡呢?不管你行不行愿不愿意,读书,找个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婚,工作,老死。我们可以不这样活着吗?我们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去生活,跳出这个读书育子的旋涡?为了这样的想法,我常常想自己突然遇到车祸,或者遇到一场地震,让我有借口跳出这个被体制化的生活轨道。有时我甚至希望剜去自己的双眼或者口舌,借以跳出这不能改变的生命,就像上古的琴师熏瞎自己的双眼来专心练琴一样。但是谁又真正属于自己呢?舍与得

2009年6月18日,也就是在我的生日这天,我做了平生以来最有魄力的一件事——辞职。当时,我的主管和另外两个领导,一同劝我不要离开,因为我的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她说再过一段时间公司就会调整工作分配,这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我的工作一直不错,机会是我们部里最大的,何苦在这个时候辞职呢?我当时只是对她笑了笑,没有解释什么。后来临行时,我说,我的工作不在这里,而是在路上,完成我未曾圆满的生命。她也一笑,我们总算互相理解了。

当我在办公室收拾东西的时候,同组的同事都感到奇怪,但我内心是狂喜的,我知道我不用再每天坐在这里浪费生命了。一个茶杯、几本书很快就收拾完了,我再回头看看我的同事们,向他们微笑道别。这时主管拿了一本书给我,梭罗的《瓦尔登湖》。“你不是最喜欢这本书吗?我这刚好有一本,生日快乐。”

当时我有点想哭的感觉,能理解我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最后竟然还送我一本书,而且把我的生日、喜好记得那么清楚,我只是微笑点头。但在我心里,已经将此时作为这次旅行的开始,因为我相信感动总在路上。我对他们挥手道别,并在临行时大声说:“我就要去西藏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做,而且做得轰轰烈烈。我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之一吧,我找到了与众不同的人生。临行时同事王炜也送了我一本书,是我非常喜爱的《南怀瑾全集》。

走出公司大门,我伸开双臂在阳光下伸了个懒腰,仿佛天空向我扑来,我知道我现在自由了。是的,如果你不敢舍弃,就永远也不会有真正得到的一天。

很多时候,一条道路之所以难走,不是因为它荆棘丛生,而是因为它的岔道太多,以至于我们徘徊而不能抬步。然而转念来想,如果我们不抬步,就永远不可能有识路的一天,更没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许多时候,如果我们不踏出这背水一战的一步,就永远也没有云破天开的一天。面壁十年,只有当某一刻灵机一动时,才能破壁而出。一条河顺流而来,迂回往复,但如果不踏出最危险的一步,就绝对看不到一泻而下万丈悬瀑的胜景,更到达不了它的目的地——大海。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

开始这场自我的修行

重新出发

简约而不简单

辞掉工作之后,我就开始做全面的旅行准备。其实对于旅行者来说,除了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资金和身体,这都是硬性条件。

在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曾有一篇晦涩难读的经济篇,讲述了他隐居生活的所需,相信每个人读后都会很有感触。原来我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并不多。我的三言两语也并不能改变充溢当今社会的物欲,但是我还是要说,当一个人取得了生活所需之后,就应该充实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智慧和灵魂。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之所以会感到压力很大,完全是因为与别人的对比。当我们去跟别人对比时,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平衡就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从而使我们困扰在物欲之中,永无止境。

很多人说,等我挣够了钱就去旅行。但是这个“挣够钱”的标准实在是太模糊了,多少才算是够呢?为了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我们陷入了另外一种复杂无比的生活。当我们在闲暇之余坐下来喝杯茶,回想一下,能够回忆起我们的初衷,那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另外一种生活,甚至最后会忘记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生活,最终彻底地陷落其中。旅行清单

那么旅行到底需要准备什么呢?我可以列出一个大概的清单:去来长途车费 2000元一个月的住宿费用 30×60元 1800元出行车费 30×100元 3000元景区门票 30×100元 3000元吃饭费用 30×30元 900元购置纪念品 500元简单装备 2000元合计 13400元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旅行,我准备了2万元。可是这是在不发生意外的前提下的资金需要量,如包车、生病、购买心仪的物品等。所以我准备了一个专用的小笔记本,作为我的账目,每天都要结算一下,以保证资金的运用。此外在花每一笔钱之前,我都要考虑再三,在不影响整个旅程的前提下,才可以动用资金。

去西藏旅行除了身体素质这样的硬条件,还需要做很多准备。那么需要哪些简单装备呢?

透气的棉麻长袖两件,一来可以挡风,二来可以吸汗。

两条宽松一些的长裤,因为路途中需要攀岩所以宽松的衣裤会轻松许多。

最重要的是毛衣、毛裤,虽然7月是最热的月份,但是在海拔高于4000米的西藏,山风比东北冬天的风还冷。我在网上看到还有人带羽绒服呢,但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不怕冷的人。

墨镜是一定要戴的。在拉萨——日光之城,这个每年日照超过3100小时的城市,空气稀薄,紫外线照射强度大,没有墨镜,眼睛会损伤很大,后来我才体验到,即便戴了墨镜,晚上睡觉时眼睛也很干涩,所以带一瓶眼药水很有必要,因为当地很少有卖这个的。

雨伞一把。在西藏,也许刚刚还是大太阳但是豆大的雨点可能马上就会落在头上,有人用“十里不同天”来形容西藏的天气,绝不为过。而且西藏的雨不是江南的缠绵细雨,而是北方的猛烈大雨。另外伞还可以用来遮阳,在西藏这个最接近太阳的地方,伞可以保护我们的皮肤。

还有一定要准备一些必备药品,如阿莫西林、快速退烧胶囊、止痛片、感冒药以及外伤处理用的药水、纱布等。试想在野外被意外划伤,没有医生、没有助手,我们除了靠自己还能靠谁?

最后要带一些必要的食品,如食盐、茶叶、压缩饼干、水、口香糖等。如果想跟当地人相处得更为融洽一点,最好带上一些糖果之类的小礼品。

装备的优良与否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除了相机、手机、充电器、MP3等设备之外,以上用品只花了1300多元就完全搞定,这样就盈余了600多元。身体是旅行的本钱

此外我要讲一下身体准备,一副好的身体,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和费用。其实在旅行之前的两个月内我都在坚持跑步,尤其是长跑,因为它能增强身体的忍耐力,天知道在旅行途中需要走多少路程呢。星期天我会去健身房练习臂力,负重也是旅行必备的体质。如果负重30公斤还能长跑的话,那就说明我们的功夫到家了,可以进行长久的徒步远行了。

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要记住的:高原并不像平地,我们必须在出行之前半个月停下锻炼,太大的肺活量需求在高原上有害而无益。因此在出行之前我几乎把烟也戒掉了,每天打一个小时的太极拳,用以平衡呼吸和减小肺活量。

体质上的准备是必需的,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更是旅行的保证。我们不可能把一切路程都耗在车上,那样的话还不如在电视上看西藏呢。我曾经想过,如果非要去墨脱的话,就必须有负重远行的能力,也许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还需要有野外求生的本领呢。因此我准备了两本关于野外求生的书,准备带在身上,以防出现被困山林的情况时无力求生。整装待发

7月12日,终于一切都准备停当了,在此之前我按照提示吃了一周的红景天,听说可以加密红细胞浓度,预防高原反应。我阅读很多关于西藏的旅行信息,并且通通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每天看一些。

但是不管准备多么充分,当我们开始了这段旅行,就会发现我们的准备还远远不够,很多地方我们还是要凑合着过。但是我也想说,旅行并不像做饭,可以把各种调料全部事前准备好,然后再开始烹炒,旅行是在旅行中逐步完善的。是的,只有旅行能完善旅行。

我在一张西藏旅游地图上,用透明彩笔画了一条很粗的线,将这次旅行的路线定了下来。一个从西安直接到拉萨的箭头,一条穿过了那曲、当雄、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方的粗线,但这条线并不代表我要顺序去走,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但是我画下来的地方是一定会去的。

7月12日,是我开始长征的日子。我辗转前往西宁,这样也好,毕竟渐渐升上高原,比一下子把你放到珠峰要好得多。在西宁我根本就没有停留,可以说是马不停蹄,我再也无法按捺心中升起的兴奋了。

我终于再一次踏上了西藏的征途。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扑面而来,我的内心有一种温情升起,西藏我又来了。很多人都会在出行之前欢呼雀跃,但是对高原旅行来说,是不可以随便兴奋的,尽管如此我这个第二次踏上西藏之旅的人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我这次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如何要把这条路走完。

进入列车,仿佛一下子进入一个轮回,而在这个轮回中我们不是随波逐流的,是有追寻的,有方向的。

火车开动的一刹那,我再一次在内心呼喊出来。西藏,我来了!

狂乱的想象

7月15日 格尔木16日 拉萨(八朗学旅馆)17日 拉萨18日 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玛吉阿米19日 拉萨20日 拉萨——羊卓雍错——江孜古堡——白居寺21日 江孜——日喀则:扎什伦布寺22日 日喀则——拉孜——定日——扎西宗23日 扎西宗——绒布寺——珠峰大本营——绒布寺24日 绒布寺——日喀则25日 日喀则——拉萨26日 拉萨——当雄27日 当雄——纳木错——当雄28日 当雄——羊八井——拉萨29日 拉萨——桑耶寺30日 桑耶寺——拉萨(八朗学旅馆)31日 拉萨——巴松措——八一镇8月1日 八一镇——派乡——直白村2日 直白村——然乌湖:瓦巴村3日 然乌镇——派乡4日 派乡5日 派乡——拉格6日 拉格——汉密7日 汉密——背崩8日 背崩——墨脱9日 墨脱10日 墨脱——波密11日 波密——拉萨16日 安徽如果说,江南水乡的美,是精致的美,巧妙的美,温柔的美,女人的美。那么青藏高原的美,就是粗犷的美,雄壮的美,阳刚的美,男人的美。只有下江南,才知道什么是温柔贤淑,细雨、青石、小巷、油纸伞;只有到了江南,才知道什么叫婀娜恬静,万般风韵,石桥、画舫、烟幕、团扇;可是你要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地造化,阴阳分晓,那就一定要看西藏,雪山、玉湖、白云、蓝天。——驴友笔记坐上火车去拉萨

韩红的一曲《天路》,让更多人认识了西藏。青藏铁路的开通,将圣地与我们连接在了一起。西藏有蓝天、雪山、草原及纯朴的藏族人民,就如同一个天堂,吸引着无数追求美向往美的人前往,不少人多次进藏,只为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

对大部分人来说,要进入西藏,火车是必备的交通工具,就像我。我喜欢坐在车窗前看外面的风景飞逝,因为这会给我一种人生如戏的感觉。我觉得人生就如同一列奔驰不息的火车,沿途风景虽然很美,但却无法为其驻足、停留。而且火车还会带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窗外的无限美好只属于窗外,你触摸不到也拥有不了,所以有时难免也会有一丝落寞。

转目细看车内来自五湖四海的乘客,我们相逢在一起,即便如此接近,但却无法看清彼此。每个人的内心在想什么,每个人的过去和未来是什么,都只属于他一个人,你无从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宿命。

车已经开动,西藏就在前方。火车载着我疲惫的灵魂由黄土高原绝尘而去。窗外的风景

两点一线的生活,让我们习惯了人流、车辆、店面、楼层,几乎遗忘了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虽然偶尔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厚重”的大地和“秀丽”的河山,然而却都如同2D屏幕上的图像,有着触摸不到的虚拟感。因此当比3D画面还要真实得多的山峦、高原,对着我们的眼睛侵袭而来的时候,那种陌生的震撼感,让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战栗、兴奋了。然后当我们再回想曾经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会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是活在色味俱全的世界,还是仅仅在一个被人类定格出的空间生存,活在别人安排的时间里。

窗外的黄土高原上,到处是沟沟壑壑,那些沟壑,带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仿佛是那些伤痕一样的沟沟壑壑,让这块厚重无比的大地充满了沧桑感。

眼前绵延不断的高原,让我觉得自己异常渺小,如沧海一粟。我回想起在一本书中写下的句子:“当我捡起地上的一片落叶时怆然涕下,我纯洁而浑厚的大地啊,你恒久但不变幻,你承载但你不言。”虽然,人类是一种有生命、有意识,能够运用智慧改变世界的群体。但对比大自然,人类仍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顺着耳机里传来的悠长颤音,视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也被慢慢拉长,渐渐空蒙。

火车在奔驰,山峦沟壑像一幅永无止境的画面,不断延展,无穷无尽。扑入眼帘的是几近油画的画面,色彩斑斓,应接不暇。如果你看过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你就能体会那种画面的艺术性,色彩的搭配,浓淡的点染,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我突然想起漫画《地下铁》中一篇色彩斑斓的画面,上面写着:我们何其幸运,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几米没有画成型的事物,没有营造特殊的意境,只是用不同色彩涂抹出了一张色彩混杂的“无内容画面”。而这幅画却正好道出了我此时所想: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的命运被定格在一种可能上,那将何其不幸!还好,我们可以旅行,可以跳出那一成不变的生活,加持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生命。

趴在车窗上,慢慢品味荒野的滋味,面对夕阳下滚滚而来的荒原,我不停问自己,为什么世界这么广大,而自己之前却生活在十公里不到的两点一线上?那不是一种浪费吗?曾经有人问,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绝对的宁静?不沾染一点点的世俗尘埃,没有人世的一息声响。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是否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心灵,而与自然融为一体?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此刻我似乎不再是尘世的我,我是另一个我……答案是不尽相同的,但我相信一定有这样的地方,并且一直在寻找。向梦境靠近

过了日月山后,天黑了。我也昏昏睡去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被对面座的两位女孩叫醒,为了打发时间,她们打算邀我一起打牌。虽然我一直觉得旅行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有这种状态不被破坏,才能得到独特的体验,但最后我还是应允了她们,因为实在是盛情难却。

到格尔木时是15日早上7点多。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再往前走就到青藏高原最精华的部分——可可西里、三江源了。那里是全世界最纯净的地方之一,我们只能以仰慕之心等待。格尔木的海拔是2829米,车厢内还没有开始供氧。但我仍然谨记,不能太过兴奋。

很快,纳赤台站牌就从车窗外闪过,火车在这里并没有停下来。据说纳赤是藏语“神佛停留过的地方”之意,著名的“昆仑神泉”就在这里。眼前都是戈壁荒漠,三角锥一样的土山,看上去寸草不生,给人一种荒凉沉重的感觉。尤其在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平射的暗淡光芒扫过去,仿佛可以看到时间的流逝,人的内心猛然间就沉重了。你不得不佩服山川大地,在它们面前我们永远只有震撼的份,要知道就算匍匐在大地上也不能表达我们当时的敬慕。

过了三岔河大桥,就看见山顶的雪越来越多,我尚不知道这是哪里,听车上的人说,好像要到昆仑山口了。我这才翻开地图,原来窗外的玉珠峰就是昆仑山的主峰。但是看上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因为我们脚下已经升到4159米了。可是想起曾在网上的一篇日志中看到,有一年几个山友在玉珠峰遇到雪崩,再也没有回来,心中还是不寒而栗。北面窗外的雪峰是玉虚峰,据说还是道教的一个圣地。这两座山峰被当地人称为玉皇大帝的两个女儿,俗称昆仑山的姐妹峰。古书载昆仑山是玉龙腾空之地,是万山之宗,素有亚洲脊柱之称。坐在车上就可以想象到,如果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一定会像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而我如果站在那山口将手一挥,一定像一个放牧人赶着群羊,滚滚向前。那种气势不是靠想象就可以体验的,必须用眼睛去感受。匆忙相见的高原精灵——可可西里

过了昆仑山口,就是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开始,路上不断看见羊群和牧民。进入可可西里,出现一大群羊,接着,藏羚羊来了。这高原的精灵,有美丽的双角。一只,两只……好多只。接着,藏原羚、藏野驴、野牦牛都来了。兴奋得我们又喊又叫。不亲眼看见,你又怎会相信,这里有这么多生灵?

在高原,情绪是不能持久兴奋的,但是高原风景会像万里波涛一样,把兴奋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拍向我们。

看到可可西里,难免会想起电影《可可西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守山队长的一句话:“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的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我本是个感性的人,最善于捕捉某一刻转瞬即逝的感觉,此刻《可可西里》中那群人在车中唱《妈妈》的一幕又出现在眼前:他们悠远的声音,他们虔敬的心灵,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都足以让我们震撼。尤其那悠远的声音,好似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然后沁入人的灵魂。那声音,仿佛能将人带到这可可西里的万里荒原上。

想着想着,火车已经过了沱沱河车站。车上广播一直在介绍: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西南侧,是万里长江的源头,也被称为三江源。据说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现实情况却不怎样。近几十年来,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看着窗外,心里惴惴的。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生存的同时也在给自己掘墓,这就是最好的例子。跑得越快,墓就掘得越快,直到有一天将环境彻底破坏,“华丽”的墓也就算掘成了。梦想,终于平安地照进了现实

过了唐古拉山口,火车终于进入了西藏。

那么我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西藏的整体之美呢?我无言。

在青藏高原,触目所及,是硕大无比的山。亘古耸立,卓然遗世,苍苍茫茫。

在青藏高原,触目所及,是辽阔无垠的天。坦坦荡荡,泽被四周,横无际涯。

在青藏高原,我深切地感受到天地的神圣和伟大,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正如网友所写:

如果说,江南水乡的美,是精致的美,巧妙的美,温柔的美,女人的美。那么青藏高原的美,就是粗犷的美,雄壮的美,阳刚的美,男人的美。

只有下江南,才知道什么是温柔贤淑,细雨、青石、小巷、油纸伞;

只有到了江南,才知道什么叫婀娜恬静,万般风韵,石桥、画舫、烟幕、团扇;

可是你要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地造化,阴阳分晓,那就一定要看西藏,雪山、玉湖、白云、蓝天;

只有到青藏,才知道什么是雄伟,你才会拜倒在自然之前,感叹鬼斧神工,峭壁、色彩、神秘、地平线。

我曾看到一个网友的描写,不过简短几句话是不能概括这一路上的美丽的,他的话是这样的:柴达木飞沙走石的荒漠戈壁;昆仑山延绵到天际的巍巍雪峰;唐古拉吞噬万物的凛冽风雪;可可西里风暴雷霆般呼啸奔腾的野牦牛群。颐养胸中的浩然之气,只有到青藏高原。

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匆匆一瞥罢了,都是西藏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当我们走进它,更多的震撼又会一层接一层地我们拍打而来。

终于,在16日下午,我安全抵达心中的拉萨。一路上的观摩,使我接近审美疲惫,但是下车之后还是被那突如其来的美,“撞了一下腰”。

天空是从未见过的透彻的蓝,云是从未见过的雪洁的白,当阳光照射在脸上时,灼热的感觉让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这就是拉萨,这就是梦开始的地方。眼中再一次出现那些脸庞红彤彤、披着藏袍的藏民,一切都和心中的西藏一模一样,天、地、人似乎都那么绵缓,生命的节奏陡然放缓了,我们的心境也随之平静下来。

如果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夜,那拉萨肯定是这静夜中美好的梦。若人生可以长睡,但愿此梦不会醒来。

情牵拉萨

落寞的旅馆

很多年前,我就在安妮宝贝的书中看到关于拉萨旅馆的描述,在洒满阳光的街道有独立的小楼,有贴满来自世界各地旅人启示的留言板,甚至还有真真切切的地方——日码旅馆,在那里有常年煮中药的奇怪女人,有拉胡琴的新疆人等。总而言之,对这些充满神秘感的人和地方,我是满怀向往的。因此我也是带着一份激动前往,等待生命之中毫无前兆的邂逅。我被蓝天“撞了一下腰”

从驴友的日记中我早就了解到,拉萨有三四家较为低档的旅馆适合我们这些自助游者居住,一则充满了世界各地神秘的形形色色的人,二则经济上比较划算。因为一个真正的旅行者,不仅要学会在旅途中找到快乐,在迁徙与追求中找到力量,更应该学会使自己的旅行继续下去,那就需要我们把握好经济问题。

下午4点多我就到了拉萨,怀着惊奇的心仰望湛蓝的天空,凝视洁白的悠云。面对这座城市独特的云,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来:

洁白的仙鹤,请把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飞那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

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

是了,西藏的天有一种猜不透的蓝,西藏的云有一种看不穿的静。

虽然被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着,我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很快我就向着已经查好地址的八朗学旅馆走去。大背囊在我背上一晃一晃,帽檐几乎遮住了所有阳光,我渐渐感到呼吸困难了。旅馆一瞥

在午后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我看到了北京中路的一幢三层小楼,也就是传说中的八朗学旅馆。在网上的驴友日记中它是非常出名的,甚至成了旅途中必须体会的经典感受。我知道旅途除了寻找陌生世界,就是追寻某些神秘足迹,所以它才如此闻名遐迩的。

果然如书上说的,坐在三楼的阳台晒太阳的确是件极美的事情。

我在三楼选了一个20元的通铺床位,住了下来。办完入住手续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奔留言板去了。在这块小黑板上有人征同行,有人出售物资,人气的确很高。就是它,让无数不相识的人相逢,无数相逢的人相识,更让无数茫茫如尘粒的人擦肩而过,渐渐相忘。这是一种美,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擦肩而过到相忘于江湖,这就是缘。

在这个小旅馆里我的确见到了传说中的奇奇怪怪的人,同室有一个出行已经一个多月,每到一处必定给妻子寄回明信片的武汉人,看上去风尘仆仆,却掩不住精练。二楼有一对河南私奔出来的小夫妻,竟然选择了旅婚,让人咋舌。还有很多自驾出游的朋友,也很让人佩服。如果你仔细品味,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也许前一刻我们还是天涯海角,但是此刻就这么巧,碰撞在一个小旅馆里。而此后,谁也不会知道谁的未来。

虽然有高原反应的危险,但我还是决定把这里的旅馆都看个遍。百闻不如一见,我决定实地走访这些旅社,也可与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作比较。

我从八朗学出来,走了很远,然后再倒着走回去,这样首先看到的是亚宾馆,“亚”在藏语里是牦牛的意思,所以宾馆大门上挂了个大大的牦牛头骨,亚宾馆在这几家旅社里是档次最高的,已脱离了青年旅社的行列,难怪叫宾馆而不叫旅社。顾客则多以老外为主。让我失望的是,亚宾馆里的留言板没有了。留言板算是青年旅社的一大特色吧,一块黑板,世界各地的自助游爱好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出行小纸条,不是等着拼人就是等着拼车。这块留言板,增强了旅途中的奇妙感觉,转瞬的相逢,与下一刻的天涯相忘。因此取消留言板,应该说不是明智之举。

往下走就是吉日旅社,感觉游客在吉日旅社很随意,要出门,就把贵重物品往包里一装,把包包往柜台一放,“老板,我出去啦,东西放你这啦”。很有古代客栈的味道,江湖谣言也说,八郎学旅馆丢过东西,亚宾馆丢过,就吉日没丢过。可我并没有后悔自己入住八朗学。

吉日算是这几家旅社里人最少的,长长的走廊上有木椅,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看看云,在吉日宁静的氛围下,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吉日旅社里面的餐厅每天晚上8点整都有藏戏表演,也算是吉日的特别之处吧。

出了吉日再往西走没多远就到了东措国际青年旅社,这家旅社是这几家里年纪最小的一家,与其他旅社风格大同小异,就是房间较新,住的人也很多。突袭而来的落寞

最后再回到八朗学旅馆,有了一点失望,发现它也并没什么特别,而且在这几家旅馆中它的房间最旧。可能就因为它是世界十大山地旅馆之一,或者是很多驴友的炒作,让人们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哎,不管怎么说,八郎学都算是最古老的一家青年旅社,是青年旅社的开山鼻祖。

不过我突然想起,曾有一位哲学家带着自己的妻子到处旅行讲学,每到一处妻子总是费心去布置住处,哲学家就对妻子说,何必费心呢,我们只是过客,随时会离开的。可是妻子的回答却让哲学家咋舌,她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不也是过客吗?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得活着?哲学家无言以对。想到这里,我便快步返回旅馆,准备收拾一下自己的铺位。生活就在当下,把每一刻过好,就是过好自己的一生。

当你一个人生活,没有人去关注你的时候,你仍保持着良好的习惯,且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那么你就是一个上进的人。

回到旅馆时大概7点多,太阳还老高呢。收拾好铺位,我就在阳台的木椅上坐下来,拿出笔记本把走访的几家旅馆简单记录了一下。阳光打在笔记本上,有点刺眼,不过这种感觉是许久以来都不曾有过的。偶尔看看街上来往的人群,享受着看上去有些奢侈的阳光,拿本别有情调的《帕米尔花》随便翻开几页,确是另外一种意境。头上是透彻的蓝,洒在身上的是灿烂的阳光,处在傍晚的闲适中,追寻至此的我,在某一刻似要定格成为永恒。

不太习惯的是时差,晚上八九点钟了,天才渐渐黑了下来。为了防止高原反应我早早就躺到了床上,不能吸烟,窗子敞开着。我只好拿支烟叼在嘴里,衬托一下气氛,不点着。

但是躺在床上却睡不着,一面是背后的压抑世界,一面是前面的新鲜生活,一个人躺在床上万千滋味都冒了出来。母亲的叮咛,领导的劝诫,从未谋面的相亲对象,尚无眉目的房子,繁琐的工作,埋藏已久的理想……

旅途的落寞突然包围了我。记得少年时,一个人骑车从老远的地方回家,一路上都是村落,并无几星灯火,却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在稻场里嬉戏,笑声自树林中传出,回荡在悠远的田野上。那时我什么也不想,却无由生出许多惆怅,有落寞,有哀伤。与此刻的感受几近相同。而我要的正是这种落寞与陌生,陌生是我不变的安全感,对于一个曾经说过无数谎言,无法面对真实自己的人,旅行永远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旅途中大家都是彼此的过客,不会问过往,也不会问未来,也就不需要对过往对未来负责,也就不会那么累。

夜渐渐静了,我也渐渐睡去。

布达拉宫

——我为卿来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只是,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己失去旧日的光泽。伏地转经

其实从火车站出来后,当出租车沿着拉萨河渐渐接近市区的时候,我就已经遥遥望见布达拉宫了。在一个小山头上,很小,像一座童话里的城堡。可是,走近后,却觉得它那么高大宏伟,气势非凡。由正面绕到后面,它的背影同样也让人向往。我真正走进这座充满传说的圣殿,却是18日了。远望布达拉宫

早上9点半左右出了八朗学旅馆,直接从宗角禄康公园穿过,往布达拉宫正门走。到正门一问才知,正门不卖票,要每天中午12点到西门去买第二天的预售票。我就跟着藏民的队伍沿路往西走。

路上发现有很多藏民围着布达拉宫转,这就是传说中的悠悠转经路了。他们一手拿经筒,一手拿佛珠,口里不停地念着经文。在布达拉宫正面马路边上,有一块地方,很多藏民正在跪拜。他们全身伏地,非常虔诚,仿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

有支庞大的藏民队伍不停歇地围着布达拉宫顺时针旋转。布达拉宫的西、北、东三面,几乎都被转经筒包围,那些金黄色的转经筒都已经被转得发亮了。我跟着他们围着布达拉宫的围墙转,绕着转经筒转。我听不懂他们在念什么,我们的想法不同,穿戴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黑红的脸庞上的专注,他们脚底下轻快的步伐,都让人感动。我也曾去转动那经筒,我一直在人群中跟着走,观察着他们,想感应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可以让他们抛开尘世的一切,名利、权谋、优裕,选择纯粹为了信仰而存在的生活?为什么当我们在为房子,为工作,为了增加一件家具而努力融入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却可以抛开这些,只做一件无关生活的事情?

可是一时之间我无法找到答案,况且我也正是抱了这种惊叹之情才来西藏的,也许那种莫名的力量正是我这次旅行要真正寻找的东西。

我转了两圈,走得很累,可仍然没有找到西门,只好问路边穿警服的人。他们的汉语说得很好,在他们的指引下我才找到西门。排队等到12点才买到预售票。买完票后,我就已经感到旅行的不可预见性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本以为第一天就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却因为不了解售票问题而耽搁了一天,不过能够多休息一天也好。于是我匆匆回到旅馆继续睡觉,为第二天的游览做足充分准备。历史回眸

第二天睡醒后,头不疼了。便拿着预售票赶往布达拉宫正门,即南门。

进入布达拉宫前,我站在布达拉宫下面,仰望它,它的那种依山而建的雄伟气势,对人类才智的感叹,都萦绕在我心头。其实一切言语,在它的脚下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我只有闭上双眼,默默地享受。

站在下面,可以看清那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的宫殿轮廓。还有那反复曲折的阶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那些阶梯我突然想到了轮回,是否真的有轮回?是否经过这一番攀登求索就能见到真正的自己?一切不得而知。巍峨的布达拉宫

眼前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传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造了布达拉宫。后经几多劫难和几代人的修建,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位拉萨人最敬仰的圣地,盼望佛祖和菩萨能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幸福,带来平安。而我却只是想走进那个轮回,希冀在攀登求索中遇见自己……

已经无暇多想,大约9点开门,已有不少藏民早早等候在门外了。进入后,再过安检,才能到达围墙内的院落。沿着指示,拿着预售票、身份证和钱换到了正式的布达拉宫门票。然后再向西进入一个门楼,这不知是第几层了。再出来的时候,向西就是德阳夏了。

德阳夏是一个大约1500平方米的广场,这里是藏戏表演和跳神活动的场所。在这里可以很清晰地看见白宫和红宫,西面正中是白宫的大门。白宫是达赖喇嘛起居和办公的地方。穿过松格廊门厅,经过曲折的廊道,就来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也称集会大殿,是白宫主殿,也是各种政教活动中心和大典庆贺场所。沿楼梯上去进入大门后,蓦然发现四壁都是精美的壁画。

事实上,在布达拉宫各个殿堂的墙壁上,均绘有壁画及卷轴唐卡和木制刻版,每一处都工笔细腻、线条流畅。可以说布达拉宫是一座巨大的藏族绘画艺术博物馆,壁画是这个博物馆中最珍贵的部分之一。现存最早的“曲杰查布”佛殿里,1300多年前的壁画至今仍然色泽艳丽。历史、宗教题材是壁画的主要内容。除了佛像、佛教故事外,西藏妇孺皆知的“猴子变人”的传说,文成公主入藏,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等重大历史事件,都能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找到。我不是过客

我并不是一个对艺术有研究的人,但是走进这样震撼的壁画宫殿时,我的心中还是“咯噔”一下,我的眼睛仿佛一下子明亮起来,似乎能够穿透历史的尘埃,悠游在数百乃至数千年前的世界里。语言并不能表达一个人内心所有的感受,我只能说,某一刻我只感到周围的人流如同时间,在他们匆匆走过的时候,我像站在了一个超越时间的高度,审视着历史和沧海桑田之后所留下的永恒。那一刻我是宁静的,只与时间对峙,与永恒比肩。也或许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别人像时间过客,只有自己才超越了时间的概念。这感觉存在于某一刻的体验之中。

来到没有喧闹的灵殿,聆听着藏传佛教的传说,我的心中立刻就生出几分虔诚的致意。在这个心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我非常想成为一个日日粗茶淡饭的清修者,求得灵魂的干净、轻灵、解脱。

我并没有像其他旅行者那样,几个朋友簇拥着拍些照片就匆匆离开,尽管时间限制在一个小时,我还是驻足在那些壁画之下,捕捉每一处细微的感动。我闭上双眼,感觉身边一切的嘈杂都与我无关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走廊中,我走着自己的人生,宁静且永恒。而这一切的源头,也许只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旅行,也是我一个人的修行。灵异之境

走出这间宫殿,来到台阶上,我抬头仰望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刹那间,布达拉宫似乎成了我灵魂深处的翅膀,带我飞向了那湛蓝无界的天空。

随着拥挤的人流来到最高宫殿萨松郎杰,我在这里看到一幅新的景象。这里的室内摆设多选用淡色,显得古朴、幽静、庄重。那些陈列在这里的佛像,有的似在沉思,有的脸上露出和蔼亲切的微笑,给人一种向善的感召力。我默默地注视着佛像,接受着心灵的洗礼。默默将眼睛闭上,任时光与人流在身边流淌。

其他诸如观音殿、法王洞等处也给人带来不同震撼,我就不再多述,因为我内心的震颤已经超出了语言的描述范围。

之后,我带着满心的欢愉与平静继续前行。之后,我来到灵塔供奉处。在这些灵塔之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五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了,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最奢华,塔身镶有各种珠宝,极其辉煌壮丽,藏语称“赞木耶夏”,意思是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十三世达赖的灵塔上镶嵌了万余颗珍珠,显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塔前供奉着长年不灭的酥油灯,空中弥漫着酥油的芳香。灯光与宝石的反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美妙景色。屋顶雕刻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在酥油灯前,看着一间间佛殿灵塔,听着一个个传奇故事,灵异与现实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晰了。那一刻,我几乎迷失在布达拉宫里。心缘

我很快注意到,布达拉宫里供奉着五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中,唯独少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那个以情诗名世的活佛。这时,听到宫殿中传来喇嘛的诵经声,细听下,依然什么也听不懂。仓央嘉措的诗却渐渐浮现在心头: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碰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就是仓央嘉措的诗歌,从我第一眼看到它起,就被它摄走了魂魄。所有的爱慕深情不都一样吗?他曾经解嘲地说“常恐多情损梵行,如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试想一个心中若蕴含过多感情的人,又如何能修得梵行?然而他就是活佛,谁也不能否认。

想起仓央嘉措我便想起了阿难的石桥禅。

阿难尊者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一个女子。

佛问,有多喜欢?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只求她从桥上一过。再别布达拉宫

然而,有美丽的传说就有无尽的痛苦,舍身弃道甘受劫难换来的只是五百年的落寞吧。可是转念再想,也许正是这种落寞,这种不可能,才使故事更加美丽。西藏之所以让人魂牵梦萦,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神秘、这样的美丽传说吧。何况,我们又怎能那么现实,只选择能够获得回报的等待?宿命

我看尽布达拉宫,想要寻找的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这一声诵经的真言吗?是了,如同前世有五百年的追寻,此刻不过一炷香的缘亦已足够。在那年轻喇嘛的诵经声中,我带着内心的静穆悄然走出了宫殿。我知道,我的修行之路上又多了一处造化之地,内心欢愉满溢。

走出布达拉宫,我抬眼远眺,拉萨河像玉带一样围绕着拉萨汩汩流过,远处群山起伏,阡陌纵横,绿柳村舍,气象万千。蓦然回首,看见布达拉宫沐浴在阳光下,被阳光染上一层金色,神秘气氛更增,显得更加地巍峨壮观。

那一天,从布达拉宫出来之后,我转动了宫殿下所有的经筒。

触摸着那些被磨得发亮的经筒,感受着几百年来无数指尖的温度,在时间的缝隙里为自己祈祷,内心的虔诚竟是前所未有的。这不正是仓央嘉措的诗吗?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碰你的指尖。而我又何尝不是在期待一场从未料及的缘分,以跳出那从未谋面的宿命?

大昭寺的转经路

他们是那样的满足、幸福,没有迷茫,不再无助,无论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有这点点佛光照耀他们的心灵。我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个惶然不知所为的远方游客吧……大隐隐于市

上午参观完布达拉宫,我就回了旅馆。这次旅行还算幸运,因为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敢大意。在八朗学旅馆的小厅里吃过饭后。我就回房间休息了。一则为预防高原反应,必须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一则缓解一下疲劳感。西藏给人带来的巨大震撼会一波接一波地拍打过来,我们必须要以一颗完整且童蒙的心来等待它的震颤,丝毫也不能疲惫。下午3点多,我一人来到了大昭寺门前。完全出乎我预料的是,在大昭寺门前看到的,竟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就好像这里是闹市,很难把它与西藏佛教的中心地位和藏传佛教的灵魂所在联系起来。

四层楼的碉堡式平屋顶的房子在眼前一字排开,与它四周的商家店铺混在一处,仿佛对世人说,红尘中谁能体味出佛教的博大精深呢?但是当你仔细来品味这样的场面,可能你就会明白,也许真正的佛理就在烟火人间,就在这充满机缘的红尘之中。也许正是在平凡中才能隐含下高深的佛理,真正的境界才不需要任何环境来烘托的——大隐隐于市,也许正是这个道理。

穿过广场前的人流来到寺前,左侧是一圈围墙,围墙里立着非常眼熟的一块碑。走近一看才明白,原来这便是“唐蕃会盟碑”!它一直立在那里,诉说着流失的日日月月,看着人间的盛盛衰衰。信仰的唯一性

大昭寺曾是拉萨的旧城中心。藏民通常都会去大昭寺朝拜,这里有最长的转经道和最灵验的佛像,随处可见那些虔诚地五体投地的朝圣者们,无论是贫穷的,富有的,他们都是磕着长头从各地汇聚到大昭寺,以乞求一个美好的未来或者是一颗能够安宁的心灵。

在大昭寺门前两侧竖着两根高大的经竿,经竿上下都缠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经幡。经幡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经文,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扬。墙上黑色底色白色花纹的帘子充满了异域风采。经竿下,又分别有两个塔一样的香炉,它是用白泥垒成的炉子,人们不时往里面填桑叶烧,粗重的桑烟升空,给大昭寺带来无限神秘。浓郁的香火随风飘散,熏陶着每一个信徒和过客。当我走近寺门时,发现远道而来的人们在门前嗑着等身长头,那虔诚的样子好像将世间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内心的世界向他们敞开着。

这里有老人,有中年人,也有年轻人。只见他们身前铺一块毡或毯,双手合十,向前跪下,顺势向前扑倒,直直地趴成个“一”字,然后站起来,再重复这样的动作。他们在祈求保佑,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犹如身在无人之境。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大昭寺门前作五体投地的跪拜者从未间断。千百年来,这些粗糙的石板被朝拜者的身体摩擦得像砚台一般光滑。

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声响,诵经声,叫卖声……而这交响乐中的最高音总是由那些磕着长头来到拉萨的远方藏人发出。听说有的人磕3万个头,历时几个月才来到了大昭寺。但是他们总是义无返顾又不乏喜色地扑向地面,那饱受风霜的身体倒在大地上的沉重的声音令人为之撼动。他们千里迢迢磕着等身长头一路拜到拉萨,目的就是看一眼大昭寺中文成公主带进西藏的真佛,并给圣地拉萨的寺庙佛殿中那永不熄灭的酥油灯添一砣酥油,人们可以把辛劳一世积攒的财物无偿地奉献给寺庙。在佛的金佛像前,堆放着香客们呈献的大把大把的钞票和式样纷繁的金银珠宝。钱财在虔诚的教徒眼中、心中已不再是钱财,而是对佛的至诚至爱。

身穿藏袍的老者,黝黑的脸上有着像核桃皮一样干涸的褶皱,又或是才出生被怀抱在父母怀中甜甜睡着的小婴儿,这些朝圣的男女老幼排着长队来到佛的面前,大多手里拎着盛满酥油的器具,然后为每尊佛前的酥油灯添油。站在大殿的中间,环视四周,昏暗的光线下,佛光闪耀。我眼里的他们,是那样的满足、幸福,没有迷茫,没有无助。牙齿=生命

看过外面后,我决定进寺去看看。按照藏族佛教的习惯,游览的顺序必须是顺时针的,这也是那些转经的人们常走的道路。可是大昭寺外边的建筑可以拍照,佛殿中的却严禁照相。阳光下,一片浮光耀金,光彩夺目。碉楼、雕梁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我在佛殿中转来转去,看着我并不知道来历的珍贵的佛像、壁画、佛经及佛家器物,看着喇嘛们专神地做着佛事,用信教徒们带来的酥油,逐个给寺里的酥油灯添油。这样,寺里的稣油灯才能保持千年不灭。之后,我也将从寺外买来的酥油递给了喇嘛,在释迦牟尼佛像前虔诚地祈祷着。

我曾看到一根很特别的柱子,上面镶满了牙齿。听人介绍说,这是那些忠实的信徒千里迢迢磕长头前来朝拜,因为种种原因死在了路上,于是请同路人敲下了自己的牙齿,带到大昭寺,镶嵌在柱子上。还有的朝圣者背了酥油到佛前点酥油灯,一路跋山涉水,甚至乞讨前往,宁肯饿着也不吃这些酥油。我由此联想到寺前终日的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他们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看着寺内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我不禁感叹着,这里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着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是什么力量让这些朝圣者有这样的毅力?

我再一次沉默了,仰身靠在暗红色的墙壁上,闭上眼睛用背脊去感受它的坚定。我为这历经千年的佛殿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很钦佩那些信教人与世无争,虔诚朝拜的心境!我回头想想,这不正是我的修行目标吗?我所追求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虔诚而宁静的心境吗?只是我不会消极地出世罢了,我需要在路上不停地修行。读懂虔诚

最后,我上了金顶。在这样金色浮雕高海拔的地方爬上爬下,别人感觉我不清楚,我早已气喘吁吁了。在金顶上首先感觉的是金光闪闪,耸然有点苍之势,接着又想到这该需要多少黄金啊,而这些镀了黄金的艺术珍品,是饱含着百万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金顶金子做的滴檐

从大殿出来,环绕在大殿的一周共有380个转经筒,一个挨一个。大殿的木檐覆盖着凹凸不平却很干净的地面,一道阳光垂直照在那有些狭窄的回廊中。午后人并不多,一眼望去经筒廊中静无一人,整个都是暗红色的庄严色调,古、神秘将我包围在中间。我走得很慢,边走边推动转经筒,我想这也算是读遍经书了。玄奘不是见塔扫塔、见庙拜庙的吗,那我就见经筒就转。

4点多我就走出了大昭寺,仰头看那深不见底的蓝天、悠悠而动的白云,长舒一口气。大昭寺的转经筒

到现在,我才真正感知西藏是一个宗教气氛多么浓郁的地方,遍及西藏各地的金碧辉煌的寺庙就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它们使得一方方山水都变得神圣无比,也给西藏大地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这浓郁的宗教氛围下,藏着无数令人费解的谜,在酥油灯星罗棋布的寺庙殿堂里,佛神秘莫测,观音宁静慈祥,伴随着香火的闪烁,越发透出各自非凡的神韵。善男信女们摩肩接踵,极为恭顺地膜拜。在这块土地上,随处可见含金量十足的真诚——人对佛的真诚。

也许这就是西藏之能吸引无数人的真正原因——虔诚。

探访玛吉阿米

大约300年前,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星空如蓝幕,坐落在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座藏式酒馆来了位神秘人物,此人一脸的年轻和高贵。忽然门外有人掀帘窥望,是一个月亮般姣美的少女,就在那一刻,少女的绝世容颜深深印刻在这位神秘人物的心里,待他追将出去,少女已消失在茫茫月色中。从此,年轻人常常光顾此地,期待与少女重逢。思念的痛苦点燃了他赋诗的激情,也带来了无数的灵感,他在这家小酒馆里留下了许多诗篇。“初三的白色月亮,领略过你的幽光,请求你答应我吧,如十五的月亮一样!”“压根儿没见是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偶遇

出了大昭寺我一直游荡在八廓街上,到下午6点多,太阳好像还挂在中天。我顺着八廓街一直向前走去,最后看到一家书店,很小很小,丝毫不引人注意。但是仿佛将我拉进了现实与浪漫之间的梦境,无法醒来。

我曾经钟情过一本书的名字——《玛吉阿米的留言簿》。在这个小书店里,我居然发现了这本书,但是内容与我想象的却不尽相同。不过尽管如此,它为我带来的触动仍然是清晰可辨的,神秘、机缘、命运的突如其来与命中注定之感交错相袭,不由我不触动。

我喜欢在黄昏来临之际,坐在八廓街的露天茶馆里边喝茶边看转经和买卖的人。在这样宁静的下午,我看到八廓街上的芸芸众生,来往往穿行不息。隐藏在闹市之中的大昭寺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深藏不露。同时,我一直在琢磨着那个名字——玛吉阿米。梦中的玛吉阿米

来西藏旅行的人都会说,那里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据说那里是一个会让人油然而生流浪之感,遭遇瞬息情缘的地方。但是我静坐在露天茶馆中,竟然有些情怯,唯恐找不到那种感觉,从而打碎了它在我心中的唯美。活佛定情

在游览布达拉宫时,我就发现仓央嘉措的痕迹少得可怜,一座座绮丽宏伟,富丽堂皇的灵塔中,唯独没有他的。可是他的情诗传颂到今天,像风一样在西藏四处流传。他诗人的美名甚至远远盖过他在政治上留下的痕迹,人们习惯叫他“仓央嘉措”,而不是“六世达赖喇嘛”。

作为西藏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之一,仓央嘉措的确是达赖喇嘛中的另类。我曾凝视过仓央嘉措的塑像,却分明看到了他眼里释放出来的,是数百年来一直深深掩藏着的痛苦和忧郁。他如此年轻,如此文质彬彬。命运,却非要将他推上圣坛,成为至高无上、无欲无求、俯仰众生的达赖活佛。

传说仓央嘉措雪夜私会的心上人,名字就叫玛吉阿米。据说,这对惊世骇俗的恋人当日幽会的地方,就是而今大昭寺旁、八廊街角玛吉阿米餐吧的所在之处。但也因那次雪夜幽会,他的脚印留在了雪上而被识破,最终他被幽禁在布达拉宫中,成了政治与宗教的牺牲品。

可是,仓央嘉措的名字在西藏家喻户晓传颂至今,在西藏很多地方都留有他不灭的“神迹”。他的命运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羞怯、激情、惋惜、坚贞、怨憎、苦难和传奇,是藏传佛教史上一段无法抹去的传奇,圣城拉萨内一道艳丽的伤痕。因为残缺,所以更加唯美。

这个活佛定情之处散发出一股强而有力的吸引力把我拉向它的怀抱。终于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我终于在大昭寺的东南角,找到了这个不是很起眼,却非常有味道的餐吧。一座黄色的小楼,与其他雪白的墙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美丽而温馨的感觉。悲情诗人

餐吧共有三层,第一层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过道。严格地说,玛吉阿米并没有三层楼,它的顶层是一个露台,覆盖着硕大的帐篷,第二层才是真正的餐吧,地方不是很大。透过众多宽大的窗户,夕阳让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金色,古瓶中盛开着的鲜艳格桑花。古朴藏式装饰,黄昏的橘色迷漫在不大的空间中。一眼的熟悉,一脸的眷念,真的,我曾经来过。空气中飘荡着苍老缓慢而又不失温柔的藏语歌声,情思如雨。忽然间,清泪两行幽然而下。

我一直在想,当初仓央嘉措在这里等待所爱的姑娘时,心里是何等的幸福和哀伤?身在“玛吉阿米”,心念苦情的仓央嘉措,我很想问,你的娇娘还在吗?而我的那位娇娘又是谁呢?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极其感性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会流露过分的情感,我想我只是准备好了一颗易于感动的心来迎接这一切罢了。仓央嘉措,这个悲情的诗人,所有读过他的诗、了解过他的故事的人不是都会被他感动吗?玛吉阿米餐吧内部等待

二楼有很多外国人,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流露的情感,就赶紧绕着木梯向顶层走去。那一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知在顶层的露台上,是否有一人正在优雅地品着酥油茶?而当她听见我笨拙的脚步声是否会怦然心动?这就是这个地方的奇妙之处,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异乡人,都是为了这座城市无法抗拒的诱惑,为了那样一种奇妙感觉的牵引而来。不一样的语言,共同的情结。我们总在怀疑宿命的存在,缘分的存在。

在这里,客人只需买一壶10元钱的酥油茶,就能舒舒服服待一个下午。我叫了一壶酥油茶,在顶层一个临街的位置坐了下来。这里不是最角落的位置,也不是可以观赏整个八廓街的位置,可以说不算一个好位置,可是我还是心存一份奇妙感觉。仿佛能感觉到大千世界匆匆过客曾在这个座位上留下的温度,那些尚未谋面和已经过往的人,是我此生的缘分。昏暗的光线,浓香的奶茶,以及周围的窃窃私语,使人昏昏欲睡。这时很容易产生幻觉——你久违的情人,正从拐角的木梯一步一步,拾阶而上,鞋跟磕着楼梯“咚咚”轻响。或许,在下一秒钟,他或她的倩影就会展现面前,或嫣然一笑,或杏眼圆睁——一段故事将徐徐展开,而主角只能是你。在这个给人幻觉的地方,时间虽然看似静止却过的极快。很快一轮接近圆满的月亮,从飘着经幡的屋后升起来,照着楼下著名的八廊街。这条热闹的街道正是拉萨魅力的缩影,一个世俗而繁荣的小商品市场,一条围绕大昭寺转经的神圣之路。在商业气氛浓郁的八廓街,这幢黄颜色的小楼就像是一首诗。瞬息情缘这时,一阵“咚咚”的脚步声把我从遥远的思绪中拉了回来,我转过头,看到木梯上走上来两位女孩,她们一边四下寻找位子一边弯腰喘气,看来有些高原反应呢。我在内心问自己,这不会是我的邂逅吧?她们会不会走过来坐在我的对面呢?不过事实很快给了我答案,她们选择了我对面的那张桌子。

我习惯在旅途中去看人,然后猜测他们的内心,最后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写点奇怪的文字。我对面的那两个女孩,从她们的语言可以判定是重庆人,想必也是为了寻找那种奇妙的感觉而来,所以很快就静静坐定,陷入沉默。其中一个女孩穿着黑色的风衣,带着大大的太阳镜,样子非常神秘,但是从她的动作中能够看出她对旅行的娴熟。她举起茶杯时姿态非常慵懒,给我一种“小资”的感觉。

也许有人喜欢这个时候去搭讪,但是我们都不属于那一类人,因为那样做我就不会再相信缘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偶然的眼神,刹那间的心意相通已经足以让我们遐思许久了。我们都是钟情于道路,而不善言谈的人,唯一过人的长处可能就是思考与感受,所以我们都很沉默。最终,我们以一种似笑非笑但带着试探性的眼神进行了交流,但是很快又被沉默淹没。

记得看到有人在网上说,西藏是最容易交到朋友的地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这里,为的却是几乎同一个目标,志同道合之下当然也就很容易做朋友。我更喜欢那种缘聚缘散,飘忽不定的感觉,今天还在一起,也许明天就再也寻不到彼此。在这里,朋友不需要经营,我们都在忙着寻找各自心中的梦,哪里还顾得更多呢?

每一个来西藏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他们怀揣着埋在自己心底的故事,来到这雪域高原。试想,如果单单为了旅游,为什么不去九寨沟,为什么不去苏杭,而偏要来这空气稀薄的高原?因为在这里我们离真实的自我最近,穿越重重混沌之后,我们能在世界之巅找到自我。我们对着高原捧出自己的故事,高原用蓝天白云来接受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我知道我要找的东西已经找到了,就起身走木梯下楼了。我想她们可能在等下一阵脚步的打扰,抑或下一个眼神的到来。邂逅与别离

走下顶层,我在二楼看到了放在柜子里的数十册留言簿,那是真正玄妙而吸引多数游客的东西,是历年游客留下的“墨宝”。由各种人用各种语言和笔墨书写在绵绵的藏纸上。游记、誓言、期待、忧伤、歌颂甚至痛骂,个别作者还附有绘画和照片,多数文章都堪称美文。一位男孩子写道:离开玛吉阿米后,希望马上邂逅一位可爱的女孩,我会带她到拉萨——最好她有高原反应,这样我就能好好照顾她啦。有个女孩子则含泪描述,每当听到楼梯响,她都要惊惶地抬头张望,既渴望又惧怕那个人的出现。她发誓,每年都会来玛吉阿米,坐在这张椅子上,静静地等待他的脚步,就这样等他一生。我突然明白,在天涯相逢,转瞬又在天涯相忘,不问过往,不问去处;恍如月光,皎洁圆满,可望而不可即,却遥远而真实,普照人间。就是这样一种无声的邂逅与别离,让我在离开的路上,面对几近中天的月亮,感到心月同光。

我常常想起《悟空传》中的一段话。唐僧说他醉了,第二天可以晚一点上路,然后他就扶着墙走开了。猪八戒很不屑地说,没有见过喝水也会醉的人。唐僧并没有回头,但他说,何须喝水,有时候想想也就醉了。

是的,有时候想想真的会醉,而且醉得很深……

这一片水晶心海

啊,羊卓雍错!望着你,我的身体已迷恋上你圣洁的泪滴投入你蔚蓝色的心海我长出天使的翅膀跟随那深远悠长的钟鸣飞去是不是有雪的山上都有一个传说,都有一处神的居所遵循群山众神的指点,迷路的圣徒便可找到你找到他迷失已久的灵魂——无仑的博客一场相遇

我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下一站先去羊卓雍错,接着走江孜、日喀则、拉孜、定日,一路前往珠峰,然后再返回拉萨。这段旅程估计需要五天时间,如果顺利的话,五天之后我会再次从拉萨出发前往纳木错。应当说明的是,即使时间可以安排过来,我们也应该给每一段路都预留一点时间,因为这样的旅行会轻松一些,可行性也才大一些。

19日下午我一直在八朗学旅馆的留言板上寻找同往羊卓雍错的旅伴,可是始终都没有找到,那些留下言语的行客,多半是前往纳木错方向的,而我把纳木错放在了旅行的中间部分,准备从珠峰回来之后再去领略它的美丽。

幸运的是当晚刚好遇到两辆从西安自驾而来的北京现代,其中一辆车主是个年轻女孩,同乘的是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而另一辆中是一男一女,看上去也不过二十七八岁,好像是刚刚结婚的小夫妻。他们把车停在八朗学门口时,我就跟他们打了招呼。攀谈之后才知道他们20日也要去羊卓雍错,而且那两个西安女孩非常热情,听说我辞掉工作来西藏,都对我竖起大拇指,说很佩服我的魄力,我也只是微微一笑,对那对小夫妻说,你们这种蜜月旅行才让人佩服呢。

在旅途中能够搭乘便车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一则可以节省不少资金,一则能认识新的朋友,给旅行带来更多感受。当晚他们就住在了八朗学二楼的一个套房之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出手不菲的人,而我怎么也猜测不出这么年轻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钱呢?或许他们是富二代吧。

当晚他们来我这边玩,我给他们看了这两天在拉萨的照片,一个劲说我专业,我想说我也只是随便玩玩,我在意的不是照片,而是某一刻的感觉。可是看着人家那么信任的眼神,也就只好默认了。他们说先去日喀则,旅行回来再看拉萨,就好像有一堆葡萄有人喜欢先吃小的,有人喜欢先吃大的一样,各有各的心态吧。前者感觉日子越过越好,后者觉得这一天总是最好的。鸿沟

20日早晨8点钟我们就从八朗学出发了,因为那一对是夫妻,所以我和两个女孩同乘一辆车。事实上从拉萨前往日喀则有两条路,走以前的老公路才能去到羊湖、江孜,而从新路——318国道直接就能到达日喀则。当然老路一般都是环山公路,迂回环绕且坡度很大,所以一般前往羊湖的人都是租车前往。而我能够搭乘西安女孩的车算是够幸运的了。你能说这不是缘分吗?只因为目的地相同,我们就可以成为朋友,这就是缘分。

拉萨西郊外柏油路两边的白杨黄绿交加,路边是蓝色的拉萨河,景色非常优美。但是从拉萨到羊湖途中天一直都是阴沉沉的,我的心情由此颇为抑郁。一路上她们两个都在讨论她们的精致生活,而我似乎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只是不时看着窗外的阴沉天空出神。听到她们的话我才觉得,有时候几个人看似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做着一样的事情,却不属于同一个世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无形但有力。也许这也是我此行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冲破自己的枷锁。

我在内心深处赶紧调节自己,因为我必须在自己的路上不卑不亢地走下去。一饱眼福

车子过了曲水大桥右转,就踏上了去羊卓雍错的道路。这条拉萨河边的美景路甚为险峻,盘绕在群山之间,大弯小弯不断。我不时要抓紧车上的把手以保持身体平衡。听说曾有人因过度紧张而把车上的把手掰断,道路之险峻可见一斑。向上远远地眺望过去,一辆辆旅游车就有如小小的虫子在视野的尽头处移动。盘山公路一层层地被慢慢消化,但山顶依然还是那么地遥不可及。眺望雅鲁藏布江对岸大山的视角,也慢慢地由仰望变成了平视,最后终于变成了俯视。山上云雾缭绕,恍若仙境,似乎手伸出窗外就能随意地摘下一团云来。记得从前曾经去过罗浮山,第一次看到云团在山腰飘动,便被那里的灵气折服。而此时看得多了,却又难免疲惫。

过了浪卡子县和贡嘎县的蓝色分界牌,就到了飘着经幡的海拔4990米的冈巴拉山垭口。快到山口时,车被拦了下来,在这里很多车都被拦下来检查,交警因为车门没有贴什么贴纸,教育了西安女孩一通,最后还是放行了。

终于来到了羊湖,西安女孩把车子停了下来。我们下车走几步从山口的另一边向下看,在深深的山崖之下,就是西藏人心中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了。在这三大圣湖之中,羊卓雍错以她的一碧万顷而闻名。我原本以为此湖像琥珀一样,成圆形或者椭圆形,谁知看过之后才发现她就像一条蓝色的飘带,萦绕在群山之间,或绵长如丝帛,或散乱如网状,晶莹剔透仿如宝石。此刻她就在我们眼前,然而越靠近她,心中那种小鹿撞怀的感觉就越强烈,像是初次约会倾慕的人一般。那一刻,西藏寻梦的感觉在心中荡漾开来。相机在不停地工作,因为每时每刻的景致都是“触目惊心”的。从山顶看羊湖

羊卓雍错像是一幅油画,让我相信了网上看到的那些照片是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我想,任何的电脑软件都无法雕琢出一个如此秀色可餐的羊卓雍错。

站在山口细看羊卓雍错形如鸡爪,蜿蜒曲折。从山口处看,只能看到它的修长柔美,宛如一条湛蓝的缎带围绕在山腰。岸边绿色的草场和田野,湖面上不时有惊起的成群野鸟,草原上是正在吃草的牛、羊、马,这一切组成了一幅天然美景,虽然是阴阴的天气,但也没有丝毫失色。远处的云朵似乎完全掩盖着这个湛蓝水域,显得水天浑然一体了。据说在不同时刻,不同角度,阳光照射在羊湖上,会显现出层次丰富的蓝色,似梦似幻。如果在晴天,坐在白云蓝天下的湖边,看着悠静的湖面,内心的浮华是否会被安然拂去呢?遗憾的是今天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太阳,阴云还一直没有散去呢。

远望湖畔一座座以石块垒成的玛尼堆星罗棋布。藏族人受万物有灵的昭示,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而有灵性的物体必然有神佛的灵光,所以人们垒玛尼堆用以祈福。清风拂过,蓝天上云卷云舒,《红楼梦》中神瑛侍者因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而结一段缘,不知这些有着“爱心”之石的玛尼堆陪在美丽的羊卓雍错旁曾有过什么奇遇?

由于羊卓雍错现在已经建成了水力发电站,所以一般游人都不会下到湖边去观赏,而只能在山口远远眺望此湖。可惜这排名第三的圣湖,由于天空中云层太厚,并没有很明显地呈现出传说中层次丰富的蓝色,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个被打扰得不胜其烦的主人,已经没有精神再来招呼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远处的湖面在拐了一个弯之后,就隐藏在了山的背后,更不知道后面是怎样的一番美景。所以在看了羊卓雍错之后,仍然感到它是神秘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时两个西安女孩开始感到不适,因为现在是在海拔将近5000米的高山上,氧气特别稀薄,她们又都兴奋地又蹦又跳,所以高原反应很快就出现了。她们都没有准备氧气袋,我只好把自己的拿出来给她们用,带着氧气袋她们还是闲不下来,不停地拍照。我就坐在旁边等她们。突然两个西安女孩一起喊“快看”,我循着她们所指方向看去,是几匹毛色极纯的白马,远远看去非常漂亮。她们背对着马匹摆好了造型就让我给她们拍照,而且一拍就是几十张。最后在那对夫妻的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下山。

下山时天渐渐晴了起来,我们都有些后悔没有多留一会,看一下传说中的羊卓雍错色调,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下山是很快的,而且一直是绕着湖走。湖畔的村落,极具特色的民居,青稞、湖水,恍若在世外桃源中穿行,几乎令人忘记今古。

越走天越晴,云越白,湖越蓝。湖畔草原点缀着羊群、马群、牦牛群,看来,后藏的人要比前藏的富呢。离开了羊卓雍错,前方是卡若拉冰川。一路上的雪山随处可见,到卡若拉冰川的时候,雪山已经清晰到几乎可以触摸到。这与刚进藏时见到的一丁点雪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来了:我们到达了一片广阔的沙漠。从旅途中那些山脉的沙漠化情况看,这里整个成为沙漠地带也是早晚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人类的悲哀,上帝给了人类一片有山有水的天地,人类却偏偏要把它变成沙漠。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见过沙漠的人来说,黄沙和扑面的热浪,就像欢迎仪式一般。我们欢呼着奔上了沙丘。极目四望,一片黄沙绵延,热浪滚滚,与之前的雅鲁藏布江风情犹如两个世界,这里的沙丘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慢极慢的移动着,本就若隐若现的前车辙印被彻底掩埋在黄沙之下,路也时断时续,好在西安女孩开的是越野车,所以无须忧虑。

其中一个叫屈胜杰的女孩又开始拍照了,并且直接躺在了黄沙之上,看上去懒洋洋的,也不怕沙子钻进脖子。而我总是在这个时候成为她们的摄影师,将她们美丽的笑容定格在一个个瞬间。坐她们的车,能够为她们做一点事也是我愿意的,所以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争取为她们拍出好的照片。

这时天空几乎全部放晴,白云又回到了头顶,云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感觉是很特别的,天地之间都很纯净没有杂乱之物,而且黄白分明。我盘坐在沙漠上,闭上眼睛想象此时正是天黑,我的头顶有一柱天光,而周围却是一片黑暗,且有无边无际的沙漠向四处延伸出去,没有尽头。我仿佛置身于一块永恒之地,唯一、永恒、光明、孤独都是我的,从未离开。沙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