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食为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00:15:21

点击下载

作者:赵心常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少食为妙

少食为妙试读:

医学的反思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是我的母校,我在母校的医学系学习,学制是八年。前三年在北京 大学生物系学习,后五年在东单三条母校本部学习。在校期间,学到了大量的数理化、社会科学、生物学、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技能,使我的眼界大开,认识事物的能力加强。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几十年,对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深刻了许多,对于“协和”式现代医学产生了新的看法。

在一生的行医生涯中,给不少人看过病。这些人的身体情况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远期效果如何,我个人很难知道。但是,对于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外祖母的身体状况,我始终一清二楚。外祖母幼年是个孤儿,经常以讨饭为生。14岁与外祖父结婚,膝下一男二女,一生勤俭持家,养成了吃糠咽菜、喝生水的生活习惯,健康地度过了98个春秋。她老人家斗大的字一个不认识,不懂得保健养生,一辈子在田间劳动,是什么力量保佑了她,使她健康长寿呢?

我国广西巴马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的“长寿之乡”。巴马是一个县,位于我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界内,为内陆地区,处于亚热带,四面环山,清澈的盘阳河从郁郁葱葱的山间流淌着。

巴马县约有24万人口,其中百岁老人八十余位。在巴马常常看到五世同堂的情景,最老的人也能做家务。有的照常每天爬山,在田间干活;有的老人还会在盘阳河畔与自己的晚辈进行歌咏比赛。

外祖母与巴马百岁老人的健康长寿说明了什么?与“协和”式现代医学有什么内在联系?“协和”模式的医学是从美国输入中国的,是西方医学较早进入中国的重要代表,主要治疗方法是吃药、点滴、做手术,对中国传统医学冲击 很大。古罗马时期西医就已经发展到吃药、点滴、做手术,而现代医学(西医)仅仅表现在数量、规模和区域上的变化。

最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中国慢性病预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报告中显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有些慢性病危害已超过发达国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处于失控状况,潜在危险日益严重,疾病治疗负担加重明显提速。

报告显示,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9%,而慢性病中最主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则高达 17.3% 。 2003年,全国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五类慢性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即达 1209亿元。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罹患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需要花费城市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村居民罹患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至少需要花费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5倍。

看来,只靠现代医学是无法扭转当前“医疗费用越来越高,疾病越治越多”的局面。“天人合一”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说的是 “人类与大自然是统一体”。“民以食为天”是说吃饭是天大的事儿。中华民族信奉健康是吃出来的;同时,承认饮食是疾病的主要根源。

我写这本小册子的初衷,就是想在“饮食”上打开一条新路。我认为,不要总盯着疾病本身,要首先纠正人们的错误生活方式,尤其是错误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问题解决了,疾病问题也就简单多了。

应当让“神医时代”过去,把医学交还给人民大众。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天性,恢复人类自己的天性,就像牛吃草不能改变一样,人类要正确地摄取自己本应该摄取的食物。人类不是杂食动物,更不是肉食动物,人类是地地道道的吃植物性食物的动物。

只要人们心目中掌握了这样的原则,疾病失控的局面,才能给以纠正,人人健康的局面才能到来。赵心常2009年春节于北京第一章 我考上了“协和”漫长的求学路

1959年9月,我从河北邢台一中考入现在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八年制)。

我是河北邢台地区一个农家孩子,高中毕业,刚刚 18岁,只知道“协和”是全国最好的医科大学之一,其详细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到了北京永定门火车站(现称北京南站)才知道,前三年在北京大学学习,被北京大学学友接到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上完三年后,再转到东单三条“老协和”学五年。考上一个大学,上了两个大学,真是没有想到。这种教育方式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增加了资本,两个大学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前身是美国人创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1951年1月20日美国办的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卫生部全部接管,校名改为“中国协和医学院”。 1957年随着最后一届学生毕业 “协和”停办。1959年在原协和医学院基础上,恢复了八年制医学院,我报考时校名叫“中国人民医学院”,入学后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在 “文化大学革命”中几度易名,最后在 1985年定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归属清华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意味着什么?在入学后不久,头脑逐渐清醒过来,感到学制太长。当时,不少同学感到有点后悔,曾经几次给当时校长黄家驷教授提出建议,要求缩短学制。

我小学 上了五年(应该六年,提前升学一年),初中、高中各三年,这就是十一年,加上大学九年(休学一年),总共上学二十年。八岁时上学,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八岁了。

上了八九年大学,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在医疗实践中,仍然感到不能得心应手,为病人看病就像瞎子摸象一样,难以运用自如,开出处方。但是,偶尔有病愈者来感谢,心中还是挺开心的。休学之后

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我已经从北京大学回到了“协和”本部上课满一年。记得在初冬的一天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去了学生保健室,想向医生要点治腹胀的药物,结果出人意料——医生让我次日清晨空腹到协和医院去抽血化验。 化验结果是转氨酶高出正常值,被协和医院医生诊断为乙型肝炎。使我惊讶的是,从此不让去上课,必须在协和医院(当时是在6号楼病房)住院隔离。住院一个月后,继续在东单北大街新开路中国医学科学院职工宿舍继续隔离。因不能去上课,不得不休学一年。

在这一年里,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我吃得饱,睡得着,就是不能去上课,怕传染给同学。

在烦恼之中,认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就是我现在的老伴,她是医科院院直机关职工,也是乙型肝炎患者,住在同一楼内隔离休养。我搞恋爱是在 “病”中进行的,而且是速战速决,就在1964年春节结婚了。

1964年9月1日开学,虽然可以去上课了,但是,仍然被隔离居住,直到1965年4月去湖南湘阴县参加 “农村四清运动”,我才被解除了隔离。

1966年6月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学校停课闹革命,整天整夜写大字报、贴大字报。红卫兵走出校门,去社会上刷大标语,我被推举为“写大字能手”。用当时发明的大排笔在墙壁上书写非常大的字,一个字大到用4张大纸拼接在一起才能盖住,大约有4~5平方米大。那可是一个重体力劳动,但我这个 “乙型肝炎”患者完全可以承受。

对“协和”定我为乙型肝炎,我始终难以接受。就从那时起,对“协和”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在被诊断为乙型肝炎的同学中,有一位病情最为严重,现在身体很好,在成都飞机制造公司职工医院中医科做主任(中医世家,虽学西医,但热爱中医),另一位未患乙型肝炎的同学,五十余岁便死于肝硬化。备战之时

1968年7月毕业,正值文化大革命运动之中,热血青年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当时,我被分配到祖国大西北,分配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刚刚成立不久的精神病院工作。

1969年是与前苏联关系最紧张的一年。毛主席号召 “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精神病院决定挖防空洞。作为一个 “乙型肝炎”恢复期的病人,我可以不参加义务劳动。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病人,加上任务紧,上级要求急迫,我就毫不犹豫地参加挖防空洞劳动。两个男士抬不起的石头,我一人就可以抱起来。中午开饭,我吃素馅大包子十一个。

每当想起挖防空洞劳动,我就联想起十七岁在邢台参加京广铁路修建复线的义务劳动。当时,我与另一男同学分在一组,我俩一趟抬三筐土上到高高的路基上,从没有叫过苦。中午开饭,一顿吃下十二个馒头。农家子弟吃素多,结实得像头牛。

我自幼与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在抗日战争时期,我的舅舅和我父亲被日伪反动派杀害, 外祖母受到了重大精神打击。我母亲、外祖母和我组成一个家庭,她们给我以温暖,我从年迈的外祖母身上学到坚强。虽然,在校读书因“乙型肝炎”精神压力很大,想起外祖母,我就会坚强。小时候,经常与外祖母去挖野菜、采蘑菇、摘野生韭菜花。外祖母在我的记忆里,没有生过病,始终给以我健康形象。自幼梦想,我一定要像外祖母一样健康地生活。在“协和”把我定为一个病人,我怎么能忘记这件事情呢?

宁夏离我的河北邢台家乡太遥远。我外祖母早就对我说过,“念书念的离我越来越远”,正中外祖母的预言。当时,我的外祖母已是95岁高龄的老人,天天想念我,我也终日惦念外祖母,一心想回到外祖母身边。谁能料到,就在1971年6月8日麦收季节,外祖母突然去世,令我沉痛万分。

1976年底我回到了邢台,回到了孤身一人的老母亲身边。就在这一年,我着手研究外祖母健康长寿的秘密。当时与邢台地区行署机关门诊部主任闫月恒教授合作,从癌症的病因和防治方法上做了研究。1983年10月6日我在《北京日报》科技版发表了题为《食疗治癌》的文章。精神病人的治疗

在精神病院从事精神病人治疗历时八年。我有一位病人叫罗长利。他家住北京宣武门外大街锣鼓巷1号,高中毕业后“走后门”在沈阳一家轴承厂就业。后因战备,这家轴承厂搬到宁夏贺兰山里,罗长利随厂来到宁夏。

在“文革”中,因爱写旧题诗词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在一次枪决杀人犯现场,罗长利因“陪榜”受到惊吓,出现精神错乱。轴承厂的造反派怀疑罗长利是伪装精神病,来到我所在精神病院进行司法鉴定。

当时,正巧我是参加鉴定会的医生之一。鉴定结果认为,罗长利是个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留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我同情罗长利的遭遇,把详细情况写信告诉了他北京不知情的父母和姐姐,长期失去联系的父亲带着女儿来到精神病院,父女非常感激我。

后来,罗长利平反,回到北京,一直在北京安定医院治疗。

说到精神病人的治疗,那是相当恐怖的事情,如电休克、胰岛素休克、大剂量的氯丙嗪服用等,记忆犹新。所有这些也是在 “协和”学的,在宁夏精神病院见到了,用上了。

宁夏精神病医院坐落在灵武市城北,医院建筑设计得像个牢房。在病房里,躁动病人可用绳索捆绑在床或椅子上。

1970年我被派往上海精神病院进修学习半年。在那里学习针灸、中医药治疗精神病。“当归承气汤”治疗病人的思维混乱很有效,这使我兴奋不已,我很想给罗长利用一用,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见到我的病人罗长利,据他的姐姐说,罗长利已经到了痴呆状态。“协和”模式的现代医学出了问题

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是美国人在 1920年在中国创办的,为典型的西医模式。当时,梁启超先生最迷信协和。美国医生把梁先生的好肾误切除后,梁先生仍然称赞“协和”好,西医好。至今,协和仍有不少国内顶级专家,老百姓把他们称为 “神医”。老百姓说,有病上协和,死而无怨。

如何评价“协和”?如何对待“协和”现象?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1967年,一位《人民日报》记者和我,还有两位同学,我们四人编写过一个小册子,名字叫《血泪斑斑旧协和》,内容是写美国人如何拿中国病人做试验的。

也有不少人认为,协和有大查房,擅长明确诊断,外科手术做得好。“协和”模式在中国存在已经近90年。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协和医院”,粗估也不下50家,它们都在追随“协和”模式。在北京的“协和”已扩充为东院和西院。据媒体报道,东院又要扩建,“协和”将不断扩张,越来越大。“协和”模式是西医在中国发展的缩影,也是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典型代表。

现代医学投入太多,承诺太多,而兑现太少。让我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教授在2006年3月“两会”上提供的三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第一组数据: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在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中占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为3.47%, 2003年为5.6%。

第二组数据: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20世纪80年代为51.9亿元,2003年为1137.8亿元,增长了23倍。

第三组数据:总体医疗费用,20世纪80年代为143.2亿元,2003年上升为6623.3亿元,二十多年增长了40倍。

从以上三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二十多年中,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在GDP中的比例明显加大了,人民币绝对数额加大了,但是,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只增长了23倍,而总医疗费用却增长了40倍。

为什么国家和政府投资力度下降了呢?因为国家没有那么多人民币投入。如果全部投入的话,国家经济势必受到重创。

美国的现代医学发展更为迅速,代价就更高。美国比任何国家在现代医学上的投入都要高,然而预期寿命在世界上仅排24位,患病人数持续增长,人们的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医疗费用正在上升到难以维持的地步。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理事会的资料显示,医疗保险的花费在接下来的七年内将会翻一番,医疗费用将会超过社会保障体系所能承受的限度。而到2030年,联邦预算的收入75%都将用于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障。在接下来的75年内,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所承诺的福利比预算收入要高出465万亿美元。支持如此大量的生病人口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将是灾难性的。

在印度,政府对医疗卫生部门的投入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下降到0.9%。印度40%以上的住院病人不得不债台高筑或出售资产,以支付住院费用。25%以上的住院病人因而陷入贫困。

世界上各国医疗费用都在加大,一些措施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效力,病人人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仍在上升。事实证明, 日益增多的病人和医疗费用与现代医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各国医疗体制走入一个怪圈,建立像“协和”这样的大型医院,投入费用急于解决危重病、疑难症和不治之症,投入是个无底洞。一批危重病人、疑难病人、不治之症的病人离开了人世,又来了一批,一批又一批,没完没了。国家、政府、家庭和个人经济负担过重,家庭破产,国家和政府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

危重病、疑难症、不治之症的病人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从健康人变来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如何使人人保持健康?

——如何使小病不要转为大病?

——重病能否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办法就能恢复健康?

预防为主,这是我国医疗卫生的既定方针,从未改变过。

难道是国家和政府部门不重视吗?

难道是负责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看不上这项工作吗?

难道老百姓不愿意预防控制疾病吗?

不是!

不是!

绝对不是!

这正是现代医学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存在问题。

现代医学没有发现疾病的主要病因!

现代医学多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现代医学在化学药物、外科手术治疗理念上停滞不前!

没有统一的病因理论基础,没有统一的病因,预防为主的梦想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只能是一句空话。

没有统一的病因,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就无从下手,无法向国民进行翔实的健康教育。

没有统一的病因,临床治疗不会有特效方法,只能对症处理。

没有统一的病因,人民大众就无依无靠,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控制自己。

靠神医,靠顶级专家,靠大型医院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网上讽刺现代医学说:医生比强盗厉害,强盗只能盗走你身上的财和物,而医生夺走病人一生的积蓄!

那么,不禁要问:现代医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二章 吃饭出了问题

从人类起源到现代人,食物始终决定着人类的命运,从健康的原始人,到全球大迁移中面临新食物的挑战,面临统治者的压迫与剥削,面临大自然的灾难和大规模战争,没有食物,或食物不足,到如今,面临饱食时代的营养过剩,人类要不断战胜不同时期的困难,寻找新的健康长寿途径。面临饿死的年代

化石记录表明,最早的人型总科动物大约出现在2500万年前的非洲南部热带雨林中。在热带雨林中,这种黑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历经大约2000万年的漫长岁月,进化成人类。人类的历史开始于400万~6000万年前这片热带雨林中。

热带雨林中丰富的各种植物性食物,如植物的根、茎、叶、果实、浆果、坚果等向人类提供了良好的食物供应条件,也就奠定原始人类生存的健康,原始社会的人类自由自在,是很少生病的。

当然,任何一个有头脑的现代人不可能认定,人类起源时就是一个有疾病的群体。

大约在10万年前,因气候变化,干旱使得热带雨林面积缩小,同时,与人类数量的增加形成矛盾,迫使人类为生存而迁徙。这种迁徙也是历经多年,逐渐进行,人类先在非洲的丛林或灌木林中生活。

随着干旱的漫延,非洲南部有沙漠化趋势。这时人类开始向非洲以外区域迁移。考古工作者和古人类学家认为,大约在9万~13万年前,严重的干旱对早期人类(智人)生存造成巨大的压力。因食物的缺乏,饿死了大批的人,导致当时人类个体数量骤减。

另外,在人类迁移途中,仍然因新食物的挑战,经历了漫长的饥饿时代,大多数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疾病增多,寿命在缩短。

在大江大河流域生活的部族,开始适应新环境、新食物。

人类历史向前推进,出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少数统治者占有社会的绝大部分食物,多数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在灾荒年,或大规模战争后期,大多数人没有足够食物,或根本就没有食物而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真实写照。同时瘟疫流行成为人类的灾难。

人类闯过饥饿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近百年地球上的食物丰富了。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出现了饱食时代。美食饱食带来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时代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首先表现在食物资源越来越丰富。在超市里,鸡、鸭、鱼、肉、牛奶及其制品应有尽有,精米、精面及其精制的各种食品越来越多,植物油品种也层出不穷,烟、酒专卖店到处可见,新兴咖啡馆中坐着成群结队的饮食男女。饱尝饥饿之苦的中国人沉浸在美食、饱食之中,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欢呼雀跃,庆贺中华民族的新生活。

随着饱食时代的到来,在吃啥有啥的同时,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癌症等疾病急剧增加。

同样的事情,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发生过。我国本应该从这些国家吸取教训,但是,现代医学不承认“饮食是疾病的主要根源”,致使我国又重蹈西方覆辙。

同样的事情,又正在印度、墨西哥、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等许多国家发生。外祖母与我的母亲

外祖母的健康长寿经历,在我的家乡广为流传。外祖母一生坎坷,幼年丧父丧母,无依无靠,成为孤儿,以讨饭为生,中年丧偶丧子,幸好有个孝顺的女儿,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在外祖母的教育下,同样是一位善良俭朴的母亲,我爱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从25岁守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把我养大。她会耕地,会织布,是我村支前模范。新中国成立前就织布,支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身体像外祖母一样的健康。

1979年1月,我调进北京工作,母亲随同儿子来到了北京,从此,母亲与我一家人在北京团聚,母亲很高兴。为了我上学,母亲吃尽了苦头。母亲好不容易到北京了,不能让母亲再苦下去。从前吃不起肉,自家养鸡下的蛋也舍不得吃。在北京,我让母亲天天过年,吃肉,吃鸡蛋,喝牛奶,母亲爱吃甜食,点心不断。

在北京生活4~5年后,母亲65岁时,高血压先来,接着是糖尿病。1992年出现半身不遂,直到去世一直离不开拐杖。2003年3月15日突发心梗去世。母亲虽然也活到了八十六岁高龄,但是,全身是病。

母亲有健康长寿的外祖母的遗传因子,但是饮食结构的改变,进食过多的肉、蛋、牛奶害了她老人家。肉食越来越贵

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时,谁家吃肉,谁家就是万元户。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家,吃肉的日子多起来。

1988年至1998年间,国民肉食消费整整增长了一倍,人年均92斤,是当时发展中国家年均值的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亚洲国家,成为亚洲保持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中肉食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猪肉消费则名列世界第一。

在美国,牛肉的消费量最大。据统计,30年前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吃掉50磅肉,而近年来,光牛肉每人就要吃掉100磅。

在欧洲,不少国家吃肉人数不断增加,平均用肉量逐年上升。

肉食生产数量增加是有限的,吃肉人数成倍增长,肉食供不应求,肉类价格就会上升。这个账谁都会算。

人类不是肉食动物,人们吃肉多了,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出现了全国性食物短缺,丹麦政府指派全国素食学会会长担任粮食配给工作,人们只能以谷物、蔬菜等食物为生,然而奇怪的是,第一年全国人口死亡率就降低了70%。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对这一统计数据背后的原因做认真的研究和推敲。战后经济得以恢复,早已被 “肉欲”折磨得望眼欲穿的丹麦人,立即放开肚皮,恢复了大块吃肉的旧习。再次统计的结果顺理成章地表明,全国人口死亡率与心脏病的比例又立刻上升到战前的数字。食品加工越来越精细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与食品商业空前发达,超市里各种各样的加工食品花样齐全,人们获取食品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容易。食品来源于城乡食品加工企业,装满了食品柜台。各色食品物美价廉,任意选择,想吃啥有啥。加工食品的程度越高越精细的食品,往往富有精制淀粉、脂肪和糖。这是因为这些物质可以从得到政府补贴的粮食作物中得到,如玉米、大豆、糖、棕榈油,所以成本非常低。厂家把这些粮食之类的东西加工改良,如玉米粉经过化学加工后,可以大大地提高对热的耐受程度,可溶解于水,为食品塑造出独特的外表。经过氢化反应(加热到200℃,然后打入氢气)后,大豆油之类的脂肪就能变硬,更像是动物性脂肪。

改变淀粉和脂肪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人类可以在这些加工原料上制作出几乎所有食物的外表,主要的调味化合物,让由淀粉和脂肪组成的产品品尝起来,口味更像是自然食品。可以说,没有调味工业,就没有今天的快餐业。

调味剂的生产工艺基本上与香水行业所采取的工艺是一样的。加工后的淀粉、糖和脂肪都会含有丰富的热量,其营养成分并不全面,所以,如果用深加工的食品代替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如水果、蔬菜,容易变得肥胖。

目前,由于对调味剂和食品添加剂的评估方法不同,没有人知道调味剂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目前,仍无办法进行安全的检测。

另外,在超市中销售的还有一种更加精制的产品,叫做功能性食品,为保健食品的一种,但其真正的功能如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大自然提供的天然、新鲜、完整的食物,是最科学的组合,而食品工业所做的是从中提取一些成分,然后把这些成分加到食品和药品中,再把这些产品高价卖给大众。没有哪种保健食品能够代替水果、蔬菜和全粮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目前还不清楚的营养成分在内),保健食品更不能解决不良饮食习惯和副作用。含有添加剂食品生产的最大的受益者是生产食品的公司。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水果和蔬菜是人类最好的保健食物。疾病越治越多

按照常理,现代医学进步了,疾病应该减少,为什么疾病越治越多?

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在我国死亡三百多万,占了全国疾病总死亡人数的一半。心脑血管疾病的幸存者加起来,全国约有1.8亿。其中大部分已丧失劳动能力,75%的病人留有残疾。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少听到高脂血症,而现在全国高血脂人数有1.6亿人;高血压同样也是 1.6亿人;糖尿病病人数已达4000万之多。

中国的肥胖者增速超过英国、美国。国内目前有超过25%的成年人属于超重或是肥胖者,而且,肥胖人群的增长速度还在加快。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成年人超重者的增长速度仅次于墨西哥,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几个发达国家已被中国甩在身后。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癌症、心肌梗死、脑梗死死亡人数加起来已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而这些疾病在肥胖人群中发病几率较高。

据我观察,现代医学对一些疾病只能采取 “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办法,不能根除病根,如胃下垂、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粘连、支气管哮喘、神经性皮炎、习惯性便秘、重症肌无力、慢性甲状腺炎、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白癜风、不孕症、子宫肌瘤、痛经、三叉神经痛、痔疮、脱发等疾病。治疗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好的疗效不多,多数反复,有的还加重,终生不能摆脱疾病;还有一些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帕金森病、癌症等疾病,不外乎吃药、点滴、做手术,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十分的把握,更不能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几率。对于多发性硬化、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胶原病更是束手无策,只能用类固醇激素去对付症状,使病人慢慢地接近死亡。

现代医学研究方向出了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肉食与素食PK

从诸多方面汇集的信息表明,追求肉食,追求动物性食物,不仅造成生命物质的严重浪费,而且,也极大地危害健康,并缩短人类的自然寿命。长期过量地吃肉,可引发心肌梗死、癌症等疾病。近年来,我国居民中糖尿病、痛风等疾病也在显著增加。事实证明,这与大量地吃肉密切相关。

东方人向来是以素为主,荤素搭配,而现时饮食中肉食比例增多,甚至有人顿顿离不开肉,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一直稳居世界第一,这与佛教传入日本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佛教在日本发展的早期, 日本曾以国家名义制定法律,禁止自己的国民吃肉。这一法律的有效性,从唐朝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以后,一直维持到19世纪,直到20世纪日本受西方影响, 日本国民才开始有吃肉的。

以国家名义制定法律,禁止国民吃肉,这在世界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种制度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可低估。现在,这种影响仍然起着巨大的作用, 日本素食者比任何国家都要多。

日本枫原县是日本的长寿区。在枫原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4公里的土地上,80%是山林,鹤川河由北向南纵贯枫原中央。河两岸为村落和耕地,风光秀丽。枫原居民以谷类、豆类、薯类、蔬菜、蕨类等为主食,海藻类也经常食用,但是,动物性食物,如鱼、山兔、鸡肉、鸡蛋等,除非节日,平时几乎无人食用。

长寿者大都喜欢吃酱粥。酱是以麦子和麦麸发酵而制成。

在枫原百岁老人很多,大多数人都能活到80~90岁。但是,自1965年以来,枫原80~90岁的老人还在精力充沛地干着农活,可是很多40~50岁的中年人却纷纷因脑中风而死亡,出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原来,1945年这里修通了公路,村民们纷纷弃农去东京等城市打工,买回火腿、腊肠、鱼肉、牛奶和精米、精面为主的快餐食品,烟、酒、咖啡等也涌进了枫原。枫原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开始向欧美型饮食结构演变,动物性食品逐渐增多。

在我们中国,也是这样的。吃肉的人越来越多,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吃饭明显地出了问题。但是,很多人,尤其一些现代医学旗下的权威人士,仍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他们认为是基因遗传,是细菌,是病毒,是化肥农药,是空气污染,是心态不好,或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引发疾病越来越多,所以主张什么都吃,要多吃肉,多喝牛奶……只有这样才能长得像西方人一样强壮,像西方人一样能踢好足球……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呀?第三章 问题出在哪里是基因遗传吗

我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时,先学米丘林的《遗传学》,由当时生物系党总支书记授课。后开设摩尔根的《遗传学》,由著名遗传学家李如琪教授授课。

1962年,由于受极 “左”思潮影响,人们认为米丘林 《遗传学》是唯物主义,因为米丘林本人就是苏联共产党人。而摩尔根是美国人,美国人写的书,自然就是唯心论。

后来,摩尔根遗传学得到发展,摩尔根遗传学讲染色体和基因。

现代医学对基因遗传很重视。现在谁要是搞基因研究,那是相当吃得开的。三句话不离本行,什么疾病都要与基因遗传挂上钩,如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无不包含遗传因素,因为这些病都有家族性。

但是,不要忘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的家庭,都会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往往是从儿童时期养成的,并可在不同国家、民族、家庭中代代相传。因此,在不同人群里,某种疾病易感性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不是遗传因素,而是代代相传的饮食因素。

拿具体事例来说吧!

中国人胃癌的发病率比美国人高出很多,其原因不是中国人天生比美国人易生此病,而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中含盐量太高;美国人易生直肠癌和心脏病,其原因也不是美国人天生易生这些病,而是他们吃动物性蛋白、脂肪饮食多。因此,一位年轻的中国人一旦移居美国,并奉行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就很大程度上易患结肠癌和冠心病,但是,患上胃癌的可能性很小,与中国前辈有多少人死于胃癌无关。

在中国,现在由于饮食结构学欧美,肉食在饮食中比例越来越大,中国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的死亡率也正逐年增高。

现代医学喜欢把疾病的病因说成多种多样,又喜欢把不同的疾病说成不同病因引起。比如,动脉粥样硬化,说成有十种以上原因,什么高血脂(血脂紊乱)、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年龄、性别、肥胖、遗传及其他。

又比如,把吸烟说成是肺癌的病因。不可否认,与不吸烟者相比,好像看起来吸烟者易患肺癌。中国人吸烟比欧洲人、美国人都厉害,肺癌发病率并不比欧洲人、美国人比例高。为什么?答案是中国人传统饮食中含动物性食物少得多。

当然,现在我国大城市的居民饮食结构西化,肺癌发病率也在快速增加。

一项对美国芝加哥876名吸烟者的调查发现,与胆固醇水平低于5.8mmol/L的吸烟者相比,胆固醇高于7. 1 mmol/L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要高出7倍,胆固醇低于3.9mmol/L的吸烟者,其肺癌发病率是0。

皮肤癌也同样如此。近些年来,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了,其原因不是太阳变得更热了,而是动物性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食物消耗量升高了。这种饮食大大地加重了动脉硬化,血液不干净,削弱了细胞、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使大量细胞处于缺氧或无氧状态,从而进入癌变前期。

可见,肺癌、皮肤癌与其他癌症的主要根源仍然是食用动物性食物太多造成的,而吸烟和太阳紫外线照射起到了诱发作用,所以,它们只能是次要病因。

人类产生疾病,包括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主要根源是人们的饮食问题。病毒只会对易感性强的人构成威胁。

易感性的出现是由于体内细胞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细胞受伤害,生命力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出现漏洞,可能生病,或被感染上疾病。这种易感性决定于饮食结构是否合理,正确的饮食是人体健康的保障。

现代医学仍然沿用以前的吃药、点滴、做手术的疗法,这是对果而不是对因,真正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就必须从根本上预防,饮食方式的调整就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是细菌还是病毒

目前,在美国、 日本、英国等世界上发达国家“恐菌症”越演越烈。美国人总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危险时代,不仅是恐怖分子可怕,更重要的是到处有看不到的可怕细菌和病毒。

美国人闻“菌”色变。美国前总统布什就有洁癖。在白宫布什与某国元首握手后,布什的助手会立即在他的手上喷洒上大量的消毒剂。美国政府高官几乎都将手部消毒剂或消毒纸巾带在身边。

在日本,商店里的各种生活用品,一定要有“抗菌处理”字样,如圆珠笔、汽车方向盘套以及钢琴、棒球手套、银行存折等,均要标明“抗菌处理”字样,否则便无人问津。目前在日本流行一种除臭服装,据说穿上它,就可以使全身皮肤彻底消毒。

在世界旅游胜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仅1995年度就有200多名日本旅游者感染上霍乱,而其他国家的游客,则全部安全无恙。这种抵抗疾病的低能儿,正是对爱干净的日本人莫大的讽刺。

英国科学家最近说,过分清洁,患溃疡性结肠炎和节段性回肠炎的可能性加大。实际上,一个人接触少量致病细菌或病毒,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使身体产生对付这类细菌或病毒的抗体。免疫系统并不是天生就能识别敌我的,它们需要适当训练,这种训练最好从在婴儿时期开始,儿童从小接触大自然,可让免疫系统受到实际的锻炼。

18世纪末期,一个名叫詹纳的英国乡村医生发现挤奶工不得天花,他推测这是因为挤奶工感染了牛痘,因此获得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在我的家乡,就是河北邢台地区,有一种风俗,在孩子满周岁过生日时,要穿百家衣,吃百家饭。

2005年,英国科学家证明,从小就进托儿所的儿童患儿童白血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的几率比从小在家养大的儿童低很多。

2004年,意大利科学家对帕多瓦地区的2282名农场工人进行了一次严格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奶牛场工作的人患肺癌的概率要比在果园或农田里工作的人低 很多。这个结果和工作强度无关,却与奶牛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奶牛场里奶牛数量越多,在这里工作的人肺癌发病率就越低。研究者认为,奶牛数量多,说明工人每天接触的牛粪也越多,牛粪里富含细菌,它们随着干燥的牛粪四处飞扬,因此,奶牛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吸进大量的细菌,正是这些细菌让奶牛场的工作者们不得肺癌。

事实上,大部分被人类称之为“脏”的东西里都含有细菌。

把以上事实总结一下,可以概括成一句中国人常说的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但是,18世纪法国学者巴斯德发现,细菌是疾病的主要病因。西方医学(现代医学的前身)认定了疾病的根源是细菌。这还不够,后来又找出了“病毒”作陪。

从此之后,每当人群中出现新品种疾病时,便会有许多人去寻找病原体——细菌或者病毒。应运而生的各种抗生素出现了,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出现了。

100年前,脚气病出现时,不少医学工作者就挖空心思,非要在病人身上找到一种致病的细菌。

1887年爪哇岛的佩卡尔教授发现了一种脚气杆菌。

1903年莫勒克早就宣布,他发现一种真菌才是脚气病的真正病因。

1910年范德希博士发现一种病毒,说是这种病毒造成的脚气病。

直到1934年美国化学家威廉斯从米糠里分离出硫胺(即维生素B1),医学界才停止了继续寻找引起脚气病的细菌或病毒。

缺乏维生素C的坏血病、缺乏钙的佝偻病都同样经历了这样寻找细菌或病毒的过程。

在日本,1955年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疾病,其部分症状类似脊髓灰质炎,如腹泻、内出血和各种神经退化。到 1959年,该病的发病人数增加,进而演变为一种流行病。在此之后的五年里,在日本许多人口密集区,先后爆发了七次大规模的地区性流行。

1964年该病流行区域扩大,病人身上出现了失明等新症状,其中一些人被该病夺去了生命。

在这一年, 日本召开了第61届全国内科医学会大会,在该会议上,这种疾病被正式命名为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日本一直认为该病是由病毒引起。1964年正式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任命京都大学教授、医学博士Magojiro Mackawa为主任,一定要查明引起 “恶急性脊髓视神经病”的病毒。1969年日本卫生部改组这个委员会,并增加比以往多16倍的拨款,集中人力物力查明这种威胁整个日本的可怕病毒。

1970年9月, 日本发现是政府批准生产的药品 “氯碘奎”引发出所谓“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该药停产后,这种疾病逐渐消失了。

这种事情很可笑,但是,类似事件发生在世界各地。原因就是受到巴斯德的细菌致病论的影响。

细菌致病理论是一种有缺陷的学说。

我们都知道,与感冒相关的病毒有多种类型,同时,接触到它们的人群很多,并不是所有人都患感冒;在接触结核杆菌的人群中,同样是少数人患上结核病。细菌与霍乱有关,但是,并不是每个接触它们的人都感染上霍乱。还有与肝炎相关的病毒,与性病相关的细菌和病毒等也有相类似的情况。

事实证明,细菌或是病毒只会对易感性强的人构成威胁。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仍然没有发现自己误入歧途。真正的病因,不是细菌和病毒故意捣乱,而是人们自己的错误生活方式,尤其是错误的饮食结构导致了体内环境发生了不利于细胞的生存变化,细胞功能失调、生命力脆弱,免疫力下降,疾病的易感性由此产生。

现代医学不断发现肥胖、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与病毒密切相关的证据。欧美、 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想一举消灭病毒。这些国家已投入数十亿美元,还正在投入更大量美元。但是,感冒、流感、疱疹、肝炎和艾滋病等疾病正在嘲弄着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研究人员仍然执迷不悟。

英国卫生部门日前出台新措施,禁止医生穿长袖白大褂上班,改穿短袖蓝大褂,露出手臂肘部以下部位。同时,还禁止佩带领带、珠宝首饰,为的是防止致命的细菌和病毒传播。

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已有四五百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恐怕从来没有真正地重视其他生物的生命。从我们最早的祖先开始,就产生了严重的不平等思想,认为对人类“有益”的生物就加以饲养或保护,认为对人类“无益”的微生物,就毫不留情地斩尽杀绝。然而,这样蛮横无理的人类独尊的思想和行为,到任何时候都是大自然所不能容许的。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应当平等生存,只有共存共荣,才能各自享受应有的自然寿命。可见,即使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命也不可随意滥加杀害。

细菌和病毒不是疾病的直接原因,因为在健康人的体内,就存在着各种细菌;在健康人的细胞里,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毒。在健康人的消化道内,尤其是肠道内,生存着 100多种细菌,总数量达2~3公斤之多,这些细菌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种人类与微生物共存现象是在人类未完全形成时业已形成,是人类体内环境平衡的基石。这种基石是依赖人类正确地饮食来维护。农药是杀手还是功臣

社会上,大多数人(包括医生在内)认为现在疾病多是由于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造成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污染造成的。

农药中毒事件频频发生,这使得善良的人们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天天吃的蔬菜、水果,生病怎么能不是农药惹的祸呢!

不可否认,在农药诞生的初期,毒性较大,容易伤害到人和牲畜。随着科技 发展,农药的生产工艺也在进步。现在的农药杀虫的目标性比较明确,针对性较强,甚至正向着生物技术发展。现阶段,农药残留已经非常少了。尽管危害很小,人们仍在担心,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要说的是农药的危害要不得,但是,也要看到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没有这些农药,农业的大丰收不可能。所以,农药的使用,使我们能够吃到廉价的水果、蔬菜。从这方面来说,农药还是有功劳的。

正由于农药的出现,人们又想起吃有机食物,所以,有机食物又复出。但是,有机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仍然存在毒素。不说有机肥料本身,就各种水果和蔬菜本身也是会含有一定量毒素的。毒素从哪里来的?因为每一种植物都有自我保护的本领,毒素本意是为了对付伤害它的昆虫或动物的。比如,黄瓜本身也存在小毒,还有豆角、土豆、芹菜等都存在毒素,但是,加工处理后,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所以,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农药,也不是化肥、食品添加剂。尽管这些物质不符合生理要求,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危害,但是,必须明白,它们根本无法与饮食结构中食物的代谢毒素相比。过多地食入动物性食物,如肉、蛋、牛奶及其制品等,它们产生出的毒素是导致人们早熟、早衰和生病的主要根源。

如果人们天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在不长的时间内,人体的内环境就会遭到破坏,积聚的各种毒素就可以从正常的安全水平发展到足以破坏身体生理功能的危险水平,从而使细胞、组织、器官功能失调、功能衰竭而死亡。

所以,农药不是功臣,但也不是杀手。空气污染占多大份额

现在,不少人抱怨空气污染太严重,甚至把空气污染当作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似乎有几分道理,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在进行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去减小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固然要治理,但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是小环境,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更要治理。

家庭污染主要来自各种化学物质,即家具、墙纸、油漆、涂料等挥发出来的物质。

家庭中常见的污染源主要有管道煤气、石油液化气和冰箱、彩电、收录机等挥发出的有毒气体以及香烟中的毒气。

家庭污染与家庭成员的健康密切相关,但是,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妥善解决。比如,居室除尘,经常通风换气,不在室内吸烟等。房舍装修要选择合格产品。装修完毕,隔上一段时间再入住。至于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支气管炎、血小板数量下降甚至白血病,是不是由于家庭全面装修引起的,一定要有个正确理解。

化学涂料对人体的伤害是有的,但是,只能把它看成一个诱发因素。实质上,人们饮食结构是实质的病因。因为,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治疗起来就能抓住主要矛盾。要喝什么样的水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先生一生坎坷曲折,却健康长寿,享年101岁。我1959年9月1日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时,马老正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曾几次在校园遇上马校长,他身高体壮,与学生之间友好相处。

马老年轻求学时,无论身到何处,他的书桌旁常年放着一个水瓶,长年累月喝凉开水,尤其是每天清晨起床一定要喝一杯凉开水。

民以食为先,食以水为先。人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无论是细胞内还是血液、组织间隙,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体内的含水量更高,占体重的65%~75%。

水的功能很多。它既可以作为溶剂,溶解糖、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物质,保证这些物质的正常代谢,又可以作为运输工具,保证体内营养物质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的排出,还可以内养脏腑、外润肌肤、滑利关节、通畅九窍,调节和维持人体体温等。

一般来说,正常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为2000~2500毫升,包括从食物中获取的水分。2008年 1月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新增加了“每天足量饮水”的条目,强调足量饮水的重要性。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天至少饮水 1200毫升(约6杯),这应指纯饮水量,不包括饮食中的水。

饮水包括白水、茶水和饮料等。不同的水,具有不同的功能,对人体的影响不一。单就白水来说,有开水和生水之区别。

马寅初教授爱喝凉开水,我外祖母爱喝生水。凉开水和生水哪种水更保健呢?

首推是生水。矿泉水在世界上流行了好多年了。标准的矿泉水,就是我外祖母喝的新鲜井水,即干净的生水。

生水里含有较多的氧气和矿物质(钙、磷、碘等)等多种营养成分。

经常正确地饮用清洁的生水,能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细胞的活力和抗病能力。外祖母一生从不喝开水,爱喝新鲜的井水。

合理地饮用生水,首先增强胃肠功能,可以防治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慢性胃炎、胃溃疡、药物和食物中毒;其次,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对于泌尿系统的肾炎、肾结石、膀胱炎、尿道炎等也有防治作用;喝生水还可消炎去毒,如治疗口角炎、口腔溃疡、疖肿、粉刺等,而且对戒烟、消除紧张和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也有帮忙。

喝生水的学问可大了,世界上五大洲长寿区百岁老人,其中不少人都喜欢喝生水。我自己有亲身体会,我把生水看成 “生命之水”、“神水”。

生水如何喝法呢?

首先,要保证喝的生水清洁卫生,合乎饮用水的标准,最理想的生水是没有任何污染的新鲜泉水(矿泉水)或井水。城市中达标的自来水也可以直接饮用。自来水要放置一段时间,使其把水中的氯气放出来。头一天晚上放出的自来水,放置一夜,第二天早晨就可以饮用。有人喝臭氧消毒的自来水也很好,只要注意把水中臭氧充分放出来就可以了。

其次,从来没有喝过生水的人,可以从少量开始。起初一定要慢慢地喝,缓慢地咽,逐日加量,可以达到每日成人饮生水1000~1200毫升。具体每天饮用多少,由自己决定。如果茶水、饮料等饮用500毫升,再饮生水 1000毫升;如果饮食中含有水 1500毫升,那喝生水500~1000毫升就够了。总之,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灵活掌握,适合自己身体需要就好。

每天在早上起床后、下午三时、晚上睡觉前各饮生水一杯。也可在午饭前和晚饭前半小时再各加一次。

每个人都要重视每天的饮水,因为饮水是饮食重要的组成部分。人能不能被吓死“美国有一个报道,说一个人53岁,下班回家,一开门啊,儿子跟妻子正吵架,哎哟,现在美国年轻人,脾气很暴,中学生出门都带手枪。儿子跟他妈吵架生气,伸手先掏枪想把他妈打死,一摸没带,看见桌子上有把水果刀,就抄起刀,一刀向他妈心脏捅过去,扎穿胸壁,捅破心脏。他妈当时带着这把刀子惨叫一声倒下了,死了。他爸当时一看,一阵痉挛,也倒下死了。法医来解剖,什么原因呢?一解剖啊,这个人没有病,因为高度恐惧导致三根动脉血管高度痉挛狭窄,严重供血不足而死亡。”这是在一本畅销保健书上抄下来的。

文章中故事的主人公是被吓死的。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但是,以此来说明“四大基石”之心理平衡是最重要还是不成立的。因为在全国每年死亡的600多万人中,有几个是被吓死的。在中国是这样的,恐怕美国也不例外。“四大基石”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市召开世界各国医学专家代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发布了《维多利亚宣言》,通告全世界。在《维多利亚宣言》里,有“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在中国被人们叫做 “四大基石”。“四大基石”的首位,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合理膳食。也就是说,疾病的主要根源是饮食,反过来说,饮食也是健康的主要保障。抓住主要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现代医学背离了这个主要矛盾,才找不到北。

那本畅销书的作者强调的是心理平衡最重要。他说“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显然,与世界卫生组织相悖。这样的健康教育,可以想象到后果如何。

人类是一种有心理、精神活动的动物,有七情六欲。总体来说,心理、精神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次要地位,或叫做 “诱因”。当然,不能否认,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关键因素。同时,不可否认心理平衡是真正健康人的表现而已。什么都吃才营养均衡吗

有一位营养学家告诫大众,每天必须吃到35种食物才能达到营养均衡。

中国的封建皇帝们,每天能吃到的食物,可能不只35种,其中不乏燕窝、鱼翅、熊掌、鹿肉等高级食物。按这位营养学家的说法,皇帝们都能达到营养均衡,也就是说,个个可健康。事实上,皇帝活的岁数都不是太大。不说远的,就说清朝吧。清朝有13个皇帝,同治19岁死的,顺治23岁,咸丰31岁,光绪28岁,只有乾隆活了89岁。据说乾隆不是那么吃,而是爱吃红薯,爱吃小米发糕。

在非洲几内亚高原生活的人们, 日常饮食大多是甘薯和芋头的混合食物,也有人是单独吃甘薯的。

科学家检测结果表明,单纯吃甘薯者的粪便中氮含量比甘薯中含氮量要多。也就是说,他们的粪便中的蛋白质比甘薯中的蛋白质还多。

从现代营养学来说,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蛋白质从哪里来的?科学家发现,几内亚高原居民的肠道存在着大量固氮菌(克雷白杆菌属),而且,他们肠道存在这种菌的固氮能力,比白种人要强。这一发现说明,人体很奇妙,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而是主动地调节而达到营养均衡,就像牛、羊只吃草,但是,它们的身体很强壮。

不少人认为,人类属杂食动物,所以得出结论,即人什么都吃。

就是这种 “杂食动物”的结论,就可以决定人类“什么都吃”,当然,人类就可以吃肉、蛋、牛奶及其制品啦!恰逢我们这个时代食物丰富起来,人们疯狂饮食,造成现在疾病失控状态。这不能不说是这种“杂食动物”的宣传造成的恶果。牛奶能不能喝

人类应该不应该喝牛奶?牛奶能不能喝?这个争论应该进行下去,最终总会得出一个正确结论。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个问题,现代人看来如此简单,但是这个问题争论了三百多年之久,甚至科学家布鲁诺为此献出了生命,还有科学家伽利略坐牢。直到 1979年11月,罗马教皇才提出重新审理这起冤案。

英国圣公会至今才向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正式道歉,也经历了150年之久。“牛奶问题”争论到什么时候,我看不会太久,总不会再等300年吧!

主张喝牛奶的人,强调“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一袋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中国人体质总体不及西方人,就是因为西方人肉类和奶(指牛奶——笔者注)类食物吃得多。从1900年到2000年这一个世纪里, 日本男子平均身高长了19厘米,女子长了18厘米。原因就是二战后,政府拿出钱来通过国家营养法,为中小学生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袋牛奶。对牛奶的消费,西方年人均300公斤,美国400公斤,印度70公斤,中国才7公斤”。

正是这些言论,影响了改革开放后的年青一代,向西方学习饮食;正是这些“健康教育”,才使中国出现疾病危机。可怕的是,这种饮食西方化还正在进行中,有人还在极力推进。这更可怕!

听听日本人是怎么说的。《不生病的活法》一书的作者新谷弘实教授告诉我们:“在日本,最近30年几乎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例是过敏性皮肤病或花粉过敏症,而且患病人数还在逐年增加。为什么患病会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呢?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但是,我认为首要原因就是20世纪60年代在全日本实行学校配餐给学生提供牛奶造成的。”

新谷弘实教授告诉我们:“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牛奶不仅能够引发各种过敏性症状,而且还是导致孩子们患白血病和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原因之一。”

新谷弘实教授还说:“一直以来大家对牛奶有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喝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人们都说上了年纪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症应该喝牛奶。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过量喝牛奶反而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美国康乃尔大学终身教授、世界级营养学权威、被业内人士称为营养界“爱因斯坦”的坎贝尔博士亲自在中国调研,得出的结论与日本新谷弘实教授的劝告是一致的。

美国、瑞典、丹麦、芬兰这四个世界上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每年有很多患髋关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原因就是喝牛奶太多了。

在中国广西巴马长寿区,百岁老人一生喝不到牛奶,但是,骨骼健壮,仍可翻山越岭。

在日本,学校给学生提供牛奶,认为牛奶营养丰富,有利于孩子们生长和发育,并认为牛奶和人乳相近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 日本早已改变了这种做法。

你想,哺乳动物对于刚生下来的“小孩”都是以哺乳形式养大的,这是因为“小孩”还不能进食,身体结构、生理功能还不成熟,喂奶是初级养护方法。在大自然中,没有一种哺乳动物长大“成人”之后还喝奶。只有人类把“奶”看成神圣的营养物质,更有甚者,反而把牛奶反复加工之后自己喝。喝久了,没有不出现大问题的。鸡蛋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吗

新西兰人把企鹅蛋作为美食,澳大利亚人吃鸸鹋蛋,非洲人则吃鸵鸟蛋,中美洲人爱吃海龟蛋。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地区,人们多喜食海鸥和其他鸟蛋。

中华民族与北美洲人都爱吃鸡蛋。

鸡蛋被很多中国人视为十全十美的食物。在女人坐月子时,许多地区都有给产妇吃鸡蛋的习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富裕了,鸡蛋的消费量大大地增多了。

自1985年以来,我国禽蛋总产量已经连续23年位居世界第一。禽蛋年人均消费量达到300枚,算下来,中国人一年要吃掉4000亿枚鸡蛋,为世界人均鸡蛋摄入量的2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鸡蛋在中国被营养学家推崇为完美的食品。每天一杯牛奶,两个鸡蛋,是每个人都该遵循的最简单的营养指南。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深深地打击了坚持“鸡蛋是十全十美”的营养学专家们。

这项研究是从成年男性开始的。研究对象共21327人,从1981年开始,在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研究者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并记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20年的研究中,有 1550人发生心肌梗死,1324人发生中风,超过5000人死亡。统计发现,每周吃6个以上鸡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