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影像技术基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06:40:51

点击下载

作者:(日)太田昭夫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血管影像技术基础

心血管影像技术基础试读:

前言

介入性心脏病学(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是一门以心导管技术为手段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病的新兴分支学科。其研究范畴包括:①心导管诊断技术,如左、右心导管术和血管内显像技术等;②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蚀术,心脏瓣膜病的球囊导管成形术,心脏起搏治疗等。近年来,介入性心脏病学发展迅猛,技术日新月异,已在国内广泛开展,正在地市级医院普及。心血管影像技术是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基础,学习和掌握介入性心脏病学必须首先熟知心脏的影像学,才能在技术上发展与提高。我们在学习中发现日文版的《心血管造影技术手册》一书内容广泛,基本上概括了心血管影像学的全貌,而且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文字精炼、便于理解记忆等特点,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故将其译成中文献给国内同行。在编译过程中,我们参照有关中、英、 日文版图书,并结合自己在国外学习和国内工作的经验,补充了一些内容, 目的是使本书对中国读者来说更有实用价值。

在此书出版之际,我们向日文原著者太田昭夫、长谷川光男、天内广、中泽靖夫诚致谢意,同时对日本三轮书店提供中文版权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我国著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胡大一教授在百忙中审阅本书并为之作序。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本书得以在最快时间内问世。

由于时间仓促,经验有限,编译稿中难免有各种缺点和错误,肯请同行指教。孙喜琢 董剑廷1997年3月于沈阳·路官第一章心导管检查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是在同大自然和威胁人类生存之敌人的斗争中写成的。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着身心健康,愉快地生活。古代的医术含有浓厚的巫术色彩,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解剖学、生理学的科学发展,医学才走上了科学地诊断治疗疾病的道路,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迎来了心脏导管检查法的诞生和发展。第一节 心脏导管检查法的历史

第一位将导管插入人体的是1929年泌尿科医生Wener Forssman。他在透视下把导管经自己的肘静脉插入到右心房并摄X光片记录了导管的位置,当初的目的是想通过导管直接向心腔内注射药物。1930年Klein发表了11例经右心导管检查所得到体内资料的结果。1931年葡萄牙的Moniz等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了肺动脉造影,当时称做Angiopneumographie。1937年Castellanos等经肘静脉直接注入造影剂,得到了8岁以下儿童各种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的影像。1938年,美国的Robb和Steiberg首先给心脏正常的成人静脉注入高浓度造影剂(70%skiodan,以后是diodrast)进行了心房、心室到主动脉的造影。1941年Andre Cournand和Dikinson Richards开始进行右心功能的研究,以后发展成为标准的测定方法。1950年Zimmerman和Limon-Lason发表了逆行性左室心导管造影法,使左心功能的评价成为可能。1953年Seldinger发明了经皮穿刺导管插入法,并被应用到各种导管检查法中。1959年Sones发明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法,使人们开始了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冠状动脉腔内形态,但这种方法要求有熟练的技术,1967年Judkins发明了Judkins法,经皮穿刺,方法简单,可以较容易地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970年Swan和Ganz发明了经血流诱导的球囊导管法,不用X光透视就能较容易地进行右心导管检查,特别是常用于测定反映左心系统压力的肺动脉嵌顿压。1976年Grüntzig用球囊导管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使导管法从诊断领域发展到治疗领域。1979年Rentrop发表了冠状动脉血栓溶解疗法(PTCR),开创了应用导管方法治疗急性期心脏病的新领域。

导管检查的早期(1945年),通过导管的尖端在主动脉根部注入造影剂进行主动脉造影,附带着观察同时显影的冠状动脉;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研制出副作用小的造影剂;如何将造影剂快速地注入到主动脉根部;如何进行与血流相适应的快速连续摄影,当时的有效方法是将乙酰胆碱注入到主动脉根部,使心脏暂时停止跳动,来提高摄片时的造影剂的浓度;将导管的尖端弯成环状,在环状的外侧端开一些小孔,进行主动脉根部造影,希望通过小孔来提高冠状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paulin氏法),以后的Sones法因需要较熟练的技术,因此很难普及。

以后,随着荧光倍增管(I.I.)清晰度的提高,电视监视影像质量的提高和Judkins法的开发,才发展成为今天的“I.I.+电影摄影”法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第二节 X线电影摄影法

1989年George Eastman研究所开发了透明超薄胶片,使1887年Edison研究所发明的活动照相机得到了普及。1928年经R.Reynolds的研究将X线发生装置和照相机快门同步起来,电影摄影才在心血管造影方面开始应用,称为X线电影摄影,可以对血流状态进行连续观察与记录,静止摄影是将同一处的浓度变化重叠起来比较观察,而电影摄影则可以在运动状态下进行,因此易于观察。在日本,1950年名古屋大学的三金圭介发表了“心脏运动的X线活动照相研究”,也是使用电影摄影机进行X线荧光板影像的摄影。1948年Coltman试制出I.I.,50年代初开始应用,随着副作用小造影性能高的造影剂及导管的开发,I.I也逐渐发展起来。为此,到60年代,间接摄影法发展起来,逐渐取代了连续直接摄影法,间接摄影法有荧光板X线影像摄影和荧光倍增管输出像摄影两种,前者使用的装置中以ODELCA为最好,使用反光照相机,宽70mm的微缩胶卷,以每秒1~6张的速度摄影,可以摄40张,但摄影时所需要的X线线量是直接法的2~5倍。如前所述,X线荧光板电影摄影是从R.Reynolds开始应用的输出荧光像,但所需X线量大,不能广泛应用。50年代开始,使I.I .增幅100~1000倍进行电影摄影,现在的X线电影摄影法就是应用这种方法。电影摄影使用16/35mm胶片,用I.I.方式,原来透视所用的线量就可以摄影,X线的照射量明显减少。

日本,1960年前后开始普及35mm电影胶片,当时用的是黑白电影用胶片和航空照相用胶片,也有用科学测量用胶片代替的。随着胶片需求量的增加,开始开发X线电影摄影专用感光材料,研制了与I.I. 输出相适应的具有正性感光性,而且颗粒性和清晰度也明显提高的胶片。

目前X线影像已进入数字化的时代,X线影像可以数字化保存,并进行处理与分析。第二章心导管检查室的设计和设备第一节 导管室的规划

在所有的医疗设施当中,医疗设备发展最快,其专业性最强,分科越来越细。设计心导管检查室首先必须考虑设施的发展性和预测将来每天能有多少心血管病人接受导管检查。其次要结合人员(医生,护士,技师)状况,与其它科的相关性以及经济条件等,来决定导管检查室的数量、大小。第二节 心导管检查室的概况一、医疗设施中心导管检查室的位置

由于心导管检查室是使用X线和造影剂,因此一般归属于放射线科,但在导管室进行诊断及治疗的医生则不限于放射线科医生,循环内科、小儿科等其它科室的医生也比较多,因此导管室应具备导管检查中心的功能。二、与其它科室的关系

心导管检查结束后,要把病人送到术后观察室或者是病房。紧急情况下必须立即外科处置,而且导管室所用的器材又与其它科室不同,因此在心导管检查室设计时要考虑到与病房,手术室,CCU,器材室,供应室(消毒室)的衔接关系。第三节 设计心导管检查室的基本要点

初次设计心导管检查室时,要反复了解其它设施的组成,使用情况以便作为参考。当然也必须了解相关的法规,如放射线处理方面的规定等。一、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预防器械本身的爆炸,火灾等,和防止外部火灾时对器械的损害。也要考虑到地震时如何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止地震时器械的空中落下、倒下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二、信任性

在配备安装设备时要考虑到如何使病人能安全地接受检查,同时也要想到满足医生和工作人员的要求。三、长远性

医疗设备和器械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设计时也要为将来着想,能适应将来房间用途改变,扩大,设备改装,增加等变化,并保证有增添设备的空间。四、防止院内感染

接受诊治的患者大多数是抵抗力较弱者,而且导管检查室的检查是把导管直接插入到心血管系统内,很有可能将病原体带入体内,因此有引起原发或继发感染的可能。为了防止院内感染,要采取综合措施,设计适当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气流、压力平衡等。第四节、心导管检查室的辅助设备一、空调系统

1.空气清洁度应达到院内手术室的标准,清洁度的指标,使用美国联邦或NASA的房间清洁级标准较为方便,标准定为每1立方英尺空气中直径0.05mm以上的悬浮颗粒少于1000个。

2.应估算出与空调设备有关的各种负荷,特别是要计算好从各种大型设备散发出的热量。

3.尽可能使空调系统独立。

4.室内的温湿度恒定,温度保持在24℃~27℃,湿度保持在50%左右为好。二、医疗配用管道

近年来,医疗用气体管道多采用集中配管。为了满足心脏骤停或其它紧急状态时的需要,导管室的配管原则上应有氧气管道1个,笑气管道1个,压缩空气管道1个,吸引管1个及剩余麻醉气体排除装置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减。三、电源,照明

室内可移动的机器比较多,应多配备一些容量充足带地线的插座。地面上电缆过多,常可以引发一些事故,应尽量减少。照明设备应分为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整体照明作为间接光源主要是对患者使用,光量可调节为好;局部照明为医生专用。四、其它

心导管检查室中,病人处于被动状态,应给病人创造一个无噪音的舒适环境,控制从建筑物外传来的噪声,同时防止由于通风管、配管震动引起的继发性噪声,对于发生地震时有位置移动、倒下、落下可能的器械要有相应的防震措施。第三章装置、器械和必要的器材

心导管造影的历史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时开始的,其以后的主要进展为:①检查技术的进步;②器械的开发;③造影剂的开发;④导管的开发。近年来的进展更是惊人,开发了数字减影透视、摄影装置,开发了低渗透压造影剂以及各种心脏病介入治疗导管。第一节 心导管检查室必备的装置和器材一、X线摄影系统

用于心导管检查的X线摄影系统包括,高压发生装置,X线发生装置,荧光倍增管(I .I ),透视摄影装置,TV摄影装置,数字电影摄影装置,35mm电影摄影装置,VTR装置等。

高电压发生装置最近正由四极管控制式向invert控制式转变,高电压变压器也越来越小型化。

导管检查床有地面放置式和天棚悬吊式两种,前者的优点是导管床的周围和上面没有障碍物,后者的优点是导管床向上、下、左、右、头、足方向可移动范围大,而且床的下面没有障碍物。

监视装置中有透视摄影监视装置、影像重放装置、生理监视仪(压力、心电)等(图3-1)。

1982年经皮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指导原则中规定了理想X线摄影装置应具备的条件(表3-1)。表3-1  PTCA时理想X线装置应具备的条件图3-1 用于心导管检查的不同厂家X线装置二、检查器械

心导管检查中至少应配备以下器械。(一)造影剂自动注入装置(图3-2)图3-2 造影剂自动注入装置

造影剂自动注入,其注入条件由微电脑控制,注入过程中如果中断摄影则注射自动中止。(二)生理记录分析系统(图3-3)图3-3 生理记录分析系统

该系统是把心导管检查数据记录装置与压力数据分析组合在一起,用电子计算机记录、分析、储存检查结果,检查中的压力、心电图等也可以用检查室内的生理监视仪显示。(三)35mm放映机

放映机有两种方式间断放映式(图3-4、 a、 c)和旋转三棱镜的连续放映式(图3-4b)。前者焦点好,没有闪烁光,后者放映声音小。图3-4  35mm放映机(a, b, c)和影像分析系统(d)(四)影像分析装置

影像分析装置是电子计算机影像分析系统,包括血管狭窄程度分析装置,左心室功能分析装置,血流动态分析装置等,数字减影X线摄影装置内存分析软件,连机后可立即分析;另有脱机分析装置(图3-4d)(五)心输出量测定装置

这种装置使用特殊的球囊导管,采用热稀释法测心输出量。(六)电影胶片自动显像机(图3-5)(七)数字减影画像用激光成像机或多格照像机(图3-6)。图3-5 电影胶片自动显像机(FRM 350 XC:富士医药)图3-6 激光成像机(FL-IM 3543:富士医药)三、病人监视,抢救器械(一) 自动血压监视仪(二)氧气麻醉机(三)除颤器(四)体外起博器四、其它

监测计量用器械,指用于自动显像机的浓度计、感光计、腋温计、用于液体管理的计算机等,用于I.I辉度和电视监视辉度测定及I.IX线入射线量年间变化测定的辉度计和荧光光量计。第二节 必要器材一、X线防护用具

心导管检查是在X线透视下操作导管,因此,存在着受X线辐射的问题,术者应尽可能缩短透视时间,检查室内的工作人员必须使用防护用具。

以下是心导管检查室必备X线防护用具。(一)X线防护衣(围裙,上衣外套,裙子等)(二)X线专用防护用品(颈部,手指,眼睛的专用防护用品)(图3-7)图3-7  X线防护用具(防护衣)a.防护帽b .防护眼镜c.护颈d.防护手套e .防护围裙f .防护裙(三)X线防护板,防护屏风(立式,天棚悬吊式)(图3-8)图3-8  X线防护屏风(带记录台)(协和Gass化学工业)

为了监测管理X线辐射,工作人员应佩带放射线测量器具(袖珍X线测量计,指环测量计等)。二、导管类

用于心导管检查的导管按其使用目的和用途可分为,直孔导管,侧孔导管,猪尾型导管,冠状动脉用导管,球囊导管,电极导管。

心血管造影导管至少应具备的共同点:(一)无毒性,不透X线(二)扭矩强(三)不易变形(四)不易折曲(五)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六)耐压(其形状不受高压注射的影响)(七)导管的内腔和表面光滑,其材质具备血小板不易粘附的特点。(八)导引钢丝反复操作不易损伤管腔

以下,简述导管的主要种类和用途(一)直孔导管,侧孔导管,猪尾型导管(图3-9)。

直孔导管,仅尖端开孔,其尖端部分弯曲成45°,主要用于采血和心内压测定,其代表是cournand导管。

侧孔导管,其形状与直孔导管相同,但无尖端孔,而是尖端处开有多个侧孔,主要用于右心系统的造影和采血,也用于左心系统的主动脉造影,其代表是NIH导管。

猪尾型导管,尖端变成“猪尾巴”型,除尖端孔外还有6-12个尖端侧孔,其形状易于通过主动脉瓣,造影剂几乎都由侧孔注入。此种导管主要用于主动脉或左心室需要注入大量造影剂的造影时使用。图3-9 直孔导管(a),侧孔导管(b),猪尾型导管(带标记) (c)(二)冠状动脉造影用导管(图3-10)

主要有Judkins, Sones,Amplatz导管

Judkins导管,只有一个尖端孔,右冠状动脉用和左冠状动脉用导管的形状完全不同,根据主动脉弓的宽度和升主动脉的长度等来选择导管的型号,导管一般是经股动脉插入,但

也可以经上肢造影。图3-10 冠状动脉用导管a.左冠用Judkins(带标记)b.右冠用Judkina(带标记)c.Sones导管,d.右冠用Amplatz导管,e.左冠用Amplatz导管

Sones导管,有一个尖端孔和两个尖端侧孔,导管的尖端部分有一个弯曲,前端的外径细而软,导管从肘部插入,一根导管可以完成左室造影及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Amplatz 导 管,只有一个尖端孔,右冠状动脉用及左冠状动脉用导管的前端部分弯曲成半月状,弯曲度不同,一般是从股动脉插入。

其它类型的特殊冠状动脉造影用导管,如主动脉-冠状动脉(AC)搭桥用,胸廓内动脉用,小儿用等。(三)球囊导管(图3-11)

导管的尖端带有顺着血流漂浮的球囊,导管顺着血流可以进入到右心室和肺动脉,球囊导管因使用的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有漂浮导管和造影用球囊导管,前者有一个尖端孔,近尖端处带有热敏电阻,距尖端30cm处的远端带有侧孔,用于测心输出量和心内压力;后者在导管的近尖端部带有多个侧孔,用于造影。

此外,如临时心脏起搏导管(尖端带有双电极的球囊导管)等也是球囊导管。图3-11 球囊导管(四)电极导管(图3-12)

导管带有2到10个铂电极的电生理检查导管,可通过这种导管进行希氏束电图等心内心电位记录和心内膜标测,也可以用于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的间距有1mm,2mm,5mm,10mm及各种各样的型号,但一般间距是10mm 。

此外,也有带有尖端孔或尖端侧孔的多用途电极导管,可以同时记录心内压力和心内电位。图3-12 电极导管a.双极电极导管b. 4极电极导管第四章心血管摄影技术第一节 摄影所必需的心血管X线学知识一、心脏的血液动力学转位和对影像的影响

心脏的上方由主动脉和上静脉固定,下方固定在下腔静脉和心包膜下面的膈肌上,左右被肺动静脉固定,心尖部处于游离状态。心脏前方是胸骨,心尖部没有向前方活动的空间。

心脏因各种各样先天性形态异常和后天性疾病的影响而产生血液动力学转位,右室位于心脏的右前方,但其前方没有空间,因此,右室扩大时心脏向左后方旋转,也叫顺钟向转位(clockwise rotation)。左室位于心脏的左后方,其侧后方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此,左室的轻度增大不产生转位,但明显的扩大也压迫右室产生逆钟向转位(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图4-1, 4-2)。

判定心脏转位的程度时可以采用室间隔切线X线投照的方法来评价、造影前先行右心导管检查,将导管的尖端置于右心室的心尖部,将I·I转向左前斜位(LAO)方向,导管的尖端与轴部重叠的角度可以看做室间隔的切线角度(图4-3)。在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等病例,行房间隔或是室间隔切线摄影来评价缺损的位置和缺孔数量时,也可以通过此法来了解间隔的转位程度。图4-1 心脏血液动力学转位图4-2 心脏的血液动力学转位与右心室的位置

心脏的长轴(心尖部与心底部中点连线)与矢状面成角小时称为悬垂心,反之为横位心。图4-3 判定心脏转位的方法之一(LAO55像)将导管的尖端置于右心室心尖部,旋转I·I,导管的尖端与轴部重叠的角度即可做为室间隔切线X线投照方向。二、X线胸片的心血管解剖

通过X线胸片可以大致了解心脏的形态和血液动力学状态,心室造影时可以参照X线胸片事先计算出造影剂的注入条件。

图4-4至4-7显示4个不同方向X线胸片的正常心脏大血管解剖,胸部正位片的心脏阴影,右缘第一弓为上腔静脉,第二弓为右心房,左缘第一弓为降主动脉,第二弓为肺动脉,第三弓为左心耳,第四弓为左心室。图4-4  胸部正位像的心脏大血管位置与心脏阴影SVC:上腔静脉,RA:右心房,RV:右心室,PT:肺动脉干,LA:左心房,LAA:左心耳,LV:左心室,desAO:降主动脉,PA:肺动脉图4-5 胸部侧位像的心脏大血管位置与心脏阴影图4-6  RAO45°时正常心脏、大血管投影IVC:下腔静脉,SVC:上腔静脉,RA:右心房,RV:右心室,PT:肺动脉

干,LA:左心房,LV:左心室,as AO:升主动脉,RAA:右心耳图4-7  LAO60°时正常心脏、大血管投影图中符号见图4-6说明文字

图4-8显示心房和心室扩大时心脏阴影的变化,图4-9显示典型异常心脏阴影的各种类型。

可以通过食道造影,根据食道压迹来判定左房扩大的程度,常用心胸比例(cardiothoracic ratio: CTR(图4-10)来表示心脏扩大的程度,成人CTR超过50%,小儿CTR超过55%表明心脏扩大。图4-8 心房、心室扩大时心脏投影的变化图4-9 典型的异常心影类型a.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扩大:心房间隔缺损等。b.心尖部向左下方突出的左室扩大:主动脉瓣狭窄或动脉导管未闭等。c.右心房扩大:Ebstein畸形。d.左心房扩大:二尖瓣狭窄等。e.心尖部上翘,肺动脉段凹陷(也称“靴”形心coeur ensabot):Fallot四联征。f. “卵”形心(egg-shaped heart),心底部狭小:完全性大动脉转位。g. “8”字形(figure of eight)或“雪人”形(snowman type)心:主肺静脉畸形引流。h.心脏阴影的左上部呈直线形(straight leftupper border):纠正型的大动脉转位。三、心血管造影时心房,心室的特征性表现(正常时)

先天性心脏病中有些复杂畸形的病例,只有通过造影才能了解心内结构,造影时根据心房,心室的特征性形态所见来确定其位置。图4-10 心胸比例测重法a:正中线至心影右缘最远点的距离。b:正中线至心影左缘最远点的距离。c:胸廓的最大横径。(一)右心房的形态特征:

1.一定与下腔静脉相接。

2.呈梨形。

3.心耳与心房成为一体,共同组成一个心房腔。(二)左心房的形态特征

1.心房的下缘象“河豚鱼腹”样向下凸起。

2.心耳与心房组成另一个较细长的腔,象手指一样。(三)右心室的形态特征

1.心室内肉柱(trabeculation)发达,粗而乱。

2.漏斗部(infundibulum)呈三角形。(四)左心室的形态特征

1.心室内肉柱较细。

2.舒张期呈“狐狸尾巴”形,收缩期呈“足”形(图4-11, 4-12)。图4-11 心房造影的形态特征图4-12 心室造影的形态特征(1)右心室造影像a, b舒张期c,d收缩期正位像呈三角形(a, c),肉柱粗乱(a,c),漏斗部(INF)在侧位像显示得较清楚(b,d,)肺动脉瓣(PV)和三尖瓣(TV)被室上嵴(CS) 隔开(b,d),舒张期血液从右房流入右室,称为“阴性射血”(Negative Jet)可以观察到三尖瓣瓣口b,PMS:膜部室间隔(2)左心室造影像a, b舒张期,c,d收缩期舒张期正位像呈“狐狸尾巴”形(a),收缩期呈“足”形(c)。正位像肉柱纤织(a,c),侧位像可显示乳头肌,有时也较粗乱。这是一例膜部室间隔缺损(small VSD)的患者,缺孔较小,导管通过缺孔进入到左室。PPM:后乳头肌四、冠状动脉的解剖

图4-13,4-14是显示冠状动脉分布的简要模式图。左右冠状动脉的主干走行于房室间沟和室间沟中,其分支的大多数走行于心外膜表面,左右房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在心脏的膈面会合,形成“十”字(crux)。

右冠状动脉主干在右侧室间沟中走行,先分出圆锥支(conus branch:灌流右心室漏斗部),图4-13  冠状动脉的走行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枝(LCX)组成一个近于冠状面的环,前降支(LAD)和后降支(PD)组成一个近于矢状面的环,通过这两个环,容易理解不同摄影方向的X 线解剖,建立立体概念。S1:第一室间隔支,S:室间隔枝,D1,2:第一,二对角支,OM:钝缘支,PL:后侧壁支,A:心房支,SN:窦房结支,AC:心房回旋支,C:圆锥支,RV:右室支,AM:锐缘支,AV:房室支,AVN:房室结支。图4-14 冠状动脉走行模式图

窦房结支(S-A node artery),锐缘支(acute marginal branch:灌注右心室的膈面),右室后支(Posterior right ventricular branch:灌注右心室的膈侧面),在十字交叉后分出房室结支(A-V node artery)后,移行为后降支(Posterior decending artery),后降支走行于后室间沟,分出多支室间隔支(septal branches)灌注室间隔的后三分之一。

左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左窦发出后,通过肺动脉与左心耳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前降支走行于前室间沟达心尖部,分出多支间隔支灌注室间隔的前三分之二,分出的数支对角支(diagonal branch)灌注左心室的前壁。左回旋支走行于左侧的房室间沟,分出数支左心房回旋支(left atrial circumflex branch)和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branch),后者灌注心脏的钝缘。

冠状动脉走行的变异很大,冠脉的起始异常或走行异常之下,分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和左回等也有报告(图4-15)。冠状动脉90%以上狭窄时常有侧支循环(图4-16),了解侧支循环的类型对冠状动脉造影时的移动摄影(panning)很有帮助。图4-15 冠状动脉的起始异常图4-16 (1)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类型LAD:左冠状动脉前降支,C:左回旋支,OM:钝缘支,PD:后降支,PLV:左室后支,AM:锐缘支,AVN:房室结支,LCA:左冠状动脉,RCA:右冠状动脉,D:对角支,括号中的数为此报告中出现的频率(引自Levin DC: Pathways and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50 :831,1974)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