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唐诗三百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08:19:58

点击下载

作者:潜堂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说唐诗三百首

图说唐诗三百首试读:

前言

大众的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在现代这个信息发达、文化多元的时代,越来越挑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并且按照这个标准去选择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文化食粮。尽管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但是仔细研究,依然可以找到共性的东西——经典和品位。经典是被大众公认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品位反映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自我形象,影响和指导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两者的结合,正是一切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大众需求的精神旨归。“图说天下·典藏中国”这个套系就是按照经典和品位的标准来打造的一套大众文化读物。先来说说经典,在这个套系中,所遴选的都是大众公认的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读物:《易经》、《论语》、《道德经》、《庄子》、《诗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史记》、《资治通鉴》……反映着中华民族思想、个性、文化、历史发展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精神支柱。

再说“品位”,这套“图说天下·典藏中国”系列,对“品位”的塑造,不仅从传统的注释、翻译和解读去体现,而且将其精神内涵和由之演绎出来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即和流传于世的书法、绘画、雕塑、瓷玉杂玩等艺术品相结合,因为这些东西的精神实质就是从经典中获得的,是对经典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化。加上现代的设计理念、印刷工艺,对经典进行“图解”和“图说”,营造一种开放性的阅读视野,满足大众高品位的阅读需求。“图说天下·典藏中国”作为一套全新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出版物,带给读者的享受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是可以满足典藏需要、满足精神需求的大众读物。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字子寿。长安二年(702)进士及第,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迁中书令。张九龄为人刚介,直言敢谏,极论朝政得失。后为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曲江集》行世。

感遇二首

张九龄其一①②③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④⑤⑥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其二⑦⑧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⑨⑩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释①葳蕤:花草繁茂枝叶下垂的样子。②生意:生气蓬勃。③自尔:自然,天然。④林栖者:隐士。⑤闻风:仰慕兰桂高风;坐:因为。⑥本心:本性,天性。⑦岂伊:难道。⑧岁寒:语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处借指丹橘耐寒之性。⑨荐:进献。⑩树:栽植。赏析

此二诗题名《感遇》,同题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和第七首。

第一首诗张九龄自比兰桂,以明己坚贞高洁之性,超然离俗之态,本心如此,非求“美人折”而后芳香四溢。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兰桂对举,兰举其叶之繁茂,桂举其花之皎洁,互文以见义。接下来,诗人承接上文,有分有统,将兰桂的高洁作进一步的延展分析。其清高淡雅之遗韵,足为林下之人闻风而相悦。兰桂之神韵在于自荣而不媚人,独立而不媚世。终篇之“不求美人折”全从此中得来,比物况人,别具风采,虽篇什短小,而精神自足,咏物之间,有着别样的高雅生活哲理。

第二首则以丹橘自况,贞操自标,虽身处下位,而一旦时危事艰,自可奋身而起,解危济困,而阻隔重深,志不得达耳。读张九龄的这首“丹橘”,很容易联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谪居南方,恰在丹橘的生长之地,借丹橘而自述怀抱,生面别开。丹橘在江南,冬日依然茏葱,难道是因为地理气候温暖吗?实际上是丹橘有“岁寒之心”。丹橘品节如此,足以荐于嘉宾,获荣华筵,而今却处于偏远之地,不能自达,“奈何”一句,有万千感慨。思来想去,诗人只能把这种遭遇归结到命运的循环往复上,索然萧条,无以复加。结尾处语义一变,留意于诗外,给读者不少驰骋联想的空间。诗中有不平,有愤慨,却从温柔敦厚的笔调中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不留圭角,深得风人之旨。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称赞张九龄《感遇》诸诗,有如下的话:“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王维

王维(701~761),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摩诘。开元九年(721)进士,天宝末年任给事中。“安史之乱”之后,曾受安禄山伪职,被执,后授太子中允,晚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以诗画闻名当时,人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画以萧疏清淡见长,其诗以清丽自然见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大家。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行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①②③④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⑤⑥⑦⑧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⑨⑩⑪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⑫⑬⑭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注释①圣代: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的时代。②英灵:贤德多才之人。③东山客:指东晋谢安。《晋书·谢安传》云:“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此处借指綦毋潜。④采薇: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云:“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⑤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据《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署门。”故称金马门,借指帝王召见贤才之地。⑥吾道非:我的志向不能实行,受到阻隔。语出《孔子家语》: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何为至此乎?”⑦寒食:即清明节前一两日。⑧京洛:指唐东京洛阳,唐玄宗天宝初年称东京。⑨同心:志同道合的意思,借指知己朋友。《周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⑩桂棹:桂木做的船桨,这里借指船只。⑪荆扉:柴门。⑫落晖:夕阳落日。⑬吾谋适不用:语出《左传》:“士会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毋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偶尔的意思。⑭知音稀:古诗有“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之句。赏析

踌躇满志,别亲辞里,实望抢魁折桂,一展才华,而命途不顺,落第还乡,人生至此,自然是懊恼忧愁。因而长亭

送别

,除了宽谕之言、慰藉之意外,很难说出其他意思来。綦毋潜乘兴而来,失意而去,自是苦楚不堪。王维于送别之际,从慰藉处立意,加以烘托渲染。首四句言时清世盛,凡有抱负之人,皆无归隐之志,慷慨应试,报效国家。次四句则道明綦毋潜落第归乡,乘兴而来,在京城羁旅一载,虽未重笔刻画,然亦见其落魄之态。又次四句则置酒长亭,言别言访,推心置腹,以见两人友情之真挚。最后四句则对綦毋潜加以宽慰,虽然受了一些挫折,但是他的才能最终会受到赏识的,不要因为小小的失意而谓世无知音。

王维此诗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怀,有议论。叙中夹议,景中含情,使人读来精神为之一振。此诗语言质朴、文笔细腻,因而董文焕在《声调四谱图说》中称赞该诗:“右诗共十六句,无一复调,凡古今体、平仄韵、正拗各格起承粘对之法,转换变化之妙,俱尽于此。”送别王维①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注释①南山:终南山。位于陕西西安南部。赏析

饮酒言别,是朋友常事。此诗与前诗立意颇近,而取舍迥然,前诗是以劝慰勉励为主,此诗则以感慨羡慕为主。

诗人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问。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伏就渗透在字里行间。王维此诗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之际,事情逐渐明朗起来:归隐南山,解脱尘网,是友人之志。且一问一答之际,又可见诗人友人之失意无奈。前四句饱含归隐与失意两重含义,末两句既感慨于友人的失意,又推重友人隐居所能得到的快乐。山中白云无尽,世间名利有终,山川之乐,是诗人的期盼,送别友人,亦是直抒胸臆:名缰利锁,何日可得解脱!整首诗联系起来看,诗人在表达对朋友的同情的时候,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是此诗的着意之处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结尾两句,诗意顿浓,韵味骤增,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①

青溪

王维②③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④⑤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⑥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注释①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东边。据郦道元《水经注》载:“沮水南经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其深不测,泉甚灵洁。”②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③趣:同“趋”。④荇:水草。⑤葭苇:芦苇蒹葭。⑥磐石:平且大的石头。赏析

王维这首诗的诗眼在于“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两句中,其余所有笔墨都放在了沿途景物的刻画上了。诗人对景抒情,指水盟心,大有归隐山川的情调。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从黄花川到青溪沿途百里,道路曲折回环,山回路转,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澄碧的溪水与两岸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目应耳听之际,菱荇映水,蒹葭澄波,山水的秀美清丽,令人心旷神怡,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诗人沉浸于山水的同时,不由发出感叹,以溪水的澄静来照应自己久已恬然的心境,将自己耽情山川、意欲归老自然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①

渭川田家

王维②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

③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④吟《式微》。注释①渭川:即渭河,发源于今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陕西凤翔、西安、渭南、大荔等县市,从潼关入黄河。②墟落:村庄,村落。③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秀:麦子扬花称为秀。④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一诗,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表明了诗人意欲归老田园。式:发语词,无实际意义;微:衰落,衰败。赏析

晚年的王维,深居简出,沉酣于辋川别墅的优美风光之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因而田园风光,成为了王维晚年诗作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羡慕田家的闲逸为诗的主旨,着重描写了夕阳村落,牛羊下山、野老候门、麦秀雉鸣、蚕眠桑稀、田夫荷锄等一系列田园风景,原本极为平易的事物,却被王维信手拈来,意味盎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归村的情景。在观察村庄景象的时候,使人发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诗人十分感慨。

全诗内容上的重心就在“归”字上,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诗人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丘为

丘为,或作邱为。唐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玄宗天宝初年中进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奉母至孝,甚为时人所称,年八十余致仕,母犹健在。诗与王维、刘长卿诸人多有唱和。卒年96。丘为诗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十三首。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①②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③④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⑤⑥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⑦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注释①茅茨(cī):茅草屋。②扣关:敲门。③巾:覆盖。柴车:破旧的车子。④黾勉(mǐn miǎn):勉力;尽力。⑤契:惬意,满意。⑥荡:舒畅,欢畅。⑦兴尽:语出《世说新语》:“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赏析

丘为这首诗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访隐居的朋友而未能见上,应该是一件很令人感到失望的事,而丘为在诗中却在“兴”字上点睛,虽友人未曾谋面,而山中景色,令诗人大饱眼福,失望被彻底清除掉了,乘兴而来,兴尽而归,此中别有一番滋味。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的深山绝顶“茅茨”之中,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三四两句,写到寻人不遇,扣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作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远路相寻,差池不见,失望之心不能没有。随后笔锋一转,荡去寻人不遇的失落感,将眼光放在了西山的风景之上,从怅惘之中而推出钦羡的味道来。并且在没有宾主之欢的情况下,仍然感到了心旷神怡。寻人不遇而遇佳景,亦是人生一大快事,兴尽下山,了无牵挂。该诗的变化腾挪,极为巧妙,用语遣词,平实朴质,给人一种新境界和新感受,信笔书来,使读者亦如置身于西山之中。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唐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字孝通。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中进士,曾先后任宜寿尉、右拾遗、集贤院侍制等,官终著作郎。工诗,尤善描写风景及方外之情。后弃官归隐,终老其江东别业。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二十六首。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①②③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④为持竿叟。注释①际夜:黄昏傍晚。②南斗:星名。南斗六星,总称斗宿。③弥漫:茫茫无尽的样子。④持竿叟:渔翁。赏析

綦毋潜推崇佛教,因而在诗中多有方外之言。唐代殷璠评价他说:“拾遗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桑门之说,于己独能。至如‘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钟声和白云’,历代少有。借使若人加气质,减雕饰,则高视三百年之外也。”殷璠的称赞未免过誉,但是从这首诗里确实能感受到綦毋潜的脱俗之处,清丽之笔,即景生情,随处触发。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游若耶溪,具体时间是傍晚时分。开篇“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这支配着诗人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游若耶溪只是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晚风吹行舟”一句,既点明了具体时间,又突出了“泛”字的意义。接着诗人用“花路”指明春季,用南斗指代若耶溪的地理位置。接着在舟摇水漾之际,诗人看到潭烟缥缈,林月低垂,转念之间,便对人生发起了感叹,由景及情,在欣悦之余又有了一丝惆怅,溪水之上,倘若能持竿垂钓,便成了诗人的愿望。

诗人超然出世的思想给若耶溪的景敷染了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由于诗人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意境。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少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举博学宏词,授汜水尉。因事贬官岭南,北迁江宁丞,晚年又贬为龙标尉,因此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后,避乱还乡途中,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以七绝见称于世,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卷。①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②③④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荏⑤⑥⑦⑧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⑨何,微风吹兰杜。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少府:官名,县尉的别称。②帷:窗子上的帘幕。③清辉:月光的借称。④演漾:流水晃动的样子。这里指月光的摇晃。⑤盈虚:指月亮的圆缺。⑥澄澄:清光。⑦美人:借指崔少府。⑧越吟:语出《史记·张仪传》:“凡人之思故,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这里用的是山阴故事。⑨兰杜:指气味清芬的兰花杜若。赏析

玩月思人,玩月思友,固是人之常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聚散无常,今古不变。王昌龄同从弟玩月而思友人,情深意切,思绪缠绵。

诗的首句点明地点“南斋”,二句直接写“月”。“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月影在窗,清光如水,“玩”字的意味便在这里表现出来。情景如画,由景生情,“忆山阴崔少府”这一主题便自然而然地被引申出来。同样以月光为媒介,将南斋和越两地联系起来,中间虽远隔千里,但是少府的清芬如兰杜一样,被微风吹来。诗人忆朋友,一则抒发相思之苦,一则称誉其道德文章,王昌龄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在后代的评论中,王昌龄的诗获得的称颂是很高的,例如《袌碧斋诗话》中这样谈道:“王龙标诗务为清超,少沉苦,其源盖出于江文通。至所为七古,以雄直之气,改初唐轻艳之风,与东川并为时杰。”在这首诗中,其总体特征就是王昌龄所秉持的清超之气。常建

常建,生卒籍贯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擢进士第,代宗大历年间曾任盱眙尉,后隐居鄂州武昌。《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①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注释①谢时:辞别俗务。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王昌龄的隐居之处,佳山幽景,直似福地洞天,一宿之后,诗人也产生了同王昌龄隐居的念头。即景生情,情随景异,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清溪”、“孤云”点明了王昌龄隐居的地点,溪深不测,孤云围绕,清雅幽静之中别无一丝俗物。“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作为这首诗中的名言警句,将诗人宿于王昌龄隐居的夜景全面烘托出来,就连那松际微月的清光也似乎对主人有意。五六两句将夜的清幽表现得淋漓尽致。“宿”、“滋”无疑便是“诗眼”了。对于山中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亲身感受,最终将自己意图隐居的念头引了出来,与西山鸾鹤为群,无形中带有了一种向对方询问的意思。

常建的诗以清雅高妙见长,诗中不乏名言警句。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写道:“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诗似初建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本名浩,字浩然,以字行。少年时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曾游京师,举进士不第。孟浩然以诗名,诗作多以山水景物、旅途风光为题材,抒发个人怀抱。孟浩然尤其受李白、张九龄、王维等人赞赏。张九龄出镇荆州时,曾经辟他为从事。开元末,病背疽卒。有诗集四卷行世。①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②③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④⑤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⑥⑦,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注释①兰山:即石门山。据《名山记》载:“石门山在四川庆符县治南,林薄间多兰,故一名兰山。”张五:名子容,行五,是诗人的好友,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②“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孟浩然化用了南朝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③登高:古时重阳节的一种习俗。据《续齐谐》记载,费长房让桓景九月九日囊茱萸登高以避祸,这就是重阳登高的由来。④“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这两句的意思是因为薄暮而忧生愁至,因见清秋而兴致盎然。⑤沙行:行走在沙滩上。⑥荠:野菜的一种,这里是形容天边的树细小如荠菜。⑦重阳:即九月九,因为在《周易》中九是阳数,九月九日,在日月上都应了阳数,故称“重阳”。赏析

孟浩然年少时便隐居于鹿门山,对于隐居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对山水的描写,孟浩然总能表现得挥洒自如。这首诗在题目中关键是一个“寄”字,由于“寄”的缘故,只能是相望而不相见了,在望的过程中,只有归村的人在眼中,而友人张五却望不见,因望不见而寄诗邀请,约他重阳载酒,同来登高。

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说明了登山这一事实,在描述景物的同时,也将诗人的心情表述了出来。五、六两句则点明了季节,正是秋天的薄暮时分。七、八两句则以望中只见归村人而反衬出不见张五,九、十两句在承接上文的同时,笔锋一转,由人写到了景上,“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诗人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没有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结句时,诗人以“何当”再转笔锋,说出自己的期望,同时也是回应诗题中的“寄”字,并以“重阳节”照应“秋登兰山”。这首诗章法严谨,韵格工整,尤其是“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被认为是孟浩然的名句之一。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①②③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④宵劳梦想!注释①山光:山头的日光。②池月:池塘边的月亮。③轩:带窗子的长廊、房间,这里借指窗子。④中宵:夜半时分。赏析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园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匹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王士源对孟浩然的称赞,颇为尽实。作为唐代五言诗的大家,孟浩然的诗的确可以用“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来概括。

从全诗对景物的描写来看,是夏日傍晚的景象。在夏日消暑的时候,思念知心老友,可惜眼前并无此人,素琴也无心弹,即使是美景良辰,也被辜负掉了。但诗人心中仍有一丝希望,希望在梦中能与老友相会。

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是点明了时间,开篇便遇景入咏,“忽”字、“渐”字二字妙用,将夕阳西下、素月东升的黄昏景象概括出来,夏日西落,用一“忽”字将诗人畏暑的心理直接表达,用一“渐”字,则新月娟娟,晚凉渐至。接下来三、四两句写诗人浴后散发,开轩纳凉,一种闲适、快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五、六两句将荷香、竹露容纳进来,风吹荷香,露响清韵,可谓静中含动,愈见依水亭台那一片静寂。这般美景良辰,对于诗人而言,便有了许多感慨,沉浸在美景中之后,俗念顿消,杂思不起,意欲手挥素琴,倾吐心声,但又想到没有知音,那弹琴的心思也淡漠了,由景及琴,由琴及人,从闲适快意中生出一种因怀友人不见的惆怅来。结尾二句,将诗的主题全面铺开,希望夜半清宵,魂梦之中也能与友人清话高谈,诗人将余韵置于有情之梦中去了,更显得滋味悠长。

孟浩然极会抓住生活中的诗意成分,营造一种闲适优雅的氛围,遣词造句,使得各种感觉皆能细致入微。文字如风行水上,层层波动,境意双合,浑然一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李白

李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因为其先人隋代末年流寓西域,因此李白出生在当时安西都护府所属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神龙初年,迁居蜀中绵州彰明县青莲乡。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初年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等人推荐,任翰林院供奉。以蔑视权贵,遭谗出京,游历江湖,纵情诗酒。因参与永王李璘幕府,李璘叛乱被杀,李白也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依族人李阳冰,不久病逝。有《李太白诗集》三十卷行世。

春思

李白①②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③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①燕(yān):指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②秦:今陕西省地。③罗帏:罗布做的帷幕。赏析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关于思妇的,其中这首《春思》就是比较著名的。“春”字在古代,既可以解释为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理解为男女之间爱情的代名词,况且古人说“春女思,秋士悲”,从这里也将题目结合了起来。“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这是诗人对《诗经》中“兴”的手法的运用,并且都是春天的景物,但是“燕”字和“秦”字则明确地告诉人们两种不同的地理观念,草碧、桑绿本来很正常,但是燕、秦的比拟则一下子拉大了空间距离。那么这就营造出了一种“思”的氛围,仲春时节,秦桑低垂,秦地的思妇看到这一景象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远戍燕地的丈夫,那里也该是碧草如丝的情景了吧!何况丈夫看到那碧丝般的青草,也一定会起归来的念头。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并且取得了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效果。可以说在这一句中“兴”的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以两地春光兴两处相思的效果,将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和夫妇间的真挚感情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三、四两句承袭上文,将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这一情感活动表达了出来,上文从两处着笔,此句亦是如此,在兴句的触发下,此句将主人公的感情进一步深化。元人萧士赟曾评述这一段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很准确地抓住了感情的浓密之处。五、六两句则意在表达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执著,春风吹罗帷,如同外物的诱惑,而主人公则申斥春风,很微妙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情态,以此作诘,妙不可言。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就在打破了人们惯常的逻辑思维方式,营造了一种无理而有情的氛围,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内心中复杂的情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①②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③④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注释①将:相依相偕的意思。②徘徊:形容月亮移动不进的样子。③无情:忘情。④邈:高远。云汉:银河。赏析

李太白天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襟怀如此,即使明月身影,亦复含情交欢,这首《月下独酌》在思想上就表现了太白的这一气势。在手法上,则采取个人独白的形式,自破自立,使得诗情波澜起伏,几近乎天籁始发,声潮澎湃。

首句表明诗人在花间独酌,孤苦“无相亲”,在这种极其无聊的场景中,诗人突发奇想,将天上明月、月下身影都拉进了酒场之中,于是花间冷清清的场面被打破了,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尽管场面上热闹了,但是月亮毕竟是不解饮酒的,影子只是静静地依在身边,这一情形极似“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陶潜《影答形》)的情景。月和影本是诗人的客人,然而它们都不解饮酒,于是在这一不解之时,便了却了前面一桩公案,同时也由一种“热闹”中回归空寂。但这时的诗人已渐入醉乡,歌中月在徘徊,舞时身影散乱,醒时欢欣,醉后分散,聚散离合之际,仍是那样一往情深。在结尾处,诗人以“忘情”之心,将月与影这等无情之物赋予感情,无情是短暂的,有情则是恒远的。

在《月下独酌》这首诗中,诗人极力营造一种热闹欣悦的场面,但是这仍然不能掩藏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这首诗与诗人的另一首《春日醉起言志》是同一境况:“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可见诗人是何等的孤独苦寂!①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②③④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⑤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⑥⑦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⑧机!注释①斛斯:复姓。其先居广牧,世袭莫弗大人,号称斛斯部。②碧山:指终南山。③顾:回头望。④翠微:指青绿色的山气。⑤及:到。⑥挥:倒去酒中余沥的动作称为挥,此处指高兴地饮酒。⑦河星:银河中的星辰。⑧机:机心,机巧。赏析

李白的诗不是一味豪放,在他的作品中,还有细腻清雅的一面,有一种平淡爽直的风格。这首田园诗就是这一风格的具体表现。

李白作这首诗时,正在长安任翰林院供奉。在长安的繁华中,诗人内心还是很枯寂的,从这次月夜去终南山访斛斯山人的经历中就能感受到。首句“暮从碧山下”,一个“暮”字便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引申出来。“山月随人归”,月能依人,亦是多情。回顾青山,苍苍暮色,却将诗人对山的依恋表达了出来。四句诗中,笔墨凝练,神色盎然。接下来“相携及田家”表明诗人漫步于山径而遇到斛斯山人,“相携”二字,说明二人情谊密切,而“童稚开荆扉”则在情理之中了。“绿竹”二句,则是诗人步入山人庭院,将眼中所见到的恬静的田园景象描绘出来。诗人的心情因为知己和田园佳景而兴奋起来,高谈同快,美酒共挥,醉里情浓,长歌遏云,直教群星疏落。寂籁更深,星稀月淡之际,转至“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酒后风味,将人世机心一扫而空,从而显出一片淡泊恬然。

李白的田园诗风格与前人迥异,他喜欢着意渲染,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清俊中复有一股豪气,狂态喷薄,溢于纸上,这些都能从这首诗中感受到。韦应物

韦应物(737~791),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义博。年少时荫补右千牛,历官高陵尉、洛阳丞、京兆功曹。“安史之乱”后失官,更折节读书,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性行高洁,诗如其人,闲淡简远有如陶潜,世称“陶韦”。与顾况、刘长卿多有唱和,有《韦苏州集》行世。①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②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③④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注释①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洲。②广陵:古代对扬州地区的称呼,唐代为郡,即今江苏扬州。③波上舟:比喻世事飘浮不定。④沿洄:顺流而下称为沿,逆游而上称为洄。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离开广陵回洛阳的途中,与朋友相别时写的,“亲爱”一语,足见感情深厚,同时广陵的烟树与残钟又引起诗人要写诗寄元大。“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这十字是韦应物这首诗中的名言警句。船下江中,烟雾缭绕,回顾广陵城,树影模糊,同时钟声乍起于寺院,钟声树影交织在一起,加上朋友分离的矛盾心理,越发表现出感情色彩的强烈,这是客观形象受到感情色彩照射后产生的特殊效果。从这里进一步引申下去,别离相遇,原本极其平常,世事沉浮,如同浪里孤舟,漂荡无依,一方面这是诗人离别时的自我解嘲,另一方面也是对友人的劝慰。

这首诗深切反映了诗人擅长运用的艺术手法:外似平淡,内则深厚。①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②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释①全椒:县名,在今安徽东部、滁河上游。②煮白石:据《云笈七签》记载,道家有“煮五石英法”,每年九月初九,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入锅里熬煮。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的名篇,乍看似无惊人句,实则如秋水凝碧,泠然清澈,后代评家极为推崇。

诗题《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个“寄”字首先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思念之情。“今朝郡斋冷”,既表明了天地的严寒,又表明了诗人心中的枯寂冷漠,那么这样的时候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诗人想象道士在涧底樵采荆薪,归去熬煮白石,“煮白石”三字恰将道士的身份点明,同时也紧扣题目。道士在严寒中修炼,尝尽艰辛。诗人思念老友,在这寒冷时节,欲送去一瓢酒,以驱赶凄风冷雨带来的寒冷,但是落叶满山,欲寻无迹。语言虽然平淡,但是诗人情感上的那种跳荡和反复,在这种情感的复杂变化中,通过诗人的想象,创造了一幅秋气萧索、满山霜叶、人迹绝无的空山野壑图,其中意境深远,情味悠长。

这首诗情景交融,于萧疏中见空阔,于平淡中见深挚。苏东坡特别喜欢这首诗,并有和作。《岘佣说诗》中指出:“《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

送杨氏女

韦应物①②③

永日方慽慽,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沂轻舟。尔④⑤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⑥⑦⑧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

⑨⑩⑪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⑫泪缘缨流。注释①慽慽(qī):悲苦忧愁的样子。②有行:即出嫁。《诗经·国风·邶风》里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③沂:同溯,逆流而上的意思。④无恃:幼而无母称为无恃。《诗经·小雅·蓼莪》中说:“无父何怙,无母何恃。”⑤幼为长所育:这句诗下面韦应物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因为两个女儿都是幼年失母。⑥义往难复留:按照古礼,女子二十而嫁,应该出门,不能再留。⑦内训:古时教育女子的书。⑧令:美好善良的意思。⑨仁恤:仁爱怜恤。⑩资从:即嫁妆。⑪容止:容貌举止;猷:法度。⑫缨:帽子上的带子。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给杨氏的女儿出嫁时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同时又不厌其烦地对女儿进行劝慰,而所有这一切的主因则是女儿自幼失去了母亲,一切情感都是由此而发的。

根据新近出土的韦应物亲笔撰写的妻子元苹的墓志铭记载,韦应物的妻子元苹生于开元二十八年(740),16岁时嫁给韦应物,婚后育有二女一男。大历十一年(776),年仅36岁的元苹病逝。当时,小女儿只有5岁,儿子出生仅有几个月。妻子去世后,韦应物没有续弦,只身抚养儿女。他的长女后来嫁给了大理评事杨凌,这首诗就是写在大女儿出嫁的时候。诗中除了对女儿的谆谆教诲之外,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亡妻和女儿的深厚感情。令人痛惜的是,在韦应物去世的同一月,年方及笄的小女儿也遇疾身亡。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说明女儿出嫁这件事,字里行间,充满了伤感,“永日方慽慽,出行复悠悠”,这是何等的让人感慨。按理说女儿出嫁是一件令父亲高兴的事,为什么会这样伤感呢?在接下来的行文中,交代了伤感的原因,女儿年幼失母,诗人在抚养过程中更加慈爱温柔。况且小女儿是大女儿抚养大的,那么临别时那伤感更是十分强烈,因此诗人写到“两别泣不休”。但伤感终归伤感,到了年龄出嫁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诗人心中仍然有很多担忧,自幼失母,缺乏母亲的教导,那么奉侍公婆能不能到位?但又想到婆家门风很好,女儿是不会受到过分责备的。接下来诗人对女儿进行了一番劝慰,虽然嫁妆并不丰盈,但是诗人仍希望女儿遵守妇道。最后诗人仍将笔墨注于伤感之中,当他看到幼女伤心落泪,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

这首诗语言平淡而感情真挚,充分显示了诗人作为父亲的情感,至性使然,因而诗中无须丝毫修饰,絮语之际,沁人心脾!①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②③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④⑤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注释①盱眙县:即今江苏盱眙,唐属泗州。②淮镇:淮河边的市镇、集镇。③舫:带舱室的船。④芦洲:生满芦苇的水中陆地。⑤秦关:即关中,诗人是长安人,秦关即指诗人的故乡。赏析

夕阳西下,烟渚泊舟,正是客愁思乡时候。这首诗中韦应物以高超的写景手法,于景中生情,情中变景,营造了一种萧索悲凉的客途景象。

诗的一二句将诗人停船淮河上的情景表达了出来,“落帆逗淮镇”,一个“逗”字,将诗人日暮时分暂停淮河边上的情景表现得极为确切,“停舫临孤驿”,一个“孤”字,已经透出了一种凄冷荒凉之感来。推而广之,风起日落,这种荒凉之感在淮河之上进一步加强。日落风起,人归城郭,雁下芦洲,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一连六句写景,在这种景象之中,人的情感最容易产生波动,尤其是乡愁,便会在无形中向人袭来,乡愁让诗人难以入睡,而钟声也在这时响起,搅扰着那充满乡愁、难以入睡的孤客。

韦应物的五言诗的确很受后人推崇,他将情景巧妙地结合,总能给人一种清朗高古之气。《观林诗话》中谈到:“近世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文,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信为确评。岑参

岑参(715~770),唐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太宗时功臣岑文本之孙。天宝三载(744)进士,天宝八载(749)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又随封常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年(757)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卒于成都。岑参之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360首,尤以边塞、军旅诗为佳作,风格近于高适,后世称“高岑”,有《岑嘉州集》行世。①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②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

③④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⑤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⑥⑦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⑧⑨⑩⑪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注释①薛据,河东宝鼎(今山西万荣)人,唐玄宗开元进士。天宝六载(747),登“风雅古调”科,历官司议郎、祠部员外郎、水部郎中,后隐居终南山。能诗,与王维、杜甫等友善,约卒于大历初年。慈恩寺:旧址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今位于陕西西安南郊,唐僧玄奘曾住于此。浮图:即塔,即今慈恩寺大雁塔。②蹬(dèng)道:即塔中的阶梯。③神州:原指中国,这里指京都,左思诗有“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之句。④峥嵘(zhēng róng):高耸的样子。⑤驰道:驰马所行之道,这里指御路。⑥关中:函谷关以内,即今陕西中部地区。⑦五陵:即汉五陵,包括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西安北部。⑧净理:清净涅槃的佛家道理。⑨胜因:佛教用语,即善因,智顗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说:“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道路、凭藉)。”⑩挂冠:即辞官归隐。语出《后汉书·逢萌传》:“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⑪觉道:悟道。赏析

岑参在唐代,以七言歌行最为出名。除七言之外,五言诗亦别有气象,超群拔俗。《全唐传》岑参小传中说:“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景,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筠何逊焉。”

慈恩寺大雁塔在唐代是文人萃集的地方,进士题名在这里被认为是一桩盛事,而文人登高览胜,南瞻终南、太白,回望五陵、北原,友朋联袂,实属快事。这首诗是岑参与友人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大雁塔时写的。“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这两句是诗人未入塔之前,从下面仰望大雁塔的情形,“涌”和“耸”两字则形象地说明了大雁塔拔地而起,气势不凡。紧接着诗人叙述了进入塔中以后的感受,同时也说明了大雁塔的高峻,“出世界”、“凌虚空”,这样的想象手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突兀压神州”到“万古青濛濛”这一大段文字主要描写的是登上大雁塔后的所见所闻,由近及远,先后描写了塔身、驰道、连山、北原,整个长安城及其周边都涌现在诗人的眼前。在这美景的召唤下,诗人突然了悟,心灵也达到了一种灵澈的境界,或许只有挂冠学佛才能让诗人永久地享受在这美景中的怡悦。

全诗气势磅礴,层次分明,由上及下,由近及远,所见所闻,包揽无遗,情景交融,针严线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物我两忘的感觉。同时也反映出了岑参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初唐诗人杜审言孙。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举进士不第。安禄山陷长安,杜甫至凤翔任左拾遗。后弃官入蜀,严武推荐他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逝后,杜甫出蜀入湘,病殁于衡阳至耒阳的湘江途中。杜甫工诗,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语言精练,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有《杜工部集》行世。

望岳

杜甫①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③④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③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④会当:一定要。赏析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当时诗人来到泰山脚下,仰望五岳之首,写下了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这首诗。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蓬勃朝气。“望”字是全诗的核心,但诗中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见泰山,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的仔细观察、揣摩后得出的答案,语出惊人。没有落入俗套地去写泰山的峻拔高耸,而是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因长时间望着,诗人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这两句极富启发性和象征意义。可以看到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少年抱负,固自不凡。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①

赠卫八处士

杜甫②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③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④⑤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注释①处士:指隐居的人。②参与商:参、商是两个星宿的名字,彼出此没,永远不得相见。据《左传》记载:“高辛氏有二子:曰阏伯,曰实沈,日寻干戈。帝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故参为晋星。”③父执:父亲的好友。执:朋友。④觞(shāng):酒杯。⑤故意:故交的情意。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从东都洛阳返回华州,在途中,他走访了友人卫八处士,并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起首四句,以参商二星作比拟,来说明人生相见之难,从而发出了“今夕复何夕”的感慨,来表示同聚灯光下的喜悦之情。在这悲欣交集之际,强烈的人生感慨已经渗入到了诗篇之中,同时也隐含了“安史之乱”后对时代的哀叹。事过时迁,人的变化最易感受到的就是客观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人生、世事的变化如此迅速,不由产生了一种惋惜、惊悸的心情,而到了询问亲朋故友的下落,则又半入鬼簿,惊呼之际,心热如火,乱后幸存,痛伤其何!这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入叙事,但无处不充满对世事的感慨和喟叹。

二十年光阴如电,生来聚首,朋友已从未婚少年成了儿女成行的老者,这当中无疑是对倏忽之际已迟暮的喟叹。“怡然敬父执”到“驱儿罗酒浆”四句,即表现了友人儿女的活泼可爱、彬彬有礼,其中格外真挚。接下来“剪春韭”、“炊黄粱”,举觞痛饮,既可见友情的深厚,又可见心情的激动。但是欢会之余,又考虑到明日重别,只能哀叹世事茫茫,其中低回委婉,耐人寻味。

此诗平易近人,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感而发,顺手成文,转承之际,气氛浓郁。因此清代张上若评价道:“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

佳人

杜甫①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②③④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⑤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⑥。注释①绝代有佳人:此句即化用汉《李延年歌》中“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②转烛:形容世事变化迅速。③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④鸳鸯:水鸟,雌雄相依,未尝分离,常用来比喻新婚夫妇。⑤掬(jū):两手捧取叫掬。⑥修:长。赏析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诗一开头,便引出这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接着以“自云”领起,佳人身世遭遇,令人感慨。她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兄弟虽居高位,但惨死于乱军之中。在这人情世态冷暖炎凉的社会里,命运对她格外残酷。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夫婿无情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声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女主人公的长篇独白,边叙述,边议论,倾诉个人的不幸,慨叹世情的冷酷,言辞之中充溢着悲愤不平。尤其是“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对照,使人想见她声泪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主人公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独向深山而与草木为邻了:茅屋需补,翠袖称薄,卖珠饰以度日,采柏子而为食;首不加饰,发不簪花,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形容憔悴,内心哀怨。佳人境遇,苦不堪言。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诗人叙述佳人命运,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笔调含蓄蕴藉。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梦李白二首

杜甫其一①②③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④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⑤⑥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⑦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⑧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⑨⑩⑪⑫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⑬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注释①恻恻(cè):悲痛的样子。②瘴疠(zhàng lì):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李白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因永王李璘事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一带),故称江南瘴疠地。③逐客:被判流放的罪人。④罗网:当时李白因永王事尚被拘禁在浔阳狱中,故称罗网。⑤“路远”句:诗人怀疑李白已死,不然中途遥远,除却魂魄,何以能到。⑥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词。⑦蛟龙:即蛟,因其形似传说中的龙,故称蛟龙。⑧局促:拘束,窘迫。⑨冠盖: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⑩憔悴:困苦不得意的样子。⑪恢恢:广大无边的样子。语出老子《道德经》:“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网即天理。⑫累:牵累,牵连。⑬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里化用了阮籍的“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和庾信的“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赏析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二年(759)春遇赦放还,回到江陵。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流放之事,不知赦还之情,忧心拳拳,因而成梦,这两首诗记录的就是梦中的情景,分别记述了梦前、梦中、梦后,仇兆鳌在《杜诗集注》中认为两篇皆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

这两首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白生死叵测的关切,又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第一首一开始便如寒风乍起,气氛悲怆,“生别”、“死别”,生死相应,足见别后之痛。故人之梦,当是长久想念的结果,倏尔乍见,诗人是何等喜悦,但转念又想到友人还在罗网之中,为什么能到这里,难道是展翅飞来?但又担心是亡魂入梦,喜后仍悲,欲信还疑,诗人的心里是何等复杂。关山路远,“枫林青”,“关塞黑”,他应当是艰辛备尝,忽而梦醒,屋梁落月之际,似乎仍可见友人音容依稀。这是一种错觉,但是诗人的内心里仍在祈求友人平安归去。同时这里也化用了《楚辞·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就是“魂来枫林青”的出处,更突出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担忧。

第二首则是承上篇后数日写的,起首运用诗家比兴常例,从“浮云终日行”至“情亲见君意”,足见两人肝胆相照,形神相映,这里和上一首起首是极相似的,诗人推己及人,衷情至重。接下来六句通过诗人对梦中李白的动作、形貌、语言的着意刻画,直教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紧接下来六句,诗人见到梦中李白的形象,感触甚深,醒来之后,诗人愈愤懑,愈不平,所有情感涌出笔端,沉重嗟叹之中,既寄托了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又包含着深厚同情。所以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

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异工而同曲的,相关而不雷同,整篇之中,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元结

元结(719~772),唐鲁县(今河南鲁山)人。字次山,号漫叟。曾著《元子》十篇,故又称元子。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进士,肃宗时,曾上《时议》三篇,官至监察御史、道州刺史。元结继陈子昂之后,反对六朝骈俪文风,致力于古文写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曾著有《浪说》七篇、《漫记》七篇,今有《元次山集》行世。并序

贼退示官吏

元结①②【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③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④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⑤⑥⑦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⑧⑨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注释①癸卯: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②西原: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扶南乡附近。道州:今湖南省道县。③永:今湖南省永州市。邵:今湖南省邵阳市。④诸使:指唐代设的租庸使。⑤井税:田赋,即农业税。⑥戎旃:原指军队中的旗帜,借指军队。⑦典:镇守,治理。⑧委:放弃。符节:做官的印信。⑨刺:撑。赏析

这首《贼退示官吏》是元结任道州刺史时的作品,其中心在于反映社会现实,同情百姓疾苦,意味深沉,情感激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