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1卷(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11:53:23

点击下载

作者:秦大同、谢里阳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1卷(第二版)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1卷(第二版)试读:

前言

前 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自2011年3月出版以来,赢得了机械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专业师生广泛的青睐和好评,荣获了2011年全国优秀畅销书(科技类)。同时,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域重要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还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出版距今已经8年,在这期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尤其是2015年国家部署并颁布了实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发布了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实施指南”,为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一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规划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全面体现创新、智能、节能、环保的主题,进一步呈现机械设计的现代感。鉴于此,《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被列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在本版手册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广泛深入机械制造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调研,听取各方面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的根本宗旨:一方面,新版手册进一步加强机、电、液、控制技术的有机融合,以全面适应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系统设计开发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工程设计软件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新版手册继续促进传动设计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将各种新的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全面融入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际工作中。《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共6卷35篇,它是一部面向“中国制造2025” ,适应智能装备设计开发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应用三部分内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 权威性。《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域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 现代感。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智能化、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数字化设计等内容。(1)“零件结构设计”等篇进一步完善零部件结构设计的内容,结合目前的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增加3D打印工艺下零件结构设计的相关技术内容。“机械工程材料”篇增加3D打印材料以及新型材料的内容。(2)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各篇增加了新型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及其应用技术,例如“滑动轴承”篇增加了新型的智能轴承,“润滑”篇增加了微量润滑技术等内容。(3)全面增加了工业机器人设计及应用的内容:新增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篇;“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篇增加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的内容;“机构”篇增加了自动化机构及机构创新的内容;“减速器、变速器”篇增加了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选用设计的内容;“带传动、链传动”篇增加并完善了工业机器人适用的同步带传动设计的内容;“齿轮传动”篇增加了RV减速器传动设计、谐波齿轮传动设计的内容等。(4)“气压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篇重点加强并完善了控制技术的内容,新增了气动系统自动控制、气动人工肌肉、液压和气动新型智能元器件及新产品等内容。(5)继续加强第5卷机电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除增加“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篇外,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篇充实扩充形成“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篇,增加并完善了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增加智能装备系统开发实例等。“传感器”篇增加了机器人传感器、航空航天装备用传感器、微机械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的技术原理和产品,加强传感器应用和选用的内容。“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篇和“电动机”篇全面更新产品,重点推荐了一些新型的智能和节能产品,并加强产品选用的内容。(6)第6卷进一步加强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应用的内容:在3D打印、数字化设计等智能制造理念的倡导下,“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篇全面更新,体现了“智能工厂”的全数字化设计的时代特征,增加了相关设计应用实例。

增加“绿色设计”篇;“创新设计”篇进一步完善了机械创新设计原理,全面更新创新实例。(7)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 实用性。新版手册继续加强实用性,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机械零部件数据资料主要依据最新国家和行业标准,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供设计人员参考;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部分,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编写——注重产品如何选用,摒弃或简化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结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呈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查阅使用,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为了进一步增加手册的承载容量和时效性,本版修订将部分篇章的内容放入二维码中,读者可以用手机扫描查看、下载打印或存储在PC端进行查看和使用。二维码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将被废止的旧标准(新标准一旦正式颁布,会及时将二维码内容更新为新标准的内容);部分推荐产品及参数;其他相关内容。

4. 通用性。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智能装备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等,既适用于传统的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选用,又适用于智能化装备的整机系统设计开发,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 准确性。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力求准确可靠,方法、工艺、技术力求成熟。所有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产品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 全面性。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一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因此,本手册力求实现零部件设计与整机系统开发的和谐统一,促进机械设计与控制设计的有机融合,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完美统一,以全面适应新时代机械新产品设计开发的需要。

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新版《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主  编第1篇 机械设计基础资料第1章 常用资料和数据1.1 常用字母表1-1-1 常用字母注:1.名称栏内的汉字注音是按普通话的近似音,二字以上的要连续读。2.汉语拼音中“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3.前面没有声母时,韵母i写成y,韵母u写成W。1.2 国内及国外标准代号表1-1-2 国内及国外标准代号①ISO的前身为ISA。②ANSI的前身为ASA,USASI。注:1.标准代号后加“/T”为推荐性标准;在代号后加“/Z”为指导性技术文件,如“YB/Z”为冶金部指导性技术文件。2.中国台湾省标准代号是CNS。3.ZB是原国家专业标准,其后带有A、B、C、…、Y字母,表示不同专业的标准,如ZBY为原机械部仪器仪表标准,这类标准有部分已经变更或正在变更为新标准。1.3 机械传动效率表1-1-3 机械传动效率1.4 常用材料的密度33表1-1-4 常用材料的密度  g/cm(t/m)1.5 松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表1-1-5 松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1.6 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表1-1-6 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7 摩擦因数表1-1-7 常用材料的摩擦因数①静摩擦因数。②动摩擦因数。注:1.表中滑动摩擦因数是摩擦表面为一般情况时的试验数值,由于实际工作条件和试验条件不同,表中的数据只能作为近似计算参考。2.除①、②标注外,其余材料动、静摩擦因数二者兼之。表1-1-8 各种工程用塑料的摩擦因数①表示黏滑运动。表1-1-9 物体的摩擦因数注: 表中滚动轴承和轧辊轴承的摩擦因数为有润滑情况下的无量纲摩擦因数。表1-1-10 滚动摩擦因数μ(大约值)k注:表中数据只做近似计算。1.8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表1-1-11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①指0~100℃范围内测得的热导率及比热容数值。注:表中的热导率及比热容数值在20℃时测得。1.9 常用材料的线胀系数-6-1表1-1-12 常用材料的线胀系数  10℃1.10 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表1-1-13 液体材料的物理性能表1-1-14 气体材料的物理性能①表示该项是在t=100℃时测出的。注:1.表中性能数据在101.325kPa压力时测出。2.表中c表示比定压热容,c表示比定容热容。pV1.11 机械传动和摩擦副的效率概略值表1-1-15 机械传动和摩擦副的效率概略值1.12 各种传动的传动比推荐范围(参考值)表1-1-16 各种传动的传动比推荐范围(参考值)第2章 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2.1 法定计量单位2.1.1 国际单位制(SI)单位表1-2-1 国际单位制(SI)单位(GB/T 3100—1993)注:1.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下同。2.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下同。去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单位名称的简称。无方括号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匀全称。3.除特殊指明者外,符号均指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所规定的符号以及国际符号,下同。4.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2.1.2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表1-2-2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可与SI并用)注:1.平面角单位度、分、秒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应采用(°)、(')、(″)的形式。例如,不用°/s而用(°)/s。2.升的两个符号属同等地位,可任意选用。3.公顷的国际通用符号为ha。2.1.3 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量单位表1-2-3 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量单位(GB/T 3102.1~3102.7—1993)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