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30 06:03:02

点击下载

作者:田梓蓉 韩杰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手册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手册试读:

前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亚科的护理工作也在不断拓展,同时,由于大众对健康认识的提高,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临床护理工作者都期盼有一本系统介绍本专业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知识的书籍。为此,我们特编写了此书。

本书内容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概述,介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技巧、组织实施等内容。第二章为专科检查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耳鼻喉科11项临床常见的专科检查等。第三章为专科操作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涵盖耳鼻喉科最常见的8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等。第四章为围术期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分别介绍了耳、鼻、咽喉、头颈4个亚科常见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健康教育。第五章为门急诊常见疾病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着重介绍耳鼻喉门急诊常见的9种疾病。本手册全面细致地分析专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临床实践出发,对耳鼻喉科各环节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在总结不同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经验的同时,也结合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业务,使书中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医疗技术发展更紧密贴合,使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内容更加全面、详实。

本手册不仅可以用于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还可以成为从事专业临床护理教学和管理的工作参考。本手册凝聚了北京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专家的宝贵经验和心血,涉及内容全面、详尽。谨此,特向为编写本手册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及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由于篇幅及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也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田梓蓉 韩 杰2018年10月第一章 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概述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

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者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系统教育,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配合治疗和恢复健康的行为,以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疾病,以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活动,它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只有严格执行健康教育程序,才能达到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的目标。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等;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按教育的目的或内容可分为疾病护理健康教育、营养护理健康教育、生理与病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二、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回顾

早在南丁格尔时代,护理工作就包括患者健康教育。随着近代医学模式、健康概念、疾病谱的转变,医疗服务体系中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对患者健康教育消费-效益概念的认知,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等多种因素促进了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患者健康教育就成为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三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患者健康教育已规范化和程序化。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推广、实施整体护理,护理健康教育也将逐渐规范化和程序化。三、护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健康教育已形成规范的体系,是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医院有疾病、特殊检查、手术、出院指导、环境介绍等方面指导材料,以及幻灯片、平板电脑等配套的教育设施。有的医院还成立了患者教育资源中心,向患者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材料,以满足各类患者的需要;社区及网络也为健康教育提供了方便。自1986年以来,我国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号召,卫生部明确指出要在全国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医院在健康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有利条件:医院是医疗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实体机构,有上门求医的患者和负责地段保健的社区医务人员,他们都急切、自愿地接受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受教育时间;医院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是医院健康教育由患者向社区的扩展,是院内教育向院外教育的延伸。医院参与并做好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具有其他单位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也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整体护理,患者的健康教育便成为护士的责任之一。由于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慢,对现代护理认知相对滞后,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相对缺乏,因此,护士需要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掌握实施健康教育的交流与技巧,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不断需求,从而拓宽护理服务领域,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四、护理健康教育学相关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s)是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的主课,它是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主要学科。

护理健康教育学是培养健康行为的科学,它利用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保健知识等来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所关心的是人们知识的获取、态度和行为改进的过程,而且要了解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因此,健康教育者应具有充实的行为理论基础。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学会应用行为理论对患者行为进行诊断和分析,确定影响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依次确立教育目标和行为目标,为计划实施的评价提供依据。(二)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communication)是健康教育者实践的理论基础。概括讲,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研究人与人之间分享信息的关系的一门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传播行为。其传播过程由五个因素组成,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

健康教育者扮演的角色即为“传播者”。作为传播者,首先应具备健康教育意识和医学知识。健康传播活动传播的是健康信息,健康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患者教育中,要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媒介进行健康传播,包括交谈、咨询、个别指导、健康教育手册、健康知识讲座等。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即为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有效的健康传播,必须加强对受众的研究,充分了解受众的教育需求,根据需求特点选择传播媒介。健康教育传播应达到的效果可分为四个层次,即知道健康信息、健康信念认同、健康信念转变、采纳健康行为。(三)预防医学理论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在疾病预防方面提出的三级预防模式对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疾病发生,其中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是“自我保健”。护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建立“共同参与型”自我保健模式,使患者能主动自觉地对自身健康负责,产生自我保健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保健作用,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级预防是要在疾病发生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三早”首先是开展好群众性健康教育,使之能在出现疾病症状时及早求医诊治,防止延误诊断而导致疾病发展。

三级预防的重点是通过合理的诊疗和护理,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减轻伤残程度,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因此,在三级预防中,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四)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education)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学规律的科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本质上就是教学过程,是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过程。弄清教学过程的规律有助于阐明教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健康教育者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育是教与学的研究和实践,有特定的教育规律和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直观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均是患者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原则。五、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对医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入院教育

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病室人员、环境、工作与休息时间、住院规则等内容的介绍。

2.心理指导

所有住院患者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护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患者克服这些问题,安心住院治疗。

3.饮食指导

合理适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饮食,发热患者宜多饮水等。饮食指导要注意培养患者的饮食习惯。

4.休息指导

凡有活动能力的患者都应鼓励其适当地活动和休息。对需卧床的患者也应指导其做力所能及的床上锻炼,并注意调整卧床休息与睡眠的关系,避免日间睡眠过多造成夜间失眠。

5.用药指导

应告诫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策略地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6.特殊指导

凡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都应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如对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术后指导。

7.行为指导

护士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促进健康的行为方法,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8.出院指导

患者住院基本恢复健康后,在出院前,护士应给予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恢复健康,尤应注意预防疾病再次发生的指导。第二节 护理健康教育技巧

护患关系是医院诸多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好坏,对患者态度的取向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沟通是建立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在护士与患者的教学互动关系中所发生的任何事件,都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维持和增进护患关系,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从而促进患者康复。一、影响患者学习的因素

影响患者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基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内在因素

指来自患者自身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学习动机、文化背景、支持系统和学习的准备程度等。

2.外在因素

指来自患者以外的因素,包括学习的环境、时间和教育者等。二、常用健康教育技巧(一)沟通技巧

1.种类

分为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两种。(1)语言沟通技巧:

又称为交谈技巧,在健康教育中有互通信息和增进治疗效果的作用。良好的沟通包括正确称谓患者,主动自我介绍;语言通俗易懂、婉转中肯;保持合适距离、姿势及眼神接触;交谈环境适宜;尊重患者隐私和沉默的权利等。临床常用技巧有提问(开放式、封闭式、探索式)、重复、澄清和激发等。(2)非语言沟通技巧:

对语言沟通有辅助、增效作用。临床常用技巧有:①体语: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②空间效应:即与患者保持合适距离、减轻患者沟通中的焦虑。③触摸:表达沟通中对患者的关怀、支持之意。④沉默:可以调节说话的节奏,缓解气氛。⑤倾听:专心致志地听,表示理解和尊重患者,切忌流露出不耐烦、反感的神态。

2.临床应用(1)称呼患者恰当:

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因人而异,用语准确恰当。(2)解释性语言委婉:

多用于病情的解释及治疗、手术、护理的前后解释。如喉癌患者术后的气道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告知患者要保持气管套管通畅,还要向患者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3)劝服性语言朴素:

劝服的技巧是站在患者的角度,积极倾听患者的陈述后,正面建议患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这样做的意义”,让患者理解、信赖医护人员,愿意服从,故教育中要运用好劝服性语言。(4)不同场合的教育技巧:

①了解患者健康问题的阳性结果资料(如乙肝、梅毒等)时,应用开发式提问技巧,以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认知、态度和意识等。②需要核实、澄清患者的反应时,应用封闭式提问技巧。③了解某种认知、行为、现象的原因和理由时,应用探索式提问技巧。④想让患者明白自己在倾听并理解他的讲述,给患者以鼓励、增强交谈自信心时,应用重复技巧。⑤为保证沟通的准确性、,得到更多的信息,应用澄清技巧。⑥需激发患者的交谈兴趣,鼓励其进一步交流感受和认知时,应用激发技巧。(5)不同患者的教育技巧:

①与聋哑、气管切开的患者沟通时,应用肢体语言技巧。②与小儿、同性别及老年患者沟通时,应用触摸技巧,以表达爱护、支持之意。③面对哭泣的患者时,应用沉默技巧,做出恰当的反应,并用适当表情、神态给患者以同情和安慰。(二)知识传授技巧

知识传授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帮助患者理解、认知自身的健康问题,树立健康的信念。

1.常用技巧(1)讲授:

又称为解说,主要技巧包括讲述、讲解和讲演,患者教育多用前两种,各有侧重,可结合应用。(2)阅读指导:

教育者指导患者阅读专科教育材料或健康保健书籍、期刊,以拓展知识面,进一步领会、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学能力。(3)演示:

教育者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使患者获得知识与技能,是一种综合教学的技巧。基本模式为教育者示范操作、配合解说,学习者模仿练习,操作达标和评价;多用于技能的教学。

2.辅助技巧(1)文字教材:

适用于有阅读能力的患者。注意选择内容合适、印刷精良的文字教材提供给患者。(2)图画教材:

主要是挂图、壁报、照片。该教材可引起患者的兴趣,主要用于知识和技能的介绍和解说,适用于老年、小儿患者。(3)展板教材:

制作展板的技巧是标题突出、内容单纯、文字简明、字号够大、编排有趣。(4)视听教材:

主要有光盘等。患者视觉、听觉并用,教学效果最好。(三)行为训练技巧

按照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训练、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自我护理能力训练(1)生活护理能力训练:

适用于脑卒中、瘫痪、大手术后及外伤恢复期的患者。必须在疾病康复期实施,有些内容不是短期完成的,出院时应给患者做好训练计划(表1-2-1)。表1-2-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续表注:①各项训练必须在医嘱下进行,否则不宜实施。②有些自理训练不是短期能完成的,需护士为患者做出训练计划,指导患者或家属回家后继续练习。③自理能力训练必须在疾病恢复期实施,即在其他生理功能训练完成的基础上进行。(2)自我病情监测训练:

包括自数脉搏、自测血压等(表1-2-2)。表1-2-2 自我病情监测

2.住院适应能力训练

包括饮食、作息、心理等适应能力的训练(表1-2-3)。表1-2-3 住院适应能力训练

3.疾病康复能力训练

包括咳嗽、呼吸、运动康复等(表1-2-4、表1-2-5)。表1-2-4 有效咳嗽方法表1-2-5 术后下床活动训练

4.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训练

疼痛分级尺(图1-2-1)及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训练方法(表1-2-6)。图1-2-1 疼痛分级尺表1-2-6 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训练方法第三节 护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一、护理健康教育的机构与职能

目前,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还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已有明确规定。为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医院可实行护理健康教育专职化管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规范。(一)明确落实护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向

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本着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个阶段、四个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长期的发展。

1.“一个宗旨”

将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服务、护患沟通、专科护理及护理科研相结合,促进整体护理向纵深方向发展。

2.“两个重点”

健康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重点;健康教育的实施要以患者知、信、行的改变为重点。

3.“三个阶段”

健康教育应涵盖门诊、住院、出院后三个阶段。

4.“四个原则”

形式灵活多样、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生动活泼、效果扎实有效。(二)坚持“四个结合”,提高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与专科护理相结合、与护患沟通相结合、与护理科研相结合。(三)建立护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制订流程

护理健康教育由护理部组织,科室健康教育护士长具体负责实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健康教育管理委员会),并制订护理健康教育组织实施流程。(四)明确健康教育委员会工作任务

制订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实施业务指导、定期组织培训、负责健康教育资料的审核和制作、负责制订统一格式的健康教育档案、组织考核评估。健康教育登记表等见表1-3-1~表1-3-3,健康教育考核表见表1-3-4。表1-3-1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登记本表1-3-2 健康教育讲座记录表1-3-3 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培训记录表表1-3-4 护士健康宣教能力考核评分标准续表二、护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一)应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实行目标管理

质量管理循环程序又称PDCA,任何管理都是沿着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程序进行。国内已将该模式引入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系统管理和目标控制,优化工作结构,提高工作质量。

1.计划(P)

计划是护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决策阶段。根据医院工作及上级要求,制订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年度计划。

2.实施(D)

实施是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各科室按照医院的要求,制订科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所承担的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3.检查(C)

检查的过程就是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检查的重点是看各科室每一项健康教育工作是否按计划要求实施,工作进度、质量如何。

4.处理(A)

处理是循环管理的第四阶段。其重点是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反映阶段性或当年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果或存在的问题。(二)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规范管理,组织实施并落实各项计划,制订统一的质量控制内容、质量控制方法,完善健康教育的管理。

1.质量控制内容

包括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立情况、健康教育负责人及护士长的自查资料情况、能反映工作情况的档案资料、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科室人员培训情况等。

2.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护理部、科室、护理单元三级管理进行检查,护理单元先进行自查,由科护士长监管整个大科的健康教育质量,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检查,并下发科室反馈单进行整改。(三)开展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发展

1.培训目标

使不同能级的护理人员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提高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掌握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2.培训内容

护理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各专科护理理论知识、人际沟通技巧等。

3.培训方法

将健康教育作为全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各能级护士均能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保证培训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1.根据各科室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在全院护士长会上,由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优秀的科室护士长介绍相关经验,以便于全院推广学习。

2.组织病友座谈会,交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3.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促进患者康复。

4.建立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形成患者满意度反馈机制。第二章 专科检查患者健康教育第一节 耳科相关检查

耳科常用检查主要包括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颞骨斜前位检查。听力检查又分为主观听力检查和客观听力检查两类。主观听力检查主要包括纯音测听、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及言语测听等;客观听力检查主要包括声导抗测试、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一、主观听力检查(一)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是测试听觉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听敏度,标准化的主观行为反应测听,包括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操作目的】

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判断耳聋的类型并初步判断病变部位,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提供依据。【操作前健康教育】

1.佩戴助听器的受试者,请于测试前取下助听器。

2.老年及儿童受试者,请提前做好适当的解释和指导工作,以便顺利配合检查人员。

3.受试者耳道内不能点药水,如有耳道流水请提前找医生做好清理工作。

4.有特殊病史者,请提前告知检查人员。【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观察并指导受试者是否能主动、准确地配合听力测试;告知受试者此检查为耳科常规检查,以减轻紧张情绪。

2.询问病史

了解受试者的简要病史,以便在听力测试的过程中更加客观地进行听力结果的评估。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4.用物准备

检查纯音听力计功能是否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5.环境准备

检查应在隔音室环境下完成,隔音室符合测试要求。【操作流程】

1.指导受试者正确体位 受试者取坐位。

2.给受试者分别带上气导和骨导耳机,测试其不同频率的气导听阈(听阈即受试者刚刚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和骨导听阈,并绘制听力图。

3.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根据500Hz、1000Hz、2000Hz、4000Hz气导平均听阈,将听力损失分为以下几级。(1)轻度听力损失:26~40dBHL。(2)中度听力损失:41~60dBHL。(3)重度听力损伤:61~80dBHL。(4)极重度听力损伤:≥81dBHL。

4.判断听力损失的性质,根据骨导和气导听阈的关系,将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1)传导性听力损失:气导阈升高,骨导阈正常,骨气导差﹥10dB。(2)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气导、骨导阈值都升高,骨气导差≤10dB。(3)混合性听力损失:气导、骨导阈值都升高,骨气导差﹥10dB。【操作后健康教育】

1.询问受试者检查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请告知医护人员。

2.告知受试者携听力检测结果找医生就诊。

3.告知受试者保留听力测试结果,以便下次复诊时医生进行听力结果的对比。(二)小儿行为听力测试

小儿行为听力测试是一种主观听力测试方法,这种测试需要孩子对声音产生反应,并通过某种行为表现出来,如听声转头、听声放物等,通过这些反应,检查者判断小儿的听阈。【操作目的】

1.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听力损失程度、损失性质,综合评价听力损失对孩子交流能力的影响。

2.人工耳蜗调试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

3.评估小儿助听器验配效果。【操作前健康教育】

1.告知小儿家属行为测试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作。

2.条件允许时,对于适合做游戏的小儿,家属可提前在家中对小儿如何进行测试进行适当的训练。【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小儿应处于清醒状态,保证小儿舒适安静,以便准确、顺利地配合听力测试。

2.询问病史

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史(包括围产期)、家族史、对声音的反应情况。

3.配合指导

告知家长在测试过程中的配合方法。

4.用物准备

根据受试者的年龄发育情况准备合适的玩具、声级计、灯箱等。

5.环境准备

测试在隔声室进行,注意小儿安全。【操作流程】

1.行为观察测听(BOA)

是指当刺激声出现时,观察婴幼儿是否会出现行为改变。例如:当刺激出现时,婴幼儿出现头转向声源、眨眼、微笑、停止吸吮等。常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测试。

2.视觉强化测听(VRA)

是使孩子建立起对刺激声的条件反射,当给孩子刺激声时孩子能将头主动转向闪光玩具。临床常用于7个月~2.5岁的小儿听力测试。

3.游戏测听(PA)

是指让孩子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当听到刺激声时做出明确可靠地反应也称为“听声放物”。如听到声音时将插片放入插片箱中。临床常用于2.5~6岁的小儿听力测试。对于听力损失较重、无法进行明确交流的孩子,即使到了10岁仍可用此法进行听力测试。【操作后健康教育】

1.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指导工作,当小儿疑有听力损失时,父母必须有适当的心理准备。

2.当小儿有听力损失时,指导家属应在其不同年龄中给予持续多次的听力检查,直到获得准确的听力结果。(三)言语测听

言语测听是一种用言语信号作为声刺激来检查受试者的言语听阈和言语识别能力的听力学测试方法。【操作目的】

用于鉴别诊断、指导干预、效果评价、助听设备性能评价等。【操作前健康教育】

1.告知受试者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2.儿童受试者,请家属提前做好适当的解释和指导工作,以便顺利配合检查。【测试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受试者准备好既往听力测试结果。

2.询问病史

了解受试者的简要病史,以便在听力测试的过程中更加客观地进行听力结果的评估。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4.用物准备

检查纯音听力计、语言测试材料等,功能是否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5.环境准备

此检查需在隔声室中进行。【操作流程】

1.做单耳检查,应从较好耳开始。

2.在开始测定阈值前,先用一些声级足够高的能听清的检查项,让受试者熟悉如何配合。

3.5dB一档降低言语级,每级至少给2个检查项,直至受试者对每级所给的检查项不能全部作出正确反应。在这一声级给一组检查项,并记录正确反应的数值,这里所说的正确检查项至少包括10个单项。

4.如果受试者对这组检查项得分在50%以上,则5dB一档降低言语级,每级给一组新的检查项,直至受试者对一组检查项的得分少于50%,接着5dB一档增加言语级,并保持每级给一组新的检查项,直至受试者对一组检查项的得分多于50%。

5.言语级能准确地得出50%的得分,则这一声级就是言语识别阈级。如不能得到正好50%的得分,那么,言语识别阈级在得分少于50%所对应的最高声级和得分多于50%所对应的最低声级之间,具体数值可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出来,数值取整数。【操作后健康教育】

1.询问患者检查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请告知医务人员。

2.告知受试者携听力检测结果找医生就诊。

3.告知受试者保留听力测试结果,以便下次复诊时医生进行听力结果的对比。二、客观听力检查(一)听觉诱发电位

是指给予受试者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的由听觉神经通路所产生的电位。【操作目的】

1.客观评价听力损失程度。

2.用于听觉神经传导通路的神经或中枢病变的检查。

3.进行听力筛查。【操作前健康教育】

1.了解受试者配合程度。

2.向受试者及家属解释测试的目的及过程,取得同意。【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成人受试者对于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进行脱脂;婴幼儿受试者须口服或注射镇静药物,指导家长口服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进行脱脂。

2.询问病史

了解受试者的病史。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试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4.用物准备

听觉诱发电位仪、检查床、酒精、导电膏、摩擦膏等。

5.环境准备

此检查需在隔声屏蔽室中进行。【操作流程】

1.连接电极线,佩戴耳机。

2.选择测试项目,临床常用听觉诱发电位包括: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稳态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等,根据临床诊断要求,选择不同的测试程序。

3.查看监视窗波形,确认是否连接正常。

4.记录听觉诱发电位。

5.出具测试报告。【操作后健康教育】

受试婴幼儿测试前要服用镇静药物,待婴幼儿清醒后宜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二)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操作目的】

用于评价耳蜗外毛细胞的生理功能。【操作前健康教育】

1.向受试者解释测试的目的及过程,取得同意。

2.婴幼儿受试者须在睡眠状态下测试。【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清除耳道的耵聍,保持耳道通畅,婴幼儿受试者可在自然睡眠中测试,或使用镇静药物。

2.询问病史

了解受试者病史。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4.用物准备

耳声发射仪功能是否完好,处于备用状态,另备消毒酒精、棉块。

5.环境准备

隔声室或安静的房间。【操作流程】

1.开启仪器,运行探头检查程序。

2.将探头密闭的置于外耳道,探头顶端正对鼓膜。

3.由扬声器按照不同方式给声,并由高灵敏度麦克风拾取耳声发射信号,经过处理来提高信噪比,以频域或时域的形式显示或记录。【操作后健康教育】

受试婴幼儿测试前要服用镇静药物,待婴幼儿清醒后宜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三、前庭功能检查

通过观察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自发体征,或通过某种生理性或非生理性刺激诱发前庭反应进行观察,以助推断前庭系统病变的程度和部位。临床常用的有:视觉眼震电图、冷热试验、耳石检查、平衡功能检查及甩头试验等。【操作目的】

1.检查前庭系统是否异常,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2.为临床治疗提供线索。

3.前庭系统异常是否已得到代偿。

4.观察治疗效果及病程。

5.鉴定、体检及特殊职业的选拔。【适应证】

1.任何原因引起的眩晕症。

2.听力损伤者,特别是低频听力损伤者。

3.有空间定向障碍者。

4.小脑疾病或功能障碍可疑者。

5.经常跌倒者。

6.头颅外伤后头晕者。

7.脑供血不足特别是后循环缺血者。

8.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占位性病变可疑者。

9.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

10.有晕动病(晕车、晕船等)。

11.眼动系统功能异常或可疑者。【禁忌证】

1.盲人、昏迷、癫痫、严重精神病、智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等。

2.中枢性疾病卧床者禁做诱发试验,可做床旁自发性试验。

3.外耳道炎及中耳炎急性期,鼓膜穿孔者禁用水刺激。

4.眩晕急性期可行自发性试验检查,避免诱发性刺激。

5.24~48h内使用过中枢兴奋剂及抑制剂者。

6.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操作前须知】

1.检查前需门诊就诊,取外耳道耵聍并进行听力检测。

2.测试当天请携带病历及相关检查资料,以便检查者了解病情。

3.儿童及老年人、身体虚弱者需要有家属陪同。

4.避免头晕急性期及心脑血管发作期做诱发性检查。

5.24h内不服用中枢兴奋剂及抑制剂,避免饮用酒精饮料。

6.检查前避免重体力活动如登山、长跑等。

7.检查前排空大小便并保证空腹4~6h。

8.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及化妆,尤其是使用眼线、眼影、睫毛膏等。

9.检查中保持要求的头位及体位。【操作前准备工作】

1.检查前确保机器能正常运行,例如:测试眼罩与设备连接良好,温度刺激器运行正常等。

2.检查前了解受试者的检查目的、主诉、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如听力检查、头颈部CT、磁共振或血管超声等)。

3.检查前向受试者简单介绍检查操作流程并得到受试者同意,确保受试者理解检查要求。在测试前需要预先讲解测试要求,如数据采集中不能眨眼、冷热试验中耳朵充气后要进行口算或数数等。

4.要求受试者安静30min左右再进入检查室进行检查。【操作流程】

1.首先为患者戴上眼罩,坐位检查,然后仰卧位检查。整个检查过程患者要保持放松状态,勿紧张。

2.坐位检查 戴上眼罩,头位保持不动,眼睛注视前方屏幕上的光点,当光点移动时,眼睛跟着移动,切记不要超前,也不要落后。

3.仰卧位检查 将头枕在斜面枕上,医生将用气流冲击耳道,这不会造成任何损伤。通过冷热气冲击耳道而刺激左右侧水平半规管,使迷路内的内淋巴液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物理性反应,由于内淋巴液的流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例如:由于出现眼震患者会感到旋转感,同时伴随有出汗、恶心、呕吐等,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脸发麻等情况。这时根据单侧刺激时眼震反应的潜伏期、眼震强度、持续时间、眼震方向及两侧反应之差来判断左右半规管的功能。这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因为由于温度刺激后出现的眼震持续时间只有1~2min,故应抓紧这短短的时间,才能完成检查。耳朵充气完成后,眼睛要睁开,眼球不要任意转动,同时按医生的要求口算或数数(数数是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使眼震的幅度不被抑制),并大声念出。【操作后健康教育】

受试者测试完后还会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等症状,不能马上离开,需留观30min并确保受试者无明显眩晕症状后由工作人员协助患者离开检查室,必要时可用药物缓解症状。四、颞骨斜前位检查

颞骨斜前位又称斯氏位,用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耳蜗植入深度及植入体的位置的检查方法。【操作目的】

观察埋植部件植入耳蜗后,有无打折、断裂。【操作前健康教育】

1.告知家属及受试者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2.常规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4~5d进行此项检查。

3.检查当天患儿要少睡觉,以免影响检查前的睡眠质量。

4.不能配合的患儿,一般情况下医师会于检查前给予口服水合氯醛,使患儿在镇静中进行此检查。

5.入睡困难的患儿,可遵医嘱给予口服或肌内注射镇静药物,在患儿熟睡状态顺利配合完成检查。【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观察并指导受试者是否能主动、准确地配合检查;不能配合的患儿应处于熟睡状态。

2.询问病史

了解受试者的简要手术史、手术部位,有无不适。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操作流程】

1.患者采用站立位,头面向健侧偏转。

2.使被检侧的前额、颧骨、鼻尖(上三点)紧贴探测器。

3.听眶线与台面垂直。

4.球管向头侧偏转12°,中心线对准枕外隆突。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配合度及病情变化。【操作后健康教育】

1.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安抚指导工作。

2.密切观察患儿的睡眠恢复情况,如有不适或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就电极植入情况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第二节 鼻科相关检查

鼻科常用检查主要包括鼻阻力、鼻声反射、皮肤点刺试验和EC、MC的检查。一、鼻阻力检查

气体通过鼻腔的流速与压力的关系以阻力表示称为鼻阻力。【操作目的】

1.衡量鼻通气度的客观指标。主要是判定鼻气道阻力大小、鼻气道狭窄部位、鼻气道有效通气横截面积等,对判定病情、指导治疗方案均有重要作用。

2.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

3.及时针对性给药。【操作前健康教育】

1.了解受试者合作程度。

2.向受试者及家属解释测试目的及过程,取得同意。

3.了解患者病情、鼻腔通气情况及鼻腔用药情况。嘱患者晨起鼻腔不喷鼻用减充血剂(如氯麻滴鼻剂、地麻滴鼻剂)或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以免影响检查效果。【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受试者在检查前应静坐15min,摘去眼镜。

2.询问病史

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如有鼻腔破损,请提前告知检查人员。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试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4.用物准备

Mastr PF10型前鼻测压计。

5.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调室温,请无关人员回避。【操作流程】

1.使用Mastr PF10型前鼻测压计,开机,填写一般项目,选择窗口;下拉“rhino”菜单,点击“start new measure”。

2.选择大小合适的鼻塞,既不能漏气又不能使鼻翼变形,塞入非测量侧的前鼻孔,然后将面罩严密扣住口鼻,勿挤压鼻翼及鼻腔的其他部位。

3.嘱受试者正常平静呼吸,点击“left”测左侧,测量4~6次呼吸过程,约25s,点击“stop”停止,同样方法测右侧,结束后点击“take over”回起始页面。

4.如需多次测量,则在一次测量结束后,再打开另一个窗口继续重复以上测量步骤。测量完全结束后再一并保存、打印结果。【操作后健康教育】

1.询问受试者检查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请告知医护人员。

2.告知受试者携鼻阻力测试结果找医生就诊。

3.告知受试者保留鼻阻力测试结果,以便下次复诊时医生进行结果的对比。二、鼻声反射检查【操作目的】

鼻声反射为一客观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反映鼻腔的几何形态。【操作前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放松,无需特殊配合。

2.向患者解释鼻声反射测定的意义。

3.了解病情、患者鼻腔通气情况及鼻腔用药情况。告知患者晨起鼻腔不喷鼻用减充血剂(如氯麻滴鼻剂、地麻滴鼻剂)或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以免影响检查效果。【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受试者在检查前应静坐15min,摘去眼镜。

2.询问病史

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如有鼻腔破损,请提前告知检查人员。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试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4.用物准备Mastr

PF10型前鼻测压计

5.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调室温,请无关人员回避。【操作流程】

1.开机,校正机器。

2.使受试者保持相对稳定的体位及头位(面向测试者,坐正),测量时保持不动;同一受试者重复测量时应尽量保持相同的体位及头位。

3.选择大小合适的鼻腔探头,避免声波泄漏,必要时可使用密封胶,但不能挤压鼻孔使之变形。

4.为了使鼻腔探头与前鼻孔密切接触,可适当调整声波管的方向和角度,但声波管的长轴应尽量与鼻梁保持基本平行;同一受试者重复测量时应尽量保持声波管的方向不变。

5.嘱受试者先做深呼吸后再呼出一半,然后屏住呼吸。

6.测量15s左右,直至屏幕的曲线稳定,其上方出现红点。

7.必要时可重复测量,连续两次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异系数应小于5%。

8.保存、打印结果。【操作后健康教育】

1.询问受试者检查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请告知医护人员。

2.告知受试者携鼻声反射测试结果找医生就诊。

3.告知受试者保留鼻声反射测试结果,以便下次复诊时医生进行结果的对比。三、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目的】

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的诊断,结合患者病史,可以作出致敏原的确诊。【操作前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的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

2.向患者解释皮肤点刺试验的意义。

3.了解病情及患者皮肤状况,有无破损、瘢痕、硬结等。

4.告知患者在没有过敏症状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5.告知患者至少提前3d禁止服用含有抗组胺成分的药物。

6.告知患者试验前1d不应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并避免在点刺部位使用皮质激素油膏。

7.有特殊病史者,如过敏性休克,提前告知检查人员。【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受试者充分暴露皮肤,做好检查准备。

2.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简单病史。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试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4.用物准备

点刺试液、生理盐水、组胺液、点刺针及酒精。

5.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调室温,请无关人员回避。【操作流程】

1.试验部位是前臂掌侧皮肤;患者手臂放松,平置于桌面。

2.对皮肤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准备工作,但在室外温度极低或极高时,要让患者适应室内温度。用水或酒精等清洁试验部位皮肤时,至少要等2min,直至皮肤血流恢复正常。

3.在点刺试验时,为了确定各个患者的皮肤反应性,必须用生理盐水和组胺进行对照试验。每次用吸管吸一滴试液,滴在皮肤上的标记线旁边,相邻的标记部位距离4cm。

4.用点刺针,垂直通过滴在皮肤上的试液,快速地刺入皮肤;或者用点刺针,成锐角通过滴在皮肤上的试液,平刺入皮肤,然后稍微提起针尖,使针尖下面有少量试液进入皮肤。

5.尽可能避免点刺出血。

6.残留试液,在反应正常时,可在5~10min后拭去;如反应强烈,应立即拭去。

7.点刺后20~30min读试验结果。【操作后健康教育】

1.询问受试者检查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请告知医护人员。

2.告知受试者携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找医生就诊。四、EC、MC检查【操作目的】

查找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其阳性结果支持变应性鼻炎。【受试前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EC、MC试验的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

2.向患者解释EC、MC试验的意义。

3.了解病情及患者鼻部症状。

4.告知患者检查24h内不能口服抗过敏药物;次日晨做检查。【操作前准备】

1.受试者准备

嘱患者清理鼻腔,做好检查准备。

2.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简单病史。

3.配合指导

告知受试者测试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4.用物准备

0.5%伊红溶液、1%亚甲蓝溶液、0.4%甲苯胺蓝溶液、95%无水乙醇、棉拭子。

5.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调室温,请无关人员回避。【操作流程】

1.用棉拭子刮拭中鼻道、下鼻甲前端取得分泌物标本,将其均匀地涂抹在准备好的载玻片上,待染色。

2.吸管蘸取0.5%伊红溶液,滴在标本表面等待15~20s,清水冲洗标本,95%无水乙醇脱色。

3.吸管蘸取1%亚甲蓝溶液,滴在标本表面等待15~20s,清水冲洗标本,95%无水乙醇脱色。

4.清水冲洗标本,将水渍擦干,标本晾晒后即可观察细胞。

5.吸管蘸取0.4%甲苯胺蓝溶液,滴在标本表面等待5min,清水冲洗标本,95%无水乙醇脱色。

6.清水冲洗标本,将水渍擦干,标本晾晒后即可观察细胞。

7.待涂片自然干燥后,10~40倍镜头镜检。【操作后健康教育】

1.询问受试者检查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请告知医护人员。

2.告知受试者携EC、MC检查结果找医生就诊。第三节 咽喉科相关检查一、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操作目的】

1.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并可以判断其类型及程度。

2.监测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紊乱指数。

3.判断是否有睡眠相关疾病,如发作性睡病、睡眠行为异常、睡眠期癫痫、不宁腿综合征和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等。【操作前健康教育】

1.患者检查前保持一周以上的规律睡眠结构;检查当日不午睡、适量活动;检查当日禁止喝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检查前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检查前应洗澡、洗头,男性应刮胡子,女性不要涂抹指甲油。

2.向患者详细说明睡眠监测的目的、操作方法、患者的配合及注意事项。【操作前准备】

1.患者检查前填写睡眠呼吸障碍评估问卷。

2.让患者熟悉睡眠监测房间的环境。

3.用物准备 监测用的电极、导电膏、磨砂膏、胶布、尺子、标记笔等用物。【操作流程】

1.准备所有监测用物到患者病房。

2.按照国际10-20系统确定电极粘贴位置,正确安装电极,包括脑电图、眼动电图、肌电图安装完所有脑电电极后,让患者去洗手间,并做好睡前准备。脑电图、眼动电图和肌电图:用于监测睡眠情况,判定睡眠结构及睡眠紊乱指数。正常人的睡眠分期应包括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期)和快动眼睡眠期(REM期),非快动眼睡眠期还包括浅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和深睡眠期(Ⅲ期睡眠)。睡眠觉醒紊乱指数:即每小时睡眠觉醒次数,其指数的高低对患者白天的精神状态有直接影响。睡眠紊乱指数﹥20次/h,具有临床意义。完整的睡眠结构应包括快动眼睡眠(REM睡眠)和仰卧位睡眠。

3.连接其他监测设备,如心电、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胸腹运动传感器、腿动等:用于测定有无呼吸暂停或低通气(hypopnea),并区分呼吸暂停的类型,包括中枢性(central apnea)、阻塞性(obstructive apnea)和混合性呼吸暂停:用于监测与呼吸暂停相关的血氧饱和度(SPO)下降的情况。SPO也是睡眠监测的重要指标22之一。SPO下降可影响心脑血管等系统,可影响患者白天精神状2态。心电图:一般采用模拟标准Ⅱ导,主要用于观察呼吸暂停是否导致或加重心律失常,根据临床或科研需要可增加导联。体位:用于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