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飞:白手起家的财富女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1 01:34:58

点击下载

作者:孙向杰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周群飞:白手起家的财富女王

周群飞:白手起家的财富女王试读:

前言

周群飞,197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香港户籍,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从事玻璃制造20余年,掌握了一套特种玻璃加工生产工艺。

从做手表玻璃起家,成为“手机玻璃大王”。2015年3月30日,蓝思科技已经高达每股70.98元,公司董事长周群飞手中所持的5.92亿股市值也高达420.2亿元。周群飞成为新的中国女首富。

15岁的打工妹,30年间变成身家400多亿元的中国女首富,你正在见证一个在中国发生的、真实的造富故事。

周群飞农村寒门出身,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为了生活、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她一边在工厂打工,一边还开服装店。

1993年,鉴于当时澳亚光学做手表玻璃利润很高,一些员工就要求加薪,老板不同意,包括王君骐在内的100多名员工愤然辞职。

周群飞抓住这时的机会,在澳亚光学旁边开了一个小作坊,并从这些离职员工中招了五六人开始单干,周群飞当年就赚了六七十万元。

周群飞的家庭“小作坊”站稳了脚跟。1997年金融风暴的时候,因为有些客户付不起货款以及代工费,周群飞就要求他们用一些旧的设备来抵债,然后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手表玻璃生产线。

2003年,周群飞以技术和设备入股与人合伙,在深圳成立蓝思科技公司,专注手机防护视窗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蓝思,其实是‘镜片’英语单词‘lens’的谐音。”周群飞解释,“取这个名字,也成就了我。外国客商在网上一搜‘lens’,就会跳出蓝思科技公司。”

周群飞在单干后一直注重招收高科技人才,舍得在科研上面投入,她相信必须要在技术方面赶超别人才能赢得大客户。一个偶然的机会蓝思科技成为智能手机巨头苹果的客户。

因为,当时苹果的订单也都是给某知名代工厂做,但那一次代工厂做不出苹果要求的产品,而周群飞却做出来了,之后苹果就与周群飞签订了长期合同,之后订单越来越多。

在3月18日深交所的蓝思科技上市仪式的发言中,周群飞说,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上市,是因为22年前的今天,她和8个家人正式开始了创业历程。

2015年3月18日,蓝思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像众多A股新上市公司一样,蓝思科技也拉开了股价连续涨停的序幕。

45岁的“手机玻璃女王”、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持有公司5.92亿股,占总股本的87.96%。资本市场上已经急不可待地预测,蓝思科技股价在首日达到44.02%的涨幅上限之后,至少能走出8个涨停板,股价达到70元以上,那时周群飞的持股市值将达到420亿元。换句话说,对于周群飞而言,变身中国“女首富”只是时间问题。

位于湖南浏阳的蓝思科技,主营业务是视窗防护玻璃。视窗防护玻璃是一种玻璃镜片,多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

眼下,蓝思科技的大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和华为等,2014年营业收入144.97亿元,净利润11.76亿元,其中对苹果的销售收入为68.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47%。近3年,苹果一直是蓝思科技的最大客户。

闻名遐迩的“手机玻璃女王”周群飞,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女性创业者之一,她的人生中有过太多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但她总能在逆境中“满血复活”。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周群飞是个神秘的女富豪。确实,有关她的公开消息少之又少,若不是蓝思科技A股上市行将成为创业板“旗舰”,恐怕没有多少人会了解她和她那庞大的手机玻璃视窗的王国,更不会有人知道为了自己的事业她到底闯过了多少关、迈过了多少坎。

想听她亲口说自己的故事更是难上加难,但当你真诚走近她时,会发现她比你多的,正是那份在坎坷路上坚持到底的勇气。第一章敢于冲撞命运的才是强者

真正成功的人生是不受命运摆布的人生。危机当头,能调动清晰灵敏的思维和决策力;机遇面前能抵住安居乐业的诱惑,迎面接受新的挑战和事业制高点;面对他人的质疑,能用坚定而强大的内心承担起现实。1.苦难是人生特殊的精神财富

湖南湘乡市壶天镇崇溪村是一个只有1000多人的小村,但一直以来,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外打工。壶天镇是长沙、湘潭、娄底三地交界的偏僻小镇,全镇有5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均耕地不足0.7亩。

在壶天镇,甚至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集市。从镇区到村庄的县道,坑洼泥泞,正在修整路基。沿路几处可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砖房。崇溪村不是位于县道旁矗有牌坊的村子,离壶天镇还有20里路。

30年前,周群飞从壶天镇崇溪村走出来。实际上周群飞祖籍在娄底,民国初年逃荒到此。周的爷爷是锯木的手艺人,死得早。

以前周家相对其他村民更贫困,家里五口人,父亲失明,周群飞和她的哥哥、姐姐,一共3个孩子需要抚养。因为贫穷,家庭关系比较紧张。周群飞30年前出去打工时,是跟她哥哥打了一架出去的。

周群飞5岁那年,母亲便离去了,而周父又是一个因意外事故造成视力衰弱、接近失明的人。在20世纪70年代湖南湘乡的农村里,周群飞所处的家庭可谓比贫寒更甚。

用她自己的话说来就是:“吃完上一顿饭,下一顿饭要怎么计划、要吃什么,也得去筹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农家女孩脑子里的“理财”观与生俱来。

幸在父亲是个坚强而且充满智慧的男人。“他拜过8位师傅,这8位师傅将他带入了不同行业。”他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只能不停地学做各种各样的手艺活,赚钱来贴补家用。“他是一个残疾人,还要不停地学,何况我是一个健康的人。在这样一个家庭,你只有逼着自己去学!”这也正是为何周群飞后来会把打工生涯的首站选在深圳大学附近的原因之一——方便半工半读。

周群飞从小就勤快、踏实,自小就帮着家里赚钱,而她的父亲很有智慧。比如那时,周群飞养猪,周父对她说,养一头猪给她提成10块钱。周群飞早上先割一篓猪草再去上学,放学回家,还要去喂猪。那时周群飞的姐姐已经出嫁,哥哥正在处对象。

周群飞也是父亲最疼爱的孩子,周群飞也特别体贴她的爸爸,寒门出孝女,周群飞从小用她的勤劳吃苦维系着这个家。

父亲眼盲后,周群飞用棍子牵着她的父亲,到街上去叫卖竹背篓。篓子是她父亲编的,8毛钱一个。尽管这么努力,周群飞还是因贫困辍学了,不久就去深圳打工。

周群飞的婶婶说,周群飞去深圳打工一去就是2年。1989年春节回家探亲时,周群飞就已经成为厂里不大不小的管理人员之一。在家过节时,周群飞也向婶婶抱怨过工作的辛劳,还给她看过脚上磨出的水泡。

她报了好几个班——会计、电脑、B牌驾照、报关证,甚至消防安全主任,不管是否用得上,她都愿意去学习。当时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要多一技傍身,为自己未来做一个打算。“没有学好英语。”周群飞说,“我报考英语班的时候,刚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放弃了学英语,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身教言传,父亲的勤劳好学影响着她,他的教诲也令童年的周群飞早早对自己有了要求。“他的字写得非常好。小时候要求我背诵《增广贤文》,要我读《三字经》。有一些经典的句子现在还记得,它也成为了我做人做事的一个准则。”

面对记者,周群飞不假思索地便吟出了一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正是贫寒的家境和熟读的《增广贤文》让她始终存在紧迫感,从懂事起,她就暗下决心,必须靠努力学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是,在1970—1980年代的湖南山村,通过正常求学改变命运的机会本就寥寥无几,父亲已尽力供她上学,可因必须承担超出自身年龄、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她连正常上课的时间都不能完全保证。

念书时她的语文成绩特别好。就在蓝思科技上市前夜的创业历程交流会现场,周群飞还请到了当年的语文老师,在所有来宾面前向他表示感谢。“他会来家访,教我要写好作文,一定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蓝思科技有一款镀膜视窗玻璃的专利发明,最初的创意正是来自于周群飞回想小时候对荷叶的观察。“水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形成水珠,水珠滚动后叶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周群飞笑着回忆那个细节,“要不是从小老师教我细心观察,我可能就没这灵感发明这个专利。”

就像她从来不避讳自己出身微寒一样,周群飞也毫不讳言自己的事业起点是一家小小玻璃加工厂的打工妹。而打工妹的起点,又是从一声至今未能道出的“感谢”开始的。

2015年3月18日,深交所迎来“新贵”——“蓝思科技”。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2.99元,最终报收于每股33.11元,蓝思科技市值达222.95亿元。按照当日股价计算,董事长周群飞个人身家已达196亿元。

这位昔日的“打工妹”,在20多年的创业打拼中,经历过白工夜读、白手创业的艰辛,也尝到过产品转型的压力和飞速发展的喜悦。“回首创业历程,一部心酸血泪史”,周群飞在微信上为自己代言。

自古雄才多磨难。举凡人类历史上大慈大悲大智大勇大才大德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等等,无一不是历经磨难的人。

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有识之士才能真正懂得大风大浪、大起大落的磨难,对于造就“倜傥非常之人”那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大肚能容的宽阔胸怀、披前斩棘的进取精神,有着硎古、炼狱般的神奇作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才是这些“生当人杰”者的人生写照。

经历同样的磨难,为何有的人失去志向,精神不振,趋于平庸,走向颓废?而有的人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鼓足勇气,振奋精神,排除万难,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从而成为英雄豪杰?

因为磨难只是一种改变人生的外在条件,能否敢于正视磨难,“冲锋不止,战斗不息”地自我努力、自我奋斗、自我拼搏,才是导致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内在根据。

可以说,磨难是人生走向成败的试金石,是英雄,是软蛋,日常顺境显不出,磨难困苦面前立见分晓。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得极是:“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是人生一笔特殊的精神财富。真知灼见苦难是人们极不情愿尝试的二字,但人又离不开苦难,没有苦难,人就成不了大气,没有苦难,人就没有精气神,苦难是人生的精神财富。2.梦想是支撑追求的精神力量

周群飞最初的工作是加工手表玻璃。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周群飞认为当初的工艺实在太简单。一片普通的玻璃原料,再切割、仿形、抛光就可以出货了……

那家企业规模很小,一栋小三层,不到1000平米,设备全是旧机器翻新的,工艺也不齐全,员工吃、住、工作都在那栋小楼里。

做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周群飞便觉得那里“没有东西给我学。”她迫切地期望转型,于是写了人生第一封辞职信。岂料,这封信却真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

一个不足20岁初出茅庐的打工妹,就地升职,要自己去筹备一个新部门——丝网印刷部。

没有谁可以教周群飞,好在她从一个北京来的同事那里得到了一本来自北京图书馆的《丝网印刷》,她如获至宝。“我把这本书天天捧着看,总能找到那么几句话可以解决工艺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本书至今还是蓝思科技的“传家宝”。“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点不假,周群飞遇到丝印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就翻书,边学边做,从最初的丝印到后面的出菲林、晒网版、烘烤、调色、褪油等所有流程全部熟练掌握。

据说现在行业使用的玻璃油墨也是来源于她的配方,行业首条自动印刷线、烘烤线、褪镀线、CNC加工的设备和工艺都来自于她和她的团队,且很乐于共享给同行业。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她所能施展拳脚的平台和学习积累的空间也越来越大。盖房、布线、消防、备案、报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来一补”小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周群飞都亲力亲为。3年后,原本的小小加工厂已经变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正规工厂。此时却出现了新的问题。

那时来深圳投资的港澳台小老板大都有一个特点,资金并不充裕,内地的社会关系又相对复杂。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个工厂出现了太多老板的‘皇亲国戚’,我越来越受排挤,无论怎么做都是错。”

事实上,这也正是蓝思科技上市前夕网络上一些负面舆论指责周群飞的理由之一,说她“忘恩负义”,“从培养她多年的工厂辞职,还带走了骨干和客户……”

周群飞对此立场明确:“首先本人从未在报道中的那家公司工作过,而且那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其次我创业是帮玻璃厂及表壳厂加工电镀、丝印而已,而且当时的来料加工厂是不允许内销的,可我的客户都是大陆工厂(内销)何来抢客户之说,再说在我创业那个时间段中国也没有太多的亿万富翁,何来有人给我几个亿?”

当时在工厂管理上的矛盾突出,已经到了她无法妥协的地步,只有主动放弃。“还有媒体报道说是我想加工资,所以出走——这个说法也不对。因为那个年代我还年轻,我不在乎工资,我只在乎我有多少学习锻炼的机会,包括现在我跟我的下属都是这么讲!”

那是1993年,不满23岁的周群飞自己做了老板。

梦想是支撑我们自身追求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我们日益进取的动力源泉。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拥有梦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且不说拿破仑的那句旷世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说我们平日常见的那句曾停留在央视广告部门的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也激励了芸芸众生。

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有个19岁的儿子叫伯杰。

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十分羸弱。

伯杰走下楼去,问那青年为何长时间地站在那里,青年满怀忧郁地对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太遥远了。”伯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就是能够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觉。”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让你梦想成真。”于是,伯杰领着他走进了富丽堂皇的公寓,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豪华的软床说:“这是我的卧室,睡在这儿,保证像在天堂一样舒适。”

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就起床了。他轻轻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一切都整整齐齐,分明没有人睡过。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园里,他发现那个青年人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地睡着。

伯杰叫醒了他,不解地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青年笑笑说:“你给我这些已经足够了,谢谢……”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娜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那里,他不仅领略了典雅的建筑,也见了众多社会名流。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庄园主。“今天,我首先感谢的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杰……”说完,他在众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了伯杰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

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名声煊赫的钢材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位贫困的青年。酒会上,特纳对伯杰说:“当你把我带进寝室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梦想就在眼前。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那张床不属于我,这样得来的梦想是短暂的。我应该远离它。我要把自己的梦想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床!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把梦想交给自己,别让别人偷走自己的梦想。30年河东,30年河西,只要有自己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个人真正准备好要迎接一个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就会露脸了。”这就是一种召唤,一种心灵的到达,这更是让人向这个事物尽力靠近的一种谁也无法遏止的力量。

国内知名企业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被医生诊断,如果病情再延续,他的下肢不久可能瘫痪。在养病期间,一天,他突然有一个十分强烈的念头——要去登珠穆朗玛峰。

于是他走过大雨与泥泞,三天后真的到了珠峰脚下。望着白皑皑的雪峰,他想:我必须要有一些专业的训练才行啊。

那一日,他正好碰到了中国登山队的教练,便请求他的指导。教练欣然答应并引导他训练。他的梦想之旅竟这样开始了。

不久他登上了玉珠峰,接着又登上10座雪山,其中包括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和北美洲的最高峰麦金利雪山。

过后,他便跟着国家登山队真正登珠峰了。途中,他两次遇到缺氧,胸闷得像要爆炸,但他执着一念,在陡坡和雪窝里拼命地往上爬啊爬。而要登顶,必过一段绝壁。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决绝的生死体验。

然而面对绝壁,他很沉着,他一点一点以惊人的毅力越过了这个生死之门。最终站在劲风中,用双手展开了五星红旗,就像擎着一团火焰,站在了世界之脊上。

当他真正决定要登珠峰的那一刻,珠峰已经在他的脚下了。有时一个人心灵的高度,就是他梦想的高度。那时他50岁,他用一次壮举,告诉我们:“人生的梦想是可以从五六十岁开始的。”

无独有偶,下面这个逐梦女孩的故事,同样使人的心为之撼动。

她,早年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17岁,初中没上完就退了学在小吃摊给人洗碗。每天看着成群的孩子背着画板从她面前走过,她很羡慕。

一天,在小摊上坐着的艺校校长说他的学校要一个清洁工,她便说她想去试试。校长答应了。过后她便在艺校当起了清洁妹。等学生走了,她便捡地上的废画纸,用橡皮擦干净,在寝室里偷偷画画。一画就是一年多。

一个偶然的机会,校长在她的寝室里发现了很厚的一叠画稿,一问才知是她画的。他觉得不错,就拿去让专业老师点评。答复是笔法大胆独特,但没有绘画专业训练。于是她不要学校的工资,只要求学校让她干完活能听老师上课,校方答应了。

于是,她一天8小时工作,5小时睡觉,11小时画画。2010年10月她瞒着母亲参加了美术高考,竟通过了四川美院的专业考试,但因文化课只有初中水平,没考上。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补习高中课程,考更好的美院。她每天学习到深夜两三点,就这样,在2011年2月26日这一天,她终以556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

这是成千上万的美术考生的梦想,而且难度只能用“百里挑一”来形容啊。而这清华之梦,竟让一个清洁妹变成了现实。她,叫邓轩,22岁。

不论是王石、邓轩,还是周群飞,他们的梦想虽不同,但是他们追逐梦想的那份执着与坚持,那份超人的毅力,那一路跋涉的淋漓之苦,是绝对一样的。

他们用惊人的意志,坚韧的双脚和双手,给我们创造了两个十分惊人的壮举:一个写在雪峰之巅,一个画在雪白的纸上。

在现实中,有很多像他们一样执着前行的人。他们曾经都有过或远或近、或大或小的梦想,然而真正实现的并不多。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喧哗或风暴,往往会把这些脆弱的梦一个一个吹熄。而这两个追梦者,却如此撼人心魄,如此决绝,最终站在了自己梦想的高处。真知灼见一个人绝不能轻视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我们生命的拐杖。不论前方的路有多远,山有多高,只要你坚强,梦想总会引领你,走到它本应有的高度,因为梦想永远是我们生命的高度,也是我们心灵的高度。3.没有艰辛就没有成功的获得

周群飞初到广东是想学服装设计。周群飞说:“当时家乡嫁女流行的嫁妆就是缝纫机,跟她一起长大的闺蜜,都去学了缝纫。每当听到缝纫机“喳喳喳”声响,心中就有股冲动。那时,我也爱美,在村里时就爱穿新衣服和高跟鞋。”

周群飞来到深圳,在深圳大学旁找了份工作,白天在手表玻璃加工厂打工,晚上去读夜校。

年少的周群飞,对什么也都好奇,“我学过会计,经常义务帮会计贴发票、抄流水账。没料到这些知识对后来管理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脑刚兴起时,周群飞同样兴趣很大,“1分钟可以用五笔打150个字。那时的电脑还没有鼠标。”周群飞笑呵呵地说,现在跟女儿说起这些,她不理解,“电脑没有鼠标,怎么用啊?”

为了尽量多掌握谋生技能,周群飞考过报关员,还考过驾照。说起考驾照,周群飞印象深刻。那时,湘潭没有考小车驾照的地方,只能报名学货车驾驶。

班上50个学员,只有两个女孩子。货车驾驶室座椅是木板的,周群飞个子小,油门一脚都踩不到底。大车的方向盘特别重,手掌上都磨出了血泡。

对于周群飞来说,最难学的是换轮胎,她当时只有90来斤,整个人压在扳手上,也拧不动一颗螺丝。但最终周群飞还是把货车驾照(B照)拿到手了。

没有谁的成功是轻易获得的。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付出的是你的汗水和泪水。在成功的奖杯上,镌刻的是你的艰辛与磨难。

可以说,没有艰辛,就没有成功的获得。面对艰辛,没有顽强的毅力,也终将与成功无缘。

约翰·希顿是《美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一书的作者,他的经历正可以印证艰辛出成功的道理。

他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因为破产,受到打击后的父亲疯了。希顿也由于父亲的不幸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生活。他几乎没有受什么学校教育,经常是有家难归、衣食无着,终日四处游荡。

为了讨一口饭吃,他不得不在他叔叔开的一个小饭馆里干活。后来,由于他的身体日渐衰弱,人也变得有气无力,就被叔叔赶出了店门。

他又开始四处流浪。望着莫名其妙的天和地,看着世上莫名其妙的人,他想起疯了的父亲,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在此后的7年中,他饱尝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看惯了阴起阳落,也经历了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

他曾在自传中自言自语道:“我花了18便士租了一间又阴暗又潮湿的房子,在寒冷的冬天,我生不起火,只好孤身一人躲在被子里,除了偶尔听听窗外的凄风苦雨之声外,我只能在书本中寻寻觅觅。”

后来,他徒步来到了巴思,被雇为酿酒工。不久他又回到了首都伦敦,这时他已不名一文,连鞋和衬衫都没有。还好,他有幸在家叫伦敦餐馆的地方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得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呆在地窖室里工作。

为了讨一口饭吃,他得庆幸自己找到这份“美差”,但长期禁闭在地窖里不见天日,加上繁重的工作,他的身体垮了下来,他只得丢下这个能苟且谋生的饭碗。

不久他又从事代理人的工作,每周赚十五先令的薪水。在此之前,他曾利用许多业余时间练字,他的书法很漂亮,这是他这一次成为代理人的资本。

在工作之余,他把闲暇时间都用来逛书店,他买不起书,他只能一段一段地读、记。长年累月,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知识。

后来他换到了另外一个办公室,在这里,他每周可获20先令的“丰厚报酬”——这只是对他而言。他仍然埋头学习、研究。

在28岁那年,他写了一本《比泽奇遇》,得以发表。从那时起一直到死,在这漫漫55年中,希顿一直从事辛勤的文学创作。

他发表的著作有87本之多,最重要的著作是《英格兰大教堂古迹》。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辉煌之作,也是约翰·希顿勤劳辛酸一生的纪念碑。

其实,没有谁的成长道路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艰辛与曲折,成功才更显珍贵。而真正有志的人,都能克服艰难险阻,从中崛起,赢得人生的辉煌。

眼下,已经到了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在今年,哈佛将有一位特殊的毕业生——布露柯·艾莉森,她是哈佛有史以来第一位四肢瘫痪的学生,而她以坚强和不懈的努力,给众多的哈佛学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一次车祸中,几乎丧命的艾莉森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四肢却全部瘫痪了。面对这样的打击,她没有丧气消沉,而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后来,在升学考试中,以出色的成绩成了哈佛的一员。

在哈佛学习的日子里,她也从未停止过努力。虽然她遇到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让常人难以想象,但她却从不畏惧。

平时,她要靠别人推轮椅,做功课要用舌头按电脑的键盘,发表演讲要靠别人抱上讲台。除了四肢不能动弹外,她还必须戴一副呼吸器,每分钟将空气压进肺里13次,才能维持生命。

面对这种种痛苦,她仍无比坚毅地说:“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一直感到,不管我所面临的情况如何困难,还是应该活下去,而且不能让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困扰自己。”

对自己遭遇的不幸,艾莉森并没沮丧,她始终以乐观的心去坦然地面对一切,脸上经常挂满微笑。她以自己的坚强感染了周围的人,同时也给自己的人生涂上了绚丽的一笔。

她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学业,作为一个残疾人,她不仅以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更成为哈佛的光荣。

在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并不是很少,而成功的,却总是不多。聪明的人总是想从艰难背后绕过,而能成功的人则勇于面对困难,饱尝艰辛,最终与成功握手。

哈佛的教授教导学生说,伟大的成功者常常是在艰辛、困境中铸就自己人生的辉煌,他们把自己的不幸都看成是上帝的恩赐和命运的考验。

他们不会为自己的艰辛而感到悲伤,他们也不会屈服于不公平的一切,而是以自己的良好心态来走出不幸和艰辛。

博迪是法国的一名记者,在1995年的时候,他突然心脏病发作,导致四肢瘫痪,而且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被病魔袭击后的博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头脑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

可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虽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开始构思的作品完成并出版。出版商便派了一个叫门迪宝的笔录员来做他的助手,给他的著述做笔录。每天工作6小时。

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动左眼与门迪宝来沟通,逐个字母逐个字母地向门迪宝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门迪宝抄录出来。

门迪宝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如果博迪眨一次眼,就说明字母是正确的。如果是眨两次,则表示字母不对。

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因此有时就可能出现错误,有时他又要滤去记忆中多余的词语。开始时,他和门迪宝并不习惯这样的沟通方式,所以中间也产生过不少障碍和问题。

刚开始合作时,他们两个每天用6小时默录词语,每天只能录1页,后来慢慢加到3页。几个月之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这部著作。

据粗略估计,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左眼20多万次。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已经出版,它的名字叫《潜水衣与蝴蝶》。

可以说,艰辛是成功路上的随行者。拿破仑·希尔认为,每一种困境之中都埋藏着利益的种子。任何人的成功都少不了艰难险阻。很多人把艰难当作成功的障碍,其实,这是个如何看待的问题,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如果你意志薄弱,不堪重压,那艰辛就是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反之,如果你不畏艰辛,把它看作是一种磨练,一种考验,那艰辛就是你获取成功的助推器。你会鼓励自己从困境中站起,将一切艰辛化为上进的动力。你会咬紧牙关,克服一切困难,迎着艰辛走向胜利。真知灼见不要害怕艰辛,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一帆风顺的。把艰辛当作对自己的挑战,你就能战胜它,最终赢得成功。4.俯下身去才能更加接近梦想

1993年,周群飞带着哥嫂、姐姐、姐夫和两个堂姐妹开始了创业之路。最初的创业资本是她在打工时期开时装店时攒下的2万港元私房钱。

他们在深圳黄田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农民房,吃住工作都在里面。一块铝板,加工切割之后,就可以组装成一个简单的工作台。“初期我没有这么大的抱负,只是觉得做一件事要做好,做得完美一些。”周群飞说。追求完美已经深深刻进了她的性格。在接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周群飞一直保持挺直坐立的姿势,只是为了在镜头上呈现最美的一面。

创业初期她帮助同行做印刷的加工。第一批订单的获得也充满艰辛,当时没有互联网,只能通过黄页寻找手表和表壳厂,然后一家家去拜访。好强、能吃苦,周群飞身上的这些特质与她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

5岁就失去母亲的周群飞,父亲因意外事故造成双目失明,让本就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周父曾拜过8个师傅,在农村是一个巧手匠,靠手艺养活子女。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周群飞从小也养成了不停学习的习惯,她来深圳的第一个住址就选在了深圳大学旁边,以方便自己学习各种课程。

周群飞说:“我选择这个行业,比较喜欢去搞创新、研发,跟父亲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父亲一直是个负责、好学的人。”

跟很多农村女孩子一样,周群飞初中还没读完就辍学了。不过,好强的人,总是可以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之后,她央求回湖南探亲的舅舅带自己去广东念书,舅舅带着15岁的周群飞去了韶关。在韶关呆了三四年之后,周群飞又来到了深圳。

听说深圳大学有很多技能培训班,可以半工半读,周群飞在深大附近租了间房子,开始了白天打工、晚上上课的忙碌生活。

她报了好几个班——会计、电脑、B牌驾照、报关证,甚至消防安全主任,不管是否用得上,她都愿意去学习。当时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要多一技傍身,为自己未来做一个打算。

坚持学习的习惯对于周群飞后来领导公司大有助益。“我要去领导他们的时候,首先我必须自己要懂,也不完全说是那个时候学了就懂。但一定要不停地要学习,不停地去增值。其实领导这么一大帮人才,压力还是有的,何况我还是一个女人,所以永远都不能放弃学习。”周群飞说。

周群飞到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手表玻璃工厂打工。工友都是从韶关或者清远城里来的,只有她一人来自农村。

20岁出头的女孩子,下班后的活动非常丰富,逛街、看电影或者溜冰,只有周群飞的下班时间不是去深大培训,就是猫在出租屋里看书,或者给之前的同学写信。

有时候同事不上班,周群飞还会自告奋勇去给她们顶班,借机学习她们工站上的技术。“我那个时候就是那种心态,只要你让我学,工资你给不给无所谓,我跟她们的追求不一样,因为她们都是从城里来的,她们有资本,我没有,就想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

3个月之后,力争上游的周群飞觉得在厂里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再做下去只是“浪费了自己”,于是给厂长写了一封辞职信。

她的一手好字以及在厂里的积极表现得到了厂长的认可,最终她非但没走,反而成了部门的主管。

大家可能都知道梁凤仪。她是华人世界最富有的才女,一支笔打造出几亿资产——成功创业、才华横溢、嫁入豪门,女人所有的梦想,她几乎都实现了。

她开公司,1977年创办碧利菲佣公司,为香港家庭引进菲律宾女佣,成为香港社会史上很重要的一大创举,三年净挣9000万。

2004年由她一手创立的勤+缘媒体服务有限公司上市,她宣布封笔从商,2006年转售自己部分股份,套现2173.75万港元。

她写小说,10年出版超过100部作品,仅仅1989年创作第一年,就分别在4月、6月、9月、11月出版了《尽在不言中》《芳草无情》《风云变》《豪门惊梦》4本小说,封笔前总共写了1000多万字。

她选择爱的人结婚,丈夫黄宜弘是香港商界翘楚,出身显赫商誉极好,不仅担任香港永固纸业有限公司主席,合兴集团副董事长,金利来集团及亚洲金融集团董事,同时还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华工商会副会长,投资遍布世界。

梁凤仪的第一本小说名叫《尽在不言中》,出版时她已经39岁,那时,她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一个年近不惑的离异女子,因为厌倦不同派别的办公室战争而离职,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呢?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年之后,她不仅成功加盟永固纸业成为董事,并且重新开始了一段相濡以沫的恋爱和婚姻。

其实,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逆袭”,那些柳暗花明的转折,都倚着背后“尽在不言中”的执着。

作为中国最大的信息本地化服务机构,交大铭泰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铭泰)创造了三个第一:国内第一个通用软件上市公司,亚洲首只“信息本地化概念股”,2004年香港股市(8148.HK)第一家上市企业,不禁让我们对其董事长何恩培刮目相看。

1997年,交大铭泰从一个不足9平方米的地下室,只有4名员工的不起眼的小公司开始创业,到何恩培拥有上亿元巨额资产,以开发、销售技术创新性强的翻译软件(东方快车)、播放软件(东方影都)和网络软件(东方三王、东方虹)而被业界誉为“东方三强”的大型旗舰式通用软件企业。交大铭泰的领军少帅何恩培,也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在软件业界更加引人注目。

1969年7月,何恩培出生于四川大竹。1988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固体电子学专业,1992年被保送本校续读研究生。

由于他出色的毕业论文获得特等奖,而被国际工程师学会吸收成会员并列入检索中。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被保送没几天,何恩培就带着几个同学承包了武汉著名的电脑一条街上的武汉高科公司系统工程部,开发电脑印章系统、电脑免疫系统。他的第一笔投资是1000元,是向父母借的。

那时的高校还没兴起“创业潮”,一切活动都是瞒着学校干的。一段时间后,生意开始盈利了,他们又滚动投资,生意越做越红火。

一年多后,他们共赚了23万元。他们用这些钱到处考察,参观展示会、联系企业……何恩培初涉商场就获得了成功,他感受到了创业的快乐。

1995年研究生毕业时,学校决定保送何恩培去日本读博士,何恩培婉拒了。他认为,所谓人生智慧,首先表现在抉择之中。

研究生毕业后,何恩培先后在深圳华为、珠海南科工作过,刚开始每月工资1200元,不够花,还得向公司借。但他从不向老板提工资的事,而是积极为公司解决问题,以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半年后,他就成了公司的高级主管之一,年薪涨到8万元,公司还给他配了车,给了他一套房子。

1996年,他被珠海市评为“珠海市优秀中方干部”。功成名就之际,他断然放弃已拥有的优越生活。

1997年,为了更好地发展,何恩培来到北京的中关村,在一家软件企业任副总经理。那家公司是个家族企业,老板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而他希望能参与决策,这一矛盾的无法解决导致了他的离开。

正是由于这种经历,让何恩培深深地体会到,企业领导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同时要学会包容。

何恩培说:“我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不一定比其他领导者更强,但我最擅长做团队中每个人的一面镜子。比方说领带打歪了自己不知道,面对镜子的时候就知道了。因此并不需要我绝顶聪明,我只要做好一面镜子,做好一个交流者、沟通者。”

怀着这种“做一面镜子”的理念,一年后,何恩培决定自己组建公司,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他说:“我从小就有一种冲动,希望这辈子能给别人一个舞台,让别人和我一起来跳舞。”

1997年9月,何恩培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里,他与4个志同道合者谈了整整一夜。当地平线开始泛白的时候,一个新公司诞生了,这就是北京铭泰软件开发有限公司。5个人倾其所有,凑了15万元。他们由此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铭泰公司成立后,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及销售四大系列软件产品,其中以翻译软件为主,其余则包括信息安全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及娱乐软件。

1998年6月,何恩培从实达集团引进600万元资金,开发出第一个产品《东方快车》,并将公司更名为实达铭泰(北京)软件公司。

说起那段快速发展的日子,何恩培最不能忘怀的是那次《东方快车》“生死战”。

在《东方快车》出来之前,南京月亮公司在汉化翻译软件市场中独占鳌头,该公司的《即使汉化专家》在这方面是老大,没人能与之叫板。

何恩培苦苦思索,怎样才能让他的《东方快车》一炮打响?经过慎重考虑,何恩培决定与《即使汉化专家》叫板。

第一步他采用了“三个一”战术:集中火力猛攻一个媒体即《电脑报》,因《电脑报》在IT圈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集中精力占领一个城市即北京,北京作为中国IT大本营,其软件销售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搞活一个代理商即“联邦”,因“联邦”是软件销售的主渠道,占整个中国软件销售的40%左右。

与此同时,他还参加各种展示会,并让消费者当场感受、免费使用自己的产品。《东方快车》的销售势头越来越好,并冲到了销售排行榜第一。这下,南京月亮公司慌了,赶紧在技术上升级,但为时已晚。最后南京月亮公司采取了降价策略,何恩培的应对措施不是让自己的产品跟着降价,而是另辟蹊径。

恰在这时,中国遇到了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何恩培决定展开一次“洪水无情人有情”软件义卖活动:凡是在中国红字会捐款10元以上的人,凭捐款单都可以用48元买到一套原价160元的《东方快车》软件,比《即使汉化专家》还便宜10元。这样既援助了灾区,又给了消费者以实惠。《东方快车》知名度大升,一举成为中国翻译工具软件市场的首选品牌。谈起这段往事,何恩培深有感触:是善心让我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南京月亮公司的撤退方式是突然消失。何恩培对对方怀有恻隐之心,决定去找这对夫妻创业者,帮帮他们。何恩培通过各种复杂的关系,终于和他们联系上了。何恩培说:“你们的突然消失是对用户不负责任,希望我能替你做所有客户的售后服务。”对方好半天没有说话,随后便将电话挂了。

后来,那位先生选了一个地方,让他去南京见面。当时,公司的同仁们都有疑虑,因为是自己将对手打倒的,担心会遭到报复或是中了对方圈套,但何恩培还是去了。

三天后,《即使汉化专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申明所有用户的售后服务都由何恩培负责。业界人士不得不叹服:既为对方解了围,又扩大了用户群。

何恩培说,商战并不意味着伤害对手,我最初的动机只是因为恻隐之心,是宽容之心成就了我。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99年,何恩培遭到了一次重大的失败——soyou网的项目经营失败。这个在互联网第一轮投资浪潮中的兴起而又破灭的梦幻,让何恩培感到可惜。何恩培说:“当时这个网络项目停掉后,企业200多名员工被裁,类似于‘壮士断腕’。”

分析失败的原因,何恩培说:“互联网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我认为所有的商业模式也会通过互联网再生和重演。可由于片面追求现金流,不愿意对soyou网持续投入,从而放弃了这个很好的机会。”

何恩培也反思说:“1999年开始做的soyou网是我们推出的一个目录式服务,由于我们的不成熟,放弃了。如果能坚持到今天,soyou的结果会比google还要好。”

遭遇失败的何恩培并没有一蹶不振。凭借在翻译软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资源优势,自觉在个人软件领域已经做到了顶峰的何恩培,于2002年4月从上海交大引入1000多万元,将公司重新更名为交大铭泰(北京)软件公司。

2004年1月9日,何恩培以优良的业绩促使交大铭泰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随后又更名为交大铭泰(北京)信息技术公司。

对于未来,何恩培说要立志使交大铭泰成为翻译行业的联想和戴尔,到2015年做到销售额30亿元人民币。

他说:“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带领别人去成功。我不希望是做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成功,而是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搭平台,协助他们成功。”

谈起成功的管理秘诀,何恩培说,他在企业里扮演的是一个“导演和教练”的角色。“作为领导者,当大伙热火朝天干活的时候,你要提醒他人方向可能要调整一下;当大伙在埋头苦干的时候,你要要求他们更换一种方式;在大伙某种工作方式不对的时候,你更要鼓励大家探讨一些新的方式。”

也许,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总是能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从而将希望转化为动力让自己坚持下去,而后者则只是心灰意冷的放弃。其实,取得成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失败、失败、再失败的阶段,而此时只要找对方向、再坚持一下,就一定会听到胜利的号角吹响。

交大铭泰的团队成为一个稳定的团队,人员自创业以来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同时团队在企业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最初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他们敏锐地发现,人们的学习能力不可能一日之间就能上升,但是信息量和信息的交换速度却是飞速上升的,这时必然需要一种工具。

于是他们抓住机会做了《东方快车》翻译软件;在2000年互联网步入发展期的时候他们提出了“I软件”;2003年交大铭泰的团队又提出了“东方翻译工厂”的概念。

何恩培承认自己是个偏理性的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他认为首先要有能力带领团队不断开创新的天地,这是所有事情的核心。

一个团队存在的价值和原因,不是金钱,而是共同的新的希望和理想。作为领导者就是应该让团队具有这个能力,要每个人懂得如何去做,要不断地交流。

如果按照人的个性划分的话,可以这样评价何恩培,他属于“自我克制能力”较强、心态比较平和的一类。

简单的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商业成功人士,何恩培很少喝醉,甚至不太喜欢喝酒。这一点甚至在2014年公司上市当天,也没有一点变化。而在何恩培自己看来,这并没有“为什么”,因为这不是他的个性,很简单。

处事细腻周到、思考全面和深入也是何恩培性格的一大特点。他说:“为什么这些年我的挫折少一些?就是因为比别人多思考百分之一到五,做的每一件事都有120%的准备。每一次商战,我会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应急措施预先想好。有一句话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而千里长堤也是靠一个个小细节筑就的。哪一个小细节被忽略,可能就会功亏一篑,坏了大事。”

坚持,忍耐,宽容,细心,有人情味,这些并不深奥,但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何恩培高就高在这里:别人不一定能做到的,他做到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说何恩培有人情味,就表现在他非常注意培养下属,给他们提供各种机会,帮助他们,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而这也正是他最欣慰、最快乐的事。在他的带领下,用短短8年时间,发展壮大。真知灼见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它会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但没关系,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进,毕竟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5.努力的人蕴藏着无限的潜能

蓝思科技所以选择在3月18日这天正式登陆创业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掌门人周群飞的创业情结。

因为1993年3月18日,她在黄田(现在宝安国际机场附近)租下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农民房”,干起了自己最熟悉的表面玻璃印刷。

说印刷厂太抬举它了,其实就是一个家庭作坊。促使周群飞下定决心搞作坊的,是她的堂姐。“起先也没想过一定要自己创业。当时我在行业里有点小名气,知道我离职后,有人想请我。可堂姐跟我说:‘你给任何人打工都只是打工,还是要受气,要不然我们一起干!你发得出工资就发,发不出我们就跟着你!’”

创业的资本是她的“私房钱”,港币两万余元。“我也留了点心眼——平时挣的工资全给爸爸了,加班费自己存着,其实那时我也开了间时装店。”

起步虽艰苦,但年轻人们对未来却满怀憧憬。三房一厅这么安排:房间做宿舍,女孩子住大房间、上下铺,男孩子睡小房间;客厅做印刷、包装车间;厨房做食堂。

做的还是丝网印刷的老本行,当时买了一块大铝板,切割后加工成几台手动印刷机,自己拉订单,自己做生产。这支创业团队一直在这家“公司”坚持了4年。“当时创业的时候就只能带着家人。若你去请别人,(要考虑)你能不能把工资发给他,能不能每个月都发得出去。”周群飞说。

1994年,郑俊龙加入,他负责买材料、接单、送货;周群飞哥哥帮忙做工装夹具;姐夫负责镀膜;姐姐负责包装和成品检验;堂妹分工丝印和质量检验。一大家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

慢慢地,周群飞的家庭“小作坊”站稳了脚跟。1997年金融风暴的时候,因为有些客户付不起货款以及代工费,周群飞就要求他们用一些旧的设备来抵债,然后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手表玻璃生产线。

在此期间,周群飞与前老板杨达成结婚生女。王君骐说,杨达成在事业上确实给过周群飞不少帮助。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周群飞的家庭作坊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她发现自己原本就回收艰难的货款更加没着落了。

付不起加工费,他们就把一些旧设备折价给她。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她唯有被动接受。“只能是把设备拉回来,整修翻新。去香港的旺角去买轴承、波条,靠一个双肩包背回来。”“那次有女儿陪我去,在旺角车站红绿灯跟前——以前我瘦,背着包真是很重很重,可那一会儿我突然感觉背包轻了!我以为是包底磨破、东西掉了,赶紧转头看,发现——是女儿用双手托住了背包!”

20世纪90年代末,周群飞的女儿还是个瘦弱的小孩子,她在红绿灯前用尽全力的举动,深深地烙印在周群飞的脑海里。“我一定要改变现状,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要用心去做,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潜能从你一诞生到这个世界,就蕴藏在你的身上。把无穷的潜能作为自己成长的坚强后盾,每个人都能在思考中卓越成长,实现人生的远大抱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陆歌·赫胥勒指出:“编撰20世纪人类历史的时候,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自身的人类从未开发的巨大潜能。”

也许你不相信,但人具有无限的潜能是无可否认的。这种潜能可用“冰山理论”来形容。即海面上漂浮着一座冰山,阳光之下,其色皑皑,颇为壮观。

其实真正壮观的景色不在海面之上,而在海面之下,与浮出水面上的那部分相比,沉浸在海面下的部分是它的五倍、十倍,甚至上百倍。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人类的历史,又何尝不是一部将“不可能”化为“可能”的进程?

不是吗?在巨轮诞生之前,又有几人相信人类能够在惊涛骇浪中轻松漫步?在航天飞机穿越云海之前,又有几人相信人类能够在太空遨游?在网络问世之前,又有几人相信地球真的能够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然而,一代代人执着的追求,最终将梦想化为了现实。真知灼见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可以无止境地运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它可以在家庭生活、事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彰显。第二章机遇只会垂青有心的人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有心者捷足先登。任何机遇的垂青,都不是平白无故的,表面看来似乎偶然,但实际有其必然规律在。主观上要有执着追求的欲望,才会积极去寻觅机遇,发现机遇,一旦机遇哪怕是偶然显现,都会紧紧抓住,锲而不舍。1.成功是辛酸和汗水结成的果实

1993年3月18日,周群飞至今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

独立门户,并不容易。原来周群飞打工的企业专接外贸单,当她离开时,这家企业“严令”她不能接外贸单。“其实,那时我没有外贸资质,只能接内销的单。有人说我当时跟这家企业抢客户,纯属虚构。”

慢慢地,周群飞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生意一天一天好起来,公司发展到几十名员工。“虽然辛苦,但利润可观:印刷一片玻璃,可得1.5元代工费,一个人一天可印7000片。”此时的周群飞,初尝创业成功的甜蜜。

看到这个行业利润丰厚,很多加工厂挤了进来;同时,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不断洗牌,给周群飞的公司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客户上半年合作得好好的,下半年就不见了踪影,很多货款收不回。”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恰恰是这场危机,给了周群飞发展机遇。“港台的一些客户付不起加工费,便将他们的旧设备抵债给我。这些设备,正是手表玻璃加工产业链上的重要设备。”

周群飞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再出资购买了几台研磨机、仿形机,在宝安区另找了个小厂房,将玻璃切割、修边、抛光、丝印、镀膜等工艺打通,形成手表玻璃完整的生产线。

周群飞也从单纯为手表玻璃进行丝网印刷,“升级”为手表玻璃供应商。随着国内钟表业的兴起,周群飞的玻璃表壳生意越来越好,在行业内有了名气。

世间事无大小,总要有人去做。成功都是由许多辛酸和汗水所结成的果实。成功并不是一时的,它的关键是靠平时的准备与辛勤开垦。

有的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的人手里捧着“金饭碗”,却需要向别人讨饭吃。个中差别,值得我们慢慢去品味。

日本广为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小故事:许多年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但她绝没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

洗厕所!实话实说没人爱干,何况她从未干过粗重的活儿,细皮嫩肉,喜爱洁净,干得了吗?洗厕所时在视觉上、嗅觉上以及体力上都会使她难以承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是使她忍受不了。

当她用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马“造反”,翻江倒海,恶心得几乎呕吐却又呕吐不出来,太难受了。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特高,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她当然更知道自己不适应洗厕所这一工作,真的难以实现“光洁如新”这一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因此,她陷入困惑、苦恼之中,也哭过鼻子。这时,她面临着这人生第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

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之路岂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他帮她摆脱了困惑、苦恼,帮她迈好这人生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但他并没有用空洞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

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少女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新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是可以喝的。

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被证明可以办得到。

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的、鼓励的目光。这已经够用了,因为她早已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

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振奋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前辈的高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厕水,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

至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并且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后来她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野田圣子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表现为她强烈的敬业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这一点就是她成功的奥秘之所在;这一点使她几十年来一直奋进在成功路上;这一点使她拥有了成功的人生,使她成为幸运的成功者、成功的幸运者。

常开飞,43岁,顾桥镇樊庙村人。现任安徽省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上海申淮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谈及创业经历,常开飞一路走来的百般甘苦,只有他本人才能体会到。

20个世纪80年代末,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常开飞就在老家顾桥街上的“顾桥饭店”里打工了,开始时,他只是一名服务员。

由于他是个有心人,每次厨师炒菜时,他都注意观察,通过暗暗学习,掌握了烹饪技术;后来,他在顾桥饭店里当了几个月的厨师。

为了圆更大的梦,常开飞又前往芜湖谋求发展的机会,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也是彷徨不前,在街头独自徘徊的他,看到街边炒板栗的生意火爆,就站在摊边观其配方、炒法过程,并用心记下,一个晚上便被他看出了门道。

随后,他也干起了板栗生意。那时,他和初中同学、现任上海淮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樊西堂经常保持联系,两人不管谁回到家乡时,都去看望对方的父母,在来往频繁中樊西堂了解到老同学创业之艰辛,就邀请他到上海共同发展。

当时常开飞由于在芜湖打拼劳累过度身体不太好,回到家乡静养身体。在静养身体期间他的妻子张士华看到家里父母亲为了这个家劳心劳苦、不分白昼辛苦地工作,再加上丈夫的身体又不好,毅然决定只身一人到上海务工。

2001年常开飞待身体恢复些后,决定到上海与妻子汇合。由于自己有烹饪的技能,常开飞应聘到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一个饭店里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