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08:29:08

点击下载

作者:(美)苏珊·施蒂费尔曼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试读:

前言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与《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的作者

开车上路前需要取得驾照,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驾驶考试,这样才不会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除了最初级的工作,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取得特定资格,较复杂的工作更是需要接受数年的培训。然而,作为最具挑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育儿,却完全不需要父母接受任何培训或取得什么资格。

作家阿尔文·托夫勒写道:“在为人父母这个领域中,仍然有很多外行。”缺少相关的知识或教育,是很多父母陷入育儿陷阱的原因之一。那些父母不一定未能满足孩子的生理或物质需求。也许他们很爱孩子,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但他们面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难题,会感到手足无措,也不知道怎样恰当地回应孩子成长过程中在情感、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旧时代中,育儿过度强调权威主义,但在当代社会,很多父母并不能为孩子提供他们迫切需要也非常渴盼的明确指引。家庭中完全没有规矩和限制,这就像一艘无舵的船,已经被船长彻底放弃,在大海中随风漂流。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们需要他们成为“船长”(苏珊·施蒂费尔曼的形容语),这个词并非暗示要回到以往权威主义的教育模式,而是要在过度限制和毫无规矩中间,一个不偏不倚的位置找到平衡。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家庭功能失调的深层原因并不是父母缺少知识或教育,而是他们未能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实现有意识地育儿!自觉的父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关注日常生活,而大多数人必定会时不时分心。如果缺乏有意识的关注,你和你的孩子以及与其他人之间建立起怎样的联系,会完全取决于你并不稳定的心理状况。你从你的父母,或者从你成长的文化环境中汲取的心理、情感反应模式、信念或下意识的不成熟推断,会掌控你的心理。

这些思维模式,很多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无数代人以前。然而,如果能够保持关注——我更喜欢称之为保持陪伴——你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情感和行为定式,从而控制自己回应孩子的行为,而非盲目遵循原有的模式。同时,最重要的是,你就不会再把这些模式强加给孩子。

如果没有陪伴,你就只能通过思想和情感与孩子联系起来,而非通过更深层次的本质。即使你各方面都采取了正确的做法,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缺少最关键的部分:本质。孩子们会通过直觉感受到,他们与你之间的关系中缺少了一些极其重要的东西,你从未全心全意陪伴他们,从未完整地展现出自我,始终有所保留。孩子们会下意识地推断,或者更确切地说,感受到你隐瞒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这往往会导致孩子潜意识中感到愤怒或怨恨,可能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或者一直潜伏到青春期。

亲子之间的这种疏远状态至今仍很常见,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加有意识地关注孩子,能够超越心理模式的限制,在更深层次的本质上与孩子联系起来。

家庭功能失调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缺少关于抚养孩子的知识或教育,导致了父母无法在权威主义的方式和现代的做法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另一方面,在更根本的层次上来说,是因为缺少陪伴和有意识的关注。

虽然已经有很多著作为父母提供有益的“育儿专门知识”,但没有几本书针对父母未能有意识关注孩子的问题,或者指导父母怎样利用育儿生活中的日常难题实现有意识的自我成长。苏珊·施蒂费尔曼的著作在两个层次上为读者带来帮助,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和本质。她为我们带来关于行为(佛教中称之为正业)的真知灼见和实用建议,也没有忽略更根本的层次——本质。《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书会告诉父母,怎样把育儿转变为一种精神修行。这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孩子带来的挑战,使你意识到自己迄今为止都处于一种专注不足的模式中。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开始克服这个问题。

作家彼得·德弗里斯写道:“在孕育出后代之前,我们有谁成熟到可以养育后代?婚姻的价值不仅在于成年人孕育后代,也在于孩子促使大人成长。”无论我们是结了婚的父母,还是单亲父母,孩子们肯定会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加成熟的成年人。是的,孩子会促使大人成长,但更重要的是,苏珊·施蒂费尔曼这本独特的著作会告诉你,在育儿的过程中,大人的“有意识的关注”是怎样提高的。

引 言

安吉在工作上是个女强人。她在一家小型健康养生杂志担任编辑,做事干练守时、精益求精。虽然下属有时觉得她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但安吉会想方设法创造出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提供各种工作福利。比如,允许灵活选择远程办公,休息室里备有大量有机零食。不过,安吉笃信,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工作成果。每天早晨,她会倾听引导冥想,为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天做好准备。安吉和她的丈夫埃里克在有孩子之前,会尽可能参与瑜伽静修。

埃里克开办了一家小型互联网营销公司,在家上班。他以不落窠臼的思维方式闻名,依靠他的创造力,以及勇于挑战、如期完成任务的声誉,不断取得成功。

他们的儿子查理出生时,安吉和埃里克都感到非常兴奋。他们努力让儿子有一个和父母小时候不同的家庭生活。对安吉来说,这意味着要找回当年她家里缺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她的母亲酗酒、凡事漠不关心,安吉和她的姐妹们只能自己照料自己。埃里克的父母对儿子掌控欲过强,他们控制埃里克和他妹妹的一举一动,埃里克和妹妹都感觉自己被他们当成了牵线木偶。所以安吉和埃里克一致决定,既要关注孩子,也要给孩子自由,以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

查理慢慢长大,安吉和埃里克很高兴他有着善良的品格。但他性格易于激动,很容易感到沮丧、难以抚慰。查理牙牙学语时,一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他的父母希望能够同情理解、体贴关心孩子,他们努力为小查理解释,为什么他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这样做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且,虽然查理对于要去“大男孩的学校”感到很兴奋,但当他真正开始上幼儿园时,却无法适应各种规定的限制。他几乎无法在讲故事的时间安安静静坐着,控制冲动的能力也很弱。只要查理看上了其他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就会直接抢过来或者把人推开。

查理进入幼儿园后没多久,园长就打电话给安吉和埃里克,请他们来谈谈,查理动手打了别人家的孩子。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之后,因为查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他的父母又去开了很多次家长会。查理四岁时,他的小妹妹出生了,他的表现开始变得更加糟糕。父母试着理解情绪化的儿子,但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待他——恳求、讨价还价、威胁、被迫满足他的要求。家里充斥着查理情绪激烈的吼叫,他的父母感到,为人父母之前那种平静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回。成为“坏”孩子的父母,令他们感到不知所措,每天早晨他们都会紧张不安,不知道喜怒无常的儿子这一天又会闯出什么祸。

安吉和埃里克曾经以为,他们致力于自我品格的提升,多少会使育儿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毕竟,孩子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父母的影响,不是吗?安宁平和、充满关爱的家庭,以及照料周到的父母,难道不会带来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吗?但这一次情况完全不同。安吉的清晨冥想已完全成为过去式,而且,即使她和埃里克努力避免,他们仍然经常吵架,互相指责。比如说,“如果查理那件事情你是这样处理,而非那样处理,事情就不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对夫妻,与我在过去三十年中作为教师、家长导师和心理治疗师遇到的许多父母,都存在相似之处。无论父母是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抑或只想顺顺当当,培养孩子快乐成长,当他们真正面对育儿的现实问题时,往往都会遇到困难,如果孩子要求过多或者性格倔强,尤其如此。

即使孩子相对比较省心,我们仍然需要努力习惯这种日复一日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生活。从彻夜不眠的婴儿到家庭作业的争执,我们一路走来,发现自己必须努力培养出各种新的能力。比如,宽容忍耐,坚持不懈,以及反反复复朗读同一本图画书的耐心。一些更加注重心灵自省的人有时会承认,他们与孩子相处时会出现与此背道而驰的行为。他们完全无法想象自己嘴里会说出那种不堪的话语,可是那些粗俗的话从他们口中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了——声音还很响亮!

但就像安吉和埃里克一样,我们往往会发现,教给我们最多的,正是我们的孩子。这也正是《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书想要表达的主旨。

我们在稍后的章节中还会看到安吉和埃里克的故事,寻找出他们抚养查理时遇到的挑战转变成美好育儿经验的秘诀,同时看到这一经历是怎样治愈两人童年心结的。现在,让我先来讲一讲我自己的故事。

我十五岁时生活在美国堪萨斯州,我哥哥离家去上大学时,给我留了张便条,推荐我读一读他放在我房间里的那本书,帕拉宏撒·尤迦南达的著作《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整整两年,这本书都放在我的书架上积灰,直到有一天,我终于翻开它,随即完全沉浸于其中,这个印度人追求神性的旅程,令我十分感动。

这本超凡脱俗的著作,似乎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什么东西,读完最后一页,我立即骑上自行车前往普雷里村的购物中心,向付费电话里投入好几枚硬币,拨通尤迦南达在加利福尼亚基金会总部的电话。我对着电话说:“我想了解上帝。”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按照尤迦南达的传统进行冥想,遵循“自我了悟联谊会”每周通过邮件发来的指引。我开始练瑜伽,探索各种冥想的方式。结合其他各种有益于内心和灵魂的行为方式,我最终确定了一种能够和我产生共鸣的做法。我非常依赖每日冥想带来的宁静,如果早晨没有静坐,我一整天都会感到不对劲,直到终于抽出时间完成冥想的仪式。

十八年后,我有了一个孩子。我不得不把每天早晨惯例的冥想抛到一边,在内心世界的修炼与家庭生活的日常琐事之间,努力找到平衡。一旦我执着于追求“心灵上的提升”,最终往往会感到紧张恼火。我必须学会,面对平凡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换尿布、讲故事,或者清理男孩玩耍后如飓风刮过一般的现场——学会享受其中,而非压抑忍耐。

有一天,我在厨房里为儿子做烤奶酪三明治。我站在炉子旁边,等待奶酪融化,突然,我对于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房间另一边,那里有个奇迹,那个人,我爱他胜过自己的生命,而且,我可以用一个三明治来表达出我的爱。我心怀感恩,激动不已,因为我意识到,这种感受并非昙花一现,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发自内心地体会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要我愿意选择这样的生活。

育儿,是我的生活中出现的最大一次变化。我会尽可能抽出时间静坐冥想——起初很难找到时间,但随着我儿子逐渐长大,冥想的机会也变多了。我可以充分沉浸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喜悦中,体会到无穷的快乐,而且,冥想无疑会影响面对世界展现出的“自我”。但我也开始理解,用心生活,意味着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生活中,无论那天早晨我有没有完成冥想的仪式。

在《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中,我将带你踏上一段属于你自己的旅程,为日常养育子女的过程带来更多的平和、喜悦,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转变。你会在书中找到各种策略,帮助你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用心地抚育子女,在这条复杂曲折的道路上跋涉前进。本书也将令你学到,如果被孩子触怒,感到难以保持平和(或者暂时失去冷静),应该怎样克制自己的脾气。希望你能探索各种各样的方式,把灵性带到你家中——即使你并无宗教倾向,或者你的孩子认为任何与灵性稍微相关的事情“一点都不酷”。

我相信,我在本书中与读者们分享的一些特质,可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自觉、自信、富于同情心的成年人。最终,你将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能够帮助你灵活变通、有所选择地做出适当的反应,而非出于挫败、愤怒或害怕而做出反应,从而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在我们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中,始终伴随着我们全心全意的参与和陪伴,比起同龄的朋友,他们会与我们更亲近,愿意向我们寻求指导和支持。此外,如果孩子们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喜欢、重视、珍爱——事实如此——他们自然更有动力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面对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人,我们会更加愿意合作,这是人类的天性。

无论你是个积极追求灵性的人,抑或只是希望更加有意识地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角色,在育儿过程中更好地陪伴孩子,将为你们带来更多的爱、知识和欢乐。

欢迎踏上这趟旅程!让我们开始吧。  第1章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父母是一面镜子,我们在其中能看到最好的自己,也能看到最糟的自己;能够看到生活中最美妙的时刻,以及最可怕的时刻。”——米拉·卡巴金和乔恩·卡巴金

在印度,有一些人被称为在家修行者——这些男性和女性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灵性的道路,与此同时,他们决定建立家庭,而非生活在洞穴里或静修院中。他们选择通过家庭和工作中的经历,实现成长和发展,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为工具,实现自身蜕变。

很多人相信,心灵的成长来自于每日冥想、正念隐居,以及灵光一现的顿悟。但实际上生活中一位最伟大的老师,正和你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即使这个人可能一直违反你定下的规矩,令你感到生气。

育儿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切实出现在眼前,令人猝不及防。如果你的孩子把果汁打翻在新沙发上,要怎么办?如果长途开车去奶奶家的路上,孩子们没完没了地打闹,怎样控制自己不要发火?这些都属于个人成长的高级课程。你会彻底崩溃,还是能够保持冷静,更深入地了解现实情况,做出理性的反应,而非完全凭着第一反应行事?

真正的灵性,并不在山顶洞穴中,而在你的眼前,擦鼻涕,再玩一遍游戏,凌晨两点安慰哭闹的婴儿。你的佛陀就在隔壁房间里哭闹。你要怎样应对这种情形,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点化和灵性。孩子是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

我们的儿女,就是神灵指定的老师,能够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内心和灵魂,很多人会被这种想法所吸引。不过,把孩子视为老师这个理念,虽然听起来充满启发性,值得赞赏,但在认可这个理念和真正接受现实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区别。

孩子确实会唤起我们心中无法想象的爱。但他们也会激发我们性格中的阴暗面,唤醒我们一些不好的天性,比如容易不耐烦、缺乏宽容,这令我们感到羞愧,不知所措。

为了活在当下,关键是要保持平衡,但没有什么事情会像育儿一样如此考验我们的能力。养育子女绝不可能是平和安宁的,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做得乱七八糟的作业,因为电子游戏吵架,这一切都是家庭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画面。心灵法则与眼前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现实,很容易发生冲突。即使经验最丰富的冥想者或瑜伽修行者,也会发现自己竟然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威逼利诱或施以惩罚,即使他们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体贴。

俗话说:“学生准备好学习的时候,老师就会出现。”我一直都很相信这句话,每当我准备好在心理、视野,或精神方面提升自我时,仿佛就会出现从天而降的机会,让我能够成长、进步和学习。也就是说,我其实并非始终一直刻意让自己成长、进步和学习!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会感觉自己像是身不由己地参加了一个并不想去的学习班!

在育儿方面,虽然我们并没有特意报名参加孩子提供的“课程”,然而最终往往发现自己被迫完成了意义深远的成长和进步。在这方面,我相信孩子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虽然我们并没有刻意选择生个孩子来治愈自己童年时代的创伤,或者改善自我,但事实上,我们的孩子确实是给我们带来了这些机会——以及其他成千上万的机会。

我们也许会在孩子要求我们细闻身边的每一朵花的时候,发现我们作为父母并不耐心,从而开始试着放慢生活的节奏。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噩梦,同样也能培养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在熬过一连串的不眠之夜后,仍然能够保持慈爱和体贴。

同样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问题。如果孩子总是拖着不做家庭作业,我们也许会认识到自己身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面对令人不快的任务时,我们一样会拖延症发作。看见遇到一点小麻烦就垂头丧气的孩子,就好像看见了镜子里的自己。我们会切切实实重温过去因为事情不顺利而崩溃的时刻。(也许就是当天早晨!)

有时候,我们从孩子那里学到的东西温柔甜蜜,小家伙们使我们能够付出和接受更多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爱和幸福。但一般来说,孩子性格中的某些方面会挑战我们内心的极限。我们也许会把自己的需要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果他们不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消除我们的恐惧和焦虑,我们就会感觉自己一天到晚都处于战斗模式。每一天结束时,我们精疲力竭地上床睡觉,担心第二天早晨醒来,又要从头再来一遍。

为我带来难题的人,在个人成长进步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会想象我们两人处于转世化身的状态——脱离肉体的灵魂,对于彼此只会感受到纯粹的、无限的爱。(这只是一个理念,并不是说你必须相信轮回才能从中受益。跟我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这样想象有无益处。)

想象我们两人一起交谈(两个脱离肉体的灵魂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交谈),彼此分享在未来生活中希望学到的东西。“我希望学会耐心。”我们中的一个人说。“嗯,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接受爱与关怀的能力。”另一位灵魂朋友说。“这样做如何?我会转世成为你的残疾孩子。从而我能学会更充分地接受别人的爱,你也能学会耐心。”“成交!”这就是演说家和直觉感知者卡罗琳·迈斯所说的“神圣的契约”,我们与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达成协议,精心安排各方面的细节,使我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每个孩子都会令我们有机会面对自己思想和内心黑暗尘封的角落,为我们创造恰当的条件,让我们学会怎样从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开明、更充实的生活。下面,你会看到这样一个不断成长的母亲与她的女儿之间的故事。让孩子敢于提出要求

凯瑟琳有两个女儿,十四岁的埃拉和十六岁的谢伊。“我和两个女儿相处得都很好——我们非常亲密。但坦白说,谢伊是个懒虫。她会把毛巾直接丢在浴室地板上,房间里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衣服,如果不提醒她,她从来不会主动刷碗。这些行为真的令我感到火大。我们谈过这个问题,但除非我不断唠叨她,她绝不会亲自动手收拾。”

凯瑟琳继续说:“昨天,我温和地告诉谢伊,在客人前来共进晚餐之前,最好把她的房间收拾一下。我说话时她就那么看着我,然后翻了个白眼说:‘妈妈——他们根本不会进我的房间!放松点!每次有人来家里做客,你都那么紧张。’我不由得大发雷霆,我为她做了那么多!她为什么就不肯为我做这一点点事情?”

我听了一会儿,然后问凯瑟琳:“如果你对父母提出自己的愿望或要求,他们会有何反应?他们会仔细倾听,同意你的要求,还是完全无视你?”

她立即给出了回答,略带讽刺地说:“如果我提出要求?他们不允许我提出要求。我们家可不会出现这种事。如果我告诉爸爸妈妈,我不愿去做他们让我做的事情,他们看着我的那种眼神,就好像我疯了。他们会告诉我,我是多么自私。所以我早就学会了不提要求,对于所有重要的人际关系,都抱有一种旁观的态度,甚至包括我的婚姻。”

我为凯瑟琳打了个比喻:你知道游乐园里的碰碰车吧?好,我注意到有些孩子坐进小车,僵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们从来没有开过车,不知道怎样踩油门开动小车,所以他们就那样待在场地中间,被另一些小司机疯狂地撞来撞去。“也有些孩子处于另一个极端。他们会把踏板一直踩到底,从来不肯松开油门。无论他们把方向盘转到哪个方向,总是会在几秒钟之内撞上什么东西。这两种小司机都不知道怎样正确地踩油门。他们要么一动不动,要么不管不顾地全速前进。”

我解释说:“很多人会努力提出自己的愿望或要求。但有些人会消极地保持沉默。他们不会提出任何要求,他们感觉自己被人无视,无足轻重,并对此心怀不满。”“我就是这样,”她告诉我,“这就是我的人生故事,从童年一直到结婚和离婚。我早就学到,提出要求只会令我周围的人失望。”“另一些人会十分直白地提出要求,”我回答说,“他们压倒周围其他人,坚决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无论与别人多么疏远。”“所以,”我说,“你是否愿意换个角度来看待你女儿的情况?你能不能把她看作一位老师,为你带来一项重要的课题?也许你已经准备好学习怎样提出自己的要求,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愿望与周围其他人的愿望同样重要。”

凯瑟琳陷入了沉默。等到她轻声开口时,那种讽刺的调子完全消失了:“哦,没错。是时候学会提出要求了。”

我对她说:“想一想为什么孩子的行为会引起你强烈的怒火,也许就能使你从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中痊愈过来,成长为一个更健康、更完整的你。”

凯瑟琳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她还是个小女孩时,认为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完全不重要,因此感到悲伤——她在很久之前就把这种感受埋在心底,我们一起努力改变她的想法,不再依靠“修正”她女儿杂乱无章的习惯,来治愈那种悲伤。我帮助她认识到,她强烈地希望谢伊听话,是因为她一直盼着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能够受到重视,却未能得到满足,于是把这种希望投射到女儿身上。

我解释说,孩子们的任务并不是直接帮助我们。事实上,如果向他们提出我们的需要和愿望,他们往往会坚决拒绝让步。他们似乎直觉地知道,自己没有责任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治愈我们早年留下的伤口。所以,孩子们的错误行为确实是上天的礼物,因为如果我们愿意反思自己的内心,而非把自己受到的伤害投射到他们身上,也许就能解决我们当年束手无策的情感问题。

我鼓励凯瑟琳,面对女儿的反抗时,细细体会内心的一切感受。“练习一下客观看待自己的内心,无论出现怎样的感受,为这些情绪留出空间,顺其自然。悲伤,愤怒,困惑,担忧。然后,也许再次感到悲伤。让这些感受在心中一一流过,无须压抑或控制。”“体会你体内哪些地方出现了这些感受。这种感觉是沉重的?尖锐的?悸动的?无论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顺其自然,不要增强或减弱这些情感。充满感情地描述这些感受。‘我心里充满悲伤。沉重,压抑,黑暗。现在则是愤怒。如此尖锐,如此强烈。贯穿了我全身上下!’”“避免通过理性的左半脑来解释不安的心情。抑制住把这一切归咎于你女儿或特定情形的冲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当前的感受上。要有耐心。这些情绪最终都会逐渐消失。你会感觉越来越好。想要摆脱这一切,唯一的办法就是一步步走过去。在这个过程中哀悼你未能发出的声音,未能得到的同情,因为被人无视而受到的伤害。”

这是个深入内心的过程,艰难而漫长。曾经的伤口,需要留出呼吸的空间才能愈合。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你能善待自己,对自己保持耐心,即使孩子触动了你的一处旧伤,你也可以尝试通过新的方法处理这种情况。你会谨慎地开始调整心情,治愈自己。

凯瑟琳以前一直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等她认识到这种性格的悲哀,也就准备好了尝试通过新的方式对女儿们提出要求。我告诉她,有人问到黛安·索耶保持婚姻长久稳固的秘诀时,她回答说:“我很早以前就学到,批评只不过是通过一种很糟糕的方式提出要求。所以——直接提出要求即可!”人际关系的四种模式

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别:被动模式、攻击模式、被动攻击模式、自信模式。

如果我们抑制自己的真实感受,假装一切都好,就是处于被动模式。在被动模式下,我们嘴上说着“是”,心里想着“不”,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害怕激怒任何人。被动模式的父母不愿让孩子难过,迫切希望得到孩子的爱,因此屈服于孩子们的要求。

如果我们处于攻击模式,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会采取威胁和恐吓的手段,强迫他们屈从于我们的意愿。这种做法也许表面看来有效——阻止了错误行为——但我们会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孩子不会与我们亲近,因为我们在感情上无法为他们带来安全感。

被动攻击模式的父母通过羞愧和内疚来控制孩子。也许他们不会直接攻击,但那种隐约的内疚感和控制欲,对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害处很大。孩子会认为,他们对父母的需要和快乐负有责任,自己的意愿要排在后面,而这种想法并不恰当。如果你说:“家里这么多孩子,只有你搞不清怎么摆餐具。”这会令孩子感到羞愧。如果你告诉她:“我昨晚一夜没合眼,你坚持要参加班级旅行,我担心怎么才能付得起那笔钱。”她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内疚。这些都属于非常不健康的亲子相处模式。

如果我们处于自信模式,就会成为孩子们生活之船的船长。(第2章中将进一步描述这个概念。)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和孩子保持健康的界限,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需要、愿望、感受和喜好,不会因为孩子与我们有所不同,就认为他们犯了错误。我们不需要孩子和我们自己一样,不担心他们会感到不快乐,同时也认识到,如果我们为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会妨碍他们培养真正的毅力。孩子知道,我们爱的是他们本身,而不是因为他们为我们做了什么,或者是因为他们的成就使我们面上有光。

处于自信模式下,我们会承认,孩子也许不想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但不会认为他们的抱怨是针对我们个人,也不会把意见分歧上升到双方对抗的层次。我们会同情孩子的处境,允许他们体会自己的感受,但不会强行设下限制令他们感到失望。

我首先帮助凯瑟琳回忆过去,和她一起感到悲伤,她从未拥有过充满甜蜜和关爱的童年。这几乎令人心碎,但她勇敢地承认曾经的感受,并走了出来。

然后,我们开始练习自信模式。因为她无论在童年还是婚姻生活中,从未有过自信模式的行为,这对于她来说是个未知的领域。但这个过程为我们带来很多乐趣,我们尝试各种情形下的角色扮演,让她练习怎样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希望,而不是攻击模式(直接把油门踩到底)、被动模式(冷淡或压抑),或者被动攻击模式(羞辱或奚落)。凯瑟琳终于能够自信地传达出自己的需要,她喜欢这种感觉。

凯瑟琳卸下了自己的情感包袱,她提出要求时不再伴随着急躁和怒火,从而谢伊更容易接受她母亲让她做的事情。凯瑟琳开始练习怎样与女儿相处(我称之为第一步,陪伴),她让谢伊知道,她理解谢伊认为房间里到处扔着衣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你可能觉得,既然这是你的房间,你有权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东西怎么放。”谢伊感觉自己得到了妈妈的理解和认可,抵触情绪也不再那么强烈,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幸的是,亲爱的,”她自信的妈妈继续说,“进入你的房间,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衣服,这确实令我感到头疼,既然付房租的人是我,我希望你做出更多的努力,保持整洁。我希望你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花五到十分钟的时间收拾一下。如果你洗完澡能让浴室恢复原状,那就更好了——也就是说,把你的毛巾放进洗衣篮里!”

凯瑟琳对女儿这方面的问题曾经非常敏感,在她找到隐藏在表面下的原因之前,她要么完全不踩油门(被动地什么都不说,但内心压抑着强烈的怒火和怨恨),要么拼命踩下油门(以批评和愤怒的态度,攻击性地对待她的女儿)。

而现在,凯瑟琳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把她的女儿视为一位很棒的老师,为她带来一项课题,使她重新学会怎样提出要求,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需要。凯瑟琳开始感觉与谢伊更加亲密,而家里也变得更整洁了!爱的练习

在你的笔记中,首先写下孩子的名字。在下面列出孩子身上对你来说尤其难以忍受的一项问题——会激怒你、使你暴跳如雷的某种性格或者行为,也就是说,也许其他人只是稍微有点恼火,而你却对此感到非常生气。不要欺骗自己,诚实地面对自己。

下面列出一些例子:缺乏耐心、脏乱不堪、专横、自我中心、过于敏感、不会变通、过分谨慎、粗鲁、消极、肤浅、攻击性、害羞、不成熟、鬼鬼祟祟、挑剔、挑衅、容易沮丧、无礼、挥霍、评判他人、缺乏感情、固执、控制欲、不懂感恩,过于理性、多疑、喜欢争辩、缺乏主动性、软弱、胆小、执拗、喜欢抱怨、容易放弃、爱发牢骚、易于激动、焦躁不安、无法接受被人拒绝、拖延、不能坚持到底。

现在,回答下列问题,主要关注适用于你自身情况的问题。慢慢来,有时候,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在我们条件反射的想法下面,找到隐藏的事实真相。

1.你的孩子表现出这种行为,会令你想起过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的父母或老师?哥哥或妹妹?以前的配偶?

2.对于这个人表现出的这种行为或性格,当时你是怎样应对的?你是会退缩还是变得咄咄逼人?你是否会争辩?发脾气?藏起来?哭泣?你当时处于被动模式?攻击模式?还是被动攻击模式?

3.这个人对于你的问题或抱怨有何反应?他是否会因为你的质疑而责骂你?他是否会反驳或轻视你的担忧?说你是反应过度?他是否会因为这些争论而惩罚你?是否告诉你先去解决你自己的问题?是否让你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感到内疚?他是否会告诉你,他的生活要比你艰难得多?嘲笑你过于敏感?

4.你的孩子表现出一种不受欢迎的性格,是否令你想起自己身上一些很难面对的东西?孩子们出现令你无法接受的行为,你自己是否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随着你逐渐发现,你和孩子趋向于表现出同样的性格,你有何感受?

5.你当年出现这种令人不快的性格或行为时,照料你的人是怎样对待你的?他们是否会批评或羞辱你?是否会把你和其他表现更好的兄弟姐妹进行比较?你会不会被丢在一边,或者被送回自己的房间,“想想你表现得多么糟糕”?父母是否表现得不再爱你?吼叫、威胁、体罚?

6.你的孩子表现出同样的性格特征,为什么会令你感到伤心?面对孩子的本性,会唤起你身上怎样的特质?你会因此学到什么?孩子是否令你变得更加耐心?更能接受自己?更自信?适应性更强?

仔细研究,是什么隐藏在孩子的表面行为之下,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未解的心结,不要对此掉以轻心。如果你自己很难应对浮上水面的情感,请向值得信赖的朋友或训练有素的治疗师寻求帮助。

如果你能像凯瑟琳一样,选择把孩子视为你的老师,接受孩子带来的治疗和改变,将得到无限回报。爱的应用孩子哭个没完,我怎样才能不火大?

问题:我四岁的孩子哭个没完,我快要疯掉了。我知道她还很小,无法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但不知为什么,她哭个没完的声音还是令我怒火冲天!

建议:不只你一个人会遇到这种问题。孩子们号啕大哭的声音,总是会令父母们心烦意乱。但如果对此反应过度,只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试着把你女儿的哭泣视为一种完全中立的事件。就像孩子一直用铅笔敲东西,或者把脚踢来踢去,这些行为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如果我们认定孩子应该怎样,他们会感到生气,引起亲子之间的对抗。如果你要求孩子停止做某件事情,是因为你认定这样做会惹人生气,那么,除非你们关系非常亲密,反而很可能导致她坚持这样做。

也许听起来有点玄,但如果你能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虽然注意到她的哭声,但不要直接贴上标签或做出评判,你就会说:“甜心,我想听听你有什么需要,我很乐意等一会儿,直到你可以用正常的声音说话。”如果你的反应不那么强烈,你的女儿也会知道怎样更好地表达她的需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无礼,这能教会我什么?

问题:我的孩子十一岁,如果我让她去做什么事,她会翻个白眼或模仿我的样子。我觉得这种行为很不尊重人。面对一个无礼的孩子,我可以学到什么?

建议:你有多少时间?面对无礼的青少年,我们能够学到的东西可以写满几本书!首先,让我们学会,不要认为这是针对我们个人。

处于你女儿这个年龄的孩子,明显缺乏正面的榜样,他们迫切地想搞明白怎样度过青春期生活,也开始形成自己不同于父母的个性。不幸的是,很多人会模仿电视综艺节目里那些孩子的负面行为,翻白眼和顶嘴只会引起观众兴致勃勃的笑声。

不要过度解读你女儿翻白眼的表情——这个动作本身只是通过一种笨拙而毫无效果的方式,宣布她不想做你让她做的事情,或者试探你的极限。如果你不认为这是针对你个人,就能直接对她说:“你为什么不试试去做那件事,亲爱的。”——希望你也不要用无礼的语气对她说话!被孩子无视,我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问题:我十五岁的儿子对待我的态度,就好像我不存在一样。他进门后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甚至不跟我打招呼。他能教会我什么?

建议:唉,育儿可能是个令人难以忍受的过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心结难解,又感到自己被人无视、不受重视、不受欢迎的人来说。好消息是,通过有意识地体会这些感受,我们不仅能更好地陪伴孩子,也能更有效地治愈自己童年时代的伤口。

顺其自然陪伴孩子,不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怎样改变你的儿子。如果你身体上出现反应——紧张、愤怒——接受自己的感觉,不要试图使之增强或减弱。仔细体会这些感觉——我肚子里……一阵阵紧缩……就像一个死结拉得越来越紧。

如果你的反应更加偏向于情感方面,体会自己的感受。“这是悲伤……令我想起中学时被人无视的感觉……我讨厌孩子们在午餐时那样忽视我……”

如果人们开始更多地陪伴孩子,理解孩子身上触怒他们的部分,虽然每个人的感受各有不同,但我的建议都是一样的。在着手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首先处理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作为船长解决问题,而不至于因为自己的需要带来更多问题。  第2章 在育儿的过程中成长

塑造坚强的孩子,要比修复破碎的孩子更容易。——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几年前,我开车送儿子上学时,驶往同一所学校的另一位家长在开车时糖尿病发作。她十一岁的儿子发现母亲已经失去意识,无法阻止汽车左右摇晃着失控,于是他解开安全带,试图控制住汽车。但他意识到自己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做,所以赶紧又在几秒钟之内把安全带系好,然后,他们的雪佛兰连续撞上四辆车——包括我们的车。直到他们撞上护栏后,他母亲才醒过来。值得庆幸的是,卷入这次事故的十一个人,没有人受到重伤。

孩子们本来就只是乘客。他们还没有能力驾驶汽车或操纵船只通过暴风雨——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但如果驾驶座上没有人,他们会本能地接管过来。他们内心并不愿意这样,因为他们明白让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把着方向盘有多危险;可生活中总要有人来负起这个责任。船长、律师、独裁者

我之前的著作《育儿无须对抗》,描述了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方式:自信冷静地负责;双方谈判,争夺做决定的权力;或者为了控制孩子,与他们争吵。

冷静自信的父母会负起船长的责任,他们态度明确、慈爱体贴,即使做出的决定可能无法让孩子完全满意,但他们还是会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作为船长,我们需要灵活迅速地做出选择,引导孩子在暴风雨中前行,而不能基于触怒我们的行为条件反射地做出反应,这些行为其实是从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延续下来的。

下面是个简单的例子。十三岁的女儿问你,她能不能去参加一次聚会,那里唯一能管着她们的只有其中一个女孩的姐姐,她自己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判断力。

妈妈:“亲爱的,我知道你想去,但不幸的是,我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女儿:“拜托,妈妈,我保证不会出什么事。”

妈妈:“哦,亲爱的。我知道你感觉很不公平,我也知道你非常想去,但恐怕我不能答应。”

上面的妈妈是船长型的家长,表现出同理心和体贴,同时仍然意见明确、态度坚决。但如果你的孩子习惯于你经常改变想法或者态度暧昧,她可能会把你带入另一种亲子互动的模式。

如果父母与孩子争吵、对抗、谈判,那么就没有人是负责任的一方。把这种模式类比作两个律师。孩子们反抗父母,父母压迫孩子,彼此关系紧张,充满怨恨。下面是一个例子:

女儿:“妈妈,你对我的态度就好像我只有两岁大。你从来不信任我!”

妈妈:“如果你不能随心所欲,你就不高兴!卡蕾的姐姐自己都不成熟,我不相信她能照顾好你们。聚会时她很可能只顾得上她自己!事实上,去年我听说她……”妈妈为了自己的权威而争辩,她的孩子也会反驳。

女儿:“那不是事实!别人指责她在学校卫生间里抽大麻,但她甚至连烟都不抽!只不过是其他女孩抽大麻时,她碰巧在旁边而已!”

这种亲子互动的特点是争辩、吵架,以及讨价还价。

最后,如果孩子成为发号施令的一方,父母会感觉失去控制,甚至十分恐慌,尤其是,如果他们想象别人会认为他们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他们试图重建秩序,恢复控制,通过威胁、贿赂或最后通牒对孩子施压,这种做法类似于暴君——并不具备真正的权威,只是通过威胁恐吓来实现控制。我把这种模式称为独裁者。下面是一个例子:

女儿:“你就是无法接受,我已经不再是你的小宝贝了。为什么你不能管好你自己的生活?这样你就不会想要控制我的生活了。”

妈妈:“就是这么回事,小姐。对于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你完全不知感恩。我那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你从来不会说声谢谢。你不许去!”

正如你看到的,情况迅速恶化,妈妈很快就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从船长模式转变为律师模式,最终进入独裁者模式。

坚持船长模式,需要我们习惯于为孩子设置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从而在育儿的过程中可以表现得充满关爱、态度明确、保持自信。定下共同遵守规矩

在咨询工作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夫妻出于良好的动机,努力避免重新犯下他们自己的父母曾经犯下的错误,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面对挑战的状况下,他们严重缺乏自信。“我应该允许十四岁的儿子抽大麻吗?他的朋友们都试过了。”“我想让儿子别再给‘魔兽世界’游戏充值,但他对此极为愤怒,一拳打在墙上,甚至打出了一个坑!”“我们每次出去吃饭,孩子们就变成一群难缠的小家伙,除非让他们玩我的手机。为了省心,我可以妥协吗?”他们对于自己缺乏信心,害怕给孩子定下规矩,于是传达给孩子们一种父母并不确定自己的立场的感觉,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只是害怕坚持原则,唯恐孩子生气。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那些总是大发脾气的孩子,往往更加渴望与父母逐渐培养出真正的联系,也更加希望一切都有章程。有时,我与这样的年轻人私下接触,他们会告诉我,他们希望父母不要那么优柔寡断。也有时候,孩子认为定下规矩意味着深入牢固的亲子关系,他们会给出积极的回应,从而表现出这种内心的渴望。亨利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逐渐培养出真正的联系

布拉德利和梅利莎带十一岁的亨利来见我。他一边玩着便携游戏机(那是几年以前的事情),一边磨磨蹭蹭走进我的办公室,一脸倔强。他的父母温和地建议他先放下游戏机,和我打个招呼,他瞪了他们一眼,仍然继续玩下去。我和他的父母单独会面时,他们承认自己已经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怎样应对儿子糟糕的表现。亨利是被年纪较大的父亲带大的,父亲认为男孩应该坚强,于是亨利从小就学会了压抑各种感受,他已经无法体会到诸如恐惧、悲伤和痛苦等情感,他表现出来的情绪仅限于挫败和愤怒。亨利已经是个大孩子,被激怒时会变得十分暴力。他的父母都害怕他。

然而,我与亨利单独会面时,我发现他其实是个温柔的孩子,但缺乏安定感。他似乎飘浮在半空中,不习惯与成年人密切接触,即使对方仅仅是关心他,不会对他提出要求。他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是别人强迫他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首先,我表现出对亨利很感兴趣,希望能够了解他。在我们的谈话中,他试着打开心扉,告诉我,他非常喜欢画画,梦想是设计视频游戏。我注意到,他的注意力一直在我们的谈话和游戏机之间不断切换,我让他把游戏机交给我——态度和蔼地告诉他,他似乎已经被游戏机牢牢绑住了。我把游戏机放在办公室的书架上,一连在那里放了好几个月,令人惊讶的是,亨利完全能接受。

亨利和我逐渐开始培养出一种真正的联系。我始终坚持友好和关心的态度,他慢慢开始信任我,把我视为盟友。我发现,指导他父母的过程更具挑战性。梅利莎和布拉德利对于我们在咨询中谈到的做法有些抗拒——陪伴亨利,而非与他对抗。他们一次又一次通过讲道理、贿赂或威胁,强迫亨利去做父母让他做的事情。感觉上,他们更希望我能改变他们的儿子,让他愿意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而不是致力于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

一天傍晚,我的电话响了。布拉德利从一家餐馆的停车场焦虑不安地打电话给我。亨利在餐馆里大发脾气,跑到停车场,一直躲开他的父母。布拉德利和梅利莎拼命想让他们的儿子上车,以便开车回家。“你能不能和亨利谈一下,说服他上车?”布拉德利恳求我。

这真是个少见的请求,但我还是答应了,虽然不确定会有何结果。但随后发生的事情令人大跌眼镜:布拉德利靠近亨利,告诉他,苏珊在电话另一端,想和他谈谈。亨利马上接过手机。我只是说了一句:“甜心,该上车了。”“好吧。”

这就行了。他把手机还给他的父亲,上了车。

我所做的什么事情,是他的父母做不到的?我依靠什么力量让亨利答应我的要求?没有。但我确实拥有两样东西:首先,与他建立起真正的联系,他知道我喜欢他、欣赏他、尊重他;其次,在我们两人的关系中,我是船长。我不害怕他,我不需要通过他来支撑我的自我价值,我已经证明了,我是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他知道我是站在他那边的。

我是怎么做到的?全心全意陪伴亨利,倾听他的心声,接受他这个人本身。他知道我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人。他知道我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动机,我对他一无所求。所以,他会积极回应我的要求,如果我们喜欢的人提出要求,我们都会倾向于同意。

可悲的是,亨利唯一能得到父母全心全意关注的时刻,只有他的父母努力说服他去做不想做的事情时——完成作业、洗澡、吃晚饭——要么就是他们要求他别再做想做的事情时,比如玩游戏,或者早晨躺在暖和的被窝里赖床。他们很少花时间了解自己的儿子,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了解——不是因为他们缺少对他的爱,而是因为像很多家长一样,生活的压力使他们非常忙碌、分身乏术。结果,亨利完全不想听父母的话,也不想投入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感到高兴。他们在亨利这里缺少前期感情积累,不得不贿赂或威胁他,才能让他合作。治愈自己未解的心结

也许你还记得引言中的安吉和埃里克,他们有个喜怒无常的儿子,想象中育儿生活的幸福画面,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冲突。他们的儿子查理四岁半的时候,我开始帮助他们。他们来见我,是因为查理出现攻击性的行为,面临被幼儿园退学的危险。他们在家里也濒临崩溃,儿子时不时大发脾气,家里的气氛始终混乱而紧张。

首先,我们需要探讨安吉和埃里克围绕定下规矩发生的冲突。父母双方都不确定什么时候、在哪里、怎样为小查理划定界限。就埃里克而言,他很少明确限制孩子的行为,这是因为他被过于严格的父母养大,几乎一举一动都受到控制。于是他决定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结果,他也承认,自己经常会犯下一项错误:给儿子的指示模糊不清。

我们谈到令孩子内心受挫的概念。“埃里克,听起来,你似乎十分支持孩子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点了点头,对此态度坚定。我请他谈一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到父母对他采取高压政策,控制他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要我上钢琴课,我就必须去上——并且每天练习。我不喜欢钢琴,但这一点根本不重要。这就是他们对待我的方式。我穿什么衣服也一样,看什么电视节目,参加哪种体育活动,全都一样——我在家里完全无法坚持我的个人意愿。我觉得自己是个软弱无能的人,我决定,以后绝对不会这样养育我的孩子。”埃里克十分明智地认识到,他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性格,并不是他的替代品,用来实现他自己未竟的梦想。

但埃里克的心结,对于他怎样抚养自己的儿子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幸的是,由于你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明显伤害,你对于查理完全不设任何限制,以此弥补你父母当年过犹不及的严格,这实际上反而会害了他。”

我告诉他们,我遇到的很多父母都面临这样的困难,尤其是一些重视个人成长和心灵层面的父母。虽然我非常钦佩那些致力于有意识育儿的父母——他们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感受和直觉。但我们必须为孩子们建立秩序,不要害怕定下规矩。鉴于查理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埃里克开始以更开明的态度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做法,能使查理更加自信,而不会使他内心受挫。

至于安吉的做法,原因在于儿子的脾气会令她想起她母亲当年喜怒无常、大发雷霆的样子,她发现,如果查理提出要求,妥协要比定规矩更容易。他身边总是伴随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她发现自己并不想花费时间陪伴儿子,自己更喜欢把他放在iPad或电视机前面,这样他就不会惹出麻烦。但小查理期盼与母亲相处,即使这需要他调皮捣蛋才能实现。他发现,如果想要吸引她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不妨表现得夸张一点。在某些方面,他正在变成另一个亨利。

基本上,查理需要知道,他的父母能否为他划定一个范围,让他能在里面安全地探索这个世界。他的各种行为,实际上是在宣布,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时,没有一位称职的船长,他会缺乏安全感。因此,每当查理产生挫败感时,他就想一下子瘫倒在地板上,到处乱扔东西,或者踢打父母。

我解释了育儿的三种模式,以及船长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他们两人一致认为,他们大多数时间处于独裁者模式——让查理发号施令,自行其是,直到情况变得不可收拾,他们只能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他,让他快些恢复理智。

然而,发火与他们重视心灵的价值观相违背,使他们感到内疚和悔恨。就这样无限循环下去——他们容忍儿子长篇大论的指责,直到自己抵达临界点,冲着他发火,然后又因为自己无法保持冷静和专注感到羞愧。

我给安吉和埃里克讲了埃克哈特·托利所说的“痛楚”——情感隐痛,这是消极思维的来源。他写道:“孩子有隐痛时,其实你也做不了什么,只能陪伴在孩子身边,避免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隐痛。隐痛可能表现得非常戏剧性。不要对这场戏信以为真,不要太当一回事。如果隐痛是因为期待受挫而引发的,不要现在就满足孩子的要求。否则,孩子会学到:‘我表现得越不开心,就越可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托利指出,如果孩子彻底崩溃,或者找碴儿挑衅,这是他们的隐痛试图引出你的隐痛,把别人拉入这场闹剧一起痛苦,从而进一步强化其本身。

无论你是否熟悉这些句子,这个理念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是针对我们个人,我们的自我就会介入进来,感到绝望或需要施加控制,拼命维护自我。一旦我们的行为以此为动力,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律师或独裁者模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我热衷于反抗,劫持船长和冷静的领导者,令我们无法保护孩子一帆风顺地驶过暴风雨。要求明确,充满关爱,真心陪伴

查理和他的保姆艾莉森在一起时,会表现得比较好。艾莉森二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但她是在一个关系亲密的大家庭中长大的。她态度坚定,明确表现出愿意负起责任。她和查理之间的关系乐趣十足,充满关爱,而如果艾莉森要求他刷牙或者别再取笑他妹妹,他几乎总是愿意听话。我想,查理和艾莉森在一起时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有很多原因。首先,艾莉森不会认为查理的行为是针对她个人,她不像安吉和埃里克那样,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想把他变成一个“好孩子”,从而与他互动时不会显得那么迫切或绝望。换而言之,她不需要通过查理来证明自己是个好人或者能干的人。

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原因。安吉谈到艾莉森和她儿子的关系时,有一点很明显,艾莉森喜欢查理。他们在一起时会尽情欢笑,艾莉森投入大量时间与他相处——玩机器人,搭建城堡,或者只是在院子里追逐玩闹。而安吉和她儿子的互动,大部分是为了完成待办事项清单——吃早餐,穿衣服去学校,洗澡,不像艾莉森那样,放慢速度,发自内心地陪伴查理。她聚精会神地听他讲关于恐龙的故事,提出一些问题,明显很欣赏他生动的想象力。他们一起玩耍时,她会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从而查理就不会觉得自己必须一直和他人争夺两人相处的时间。艾莉森每天至少会与查理一起玩一会儿,明确表现出她是喜欢他的,对于希望孩子听话的父母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艾莉森坚持向她和查理的情感银行账户中存款,给他很多次纯粹的陪伴、关怀、专注。每一次友好的互动,就像是在他们之间的关系“账户”中存入了一枚硬币,当她希望查理满足一项要求时,想要“取款”就更容易。查理愿意与艾莉森合作,不是因为他害怕被惩罚,而是因为他希望让长辈感到高兴。

安吉和埃里克描述了艾莉森的沟通风格,我发现,她对查理提出要求时,会表现得很认真,不是说着玩,而查理也知道这一点。父母要求查理吃晚饭或者把鞋穿上时,他能感觉到他们并不坚决,而艾莉森讲话的方式令他感觉要求明确,充满关爱,十分坚定。这一切都促使他愿意答应。她提出要求时不会用“……好吗?”来结尾。相反,她会作为船长直接宣布应该做什么,如果查理流露出不情愿的意思,她会表示同情,但不会动摇。

安吉和埃里克承认,他们有些嫉妒艾莉森能让查理听话的能力。他们试着模仿她的说话方式,但查理还是会拒绝。我解释说,艾莉森并不是通过话语说服查理表现良好。如果孩子感觉自己与提出要求的人关系密切,就会唤醒他身上合作的本能,自然而然愿意听话。查理知道保姆喜欢他,从而他希望和她在一起时能表现得好一点。让孩子体会悲伤的感受

在我帮助安吉和埃里克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项需要探讨的因素:我想知道,如果他们让儿子感到悲伤或失望,他们会有何感受,长期处于愤怒或攻击状态的孩子,我经常会在他们身上看到悲伤或失望。我总是观察到,孩子不开心,会令父母难以忍受。事实上,有一句谚语说:“最悲伤的孩子也比父母快乐。”虽然这体现出亲情的宝贵,但也强调了我们所面临的一项最大的挑战:要认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总有一天会走上他们自己的生命旅程。

还记得,我曾经与亲密朋友萨莉交谈,当时我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已无法挽救。我很伤心,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我无法保护我的儿子。作为一位心理治疗师,我曾经见过很多孩子因父母离婚而痛苦,怎能让我儿子经历这一切?我对萨莉说:“阿里不应该经历这种事——他的家庭以这种方式分崩离析。他对这一切毫无准备。”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回答。她看着我的眼睛说:“你怎么知道他会经历什么?”

我明白了。我认识到,虽然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儿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但他确实也会经历一些十分艰难的事情,而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我最多只能在他感到痛苦和失望的时候,满怀深情地陪伴他。现在,他已经二十四岁,我能看得出,虽然我曾经希望保护他免受打击,但正是这些打击使他变得更强大,更富同情心。

这并不是说,我建议让孩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塑造性格,这完全大错特错。但如果我们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们远离痛苦的经历,仅次于此的最佳选择就是全心全意陪伴他们,让他们体会自己的悲伤和失望,帮助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为人父母》这部电视剧中曾经出现令人心酸的一幕,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克里斯蒂娜和亚当十四岁的儿子马克斯正在上高中,他患有埃斯博格综合征(一种自闭性社交障碍),虽然努力融入周围,但还是被人排斥。值得庆幸的是,有人发现他在摄影上极具天分,于是安排他担任年鉴的摄影师。不幸的是,他第一位拍照的对象,是个被朋友们围绕着、正在哭泣的女孩。女孩让马克斯走开,但他不理解别人的感受,坚持要为年鉴拍摄幕后照片,于是继续拍下去。学校叫来马克斯的父母,告诉他们,马克斯不能继续拍摄年鉴照片,老师改为安排他负责版面设计。他们恳求校长和老师再考虑一下,竭尽全力想让他们的儿子在学校里有一段美好的经历,但那个女孩的投诉,导致马克斯无法继续做下去。

克里斯蒂娜不得不告诉马克斯,他已经失去年鉴摄影师的位置。她走进他的房间,坐下来,满心沉痛地告诉儿子,他的任务已经不再是摄影,而是版面设计。“什么?我不想做版面设计!我想当摄影师!我最擅长这个了!”克里斯蒂娜说:“我知道,马克斯,但老师已经做出了决定,不会改变主意。”马克斯大发雷霆。他完全想不明白这一切,他心里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为年鉴拍照的人应该是他。他说:“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克里斯蒂娜心痛地看着她的儿子,回答说:“我只想和你一起坐在这里,一起感到难过。”

看到这一幕,我非常感动。克里斯蒂娜的儿子失去了一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东西,他原本满心期盼的东西,她克服了自己无法保护他的悲痛,陪伴他一起学着放弃,最终释然。她没有解释,没有辩护,甚至没有尝试让他感觉好一点。她只是在旁边陪伴他,相信他的失望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样,终究会退潮,他会以自己的方式战胜打击,接受现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