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孩子才能教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11:06:43

点击下载

作者:徐茁佼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懂孩子才能教孩子

懂孩子才能教孩子试读:

自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不断地有新鲜事发生,这些事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常常显得非常怪异,有时很无聊,有时也让我们很烦躁,甚至很气愤。但如果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大多数新鲜事的发生大概都有其结束的时候。而在此之后,孩子的身上总会留下有关这件事的深刻烙印。

这些看似怪异的行为,是敏感期到来时所出现的正常举动。敏感期,被喻为孩子一生中的“黄金般贵重的时期”。它是指在0~6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孩子从出生起,便开始不断进入各种敏感期,从对光与声音的感觉,到用眼睛与口唇、手脚甚至心灵去感知世界,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又有各种不同的敏感期接踵而至。每一个敏感期后,孩子都会形成一种新的习惯或认识,这其中也许有正确的,也许有不正确的,这取决于我们成年人是否让他们顺利地经历了敏感期。

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内,能够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保持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顺利地通过这个敏感期,他的心智水平便会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在敏感期内得到了足够宽容与爱护的孩子,往往较敏感期受到干涉的孩子头脑更清晰、思维更开阔、安全感更强,对事物的理解也更深刻。

可惜,我们成年人经常对孩子的敏感期感觉到束手无策。有时我们不能够准确地发现敏感期,即使发现了,也不知道如何引导才是正确的。所以,家长们都希望能有人给出一个关于孩子敏感期出现的时间表,也好用来“遵照执行”。

但遗憾的是,即使是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敏感期教育的最早提出者)本人,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深教育家,也无法准确地界定敏感期出现的准确时间,只能够提示相关的教育人员,孩子具备敏感期的表现模式,以及如何正确地应对敏感期的出现。

个体的不同以及成长环境的差异等结合在一起,使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不可能相同,因此家长们希望遵照“时间表”来对孩子进行敏感期教育的想法只能被放在一边。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行为举动,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敏感期的到来,成为我们成年人应对孩子敏感期的主要方法。

有这样的一个孩子,早餐时,妈妈将一只剥好的熟鸡蛋随手放在一只小碟子中摆到他的面前,他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大哭大闹起来。只见他一会儿手指着小碟子,跺着脚哭,一会儿又跑过去把鸡蛋抓在手里,然后再跑进厨房,手指着碗橱大哭,当妈妈莫名其妙时,他又试图爬上灶台。开始的时候,妈妈耐心地想要弄明白孩子哭闹的原因,可孩子哭着说出的话怎么也听不明白,妈妈越不明白,孩子越着急,因而也就哭得越厉害。终于,妈妈忍无可忍了,向他伸出了巴掌。

其实,孩子之所以哭闹,原因非常简单。这个孩子正处于细节敏感期与秩序敏感期,开始重视对固有秩序的维护。由于妈妈每天都把剥好的蛋放在一只小碗里,而不是碟子里,所以被放在碟子里的鸡蛋让他感觉到非常恐慌,他努力地想让妈妈把碟子重新换成碗,可是妈妈不懂。于是他又想自己去拿一只碗出来,但又拿不到。孩子用尽各种方法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后却遭遇了妈妈的巴掌。

在敏感期遭受到大人的横加干涉,会使孩子的观察力与遵守秩序、规范的自律能力的形成受到很大的影响。果然,过了没多久,这个孩子便没有这种情绪了,他不再强求循规蹈矩,鞋子脱下来随便甩,自己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这是由于孩子在想要坚持维持原有秩序的时候,向妈妈的巴掌学会了一个道理:你是错的。所以他放弃了这种坚持,以做一个不讲秩序的孩子为正确。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不“认识”孩子的敏感期而误解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使用各种手段对孩子的敏感期行为进行镇压的父母更不在少数,但在这种误解和镇压之下,很多孩子的生活被强行转了个弯。

因此,作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年人,无论是家长还是幼教工作者,都有必要了解孩子成长规律中的这些至关重要的敏感期,揭开孩子心灵深处的秘密,让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空间中健康成长。

孩子的敏感期常常悄然而至,他不可能告诉你:“妈妈,我的细节敏感期来了。”或者对你说:“妈妈,现在是我的绘画敏感期。”是的,这有待你用眼睛去发现,当孩子出现一些在你看来不常出现的“怪异”行为时,你有必要进行细心的观察与分析,因为敏感期常常隐藏在这些行为的背后,你捉住了它,也就把握住了孩子的一次成长瞬间。徐茁佼

Part 01 解读孩子的敏感期与智力开发

在0~6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阶段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早教专家称这个阶段为敏感期。出生后,敏感期会一个接一个地到来,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敏感期,并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将孩子的心智水平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使孩子全面发展。

01 宝宝的敏感期来了

人类各种能力都有其产生与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大脑对某种学习具有特别适应的生理状态,人就会很容易学会某种能力,而且刻印在大脑中。如果错过了此时机,再进行这类学习,就相当困难了,甚至不可能获得该种能力。

有人说,公民的智力水平就是国力的标志,无论是经济力量的竞争还是技术力量竞争,归根结底都是智力水平的竞争,而人类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类的潜能。敏感期是智力发育及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0~6岁集中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敏感期,这使婴幼儿时期成为智力发育及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敏感期趣事Example

●扰民的当当●当当正处于听觉敏感期,喜欢倾听敲击发出的声音。

当当最近总是拿着一根小棍子和一个小盆子在地上敲,妈妈制止了很多次,他仍然乐此不疲。有一次,妈妈从幼儿园接当当回家,在路上遇到了楼下的邻居,邻居过来和当当母子打招呼,并特意弯下腰对当当说:“当当啊,听奶奶话,以后不要敲小盆子好不好啊?奶奶家里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听到大的声音就不停地哭,吵得奶奶都不能睡觉了,咱们以后不招惹他好不好呀?”妈妈听了,觉得很羞愧,赶忙向邻居道歉,可是当当根本不当回事,刚刚回到家,就又拿起小盆子和小棍子敲了起来。

●破坏狂小宁宁●宁宁正处于关注动植物敏感期,不要将其简单定性为“破坏狂”,而应该引起家长更深层次的反思。

宁宁是个“小破坏狂”,她总是趁妈妈不备,破坏妈妈养的花,把这个花的尖尖掐掉,或者把那个花的叶子撕掉,这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没用多久,妈妈那些漂亮的花就“惨不忍睹”了,一个个伤痕累累。妈妈很生气,屡次警告她不许再“搞破坏”,可小宁宁还是控制不住,昨天,她又把妈妈那盆最喜欢的小鹿茸的叶片扎了好几个洞。

●马路歌唱家●小楚南正处于音乐敏感期,特别热衷于歌唱。

小楚南被爸爸称为“马路歌唱家”,每次从幼儿园回家,他都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大声唱歌,惹得好多人都屡屡回头看他,别人看见他执著的样子就笑,可他根本不当回事儿。爸爸别扭极了,在马路上骑车,一直被很多人注意的滋味真的不太好受,可是爸爸难受归难受,不能制止儿子,又有什么办法呢?

上述的几个孩子都处于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敏感期,因此才会在某个时段出现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敏感期这个词在最近几年才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没有刻意关注过敏感期,这也是很多父母不知道敏感期重要性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敏感期教育对智力发育及潜力开发的作用。敏感期与智力发育

大脑的发育关系到智力的发育,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就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在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7岁之前,即0~6岁。

新生儿的脑重量是成年人的1/3。

9个月婴儿的脑重达到成年人的1/2。

幼儿3岁左右,脑重达到成年人的2/3。

4岁幼儿的大脑额叶已经基本发育完成。

7岁孩子的大脑发育达到了成年人的9/10,已经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了。

7岁后的发育过程中,脑部发育仅为剩下的1/10。

可见,人脑发育的速度即智力发展的速度是随年龄的增长递减的,年龄越小,环境对他的脑发育所产生的影响就越大,智力水平可改变的余地就越大。因此早期的激励能够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发育。敏感期与潜在能力挖掘

人从出生时起便具有良好的外部感官和机能感觉,出生后不久就能出现条件反射,甚至出现心理活动。此后,由于感官功能的发育和动作的发育,孩子在半岁以后便能将视觉、触觉、运动感觉联系到一起,并感知事物的多方面属性及完整性。3岁之内,孩子的感觉、知觉、语言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力等多方面品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快速发育。6岁之内,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意志力、想象力会进一步加强,还会出现某方面有待开发的特殊才能,比如绘画、音乐等。可以看出,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敏感期是开发潜能的关键时期

从大脑发育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潜能开发最重要的阶段便是0~6岁的婴幼儿时期,而0~6岁恰是大多数敏感期集中出现的时期。敏感期是开发潜能的关键时期,在敏感期内,孩子会突发快速与外界建立联系的欲望。在不同的敏感期内,孩子对于某种能力的悟性与掌握能力令人惊讶,他就像“着魔”一样执著而有耐性,掌握能力的速度也十分惊人。而每一种能力的获得,都会大大提高他的自身能力,尤其是潜在的能力。

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4岁开始学钢琴;6岁开始作曲;8岁时写下了第一首交响乐;11岁写下第一部清唱剧;12岁写下了第一部歌剧;13岁访问意大利时,在罗马他能在只听过一遍的情况下凭记忆写下一首九声部宗教作品的全部总谱;14岁他指挥了12岁时所创歌剧的12场演出;17岁时,他在听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后,写出了6部弦乐四重奏献给海顿,被海顿誉为“最伟大的作曲家”。

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音乐天才,但纵观他的成才之路,不难看出早期的敏感期教育为他的成才奠定的基础。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家庭的熏陶使小莫扎特在仅4岁的时候便主动尝试创作,这一举动引起了父亲的关注,从那时起,他开始刻意对小莫扎特进行教育,使得小莫扎特的音乐天赋被迅速开发,将近6岁时便掌握了古钢琴的弹奏技术,7岁便能凭听力与记忆力在只用过一次的情况下精确判断一把提琴与其他提琴的差别。

莫扎特固然是天才,但他的天赋在婴幼儿时期便得到了启发,尽管他的成就中饱含着艰辛的努力与刻苦,但在敏感期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他的刻苦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莫扎特,但莫扎特早期教育的成功却值得我们思索。我们不必对孩子的未来有太大的奢望,但却要为他奠定拥有未来的基础。

与莫扎特不同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著名的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伤仲永》。方仲永小时候同样是个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但他的父亲在发现孩子的这个特点后却用大把的时间四处炫耀赚钱,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有利的时机,几年后,当孩子的敏感期错过之后,便已“泯然众人矣”。敏感期后潜能开发阻力重重

有的孩子动作笨拙,有的孩子唱歌跑调,有的孩子计算能力差,有的孩子独立性差,我们经常只注意表面,却不对其根源加以剖析。按照人的天性来讲,只要是发育正常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工作认真、行动敏捷、独立性强、头脑灵活的人,可以拥有美妙的歌喉,画出美丽的图画,能够轻松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写一手好字……但事实上,成功者有多少呢?这些被荒废的能力与品质,在孩子本不知情的情况下,便被无情地剥夺了,而剥夺的手段,便是忽视敏感期。

孩子潜在的能力如果不能在获取能力最强时得到开发,一旦错过敏感期,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遗憾。即使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尽力弥补,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以西的一片丛林中,发现了两个由狼哺育长大的女孩,一个8岁左右,一个1岁半左右。据专家推测,她们被狼抚养的时间开始于半岁左右。被发现时,两个孩子不会人类的语言,连吃饭、走路、睡觉等姿势都与狼一样。她们白天睡觉、夜里活动、怕人、不怕猫狗,生活习惯也与狼相同。被救回人类社会后,1岁半的女孩没多久便死了,而8岁的女孩活了下来,并在孤儿院里接受了长达9年的专业训练和教育。但遗憾的是,尽管人们对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历经9年之后,她仍不能平稳地走路,不能学习知识,智力水平仅恢复至4岁幼儿的水平。最为可悲的是,在17岁的时候,她也死去了。

这是个最为典型的错过敏感期的例子。当她们在狼群中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敏感期之后,回到人类社会的孩子产生了巨大的恐慌:一个因为失去了熟悉的环境而死去;另一个虽然幸存了下来,但在专业的训练之下,历时9年仍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也不能养成基本的生存能力,最终无奈地死去。

与之相反的是,在日本侵华时期,我国山东的农民刘连仁被抓到日本当奴隶,由于不堪忍受日本法西斯的奴役,逃进深山老林做了“野人”,当时他已经30多岁。在10多年的非人类生活之后,当他结束“野人”生活回到祖国时,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并且具有正常人的智力,甚至还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可见成年人的心智水平发育成熟之后,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退化。早教Early Learning敏感期是幼儿的学习关键期,是自然赋予人的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年人的职责。

02 读懂0~6岁宝宝的敏感期

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最初的六年中,从最基本的动作到心智水平的发育,孩子要经历对他(她)的一生至关重要的基础时期,因此把握住孩子的敏感期教育对于父母来说至关重要,而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应该从认识孩子的敏感期开始。

敏感期是孩子各项水平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一个敏感期的到来都是孩子成长的需求。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遇到很多的惊喜与困惑,但你是否知道,孩子所给予我们的每一次惊喜与困惑,都是敏感期到来的提示呢?如果你不了解,就不会了解孩子的敏感期需求。敏感期趣事Example

●我是从哪儿来的?

4岁的鑫儿忽然向妈妈提了一个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想了想,说:“我们家鑫儿是从小金橘树上长出来的。”咦?这让鑫儿觉得很惊讶:“真的吗?那我是怎么到咱们家来的?”妈妈说:“当时呀,咱们家附近有一条很宽的河,河边长着一棵很大的金橘树。有一天,妈妈从树下经过,发现树上长着一个很大很大的大金橘,妈妈太喜欢那个大金橘了,就把它摘回了家。回到家以后,那个大金橘忽然就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娃娃,还会叫妈妈呢。”鑫儿兴高采烈地爬到妈妈腿上问:“那个小娃娃是谁呀?”妈妈亲了一下鑫儿的小脸说:“就是我的小鑫儿呀!”鑫儿高兴地从妈妈腿上跳了起来:“妈妈,那我小时候是不是可甜可甜啦?”妈妈说:“当然啦,我们鑫儿小时候撒的尿都是香甜的金橘汁呢!”

●爸爸不准吃

小姨来看宝儿,买了一包冰激凌,天很热,冰激凌都快化了,妈妈说:“快来呀,每人一盒!宝儿先选。”宝儿高兴地跳起来,冲到桌前,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都很喜欢。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其中的一盒,妈妈便拿起其他的递给爸爸和小姨,可是宝儿发现小姨的那盒似乎更漂亮,便扔下了自己的去抢小姨的。接下来,他又发现妈妈的比较好,于是又去拿妈妈的。这时,爸爸打开了一盒,开始吃了。小宝儿一下急得跳了起来:“爸爸不准吃,都是我的!”

●给妈妈抹香香

妈妈在电脑前忙碌地赶稿子,睿睿在妈妈的梳妆台旁,发现了一个漂亮的瓶子,“这一定是妈妈的香香!”他想。于是睿睿拿着那个瓶子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这是你的香香吗?”妈妈的心思全在稿子上,看也没看就说:“嗯,是的。你自己玩,妈妈忙着呢。”“妈妈,我给你抹香香好不好呀?”妈妈随口应了一声,注意力仍旧没从稿子上离开。于是睿睿打开瓶子,伸出小手指从里面蘸了些“香香”,便在妈妈脸上抹了起来。忽然,妈妈发现有什么不对:“这是什么味儿?”一看,原来睿睿手里拿的不是面霜,而是自己的护发素!

上述三个孩子的举动,相信在很多的家庭都曾出现过。当孩子问到自己的出生问题时,当发现孩子忽然变得很贪婪、很霸道时,当孩子总是喜欢讨好父母时,当孩子出现很多让父母意想不到的举动或者对一些事情表现出强烈的好奇时,你是否知道,孩子的又一个敏感期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0~6岁的孩子都会遇到哪些敏感期。感官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敏感期,从出生直到两岁半左右。视觉功能与眼功能发育相关,听觉功能与耳功能发育相关,触觉功能主要体现在口唇碰触及手部碰触方面,这是孩子对于外部环境所采取的最早的认识方式。动作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包括手、腿、脚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等能力的发育,从孩子出生时起,一直持续到四五岁左右,可延伸到六岁。在初期会结合感官功能发育,逐渐实现感觉与动作相协调,并使动作听从大脑支配。语言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贯穿孩子的整个幼儿时期,从最早通过听觉来进行语言感知与学习,直到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交流,要经过五六年的时间,有相关作用的敏感期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敏感期。空间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从出生时开始,到两三岁左右达到高峰,期间同时出现的相关敏感期包括感官敏感期、行走动作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等,配合感官与动作的发育,并配合对细小事物的不断观察,探索未知的外部环境空间。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从孩子出生后的三四个月时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6岁,是孩子对于规则与完美事物的感受时期。期间同时出现的相关敏感期包括自我意识敏感期、模仿敏感期、执拗敏感期、审美敏感期等,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养成各种正确的生活习惯及严格遵守规则的社会行为习惯,每个阶段都对孩子的心智水平发育有着重要意义。文化艺术敏感期

文化艺术敏感期包括对文字、数字的敏感以及对阅读、书写的敏感,也包括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敏感,两三岁时开始有明显表现,四五岁时达到高峰。这个时期对孩子一生的学习与兴趣培养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情感敏感期

情感敏感期贯穿人的一生。要想让孩子的爱达到爱自己、爱他人、爱护动植物、爱环境、爱社会的博爱境界,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在幼儿时期,0~3岁是孩子感受爱的敏感期,4~6岁是孩子表达与付出爱的敏感期。

孩子的情感发育包括对亲情、友情及爱情的感受与认识,这其中的亲情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及婚姻敏感期都是孩子体验并学习应对不同情感的关键时期。此外,博爱也包括爱自己,爱自己从了解自己开始。3~5岁左右处于孩子的自我认识时期,在这段时间,孩子开始注意认识性别、了解出生,认识自己的身份及自身价值,通过对多个敏感阶段的感受,完成对于“自我”的了解。

在上述的故事中,“问出生”的小鑫儿有着明显的关注出生的敏感期特征,而“给妈妈抹香香”的小睿睿则处于付出爱的敏感期。“不许爸爸吃冰激凌”的宝儿,则是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主要阶段。早教Early Learning有些敏感期是呈螺旋状出现的,也就是在婴幼儿的每个年龄段都会出现,贯穿整个婴幼儿时期;而有的敏感期是转瞬即逝的,来得快,去得也快。

03 敏感期到来时会有哪些“信号”

孩子的敏感期特征总是被家长误解为“调皮”、“任性”,在这种情况下,敏感期的种种表现便经常受到父母的制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有必要对孩子的敏感期表现进行学习。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孩子的敏感期表现具有“突发性”,当我们觉得孩子最近的表现与以往不太相同,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敏感期的出现,而不是认为他(她)在“捣乱”。敏感期趣事Example

●“不怕电”的小新●小新正处于空间敏感期,喜欢探索各种小孔、小洞。

最近几天,小新总是喜欢研究家里的孔孔洞洞,爸爸妈妈发现了,觉得没有安全风险,也没有去制止他。一天中午,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负责看护小新。趁小新自己玩得正欢,爸爸便拿起一本书入神地看了起来。小新玩得有些不耐烦了,便换了个玩法,琢磨起了身边的孔孔洞洞,他抬起头向写字台上方看了看,兴奋地借床头柜的“帮助”爬上了写字台。当妈妈来叫父子两人吃饭时,正好看到惊险的一幕:小新的小手指正在伸向电源插头的插孔!妈妈吓得惊呼一声,快步跑上前,将小新从写字台上抱了下来,还气急败坏地和小新爸爸吵了一架,吓得小新哇哇大哭。

●给小花也抹点香香

凡凡特别喜欢小猫小狗,于是妈妈给凡凡买了一只小花狗,凡凡兴奋极了,便要妈妈给小花狗洗澡。凡凡和妈妈一起把小花狗放进盆里。“妈妈,用我的香香!”凡凡把自己的洗发水递给了妈妈。给小花狗洗完澡,妈妈把它包在一条厚毛巾里,擦干身上的水,还用吹风机把它的毛吹干。小凡凡看到干干净净的小花狗,高兴得跳了起来,忽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急匆匆地跑进卧室,不一会儿,便拿着自己的儿童面霜跑出来,对妈妈说:“妈妈,给小花也抹点香香!”

●爱“乱画”的津津

2岁的津津,虽然还不太会拿笔,但是却喜欢上了画画。最初津津在书上、报纸上画,画的全是些线条,而且很乱,不成形状,但看上去还很有点“抽象画”的感觉。后来,妈妈特意给他买了画画用的纸让他画,可津津觉得画得不过瘾,于是墙、床单、被子、桌子等都成了津津绘画的场地,到处都是津津留下的“画作”。妈妈已经跟津津说了很多次,画画只能在纸上画,但津津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妈妈为此很头疼。

这几位孩子的表现让我们不由感叹,敏感期真是一个奇妙的时期,它能让孩子突然间便萌发了某一种欲望,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实际上,在幼儿阶段,每一个不同的敏感期的存在或者出现,都是孩子心理发展的表现,也都隐藏着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细心的父母会在孩子的细微表现中发现敏感期的到来,每当孩子不断重复出现以下的一些动作或心理时,便标志着他进入了某个相应的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的表现

视觉、听觉及触觉敏感期随着孩子的降生而开始。视觉发育的需求使孩子从生下来就喜欢看颜色反差较大的景象,开始的时候是对光线的敏感,这期间黑白反差较大的景象比较能够吸引他。随着视觉功能的发育,渐渐地,他对各种不同颜色的反差都能够准确识别。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孩子喜欢一些颜色、明暗光线鲜明的玩具、衣物或其他物品,并开始喜欢运动中的、可以不断变化的事物,能集中注意力用眼睛进行关注,还能够用眼睛准确分辨父母、家人及陌生人。

听觉发育的需求使孩子从生下来就能够对一些声音发生反应,开始的时候是出现眨眼等明显反应,接下来可以将头侧向出现声音的方向,或者寻找声音的来源,并逐渐能对声音进行辨认,区分父母、家人的声音,知道并熟悉自己的名字,还喜欢不断敲击不同的物品,用心倾听敲击发出的声音等。触觉发育通过口腔感觉的发育和手部动作的发育来获得,最明显的表现是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吃自己的手指直到整个拳头,喜欢抓、扔物品,喜欢捏小物品等。●妈妈应该为处于听觉敏感期的孩子准备一些触发声音的玩具,例如拨浪鼓、小铃铛、会发声音的娃娃等。动作敏感期的表现

动作敏感期包括手部、腿、脚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等能力的发育,手部动作表现为从最早的触摸到抓、握、扔、拍、拿起、捏起、移动、插孔等。腿脚的动作主要表现在爬、站、迈步、行走、上下坡、攀爬、跳跃等。此外,最早练习上下楼梯时的手脚并用也是动作敏感期的表现之一。语言敏感期的表现

宝宝从一两个月开始便会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甚至是尖叫声或惬意的声音。随着家人与他的交流越来越多,他可以逐渐地发出双音节、多音节的声音,并且开始尝试说话,从单字到词,从词到词组,再从词组到短句,从短句到长句。期间,他还能创造性地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代表多种不同的情绪。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孩子便可以熟练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了。●语言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的表现

对空间的认识始于宝宝出生后对所处环境与母亲子宫内环境进行的对比。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动作发育都是在对所处的空间进行探索,比如扔、捡、行走、上下坡、奔跑等手脚动作的发育及捏、拿、插、踩等细微动作。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对空间的敏感开始表现得尤为明显,逐渐喜欢对大、小等不同空间进行感受与探索,比如向瓶子、罐子内放进东西并不断取出,或者钻入狭小空间内进行活动,对于空间内发生的细小变化以及出现的细小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空间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的表现●秩序敏感期

当孩子的心智水平发育到一定程度,一直以来所感受到的事物发展规律便开始在他们的头脑中定型,当这种规律发生改变时,孩子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反应。比如当某件事情发生程序改变时,或者当某件完整的东西被分开、某种固定的规则被破坏的时候,他们会产生恐慌心理,并通过哭闹的形式强求更正,显得顽固而执拗,甚至“不可理喻”。

综合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可以发现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处处要求完美,甚至是强求完美,不允许破坏规律、破坏规则、破坏完整,并追求更美、更完整、更完善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执拗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等一些短期敏感期会在此时相继出现。文化艺术敏感期的表现●文化艺术敏感期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在对于音乐声所表现出的反应上。当音乐声响起时,孩子会出现跺脚、点头甚至舞蹈的动作,这是音乐敏感期进入明显阶段后的反应,其后孩子会对歌曲或者乐器产生强烈的兴趣。

1岁多的孩子开始通过抓握动作的练习来发现笔在纸上画出痕迹所带给他的惊喜,随着这种练习不断增多,他逐渐进入了对书写和绘画的热衷时期,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乱写乱画,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最早途径。

对阅读的敏感始于听故事的兴趣,伴随着语言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的阅读过程从倾听转为模仿,最后进入自我阅读阶段。情感敏感期的表现●情感敏感期

0~3岁的孩子与父母感情亲密,对于和父母的分离会表现出忧郁、烦躁等情绪,喜欢随时感受来自父母的亲情抚慰,由于安全感极低,经常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父母“索取”关爱,主要的表现是撒娇。

3~5岁的孩子开始对自我产生兴趣,开始喜欢研究性别、出生等问题,同时会以模仿偶像等方式来认识自己的身份,还会以热衷于参与家庭及社会活动等方式来发现自己的定位并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4~6岁的孩子在感受到爱的同时,开始喜欢向父母表达并付出自己的爱,喜欢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喜欢主动亲吻父母。

4~6岁的孩子会进入人际关系敏感期,通过与同龄人的接触,开始自己探索获取友谊的方法,明显的表现是出现交换的行为,从最早的食物交换到物品交换,最后进入情感交换程序。

4~6岁的孩子会经历婚姻敏感期,通过对父母婚姻关系的观察,开始用游戏的形式来表达渴望婚姻的心态,这时的孩子会出现想结婚、想恋爱、追求喜欢的对象、被喜欢的对象“抛弃”等很多情况,甚至喜欢与父母谈论爱情与婚姻的话题,最后还会走上对婚姻和恋爱进行“理性思考”的阶段。早教Early Learning整个幼儿时期都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是指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而且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在适当的环境中可以无意识地自然掌握某种能力。

04 成功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有些父母总是对别人家的孩子很赞赏,觉得自己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孩子优秀,并因此怀疑孩子的天赋,或者责怪孩子不用心。实际上,孩子的每一种能力的获得都来自其父母对敏感期的把握,认真发现并把握孩子敏感期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有些敏感期在幼年期是始终存在的,比如语言敏感期、空间敏感期、情感敏感期等;也有些敏感期是稍纵即逝的,比如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自我认识敏感期、婚姻敏感期、关注动植物敏感期等。敏感期趣事Example

●姨妈的棉鞋

君君的姨妈一直在外地工作,春节时到君君家做客。君君见到姨妈,高兴得无法表达,他不停地跑啊跑啊,可始终找不到可以表达自己兴奋的方法。君君跑了很久,才停下来,好像憋了很久一样,他大声说:“姨妈回来我太高兴了!”然后他终于找到了可以表达自己兴奋的方法——他把姨妈的棉鞋扔进了鱼缸里!

●被“移尸灭迹”的小鸭子

方方随外婆去乡下家小住,乡下的亲戚家里种着菜园,养着鸡鸭,几只毛茸茸的小鸭子十分可爱。外婆告诉他:“走路小心些啊,别把小鸭子踩死了。”第二天,外婆正在屋子里陪亲戚说话,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方方的哭声。外婆赶忙跑出去看,方方大哭着说:“我犯错误了,把小鸭子踩死了。”外婆一边安慰他说:“不要紧,咱们去看看能不能救活。”一边领着方方去看小鸭子,结果很不幸,小鸭子的肠子都被踩出来了。外婆去扔小鸭子,惊讶地发现院子里好几处位置都有血迹,经过询问,才知道方方在把小鸭子踩死后,曾经想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小鸭子救活,可是他在几个位置上“忙活”了好长时间,也没能让小鸭子再站起来,这才哭了起来。

●给妈妈娶回一个不一样的儿媳妇

5岁的东东已经开始考虑娶媳妇的事情了!妈妈问他:“想给妈妈找个什么样的儿媳妇啊?”东东盯着妈妈,眼睛在妈妈的脸上和身上转着说:“嗯,我要找一个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头发黑黑的,牙齿白白,嘴唇红红的,个子高高瘦瘦的媳妇……”妈妈高兴得很,以为自己在儿子的眼中竟然如此美丽,情不自禁地在镜子前照了起来。可是妈妈看了半天,越看越觉得自己不符合儿子的“赞美”,这才终于回过味儿。妈妈大声说:“这个小坏蛋,把妈妈当了反面教材啦!”东东见妈妈生气了,赶忙安慰妈妈说:“妈妈,我喜欢的是原来是瘦的后来变胖的妈妈,不算不算。”爸爸听了东东母子的对话,笑得躺在床上起不来。

上面三个孩子身上发生的趣事让人忍俊不禁,而这些趣事背后却隐藏着孩子不同的敏感期,比如君君的情感表达敏感期、方方的空间探索与细节观察敏感期、东东的婚姻敏感期等。可以确定的是,即使是始终存在的敏感期,在不同的年龄段也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没有前期的感知与锻炼阶段,也就不可能有后期的熟练掌握阶段。因此,对于孩子来说,每个敏感期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不容忽视。那么,父母该如何应对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不同的敏感期呢?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敏感期

很多父母都不能及时分辨出孩子的某个敏感期,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孩子的敏感期不被浪费呢?其实这也不难。如果父母不能准确地判断孩子的敏感期,那么就要严格地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干涉孩子的行为与思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的心智水平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动,比如在手部动作敏感期初期,孩子会热衷于将手塞进嘴巴里,这对于他来说甚至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可是很多父母出于卫生的考虑,会阻止孩子这样做,甚至给孩子戴上手套,让他不能吃到自己的手。这就对孩子的发育进行了干涉,因为孩子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关系到他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准确地来讲,如果孩子不能成功地把手放进嘴里,会影响他的动作发育,影响他了解皮肤在嘴里的触感,影响他了解皮肤的味觉,还会挫伤他的欲望,让他对自己的敏感期失去信心,并感觉到心理受到伤害。一个小小的出于爱心的干涉动作,却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

除了“阻止”之外,父母的另外一个干涉方式便是“过度帮助”,当孩子在进行一些尝试时,父母可以视恰当的时机给予轻微的协助,比如当他练习把手塞进嘴巴时,如果练习时间很长仍不能成功,可以轻轻地帮助他把手送到嘴边。但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帮助是非理性的。比如当孩子处于行走动作敏感期时,父母出于安全的考虑,把孩子放进学步车,认为这样可以更安全地学习走路,结果使孩子的平衡感变差。

0~6岁孩子的敏感期一个接着一个,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自由成长能力,如果每个敏感期都受到一个爱心动作的干涉,孩子的心智水平成长便受到了完全彻底的毁灭性打击。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给孩子自由,是父母在孩子0~6岁时应该注意的头等大事。随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0~6岁的孩子对于来自父母的爱有期待、享受等很多感觉,甚至还有恐慌感。他们的情感安全感极低,随时需要向父母证实对自己的爱。而父母在孩子幼时对他所付出的每一份爱心都会让他感到如获至宝,每一次打击都会让他如临大敌。

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固然需要父母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如果父母能在敏感期内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他的潜力。但无论如何,对于来自父母的爱是否有所感受,是他顺利经历敏感期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孩子与父母长时间分离,或者过早地被长时间托付给他人或机构进行照顾时,孩子对父母之爱的需求便会进入饥渴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他们变得恐慌、沮丧,从而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同时造成对敏感期欲望的严重压制,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应对自己的敏感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发育水平与速度可想而知。

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身心发育的程度,甚至关系到对于生命的留恋程度。在随时感受到爱的情况下,孩子对于自身及一切外界事物都满怀信心,经历并把握敏感期的主动性较强,心智水平提升速度就会更快。尊重是孩子在敏感期内最重视的礼仪

孩子也有自尊心。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在受到呵斥时也会表现出恐惧,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自尊心,父母的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行都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呼吁成年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

当孩子进入不同的敏感期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举动或表现,其中不乏让成年人感觉到难以理解的情况发生。当孩子的言行不符合成年人的“审美”标准时,成年人会“理智”地运用自身的威信来对孩子进行约束,在这个过程中,某些不擅长表达的父母就会在无法制止孩子时对孩子做出呵斥、打骂、讽刺、挖苦等行为来。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已经学会了根据父母的脸色来判断父母的情绪,何况是这样直接的打骂与打击呢?每一个孩子对于父母的失态行为都有着本能的抵触情绪。大多数幼儿期的孩子会因父母的打骂行为而产生“失去爱”的恐惧,同时出现自卑或者叛逆的情绪。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人格发展都极其不利。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孩子处于绘画敏感期时,最喜欢拿着笔在他认为可以划出痕迹的每个地方画出乱七八糟的线条,墙壁、床单、窗帘、家具、书本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孩子的“作品”。在初期,大多数父母会进行规劝与批评,但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敏感期的欲望又较为强烈,所以他多半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继续“闯祸”。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家长就会忍无可忍,轻者罚站墙角、重者被斥骂一顿,更有甚者,家长会举起巴掌或者拿起小棍子冲着孩子的小脸或者小屁股狠狠地来上几下。如果再没有起到想象中的效果,这些惩罚就会成为家常便饭,并且夹杂着各种各样的训斥与否定。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孩子还能坚持握住画笔不放手呢?多半扔了画笔从此不画,剩下的几个便反其道而行之,不让我画,我偏要画!于是家里所有没被画过的地方全部被画上了线条,甚至有可能包括父母的皮包和衣服。哪一种结果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呢?孩子不过是在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对于画的能力产生了兴趣,如果父母给他一张纸,再精心地想一个让他画到纸上的理由,这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再比如,当孩子处于婚姻敏感期时,总喜欢说自己喜欢这个孩子喜欢那个孩子,想和这个人结婚想和那个人结婚,甚至同时喜欢几个人,希望举行婚礼,为了这个,还不惜每天用好吃的食物去打动人家。在这种时候,父母如果保持情绪的正常,并适时地在孩子与自己讨论的时候发表一些意见,孩子的敏感期就会很顺利地过去。但有些父母只会严厉地训斥他:“人不大花花肠子可不少,不是个好东西!”“从哪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来?以后再琢磨这些不正经的事看我不打死你!”有的父母态度好些,但用词也非常不恰当,比如对孩子说:“乖宝宝,咱们以后不说这些丢人的话,只有坏人才这么说。”父母的这些态度就比孩子的敏感期还要敏感了。无论是态度好的还是不好的,父母的这些评价无一例外地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孩子从父母的这些话中只可能总结出一个结论:我是个坏孩子!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占据了很多个“第一”的位置。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父母,第一位想要结婚的对象是父母,第一位最信任的成年人是父母……当然,孩子的第一位模仿对象也是父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偶像。

孩子从2岁左右起会进入模仿敏感期,开始对他所崇拜的偶像——强大的、无所不能的父母进行模仿。随着他的一天天长大,他的模仿对象还可能包括某个他喜欢的人或者明星。但这并不意味着2岁之前的孩子便没有模仿的欲望。通过下面对敏感期的学习,我们会知道,孩子学习语言,是通过对父母语言的感知与模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通过对父母生活习惯的模仿,甚至于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可模仿的偶像,责任非常重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亦如此。0~6岁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接受事物的能力也极强,父母如果能够警醒自身,做好孩子的榜样,一定会使孩子的心智水平向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专家叮咛 科学早教就要抓住宝宝的敏感期

宝宝成长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其大脑神经元会产生许多分枝与其他神经元相连接。从剖面图看来就如同一张密集的网络一般。此能力发展得越好,其神经元网络越密集,传递速度越快,那么人在掌握某项能力或进行某项学习时也就相对容易些。明白了脑神经的发展原理,那么我们也就更容易理解新生宝宝的一些生长特点了。在新生宝宝的大脑中,神经元最初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分工。宝宝对于某项能力的经历和经验,决定了他的大脑中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来指挥身体去提高这项能力。一般而言,活动越多,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稳定;反之,活动越少,相应的连接会因为久废不用而逐渐萎缩并消失。比如,如果宝宝经常用到他的小手,那么就会使其大脑中的更多神经元致力于控制手部肌肉;经常练习走路则会使更多的神经元致力于控制腿、脚部的肌肉等。如果缺乏练习,相关能力的发育就会很弱,如果不进行练习,也就不会具备相关能力。所以,结合身体的成长,在这些特定的时期,学习某一技能便显得极为重要。这就是宝宝处于相对应的敏感期时,必须使其接受有效的环境刺激以促其提高相关技能的原因所在。比如为了让宝宝充分利用语言敏感期,就要让他多练习发音,为了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就要多与他们进行交谈;为了提高宝宝的空间运用能力及运动能力,就要让他们多跑多跳多玩耍。这才是科学早教的意义及作用所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系列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给予相应的环境刺激,孩子都能无师自通地掌握很多特殊能力。但不同的敏感期存在的时间不同,有些敏感期的存在是呈螺旋状的,也就是在幼儿期的任何一个年龄都存在,有些敏感期是稍纵即逝的,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大多数敏感期都有一次性的特点,经过之后便不再回来。如果在敏感期内没有学到相应的能力,在敏感期后想要培养这种能力,就会相对困难,甚至无法成功。

Part 02 感官敏感期:开启宝宝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宝宝自呱呱落地后,就会凭借眼睛、耳朵、口、手等器官来探索环境、认识事物。当宝宝不断地重复某种动作或做出某种举动时,父母要耐心地指导他们,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制止。要让宝宝通过自己独有的认知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

01 视觉敏感期,喜欢追寻光线

宝宝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对光产生敏感,视觉敏感期随之开始。最初的半年,婴儿视力发育的水平对其心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出生直到6岁,视觉对于其认识世界、感受世界所起到的作用对他一生的发展都举足轻重。

无论人类还是动物,在生命初期,都需要逐步构建大脑,并建立其基本功能,各种感觉器官都与大脑中相应的神经中枢相连。宝宝的视觉发育,也会随大脑及其功能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由于婴儿的视觉敏感期到来的时间早,表现特殊,因此极易被误解或忽视。敏感期趣事Example

●不喜欢彩球的小宝宝

小宝宝一出生回到家里,就睡在了自己的小床上。他的小床很漂亮,上方还挂着几串彩色的小球,五颜六色十分漂亮,按一下按钮,那些小球还会伴着悦耳的音乐声“翩翩起舞”,这可是爸爸妈妈为了锻炼宝宝的视力和听力,特意买的。但是,没过多久,爸爸妈妈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尽管他们总是喜欢让音乐声响起来,让彩球跳起舞来,想要吸引宝宝的注意,可宝宝对这些彩球一点兴趣也没有。相比起来,他更喜欢盯着墙角看。这是怎么回事呢?

●喜欢大树的妮妮

妈妈发现,当她抱着不到4个月的妮妮在小区的凉亭里乘凉时,妮妮总会眼睛直勾勾地望向一个方向,似乎连眼珠都不转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次,妈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那个方向,可是除了一棵大柳树,什么也没有,难道是那棵柳树?妈妈把头靠在和妮妮平等的位置,顺着她的眼神望过去,原来下午的太阳正好被那棵大柳树的枝叶挡住,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斑驳的光点就像深绿色屏障上闪烁的金色星星。妮妮就是被这“星光灿烂”的绿色“天幕”吸引住了。

●不理妈妈的牛牛

下午,已经大半天没有理妈妈,并且一口奶也没吃的牛牛终于耐不住饥饿,一脸委屈地吃了几口奶,可是在吃奶的过程中,他一眼都没有看妈妈,刚刚吃完,就把脸扭到一边去了。这让妈妈很郁闷。傍晚,天有些凉了,妈妈披上一件毛衣,再一次把牛牛抱起来,想试着再喂他些奶,没想到牛牛看到妈妈,突然又变得高兴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把妈妈的乳头含进嘴里,眼睛盯着妈妈肩膀的方向,一边吃,一边发出满足的声音。妈妈对牛牛今天两次情绪的转变感到很奇怪。这时,妈妈发现牛牛盯着她的肩膀看,于是也向自己的肩膀看了一眼,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原来,前一阵天气凉,每次喂奶的时候,妈妈都要把这件深色的厚毛衣披在身上,毛衣靠近肩膀的地方,绣着一朵牡丹花,很是醒目。今天的温度稍高些,妈妈没有披这件厚毛衣,牛牛吃奶的时候没有东西可看,所以才用“不理妈妈”来进行“抗议”。视觉敏感期的表现

刚刚出生的小宝宝和不足半岁的妮妮、牛牛,都是处于视觉敏感期的孩子。他们的行为有着明显的视觉敏感期特征。具体来讲,处于视觉敏感期的宝宝会有以下的一些表现:表现一 喜欢看颜色反差强烈的事物●新出生的小宝宝更喜欢看颜色反差强烈的事物。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曾有过这样的一句描述:“从黑暗墙壁上高高的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给婴儿带来了第一个惊喜和欢乐。”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视觉尚处于模糊阶段,他们唯一能看清的只有黑白颜色反差较大的事物,只有黑白颜色的巨大反差能够让他们惊喜与快乐。因此,他们会到处寻找阴影或者阴影的边界,并逐渐找到生活中他们所能见到的所有明暗相交的地方。比如窗帘、书籍在窗台和书柜上产生的阴影等。

现在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上面提到的小宝宝,对于五颜六色的彩球不感兴趣,却只喜欢盯着墙角看。因为墙角常会有阳光在不同角度照射,使家具在白色的墙壁上投下黑色阴影。这些白墙上的阴影能让他们有更清晰的感觉,而那些五颜六色的彩球,他们根本看不清,更无法区分,所以,反倒不如给刚出生的孩子买些黑色和白色的球更有用途。表现二 能区分妈妈和陌生人●四五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区分妈妈和陌生人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逐渐开始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认识身边的家人,并有意识地对周围的人进行选择。你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他的这个变化。在某一段时间,他看到妈妈会表现出很愉悦的情绪,而一看到陌生人,就会哭泣甚至喊叫。这个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以为是宝宝和外界接触比较少造成的,但实际上,这只是宝宝因视觉发育的逐渐成熟而带来的心智发育到了一定的阶段而已。表现三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长时间关注●随着孩子视线范围的扩大,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孩子的视线范围不断扩大,他们用眼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并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事物,在这个时候,他很有可能会发现一件让他感兴趣的玩具,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并不停地盯着它看,很专注,注意力非常集中。就像我们提到过的妮妮,当妈妈带她坐在凉亭里时,她的目光就会被不远处那棵大柳树透出斑驳光线的枝叶所吸引,神情专注地盯着看,甚至连眼睛都很少眨一下。不理妈妈的牛牛也是一样,他在吃奶的时候,喜欢一直盯着妈妈那件深色毛衣肩头的浅色牡丹花看,当妈妈不再穿那件毛衣时,他就不能再看到那朵花,于是便对妈妈产生了抵触心理。

其实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视觉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逐渐看清并区分周围的很多事物,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所感兴趣的虽然早已不再局限于黑白颜色,却仍旧对于深浅颜色反差比较大的事物感兴趣。只是相对于新生儿时期,他们的眼界更宽泛、目的性更强而已。父母要避免的误区

保护孩子的敏感期,就是保护孩子的成长。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在孩子的视觉敏感期,父母要避免哪些思想与行为误区。不要对视觉敏感期有轻视心理

在一些父母看来,孩子的视力在一定的年龄会有一定的发展,没有必要刻意为他开发视力,只要保护他的眼睛不要受到外界伤害就可以了,但这种想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任何一个敏感期,都不仅关系到某个个体感官的发展,它们代表着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同时关系着他的智力发展。在不同的敏感期帮助孩子促进敏感期发展,是不断提高孩子心智水平的最好办法。

孩子对于自己的小手,总是先用一段时间进行专注的观察,然后便将手指逐个塞进嘴里,接下来才是不断锻炼手的使用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他先用视觉去认识自己的手,然后通过吮吸手指来促进口、手的感触功能,通过拍手来辨识两手相击所发出的声音,等到对自己的小手“知其形、识其味、辨其音”之后,再去练习对它的使用。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视觉是人类其他感觉的基础。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寓意便源于此。

因此,对于孩子的视觉敏感期,父母应该加以重视。孩子的视觉敏感期大多是从出生起,一直延续到六个月左右,父母要利用这段时间,对他多加引导与启发,培养他的视觉能力,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不要忽视新生儿白内障

有一个小男孩刚出生时,一只眼睛轻度感染,医生用绷带将其缠了两周,两周后这只眼睛上的绷带被取下,却变成了一只失明的眼睛。医生们对他的这只眼睛很头疼,因为它完全正常,没有任何疾患——除了无法治愈的失明。

生命的任何器官都严格遵守着“用进废退”的原则,刚刚出生的婴儿,大脑发育处于关键期,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都会接受大脑的指令,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大脑会对眼睛说:“去看。”对耳朵说:“去听。”对口和手说:“去感触。”如果感觉器官在执行大脑命令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于外界的阻碍,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大脑就会默认这部分功能不被需要,从而放弃发出新的指令,造成器官功能的“被遗弃”。由于这个男孩的眼睛在出生后长时间被绷带遮挡,不能执行大脑发出的“看”的指令,于是这只眼睛的功能便“被遗弃”了。

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就像是在孩子的眼睛上蒙了一层绷带,如果能尽早发现,帮孩子拿掉“绷带”,对孩子的视力还有挽救的机会。但如果发现得过晚,即使摘除白内障,他的视力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仍然会失明。

发现新生儿白内障,需要父母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对其进行认真观察,如果发现以下几个特点,应该立即求助于医生进行判断。一、新生儿无眼神;二、新生儿出生后7天左右,会发现经常用手揉眼睛;三、新生儿眼睛不能注视;四、新生儿的眼睛对光线刺激无反应;五、新生儿眼球不能随移动光线转动;六、新生儿眼睛瞳孔发白,无光亮。为新生儿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出生后7~18周,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他的视力发育不受影响。早教Early Learning宝宝在出生时便已经有了光觉反应,遇强光时会引起闭目。但眼睛的运动并不协调,有时会有轻度的眼球震颤,但这种情况在出生后3~4周便会消失。从第2个月起,宝宝已经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如果有物体快速接近眼前,会引起宝宝的瞬目反应。第3个月时,宝宝的眼神已经可以追随运动中的人或玩具。到了第4~5个月时,宝宝便已经能够认识妈妈,看见奶瓶等自己常用的东西会表示出喜悦的情绪了。

02 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

启发与引导宝宝的视力发育,需要父母为其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在有助于其视觉发育的环境中生活,更有助于宝宝视觉及认知能力的迅速发展。

宝宝对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能不断发现令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宝宝视觉敏感期内的正常发展。为了配合视觉敏感期的需要,引导宝宝利用视觉敏感期提高认知能力及心智水平,父母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敏感期趣事Example

●看光盘的咪儿

妈妈带5个月大的咪儿去保健所打预防针,回来的路上看到一辆特别的三轮车。这辆三轮车周身都贴满废旧光盘,在阳光下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很是醒目。妈妈发现咪儿一直盯着这辆车看,直到车转弯,还伸长小脖子一直看到再也看不见了为止。从那以后,咪儿开始喜欢上了光盘。于是,妈妈特意把家里的废旧光盘贴在墙上,并经常变换位置,这也成了咪儿最喜欢的一道“风景”。每当趴在妈妈的肩头,随着妈妈来来回回的脚步,在不同的方向看到这些光盘上五颜六色、忽明忽暗的光时,她总是瞪大眼睛、安静极了。

●睡“病床”的冬冬

冬冬的小床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它的小床就像医院里的病床一样,是可以调节成倾斜状态的。在他4个月大的时候,妈妈经常让他的小床稍斜些角度,这样冬冬就可以躺在床上看到整间屋子了。这时的冬冬很少哭闹,他最喜欢扑闪着两只大眼睛,看妈妈在屋子里忙来忙去,看看被风吹得飘动的窗帘,有时,妈妈也会用DVD放上一段动画片,这都足以让他专注地观察很长时间。

●“自恋”的小菲菲

小菲菲现在只有半岁,为什么说她“自恋”呢?原来,她最近忽然开始喜欢照镜子了。妈妈衣柜上的镜子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她最喜欢被妈妈抱到镜子前面,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嘻嘻。有时候,衣柜上的镜子被推拉门挡住了,菲菲就会哭闹,直到镜子被重新露出来,她才会露出笑脸。良好的视觉环境必备的“道具”

一个适合视觉发育的环境,应该具备一些经常变换的形状、具备深浅反差且比较鲜明的颜色以及细节扩大化的玩具等事物,当然,还应该有一面能让宝宝随时观察到自己的镜子,和一些方便孩子开阔视野的其他小措施。下面,我们逐一来看一下这些物品所营造出的“视觉环境”对宝宝的视力发育具有哪些作用。道具一 有变化、会运动的物品

处于视觉敏感期的宝宝,对于明暗对比强烈的事物以及处于运动中的事物最感兴趣。咪儿妈妈把光盘贴在墙上,当人处于不同的角度时,看到的颜色不同;如果凑近看,还能照出人影,并看到房间里的其他部位,这对于处于视觉敏感期的宝宝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躺在倾斜小床上的冬冬,看被风吹动的窗帘、看忙来忙去的妈妈,看动画片时的聚精会神,都是由于窗帘、妈妈以及动画片的不断动作,以及动作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吸引了他。孩子的眼神在追逐有变化、会运动的目标时,他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与视觉同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对月龄相对较小的宝宝,应该以悬挂玩具为主,比如小灯笼、彩色的小转盘、吹塑玩具等,这些玩具对于练习眼部活动比较有利。道具二 有深浅反差的色彩

宝宝出生时只对黑白反差强烈的颜色感兴趣,这是由于其视觉发育水平所决定的。随着宝宝不断长大,他所能看到的世界越来越清晰,各种各样的颜色开始对他越来越有吸引力。但“深浅反差”仍然是其视觉的挑剔之处,所以父母要注意在孩子的房间里摆放一些颜色深浅反差较大的物品。道具三 细节扩大化的玩具

关于细节扩大化的玩具,我更倾向于介绍大家为半岁左右的宝宝准备一个面部比较突出的玩具,比如大头娃娃。不论是有着人脸的娃娃,还是有着动物脸的娃娃,头部一定要大,五官一定要完整、分布合理。

宝宝的视觉能力发展到半岁左右的时候,便会开始对人的五官感兴趣,这是引导他认识五官的最好时期。父母可以在陪宝宝玩大头娃娃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认识娃娃的五官,然后认识爸爸妈妈的五官,并顺利地指认自己的五官。当然,在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五官时,镜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道具。●当宝宝的视觉发育到重视五官的时期,妈妈可以给宝宝大头娃娃玩具,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五官。道具四 镜子“自恋”的小菲菲之所以喜欢镜子,正是由于她的视觉能力发育到了重视五官的时期。在镜子中,她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表情、五官在面部的真实分布以及五官随着表情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如果这面镜子恰巧放在小床的一侧,那么躺在床上的宝宝为了照镜子,会很主动很努力地学会翻身;如果这面镜子恰巧放在床头的方向,宝宝练习翻身,以及抬头的能力肯定要强于其他同龄孩子。

当爸爸妈妈在镜子前引导宝宝触摸自己的五官,并去指认镜子中那个“宝宝”的五官时,他又会发现小手指在镜子上的相遇,这一切都会让他明白,原来镜子中的那个宝宝是自己。那么接下来,他又了解了镜子的作用。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这么简单而奇妙。方便开阔视野的其他“道具”

冬冬的那张可以调整角度的小床,是一个为宝宝营造视觉环境的好道具,使宝宝在房间内开阔视野,提高自由度,使其在不受任何束缚的情况下尽情观察视力所及的一切。

除了小床,家长们也可以自己开动脑筋,为宝宝安排一些其他道具。比如在墙上和桌子上摆不同的玩具,在雪白的墙上挂些颜色鲜艳的图画或活泼可爱的卡通图片,带宝宝翻看图案鲜明、突出的卡通书,为他选择颜色、图案各不相同的窗帘、床单等。营造视觉环境存在的误区

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应该为孩子专门准备一些有助于其视觉发育的“道具”,但一定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一 颜色单一

对于处于视觉敏感期、喜欢具有颜色反差环境的宝宝来说,整体颜色过于单一,对于其视觉发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有的家庭根据宝宝性别的不同,将他的卧室营造成粉红色或湖蓝色的海洋,宝宝的所有物品几乎都是粉红色或湖蓝色。也有些有洁癖的妈妈,让宝宝的卧室一片白色,白的墙、白的床、白的窗。即使有其他颜色,也只是极其细小的部位,不容易引起尚未发育到细节敏感期的孩子注意。大面积的同色调会影响孩子对颜色反差的视觉敏感度,使他的眼睛缺乏分析与判断的机会,同时影响辨别能力的训练。误区二 颜色杂乱

我们提倡为宝宝准备颜色反差较大的物品,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颜色要被布置得杂乱无章,各种颜色的合理搭配也很重要。红的床,绿的窗,黄的枕头,蓝的被子,再加上色彩各异的图案,这么多颜色在小小的面积里同时出现,即使是成年人,也会发生视觉疲劳,何况是正在锻炼着增强视觉能力的小宝宝呢?所以,在为宝宝准备不同颜色的物品时,也要注意颜色的清新、纯正,以及相互间的合理搭配。床单、枕套、被单、窗帘等面积较大的物品,应该准备几套不同的搭配方案。清洗更换时,还能让房间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误区三 不加引导

为宝宝营造有积极意义的视觉环境,一定要亲自引导他去发现这个环境中的“神奇”之处。用宝宝喜欢的语调,不厌其烦地利用这些道具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在带宝宝照镜子时,可以拿着他的小手,对着镜子摇摇,嘴里说:“你好,你是谁呀?”还可以摸着他的小耳朵,说:“这是宝宝的耳朵。咦,也是那个宝宝的耳朵呀?”抱着他在房间里时,可以指着床单说:“呀,宝宝的小床有蓝色的床单,真漂亮。”……宝宝对这些语言并不能完全听懂,但他喜欢的语气会让他更愉悦,对周围的一切更有兴趣,让他的视觉发育更具有主动性。我们还可以惊喜地发现,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迅速的发展。早教Early Learning宝宝在出生后的头两个月,每天的大多数时间在睡梦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少,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多,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却不见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有必要刻意采取措施,调动他的积极性了。

03 听觉敏感期,对各种声音都好奇

实际上,宝宝的听觉敏感期在胎儿时便已经开始了。降生的过程,只是让宝宝换了一个新的环境,继续经历自己的听觉敏感期而已。

听觉不仅决定着宝宝是否能够听到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还决定着其语言功能的发育是否能够正常。0~2岁是感觉系统发展的敏感时期,由于宝宝的听觉敏感期在胎儿时便已经开始,在出生时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力。如果在0~2岁期间,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听力启发,会使他的听觉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敏感期趣事Example

●听不见声音的小豆豆

豆豆出生一周时做听力测试没能通过,医生让家长过几天再带豆豆去医院进行复查。豆豆的爸爸妈妈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自己的宝宝会有先天性的残疾。最初的几天,他们都是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再偶尔弄一些稍微大的声音出来,观察豆豆的反应,遗憾的是,小豆豆一点反应也没有。接下来,爸爸妈妈索性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恢复了正常,还时常和小豆豆说话。有一天,趁小豆豆睡觉时,爸爸去卫生间洗尿布,不小心把脸盆掉到了地上,发出很大的响声,爸爸吓了一跳。但没过一会儿,卧室里传来了豆豆妈妈的惊呼:“豆豆听见啦,豆豆听见啦!”随后的听力复查结果也告诉豆豆的爸爸妈妈,豆豆的听力是完全正常的。但那段听不到声音的时间是怎么回事呢?

●珊珊的不倒翁

3个月大的珊珊是个爱哭闹的孩子,只要妈妈一把她放在小床上,她就哭个没完没了。这个问题让珊珊妈妈很头疼。有一天,妈妈抱着珊珊实在太累了,便随手拿了个穿红白条纹衣服的不倒翁,坐到了床上。珊珊刚要咧开嘴哭,妈妈就把不倒翁按倒,一松手,不倒翁就直起了身子,还发出好听的“叮咚”声。珊珊这一次没有哭出来,而是安静地盯着不倒翁,看它躺倒又站起来,不停地发出“叮咚”的声音。从那以后,珊珊喜欢上了这只不倒翁,只要她一哭闹,妈妈就拿出这个不倒翁,珊珊看着它憨态可掬的样子,听着它的“叮咚”声,立刻就会把注意力转移过去,不再哭了。

●军军的“顺风耳”

爸爸妈妈给1岁的小军军取了个外号,叫“小顺风耳”。他的听力特别灵敏,有时连爸爸妈妈都听不到的声音,他也可以听见。平时,即使是极其细小的声音,都逃不过他的耳朵。有一次,妈妈刚刚把军军哄睡,爸爸便悄悄按下了电视机遥控器的开关,这台电视机开机的时候一点声音都没有,可谁想到开关刚刚按下,军军便一骨碌爬起来,警觉地扭头看了一眼电视机。军军很爱看电视,爸爸怕他不睡觉,在他爬起来时,便赶忙又按了一下开关,将电视机关掉了。军军见电视机没开,又躺下睡了。过了一会儿,爸爸又悄悄按了一下开关,可军军又爬起来“检查”,爸爸只好又关掉。重复了几次,爸爸很懊恼,只好打消了看电视的念头。正常的听力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前提

在前面的小节里曾经提到过,生命的任何器官都严格遵守着“用进废退”的自然原则。人的大脑在早期会进行自动的、快速的连接,指挥身体各器官执行指令,但这种连接取得成功的多少取决于刺激经验的多少。各器官在不断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功能被不断强化,但如果偶尔执行命令,其功能就会逐渐消失,如果根本不能执行命令,其功能就会彻底消失。

宝宝在半岁之前能听懂任何语言,即使不是母语,他们也能听懂。但半岁以后,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他所能听懂的语言越来越少,逐渐便只剩下生活区域之内的语言。

俗话说“十聋九哑”,那些先天性耳聋或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耳聋的孩子,大多都学不会说话。即使是通过科学的锻炼与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会了发音,也与正常人的发音有明显区别。这是由于听觉敏感期受到阻碍,孩子无法向外界的声音进行学习造成的。3岁之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如果不能在3岁之前接受语言刺激,孩子很可能会成为聋哑儿。一般来讲,听力正常的孩子在4~9个月便开始牙牙学语,有听力障碍或缺少语言刺激和感知环境的孩子,有可能超过11个月仍不能开始牙牙学语。如果在无声的环境中或无人类语言的环境中生活到8岁以上,他们将完全失去语言能力。进行听力启发的科学方法

听觉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如果宝宝的听觉发展不好,语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而环境在宝宝的敏感期发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为处于听觉敏感期内的宝宝营造良好的听觉环境,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他的听觉发育。保持正常的“有声”环境

有些家长认为刚出生的宝宝怕吵,便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全家人走路轻手轻脚,说话也要压低了嗓音,平时做事小心翼翼,连一根针也不敢掉在地上,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0~2岁是宝宝感觉系统发育的敏感期,听觉也是其中之一。宝宝听觉系统的发育需要不断的声音刺激,如果总是人为地让他们生活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孩子长大后对声音的敏感度会低于其他人。因此,家有新生儿时,没有必要刻意降低环境声音,只要保持正常的生活音量即可。让宝宝适应正常的声音环境,这是促进其听力发育的根本前提。结合视觉刺激,对小月龄宝宝进行必要的听觉刺激

新生儿已经有听觉,但其听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弱小的声音常有迟钝反应,只有比较大的声音才能引起他的注意。对于突如其来的强大声音,会有瞬目、震颤等反应。如果生活环境过于安静,不利于其听力发育,因此家长有必要对刚出生的宝宝进行一些听觉刺激。

有些新生儿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宝宝无论对比较小的声音还是比较大的声音,都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于在医院里做的听力测试都没有通过。这是因为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由于中鼓室并未充盈空气,且有部分羊水在耳内发生潴留,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导致听觉发生暂时性的问题,家长大可不必过于恐慌。在正常情况下,大约两周左右,孩子耳内的羊水会被完全吸收或蒸发,耳内没有了“异物”的影响,其听力可以得到集中,在听到足够音量的声音时,会将眼睛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因此,首次听力测试未通过的孩子,在两周左右时应该进行一次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首次听力测试未通过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听力训练,对其听觉进行科学的刺激,即使是各种原因导致听觉发育略有迟缓,也会尽快赶上正常发育的步伐。上文所提到的听不见声音的小豆豆便属于这种情况。豆豆爸妈的做法很值得提倡,给孩子正常的声音环境,经常与他进行沟通与交流,静心等待豆豆的听力恢复正常。

新生儿的视觉和听觉是两个有性格的“孩子”,它们之间不合作、不沟通,只是尽心尽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对于外界的刺激,视觉和听觉在最初并不能做出一致的反应。但视觉与听觉的高度配合,恰恰是提高宝宝的反应灵敏度、促进视觉与听觉协调发育的前提。因此父母在为宝宝进行听觉刺激或视觉刺激的同时,应该注意两者的结合,并坚持不懈。

在听觉和视觉敏感期,哭闹中的宝宝对悦耳的声音和漂亮的事物最感兴趣,通过有形、有声的吸引,不仅能让他集中注意力,还能使他更乐于活动,从而锻炼到他的骨骼和肌肉。上文提到的那个爱哭的小姑娘珊珊,被一个穿着红白条纹衣裳、躺倒还会直起身子、会发出悦耳“叮咚”声的不倒翁吸引了注意力,便是听觉和视觉同时刺激所取得的效果。

为宝宝进行视听训练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颜色鲜艳的小玩具训练法

当宝宝睡醒时,用相当于爸爸妈妈巴掌大小的鲜红色小玩具逗引他,当他出现眨眼等视觉反应时,慢速地弧形移动玩具,距离不超过8厘米,让他的视线随玩具移动的方向移动。注意在白天进行,并且不要让孩子的眼睛对着灯光或太阳光,最好将窗帘拉上,使室内的光线略暗。每天2~3次,每次不超过5~8分钟。◎有声玩具训练法

用八音盒、铃鼓、哗铃棒等有声音的玩具,在宝宝的一侧发出声音,吸引他将头转向有声的一侧。待宝宝出现反应后,再转向另一侧进行。但注意开始时不要让宝宝看到这些玩具,发出声音的速度要时快时慢,音量要时大时小,并配合爸爸妈妈温柔的声音,比如“叮叮当,叮叮当,小铃儿,响叮当”等。如果他听到声音后能停止哭闹或减少动作,注意力集中,还可以训练他用眼睛寻找声音。每天以2~3次为宜,每次不超过5~8分钟。◎经常与宝宝交流

经常用温柔的声音和宝宝说话,给他读儿歌、唱小曲,或者轻声呼唤他的乳名。无论是为他洗澡、喂奶还是穿衣、换尿布时,都要注意与他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开始的时候,这些语言方面的交谈宝宝并不能听懂,但重要的是为他制造这样的气氛,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他理解这一切的时间要比你想象中早得多。因为这些听觉刺激促进了他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种游戏同样每天以2~3次为宜,但每次时间不要过久,以3~5分钟为宜。在与宝宝交谈时,还可以配合进行皮肤抚摩,抚摩的部位可以是他的头部、腹部、背部,也可以是四肢、手脚、手指、脚趾等。这种动作会让孩子的心情愉悦而放松。为1周岁左右的宝宝进行“噪音”训练

上文中的军军对于爸爸妈妈认为根本不存在的声音有敏感,是听力得到进一步发育的表现。1岁之内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无法对声音进行过滤,如果同时有一种以上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中,他的注意力就会被打乱。但1周岁以后,孩子的听力便开始向我们靠拢。◎宝宝能听到成年人听不到的声音

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当我们身处某个环境中时,常常能静下心来听我们想听的那个声音,让其他不想听的声音处于“劣势”。军军家有一台开关机时“无声”的电视机,但这种无声不是绝对的,而是声音很小,成年人觉得这种音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1周岁宝宝的耳朵却不这么认为,他对任何一种声音都很敏感,都很好奇,所以他听到这种成年人根本不会注意的声音便不足为奇。

针对宝宝的这种成长,父母有必要在他1周岁以后,着重对其进行有关声音过滤的训练,使其早日具备选择或放弃某种声音的能力,养成自觉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利用“噪音”培养宝宝对声音过滤的能力

对宝宝进行声音训练,可以通过分辨“噪音”的方法来进行。父母应该在平时刻意制造一些“噪音”,并吸引他忽视噪音,只重视自己想听的声音。比如在给宝宝讲故事时,让家里的电视机打开,让电视机的声音作为一种“背景声音”,与爸爸妈妈讲故事的声音同时存在。最初的时候为了让宝宝关注讲故事的声音,忽略电视的声音,可以将电视机的音量调小。等到他能够适应在较小的电视机声音中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时,再将电视机的声音稍微调大些。过一段时间,等到宝宝再次适应后,再稍调大些。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即使电视机的声音再大,他也能聚精会神地听你讲故事,电视机的声音丝毫也不会影响他。但是,如果宝宝在这种训练中表现出注意力受到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影响的状态,比如出现烦躁情绪或注意力转移的问题,应该立即关掉电视机,不要急于求成。如果强行训练,会适得其反。对0~6岁的宝宝讲话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

5周左右的宝宝便能够分辨出妈妈说话的腔调了,如果妈妈用与成年人交流时的语调与他说话,他根本不感兴趣,但如果妈妈用与他说话时特有的腔调,他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6岁以内的孩子,尤其是3岁之前的孩子,最喜欢听成年人用妈妈的语调和他们说话,这种语调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并且更容易理解。科学家们的实验也证明,妈妈的腔调对于孩子的听力发展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放慢语速、吐字清晰

妈妈在和小宝宝说话时,无论是语气还是用词,都具有语速慢、吐字清晰的特点。这有助于他那能力有限的大脑指挥他的听觉与妈妈的语速同步,方便交流,也便于模仿。◎语句简短、内容具体

妈妈在与孩子说话时,会选择能够最直接表达本意的最简短的语言。比如孩子想要玩小熊玩具,不想睡觉,妈妈会说:“小熊也要睡觉,和宝宝一起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多半会愿意马上睡觉的。但如果妈妈说:“不要再玩儿了,你不睡觉爸爸妈妈也不能睡。”这就很难为孩子了,因为年龄稍小些的孩子,思维还无法上升到“不能连累别人”的高度。所以只有简单具体的语言才最适合他。◎适度重复、声情并茂

适度的重复与略为夸张的表情也是妈妈与孩子说话时常用的方法。比如妈妈为他做了可口的小点心,就会一边拿着小点心向他炫耀,一边对他说:“这是什么?漂亮的小点心!妈妈做的小熊点心!哇,真香啊,宝宝来尝尝小点心香不香?”在妈妈声情并茂的炫耀中,孩子会迫不及待地亲口尝一尝小点心。这样,他不仅能够记住漂亮的小熊点心味道很香,还会觉得只有妈妈亲手做的才最香。

当然,这些妈妈与孩子交流时常用的表达方式,并非只适合妈妈使用,任何成年人在与0~6岁的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时,都应该使用这种特殊的语气。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语言简单化、亲切化,易于孩子理解与接受,使他更乐于倾听与模仿,从而促使其听觉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最终达到促进整体智力发育的目的。

需要提醒家人注意的是,我们提倡家人在与孩子交流时用“妈妈语言”。但绝对不提倡模仿宝宝尚未成熟的发音方法与其交流,比如将“这是宝宝的”说成“介系宝宝几”,将“妈妈在干什么”说成“妈妈待担寻么”等。这是不良的语言习惯,当孩子再“学舌”时,就会发生模仿与反模仿的尴尬,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6岁之后,孩子的感觉器官敏感期基本结束,性格也基本稳定,已经能够基本掌握语言工具,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时就应该停止对其使用“妈妈语言”了。

04 口腔敏感期,用嘴巴认识世界

口腔敏感期是指宝宝通过口来认识周围世界,并建构自己大脑和心理世界的时期。大多数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出现在0~2岁。

新出生的婴儿虽然有视力,但视力极弱,虽然有听力,但听力也尚未发育成熟。只有他的嘴,从出生开始就能正常吃母乳,能够感受母亲的乳头与乳汁,为他带来最直接的触觉和味觉体验。因此,伴随着宝宝的出生,口腔敏感期随之到来。从最初的寻求母乳到其后的吃手脚,再发展到将所有能触到的东西悉数塞进嘴巴里,孩子的口腔敏感期以跨越的姿态迅速地向前发展。敏感期趣事Example

●当当的“小弟弟”

3个月的当当费了一个下午的劲儿,才在爸爸的帮助下把拇指放进了嘴里。奶奶看到了这一幕,对当当的爸爸说:“你如果再要一个孩子,肯定是个男孩儿,当当吃拇指,那他就会有个小弟弟,如果吃的是食指,那就是小妹妹了。”当当爸爸笑着说:“您呀,怎么这么迷信呢?”奶奶说:“我年轻的时候,老家的老人们就这么说,你哥哥当时就是吃拇指,后来又有了你啊!”当当爸爸又笑了笑,不和自己的母亲争论了。当当的拇指越吃越香,动作也越来越顺利,没用多久,把手放进嘴里的动作就不吃力了。有一天,爸爸发现当当现在不仅吃拇指,还把拇指和食指一起放进了嘴里,他便立刻笑着问当当奶奶:“难道接下来,咱们家会有一对儿双胞胎?哈哈。”奶奶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稀奇的。”可是又有一天,爸爸发现当当塞进嘴巴里的手指又增加了,最后,竟然想要把整个拳头全都塞进嘴巴里,他又忍不住笑着问当当奶奶:“妈,您说,当当想把整个拳头都塞到嘴里,那接下来咱们家会有几胞胎啊?”

●“偷吃”的林林

外婆洗了几粒红红的大枣想用来煮粥,没想到2岁的外孙林林趁外婆不备,抓起一颗大枣就塞进了嘴里。当外婆发现时,林林鼓着嘴巴吃得正香,外婆吓坏了,担心林林把大枣的核吞下去,便千方百计地想引导林林把大枣吐出来。可是大枣又红又甜,林林吃得正香,哪舍得吐出来啊。平时林林就喜欢把各种东西往嘴里送,妈妈虽然很少干涉他,但却会一直在一边守着他,对于这一点,外婆始终不满意,她认为养成这样的“毛病”会发生危险的。这次,林林将大枣完整地塞进嘴里,万一将枣核吞进肚子里怎么办呢?谁想到,正在外婆着急的时候,林林却突然拉过外婆的手,用自己的小手把外婆的手抚平,小嘴向前一凑,吐出一颗光溜溜的大枣核来。

●“贪吃虫”小飞扬

小飞扬最大的爱好就是吃东西,这一天,妈妈买回三种不同口味的冰激凌,小飞扬高兴极了。他雀跃着看妈妈打开了其中的一盒,并用小勺子挖了一口喂到他嘴里。没想到刚吃两三口,他就对这盒冰激凌不感兴趣了,伸着小手不停地指家里的冰箱。原来,他亲眼看到妈妈把另外两盒冰激凌放进了冰箱里,他想尝尝另外的两盒。可妈妈看到他的举动,对他说:“扬扬,这盒还没有吃完,不能把另外的两盒打开,另外的两盒咱们留着明天吃。”无论妈妈怎么说,小飞扬就是不同意,执意要把另外的两盒冰激凌也拿出来打开。妈妈生气了,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连已经打开的一盒也“没收”了。小飞扬哇哇地哭了起来。口腔敏感期的表现

三个小宝宝的故事各不相同,他们的表现也不一样,但这些都是处于口腔敏感期的宝宝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处于口腔敏感期的宝宝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表现一 吃手脚

宝宝从出生时起,就懂得利用自己的嘴巴来感受周围的一切事物,吃小手、吃脚丫,绝大多数的宝宝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前面我们提到的小当当就是出现了这种表现。宝宝吃手脚的过程,大多是从大拇指开始,逐渐增加其他手指,一直发展到将所有手指放进嘴巴里吮吸,或者将小拳头塞进嘴巴里。

由于胎儿时在母亲子宫内的特别姿势,宝宝的四肢十分灵活,小脚丫能轻而易举地被小手送进嘴里,因此很快,大脚趾就会成为他的“新宠”。而宝宝认识自己的手脚,了解自己的手脚,便是在这个吮吸的过程中开始的。表现二 喜欢将所有的东西都往嘴里塞

了解了手的滋味之后,手的功能便随之被口唤醒。自从宝宝的小手学会了有目的地抓取物品,它便开始将身边所有可接触到的东西向嘴里塞,这些被小手塞进嘴里的东西并不全是食物,有时也可能会是一粒珠子,或者一块毛巾,甚至是妈妈的衣角,有时还会令人震惊地尝一尝桌椅或小床的味道。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宝宝这样毫无警惕地把所有东西往嘴里放,既不安全,又不卫生,于是常常严加制止,惹得宝宝异常伤心。

实际上,宝宝在口唇接触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不同物品的形状、质地、口感等的不同特点,同时能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什么东西是可以吃的,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不同物品的口唇接触,宝宝能够尽快了解自己的小嘴巴都有哪些功能,甚至有多大的容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口腔功能的发育。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口在与外部的世界建立联系,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来了解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如果家长对他横加干涉,显然就会影响他的“世界探险”了。在这种时候,过多的干涉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潜能发挥。表现三 喜欢咬人

2周岁左右的孩子,有时会突然出现喜欢咬人的现象。这些宝宝喜欢突然袭击,他们先是很友好地拉过别人的手,或者用小手捧着别人的脸,然后趁人不备“狠狠地”咬上一口,再迅速地躲开。我们成年人发现宝宝有这个举动后,常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教训一顿,但事实上,他们的这种举动仅仅是为了亲自感受一下别人皮肤的“口感”。表现四 对食物表现“贪婪”

因为控制不住“吃”的欲望而偷吃了一颗大枣的小林林,正出现了对食物“贪婪”的表现。在大多数的时候,孩子对食物产生贪婪的心理时,并非因为他们想要将所有的东西都吃掉,而是仅仅出于“品尝”的目的。除此之外,当同一种东西因为某种因素被分成若干份时,也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品尝欲望。

小飞扬尝过一盒冰激凌后,很想尝尝另外两盒是否与这一盒一样,吃到嘴里凉凉的、滑滑的,还有水果的味道。很多小朋友与小飞扬一样,比如同时有若干袋薯片,他们会要求将薯片全部打开,并逐一品尝,但是到了最后,他们并不会把全部的薯片都吃掉,而是专心地选择一袋薯片来吃。这是由于在品尝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原来所有的薯片除了味道稍有些不一样,口感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口味去吃,其他则被暂时“抛弃”了。用嘴巴认识世界

当宝宝进入口腔敏感期,毫不设防地将所有的东西都塞进嘴里,家长确实非常担心他们的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口腔敏感期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满足他的口腔敏感期需求,让孩子用嘴巴去认识世界。让孩子自由享受“口感”

在0~2岁半这一段时间,宝宝的大部分注意力都会在自己嘴巴上。口腔敏感期受到干涉,没有得到满足的宝宝,会出现抢别人的食物、乱动乱拿别人的东西、注意力难以从食物上移开等许多问题,影响日后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成年后的生活。

仍旧是那个“偷吃”大枣的林林,他能够在吃大枣的时候,将果肉吃掉,并在不用手帮忙的情况下,将枣核上的果肉吃干净,最终将果核安全地吐出来,证明了口腔敏感期得到满足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之后,口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并具备了口腔分辨能力。正是由于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了食物的软与硬,他才能准确地将大枣柔软的果肉部分吃掉,并吐出坚硬的果核。做好“安全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安全起见,一些危险性的物品,如刀、玻璃球、金属器具等,最好不要让它们出现在孩子伸手可得的地方,以免孩子受伤。

当他想吃自己的手脚时,我们所要做的是保证他的手脚卫生,其他的不应该干涉,得到满足的宝宝会感觉非常快乐。当他产生用自己的口去“研究”其他物品的愿望时,我们也没有必要横加干涉,在保证卫生的基础上,如果这些物品中有豆子、瓜子等颗粒较小的物品,在让他尽情“研究”的同时,我们不能离开他的身边,直到看到他把这些东西放进嘴里,又全部安全吐出来为止。

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的手部及其他器官的敏感期也会相继到来,到那时,孩子会逐步开始学会用手及其他方法去感受与探索他所未知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口腔敏感期就会过去了。早教Early Learning受到干涉的敏感期会延长。正常的宝宝在2岁以后便已经度过了口腔敏感期,而需求经常被阻碍的宝宝,其口腔敏感期有可能延长到4岁,甚至更久。

05 手部敏感期,让双手舞起来

宝宝的手部敏感期大多集中在0~2岁。与口的敏感期同样,如果在敏感期内,宝宝的双手受到干涉,不能得到满足,手部敏感期将会延长到4~5岁。

当口的吮吸将宝宝的手唤醒,手的敏感期便渐渐地开始来临了。在无数次帮助口“运送”各种物品的过程中,宝宝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两只小手竟然能拿到这么多东西。渐渐地,他的手便不再满足于这种“搬运工”的工作,开始尝试着亲自去探索世界了。敏感期趣事Example

●喜欢和面的妞妞

妈妈在厨房和面,妞妞被妈妈放在旁边的小车里。看到妈妈揉面,小妞妞用力地向前挺身子,手指着面盆,兴奋地发出“嗯嗯”的声音。妈妈转过身来亲了亲妞妞的小脸,对她说:“妞妞,这是面,是妈妈给妞妞蒸馒头吃的,不能玩儿啊。”妞妞仍旧努力地冲着面盆用力,几乎从小车里翻出来。妈妈满手是面,抱也没法抱她,哄也没法哄她。妞妞玩不到面,急得大哭起来。妈妈没办法,便匆匆洗了手,把妞妞放在小椅子里,面前摆上她的小桌子,用一个小盆放了些面粉,又把妞妞的小杯子倒了半杯水,让她自己玩儿。妞妞高兴极了,她把水倒进小盆里,又把两只小手伸进小盆开始“揉面”。等妈妈从厨房做好饭出来,看到妞妞还在兴奋地玩着面,脸上身上全是面浆。

●“破坏大王”小凯凯

小凯凯已经1周岁了,是个非常调皮的小家伙。最近,妈妈发现凯凯有了一个新“毛病”,那就是爱扔东西。开始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小枕头扔到了地上,又让爸爸帮他捡起来。可是爸爸刚刚递到他手上,他又扔到了地上,又让爸爸捡起来。爸爸再次帮他捡起来后,凯凯高兴地笑出很大的声音。从那以后,他就喜欢上了这种“游戏”,总是随手把能碰到的东西扔到地上。有时候实在过分了,妈妈会生气,可是凯凯却喜欢上了扔掉东西后妈妈生气的样子,总是趁妈妈不备,迅速地把东西扔在地上,然后看着妈妈生气的表情,高兴得手舞足蹈。

●夕儿的“兰花指”

吃饭的时候,爸爸用筷子夹一粒花生米,没有夹稳,花生米掉到了桌上。小夕儿伸出两只小手指,翘着另外三只小手指,认认真真地将花生米捏了起来,放回了盘子里。爸爸妈妈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宝贝夕儿会用两只手指准确无误地捏起东西来了。为了确认夕儿的新本领,爸爸假装又无意间掉了几颗花生米,小夕儿每次都翘起三只小手指,伸出食指和拇指将花生米捏了起来。爸爸妈妈高兴极了,爸爸还特意用手机给夕儿正在捏东西的小手拍了一张照片,保存在电脑中,下面还写了说明:看,夕儿的兰花指。手部敏感期的表现

手部敏感期是宝宝验证自己的手的能力的过程。当宝宝进入手部敏感期时,会有如下的一些表现。表现一 喜欢抓弄细软滑腻的东西

在七八个月时,宝宝开始喜欢抓弄一些软软的、细细的、滑滑的东西,比如面粉、细沙等,也有的宝宝喜欢玩水。在这些游戏中,宝宝能够得到心理上的巨大满足,而这一切都是手部敏感期到来的信号。前文中提到的喜欢和面的小妞妞,便有着这样的表现。表现二 热衷于不停地扔东西

喜欢扔东西,也是手部敏感期到来的信号。小凯凯喜欢扔东西让爸爸帮自己捡,喜欢扔东西惹妈妈生气。事实上他所喜欢的不是让爸爸捡的过程,也不是妈妈生气的过程,而是扔东西的过程。当他第一次将东西扔出去之后,他会对自己的新发现感觉到非常的惊讶,那就是他发现了手的新功能——扔东西。以前,他始终认为手的唯一功能就是拿东西,扔东西对于他来说是十分新奇的。所以不断体验这种新奇感,才是他不停地扔东西的初衷。●扔东西是宝宝手部敏感期的明显表现。表现三 开始喜欢做一些略为精细的手部动作

当宝宝的手开始能够抓东西时,他们只掌握一种抓法,那就是“一把抓”,无论拿什么东西,都是用一把抓的方法。但随着手部动作越来越熟练,他们开始逐渐掌握了一些略为精细的手部动作。比如三指盖瓶盖、两指捏豆豆等。

宝宝突然对杯盖、瓶盖、笔盖、锅盖等盖子感兴趣,这是手部敏感期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些小宝宝在这个阶段会十分热衷于盖盖子,有的时候为了成功盖好一个瓶盖,会用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聚精会神地努力,成功后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在练习盖盖子的过程中,手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渐渐地开始掌握用三个手指“抓握”的方法。●宝宝通过拧盖子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

当宝宝对扣子、豆子、纸片等比较细小的东西感兴趣时,他便已经开始练习用两只手指捏东西了,翘着兰花指捡花生豆的小夕儿,便正好处于这一时期。用两只手指将细小的东西捏起来,相对宝宝的年龄来讲已经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手部动作了。但宝宝的手部功能仍具有极大的开拓空间,不断的动作总会将手的全部功能唤醒的,宝宝的手会越来越灵活。让宝宝顺利度过手部敏感期

让宝宝的双手不受束缚地舞起来,是我们应对宝宝手部敏感期的原则。为了避免过多的干涉影响宝宝的发育,针对不同的手部敏感期表现,我们应该为宝宝提供相应的自由空间。喜欢抓弄特殊手感物品时期

宝宝从七八个月开始,特别喜欢抓弄一些软东西,这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手感,也是智力发育的一种需要。所以父母应经常为他们准备一些面粉、面团、香蕉等东西进行抓握,让他感受手部能破坏某些东西,也能重塑某些东西的力量。

锻炼宝宝自己吃饭,不要嫌弃他吃得有多么“恐怖”,是否从头到脚都沾满饭粒。因为无论吃成什么样子,宝宝自身是十分兴奋的,即使整顿饭都是他用手抓着完成的,也只是让我们这些成年人觉得“恐怖”而已。因为宝宝自身正享受着手部接触到柔软的食物时的乐趣。当然,我们必须要相信宝宝的力量,用不了多久,这种在我们看来十分恐怖的吃饭场景就会消失了。随着手部动作的不断发育,他吃饭时的动作也会越来越熟练,可以学会用勺子、用筷子,最终他会比同龄的宝宝更早掌握自己吃饭的“本领”。喜欢扔东西时期

1岁左右的宝宝会在一个无意的扔东西动作中,开始发现扔东西的乐趣。这种发现对于我们来说不足为奇,但对1岁的宝宝来说,却是一件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像宝宝一样,把这件事充分重视起来。

例如,为宝宝准备一些不怕摔、落地时不会发出太大声音的小玩具,如橡皮球、布娃娃等。玻璃、陶瓷等材料的玩具不适合为宝宝准备,这种物品不仅容易打破,造成损失,如果不小心还会划伤身体。此外,一些落地时声音太大的物品,比如金属制品,容易打扰邻居的生活,也不应该选择。

带宝宝到户外玩一些小的投掷游戏。比如扔皮球、扔沙包等。注意和孩子的距离不要太远,投掷时用力不要过大。喜欢盖盖子时期

盖盖子的练习过程,是宝宝手部的抓握功能从“一把抓”向“三指抓”的过渡时期,是手部功能走向精细的重要过程,为了避免孩子四处找盖子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父母可以专门为宝宝准备一个有盖子的塑料瓶,供宝宝坐在固定的位置进行练习。喜欢捏豆子时期

练习捏细小物品的过程,是宝宝手部的抓握功能从“三指抓”向“二指抓”过渡的时期,手部的功能进一步走向精细。这时如果不能随时在宝宝身边进行监护,就不要随意给宝宝豆子或者扣子等有可能造成危险的小颗粒物品,可以将装药的小纸盒剪成若干个小纸片,放在他的周围,供他练习用两个手指拿捏。

总知,让宝宝顺利度过手部敏感期,就是要让他的手得到充分的自由,让他的全部需求都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对宝宝的乐趣横加干涉,当他在进行扔东西或玩面团以及盖盖子、捏豆豆等动作时,不要制止他或训斥他。父母应该做的是尽量为宝宝提供可用来玩耍的物品,并对他进行鼓励和赞扬,同时做好保护工作。●用两指捏豆子表明宝宝的手部功能进一步走向精细。早教Early Learning长大后用不好筷子,或因为非习俗的原因,喜欢用手抓饭菜的孩子,大多是手部敏感期始终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

专家叮咛 让宝宝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功能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宝宝发挥感官功能的基础,而注意力集中是感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保障。本着“用存废弃”的原则,人的感官从婴幼儿时开始就必须加以保护和利用。为了保证感官正常,应该做到不疲劳、不分心、不过分刺激、五官结合运用。因此,父母平时在为宝宝进行感官训练时,应该适可而止,一定不要搞疲劳战术,以免他的感官因过分刺激而失灵。当宝宝处于敏感期时,父母不能阻拦他正常的敏感期需求,应该尽量为宝宝顺利度过敏感期创造必要的条件,并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鼓励。让宝宝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功能,还应该包括不同的感官功能相结合使用,这是对感官的一种保护,它能同时保护全部感觉器官中的任何一个不因“闲置”而迟钝、退化或失去作用。例如,对于2岁之前的宝宝,应该经常让他观察各种没有见过的事物,并让他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果能力允许,可以把这些事物和声音编成儿歌教给宝宝。进入口腔敏感期时,要保证宝宝常用来进行口腔体验的物品卫生合格。在手部敏感期,要增强宝宝的动手功能,让他习惯亲自动手体验与感知,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有安全隐患的东西,要用简单的语言不厌其烦地提醒宝宝远离。在任何敏感期都不能干涉或阻拦宝宝的敏感期需求。对于2岁以后的宝宝在求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引导他自己去想答案,甚至可以任由其自由想象,使之摆脱对父母心中正确答案的依赖心理,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感官功能使用习惯,让宝宝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功能,这取决于敏感期的科学利用,对宝宝的一生至关重要。

Part 03 语言敏感期:引导孩子的语言发展

当宝宝发出牙牙学语声时,父母在高兴的同时也要明白宝宝进入语言敏感期啦!婴幼儿具有自然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对成人而言非常难的语言学习,对婴幼儿来讲却易如反掌。语言能力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开发水平,因此,家长应在语言敏感期引导、鼓励宝宝说话、讲故事或多采用其他方法来加强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01 0~3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敏感期

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0~3岁是宝宝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它决定着宝宝的语言能力是否能得到顺利发展,因此也决定着宝宝的脑功能是否能够得到正常的开发,以提高其智力发育水平。

半周岁之内,是宝宝进行语言感知的基础时期,半岁到1周岁之间,是宝宝牙牙学语期,1~3周岁,是宝宝的口语发展期,其中2~3周岁是宝宝口语发展的爆发期。在0~3岁之间,宝宝都处于语言学习期,因此可以说,0~3岁是宝宝学习语言的敏感期。敏感期趣事Example

●爱叫爸爸妈妈的小帅

夏天的一个傍晚,吃过饭后,爸爸妈妈带着10个月大的小帅出去遛弯儿,小帅高兴极了。马路两边三三两两的全是遛弯儿的人,坐在爸爸胳膊上的小帅忽然大叫了一声:“爸爸!”爸爸下意识地答应了一声:“哎。”小帅又叫:“妈妈!”妈妈也回答:“哎!”小帅又叫“爸爸”,得到回答后,又叫“妈妈”。爸爸妈妈觉得很开心,很配合地回答着他,一遍又一遍。于是,整条街的人都听到了小帅与爸爸妈妈的对话。

●外婆的烦恼

春节的时候,小梦圆14个月了。初二那天,妈妈带他去外婆家,晚上便住在了那里。夜里,小梦圆迷迷糊糊地对身边的外婆说:“婆婆,尿尿。”外婆醒过来,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便问他:“怎么了,我的小外孙?”这时,小梦圆清清楚楚地说:“婆婆,尿尿。”外婆高兴极了,因为小梦圆从来没叫过外婆,有些时候好像是故意的一样,让他叫别人他都会叫,可唯独让他叫外婆的时候,他总是一脸“坏笑”的样子,就是不开口。这天夜里可不一样,他不仅清清楚楚地对外婆说:“婆婆,尿尿。”还在尿完后叫了好几声“婆婆”。令外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再让他叫外婆,他又一脸“坏笑”的样子,不叫了。

●没有“伟大想法”的小赫赫

3岁的小赫赫是家里的宝贝,由于爸爸妈妈经常对他进行语言开发,他小小年纪就听过了许多故事,甚至会背许多儿歌和古诗,爸爸妈妈希望他将来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但是最近的一些事让赫赫妈妈很头疼。那天,小赫赫和爸爸一起玩橡皮泥,爸爸问:“咱们捏个什么呢?”小赫赫想也没想就回答说:“捏马桶。”还有一次,妈妈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小赫赫非常严肃地批评妈妈说:“妈妈真是个臭屁屁。”另外,妈妈还发现,小赫赫对于“便便”之类的词也很感兴趣,越是让人感觉脏乎乎的词儿,他越有兴趣。妈妈发愁极了,自己从来也没用这些词引导过他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又怎么办呢?

前面我们提到的几个宝宝都处于0~3岁之间,他们的语言发展特点很具有代表性。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0~3岁宝宝的语言发展进程。基础感知期

新生儿在听力正常的情况下,对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进步很快,仅需几天的时间,便会对妈妈的声音表现出特殊的偏爱。让新生儿在具有正常声音的环境中成长,感知能力进步更快。1个月内的婴儿虽然尚不具备语言能力,但却有其特殊的代替语言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哭泣。对于饥饿、寒冷及其他不适的感觉,他会用哭声提醒父母,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哭声也有所不同。

2~3个月的婴儿可以出现一些表达情绪的声音。比如吃饱后及换过尿布之后,会发出满足的“呃”、“嗯”等声音。大多数的父母在宝宝发出这些声音时,会与他进行一些互动。比如在宝宝发出“呃”等满足的声音时,模仿他的声音对他进行回应,并配合亲切的表情,会让他有很愉快的感觉,并继续发出互动的声音。

3~4个月的婴儿,视力及听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感觉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声音,并发出相对上一阶段更加复杂的声音,比如“呃呜”、“嗯啊”等,此时的婴儿对于外界的声音非常敏感,尤其注意倾听说话声及音乐声,对妈妈的声音最为敏感。独处时,宝宝会偶尔发出一连串的“小长音”,有时发出尖叫声,并出现一些唇部动作。这一时期,当父母用柔和的语气与他“对话”、交流时,他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并会有相应的声音回应。

4~5个月的婴儿,已经知道自己的名字了。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会有明显的反应。对于大人经常对他说的一些话已经比较熟悉,主动发音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同时开始用不同语气的发音与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5~6个月时,“啊、啊”、“嗯啊”、“嗯——”等声音对于宝宝来说已经可以运用自如,父母经常与其进行互动“聊天”的宝宝,在受到鼓励的情况下,能发出更多相对复杂的音节。这一时期的宝宝所发出的声音,大多并无准确目的,属于无意识的发音,比如“卡卡”、“啦啦”、“爸”、“妈”、“姨”等。5~6个月的宝宝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大为增强,当听到妈妈、爸爸、奶奶、爷爷等称呼时,知道看向相应的人。此外,他对于陌生人的排斥心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用我们常说的话来讲,就是开始“认生”。牙牙学语期

进入半周岁以后,宝宝开始进入了牙牙学语期。此时的宝宝已经能发出不同的哭声、笑声及其他复杂的声音,在无意识的发音过程中,其语调和节奏也略为复杂。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宝宝的听觉已经进入了语言化时期,对于大人发出的某些语言性的指令,已经能做出感知性反应。比如妈妈拉着他的手说:“握握手。”他便会做出配合的动作。

7~8个月的宝宝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大人所说的许多话已经能够理解,并出现主动的动作配合。比如当爸爸妈妈说“再见”时,他会摇动小手;说“欢迎”时,他会拍手。甚至当听到类似于“把娃娃给某某”的指令时,能够准确无误地将手中的物品交给指定的人。当大人向他伸出手说“来抱抱”时,他会张开双臂扑向对方,让对方抱。此时,宝宝对于肯定性与疑问性的语气已经能够辨别,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模仿,经常发出“嗯?”“嗯!”等有明显语气的声音,并乐此不疲。

8~9个月时,大部分宝宝能说出一些有意义的叠词,比如“爸爸”、“妈妈”。他的发音越来越准确,并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对于大人发出的一些语言性指令,他们的动作配合程度越来越强,对于相反意思的指令能够做出相应的配合。

9~10个月时,宝宝的语言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他能理解的语言越来越多,从字词发展到短句,对于语言性指令的动作配合进一步加强,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时,会发出答应的声音。这一时期的宝宝对于象声词最为感兴趣,比如妈妈说“小鸡叫叽叽,小鸭叫嘎嘎”,他们就会对其中的“叽叽”、“嘎嘎”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听到时发出愉快的笑声。对于爸爸妈妈念的儿歌,他们的反应会比较兴奋。

10~11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非常强的语言模仿兴趣,象声词是他们最喜欢的模仿对象。这时的宝宝开始出现语言运用的欲望,能用一个字或词表示多种意思。比如一个“嗯”字,他们可以用不同的语气发音,表达同意、高兴、拒绝、不满等多种情绪。口语发展期

从1周岁时开始,宝宝的语言发展从牙牙学语期进入了口语发展期。1周岁的宝宝已经可以简单地运用语言,能说含混不清的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使用词语,比如“走”、“有”、“拿”、“抱”、“不”、“宝宝”、“吃包”等。如果父母平时注重对宝宝的语言启发与练习,有的1周岁的宝宝便可以说些小短句,如“妈妈抱抱”、“宝宝吃”等。但对于大多数的宝宝来说,此时更多地运用简单的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就是“以词代语言”。

13~14个月的宝宝大多已经可以说些三四个字的小短句了,当大人对他说常听的儿歌时,如果刻意留下最后的字词不说,他会做出准确的连续。比如妈妈说:“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马回家告妈妈,咕嘎咕嘎又咕嘎,原来是个小——”孩子会立刻说:“蛙蛙。”对于常常进行的儿歌游戏,他也会高兴地进行对接。比如妈妈说:“大公鸡,喔喔叫,老师讲课他睡觉,左耳听、右耳冒,你说可笑不可笑?”他会非常愿意配合性地发出“哈哈哈哈”的笑声。但这时的宝宝在进行语言学习时,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忽然会正确地用一些平时不用的词,但就像昙花一现,接下来又会很长时间不再用。有的时候也会对某些称呼或词语感觉“羞于启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适应。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个不叫“外婆”的小梦圆,其实这些对于语言学习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15~16个月时,宝宝可以说出6~8个字的小短句,并说出越来越多的词,还能联系不同的对象。比如“宝宝觉觉”,“带娃娃饭饭”等。这个时期的宝宝还可以对于一些提问进行回答。比如妈妈指着皮球问:“这是什么?”他会回答:“球球。”有些平时接受语言启发较多的宝宝,可以回答得相对较为完整。比如妈妈指着远处的汽车问:“那是什么?”孩子会回答:“那是大汽车。”

17~18个月的宝宝,说话时已经可以有一些语法运用。他们能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同成人进行语言交流,热衷于在成人的指导下背儿歌,对于成人的指令也有非常踊跃的动作配合。

18~19个月的宝宝连续说出10个或10个以上字的句子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但他们最喜欢用的词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双字叠词,比如妈妈说“妈妈撅嘴了”,他会说“不撅撅。”这是因为从1岁半开始,宝宝的语言能力进入了“双词句语言阶段”,这是宝宝对于语法的最初运用,对于他的语言发展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时期。

19~20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同时听懂50个字以上的句子,并开始熟练地使用带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语言能力发展快的宝宝,已经能够使用带有宾语的句子,比如“宝宝抱娃娃觉觉”、“爸爸不打宝宝屁屁”等。有些宝宝已经开始不仅仅满足于叠词,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了。比如“让妈妈关门”、“坏爸爸不乖”、“宝宝听话”等。

21~22个月的宝宝能够开口表达自己的需要了,并能掌握几十个单词的意思及使用方法。此时的宝宝对于名词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他已经能够清楚地明白,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名字的,因此常常会不厌其烦地问:“这是什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会一遍又一遍不停地问,在明明已经得到无数次回答的情况下,仍然会乐此不疲。对于一些物品的用途,比如桌、椅、碗、勺等常见物品,他们能准确地根据其用途进行语言使用。比如抱起自己的水杯说:“不给哥哥喝水。”对于自己的身体部位,他们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小肚脐、小鸡鸡等不常露出来的身体部位尤其受到他们的关注,膝盖、脚腕、手腕等平时不常接触的名词,他们也有兴趣了解。

满2周岁的宝宝已经有了1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与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并会在大人的提醒下对别人说出表示问候、告别等意思的句子,对于别人的问话,会进行有礼貌的简单回答。人称代词的使用是宝宝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又一个进步,“我”、“你”、“他”等词使用得越来越多。对于物主代词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某某的”这种概念尤其受到他们的关注。对于“妈妈的”、“爸爸的”、“宝宝的”这些属于“自家人的”各种物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

2~3岁是宝宝的“语言爆发期”,这一时期的宝宝热衷于自言自语,并经常模仿别人说话。这一时期,宝宝对于语言的运用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标准,逐渐地能够主动介绍自己或父母的姓名、性别,并能背诵几首古诗、唱一整首儿歌、简单地讲述故事。此外,他们对于“耳语”这种形式开始能够接受并使用,还能对于“如果怎么样那么会怎么样”这样的提问进行回答。到了3周岁时,宝宝已经能向某个不在场的人讲述一件发生过的事情了。早教Early Learning在宝宝能接触到的所有词语中,让他最感兴趣的是他认为最容易引起别人情绪变化的词,尤其是让人不高兴的词,在他看来这种词语非常有力度。这都是正常现象,当父母发现宝宝出现这些问题时,没必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平常心对待就好。

02 3~6岁是孩子运用语言的敏感期

3~6岁是孩子在前三年语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巩固与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着正确运用全部能够掌握的词汇,并对它们进行搭配组合,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因此可以说,3~6岁是孩子运用语言的敏感期。

3~5岁是孩子通过阅读和倾听来学习语言运用的时期,这时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听儿歌,喜欢与人进行交流,但说话时尚不能完全懂得正确用词,对于词语的褒义贬义也不能完全正确理解。5~6岁是孩子对于在前期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心得进行巩固提高的过程,这一时期他们对于大多数词语的词义以及使用方法都有了基本的了解。敏感期趣事Example

●怕黑的栋栋

3岁的小栋栋从卧室门口向外看了一眼客厅,表情怯怯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撒尿。”妈妈说:“嗯,那就自己去吧。”栋栋懂事地答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走出了卧室,但刚走出没几步,便转头跑了回来,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刚刚走出房门,就看到一个黑影向我迎面扑来,落到了我的头上,渐渐地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这番话把妈妈说得莫名其妙,她领着栋栋来到客厅,让栋栋把黑影指给自己看,原来,栋栋说的黑影是自己的影子。第二天,妈妈把这件事讲给外婆听,外婆笑着说:“她说的是‘吸血蝙蝠的故事’中的原话,这孩子每天都要缠着我讲吸血蝙蝠的故事,已经把内容全部背下来了。本来我担心她害怕不想讲给她听,可她又哭又闹的,一定要听。”

●你问我哪个名字

星期天,妈妈给4岁半的晶晶穿上漂亮的衣服,带她到同事家去做客。同事很喜欢小晶晶,便故意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呀?”没想到晶晶却反问道:“你问我哪个名字?”妈妈的同事说:“咦,你有很多名字吗?都有什么?你说给阿姨听,阿姨挑一个。”晶晶大方地说:“好呀,我叫王晶莹,还叫晶晶,还叫丫头、闺女、宝宝、乖孙女……”刚说到一半,阿姨就说:“哎哟,真不少啊。”晶晶立刻说:“还有呢还有呢,我还叫小坏坏、小妮子……”阿姨听到小晶晶这一串串的“名字”,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3周岁以后的孩子开始了进行使用复杂句的阶段。在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词汇量及简单的句子结构之后,他们会继续在生活的语言环境中汲取养分,开始使用虚词以及词语的各种不同形态,学着对自己的母语进行正确的运用。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处于语言运用敏感期的孩子在4~6岁的语言发展进程。背诵运用期

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从3周岁开始,对于“睡前故事”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甚至于不仅在睡前,即使是在平时,只要稍有空闲,孩子都会拿过一本书,要求大人给自己讲故事。

到了4周岁左右,这种要求已经近乎“变本加厉”,甚至到了让父母无法招架的地步。家里的故事书在读过无数遍之后,孩子大多都已将故事背了下来,如果父母无意间读错了一个字,或者多读、漏读了一个字,孩子很快就会发现并予以纠正。

在这段时间,大人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变化,那就是孩子热衷于把故事中的字句运用到生活中来。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小栋栋一样,把故事中让她感觉到恐惧的句子用于生活中让她害怕的“黑影问题”上,让人忍俊不禁。

实际上,孩子是在语言运用敏感期内,在学着用自己所熟知的句子对待生活中的事,而故事中的句子在无数次进入他们的记忆中之后,便成为了他们最为“熟知”的语言。每当遇到与这些句子中的某个词稍有联系或类似的情况时,这些句子便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被他们的大脑经过简单加工后,便脱口而出了。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极强的尝试欲望,并有着强大的实施勇气,他们不会考虑对错,也不会考虑是否适合,只要他们认为可行,就会进行“加工使用”,而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是在这种带有极大勇气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实现的。最后,孩子成功地从对已知句子的模仿与修改中解脱出来,走进了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进行语言运用的时期。主观运用期

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小朋友,在下课后大家都跑去喝水时,将饮水屋中的场景描述为“水泄不通”;在大风将门吹得“哐”的一声响后,发出“吓得我毛骨悚然”这样的惊呼,从而引起了园长的注意,破例将他调到了中班。园长的理由是,这个小朋友的语言发育已经进入了主观运用期,其运用能力已经高于其实际年龄了。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从4周岁左右开始,便很少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故事中的句子了,用自己所掌握的词语进行句子组合成了他们这段时间最大的兴趣。这时,一些更有意思的“滥用词汇”的现象便在孩子的生活中显露出来。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个把“小坏坏”、“乖孙女”都当成自己名字的小晶晶就处于这一时期。

5周岁之后,孩子身上发生的这些“可笑事”便开始逐渐呈下降趋势了。从最初的越来越多,到后来的越来越少,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产生了又一个质的飞跃。他们已经开始逐渐掌握正确组合句子的方法,并能读简单的书、写简单的字,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甚至能够说出自己对于周围一些事物的看法,语言能力趋于成熟。

到了6周岁,孩子已经能够基本掌握口头语言,并可以完整地讲述故事,完整地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6周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观察力,能够相对完整地表达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比如在“5·12”大地震期间,幼儿园组织孩子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有一位大班的小朋友在与父母探讨捐款数目时,父母提出捐10元,而这个小朋友希望灾区小朋友用他捐的钱买一个书包,在知道了买一个书包至少需要20元钱之后,对于父母提出的捐“10元钱”表示不满,希望父母能够同意自己为灾区的小朋友捐20元钱。他提出的理由合理、希望表达出的爱心也比较具体,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与响应。经过认真“研究”之后,他将自己的20元压岁钱和爸爸妈妈给他的80元钱一起投入了捐款箱,他的愿望是:“爸爸妈妈和我希望能为灾区的5名小朋友每人买一个书包。”在这件事情中,孩子对于“帮助效果”的重视完全高于对“捐款数字”的重视,如果5元钱能够买一个书包,10元钱能够买两个书包,他是非常愿意接受“10元钱”这个数字的。

除了观察力与意愿表达能力之外,6周岁的孩子还产生了较前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其语言发育已经达到了与成年人正常沟通的标准,能够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4~5岁的孩子除了所掌握的词汇量不如成年人外,其语言与成人语言已经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表达方式及语气上有明显不同。到了6岁,他所掌握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对词语和句子的使用也更为熟练,孩子在语言敏感期内主要的语言获得过程便自然地结束了。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阅读书写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6岁并不是绝对的语言敏感期的结束,大多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都会持续到6岁以上。但0~6周岁是孩子语言接受能力最强、应变能力也最为突出的阶段,其后的所有发展都以0~6岁的积累和巩固为基础,这个时间段的语言能力发展速度与成绩,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早教Early Learning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有快有慢,能够自如运用语言的时间有早有晚。有的孩子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成绩甚至较其他的孩子提早一年以上,这都是平时得到较多语言启发的结果,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父母们借鉴。

03 了解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功能,宝宝自从牙牙学语时就进入了语言学习阶段。在学习语言时,如果成人耐心而细心地引导宝宝度过每个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宝宝就必然会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

当婴幼儿开始注视成人说话的口型,发出咿呀学语的声音时,便已经进入了明显的语言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是呈螺旋状发展的,一般会持续到12岁左右,2~4岁最明显,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高峰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人了解孩子语言敏感期的表现并适时引导,可有效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敏感期趣事Example

●总爱鹦鹉学舌的洋洋

2岁4个月的洋洋最近特别喜欢重复别人的话,不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什么,她都在一旁津津有味地重复一遍,就像一个同声复读机。一天,爸爸的同学来家里做客。听到敲门声,爸爸马上去开门,并说:“欢迎、欢迎!好久不见!”爸爸和同学在门口寒暄,洋洋站在客厅中央,一直重复说:“欢迎、欢迎!好久不见!”听着洋洋稚嫩的声音,爸爸和同学都笑了。

●爱用新词的苗苗

4岁的苗苗非常喜欢用新学会的词语。晚上,妈妈给她讲《渔夫的故事》,其中有一句“你这个乡巴佬!”苗苗就将“乡巴佬”这个词记住了。第二天,保姆做好早餐叫苗苗起床吃饭,苗苗大声说:“走开,你这个乡巴佬!”把保姆说哭了。苗苗还说爸爸是“乡巴爸”、妈妈是“乡巴妈”。苗苗为什么这么喜欢用新词呢?

●喜欢诅咒的皓皓

皓皓是一个活泼、聪明的小男孩,十分乖巧听话,然而自3岁上幼儿园后,皓皓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叫“打死你,我打你!”,有时还会挥舞着小拳头示威。过了些时候,皓皓说得就更狠了:“我拿刀杀了你,我用脚踢你!”还有“我咬你,我抓你!”可以说,他能想到的狠的动词都用上了。皓皓为什么这么会说狠话,喜欢诅咒别人呢?语言敏感期的表现

上述三个小朋友的行为是进入语言敏感期的表现。孩子进入语言敏感期后,常有下面这几种表现。表现一 跟读机行为

0~2岁的宝宝在语言敏感期常会出现“跟读机行为”,他们会不断重复某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如儿子大声呼唤妈妈:“妈妈——”妈妈回答:“哎——”,然后儿子再次叫“妈妈——”,妈妈再次重复回答“哎——”。对成人而言,这种行为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但宝宝却能从中得到兴趣,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

鹦鹉学舌也是一种跟读机行为,宝宝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成人的话语。例如妈妈带宝宝上街,在路上遇到熟人,彼此互相说话,“最近好不好?工作顺利吗?”而宝宝也在旁边不停地说“最近好不好?工作顺利吗?”

跟读机行为是宝宝在语言敏感期的最初表现形式,出现在1岁以后。宝宝最早的跟读行为是无意识的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当宝宝发现一个词语能和一个外物配对时,这种发现令宝宝惊喜不已。于是,宝宝就开始有意识地重复进行这种配对。表现二 诅咒、责骂

2岁左右的宝宝,其自我意识会逐渐觉醒,他渐渐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有时说出一句话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这个发现同样令他感到惊奇,于是,他就有可能没轻没重、快乐地使用这种有力量的语言,如“我恨你!”“我打死你”等这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诅咒、责骂的词语。当宝宝说出诅咒的话时,父母首先不要大惊小怪,而应该和平常一样,然后一起和宝宝探讨这种特别词语的意义,让他认识到说这种话是不恰当的。表现三 喜欢模仿成人说话

2岁后的宝宝不再只是简单地重复模仿成人的对话,而是开始模仿成人说话之间的氛围或形式。例如当宝宝看到两个成人趴在一起说悄悄话时,他也趴在成人肩头说悄悄话,尽管他的嘴巴在动,但事实上可能什么也没有说。当宝宝看到大人接电话后,他们也非常喜欢接听电话,一听到电话铃响,就第一个飞奔到电话旁,拿起电话,像大人一样说:“请问找谁?再见,拜拜。”中间一点也不停顿,可能电话的另一方根本没有说话,电话就被挂掉了。这种对成人的模仿,说明宝宝语言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他已知道并不只有人才会说话,一些机器,如电话也可以说话。好奇心是开启孩子心智最好的钥匙,面对宝宝的模仿行为,成人不要强加制止,而应更好地呵护他们这种好奇心。表现四 喜欢用新词

2岁以后,宝宝往往在学到一个新词后就不分场合地将自己学来的词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如乐乐在听妈妈讲故事时,学到了“敲诈”一词,到幼儿园后,她对老师说:“老师,他敲诈了我。”老师问:“他怎么敲诈你了?”“我们本来换了玩具,可他硬要更多的。”2岁以后,宝宝掌握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而且当他发现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同样的词可用在不同的地方,这给宝宝不一样的感觉。于是宝宝就开始像一个文学家一样刻意追求、努力寻找一些更美妙的词语,甚至开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