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套装共3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3 16:22:22

点击下载

作者:陈栩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创新创业(套装共3册)

创新创业(套装共3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创新创业(套装共3册)作者:陈栩琳排版:昷一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16ISBN:9747512648979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目录CONTENTS封面版权信息

当90后遇上创业

途客圈创业记 不疯魔 不成活创新的洞见

目录

CONTENTS

自序

篇一 我该不该创业

篇二 商业计划书二三事

篇三 营销那些事儿

篇四 创业与情感

篇五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篇六 创业者的礼物

篇七 寻找中国好项目

篇八 不蹉跎的岁月

篇九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篇十 若创业失败,拿得起放得下

篇十一 野蛮终将战胜文明

篇十二 创业,你该知道的那点事儿

后记

返回总目录自序

创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联想的柳传志称之为“复盘”。在沙漠中走了一大段路,需要回顾一下自己脚下的路,这条路是笔直的吗?是脚踏实地的吗?因为如果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写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复盘”,把自己在三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由此思考得到的经验教训很好地告诉创业者,特别是90后大学生创业者。

大学生创业目前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大家都在鼓励、呐喊新一代大学生要有自己的梦想,不要封闭在象牙塔中,要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但该怎么做,从哪里开始做,有没有一个过来的师兄告诉你哪些问题是创业的时候会碰到的,哪些是90后大学生的商业天性,不要去磨灭,而要细心呵护?

写创业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成功后用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话筒,我也看到市场上对大学生创业很多流于表面创作的书,试想一个文人、一个商学院的退休教授没有经历过创业,怎么写得出符合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书?所以我决定把我“复盘”的文字集结成书,我有资格告诉 90 后大学生该怎么在学校创业,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怎么面对团队,怎么面对资本,怎么面对你的客户,甚至你们的情感——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本书是目前市场上第一本也是最贴切的一本关于90后创业或者是大学生创业的实战书,没有之一。

我希望读者看完这本书后会说我的书“干货”很多。很多人说60后的企业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70 后的企业家正在老去,80 后的企业家会成为中坚力量,那么 90 后的企业家一定是中国立足世界的未来。在未来,一定有一批优秀的90后中国企业家走上国际舞台,登上前辈们都没有到过的顶峰。这个群体目前正在潜伏,我希望他们能看过这本书,哪怕是这本书中的一篇,并能够对他们在创业路上有那么些许帮助。创业路上永远是失误比正确多,避免了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减少一次创业的失败,这样就多了诞生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机会。

当然,就像看历史能给现代人启发一样,读者中的80后、70后……能从书中感受到那种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碰撞,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回忆和梳理,这也是人生乐事。我尽量用诙谐加温情的文字对创业进行剖析。创业如人生,不就是嬉笑中带点怒骂和感动吗?快哉,快哉!篇一我该不该创业创业的初衷

很多人都觉得创业的原动力来自于自己那些毫无边际的梦想和想象,这些只是你追求的快乐,当你发现你做不到这些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放弃,会退而求其次,又回到以前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这跟选择快乐或逃避痛苦的逻辑是一样的。当快乐到来的时候,你会稍作努力;当你发现得不到的时候,懒惰的天性就会驱使你放弃:反正我也没做什么,买张彩票能中500万是好事,不能中就算了,彩票这种事谁认真谁完蛋。这时你得不到快乐也不至于产生任何悲伤的情绪,因为那个快乐本来就不属于你。当痛苦来临的时候,就算有很多快乐围绕着你也没用,无论如何你都想去做些事情来逃避痛苦。

有时候,创业的真正原动力往往来自于自卑和不安全感:你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你不想成为人群中那个受冷落的人,你冰冷的内心需要目光的聚焦才能感到温暖,你厌倦了别人的嘲笑,你需要你的父母肯定你,你需要你的朋友觉得你重要,你希望给你的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你的父母不再为了生活愁白了发,你希望自己事业有成,让你的那个TA接受你,或者让你的女朋友的妈妈能接受你,对你另眼相看。

真正的创业者往往是自卑而敏感的,为了不失去这些周围的人和事,在创业最困难的时候才会咬牙坚持,才能突破自己,找到出路。创业需要DNA创业的星星之火

或许创业的种子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你听了小时候父亲无意中给你讲的李嘉诚和比尔·盖茨的事迹之后,你就励志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许,毕业之后你在工作上到处碰壁,老板不再是那个宠你的老师,你做什么他都感觉看不上;在公司里你感觉你是最年轻的,同时也是最渺小的那一个;午夜梦回,拼命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或许,你四处吃得开,在学校是这样,在单位也是如此,岁月给了你与年龄不一样的世故,但是某天你在班级群里听到了班上某位十分木讷的同学创业成功的消息时,你再也坐不住了。

种种原因让你走上了创业这条“不归路”。

创业的火焰在你的心里燃烧着,你变得无心工作。原本你3个月转正、1年加薪和3年提干的职业规划也抛到了脑后,留意起了各种创业项目的网站。网络论坛里讨论的每个创业项目看上去都像月宫里的嫦娥一样,那么完美无缺,那么充满幻想。一时间,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真后悔没有把在学校里的那些专业好好学学,要不然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专”,就是什么都不“长”啊。

懊悔归懊悔,这个时候你眼睛的余光里出现了一个闪着大红字的项目,你顿时像陷入了一见钟情,像个初恋的少年般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项目。你感觉这个项目就是你的毕生所求,你愿为它赴汤蹈火,愿为它砸锅卖铁,愿为它做所有的一切。你在心里许下诺言,就跟当初你跟你的女朋友许诺时一样。

你以为创业是那么的美好,美好到你像是在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没有争吵,没有谁爱谁更多一点。你的精神每时每刻都在亢奋,每一次想起你那绝妙的点子,无论刚才老板对你发了多大的脾气,不管你这个月的工资还剩多少,或者你早上挤公交车时丢掉了钱包,你的嘴角始终都会微微上扬,你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曾经在月光下听到的那个财富故事里的比尔·盖茨,或者以为自己现在就是他的1.0版。

你开始搜集关于你的“心中女神”的种种新闻,你有意无意地打听关于她的一切,你老板对她的看法(你认为虽然他是个“周扒皮”,但是至少是个精明的商人),以及别人对她的看法。

当你的老板拉着脸说了句“勉强”,当你的父母都说你这孩子真有想象力,当你的她没有“争风吃醋”,说你真有眼光的时候,你的小宇宙快要爆发了,不能自已。

过了许久空想的日子之后,你决定要开始你那朝思暮想的日子——一段新的征程,你拿起福布斯杂志,发誓 X 年后,你的名字一定要出现在这上面;你发誓一定要把你老板的公司买下,然后让他为你打工;你发誓一定要让村口的那个吴老二对你刮目相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喊了很多你认为很壮胆的口号之后,你决定带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上路。然后,一段关于理想与现实、欢乐与苦难、大喜与大悲的旅程开始了。

中学生物课上第一次接触到了DNA,那个由DNA序列组成的双螺旋结构确实非常漂亮,现在已经记不清里面复杂的理论了,只记得它控制着人类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让每一个人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行为方式。我想其中应该有一段序列是关于创业的吧,这段序列的改变让创业者与普通人区别开来,因此创业者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想法,走向不同的道路。关于创业

现今国家在鼓励创业,学校举办各种创业比赛以鼓励毕业生创业,社会舆论也在鼓吹创业,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把创业当作了逃避工作的避风港,觉得生活真没意思,一冲动,倒不如创业去。如果把创业当作逃避工作的借口,带着这种不纯粹的创业目的,走不了多远。

有些人适合创业,这些人果敢、眼光长远、敢于放弃,并且不安于现状,时刻充满了对事业的激情,有着很强的磁场和感召力,能吸引身边的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可以走上创业这条路,试试自己的能耐。但是有些人本身的性格原因使得他并不适合带领一帮人冲锋陷阵来进行九死一生的创业,这个时候要想创业,就应该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即联合创始人,利用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来帮助这个团队创业。

也许有人会酸溜溜地说,创业没成功怎么办?事业没做成,花的是老板和投资人的钱,你的工资照拿,假照放。你还能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创业的知识,这些是书本中没有的。真枪实弹的历练,充分了解创业公司是怎样运营的,会碰到哪些问题,这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都是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多少钱都难以买到的宝贵财富。

如果在一家非创业公司,身边没有那种艰苦奋斗的气氛。气氛在哪里,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更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很多有所成就的大人物也并未在创业公司待过,但是他们相同的特质就是在成功的公司把自己当成创业的员工,以创业者的心态来打工,这样才能在能力上得到突破。

在成功的公司工作时,你把自己当作创始人有时候会显得很突兀,周围环境会容不下你——大家都是在打下江山后坐收渔翁之利的,你整天又是改进这个工作流程,又是简化那个手续,不遭人排挤才怪。

唉……但是,有理想的人到哪儿都不合群。如何找到创业公司

在这里说个题外话,支个招儿给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把中国最顶级的 20 个VC 名单找来,各家VC 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然后找到他们最近投资的创业公司,往那些创业公司海投简历,在你家附近的就更得天天往那儿跑。刚拿到投资的创业公司正是招兵买马的时候,他们只要一贴出来招聘信息,你就一把撕下来拿去应聘,这种机灵劲儿正是创业公司所需要的。找工作除了目前的薪资待遇以外,充满无限遐想的未来更能够吸引人,更何况有些刚拿到投资的创业公司在工资上亏待不了你,真是现在、未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互联网这个江湖

互联网行业很强调英雄主义,这个由工程师主导的行业,技术就是说服力,所以很容易谁也不服谁,都想争老大,最后导致团队分崩离析。

我非常佩服 UCWEB 这家公司的两个创始人。可能公司名字没有被挂在嘴边,但产品一定是经常被提起的——UC 浏览器。他们都知道自己只是个技术人才,但要让公司走得更远,他们需要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他们只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副总的头衔,后来他们找原联想投资的俞永福担任公司的一把手。

人家俞永福在联想干得好好的,大学一毕业就在联想干了,干的又是投行——财神爷的工作,整天把创业者扒拉个精光从里到外打量,但创业者还挺乐意。俞永福刚开始不干,说他们没要到投资反倒来挖人,这不地道。临走,交换个名片,一看两个人都写着副总头衔,俞永福问他们:“你们来融资不叫老大来,真不够重视啊。”两个人说,咱就一个普通“程序猿”外兼牛一点儿的“攻城狮”,技术是我们的强项,但管理和战略这种大方向还需要更好的人来领导公司,所以就有点“囊中羞涩”——没有老大的公司跟没钱一样,不太好意思。这件事彻底震撼了俞永福,心想这两个人的心胸真够宽广的。

创业者想成功,要先找人加入创业团队。但是,很多空降兵都担心和创业团队存在磨合问题,但如果是UCWEB的两个创始人来拉拢你,你还会担心吗?

俞永福进来之后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马上引进了雷军的天使投资,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公司发展迅速。现在UC浏览器在移动端的装机量已经达到了4亿部,真的是独一无二的霸主。在国内,腾讯公司太高、太大了,可能挡住了一点UC的光芒,但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UC是“中国制造”的代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创业中,我们也要学会借用外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望得更远,飞得更高。

提起Android操作系统,都知道这是Google的产品,但这还真不是Google的亲儿子,只能算是认的干儿子,为了认这干儿子红包也真没少给。这个干儿子也真的没白认,够聪明,也够有发展前途。

先说够聪明。就像当年在维也纳,肖邦、莫扎特想到一个宏伟的曲谱,但没人提供场所创作和演出就等于什么都无从谈起,所以他们需要宫廷的支持。开发Android 操作系统的团队知道 Android 系统不是闹着玩的,太费钱和时间了,需要一个大的平台来完善和后续开发,于是他们把公司卖给了Google。

借助Google在全球的影响力,Android迅速让市场接受了自己,安装量指数级上升,很可能成为手机系统里的Windows。比尔·盖茨发家还是拿着PC 操作系统卖钱,可Android却不屑于此,有了大靠山,直接免费。团队成员也拿到了Google的股票,都成了百万富翁,如今Android之父安迪·鲁宾,也可以说是功成名就。

虽然Android操作系统只是Google这家“巨无霸”公司的一部分,但是最后Android家喻户晓,它们创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会“跟”=慧根成功是“跟”出来的,伟大也是“跟”出来的“良禽择木而栖”,一个人的成功也依赖于成功的选择。很多人都说成功是跟出来的,跟对了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在关键时刻不动摇、不抛弃、不放弃,最后就能成功。

在一把手享受自己成功的时候,有多少一把手会扪心自问让跟着自己的团队也充分享受到了胜利的果实,而不是过河拆桥、兄弟反目?创业的人生是无悔了,但较之于别人的人生,是否也能无怨无悔、问心无愧?霍英东给自己的创业路打多少分

霍英东,香港鼎鼎有名的“土地爷”——控制了香港绝大部分的房地产,同时也是一个知名的慈善家。

记者采访霍英东,问他:“你给自己的这一生打多少分?”霍英东答:“100分”。记者诧异。

霍英东:“跟着我的人,从高管到仆人,个个都是百万富翁,没有一个穷人。”

创业者如果有这样的胆识,能够拍着胸脯在自己晚年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无论创业的成就有多大,都无愧于“创业者”这三个字。

作为团队成员,跟随就是学其精髓。在跟的过程中,就是养成成功习惯的过程,就是学习成功生活方式的过程,就是形成成功思维模式的过程。

人类进化至今,一直保留着崇拜思想。科学家做过实验,给一群不听话、闹腾的小猴子放上一张猴王的照片,它们立马就安静了,说明了猴子有天生的崇拜心理,对猴王是有依赖心理的。人类亦如此。

虽然生活中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差,但碰到气场强大到足以秒杀身边万物的人时,还是会本能地流露出崇拜的心理。既然有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带领,谁还会累死累活地去自己一个人扛,跟着那个人,死命地跟着,会跟的人的确是有慧根的。佛家说有慧根的能得道,创业路上会“跟”的人是能得到,并且得到很多。

向上天祈祷一双慧眼,看走在路上的路人,打酱油的小伙,哪个具备真正创业者的特征,然后紧紧跟着他走,一直走……创业者的特质

创业者具备的大致有:充满激情,极富个人魅力,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充满激情

大学生创业有的是激情。激情是廉价的、不值钱的,但是就跟水一样,没人觉得水贵(除了世界上广大沙漠地区的人们),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创业路上雷声大,马蹄疾,玩不起那种无声胜有声的情境。

看看创业大佬哪个不是口若悬河,即使假的都说得跟真的一样,几个人的小公司讲得如痴如醉,上千人的体育场出来的阵势也不输给专业歌星开演唱会的感觉。极富个人魅力

要个人魅力不是说一定要高富帅。创业大佬中鬼马精灵可不少,长相平平一点也不影响个人魅力的体现。反而这种魅力容易在人们印象中形成标签式的记忆。

懂点道理的都知道魅力属于精神层面,是内在涵养的外在表现。具体而言,指有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牺牲自身利益,关键时候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危机关头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这些都是富有个人魅力的创业者的表现,不是一时能装出来的。一时的小恩小惠不会让团队觉得你无私,几次的灵光一现不足以说明能力出众,时间久了这些都是大太阳下的珠子,颗颗数得清楚。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人不能只活在当下,还要为自己的梦想而活。梦想是拥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正能量,梦想可以让创业者摒弃成见,放弃优越的生活或待遇,义无反顾地走上创业之路。

普通的创业者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门的正面贴上一张纸,正面写着——“今天跟我有肉吃”;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创业者会在门的背面写上相似的字告诉团队——“跟着我明天有肉吃”。

普通人追求今天的得失,创业者的理想和抱负会指引团队向往明天,不去计较今天的得失,因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往往是从今天吸取的教训所得来的。忠诚与坚持

创业若干年后回头看,当初的人还有多少,创业是一场淘汰赛,即使你是裁判,也无法完全决定场上队员的去留,每个人的能力、表现和选择都会对影响最终的结果。如果都走了,这是创业的代价,不要感伤也不必忧伤;如果有一两个不离不弃的,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融资的商业计划书里,并将你们之间的故事告诉所有人,因为有多少兄弟还愿意跟着你是你亮给VC和

其他

合伙人最后的王牌。

人最受不了两个词:忠诚和坚持。它们会让人听着想要流眼泪,无需多言,坚持的忠诚和忠诚地坚持是创业者最好的核心竞争力。

跟随的人有一把手没有的慧根,各有所长,那就请不要给这两者定义任何的阶级。很多创业者人到中年都会非常感激一路跟随自己的团队成员,上电视时都会留足时间来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人,一把手收获了风光,会跟的人也收到了他的感激和旁人的敬佩。

幸福的创业就是一群老不死和一群老友干着一件会干到很老的事。激情不值钱

大学生创业最不缺的就是激情,凭着一腔热血,几个伙伴晚上喝了点小酒,伸手指向星空,发誓要改变世界,要让世界记住自己的名字。

创业需要激情,需要肾上腺素快速分泌带来的那种快感,这也是创业吸引人的地方。激情能让自己快速产生想法,能让团队高效地动起来。创业的初期一片迷茫,在看不见未来的道路上,需要一点“兴奋剂”给你力量。

在我第三次创业的时候,在一个同学家中吃完饭,开始讨论第二天的准备,谈一些具体的事项,一谈就是接近12点。大家似乎都没有要停下的意思,每个人脸上都是灿烂的,嘴里有说不完的想法,希望把以后的路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都规划好,一劳永逸。如果不是我困了,我们可能会有激情谈到通宵,想想那时候真的傻得不行。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讨论的次数和时间也逐渐递减。没有干死的公司,只有拖死的公司

起初遇到问题,大家慌了,开始商量对策,讨论几个小时,想想没头绪,算了吧,饿肚子呢,先填饱肚子再说,就此打住。创业的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每次遇到点大事就手忙脚乱的,也太不淡定了吧,慢慢开始从冷静到冷淡再到麻木……有事吱声哈。怎么每天都有这么多屁事,创业这个苦差事把人劳累惨了,大家脸色都不好看,团队中的各位眼神刻意躲闪,创业这个阴郁的话题就不提了,学习英国人聊聊天气,风花雪月岂不乐哉!有意避开话题,基本不谈公司业务的事了。让公司业务跟人一样消沉下去,而内心求爷爷拜大神,希望哪天来个神仙,把公司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大学生创业很少是因为项目实在不行的,多数都是这样拖死的。

创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单调、枯燥的事情,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条路甚至会贯穿你整个人生。刚开始的激情就像电击,把你从懒散的工作状态刺激到创业状态,让你的心跳走上高频率震荡,之后的心跳应该是平静的、缓慢的、无声无息的。

创业初期我认为要避免太高涨的激情,高涨的激情来源于高的期望值。大学生创业很多都是第一次,想一战告捷,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样很不现实。团队成员应适当地降低期望值,明白创业不是一次定输赢,而是一场持久战。先做些小业务让公司活下来,活着的人才有资格呼吸新鲜空气,才有资格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红利是留给活着的企业的。

在“打鸡血”和泼冷水之间把握好度,是一个考验一把手的机会。要不怎么说一把手重要,是主心骨呢!改变世界?

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一开始就说要改变世界,心太大。期望值拉得这么高,怎么做都是达不到预期的,都是失败的。

说到改变世界,Google、苹果做了那么多年才开始有要改变世界的感觉,刚开始的创业团队把公司所在的那条街的服务做好就不错了。如果你是做广告的,就把你那条街的那些小面馆的广告做出去,让他们每天销量多那么几碗,翻台率高那么几个百分点,这就不错,这就是阶段性成功。

创业团队刚开始降低自身的要求,活下来,改变周围环境那么一点点,对巨头不要不屑一顾,毕竟人家扫地大妈拿的工资可能都比你高,随便一天的收入甚至就是你一年的。一开始就要改变世界,那么阻挡你改变世界的肯定是这些坏家伙,发起攻击——以卵击石的事不惊心动魄,一点儿都不符合现代人要求短平快、充满刺激的娱乐需求,改变不了什么。学会和巨头相处,利用他们做点什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到风光无限好。试想,当初微软不给 IBM 当小弟,怎么发现IBM的漏洞,怎么做出兼容的操作系统。看临门一脚

足球运动充满着激情与对抗,是我很喜欢的一项运动。意大利球星因扎吉算是另类的前锋,运球不算好,脚法不够出众,但是他在对手禁区里的临门一脚算得上是世界上感觉最好的,他总能在你出脚之前用各种诡异的动作将球射进,球迷给他的外号“禁区灵狐”算得上是对他技术最好的诠释。

创业的朋友想象一下你现在在球场上,迎面来了一个叫做技术的防守球员,你轻松过掉了他,之后又来了两个背号写着财务和沟通的球员夹击你,你加速从他们两个的人缝中穿过了。你带球继续往球门疾驰,又陆续过掉了产品球员、远见球员、能力球员等,来到点球点附近。对面空无一人,你过掉了包括守门员在内的所有对手,只剩下那个临门一脚了。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张开嘴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你高高地抬起脚,一脚怒射,结果球偏偏击中横梁弹出了界外。全场球迷一阵惋惜。

挺有意思的类比。创业的过程中,你可能大学是学营销的,又自学了财务、编程,在学校经常在演讲比赛上得奖,自信满满,好像令狐冲学会了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准备出关大展身手了。你强大的气场马上吸引了一众小厮对你言听计从,正是兵强马壮,你仿佛听到了纳斯达克的钟声。

古希腊人信奉在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神管辖,如果他们今天还在,一定会给创业也安排一种神掌管着。创业的神为了让商业社会也充满和谐的美感,创造了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两种人。职业经理人业务能力出色,他们能非常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再学习能力也是一流,今天在 Google 里干,明天从互联网公司直接跳槽到传统企业卖起可乐来也是得心应手,能很好地和各种类型的创业者合作,懂得财务,懂营销,有些是技术大拿,简直是孙悟空,无所不能,但他独自取不了真经。相反,创业者,看着既不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脸富贵相,甚至还有一身贴地的草根气,也不精通各种职场技能,有的只有那临门一脚的能力,但恰恰就是这种能力决定了谁当boss,谁当向boss报告的人。

这种临门一脚的能力是一种商业本能,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把孩子送到商学院去读书然后再让他到华尔街去上班,一来二回,一倒腾,属于人类天性的商业本能完全没有了,基于人性和人心的市场洞察力消失殆尽。大学生创业来自象牙塔,是一群最本真的商人,拥有最好的临门一脚的能力。纵观世界,许多有大成就的企业家都是大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业的,比尔·盖茨是哈佛辍学生,Facebook的扎克伯克是,苹果的乔布斯是,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是……太多的例子能证明了。

工作需要的是经验,但伟大的创业喜欢菜鸟的驾驭。不创业一辈子后悔,创业后悔一辈子创业,后悔一辈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能听见心底杂质沉淀的声音。现在适合玩一个寻找猛虎的游戏。听一听内心那只猛虎在撕咬铁笼的声音。有回声吗?是否越离越近,越作越响。左心房的肌肉剧烈收缩着,控制着内心的猛虎,好像稍不留神就会跃出来。

当你心中有猛虎的时候就是该你创业的时候,此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媲美,于是你踏上了创业之路。

太多的问题,太多的挫折,太多的沮丧,也有偶尔的转折,偶尔的峰回路转。但是,你还是失望了,后悔了。也许你的产品不够优秀,也许你的销售团队遭遇了太多挫折,也许创业环境还不够好,甚至有些许不公平的竞争,也许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院失火。总之,你从一个阳光的大男孩渐渐变成了一个满腹牢骚的大叔,你被创业伤透了心。

尼采说:“人与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地伸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伸入恶里去。”不创业,一辈子后悔

创业开拓了眼光和眼界,看到了在象牙塔和深闺中看不到的阴暗面。真正的创业者不会因此怯懦,反而使胆变壮了。

不创业的人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境遇,当某天看到同学朋友中那些当年不起眼的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励志得让你有些感动的时候,心里总有那么一丝遗憾。特别是,年轻时某些原因造成没有去创业,这种念想会一直存在脑中,总在如果、假设中怀疑自己的人生,这个时候的后悔肯定是满满的。哈佛对美国70岁以上老人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老人后悔年轻的时候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相当高的比例。虽然现在年轻,但有时候也会想想自己年老后该是怎么样的态度和心境。人们往往后悔没有在最艰苦的时候再努力一下。

既然横竖都是后悔,如果条件成熟,不妨让自己努力看看,或许后悔中夹杂着回忆和微笑,会让人生这杯苦涩的酒变得更醇香。致联合创始人

创业团队中一把手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一把手的能力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创业光有一把手当然还不行,得有团队啊。一个好汉三个帮,组了团队,大家就都是创始人了,以后企业发展了,各位的名字是要刻在公司博物馆里,供后面进公司的小弟小妹们瞻仰和注视的。

公司发展了,挣钱了,有名气了,联合创始人也是公司很宝贵的财富,也该乐呵乐呵了吧。

从名誉上说,其实创业成功对联合创始人不太公平,谁叫人类都记性简单,只能记住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放大为整个公司。谁还记得 Facebook 的创始人除了小扎,还有几个,除了那个倒霉蛋爱德华多因为太倒霉让人记住以外,还有那个同性恋的谁,还有那个谁,最后估计还要翻翻史料才能知道了。

小扎再牛,没有几位联合创始人的努力也没有今天的Facebook。既然是团队成员,没有谁是多余的,牵一发都是动全身的。不以打工者的心态创业

联合创始人对公司的作用几乎是一样大的,但在世俗的眼光里待遇却差太多了,现实的不公平很容易导致内心的不平衡,很多联合创始人渐渐走上了一条职场人的路,以打工仔的心态在创业。

创业之于打工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心态。打工是一天8~10小时制的,下班后想的就是酒吧、KTV和家里软软的沙发。创业是出了办公室的门脑袋里还必须要转起来,思考公司的未来,满脑子应该是公司的战略啊,现金流啊,市场策略,等等。吃个路边摊都会联想到与公司发展相关的问题,然后迅速冲回办公室去加班,把思路理顺。

创业的责任是团队中每个人的,不单单是一把手的。当然,一把手应该把最重的那个担子挑起来。但是,如果联合创始人没把这个当回事,用以前打工时候的状态来对待目前的创业,什么事都靠一把手去想去命令该怎么做,自己负责完成,没有任何的拓展部分,就算一把手再强再能干,这个团队也只是一架波音飞机拉着几台拖拉机在飞,飞不了多远。

这种团队表面看起来相当的和睦,声调、频率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和谐啊,谱出的是一曲小桥流水般的恬静。不用像如临大敌一样唱着命运交响曲,玩着心跳。但是细看,全是一把手在发声,团队只是在机械地执行,一把手忙得天昏地暗,下面的人个个面无表情、目光无神,说是在开创一片天地谁信啊。不以老好人的形象创业

老好人最鲜明的形象就是《西游记》里的沙和尚,任劳任怨,不像打工仔那样懒散,同时不腹黑,这种联合创始人最让一把手放心,他不会在公司里天天搞内讧,玩演技,耍无间道。他们充分体谅公司,也非常明白创业公司本来就是一介浮萍,随时都可能挂掉,玩不起天翻地覆般的刺激,搞不得内讧。难道老好人就是我们期盼的最佳联合创始人吗?

我要说的是老好人同样是伤不起的。

老好人缺乏想法,只是低头苦干。

或许乔布斯说的例子能有说服力一些,看看大师是怎么玩转团队的吧。乔布斯幼年的时候看到邻居家的老大爷把有棱有角的很多石头放到一台机器里面去,开动机器,棱角分明的石头互相碰撞,发出巨大的杂音,许久之后,石头都变成圆滑的石头出来了,样子好看又完美。他把打磨石头的过程比作团队,需要团队的互相争辩,越激烈越好,才能把原来一个毛胚“想法”渐渐打磨成完美的计划。乔布斯鼓励团队进行各种思想的激荡,观点的碰撞,他在边上看着,吵得越凶他越高兴,马上要挽袖子打起来的时候,他就很威严地喊“停”,完美的计划就出来了。iPhone和iPad经过这么打磨能不完美吗?

又和谐又吵得不行的团队哪个一把手不喜欢啊。但是联合创始人也想自己的某个天才时刻出来的天才想法能帮到公司,让公司能鲤鱼跳龙门,从此一把手一人得道,跟着的哥几个也能鸡犬升天。如果联合创始人有这种意愿和想法,那么作为一把手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美好的初衷刚开始时总是被现实无情地打压。

创业者都有强势的一面,特别是一把手,很多时候有着常人没有的对问题的独到看法,这种看法是创业必需的,但这种独到眼光会羁绊团队的意见。当出现不和谐声音的时候一把手更多的是拍着桌子说“就按我说的做”,然后说“散会”,撇下一个长长的背影走了。事情如果真如一把手说的那样往好的方向发展,多次以后,团队中的人难免产生依赖心理,渐渐地,谁也不去自讨没趣地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了,但都放在心里嘀咕:那家伙不是半神吗,就按他说的做吧,免得撕破脸不好看。

创业成功没有固定的方法,唯一的标准就是不要犯一丁点儿错误,这些都是创业公司伤不起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都是一把手的决定难免有错误的时候,一个致命的小错误对公司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一把手这个时候罪过就大了去了,任何决定都像乔布斯的邻居放进去的小石子一样,都不是最完美的,要和团队反复讨论,激烈争辩打磨出来的才是一个完美的计划,这个计划实施起来众人心里也会爽,毕竟包含了自己的思想元素,执行起来的效率更高。学乔布斯那样,鼓励争论,联合创始人多参与策略的讨论,一把手放下强势的一面,静静地听,必要的时候说句“stop”就OK了。不以兼职者的身份创业

好莱坞电影《社交网络》红极一时,这个自传类电影本没什么看点,本不至于引起这么大的轰动,火爆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根据 Facebook 的发展历程改编的,关于Facebook的任何事情都能成为社会的热点被讨论。扎克伯克本就是一个神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试想一个80后掌管着一个市值1000亿美金的公司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人都喜欢膜拜神话,想看看有些人为什么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而成为神。《社交网络》很好地再现了Facebook经历了团队内讧、外部环境的绞杀而最后成功的。就像一把刀没有经过火的淬炼是不能成为一把绝世好刀的。电影中一个情节给我印象很深——联合创始人爱德华多保留了公司 30%左右的股份之后在外实习,公司内部的事就交给了扎克伯格和肖恩帕克来管理。实习的日子似乎过得挺逍遥的,只等着公司开 Party 和庆祝会议的时候回来好好感受一下。这就是创业中兼职创业的典型,这样做就只能是把团队往火坑里推。

团队中一人在外干着其他的事,把股份留着,你们做好了我回来享受胜利的果实,做不好也不影响我在原单位的仕途,真的充分“理解”了我在本书中讲的PlanA和PlanB的精华。虽然这个人的贡献不多(电影中爱德华多也只是个出钱的,既不会编程也不懂营销,甚至被描述成一个法盲,戴了 CFO 的头衔啥都不会,更别指望他在上市路演的时候帮上忙了),但他对团队的士气是一个打击,团队中肯定会有怨言,凭什么你在外面好吃好喝过着逍遥日子,老子就要在这撅着屁股没日没夜地干活,有懈怠心理是肯定的。

很奇怪,同样在硅谷的另一家伟大的公司YouTube,也曾经存在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开创的重要时期要保留股份继续回到学校读书。

团队成员如果以兼职的身份来创业,说明对创业前景不是很有信心,事情的发展不是很明朗,常常雾里看花,那么人都有自己的止损原则,或者说断尾求生。其实不在于利益怎么分配和保留,而在于与团队拧成一股绳这种劲儿丢了,创业团队没有了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

另一方面来看,联合创始人做出这种决定,离开了公司,不在其位怎么谋其政,创业不是放风筝,吊着根线就可以,创业需要事必躬亲,全身心地投入。想着可以远程操控,只会渐渐和团队伙伴疏远,当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就有被架空的危险。当你回来那天,公司已经面目全非,大家都在想这家伙是谁啊,一副老板的架势,得瑟得很,团队成员像介绍新员工一样介绍你,这种滋味能好受吗?你在公司时的老员工重新洗牌,新员工都不认识你,这是一种特别的凄凉和苦楚。一个好的企业家一定是最懂人性的人

这个世界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每个行业的著名人物大多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大家都熟悉的娱乐圈和企业家为例好了。先说娱乐圈,李宗盛最早的工作是扛煤气罐,张曼玉最初是商场的销售员,阿杜的本职是建筑工人,郭富城入行之前是个舞者,我们熟悉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最早是一名保安。再说企业家马云和俞敏洪最初都是英语老师,我们熟悉的企业家 92 派代表潘石屹、冯仑等创业前都是国家体制内的人,最近几年非常出名的营销大师杜子建气场非常强大,但他也曾经睡过大街,接受过他培训的人真的想都想不到。

这些人个个都非常励志,一股热血上心头啊。

有人说如果要让孩子去创业,最笨的父母是把孩子送到商学院去读书,然后再让他到华尔街去上班。商学院是个枷锁,华尔街是个泥塘,这样几年折腾下来,创业的天性就荡然无存了。情况好点儿的,一辈子当个banker吧,不理想的,等着生命中碰到哪次金融危机就下岗了。

好的经理人很难成为一个创业者,真正的创业者都有傲气不去做经理人。矛盾又在这里体现了。

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看懂人性的能力。人是企业的灵魂,特别是创业伊始,公司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各个方面的人才。好的人才不会因为花言巧语就被骗过来,即使刚开始被公司的气派装潢吸引住,待上一段时间,当知道公司是个空壳,老板是个空洞的人时,就会拂袖而去。

经理人的做法就是用制度去框住人才,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本来值 5000块一个月的人才你一定要用人力部门的标准要求,给他4500,虽然就差500,但是却凉了他的心;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哪怕倒贴钱人家都会干,因为温暖了他的心。

好的创业者最重要的本事就是看懂人性,懂得安抚人心。真正的人才不是靠制度来约束的,他们自己有崇高的追求,这种追求会变成自我约束力。制度只能在上班时间起作用,自我约束力在下班后依然存在。

如果说乔布斯是世界上最懂人性的人,最早商业化鼠标,预测到了图形界面是最符合人性的设计,发起了一场针对用户体验的大战——窃取普罗米修斯得来的火种,最后改变了世界。在中国,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就是史玉柱。史玉柱在巨人大厦失败之后,从创业榜样变成中国“首负”——欠了一屁股的债。但他能安抚人心,当初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没有离开,有了忠诚的团队加上他最懂中国的人性,所以能靠脑白金东山再起也就理所当然了。

我们来看看今天那些怪兽级的产品,其实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设计。天才般的预留功能其实就是懂得人性,安抚了人心。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 爱面子:脑白金的配方虽然是史玉柱从美国买过来的,但我想,既然配方是能买卖的自然也高级不到哪里去,不信有谁买买可口可乐的配方试试看——掌握这一配方的全球就那几个人,为了避免出意外,从不在一起坐飞机和打麻将,人家那才叫是“千古绝配”。没有高级的配方,保健功能也就没那么神奇,关键还得是营销。脑白金抓住的就是人们爱面子的心理进行营销的。中国尤其如此,在外混得再差,过年也得穿得像模像样儿地“衣锦还乡”。回家带个伴手礼甭管好不好,至少包装上也得上档次,要大家都知道那是好货色,人就感觉心里舒坦。

奢侈品和高档品的营销也属于此类,你花了150万买了一辆克莱斯勒,其实其中120万是买给别人看的。

· 孤独感:周祎鸿说50 个360 App 也比不上一个微信,我看这已经是低估微信了,目前微信的国内用户已经破了5亿,未来有多少手机用户就应该有多少微信用户,就如同PC里的QQ一样。这个超级怪兽级的产品破解来看没有什么特别的,界面是绿色的,在Android手机里色调偏重,自然谈不上炫酷,功能也很简单,连普通的菜鸟开发者都可以做出来。但是这种普通功能抓住的就是现代用户的心理——孤独感。想想看里面的“摇一摇”、“漂流瓶”,这些微信旗舰功能都对准了都市人心里孤独、渴望交流的特性。这些技术完美地契合了用户的需求,而且已经是刚性需求,微信迎来爆发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 简便:生活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化繁为简,乔布斯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所以他能做出 iPhone 那种简洁得不能再简洁得产品了——看来创业者有空除了要看看管理营销的书以外,介绍人的本性的书也得看看。所有的技术最后都是把人从繁重、麻烦的工作中简化出来。微博之所以流行开来不就是因为它比博客更简洁吗?把博客繁琐的几百字甚至上千的文章简化为140 个字。真理有时候就在眼前,当时博客流行的时候中国有谁想到了简化的思想呢。现在微博的鼻祖Twitter已经是上百亿美金的市值了。

化繁为简带来的价值让人瞠目结舌。创业者肯定捶胸顿足,把博客简化一下成140个字谁不会啊,自己当初要是真懂得这个道理那就赚大发了。后悔也没用,大家还是多了解一些人性的本质吧。

· 爱美之心和虚荣心:再来说说另一款社交App——陌陌。有微信这么强大的敌人,陌陌的日子却过得还挺逍遥,就是因为它找到了人性中有一种特质——男人爱看美女,女人希望被搭讪。男人爱看美女很自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有虚荣的一面,会互相攀比谁被搭讪的次数更多,虽然可以不理搭讪的人,但是被搭讪对美女来说是可以快乐一个下午的。陌陌虽然和微信都属于社交属性的App,但陌陌抓住了这种特质,在功能上就针对这种特性进行最优设计,无限放大,鼓励用户上传高清照片,鼓励年轻白领注册等。这样在巨头阴影下,陌陌也有了自己的固定人群,在细分领域当起了老大,日子也挺滋润的。

反观当初IM软件QQ崛起之路不就跟微信和陌陌相当类似吗?QQ的功能就非常符合当时80后和70后希望接触陌生人,希望网上交流、找人倾诉,以及消除生活中的孤独感的心理。时代在变,但人性是不会变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怪兽级产品,这些产品尽管功能不一,但都非常符合人性的本质。

今天的互联网,懂技术的人太多了,工程师、开发者都希望开发出特别炫、特别酷的产品,希望做出来的产品让人觉得是未来的科技,是外星人的产物。但是,很多用户不买账,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看懂人性,没有理解好人性。

苹果是一家推崇产品经理为主导的公司,产品经理可以不懂写代码,可以不懂技术,但有一样,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懂人性,需要给产品注入勾人灵魂的特质。乔布斯不会写代码,但是他最懂人性,所以能在iPhone和iPad里注入勾人心的特质。

互联网公司如此,传统行业也是。研发人员是一群技术人,技术人就是想做很牛的技术来显示自己的本事,但这往往会陷入误区。把技术搞成只有自己能用、自己能懂的东西,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因为这种技术不符合人性,没有勾住消费者的魂。

一把手可以对技术是“外行”,但是很多例子都已经证明了“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甚至有时候“外行”比“内行”领导得更好。创业者懂人性是最大的商业本能,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终端都是人,人的终端是人性,想明白了人性就“打通了任督二脉”,其他的商业手法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演化和衍生,正所谓一通百通。篇二商业计划书二三事什么样的商业计划书是完美的

商业计划书是得到投资人垂青的敲门砖,是能刷出人生美好未来的金卡,是事业开始的指南针,是创业者心中的GPS。好的商业计划书能体现创业者的各种特点和长处,能体现创业的用心良苦……

关于商业计划书有着种种美好的描述,像月宫里的嫦娥,大家都知道美好,但描述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幅画。打开所有搜索引擎,搜遍网盘,还真找不到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完美的模板告诉你这个就是标准答案。从小习惯写作文有固定的主题和模板,写作要求在最后也会写上不少于×××字,但最牛的商学院也没有教人说商业计划书该写多少字、怎么写算是标准。

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分享过商业计划书该怎么写,有周鸿祎版的“商业计划书10条”,有查立版的“21条军规”,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但看得越多越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有些人说写个 10 多页就够了,要精简;有些人说要在计划书里体现未来5年甚至10年的公司发展规划。

设想,你按照网上的那些模板,花了几个晚上挑灯夜战,挠破了头皮写完项目总结、团队介绍、财务预期等条目,看着厚厚一打 A4 纸,心里说不出的得意,好像公司的成功已经握在你的手中,手上的就是成功的果实。(你写毕业论文也没有那么认真和详细吧。)当你拿到文印店打印好,加上精美的封面,想想还是不够,最好能喷点香水,如果能有一种开关能一打开就能播放恭喜发财的歌曲该多好啊。

约好一个项目投资经理喝咖啡,提前半小时到,排练一下等会儿谈投资成功握手的时候该说些什么,是谦虚点,还是应该展现创业者心比天高的一面说“这将是你们做的最明智的一次投资”。

当你把手中的商业计划书递给投资人,满心欢喜地以为对方会十分吃惊,诧异地望着你,说:“小伙子,不错哟,这个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商业计划书,是马云指导你的吧?”然后拿出万宝龙牌钢笔,马上在Termsheet把名字签上去。事实是……刚才的画面又一次是你空想出来的。创业过程中老是出现这种过山车一样的情况,把“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倒过来比较适合创业者。实际上,可能那家伙连目录都没看,直接跳过你前面花了很多心血写的项目介绍、市场分析等,找到财务规划、风险分析这块看起来。悲催的诉求点

你心都跳出来了,慌急了,说数据、谈未来这些都是刚开始创业的菜鸟的软肋啊。如果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人和女人要求和得到的都不一样,于是世间才有那么多悲催的爱情,那么创业者和VC也是一样,这边创业者苦于融资无门,那边VC着急银行里的钱花不出去。创业者和VC互相找啊找也没交集,也擦不出什么火花来,关键在于各自的诉求点不一样。

VC 从来不在乎你的企业估值是怎么样的,小米手机在第二轮融资的时候市值 40 亿美金,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是不是?听听媒体怎么解读:相当于一个黑莓或者半个诺基亚。真是吓死人了!如果你是黑莓的老板,让你拿整个黑莓公司换一个刚成立两年的公司你换不换?(脑子进水了才换,是不?)或者让诺基亚把全球一半的工程师卖掉换小米?(脑子进水泥才换,是不?)

从这里可以看出投资人关心的和创业者讨论的其实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资本的本性就是钱,你给钱就好了,整天整那么多玄乎的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这里没有半点儿讽刺投资人的意思。因为风险投资的制度就是如此,制度决定思考方向,跟法律一样,没有哪个人的主观臆想能凌驾于制度和法律之上,所以投资人关心的就是风险分析,看你会不会把钱打水漂了;看财务规划,看今天投你一块钱,明天能不能赚两块钱,年底能不能赚一车金砖回来。详略得当

刚开始我和大多数创业朋友一样,对商业计划书没有详略得当的概念,即使有的话也是头重脚轻,在项目介绍、公司战略这些虚无的地方花费了太多的精力。然而往往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反而是别人最不看重的,投资人重视的是数据这些比较实在的地方。其实,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对商业计划书的考量,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他们每天要看很多份商业计划书,不可能每一份都去仔仔细细审查,对其中的每个条目都去认真研究,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对项目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认真看一下,通常看一份计划书的时间也就两三分钟。

有些创业者为了能更加吸引投资人关注,把商业计划书打扮得像新娘一样,虽然这样做可以在第一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内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项目不够有前景,内容表述不够清晰,光有一个华丽的外表很容易让人把你理解为一个浮夸的创业者,这在创业中是很不利的印象。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华丽的团队和令人惊羡的履历,是一群纯草根,要在商业计划书里突出自己的草根特性。没有最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只有最符合自己特性的商业计划书。切忌谈平台

现在“平台”这个词成了创业者口中一个高频率词汇。

小时候在家前院搭个台子,供那些唱戏的来当舞台,给那些放电影的当背景,在家闲着收钱,什么都不用干,自己还能看免费的电影和演出。怪不得有些人说固定的思维是会害死创业者的。

离校创业后,想想看,扛麻袋太累,去放电影还得被那些搭台子的收场地费,把心一横索性也去干平台去。想想看,人家百度是平台,腾讯是平台,360是平台,阿里巴巴是平台……哇,原来大佬们都是做平台的,于是高喊口号建平台做大佬,轰轰烈烈开始了。

很多投资人都非常讨厌创业者在商业计划书里谈平台这件事,原因很简单,平台不是炼出来的,不是搭出来,平台得有上下游各个行业的兄弟给你当柱子,他们凭什么愿意给你当柱子,让你在台上风光啊?给个理由先。平台要稳,台下的每个柱子都得有好处,不然今天你要唱戏了,某个柱子不爽了请个病假你的戏就没法唱了。

伙伴们,我可是在这方面吃过大亏的啊!我做的第二个项目,在社区里做电子商务网站,明明就是一个卖东西的网站,偏要把自己定位为综合的社区服务平台。既然自己是平台,那就得多搞点儿东西,什么鞋套机啊、鼠标键盘啊、车载用品啊,能上的统统都上了,给人一种无所不能、无所不卖的感觉,要是有个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得当场昏死过去。当时心里是美滋滋的,感觉所有能上的东西都是钱啊,这样做下去还生怕把物业的功能给替代了,还觉得不太好意思。

该打,该狠狠地打一顿当时的自己,可惜没有时光机让我穿梭回去。

很多投资人也是从创业者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们有的也犯过建平台的毛病,当你跟他们提建平台的时候,他们脑袋就大了,你就等着受到他们的思想鞭挞吧。

很多公司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平台,或者要打造成一个平台。平台刚开始其实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儿,等于邀请人来家里开 Party,结束了碗筷得自己洗,水电费得自己出。算了,我们创业还是低调点儿吧,不然会给人一种特别浮夸的感觉,满嘴跑火车是融资大忌。当你公司大了,你不说自己是平台别人都会说你虚伪,都争着喊着说要给创业者开放你们家的平台,让他们也来享受一下你们家泳池的清凉水以及绚丽的喷泉。

万丈高楼平地起,咱创业者还是在商业计划书里面有一说一吧,暂时当一个平台里的小柱子也不错,风来了有平台罩着,冰雹打下来了还有平台给你挡着多好,等自己翅膀硬了闹革命,自己自立门户,做一个真正的平台,岂不快哉!切忌谈只缺钱

钱!钱!钱!创业者的不可承受之轻。

刚开始创业,心态准备好了,人员准备好了,商业模式验证好了,该做的都做好了,就缺钱。公司发展了,要进一步扩大,需要的也是钱。金融危机来了,业务萎缩,顾客没了一大半,需要的也是钱。等上市了,公司成了巨无霸,还会有人劝你说,亲,再去要点儿钱吧。从市场角度来说,资源是有限的,你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你还是缺钱。

写商业计划书,搞了一大堆文件,说了一大堆废话,总结出来就是两个字——要钱。你不给我钱我怎么去实现我的商业设想,不给我钱我怎么去给你赚钱,你不给我钱我怎么招好的人才打战,你不给我钱……

VC,你若需要什么要钱的理由,一万个够不够?

中国人讲究隐晦的说法,什么事说到一半,然后就是一句“你懂的”。即使你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公司里几十号人都饿了3天了,你也不能寒碜,把兜里仅有的几百块钱请VC去高档咖啡厅假模假式地喝杯咖啡,好好谈谈。

这是你的角度,创业者忘了销售是怎么干的,就是同理心。融资也一样,卖的是公司的股份,但这个不是定价来卖,而是溢价卖出去。你跟VC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股份,然后顺带来点儿赠品,期许一下未来,憧憬一下美好的明天。

同理,你在商业计划书里谈的都是钱,商业规则里虽然谈钱不伤感情,但是钱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你的项目就差钱,差多少,百度市值500亿,给你500亿能再造一个百度吗?苹果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你要多少钱能再造一个苹果?

VC 都是很精明的人,他们中有很多都是成功的创业者转身成为VC 的,他们的操盘能力一点也不亚于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你说你就差钱,那他们肯定想,我有钱是不是也就可以干了呢,还得溢价买你的股份,凭什么,凭什么……

干销售之前得卖理念,理念卖好了,东西自然就卖出去了,对方也就把钱打到账户上来了。要钱自然不能这么赤裸裸,得先讲点有内涵的东西,比如说,你自身的能力多么强,你的团队里有技术多么牛的人,你的客户多么忠诚。手里的“大学生创业标兵”之类的伪荣誉就别拿出来晒了,两个字——丢人!言而总之,总而言之,要让对方觉得这件事非你干不可,给多少钱让别人干都够悬,自己干更是死路一条。

理念卖完了,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刷新账户余额,刷着刷着……出现N多个零的数字说明对方打款了,然后就可以继续开锅做饭咯。切忌谈市场大

有幸看到某些商业计划书的开头都是这么写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必然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更牛的还会加上国务院×号文件表明,要加大力度发展此行业(这是国家的意思,你们VC看着办吧),国家的支持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中国有 13 亿人,每个人都会接触这个行业,每个人都会使用这个服务和产品,我们公司只要取得其中哪怕万分之一,也是躺着可以收钱的,你们VC估摸着看吧,机会就一次,然后再从网上找一堆艾瑞的、易观的调查数据作为自己描述没问题的证明。

有些创业者可能会说,这个写得好,显示出我们创业者目光远大,看到别人10年、20年才看到的东西,提前为之准备。

其实当你明白每一个创业者都对自己的项目信心满满,都认为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社会,每个都会在商业计划书里大书特书,VC 每天看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给他们上政治课,告诉他们祖国的未来是多么美好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要告诫他们热爱祖国呢,还是让他们来投你项目的。

每个人都会写的东西你再写就变得索然无味,看的人烦,听的人没兴趣,自然就会给写这个的人减分,还白白把宝贵的时间给浪费在这些假大空的描述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